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网络教学研究论文

我不划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网络教学研究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我不划水”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网络教学研究论文(共16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网络教学研究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网络教学研究论文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当今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又在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必需的设置。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作为实践教育的一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网络技术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链接等,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更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教育系统的一些人士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即教材的“零起点”。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是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白坯”来教,反复地教授学生“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使用,以及Office的几个组件”。我们认为,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很重要。可采取灵活的网络课程设计,例如,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学习过Word、PowerPoint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才能做出作品的。长篇大论地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可以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可以问学生既然大家学过Word了,为什么班级里的报纸还是手抄的呢?为什么不利用Word去制作电子报刊呢?当学生把自己的第一份报刊用E-mail上交后,教师发现他们大部分都熟悉Word的基本功能和技巧,但不会综合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网上给学生发布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的电子报刊作品。学生看后,立刻感到耳目一新,原来Word还能做这么漂亮的作品!学生开阔了视野,兴趣高涨。通过这个任务的设置,不但提高了学生应用软件的熟练程度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不是为了学习使用软件才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由于Word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设置是相同的,教师进而向学生提出,Word可以制作电子报刊,那么PowerPoint是否也可以呢?通过一个任务,使学生可以把相关的软件综合起来运用,有效地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增进了软件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合作和分层次教学的开展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个体的差异除了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和受教育经历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始学习新内容时,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测试。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学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提高的练习,并让他们给其他同学作演示,展示其成果。以生生互助交流的方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很有作用。

三、网络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好,发掘潜能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也参差不齐,两极差距悬殊。为了避免课堂的内容过于死板,不利于个性化教学,教师通过网络来使各类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通过在网络上将所授知识逐一细致讲解,学生获得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显而易见,利用网络教育可以使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从而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特长与爱好不同,通过网络进行特长教育(即自己选课,单独辅导)。在教育的同时,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学生们在参赛过程中既锻炼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团体合作意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同时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多次的竞赛使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应紧跟国家的研究方向,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加快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把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摆在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适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的要求。

作者:贾娜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

篇2: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由于小学生是初次接触信息技术教育,对信息技术操作有很多都是不熟悉,甚至是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因此小学生在初次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操作就可以了。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操作主要有一下几点:

(1)懂得如何启动和关掉计算机;

(2)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基本用法;

(3)知道如何使用鼠标和在键盘上进行简单的打字;

(4)在网上搜索查找资料;

(5)会使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画图软件,知道如何用计算机中的office系列的PPT、WORD、EXCEL等的操作。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目标

由于小学生是第一次解除学习信息技术,所以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都是基础性的,所以老师给他们既定的教学目标也不应该过高,要恰当好处的为他们制定教学目标,使他们在追求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在其他教育改革基地的测试调查显示,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通过打字或者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数据,解决现实生活中事情;

(3)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在使用过程中规范使用;

(4)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指导生活和学习。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计算机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在学生使用的过程中注意一些须知事项。学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除了需要老师认真教学之外,还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观察和发现。学好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方法:

(一)言传身教,让学生注重操作规程。计算机是一种高端而精密的仪器设备,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第一堂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应该对学生言传身教,让他们对计算机的各种操作有清楚的掌握了解,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初次操作中,老师要详细的告诉学生每一个细节、动作、要旨。首先,老师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规范开启计算机,这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在主机上有一个黑色按钮,学生在按一下之后就等待计算机开启,不要急急忙忙地连续按开机键。在使用键盘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左手放在键盘左侧,小拇指控制QAZ键,无名指控制WSX键,中指控制EDC键食指控制RFV键,右手食指控制JIN键,中指控制OKM键,无名指控制PL键,小拇指控制[;:键,大拇指则控制空格键,中间的TYUGHB键则两手中指随意控制。之后老师便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也要在练习中好好操作,不能乱敲打键盘,这样会导致键盘失灵的。此外,鼠标、画板、PPT、RORD、硬盘的使用,学生要自己多多摸索,不会的主动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掌握,而且懂得如何规范操作,这对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在学生熟悉掌握了计算机一些基本操作步骤后,老师便可以让学生将他们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让他们在快乐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当快到母亲节或者父亲节的时候,学生可以应用计算机中自带的画板,为父母画一张画。在画画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图片的需要,选用各种颜色的图笔来描绘。他们可以改变图片的色彩,改变线条的粗细,画错的部分可以使用橡皮擦擦掉。此外,小学生还可以借助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播放器,给自己描画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最后用其他发送方式发给父母,表达自己对他们浓浓的爱意和关心。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对画板、音乐以及其他各种系统的简单操作,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温故知新,而且还将其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用PPT和WORD相结合,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课表。在制作课表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字体大小、字体的样式,字体的倾斜程度等,还可以将字变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加重、加底纹……利用PPT给课表在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图片的样式,将图片置于课表时间和科目的下面。在制作课表的一些列动作中,学生熟悉的掌握了PPT和WORD的操作,还制作出了自己在学习中使用的课表,解决了课表样式单一简单的问题。

(三)游戏进课堂,带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只学习信息技术是非常枯燥的,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打字游戏来来练习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例如,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打字技巧和手法,老师可以举行打字比赛游戏,利用金山打字通,看哪个同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字字数最多,而且出现的错误最少,哪个同学就算获胜。小学生的争强好胜心强,为了获得胜利,他们会在游戏比赛中竭尽全力,使用自己所学到的全部本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使学生们在比赛中熟悉的练习打字手法。此外,老师要有选择、有计划、有组织地给学生们挑选一些游戏,既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例如电脑系统中的“扑克大战”和“排地雷”,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小游戏来锻炼学生对鼠标的使用。通过以游戏进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而且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时获得快乐,可谓是一举两得,学习娱乐两不误。

四、结束语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求知,找到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技巧,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目的。

