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思路与做法论文

cherrt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探析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思路与做法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cherrt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析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思路与做法论文(共17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探析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思路与做法论文

关于探析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思路与做法论文

新建本科院校是以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新建的一批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鉴于成立时间较短、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等原因,此类院校的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建立、健全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从宏观层面来看,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就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学规划、宏观管理,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法律、政策、信息、评价等手段,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如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展了多层面的质量评估工作,有效地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外部监控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建设。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评估机构,社会上大学排行、专业排名等自发性质量评价也越来越活跃,国家在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道路上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目标欠明确,功能不完备;组织不健全,体制不顺畅;法律不健全,工作欠协调”等问题依旧比较突出,已经制约了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多数院校抓住升本的机遇,努力按照本科教学要求加强管理,逐渐加大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力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被评院校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基础文件完备,教学运行基本规范;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标准基本建立,开始运行评学、评教评管、督导检查、反馈改进提高于一体的质量监控和自我评估制度;部分院校还成立了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配套的人、财、物保障。但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和结构问题较为突出,质量标准不完备,质量监控覆盖面不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亟须解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供院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参考。

二、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思路与做法

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从构成上讲,包括人、财、物要素;从管理的角度上看,包括目标、管理、信息、时间、空间等要素。高等教育质量是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和作用的产物,高等教育质量取决于要素之间配置的合理性及运行的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就是有效协调高等教育质量系统各要素的整体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最主要由质量目标与标准、投入保障、组织运行和质量监控等一系列环节组成。

要树立“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质量观;统一思想,强化质量意识;提供保障,培育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通过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导向作用,为提高院校教学质量护航。遵循“目标性、科学性、客观性、完整性、重要性、导向性”原则,运用高等教育评价研究的理论成果,对本科教学评价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引进和筛选本科教学评价的各种技术方法,尤其是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与方法;调查分析学院本科教学现状,梳理现有质量评价、管理的做法,通过技术组合形成本科教学评价的方法体系;在评价基础上构建本科教学评价监控与保障的体系框架,并形成完善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三、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的构成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是一个以目标系统为总纲、组织系统为保证、制度系统为依据、标准系统为准则,反馈系统实况检测,评价系统正确诊断,保障系统贯穿始终的闭回路、自控型的体系,从而成为引导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一)目标系统。目标系统包括学院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等)、学院办学思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其任务是明确学院的定位,理顺学院办学思路,确定学院的发展目标。

(二)组织系统。组织系统由决策机构、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组成。决策机构指导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决定有关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政策和措施;监督各个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的工作情况。指挥机构遵从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依据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审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发展规划等,并做出相关决议或提出意见;讨论、审议或决定教学基本建设规划与评估方案,并对具体实施给予指导;指导、督促、检查执行机构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和教学规章制度。执行机构负责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子目标及其质量标准;制定实现教学质量子目标和达到质量标准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监控系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

(三)制度系统。制度系统由“教学计划制度、教学运行状态制度、教学基本建设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组织管理制度”五个子系统构成,并在管理制度的宣传、讨论、运行和反馈中不断收集意见,积极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保障了各项工作能够及时落实到位。

(四)标准系统。标准系统包括“理论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标准、学风建设标准、专项建设标准”4个子系统。其中,理论教学标准子系统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指导答疑、作业批改、考试考核、课程重修6个模块;实践教学标准子系统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与论文3个模块;学风建设标准子系统包括思想品德行为、心理健康、学习奖励、违规处罚、文化修养6个模块;专项建设标准子系统包括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4个一级模块,每个一级模块根据实际下设不同的二级模块。

新建本科院校是20以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新建的一批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鉴于成立时间较短、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等原因,此类院校的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建立、健全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篇2: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为案例,重点介绍了学院“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内涵,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实施效果,并提出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对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质量;监控;评价;执行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督,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16号文件)的颁发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重点抓教学质量,预示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育[]5号文件)指出:“高职评估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为重点的质量保证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内涵质量建设,必须重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质量监督。,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准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把教学质量提高作为提升高职办学内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方向。

高职教育“以提高内涵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四合作”为主线的发展方向”,促进了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内涵质量的建设,而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适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建立相对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以及相对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教学从管理、检查、督促、反馈到整改的闭环系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构建“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1.构建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组织实施,两个部门并列运行可有效保障质量监督。为适应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在教学质量监控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构建学院“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即4个系统、2级组织、3支队伍和3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控制、评价、反馈保障。其中的“4”,即建立了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4个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督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其中的“2”,即院系二级督导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院督导室负责全院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反馈保障和二级教学单位督导组负责本系部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价与反馈指导。其中的第一个“3”,即3支队伍,院系专、兼职督导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和企业兼职督导员队伍。信息员队伍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班级教学质量信息,企业兼职督导隶属于各个系部管理,参与系部的教学质量监督。其中的第二个“3”,即三级保障,形成学院、二级教学单位和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与反馈保障。

2.实现了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是依据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与反馈,如何科学、合理、公平评价,建立与教学质量标准相对应的评价标准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基本保障。在实践中,我们用3年时间初步完成了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通过研究和不断实践的修正逐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多元化、多主体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实现学院、企业兼职督导和社会第三方参与的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质量评价。即学院内部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对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其中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同行、二级教学单位领导、二级督导组等完成,在评价指标设计和评价权重上,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指标侧重点不一样,这样可使评价结果较客观,教师易接受。外部评价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兼职督导、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友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对学生定岗实习的职业能力的评价、社会第三方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在聘请企业兼职督导员方面,选择以人力资源部部长为主要对象的兼职督导,因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最熟悉。因此,从20开始,学院根据二级教学单位规模共聘请了56个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部长为学院兼职督导员,得到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为了有效发挥兼职督导员在教学质量方面的监督作用,每年完成一次对系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测评,根据需要为二级教学单位学生做一次讲座,每学期完成一次听课任务,为学院督导室提供人才培养有关质量信息。教学质量测评则通过二级教学单位实习巡视教师给企业兼职督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发放评价表的方式对学院系部教学工作和学生职业能力等进行评价。,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又引入了第三方评价单位,即目前公信力较好的社会评价机构”麦可思评估”,对2010年的毕业生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对学院教学工作状态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使学院从上到下普遍重视教学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处于同类院校前例。

三、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一项针对活生生的人而开展的一种促进人的身、心、能健康发展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劳动和观念形成的过程。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对某一名教师或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应该建立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从教学活动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是关键因素、学生是重要因素、教学管理是条件因素、质量监控是保证因素,评价的作用是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并提出指导建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从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表现在教学态度、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师的为人师表等方面;教学能力表现在教师课程的掌控能力、教学内容的取舍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调节学生心理的能力等;教学水平表现在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师知识及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学习运用能力等。对学生学习监督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和学习质量进行监控。学习态度表现在课堂学习的精神面貌,对待专题研讨、调研、社会实践等学习任务的态度等方面;学习风气表现在遵守组织纪律、尊重教师、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质量表现在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报告、演讲)等的质量。对教学管理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主要检查管理者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并提出指导意见;对管理者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者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设施和师生对教学、生活等方面的建议意见落实情况等。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分两条线运行,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领导管理,其目的是能够较好地实现督管、督学与督教。为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和质量反馈的要求,三支质量监控队伍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学院督导对教学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听课、座谈会、专项检查、常规检查、实习巡视监督等。其中听课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重点听四类教学人员的课,即学期评价排名靠后的教师、学生信息员反馈意见较大的教师、近三年进校的青年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青年教师偏多是各个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院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使青年教师较快通过教学关,通过对“青兰”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比赛、说课比赛、课程设计比赛,组织青年教师听优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质量关,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兼职督导对学院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通过毕业学生顶岗实习、课堂听课、座谈会和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实习巡视督导等方式进行。学生信息员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主要通过各个班级学生信息员每月报送的教学质量意见书、座谈会、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对上述三支队伍反映的教学质量问题,学院督导室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三个反馈渠道,即通过每周的教学例会反馈一些面上较普遍的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对系部主任或书记反馈系部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中发生的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对教师一对一反馈教师个人在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学院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师重视教学质量。

