初中化学学习总结

蓝蓝路面包师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初中化学学习总结

【简介】感谢网友“蓝蓝路面包师”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学习总结(共1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初中化学学习总结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篇一

我认为:无论学习哪一科的知识,都必须培养好对这门知识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能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就会自觉学,认真学!

学习,必须上课认真听讲,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过一丝一毫的重点,做起来很难,有时教师讲了一个难点,等你好不容易明白过来,也许老师又讲了好几个重点,难点了。因此,我们应在上课之前预习一遍,了解这一小节的大概,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带着疑问去听,这样你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试图捕捉到能解决的讯息,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学化学并不是有兴趣,认真听便能学好,想学好它,还必须做好练习。我所指的练习并不是说搞题海战术。题量不必多,但必须有代表性,掌握一种做题方法比做十道题有用得多,我们在平时做题当中不能死做,应在做过几道同类型的题之后归纳,总结做题方法。

考试之前,我们应如何复习化学呢,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初中化学中的知识点是很零散的,要复习起来确实很难,但正因为化学中的知识很零散,我们容易遗忘,才更应在考试前系统地复习一遍,那么,复习时该注重那些方面呢?首先,是各个定义,定律,我主张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样也便于解题。其次,要牢记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称及符号,还有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及性质,用途等。要记住这些,最好能联系日常生活及有关实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重要实验,我们应在平时观察实验时,记住整个实验,从装置到操作步骤,从反应现象到应注意的事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平时这样做,在考试之前一看到有关这个实验的内容,就会在脑海中浮现整个实验过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记,最后,要把自己不会的,和老师标出重点的题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及同学以求解决。

有人说:“我复习得非常认真,但还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试时也像复习一样认真。考试,切忌心浮气躁,中国人民要铃声一响,马上聚精会神,做到心无杂念,不必再想自己复习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会怎样,就只会认真审题,做题,一切只为了做好它,考试之中,不必规规矩矩地按顺序做,当你遇到难题时,一时想不出怎么做时,不必死钻,可以先跳过,做后面的题,一般计算都不会很难,所以不要空着,并要验算是否正确,还有,千万要检查答题卡上有没有抄错,若是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序号而丢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试卷一定在认真复查。

当然,学习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篇二

同学们进入初三了,面对一个全新的学科——化学。根据第一次月考成绩来看很多同学还不太清楚应该如何学习化学,在这里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可以帮到同学们。

第一,学习化学需要正确认识“记忆”和“理解”的关系。总是有人认为,化学只需要理解就好,不需要记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所谓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同学们试想一下数学中平面几何中常用到的“截长补短”的方法,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需要理解,但你如果不知道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你根本不知道该做哪条辅助线。同样,化学也需要记忆。当然,只记忆是不够的。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以上海中考为例,像文科一样背的滚瓜烂熟,最多50出头(满分60),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才有满分的可能。

第二,化学中的人为规定要“欣然”接受。例如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代表不同意义,要接受这样的表示方法。有些人为规定确实没有道理,但要接受。例如为什么浮力不叫“漂力”,为什么三角形不叫“三边形”,为什么说两个人不说二个人,没有为什么,约定俗成。

第三,化学需要总结。当然每一科的学习都需要总结,但总结的方法不同。例如初中化学在初三上学期的分别讲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就需要在最后对上述二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从共性与差异两点入手来加深理解。需要承认化学与数学、物理相比没有那种提纲携领、一以贯之的公式,所以更需要进行对比总结。同类知识学两个就总结两个,学到第三个就再加进来一起总结,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第四,化学最怕眼高手低,尤其是计算题。在讲课时经常发现,有的同学认为方法会了就懒得亲手算,这样害处非常大。的确近几年上海中考中计算题难度在下降,但毕竟计算放在整张试卷结尾,时间相对紧迫,如果平时缺乏计算的熟练度,那就只有自己吃亏了。还有就是平时万万不可用计算器,因为中考不让用,牢记一句话:常用计算器,考试分数低!,此外化学的计算题一般都能整除,一般不会除不尽,若存在除不尽的情况试题中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

第五,注意细节的把握。中考化学的重中之重就是细节,中考中许多女生的成绩要比男生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女生比较细心,对细节把握的好。说到把握细节,不单单指考场上不粗心,同时更要强调平时学习时要细心,基本概念要理清,不能想当然。例如题目中说到某某某物质怎么怎么样,有的同学就想当然

地认为这个物质是纯净物,结果丢了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物质”这个基本概念,物质本来就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确平时做题做到的几乎都是纯净物,但这不能成为忽略混合物的借口。

最后想说一点,初中化学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多,难度也并不大,如果想要冲击名校,中考中化学考满分都不算优势,但一旦考得差了一点,就会成为很大的劣势。希望大家可以重视这门学科,也祝大家学习顺利,在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中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

篇2:初中化学学习总结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实际出发,制定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哪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问题提出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美国教育专家的研究,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待三秒钟之后才能指名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有:学生可以回答较多的内容;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以减少卡壳的现象;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够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能够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可以举出更多的论据;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够增加回答的多样性;能够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

篇3:怎么学习初中化学

怎么学习初中化学

1、认真抓好“听、思、问、练”的学习四个环节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

抓住听、思、问、练四个学习环节,提高课上的吸收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学习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

