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的细节》阅读及答案

李天然李天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尊重自己的细节》阅读及答案

【简介】感谢网友“李天然李天空”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尊重自己的细节》阅读及答案(共11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尊重自己的细节》阅读及答案

《尊重自己的细节》阅读及答案

①生活中,待人接物有很多细节,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细节。

②当擦鞋工低头为你服务时,你可以不用弯下身子去挽起你的裤管,但你大可不必两手扶着扶手,仰躺在椅子上,一副“给了钱就是爷”的样子,起身离开时也请别忘说上那句平常而普通的话“谢谢”。

③当掏粪工推着大粪走过你的面前时,你可以紧赶几步,走到他的前面去,但你大可不必又是捏鼻子,又是皱眉头,嘴上还“呸!呸!”啐个不停,似乎天生就是没闻过粪臭的样子。

④当部下与你迎面碰上时,你可以不用笑脸相迎,招呼在前,但你大可不必在部属主动送上笑脸,招呼问好时,连正眼都不看,甚至连鼻孔也懒得哼,一副居高临下、官气十足的样子。

⑤当看到空难、矿难、地震、洪灾等灾难性画面时,你可以不用痛哭失声,泪流满面,但你大可不必一边若无其事地看灾难镜头,一边还投入地胡吹海侃。

⑥当你旁边站着老人,小孩和孕妇时,你可以不主动起立让座,但你大可不必对别人主动让座的行为说三道四,冷嘲热讽。

⑦当有乡下人不知“麦当劳”、“肯德基”为何物时,你可以在心里保留你的惊讶,但你大可不必一副“城里人”的派头,像打量怪物似的上下打量别人,末了还鄙夷地丢下那句“乡巴佬”。

⑧当你的好心和善举被人误解,利用、欺骗甚至横遭厄运时,你可以为此伤心并适当宣泄你的`愤怒,但你大可不必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得出太阳本来就黑暗的结论,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报复他人,危害社会。

⑨生活中有许多细节,你也许不经意,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可以折射出你的人品,影响你的人缘,决定你的发展和未来。请尊重你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因为,尊重细节,原来就是尊重你自己;而忽视细节,受害的,可能会是你的一生。

14.纵观全文,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这一观点为本文拟一则标题。(3分)

15. ②~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者连用七个“当……时,……”的文段,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16.联系生活实际,依照本文第⑥段的写法,补充一个事例。(3分)

当你时,你可以( ),但你大可不必( )。

17.结合文意简要回答,细节对于一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4分)14、请尊重你的细节或:请尊重自己的细节(达意即可,3分)

15、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运用并列式的结构,构成排比段落,一方面使文章脉络清晰,富有韵律美,另一方面充当文章的事实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分)

16、能联系生活实际,符合题意即可。(3分)

17、生活中的细节可以折射出你的人品,影响你的人缘,决定你的发展和未来。(4分)

篇2:《尊重自己的细节》阅读答案

《尊重自己的细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4分)

①生活中,待人接物有很多细节,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细节。

②当擦鞋工低头为你服务时,你可以不用弯下身子去挽起你的裤管,但你大可不必两手扶着扶手,仰躺在椅子上,一副“给了钱就是爷”的样子,起身离开时也请别忘说上那句平常而普通的话“谢谢”。

③当掏粪工推着大粪走过你的面前时,你可以紧赶几步,走到他的前面去,但你大可不必又是捏鼻子,又是皱眉头,嘴上还“呸!呸!”啐个不停,似乎天生就是没闻过粪臭的样子。

④当部下与你迎面碰上时,你可以不用笑脸相迎,招呼在前,但你大可不必在部属主动送上笑脸,招呼问好时,连正眼都不看,甚至连鼻孔也懒得哼,一副居高临下、官气十足的样子。

⑤当看到空难、矿难、地震、洪灾等灾难性画面时,你可以不用痛哭失声,泪流满面,但你大可不必一边若无其事地看灾难镜头,一边还投入地胡吹海侃。

⑥当你旁边站着老人,小孩和孕妇时,你可以不主动起立让座,但你大可不必对别人主动让座的行为说三道四,冷嘲热讽。

⑦当有乡下人不知“麦当劳”、“肯德基”为何物时,你可以在心里保留你的惊讶,但你大可不必一副“城里人”的派头,像打量怪物似的上下打量别人,末了还鄙夷地丢下那句“乡巴佬”。

