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500字

元气男孩李承鄞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数学小论文500字

【简介】感谢网友“元气男孩李承鄞”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小论文500字(共12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数学小论文500字

最近,我们学习了圆柱、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我认真学习了课内知识,并做了一些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学习和练习情况,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线六个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个长方形形状的纸卷成圆柱的形状,然后算圆柱的最大体积。例如:一个长12.56米、宽9.42米的长方形,卷成一个圆柱,重叠部分忽略不计,求圆柱的最大体积。这种题目有两种可能,以长为圆形或以宽为圆形。因此,要把这两种可能都算出来,然后比较。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必须看清楚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卷成圆形。

二是转。就是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延一条边旋转3600,求所得形状的体积或面积;举个例子: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算得到的形状的体积。一个长方形的纸,旋转一周得到的形状是圆柱体,然后利用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这种题目要注意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旋转的。

三是削。就是一种形状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消除一些部分,计算剩下形状的体积或表面积,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计算出来,不能偷懒只计算一种。

四是铸。就是把一种形状的物体融化成液体,然后重新浇铸成另一个形状的物体;这种题目要抓住形状虽然变化,但体积不会这一关键点来考虑。

五是增。就是在一种形状上再继续增加一种形状。这种题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种形状切成几段,然后告诉你增加了什么,增加了多少,让你计算原理的,这种题目要看清楚是怎么切的,切了以后有什么变化,面积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对近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思考,大家说数学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满趣味呢?

篇2:数学小论文500字

法国数学家韦达创,创造了方程,并给世界带来了非常多的方便,让世界变得先进。

方程还是万题中的法宝,方程也是有未知数的等式。把一个未知数设为字母好像未知数已是一个数,再用移项(从难到简的简便方法)把位知数和数字分开各归一边,如果等式两边交换了位子符号也得变。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如果有两个未知数一定要设一倍量,再用倍数等关系用一倍量设出另一个未知数,这样会异常简单。

但如果连倍数关系或没有一倍量都没有,那就得用到方程组。方程组并不难,只要有一个算式有两个未知数可推出另一个算式,变的只有一个未知数。更可帮你解,如x-y=3也可以推出为3+y=x。

有时方程组中有两个一样的未知数,如3x+3y=15,3x+2y=13,就可把两个等式相减,3x抵消,3y-2y=y=15-3也就是把等式与等式相减,得出两个等式中差得数,得到一个未知数后代入等式求出其他的未知数。

还要可以把整个等式乘几,等式里所有都得乘几,所以结果也得乘同样倍数,更容易相减出未知数,但要有两个等式中有两个未知数要有倍数关系。才能抵消掉一个未知数。如3x+4y=15,3x+2y=9,这时2y与4y就有倍数关系,可把3x+2y=9扩大二倍得6x+4y=18(9乘2)。在两个等式一同相减,得3x=18-15,x=3除以3。

虽然我只讲了一部分,但方程还有更多内容,更多简便方法,但不是一言可以难尽的。得自己去寻找更多的数学奥秘。

篇3: 数学小论文作文500字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弟弟的生日。生日前一天,我绞尽脑汁在想,应该送些什么给弟弟呢?我终于想到了,要不买些零食送给他,谁叫他是“好吃鬼”呢。

我来到超市,走到零食柜台,一眼就看到了巧克力,这些巧克力有很多品种,有盒装,有袋装,还有一条一条的……我随便拿了一个盒装的,准备放进手推车里,可被爸爸拉住了,说:“买东西要讲究实惠,你先算算,哪个更便宜一些呢。”

我开始口算起来,盒装巧克力是29.5元,净含量是500克。一条条的巧克力是5.6元,净含量是250克,袋装巧克力是15元,净含量是350克,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盒装巧克力是29.5除以500等于0.059元,条装巧克力是5.6除以250等于0.0224元,袋装巧克力是50除以350等于0.046元,0.059元大于0.046元大于0.0224元,所以条装巧克力更便宜一些,我拿了5条放在手推车里,3乘5等于15元,买巧克力一共花了15元,于是我按这种方法又买了许多零食,结完账,我们又到到了甜品店,给弟弟买了一个巧克力加草莓的蛋糕,大号巧克力草莓蛋糕是240元,中号188元,经过我仔细一算,中号比较便宜些,于是,我和爸爸拎着蛋糕和零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次买东西,不仅增长了我的数学水平,还让我知道买东西要讲究实惠。

篇4: 数学小论文作文500字

秋天到了,猴爸爸一家三口到山上游玩,路过一个果园,只见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小猴最喜欢吃的桃子,馋得小猴子直流口水,嚷着要妈妈给他摘果子吃。

