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站成一棵树教师演讲稿

dfgfgdf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我愿站成一棵树教师演讲稿

【简介】感谢网友“dfgfgdf”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愿站成一棵树教师演讲稿(共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我愿站成一棵树教师演讲稿

我愿站成一棵树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作为六小的代表第一个站在演讲台上,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我愿站成一棵树》。

正如大家所见,我是一位年轻的教师,教龄仅6年。这六年概括起来就是一本相册,三块黑板,一段旅程。

在我的电子相册里珍藏着这样一本相册——《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你们》。相册里都是从教以来陪伴我一路走来的孩子们。翻开相册,回忆往昔,思绪被带到20xx年那个秋天。经过考试,我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加入了教师队伍,分配到官莲乡宝源村教学点。此时,我耳畔边还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呼声“噢,新老师来咯!新老师来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个个跃动的身影,那一刻心里阵阵涌动。在这里,开始了属于我的教师生涯。

教室里的课桌椅应该有些历史了,高低不平,有的甚至缺面板,嫁接桌腿。椅子呢,大部分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有的姐弟俩都在这上学,索性就带张长板凳,俩人合着坐。顶上挂着两个灯泡,风从窗子玻璃缺口吹进使得这灯泡不停地晃悠。转身向黑板板书,时不时要避开黑板上的坑坑洼洼,做几次跳跃才能把一句话写完。这样的环境是从未出现在我预想之中的。村民们告诉我,这个村子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像我一样年轻的老师了,既然缘分使然,让我与他们相遇,我为何不好好享受这难得的体验呢?我背着自己画画的家当,带着孩子们一起画水彩;提着小音箱教孩子们歌唱、跳舞;穿上运动鞋和孩子们在乡间田野里上体育课;上午教孩子们aoe,下午教孩子们1+1。每天上午10:30就能看到我扛着比我们家米缸还大的电饭锅冲进教室收米,煮饭。傍晚,夕阳西下,散步于乡间小路,听蝉鸣蛙叫,闻鸡鸣狗吠,家家户户的烟囱升起炊烟袅袅。务农的村民来来往往,见着我总会慢下步子打个招呼。每天晚上都能独自享受栋豪华“大别墅”——我们的教学楼兼宿舍。

常有热情的乡亲提着自家种的菜洗好切好送来学校。年下,家家户户做起了豆节,还在上课呢,有的乡亲端着蓝边碗,里面裹着菜的豆节饼热气腾腾,给我送来。日子久了,这儿也就是我的家乡,乡亲收棉花,我也跳进地里帮着采几朵;乡亲们剥笋,端着小凳凑过去边聊边剥;最喜欢的是和他们一起拣板栗。

这儿的白天是热闹的,清晨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朗朗书声中,课间孩子的欢笑荡漾开来,夜晚却是孤独的。天才蒙蒙黑,村子里就出奇的安静。夏日里,天气闷热无法入睡,我常常坐在窗台看着满天繁星,伴着学校前池塘里的声声娃叫。冬日里,村子更早就陷入沉静,六点多就歪在被子里枕书入眠。

时间飞逝,转瞬就是一年。我被调到官莲中心小学,走前,我跟孩子说我在镇上等你们,三年级就可以看到我了。走后,心中种种不舍,我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想来想去,不如给他们换套像样的'课桌椅吧。同年,联系了朋友们,一起向宝源小学捐赠了40余套课桌椅,一张乒乓球台,我走了。

官莲中心小学的黑板不再是坑坑洼洼,有多媒体投影仪,在这跟着前辈们学习,在前辈的指导下,我的教学进入正轨并代表学校参加赛课获得县二等奖。我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贪婪的吸收着前辈的经验,这也为我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年基层教学期限很快满了,我顺利进入朝气蓬勃的六小。这里有先进的教学设施,黑板是无尘的,各功能室一应俱全;这里有舒适的工作环境教室里冬暖夏凉,灯光明亮;这里有无数优秀的前辈们指点我们教学,传授我们工作经验。

