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教学的XX

超亮的灯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职会计教学的XX

【简介】感谢网友“超亮的灯泡”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职会计教学的论文(共13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中职会计教学的相关论文

一、整合教材,合理制定小组合作方案

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因此,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中对知识点的掌控,因地制宜地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这是让合作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

比如,在会计专业实训中,教师可以根据会计的7个不同岗位,即出纳、往来结算、存货、资产、资金、职工薪酬、财务成果,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原始资源进行整合,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创设真实实践的情景,提高校内实训的实践效果。

同时,为了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小组合作方案,这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有效指导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讲“会计的应用”时,不仅要让学生对会计应用的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还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把理论教学和实践联系到一起。

只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方案,才能在会计理论学习和会计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二、合理分工,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要有个合作的团体,一般来说,4~6名学生为一组较好,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教师可以遵照合理搭配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学困生搭配在一起,每个学习小组内可搭配一名优等生、二至四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由成绩较好的优等生担任学习小组长。

也可以让学生适当自由组合,或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分组,让优秀生与潜能生搭配,便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看法一致的同学组成一组,在组间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避免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垄断课堂”,而组内其他成员缄口不言。

为了改变这种一面倒的局面,需要保证组内各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如安排记录员、发言员等,一段时间后可以互换任务角色,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要保证组内每位成员的公平参与,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成果,教师以科学合理的角色分工,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三、注重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是密切相关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想发挥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就需要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在课间巡视中进行观察和介入,比如:对不清楚合作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顺利的小组进行表扬;

对合作交流中遇到困难的小组及时点拨指导;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等。

就笔者课堂实践而言,刚开始进行合作教学时,有些学生因为习惯了传统教学中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时不愿多思多言,松散拖沓。

如果教师这时觉得课堂时间耽搁不起而放弃,那每次开展小组合作时都会错乱无章。

反之,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有所调整完善,就能避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一些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甚至还会生出不少的乐趣。

四、检测评价,交流巩固小组学习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对本课的知识重点所有了解,教师可以在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这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加的知识储备量,也能通过交流发现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盲点,对这些疑难杂症进行重点讲解,从而引导学生反思完善。

经过小组学习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必要时,进行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结合岗位要求和学生表现做出系统公正的评价,包括实践中的优缺点。

评价时,应结合知识与技能的难度、深度,分析完成任务的技巧,多激励少批评,以提高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下次更好、更有深度的学习合作,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具有创意性和实效性的特点,避免了传统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型教学模式。

我们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改的路上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我们的中职会计课堂培养出更多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型人才。

作者:吴正英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篇2:中职会计教学的相关论文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一项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将独立项目教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方案的收集工作,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实现对整个教学任务的综合评价。

在中职会计教学里,项目教学法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个整体性教学活动,它的实施可以有效保证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专业会计能力的目的。

项目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学生来说,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实际调查和分析,实现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有效结合。

其次,对教师来说,在中职会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不但革新了会计课堂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借助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教师可以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展开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二、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职教育中的会计教学受传统模式的严重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质量和效率。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首先,过于重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忽视了社会经济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造成部分课程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节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某些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内容过细、难度太大,只单纯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对社会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尤其是财务管理课、财务会计课等课程,在教材设计方面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脱节,造成中职学生毕业后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很难顺利就业。

其次,会计教学理念比较单一。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会计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长此以往,这种教学理念逐渐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专业会计人员。

最后是中职会计教学重视书本知识的教育,忽视了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

中职会计教学必须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基本导向,明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全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传统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会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经过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改革措施。

项目教学法在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方面有卓越的成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而且增加了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机会。

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真正满足了以学生就业为基本导向的教学要求,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会计专业人才。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首先,合理设计教学项目。

中职会计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的首要前提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划分。

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划分教材内容,严格遵循社会的实际需要,重点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以银行为例,可以根据银行任一月份的存款记录和账单分配给学生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现有银行资料的基础上完成银行的账目计算和核对。

每一个小组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完成每一个项目的任务。

其次,教学项目的执行。

这一过程是整个项目教学法的重点,在明确项目任务以后,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已制定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对所选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

作为整个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要求每一个项目都能最大限度地模拟出银行的具体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现问题、调查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进行项目研究结果展示。

通过合理分组分配项目任务,由各个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工作,并形成结论。

最后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的成果展示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不足并做出弥补。

教师要在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对整个项目教学过程做出总结和评估,评估应以表扬及鼓励为基调,通过评估增强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提高每一个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上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职会计教学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目前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只有真正把项目教学法贯彻落实到会计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优势,才能实现中职教育会计教学的高效化、科学化,促进我国中职会计教学的新发展。

作者:党晓磊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

篇3:中职会计教学的论文

一、关于传统会计教育模式缺陷的分析

过去的会计工作重点是对实际发生过的经济业务活动予以记录、分析、整理,主要侧重于《会计法》中规定的核算和监督工作,要求使用正确的记账方法,工作重点在于确保工作依法合规,真实有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传统会计工作而实行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与时代向脱节的地方,具体有以下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一)课程设置上的缺陷在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下,课程科目主要包括会计原理、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理论性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理论教育和专业课程比重偏大,

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不到加强,同时,专业课层次过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这都给学生毕业后在适应现代企业工作要求方面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缺陷过去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关系固化、僵化,缺乏活动,教学方式死板,

