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教学随笔

芙渝意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感动教学随笔

【简介】感谢网友“芙渝意”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教学随笔(共1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感动教学随笔

每学期结束后,我都习惯地记录一下本学期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反思一下自己一学期来与同事的点点滴滴,特别是我想的最多的是对同事的关心和照顾做得怎样。今天,再次坐在办公室的桌前,回想本学期来与同事的点点滴滴,感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本人过去一直在学校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工作的家离学校较远,自己的同事与自己一样,有的甚至更远。为了让老师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我平时从未因工作的失误大声责怪教师,而是自己主动承担了许多管理的责任。平时自己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对有困难的教师总是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

今年,由于教育形势的变化,我所在的学校与邻近的学校合并,我被安排到了离家较近的学校工作,这是组织上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从主要岗位校长位置上退下来以后,我感到一种全身心地愉悦,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但作为一名老教师,也没有忘记自己工作的责任,所以,我调入新的学校后在全体教师会上表态,一是力争当好校长的参谋,做好其他领导的助手;二是不争权争利;三是近快融入学校大集体中,成为全体教师的朋友。这三点将作为我工作的座右铭。

短短的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回顾二个多月来的工作与生活,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二个多月来,我时时体验到学校领导的关心与尊重,我感受到接受别人的关心是一种多么大的温暖,时时令我感动万分。

特别是学校领导一班人工作热情高,积极协助校长开展工作,每位教师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刚调入,我第一次值日,我想:今天第一次值日,必须早点到校。所以,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洗把脸后,就匆匆来到学校。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令我感动的是几位教师已先我到校,正在默默工作。多么有责任心的教师,多好的教师。二个多月来,时时处处看到教师勤奋工作的身影。令我更为感动的是学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刚报到,学校领导冒着酷暑上街为我购办公桌及用品,就连一些生活小事,学校领导考虑得非常周到,这的确令我非常感动。

置身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感到由衷的兴奋与快乐,我将积极与全体领导打成一片,默默无闻的工作。

反思自己二个多月的工作,我感到惭愧。自己的工作还不够大胆,深入实际还很不够,特别是对有些工作督导还很不到位,给学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今后,要多与教师交心谈心,多方听取教师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当好校长的参谋,为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感动教学随笔

一首学生多年以后回到母校的小诗,在我饱含深情地读完之后,听到的是阵阵不肯停息的掌声心中本已被诗句熏陶的我,此时更无法平息那种激动,孩子们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老师,等我长大了,也要回到这里来看您!”“那时候老师早不在这儿了!”“老师,您会忘记我们吗?”教室寂静片刻后又开始沸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道。“老师,等我们回来时,我开车接您去!”——转头一看,是我们班中最淘气的男孩子,我便摸着他的头,用满意的目光给了他无声的答案,这或许也能给他好好学习的动力吧!

看到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我心想:何不趁此机会组织一次活动呢?突发奇想的我,在班中宣布了——“举行一次朗读比赛,就读刚才这首诗,自愿到班长那里报名,下午进行!”“语文万岁……”“万岁语文……”

回到办公室,看到班中半数以上人员参加比赛的名单,我陷入了沉思:这是我那群曾经最不爱学习的孩子们吗?这是我那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吗?这是我那群曾经不知道什么是语文作业的孩子们吗?……“语文万岁!”这句话的分量太重了,这不仅仅是孩子们对我语文课的肯定,也是对我本人的认可,这种与学生的感情、思想融为一体的感受,我以前有过,但却没有今天这么浓!

短短一年时间的接触,对于毕业生的他们来说,课题的兴趣对成绩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喜欢老师才能喜欢他(她)所教的科目,喜欢这个科目才能喜欢写这科的作业,喜欢写作业才能使成绩上升,成绩上升不正是我们的期盼吗?我在课堂上从不给学生太多太大的压力,时不时的开个玩笑,调节一下班级气氛,他快乐所以我快乐,我的收获也同样多啊!

为着“语文万岁”继续努力加油吧————

篇3:感动教学随笔

本学期的教师人员紧缺,我们老师每天都特别忙碌特别累。周三中午,孩子们午睡起床时,我见贾羽的套头的衣服很难穿我赶忙跑过去帮他穿,这时正在摆弄他衣服的贾羽连忙说:“老师你每天太辛苦了,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做”。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们也一口同声的说:“老师你太辛苦了,我们是大班小朋友了,我们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了。”虽然贾羽说了自己会做了,可是我见他弄了很久很久才把衣服穿好,但是看他的小脸确实快乐满足的表情。

说实话,有时看见小孩很难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真想赶快帮助他完成。可是当见到懒惰就希望老师帮助他完成的孩子又很气但又不忍心不帮助他完成。常常又会出现一些懂事不怕困难愿意独自完成任务的孩子让你感动不已。贾羽穿好衣服对我说的一句话“燕子老师你看我多能干,不是自己穿好了吗?”虽然衣服前后是没分清楚的,但他锻炼了自己动手和自己思考的能力。最后我给他讲了区别前后的方法他从新穿了一次,最后成功的穿好了。他微笑着对我说“燕子老师谢谢你!”看他的表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天,贾羽一大早来到幼儿园

,来到我面前大声的.对我说:“燕子老师我按你教我的方法,回家教我弟弟如何穿衣服不反了。”我轻轻摸着他的头说:“你真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老师可喜欢你了。”他高兴的跳着玩去了,我也感觉内心无比的快乐幸福。

篇4:感动随笔

感动随笔

感动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是善美的人性力量所冲击着心灵的波动,它使我们的胸臆间不断鼓荡着激昂的风声水响!