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

3、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在各次各类考试中及综合练习中做错的题集中收集起来,写在错题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4、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的显著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熟练掌握就更难了。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理解概念的组成和系统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并搞懂了,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

5、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等等。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学习:

1、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有机化合物可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再如学习第八章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总结出酸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

4、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从具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实验操作看H2、CO分别还原CuO的操作一样,不同点是CO还原CuO需进行尾气处理。

6、化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进行化学计算的依据。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确,就会把题做错。如式量这个概念它只表示一个化学式如H2O的式量为18,5H2O中水的式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把C和D的质量比仍按22:9进行计算就是错误的,反映出你对式量的概念还不清楚。

2、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

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

3、注意解题规律和思想,掌握解题技巧

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初三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中的主要思路。如a克KClO3和b克MnO2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c克生成O2多少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O2质量是a克+b克-c克。再如已知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2%,KMnO4中氧的质量分数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热完全分解后哪种物质产生氧气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大,但要是认真分析抓住完全反应这个关键词语,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虽含氧元素的质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转化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转化为O2,从而得出KClO3生成的O2多。

7、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3、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学习化学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要从基础开始。同时,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所以,请认真学习这门学科,中考考个好成绩!

篇4:如何学习初中化学

学习初中化学方法

(一)自我分析

1、单元测、月考及大考后都要进行分析,找出成绩与存在问题,特别是要细化分析所丢分的原因是什么。

2、建立错题本。各类考试中及综合练习中错题集中收集,定期重做,已掌握的题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

(二)归纳总结

化学学科特点: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所以更需要具备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尤其是各类知识学习方法的能力。初三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归纳为五个主题:即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以《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为例,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和基本原理。

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

(2)找出概念间、原理间的联系和区别。

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要注意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

(4)化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①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

②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知。析题就是剖析原题,

初中化学学习记忆口诀

说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两种变化有区别,

有无新物作判断;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干燥气体

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

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

只有不反应,干燥就能成。

空气组成

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

二氧化碳和杂气;体积分数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还要注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

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紫色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

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

氧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

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氯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

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实验室制氧气(氯酸钾分解)

七步: 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定点收离熄)

十步:茶房禁鼓捣(查放紧固倒),夜深取衣洗(热伸取移熄)。

排水法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放空充气撤管撤灯.

托盘天平的使用

左物右码先调零,天平一定要放平,砝码大小顺序夹,完毕归零放盒中.

容量瓶的使用

精确配液容量瓶,用前查洗记心中,溶解药品用烧杯,静置片刻移瓶中,

转移溶液洗三遍,溶剂一次勿加成,快到刻度滴管加,摁塞倒立再摇动.

固体药品的取用与溶解

粉末固体用药匙,量多大匙少小匙,块状固体镊子夹,平放药匙再直立.

过滤

过滤操作要知道,一贴二低三紧靠,一次过滤不澄清,重复操作可奏效.

仪器装配

下上左右顺序定,装好检验气密性,固液小大装药品,拆卸仪器反进行.

加热

用前检查灯芯平,烧焦过长都不行,酒精可加三分二,燃着不能加酒精,

点灯要用火柴点,不能用灯去点灯,熄灯要用灯帽盖,用嘴吹灯祸易生.

化合价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是正三氧负二,氯负一价最常见;硫有负二正四六,

正二正三铁可变;正一二铜二四碳,单质零价永不变;

其它元素有变价,先死后活来计算。

化合价要记准,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硅四铝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原子团不要分,一价铵根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价氟氯溴碘氢 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 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 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 二四六硫三五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篇5:怎么学习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兴趣,只有你感兴趣了,你就会自己努力地去学。首先是老师的实验要自己好好看;其次,课下可以去做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自己可以去搜索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

第二,背诵记忆很重要。初中化学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化学作为一门理科,与数学、物理既有相通之处,同时又有它独具的特性。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花力气通过记忆、强化训练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好常见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只有这样才能为继续学好化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戴安邦说:“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学习和了解一些相关的化学常识,多看看化学科普读物和参考书,做一些化学趣味小实验,逐步培养自己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树立起化学的科学实验思维。在化学课程里的实验特别多,无论是老师演示实验还是小组合作实验,都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第四,选择一本好的参考书。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还是要通过习题来巩固,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一本参考书。学习好的可以选一本习题较多且难度大的;学习不太好的可以选一本有讲解且习题不是太难的。

第五,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时时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钢铁生锈、食物腐烂、水的污染都是缓慢氧化。学习化学不能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必须注意优化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化学科技前沿。将化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环保知识、时事政策、能源和有关经济方面联系起来。自己亲自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从而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

第六,准备错题本。准备一个“错题本”专记自己在练习、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分析出错的原因记下正确和好的解法,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常翻看错题,常常做一下里面的错题,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慢慢的就会越错越少。

学好初中化学方法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错误整理

1发光发热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不一定。如白炽灯发光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不一定。如自行车轮胎爆炸、违章操作时蒸汽锅炉的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3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

不一定。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不一定。如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酸败,在这里,没食子酸正丙酯减慢了食用油变质的速率。

5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不一定。如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和臭氧。

6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不一定。如金属铁的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保持的。

7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不一定。如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8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同种元素。

不一定。如Na+ 和F-不是同种元素。

9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

不一定。如H+、NH4+等不是金属离子。

10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一定写在左边。

不一定。如NH3中N元素为-3价。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不一定。如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通入二氧化碳后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石灰水。

