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论文

lmc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lmc”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论文(共1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论文

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涉农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主干专业之一,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对于新型农民的要求日趋迫切,对于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生产技术的提高有了更深的要求,特别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等技术推广,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増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此,拟在分析我国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的现状、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的的发展现状

21世纪初,我国农业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的。这种发展趋势,对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现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増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充分说明,21世纪的农业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改革招生与分配制度、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服务领域、扩大办学规模及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为显著。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中职教育在市场人才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涉农专业尤为凸显,这其中教育教学的问题更值得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1.对涉农中职教育的认识不足从认识的角度来分析当前的涉农中职教育,不难看到,人们对涉农中职教育乃至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颇,对职业教育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受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可以说很少或者没有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特别是教育内部冲撞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冲撞的影响,导致“普高热”高烧不退,职业教育招生严重不足。

2.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课程综合化程度不够

课程设置的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和职业对劳动者从业素质的要求。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产业结果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进行相应变化。目前,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和规范性,即使是省级农业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上往往也是大学课程的翻版和压缩,没有离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学科体系模式。目前,许多院校都是按照学校自身的条件而自行设计课程。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不仅大大降低了专业设置的规范化程度,还使人才培养规格难以得到保证。有调查发现,各地农业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着“一少三小”的倾向,即综合化课程很少,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比例过小,人文类课程比例过小,选修类课程比例过小。这种课程结构不利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势必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材版本比较陈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载体。据调查,中等职业院校的教材使用普遍滞后,教材更新不及时121。当前,中等职业院校教材主要来源有四大类:一是教材体系过多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内容偏多、偏细、偏深,且绝大多数是大学教材的缩写本或者在其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増添删改,缺乏地方特色;应用中专或者大学教材,二是许多新设课程,特别是综合性课程,缺少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对口”教材;三是多数传统课程的教材修订不及时,内容陈旧;四是教材编写、出版周期过长,导致部分教材“新书不新”。

4.综合实训环节簿弱、产教结合不紧密

近几年来,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虽然重视加强了实训教学环节,陆续制定了专业技能训练、考核方案,加大了实训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各校发展不平衡,综合实训教学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首先,实训教学规范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其次,缺乏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实训基地,部分学校校外基地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上往往还存在“黑板上种庄稼,教室里养猪”的情况。第三,教师实践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实训指导力量薄弱。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正常的培训,基本技能不过硬,不能满足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这实际上也是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涉农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基层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能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农业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因此,要以科学发膨见为总的指导思想,深入研究21世纪初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中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专业需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思想,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出涉农中职教育教学特色。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涉农业是一个大的专业领域,其中包含有农艺专业、园艺专业和蚕桑专业等具体专业以及农作物、经济作物、草原与饲料作物、土壤肥料、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生物技术应用、设施园艺等许多专门化方向。所以,应在学程分段的基础上实行方向分流,根据学生意愿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等选择专门化方向,实行分流培养,尽量使毕业生能“产销对路”。

针对涉农专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研究领域种植业又以大田作物、设施园艺类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领域和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综合性和持续性等共同特征,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时常遇到的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现象,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制,建立生产体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全学程生产实践不间断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突出以就业技能训练为核心,把产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课程的理论学习与社会的实践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获得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3.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

设置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培养农业产业发展急需、具有很强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农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解决好有限的学时与下列各种情况之间的矛盾:即与培养农业中职毕业生从业适应能力的矛盾;与未来社会职业整合性要求中职毕业生掌握多元技术的矛盾;与中职毕业生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矛盾;与中职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所需的宽厚知识面的矛盾。因此,涉农各专业应从自身特点出发,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区域发展特点,变过去以研究为主的教学体系为突出实用性的教学体系,在教法上应该结合生产实际,综合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编写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的校本实训教材。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増加实用技术和综合技能训练,以现场教学和主动参与实际训练为主,有些课程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时,要及时调整内容和顺序,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和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为体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列入课程设置之中;在课程综合化过程中,专业课程将融入经济、管理、经营、法律、公关等教学内容;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专门设置选修课模块,让学生自主选择涉及不同专业、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各类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増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竞争力以及独立创业能力。

4.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积极推行理论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教学中突出主干课程的实用性,増加研发性、创新性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既帮助社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培养师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可以创建“1看、2练、3干”(“1看”就是新生入学第一年由教师带领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以观察了解情况为主;2练”就是第二年跟着老生参加专业管理实践,训练职业技能;3干”就是第三年自己主持项目并带领新生进行实践)一滚动式教学方法131,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实践锻炼而更加牢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要构建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服务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除能胜任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型“一体化”教师,保证理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岗位针对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教学的水平和教风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改的进行。根据涉农专业的特点,对于涉农领域的教师更加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

6.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强产学研相结合

涉农中职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强“产、学、研”结合,把服务生产、服务“三农”作为开展科研项目的基本原则,注重“产为方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立足产学搞科研和产学需要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涉农中职教育的自身发展。中职教育的课题不是解决重大理论问题,而应该是立足于农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开展科研活动不仅可以加快教师的成长151,提高教学水平,为造就名师创造了必要条件;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地和创新性实习、实践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三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把“三农”问题放到关乎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141。目前,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又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中职教育送到农村,将学校办在农村,围绕农村的主导产业办学,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这对中职教育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应对好这种形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必然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涉农类中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顺应市场需求,顺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素质技能提高的要求,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种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区域共享,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模式,实行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2:浅析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考中学论文

浅析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考中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时代下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也势在必行,以便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此主要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也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素质,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计划和课程及模式的改革。

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近几年,计算机软件行业人才需求量高速增长。从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所做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年度it人才需求占五大热门行业的首位。分析内在的原因不难发现,外资it企业入驻国内市场,而国内it企业也瞄准了海外市场,政府对于该产业也非常重视,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之下,it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大量it人才紧缺的局面。据统计,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每年增100万,可国内仅能提供5~6万的学历教育毕业生。由于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软件人才随着软件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呈现结构性矛盾。其中不仅对于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和项目总设计师需求量巨大,同样,对于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工作人员也需求旺盛。

2.计算机专业中职生的特点

2.1凡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位学生都是以最后达到谋取职业这目标而进行学习活动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千万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搞形式主义的教学。

2.2实践中职的课程是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安排的,既要让中职生打好文化基础,更要让中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性,从而达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好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走向社会之后,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3.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3.1注重抓好新课的导入,激发中职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中职生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新课的导入效果。例如,上第一节《flash基础与应用》的时候,先不介绍flash的基本知识,而是播放时下最流行的动画短片。当学生都被吸引的时候,教师趁机介绍本课程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就能做出让人羡慕的视频。好奇心加上好胜心,适当利用中职学生的这种普遍的心理特点,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学习。现在的学生个性特点非常明显,并不喜欢任人摆布,因此,教师上课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多设想一些情景,善于使用引导教学。

3.2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随着电子设备在社会中广泛的应用,人民群众对视频处理和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是让各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让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由于中职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和“小专门化”来进行课程组织的改革,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改革方式。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可以先进行企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技能分析,然后确定专业方向,再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最后再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

[2]李振娥.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3]李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武国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5.