篇3: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学生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本人通过近几年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谈谈对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育教学的几点探索与体会。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实践探索;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实用型综合性人才是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激发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好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本人结合近几年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从新课程教学实际入手,谈一谈我自己的探索和体会。

1以信息技术需求为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广泛的应用,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上的各行业也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从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以提高初中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主。信息技术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依据,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和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减教学内容。

2创设愉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兴趣是初中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好内在动力,无论哪门初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只要对此产生了较强的兴趣,他们就会自主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这门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概念性强,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信息技术实际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下面谈两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激趣方法。

2.1以物激趣。实物是最形象可观、最具体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有实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例如:讲解信息技术的组成这一章节时,我提前准备了两台已经报废的电脑,在讲解了课本基础知识后,让初中学生分组去“解剖”这两台电脑,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硬件的了解。有的学生在拆完后又凭借自己的印象与用课堂所学知识把报废电脑重新组装起来了,虽然这对初学电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以疑激趣。学贵有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疑问可以充分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解完Word2003中的'图文混排教学内容后,我及时展示出提前准备好的一份Word文档,这份文档运用了图文混排教学内容,但其中设置了几处错误,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把它们找出来。文档精致的外观、新颖的设计形式立刻吸引了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培养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这也决定了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我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促使初中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备课力求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强化难点;第二,课堂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尽量多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了解初中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第三,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要充分利用好板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第四,每堂课都要安排一些适当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以信息技术运用基础教程中Excel2003表格的教学内容为例,我在教授完“数字属性”的基本操作方法后,表格的字体属性和边框属性的操作就安排了学生自学,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将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及时指导的过程,这样大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让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加强初中学生课堂实践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实践性较强,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和实践来获得。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特别注重初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每节课都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分析。一般情况下我只是对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布置课堂练习是提高初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研讨、交流,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还是以Ex-cel2003表格的教学为例,讲解完Excel2003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安排了Excel成绩单课堂练习,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如果学生遇到操作中困难时我会及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里充分调动,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活动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由于初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课堂练习一定要有梯度,有些练习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独立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及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在课堂操作练习中,教师要随机及时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总结初中学生的操作练习中的薄弱环节,对一些初中学生操作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再次、多次地演示、讲解,做到今天问题今天解决,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合理利用好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杜建伟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新集镇初级中学

篇4: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也相应要求更高,普遍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效率不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都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教师素质是能否带动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动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作为雕塑孩子心灵的工程师,自身良好的素质是必要的一项,教师的素质与素质教育不是抽象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的人对素质和素质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目标,依据现实可能确立实施途径,同时还需要面向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培养自己在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应用型和复合型是必须有的基本素质,心里素质和道德素质也是源动力。

[关键词] 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 素质 主动

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把我们带入了“全信息”时代。但是这里的全信息并非完全,而是暂全。信息融入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感受到信息的强大力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已步入我们的受课范围,从小学至大学,都已设置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可想而知,国家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的确,信息是一个极其强大的网络,它可以把不同的人和事用无形之绳牵连起来,构成一个“大家庭”。

现在我要谈的是,如何漫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用真材实料的技术去接受信息,完善自身素质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感受信息的力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也是一个方面,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前提来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上好信息技术课更需要的是教师自己花心思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愿不愿意听你讲课,关键在于你是否让他相信你,认可方面的素质你的能力。

当然,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的课程基本上差不多,都是“教”与“学”的问题,即:怎么教和愿不愿意去学的问题。中学老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这门课程所教的内容一般是ppt,word等实际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所以要求给予学生很深入的技能,教师除了给学生传输适当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力图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课,而且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师也会对自己的教学投入更多的热情。就我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来看,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基本上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信息技术的操作知识,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大意,认为这些很简单,自己都懂,可是一到考试大多是一窍不通,这才发现自己要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对于这种现象要解决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努力,我想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要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注意老师讲课的每一个细节等等,诸如此类,关于学生的解决之道我先不说,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现在我想要探讨的是对于教师应怎样通过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来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一、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教育知识和技能,做到“有资本”

不可否认,这是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更何况,信息技术是个实践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师除了掌握传统的基本的教学知识外,还应该不断进修学习,给自己充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获取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适当传授一些时代感强的信息技术知识,扩大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面,拓宽视野,从多个角度学习信息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知识。古语都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学从一方面讲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但是在专业方面,教师可以说闻道在先,术业在专,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所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我所希望的是信息技术所传授的知识,要专要实,专就是要专业,实就是要实用要实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技能,只有有稳固的“资本”才能让学生信赖你,愿意听你讲。

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信息课程的新鲜感,做到“有吸引力”

在课程的教学中,新鲜感是一个驱动力,只有有吸引力的事物,才能让学生对其格外关心,上课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的环境,需要一起合作才会达到授课和受课的双重目的。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一直是教学主要研究的对象之一,教师要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上课的主动性,比如,上课前20分钟讲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要认真听,然后随机抽查学生,完成任务的就在期末考试分数上按比例加分;再比如,上课主动提问的学生,有平时成绩的印象分;另外,如果有条件就设置一个游戏程序,游戏内容是用教学的内容完成的游戏,上课前对上堂课的内容用这种“游戏”的方式检验。也可以穿插工具软件进行教学,例如看图软件acdsee,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mediaplay,超级解霸等方式,让学生既愿意完成,又不会有厌烦的.情绪,达到了教学与受教双雕的效果。

三、增加个人人格魅力,做到“有亲和力”

人格魅力,要从品格魅力、气质魅力、学识魅力、仪表魅力几方面来谈,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学育人的能力。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现在的引路人,指明灯。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是教育必须的一项技能,没有个人的人格魅力,就不能吸引你的学生听你的授课。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具体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特性,而是一个人多方面的综合呈现,是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可以确保学生对你的认可。