不一定。如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13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不一定。如铜锌合金是混合物。

14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不一定。如KClO3不是氧化物。

15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一定发生爆炸。

不一定。达不到爆炸极限不爆炸。

16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多于4个。

不一定。如氢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

17二氧化碳一定不支持燃烧。

不一定。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8能使燃烧的木条火焰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不一定。如氮气也不支持木条燃烧。

19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不一定。如饱和石灰水降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20溶液一定是液态的,并且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不一定。如洁净的空气也是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1震荡和搅拌能使物质溶解度增大。

不正确。震荡和搅拌只能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篇6:初中化学大总结

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即核外电子由里到外分层排布, 各电子层由里到外分别叫K层、L层、M层、N层。。。。。

( 2 ) 每一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的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

4.熟练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及常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5.明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思考题:

判断O、Na+、H2O、 NH4+、OH-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多少。

二、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

从宏观上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的存在形态有两种--单质和化合物;从微观上讲,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其中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化合价和原子团

(1)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

(2)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团

明确: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价;4)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非金属元素显正价;5)遇到不太熟悉的物质时(如K2MnO4),首先判断比较熟悉的元素的化合价(K +1,O -2),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判断其它元素的化合价(Mn +6);6)熟悉一些常见的变价元素如C、N、O、P、S、Cl、Fe、Cu的化合价(如O有-1、-2,其中-2常见);7)熟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原子团,如SO42-、NO3-、NH4+、CO32-、HCO3-、OH-等。

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说明:这部分内容与高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及从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有直接的关系,务必重视。

3.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分类依据的不同,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初中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如空气、溶液、浊液、煤、石油等),而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初中简单了解),而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明确:(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划分依据是看有几种组成成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从组成上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从性质上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iO2等)、碱性氧化物(CaO、CuO、Fe2O3等)和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3)按电离出的H+的个数,酸可分为一元酸(如盐酸、硝酸、醋酸)、二元酸(如碳酸、硫酸)、三元酸(如磷酸)等;按酸性强弱,可分为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和弱酸(如碳酸、醋酸);按组成元素,可分为含氧酸(如硝酸、醋酸、硫酸)和无氧酸(如盐酸)等;(4)碱可分为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和弱碱(如Fe(OH)3、Cu(OH)2、NH3.H2O);可溶性碱(如NaOH、KOH、Ba(OH)2 、NH3.H2O)和难溶性碱(如Mg(OH)2、 Fe(OH)3、Cu(OH)2);(5)盐可分为正盐(如NaCl、CaCO3、BaSO4、Na2CO3、CuSO4)、酸式盐(如NaHCO3、 NaHSO4)、碱式盐(如Cu2(OH)2CO3)等。

多识一点:酸式盐与正盐可相互转化:

思考题:

列举由H、O、C、Na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单质、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经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金

属活动性、热稳定性、可燃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

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思考题:导电、爆炸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化学方程式

(1)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说明: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具体原因高中再学习)

②明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应满足三种条件之一,即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实际上有弱酸、弱碱生成的反应也是可以发生的。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时还应注意反应物的溶解性,例如,碱与盐的反应、盐与盐的反应一般要求反应物都可溶于水。

③在高中化学中,我们还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其它分类,如(非)氧化还原反应、(非)离子反应、(不)可逆反应、吸热(放热)反应等,感兴趣的同学可前提预习一下噢。

思考题:

反应

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吗?反应前后化合价有改变吗?如何对该反应进行分类呢?

四、化学反应规律的运用-单质、 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噢,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提醒同学们回顾以下几点:1.初中化学学过的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有哪些?提醒一下: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氢气、碳,金属单质如铁、铜等,(想一想、写一写),还记得他们的性质吗?2. 还记得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些物质的通性吗?(忘了?看看课本或笔记本回忆一下吧)3.是否还记得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4.试着分类整理一下初中学过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你会很有收获的。

思考题:

你能举出制备MgCl2的七种方法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五、与溶液有关的内容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如水)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

注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换成体积则不成立)。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了解两个概念的含义。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

(3)回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的方法 。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其中S代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 S/(100+S)×100%

②溶质质量:溶剂质量=S∶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S∶(100+S)

思考题:

你知道哪些物质溶于水会产生明显的放热、吸热现象吗?

六、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及安全、环保、节约意识。到了高中,要注意自己动手做实验噢。

就初中化学来说,主要涉及一些内容:

1. 常见仪器的使用

掌握下列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量筒、托盘天平、漏斗、温度计、表面皿、试

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研钵等。

思考题:你知道哪些仪器可直接加热,哪些需隔着石棉网加热吗?

2. 基本的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少量、定量?

(2)物质的加热

(3)溶解、蒸发、过滤、蒸馏(想一想:需要的仪器、注意事项)

(4)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5)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①基本过程: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②关键词: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注:检查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

3.分离和提纯 (除杂)常用的物理方法

应熟悉常用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所用仪器(装置)、注意事项等。

(1)过滤法: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物质的分离。如:粗盐的提纯。

(2)结晶法: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如:分离NaCl和KNO3。

说明: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方法。

(3)蒸馏法:适用于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如:分离液态空气得到O2 .

4.常见物质及离子的检验、鉴别(略)

5.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一般思路为: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净化(除杂)干燥装置→收集装置或验证性质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制取有毒、有污染性、易燃的气体时)等。

按照以上思路自行回顾实验室制取O2、H2、CO2 的相关问题及验满方法。

思考题:

你知道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哪些吗?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你还知道实验室制取O2的其它方法吗?