那是今年的夏天,树上知了不停的鸣叫声,把本来就燥热的天气吵得更火。一天午后,太阳冒着火焰,炙烤着大地,每一块石头都能烫人。我带上墨镜撑着伞到工地去找人签字。路过22号楼,一个满身泥浆的工人,很吃力地推着两大桶灰浆走来,从他推着车的两只手臂鼓起的筋来看,可以知道那灰浆很重,汗水湿透了衣服,远远地,就能闻到汗腥味。我赶紧让出道,在他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忽然发现,一滴滴雨点似的汗水从他晒得通红的脸膛滴落在地上。一滴、两滴......我的心刹那间被揪得很紧,我立刻敬服他了——一个用筋肉和汗水筑就大厦的人。他那沾满泥浆汗湿的衣服上面分明是一幅幅的图案,从那上面你能看到办公大楼、学校、民宅还有商铺......

每想起这一幕,心情总是激动,总好像时时都听到那汗滴掷落在地上的巨响。

很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到余庆乡下去看望儿子的奶奶,路上要经过一片长着芦苇的河滩。流苏似的芦苇,像绸缎铺展开去,阵阵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断断续续伴随着几声虫唱,洋溢着宁静、温和的诗情画意,给乡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走过芦苇丛是一条缓缓的山坡路,沿路的两旁长满了一株株顶着白色蓬松小绒球的蒲公英,就像一个个小精灵,美轮美奂。一阵秋风吹来天空中飘起了许许多多白色的柔软小绒球,像雪花,像小伞,纷纷扬扬,铺天盖地,飘落在我的身上、头上。我问身边的小弟这些是什么东西,他平静地说:这些就是芦苇的花絮和蒲公英的种子,它们是在借助风力传播种子,每年深秋都如此。

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芦苇和蒲公英这种特殊的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满天飞舞的芦花里夹杂着洁白的蒲公英,像一片片雪花又或一个个小伞(我已分不清它们的模样),载着思念、希冀的梦幻随风飘去,我不忍惊扰它们的美梦,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它们这一浩大的生命旅程。它们掉到地上又被风托起来打着转,风儿咯咯地笑着,我看见它们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上,一忽下,一忽左,一忽右,像在给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它们雀跃着,嬉戏着,蹦跳着,一会儿跳个舞,一会儿转个圈,玩累了,便拥抱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那梦幻的原野和河畔,去安家落户,播下一地的生命。我仿佛听见有一种远古的`声音在呼唤,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土地,绽放出一枚嫩绿的新芽,装扮下一个春天,散发生命的芬芳。那是怎样的一个生命工程?它们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感泣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之中,无怨无悔!......

我至今仍然常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长着芦苇的河滩,不知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活了,但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活,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里,开花结果,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四月的承德就穿着薄棉袄也还是感觉有一丝凉意。一天中午,我去给小妹送饭,在打卡机旁有一对夫妻正在吃饭,明显的看着丈夫站在风口,那是他想用身体为妻子挡风。那妻子把菜中唯一的鸡腿夹到丈夫的碗里,而丈夫又把它送回到妻子碗里说:“还是你吃吧”。那妻子眼里噙满了泪,一句话都没说,默默地把鸡腿一分为二,夹了一半又送到丈夫的碗里。这次丈夫再没有推辞,他可能是不舍得让妻子难受吧,只是温柔地说:“那你也吃”。我从他们对望的四目里看到了辛酸后面的幸福和对生活的执着,看到了最朴实的真爱。

偶抬头,只见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难道他们是梁山泊与祝英台转世,再续前缘?!没有答案。不过这真实的场景却始终让我感动,不能忘怀。

有一次吃过晚饭我照例穿了件外衣到马路上散步,去感受秋天的色彩。

走过长长的马路,在一个拐角的地方有一片草坪,在那片草地里还长有不少的松树和杨树。每次经过这里我都在内心起一种感恩的心情,感恩大地对知名的或不知名的万物都一视同仁,只要努力、和平相处总有生存的一席之地。

承德的气候特别的应景,一过中秋早晚就有了凉意,实实在在的秋天已经来临。草坪已经没有多少的绿意了,大部分青草已经枯萎,由于没有了青草的遮掩露出了几棵被锯掉而枯死的树桩,那几棵树桩深深的吸引了我。在没有生命迹象的树桩周围有被火烧过的痕迹,但有的却长满了菌子,有的长满了藓苔的木耳。这样的景象震撼了我:那死了的树桩在我眼里分明的活了过来。它就像是另一种大地,由于容纳异己而在那些植物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过来 !我看着这些树桩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生命的又一种延续方式。生命是有余欲的。

每次登上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我不觉要引吭高呼。即使看一眼,也便会成为心中的永恒。巍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烽火台,再上去是穹窿似的苍天。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站在长城上举目眺望,逶迤起伏的长城像一条昂首摆尾的巨龙盘旋在山岭上。心情无比的激动,惶惶若失地始终听到自己的周围回荡着一种声音,它不是外界的回响,而是内心激荡的共鸣。

轻轻抚摸长城的每一块方砖和条石及城墙累累的弹痕,仿佛触摸到的是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望着那雄伟静穆的长城,我的血忽然澎湃起来,我发觉我竟是这样爱着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自已的文化。那时,才忽然知道自已是那么的富有。我为自已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如果我们的脉搏还没有停止跳动;如果我们的眼睛还在寻求光明;如果我们的灵魂还没有升华到更高的境界;那么,就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去接受每一次的感动吧,去谛听内心美丽的声音吧,让我们久暗的心从每一次感动中重新激起风声水声!