四、建立评价相对应的激励制度

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教师、管理者的自觉性或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不够的,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运行机制,其中评价激励制度是激励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评价激励制度包括二级教学管理激励制度、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激励制度、科研工作质量激励制度、教学团队建设激励制度及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励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效激励运行机制;通过激励制度的有效执行,可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挖掘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在构建“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过程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特别重视激励机制的运用,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工作激励制度,对教师教学质量每学期评价一次,与教师的工作绩效、职称评定挂钩,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二级教学单位和教研室的教学工作状态每年评价一次,对获奖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在校园网上公示,极大地促进了二级教学单位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研究和学生就业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提高工作能力

教师的教育职业能力不但表现在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教育理论及教学工作的研究中。教育职业性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和教学工作的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理论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是教师教育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基础。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会教学研究或不能对教学工作很好地研究就不是一个好教师,教学工作的研究过程也是其教学工作的反思过程,用批判的思想、探究性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改革热点问题,把总结上升到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或教学思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专门制定了教师科研激励管理制度,并规定二级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都有研究任务要求,将其作为每年对二级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学院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例如,督导室自20以来先后完成了一项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一项省级重点教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研究与实践”、一项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又成功申报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及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研究与实践”立项。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开拓了督导人员教学质量监控的视野,加深了督导工作人员对质量标准、评价标准以及教学质量监督的内涵认识,提升了督导室成员的督导工作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质量地构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涉及到质量标准的建立、评价标准的建立、管理与激励制度的建立、管理模式的改革等,需要不断实践、修正、再实践,最终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学院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篇3:北京农学院林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思路论文

北京农学院林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思路论文

摘要:北京农学院林场结合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建设和科技园“服务、孵化、效益”职能,在以教学实习和科研服务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林场的资源优势,建成了集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科普示范、生态游憩为一体的新型基地,使林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形成了服务教学科研、推动山区新农村建设、辐射带动天河川沟域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林场;职能;发展思路

北京农学院林场占地10044亩,是北京农学院结合实践教学与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自主设计建设的集教学科研、技术孵化、科普示范、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林场建设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建设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北京农学院林场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借鉴国内现有成型的沟域经济和林下经济的成功经验,尊重客观规律,以生态环境为导向,对林场进行运作管理。

一、北京农学院林场的现状分析

(一)林场建设的现状

自动工,历经5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学生宿舍、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多功能餐厅、教职工办公室2640平米,以及球场、电视、通信、网络等配套服务设施和水、电、暖、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目前北农林场教学实践基地已具备同时接待80名师生实践实习和50人规模会议的保障能力。

1.自然条件。林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四道河村,在宝山镇政府东北部(北纬40°49′,东经116°28′),距北京农学院主校区单程160公里,与丰宁县杨木栅子接壤,是北京市的东北大门,所在村60户,205口人,耕地354.4亩;林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13℃,无霜期170—220天,年平均降水600—70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夏季平均温度为28度,全年符合二级以上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指数的天数不少于360天;林场属于燕山山脉天河川沟域带的一个分支,区域整体上为一个山谷。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山体绵亘成脉,谷脊相间分布。林场整体地势较高,中部有一条海拔较平缓的山谷。主峰海拔高度1520米,位于场地东北端,山脚海拔高度740米,位于场地最东端;沟域进深5公里,沟宽1400米。林场坡度整体较为平缓。山体陡峭,气候冷凉,人为破坏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区内以石质山为显著特点,岩性的实际分布非常复杂;林场所在范围内水资源十分丰富,该山地下水位大约100米,山泉水丰富,夏季流量较大。

2.森林资源。林场林区植被覆盖率高达82%,具有各类动、植物资源1200余种,主要有禾本科油松、侧柏、毛白杨、新疆杨、小叶杨、绦柳、旱柳、蒙古栎、槲栎、辽东栎、榆等,灌木类沙地柏、铺地柏、金叶女贞、黄杨、冬青卫矛、榛等,木本藤本类五叶地锦、爬山虎、扶芳藤、凌霄等。依据海拔,林场的植被群落比较明显的为杏树群落、山地灌丛群落、山杨群落、五角枫—紫椴—大果榆群落以及辽东栎群落等5个植被群落类型。北部山区野生动物资源目前分布有豹猫、果子狸、狍、野猪、斑羚、原麝、野兔、刺猬(食虫目)、岩松鼠、花鼠、复齿鼯鼠等哺乳动物,还有几种啮齿类和翼手目动物。鸟类方面该地区主要有雉鸡、勺鸡。猛禽有灰脸鵟鹰、红爪隼、灰林鸮等。

3.教学科研。自5月开园以来,林场累计接待学生开展进行群落样地调查、土壤类型及根系调查、林场规划林分调查、森林植物识别、森林植物群落垂直分布观察、植苗造林、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等内容的实践实习10000余人次。目前承担市农委—北京山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主要在林下经济示范区进行林下养殖,野生植物进行欧李、山核桃、文玩核桃等嫁接方面的研究。

(二)总体定位

林场建成以前,北京农学院缺乏有效的林学专业实习基地,主要依靠校内和农场的资源进行,林学及园林专业实习效果不显著,因此林场的建设尤为重要。北京农学院结合沟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各教学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林场规划总体定位为:(1)大学科技园区:体现教学科研、科普教育职能;(2)生态示范林场: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科技示范职能。

1.建设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将北京农学院林场建设成为都市型农林人才的培养基地及沟域经济示范区。

2.功能定位。深入分析区位、现状资源、场地条件、政策、发展环境等基础条件,挖掘资源特色,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为导向,将其打造成为集教学科研、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和林业生产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林场。

3.规划布局。结合功能定位,依据林场条件,充分体现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主要职能,整个林场形成“一带四区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带”是以一期建设的主要道路为一条主线,连接各个功能区,在主线上形成多个节点。

“四区”是项目空间布局定为四大功能区: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林下经济示范区、综合服务区。

“多点”是沿着主线两侧分布在各个功能区的`多个景观节点,既反映区域内功能特征,又具有优美的景觀性,充分体现教育教学、农业科技示范、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功能。

二、北京农学院林场的职能和功效

(一)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需要

依托林学、资源环境、园林学、生物等相关学科,培养适应和面向都市型山区林业及沟域经济建设方面的专业应用人才,建设既具有实践教学功能,又能体现我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综合教学林场,是首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为我校未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科研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继续沿袭以前“寄人篱下”或“游击队”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都市型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林学、生态、资源环境等相关涉林专业需要有自己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而基地的稳定性、规模性、试验示范性是农林大学办学的必备条件。endprint

林场能够满足园林学院植物识别、生态调查、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生态旅游等教学实习活动;满足植科学院果树教学试验、植物多样性调查、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教学实习活动;满足动科学院林下养殖教学实习活动;满足经管学院农业项目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沟域经济发展等教学实习活动。

(三)沟域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林场建设将形成集教学实习、林业生产、科学研究、科普示范、生态游憩为一体的新型沟域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学科资源,独立设计、建设、管理,探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切实推进我校沟域经济理论研究与驻地山区经济发展实践的具体结合,服务山区新农村建设,同时辐射带动天河川沟域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四)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需要

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现有百亩市场与千亩农场,万亩林场的建设将成为科技园产业门类的有益补充,使园区除了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外又增加了山区沟域经济为特色的林业产业门类,孵化转化项目空间更大,涉及领域更多。在规模上万亩林场极大地丰富了科技园的产业规模,能够为我校大学科技园由市级晋级到国家级创造有利条件。

三、北京农学院林场的发展思路

(一)服务教学科研,作为北农林场首要功能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则是解决实践教学场所、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北京的农业资源分布看63%在山区、37%在平原。没有山区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首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北农林场则是适应北京农业的重点发展需要,增加和丰富了服务首都农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类型,为北京农学院“3+1”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地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二)开展公众科普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学校课堂教育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但仅靠课堂教育提升公众科学知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也是全国公众科普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实验林场,增加实验林场的科普教育功能,加深公众对林业及相关领域的理解,使实验林场资源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社会效益更加突显。

林场自建设以来就非常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和科普建设,在全面调查分析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综合保障区内设有林场发展历程图片展,可通过形象的视觉效果来实现通俗易懂的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建立了完备的人性化指路牌,指路牌上不只标注了景点名,还有距离元素,这能够让人们清楚地了解现在所处的位置;丰富林业科普宣传牌示,上山路上每隔一段间距就建立了多样的林业环保科普宣传牌;林场还积极开展科普讲座、举行森林体验、培训等科普活动,如开展生态林场一日游、一元登山、夏令营、森林与人系列科普活动,增加青少年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热情,让学生在参观中学习生态文化。同时深度挖掘生态文化,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这不但利于林业科学研究,而且成为中小学生林业实践教育的场所,提升了普通群众林业知识水平。