也是在这里,我觉得“教师”二字闪烁着更璀璨的光芒。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拿我们办公室的董老师说吧,还有几年就该退休了,原本以她的教学经验,可以很轻松的应对这群孩子,但是总是以一个新人的心态面对,常常和我们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任何同事遇到教学难题,她总是笑着不厌其烦的给大家将自己的解决方法,毫无保留。每天都能看到她健步如飞的穿梭在教师与办公室中间,在我们的心目中她永远是扎着齐腰麻花辫,骑着自行车,学校里最漂亮的那个姑娘。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年轻的小妹妹,她瘦小的身子担起了常人无法承担的取舍。在母亲病重的一年间,这个孩子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孩子一节课,直到母亲成为一颗星星,永远守护她。

这样的奉献数不胜数,在这个学校里,我看到了,每一名教师,对于自己职责的坚守!

人生于任何人都是一段旅程,只有你自己才能给这旅程赋予特别的意义。

所以假期我选择背包旅行,将对远方的想象变得丰满,也为我的孩子们打开一扇远方的大门。我去到像外星一样地质的卡帕多奇亚体验热气球之旅,在死海的上空跳伞滑翔,坐在印度恒河边的小船上看恒河夜祭,在加尔各答的当义工,攀上卡兹别克的山顶看抹茶似的山峦,深入古老的波斯帝国伊朗体验神秘的文化。我坚信,当我用自己的真实体验为他们打开一扇远方之门,他们会更有勇气去实现自己对于远方的想象。

说来也巧,因为同样热爱旅行,我认识了我的丈夫,并于本月的2号,我和我的丈夫正式结为夫妻。他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俩都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我们相约,直到站成一颗树,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吸收阳光、雨露,转化养分,传递给每一片绿叶。

篇2:《我愿站成一棵树》演讲稿

《我愿站成一棵树》演讲稿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作为六小的代表第一个站在演讲台上,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我愿站成一棵树》。

正如大家所见,我是一位年轻的教师,教龄仅6年。这六年概括起来就是一本相册,三块黑板,一段旅程。

在我的电子相册里珍藏着这样一本相册——《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你们》。相册里都是从教以来陪伴我一路走来的孩子们。翻开相册,回忆往昔,思绪被带到20xx年那个秋天。经过考试,我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加入了教师队伍,分配到官莲乡宝源村教学点。此时,我耳畔边还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呼声“噢,新老师来咯!新老师来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个个跃动的身影,那一刻心里阵阵涌动。在这里,开始了属于我的教师生涯。

教室里的'课桌椅应该有些历史了,高低不平,有的甚至缺面板,嫁接桌腿。椅子呢,大部分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有的姐弟俩都在这上学,索性就带张长板凳,俩人合着坐。顶上挂着两个灯泡,风从窗子玻璃缺口吹进使得这灯泡不停地晃悠。转身向黑板板书,时不时要避开黑板上的坑坑洼洼,做几次跳跃才能把一句话写完。这样的环境是从未出现在我预想之中的。村民们告诉我,这个村子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像我一样年轻的老师了,既然缘分使然,让我与他们相遇,我为何不好好享受这难得的体验呢?我背着自己画画的家当,带着孩子们一起画水彩;提着小音箱教孩子们歌唱、跳舞;穿上运动鞋和孩子们在乡间田野里上体育课;上午教孩子们aoe,下午教孩子们1+1。每天上午10:30就能看到我扛着比我们家米缸还大的电饭锅冲进教室收米,煮饭。傍晚,夕阳西下,散步于乡间小路,听蝉鸣蛙叫,闻鸡鸣狗吠,家家户户的烟囱升起炊烟袅袅。务农的村民来来往往,见着我总会慢下步子打个招呼。每天晚上都能独自享受栋豪华“大别墅”——我们的教学楼兼宿舍。

常有热情的乡亲提着自家种的菜洗好切好送来学校。年下,家家户户做起了豆节,还在上课呢,有的乡亲端着蓝边碗,里面裹着菜的豆节饼热气腾腾,给我送来。日子久了,这儿也就是我的家乡,乡亲收棉花,我也跳进地里帮着采几朵;乡亲们剥笋,端着小凳凑过去边聊边剥;最喜欢的是和他们一起拣板栗。