⑧当你的好心和善举被人误解,利用、欺骗甚至横遭厄运时,你可以为此伤心并适当宣泄你的愤怒,但你大可不必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得出太阳本来就黑暗的结论,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报复他人,危害社会。

⑨生活中有许多细节,你也许不经意,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可以折射出你的人品,影响你的人缘,决定你的发展和未来。请尊重你生活中的每一 处细节,因为,尊重细节,原来就是尊重你自己;而忽视细节,受害的,可能会是你的一生。

14.纵观全文,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这一观点为本文拟一则标题。(3分)

15. ②~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者连用七个“当……时,……”的文段,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16. 联系生活实际,依照本文第⑥段的写法,补充一个事例。(3分)

当你( )时,你可以( ),但你大可不必( )。

17. 结合文意简要回答,细节对于一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4、请尊重你的细节 或:请尊重自己的细节(达意即可,3分)

15、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分) 运用并列式的结构,构成排比段落,一方面使文章脉络清晰,富有韵律美,另一方面充当文章的事实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分)

16、能联系生活实际,符合题意即可。(3分)

17、生活中的细节可以折射出你的人品,影响你的人缘,决定你的发展和未来。(4分)

篇3: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阅读训练及答案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阅读训练及答案

“自尊”与“尊重别人”其实是一件事,因为你不能对别人表现出尊重的时候,就会被人看不起,也会伤到自尊。譬如推门,不顾后面有人,把门一放,差点打到别人的鼻子,是不尊重。吃自助餐,餐台上的龙虾只剩三块了,你暗自高兴,于是一口气把三块全夹进盘子,却不顾后面还有一长排等着的人。当你大摇大摆地端着三块龙虾离开的时候,是不是也显示了你的自私?同样的道理,中国人吃饭有规矩,大人吃之前,晚辈不能先吃,吃的.时候也不能挑挑拣拣。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因为你挑,表示把好的挑去,把不好的留给别人,甚至留给长辈,不但显得自私,而且是对同桌人的不尊重。

“自尊”与“尊重别人”,更表现在“守时”这件事上。台湾著名导演李行讲过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有个著名的男演员,喜欢耍大牌,常不守时。有一天拍戏,大伙儿全到了,唯独不见那个男演员。导演说:“等他!”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钟头,导演、演员、摄影、灯光、场记、场务,大家全乖乖地等。终于,那男演员到了。导演没骂他,但是也没开工,而是站起来,对所有的人说:“好了!收工!”于是灯光灭了,大家全走了,剩下那个演员呆呆地站在场子中间。从此,那男演员再也不敢迟到。为什么?因为由他不尊重别人这件事上,伤害到了他的自尊。

所以,尊重别人,常常不是公德,而是私德。从心灵深处在乎别人的私德,常常比公德更重要。

1.文章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画出来。

2.台湾导演李行讲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请你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相应的一句话。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自尊”与“尊重别人”其实是一件事,因为你不能对别人表现出尊重的时候,就会被人看不起,也会伤到自尊。

2.“自尊”与“尊重别人”更表现在“守时”这件事上。

3.“自尊”对一个人而言十分重要,我们要尊重别人,讲究社会公德,也要做个尊重自己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篇4:《尊重卑微》阅读答案

3声 体力的单薄,命运的卑微,微薄的力量 di

【解释】: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拼音】:qiān lǐ zhī dī,kui yu yǐ xue

【拼音码】:qlzd

【近义词】:因小失大

【反义词】:坚如磐石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方面

【英语】:one ant hole may cause the collapse of a thousand li dyke

1、秩序(划掉ci) 山脊(划掉ji) 千里之堤(划掉ti) 体力的(单薄) 命运的(卑微) (微薄)的力量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 )体积,(而是 )精神。