篇3:中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中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 要: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本文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中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文秘?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秘书岗位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可目前很多文秘专业毕业生又难以找到文员或秘书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需要的综合素养、职业能力等核心素质。因此,中职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面向市场,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中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实用型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如办公礼仪、会务接待、会场布置等。同时,强化计算机应用课程和增加财务类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制作各类复杂表格,做简单的财务工作等。

其次,将文秘专业课程整合为三类:一是基础素质类课程,例如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二是商务秘书职业技能类课程,例如秘书实务、文书写作、办公设备操作等;三是拓展类课程,包括公共关系、会计与统计基础、摄影与摄像等。素质类和技能类课程是对文秘专业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而拓展类课程则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以适应现代秘书职业服务领域多元化发展要求。

再次,合理调整理实课时比例,适当减少各门课程的理论学时,增加实训学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办文、办事、办会、协调及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对秘书实务、档案管理等核心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以“商务型”秘书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内容。

例如秘书实务,该课程是文秘专业核心课程,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从秘书岗位群的职责要求中分析归纳出四种核心能力,即事务处理能力、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能力、会务组织与服务能力、商务活动安排能力;其次结合商务文秘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秘书职业素质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最后对课程内容进行理实一体项目化、模块化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秘书职业认知、秘书形象设计、事务管理、文档管理、会议管理、商务礼仪、沟通技能、商务活动安排。每个单元下分若干教学任务以及相关实训项目。

三、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探索和实践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情景训练、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例如在现代企业秘书礼仪教学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情景训练,比如模拟会议、模拟接待等,营造专业氛围,熏陶专业意识。同时,尝试将案例教学法移植到其中,寻找一些公众人物的事件作为个案进行讲授,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强化实践。首先,利用校内资源,进行顶岗实习。一是将文印室、招生就业办、教务科、学生科等部门秘书岗位提供给学生轮流顶岗实习;二是在校内的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起草策划书、开幕词、报告等具体工作,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等。

其次,重视社会实践,让学生在锻炼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一是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与调查对象的沟通交流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能力;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企业庆典、会展活动、颁奖仪式等,让他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建设和利用多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指导思想,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锻炼办文、办会、办事能力。此外,在实践中学习人际交往,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

五、创新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首先,对课程与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要创新评价机制。一方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职业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学习者认可度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信息反馈、座谈会、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评教等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

其次,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要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鉴定导向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突出专业特色的考核形式及多种层次的评价标准。如秘书实务考核中以“专业技能鉴定”为主要内容,突出“过程考核”,在方式上以“项目作业”为主,鉴定形式包括案例分析、口试、项目实作、实践报告等。

文秘专业虽是一个传统专业,但依然富有活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文秘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宗云.浅论案例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1).

[2]莫正桂.论中职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12).

篇4: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办法

(一)提升教师教学理念,转换教师教学角色

要想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完成学习。计算机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不仅需要掌握其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能够将掌握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的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从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中职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单纯将教学的目标制定为传授理论知识。在这种错误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造成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出现了教师“照本宣科”等一系列的问题。如在进行《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的教授时,里面有很多关于计算机硬件的知识,但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设备,导致教师在教授时只能按照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这样即便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教学,但是学生仍然无法真正对计算机进行组装和维护。甚至在有的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教师就一味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上机教学的工作则由其他教师或实验员进行。这样的课程教学安排,忽视了计算机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尽管有的学生确实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一旦面临实际问题时,却无法自我解决。在新课改理论不断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当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同时,这还要求中职教师要明确当前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民族素质,并面向全体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此外,这还要求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而实现创新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同样,学校课堂教学也应当努力发展和提高自身,并朝着成为培养我国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摇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教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行为导向法向学生创设相关问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学生情绪的高涨。学生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下,会更加热爱学习。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到实践教学才是促进中职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才能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营造出求真务实的学习氛围,进而加快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针对于此,教师就可以有必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实验课的开设,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强化实验课的重要性。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融合,让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或动画、视频制作软件,并制定出相应的大型项目分配给学生制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并将示范性教学与操作充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构建新课程体系

我国的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特定技能型人才的责任,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专业的技术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授时,其课程的安排就应当以实用为主。首先,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并以教材为辅助,调整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并将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进行精化,进而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训练。如在教授《汇编语言》等这类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专业时,教师就可以将这类课程进行适当的压缩,只需让学生对其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就行,当然也可以将这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同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专门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且实践技能较强的课程,如网页制作、视频制作等,而在讲解这类课程时,则需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做到精讲,并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其次,教师要将“双证书”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并将中职计算机职业资格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充分融入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同时也可采用“积分制”的教学管理方式,将学生获得的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以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最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应当充分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学校还可将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进行“召回”,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新课程短期培训,从而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使其更能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而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培养学生大胆、灵活运用自身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当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开展一定的知识竞赛或技能操作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不断发散自我思维,相互启发思路。

二、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使得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教学方式,并进行大胆改革,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篇5:中职教育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刘红红.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2]梁雁.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23)

[3]孙镭.关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19)

[4]蔡欣.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5).