首先,作为教师,为人师表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严于律己时刻做好表率。其次,要爱所有学生,爱永远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最好的方式,爱是相互的,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自然会回馈给教师爱。再者,教师要有幽默感,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上课气氛很轻松,而且学生很容易在开心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你一上那三尺讲台,就会让所有的人放下手头的事,只听你一个人的声音。抓住学生的心,就是人格魅力的成功体现。

上面陈述的相应解决方法,是我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分析。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这方面的讨论,有各种不同的视角,每个不同的方面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我们漫步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中,自身的信息素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该重视其不可或缺性。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是提高受课效果的关键,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身素质的完美体现。我认为,教师的自身素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的普遍度日益增加,我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愈来愈大,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教师应不断增加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的主动性。

篇5: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教育,它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对于优化学科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基于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既是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教学内容,又成为学科教学的有力支持者,并为学科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手段。学科教学中教育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积极模拟数字化教学环境,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接触学科知识和学习资源,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之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有力工具。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而且在激发活跃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一)将信息技术教育贯串于学科教学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学科教学的特点,积极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出了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的新思路。只有改变将信息技术纯粹作为学习对象的陈旧思维,才能真正落实信息技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都知道,一方面学科教学的内容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这个载体才能更好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育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方面优势又越来越明显,这又是学科教学所不可缺少的。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更是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重新建构。教育者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的信息化处理,成为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重构、创作的来源和依托,变成学习者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优化学科教学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教育在优化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者无疑扮演了知识传授者、解惑者的角色。通过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到课本知识建构的设计者、指导者的转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更加关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施,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规划的实施过程。融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过程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性体验。

(二)信息技术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学习方法的使用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方面都有根本性的改变。

1.知识获取方法的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和书本,学习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是信息技术介入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基本特点。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呈现也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习者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借助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由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2.学习目标的转变。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和学习资源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目标也由以知识目标达成为主,上升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为本位上来。学生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的最大受益者。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灵活性。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将学习者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课件、超文本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数字化的教学信息资源。学生依靠信息技术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资源,并为之提供了一个实践、利用的环境和方式。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使选择内容、选择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因此更为丰富,学习的形式更为丰富多元,解决问题的思路更为开阔。

2.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元化。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导入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甚至三维景象模拟。当然,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不是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借以博取学生的好感,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有效解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重组、再建构,进而完成知识目标达成和能力建构。这种信息技术化的课程资源绝不是对书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复制、组合,而是基于课程知识的特点,发挥教育者主观的合理想象,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的一种动态化、形象化再表达。融合有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是教学过程都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就能够更好地适应、服务于现代教学。

篇6:浅析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的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出发,结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以新课标为导向,从学科地位、师资队伍、教材体系、分层教学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目的在于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育部颁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全国中小学校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程,核心就是培养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纲要》和《实验标准》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实验教学和教学评价都做出具体要求和明确的规定。多年来,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培养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困惑

(一)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为副科从属地位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模糊,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认识不足,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培训,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看成是一种点缀和包装。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都不是中考和高考的考试科目,属于副科从属地位,故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师配备等方面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学校和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学生也把信息技术课作为心理放松调节的时间,加上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企鹅聊天,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使不少家长和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远离电脑,更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规模不断缩减,教育资金投入少,生员流失严重,使得原本落后的农村学校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方面严重不足,制约和困扰着学校信息技术的教育和教学。据江西省某市调查资料表明,该市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机比在小学为100:1,初中为50:1,高中为20:1,与标准配备要求差距较大。由于经费的缺乏,使得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有限的仪器设备难以保证正常运行,无法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这也影响了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积极性。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主要是近年中专和专科的毕业生,在专业上非信息技术或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占80%以上,由于学历与专业的先天不足,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自身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意识淡薄。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副科地位,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既是课任教师,也可能是实验、网络管理员和仪器设备维修员,甚至还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身兼数职。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和工作的繁杂使他们难于专心于信息技术的教研工作,难以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加之农村中小学生活待遇较低,给原本薄弱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三)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忽视学生的起点差异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周期长,设计零起点化。教材内容忽视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各学段重复内容较多,缺乏系统性。教材着重于应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道德重视不够,忽视信息责任的教育和培养。教材品种繁多,良荞不齐,但大多缺乏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缺乏对其它学科知识的整合实例。

有调查表明:50%以上的县级城镇小学生已熟悉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而80%以上农村中小学生仍末接触过计算机,属零起点。现行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却忽视学生的起点差异,仍采用班级教学模式,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初中已学过的内容高中仍重复学习,造成学生“吃不饱”或“消化不良”,学习兴趣下降,给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它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此,我们认为:

(一)提高课程的学科地位,把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到升学考试科目中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尽管有些许多不足与弊端,就目前而言,仍不失是我国选拔人才操作性最强的方法,基本上体现了“公平竟争,择优录取”的原则。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对升学考试科目的重视程度远高于非考试科目,在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升学考试科目,是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必要措施。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升学考试科目,必将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广泛重视,有利于提高学科地位和学科建设,有利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强化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建设合格的教师队伍

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只有43.76%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担任教师,而其中大部分又留在城市里的中小学工作”,由此可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拥有合格学历的毕业生数量有限。现实表明,农村中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基础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为此,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1.充分发挥高师院校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强化在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以点带面,提高信息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

2.结合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为蓝本,强化校本培训,通过培训选拔一批合格的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充实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

3.利用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尤其是非师范院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后,充实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三)以新课标为导向,优化教材体系,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力求满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科学的教材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教材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特点,注重各学段教材的内容衔接,建立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建立有利于所有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注重开发具有农村地方特色教材,建立科学规范的教材评价体系和教材市场准入制度,打破地方教材市场保护主义,使优质教材在农村中小学得以推广使用。

农村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有差异较大,应以新课标“关照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而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导向,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级建制,在科学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起点的基础上,分层建制,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进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这样既可减少学习内容的重复教学,激发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解月光,冬梅.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状况调查[j].信息技术教育,,5