猴妈妈说:“想吃吗?那好,咱们来做一道数学题,答对了就给你吃。”猴妈妈悄悄对猴爸爸说了几句,只见猴爸爸摘了一大堆苹果和桃放在了一起堆,并用衣服盖好。

“听好了!”猴妈妈清了清嗓子说,“衣服下面有苹果和桃,桃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如果每次取出3个苹果,4个桃,若干次后衣服下面还有1个苹果,18个桃。问一共取了几次?原来有苹果和桃各有几个?答不出来,可不能吃果子哦!”猴妈妈微笑着看着小猴子。

小猴子挠了挠后脑勺,拿了根树枝,在地上演算起来。边画边轻声说道:“桃是苹果的2倍,假设每次取3个苹果、6个桃,那么拿到最后剩1个苹果时,应该剩2个桃。可是现在剩1个苹果,18个桃,是因为每次只取了4个桃,每次少取了6-4=2个。因此,取了(18-2)÷2=8(次)。苹果:8×3+1=25(个),桃:8×4+18=50(个)。妈妈,你看看我算得对不对!”说完,他得意地看着猴妈妈。猴爸爸走上前去一数,不多不少正是25个苹果、50个桃。

小猴子把果子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家三口美滋滋地大吃起来。果园里传出了他们开心的笑声,一直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篇5: 数学小论文作文500字

清明节期间,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服装店。

首先,我们先去给爸爸买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特别喜欢的衣服。正好清明节特价打八折。爸爸问我,一件衣服的价钱是150元,打八折相当于衣服的价钱乘以0.8,你知道一件衣服多少钱吗?我想:150×0.8,不如用150÷10=15,0.8×10=8,再相乘,15×8=120元,结果得120元,我高兴得对爸爸说:“是120元!”爸爸问:“为什么呢?”我便把问题解答的过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0.8×10,150×8=1200,再点上一位小数点就成了120.”

买完衣服,我们就来到了地上超市,爸爸对我说:“商店奶制品正在做促销活动,买二赠一,如果买两箱,相当于打几折呢?”我说:“让我算一算。”我想半天也想不出来,只好问爸爸,爸爸是这样解答的:“买二赠一就是花两箱牛奶的钱买三箱的牛奶。一箱50元就相当于花100元的钱买了150元的牛奶,那拿100÷150就相当打的折数,100÷150等于0.6,结果在6.5到7折之间,你明白了吗?”我说:“噢,原来是这样的,我现在明白了!”

在回家的途中,我也发出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例如:楼层的高度,廓的面积,太阳能的.容水量,国旗的精确度等等一些问题和发现!

这就是我在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我相信,还有更多的数学问题在前方等待着

篇6: 数学小论文作文500字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说人的心脏和人的拳头差不多。今天,我就要来量量我的拳头的体积,也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心脏有多大。

可是,人的拳头是一个不规则物体,怎么量呢?我可以借助水来啊!

我找来一个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4厘米,高是15厘米的圆柱体杯子,先把拳头放了进去,再往里面放水,一直放到拳头全部浸了水中。量一量,水面的高度是9厘米。我再把拳头拿出来,水面就从9厘米降到4厘米,下降了5厘米,这5厘米水的体积就是我的拳头(心脏)的体积。我在用“π×5×5×(95)”计算出了自己拳头的体积,约为251立方厘米。

我测完后,还不敢确定是否正确,于是又做了一个实验。

我又拿出一个从里面量长和宽都是9厘米,高是10厘米的长方体盒子,我先把我的拳头放进去,再往里面放黄沙,直到正好把拳头淹没,我用直尺把黄沙抹平,正好10厘米高。然后,我小心翼翼地将拳头从盒子里拔出来,把掉到桌子的黄沙检出来,把沙子摇平。这时,沙子的高度是7厘米。我再用“9×9-(9-7)”来算,算出了我的拳头(心脏)的体积约为243立方厘米。

通过两次实验,我发现结果都差不多,于是我用(251+243)÷2,算出了拳头的体积约250立方厘米,这时,我就知道了我的心脏大概也这么大。

篇7: 数学小论文作文500字

夏天,人们最常使用的就是空调了,可是空调耗电量大,花的钱就越多了,所以人们就尽量能不开就不开了,空调也就成了摆设。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怎样开空调最省电!

爸爸也拿着纸和笔来帮着我计算。我们先假设,一个一匹的空调,它的制冷能力大约2300W,消耗功率约为720W,将温度设定在22度;甚至20度以下,那么每小时应该耗电0.7度左右,一整晚按10小时来算的话,就是7度电左右。如果1度点等于6毛钱的话,7度电就算是5(取整数)元,一个月就是150元。我不禁感叹了一声:“这仅仅是空调的钱啊!”