篇6: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刘志飞

【摘 要】 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只有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建设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各行业一线劳动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特点正是体现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怎样培养中职应用性专门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定位问题,也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汽车维修专业

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核心理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所训练的技能必须和社会接轨,并通过实践培养行业企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必须有效运行,强化训练各方面的素质,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要求。

一、教学对象以及师资力量的分析

(一)汽修专业课改课程、教学对象浅析

课程改革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凸现模块性、实践性,原理理论课大量压缩,实践技能课时大大增加,比以往突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针对课改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凸现的原理性、实践性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高效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目标,还有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二)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硬的师资队伍

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协助理实一体化老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他们到学校任教,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也与在校教师相互促进,形成互补,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这样既可缩短教育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可以缓解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要解决汽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就要将理论课堂与实验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验室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前不久,南京某校成功地示范了“多媒体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学公开课。该公开课上采用“多媒体理实一体化”的新颖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并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三者相互融合与补充,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1.“车间与教室合一”:把课桌搬进车间,教师在带学生实习时,边讲边做,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现场示范,做到了现学现用,增强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减少了教学的中间环节,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真刀真枪动起来,确保技能训练质量。

2.“理论与实践合一”: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工艺上有所创新,推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三)校企合作在教学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国内,职业学校要想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是最实际的可行之路。目前在我国已通过“校企共建、校校联建、引资援建、产业化辐射、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在许多成人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已形成当今我国成人高校和职业院校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和灵魂,也是应用型专业赖以生存的根基。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

中职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理论教学―课后作业练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在这一模式中学生能力培养有如下三个环节:一是“课后作业练习”;二是“课程实习”环节:主要为了解课程内容进行的现场实习或模拟实习;三是“顶岗实习”环节:该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实施,进行实际工作岗位或模拟的'专业综合实习。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缺陷是: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脱节,影响能力培养的效果。中职学校应该抛弃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后作业练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行专门课程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三、加快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发

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

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2)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3)遵从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人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而理论中有实践, 实践中有理论,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系统性、连贯性, 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特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10

[2]赵志群。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8.武汉高职研讨会报告

[3]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413期

篇7:中职化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中职化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中职化学学科教学教师不得不面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等现状,同时化学学科又是学习有关专业课的基础,掌握些化学知识、多学些化学实践操作,有着特殊的作用。作为教师,如何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现状,采取有效对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现状;有效对策

中职学生与其他普高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没有升学压力,但又面临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个层次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看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他们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中职化学学科不仅是中职专业学科学习的基础课程,又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强化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相关专业课打造一个够用管用的学习的平台,为学生的以后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面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实际问题,中职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不仅较低,同时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习动手实践能力薄弱,学习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这些都导致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的教材与时代发展需要相脱节的现实,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都深受传统的职业教育影响。部分教师侧重于理论教学,对化学教学中符号、化学性质、方程式等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联系,职业技能教学方法单一,实用性不够等,这些课堂教学的现实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升。

二、提高中职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化学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专业特点、市场需要,重视化学学科基础教学,突出其社会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化学教学实际的有效之路,让化学学科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做好初中与中职化学学科教学的过渡衔接工作。初中阶段,通过一年化学课程学习,有的学生甚至都没有入门,但整个知识已经学习结束,他们不仅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同时实践操作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从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知识构成看,不仅知识较为简单,知识体系联系不大,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到了中职阶段,教师急于讲新课,学生会无所适从。因此,中职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夯实初中基础,了解每个学生对初中化学掌握的情况,然后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做好初中与中职化学学科教学的过渡工作。

2.优化学科知识,整合课程结构。中职学校要结合专业设计的特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导向,突出中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化学知识,同时强调学科知识与人才培养更加对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将来的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学科知识,整合课程结构。首先,夯实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想学、乐学,积极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通过化学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自学、分析、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其次,整合课程资源,让化学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发展。每个中职学校都有着自身的特点,都结合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取舍,以本专业学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为出发点,并结合用人单位要求进行整合课程资源,分散重、难点,以操作实践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相比较,教师要改变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借助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不仅直观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揭示化学原理,还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感受新知。教师还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模拟、视频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职化学教学,教师不仅要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自主探究实验,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操作和观察,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将化学实验与平时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感知化学知识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总之,中职化学学科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以培养中等职业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取必备知识,让化学学科服务于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邬玉凤.浅谈如何在实践中创新化学教育[J].时代教育,(16).

[2]廖燕萍.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04).

篇8:中职数控专业数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中职数控专业数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讨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数学的教学改革,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提出对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改革,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学习应用计算机AutoCAD软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特剐是数控专业问题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模块化数学意识教学评价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满足社会需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作为中职学校重要公共基础课,它的建设与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中职数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使之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着重探讨数控专业的数学教学改革,结合学校正在试行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调整,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学习应用计算机软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特别是数控专业问题的能力。以下分四方面阐述我的看法。

1结合教学实际,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目前中职学校数学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着课时少,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内容多,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等问题。面对这个实际,如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能初步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工作中,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对各专业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的设想,也就是把专业知识分成几个大的模块,而公共基础课结合中职培养目标,突出为专业服务的思想,整合出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必需的而且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

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普高有较大不同。一方面,作为公共基础课,必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仍然需要保留,但兵理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教学过程可以突出数学的思想、概念的背景及证明的思路,而对推理论证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讲解,不过分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作为中职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应用,包括对数控专业常用的数学概念理解并进行实际应用,以及数学如何与训算机结合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软件技能等。

基于对本专业的数学要求,我们对数学教材进行了模块化改革,整理出了一套适合数控专业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我们把教材分成了函数模块、向量与几何模块、平面几何模块、数列模块和计算基础模块等几部分内容,并根据专业进度来安排相应内容:

第一学期:函数模块。引入函数的概念后,着重讲解三角函数,这是学习车工、钳工过程中用到的基本内容,因此安排在第一学期讲授。如表1所示。

第二学期:向量与几何模块。学习工程制图时和绘制电路时,需要用到向量和立体几何,安排在第二学期学习这部分内容。如表2所示。

第三学期:平面几何模块、数列模列: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和对曲线轨垒的运算是车床加工技术的基础,到了第三个学期学生对加工工艺有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后,就要用到轨迹的运算问题。如表3所示

第四学期:计算基础模块。(考虑到第四学期实际授课时较短,使用的课时数也做了相应的缩减。)如表4所示。

模块化以后,我们结合专业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内容的重新编排,取消了一些实际作用不大的内容,而对常用知识进行重点论述。在论述方式上也作了适当调整,如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论述,以计算为主,而对函数的认识仅仅作为了解性的内容,并不多作强调。对三角函数的讲解,着重在于介绍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应用。对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要求相对提高。