教学方法以课堂灌输式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背硬记,无论学习活动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教学内容离不开教材,不但单调乏味,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三)教学成果评价模式上的缺陷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通过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教学成果评估。

这种方法,检验的主要是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的好坏,对于学生是否充分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有效衡量。

许多学生本身对学到的知识并没有充份理解和掌握,没有学到脑里、心里,而是单纯通过几个通宵的赶工硬背,就能够通过考试,这种复述性的考试对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并没有很大帮助,也无法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

同时,学校采用德育、体育、智育多管齐下的教育评价方针,虽然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学生德智体各个方面的情况,但和当前学以致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实战能力的教学趋势并不相符,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好评的学生,未必适应当前紧张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

尤其在考评体系中非常强调学生对既有规定的遵守,而不考虑其存在是否合理,非常不适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关于推进中等职业会计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建议

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其关键是强调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对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和实战能力的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随着改变,这些都给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较强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因素,按照其重要性排列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判断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员的职业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体系结构,实现通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以前有人做过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不仅仅要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对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

而现阶段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方面很少或者没有进行相关学科设置,这不符合当代会计职业教育需求,必须予以改革。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素质教育的内在属性是对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要求。

从会计教学来讲,就包含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会计专业知识和社会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要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在科学设置课程,确保课程的全面性,除了会计专业课程外,还要设置数学、外语、文学、经济法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基础性课程,设置税收、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统计、市场营销、金融等实际工作中与会计业务相关的课程,

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素质培养范围,实现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互补与共融的目的。

(2)调整理论教学结构,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确保学生基础扎实,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较快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3)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资源投入、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不断提高会计教学实践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水平,将实践教学作为中等教育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主线,贯穿于会计教学全过程,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学校和企业保持常态联系,制定在校学生企业实习、实践计划,在校生定期到企业实习,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氛围,企业可以委托学校培养专向人才。

学校和企业分别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功能,共同构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

(二)增强学生会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所占比例(1)新的教学模式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以学生为核心,从实战角度出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融合。

目前的会计教学,多数是对教材的宣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工作工具实物,由于缺乏直观感受,使得学生对会计学习多数停留在表层阶段,难以从具体问题延伸开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内容。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会计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主动寻找、收集一些会计票据实物,通过课堂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增强教学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2)采用现代先机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向学生展示财务凭证票据的使用与管理以及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形,让学生对于会计工作有着更加全面和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知识细节。

(3)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际操作相结合,全方面提升学生会计业务技能水平。

通过采用“会计模拟实习”的方式,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以培养和强化。

“会计模拟实习”是指在专门营造的会计工作仿真环境中,有参加的学生做为会计开展的会计业务实践训练。

在这个模拟实习环境中,一切条件都尽量和真实的会计工作保持一致。

学生在里面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尝试开展会计业务工作,按照会计工作的真实模式和流程,使用真实的票据、凭证。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体验到会计工作的特点,对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会计工作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意义重大。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实战教学机制。

在“会计模拟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所接触,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基础,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周期,增强毕业生竞争力。

(三)采用更加科学的会计教育考评制度和素质教育,特别是强调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目标相比,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考评方式僵化、考评方法简单、缺乏全面性和动态考评是其主要缺陷。

针对这个问题,要采用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评教育成果,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动态追踪,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法,深入评价教学结果各项深层次影响。

在原有学习成绩外,更要评价学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基层技术员工的重要职责。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机制激烈变革,经济发展速度空前的重要时期,会计人才作为企业发展运行所需人才的基本组成之一,其长期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相关管理单位和学校要充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重要作用,加大投入,用于创新,优化学科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建设,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会计人才。

作者:苏颖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

篇4:中职会计教学的论文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各行业迅速崛起。

对职工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正是在这种社会形势的驱使下,中职教育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扩大。

国家更是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中职教育在社会中仍存在着较多的挑战。

中职教育主要承担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的技术人才的任务,在教学中也是更多的偏向实用方法和技术的教学。

因此很多成绩不甚理想的初中生就放弃高中转而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学习,以求学得一项技能服务于以后的工作。

但是很多中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屡遭碰壁,也有很多中职毕业生在刚进入工作岗位时出现难以适应或者工作吃力的现象。

因此反观职业教育本身,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上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我国最早的中职教育是从前苏联引进的,早期中职教育寻求快速发展过于注重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虽然改革之后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整改但是受固有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没有较大的提升。

中职院校本身在与高等院校相比较时就存在着严重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对教育改革和教学实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而就生源来说,中职生大多是成绩较差或者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

在课堂学习尤其是财务会计这一类理科课程的学习时显得较为吃力。

种种原因导致了中职教育的落后与中职生的竞争力不强。

只有尽快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革才能使中国的中职教育更好的`发展。

二、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在中职教育严峻的教学现状下,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授课的质量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老师授课技巧性不足

多数中职生之所以选择中职院校多大因为成绩较差,考高中无望。

这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方法欠缺。

在上课时无法做到专注课堂,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兴趣了然,而老师面对上课沉闷的学生在进行授课时也会大大减弱其传道授业解惑的积极性。