七、与化学计算有关的问题

初中化学计算类型主要涉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及综合计算等,要求相对较低,计算比较简单。在高中化学中,化学计算相对比较复杂,有时会涉及到一些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问题,如差量法、守恒法(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关系式法、极限法等,想一想,你曾经用过这些方法吗?

思考题:

向100g18.25%的盐酸中加入8g Fe2O3和MgO的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200g某浓度的NaOH溶液,结果使溶液中的Fe3+和Mg2+恰好沉淀完全,则该NaOH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30% C.20% D.10%

八、考考你的知识面

你了解下列概念吗:合金、潮解、风化、结晶水合物、电离、电离方程式、有机物、 同素异形体?你了解化石燃料吗?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你了解物质导电的原因吗?。。。。。。

九、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初中化学内容相对较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低,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故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和简单模仿等。而高中学习是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高中化学教学是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需要同学们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类比、推理、联想、归纳等方法,理解后再记忆,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故高中阶段同学们要习惯于使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形成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思维模式。

进入高中以后,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总结巩固反思等),培养自己较强的自学能力、主动质疑的能力、合作意识、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概念较多,学习时应注意理解好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学会对比分析,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的学习,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的学习等;深刻理解好有关理论和反应原理的含义和使用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灵活的应用。

高中化学中会学习很多种(类)新的物质,学习这些物质时要用好分类、比较的方法

和学会从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物质的性质,掌握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注意对比,同时要运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规律,则学习会事半功倍。

篇7:怎样学习初中化学

怎样学习初中化学

粗心具有偶然性,但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背后就有一定的必然因素,这些必然因素大致上有知识因素和非知识因素。

学生在解化学题经常会失分,学生失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根本不知怎么解;2、知道大体思路,似曾见过,但解不全或不全对;3、能列出式子,但无法算到最后结果。对第一种学生服气的,承认自己不会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对第二种学生大多不以为然,认为是“大意失荆州”,言下之意,解题本事有的,只不过粗心大意而已,往后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了。对第三种学生也承认自己数学基础欠佳。总而言之,想细不能细,不想粗总是粗,很令师生苦恼。

一、知识因素:

(1)认知结构不稳定。

例:某溶液a克中,含有溶质b克,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

有较多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得到b/a的结果,而正确答案应为100b/a。

对此知识点的教学似乎与初一数学中的百分比问题有关,粗看此题好象是初一数学知识的重现,但为何学生解此题错误如此之多,经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一解此类题时,式中的100%通常看成1而不写入算式中,但在此题中这100%一定要写上。这显示出学生在对这一知识的掌握上,并未牢固地“焊接”在认知结构上,在实际知识过程缺乏整体的认知。

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知识的温过,数学知识的复习与重建,及时指出新知识和旧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旧知识在新体系中的变化,并安排适当的练习,并按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先密后蔬地反复刺激这些焊接点。

(2)思维缺乏逻辑性,推理出现漏洞。

例:某物在氧气中燃烧产生CO2和H2O,该物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有同学答出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实际上为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上题中粗看似学生粗心所致,而从深层次分析,实际上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不完全理解。

对此类错误要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内外涵,并尽可能给学生以同类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应用。

二、非知识因素:

(1)不良习惯。

运算错误是化学计算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导致运算错误的原因很多,据调查,部分来自学生对此类计算的蔑视。如45+35=70(错)认为此类题目实属简单,粗粗一算就算了结而此类错误即使在复习过程中,也很难查出错误,其次是来自草稿纸,较多的学生在草稿上演算是“围棋式”,这里写一个,那里写一个,或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打劫涂改,写到后来满纸的烟云还找空插针,这样而产生干扰性错误,如丢点等。

对此,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草稿纸上也要有条不紊,这样不但不易出错,出了错也容易检查。教学中,要告诉学生不良的习惯是导致粗心致错的一个重要因素。

(2)心理素质不稳。

有些学生临场发挥不佳,在解题时,往往经一番苦思,似乎发现了解题路径,但稍有一疏忽又无从下手,对这类学生要经常培养他们“一慢二看三通过”习惯,平时经常锻炼其“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心理素质,告诉他们“你易我不大意,你难我难我不怕难”,这样常有收“他山之石”的效果。

总之,粗心的背后,实有复杂深刻的背景,其中的知识因素和非知识因素又在一定情形下相互作用,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对症下药,以使学生获得“免疫力”。

篇8:初中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3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中心组织的中考研讨会,学习了从老师关于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知识网络的构建,以及去年中考的典型试题分析。通过学习,有助于我们把握中考方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复习;另外我们还聆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复习策略,并观摩了一节复习示范课,觉得受益匪浅,对于自己的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进一步把握了中考的考点,对试题命题的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和解决。