2突出在数控专业中数学应用的背景和特点在三角函数模块中,我们着重讲解了角的概念和运算,这关系到加工工艺的制定,角度和结点的计算;在立体几何模块中,我们着重讲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常见的几何模型,为学习图形设计打下基础;在平面几何模块中对轨迹与曲线在刀具轨迹形成和数学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在计算基础模块中,着重介绍了几种方程组的解法,为结点的计算和图形设计打下基础。因此,模块化之后的数学教材是以数控专业为背景来组织的,一方面这对于中职学生是比较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易于理解的;另~方面这也是为了放映信息技术时代的一个实际背景:数学在数控专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数控专业中的数学处理与课本上学到的.又有所不同。不但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而且还有自己某些方法特点。例如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加工零件形状复杂,加工路线轨迹就不能用简单的曲线、面来确定,而需要通过几何建模等复杂手段来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结合了AutoCAD等软件技术,解决专业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上我们也尝试做了一些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使之能够更接近社会实际,贴近所从事岗位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必须和够用为度,设计教学任务,改考定学期成绩为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平时学习(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占70%,分为笔试和小组合作实践成绩,如果在实践中表现突出,可以适当增大实践成绩所占的比例。

小组合作实践是将班级划分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提出一个在专业课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比如对加工设计图形的分析,对加工角度和结点的计算等等,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决问题,或者得出一定的结论。每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时,四位同学轮流承担小组长、设计、收集资料、观察、记录、分析等任务。活动完毕时,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对每个小组的成果结合专业老师的指导进行点评,最后形成一次小组活动的综合评价分,记录在“合作学习小组评价表”中。在小组活动时,能较真实地反映出每个人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新精神、与人合作的态度等。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是自我反馈互相学习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合作互动的新模式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技能,服务社会。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教授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任务,同时也应体现为专业服务的作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一会学数学一学会数学一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一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一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我们中职数学教学所希望的。

篇9:浅谈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总结比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中职校培养的目标。全国中职学生工程算量技能比赛,既是各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水平的展示,也是各中职学校教学交流、学习难得的机会。

论文关键词:经验总结;学习交流;教学改革

一、比赛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的事业也在突飞猛进,工程算量技能大赛是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日见成效的大好形势下举行的。

其目的是:

1.本次建筑工程技术技能比赛本着“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精神,以竞技为契机,意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在实践”。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对于为社会输送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学生走出校门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2.检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检阅学生计量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手算操作以及利用软件技术解决计量实际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以此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增强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加强校际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竞技舞台,活跃全国各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间的计量学术氛围,提升相互间的'竞争意识。

4.拓宽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领域,实现良性互动。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改革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为用人单位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同时又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比赛的组织与准备

主办单位在赛前举行了预备会议,针对有关专业的问题进行了答疑,并研究比赛的有关事宜:(1)比赛分为手算、机算并由各参赛队选定算量软件,(2)比赛成绩由手算和机算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3制定比赛细则、评分标准、以及分组方式,(4避定手算机算比赛场地,(5定比赛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以及赛后成绩阅卷,评分汇总等规则,(6)确}定参赛学校的基本条件,(7)确定大赛评委人选。实践证明,赛前的这些准备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考虑充分周到,是比赛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基础。

三、比赛的实施与结果

1.比赛内容

根据比赛的目的,本次比赛以手工算量为主:即手工算量(土建)与软件算量(钢筋),满分为100分,具体根据专家裁判委员会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选手竞赛总成绩=手工算量成绩×7O%+软件算量成绩×30%

(1片工算量部分

①竞赛范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O50o一)中附录A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附录B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

②竞赛图纸:建筑面积为l131口的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平屋顶,普通装修。所有的选手都要在规定5个小时内手工完成清单列项和计算工作。

③竞赛内容:依据莹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o一2008)中附录A、附录B和施工图纸,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包括进行项目设置、选项目编码、列出计量单位、描述项目特征、计算分部分项工程数量。

(2敞件算量部分

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中附录A、附录B和选定的施工图纸,按照任务要求,对一个工程建筑面积为4O12口的框架结构综合楼,选手可以任意选择市场上最普及的鲁班和广联达两种软件之一,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在3个小时内完成这套试题,并保存输入结果。

2参赛队伍

工程算量项目由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37个代表队的408名选手,经过校赛、市赛、省赛,层层选拔,最终有104名选手脱颖而出来到天津参加国赛。要求每省一个代表队,每队3名选手和1-2名指导老师,共计104名选手参加比赛。

3.比赛实施

此次比赛场地选在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校园内,赛前作了极为细致的准备工作,对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赛场进行了精心挑选和布置,以保证比赛有序和顺利的进行。本次大赛阅卷评分设计非常严谨,大赛答案是组委会专家和软件厂商委派三人和选手同时做题,并核对标准答案。最终根据选手的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评定最终的综合成绩。

4.比赛结果

经过2天(6月24日l3’.00—18:00的手工算量,6月25日8:00—11.-00的软件算量)的激烈角逐,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的陈凯霖等l1位选手获得一等奖,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成斌、杨中禄等2l位选手获得二等奖,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吴巧丽等32位选手获得三等奖,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指导老师。

四、比赛的特点与效果

本次比赛在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和参赛学校代表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如下特点及效果:

1.在中职教育中,无论哪一类型的中职学校,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是其第一要务和中心工作。当前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主要工作是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会,出得去”。这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具有强能力,这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本次比赛是工程造价专业中职生的基本技能比赛,也是专业教学改革中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检验。为了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出得去”更能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等部门承办的最高级别的专业技能大赛,给广大工程造价专业的中职学生提供了一个直面社会、行业的竞技舞台,充分展示了工程造价专业中职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加了社会和行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了解,这也是本次比赛的一大特点。

2.工程造价中的计量是确定工程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技能大赛中计量包括手工计算、软件计算。手工计算占70%,可见基本操作能力占主导,依靠软件支持是辅助,在中职学生中,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能力,是就业成功的基石和有力保障,这从这次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的训练中可以得到肯定。