爸爸又说:“但是我们可以把温度调高一点啊,这样花的钱就会少一点了。”我一听,连忙打开了电脑,查了起来。结果如下:若室内温度设定在26度的话,温度稳定后,降频降功率运转1小时,在保温及气密良好的房间,大概1小时耗电约0.3~0.4度电左右。10小时大概就是3~4度电。我不禁又感叹了一句:“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我们再次计算,按一晚4度电来算,就是3元钱一晚,一个月就是90元。但是像我这样怕热的小孩,开26度根本不过瘾,这时我们就可以开一台风扇,风扇一晚大概是0.5度电,就是3毛钱,一点也不贵。26度加风扇就可以节约下来很多度电了。但是也不能一直吹空调哦,每天也应该出出汗嘛!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才能学好数学!

篇8: 数学小论文作文500字

我们的身边都有一群“奇妙的朋友”,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无私的帮助我们,今天我又一次的享受到它们的帮助。

今天,我帮妈妈去买东西,她让我买30斤大米、1斤生菜、1斤鸡蛋、1斤土豆、1斤西红柿,然后给了我100元,随后我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来到便利店,我被店里各种各样的蔬菜惊呆了,生怕找不到我要的东西,可是眼尖的我迅速找到我要买的东西。到了门前,我把东西放到阿姨面前,让阿姨清点,可阿姨把清点的任务交给我。我问阿姨:“请问阿姨,这些蔬菜和大米是多少斤,又是多少元?”阿姨笑着说:“大米30斤,2.50元1斤;生菜1斤,3元1斤;鸡蛋1斤,3.50元1斤;土豆1斤,3元1斤。那么请问这些一共多少元?又该找你多少元?”“可以把大米1斤的价钱看作是3元,得来算式3*30=90(元),随后把2.50的0.50*30=15(元),用90-15=75(元),由此一来得到大米的价钱75元,然后用大米的价钱+西红柿、土豆、鸡蛋和生菜,可以得出75+4+3+3+3.50,但由于3.50是小数,所以把3.50看作4,之后算式就变成了75+4+3+3+4-0.50,先算4+3+3,因为它们得出的是整数10,再用75+10+4-0.50得出88.50元,再用100-88.50=11.50(元)所以一共是88.50元,要找我11.50元。”“非常正确给,11.50元!”“谢谢,拜拜!”

可见数学是我们最奇妙的朋友。

篇9:如何写数学小论文

如何写数学小论文

如何写专题论文

一、知识解读

我们所说的专题小论文,实际上是指同学们对在学习、生活或科学文化等领域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后写成的成果总结类文章。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看法;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见解;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查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这里“专题”的意思是指一篇文章只就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探究,不能一会儿写这个问题,一个儿写那个问题,显得漫无主题。我们所说的“小论文”,不同于专业科研工作者写出的专业性很强的研究论文,它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宜太长。它在格式方面也不作统一要求,只要能把问题说明白即可。

一篇专题小论文的写作,大致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几个步骤。

1、科学选择题目

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目就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选择题目要注意“实用性”、“可行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实用性”就是选择的课题要在生产、生活或科学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进行移植应用,为人类服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可行性”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根据自己平时对某种问题或现象的观察、研究,选择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适合自己水平、条件的题目,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选题宜“小”,切忌“大”而“全”。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这样有利于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创造性”就是选择的课题要新颖,有新的设想,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创新,不要简单地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认识、新成果。

“趣味性”是指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干自己想干、愿意干的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及时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研究。选好选准题目,是做好研究和写出高质量小论文的保证。

2、全面搜集材料

搜集材料有多种途径: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搞实地调查、采访,或上网搜寻所需材料。不管采用哪种途径,都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必须核实查阅报刊书籍所得到的资料、例证;核实观察、实验、调查、考查所得到的事实数据;核实网上查询到的各种资料。做到去伪存真,以免材料出现差错而影响论文的科学性。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鲜性,尽力搜集自己所能发现的同研究题目有关的第一手材料。掌握材料要力求全面,要根据题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搜集尽可能多的材料。保证材料有充足的选择余地,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3、准确提炼观点

提炼观点,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是对观察、实验中新发现、新创造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对调查、考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论述,还可以是在某门学科学习、钻研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见解。要对搜集到的材料加以分类比较,仔细筛选,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归纳,研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找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正确的合乎科学性的观点。观点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4、合理安排结构