2、尤其( 特别 ) 开拓( 开辟 ) 决断(决定)

3、这样重叠了之后,使和睦、忙碌的程度更加深。 模糊

4、强调了作者的惊讶、意想不到及发自内心的赞叹,使文章更加生动。

5、(1)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承上启下 作用,第 4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 :我们没有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热爱生命、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要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2)因为抱成黑团的'蚂蚁快速滚动像雪球一样快。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小问题不注意会酿成大祸。这里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明小蚂蚁的内在的伟大的精神。

6、(1)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相照应。联想的句子: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i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2)牺牲了外面一层的蚂蚁却使更多的蚂蚁活了下来。两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合作。

7、(1)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2)我最敬重卑微者的舍己为人、团结合作精神。因为它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启发我:要热爱生命、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篇5:《尊重卑微》阅读答案

偶然读到一篇英文文章,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在我们从未看在眼里放在心头的原野繁衍生息,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如此有秩序,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如何逃生吗?

众多蚂蚁聚拢抱成黑团,像雪球一样飞连滚动,逃离火海。当读到这段文字,心中莫名地震动了一下,深为这卑微的力量所感动,仿佛我看见熊熊山火在烧,一团黑色正沿山脊流动;听到噼叭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生命的渺小,全体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忽视了微薄的力量,懈怠了潜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厚重,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卑微的精神穿过我孱弱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玩世不恭、自暴自弃?

世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尤其( ) 开拓( ) 决断( )

2.开动脑筋回答问题。

短文中共3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v,它在文中起_____作用,第__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读第5.6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5自然段中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找出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2)第6底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玛依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家族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这样两种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细节与尊重

细节与尊重800字

家里的洗衣机脱水时,里面发出很响的“咣咣咣”的声音,我打电话报修。周末,维修人员上门来拆开一看,是一枚硬币掉进了机器里面。

维修人员是为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可能是一直骑着助动车风吹日晒跑维修的缘故,脸上显得憔悴而沧桑。他在忙维修的时候,我倒了杯水给他,说师傅辛苦了,喝杯水吧。他憨厚地笑笑说,我不渴。

将那枚硬币取出来后,他又顺便将洗衣机内部清洗了一遍,说洗衣机用久了要清洗的,否则会滋生病菌,沾到衣服上对身体不太好。

洗衣机修好了,师傅提着维修箱出门,跟我说再见。我并没有立刻“砰”地关上门,而是扶着门也对着楼梯口的师傅道着再会。我开着门目送他,知道他拐过楼梯口,才轻轻关上门。

我能想到,此刻即使外面寒风割面,这位维修师傅的心里一定也是温暖的,因为他不是前脚离开,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砰”的一声沉重而冰冷的关门声。

他得到了别人对他晚三秒钟在关门的尊敬。……

这是一段从书上摘抄下来的故事,此时我才发现,每当送水员从我家门口出去时,我竟然不记得我在什么时候关上了门。才刚走出去,那扇瞬间在自己身后重重关上的门,一定会让自己的心掠过一片寒凉。感到一种叫做“被尊重”的东西从自己身上慢慢剥落。想到这里,我有点后悔了,悔不该从来没有真真正正地晚三秒,再关门。失去了对别人的尊重。

这位维修人员的职责是什么?只是查出洗衣机响的原因。而后来为什么“顺便”帮我将洗衣机内部清洗了一遍?我反复斟酌,发现了作者在维修人员修理的时候,倒了杯水给他,并且对他说,师傅辛苦了,喝杯水吧。这短短的一句话和一杯热腾腾的水,却是触动了那位维修工人的心,他发现自己得到了尊重,于是热心地帮“我”清洗了洗衣机的内部。

当师傅提着维修箱出门,作者并没有“砰”地关上门,而是扶着门和师傅告别,开着门目送他直到他拐过楼梯口,才轻轻关上门。晚了三秒钟关门,这对于这位维修工人来说就是莫大的尊敬。“被尊敬”,有时候,是多么难得。一旦得到,会让人觉得三冬犹暖。

