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是大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简介】感谢网友“我是大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共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李军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然而它却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是以“生活一数学”,“活动一思考”为主线展开的,注意现实生活与数学联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下面,就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课堂导入情境化

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课程改革的真谛。一打开课本,就能给学生这样一个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每一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数学问题中去。而且是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及其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去引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班有三位同学姓‘王’,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把例题改编成本班学生居住的分布情况,并画成平面图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从平面图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住在哪条大道、哪条小巷中,哪条街道住的学生多、哪条街道住的学生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三、抽象问题直观化

根据课程的特点,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较大的圆,然后把剪好的一个较小的圆贴在黑板上移动,便出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而且对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学生感觉很有趣,产生联想,使一堂枯燥的抽象的课变得活泼起来。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后,马上学习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利润最大、最小值问题。

四、设计练习竞赛化

《新课标》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有效,有利于学生发展呢?初中生竞争性强,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一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选代表发言、分组讨论、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比准确性、比速度快、比方法巧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完“弧长和扇形面积”之后,可以让水平相当的学生来一次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做会促使学生自觉地探究高效的学习方法。

五、课堂氛围和谐化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和蔼可亲,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要走下讲台去亲近学生,学会用学生的思维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把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肯定鼓励,认真的解答,如果学生所提的问题荒谬或者是不可思议,也应肯定这种质疑的精神。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他们的过失,给学生改进的时间和机会,多给予激励和赞美,使学生自然消除错误,乐于钻研,要善于边上课边调整教学内容,善于聆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新鲜感和动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从“数学现实”出发,找出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亲身经历,用自已的心灵亲自感悟,就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637600四川省仪陇县环山小学校)

篇2: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徐祖成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以开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他们都能找回自信,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三、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1只鸡、3只鹿、1只象、2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教师只要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

施菊伟 发表于 -6-30 12:26:05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试各种感观、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

1、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广泛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和电子机的出现,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对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从小让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将来更好地学好数学。古希腊人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点然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心匠运,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

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生硬的灌输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等式。首先教师说:“我知道3能等于0。”学生齐声说这是错的,教师出示连等式: 3= = = = = = = 0 学生认为3是不可能等于0的,可是上面的等式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3=0吗?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4、诱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 ,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大家说的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韩 蕾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生硬的灌输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等式。首先教师说:“我知道3能等于0。”学生齐声说这是错的,教师出示连等式: 3= = = = = = = 0 学生认为3是不可能等于0的,可是上面的等式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3=0吗?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4、诱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 ,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大家说的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上帮助差生

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绩好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表现的很强烈。而对于那些学习很吃力的差生,则会对数学的兴趣表现的越来越消极。所以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我们不仅要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讲课时多注意他们;提供给他们较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对这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练习及时的检查讲解,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对学生存在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表扬、鼓励。这样从点点滴滴中帮助差生,他们就会逐步转变,渐渐喜欢上数学,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

其次、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除了要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学习上帮助差生等方式之外,能好好的把握住这短短的课堂40分钟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充分的利用好这堂课呢?那就需要我们把握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上精彩了,才会使整个课堂发挥出整体的教学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作用。

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伊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在使用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悬念。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它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小学生兴趣的重要来源。强烈的好奇心会紧紧的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从而牵引着小学生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原因。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导人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制造悬念,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铺垫。

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让同学们通过动笔试一试,像13、16、19、23……都不能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教师再让同学们说数字,自己不用动笔试一试就能很快的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接着让学生检验老师的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问及原因时,教师先不告诉他们,让他们把刚才检验的几个数的数字的位置调换一下,看看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2数学兴趣培养

利用新课改教材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课改后编写的教材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有很大帮助,编者把旧教材中的很多强加给学生的公式、定义、定理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析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例如当初上学时有这样的一种题目:一个水箱开进水管,12个小时能把水箱灌满,开排水管24个小时能把水箱的水放光,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排水管要多少小时能把水箱灌满?这种题目让人很费解,因为它与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心里总是存在一些想法,导致不愿掌握这样的题目。其实我们会发现这无非就是一个有进同时有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离开水的问题,有进有出最典型的就是财务问题,也就是家庭收支问题等等。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想法,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会就题论题了。