中职生年龄大多处于成年前后,正直青春叛逆期。

对于老师和上课极易产生叛逆心理,这也会大大影响其上课的质量,导致无法专心学习。

而且大多数中职生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会计专业只要会记账算账就可以了,对于专业的财务知识不予重视。

中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是青年教师,即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大多第一学历不高,后期培训也较为欠缺。

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无法较好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问题。

对于中职生这一知识接受相对较慢的群体,老师授课时往往将课本中较为深奥的问题直接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较为困难。

2.教学模式守旧,教材更新不够及时

中职教育的课堂授课模式较为传统守旧,很多老师都是采用老师教、学生听、课后完成作业的模式。

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于当今的中职教学了。

中职生在中小学时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疲乏,在中职教学中继续沿用该模式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倦怠,失去学习兴趣。

而且中职课程相对以前的课业难度有所增加,尤其是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这门课程,里面包含很多的专业知识和逻辑关系,倘若不能加强师生间的教学联系,多问多学,很难做到较好的掌握课程中要求达到的目标。

由于会计专业开设时间较长,很多院校都沿用以前的教材。

而当今社会变革较大,经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老教材中的知识与案例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形势。

不仅如此,老教材在前期编写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新教材经过多代学者的编著与修正更好的能将知识系统化的呈现给师生。

参考编写不科学的教材只会误导教师的教学思维,对教学过程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

篇5:中职会计教学的习惯论文

1、中职会计教学采用“问诊式”教学的意义

“问诊式”教学法是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其开始主要是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打破教师以书本为主要内容机械式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的一种方式。

通过设置完整项目工作过程,由师生共同建设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内容而设置的“问诊式”教学活动。

简要来讲,“问诊式”教学方法就是从工作实际出发,选择一个完整内容作为“病史”,学生在教师的“问诊”下整理“病历”、收集信息、筛选资料,再通过确诊共同研究分析“病史”,对“病史”问题进行“问诊式”的分析,最终找出病因或者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在整个“问诊式”教学过程中不仅改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方式而是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出机创造学习机会。

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真正使学生们有身处环境感受到会计工作的思路和方式。

即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又通过“问诊式”互动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问诊式”教学概述

“问诊式”教学就是把门诊就医的诊断过程引入中职教育教学中,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发端于国外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问诊式”中职会计教学是通过学生在真实的“会计门诊”中,通过中职会计教师根据“问诊”和“就医”的事实过程“诊断”出会计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开出“病历”,目的是通过“问诊”方式把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技能实践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参与实践工作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应用所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与现有的中职会计教学方式相对比,

“问诊式”中职会计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根据笔者多年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分析,现行的中职会计教学主要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知识角度分析,对中职会计过程中的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难,但学生却不能准确掌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是中职会计教学难点之一。

(2)从应用角度分析,中职会计是把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的学科。

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充分体现学生现实企业中会计工作所涉猎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本领。

针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中职会计教学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这就是现有中职会计教学的簿弱环节,也是中职会计教学的难点之二。

3、“问诊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是教学工具。

听、说、读、写、用缺一不可。

而我国中职会计教学中最大弊端是教师教的多,学生用的少。

到学生毕业后一旦进入工作中。

实际操作运用能力根本不能承担相关工作,更提不上胜任工作。

致使很多学生把学习会计专来作为一种负担,从而逐渐尚失了学习的兴趣。

而“问诊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达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从一个指挥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完全从一个听从者变身为体验者。

4、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4.1、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将知识分毫不差的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多少,教师每天的备课还是依据一块黑板,一尺讲台的模式。

即束缚教师能力的发挥也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2、中职会计教学应用问题

中职会计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即要恰当的理解、应用所学,又要结合自身进行技能性的提升。

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而设计相关的方案。

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5、中职“问诊式”会计教学的结论

在中职教学探索的路上,经过几个教学过程应用之后。

教师不再按部就班的讲授知识,而且对课程内容进行“问”与“诊”宏观调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负责制定“病”,而学生在“问诊”式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肯定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病因”,了解“病因”,开始进行“问诊”的过程。

根据学习结果进行对“病因”的诊断。

作出相关的“病因”处理意见。

最终形成“处方”。

这时,教师要正确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准确具体、系统的对各项会计内容进行学习和归纳,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开放式的进行“手与脑、问与答、听与讲”的自主研发与总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会计教学的全过程。

“问诊式”教学方式表现出教师作为教的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的能动作用,实现了中职会计教学的“互动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在会计实践中体验到会计工作的真谛。

作者:周丽娜 单位: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篇6:中职会计教学的习惯论文

一、学习编制会计分录的基础条件

要掌握编制会计分录这项基本技能就要满足最基本的三个条件。

(一)对会计科目在脑子里形成清晰的认识

掌握会计这门学科其实就掌握了借贷记账法的一种基本工具,一定要按照国家对其统一的规定进行命名以及设置具体教育内容。

根据它对经济业务内容的反应情况可以把会计科目分成五大类别,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将会计科目简表熟记于心。

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正是讨厌记忆和讨厌学习的学生群体,让他们自己去记忆相关的内容非常困难,因此,教师要举出实际的例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印象,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对科目的比较,将比较容易记混的科目挑选出来。

例如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的“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之类的科目内容。

