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XX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研究的XX

森葳蕤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高职XX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研究的XX

【简介】感谢网友“森葳蕤”参与投稿,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研究的论文(共15篇),供大家阅读。

篇1: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研究的论文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研究的论文

一、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商务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等,具有宽口径、实用性等特点。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以教师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遵循传统的“三个中心”原则,即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足导致了毕业生质量不高,造成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素质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规格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迫切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应用性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中仅凭教师的讲解传授是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目前,我国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研究发展远远落后于高职其它学科专业课教学的研究。教学仍然是对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模仿,偏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按照髙职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扎实,实践能力却相对贫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阻碍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成长。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深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对髙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指导作用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探索上,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因此,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摸索适合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教育部教高[]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w教职成[]12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两个文件均提到了高职教学中要探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个提倡素质教育、呼吁高职教学改革的时代,基于教育部关于高职教学所提倡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探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资深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中提出三要素:学生、教师、情境,其原则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性原则。建构性原则是指:学生是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是主动存在的;教师是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是反应存在的,根据学生的主动存在和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情境是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是真实存在的。姜大源先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的主张相一致。

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中,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突出能力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学生创设合适的工作场景,设置恰当的工作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情境中行动起来,有目的、主动地进行探索,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做中学,学生在感知中形成对专业知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应用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归纳为“情境创设”、“协作”和“意义建构”。

“情境创设”:教学中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真实、丰富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建构均有重要的作用。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

四、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调査

近年来,南华工商学院围绕一线定位的理念,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紧扣社会需求,强化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在高职教改的浪潮中紧跟步伐,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但距离优秀的高职院校,学校在教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情境创设”、“协作”和“意义建构”为参照,通过对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策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系的专职教师;调査问卷主要针对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专业技能评价、教学态度、教学体现的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有效回收问卷102份。调査样本的男女比例分别为50.0%和50.0%;平均年龄为35岁,以30-40岁年龄段为主;职称分布较为分散,以中级职称为主;硕士学位的样本占据绝大部分;专业背景以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比例最高;平均教龄为7.4年。同时,采用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深人的调查研究,对工商管理类专业部分专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一)存在问题

1.“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参与

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模式体现的主要思想,以及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情况来看,95.1%的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超过一半的教师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说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学科型教学的模式为主,遵循传统的“三个中心”原则,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授——受”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讲究系统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满堂灌”的模式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应用技能的锻炼。

②情境与教学目标不符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不符合教学目标,涵盖的信息量过多,超越了教学目标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范畴,导致教学的知识点和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难度加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得知,一些教师在努力尝试教学改革,但在教改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不恰当的情境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能很好地领悟教学内容,未能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协作”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忽视学生的建构性学习

从调査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他们习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是主体、是中心,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和记忆。学生接受的知识往往停留在教师或教科书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欠缺意义建构,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目前,在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以推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教学表面上“注重学生参与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构性学习,但是往往演变成“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方案,执行教师规划的步骤,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生成教师计划的结论”,教学目标最终流于形式。

②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如表1-1所示,有接近一半的教师实践课时所占的总课时数比例不超过1/2。

从调査结果来看,接近一半的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很好地落实教学改革的要求,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高职教学一直套用普通高校教学的模式,使高职教学成为普通高校教学的“扩充版”或“压缩版”。传统的教学脱离实际情境,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应用技能的培养;由教师将事实性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记忆知识以应付考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况少。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职业应用能力欠缺,职业创新能力缺乏。

③单一的评价方式,明显的应试导向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基本的教学程序,评价采用的方式决定着教学的取向,影响着教学的开展。如表1-2所示,有33.3%的教师喜欢采用“实践”作为教学的考核方式,说明部分教师正在对教学中的评价环节进行教学改革,而有41.2%的教师仍然喜欢采用“笔试”作为教学的考核方式,具有相当的比例。

从调査结果来看,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喜欢采用“笔试”作为教学的考核方式,而只有33.3%的教师采用“实践”作为教学的考核方式,说明教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以书面考试方式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重视教学结果,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手段单一化,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绩效的标准,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目的俨然成了“为考试而教”。

3.“意义建构”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未能完全转变角色

86.3%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扮演“传授者”的角色,说明大部分教师未能很好地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另外,一些教师尝试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转变观念,但未能很好地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没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指明方向,最后还是扮演了传授者的角色。教学过程具备了情境创设、协作等环节,但学生仍未能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师生关系仍然停留在“权威——服从”的层面上。

②教学内容欠缺逻辑性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工作任务的安排、项目的设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内容欠缺逻辑性,致使学生在情境中协作学习、探索的目标不明确,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阻碍了意义建构。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得知,学生认为一些教师在设置任务和项目时,没有很好地将一些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结合其中,或者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缺乏逻辑性,致使学生理解上存在障碍。

(二)原因分析

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学没有体现高职特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时间并不长,髙职教育理论基本上停留在引用或借鉴国外一些职业教育理论的层面上,教学的创新缺乏后劲,理论研究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未能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导致教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认识不一、不到位(如表2-1、表2-2所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高职理工科专业课,其教学仍然深受学科型教学模式的影响,几乎是学科型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迁移,强调学科体系和理论教学。教师习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依旧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科”表达,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了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和记忆。

2.部分教师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理解偏颇

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是部分教师对教学理解偏颇所导致的。教师的错误看法主要是认为高职教学就是不断强化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参与。这是对高职教学普遍性的狭隘的认识,本质上没有深层理解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的教学。对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得知,部分教师认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授的都是以隐性知识为主,隐性知识不适合工学结合教学理念,这些观点导致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给学生灌输知识,训练技能,压抑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技能,难以胜任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关键力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技能不高是制约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技能不高主要表现为:

①教学技能欠缺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迅速,在校学生规模剧增,师生比例过大,教师数量严重缺乏。许多新任教师是直接在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录取,缺乏教学经验;同时,部分教师比较少关注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不协调,实践经验有限,教学技能较低,教学方法落后,在教学中欠缺深入的思考,授课技能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愿花大气力去研究教学,更多地做表面文章。

②专业技能欠缺

部分教师专业技能较低,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实操技能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创设情境,并在协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关于专业技能的指导。如表2-3所示,只有27.5%的教师评价自己“专业技能髙,完全与市场要求接轨”,而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评价一般。

4.学生基础薄弱,意义建构自主性差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一方面,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必须基于自己对原有概念、原理、定律、理论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通过探究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使学生可以对原有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扎实,更容易灵活应用。学生基础薄弱,知识准备、学习能力不足,相对应意义建构的自主性也较差,知识迁移及灵活应用能力也较低。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得知,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和知识基础,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5.学校资源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协作”需要学校一定的支持,包括软件和硬件。南华工商学院近年来一直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和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教学的软、硬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学校资金比较匮乏,在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上,已有的资源仍然不能很好地跟进和支持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如表2-4所示,98%的教师认为本校实训室“仅适用于教学,和企业有一定差距”。设备“陈旧,配套一般”,37.3%的教师认为本校实训室设备非常欠缺。综合来看,几乎所有的调查样本均对本校实训室设备评价不满意。

五、改进策略

(一)“创设情境”改进策略

1.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提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场所和环境,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把情境创设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创设情境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体验,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的记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认知活动和信息加工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师教什么”,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协作的机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与指导者。

2.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更好地针对专业和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使设置的工作任务和项目达到教学B标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范畴,实现学生对知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的。在合适的情境中,教学的知识点和重点清晰突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掌握应用主定会巨。

(二)“协作”改进策略

1.注重学生的建构性学习

问题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励学生去探索,促使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在协作交流中建构知识。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的意义建构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任务为依托、活动为中介,注重利用协作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

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教学应该结合实际情境,注重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增强现实与课堂的联系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建构知识。教师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要以学生建构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实际工作的场景或案例为背景,以形成具有综合性、趣味性、内含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学习情境。

3.完善教学评价,形成多样化评价体系

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以发展性评价方式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以及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应该以注重过程考核为核心,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其中;转变“教学是为了考试而教”的观念,改变分数是唯一衡量教师教学绩效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创新教学评价手段。