在本次培训中,我感觉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三位优秀教师关于复习策略的交流。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制定好有效可行的复习计划,避免盲目行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城里中学的一位老师提出的“明确复习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作为初四的化学教师很辛苦,面对每一届新生,想到家长的殷切期望,总觉得责任重大。为了争得更多的复习时间,我们常常会忘却身心的疲惫,四处搜罗信息和资料,并进行精细的加工,在课堂讲解中,更是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而学生始终处于听、记的被动地位,成为知识、信息重复的接收者。这样,学生可能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全神贯注的状态。“复习课没意思”成为很多学生的心声。因此,教学相长,俯身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表现为学习新知,也应该体现在复习课中,而教师应该是复习的动员者、引导者、观察者和反思者。通过学习,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和复习中存在的许多弊端和不足:第一轮回归课本的复习只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和讲解,知识点讲的比较多,结合实例的讲解比较少,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主动整理知识点和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的机会比较少,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梳理练习;通过这次培训,我会进一步修改自己的复习计划,将一部分原计划中老师讲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和归纳,注重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与互助。比如说在第一轮复习中,部分内容可以采取教师给出考点,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点,整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之后再针对考点做几道典型的题目进行巩固和提升。

针对近几年试题探究性、开放性以及注重考察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等特点。第二轮复习应着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概括,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并贯穿适当的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复习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规律性的基础内容让学生探究,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举一反三,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探究题目。

这次培训对我们的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培训,我进一步把握了中考的考点和命题方向,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复习计划, 相信通过努力,定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篇9:初中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我有幸去洛阳参加20xx年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活动,本次大赛赛程安排整三天,共22节课。参加人数较多。听完课后心中有许多感触,现记录如下,以便与同仁进行交流和学习。

一、以前我认为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所以当课程进行到上册第四单元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成绩也会随着兴趣的消失而下降。可是听过这二十二节优质课后,我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只要你动脑子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了那些知识难点,学生就会快乐而努力地学习下去。

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勤于动脑,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比如1、这次优质课中大多数的老师设计播放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事件-----神七飞天、奥运会中的鸟巢水立方等,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令人气愤的三鹿奶粉事件又让学生多么渴望知道其中的原因啊!3、还有安阳五中的彭涛老师设计的十月桃花开;4、济源实验中学的马海燕老师设计的限时记元素符号;5、洛阳八中刘晓阁老师设计的动画演示;6、洛阳五十八中学谢康龙给化学式写了一首美丽的诗歌等等。这些环节的出现给枯燥的化学知识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学生可以保持长久的兴趣,这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变通和应用。

三、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讲解难点,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几位老师的难点突破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1、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王国英老师设计一个用注射器吸走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从而让水进入到密闭容器中的实验。从而突破了学生理解当气体减少时,压强就会减小这样一个难点;2、郑州五十一中的春燕老师改进课本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的实验;还有……很多很多优质课老师们的突破难点方法。这些方法的设计不仅很形象的突破了难点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效率大大的加快。

这次优质课中还体现了许多其他优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如及时表扬“你回答得真棒”“你表现得不错”等之类鼓励肯定的话,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感等等。总之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教师们的新课程理念。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努力吸收其中的优点为我所用,还要积极努力动脑子创新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想化学教学会在这样的交流中走向成熟。我们的教学质量会有更大的提高!

篇10:初中化学学习方

一、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二、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中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之一。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要理解概念的组成和系统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并搞懂了,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4.要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与可能是混合物。很明显应选D。

三、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要把这两者结合好。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由于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记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即记通性又记特性。

篇11:初中化学学习方

化学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较晚接触和学习的一门学科,由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方法的差别,出现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很有兴趣,也下功夫,但学习方法不对,成绩总不理想,因此加强化学学习方法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认真抓好“预习、听讲、复习、记忆、作业”五个学习常规环节。

1.“预习”:

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同时找到教材的重点,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讲,既能提高听讲效率,又使自己学习主动、有兴趣。

2.“听讲”: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非常重要。初三是化学系统学习的开始,只看书而不注意听讲、观察实验和思考,有的知识很难理解。听讲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的学习活动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由自己进行有效控制,因为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涉及到自己,还涉及到老师和其它同学。因此,在做好预习的基础上,首先要集中注意力要听好课。

⑵要勤于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虽然听觉通道的畅通十分重要,但仅仅把学习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不一定会灵活运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注意“听”,而且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争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⑶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与思路

在听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路。那种只知道记答案、得数,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讲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⑷积极地回答和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会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时也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讨论和回答问题。同时,学生也要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

⑸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但“听”和“记”毕竟是两回事。要学会巧妙完整地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以及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整理记录。这个过程是提高每个同学的化学悟性也是将知识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3.“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通常分为常规复习、单元复习和总复习。常规复习指学生每天放学后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常规复习每天所花时间不多,但十分重要,贵在持之以恒。单元复习是指学生每学一个单元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要注意知识的拾漏补缺,重在知识系统性、条理性。总复习指期中、期未或一学年的复习,复习量较大,要重视知识的整体归纳、总结,将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4.“记忆”:

化学学科中有不少需要记忆的概念、符号、数据、化学方程式等。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过的事物第一天后的遗忘率达55.8%,保留率为44.2%,第二天以后的遗忘率为66.3%,保留率为33.7%,一个月后的保留率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遗忘了。因此,及时复习和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记忆时注意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记忆。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家盖那美丽,新铁吸铅(轻),统共一百斤。”记忆。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记忆。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在理解后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记忆。