篇5:限量感动随笔

限量感动随笔

不可能同时做很多事,就如不可能太丰富地去选择生活,是一样的道理。一位德国女人陪一位朋友看展览,那位朋友被这场展览深深打动,她说,既然这样,我们再去看一场。不想,那位朋友摆摆手说,这样就好了。我想把这场感动延长些,不想冲淡了,看一场就好了。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她们一起去吃饭,聊天,轻快地度过了余下的时间。我真佩服那位聪明的女人,限量感动,不贪心。凡事都不要贪心。有了一样想要两样,人什么都要是不对的。

我是个爱旅行的人,但我对旅行的定义是,我是不能频繁外出的,太过频繁,一是时间不允许,二则反而容易浮躁。毕竟日常生活才是常态。一段旅行我会花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所以,留有余地是最好的。

记得一本书里有这么一段:所有的生病也好,不开心也好,都源于一个字:浓。你浓于情就会生出痴,浓于利就会生出贪,浓于名就会生出嗔,贪嗔痴是最可怕的。不开心的东西浓在心里就会淤结成气,气结不化就会生出病,病则不通,通则不痛,对付这个浓最好的办法是淡,这个淡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在意,而是不贪。人的贪心是不知不觉的,方方面面的,只能是自我提醒。

对于朋友,宁少勿多。一些没有参与到你生命中的人,很多的交往只能停于表面,而表面几句没有油盐的话,真的太浪费时间。有时,坐在别人对面,我是常常走神,不知所云。我一位每次聊天都感觉时间短暂的朋友,虽然在一个城市,但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只是在隔一两个月的`午后,一杯咖啡的时间。她见证了我十多年的岁月,看到了我的低谷和无奈,看到了我的矛盾和脆弱,还有变化和成长,她传统但丰富,随便拈起一个话题,我们都有太多共同语言。这样的聊天常常有盛宴的感觉。真正的朋友会让你看到自己的好与不足。你可以很放松地显示自己的脆弱和骄傲。

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待着,缩小生活的空间,用有限创造无限。我信奉的一句话是:在限制中寻找自由,享受一个人的千军万马。阅读,看电影,居家生活,出门走走,有空的时候陪父母讲讲话。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流行三大俗:学佛,喝茶,熏香。本来是美好宁静的几件事,因为被形式化,被过度放大了,被一些人视为潮流标签后,变成了三大俗,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真正的信仰和宁静只能存在于心中,而不是一个形式所能改变的。它经不起这样无限量的众乐乐。

印象很深的一段关于照片的描述,很好:照片的慎重感很重要,现在数码相机普及,人的心被打乱了,因为随意而无限量,原来家人在照相馆里照相,拍出来的照片都很好看,人物姿态端正,很有气质,如今一切便利,但把人拍出来不好看了,各种荒废的表情和姿态,珍重感没有了。的确是这样的。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八月照相馆》,一位老太太一家人去照相馆拍照片,晚上下着大雨,她又重返照相馆,对摄影师说,能让我重拍一张吗?上午的衣服没穿对,我想拍张更好的照片,将来留给后辈。她在镜头前微笑端坐。看到这个镜头,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只有郑重,才能好看。

无端想起木心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已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这种快乐因为稀少而期待,弥足珍贵。

篇6:走近感动随笔

走近感动随笔

感动是一种养分,我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落地,一个青涩的苹果或者一只熟透的梨子,冷不丁儿地从树上掉下来。就在那一瞬间,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目光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

使我感动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状态。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如果对于美丽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丽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呢?

想一想,一朵花为什么鲜艳妩媚,一株草为什么摇曳多姿,一湖水为什么清波荡漾,一尾鱼为什么会跃出水面?

也许是因为感动吧,常常被感动并且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我常常被感动。每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的斑点和污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将会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宽敞。

感谢这世上有了感动,如果人不会被感动,他或许会彻底丧失良知和天性,他也许永远也不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馨和美好。

感动实在是一种养分,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感动。

篇7:感动美文随笔

感动美文随笔

今年光棍节,虽然不是我的节日,但却胜似我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我收获了许多感动和写作动力。

那天,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篇散文《最后的泪》。之所以第一次通过微信群发这篇文章,并不是觉得自己写得好,更不是炫耀,是因为我写的是自己的母亲,是为了歌颂和弘扬伟大的母爱。

从上午10点多发出文章开始,短短几个小时,就有60余人次点赞、赞赏和留言,如此关注度,使我始料不及。一开始,我还尽量一一回复,可后来,的确有点应接不暇,恕我不能逐一感谢大家。借此机会,一并感谢每位热心关注我的人。

微信群里,关注的目光来自方方面面,有新老领导、作家、编辑、同事、同学、朋友、文友、亲人、家人、长辈、晚辈,等等。说实话,单从文章来说,公开亮相,有些羞涩,甚至班门弄斧。因为,朋友圈里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有作家、编辑和许多文学爱好者,有不少是倍受我尊重和佩服的老师。如赵伟东、赵福武、齐君莉……,他们都有自己得意专著等许多经典之作,是大家的追随者。微信中,伟东老师的点评和转发,福武老师的约稿,让我特别感动和感谢;张艳秋老领导,在深夜还在跟我发信息。她说:“我们分享的不仅是深度好文,重要的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母亲的爱是生命之源,母亲的泪是力量之泉,虽然心酸心痛,可含射出的哲理永远是前行的`动力……”。她以母亲的身份说出这番感人肺腑的话,是对我文章的补充和完善,让我为之动容。尽管已经很晚,但我还是忍不住及时回复,因为感激之情迟不得。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窥见他们对文学爱好者是多么的关心和爱护,彰显出对文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责任担当。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日深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像过电影一样,回忆白天令人感动的那一幕幕。那些熟悉的面容和有温度的点赞和留言,不仅深深地打动了我,而且更激励和鞭策着我,让我不容懈怠。我深知,大家的分享和点赞,主要不是针对我,而是对真实人物本身,是对普天下伟大母爱的点赞。我只是用真情实感把整个事件表述完整而已。毋庸置疑,对于母爱,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正是因了这种情结,我的文章才备受关注,仅此而已。因此,我不断敲打提醒自己,不能沾沾自喜,必须老老实实学,认认真真写,大大方方投,力争用像样的文章与读者见面。唯此,才是对大家最好的回报。