(三)发展林下种植与养殖的产业模式,增加林场经济效益

林场按照“深挖资源,示范推广,辐射天河川”的思路,秉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因势利导,因地施策,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广阔的林地空间,通过示范带动加快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立体经营的林下生态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真正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1.因地制宜,复合经营。根据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确定了6种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形成立体复合经营。

一是“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森林樹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的特点,在林下种植榛蘑、肉蘑等山菌。

二是“林药”模式。在林间空地种植五味子、金银花、柴胡、党参、蕨根等中药材,形成立体种植模式。

三是“林禽”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良好生态环境,对湘西凤凰鸡、苏禽鸡、芦花鸡、北京油鸡、山鸡、农大3号、乌鸡等实施放养、舍饲,对林地开展种养结合立体开发。

四是“林粮”模式。农作物种植一般以红豆、黑豆、绿豆、小米等为主。随着对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五是“林果”模式,引导林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核桃、枣、仁用杏等林果产业。

六是“森林生态旅游”模式,以森林生态、森林景观、森林文化为依托,开发森林旅游的模式。目前,林场已经纳入北京市龙门店森林公园。林场特有的丰富植物资源形成了天然氧吧,形态各异的山石处处是故事,秀美曲折的山路形成了景致变化万千的森林游憩景观。

2.技术攻关,典型示范。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技术合作,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目前承担市农委—北京山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主要在林下经济示范区进行林下养殖,野生植物进行欧李、山核桃、文玩核桃等嫁接方面的研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

(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开展林业生态旅游

林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林场规划建有综合保障区24亩、生态修复区亩、原始林区72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综合服务区,已于底全部竣工;二期工程根据学校各学科教学专业规划的需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期为—20。目前,林场景区内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清泉长流,珍奇野果和草药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十分宜人,华北高海拔山区特有的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在支撑学校学科建设的同时,也为游人和观光客提供了可贵的生态旅游场所。

林场日后结合现有条件,从以下几点开展林业生态旅游。一是延伸现有的游览观光景点发展森林旅游,如开展各种野外拓展、野外生存训练、军事游戏等。以军事化训练及趣味性情景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养训练,聘请资深的心理教育专家全程辅导,体验军营快乐;二是结合区域美化环境,增加森林生态旅游内容,比如建立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利用森林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建设专业训练场地,配备专业训练设施,聘请专业培训师,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越、远足露营、攀岩速降、野外定向、户外生存等训练活动;三是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五是积极争取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林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向生态旅游发展倾斜,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支持生态旅游发展。

北京农学院林场的建设和发展满足了高等农业院校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林场的建设和北京农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为基础,多学科融合、教研协同、校企联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对林场发展的改革和创新建设,为满足新型农林人才的成长环境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思路,为今后林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万慧,石志恒.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47-149.

[2]林立群.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6):64-65.

[3]宋日钦,潘建,陈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林业卓越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8-9.

[4]赵云杰,教学实验林场创新发展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1):88-90.

[5]马晓燕.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林场发展规划(-)[R].

篇4:法学理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的论文

法学理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的论文

[摘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要内容。文章认为,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地方民族高校法学专业只有通过依托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突破口,才能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生存和发展。法学专业应遵循目的性、全过程性、科学性、协调性等原则,不断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以及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全方位地监控和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質量保障;体系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职能有效组织起来,形成目标与任务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运行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本文结合延边大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建设适合高校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方案,以期为地方民族高校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提供参考。

一、构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指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提出的实践教学的目标,即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为标准构建。应以此目标作为建设实践教学质量各子体系的坐标。

(二)全过程性原则

依据全过程原则,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从全面提高和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出发,建设贯穿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的设立到实践教学的运行与质量评价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科学性原则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评价具有科学性的重要标志。”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也应符合科学性原则,即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规律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

(四)协调性原则

依据协调性原则,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各体系之间围绕着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同一目标,应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使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形成整体优势,取得最优的整体效果。

二、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及建议

“组织体系具体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四项主要环节。”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分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等。在实践教学管理上高校一般都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延边大学也不例外。延边大学由学校教务处从宏观上指导实践教学工作,由延边大学法学专业作为院级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实践教学各项制度制定以及考核等事项。延边大学法学专业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成立了“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法学实训工作小组”“模拟法庭工作小组”等,上述组织机构的设立为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

制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据和保障。近几年来,延边大学法学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延边大学法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延边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延边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方案》等。

为进一步发挥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的积极功能和作用,法学专业应成立统一的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明确赋予其具体负责实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监督、评价以及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调的职责,为这一机构全面负责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应秉承制度先行的理念,先从制度建设入手,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三、实践教学运行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及建议

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需要有必要的人力、设施、场地、经费等条件作为保障。实践教学的运行保障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等。

(一)实践教学运行保障体系落实情况

1.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保障

延边大学法学专业依据培养目标,特别注重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如目前延边大学法学专业的36名专任教师中有2名教师根据教育部的“双千计划”,分别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法律援助中心挂职锻炼,有11名专任教师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各律师事务所担任兼职律师。

2.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

目前延边大学对校内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比较充分,硬件设置建设比较完善,为校内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延边大学投资180万元新建了“延边大学法学实训实践基地”,该基地硬件和软件设备先进,下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延边大学公益法律服务(研究)中心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实训平台。

3.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目前延边大学法学专业在30个实务部门设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其签订共同培养法学人才协议。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为主,并进一步拓宽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了实践教学基地类型的多样化,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实践教学运行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议

1.加强法学教师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良性互动

“中国法学教育诸问题,师资问题无疑是首要的,优秀的法学师资的缺乏更是至为严重的问题。”应采取法学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法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2.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和利用效果endprint

廖永安教授曾经撰文指出“明确法治实践部门为法治人才培养责任主体的重大意义。”为使法律实务部门切实承担起培养法律人才的责任,应规范地建立和切实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在现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法学专业应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陆续建设法律诊所的配套措施,并建设模拟仲裁庭、案例研究室、刑侦与物证技术实验室等其他实训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实训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使学生得到综合性、全方位的实务训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3.建设法学专业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真正的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开展有赖于教学案例的精心遴选及编写,进而形成教学案例库。延边大学法学专业应通过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将突出案例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为深入开展案例教学,不断创新和改革案例教学方法,提供重要的教学资源。

四、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经验及建议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标准,通过将实践教学对培养和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作出价值判断,进一步提高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系列制度的有机组成。

(一)法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

以延边大学为例。法学专业在《延边大学法学专业20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对原有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实践教学学时已经突破了总学时的15%,形成了涉及学生四年本科阶段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延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来看,通过《延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延边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测评工作实施细则》的实施,对全校所有本科专业课程均采用了统一的质量评价模式。延边大学本科课堂质量评估具有较为完善的评估标准,采用同行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上述涉及实训的课程也适用同样的评价标准,但法学专业并没有单独制定专门的评价标准,因而急需构建具有法学专业特色的实训课程的质量评价标准。在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方面,延边大学法学专业依据《延边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管理規范》,由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再由学校专家组进行检查。对于司法实习、毕业实习的学生表现的评价,一般是采用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和实践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实习成绩主要依据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的评价、实践指导教师的实习鉴定、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来评价。对于实习质量的总体评价,目前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标准,只在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中总结实习情况。

(二)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完善措施

1.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

从法学专业的层面来讲,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为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学生,评价对象为参加实践教学的校内外指导教师。法学专业还应委托实践教学基地和其他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评价主体,对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校内外评价主体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构建,使实践教学的最终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全面和公正,使高校、法律实务部门和其他用人单位协同推进,提高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

2.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应按照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的科学性原则,认真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一级评级指标可以包括“实践教学背景评价、实践教学输入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成果评价”等四个方面,并依据一级评价指标,建立更加细化的二级评价指标。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在确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为使整个评价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实践教学效果,从而得到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评价主体应注意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于实现实践教学评价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评价主体可以灵活采用材料审查、听课、实地调研、教师和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逐项完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各项内容的考察和评价。

4.做好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处理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束后,各个评价主体应通过书面形式形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报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和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论以及改进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等。评价主体应将评价报告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依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法学专业应及时、全面地总结实践教学工作的成就与不足,进一步加大力度,制定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的下一步工作方案。

篇5: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思路研究论文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思路研究论文