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电梯里常常有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有什么用呢?许多人可能回答不上来。几年前,我也回答不上来,我一直以为那面镜子是给每一个进入电梯的人整理仪表用的'。当我偶然间知道了真实的答案时,我心里的感动,像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个答案是:当有残疾人摇着轮椅进来的时候,他(她)不必费力地转过身来,就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楼层显示灯。

这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最后的一个事情,细节处的温暖,最打动人心。

在小事或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对人的尊重,像一朵小小的雏菊,并非美得惊天动地,却静静地散发丝丝缕缕的芬芳,让人心里恬静而暖和。

篇7:周国平尊重生命阅读答案

《尊重生命》阅读原文

朋友们:久违了。这些天埋头整理一本书,是上海文艺出版社要在8月初上海全国书市推出的《周国平人文讲演录》,时间太紧,无暇他顾,一分钟前总算完成。从今天起,我选摘一些内容在这里刊登。顺便说一下,个别人在我的博客上没完没了地打无聊的口水仗,我敬请你们自重,谢谢。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选载1 尊重生命(上) 一、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 讲人文精神,讲尊重人的价值,第一条就应该是尊重生命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没有了生命什么都谈不上。这个道理应该说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每个人只有一条命,在无限的时空中,在宇宙的永恒运动中,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活到这个世界上来。认真说来,其实每一个人在这个宇宙间产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我有时想,我能够生到这个世界上来,这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我的父亲和母亲不认识就不会有我,他们认识了没有结婚也不会有我,他们结了婚不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做爱还是不会有我。一直往上推,母亲的父亲和母亲,父亲的父亲和母亲,一直推到最早的老祖宗,里面只要有一个因素改变,就不会有我。你说这个机会是多么的小,几乎等于零。但是,我总算生出来了,可是,我如此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却又必然地要离开这个世界,我死了以后,这个宇宙间再也不可能第二次把我产生出来了。这么一想,你可能觉得生命是一种非常虚幻的东西,也可能觉得生命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不管怎么说,人珍惜自己的这个只有一次的生命,我认为是最正常的,是特别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应该将心比心,对于别人的生命,对于每一个生命,我们都要想到他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他失去了生命,他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要珍惜,对别人的生命要关爱。 生命不但是珍贵的,而且是神圣的,因为生命的来源是神秘的。自然科学有三大难题,第一个是宇宙的起源,第二个是生命的起源,第三个是大脑的起源。这三样恰恰最要紧的东西,它们是真正的创世秘密,自然科学并没有揭示谜底,最多只能提出假说,而且是很不圆满的假说。比如说,关于宇宙的起源,霍金用大爆炸理论来解释,现在这个宇宙产生于大爆炸,大爆炸把以前的信息全部吸收了,大爆炸以前的宇宙历史等于不存在了,我们所了解的宇宙是从大爆炸以后开始的。那么,实际上他所说的是我们认识所能达到的范围内的这个宇宙的起源,大爆炸把以前的信息全部吸收了,并不等于以前的宇宙不存在,那个宇宙的起源仍然是一个谜。当然,如果宇宙是永恒存在的,就无所谓起源的问题,但是,对于人类思维来说,这个没有开端、没有起源的宇宙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谜。关于生命的起源,我们也只有各种各样的假说,有一种猜测是来自外星,可是问题依然存在,外星上的生命又来自哪里。你说基因、脱氧核糖核酸是生命的基础,但基因的起源又是一个难解的谜。还有一个难题是人脑的起源,达尔文用进化论来解释人的产生,但是他自己承认,人的大脑、人的理性是怎么形成的,这是进化论中一个“缺失的环节”,进化论无法解释。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三个大问题可能是大自然的永恒秘密,它们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信仰问题,自然科学恐怕永远提供不了最后的谜底。 按照基督教的说法,这些问题是人的理性不能解决的,你就不要绞尽脑汁去思考了,你相信上帝就行了。世界和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生命是神圣的,你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按照佛教的看法呢,每一个生命都是很偶然地产生的,是一种缘,因缘而起,因缘而灭,很偶然的因素凑在一起产生了生命,这些偶然的因素消散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而且,生命如此偶然地产生了以后,它的整个经历是受苦。所以,佛教提倡对生命要有一种慈悲的心怀。我想,你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生命,可以对生命怀有人道主义的博爱,可以怀有佛教的慈悲,可以怀有基督教的敬畏,都可以,共同之点是尊重生命。 事实上,很多非宗教人士,包括一些哲学家和诗人,一些科学家,都认为生命的来源是神秘的,生命是神圣的。泰戈尔有一句诗:“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他表达的就是生命神秘的感觉,无论多么微小的生命,它的来源都是神秘的。人的生命当然更是如此,我是我爸爸妈妈生的,但是单凭他们两人的能力能生出我来吗?肯定不能,实际上大自然不知道运作了多少个世纪才产生了我这么一个人。当然不仅仅是我,每一个人,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是这样,都是我们不知道的某种。