(三)“意义建构”改进策略

1.转变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正确转变师生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是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能作为传授者,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良好的协作互动氛围,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指明方向,让学生从中建构知识。师生关系由“权威——服从”转变为“民主——含作'

2.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与模块化

教师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在工作任务的安排、项目的设置上,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将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组合成模块或单元,系统组织教学内容,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推行模块化教学,以单元教学促进整体设计,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清晰的思路,在协作学习中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篇2: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现代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教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在高校教学中,课程节奏快、内容多,并且综合性、跨越性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对此展开研究并寻找改进办法。[1]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追求技术含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但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主要看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关乎其技术含量多寡。但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时忽略了教学思想和理念,盲目追求其技术含量。例如在制作课件时,只需要用常用的Power-point软件进行制作即可,操作方便,完全不用使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课件的制作只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追求制作过程的高端、复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老师容易在课件制作上有评比心态,一味追求“高科技”,好像制作过程越复杂、软件认知范围越少越好。课件制作不是信息技术比评,技术的使用用途不能偏离,舍本求末也不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衷。

(二)技术滥用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范围较广,但是需要根据学科特点,整合资源,有机的融合教学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用途。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可以更高效的解决一些资源共享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但并不是可以对所有学科进行课堂应用。例如,在高校很多课程尤其是公共课中,媒体技术的使用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当需要进行一项物理实验进行课本定律验证时,比如电流、电压效应,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科的应用性和实际性,直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实验过程展示出来,而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步骤化细分讲解,学生对于物理现象没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定义的理解模糊,根本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2]

(三)主次颠倒、夸大效果

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不是万能的,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还是要求以学生为重心,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运用更好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不是为了展现老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大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会造成学生对于课堂知识不能及时消化,课件图文并茂,内容量大,学生不能及时理解和提出疑问,容易一笔带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机会随之减少,课堂教学成为被动灌输式,由此将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和教学目的的主要地位颠倒主次。同时在技术运用中,老师忽略传统教学手法的优越性,忽略黑板讲解的作用,一味追求科技化、先进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减少,容易产生浮躁、厌烦等不良情绪。因此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运用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侧重性。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的有效方法

(一)正确认识技术运用的基本特性

高职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对技术运用的基本要求和使用规律有科学、理性的认识,要有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法的选择上要有足够的理性,不能片面、主观。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课堂上运用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技术和学科教学要求相融合的整合性教学形态。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特性教师要认知到位,与时俱进的塑造新的教学理念。书本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教学形态,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同样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创新一种手段,多渠道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这种课堂教学基本目的不能变。[3]

(二)强化学生的课堂地位

高职教学中,依然是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编制教程教案、制作课件、选择教学方式,主要的针对对象还是学生。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选择性的进行课件制作。关于教学信息内容的制作方面,要进行有效加工、编制、整合,完善教学题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导性,强化学生的课堂地位,以学生听记方便、理解深刻为主,真正意义上发挥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三)提高应用水平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追求课件制作的复杂、精美,但是要有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手段。信息化教学是多种教学手法中常用的'一种,高校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掌握还是需要一定的培训。教师只有对信息技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的应用特点和应用技巧,针对性的运用在学科教学中。同时,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熟练操作,提高课堂效率。

三、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要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学手法,提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中尚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将现代技术的高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深入性有效结合,最大效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运用的优越性,凸显现代化教学的优势。[4]

四、结语

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但是在这个运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错误认识和不当做法。对此,首先需要明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处理好信息技术和课程被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和老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宏志,解月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02:31-36.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01:120-142.

[3]黄士斌,尹红晓.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OL].学周刊,(09).

[4]王林,张嫽,伏鹏,马春兰.信息技术课堂中不插电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4,03:187-189.

篇3:高职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在现实生活里,信息化已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同样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说说高职语文该如何与信息化恰到好处地取长补短,从而相得益彰。

一、课前讨论预习题

利用QQ群,建立讨论组,课前讨论预习题。在《林黛玉进贾府》课前,教师请同学们在QQ群里讨论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分别讨论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与传统的课堂讨论相比,QQ群讨论有以下几点好处:1.提高了讨论的有效性。讨论中,谁发言谁不发言,教师一目了然。而传统课堂的讨论,谁动脑筋谁不动脑筋,谁发言、谁不发言、发了什么言,教师无法全面了解。2.时间空间更加自由。发言时,谁先说谁后说,说了什么,在聊天记录上都能看到。谁早一点晚一点参与进来都没有关系。传统课堂讨论,首先大家必须都在一起,而且只能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才能说。时空约束较大。3.在线讨论的同时,可以在线查阅一些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高职生,自学能力比中专生稍微强一些,但阅读相对还是有限,脑子里现成的知识储备不够。不断有资料补充,才一定能进一步推进讨论。这一点传统课堂中的讨论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二、课前在群共享里上传朗读录音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诵。对于一些经典篇章、难点段落,教师可以课前在群共享里上传范读录音,供同学们课前听读学习。听读学习之后,请同学们同样在群共享里上传自己的朗诵录音,供教师检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文字生涩,难读难懂,但却不能跳过。因为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不仅反映了王熙凤大管家的特殊地位,而且体现了她刁钻泼辣的性格特点。所以课前教师可以在群共享里上传范读录音,供同学们听读学习,并要求同学们在熟读之后,上传自己的朗读录音。这与传统教学中布置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相比,有这样几点好处:1.传统课堂教师泛读学生只能听一遍,几乎来不及仔细体会,更别说模仿学习。上传范读录音,学生则可以任意反复地去听去学,直到自己学会为止。2.传统布置课前朗读预习,学生读与不读,读成什么样,教师无法一一得知。也正因为教师无法一一得知课前朗读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就会把这个任务忽略。如此不仅影响了预习效果,甚至还助长了学生滥竽充数、投机取巧的坏习惯。而学生上传朗读录音,则让教师非常快速便捷地了解和督促了课前朗读,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课前建立专题博客

课前建立专题博客,可以让学生阅读,并实名跟帖评价关于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三个人物的相关评说。笼统地请学生课前查阅,他们查与不查、看多看少,看了之后懂或不懂,教师都很难了解情况。于是,课前笔者建立了一个“林黛玉进贾府”专题博客,筛选了十几篇评论人物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并实名跟帖评价。这样一来,上文所说的学生查与不查、看多看少、懂或不懂,教师一目了然。同学之间还可以互动探讨、相互学习。

四、恰当合理地使用音视频

课堂上,恰当合理地使用音视频,可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在上课铃没响的时候,播放《枉凝眉》,87版电视剧的唯美画面,经典乐曲,立马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浓浓的“红楼梦”气氛。在分析人物时,也编插一些人物图片在课件里。在这样的环境下讨论分析小说人物,更能激发人的思维,冲击人的想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假设把这些都去掉,书读百遍,自然也能品出那种味道,但当下这个快速的时代,有几个人能停下脚步,把所谓的经典读它千百回呢?更别说是高职生了。对于高职生这样的文化基础,以及十几岁这样的青春年龄,如果在课堂上他能初步感受到经典的美好,那么日后到一定的年龄段,他自然会去重读经典千百回。这符合渐进认知的规律。当然,如果现在的课堂,死板地强求原生态品味经典,结果也许就是在十几岁的脑海里烙下经典难读难懂,自己文化层次低,不宜读经典的印象了。所以信息化是语文的好朋友,高职语文尤其需要信息化的辅助。

五、巧用微课助学

课堂上,巧用微课,能帮助学生深刻全面理解知识难点。本文共设置了4个教学课时。第三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课文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刻画。第四课时由学生结合第三课时的经验和方法,自主分析人物林黛玉。结合学情,本文是学生在校期间语文课的倒数第二篇课文,所以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显然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以往,教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学,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学生做完、说完之后,教师总是耐不住要点拨点拨,点拨来点拨去,就等于又把自己备的课讲了一遍,认真的学生也会跟着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上笔记。感觉如同带着救生圈学游泳,不能真正地独立自主起来。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本次课教师制作了一个微课《至清至洁,至情至性———品读〈林黛玉进贾府〉黛玉之美》,作为一个视频学习资料,在学生自主分析完黛玉人物形象之后,在课堂播放。这样一来,既起到了补充或者纠正学生分析结果的作用,又持续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如果课堂上看一次,不能让所有学生完全理解其中内容,课后则可以把微课资料上传到班级群,学生可以反复去看,看多了总能理解。如仍遇疑惑,也没关系,因为疑惑也能激发学生相互间进一步的探讨,激发有疑惑的人进一步查资料学习。不知不觉间,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就养成了。