最后,我想套用央视三台《黄金100秒》栏目中,“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口号说:“是好文章大家总会喜欢”!。这,便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执著追求。

篇8:感动,GLAY随笔

感动,GLAY随笔

在肆虐与感动,欣赏完了GLAY《爱在北京演》唱会。我已然忘却怎样痴迷于这样一只来自日本的传奇乐队,只记得他们的音乐充满感动与震撼,令人迷醉。我反复在无数网站搜罗他们的踪迹,但关于他们的音乐却不胜匮乏。在我搜罗的关于GLAY的有限音乐里,几乎每首我都热爱。我记得当我每天听着他们的音乐四处游走的时候,总有人排斥我和他们,说我怎么喜欢日本人唱的歌,我不习惯解释这些,总觉得没有意义,我只是纯粹喜欢他们的音乐而已。

我可能注定欣赏摇滚跟民谣,在漫天的垃圾音乐中我不能充分理解歌唱这些歌曲的人的生命状态和人生态度,但在摇滚与民谣中,我却能理解这些人类的生命起伏,这些人生的意义都在他们的'音乐里放恣充斥,那种自由状态,无法企及。

尽管此人尚算不老,但是我却全然不能理解当下年轻人所钟爱的流行音乐,或者说这是一种相反状态,当我不能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同样不能理解我,我们总是相与嘲讽着,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我对自己喜欢的音乐其实并不炫耀,就像我的性格一样,不善张扬。我所喜爱的音乐往往都被我一力珍藏,而我对音乐的热爱,几乎超越我自己的想象。我不止一次提及,我的中学时代完全在音乐与足球之间度过,我所有学习之外的时间全部用来经营这两件事。如果朋友应邀踢球,那么我就带着队服跟球鞋亢奋着冲出去,如果巧逢天气阴郁或爽性下雨,那么我会一个人呆在家里戴着耳机、盯着歌词,认真听我喜欢的音乐。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是充满了可怜与幸福。

第一次接触GLAY的音乐的时候我便深深震撼了,他们的音乐虽则流行元素浓厚,但是曲调与歌词所透露的含义令人叹观止矣。我喜欢有音乐内涵的音乐,排斥肤浅的垃圾音乐。所以对于那些真正歌唱摇滚和民谣的人我都较为欣赏,不仅仅是他们的音乐态度,他们的人生态度也是值得我去钦佩和学习的。

现在的我,习惯一个人安静的呆在一个地方子细品尝我所钟爱的音乐,不喜欢与一个或多个异类共享,这样毋宁不去倾听。GLAY的音乐带给我的东西不可名状,但是,我的确感激这样的音乐为我带来精神慰藉与享受,听他们的音乐总能为我带来力量跟感动,我想,这也许是我需要的吧,所以认为他们才是最好的。这让我突然想起GLAY那次创记录的20万人演唱会,令人无限震撼与感动,只可惜爱唱歌的本人无法只能律动却无法高唱这些日文歌曲,这着实是个遗憾。我想,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感动着无数人,就像GLAY创造的音乐神话,令人感动万分。

现在,一有时间我还会戴着耳机听GLAY的歌,我不能说他们的每首都很优秀,但是他们真正优秀的歌又是那样完美,那样令人震撼。我努力搜寻他们的每张专集,瞩望于将其珍藏下来,以备谛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论身边多少人排挤这样的音乐,我都会一如既往的支持GLAY,我不盲目崇拜,但却信仰我深爱的东西,就像GLAY的音乐,同样是我的音乐信仰。

篇9:感动的随笔

关于感动的随笔

有一种久违的经历叫体验,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感动是无法预订,也无法奢求,感 动作文。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轻轻触心灵,铭记于心。人的一生有很多次感动,并在不断感动之中,铸就人生的辉煌。电视中有那么一条公益广告:一个女孩子晚上骑自行车回家,问候了街口摆小摊的老大爷,老大爷正在收拾小摊,老大爷看见了前面那没有街灯的小巷子,他便停下了手中的活拿起电灯給小女孩着照亮了前方那昏暗的路。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在我身上,也曾经亲身经历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那是去年的寒假,我全部的作业都做完了,妈妈叫我把楼梯給打扫干净,我拿扫把马马虎虎地把楼梯扫了一遍,我想:没事干了,唉,不如骑自行车吧,反正也很久没骑过飞车了。说干就干,我立马打开门,把自行车推了出来。我跳上车,在花园绕了三圈,后来直接骑出了马路,行人见我骑那么快,纷纷向我喊道:“小朋友别骑那么快,小心撞到人啊。”到了一个花圈,我便像电视中的赛车手一样来了四十五度大转弯。我加快了速度,闭上眼。“呯”,我的车停了下来,撞到别人的车了,我急忙睁开眼睛,一看,一辆摩托车的尾灯被我撞烂了,顿时,那些打,骂,赔……这些可怕的字眼从我脑海里闪过,我再次跳上车,想冲回家,由于刚才刹车太猛,车链掉了。我刚想弃车逃跑,这时,那摩托车的主人走过来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说:“小朋友,骑那么快,想当超人啊!”我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等待着一场臭骂和赔款要求的战斗。我的脸涨的通红。以为他走近我,会狠狠的骂我一顿,然而,让我惊讶的是:只见他拿起螺丝刀帮我俢起了车。修好后,没等我谢谢,他就走了。我大喊一声:“你的车灯”他回头打了个响指。我站在大街上,望着那位叔叔高大的身影,一股暖流慢慢流进了我的心田,那就是一种感动。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我想,我会将这份感动,一直延续下去。

篇10:感动 教师随笔

7:30准时跨进校门,签到,拎起一瓶开水急忙走向教室。刚到教室门口就看见贾正晔妈妈正在擦走廊上的窗户。连声道:“谢谢!谢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老师你太忙了!太辛苦了!”