1现代城市园林建设

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良好的现代园林设计首先需要在设计上获得良好的方案,城市规划是一个在宏观层面上对城市景观做出的设计,因此设计者必须由整体开始来保证城市的建设质量,合理地规划整个城市布局。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意识带来的园林建设方面的影响,有效地实施和管理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效果,并且设计还要兼顾城市本身的特色化建设,将景观之美与人文之美充分的结合。城市园林建设的核心目标需要通过大众的认可,现代城市景观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因此城市居民对于园林景观建设的评价具有重要的评判参考价值。园林在投入使用之后,需要尽可能地显示出其各方面的综合价值,不仅包括生态价值方面的影响,还要防止其出现昙花一现的情况,在园林能够正常地维持自身的基本运行之后,为特定群体来服务,满足其群体需求。系统完善的管理工作是区域景观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全面的管理,园林的整体艺术性不会具备长时间的价值,同时植物具有生命特征,自身的生长往往不受自身控制,因此想要充分地展现园林的人文精神,就必须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于园林建设工作,首先需要设计方案合理有效,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影响最终园林效果的`因素并且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好有效的效益评价标准,做好多方面的论证工作,避免出现材料的浪费以及病虫害问题,完善园林建设论证工作的全面性,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进行详细的评价。园林建设工作是将设计内容向实际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设计内容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的过程,对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一些细节性因素的把握重点控制,规划出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将设计目标完成。

2城市管理新思路

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于园林的管理工作关注度还不够高,没有完成全面的规范化管理流程,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形成强烈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制度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等,城市管理者应当创新管理思路,加强对于城市园林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园林管理质量。

2.1运用市场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在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每次行业内都实现了市场化管理,在园林管理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单纯的直线式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地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学习市场管理,将质量控制和招投标管理相结合,认真做好监理部门的监督工作,适应目前的发展趋势,提升园林管理的整体水平。

2.2采用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为了准确有效地管理现代化园林,精确地实现园林管理工作的科技化改变,可以将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引入园林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通过相应的传感装置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状态,同时确定出应当采取的措施,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同时还能控制具体的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的帮助以及相关处理措施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总体管理效率,大幅度降低园林的管理成本。通过计算机程序分析植物生存环境,能够直接给出处理方案和措施,详细地规划每天的管理内容和操作方法,相对传统的模式能够很大地提升效率。

2.3园林实行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能够充分考虑园林管理中的各方面问题,制定出可行性强的措施来有效地控制问题的发展。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整体的园林管理效率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缺乏详细依据的情况,能够找到依据的来源,这样可以规范相关员工的整体工作质量,通过合理的评判标准评价工作和管理质量,适当处罚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的内容,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

3结语

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园林建设工作取得很大的突破,城市的整体园林建设水平极大的提升,但是在园林管理方面的关注基本都是在比较简单的层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导致各种管理问题频繁出现。园林管理工作对园林建设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园林本身的生长都会影响园林实际效果的体现,因此必须通过园林管理工作的的协助来提升园林的整体效果,保证其使用价值。

篇6: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王彦炯、陈培器,山西省忻州一中

从秋季起,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试验工作,在两省一市全面展开。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我校试 教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任选课的教学上,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基本 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变革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

在试教前,我校曾承担过有关的试验任务,应该说对新课程计划建立的两大类(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 )、三大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课程结构的试验有一定的基础。但试教毕竟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深 刻变革,是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史上的重大突破。作为实现由“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变的'试教,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遇 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影响,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怕新方案的实施会影响教学秩序, 影响升学率,因而,学校就有可能把任选课上成必修课。这样,就会严重地影响试教方案的全面贯彻和执行。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划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了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对学生个性养成方面的 忽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标的偏失,使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形成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尤其是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学校愈来愈“惟分 是图”,对学生日渐严重的品德与态度、情感与心理问题置若罔闻。 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 对所有学生统一 要求 ( 如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课时),除了文理分科外,学生没有可以自由选择的余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质 量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新课程方案的显著特点就是符合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围绕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建 立了一整套全新的教学体系。一是体现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基础性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二是体现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统一性与 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三是体现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弘扬主体性的原则。而任选课就是根据学生差异性和主体性的要求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以发展其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才能,拓宽和加深知识而设置的。它将为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对实现和完善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此,我们把如何开好任选课,作为整个试教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来抓。

二、把握任选课程实质,确立任选课程目标

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于规范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实践活动,增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行为的目的性和方向

[1] [2] [3] [4]

篇7: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普通高中任选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王彦炯、陈培器,山西省忻州一中

从19秋季起,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试验工作,在两省一市全面展开。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我校试 教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任选课的教学上,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基本 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变革教育观念

在试教前,我校曾承担过有关的试验任务,应该说对新课程计划建立的两大类(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 )、三大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课程结构的试验有一定的基础。但试教毕竟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深 刻变革,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大突破。作为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试教,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遇 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怕新方案的实施会影响教学秩序, 影响升学率,因而,学校就有可能把任选课上成必修课。这样,就会严重地影响试教方案的全面贯彻和执行。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划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了学校教育对学生个性养成方面的 忽视。教育目标的偏失,使学校教育形成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尤其是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学校愈来愈“惟分 是图”,对学生日渐严重的品德与态度、情感与心理问题置若罔闻。 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 对所有学生统一 要求 ( 如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课时),除了文理分科外,学生没有可以自由选择的余地,教育教学质 量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新课程方案的显著特点就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建 立了一整套全新的教学体系。一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二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统一性与 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三是体现了素质教育弘扬主体性的原则。而任选课就是根据学生差异性和主体性的要求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以发展其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才能,拓宽和加深知识而设置的。它将为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对实现和完善学校教育的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此,我们把如何开好任选课,作为整个试教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来抓。

二、把握任选课程实质,确立任选课程目标

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于规范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增强教育行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我们对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块的总要求是:必修课,突出一个“严”字,体现基础性和统一性; 选修课,突出一个“宽”字,体现拓展性和扬长性;活动课,突出一个“动”字,体现实践性和创造性。

怎样通过任选课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才能,从而充分体现任选课的拓展性 和扬长性呢?

(一)实现并完善教育的整体功能,从教学内容上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结合,突出人 文素质的养成

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及人自身的自由和谐发 展。我们要改变传统学校教育中只重视学生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忽视其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及世界观形成的状 况,在合理安排自然科学教学内容的同时,特别注重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从人的文化素质来讲,完整的文化素质应当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两者缺一不可。从这个意义上讲, 21世纪的学生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基础教育的精神价值体现于未来。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 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因为人文科学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人文科学关系到一个社会 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国际上一些知名学者早就发出警告:如 果忽视或者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世界进入20世 纪之后,尤其是到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革命性飞跃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一方面给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 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贫富差别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毒品问题、暴力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些问题,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 ,都不是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所能够解决的。上述诸多问题都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因 此,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先后开出了《古今名人述评》《中华名人与治国》《砥砺你的辞锋――演讲与口才》 《小说及影视艺术鉴赏》《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诗词鉴赏》《天涯共此时――唐诗鉴赏》《环境与发展》 《个人与社会》《绘画基础》《书法》等十多门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选修课,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又陶 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和课程观,注重对知识的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知识总量不断扩大,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使得学 校教育中那些企图通过必修课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训练已不再可能。因此,我们引导教师放弃过去那种 一味增加知识量的做法,对知识进行重新筛选,以便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那些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具有“生产 性”的知识,所以就有了任选课中《数学思想系列讲座》课程。

我们根据随着知识体系的发展,知识越来越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开设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发明创造技法》《财政学概论》《天文学讲座》《环境与发展》等课程。

(三)确立适应“学习社会”的学习观,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社会将是“学习社会”,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与此相适应,未 来社会的教育模式必然是终身教育的模式。“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我们在任选课的教学上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 机统一。数学教师的《学习方法探究》,物理教师的《跨越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力学解题方法指导》《牛顿 定律的应用》,化学教师的《化学学习方法浅谈》《化学提高型实验》,地理教师的《地理课学法指导》、语 文教师的《阅读指要》以及劳技教师的《发明创造技法》十多门任选课,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开设的。