可以用最实际的买卖水果的过程进行说明,“应收账款”就是卖水果的人要向买水果的人收的资金,而“应付账款”刚好相反是买水果的人向卖水果的人支付的资金。

(二)对账户的结构进行掌握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分录的产生来源。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和“贷”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而存在的,找不出它们的实际意义。

借方和贷方是账户形成的两个基本结构,借方在左方,贷方在右方,借方可以对账目的增加和减少进行登记,贷方也可以对账目的增加和减少进行登记。

增加和减少的金额要标记在账目的借方还是贷方是根据经济交易的过程和基本账目内容来决定的。

(三)尽量对账目所包含的对应关系做到熟悉

依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只要发生了经济业务,那么这些业务之间涉及的账户和账户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账户之间的联系就被叫做对应关系,同时,把存在一定对应关系的相关账户称之为对应账户。

二、编制会计记录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会计分录的种类和会计分录的定义

会计分录工作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即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是将一些经济业务的应借账户和应贷账户的相应名称和所涉及的金额进行确定的一种记录,是把记账凭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简化的形式,也是记账凭证的核心内容。

确定会计分录具体涉及的账户数量要依照经济业务的简单和繁杂程度来确定,根据繁简程度又可以将分录分成两类,即复合会计分录和简单会计分录。

(二)会计分录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讲解会计分录的基本要素时,必须要把三个基本要素进行明确。

第一,要把账户名称确定下来;第二,把握好主要的记账方向;第三,把应记的金额确定下来。

不同的企业发生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形式也不一样,所以确定账户的借贷方向的时候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形式来进行,然后,经济业务的账户也是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的主要依据。

(三)书写会计分录的格式

对会计分录进行书写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上下排列的方式进行排列,左边和右边的会计科目也一定要交错开来,先书写借账然后书写贷账,借账和贷账要保持金额相应的平衡,不能一方比一方多或者一方比一方少,这是书写会计分录的基本原则。

“借”这种记账符号要放在上面,“贷”这种记账符号要放在下面,“贷”这种记账符号要在“借”这种记账符号后面一格的位置,这样就符合了借方在左,贷方在右的基本规律,账户名称用“借”“贷”这两个符号表示的时候,后面一定要加上冒号,这样就可以把其将账户名称连接起来了。

然后,将应记的会计科目进行清楚的标注,如果科目的明细也被标出来的话,那么就必须加上破折号,破折号要加在一级科目的后面,这样,在破折号后面就可以标出所要记的金额了,要记的金额书写要用阿拉伯数字,金额单位不必写在后面,只书写其贷方和借方相应的金额。

三、编制会计分录需要的技巧

(一)分析法

按照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展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展开课程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步骤教学课程内容。

第一,对经济业务涉及的相关会计科目名称要进行严格的判断和分析,会计科目的名称是根据经济业务涉及的内容来确定的;第二,对会计账务的性质进行严肃的分析;第三,具体金额在会计账务中是怎么变化的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第四,要判断记账的方向就要根据金额增加的数量或者减少的数量来判断;第五,一定要坚持借贷必相等的基本原则进行分录编制。

(二)表格法

一般初学者在账户名称上不容易发生写错的情况,但是,他们还不熟悉账户结构,所以,容易产生借方和贷方方向发生错误的情况。

在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首先,思考这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的数量,思考这项业务的基本工作性质;其次,对金额产生的变动进行仔细分析;最后,分析是要记入贷方还是借方。

在课程进行的最后要要求学生在相应的表格上记录相应的数据,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最后,可以根据具体的记账规则,在作业本上写上相应的会计记录。

可以先把摘要写下来,然后用笔在底下画线,哪里至哪里所涉及什么科目。

这样脑子就不会乱了,慢慢的等老练起来,一看纲要马上就联想到那些科目了。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就是要不断在探索中求发展。

中职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认真探索对中职学生的教学工作,激发中职学生对编制会计分类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依托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经过实践检验,只要中职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对于编制会计分录这一类技术性含量高的知识也能够熟练地掌握。

作者:马伟霞 单位: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篇7:浅析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

浅析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对专职财务人员的需求不断提高,为我校财会专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动力.但同时,用人单位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财务会计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等流程、技术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资金预算、营运资本管理等能力.特别是随着会计处理信息技术化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对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 者:周沈伟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心 刊 名:职业 英文刊名:OCCUPATION 年,卷(期):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 

篇8:探析中职会计教学

一、引言

因此,在新环境下,中职学校必须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会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二、从职业角度开展中职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看,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

对于在校学生,从职业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环境下,从职业角度开展中职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新课标下,中职学校必须培养综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行业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必须将职业理念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从职业的角度进行中职会计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会计专业,有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丰富的练习,很难熟练的运用会计岗位知识和技能。

因此,从职业角度进行中职会计教学,不仅能对现有的中职会计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完善,还能极大的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岗位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对于中职学校,从职业角度开展会计教学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三、当前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实用型一线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能适应市场发展,因此,对于中职会计教学而言,通过实践检验,是考察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从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情况看,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一,不注重实践教学。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保证中职会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当前,中职会计教学中,还没有树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理念,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会计专业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并没有让学生将学到的会计知识应用在实际中,这就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水平低,难以满足会计岗位的职责需求。

第二,实训课时过少,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其教学活动大部分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课时很少,同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其提高到相应的高度,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并不能真正的掌握一种技术,从而严重的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基础知识已经成为每一个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但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工模拟实训且没有结合电算化应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就业后,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学习、磨合会计电算化软件,甚至有的会计专业学生难以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需求。