六、课后完成电子小报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结束后,笔者请同学们制作人物专题电子小报,以巩固课堂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高职的学生计算机课都学过相关的教程,所以他们有能力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如果用传统的手绘小报的话,一来纸笔颜料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二来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图会画。相对而言,电子小报更简洁便利,而且完全不影响学习效果,传到群共享也便于大家相互查阅,便于长久保存。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有的人担心信息化的快速直观会破坏了语文的韵味,这种担心也不是全无道理。网上看到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视频朗诵,配的画面完全是诗歌文字面的叠加,比如“春暖花开”就配一张春天花开的图片,这显然曲解诗歌的真谛。所以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语文教师的掌舵把关绝不可大意。基本原则就是“信息化”是工具,是手段,语文的内容主体是绝不能受影响的。比方人们原本用大碗喝水,现在说用杯子更漂亮,或者用吸管更方便。无论是用杯子还是用吸管,都没有问题,但绝不能喝着喝着呛到喉咙。在信息化的大方向下,语文教学要趁势而为,勇于创新、变革,才能实现教学实效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李玉霞.中职工科学校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吴开宇.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J].江苏教育研究,2013,(33).

篇4:高职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目前,语文在许多高校生存困难。关键在于没有从理论上认清高职语文和中学语文的关系。同学们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语文学习后,还有必要继续学习语文吗?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高职与高中语文教学理念的异同

高职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理念的侧重点不同。高中比较注重文本分析,对作品的文化内涵没有太多时间挖掘。受课时量的限制,高中生自我体会可能性受限,最终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并未得到预期的提高。虽然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文学写作功底,但是要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远远不够,仍需要在高校重点学习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从审美接受来说,对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而言,语文教育的关键在于实用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简化或删除那些教化色彩较重的,文学色彩浓厚的作品或教材。所以我们和其他高职院校一样,基本不选择《大学语文》,而是选择《应用文写作》取而代之。教学中,许多高校会出现中文教师不愿意讲授《大学语文》,又有很多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急促地走上讲台的现象。这些年轻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容易把自己在本科或硕士阶段的文学史授课方式带到高职语文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这种授课方式对非中文专业的高职生来说既缺少新意和趣味性,重点不突出,听起来又有很大难度,而且这本身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初衷也不吻合。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给予学生立竿见影的实用性知识,培养实用写作能力,而高中语文在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字的应用。所以高职应用文写作应该与高中语文互相弥补,而非相互对立。高中生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后,面临着专业化的学习,要想全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审美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就应该在学习高中语文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应用文写作。

二、高职应用文与高中语文创作动机不同

从创作动机来看,高中文学写作是作者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或主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形成的,可以因为触景生情现场创作,也可因为构思已久长期写作。而高职应用文写作却有很强的被动性,作者是为了满足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因事或受命成文。起草应用文不是取决于个人的意图或兴趣,而是由于实际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或者是领导的公务安排。比如新员工入职需要与单位签署劳动合同;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时上课或上班需递交请假条;计划更新办公设备遇到经费不足,需向上级部门报送请示或向财务主管部门报送批函;遇到法定节假日要下发调休通知;逢年末就要报送当年的年终总结和来年的工作计划等等。

三、高职应用文与高中语文内容表达不同

高职应用文写作从内容表达上看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作者的思维要服从客观对象的需要,把握对象特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这就要求从事应用文写作的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加以落实。而高中文学写作相对自由,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其写作目的是为了欣赏,而非实用,即使是上级领导者个人的作品,也不具备权威性和约束力。

四、高职应用文与高中语文表现形式不同

从表现形式上看,高职应用文区别于高中文学写作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应用文具有固定体式和惯用格式。高职应用文写作格式化固定思维明显,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写作枯燥,被很多人称为“八股”。例如《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格式》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处理办法》和《党的机关应用文处理条例》就分别对应用文写作做出了规定,从正文写作来看,应用文的开头、主体、结尾都具有惯用的格式和习惯用语,不同文种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方式也有通常惯用的写作方法。高中文学写作鼓励个性化创作,讲求塑造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提倡艺术加工,杜绝照搬照抄。它个性张扬,形式灵活,写法多样,鼓励作者展示形象思维和艺术想象,突破束缚,创造崭新的艺术境界。

五、高职应用文写作与高中文学写作类别不同

高职应用文写作包括新闻稿、广播稿、报告、计划、总结、通讯、报告、广告、规章制度、便条、单据、演讲稿、请柬、名片、论文、说明书、合同等等。而高中文学写作则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六、高职应用文写作与高中文学写作要求不同

从时间上来看,高职所学的应用文写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它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写的。无论是向上级报送文件,还是向下级布置工作,通常都有完成的时间限制,尤其是新闻稿的写作更强调时效性。高中的文学写作除考试外,时间没有限定相对自由宽松。比如高中所学文学作品中我们最熟悉的《红楼梦》,相传曹雪芹经历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留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千古瑰宝。再者,高职应用文写作要求有较强的综合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写作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对政策的准确把握,还要有较强的写作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工作态度。要求态度严谨,尊重事实。而高中文学写作则允许夸张和想象,允许虚构,创作者是否有工作经验都没有关系。

七、高职应用文写作和高中文学写作体裁不同

高职应用文的体裁单一,注重实用,有一定的规范,具有“约定俗成”的格式,具有经济效益。高中文学写作体裁多样,注重感情色彩,想象等因素。在这里我们说说90前非常熟悉的书信,我们在学院做过调查,有些人认为这种东西写了几十年再简单不过,难道还能写错?再比如请假条,更有人说虽然自己年龄不大可是写假条的经验可谓是教授级别。结果显示,能够真正规范无误地写出这些文种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不以为然,书信格式错了,不也照样寄出去了,意思不也表达了吗?请假条内容再不全,格式再有问题,老师不也准假了吗?殊不知,这样的应用文体现的语文修养却是有天壤之别。就像吃饭一样,有的人用没有洗过的手抓着饭在露天环境下往嘴里塞,有的人却伸出干净的双手用着高级餐具在的豪华宴会厅用餐,前者风格粗鲁而后者优雅。有时候他们的准假或批准不过是审批者的同情罢了。八、高职应用文写作和高中文学写作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同无论是高职应用文写作还是高中文学写作都有自身的作者和读者群,其中的关系也各有异同。应用文写作的作者必须用自己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职业意识、社会意识等来规范自己的写作活动。应用文的作者分为个人作者、代言作者和群体作者,其创作不仅有写作者还有署名作者,署名作者不是随意的、自由的,而是必需的,其署名是作者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学作品署名可以是写作者,也可以是笔名等,但无论什么都代表写作主体。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要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丰富“大语文”资源,探索自编特色教材,转变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敏.大学语文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异同[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4

[2]张惠英.探析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J].剑南文学,2014

[3]孙重安.中学语文与大学语文之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

[4]谭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育比较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5

[5]孙娟.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重复问题再探[J].文学教育,2011

篇5:高职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普遍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机电专业需求,提出了一些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机电专业;数学教学;应用能力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1.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应用环节教学,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1)教学侧重点在概念教学上,一方面要对数学概念从提出、发现、抽象到概括的整个过程的实质分析透彻,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哪类专业问题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概念去表述;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使用专业课的语言去叙述和强化数学概念,以满足数学概念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需求.例如:学习定积分时,先提出问题: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力所做的功.学生对求图形面积和力所做的功并不陌生,只不过以前熟悉的是求直边梯形的面积和恒力所做的功.这两个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问题的解决,然后引出定积分的概念.这样学生会自然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应用性教学方面,必须重视传授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密切联系专业,尽力采用机电专业知识,讲解应用实例,努力实现数学知识模块与工程技术案例的融合,缩短数学课与专业知识间的距离.(2)教学深度专业课对数学计算的需求不深,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方法和概念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力求深入浅出,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数学上的定理和结论尽量用直观方法引出,删减理论推导,以适合高职教学的实用性要求.减少对于计算性题目的技巧要求,以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为度,可把现代计算工具———计算机运用到数学中来,介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eb等)知识的实际运用,把复杂的计算问题运用计算机来快速实现.