(四)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注重个性培养的教学观,大力开展“扬长”教育

“应试教育”使一大批所谓的差等生得不到最起码的人格尊重,他们心理失衡,目标迷茫,更谈不上求知 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又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如何去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呢?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作用发挥得愈充分,教育的效果就愈好。内因首先来自于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而兴趣和动机离不开自我认识和自我的成就感。只有充分重视扬长教育 的实施,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能够找回自信,得到尊重,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由自我认 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组成自我调节系统,来控制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这样,学生就能在自我实现的活 动过程中,既发现自己的特长,又发展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短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进而体验到求 知的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潜在动机,去实现构建知识大厦的自我目标。这样也就比较好地达到全面 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认为,注重个性差异的扬长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形式之一,素质教育是扬 长教育的最终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以扬长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思路,并纠正了对扬长教育认 识上的偏差。一是纠正了坚持全面发展就不能进行扬长教育,把扬长教育和全面发展对立起来的认识,使广大 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到,没有健康的个人特长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个体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面向 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扬长的基础,扬长是全面发展的条件;二是纠正了人们头脑中差生本来就差 ,没有什么长可“扬”,把“扬长”与培养尖子学生等同起来的认识,使广大教师和家长认识到,每个学生都 有其独特的闪光点,考试成绩全优的学生未必什么都“长”,而个别学科不及格的学生未必样样都“短”。积 极引导大家承认并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通过“扬长”,让他们在原有素质的 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以自己为创造材料不断重新创造自己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科学管理,积极组织实施

(一)加强管理,宏观指导

学校成立了任选课教研组,负责制订和实施任选课教学计划和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对任选课的总要求是: 1.发挥教师特长,体现教师主导;2.发展学生特长,体现学生主体;3.尊重学生志愿,导向自我调节;4.通过 以长促长,达到全面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五项原则:差异性原则(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自主性原则(自我管理,自我调节),民 主性原则(民主平等,尊重学生),实践性原则(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鼓舞激励 )。

(二)根据教师个人特长,精心组织任选课题

任选课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是一个新挑战。年级学科组必须按照学校确立的'任选课程目标,根据本年级学 生的特点,本着拓宽和加深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原则,经过协商讨论,确立专题范围,再由每一位 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任选课专题,然后由学科组集体评议,择优上报学校任选课教研组,批准后统一向 全体学生公布,接受学生选择。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的限制,高一第一学期的任选课,主要以学法指导和初高 中知识衔接的内容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培养特长;提高性质的任选课,要在高一第二学期和高二来开设, 内容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特长进一步发展,知识进一步拓展,某些方面的才能确实能有所提高。

为了便于学生选择,我们将每门任选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数、主讲教师和适用对象,统一由任 选课教研组打印成册,发至各班,供学生选择。任选课题能否达到开设的要求,主要看学生的报名情况,如果 教师所准备的任选课,学生报的太少(由于场地等教学设施所限,一般专题不少于40人,美术、书法等专题则 可以少于20人),那么任选课就不能开设,相关教师就不能承担任选课教学任务。由于我们引导得法,我校教 师以能够承担一门任选课为荣。教师为了使学生接受自己的任选课题,并激发学生选修任选课的兴趣,写出的 任选课课题简介颇具特色和吸引力,形成了竞争“上岗”的良好氛围。

(三)尊重学生志愿,自由选择专题

任选课专题公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报任选课专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学校为了便于编 排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场所,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在选择任选课题时,一般要求学生要选报4~6个志愿。

(四)统一安排,分期轮换

我校的任选课统一以专题的形式开设,根据各自的特点,各专题的课时数根据需要分为8个课时(1个月) 、16个课时(2个月)、32 个课时(一学期)和64个课时(一学年)四种类型。与此相适应,任选课教学打破 了原有的班级教学模式,实行按课题跨班级组合的方法。为了解决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困难,我们对学生选 报的志愿进行统一分类编排、调配,分期进行轮换,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志愿。由于我校学生人数多,我们 在编排时,根据他们的志愿利用电脑进行筛选,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志愿,又符合学校的开设要求。在实际编 排过程中,每期不能按照学生志愿编排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2.5%~4%,应该说这一比例是比较小的。出现 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学生志愿选择较少,或者其所报志愿中有的课程没有报够而达不到开设要求不能 开设。

(五)严格管理,合理评价

关于教师管理,我们把任选课纳入教学常规的流程管理中,加大了考核力度,对听课评课和学生问卷等做 到有记载、有档案,并与奖金、推优、评模、晋级挂钩。关于学生管理,一是进行严格的考勤,为了方便教师 组织教学,并考核学生出勤,每期每一课题的任选课都打印了点名册,要求教师严格管理,真实记录;二是在 评价方式上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根据专题内容和类型来确定。在学生自我评价中, 根据所选专题的评价标准不同,或写出心得体会,或写出自我书面评语等,有

[1] [2] 下一页

助于学生明确目标,总结经验教 训,从而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不把任选课评价变成考试,采用诱导型评价:一是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 上,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出一份自测试题、写鉴赏文章等)和课堂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恰 当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形成终结性评语;二是评优不评劣,为那些选修学业好的学生记优,对一部分表 现差的学生,通过评议指出其不足,明确其努力的方向,只要修满课时,全部评为合格,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 心。事实上,只要学校严格要求教师,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愿选择,加强过程管理,绝大部分学 生对选修课会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学校也能够完成规定的选修课。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任 选课教学能够满足自己要求,这种人数由初期的62%上升到现在的87%,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总之,在任选课教学实践中,我们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结合点,为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 同个性特长的学生,拓展了新的选择发展空间,形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我们准备在 经过一轮的试验后,把一些成功的课程固定下来,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其后要打破教师的 年级界限,实现挂牌教学,给学生以最大的选择余地,体会和领略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进一步促 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给优秀教师以更大的舞台,达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上一页  [1] [2]

篇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探讨论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探讨论文

1 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同时,应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2 严抓建后管理,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由于全县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较大。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就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农业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水质监督。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农村供水协会,建立水费收缴专账,走以水养水之路。由协会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保证工程长期运行。

3 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各地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对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大村,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建设资金不足、农民收入比较低的`自然村,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仅为四五户的小山村,可考虑采用分散式供水工程。

4 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应由县水利局通过招投标确定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工程,条件不具备时,可由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单位承担施工。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经批准取得施工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实施。

施工过程中,应作好材料设备、隐蔽工程等中间阶段的质量验收,作好材料设备采购、设计变更验收等记录。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需要变更设计时,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由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通过层层管理,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5 积极引导,多渠道筹资

马山县地处山区,自然村分布不集中,且都是依山而傍,条件较差,施工难度大,工程建设费用高。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就必须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县、乡两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设立马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篇9: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建设难点与思路论文

摘要: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对我国无线电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电管理一体化的优势,并研究了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方式,对建设无线电管理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无线电管理;一体化

最近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型无线电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无线电在社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无线电管理体制的改革面临着相应的困难。传统铜的无线电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无线电业务的要求,因此需要建设无线电管理一体化的系统,提高无线电管理的效率,促进无线电管理一体化信息水平的发展。

1无线电管理一体化的优势

无线电管理一体化是无线电管理行业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无线电管理能够跨业务、跨应用的进行工作,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交流,打破信息孤岛的情况,是一项对全国范围内无线电行业整合都有益处的信息化工程。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包含了无线电管理的每一项内容。无线电管理一体化能够有效的提高无线电管理的效率与管理的质量。通过无线电管理一体化能够将无线电管理的模式牵引到“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中,打破了无线电行政管理与无线电业务、无线电技术部门逐渐的信息隔绝,减少了管理中纵向的沟通层级,基层人员能够及时反馈无线电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为上策的决策人员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促使决策更加的科学。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可以提高无线电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增加无线电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力。无线电管理行业经济价值的提高可以通过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实现的,由于当今社会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在无线电管理的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随着人们对数据的重视程度,无线电管理的业务数据已经被越来多的人重视,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可以将数据与业务进行分离,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并完成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机制,增加无线电管理行业的经济价值。

2建设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思路

建设无线电管理一体化的系统平台,首先需要明确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根据设计思路进行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工作。

2.1建设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设计思路

建设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就是搭建一个以无线电监测为基础,并融合了无线电综合办公等工作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实现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灵活沟通等作用,提高无线电监测的效率与无线电业务管理的质量。

2.2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组成

无线电管理工作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无线电监测系统,无线电检测是无线电管理梓潼中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基本组成单元。

(2)无线电综合办公系统,无线电管理一体化综合办公系统,主要的工作内容包主要有:无线电业务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监督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内容。将综合办公系统纳入到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中,可有效的提高行政效率。