3.由于赛前准备充分,不仅比赛过程井然有序,而且比赛成绩斐然,从手工算量到软件算量选手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书的内容。手工算量要求所有选手都在规定的5个小时内手工完成清单列项和计算等工作。虽然电算题量很大,从识图到完成工程算量仅有3个小时,不少软件选手依然轻松完成并提前交卷。可见选手的训练有素,参赛选手们在这次比赛中充分展示了自己掌握的计量技能,也检验了选手的实践水平。

4.这是一次公平竞争,公正评判的比赛,无论是参赛的选手与指导老师,还是评委裁判,都以诚信为本的精神参加比赛和裁判,未有任何作弊和取巧,同时竞赛委员会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保证公平竞争。本次比赛的选手考场座位由领队抽签,登记后确认合格后才能进入赛场进行比赛。软件算量比赛,同一参赛地区的选手原则上不安排同一赛场内。比赛结束后,选手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和计算工作,保存结果需经过检验,并和裁判员在登记薄上签字确认后选手方可离开赛场,有效地防止了作弊的可能性。

篇10: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实践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的位置,它在专业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设置中是否合理,都将影响着中职酒店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技能的多与少。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积极进行思路调整,并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中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模块化;评价体系;双师型教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着,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酒店的供应量每年增长速度都接近30%。然自20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放缓,加之中央出台八项规定限制公款消费,酒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赢得市场,答案是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和专业化的定制服务成为趋势。因此,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如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能够满足酒店需求的学生,这对我校本专业提出了要求,我们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具体如下:

一、依据酒店岗位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建立以酒店管理“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三大主干课程,设置了特色课程,并且拓展延伸核心课程。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比例对等,有相对成熟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这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设置课程模块,将教学与项目相融合

以“一个职业人的成长”为主线,以工作流程为导向,进行了模块化教学的设置。三大核心课程为三大主要模块,然后具体细分,做到课程内容不重叠,细分课程服务于核心课程服务,其他学科教师教学内容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个项目,将学生置于职业角色中去,明确项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综合采用所学过的技能,尽可能的以一名合格的“职业人”的身份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学生组织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可采用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模拟和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一般适合于较小知识面的情况,事先创设一个学习任务,如《餐饮服务》中的“菜单的设计”,学生分组——选组长——分配任务——分头行动——完成任务,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为了小组更高效率的完成任务而努力,在任务的解决中顺便掌握相关的技能。情境模拟教学法适合于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对知识面要求广,因此,它是一种阶段性验收方法,比如,前厅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必须结合之前所学到知识来解决。

四、学生评价体系应多元化

传统评估学生的方法通常采用书面考试,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我校通过考试改革,确定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这意味着不光是要考察学生的技能,还要积极的发现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比如,学生的态度、竞赛、团队合作意识等等,并且针对这些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与引导,而这些都纳入到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中,占整体考核的50%。结果性考核,除了书面试卷,如《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酒水知识》等还需要技能的展示,《饭店服务英语》采用口试,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手段来评价学生。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良好的酒店满意的员工。

五、完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校内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设备相对自治区酒店管理专业实训中心而言,确实欠缺较大,但我们积极取得合作良好的银川阅海宾馆、银川市国际交流中心等大型酒店的深度融合,将其发展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弥补了校内实训室教学效果的短板,使得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保证。此外,还将为校内开展酒店专业专题讲座,传授新技术、新经验,储备了充实的兼职教师资源。

六、完善阶段性见习活动

年年尾时,我们对酒店专业的学生见习一事做过一次尝试,即在新生入校第一学期末到酒店见习一月。但这一尝试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流失了一部分学生。但见习活动本身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又有很重要的作用,现我们会将学生的见习分为三种形式进行,即专门针对新生的参观式见习,时间为1—3天。到第二学期“五一”前后进行一周的体验式见习。此外,还有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主题式的实践。所谓主题式的实践,如圣诞节、婚宴等,既涉及到西餐服务,又涉及到中餐服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七、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由此也决定了教师队伍的老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顺应这种趋势。我校本专业教师全部符合“双师型”证书要求。此外,在专业标准中师资建设方面,设置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在学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老师跟随学生进入酒店一线,参与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学习某项新技能,积累教学案例,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总之,不论我校本专业做哪些尝试,都是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酒店业的发展服务,也为我校赢来良好的社会口碑。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8(8).

[2]张丽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想[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高等专科学校校报,(6).

[3]胡国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1).

篇11:浅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论文

浅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论文

摘要: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应如何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以不断适应形势、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本文主要从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等方面略谈浅见。

关键词:

实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对实用型、技能、操作型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因此,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应如何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从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等方面略谈浅见。

1中职学校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实践是关键。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很显然,校内外实习基地对中职学校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而校内实验室是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验证知识和培养基本操作能力的主要场所。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突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形势下,如何继续努力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给学生提供实践发展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仍是中职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是中职学校适应形势、改革发展的目的。因此,加强对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之一的实验室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确保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2中职学校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实验教师队伍。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对学校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建立一支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开拓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使学校不断适应形势,在不断地创新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而实验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素质、实践能力水平等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

2.1.1要促使实验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危机感,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增强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国家当前有关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了解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发展势态,促使实验教师自觉树立起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观、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终身学习观,自觉地增强危机感。

(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新时期关于师德建设的有关精神,并通过测评等方式,对实验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切实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3)不断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如实验教师的工作岗位职责、工作质量考核评定办法等.促使实验教师增强责任感以及“按质取酬”的意识,同时让实验教师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增强危机感,从而推进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最终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服务。

2.1.2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校应创设各种条件,促使实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1)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实验教师提升学历。

针对部分实验教师学历偏低的现状,出台一些支持和鼓励实验教师提升学历的政策,如在时间上给予适当的自由度,在经费上给予有力地支撑,以鼓励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尽快提升学历、学历已达标的教师考取第二学历,提高他们的知识素质。

(2)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各种对口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资格证书”等级考试,努力打造“双师型”、“一专多能”的实验教师队伍。

在当前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下,很多实验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跨学科、综合性的知识.单一知识型的实验教师已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核心、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对实验教师实行“双证制”、“多证制”成为必然趋势。

(3)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教师到区内外各地考察、培训。

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教师到区内外各地考察培训,既可以开拓视野,借鉴他人经验,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和实验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