5.“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即学懂会用的体现,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能学习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做题后不要满足于解法、答案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要理顺所做解题目题的思路、逻辑关系和类型,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迁移知识。做题还要善于积累,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功经验,二是失败教训。如果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成错题集,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既有针对性,又节省时间,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解题方法,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可以想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来重新解答,这便是“一题多变”。还可以回忆一下这道题解题方法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特之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而且杂乱,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因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初三学生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不重视,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和记忆,这部分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1. 通过观察实验来帮助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还可以加深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以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学习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应将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与原子、酸碱盐的概念分别进行对比学习,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概念的组成,注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同时,要注意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词是纯净物,如果将纯净物而改为物质,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石墨和金刚石,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却是不同单质。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1. 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要把这两者结合好。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由于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而不要去死记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既记通性又记特性。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1. 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要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有机化合物可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再如学习第八章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总结出酸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 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

4.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从具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实验操作看H2、CO分别还原CuO的操作一样,不同点是CO还原CuO需进行尾气处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颜色不一样,还原性的产物都有金属和水或CO2,从反应类型看CO与CuO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四、化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进行化学计算的依据。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确,就会把题做错。如相对分子量这个概念它只表示一个化学式如H2O的相对分子量为18,5H2O中水的相对分子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 :9,若生成4克C,同时还有多少克D生成?其中C和D的质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如把C和D的质量比仍按22:9进行计算就是错误的,反映出你对相对分子量和质量的概念还分不清楚。

2.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

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要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做到“三想”,想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概念,所用到的化学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和条件,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如果用到其它学科知识、方法时,如公式变换,数据处理等要细心,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3.注意解题规律和思想,掌握解题技巧

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如已知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2%,KMnO4中氧的质量分数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热完全分解后哪种物质产生氧气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大,但要是认真分析抓住完全反应这个关键词语,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虽含氧元素的质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转化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转化为O2,从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再如有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测得混合物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此题可以巧解。即无论FeSO4或Fe2(SO4)3中“SO4”是不变的所以:原子个数比S : O = 1 : 4 ,质量比 S : O = 32 : 64 = 1 : 2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已知S元素质量为a%,则O元素的质量为2a%,那“SO4”的总质量为a%+2a%=3a%, 所以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a%。

4.要注意解题的格式

如设未知数时要写成“设某某的质量(或体积等)为x”,而不能写成“设某某为x克”,计算过程中己知量有单位的要带单位计算,计算结果要直接带单位,不要用括号,如单位为克要写成g ,而不要写成(g)。计算质量分数时一定要乘以100%。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注意按“设、方、关、比、算、果、答”的顺序进行。

五、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对老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学习和模仿。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要认真分析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要正确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弄清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和检验有关物质。如六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气如何鉴别?其思路为从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找出方法,用燃着的木条和石灰水鉴别,最后从现象的不同来推断是哪种气体,要注意回答问题时要先说现象,后说结论。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总之,只要充满信心,勤奋学习,总结掌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把化学这门课学好。

篇12:初中化学学习方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每年的九月,都将迎来新一批初三学生,为他们打开化学之门,让他们感悟化学之美,使他们理解化学的精髓。

进入初三的学生大多数是十五岁,他们已经系统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可能对即将学习的化学这门学科有一种期待、有一种预测:是这样的还是那样的,等等。因此,化学教师要精心设计“首堂秀”。

1.兴趣开启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一个个体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他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就有可能取得优良的成绩。第一节课上我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1:把一张长方形的滤纸张贴在黑板上方,对着滤纸喷上无色液体。白色滤纸上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字迹。

实验2:用三支试管分别取1-2毫升三种无色的液体A、B、C,将A和B混合后液体呈红色,然后把C放入AB混合液中,液体呈无色。

学生屏住呼吸,观察上述两个实验后兴奋异常。此时问他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他们会大声地回答“想”。老师告诉他们“请随我进入化学之门”。

2.责任驱动

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场景,往往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认同感,驱动学生的责任心。

我们镇上有一条蔡港河,学生们称之为“黑龙江”。我沿着河流而行,边走边拍照,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照片,制作成PPT,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们十分震惊。此时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蔡港河为什么变成了“黑龙江”?(2)“黑龙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3)怎样治理“黑龙江”?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学好化学,能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3.亲和吸引

《学记》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了某门学科。一位有亲和力的教师必然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培养亲和力呢?第一,着装要符合教师身份,让学生觉着和蔼可亲或者朝气蓬勃。第二,尽可能让语言丰富,表达幽默。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觉得教师很善良,这样,作为教师的你,反而成为学生“保护”的对象。

4.系统建构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化学知识点“散”、“繁”,记忆有很大难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种观点我不是很认同。化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在化学第一课中就应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对于短期内不能纳入知识体系的内容,可作为特例来处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再逐步完善。

总之,初中化学第一课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化学教师来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一些个人浅见,希望同行们批评指正。

篇13:初中化学学习方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但教材安排的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初三学生对怎样学好化学往往不知所措.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学习方 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点繁杂,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这也是大多数同学感到化学难学的原因.从 这个角度讲,化学更像理科中的文科.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我根据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从事化学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基本的学习方法,供参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许开始会觉得某一学科枯燥无味,不想去学,这时一定要战胜自己,勉励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恒心,就一定能克服厌学心理,挖掘出它的乐趣.

二、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能使学生获得对预学知识的心理准备,能带着疑问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不仅包括新课内容还应包括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令新的知识点有存在的依据和联系.

三、认真听讲和记笔记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时,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 听课、边记笔记,要学会记要点,但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听讲和思考,顾此失彼.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 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的地方,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判断是非.