(3)存储系统,一个系统平台必备的系统,就是数据储存系统,储存系统的储存容量必须满足系统的要求。

(4)网络系统,数据传送最基本的途径就是网络。网络需要为检测系统、储存系统等其他系统的交互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5)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将对无线电检测的结果、无线电行政管理的相关数据、无线电业务处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将有价值的信息结果呈献给软件的使用者。

(6)安全系统,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中,还需要相应的安全系统,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丢失,为无线电管理数据传输提供安全的环境。

篇10: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建设难点与思路论文

3.1建设难点

建设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中的难点是无线电检测系统的一体化。大部分行业的管理平台一体化的前端设计到后台的运行,数据的接口标准都遵循统一的原则。无线电检测系统的厂商的硬件、软件都有专业的体系,缺少相互融合的过程,前端与后端的接口标准与数据的接口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进行相应的协调,进行软件的运行工作。所以无线电监测系统在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中,是一个技术难点。

3.2解决思路

将无线电监测系统融入无线电管理的一体化平台中,需要对其前端与后台进行优化,进行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与无线电的管理部门、无线电监测设备的厂商进行沟通,前端与后台的工程师结合双方协商的结果制定统一无线电监测数据,并设定标准的数据接口。建立无线电数据统一的服务器,将不同厂商的不同标准数据进行加工,这么做可以维持每个无线电原有的接口,减少工作程序。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对无线电检测系统进行数据的统一与优化,可以实现将监测系统融入到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中的目的。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无线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无线电管理行业开展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无线电管理的水平,能够扩大无线电的应用的领域,最大程度上的实现无线电的经济价值。分析无线建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思路,并对平台建设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可有效的保障无线电管理平台一体化的建设质量,保障无线电一体化平台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文康.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浅析和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05):31+75.

[2]冯晓冬.对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国无线电,(11):46-48.

[3]王春凤.吉林省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无线电,2015(04):53-54.

[4]刘宁.对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无线电,2015(01):38+43.

篇11:体育教学与艺术相结合思路论文

体育教学与艺术相结合思路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体育院校体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体育教学与艺术相结合价值的研究,结合研究就如何将艺术融入体育院校教学中提出了实际性策略,以期推进体育院校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和增强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并通过提高体育院校教学质量来实现体育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体育院校;艺术;体育;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种教学观可追溯到我国古代,例如,《学记》中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便表明了教学的艺术思想。高校体育教学,它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与艺术的关系

1.体育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

艺术即“技能”“技艺”,这是艺术在广义上的定义。一般从狭义上来说,艺术不仅是一种通过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作家、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以,从艺术层面上来说,体育教学兼具这三种含义。首先,体育教学者必须满足具有高超的技艺、技能,其次,教学者要能采用适当的形式或形象化手段来表达自己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情感,最后,每个体育教师都必须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育人。

2.体育教学和艺术的对象近似

艺术和体育均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活动。它既反映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又反映了人的客观世界,他们均受对象的制约,直接或间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他们的命运、感情和内心世界。

3.体育教学中有艺术性内容

相比于其他理论课程(非艺术性课程)而言,体育教学内容具有艺术性。一般地,在界定课程性质上,体育课程很容易混淆于艺术与非艺术类型之间,或者说更偏向于艺术类。

4.体育教学使用艺术的手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经常运用到各种艺术手段。我们知道,艺术从表达方式上可分为语言类、造型类、表演类和综合类四种,而构成它们的基本要素又包括语言、动作、线条、音响、色彩和图像等。教学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离不开这些组成元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体育教学也将更加形象化、审美化和艺术化。

5.体育教师也是“艺术家”

人们往往愿意从美的规律出发,创造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的活动,在创造出这些美丽事物的同时恰好促成了自己艺术家的身份。而优秀的体育教师,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健美了学生的身体,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学生的`灵魂。

二、艺术在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在教育部发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文件中提及,教学者应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为前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目标。

2.有助于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

对于体育教学者来说,教师合理利用艺术手段,将示范动作与艺术审美相结合,使之更加优美、准确。这种兼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体育教学创造了别致新颖的操作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改进和完善形体,还能加深自己对运动技巧、技能的理解和记忆,以逐步形成对此项活动或体育动作的定型性学习。

3.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学校有责任承担培养学生美育的素质教育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从欣赏、羡慕到向往、实践,这一连串的心理效应也是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美追求的欲望。兴趣和热情是激发一切学习的动力,学生的不断进取和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热情,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4.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怀

一方面,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共同组成全面素质发展的四大要素,它们互相促进、彼此依存。“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另一方面,体育的运动精神往往能带给人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的能力,它能帮助大学生培养勇敢顽强、不骄不躁和坚毅果断的意志精神。

5.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做合格人才

美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气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文件中强调:“美育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提高素质,还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可代替。”孕育美的过程即是生命孕育艺术的创造意义与价值升华。

三、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1.提高体育教师的艺术素质

教师外观形象好、气质涵养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和体验体育运动的美,优美的技术动作和对音乐高水平的鉴赏能力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将学生迅速引入一个艺术的氛围,享受体育艺术带来的欢乐。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对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性,体育教师同时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全面加强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动作示范能力等。

3.场地器材布置艺术化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运动场地和器材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运动场地的布置直接影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优美的运动场地,井然有序的器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还能加强美的感染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或训练之前,应根据其教学目的和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4.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在体育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学生的审美活动通常出于视觉上的感受,视觉上直接感受到的是审美对象美的形式。在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将这种视觉享受展现给大家。

5.开展体育艺术项目竞赛

想要培养学生敢于竞争的运动精神,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必须大力开展体育艺术竞赛项目。各种形式的体育艺术竞赛项目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促进学生对体育艺术课程的学习,提高欣赏力和审美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真正做到体育运动与艺术相结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院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使所培养的体育艺术型人才与艺术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有所不同。首先,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保证与课时、学分的安排相匹配。其次,根据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适当增设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要实现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学校的教学系统应匹配完整的教材和良好的师资。

参考文献:

[1]王焕武,宫立都,等.论教学过程的审美价值[J].教育研究,1992,(2).

[2]肖熙然.论体育教学的艺术性[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3).

篇12:智能电网建设与供电优质服务的思路论文

智能电网建设与供电优质服务的思路论文

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将电力供应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性来提升电力供应与管理的智能性,通过这种改革提升电力供应与管理工作的发展,力争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快捷的电力服务。对于智能电网的理解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角度:第一,从实际角度出发,我国建立智能电网不仅仅是电力事业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建设之中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充分考虑电力事业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为电网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整体思路,实现电网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二,针对电网模式而言,智能电网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世界范围内电网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电力事业发展的全新模式;第三,从技术角度理解智能电网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本体,综合利用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来实现对电网的控制,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可以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更为理想的电力服务;第四,从社会角度分析,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智能电网的发展,正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网服务的智能化。

2、智能电网的结构组成

2.1采集数据系统

数据是智能电网实现智能管理与智能服务最为基础支撑因素,为了更好的促进电网的智能化,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收集更为全面的数据信息,对设备信息、电网运行、用户需求、电网储量等信息进行综合的记录与分析,为智能电网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2.2传输数据系统

数据采集是数据管理的源头,要想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必须要讲采集的数据及时传输给电网管理中心,这些数据包括用户计量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复杂,信息量巨大,为了提升电网智能化,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传输系统,将采集系统采集的系统及时的传输到数据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智能电网提供相应的基础。

2.3集成信息系统

现阶段,智能电网的发展已经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已经形成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强大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并建立相应的信息集成中心,通过信息集成中心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在集成信息系统之中实现了数据的分类存储,并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智能电网的顺利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基础。

2.4优化分析系统

优化分析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一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最终体现智能电网的智能化,优化分析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电网服务的业务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了电网服务的智能化。优化分析系统不仅要对采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分析,还要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反应,以此来表现电网服务的智能化。

2.5门户的系统

门户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整合系统,该系统要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后传递给用户,方便用户及时的掌握电网供应的相关信息。门户系统可以为电力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满足各种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其信息也为提供优质电力服务提供了相应的基础。

3、供电优质服务的新思路

3.1建立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

供电优质服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想实现其服务的'优质化,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必须建立电力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电力企业应该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积极出台优质服务的政策与措施,以此来保证电力服务的优质化,促进社会的安全生产与家庭供电的稳定性;其次,制定浮动化的电力供应机制,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季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在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的过程之中要根据需求的不同进行供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最后,积极宣传优质服务的理念,让电力企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优质电力服务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大力宣传供电信息与用电常识,以此来保证用户用电的放心,保证电力企业的长效发展。