2.在教学方法上,适时创设应用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首先必须强化学生面对专业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再运用相应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多种教法的整合,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从实际当中介入新课,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手段上,适当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1)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多样性高等数学存在着大量现成的数学模型,如导数、微分、定积分的概念及它们的应用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展现知识建立的过程.如:在讲授“微元法”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结合机电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中设计盘形凸轮轮廓的模型实例进行分析和应用,直观展现微元法建立的过程,明确微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共性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现有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为学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2)将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教学的辅助课程现代数学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学校上机条件的改善,为通过数学实验诠释数学应用问题提供了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实验环境.通过数学实验,学生不仅能直观的感受听起来枯燥抽象的数学原理和数学理论,还能从枯燥的机械运算中解脱出来,无形中降低了学习难度.在机电专业的数学实验课中,通过引入数学软件,帮助学生在解决繁杂数学运算的同时实现专业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与求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在机房学习的状态明显好于在教室的数学理论课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软件既好学又有用.

二、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1.探究性实践作业

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改造课本上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

2.重视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

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教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量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如利息、人口、股票等)作为数学建模的对象,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开拓思维,合理定义.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提出各种建立解决问题方案的思想,比较其优劣,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利用计算机等数学工具把模型解出来,让学生领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的内在过程.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方面转化,使学生真正受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

三、把应用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传统的数学课是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数学成绩的唯一标准,试卷的内容基本全是纯粹的计算题.即使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是“高分低能”.为加强高等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对于某些应用性内容可以在考试方式上进行单独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数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把抽象的、繁琐的数学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真正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思维去理解生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正娟.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11.

[2]朱广恩.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时空,2008,8.

[3]林振木.微积分在电工学中的几种常见应用[J].龙岩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8.

[4]魏玉成.试论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11.

[5]樊黎.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数学教学问题初探[J].教育观察,,6.

篇6:高职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数学教学也就变得日益重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高职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一、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要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高等数学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的学习和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创新理念教学

针对高职学生教学基础差、教学课时不足的现状,我们必须改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取舍和重新整合高等数学内容,转变高职数学教育观念,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职数学教学的对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端正学生学习的心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1]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数学教育又不同于其它教育模式的`数学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树立高职数学教材改革的理念,编写学生爱学和易学的数学教材,根据相近专业相近对象选择不同的适用的数学内容作为教学大纲。高职数学教学就是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所以应尽量采用探究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吸引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同时还应该明确教学模式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还是物质形态,都不应该是永恒的东西,不应该被看成僵化的教学程序,而应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精神。[2]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重,重视数学文化教育,善用激励法,增强学生自信等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高职数学考核模式也应该具有自身特色,应充分体现出教育教学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与此同时,高职数学教师更应该更新考核观念,实现考核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观念转变,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观念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

四、改善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心理素质较差,自我学习能力不足,教师教授方式单一,教材不能突出高职特色,数学课外教学活动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缺乏,缺少自我约束,上课过程乏力,教师管理缺失,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差异明显,加之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低,缺乏坚韧意志,学习缺乏自信,并且存在惧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优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设立分层教学和模块教学,同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设置面向专业需求,改善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完善评价,优化考核方式,大班教学转化为小班教学,对学生学习进行动态监管。[4]具体来说,我们要通过分层教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以及课堂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数学的教育理念,强化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特点。在分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层次,实现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分层。模块化教学将各专业的数学更加细化,突出数学与不同专业的融合。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结合教学体会,融入数学文化,强化数学建模思想,改善考核模式,将原有的单一期末考核转化为平时成绩,数学实验,数学论文撰写,期末考核四维一体的考核方式,更大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了打造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专业素养较强的专职数学教师队伍,建议将数学教师分配到各专业群,融入职业教育理念,把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进行小班化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5]

五、结束语

通过对高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并找到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方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也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改革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学习型人才在数学学习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云娟,樊雪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技风

[2]陈武。职高生数学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实践探究[J]。职业。2010(20)

[3]张德全。以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0)

[4]王*。中外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9)

[5]陈艳平。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尝试“分层课程”教学[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2)

篇7:高职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会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高职数学是一门面向应用的数学,在高职院校广泛和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高职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层教学的可能性

1。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重实践应用,轻理论教学。这样一来,高职数学教学就面临着缩减课时,甚至从原来的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的问题。课时的减少意味着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原先的理论教学内容,这样就可能出现为了赶课时,给予学生像填鸭式或者注入式的教学,显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重新划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求重点讲清,不必要的知识点可以省去。根据课时多少、专业不同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分层教学的可能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水平不一,数学理论基础参差不齐。他们有些是应届的高中毕业生,还有些是中职毕业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的需要补充基础数学知识,有些则不用;有些学生基础好些,愿意多学一些,有些学生则不愿意。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学习掌握的数学知识也不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考虑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针对性解决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问题。

二、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大多数高职数学教师毕业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光有高深的数学理论基础,而缺乏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这样的师资队伍显然不利于高职数学教学发展。高职数学教学需要双师型人才,既能给学生讲授传统数学理论知识,又能给不同专业学生指导企业实践,真正让学生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到相关企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与各科专业知识的联系。另外,也可以考虑争取机会到综合性大学进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学生的需要,我们应当以“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服务专业即结合学生的专业整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在他们专业上的应用,这样有针对性地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应用,即可以适当地介绍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更新计算技术,即让学生学习使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用于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和简单的微积分的计算问题。这使得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运算中解脱出来,只需要了解基本的运算原理。全面育人,即讲到某个知识点提及的数学家,顺便介绍该数学家的生平及其刻苦学习取得杰出成就的事迹,以此来教育感染学生。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学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利于转变或完善现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有利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的构建和实现。那么,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呢?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应用的实例要贯穿始终,将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五、结语高职数学教学的进步、发展、完善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投入、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当多参与同行交流,多参与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不断开阔眼界。只有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学的方式方法水平才能相应提高。

篇8:高职数学案例教学研究论文

现如今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关于数学教学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两个问题,第一就是高职院校普遍的加大了专业技能的培训,缩短了文化教学时间,第二就是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应用案例是高职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影响着高等数学教育的教学成果。

一、案例教学的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起源于19,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但实际上,一直到1980年代案例教学法才开始受到师资培养的重视,尤其是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这本由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提出的报告书中,重点的提出了在师资培育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价值。而国内教育界真正开始探究案例教育法却已经是19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二、案例教学具有的特征

(一)具有确切的目的性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某一个或某几个具有代表性而又相互独立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了解、分析、解决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完整的思考问题技巧,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质。

(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真实的案例教学方式,与一般的举例教学相对比来说,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实际生活有所联系。正因如此,案例的整个求解过程也就更加复杂。这就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应具有随机应变、揆情度理、综合考量、决策果断的能力。也就是说,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有真实的客观性

案例教学所列出的案例,都是剔除了实际生活中某些复杂条件后真实事件,不掺杂编写者的主观意见,完全是真实事件的缩减版。这样的案例即填补了的教学与实际脱离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更好的去联系实际,最终得出相应结论。

(四)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由于学生接受教学的场所一般都是在校园内,而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接触、学习到当前实时的社会问题,并且学会如何运用现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变。

(五)具有过程的动态性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很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教师提出案例,在一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索。

(六)具有深远的启发性

采用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自主地探索,能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七)具有结果的多元性

案例教学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所受家庭影响不同等,造成学生往往在对待同一个问题上,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