第三,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在当前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和学生没有更多的交流沟通,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一方面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会对中职会计教学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前,从事中职会计教学的教师,要么是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缺乏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要么是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这就对中职会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职会计专业缺乏理论、实践双型教师是当前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职业角度下的中职会计教学

第一,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在新环境下,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教学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指明中职会计教学的方向,才能促进中职会计教育的发展。

在职业角度下,中职学校要从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会计专业学生德、智、体各项要求,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各项会计技能,并具有良好的会计实践能力,高尚的会计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更要依靠实践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中职会计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改革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其文化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差异,加上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的设置教学课程,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的改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经常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开展单项模拟实训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基础会计》时,可以分项开展审核实训、记账凭证填制、会计账薄实训、结账实训、错账更正实训等单项模拟实训活动;

在讲解《成本会计》时,教师合理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进行制造费用分配表编制、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实训、成本计算表编制等各项培训活动。

当学生学会一门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经济业务综合模拟训练,例如学生在学会《成本会计》的各项知识后,学生可能会学会一些关于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折旧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会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各个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计算,这样在培训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成本计算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基础知识已经成为每一个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转移到计算机会计实训中,让学生能利用相关财务软件进行建账、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自动生产财务报表等,培养学生的电算会计能力。

另外,为提高教师对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视力度,中职学校要将会计实训教学纳入整个会计专业的教学规划中,设置会计实训科目,并在考试中增加会计实训考核,从而为会计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角度下开展中职会计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课堂当成是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利用这个平台,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的应用启发、讨论、案例等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实训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适应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会计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这样学生能真正的感受企业对会计岗位的要求,从而找出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这对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对于会计专业,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职业素质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会计行为,才能保证学生自觉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五、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职业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改革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水平,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道德素养高的会计人才。

作者:朱海燕 单位: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

篇9:探析中职会计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强调“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中职教育也面临生源不足、质量不高、发展缺乏后劲的问题。

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有效转换为实践,需要继续学习和培训,影响了个人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能够在踏上社会伊始就能站稳脚跟,迅速投入实战,中职会计教学需要改变以往模式,探索出一条教学做合一的新模式。

教学做合一,顾名思义,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内容合理结合,再通过企业实地实习,寓做于教学,学以致用。

其中,教是总起,学是过程,做是最终目的,以实训操作为手段,以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为抓手,最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优势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既克服了仅教学不实践的枯燥乏味,又解决了仅有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的弊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结合。

一方面跳出既有的教学藩篱,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动手实训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升对会计理论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职教育直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团队协作氛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模拟,在仿真实训中掌握会计理论和实务;在企业实习时获得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感性具象认识,能够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其在会计相关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特点,在社会站稳脚跟。

三、当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虽然中职会计教学以实际核算能力为培养目标,但就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

第一,侧重理论教学,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多数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纯理论或纯公式推导的被动式教学是主流,缺少实践的加强理解,大量机械式记忆,使得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直观感性认识,往往教学效果不佳,容易打消学生积极性,挫伤学习热情。

第二,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教材。

在以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下,过往的教材编写多侧重概念、理论和规则条文的讲解,缺少指导将理论用之于具体实践操作的优秀教材;部分实训教材仅仅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简单结合,没能从学以致用、技能掌握的角度出发,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再学习的效果。

第三,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中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着手加大实践操作在整个课程的比重。

但由于课程编排不够合理,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脱节。

部分学校的实训安排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后集中进行,多以在校的仿真模拟操作为主,在进行实训操作时,理论知识往往已经记忆模糊。

或是课时比重搭配不合理,在有限的实训学时中完成相当数量的仿真实训,许多科目训练多以走走过场、草草收兵结束,未能起到熟练掌握应用的目的;或是课程进度安排不一致,在实训课程中需要重复理论教学,进一步挤占了本不富裕的实训课时,影响实践课程效果。

第四,缺少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部分职校的实训仅局限于会计做账,未能将财务管理、税务申报和审计审查融入到实践操作之中,以原始的手工会计为手段,未能施行会计电算化。

一是由于教学理念或经费限制,部分中职缺少实训所必须的计算机房硬件设施,及会计、税务等软件系统,学生不具备上机操作的条件,或是多人共用机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是缺少注重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师资力量。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超的徒弟”,由于许多教师长期在理论教学一线,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缺少一支能够将二者很好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影响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第五,未能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无论多么逼真的仿真实训,距离实际情况还有不少的差距。

企业在接纳实习人员上存在着一定的瓶颈限制,单个企业容量有限,不可能吸纳所有学生,由于会计在企业运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也有保守自身商业秘密的需求,在实习中许多具体操作无法介入。

因此实习往往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达不到预期目的。

四、中职会计课程教学做合一的改革思路

鉴于前述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考虑到一体化教学的两大优势,笔者参阅他人经验,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中职教育的实际,提出在中职会计教学中进行教学做合一改革的思路。

篇10:于中职会计教学

一、中职会计教学的基本现状

在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中,会计专业都被认为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学科,而忽视了其实践性。

由于缺乏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实践,这就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在面对以后的工作实践时会有很大的压力。