这儿的白天是热闹的,清晨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朗朗书声中,课间孩子的欢笑荡漾开来,夜晚却是孤独的。天才蒙蒙黑,村子里就出奇的安静。夏日里,天气闷热无法入睡,我常常坐在窗台看着满天繁星,伴着学校前池塘里的声声娃叫。冬日里,村子更早就陷入沉静,六点多就歪在被子里枕书入眠。

时间飞逝,转瞬就是一年。我被调到官莲中心小学,走前,我跟孩子说我在镇上等你们,三年级就可以看到我了。走后,心中种种不舍,我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想来想去,不如给他们换套像样的课桌椅吧。同年,联系了朋友们,一起向宝源小学捐赠了40余套课桌椅,一张乒乓球台,我走了。

官莲中心小学的黑板不再是坑坑洼洼,有多媒体投影仪,在这跟着前辈们学习,在前辈的指导下,我的教学进入正轨并代表学校参加赛课获得县二等奖。我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贪婪的吸收着前辈的经验,这也为我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年基层教学期限很快满了,我顺利进入朝气蓬勃的六小。这里有先进的教学设施,黑板是无尘的,各功能室一应俱全;这里有舒适的工作环境教室里冬暖夏凉,灯光明亮;这里有无数优秀的前辈们指点我们教学,传授我们工作经验。

也是在这里,我觉得“教师”二字闪烁着更璀璨的光芒。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拿我们办公室的董老师说吧,还有几年就该退休了,原本以她的教学经验,可以很轻松的应对这群孩子,但是总是以一个新人的心态面对,常常和我们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任何同事遇到教学难题,她总是笑着不厌其烦的给大家将自己的解决方法,毫无保留。每天都能看到她健步如飞的穿梭在教师与办公室中间,在我们的心目中她永远是扎着齐腰麻花辫,骑着自行车,学校里最漂亮的那个姑娘。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年轻的小妹妹,她瘦小的身子担起了常人无法承担的取舍。在母亲病重的一年间,这个孩子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孩子一节课,直到母亲成为一颗星星,永远守护她。

这样的奉献数不胜数,在这个学校里,我看到了,每一名教师,对于自己职责的坚守!

人生于任何人都是一段旅程,只有你自己才能给这旅程赋予特别的意义。

所以假期我选择背包旅行,将对远方的想象变得丰满,也为我的孩子们打开一扇远方的大门。我去到像外星一样地质的卡帕多奇亚体验热气球之旅,在死海的上空跳伞滑翔,坐在印度恒河边的小船上看恒河夜祭,在加尔各答的当义工,攀上卡兹别克的山顶看抹茶似的山峦,深入古老的波斯帝国伊朗体验神秘的文化。我坚信,当我用自己的真实体验为他们打开一扇远方之门,他们会更有勇气去实现自己对于远方的想象。

说来也巧,因为同样热爱旅行,我认识了我的丈夫,并于本月的2号,我和我的丈夫正式结为夫妻。他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俩都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我们相约,直到站成一颗树,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吸收阳光、雨露,转化养分,传递给每一片绿叶。

篇3:小学作文我愿成为一棵树

小学作文我愿成为一棵树

如果可以,我愿成为长在校园中的树。白天观看孩子们追逐嬉戏,夜晚倾听虫鸣蛙叫欣赏布满星辰的天空,吸收天地之灵气。

如果可以,我愿成为一棵长在黄山悬崖绝壁的孤松。虽身处险境却依然身姿挺拔,傲视群雄。

如果可以,我愿成为一棵院落庭前的千年银杏树。历经千年风霜只为守护一方故土,见证世界变幻、沧海桑田。

如果可以,我愿成为一棵长在沙漠深处的胡杨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只为对世间万物有所眷念。

如果可以,我愿成为一棵生长在河边的大榕树。虽孤树一帜,却独木成林,成为万千鸟儿栖息的港湾。

如果可以,我愿成为一棵会走路的树。用千年的.生命见证世事变迁,只为寻找梦中的“故乡”。

如果可以,我愿成为一棵无忧树。送给世人满树的无忧花,结出散尽世人所有烦恼的无忧果,带给人们一生无忧的生活。

篇4:教师的演讲稿:我愿化作泥土

教师的演讲稿:我愿化作泥土

作为党员教师,应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我的人生坐标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去关爱我的学生。s0100