四、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但若只看热闹,不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 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 步骤.进行实验时,要亲自动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但一部分同学架手架脚,不能全身心投入.事实上,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不会存在安全问题.在实 验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五、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并且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六、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七、提高记忆能力

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 “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 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常用的记忆法:㈠分析、理解记忆.如学习溶解度定义时,关键掌握四要点:①一定的温 度,② 100克 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溶解度的克数.㈡口诀记忆法.如把化合价编成: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等.㈢会意记忆法.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 “一变多”(分解反应)、“多变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和“相互转换”(复分解反应).㈣浓缩记忆法.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七个步骤浓 缩为:“检、装、夹、热、收、移、熄”.

八、准备一个“备忘本”

同学们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 错再错”的几率很低.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 的知识了.如何做到“真正”两个字呢?就是在问过之后,马上把它完整的写下来.若仍有问题马上“打破沙锅问到底”,也就不会重蹈“一错再错”的覆辙了.

总之,要想学好化学,不仅要学,更要会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掌握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权,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从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初中化学的学习.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学习中要注意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篇14:初中化学学习方

初三学生将要参加中考,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下一段学习路途如何选择的压力。期中考试是本年度第一次考试,在化学学习上要理清一些方法。

明确这次期中考试题的目的,首先它是一种阶段性摸底性考试,主要考查同学们最近两个月的学习效果,是检验同学们奋战中考学习效果的最好途径;其次,通过这次期中考试可以大概的估计到自己在学校的排名,进而知道自己的地位和明年中考可以报考的学校;再者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名是签约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期中考试,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认真备战!

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其成绩的好坏当然会直接影响同学们的期中考试成绩排名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备考这次化学考试呢?其实,化学一门自然科学课,与数学、物理既有相通之处,同时又有它独具的特性。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

这次期中考试化学要考的知识内容范围是第一至第四单元,有些城区会涉及到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五个单元按照知识点可分为以下个主题:即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以及化学计算。

一、《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学习方法

这一主题贯穿在第一至第五单元的每一知识内容中,涉及很多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十分的抽象、微观。这些概念和原理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备战化学考试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A、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和基本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白磷燃烧等实验可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B、找出概念间、原理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再如物质类别的判断,首先我们要从所含物质的种类上判断是纯净物(含一种物质)还是混合物(含多种物质),然后再从元素的种类判断是单质(一种元素)还是化合物(多种元素)。

C、要注意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再如氧化物的概念,关键词为:两种元素、化合物、其一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如KMnO4虽然是化合物也含氧元素,但不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学习方法

包括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此部分知识内容多而零散,需要不断地强化记忆,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所学知识定期归纳总结,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形成知识网络,辨清异同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此外,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知识对实验的依托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Fe、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三、《化学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学习方法

这部分主要贯穿在第一至第三单元中,或许大多数同学认为化学实验比较简单,很容易得分,事实上要得到高分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学好此部分内容要做到做到:

A、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B、准确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在试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但要做好化学实验,而且,还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客观、准确、恰当的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因此,要想让学生细心观察化学实验,在准确描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一开始就要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四、《化学计算》学习方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贯穿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以及第四单元中的《化学式与化学价》。我们要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确结果。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初三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中的主要思路。如agKClO3和bgMnO2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cg生成O2多少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O2质量是ag+bg-cg;也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利用KClO3的质量求O2质量。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精准描述实验现象,就一定能把化学这门课学好,并在化学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以上就是我们想与同学们分享的备战期中化学考试的学习方法,期中考试之后还有更为重要的期末考试,到时我们依然会与大家交流经验,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在考试中梦圆自己的目标。

篇15:初中化学学习方

初中化学《化学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学习方法

这部分主要贯穿在第一至第三单元中,或许大多数同学认为化学实验比较简单,很容易得分,事实上要得到高分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学好此部分内容要做到做到:

A、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B、准确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在试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但要做好化学实验,而且,还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客观、准确、恰当的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因此,要想让学生细心观察化学实验,在准确描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一开始就要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min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初中化学日常生活汽车方面知识点总结

现在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了,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尾气。

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危害呢?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随着空气经肺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引起缺氧,影响呼吸及心、脑功能。碳氢化合物对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氮氧化物的刺激作用较小,但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长期吸入可使肺组织受到破坏;氮氧化物还能引起组织缺氧而造成全身组织损伤。

现在为什么提倡使用无铅汽油呢?

以前为了减少汽油剧烈燃烧所产生的振动,在汽油中添加了含铅的物质。但铅是重金属,有毒,它会随燃烧后的尾气一同排出,严重污染环境。

通过上面对汽车应用到的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很好的使用汽车,做环保小主人。

初中化学: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初中生不但要做好化学实验,而且还应该能用客观、准确的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概括和梳理出中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一、忌以偏概全,要面面俱到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如镁条的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又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二、忌实验现象描述口语化,要用术语

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使人啼笑皆非。如“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讲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另外,教师要身体力行,作好实验操作示范,语言讲解规范,用语贴切。要向语文老师学文采,向数学老师学逻辑,向政治老师学哲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三、忌本末倒置,要有先有后

不少同学在描述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往往顺序颠倒,说成“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等。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需要教师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教学。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通、点、熄、停”四步,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因此,在做每一个实验时,要弄清化学反应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实验现象的描述才具有科学性。