因此,基于中职会计教学的基本现状,开展体验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中职院校安排学生进行实践都是在面临毕业时,才会安排学生去相应单位进行实习,在这之前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活动,一直是老师讲,学生记。

这就导致学生在走进实习单位时,缺乏实践经验,面对实践无法与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无法下手。

2.教学方式不当

会计课程教学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这种方式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综合实践能力较弱。

长期这样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3.教学手段落后

要学生在枯燥的教学手段下理解理论知识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会计成了枯燥无味、不得已而学之课程。

因此为了改变这些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验性教学就必须实施起来。

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体验性教学对中职会计教学的积极作用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理论,体验性教学可以克服这种教学模式,以及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困难,进而提高中职会计的整体教学效果。

目前,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最大的困境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层。

但是开展体验性教学,可以通过学生企业实习,教学场景的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现代化对中职会计的要求,逐步养成合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操作能力。

三、体验性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有很大区别,体验性教学是一种行为,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甚至有的学生不去思考,只是呆板的接受灌输。

并且中职院校有其特殊性,面对的都是一些需要直接参与到社会,进行工作的学生。

我们就结合中职院校的特殊性对如何让开展体验性教学做具体分析: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体验性教学方式侧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像培养知识,能力,增强情感等。

在设置中职会计教学目标时,作为老师既要在知识认知方面给与体现,并且在学生人生观以及情感方面也要特别重视。

从整体层面讲,对中职会计教学目标要根据综合因素进行合理设计,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比如,在《基础会计》的”财产清查”这一小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知识点,然后通过老师教学明确财产清查的概念,种类以及方法,前提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重点。

通过模拟企业等方式对“财产清算”进行演示,使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我巧妙地将价值观、人生观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运用体验性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设计的更合理,并且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学习。

2.将体验性教学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运用体验性教学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现状,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

并且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会计账簿”这一课程时,我先是讲解了关于会计账簿的理论知识,理解账簿的分类,对账结账的方法以及错账的处理办法。

我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小组讨论,每4人一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错误的账簿,然后个分给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发现错误所在,让她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对账结账等。

在次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并且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关于税务课程时,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遇到难题可以自己拨打说去系统电话进行咨询。

关于对账这方面,可以设置一些真账练习。

总之,体验性教学的方法很丰富,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发现,根据实际出发,寻求学生的探究点,带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体验式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设计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就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教学资料,课前准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想要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首先具有自己的自由性,尤其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老师可以自由准备课堂上教学情境,这都是在课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

另一点就是有其实践性,我们所说的体验性教学就是提倡师生共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要求学生对新课进行搜集资料,增强应变以及自学能力。

(2)情境创设

在这个阶段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不仅是老师的教学任务,也不是学生单纯根据老师所创设的情境而去实践。

最主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设置情境,老师尽量做好旁观者,学生遇到困难可以进行适当引导。

在创设情境,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掌握会计的各项工作内容以及对工作的认识。

(3)学生体验

学生体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体验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自由组合,自由讨论,老师给与指导。

例如,在学习税务方面的知识时,每组由4名学生组成,各自扮演税务系统人员,报税人员等,自己设置问题然后小组内讨论解决。

学生体验阶段主要就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学生在自主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习会计的激情,进而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

(4)升华体验

学生在学习到相应理论知识,并且与实践相结合时,需要将学习的这些专业知识进行整合。

将这些理论知识升华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且在学生体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醒悟,发现自己的不足。

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

体验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求知欲。

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体验性教学的升华,与学生内心的感情产生共鸣。

四、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实施性,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避免一些问题:

1.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指明灯

在进行体验性教学时,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指导经验以及突发事件的知道能力。

一开始说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是一件很艰难很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在平时搜集资料,设置教学情境,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在会计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提升学生感悟能力,学习能力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领悟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在学生体验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尽可能使他们达到深层次的体验。

可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仿真银行系统,税务系统等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应变能力。

3.注重升华体验环节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抽象的知识转变升华为直观,形象的实验,让学生可体验,可触摸。

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到感情的共鸣,但体验教学有其不确定性,有可能对原来的理论知识展示不精确。

因此注重升华体验阶段,需要教师注重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五、总结

中职会计教学目前最需要的教学方法就是体验性教学,因此,身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运用体验性教学,致力于培养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专业人才。

课题名称:

作者:杨智平张容芳 黄建华 单位: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篇11:于中职会计教学

一、中职会计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水平不同

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导致中职学校生源减少,中职学校招生较为困难。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偏低,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习效率尤为吃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促使恶性循环的发生。

有些学生精神集中能力较为薄弱,在课堂学习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或者是十几分钟,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会计专业课程难度较大,教师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效果,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

(二)课改脚步较慢

中职教师在学校工作的时间较长,对于社会中企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管理软件,以及管理模式不是十分了解。

中职学校对于社会调研工作完成得不够深入,教材的更新速度无法追随新技能、新知识的更新速度,这些问题都将导致中职会计专业观念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从根本上降低了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学习会计专业,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薄弱

中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专业知识内容讲解,对于培养学生开创性思维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各项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进行口头讲解,内容较为死板,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积极性较低。

长期以来学校较为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是接受教师传达知识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中职教师在教授会计专业时,一般采用的传统的讲授、示范等教学方法,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学校中现代化设备较为老旧,而且使用率不高,对于实践操作教学理念不是十分完善,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对于知识较为抽象的会计知识内容来说,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