目前我国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强调的是告诉学生怎么运用固有公式去解答数学题,其内容不仅在实践中不够实用,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乏味。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独唱”,教师不再直接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去创造,充分激发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一起思考、集体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学习。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集思广益,更容易开拓思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达到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二)从注重知识到注重能力的转变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目前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仍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而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也限制了以后所从事的企业的利益。

(三)重视双向交流

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停的听、不停地记笔记。至于最后学生到底听进去多少、理解了多少,就要等到最后考试测试时才会知道。案例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进行理解、消化,然后查阅各方面的资料,经过缜密的思考,这些都无形中帮助了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课堂教学时,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教师站在“引导者”的高度从旁引导,把控整体教学进度。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可能忽略的问题,通过来自不同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理解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到大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促使教师加深思考,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进而加强自己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1]。

四、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案例教学应用现状

(一)学生基础水平下降

案件教学实践是反映问题或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向学生传授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高职数学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2]。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的平均水平较之过去有所下降,数学基础也是参差不齐,这些都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学生缺乏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应用能力

经过传统的理论式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熟练的解答出数学题,却无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依旧是以考试过关为主,死记硬背基础理论知识应付考试。

(三)高职数学教学方式仍需改进

模式化的固定思维对我国的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陈旧的思想导致教师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是主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并且由于高职学生实习时间过长,学校相对应的减少了数学学时,导致教师为了赶学习进度,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灌输学生知识信息,而学生无法及时的吸收,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四)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基础偏低,而抽象、概念多、计算量大的高职数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加上传统单一的条理式灌溉教学模式,最终只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案例教学在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适用于高职学生数学教学的案例资源过于缺乏,因此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应用。加上不够重视案例教学模式,没有专门人才去进行有效地引领,没有办法灵活的编制案件,及时更新案例内容[3]。

(六)没有完整的系统化整合

虽然高职院校教师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对于案例教学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成熟,对案例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掌控得还不够精确。同时,受传统教育固定思维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案例的选择方面定位还不够契合,无法发挥出案例教学最优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当前案例教学的开展。

五、提升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注重案例的可靠性

做好案例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具有完整的案例选编,基于案例是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一目的,案例的选编应具有典型性,有着触类旁通的作用,并且与所学理论知识有着直接联系。教师应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搜集案例,或借鉴专业课上遇到的案例资料,或通过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资源收集真实事例。

(二)采用客观生动的方式进行数学案例教学

虽然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真实案例开展教学,但是案例也不能只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应该摆脱教科书式的编写方式,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适当的在案例描写中加些议论、场景描写或者旁白等,但要注意的是,所议论的部分不能暴露案例编写者的意图,更加不能产生因议论而引导了结论走向的问题。黄伟在《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数学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曾提出可以适当的把专业问题数学化,这样案例就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和凝聚力,比如在面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过程中,引入以下类似的案例:已知M公司使用A、B两种原料进行生产,分别使用x单位的A原料和y单位的B原料可生产出U单位的产品,其中U(x,y)=7xy+24x+51y-3x2-5y2,A原料的售价为12美元/单位,B原料的售价为3美元/单位,生产出的产品售价为50美元/单位,问M公司的利润最大值。这种教学案例的设计,大大的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到答案的多样性,加强了对知识点的记忆跟理解。

(三)提高对案例教学重视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都存在着重要误区,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忽略了案例教学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数学理论体系,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案例教学对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完善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

(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后,更加注重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只有在平等、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自如的放开思维,判断问题,与教师轻松的进行交流讨论,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设身处地投入进案例研究的过程中。

(五)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障一节高水平的高质量的数学案例教学,只有具备渊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将案例分析的有理有据,令学生信服。因此,学校可以适度为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评估教学的方式,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案例教学,同时只有教师有着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才能更好地衔接不断变化的教育方式,改进知识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及时掌握最新的数学教学软件,从而保证了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

六、高职数学案例教学的宗旨

(一)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学形式新颖多变,总能不断的调节学生注意力,不断转移学生大脑兴奋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二)教学内容具体易学

真实生动的案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和公式的叠加,不再是死记硬背。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方式就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过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轻松、愉悦、活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实用价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理论知识和思考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七、结论

案例教学目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案例教学为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但能够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还能对教学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讨论,通过自己自主学习加深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永清.案例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8(8):17-17.

[2]姚克俭.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探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4(2):65-67.

[3]张香琴.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探析[J].知识经济,2014,16(24):151-151.

篇9: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1现今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实际情况与办学目标相违背

各高职院校的不同同样也会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但是主线上的办学目标还是大同小异的,就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无法真正实现此办学目标,没有严格实行教育方针,还是注重的是学术式教育,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和机会,无法培养出和市场需求相符的操作型技术人才。

1.2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高职院校教材较为老旧,和市场实际需求相脱离,而计算机基础教学本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现代最新的计算机理念和基础知识。若是学校教材更新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仅是浮于表面的更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所用不到的。在教师教学手段上也存在问题,现代高职教学方式一般是简单的“书本+耳朵”,但是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是需要有一定的上机实践机会的,才能让学生们对计算机有更深的了解和兴趣,但是由于设备不够完善,部分高职院校无法提供这种条件。

2如何促进当代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为了改善现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学校明确落实办学目标、加强管理;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培养出一批现代化高素质技术人才。

2.1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黑板上演算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这堂课的.基本内容的,需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程序编写水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学生们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校需要鼓励教师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互动式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指导教学等等,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爱好,而不是对计算机娱乐的爱好。

2.2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清自身定位,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一切都要以学生学到技能、学会技能、熟练使用技术为主,这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发展的成果。教师作为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者,也不能“固步自封”,拘泥于自身所学,要及时关注计算机教学领域内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进行及时的学习,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们,能够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脱离实际生活,重视实务知识的训练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3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

部分教学设施较为落后的高职院校还是采取的“黑板+粉笔”的形式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加大在教学设施上的投资,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便学生课余学习。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可将较为复杂的问题采取图像、动画等方式进行反映,方便学生理解与对知识的吸收,也能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高新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出现了一个新兴教学产业,就是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减少了资源消耗,使得有更高需求的学生能寻求网络教学的帮助,根据自身短板,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4注重学生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其了解到最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而笔者认为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教师丰富课外教学内容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内部的网络中心,激起学生们的对计算机的兴趣。若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联系相关科技公司让学生们能够进入到企业内部网络中心参观,也可以积极推进与相关公司的合作,推荐有意愿在计算机专业进行深造的优秀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在项目中了解到更多计算机知识,了解如何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解计算机公司内新的高新设备和产品,同样也能培养协调合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在学校内无法收获的不可多得的财富。

3结语

在如此的大环境下,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相融合、改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帮助素质教育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篇10:高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1相关背景

就高职电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实际情况而言,比增长了两倍以上。因为,我国电商专业人才在传统企业快速发展的局势下,有关市场需求呈指数上升,尤其是个别差异岗位出现了近5倍左右的增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商专业将在我国市场受到热捧与追逐,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电商人才稀缺的现象。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和职业院校的电商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情况并不乐观,这就证明了各个学校的电商专业并未被认真、严谨对待,含水量较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这个专业教学模式上的思考与反省。电商岗位涉及广泛:网上创业、视觉营销、仓储管理、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网点客服、网站维护和建设等等多范围。总的来说,电商岗位就职需要足够的工作经验,对于经验缺乏的毕业生来讲,学校的实践学习就是积累经验的很好机会。

2高职电商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分析

2.1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高职学生起点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这就造成其接受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创新意识也是不完善的。这就使得学生仅仅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在课后进一步自主探讨的意识和精神,从而对本专业的深化学习不具体、不全面、不透彻。

2.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仍旧严重缺乏电商专业的专业教师或教授,这无疑是十分遗憾的情形。大部分高职电商专业的授课教师在本质上是主修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他们擅长于计算机技术和商务理论的传授,而不是电商实践能力的训练,这就使得电商专业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2.3教材知识内容较落后