(4)转变实验教师角色。

使实验教师由专业教师的“助手”向能在实验课堂上独当一面的“能手”,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

2.1.3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实验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项目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1)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如:学校应提倡让实验教师“走出去”的做法.让实验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去学习生产前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将实验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锻炼的质量作为实验教师工作质量考评的依据之一;组织实验教师每年举行1~2次的实践技能竞赛活动,促使实验教师专业技能提高。

(2)鼓励实验教师参加“产学研”相关课题和各级专业科研活动。目前,参加课题和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当中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实验教师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提高,因为教师在参加课题研究和科研工作中,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经验积累,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3)充分发挥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通过“以老带新”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应拓展到对年青的实验教师的培养中。目前,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比较注重专业教师这一块,而很容易忽略了实验教师这一队伍,而学生基本操作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往往离不开实验教师的指导。因此,中职学校应注意实验教师与专业教师并重.两手一起抓,重视青年实验教师各方面尤其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

2.2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完善实验设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实验设施的好坏,对保证实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应创造各种条件,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设备设施。

2.2.1以学校的专业为导向以及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学校实验窒的设置结构。

(1)对于新开的专业或比较热门(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汽车、模具、电子等专业,要及时增设专业实验室,以保证有充足的实验场所供给学生进行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提供基础条件。

(2)根据生产实际和教学 的需要 ,增设新 的实验室 ,使实验室细化、专门化、实用化,如将家电维修实验室分解细化、增设牧医解剖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以及一些选修课实验室等。

(3)对招生人数明显减少的专业.可通过整合,相应减少其实验室的设置,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2.2不断完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性能,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1)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这是增加实验设备的首选途径,只有配备有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实验设备,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2)根据一些专业实验室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方法,充实实验设备。如对家电维修、汽车与摩托车维修等专业实验室.通过号召师生员工向学校捐赠废旧家用电器、摩托车等,或向社会上一些单位或个人购进旧摩托车、汽车等途径,增加这些专业的实验设备,既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又能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3)通过鼓励师生动手制作实物标本、或利用现成的实践教学素材进行拍摄录制成音像教学资料。以增加实验设备。

2.2-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

创设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实践技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学校应在保护学生刨新思维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有目的地创设仓新实验室,如为学校的各专业社团提供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探索新知识、新方法,并安排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增强为学生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2.3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3.1切实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职业教育由以学科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革:

(1)及时调整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过时或复杂的理论性太强的验证基本原理的实验知识大胆删除,确定各专业、学科的重点技能,强化重点技能的训练与考核;

(2)引进一些反映生产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内容,提高实用性实验课的比例,让学生学有所用;

(3)教师根据需要,自编有本地区特色的、实用性强的实验指导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3.2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提倡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形势下。在实验课中教师应注意树立“学生本位”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以往的实验课显得“公式化”:教师根据实验指导书写出实验步骤,并讲解、演示一遍,然后学生按步骤“重演”,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课前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课中多采用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并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轻松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2)注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实验课也变得精彩。教师应通过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实验教学录像或CD光盘的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3_3完善学生技能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要切实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

(1)加重平时实验课成绩在技能成绩中的比例,可将平时实验课的成绩占技能成绩的60%以上,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2)采用灵活多变的考核方法,实行技能考试、考查与平时的实验结果验收相结合,将对学生的技能考核贯穿于平时的实验课中。

(3)改变技能考核的方式。在对学生的技能考核过程中,考核内容采用临场抽签,实际操作与简要的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此外,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技能考核要逐步实施分层次考核。

3结束语

中职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确保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深化实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形势,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篇12: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改革对策论文

汉语言文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其应用性很广,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也随之而来。为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调整课程安排,改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培养方向,实现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无缝接轨。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寻找对策。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近些年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率却在降低。当今社会,很多学生选择专业的根本目的是利于就业,好就业成为学生选择高校专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更多学生愿意选择好就业的理工科学习,这使得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并不景气。同时,部分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技巧性,且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一门社科类学科,其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对其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甚至部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就使得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逐渐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弱势专业。另外,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很多年轻教师没有认清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理解得不深,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事业停滞不前。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课堂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然而,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素质与课程结构不匹配的现象,这对汉语言文学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因此课程不够系统化,教学效率不高。由于专业方向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思想作为依托,所以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不明确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死板,没有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

三、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1.培养更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培养更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俗话说得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满足时代的需求,跟住时代的步伐。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其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要着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尤其要重视对汉语言文学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的专业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各项技能,努力钻研本专业。为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勇于抛弃原有的落后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储备的新途径。同时,高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督导,让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或者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

2.改变传统授课方法教师要勇于、善于改变传统授课方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时代早已过去。教师要依靠现代教学设施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加生动具体,能够吸引学生,让汉语言文学学习不再乏味。多媒体的融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有很多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习起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理解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调动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们一同探索,不能死板地教学,而是要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汉语言文学学习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学生不能只靠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来提高自己,更要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学习好不如会学习,学生只有善于自主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再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过程中的指南,其对学生的近期学习,乃至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都起着引领作用。因此,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克服学习困难,向目标不断努力。其次,要制订学习计划。

有了目标后,学生就要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制订短期、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计划要既包括学习内容,又包括学习时间。这样,才便于学生严格执行,确保目标能够实现。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性格和习惯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如果采取相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能会使结果适得其反。所以,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能型人才,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还能促使学生在以后就业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升自我。

4.进行专业应用性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多样化形态。因此,高等教育也要不断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努力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越来越被忽视的现状,许多专业人士提出了专业应用性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指导,再与新观念相融合提供认识理论基础,最后依靠先进的理念指导为专业应用性改革打下基础。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专业情况与社会需求三个方面,明确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定位,围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师不能只重视传播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高校应该增设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选修课程,以供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高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习基地建设,改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高校及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要依托实际情况,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使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更有意义,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姚锦莲.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略―――基于语文新课改的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4(03).

[3]蒲晓华.大学汉语言教学改革趋势探讨[J].语文建设,(35).

[4]覃志鸿.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4(03).

[5]李秀茹.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7).