[2]张永刚.贫困地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7

[3]石志敏,李尧英.新课标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5

[4]刘和海,等.安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基础教育,,2

篇7: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析及启示论文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摘要通过调查美国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总结其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差异,及对我国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借此寻求借鉴和指导。

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美国居世界前列,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经验,以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篇8: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析及启示论文

1.1课程设置分析笔者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输入“美国高中排名”,在其中的100所中学里调研了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ChapinSchool、TheHillSchool、WesttownSchool、TheMastersSchool、CushingAcademy、TheBrearleySchool等中学,对其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了概括研究。

1)课程设置层次灵活、方式多样。美国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适当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层次。像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HillSchool只是高中开设有关信息技术课;TheChapinSchool、ThemastersSchool在初中和高中开设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WesttownSchool、TheBrearleySchool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设置了信息技术的课程。美国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开设。比如TheChapinSchool,低年级不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2)课程内容难易得当,选修、必修结合。笔者把以上调研的学校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中课程内容进行分类:计算机基础类、应用软件类、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网页设计和网络课程类。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设,主要包括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图形制作等。应用软件类课程主要包括PowerPoint、Excel、Photoshop、电子邮件服务等。计算机程序设计类主要包括Java、VisualBasic、C++和C#等。这类课程多数学校在初中阶段开设,如WesttownSchool和TheChapinSchool;部分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如TheBrearleySchool。网页设计和网络课程类课程主要在高中阶段开设,包括Flash和Dreamweaver、安装软件、解决硬件组装问题等。不同类别的课程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思维层次不同,内容设置的难易程度不同。

3)课程名称不同,教学目标一致。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地方分权制定的,不同学校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TheHillSchool、ThemastersSchool课程名称是计算机科学;GrotonSchool、WesttownSchool课程名称是技术课程;TheChapinSchool开设的课程称为教育技术课;TheRoxburyLatinSchool设置了信息技术系。这与我国略有不同,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课程统一称为信息技术课。虽然各个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不尽相同,但最终都体现了一个教学目标: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锻炼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2教学方式分析

1)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美国十分重视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所调研的8所中学里,所有的学校把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或者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以GrotonSchool为例,该学校各学科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信息技术:几何课中学生用几何画板来分析几何问题;艺术学院的学生学习如何创建和处理数字图像等。美国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理念是: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信息技术就要学以致用。

2)笔记本计划。在美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制定了笔记本电脑计划,目的是让在校的学生人人手中有电脑,学会利用电脑进行项目学习。针对部分贫困地区,一些中小学出现“移动计算机车”,将32台左右的便携式计算机置于一个专门设计的多层手推车上,哪个班需要,就推至该班教室使用。学生可以将事先充电的便携式计算机置于各自的书桌上,借助安装于各教室或教学楼某部位的解调器,方便接入互联网[1]。

1.3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分析

1)企业参与、多方赞助。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据统计,有1/3的中小学校受到企业的捐助[1]。Microsoft公司就对美国多个州的中小学校提供免费的软件,并充许全美的各学校以比市场价低得多的价格购买他们公司的产品。像TheHillSchool就是与微软公司合作培训学生,提供微软网络工程认证方面的课程。

美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所在学区及政府、学生家长或家长所在公司、企业的赞助。此外,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薄弱学区予以更多的补助。

2)统一规划、地区分权。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根据地方分权的原则进行的。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统一规划,但州内的各学校均保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决定权。各地区的学校设有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对不能胜任的教师,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有权研究是否留用,给教师的压力很大,这也促进了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2给我国的启示

2.1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是按国家制定统一的发展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课程设置方式,选修和必修结合。一般性的操作技能以正式课程的形式出现,复杂性的操作技能可开设选修课。此外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地区状况、学生特点等灵活地设置课程。比如,我国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贫困,这样至少要在学校开设基础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在不能使保证人人有电脑的`情况下,以教师的操作为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技能。而相对发达的地区应该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相应的选修课。

2.2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与其他学科整合,要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工具性课程,作为交流、研究和问题解决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各科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机会,让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学会利用新技术去获取知识。

2.3加强地方资助和企业参与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需要大批计算机硬件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大批教师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等。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扶持和资助。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体制,吸引企业参与其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谋发展。比如,我国的联想、宏基等国产电脑企业可以对中小学进行捐赠或优惠,这样既树立了企业形象,又扩展了用户群体,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3结语

在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积极探索国内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最终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定华.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近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3):60-61

篇9: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难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来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中央提出国民化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地实际,教育部决定,从起用五年、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更是对我省中小学分三步实现“校校通”提出了具体要求:到,所有职业学校和90%县的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实现“校校通”,使绝大部分中小学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教育部明确规定,要把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

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搞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

但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是一项新的工作,又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对于刚刚完成“普九”任务,连危房都尚未彻底的解决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来说,信息技术教育大门的面前,的确横亘着几道高高的难以跨跃的门槛,这些困难不解决,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就将是一句空话。我校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农民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是全省25个欠发达地区之一。本文结合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谈一谈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如何解决走上信息技术教育之路的一些问题,仅作引玉之砖。

一、多方筹措,加强硬件建设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要确保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首先领导的观念要到位,要舍得把钱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上,要有勒紧裤带也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搞上去的精神。

当然,巨额投资光靠学校是不行的,还应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还可以动员学生家长捐一点。在资金筹措上,我们搞“四个一点”战略,多方筹措资金。具本来讲就是主动积极争取向上级政府争取一点专项补助资金,勒紧裤带,千方百计在学校有限资金中挤一点;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发动学生、家长捐一点;争取社会各界助一点。如上学期我校为了能在今年暑期建好一个多媒体教室,就专门召开了全体师生动员大会,进行“我为学校献爱心”的专题活动,并出台了下列鼓励政策:凡学生、家长自愿捐资50元以上者,学校发给荣誉证书以作永久纪念;凡捐资200元以上者,学校将刻碑以作永久铭记。结果同学、家长高度热情,在短短的两周之内就为学校筹建多媒体教室募捐到7万元左右的款项和物资,使学校多媒体教室在暑期能顺利完工,本学期已投入使用。