3.2健全标准,严格规范企业管理

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立企”,健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发挥内部监督职能作用,强化审计工作闭环管理和责任追究。健全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倡导“用心工作、专心做事、尽心履责”的理念,培育员工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规范员工个人行为。

3.3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企业

为了引导电力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必须注重构建和谐企业,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环境,让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对于社会的价值,创新企业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为电力优质服务工作献计献策。与此同时,要适时的更新电力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水平,以此来保证优质服务的顺利推进。

4结束语

电力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社会生活与生产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我们必须注重智能电网的构建,并以此为依托实现电能供应的优质服务,促进社会生活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篇13: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与思路论文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与思路论文

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的本质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学习到许多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探究教学形式的理论依据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实质是使用探究型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投入到实际操作中,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并提升教学效果。第二,再创造教学理论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在数学教学的众多理论中,有一种叫做再创造教学理论。换一种方式来说,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其实也是不断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一层一层进行新知识传授,从而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第三,问题解决理论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一定情况下,数学问题解决,理论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对待数学问题解决理论时,教师应该引起重视,一种是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另外,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当他们成功解决了问题时,他们就会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数学学习更有自信。

二、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积极思路

第一,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要把握好设置问题情境的动机和目标,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时,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那么这堂数学课才能算得上成功。其次,教师要把握好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个问题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最后,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第二,要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友好进行沟通。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探究型的教学非常很重要,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教师都需要进行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人,教师应该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尊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原则之上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喜欢主动向老师靠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开阔思维,学生犯错的时候要进行引导,而不是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才能创建一个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也更愿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拼一些数学课堂上所常见的数学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推导各种数学公式,从而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第三,教师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日常组织的一些数学探究活动时,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得到体验。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探究活动的多样性。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公,活动应该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让他们体会到探究过程中的困难,但是也要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探究活动中。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已经是数学教师所必备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探究型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

篇14:新大纲解剖学教学思路与建议论文

新大纲解剖学教学思路与建议论文

摘要:临沧卫生学校已经在级各专业全面使用人卫第三版新教材和新大纲标准开展教学。面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变化,特别是教学学时进一步压缩与解剖学教学内容繁多的矛盾更加突出。任课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既保证学科完整性和教学质量,又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需要将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贯穿始终。针对中职解剖学课程新教材和新大纲的特点及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思路进行初步探讨,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解剖学;新大纲;教学思路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中职卫校各专业学生入学后都要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学生能否产生浓厚的医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解剖学教学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都将涉及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因此教学中不应过多删减内容。解剖学是典型的形态学学科,在完成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和质量。针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本文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解剖学的一些教学思路,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现介绍如下。

1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新大纲规划的教学计划中,部分章节的规划与我校实际不能有机融合。如运动系统章节理论教学规划为2学时、实践教学规划为8学时,由于我校解剖实验室资源远不能满足众多班级的实践教学需求,加之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低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特点,本章节难以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教研组讨论后决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新大纲的绪论只规划了1学时的理论教学,教师在完成好章节教学内容的.同时,想要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科特色等方面进行延伸,难免过于仓促。再如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章节,如果分章节独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班级众多的矛盾,实验室难以统一有序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将部分章节整合后统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较为合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既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和应有的教学质量,又要充分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实际,并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将显微镜使用也作为单独的实践学习项目开展,不考虑与其他科目教学的重复性,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加重了解剖学学时少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和负担。

2新教材特点浅析

目前解剖学所使用的新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任晖、袁耀华主编的第三版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全国规划教材[1]。与往年解剖学教材相比,为了缓解教学学时缩减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许多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精简和压缩,新教材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删除了胚胎学概要内容。第二,各章节设置了“解剖应用”内容,加强了解剖学与临床的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第三,删减了繁琐的部分章节内容,体现了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的“基本、必需、够用”的原则。如颅底的内面观和外面观,只要求做到指认部分结构名称,删减了过多的文字叙述;多数骨骼肌只交待了大体位置和功能;脑神经以表格形式概括性质、分布及损伤表现;内脏运动神经仅以表格形式进行比较说明;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仅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强调了各级神经元的位置。但笔者认为,部分章节内容仍未能充分坚持“基本、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内容仍显繁多,如脉管系统、感觉器、生殖系统、脊神经等,需要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精简和提炼。

3教学思路探讨

3.1进行分层教学,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在保证解剖学教学基本框架和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教与学的任务都十分繁重。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基础差和自学能力低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进行了两个层面的调整:一是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即需要识记的学习内容,如重要的名词、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解剖学常考知识点等;二是实践能力要求,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重在看图,在实训室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的一些结构名称,该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可相应放低。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尝试,课堂教与学的压力和难度均有所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特别适用于教学任务繁重的运动系统和脉管系统等章节。解剖学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按此开展分层教学,但需要注意某些知识点既是理论掌握的重点,也是实践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着重进行讲授。

3.2将一些解剖学内容放在生理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

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密切,解剖学重在形态结构的学习,而生理学重在生理功能的学习,通常中职卫生学校两门课程的教师为同一教研组的任课教师。由于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解剖学具有教学时间紧而教学任务重的特点,加之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适应从中学到中职学习特点的转换,学生往往在第一学期医学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接受能力低下的特点。因此,解剖学的一些教学内容应该放在第二学期开设的生理学课程中进行补充、加强和完善。如对肌组织的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都将讲授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若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解剖学中设置过高的教学要求,将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将部分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放到第二学期开设的生理学中进行讲授是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重复性教学内容较多,虽然在学习要求方面有所侧重,但许多解剖学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生理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如血细胞、血液循环、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胃液、胸膜腔、肾单位、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生殖等。如何加强两门课程的纵横联系,使其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并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是教研组及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提炼和反思的问题。

3.3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目前我校解剖学教学资源仍无法满足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所开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如运动系统骨骼肌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应侧重于重要骨骼肌的功能、形成的特殊结构以及临床联系,而骨骼肌的起止、位置和形态应在实践教学中有所侧重和完善。如体循环的动脉和静脉,由于血管的走行、毗邻、分支分布、临床联系等内容繁多,倘若全部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很快就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该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应侧重于实用性和临床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比、编制记忆口诀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教学内容繁多的脊神经和脑神经,教学特点也是如此,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

3.4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某些前后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先放一放”的原则,在后续相应章节的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开学第一周要讲授的四大基本组织、各组织的分布特点及功能会涉及后期要陆续学习的器官和结构,教师可以先采取“勾勾书、放一放”的原则,待后期学习相关内容时再进行补充和强化。再如解剖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检查和操作,其他学科知识如酶、动作电位、激素、受体、神经递质等,深入浅出地讲授和解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解剖学教学内容繁多的特点,学生的课堂学习应遵循“多看、多听、少写”的原则,即多看教材图例及教学用图、多听教师讲解,不应设置大量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此外,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及制作的课件应尽量依据教材,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4讨论

4.1关于教考分离

我校近年来逐步开始用教考分离制度对教学进行量化测评,各项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也不断完善。但就目前中职学校而言,想让畏学、厌学和滞学多年的“双差生”在短期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迅速成长为勤学好问的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特别是第一学期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转型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漫长的教育引导过程,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2关于解剖学与生理学

由于解剖学与生理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若由同一名教师承担相同班级的解剖学与生理学教学任务,那么两门课程相辅相成、补充加强的教学工作将会做得更好,学生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4.3关于有效开展解剖学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的多数内容已经由任课教师在课堂进行了讲授,实践教学应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学什么,通过实践教学来加强和巩固课堂所学。实验课教师及任课教师不应在实践教学中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再进行重复的理论讲解,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解答和指导工作,每次实践课应安排相应时间进行检查提问,以检测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

4.4关于解剖学课件

目前我校解剖学课堂教学已经完全淘汰了以往的挂图讲授形式,多媒体课堂已经全面普及,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学图片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由于解剖学课堂教学涉及大量图片、视频,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将会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教学课件已成为解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收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用图,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任晖,袁耀华.解剖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篇15: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论文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论文

新课改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加强高中生的体育技能,促进高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依赖于教学思路的转变,针对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主要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一、强调趣味性