走进教室,看见地面已经拖过,一尘不染,课桌、讲台、书橱都擦得干干净净。大声道:“谢谢你们!” 放下水瓶,赶紧安排座位,有的学生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

接下来,搬书、发书,我俨然成了“指挥家”,只动嘴不动手,轻轻松松地搞定,比任何一年都有序,学生没有缺少一本书。发完书,家长把包装纸、塑料绳统统归整送进垃圾池,临走时,说:“老师,你幸苦,我们走了。”昨天下午,我检查完暑假作业,整理好课桌凳,捡起大纸片,倒掉卫生角成堆的垃圾,本打算彻底打扫卫生的,但一想,何不留到明天早晨用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劳动教育,检查一下学生的劳动能力。没想到一早就被勤劳的家长们解决了。

这感人的一幕,使我想到很多。家长是可敬的,可爱的。因为我们经过一年的相处、沟通交流,我们有共同的目标,相同的愿望。他们知道我是真心付出,诚心对待,时时想着孩子,处处为了孩子.

其实,我只做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的,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可就是这本分的工作却赢得了家长的心,换来了家长们的支持和尊重,我又怎能不感动呢?

因此,只要教师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换位思考,就一定能和家长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教育共同体。

[感动 教师随笔]

篇11:感动亲情随笔

感动亲情随笔

上午接到弟弟从老家专门到小镇给我打来的电话,说给家里久未通信,父母放心不下,得知家中大小平安一切都好时我感到特别的坦然和愉快,一颗想家的驿动之心也平静了。

春节过罢到单位上班快三个月了,只给家里写过一信,说工作忙这纯粹是弥天大谎。我为何这么懒散,给恩深似海的父母以焦虑和不安,仅把对父母的惦念和敬爱默默地埋在心底,而没有给他们带去问候和报个平安。竟是写个片言短信的事,可在举手之间为之,而我却没有做到。是我的良知泯灭,还是……?我怀着自责和愧疚考问着自己。

常常独自一个人静坐的时候,或夜深人静身居斗室夜读的时候,我不由自禁地想起渐渐年迈的父母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常年与土地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汗水和艰辛苦苦地养育我们长大。每当念及父母在艳阳烈日下侍弄庄稼的身影,每当想到农忙时天还不大亮爸爸早起放牧牛羊妈妈烧炊做饭开始一天忙碌的背影,我的双眼无法抑制的湿润了……我的父母确实平凡,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长年累月与自己深爱的土地打交道,一双厚实的双手皴裂得茧皮见证了岁月流逝的痕迹,双鬓由于辛苦劳作而过早地染上了银丝。

他们虽然平凡无奇,却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兄妹三人营造了一个殷实的家,用他们特有的见识供我们苦苦读书。他们没有伟大的创举,缺乏远见卓识和哲人的眼光,但有一颗朴实农民所具有的善良的心,向来教育我们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他们与生俱有的与人为善的品德润物无声地感化和教诲着我们心怀善念坦荡处事真诚为人。他们虽然文化不高能力有限,但他们那辈人的丰富阅历足以写一本厚重的书让我们终生品读,他们常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正视困难热爱生活,用自己经受的磨难循循善诱着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勇于拼搏精心打造,人生才显得更有意义。

父母之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每每我孤独寂寞的时候,念起含辛茹苦的父母那大山般的背影和坚毅的意志,孤独和寂寞便会离我而去。每每看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小孩那顽皮逗人的天性,再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便会深深地读懂父母之爱是何等的伟大与不平凡。每每被生活所累工作所疲的时候,回味一下父母的辛勤付出,我的身上便会陡增一股勇气和力量。

深深的父母之爱,真挚的至爱亲情,它将激励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风雨无阻,勇往直前。伟大的父母之爱,无私的养育之恩,必将伴随着难报三春之晖而怀有寸草之心的我一路走好、平平安安!

篇12:教学随笔

看到这个题目请不要张大嘴巴惊讶。我这算式在数学中肯定不成立,但在生活中却可能成立的。我要说的是我班上的一个女孩淑媛的故事。

像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淑媛是家中的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眼中的宝。一家四个大人都围着她转,把所有的爱都投在媛媛身上。因此淑媛特别娇气,一有不顺心就用哭来威胁家长。她很挑食,什么豆制品不喜欢吃,蔬菜不喜欢吃,米饭太软太硬都吃不下。学校是个大家庭,食堂的饭菜不可能每天都适合每个人,但只要吃饱就行了呀。可媛媛偏不,她说不喜欢,你怎么劝她都没用,。一天她一看那菜,就说不喜欢吃,就非得给她妈妈打电话。过了十多分钟她妈妈拿着菜盒出现在教室门口了。你瞧,她妈妈多宠她呀。

还记得春游那天,每个孩子都拿了个小包包,带了点零食,难得出去游玩带点好吃的,这也正常。可媛媛呀,一个斜肩包,一个书包,两个包内都装满各种好吃的零食,我忍不住问她:“淑媛,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呀?”她的回答更让我出乎意料:“不多,都是爸爸买的,我还留一些在家呢!”我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对她笑笑了,唉,她爸爸也未免太溺爱淑媛了吧。

今天,我一进教室就吓一跳,只见淑媛披头散发,撅着嘴,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我上前说道:“淑媛,把头发扎好呀?”她低声说道:“都是我奶奶啦,早上就去姑姑,没人给我扎辫子。”我听后直摇头,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自己扎辫子,奶奶不在家,还要怪奶奶,不知道她奶奶听到后会想些什么!