二、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以我校为例,按标准配置,三年的投入将在300万元以上。这对我们这样一所每生仅有85元杂费收入、而且尚有200万基建欠款的纯义务教育学校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对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而言,资金仍将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这些年,许多学校花巨资建成的计算机房,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举债投入又使学校经济处于困难状态,因此农村中小学建计算机房、建多媒体教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够用即可”的原则,不然,无情的“摩尔”定律将使你的投资很快贬值。下面谈一谈农村中小学计算所房与多媒体教室建设方面的两个建议。

1、高低搭配,新旧结合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但是,一旦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以每周两课时计,一个24班级的学校(我校现有33个班级),至少要有两个五十台配置的计算机房,这仅仅是最低要求,若网络教育正式全面铺开,让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上网的机会,那么,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就得有六个计算机房,按每个教室25万元标准配置,就得150万元,显然,如此巨大的.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不现实的。

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的、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具体做法是这样:不是全部按标准配置,而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组成低配置,目前二手市场CPU赛扬300、内存32―64M、硬盘5-10G左右、带光驱、软驱、网卡、15寸数控彩显的价格仅为800元左右。由于电脑的更新换代快,二手电脑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质量应该是有保证。这样的配置,用于上网、一般的计算机教学是足够的了,而费用则不到标准配置的六分之一,三四万就可建一个50座的计算机房。我校去年仅用一万八千左右建了一个三十座的计算机房,目前使用正常,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发挥了作用。事实证明,经费困难的农村中小学用二手电脑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好办法。用二手的好处还在于由于“摩尔定律”造成的损失可降到最低。实际上,目前电脑贬值的速度早已超过了当年摩尔的预言。

如果经费许可,再按高标准配置一个计算机房, 供学好基础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这样形成一个高低搭配,就如F16配F15一样。这里介绍两个经营二手电脑的网址,可供参考(1)广州新天慧http://www・486586・com(2)广州圣亚哥http://www・xx86・com

2、用国货配置多媒体综合教室

多媒体综合教室在教育教学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室的关键在于多媒体大屏幕的投影机的价值太高,稍高配置要十几万元,少的也要六七万,1000流明SVGA(600×800)的机型,如(NEC850,松下1511)还是在30000元以上,动辄以两三千一只的专用UPE、UHP灯泡,真正是买得起马,却配不起鞍。以致许多学校的多媒综合教室建好后,只是用于公开课,成为一种摆设,一种点缀,而我们知道,要真正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就得让多媒体进教室,昂贵的大屏幕投影机简直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只拦路虎。

好在现在国内有多家厂家在生产一种用单片TFT液晶屏十高压金属镝灯方式生产的投影机,并且已商品化。与同档次(1200流明,800×600)进口投影机相比,价格只有其20%,这样,在视频展示台与电脑十分便宜的时代,用一两万元钱就能组装一个多媒体综合教室。更为可贵的是,国产的投影机更换灯泡非常方便,换灯泡时,不需要打开机箱,只需拆开投影机后部的灯室,即可方便地将投影灯泡换下,价格便宜每只仅需50元左右,不像进口的,不但价格昂贵,且需专业人员操作,有的还得将灯泡和反光碗总体换下来,成本更高。这样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真正是“买得起,也用得起”。

使用国产的投影机意义更为深远的是能够让多媒体进教室。国产投影机只不过七八千,便宜的如“明日之光”在两千元以下,如果用简易的配置,即电脑+摄像头+音响,七、八千元就可配置一套多媒室教学设施,使农村中小学让多媒体进教室也成为可能。

这里提供四川瑞诚科技的网址供参考:HTTP://WWW・SCRC―TEACH・COM

三、立足本校,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这两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情况稍好一点,但是距离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差距还是很大的。而等待分配师范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在当前IT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是很难如愿以偿的,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

(1) 加大力度,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观念,要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问题,从而能自觉地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去学习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而且要把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职称评审和评先进教师、年度考核的必备条件。

(2) 形式灵活多样,要求分层次。在农村中小学,每个教师都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修培训。

由于教师的年龄、文化层次都大不相同,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做到分类分层次,对一般老师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如WINDOW95/98、WORD97/,POWTRPOINT、EXCEL、网络测览器,视频展示台、集中控制台的使用等。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知识。如Autnorwrae、Photshop、多媒课件的制作等。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江泽民同志指出:“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又是充满光明的。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占领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制高点。

篇10: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看法

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看法

当今廿界各个领域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这就要求本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如何培育新一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开始抓起,因此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作 者:王宗贵 曾丽 段金蓉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数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中小学   信息技术   教育  

篇11:浅谈农村中小学如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浅谈农村中小学如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资溪职业中学  李虹

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中小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所阐述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难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来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搞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

根据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教育部决定,从起用五年、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教育部还明确规定,要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

但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是一项新的工作,又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对于刚刚完成“普九”任务,连危房都尚未彻底的解决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来说,信息技术教育大门的面前,的确横亘着几道高高的难以跨跃的门槛,这些困难不解决,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就将是一句空话。我县地处赣东,与福建毗邻,农民人均收入很低,是全省欠发达地区之一。本文结合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谈一谈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如何解决走上信息技术教育之路的一些问题。

一、多方筹措,加强硬件建设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要确保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首先领导的观念要到位,要舍得把钱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上,要有勒紧裤带也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搞上去的精神。