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专业学科。尽管其相关方面的书籍在不断更新替换,但由于电商发展迅猛,更新速度十分快,引入新的知识到教材再到教材的出版这段时间内,电商早已进行了下一轮更新,使得内容又落后于当下。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商专业教材相对理论化,再加之教师对其实践训练的认识不够深化。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应严格规划自身,用大量时间来进行课前资料的搜集及整理,保证信息的最新化。

2.4实践锻炼机会的缺乏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来讲具有高强度的实践性,网上创业、网络营销、网站建设、视觉营销等多方位技能的掌握就不得不建立在学生自身实践上。但大部分高职学校电商实践却是仅限于实验室操作,机房模拟训练。通过模拟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电商实践的流程,这无疑起不到真正的锻炼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模拟软件本身适用性能不足、扩展性能薄弱、开发不彻底,使得内部业务过程固定化和简单化,在实际运行中与真实的电子商务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经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电商专业相关的信息无疑是自欺欺人的。因为,学生在实际环境下的训练缺乏,使得学生不能体会到其魅力所在,学生对其的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也会相对减少,从而使得学生效率下降。

3网络环境下高职电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3.1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电商本身具有高效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有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专业的实践技能。高职学校通过激励教师任职锻炼来积累实践操作经验的方式,让教师及早融入企业建设和项目规划中去,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经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展电商专业教学,使得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

3.2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该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不仅要加强校内实训,也要紧密联系校外企业,与其创建长期的合作训练基地,为学校和企业培养双重人才。学校通过邀请企业专业性人员来本校开展讲座,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入企业规划项目,使得学生参与此项项目的构建中,学以致用,更加联系实际。

3.3引入“项目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项目的自主处理,从而计划项目、决策项目和实施项目。如何构建项目教学将从以下几点着手:(1)创建电商工作室。教师通过构建工作室的方式,承接校外网络推广、网站建设、网店管理等项目,从而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升自身实际操作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网上开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设网店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授学生如何避免网上经营风险,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3)鼓励学生沙盘模拟,从网店的公司选址、创建,到采购销售运营,再到仓库管理,最后到财务状况,通过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衡量学生的电商基本素养和能力。

3.4竞赛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商务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寻找自我。一些有效的竞赛方式包括:网络营销竞赛、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职业学校技能状元大赛、高职学院电子商务比赛等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提高自身电商专业水平,也让教师找寻一个教学实践新模式。(1)首先可以依托江苏省技能大赛电子商务比赛,内容是真实模拟网上开店的过程,在三个小时完成三件商品的商品拍摄、图片美化、图片处理,上传到平台(天行健君电子商务软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在线交易和网络营销帖的编写。这个比赛侧重计算机图片美化能力,比赛内容考核了作为淘宝卖家的商品编辑能力,其实也正是淘宝美工所做的所有事情。作为教师,除了让部分学生参赛,提高参赛学生的能力,可以把比赛平台和内容用到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通过这样的模式真正实现淘宝美工的所有任务,这样一毕业就完全胜任淘宝美工或者淘宝卖家。(2)其次可以依托高职院校技能电子商务比赛,这个比赛的内容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淘宝客服,一分钟内要答60题左右,面对比赛系统(中教畅享“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与竞赛系统”)中设置的题型,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求1秒内迅速作答;第二部分是网店运作,这个强调商业模式和网店盈利状态,从网店选址,付相应的租金,采购,给出招标价,如果太低采购不到,如果高了容易引起后面的`负盈利,接下来是网店开设、网店美化,再后是销售,因为这个平台是联网操作,一旦销售价过高,可能卖不出去,所以销售价也要有个衡量,这一连串的公司运作之后,如果发现资产不够,可以贷款,但是要考虑到还款能力,出现了资不抵债,公司就会破产。这个比赛比较侧重商业模式,涵盖了淘宝客服、淘宝美工、公司运营、宣传策划、财务管理等所有的岗位内容,参赛学生当然可以在比赛中获得很好的锻炼,作为专业教师,也同样可以把比赛平台和内容应用到教学中,按小组分配,每个小组独立成立公司,把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就可以将每次实践课当成是一次公司运作的比赛,多次课之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必将得到很大的提升。(3)最后也可以依托于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电子商务项目,状元大赛的面向对象不仅是在校的学生,还有各行各业的人员,和真正企业中的人去赛一赛水平,掌握最前沿和流行的技术和方法,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很好的磨练。比赛内容包含:网店建设(苏宁开放平台)包括网店开通、商品发布(促销信息、商品详情等)、网店装修、图片处理、订单处理、物流管理等;论坛信息发布(华夏大学生在线):软营销网文;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市场分析、市场定位、SWOT分析、网络营销策略、排版,制作成PPT文件,将网络营销设计方案通过FTP上传到指定服务器。比赛内容完全涵盖网店店主日常所有任务,尤其是数据分析能力,比赛之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把这些再带到课堂,让其他学生也能接受到新技术、新方法。中职学生可以只是学习电商的某一种能力,将来作为工人性质从事某个岗位,如淘宝美工或者淘宝客服等等,而高职学生将来可能是电商行业的领头军,是淘宝店、天猫店、独立网店的店主,所以这些学生对象需要掌握更全面的更综合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比赛来促进综合实践能力和运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电子商务学习[J].科技资讯,(25):209.

[2]居上游.浅谈《电子商务概论》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15):179.

[3]乔维德.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专题教学设计与试验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报,(4):31-34.

[4]刘军.高校如何开展电子商务实践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3):47.

篇11:高职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实践性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特点。实践是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信息技术的普及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职高等数学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为主、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化繁为简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实践环境,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一、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掌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职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笔者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浙江省30所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分别从“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实验”和“数学社会实践活动”等角度,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数学实践教学的认识与实施情况。同时,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笔者也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从“你对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不满意的方面”、“你认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等数学教学的好处”、“影响你对高等数学实践感兴趣的原因”和“你认为培养数学实践能力最好的方式”等方面设计问题。

(一)教师的认识与实施情况

1.缺乏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信息环境适应能力当前,许多数学课堂存在“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只注重纯理论的学习”、“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等情况。一些教师仍然采用“教师讲-示范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这种“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2.缺少理论指导和评价标准许多院校的教师认为,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实践教学现在只是部分教师自发的行为,理论指导欠缺,数学实践教学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

3.缺乏信息技术培训和相应教学资源许多学校教师缺乏培训机会,而且许多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宁可动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购买实验仪器、设备和机床,却很少关注数学教学用品与设备,多数学校数学实践资源相对匮乏。

4.教学课时被删减和教学内容不断压缩许多院校在不断推进的高职教学改革中,对数学课时不断地删减,数学课时越来越少,一些学校的数学课程全部为理论课,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等实践课仅是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辅导课程,学生参与率也达不到5%。

(二)学生的看法和建议31%的学生对目前的高等数学教学感到不满意,最不满意的一项是“缺乏对数学实践的关注,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几乎全部受调查的学生(占97.6%)希望教师在课上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37%的同学认为“信息技术能解决人工计算起来相当复杂的数学问题”,30%的`同学认为信息技术“有利于数学训练和实践”。学生认为自己对数学实践的兴趣影响最大的是“来自数学老师的因素”。许多学生建议培养数学实践能力最好的方式是“在教材中增加有关数学实践新领域的知识和实例”。87%的学生愿意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84%的学生对数学实践很感兴趣,希望在数学课堂中多动手多开展数学实践。为了学好数学,79%的学生愿意在网上查阅资料,92%的同学对慕课、翻转课堂感兴趣。调查结果充分表明,多数学生非常期待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数学实践教学案例模式

模式1———借助数学软件之实践教学常用的数学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Maple、SAGE等,借助于数学软件求解实际问题,实施算法的路径和程序,取代了手工实施算法,使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变得非常容易,也使学生对数学计算手段的信息技术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等数学课中就可借助软件引入诸如物资调运方案、生产决策问题、配料问题、劳动力调度问题、经济批量生产问题、建筑材料下料问题等等。

