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题答案

飞奔回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题答案

【简介】感谢网友“飞奔回家”参与投稿,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题答案(共11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题答案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试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鉴赏】

这首诗原题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人在题目中用“最爱”二字,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诗应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真的美妙极了。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

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

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记得杨万里的另一写景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阳光下荷花的蓬勃、生机、活力,写出了一种壮美之景。

篇2:杨万里《最爱东山晴雪后》阅读试题答案

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篇3:杨万里《最爱东山晴雪后》阅读试题答案

首句写道:“只知逐胜忽忘寒。”“逐胜”即追逐胜景。诗歌开始就写了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这样,从主观上就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对胜景的喜爱之情。寄情山水,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最爱。从写法上看,含蓄地照应了诗题中的“最爱”一词。其中“忽”字,不但暗示了初春时节景物之美,诗人被美景所吸引,一下沉浸在美景之中而流连忘返,而且为后面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第二承上句而来,诗人写道:“小立春风夕照间。”“小立”即短暂站立,或者偶尔站立。“夕照”即傍晚的阳光。这一句是说,偶尔在春风中站立,赏看夕阳中的美景。其中,“小立”不但表现时间短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诗人的行为间接地写出了春风夕照间景色之美,也就是偶尔看到,也流连忘返。一个“立”字,在动态中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夕阳”是诗歌特有的背景,不但展示了“夕阳无限好”的审美境界,而且也暗示了一种极为鲜明的色彩,与“晴雪”照应,并从色彩上形成了对比,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接着第三句一转,空间变换,有大到小下收缩,集中在“东山”上。诗人写道:“最爱东山晴后雪。”“最爱”即特别喜欢。这里,诗人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从诗题看,这首诗歌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还有余雪覆盖大地之时。但在诗人笔下,即使寒气来袭,但仍然表现出生机盎然得到景象,其意蕴是深厚的。山上的雪在夕阳照耀下这是别有一般风味。这风味怎样呢?诗人没有在这一句中表现,而是留在最后来回答。

所以,最后一句承上句而来,诗人写道:“软红光里涌银山。”诗人以景结情,情蕴景物之中。其意思是说,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其中,特别是“软”字和“涌”字很妙,前者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从触觉的角度来描写月光的柔和之美,表现出了“夕阳无限好”的至境至美;后者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动态之感,化静为动,增强表意的情趣之美。这里,诗人回答了为什么“最爱东山晴后雪”的原因。通过这一句景物描写,不但强调了自己“最爱东山晴后雪”的情感,而且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空间。同时,这两句在写法上,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艺术上,描写生动形象,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歌以早春是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为背景,描写了诗人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所见到的美景。其次,情感真切,表露无遗。起句就直接表明了自己“只知逐胜忽忘寒”的感受和行为。再次,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比如,诗歌中的“只”字,用了两次,强调了自己对“东山晴后雪”的喜爱。

篇4:杨万里《最爱东山晴雪后》阅读试题答案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篇5:《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答案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篇6:《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及答案参考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9.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赏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本诗应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真的美妙极了。“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记得杨万里的另一写景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阳光下荷花的蓬勃、生机、活力,写出了一种壮美之景。

篇7: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答案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①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3分)

答:

②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3分)

答:

译文:

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试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赏析】

这首诗原题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人在题目中用最爱二字,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诗应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真的美妙极了。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

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

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记得杨万里的另一写景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阳光下荷花的蓬勃、生机、活力,写出了一种壮美之景。

篇8: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答案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9.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赏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本诗应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真的美妙极了。“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记得杨万里的另一写景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阳光下荷花的蓬勃、生机、活力,写出了一种壮美之景。

篇9:最爱东山晴后雪阅读答案

(一)(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的一首。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软”或者“涌”字的妙处。(二字选一赏析即可)(2分)

答案:

6(2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2分)之情。或心境悠闲(1分)、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2分)。

7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1分),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1分)。或“涌”字化静为动(1分),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1分)。

(二)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试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篇10:雪晴晚望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雪晴晚望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雪晴晚望【注】

贾 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阅读题

8、题目为“雪晴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答:

9、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解析

8、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缓下山,回到被白雪覆盖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形象的鉴赏能力。本诗描写景色的.部分为前三联,答案从前三联中筛选整合即可。因为题干中有“简要叙述”的要求;所以只答意象不叙述不能得满分。

9、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了山寺里传来的钟声,平添了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这两句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点明了归隐的主旨。前六句写了所望之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的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有声有色、活泼动人。(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归纳尾联内容不能脱离前三联,分析尾联作用要使用术语。尾联的归隐之情源于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的经历。

篇11: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翻译】

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赏析】

这首诗原题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人在题目中用“最爱”二字,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诗应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真的美妙极了。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

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

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记得杨万里的另一写景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阳光下荷花的蓬勃、生机、活力,写出了一种壮美之景。

相关专题 东山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