当然,巨额投资光靠学校是不行的,还应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还可以动员学生家长捐一点,甚至进行“招商引资”。具体来讲就是积极主动争取向上级政府争取一点专项补助资金,勒紧裤带,千方百计在学校有限资金中挤一点;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发动学生、家长捐一点;争取社会各界支助一点;我校还积极主动进行“招商引资”。我校为了能在暑期建好一个多媒体教室、及第二个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县组织部的介绍,引资26万元购买相应设备并在暑期已投入使用。抚州市教育局给学校配备13台“联想开天6000”品牌机,建立了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课件制作室,这些举措大大完善了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备。

二、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以我校为例,按标准配置,三年的投入将在300万元以上。这对于资金不足的我校,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对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而言,资金仍将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这些年,许多学校花巨资建成的计算机房,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举债投入又使学校经济处于困难状态,因此农村中小学建计算机房、建多媒体教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够用即可”的原则,不然,无情的“摩尔”定律将使你的投资很快贬值。下面谈一谈农村中小学计算所房与多媒体教室建设方面的两个建议。

1、高低搭配,新旧结合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但是,一旦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以每周两课时计,一个24班级的学校(我校现有23个班级),至少要有两个五十台配置的计算机房,这仅仅是最低要求,若网络教育正式全面铺开,让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上网的机会,那么,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就得有六个计算机房,按每个教室25万元标准配置,就得150万元,显然,如此巨大的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不现实的。

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的、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具体做法是:不是全部按标准配置,而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组成低配置,目前二手市场CPU赛扬300、内存32―64M、硬盘5-10G左右、带光驱、软驱、网卡、15寸数控彩显的价格仅为800元左右。由于电脑的更新换代快,二手电脑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质量应该是有保证。这样的配置,用于上网、一般的计算机教学是足够的了,而费用则不到标准配置的六分之一,三、四万就可建一个50座的计算机房。事实证明,经费困难的农村中小学用二手电脑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好办法。用二手的好处还在于由于“摩尔定律”造成的损失可降到最低。实际上,目前电脑贬值的速度早已超过了当年摩尔的预言。

如果经费许可,再按高标准配置一个计算机房, 供学好基础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这样形成一个高低搭配,就如F16配F15一样。

2、用国货配置多媒体综合教室

多媒体综合教室在教育教学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室的关键在于多媒体大屏幕的投影机的价值太高,稍高配置要十几万元,少的也要六七万,1000流明SVGA(600×800)的机型,如(NEC850,松下1511)还是在30000元以上,动辄以两三千一只的专用UPE、UHP灯泡,真正是买得起马,却配不起鞍。以致许多学校的多媒综合教室建好后,只是用于公开课,成为一种摆设,一种点缀,而我们知道,要真正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就得让多媒体进教室,昂贵的大屏幕投影机简直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只拦路虎。

好在现在国内有多家厂家在生产一种用单片TFT液晶屏高压金属镝灯方式生产的投影机,并且已商品化。与同档次(1200流明,800×600)进口投影机相比,价格只有其20%,这样,在视频展示台与电脑十分便宜的时代,用一两万元钱就能组装一个多媒体综合教室。更为可贵的是,国产的投影机更换灯泡非常方便,换灯泡时,不需要打开机箱,只需拆开投影机后部的灯室,即可方便地将投影灯泡换下,价格便宜每只仅需50元左右,不像进口的,不但价格昂贵,且需专业人员操作,有的还得将灯泡和反光碗总体换下来,成本更高。这样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真正是“买得起,也用得起”。

使用国产的投影机意义更为深远的是能够让多媒体进教室。国产投影机只不过七八千,便宜的如“明日之光”在两千元以下,如果用简易的配置,即电脑+摄像头+音响,七、八千元就可配置一套多媒室教学设施,使农村中小学让多媒体进教室也成为可能。

三、立足本校,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这两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情况稍好一点,但是距离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差距还是很大的。而等待分配师范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在当前IT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是很难得到该类人才的,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

(1) 加大力度,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观念,要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问题,从而能自觉地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去学习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而且要把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职称评审和评先进教师、年度考核的必备条件。

(2) 形式灵活多样,要求分层次。在农村中小学,每个教师都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修培训。

由于教师的年龄、文化层次都大不相同,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做到分类分层次,对一般老师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如WINDOW95/98、WORD97/,POWTRPOINT、EXCEL、网络浏览器,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台的使用等。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知识。如Authorware、Photoshop、多媒课件的制作等。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江泽民同志指出:“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又是充满光明的。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占领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制高点。

篇12: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WTO的加入,教育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机制、教育方向、教育发展目标的变革,最后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个,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需,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比其它学科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

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大量知识灌输的过程,而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虽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而信息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这门学科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学科往往是通过某个问题求得唯一的解,而这门学科则不一样,如用Powerpoint制作个人主页时,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风格来进行设计。真正是一种创造思维的培养。

2.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比如:计算机中对二进制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日常习惯中的.十进制、时分秒的关系,找出它们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导出二进制。在掌握了二进制的基础就不难掌握八进制、十六进制了。

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这门课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能力,双能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咱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科学态度,稍有疏漏便会出错,真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感觉。因此这门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学生能力应该有所提高。

1.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的能力,不能理解新知识,不能掌握新技术,不能接受新观念,那就会很快落后,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怎样学习呢?我们在学校有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旦走上社会情况就不一样了。要想再一步学习就得主要靠自己。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就能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

2.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是一件工具,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我们要能充分认识这一点。如利用它可以为我们的班报编辑排版,打印文稿,制作丰富多采有插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制作有个性特征主页,等等。

3.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人类正是因为有了创造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一个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创造力,那他永远落后于时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这门课在这方面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学生设计出自己满意的网页时,编写出丰富的软件时,组装出崭新的电脑时,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呢?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不可仅仅停留在计算机学科范围内的教学上,而应着眼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它学科知识。一些优秀的辅助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专家学者对此早已达到共识,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上佳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科学管理,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挖掘出它的最大功效,将会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愿信息技术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篇13: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思考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思考论文