培养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学数学

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不认可,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处,那么哪怕他在数学上有非常大的天赋和成就,他也会不以为然。反过来一个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非常必要的事情,那么哪怕他学习过程中解开了一个小问题都会为此而沾沾自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首先要对数学有个清楚的认识。说的更通俗些就是你要知道为什么学数学,我学完数学对我有什么用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数学使人严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也就是说:“在二十一世纪,人人都要学会的数学”。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因重视数学,“列数学系为第一系”,这种传统一直保持至今。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数学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

3数学兴趣培养

在探讨新知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是一系列单纯的数字或符号。那将不再是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了,整个数学都会失去存在的价值的。那我们学习数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生活实际和数学充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实现,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争情境等,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数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演示这样的一个情境,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耕地,邻居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耕地,由于某种原因邻居家想和小明家换一下耕地,问如果把耕地直接换了,小明家会有亏损吗?这时学生肯定会说算出两块耕地的面积来就可以知道有没有亏损了,这时学生就会去量两块地的边长,前面刚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_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是边长乘边长吗?显然不是这样的,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来求?小明着急死了。同学们快来帮小明想想办法。这样同学们找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意义了,自然就会产生对它的乐趣。

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手段。是学生对所学新知的巩固,也是教师对学生新知掌握程度时一种检测。同时它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新知。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那如何才能使所设计的练习既使掌握快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又不至于使掌握慢的同学感到吃力呢?那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多层次、多样化,使其难度逐步提高,同时尽量设计到班里的每一个人。

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听写分数练习:八分之一;一个分数分母是十,分子是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是多少.用分数怎样表示;一个分数它的二分之一是八分之一,这个分数是多少。这样逐层次的将难度提高,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便于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灵活掌握。

4数学兴趣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就感

1.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要从浅入深。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敏感度不同,基础的薄厚也不相同,因此在让学生体会数学成就感的初期时一定要把起点放低,保证不丢掉一个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体会着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再小步子提高习题难度,强化学生的成就感程度。决不能高起点直接被老师“屏蔽”掉一部分学生,或者大步子打消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要因材施教。在进行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对于同样的基础题目,一个同学10分钟能做10道,而有的同学10分钟只能做一道,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对其因材施教,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方法或者考察作对题目数量的方法分别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收获,使得他们都能够感受到成就感。

引导学生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实践操作是少年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中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数学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而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发展思维。

如在研究在同圆或等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它所对的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每个人都画一个圆周角,在学生画图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之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观察所画的图中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了解到圆周角与圆心有三中位置关系: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面、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边上)。

篇6: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上,浅谈几点体会。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得力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时从以下方面考虑情况:    1、.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景设计,是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

课堂40分钟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回很疲倦的。有了多媒体以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用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三、重视操作,既是鼓励,发展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即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好表扬”是学生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可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也可以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要求大家鼓掌或插上小红旗等形式,对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鼓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

[1] [2]

篇7: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

施菊伟 发表于 -6-30 12:26:05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试各种感观、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

1、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广泛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和电子机的出现,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对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从小让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将来更好地学好数学。古希腊人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点然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心匠运,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

[1] [2] [3] [4]

篇8: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韩 蕾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生硬的灌输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等式。首先教师说:“我知道3能等于0。”学生齐声说这是错的,教师出示连等式: 3= = = = = = = 0 学生认为3是不可能等于0的,可是上面的等式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3=0吗?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4、诱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 ,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

[1] [2]

篇9: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巧设提问,可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三、利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节课小组合作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规律。

四、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正如这节课中利用计算器运算发现规律。

篇10: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意义。

从学生学习中的反映,诸如“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来分析,他们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说来,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以坚定的数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去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坚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教师的数学信仰从数学教学中自然地反映出来,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简洁的语言、 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历史的出处与沿革,这一切都体现了高雅的数学气质,这必然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

总之,数学教学的宗旨是教会学生思考,把培养有益的思考方式和应有的思考方法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精心创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篇11: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徐祖成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以开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他们都能找回自信,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三、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1只鸡、3只鹿、1只象、2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教师只要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

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教学某种程度说,如果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教学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发现事物并进行探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才积极有效,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拥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谈谈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验证,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实践、类推等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形成评讲与反思的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尝试完成计算,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让学生选择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验证。例如将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或者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等方法验证。是学生明白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一样,都是乘除数的倒数。学生在这种体验中,对数学知识的奥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再通过算理的揭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得到发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能容易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发现近年来咱们家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你长大后打算为家乡的变化做哪些贡献呢?

如果我们要把街道环境进行绿化,使它更加美丽。打算把绿化的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要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要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要18天。(1)你选择哪个施工队?为什么?(2)为了加快完成速度,你又该怎么选择?