一位著名的优秀教师曾说过:“无爱不成教”。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要把这种爱洒向每一个孩子。我所带的班也许特殊的孩子更多一点。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身为党员的我,更是加倍地关爱他们,决不放弃。就拿龙龙来说,他在我班是一个特顽皮的孩子,手脚动作很快,一不留神他就把教室里的玩具一筐一筐全部拿出来推倒,由于父亲是残疾人,自卑心理使得他们对孩子格外宠爱,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明显感到家长并不配合,所以我也动了很多脑筋,但事事并不一定是很如意的。有一次,我们班幼儿去亲子活动室玩,龙龙穿了一双很大的鞋,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头上起了一个小包,我们立即对他的伤进行了处理,下午他妈妈来接时,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第二天龙龙的爸爸找到了园长投诉,认为自己出了650元钱,为什么只摔自己的儿子,他又担心投诉后孩子会不会遭到老师的冷落,当园长来了解此事时,我们做了解释。我觉得家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缺少与老师的沟通,所以我觉得要从与家长的沟通开始。经了解,龙龙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理想,父亲又有残疾,年龄也较大,对这个儿子非常溺爱,他的自卑心理使得他担心自己的孩子被人看不起。针对这个情况,我并没有因为家长的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而心存不快,反而对他更加呵护、关心和帮助他。大小便解出我主动给他换洗;中午抱着他入睡。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爱。龙龙生病了,一周没来,我主动帮他把垫被、棉被拿出去晒,当他爸爸得知后,说不尽的感激。一次次与家长的交流、一次次的关心龙龙,终于使龙龙的家长认可了我的工作。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一个老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我在孩子们身上更多地给予关注,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在学习上循循善诱,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家长对我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教师生涯里,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里,我是那么地充实,那么地快乐,也许我是属于孩子们的。人们常把教师比做园丁,而我更愿意把教师比作泥土。泥土不仅把全部的爱给了花,也同样给了草。在和孩子们一起的日子里,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从这几句话中,我们能感悟到教育的神圣和意义。教育事业的前景是光辉灿烂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在幼儿教育这块沃土中做一名辛勤的播种者和耕耘者,为开创党的教育事业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5:我愿化作泥土教师精彩演讲稿

我愿化作泥土教师精彩演讲稿

作为教师,应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我的人生坐标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去关爱我的学生。

一位著名的优秀教师曾说过:“无爱不成教”。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要把这种爱洒向每一个孩子。我所带的班也许特殊的孩子更多一点。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身为教师的我,更是加倍地关爱他们,决不放弃。就拿龙龙来说,他在我班是一个特顽皮的孩子,手脚动作很快,一不留神他就把教室里的玩具一筐一筐全部拿出来推倒,由于父亲是残疾人,自卑心理使得他们对孩子格外宠爱,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明显感到家长并不配合,所以我也动了很多脑筋,但事事并不一定是很如意的.。有一次,我们班幼儿去亲子活动室玩,龙龙穿了一双很大的鞋,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头上起了一个小包,我们立即对他的伤进行了处理,下午他妈妈来接时,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第二天龙龙的爸爸找到了园长投诉,认为自己出了650元钱,为什么只摔自己的儿子,他又担心投诉后孩子会不会遭到老师的冷落,当园长来了解此事时,我们做了解释。我觉得家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缺少与老师的沟通,所以我觉得要从与家长的沟通开始。经了解,龙龙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理想,父亲又有残疾,年龄也较大,对这个儿子非常溺爱,他的自卑心理使得他担心自己的孩子被人看不起。针对这个情况,我并没有因为家长的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而心存不快,反而对他更加呵护、关心和帮助他。大小便解出我主动给他换洗;中午抱着他入睡。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爱。龙龙生病了,一周没来,我主动帮他把垫被、棉被拿出去晒,当他爸爸得知后,说不尽的感激。一次次与家长的交流、一次次的关心龙龙,终于使龙龙的家长认可了我的工作。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一个老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我在孩子们身上更多地给予关注,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在学习上循循善诱,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家长对我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教师生涯里,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里,我是那么地充实,那么地快乐,也许我是属于孩子们的。人们常把教师比做园丁,而我更愿意把教师比作泥土。泥土不仅把全部的爱给了花,也同样给了草。在和孩子们一起的日子里,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从这几句话中,我们能感悟到教育的神圣和意义。教育事业的前景是光辉灿烂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幼儿教育这块沃土中做一名辛勤的播种者和耕耘者,为开创党的教育事业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6:我愿成为一棵树中学生作文600字