从淑媛身上,我发觉这种爱相加有多么的可怕,有时候家长也得好好学习学习怎样做个优秀的家长。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可有时父母也得自私点,不要独揽孩子所有的事。(1/4+1/4+ 1/4+1/4)爱=1爱,这样才算是完满的长辈对子女的爱。

篇13:教学随笔

那么,诸葛亮虽然料定鲁肃会帮忙,鲁肃也确实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准备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并且没有告之周瑜。在这里,我就有疑问了:诸葛亮把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藏在哪里?周瑜军中少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会一点都没察觉?三天时间,六百名兵士不用生火做饭吗?从常情来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可以说是因为好胜心强。既然要自己胜,则必然要对方败。所以,周瑜应该是想尽办法来破坏诸葛亮的一切行动,文中也确实写到了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那么,当鲁肃告诉周瑜“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时,周瑜会一点也不怀疑吗?周瑜也是个聪明人,又不是蠢才,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在教授这一部分时,我不禁产生了怀疑。课后,我查阅了《三国演义》,文中也是这样写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来,周瑜确实是蠢才,当初他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难,现在明明知道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但却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虚实,而用三天的时间来睡大觉,在大帐里坐等诸葛亮的失败。周瑜呀周瑜,如此你岂有不败之理?

当然,作为后人,我们无法知道罗贯中当时的想法,也不能要求这么一部长篇小说没有一点瑕疵,何况罗贯中也写到了“瑜大疑”,只是没有详细说明周瑜怀疑些什么,我们当然也无从考究。但是,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来造箭,即使我们也会产生疑问:诸葛亮怎样来完成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呢?那么,作为一代名将的周瑜,他怎么会没有产生疑问呢?难道周瑜真的是蠢才吗?当然不是。那么是因为“当局者迷”吗?我想也不应该。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不得而知!

《左传》上关于郑庄公克段的故事,实在发人深思。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段为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当然是设置的圈套),培养之,引导之,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阴深矣。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先前的中学语文课本曾选录故事的一节为课文,曰《郑伯克段于鄢》。《东周列国志》关于这节故事的描述,自然更为生动。

长期的执教生活,使我对这段史事颇多感慨。

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见,不是终于也有那么几个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吗?

我常以“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自责自勉,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

而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经常挨老师“训斥”的“差生”们呢,听了这段故事,难道就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还能高兴于老师对自己的不管不问、或曰不敢管不敢问、或曰不愿管不愿问?难道还能将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作为炫耀于同伴的本领?难道还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们的师长并伺机对他们施以报复?难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师变为郑庄公?

郑庄公其人,学生莫爱,老师莫学。

篇14:如何写教学随笔

如何写教学随笔

教育生活五彩斑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然而,大多数的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把这些感受及时记录下来,使之在忙碌中匆匆消逝。怎样找到一种载体,促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呢?笔者认为,教育随笔就是一种比较适合于一线教师的文字载体。它可以借助于不拘一格的文字表述,在工作的间隙,对点点滴滴的心灵触动加以记载、回顾、提炼和总结,让思想自由地流动,让情感自由地抒发。

一、格式:叙议结合

随笔是自由文体与个性表达的完善结合,具有“短(短小精悍)、平(随意平和)、快(及时反映)”,的特点。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蕴隽永为其特色。核心是“随”,也就是自由地抒写心灵、描摹生活、表达情感,只求真实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教育随笔主要用来表达作者对某一教育事件的各种思考 (本人是“当事者”,而非“观察者”) ,所涉及到的往往是一些正在发生的或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包括在这件事上的所言所行,事后是以怎样的态度来审视的,从这件事中获得怎样的触动、震撼、启示。所以,“事件+思考”是教育随笔的基本构成。对事件的表述里带着自己的真实体验;由事件而引发的个性化思考体现感悟。这些事件可从大处着手、旁征博引,对一些理念进行生动的阐述;也可从细小处寻找突破口,通过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细枝末节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给人以启迪。

如管目荣老师的教育随笔《“锅”要趁热“刷”》[发表于《青年教师》⑼]:

“锅”要趁热“刷”,意思是刷锅的时候一定要趁着锅还热的时候刷,即把炒好的菜倒到盘子里就快刷。刷锅、洗碗是每天必须干的家务活。每次刷锅的时候,我发现刚炒完菜,把水倒入锅中轻轻一摇晃,油腻污渍便荡然无存。如果吃完饭后再去刷,需要用炊帚来回擦好几遍才能刷干净。

由此我联想到对孩子的表扬。表扬是一定要及时,就像刷锅一样,趁热刷效果明显:当孩子表现出了教师所期待的行为,就要马上表扬,及时的表扬才能更有效,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应该是进行表扬的理由。不要吝啬自己的一句的话,哪怕是一个眼神,对孩子来说,都会带来春风般的温暖。不要等着学生的进步转化成大大的成绩时再进行表扬,因为到那时怕是锅已凉了,无论你怎样的真诚都不能打动学生了。

同样,批评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尽管学生违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教师也要立即进行批评教育,指出错误的原因,让他吃一堑,长一智。否则等酿成大错,悔之晚矣。

教育随笔一般取材广泛,一切和教育有关的话题都可作为素材,形式活泼,有一种“我手写我心”的随意性。相对于论文而言,随笔更富有思想,可以有更多“大胆猜测”的内容。虽然随笔与案例都有“叙”(讲述真实的事件)和“议”(有感而发)的类似结构,但是随笔的议论成分更多一点,并且所展示的`事件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一个很小故事的情景片段。