篇13: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论文

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论文

一、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和重点

1.中职教育专业的区分性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主要包括中专、职高、技校。中专和职高由教育部主管,技校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职学校在管理上具有部门的区分性。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业的工作人员,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员。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立一般符合社会职业性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置旅游餐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幼儿教育专业或者电子加工专业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还开拓了计算机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现代化的科目。中职学校在招生方面要求宽泛,主要的招生范围就是初中毕业生,这种教学模式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专业性和基础性为主,以实现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中职学校不同于高校,更不同于专业性强的教育类型,而是以专业性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要求。中职学校的基础性专业教育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应用性为主要要求。

2.课程体系以专业性实践性为主

财务管理专业在高等院校属于重点科目,高等院校在教学设计上,各个学校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都是大同小异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财务管理专业同样需要规范的课程体系,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专业课设置要充分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时限,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科目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具体科目可以包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金融市场、投资学等科目。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专业性实践性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既要以基础性知识为常态教育,更要兼顾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教师在专业性的教学中,将基础知识集中进行传授,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渗透基础知识和高一级的教学标准,这样就会使教育教学活动符合不同基础的学生,使中职学校的教育更具活力,更加符合教育对于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

3.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倡导教学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如何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财经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经济需要,就要从教学方法和教育机制上进行改革。改革是为了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珍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以知识的全面化、科学化开展教学实践。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更新教学设置,以学生的需要为现实要求。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与教育环境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知识体系相融合。

二、中职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处于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阶段,在对中等职业专业化教学上,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教育机构,都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的教学设置内容不科学。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同,采取的教学环节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在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答疑等方面没有完整的进行。理论教学不实际、不具体。同时,教学实验和社会实习都缺乏一定的安排,实践性教学占据的时间较短。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就会使教育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实现从本质上的突破。财务管理专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对财务管理专业化教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很多人都认为财务管理教育需要进行专业化程度高的培训,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要以基本的财务素养引导为主。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了对专业化程度的怀疑。

2.生源知识结构与教学常规化模式产生矛盾,影响教学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既需要从财务知识学习的角度考量,又需要从知识实践能力角度衡量。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生源的不稳定性,造成教学活动无法有效进行。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职业教学与高等教育是有形式上和教学目标上的区别。职业技术教育是按照职业岗位进行定向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业务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实教学中,财务管理专业缺乏知识的针对性,更缺乏具有社会参与性质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学生知识基础的悬殊,导致在统一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开展高水平技能的应用,教学过程得不到应有保障。生源知识素养基础的障碍,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对于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升级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3.财务管理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不利于现代化教学实施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教学工作的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基础设施还处于老旧的状态,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工具已经应用很多年。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直观的,没有教学设备作为模具的讲解,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设施是财务管理教学的载体,缺乏必要载体,或者基础设施的不对称,就会造成学生无法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最初兴趣的缺失。中职教育作为专业性的教育机构,教学基础设施是快速提升教学效果的辅助设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在现实教学中需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职学校更愿意采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但是,不能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一些特殊的理论知识上,如果没有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就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提高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教育,是当前社会比较稀缺的'人才培养模式。财务管理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教学的前期,就要明确中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是以高标准的专业知识为主体,而是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引导使广大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产生兴趣。例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会计模拟和案例教学法等,在第一学期设置《基础会计学》课程,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阶段性教学。例如在《企业会计学》方面,要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真正的会计角色,进行出纳、材料、成本费用、财务报表等实践。在模拟实验阶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使学生通过仿真操作,明确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就是知识梳理和整合的过程,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财务管理专业还要涉及财务软件的学习与操作,以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新发展。

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只有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才能为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引明确的方向,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较大提高。具体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将实效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其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提高其针对性,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满足财务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再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满足专业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与此同时,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还要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积极实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生活化教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留意。比如说很多学生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应该怎样处理这样一笔钱呢?很多同学会选择将它花掉。可以建议学生从自己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想想怎样才能让它实现增值?而要实现增值,就必须进行投资,那么应该采用哪种投资方式呢?用来购买股票,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但是风险较大;用来做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风险低,但是收益也低。这样,就可以引出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管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式。

3.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基于这一认识,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主动积极的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快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目的。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提高探究式教学效果。例如:某家庭贷款买房,月工资收入为2500元,向银行按揭贷款20万元,借款期限为,年利率为5.04%。签约时他选择了按等额本息方式还款。这样,他每月需要还款1324.33元,总还款317829.20元。总支付利息为117839.20元。同样算一笔帐:若按等额本金还款法计算,首期还款额1673.33元,总还款301220元,总支付利息101220元,所付利息比等额本息还款法要少付16619元。讲完此案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是否有按揭购房计划,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学生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让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在讲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后,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前面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与工商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结合起来分析,由此可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中职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设置。职业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专业,在就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该类型的学科设置和内容设计一定要符合专业课的要求,更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就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上,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要积极进行仿真练习,通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金融素养培育,形成教育对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

篇14: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礼仪教育论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礼仪教育论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以后绝大部分将会走上幼儿教师的岗位,培养学校做好他们的礼仪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内涵、现状、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更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就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无法生存,做事情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就无法安宁。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明,礼仪不但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礼仪,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难以想象。这就需要我国加强礼仪的教育,必须从根源抓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以后身心的健康成长、认知社会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又取决于幼儿教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礼仪知识以及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

但是据调查,我国很多幼儿教师的礼仪知识以及职业素养是不容乐观的,如媒体经常报道的虐童事件等,直接影响我国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以及幼儿教育正常活动的开展,这与我国所要求的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标准相差甚远。为了幼儿健康成长,更是为了祖国的希望,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内涵

我国乃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就是人类的立世之本。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还应具有深厚的职业素养。那何为“礼仪”?何为“职业素养”呢?首先,“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礼”就是礼节、礼貌,“仪”就是仪式,多指集体性的,还有我们常提到的仪表、仪容等。礼仪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志愿者的服务礼仪、商业活动中的商务礼仪、校园活动中的文明礼仪等。“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其中职业技能是关键,但是道德和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拥有深厚的职业素养的幼儿教师才是推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现状

(一)教师责任心不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礼仪教学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认为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的高中学校,学生只需要大概了解知识即可,没必要进行深入的学习,所以往往只是按照课本机械教学,一节课结束,教师的教学任务宣告完成,学生学到礼仪知识的多少则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的仅仅是简单的表面的礼仪知识,并不能深入地系统地掌握。同时,“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出来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也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只会导致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无味。因此,礼仪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礼仪专业水平的高低,教师专业技能高,学生学到的礼仪知识会更深入,内容也就更丰富;反之亦然,即便是教师想把更多的礼仪内容传授给学生,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直接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有限。鉴于此,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礼仪教育,进一步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心理较自卑,缺乏自信