中职会计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全面掌握会计知识,并使其得到运用。

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改变传授知识的方式,通过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会计知识教授予学生,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印象。

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和神情将气氛活跃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了活跃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就会提升,从而到达会计教学的目标。

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会计的学习兴趣随之提升,学生开创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初步的提升。

(二)激励学生学习会计

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基础水平不高,使学生没有充足自信心学习会计,学生的负面心情直接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多一些的鼓励,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得到最大的认可。

学生在获得认可的情况下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学习效率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对于不同学生,鼓励方式也有所不同,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鼓励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对于较为腼腆的学生,在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者在作业本上书写几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达到鼓励的效果;对于不服管的学生,并不能将鼓励的话语说在明面上,要以赌注的形式跟学生进行打赌,激励学生学习,在学生完成赌约之后再对其进行鼓励,实现赌注,保证教师的信用。

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对于知识理解能力不同,在学习中所领会的程度就会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的疑惑。

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民主的发言环境,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回答。

组织学生对某一论点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篇12: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中一门实践型、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文讲述了传统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有效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并对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会计其他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行动导向;实践应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也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信息社会,企业对员工的会计电算化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和该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和更新教学方法,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效果。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德国职业教学推出的对专业实践课程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充分考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把此类方法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大部分教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老师都是采用讲授式、步骤式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也就是常规的教师先演示操作,然后学生模拟操作,教师做相应的指导和反馈。教学评价一般也是根据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两个不足:其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老师的操作步骤,没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其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注重于技能的传授,没有注重通过情境创设、项目分工等来培养学生专业以外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知识和能力,无法通过实践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中的实践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最初起源于德国,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它的实质就是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模拟真正的企业岗位,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完成任务,同时进行评价和总结。它的理论基础是认识意识,特点是基于行动、基于存在、基于自觉。“会计电算化”本来就是一门实操课程,学校教学使用的软件也与企业应用的软件完全相同,因此,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能实现教学与企业实战的无缝链接,通俗一些来讲,就是企业电算化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具备哪些素养都能在课堂内实战一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营造真实的模拟场景,布置真实的电算化工作岗位任务,让学生通过独自或合作来完成任务,熟悉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流程,体会自我尝试的乐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可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无论从课程的本身、学生的实际还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有效应用

3.1应用的准备工作

3.1.1企业调研及信息整理

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企业,企业所需的就是老师所要教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学校课题组教师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许多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理。通过对汇总信息的分析,课题组把企业对电算化教学的需求归集为以下三类:其一,企业相关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别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电算化主管、电算化操作员、电算化档案管理员。其二,电算化相关岗位职责:需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正确进行系统的初始设置;能合理分配系统权限;能根据权限完成日常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能进行期末对账、结账处理;能通过自定义或是模板生成会计报表;负责系统各类数据、各类账表及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其三,除了专业能力,企业特别强调员工要有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再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等。结合企业需求和教学的特点,课题组成员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细化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训练项目和能力拓展项目,这些细化的内容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3.1.2教材和教学标准的重新编排

教学要出效果,教材是首要。“会计电算化”教材应该突破常规的章节化、流程化的编排形式,突出建立以企业实际为主题,以任务操作为引领的结构模式。课题组对于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能反映当地地方特色的纺织企业作为主体,总体框架以项目为导向,把调研罗列的技能分成几个大的项目,每个大的项目又分拆成2课时的子项目(或任务)。如大项目固定资产分设了启用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处置固定资产等子项目。在教材的语言表述上,改变常规教材以罗列知识和流程描述为主的模式,而是采用以任务书为主、以流程介绍为辅的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具体教材中每一项目分成以下几块:项目情境、项目任务书、知识技能支持、成果展示、实训报告(总结)。采用这样的教材可以直接引导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自己花很大的精力去做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很直观地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3.2具体的课堂实践

3.2.1有效的课堂引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或是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而突然一下子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有效的引入就显得非常的关键。有效的引入不仅指每堂课的引入,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总引入,教师要通过微课、案例、亲身体验等方式向学生表达行动导向学习方法的实质、课堂教学的流程、评价方式等,让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学习习惯,并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一种憧憬。每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也要根据每一个子任务,设置针对性的情景或是直接引入本次课的任务及完成任务的要求等,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模拟实习的状态。如有一个子任务为账簿的查询的任务,在引入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下发任务书,明确此次实战的目的是分别由出纳查询日记账、会计查询明细账、会计主管查询总账,并把查询的结果记录到任务书上,同时记录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等。任务操作前学生自行组织三人团队,进行角色分工,最后小组汇总实战结果和经验。这样的引入任务明确、程序简单,同时兼顾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

3.2.2教学过程的有效掌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舍得把时间和自由度下放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放”不是放任自由,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也要有“收”,教师要规定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完成任务的质量要求并及时进行评价。还要有“导”,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统一的指导。如在期末业务处理中有一个自定义转账的公式设置,这是本课程中最难的一项内容,依据以往的经验,这项内容仅仅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是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一定要有教师讲解和指导。所以在进行这个任务的操作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公式的涵义、公式的取数、公式的编辑进行综合地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战,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阶段性结果和最终结果进行实时点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要对一些吃大锅饭的学生及时督促,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在课堂中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组长作为小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小组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及时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总结评价等。只有教师―――小组长―――组员三层级的责任落实,教学效果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比如,教师要指导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教学的操作过程实时直播,学生可以根据直播来模仿操作;实训过程中也可以将操作效果良好的学生或小组的操作进行广播,让其他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实训完成以后,可以及时将学生的操作成果展示,使学生找到实训的乐趣。