我愿成为一棵树中学生作文600字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三毛

我希望,在度过人生最后时刻时,普度成终生的佛能把我轮回为一棵树,一棵在湛蓝天空下沐浴阳光的树。

菩提树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愿成为佛前的一树菩提,为那些虔诚的信徒洒下一片阴凉。光影斑驳,树影婆娑,人们把对佛的信仰寄情于菩提。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感悟,仿佛书上的`一片树叶都是有灵性的。从一叶菩提的茁壮生长到飘零归土,浮生若梦,似水流年。

经殿香雾,欲经真言;转经筒中,超度众生;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修来生,只愿在行走路上,相遇一树菩提。

樱花树

此生最想邂逅一座樱花飞舞的城,看街上蓝色的粉色的和服,踏在地上犹留清脆的木屐。日本,一个浪漫的国,一个樱花开遍的国,一个满含诗意的国。寒冬还暖,只是为了邂逅一场绚丽的花事。

怒放时的樱花树,单纯的只有大片大片的淡粉色,浪漫的樱花,美得极致,一阵微风吹过,花瓣纷扬。饮上一杯清酒,闲看院外风雅极致的樱花,摩挲着酒杯上的花纹,看花瓣落在中央激起的涟漪。

樱花树以一种极致到完美地姿态,惊艳了世间的一草一木……

我愿成为一棵树,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篇7:幼儿教师教育故事:我愿做一棵树

三毛曾经在写给自己的诗里这样说道:“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和她有着同样的想法——我愿做一棵树,为我们的幼儿园添上一抹绿。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句话是我刚踏入教师岗位时外公对我说的,六年来,我牢牢谨记这句话,始终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始终把师德放在首位。我们可以拒绝家长的宴请,收下他们对儿女的苦心;我们可以拒绝孩子们的节日贺礼,收下他们对老师的真心。表面上我们失去了很多,却收获到廉洁纯净的美丽、坦荡无言的富有。唯有正,才有直,唯有正直,树才能长高长大。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大树孕育着生命,刚进入幼儿园的我是一株小树苗,我的师傅老师——张老师则是我身边的一颗参天大树。她身上散发出的光和热激励着我,同时她也为我遮风挡雨,庇护着我。她每天都带着阳光般的微笑来到孩子们中间,她的身后常常跟着一大堆“小粉丝”,有的孩子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有的孩子会大胆的凑过去在她的手上来一个亲吻。在和张老师带小一班的时候,细心的张老师发现班里的豆豆常常一个人独自玩,而且经常与同伴发生争执行为,午睡时总要老师陪着,非常没有安全感。虎头虎脑的豆豆缺少了同龄孩子应有的天真。她说:“对这个孩子要格外用心,因为他的爸爸妈妈离异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比一般的孩子更脆弱更需要关心。”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看到张老师利用孩子离园的时间段与豆豆妈妈聊上一会儿。班里开展家长活动时,她总是动员豆豆爸爸或妈妈来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亲情和特有的安全感。最近看到豆豆妈妈在微信上晒出的照片——已经读小学的豆豆笑容满面地对着相机说“耶”;对音乐感兴趣的他学起了吉他,弹的有模有样;拉着邻居妹妹的手一起在小区里玩耍……张老师的用心是良苦的,也是有回报的,正是因为她的细心发现和耐心陪伴,豆豆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健康。张老师在家是温柔又有原则的妈妈,在幼儿园同样用满分的爱伴随着一群孩子。“老师”、“妈妈”,双重身份的演绎,是她的真实写照,也是具有高尚师德的所有幼儿教师的缩影!