①尊重生命的价值,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别人的生命。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实际上就不可能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

②尊重自己的生命,一个是要珍惜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做损害生命的事,比如过度疲劳等。珍惜生命这个道理似乎很简单,其实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们对于拥有生命这件事情实在是太习惯了,而习惯了的东西我们往往是不知珍惜的。可能我们平时会做很多损害自己生命的事情,但是直到最后恶果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追悔莫及。很多科学家、企业家英年早逝,往往是因为过于疲劳,如果他们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就一定会有所节制,更加珍惜生命。 觅 阅 岛

③另一个是要享受生命。凡是自然赋予人的欲望都是无罪的,都有权利得到满足。但是,享受生命不应该停留在满足生理性的欲望,这个层次还太低。我们应当经常倾听一下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它的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纷纷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然后又来消费这些物质的东西,把生命完全用来满足物欲。这其实是在使用生命,甚至是在糟蹋生命,决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事实上,物欲是社会刺激起来的,决不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希腊许多哲人都指出一点,就是生命对物的需要其实是十分有限的,中国道家也强调“不以物累形”,这些哲人是生命真正的知音,他们的话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④尊重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生有很多责任,对家人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但最根本的责任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其他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你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会对其他的事真正负起责任吗?会对别人的事情真正认真吗?相反,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你对你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一定会有严肃的考虑,对于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一定会负起责任。所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

(节选自《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上海文艺出版社)

《尊重生命》阅读题目

1.通读全文,请指出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文中第②段加点的词语“似乎”和“实在”在表意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3.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请分析文中第③段“这些哲人是生命真正的知音”这句话的含义。(2分)

《尊重生命》阅读答案

1. 尊重自己的生命。(或“尊重生命”。)意思对即可(2分)

2. “似乎”指揣测,表示不确定语气;“实在”指确实,起强调作用。意思对即可。

(要突出词语在表意上的作用,而不是单独解释其意思,两个词语各1分)

3. 对比论证(正反论证)(1分),拿对自己负责的人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对比,强调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意思对即可。(2分)

4. 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然后又来消费这些物质的东西,把生命完全用来满足物欲,这其实是在使用生命,甚至是在糟蹋生命,决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这些哲人明白生命对物的需要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这决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核心点:真正享受生命就不能过分追求物质。)(2分)

篇8:《伟大的尊重》阅读及答案

《伟大的尊重》阅读及答案

阅读《伟大的尊重》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大哲学家G.A.科亨是一位左派学者,专门教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去世时,英美很多主流媒体都刊发了悼文,其中有一篇是美国著名自由派学者德沃尔金写的。德沃尔金的很多观点跟科亨截然不同,但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②科亨这辈子最大的论战对手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诺齐克。诺齐克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主张自由的市场和无政府主义。身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科亨当然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他发现诺齐克的书里面有很多前提和推论方式居然跟自己的一样,只是结论不同,所以他很认真地研究了这本书。他总共买了3本,前两本读烂了后,他用了十几年的工夫写了一本书,也是一本经典著作。

③有这样一些伟大的学者,他们非常不同意另一个人的观点,但他们的应对方式不是骂对方,而是去读对方的书、做笔记,读烂一本,再买一本。为什么科亨这么认真?因为他知道这个人是他真正的对手,对待真正的对手,你要有最伟大的尊重。只有最了不起的对手,才能够激发你,让你发现过去所不知道的盲点,能逼你完善你的想法和理论。

④中国也有这样的例子。以前朱熹和陆象山论战,整个论辩过程,从当时的文字记录来看,他们是多么的客气、多么的节制。同时,他们私下跟弟子们谈到对方的时候,也从来不会出言不逊。为什么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会发展到要互相用恶毒的言语攻击对方,甚至到了要用武力解决的地步?