四、忌人云亦云,要实事求是

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有位同学由于没有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导致没有氧气放出,但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分析失败的原因,而是抄袭他人的实验成果。这种不良的实验风气在中学生身上经常出现。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纠正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是化学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如戴安邦所说“科学教学不单只传知识,而要进行全面的教学,包括人的科学思想和品德的培养”。

初中化学期末过量计算试题详解

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O22H2O

4∶32∶36

1∶8∶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 初中化学。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通过上面对过量计算题目的知识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化学实验试剂瓶仪器介绍

下面是对化学实验仪器试剂瓶的知识介绍,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哦 初中化学,同学们认真看看吧。

试剂瓶

试剂瓶是实验室里专用来盛放各种液体、固体试剂的容器,形状主要有细口、广口之分。

因为试剂瓶只用作常温存放试剂使用,一般都用钠钙普通玻璃制成。为了保证具有一定强度,所以瓶壁一般较厚。试剂瓶除分细口、广口外,还有无色,茶色(棕色)2种,有塞、无塞两类。其中有玻璃塞者,无论细口、广口,均应有内磨砂处理工艺。无塞者可不作内磨砂,而配以一定规格的非玻璃塞,如橡姣塞、塑料塞、软木塞等。近年来各类实用的塑料试剂瓶纷纷面市,使这类容器丰富多彩。

试剂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表示,小至30mL、60mL,大至几千至几万毫升不等。使用注意事项

(1)有塞试剂瓶不使用时,要在瓶塞与瓶口磨砂面间夹上纸条,防止粘连。如前所述,所有试剂瓶都不能用于加热。

(2)根据盛装试剂的理化性质选用所需试剂瓶的一般原则是:盛装固体试剂一一选用广口瓶,盛装液体试剂——选用细口瓶,盛装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一一选用棕色瓶,盛装低沸点易挥发的试剂一一选用有磨砂玻璃试剂瓶,盛装碱性试剂一选用带橡胶塞试剂瓶等等。若试剂具有上述多项理化指标时,则可根据以上原则综合考虑,选用适宜的试剂瓶。

(3)有些特殊试剂,如氢氟酸等不能用任何玻璃试剂瓶而选用塑料瓶盛装。

容器类玻璃仪器,除上述几种外,还根据取存液体时的不同要求另有二口瓶、三口瓶、四口瓶、下口瓶(又称龙头瓶)等各种类型供选用。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试剂瓶仪器知识的介绍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初中化学实验之油水混合

下面是对化学中关于油水混合实验的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化学学习上很好的帮助哦。

油水混合

向一个透明的小玻璃瓶中注入半瓶清水,再倒进一些菜油。这时候,油 漂在水面上,界限分明。用手摇晃玻璃瓶,强迫油和水混合,静置一会儿, 油和水又分成上下两层。这时再往小玻璃瓶里加一点洗涤剂(或洗衣粉), 然后充分摇晃瓶子,再观察,就可以看出油和水不再分为两层,而是混合在 一起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洗涤剂有个特属性质,能把一个个油滴包围起来, 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形成的油水混 合液叫“乳油液”。人们喝的牛奶、乳白色的鱼肝油都是乳油液。洗衣粉能 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洗涤剂能清洗油泥,就是因为它们跟油和水的关系都不 错,能把油污从衣服上拉到水中来的原故。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油水混合实验内容的讲解学习,相信可以帮助同学们对化学实验知识的很好掌握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多知识。

篇16:初中化学远程研修的学习总结

在这一段时间,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全市初中教师远程研修活动,在这炎热的夏天,老师们怀着满腔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中,有幸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十天的研修学习即将告一段落,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学习了

1、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分析;

2、指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3、引导学生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4、发展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科学认识;

5、概念原理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

6、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

7、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8、化学习题研讨与习题教学;

9、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

10、初中化学教学他论;共十个专题的内容。培训过程中专家与老师实时互动,我们学员认真收看专家视频讲座,阅读专题讲座的电子文本,详细的做好笔记,仔细参详课程简报,同时我们在完成并提交各专题的作业和问卷调查之后,积极参与在线交流,学习其他老师的作业并发表评论,还有两个下午可以参与与专家们的在线研讨。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每天都有收获,一天一个进步,过得很充实。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这段时间的培训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满怀。

在全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初中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化学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效地选取和组织素材,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注意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

教学中要注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重点要落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新课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关注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即将过去,但他却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渴望先进教学理论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让我们每位一线的初中化学教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但学无止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在教学中实践这次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和专业知识培训,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初中化学远程研修的学习总结

]

篇17: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本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了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对化学实验教学,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了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验计划在本期完成实验情况如下:

1、在演示实验方面

(一)实验内容:

实验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验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三、氧气的性质,实验四,制取氧气,实验五,水的组成,实验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七,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八,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九,燃烧的条件,实验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二)取得效果: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指导细心观察实验,一学期来,学生觉得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无论是实验的基本技能技巧,还是文化知识,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学生分组实验方面

(一)完成的实验:

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三、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四、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二)取得的效果:

通过教师演示的实验基本操作,由学生动手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再加上学生实验的巩固性练习,学生已经是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和探究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室的卫生做得不够,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具体的环保措施方面的教育。

3、在学生课外实验方面

(一)完成的实验

实验一、分子运动现象,实验二、调查并使用学校的灭火器材灭火。实验三、水的净化。实验四、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二)取得的效果

通过和学生一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的实验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具备了初步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学习了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专题 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