高中生大多数还处于青春期当中,比较追求刺激的感受,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学生自己的这种特点,进行改革的'时候,应该更加强调趣味性。对于高中生来说,尽管身体发育的还不完全,其在智力上的发育已经与成人智力区别不大了。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应该适当考虑高中生的现实情况,避免设置过于幼稚的课程环节,防止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与此同时,学生能从课程中感知趣味性的重要原因更在于其身体能力和智力水能够达到体育课程的要求。如果课程的流程过于繁琐,或者课程的强度太大,学生完成起来很吃力,开展课程的结果很可能就会事与愿违,不能达到最初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保证学生安全

无论进行怎样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安全都应该被放置在最重要的地位上被考量。高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锻炼不足和过度锻炼都会产生负面效果。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时候,应该重视游戏强度的设置,既达到增强学生体制的目的,又不为学生的身体造成更多的负担。在实际操作上,应该更加重视课堂的秩序,防止学生在追逐打闹中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比较枯燥的练习有技巧地融入到体育课程改革当中,比如在训练学生立定跳远的能力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学生之间的比赛,设置一个奖惩机制,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进步。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进行,在体育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人身安全的保障同等中啊哟,在进行高中体育创新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加上述两点,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提供助力。

篇16: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建设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建设论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科技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精神世界,同时也破坏着人类最原始、最纯真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指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并为一定共同体所拥有和依托的,具有精神支撑功能的精神文化系统。它是全体成员精神生活归依的一个文化空间,在共同成员中“心系之,情系之,命系之”的社会文化形态。构建精神家园能使人直面现实社会,自觉抵制诱惑,从容应对挑战,让生活更充实,让生命有价值。精神家园是一个共享性的文化空间,构建精神家园需要从文化教育着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凝聚了千百年来哲人及文人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优秀文化的载体,通过语文教学构建精神家园,是当代教育的任务使命。大学语文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可以给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让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开拓进取,培养高尚道德,树立远大理想。学好大学语文,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博大,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富于创造性。但也要看到,大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阻碍了对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构,本文将分析当今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语文教学建构精神家园的方法。当今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表现:

第一,重视程度不足。

当今社会,大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学校为了学生的就业取向,更多的设置专业课程,学生出于对现实的考虑,也常常忽略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大学中语文教学被忽视,语文教学被直接的忽视,间接上也就忽视对大学生构建精神家园。

第二,缺乏明确目标。

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学习诗词歌赋、古今名著等,通过语文学习,对大学生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志向,提升自身修养,形成健全人格,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缺乏特别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缺乏明确的主题,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大学生还不能得到真正的怡情益智的东西,也就无法较好的'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第三,缺失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文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注意素质培养,重视精神建设,人文关怀从教育的主体出发,体现了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吴宓提出文学教育的作用在于“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情、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但当前语文教学中恰恰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无法真正进入学生内心。革新大学语文教学,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第一,深入挖掘教材,培养高尚情操。文学历史上,不乏志士仁人,他们已将高尚道德情操反映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作品,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

当今社会倡导扬正气,树清风,清正廉洁,公正开明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古代很多优秀作品都蕴含这种高尚的精神,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千古名句,是当时仁人志士的真实写照,也激励着现代无数有志之士奋发图强。挖掘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以此来教育大学生,感染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充实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第二,注重综合教育,提升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珍爱生命爱护他人,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等,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教育大学生要学会和平相处,懂得只有和平相处才能实现共赢。第三,拓展教学资源,充实精神家园。狭义的语文教学指语文课堂教学,广义的语文教学指课外生活的外延。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大学生在“小课堂”中学习知识理论,在“大课堂”中锻炼综合能力。现在高校有些大学生感到生活无聊,学习乏力,精神贫乏,语文“大课堂”能很好的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例如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杂志征稿活动,既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又能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去边远山区和农村支教支边,通过这项活动,不仅能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城乡生活差距,感受边老山区农村的生活状况,看到农村的落后,珍惜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和良好的学习条件,立志努力学习工作,为改善中国的落后山村,建设美好家园认真学习,不断努力。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学要更宽更广更实际,学校和教师应利用多渠道、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充实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家园作为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国家亦是如此,精神家园和自然家园对于国家和人民同等重要。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坚守精神家园,就能凝成一体,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坚,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大学语文教学的使命,只要学校、教师、大学生要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一定能够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构建更好的精神家园。

篇17:岩石物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论文

岩石物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论文

1课程建设

针对石油测井研究生教育的岩石物理学与其他领域的岩石物理学侧重点不一样,它侧重于与油气相关联的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和如何应用于油气勘探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对于本校测井研究生的教学最早开始于1991年,当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只是为了让研究生了解用于测井的岩电实验技术和方法,因而只能从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上总结归纳出来一些岩石电学的研究结论和实验方法,同时结合实验装置的开发经验,汇总成讲义讲授给研究生。该课程经历了20多年来的积累,丰富了内容,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并且与现场的岩电实验技术紧密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该课程致力于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实验室测量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对于石油测井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岩石物理学开课旨在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储层岩石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其在测井储层评价的过程中解释储集层的能力。根据这些需求,我们制定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编制了讲义,制作了多媒体,设计了课后练习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岩石的电学性质、岩石电学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三部分。多媒体(PPT)图文并茂,生动直观,课后习题针对性强,方便学生在课后回顾课堂内容,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的电学性质(电导率或电阻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随岩性、孔隙度、孔隙流体、温度、压力和频率等因素的变化特性,并根据这些变化规律给出岩石的响应模型以便模拟岩石的电学响应,为电法测井资料的解释提供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分三章,第一章介绍岩石的导电性,内容包括水的导电性、黏土的导电性、影响岩石导电性的因素和岩石的导电模型;第二章介绍岩石的介电特性,内容包括水的介电特性、岩石的介电特性、影响岩石介电特性的因素和岩石介电常数理论模型;第三章介绍岩石电学参数的频散,内容包括介电常数的频散和电阻率的频散。第二部分介绍岩石电学参数的测量方法。这部分也分三章,第一章介绍岩石介电常数的实验室测量方法,内容包括低频段的测量方法、射频段的测量方法和高频段的测量方法;第二章介绍岩石电阻率的实验室测量方法,内容包括电桥法、伏安法,二极法、四极法、多极法、电极阵列测量、线圈法测量和岩心含水饱和度改变方法;第三章介绍岩心物性参数测量方法,内容包括岩石物理实验基本流程、岩石气体孔隙度、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毛管压力、润湿性、阳离子交换量和声学参数的测量。第三部分介绍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回归分析和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另外,也安排了一次课进行实验室参观,内容包括HP4194A、HP4191A和HP8753C测量仪器的使用、用HP4194A测量岩石的电阻率、用HP4191A测量岩石的高频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用HP8753C测量岩石介电常数和用HP8753C进行时域测量等。

2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促进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1],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只重视考试的结果,并且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2]。具体而言,教学改革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3]。针对石油测井专业的对岩石物理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是被重点强调的内容,根据这一需求,我们采取“因需施教”的策略,制定教学内容,编制讲义,多媒体以及习题集等。第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无法做出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不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需求[3]。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课程中部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小内容,例如岩石导电模型、介电模型及岩石物性参数测量方法等,事先分配给学生,让他们上课前去检索阅读文献,并总结编制成多媒体在课堂上讲解给大家听,讲完后如有听不明白的.学生可以提问和讨论,最后老师总结和补充,而且大家对讲解的学生进行打分作为平实成绩的一部分。第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在传统高校教学中,普遍使用讲授法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较少关注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过半后,组织学生做了问卷(问卷表如表2所示)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查结果是100%的学生对第1至第3选择答案C和第5题选择答案A,80%的学生第4题选择答案A。结果表明学生全部喜欢老师讲一部分,学生也讲一些,老师对学生讲的部分进行补充和总结,并喜欢课程成绩考核采用写课程报告的方式进行,认为这样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80%的学生认为让学生参与讲课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全部对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前沿更感兴趣。这些调查问卷印证了我们教学模式改革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结论与不足

通过岩石物理学课程的教改,制定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编写了讲义,制作了多媒体,编写了习题集,完善了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及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喜欢课程教学过程中多与老师互动,参与课堂教学,并认为互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2)学生更喜欢课程考核采用写报告的方式,而且认为那样能更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他们都对与课程相关的学科前沿感兴趣。虽然本教改建立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模式,但是还有一些不足,课程教学内容中主要是有关电学性质方面的,而声波及放射性方面的还没有,这有待于以后的补充。

相关专题 探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