3.2.3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

基于行动导的向教学方法的评价应该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该涵盖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办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等综合能力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只是教师,可以分为自评、组评、师评三级评价。每一个项目教师应该设置一张科学的学业评价表,评价表详细列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各个评分点,每个评分点设置一定的分值,总分为100分。

3.3及时科学的总结反馈

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推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试点,并与沿用老的教学方法的班级就教学效果、教学反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来论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从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我们的项目设置不合理、情景创设不切实际、教学过程指导出现误差等都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所以,我们要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及时整理教案、教学案例、教辅资料等,并撰写为成功的课例研究报告。以上的试点成功之后,再进行新教学方法的推广使用。通过专业教研活动对授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及时共享试点的成功案例及教案资料。阶段性地开展专题性的研讨,讨论此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及今后在其他会计学科中的拓展应用等,这是新教学方法应用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

[2]姜大源.畅谈职业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8).

[3]赵芬.“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10).

[4]姜亚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

[5]刘聪聪.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贸,2013(7).

篇13:中职会计教学革新途径论文会计毕业论文

中职会计教学革新途径论文会计毕业论文

1、根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

从职专生的学习目的上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他们到职专来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求个文凭,更多的是为了将来从事这项工作,希望教师能结合现行的财会制度施以教学,希望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最新最准的会计知识,以提高自己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我们的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应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教学的着眼点,这样的教学才会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2、了解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职业中等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的中初级层次人才。其教学总体要求为理论要够,能力要强。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我们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会计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职专学生的特点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会计教学研究、会计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2.1课程设置。会计专业涉及的学科很多,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流通会计、银行会计、成本会计、涉外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多门学科。当然让学生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内学完所有会计课程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课程设置应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应该有重点地选择学科。结合专业特点,地方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选取。比如:沿海开发性城市,外商投资较多,且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很多学生将来打算去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像这样的地区应设置涉外会计,以满足学生未来择业的需要。无论选择设置哪些学科,都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沟通和协同配合的问题。为此,应在每开学初,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详细的教学计划研究,以确定每门课的侧重点,避免重复教学和教学遗漏。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某些教学内容上有雷同之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确定哪一部分归这一学科讲授,哪一部分归哪一学科讲授。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避免无谓的重复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烦躁。

2.2教学研究。现代经济瞬息万变,会计理论和实践每年都在发展和演变。从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至今,会计准则和实务几经修正和发展,教师对新的会计信息的个体了解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学研究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最新会计信息,并通过教师及时反馈给学生。我这里所说的教学研究指的不仅仅是个体研究,而是群体研究,定期组织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讨、集思广益,互相切磋,每个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研究所得结论来修正自己的教学程序和任务,教师再根据共性的结论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加以应用。

2.3教学方式。会计课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具有处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学生仅是通过学习教材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全面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只有通过会计实训教学才能使学生增强实际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那些操作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教师将真实的教学内容和操作过程通过媒体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整个会计操作程序一目了然,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印象就会更为深刻。另外,在学生模拟实训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的模拟资料,将其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对他们自己操作的结果自己找问题,这比教师单纯地指出问题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建议在某些会计学科实行模块教学。所谓“模块教学”。就是先确定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目标将若干骨干专业分解成若干模块,并且制定与模块有关的各类课程的内容、课时量、考核方法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会计课程都适合模块教学,模块教学比较适用于那些技术操作行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学科,而对于那些综合性较强、管理特点十分明显的课程,如《管理会计》等,目前来看不太适用于模块教学。每一模块,可以设置模块代号、模块名称、能力培养目标,知识要求、知识要点、授课方法、考核内容和成绩评定标准等具体环节。例如,《基础会计》课程可以划分五大模块理论教学和五大模块实训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模块分别为:会计基础理论系统、会计基础常识系统、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系统、会计账证系统和会计核算组织系统;实训模块分别为:填制原始凭证训练、填制记账凭证训练、设置并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训练、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并登记总账训练和编制会计报表训练。模块教学使教学目的明确、教学任务清晰,它更注重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既能激发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比较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2.4考核方法。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考核,应注意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力结合。目前大多以试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仅以其已知程度为准,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在校各门功课全优的学生到了实际工作岗位却表现得无所适从,连一张最起码的支票都不会填写,这样的职业教育终将被淘汰,因此,会计教学考核应在理论基础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加大能力测试的比重,包括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模块教学的会计课程,考核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分次进行。一部分是理论考核,应占总成绩的60%―70%;另一部分是实训考核,应占总成绩的30%―40%。如《财务管理》课程可增加财务报告分析,《审计学》课程可增加审计案例分析等的比重。

总之,在当前这样一个以质量取胜的年代里,迅速、准确地满足社会的要求,是通向成功的钥匙,因此,会计教学必须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不断推进会计教育改革的进程。

相关专题 中职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