二、内容:反躬自问

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教育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受,有时是一点感动、一丝酸楚、一阵狂喜,有时是一片失落,但若及时地提炼,就有可能是一颗珍珠。面对纷纭的教育现象,即使别人习以为常,也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左右了?在这个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要让思考伴随着教育的整个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在听课或赏析课例时不能失去自我,应带着自己的理念、观点、思想去扬弃别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做到扬长补短。

教育随笔的撰写在很大程度反映了教师对某个活动的整个过程的总体性反思,或对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进行局部性反思。可以是总结成功的经验,有利于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可以是查找存在的不足或失误,这是一种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宝贵资源。总之,及时地记录能促进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例如,沈志媚老师在《我这样记教学随笔》[发表于《师道》2007 (21)]中所写的“教学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后的随笔”:

在学习“南望王师又一年”时,学生甲说:“沦陷区的老百姓眼巴巴地向南张望……”;学生乙说:“沦陷区的老百姓天天盼望……”;学生丙说“这里的望是‘绝望’!因为陷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盼了无数年,却始终没有盼到。”虽然课已经下了,但沦陷区老百姓由“张望”到“盼望”及至“绝望”的形象依然在我脑中浮现,孩子们一张张悲愤交加的脸庞依然是如此清晰。虽然我明知道参考书上对于“望”字的解释是“盼望”,但是学生甲分明用“眼巴巴地张望”,为我们描绘了沦陷区百姓焦灼不安的神情;而学生丙则用“绝望”一词,刻画了沦陷区百姓由“急切盼望”到“彻底绝望”的心路历程。对于学生的“别解”,我除了震撼还有由衷的赞赏!

除了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外,我们还有对许多问题的困惑。在发现的问题中加进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就问题的出现谈自己的感想或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就是一篇很实用的随笔。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发生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只要肯积累,选取典型事例记录下来,如成功的主题班队会、典型的教育片段、独生子女的学习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单亲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长等,挖掘其中的价值,加一点自己画龙点睛的思考与评点,就是一篇鲜活的教育随笔。

三、习作:业精于勤

⒈写不出,怎么办?

随时随地写下灵感笔记。灵感像一阵风,稍纵即逝。时过境迁再提起笔,往往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当有一种灵感时,哪怕用一张废纸,也要及时地把它记下来。如我们对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结果、讨论、结论”的通俗化理解,就是在与教师的不断沟通交流与观念碰撞中逐步形成的。如把“果树生长”比作教育科研过程,则“长出的果实”是研究“结果”(客观事实,是直接得到的),而对“这种果实的各种成分及其作用”的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就是“讨论”(一种理性的分析与认识)。基于“讨论”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果实的价值”则是“结论”(总体判断或总结性见解)。

不妨来一点“抄写”。大凡写作之人,都有借鉴、模仿、独立创作的过程。教师应经常浏览教育报刊杂志,多读儿童读物、教育经典著作,对好文章要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摘抄一点理性化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感想。这样的“摘抄”,不仅对自己的随笔写作有所帮助,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深化自己对理论的认识。

⒉写不好,怎么办?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置身于鲜活的教育现场,每一个偶发的事例都可能触动教师敏感的头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把“思考”作为一种好习惯,可以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研究状态。读、思、写三项功课循序渐进,先不要贪多求大,起初可从几句话写起,只要把观点阐释清楚即可,之后一二百字,慢慢地积少成多,最终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且可以多一份“随”意,先把想到的写出来。在量的积累和保障下,质的提升只是时间问题。除了传统的纸笔,还可借助于电子文档、博客平台等媒介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文章不厌百回改。记录下来的文字还是一块很粗糙的玉石,需要再三品味、推敲,发现其中的亮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更有价值。修改本身就是一个加工、提炼、提升的过程,要先从大的方向着手,删繁就简,让文字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随笔写好后,可以请身边的同事指点一、二,这是最为直接、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哪怕是改动一个字、更换一个小标题,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经常探讨收获会更多。

学习借鉴,不断充实自己。教师首先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只有教育大方向找准了,写起随笔来才能深入浅出、不离左右。其次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只有理论素养宽厚扎实,才能在分析教育现象时见微知著,解决教学难题时得心应手,从而使文章平实中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另外,还要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精髓等。

四、品位:独具匠心

⒈立意新奇

立意的高低,反映了教师对问题思考的深浅,也决定着随笔的价值。教师要从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新意,让人看后耳目一新。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避免平庸无奇、拾人牙慧,在于教师具有敏锐的思想,良好的洞察事物的能力,并能选择好有价值的典型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追踪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状况,平时多注意积累。

⒉标题闪亮

标题如文章的眼睛,是对所描述事件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随笔要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共鸣,首先就要在标题上下功夫,符合普通读者的心理需要,即新颖、灵巧、实在,

常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写一篇关于“学生上课分神溜号”的短文,若用《课堂上怎样集中学生注意》为题则显得太直露,若用《嘿,你在干嘛?》,就会使读者疑窦丛生,有一种迫切阅读欲。

⒊切口宜小

随笔因篇幅短小,因此不便于探讨复杂的大问题。在选择着眼点上,应力求小一些,这样才便于写得深刻,最好能将自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以身边小事议社会大事,跳出井坑来观天。评论是教师对事件、情感的深层次分析,抓住关键才能够揭示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要切中要害,不泛泛而谈。

例如,我们曾在无意间听到成人教育(函授)的学生在议论,说临近考试的一二天,总有一些人并不积极准备,而是忙着宴请课任老师,要老师在“临门”时刻透露点与考试题相关的信息,确实也有老师这么做了。对于这种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我们进行了调查摸底,才知这种潜规则早已存在。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良现象呢?于是,我们通过分析与责任甄别,写成了随笔《老师,请你切实负起“临门一脚”的责任》[发表于《上海教育情报》2007⑷]。