摘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乃至世界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发展速度极快的信息时代,大家在进行高品质的生活享受的同时,建设信息化,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势不可挡。本文就以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教学改革

1.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1)教学设备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停滞不前。因为信息技术的飞快进步,经常出现“过时”以及“无用”的电脑教学方法,社会的进步远远超过了学校设备的更新频率,相比技术的进步,教学方法也明显停滞不前。我们了解到学校设备永远不可能赶得上计算机进步的速度,教学内容也达不到社会进步的速度,所以计算机教学慢慢被忽视,认为其可有可无。

(2)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不足。重视程度的不足,致使相关资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设备正常的维护,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荒废了设备应有的使用价值。资金投入得不到保证是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困难。不同样式的计算机以及家庭电脑的广泛应用,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当中,计算机也逐渐被应用,学生电脑基础水平大不相同。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学习的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依旧采取“零基础”的教学起点,这样导致了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所以信息化教育是“起点难”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急需处理的问题之一。

2.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1)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加强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采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及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将以往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改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掌握是教学的关键,通过运用虚拟技术重现或模拟真实的实践情境和工作情境,可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主要是协助教学的作用,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揭示形成和周围的前因后果,方便学生接受。课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度,不要使用太多的图片、动画以及给文本添加成完全不同的.颜色,简单地追求艺术作用,结果将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课堂的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浪费在了动画、文本颜色、声音方面,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了吸引力。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信息技术,要和以往的教学方式相互促进,扬长避短,合理运用。

(3)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以‘学’为主”的教学必须建立在极其丰富的“学习任务”前提下。学习过程就是通过整个软件实现目的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学习软件作用,而是学习任务推动整个学习过程。这样一来,对于软件相应的作用学生也已掌握了,还拥有了构建实现任务的功效。使用软件的能力仰仗于技术,会慢慢被遗忘,然而实现任务的能力却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的本身技能,是没有办法遗忘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必须照顾水平不一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水平不一的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全部学生都能完成主动学习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出现教学起点难以确定的情况。

(4)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首先,让每位教师通过身体力行,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了解,从而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普及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其次,运用再教育使教师的思维取得转换,将信息素养培养成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最后,增强资金投入,不要让资金成为扼杀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利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正常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联和,对于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传统教学思维早已深入人心,要想将这种现象改变,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曾涛.晴隆县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科学发展”优秀征文[C]..

[2]王定芳.信息技术和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的整合[A].校园文学编辑部.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

篇14: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定位的思考论文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定位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什么是计算机科学,分析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把信息技术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三个阶段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一些质疑,以供读者思考。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定位;计算机教育;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时间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该如何定位,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计算机科学的含义

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赵伟教授(美国科学基金会计算机与网络部主任)在中国计算机50年大会演讲时问过在场的计算机科学家,什么是计算机科学。然而,没有人能够信心十足地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人可以明白无误地回答出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给计算机科学下了定义,计算机科学是算法的科学。不管当初这个定义是否正确,至少我们现在应该研究清楚计算机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它绝不像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科学,因为计算机和照相机、菜刀一样是个产品,计算机科学不应该是计算机的科学,就像不会有照相机科学、电视机科学、微波炉科学、菜刀科学一样。

对于信息技术,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只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学生都明白了计算机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信息技术是什么,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

按照华南师范大学徐晓东博士的观点,从计算机技术教育到今天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算机教育时代、计算机素养时代和信息素养时代。

1.计算机教育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后期)

这一时期,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算法语言、文件处理等,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课程内容主要设定在程序设计上,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是BASIC语言、LOGO语言,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兴趣小组。

按照尹尔肖夫的倡导,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是具有计算机素养,核心是程序设计能力,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强调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想的结果应当是学生可以通过程序设计的学习学会利用算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计算机素养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

90年代初,随着图形化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MacOS等)的成熟,计算机教学内容的重心转向学习图形化的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的使用,直接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处理、列表计算,数据库、计算机绘画、计算机通讯等应用软件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增多,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使人们深切感受到计算机被普遍应用的可能,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计算机的定位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明显的变化是课程目标中明确了计算机的工具性定位,强调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则相应转向了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以及常用软件的学习。

按照课程目标的规定,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已经涉及以计算机为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计算机素养,其核心是计算机应用能力。

3.信息素养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分化为两个分支: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和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也正步入信息化社会。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的出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通俗地讲就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组成。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示等活动。

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是具备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也就是信息时代的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现在我们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信息素养概念过于宽泛,难于把握,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而且许多专家、学者强调信息技术要整合到其他学科中进行教学,还提出不少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但笔者看来“整合”这个概念就有点不伦不类,如果其他学科中用点信息技术就是整合,那么物理课、化学课中用到数学,是不是就叫数学与物理整合,或数学与化学整合呢?我们现在很重视教育信息化,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已经将多媒体配置到班级,欠发达的地区也开始重视“农远工程”。但教学包含两个方面:教和学,我们现在的信息化主要是为“教”信息化,为教师信息化,为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却没有多少,学生还没有课余时间使用计算机,又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

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走过了20多年,一开始我们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本身;而现在我们又过分淡化计算机学科本位,强调一线教师难于把握的信息素养。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到底该如何走,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陈俊良.计算机科学是什么科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1):4-5.

[2]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1.

[3]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沈建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2):33-34.