在张老师的影响下,宛若一株小树苗的我慢慢成长了起来。还记得之前全市课程游戏化推进活动开展时,我们班负责了户外区域的“星光舞台” ,我主动要求负责这个区域,和孩子们一起忙碌起来,选、编剧本、挑角色、排练表演,有时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我都不厌其烦的为孩子们示范,为了便于孩子们演绎,我将剧本里的台词进行了调整和稍稍的改编,变成了孩子们易懂,好玩又好说的台儿,要想孩子们表演到位,自己得先揣摩角色及角色间的对话,所以我嗓子哑了喝口水接着练,自己表演到位了再示范给孩子。虽然忙,但我的心里很开心,尤其是看着孩子们在“星光舞台”上自信地表演时,我真正的懂得了,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

当然,我也没有忘记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帮助。《什么是教育》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就拿上学期来说吧,幼儿园派我去参加全市教师技能大赛。虽然准备时间很短,比赛项目也并不都是我的强项,但我想既然派我去参加,我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全力以赴。有一个比赛项目是班级环境和区域创设屏蔽,于是我白天在园利用空余的时间创设环境,晚上在家还不忘查资料,寻找好的区域游戏点子。同时我们小班组的姐妹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她们在午休和下班后,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帮助我共同创设环境——搭班陆老师挑起带班重担,帮我减轻了不少压力;“点子王”于老师为我出谋划策;手脚麻利的丫丫老师、朱老师和钟姐姐负责画、剪;别看月月人小,做起事来特别爽快;别看顾心仪人高,也有很细心的一面。姐妹们的倾力帮助让我如沐春风。虽然我们的工作有点繁忙,有些琐碎,遇上公开课、比赛时更是令人焦头烂额,但我们有“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树”的团队力量,有了团队的春风,才能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在这样一个团队里,我体会到合作的愉快,领略到工作的乐趣。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我想,我们老师就是那一片片绿叶,默默地垂着浓荫,把自己浓烈的爱献给了为之自豪的幼教事业。

你愿意和我一样,做一棵树吗?

作者:金伶俐

公众号:玉峰文苑

篇8:我愿去点燃别人的教师演讲稿

我愿去点燃别人的教师演讲稿

金秋九月,和风送爽,天高云淡,心情灿烂。

二十多年前,我,一个豆蔻少女,循着父悲的足迹,重新返回熟悉的校园,踏上陌生的三尺讲台,开始我做教师职业的人生之旅。

关于教师这个职业,从古到今,就有多种多样的评论,有人说,这是一个崇高的、神圣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业,解惑也”。也有人说,教师是为人作嫁;是人梯;“年丰而妻啼饥,冬暖而儿号寒”;教师是蜡烛;点燃别人,毁灭了自己。

面对种种评说,初涉人世的我,像要过河的小马,茫然四顾,一时陷入无边的彷徨和困惑。

关键时刻,是父背们 教诲是师长们的言传身教,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点燃了我理想和信念的火焰,二十多年来,我以他们作为我人生坐标,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道,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勤奋工作,积极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新的教法,本职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好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深感自己知识的“半桶水”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面对他们渴求的眼睛,我发誓要让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为此,我不断为自己充电,二十年间,先后系统的学习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及新教材教法,取得了卫电函结业证和大力师范的毕业证,我还不满足,又参加了小学教育大专科目的自学考试,目前已修完规定学分。通过”教中学,学中教“完善了自我,我也觉得自己得人生变的.更加充实。回过头来看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我对教师的职业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是从事这一社会职业的群体,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也是社会劳动者的一员,教师职业既不像局外人说的那样神圣无比,辉煌无限,笼罩在五色祥云里面,不食人间烟火,令人高不可攀;也不像有的教师形容的那样,冷风凄凄,前途暗淡。“你说生活有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你说生活像沙漠,那是因为你心头没绿洲”,只要在秋光里结好你的果子,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我只不过是才涉过人生一道小溪的小马,我表白:我是别人点燃的,去点燃别人,我乐意!

谢谢!

相关专题 我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