模式2———借助慕课资源优势之实践教学“慕课”的兴起,为高职数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案例模式。其一,在课堂上引入“慕课”或其他相关网络课程,让学生看着视频学习,然后安排辅导教师提出实践问题,进行指导。其二,可以采用“慕课”思维,进行多个学校联合授课,形成“校际教学共同体”,实现高职数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一个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授课,其他学校的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同步学习,然后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的实践思考,由本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释疑。其三,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课外通过看视频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来到课堂上进行实践、讨论、应用。

模式3———借助计算机模拟情境之实践教学把计算机模拟情境的方法引入高等数学实践教学,使很多难以想象的空间形体和关系变得鲜明、形象,对解决高等数学所涉及应用领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很有帮助。例如,各种数学方程确定的曲线、曲面和结构都是抽象的,可以采用3DMAX生成各种数学方程虚拟图像,动态模拟空间曲线曲面的生成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各种空间关系。

模式4———借助Web和Wap之实践教学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都需要分层分类进行。像我校面对的学生生源就有理科生、文科生和三校生等不同层次的生源,课程按大专业又可分为土木工程类、船舶工程类、机电类、信息类、经济类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生源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学要求不同、教材不同,所以需要根据要求准备不同类型的教案、讲义、课件、辅导资料等。纸质资料收集困难,复制与传播费用较高,而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和实践中,通过Web和Wap网络,建立教学网站等,将各种电子资料放置在网站中,学生通过网络按照各自类别自由调阅,自主地学习和实践,教师可利用在线答疑、实践应用策略等对学生进行辅导。

模式5———借助第二课堂活动之实践教学利用双休日、暑假等进行高等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是把数学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又一好途径。我校于2013年成立了“应用数学协会”第二课堂,还利用QQ群进行课外实践辅导答疑。借助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数据,应用软件分析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在学习、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杭州早晚高峰时交通非常拥堵,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某些繁忙路段的交叉路口进行交通流量调查,启发学生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出谋划策。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数学实践教学若干策略

(一)利用数学软件分层次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实践能力高等数学的实践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熟悉数学软件,借助于数学软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笔者以为,可以通过分层次实践教学的方案来实现。因此,第一层次方案为:在高职第一学期,只用课内4个左右学时向全体学生介绍数学软件Mathematica或Matlab,再用2个左右学时,介绍若干利用数学软件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助上机解决1-2个实际问题。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则开设数学实验或数学建模选修课,作为第二层次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高等数学实践教学新资源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搜集最新信息,思考与分析现实的数学问题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如学习线性代数时,除了要学习线性代数理论知识外,更应让学生熟悉本门课程在线性信号系统分析、电子工程中电路分析等各行各业的应用。其次,通过建立教师教学素材库、学生在线学习资料库和电子作业系统,把优质的数学实践教学资源集中起来,放在学校的相关网站,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这样,更有利于解决数学实践教学资源滞后的难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高等数学实践教学新模式

1.演示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数学实践教学网站所提供的教学素材,将教学内容呈现在教室的显示屏上,可分为静态演示和动态演示。静态演示主要将教学内容加以提炼和浓缩投影到屏幕上,可以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增大课程容量和知识密度。动态演示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可视化。

2.交互研讨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将某个学生的实践作业展示给网络中的每一个学生;教师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也可以对一组学生进行辅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虚拟实现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将某一实际问题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可通过网站下载自己喜爱的数学软件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验数据,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具体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

(四)进一步完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践教学的体制机制

1.制定实践教学规划在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指导下,联系实际制定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职高等数学实践教学建设规划,对硬件条件、教学资源、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

2.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利用信息技术的高等数学实践课堂需要计算机和机房,建立数学实验室是数学实践教学实现的基础设施,另外,多媒体平台和校园网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养数学实践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更要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软件,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编辑、设计方法等。所以,学校应重视对数学实践教师的培训,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发展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4.制定教学评价体系目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的评价缺乏。有必要建立一套与信息化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融入信息化教学的使用程度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践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与课程评估联系起来。

四、结语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实践教学有机整合,能够实现教师、学生、实践、教材、媒体等的最理想的结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模式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欠缺,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由被动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探索性学习,从而真正促进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12: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摘 要 构建职业能力模型能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容空心化问题与短期行为问题。

模型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建模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反思法和企业访谈法,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个视角分析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依据职业能力属性提炼关键要素,建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模型,同时设立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构造职业能力指标体系。

最后对职业能力模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同时也讨论职业能力模型的应用限制。

关键词 职业能力模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两个普遍问题:一是空洞,二是功利。

前者具体表现为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教师按照偏好随性发挥,没有明确的能力点和训练系统。

后者为按照参与的各级技能大赛或者定点培养单位的要求,亦步亦趋实施教学,有能力点和训练体系,但是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关注少,学生辨识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成长的能力弱。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前者是教育的目的性不清,后者是教育的短期行为太强。

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较普通高校学生弱,在高职施行大而化之的放养式教育,会让本没有较强学习自律能力的高职学生失去方向和动力;而高职教育跟着技能大赛走,教师授课关注技能大赛规则、知识点,重点培养参赛学生,结果只能是少数学生出彩,绝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没有达到学生与社会的双满意。

因此,找到通用人才标准,结合特定的专业技能训练,打造综合素养更强、专业特征更明显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构建职业能力模型是问题的根本。

职业能力模型是工具,在职业教育中,能力模型说明了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认知条件,才能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1]。

职业能力模型也可以作为标准使用,以模型设定人才框架,据此搭建培养体系,确保教育既有目标方向,又有实质性内容。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个好的职业能力模型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有教学可操作性,培养过程可观察,同时又具备开放性,允许自我进化。

为了搭建起更合理更具有教育实践性的职业能力模型,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才”与“能”,建模的方法和过程是:通过文献研究,整理相关理论获得二手研究资料,结合教学实践观察与用人单位调研的一手资源,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个视角来提炼职业能力要素,通过要素分析,结合培养过程的阶段性任务,搭建动态职业能力模型。

为了使探讨更具体,本文选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

三、模型的研究视角

(一)理论视角

目前对职业能力的定义非常之多,从教育学、教育行政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定义。

综合学者们的论述,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通常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资格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其建模的思路是,以职业能力综合属性为基准,框定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能力范畴,提炼职业能力关键要素。

同时将职业能力模型中的关键要素和指标体系导入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此构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职业能力的培养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用人标准。

从理论上看,职业能力的属性和结构如表1所示。

(二)教育实践视角

目前高职职业能力培养分为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两个部分。

前者以理论知识结合实训,侧重方法论,后者通过企业实习,强化技能。

校内专业课教师教学的重点是知识点与技能点,职业素养、责任感则通过思政、礼仪等课程解决。

事实上,职业能力是一种整体展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个全时段的过程。

人为地割裂会降低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教学中如果将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融合在某一类课程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门的指标体系进行培养观察;同时将通用管理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强化训练,就真正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全时段。

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结合专业训练进行整体培养,其中最关键的职业能力要素,见表2。

(三)企业用人视角

通过走访贵阳城市经济圈具有代表性的商贸企业,辅以问卷调查,发现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精神(吃苦耐劳、坚持执着)和职业素养(职场礼仪、谦虚向学),以及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文字数据处理)。

企业用人的关键要素见表2。

普遍来说,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偏弱。

四、职业能力关键要素提炼及建模

(一)关键要素提炼

从理论、实践和企业用人视角提炼出三者共同的能力要素,包括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岗位技能、管理能力等。

研究发现,职业精神是内含的、隐形的,而其他诸如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管理能力是显性的。

因此,将职业精神作为模型的内核,职业素养、岗位技能以及管理能力作为延展。

同时模拟高职毕业生从新人、专员成长到企业主管的三级职业成长经历,使职业能力培养呈现动态过程,对各个阶段的关键要素设计为分步分类指标,共同构成职业能力模型指标体系,建立卫星型职业能力模型。

其中,根据与企业的探讨,结合贵州高职学生的特点,拟订专注、责任和卓越作为职业精神的二级指标。

如图1所示。

(二)职业能力模型指标体系设计

在确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关键要素即一级指标的基础上,从社会、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主流要求及变化趋势,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体系。