篇15: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笔之借鉴与反思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笔之借鉴与反思

加强高校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对于我国的大多数高校来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支持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传统。高校也并不认为这项工作是自己的责任。事实上,只有当基础教育真正提高了,高校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源,才会有德才兼备的学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近年来,一些高校苦于学生道德素质太低,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文明礼貌等道德修养抓起。高校的优势是科研和人才,而这两点恰恰是中小学最需要的。另一方面,高校目前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大多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都是由高校教师来承担。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许多编写中小学教材的高校教师并不十分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只有深入到基础教育第一线,才有可能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真正发挥作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高校应发挥更多的作用。除更多地肩负起中小学教师培训重任的同时,还应更广泛地参与到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中。比如在中小学建立实验基地等。当然,这方面也需要国家能推出更多的激励措施。*应加强和提高师资培训效率,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做好准备工作。对教师的培训是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各地教育部门也开始实施各种师资培训计划。也正因为此,信息技术师资培训被业界看作是有巨大利润空间的市场。打着师资培训的幌子、实则为了赚钱谋取利益的各种培训机构和培训名目蜂拥而至。一些教育部门也卷入到了这种利益之争中。其结果是,钱花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拿出宝贵的时间甚至不远千里到外地参加专门的培训,却发现要么内容枯燥陈旧,要么脱离教育实际,收效甚微。更多的培训则停留在非常浅的层次上。在硬件普及狂潮过后,师资培训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更好地进行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师资培训的效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关教育部门应在此方面发挥更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对那些反响较好的师资培训项目应帮助进行更好的推广,比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计划”等。

应加强信息技术课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面的理论研究,以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和国家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信息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的融合性,要求在教育软件的开发中有一个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分工合作的良好的运行机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就是技术的不断分化和融合的过程,如多媒体技术就是集数据处理,声音、图像的接收、处理和网络连接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技术,这就需要有计算机技术人员、美工、媒体制作人员、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内容专家、教育心理学、教师、管理人员、评价人员等各方面专家的合作。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的前提,首先是课程设计,其次是统筹安排。现在我们是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锣。美国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与我国网上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让我们深深感到,要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网上教育资源,单靠教育界自己的力量确实是太单薄了,社会各界均有责任和义务。也正因为此,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当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不断加深,以及国家继续大力扶持网上资源建设,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

篇16:如何写好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论文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技术领域之一,各国竞相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发达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尽管国家有诸多条文都一再特别强调了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方针,但字面的政策规章与实际的施行操作却是不能并肩而行的。由于受到思想认识薄弱、师资力量欠缺、教学资金匮乏、教育制定束缚等因素的制约,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和教师,甚至是学生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予足够地重视。所以,本小组希望通过“选修模块化教学”方案的调研,能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些许良好的改观。该方案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它是将信息技术的内容加以整合,然后以模块为单位来进行划分,学生根据本身的兴趣选择需要学习的教学模块,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针对性教学、小班式教学、兴趣主导的教学。此举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是根治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

1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为了获得充分的一手资料,本小组综合考虑教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选取了西安长安区第一中学、长安区第二中学、长安区第四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为调研样点。以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调研形式对15位信息技术教师及近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采访,并与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还实地观摩了信息技术课堂。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还是令人堪忧的!

数据表明,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制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大拦路虎。造成这种认识不足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教师、教学单位(包含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缺乏信息化教育理念,没有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针,没有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的目标,甚至存在挪用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拨款的情况。在分析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64.6%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一般,还有24.5%的学生觉得学校完全不重视,仅有10.9%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较高。需要特别强调的一个数据是:有高达68.2%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想学的内容;第二,应试教育大体制下,信息技术课作为非升学考试科目,免不了要被学校“打入冷宫”,尤其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被压缩、被占用,课堂教学散漫,学生态度冷淡等现象已经变得习以为常;第三,社会和家庭对信息技术的误解和不重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有些人甚至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玩电脑,打游戏”,拖了孩子学习的后腿;第四,在教学设备、师资以及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硬件设施方面,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数在100台左右,且计算机设备性能低、兼容性差,硬件设备维护方面欠佳。而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每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平均数量为3-5个人,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年级有一到两名教师,其实算上几乎不搞教学的,那么实际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少之甚少。考核力度不强也造成了一些教师,还有学生敷衍了事的上课态度。

2 模块化选修式教学式课程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本小组提出了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的模块化选修式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和分离,然后以模块(例如高级程序语言模块、计算机硬件模块、常用软件模块、网络信息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等等)为单位进行划分,严格制度模块选修的要求(包含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模块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考核标准等),而学生则根据相关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和知识素养,选择适合本身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选择本身喜欢的或者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挤“大锅饭”,教师也可以实现“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教”,起到学生和教师同时减负的目的,还可以改善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另一方面此举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以上教学方式(如图2所示),多数持满意态度。

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主要在教学设备、师资数量上。通过与校领导及教师的深入沟通,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这种模式现在还无法实行,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不足、师资较少两个方面,另外,课程的安排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建议

3.1 教育部门应正确引导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育部门为了升学率而产生的对各学科之间的不公平待遇,是影响社会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忽视的重要原因。只有从思想上让社会认识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便是为这样的思想认识开路铺砖。甚至,本小组认为: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学校的重视度,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考核。

3.2 合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

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寓教于乐的课,作为每周只有一课时的“副科”,要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其中,关于这个尺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削弱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学习的兴趣,更不滋长和放纵学生贪玩的毛病,这是值得信息技术教育甚至是课改教育去深思的问题。

3.3 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并重

此处所指的实践活动,绝不是单纯说课堂上让学生本身动手操作,而是加入了社会实习等内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特别强调技能的课,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绝对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另外,让学生参与社会实习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又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目前,科学技术多多少少总是要和信息技术挂钩的,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纽带去接触科学和科学技术,对国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意义是非凡的。

3.4 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提升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淘汰速度是令人咋舌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具备很强的自我更新大脑数据库的能力,能够成为件和硬件方面可以“软硬兼施”,在新兴技术和基本理论方面可以“新老交替”的教学好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和自我充电,多去了解新兴的信息技术,努力去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善于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

3.5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这是一个信息检索的时代,人人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包含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结语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无形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文化水平标志。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专门性人才。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科交叉和发展、自主学习等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外加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小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和了解,从而辅助其他科目及其知识的学习,这样必将事半功倍。

相关专题 信息技术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