⑤知识分子应该是一群只服膺于真理的人。但是今天的问题在于,我们太容易服从的不是真理,而是我们的立场。如果说知识分子有立场的话,那么他只有一个立场,就是尽量站在真理那一边。这是知识分子的职业伦理。

(选自《读者》第17期)

小题1: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小题2:说说文章第①、②段在全文的作用。(3分)

小题3: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对待真正的对手,你要有最伟大的尊重。

小题2:引出文章中心论点(1分),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1分),激发兴趣、引起读者思考(1分)(答出前面两点即给全分)

小题3: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分),突出论证了对待真正的对手,要有最伟大的尊重的中心论点,使论证内容更具说服力(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结合题目,通读全文,有“尊重对手”之意,语言简练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必须识记:议论文中开头举例的作用是,引出中心论点,也能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是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需要学记住常用的论证方法的作用。

篇9:尊重卑微阅读短文答案

尊重卑微阅读短文答案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tī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阅读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2分)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2分)

答: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2分+2分)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2分+2分)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答: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2分)

答:

阅读答案

1.jítī

2.如果……就……不是……而是……

3.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4.■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蚂蚁如果都单独地离开火海,将无一幸免;抱成团以后,外面的蚂蚁可能被火烧死,但里面的蚂蚁就可以活下来。抱成团是一种保护措施,所以说是一种智慧。

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5.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6.我想到了抗洪战士,他们不顾危险,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怕苦,不怕累,日夜不停在抗洪最前线。他们为了集体的利益,完全不考虑自己,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阅读理解分析标题答题技巧

1、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2、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小说的中心。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交代主要人物。⑤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B、看开头和结尾。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的方法有哪些

一、找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

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篇10:无声的尊重的阅读答案

关于无声的尊重的阅读答案

①一个冬日的傍晚,身在德国的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回家的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的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

⑧“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

⑨“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⑩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 ……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8.根据文意,在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做为结尾。(2分)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 ……

19.品味下边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

20.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3分)

21.结合文章主题,说说本文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17、一位盲人男子在候车和乘车过程中,得到众多乘客和司机无声的关爱和深沉的尊重。(意对即可,2分)

18、示例:暖意融融。(2分)

19、加点词语通过中年男子迅速、毫不迟疑的动作,表现他对盲人男子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意对即可,3分)

20、我喜欢文中的司机(1分)。他不仅对残疾人礼貌、关心,而且语言诙谐,给人们带来快乐,真是一位好司机。(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即可,2分)(共3分)

21、示例:关心帮助他人时,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更要懂得尊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要结合文章主题来谈,语言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3分)

篇11:《无声的尊重》阅读答案

①一个冬日的傍晚,身在德国的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回家的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的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

⑧“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

⑨“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⑩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⑪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⑫窗外,寒风习习。心里, ……

----《今日文摘》2015年第4期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8.根据文意,在⑫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做为结尾。(2分)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 ……

19.品味下边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

20.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3分)

21.结合文章主题,说说本文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7、一位盲人男子在候车和乘车过程中,得到众多乘客和司机无声的关爱和深沉的尊重。(意对即可,2分)

18、示例:暖意融融。(2分)

19、加点词语通过中年男子迅速、毫不迟疑的动作,表现他对盲人男子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意对即可,3分)

20、我喜欢文中的司机(1分)。他不仅对残疾人礼貌、关心,而且语言诙谐,给人们带来快乐,真是一位好司机。(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即可,2分)(共3分)

21、示例:关心帮助他人时,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更要懂得尊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要结合文章主题来谈,语言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3分)

相关专题 自己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