⒋内容实在

文章内容是随笔的主干,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高度浓缩,行文的好坏决定随笔的质量与价值。随笔既是写给别人看的,也是写给自己看的。事实的子虚乌有和情感的矫揉造作是随笔写作的大忌。面对具体实践中的特别事件有感而发,这种“感”应该是教师自身的真实感受,这就给随笔定了一个基调,并贯穿于整个行文过程之中,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活泼的形式,灵巧而自然的语言,丰富而多变的句式,更使随笔锦上添花。只要你用眼、用脑、用心,同时勤于动笔,以轻松的心态随手笔录,就能留下真实的情感轨迹和对生活的思考、探索与追求。长期坚持,不仅可以铸炼思想、丰富情感,还可以在不经意中练就出色的文笔。

五、提升:集腋成裘

随笔写好,该如何开发与利用,发挥它应有价值呢?通常许多教育研究的灵感往往来自厚积薄发的嬗变。经常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阅读和探索过程中善于捕捉一闪之念,随时随地保存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整理、归类,使之系统化,那么随笔就有可能成为教育科研的经典素材。

⒈点石成金

教师可以从点点滴滴的随笔中选取一个有价值的点,丰富深化其内涵。

例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给劳动者权益维护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使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面临着新挑战和新任务。我们根据平时工会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思考与资料,以“劳动关系”为基点,对新时期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高校工会要成功构建维权机制,就必须摆正位置,成为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要抓住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职工劳动合同这个龙头性的工作;还要敢于维护、善于维护和依法维护,既切实维护教职工利益,又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建设》,发表于《工会论坛》2007⑹] 。

又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结题报告与期刊论文有着较大的差距。于是,我们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列表比较了结题报告与期刊论文的特点,提出从结题报告中炼制期刊论文应遵循的方向以及炼制的三种方法,写成了《如何从课题报告中炼制期刊论文》[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⑿]。这一提法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教师们觉得实在、实用、实效。

⒉穿针引线

通读整理过的同一类(主题)随笔,努力寻求其中的区别与联系,从中抽取能说明研究问题的核心内容(规律)和主要概念,系统建构用来解释整体(即点的集合----群)的框架。

例如:随着媒体多元化的形成和青少年审美追求的变化,目前图形(片)正在逐渐取代文本(纯文字)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体内容,读图已是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一般媒体肯定了读图的积极意义,但是直觉告诉我们,“长期读图”对中学生阅读可能有着负面影响。于是,我们围绕这一主题,观察课堂、查阅文献、访谈学生,一一记载所得数据,从所积累的素材对中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悟力等方面进行归类分析,提出了阅读教学方式应有的改进,写成了《对读图时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发表于《教学与管理》⑾]。

又如:我们在指导教师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辅导可从论文三要素展开----“选论点、找论据、做论证”。后来结合课题研究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形成了《漫谈教育科学课题及论文的酿制路径》[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06⑹],并理清了课题研究操作流程的七个环节。我们以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视角,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路径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逐个进行深入探讨,先后发表了8篇论文,并按流程综合成为5万字的《教师课题研究技术线路探索》结题报告,获得了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而这些硕果的取得,与平时注意观察、及时记录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随笔的超强反思性会极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育教学经历变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点点滴滴的记录也会让教师感到充实和幸福。只要坚持不懈,让思考成为习惯,通过日积月累,教师必将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

篇15: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伴着深秋天的脚步,一个月的时间在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知不觉的过去了,静下心来汇总本月教学工作,得到新的启示,现主要从生活方面谈一下:

1、衣着方面:

所有住宿学生都学会了穿脱普通上下衣;学会了穿鞋袜;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衣服。个别住宿生如王振还学会了折叠衣服,并能自己洗涤袜子。

2、饮食方面:

学生都掌握了进食的基本技能和餐具的使用技能;掌握了一些食物的知识如:知道可吃与不可吃的东西,一般食物的`名称,如米饭、馒头、面包等等。

3、排便

有大小便时能用语言等方式表达。通过《健康生活》科的学习,还认识了公共厕所的标志,认识了男女厕所的标志,知道男生去男厕所,女生上女厕所。但仍有学生有屙尿裤子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由于生病等生理原因造成的,另一种是因为懒惰,这一点在杨倩茹身上表现非常明显,今后要注意多督促,尽快帮助其改掉懒惰的坏习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篇16:《假如》教学随笔

前一阵子,我有幸聆听了市教研室的张翼老师的关于读写结合的课题讲座,心中挺激动的。我的女儿正巧上四年级,我用张翼老师的方法试着让她写了写童话,效果还行。我和曲校谈论了很久,恰巧学校布置任务,让每个老师结合学校的有效提问的课题准备一节关于高效课堂的课,我心想何不尝试一下?

周六在家,我闷头研究,学教参,找资料,写完教案,又制作课件,足足忙了一天。周三上课,学校领导和同组教师都来听课,我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能否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呢?

课讲完了,我看到不仅学生,连听课的同事都十分兴奋的样子,我知道,自己这节课没有白白准备。尤其是课后批阅学生的当堂仿写作业时,我真的很惊讶,孩子们写得太好了,远远超出我的预想。

我的教学能力很有限,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让我最激动地是这节课套用张翼老师的话,我教会了孩子用“假如我有……”的句式来写话。

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有成型的教案供老师们参考,那该多好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每天都如此备课,要知道仅仅是搜集一首适合的音乐插到课件中,我就足足鼓捣了一个小时,在研讨时,我也提到这个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愿望才能实现呢?

相关专题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