、、、、、、、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小学生特有的性格特点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重视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操作,在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得到的。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节省时间”,忽略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即使学生在教师的操作演示下掌握了知识,我想那种获取知识的印象也是非常模糊地,它经不起时间的推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知识。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通过对圆的认识,了解圆的周长也直径有关系。到底圆的周长也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直接给学生演示得出结论,或者直接给学生说出来,通过练习,学生也能了解。但这种学习可谓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显得空洞。我在教学中,让各个学习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的圆形,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操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明白:圆无论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充分肯定学生探究成果,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印象深刻,形成学生对自主学习数学成功的自豪感,同时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受到情感的支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多样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小学生活泼好动,一方面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时又厌烦枯燥的模式,其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学习毅力和耐心等都处于相对较弱的阶段。因而,如何激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大力采用生活化教学。

由于数学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学习素材,并由此来开展我们的学习,为了使这一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可以将其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能测出咱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吗?”这样的问题显然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求知欲望,在此时我们可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讲解,学生会对相似三角形和比例尺等相关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我们便可以由此十分容易地开展“巧测教学楼高度”的第二课堂活动。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关于测量电视塔高度的一集,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大概知道其中的方法,之后教师再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待准备妥善之后,便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在学校操场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最后将学生测量的结果进行整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再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注重教学的生动化与形象化。

由于小学生理解和推导能力较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大力提高教学案例的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生动化和形象化的思想,有助于让学生理清各个数学模型的本质,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对于应用题中的'场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相遇问题、追赶问题、大小比较等大量问题我们都可以用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解,方便学生掌握。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来改变传统的黑板模式。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利用儿童表现欲望强烈,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去扮演各种角色,加强自身的展示以及和教师的沟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教师,自己准备“教案”,上台进行讲解。不要小看这样的方式,为了不在众人面前出丑,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而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也觉得十分有趣,因而十分投入。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同时加强了他们自学的能力,而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讲解,更加清楚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错误,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当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挖掘,相信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观念,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多途径激发其学习兴趣,相信一定能以之为突破口,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篇14:激发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就是通过这样的过程,逐步形成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喜爱新奇的事物,爱好幻想,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注意力持久性也较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诱发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例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就结合内容编了一个元旦小精灵请聪聪、明明到家里做客分食物的故事:有4个苹果,聪聪、明明平均每人分几个?有2瓶矿泉水,他们俩平均每人分几瓶?一块披萨饼,他们俩平均每人分多少?结果怎样用数字表示?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心理态势,感到学习十分有趣。

2.创设操作情境。

动手操作会让学生获得更真切的体验。

根据内容,精心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牢记于心。

例如笔者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让学生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你能想到几种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上黑板展示。

通过观察、分类、概括平行线、垂直的定义。

3.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学习带有感情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便顺利开展,从而形成相应清晰的知识结构。

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学生在“一种文具比另一种文具贵多少元”、“一种文具比另一种文具便宜多少元”以及“一种文具和另一种文具共多少元”这些问题上,不能正确选择计算方法,为此,笔者把讲台布置成“文具店”,摆上文具,让学生体验购物,看着现实的物品,学生分析问题就容易多了。

4.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

在创设情境中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

如在教《比的应用》时,出示一杯糖水的比是1:9的糖水500克,让学生思考后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另一个学生来帮忙解决。

在这样的互动环节中,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体,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与别人交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中的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巧设练习,升华兴趣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学习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重复做单调的练习内容,会使学生烦躁厌倦,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教师应及时变换练习内容。

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1.把口诀补充完整;2.开火车(看算式谁能很快说出得数,并知道使用哪句乘法口诀);3.做拍手游戏;4.挑战难题。

既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三、以教师的兴趣,带动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首先,自己要有兴趣。

好的气氛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不仅不感到学习是负担,相反还感到是一种享受,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排斥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板着面孔,使学生心理上造成压抑,精神上感到疲惫。

上课时要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言、鼓励的话语以及适当幽默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有些学生能回答出稍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说:“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就喜欢你这样的小精灵!”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把学生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感到上课轻松、愉快。

四、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要常在男女生间、小组间、个人间开展口算、速算等竞赛活动,并在竞赛中,教师恰到好处地给予鼓励、赞美等,对于后进生更应注意给予鼓励。

总之,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构建良好的教学坏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作者:王祥兰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小学

相关专题 数学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