其中,与职业素养对应的包括职业礼仪、职业沟通、团队合作3个二级指标,与岗位技能对应的包括岗位认知、基础操作、工作任务执行、工作改进与创新4个二级指标,体现分类分级培养、逐步实施的动态培养进程。

在职业素养指标体系中,职场礼仪按照新人、专员、主管分类描述,每一级的要求不一样,且一级比一级要求高,具体见表3。

与管理能力对应的包括自我管理、团队管理两个二级指标。

初步设置与二级指标对应的,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路径设计的三阶段指标体系,具体见表4。

上述职业能力的关键要素以及指标体系兼顾了工作岗位要求和个体发展的双重需要,即职业能力开发不仅关注个体的工作技能,还重视人的全人教育和生涯发展,为个体和其未来的职业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5]。

五、模型的特点

模型具有通用性。

假设将本职业能力模型中的团队管理能力去掉,其实它也适用于其他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这个模型也可以作为初级职场人能力评价的指标使用。

模型凸显专业特色。

模型单列团队管理能力,这是工商管理专业中最有排他性的一个要素,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强调该能力。

模型重视内涵。

一般的职业能力模型更多关注职场人的外在表现,希望学生的行为“看”起来更接近行业中的专业人士。

通过架设职业精神要素,试图为高职毕业生加一个精神支柱,让学生在职场有内在信念并能一直坚持下去。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课题《基于贵阳经济圈企业需求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主持人:蔡昆)

参考文献:

[1](德)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8.

[2]彭庆武,匡水发.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研究[J].新课程研究,(6):132-134.

[3]李爱香.基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管理类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21-23.

[4]朱振光.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9):22-23.

[5]梁伟,白锋.高职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 2010(17): 54-56.

篇13: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摘 要: 通过社会调研,作者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工商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性管理人才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 职业能力构成 教学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变革,旨在实现学生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树立围绕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观念,充分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专业的建设、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坚持以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使学生真正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更具竞争的'优势。

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其培养学生的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度,是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实际能力。

因此,评判某一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站在学校的角度,只看教了什么课程,教了什么内容,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而要看学生掌握某一职业或某一岗位职业技能的水平和所具有的职业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

下面我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和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1.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职业综合素养主要指工作的责任心、忠诚度、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心理承受能力等。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它为工商企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线管理人才,其专业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从事工商管理职业活动、完成工商管理职业任务、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所应具有的能力,并在对工商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中显现出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普通本科及更高学历层次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它的定位应倾向于企业基层和中层的管理人员,更强调动手、动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构成

社会、行业和企业到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工商企业对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有何要求?如何评价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状况?围绕以上的问题,我走访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并对20多个工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

篇14: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通过对回收调查表的汇总、整理和分析,我得出以下的一些结论: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要求较高的是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其中对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要求较高;在基本能力方面要求较多的是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应用能力、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能力等,其中要求较高的是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较多的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和指挥能力等,其中要求较多的是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最需要管理类专业学生具有的能力是协调能力、社交公关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企业认为目前管理类专业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意见和建议调查项目中,企业强调的是培养管理一线能解决实际问题、会动脑、会动手的实用人才。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才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学生个人的品质和修养在用人单位看来尤为重要。

3.以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改革和创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近几年招生不理想,学生就业也较困难。

究其原因,不是社会不需要,而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其职业能力不能与用人单位对接,导致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降。

因此,改革以单纯课堂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创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寻求发展的突破口和必然趋势。

3.1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

通过调研我们得知,很多企业认为责任心、敬业精神、承压能力这些基本素养在企业中很难通过短期培训获得,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而这些又恰恰是影响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形成,这大大阻碍了他们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学校应通过德育教育课程和主题班会,着重强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通过就业、创业教育和邀请企业家、专业人士到课堂现身说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承担、敬业爱岗和百折不挠等方面的精神;通过校院文化、班级文化和集体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敢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3.2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推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

课程设计及授课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来展开,要坚决抛弃在课程设计上大而统和不切实际的纯理论讲授的惯性思维。

学校要大胆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那种仅仅看重书本内容、靠死记硬背的考试考核方法,与实际职业实践及需要相去甚远。

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由于该专业的“特质”,容易造成理论讲授上的空洞化,学生的考试考核方法容易造成以纯理论为主。

学校应花大力气改变重理论轻能力的考核方式,努力做到行业、协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实习基地共同参与,把职业能力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和技能分解为具体考核项目,由学校和相应的部门制定考核的标准、内容、方式和操作程序,并提供考核的成绩,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和比较真实的反映。

目前我国实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切入点,双证制(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既是目前大学培养实用人才的一种发展模式,又是高职院校创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应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技能考核方面尽可能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内容挂钩,并以此为平台,扩大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领域,提高获证等级,以促进他们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形成。

3.3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除依赖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巩固和检验。

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主要的途径有:课堂理论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多参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并让他们参与具体的工商管理活动中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受锻炼和增长才干;经常请行业和企业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把一线工作的知识、技能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的最新动态。

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如“写作能手”、“营销能手”、“创业之星”、“策划高手”,等等,寓职业技能的培养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的考核和鉴定,储备就业本领,争取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实现上述的改革和创新目标,教师是关键。

所谓“师高弟子强”,没有职业能力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高技能的人才。

因此,学校应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制度,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德恩.职业能力评价的三种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1).

[2]徐侠.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需要调查[J].商场现代化,,(17).

[3]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研究.中国硕士论文网.

篇15:经济管理类人才培育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经济管理类人才培育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面对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状,高校人才培育要从应用型人才培育为出发点,对经济管理类人才进行导向性培育、实用性培育,将学生的“学”与“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注重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经济管理实践的教学,实现“学”与“做”的统一。

关键词: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育;实践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社会实践服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管理类人才的专业知识培育,还要注重社会实践处理能力的培育,要使经济管理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支点之上,在协同、紧密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得以完美地融合和设计,从而培育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

一、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育的教学实践思路

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要遵循“三位一体”的人才培育要求,以“平台+模块”为设计思路,以培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主要能力为导向,进行如下思考:

1、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要加深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设计专门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课程,增强学生对基础专业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

2、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经济管理类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统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合作式的思考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经济管理类教学实践中,要考虑到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和整理能力,教师要充分整合资源,开设专业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人才培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1、经济管理类人才培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设计

经济管理类人才培育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相融合为依托,注重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从而增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用能力。经济管理类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分层、合理的设计,依照学生的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要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和合理配置,诸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等,都要形成一个相互链接、密切相关的体系,在这个思路之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总体设计:1)经济管理类基础专业知识的储备阶段。在实践课程教学的初期阶段,是学生积累经济管理基础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的某一特定创业导向的知识较为分散,如:可以开设商务洽谈、管理与沟通、经贸应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提升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组织沟通能力、团队协同能力的培育。2)模拟企业实践的综合培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要有专业课程,还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实战内容,诸如:金融企业会计、模拟证券交易等,在这个实践中心环节中,可以将学生积累的知识融入到初步实践教学中,用于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观点。3)毕业实践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实验中心课程已经初步实现,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毕业实践设计的实习过程,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形成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2、经济管理类人才培育的具体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设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育实践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出层次化、特色化、立体化的实践课程教学特征,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策略,进行实践教学。在管理沟通实验、市场营销实验、企业资源计划实验教学课程之中,就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同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还可以在专门的实景实战怀课程中,进行仿真实训教学,使学生熟悉经济管理类相关业务内容,诸如:企业管理实践中心可以仿真企业某部门的日常内部运作教学;金融交易实践教学可以仿真模拟银行的业务教学;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可以仿真模拟海关业务教学等。2)课外实践教学设计可以建构导师制和课题立项制度,结合专业的特色需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之中,可以具体设计“实验室实践环节”、“创新实验计划”、“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等内容,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的设计、立项、调研等,可以开展课外活动或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经济管理实践能力,并在学生实训、实习的阶段,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工作流程和内容,从而符合社会应用型人才培育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类人才培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标定位,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具体规划,注重培养和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教学形式,实现经济管理类人才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启国.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现代商业.2010(09)

[2]范杰.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市场.2010(40)

[3]念营风.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02)

相关专题 高职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