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和进入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相比,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等”,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认为就是自己好好学习,在职业学校里边也是徒劳的。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甚至学生稍犯错误,就对学生大声呵斥,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导致学生每天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学生还能认真地接受礼仪教育是不可能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教育及职业素养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一)塑造健康心理,增强学生自信

学生带着自卑心理走进中职学校,自信心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教师通过礼仪教育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告诉学生以后面对的将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而自己是这些栋梁之材的启蒙老师,自己在传授孩子们礼仪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责任,自豪感油然而生,心理也会变得健康阳光,信心倍增。

(二)改善师生关系,增强班级和谐

通过接受礼仪教育,学生们逐渐认识到日常怎样的言行、仪容仪表才符合新时期幼儿教师的标准,遇见老师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敬而远之,而是大大方方、彬彬有礼地和老师打招呼;以往在中职学校常见的奇装异服等现象越来越少,和老师经常顶撞、吵架的现象也逐渐消失。学生正在用一种新的态度、新的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师生之间的关系明显得到改善,变得犹如“大哥哥”“大姐姐”般亲密,同学们之间互相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五、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探索

礼仪教育对于将来成为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礼仪教育重视度

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的礼仪教育观念是关键因素,要及时转变教师的“狭隘”观念,提升责任心。首先,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同高中学校的学生一样看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中职学校感受到温暖,把入学时的自卑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其次,把礼仪教育同其他学科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对礼仪教育的认知,学生才能紧跟教师的步伐认真学习。同时,在礼仪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即理论联系实际,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的幼儿教师招聘会、幼儿园日常礼仪教学等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礼仪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增强礼仪教育的程度。 (二)创设礼仪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

礼仪教育的开展除了依托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礼仪观,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向不文明的礼仪习惯说再见,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在校园内部,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倡导文明言行。具体来说,可以借助于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来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播;也可以借助于演讲、辩论、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播,反映出学生所关注的礼仪问题,通过具有浓厚礼仪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来逐步影响学生。

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进一步强化礼仪培养。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其次,可以举办“礼仪使我如此美丽”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知识专题宣传、主题班会、讲座等,特别是每学年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的“校园礼仪之星”比赛,借助抢答、情景模拟、场景分析、礼仪形象展示等各种各样的途径,使礼仪知识形象化,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间,真正实现普及礼仪文化的目的。

(三)加强监督管理,组织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活动

在校园内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自发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但由于每个人天生具备的惰性心理,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校园内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脏话连篇,目无师长等。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制定一系列的礼仪约束制度,加强对叛逆学生的监督管理,组织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活动。具体措施有:首先,制定文明礼仪行为守则,规范文明礼仪用语,形成系统性的礼仪规章,然后再挑选一些礼仪教师作为监督员,监督管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日常礼仪执行情况,发现不符合文明礼仪范围的,及时纠正并进行备案,表现好的进行表扬,表现不好的当年内不得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以示惩罚;其次,可以不定期地组织文明礼仪培训,邀请专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礼仪教师,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园礼仪教学课外实践,增强学生的礼仪教育观,使其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仅仅掌握礼仪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以深厚的职业素养作为支撑,才能达到新时期幼儿教师的标准。但如何才能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呢?

(一)强化学生幼教职业观念,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来说,幼儿教师是一个他们既熟悉但又模糊的职业。熟悉的是幼儿教师就是在幼儿园给儿童做老师;模糊的是对幼儿教师职业缺乏深入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新生入学后的幼教职业教育就很有必要。鉴于此,教师可以开设一堂幼儿教师职业分析课,首先向学生们全面介绍幼教职业的内涵,如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需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素养等,让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后,再根据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当今社会幼儿教师的就业形势,进一步明确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教事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知识、素质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以便更好地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职业素质

很多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如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意识以及持续的学习能力等,即使文化课成绩再优异,但如果职业素质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也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在我国很多院校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可以多聘请就业指导专家、职业分析师、幼儿教育专家等,就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动态等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情况等及时主动地做出调整,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内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培养自己乐于付出、不怕吃苦的精神,积极拓展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有力保障。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真正的职业能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通过参加课外的实践模拟,才能将专业课程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如学校组织的校外幼儿园实践活动,针对幼儿园日常的幼儿游戏、幼儿绘画、幼儿舞蹈等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正,使学生在课外校训基地逐渐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七、结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礼仪教师要脚踏实地并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多种有效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同时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新型幼儿教师为己任;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多层次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最终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儿教师。

篇15: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教育论文

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教育论文

摘要:现阶段,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因此要积极地探究新的教育模式,为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从而推动其继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我国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探究中职语文教育的优化策略,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我国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现状;策略

从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中职教育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有着很大程度的进步。中职学校的生源上不断增大,但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而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中职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点科目,加强中职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1.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中职学校的语文科目是学生必学的教学科目。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各个时代的素质培养要求也是不同的。而在当前的发展时代下,素质教育就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对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中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加强中职语文教育的科学方法运用比较重要,只有保持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地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养。

2.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重要层面。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大多数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的已经放弃了语文科目的学习,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深入认识到中职语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教师层面看,还存在诸多的教学问题,教学方式没有体现出科学化。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主观能动性方面得不到全面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育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要想将中职语文教育得到优化发展,就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中职语文的教学课程目标,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以及实践性的特征都体现出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以及交际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第二,语文教育的优化策略实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学习目标。中职生往往将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高考标准进行衡量,对学习没有信心,逐渐失去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专业的语文知识,分层次地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多方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第三,学校要对语文教育高度重视。当前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中职的语文教育比较重要。中职学校要与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发挥自己的所学,有效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另外,学校要充分认识中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将趣味性的语文教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对中职语文教育的优化要从多方面进行,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善,希望能对我国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烨.中职语文教育现状与分析[J].知识经济,2014(8).

[2]常青,田慧.中职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职业技术,2014(3).

[3]胡小娟.中职语文教育之我见[J].网络财富,2013(12).

相关专题 教育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