整理了材料,提炼出了观点,下一步就是安排结构,开始撰写论文了。安排结构,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专题小论文灵活掌握。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常见的小论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l)开头部分(或称“引言”),提出问题,或紧扣题目对全文内容作一概括介绍。

(2)主体部分,分析问题,说明有关的观察、实验、调查、考查、制作、设想等情况,为归纳科学的结论作准备,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写作应注意: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各种现象都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

(3)结尾部分(或称“结论”),解决问题,作出结论。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小论文的结构可以是“总—分—总”的格式,也可先分层论述、说明有关情况,后总结观点的“先分后总”式,还可以先总说观点,后分层论述、说明的“先总后分”式。

结构是为恰当地组织材料、鲜明地提出观点服务的,无论怎样安排,都应当注意条理清楚,观点与材料一致,反映出科学论证的过程,使论文具有说服力。证明观点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为了使结构合理,拟个详细写作提纲是很有必要的。

5、精心起草修改

起草修改,按照提纲写出初稿并修改,不仅是细致的语言表达工作,而且是研究深入化和思维周密化的过程,要力求准确和严密。跟写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相比,专题小论文写作中的表述和修改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专题研究活动是十分复杂精细的,反映专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不能粗心大意。要认真起草,认真琢磨,反复修改,一丝不苟。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观点是否正确、可靠;看论据是否典型真实,数据和引文是否准确;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是否衔接自然;看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论证是否符合逻辑;看语言是否准确、通顺、简明、连贯、规范,图、表是否清晰、适用。方方面面都要花力气认真检查,仔细推敲,逐步完善。

二、例文欣赏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超市里,餐厅里,家里,学校里………都离不开数学。我也有几次对数学的亲身经历呢,我挑其中两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

记得三年级,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超市,超市现在正在搞春节打折活动,每件商品的折数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一袋旺旺大礼包,净含量是628克,原价35元,现在打八折,可是打八折怎么算呢?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打八折就是乘以0.8,也就是35*0.8=28(元)。我恍然大悟。我准备把这袋旺旺大礼包买下来,可是,妈妈告诉我,可能后面的旺旺大礼包更便宜,要去后面看看。走着走着,果然,我又看见了卖旺旺大礼包的,净含量是650克,原价40元,现在也打八折。这下,我犯了愁,净含量不同,原价也不同,哪个划算呢?我又问妈妈。妈妈告诉我35*0.8=28(元),40*0.8=32(元),一袋是628克,现价28元,另一袋是650克,现价32元。用28/628≈0.045,32/650≈0。049,0.049>0.045,所以第二袋划算一点儿,于是,我们买下了第二袋。通过这次购物,我知道了怎样计算打折数,怎样计算哪种物品更划算一些。

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可以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考怎样才能获胜,我想:这肯定是一道数学策略问题,不能盲目地去报,里面肯定有数学问题,用1+3=4,100/4=25,我不能当第一个报的,只能当最后一个报的,她报X个数,我就报(4-X)个数,就可以获胜,我抱着疑惑的心理去和她报数,显然,她没有思考获胜的策略,我用我的方法去和她报数,到了最后,我果然报到了100,我获胜了。原来这道数学问题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问题,需要思考,才能获胜。到了六年级,我也学到了这类知识,只不过,更加难了,通过这次游玩,我喜欢上了对策问题,也更加爱思考,寻找数学中的奥秘。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只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篇10:数学小论文

一、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必要性

(一)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数学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数学相关知识的人物、历史时,可以利用课堂上的3~5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下,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将高等数学中繁杂的数学符号、计算公式和有趣的数学历史相融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高等数学学习中。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将数学发展的历史真实地展现给学生,是数学这一学科应该毫不犹豫地担起的职责。”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将数学史内容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教学中,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基础弱,底子薄,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自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史的内容,从数学家们发现、发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等数学中的公理、公式,解决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树立学习信心,改变高等数学枯燥乏味、一味证明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将数学史蕴涵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

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学任务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概念、公理及数学语言符号等,包括数学问题解决,不应机械地灌输给学生,或仅是由结果出发,推导出其他数学知识的方式,这种颠倒的教学法掩盖了创造性思维过程,即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该重复人类的学习过程,而应该进行“再创造”。数学史烙印着数学家处理数学问题的痕迹,其中蕴藏着数学家处理相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比如归纳推理、概况分析、类比猜想等逻辑思维方法及跳跃性的直觉思维方法,这些恰是数学教学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数学中的这些思想、方法应该利用数学史选择典型的数学史题材,分析数学家发明、发现过程中的心智活动,透析数学家的脑海里的灵感,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著名教育家斯金纳(Skinner)说:“如果我们将所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最能传承一门学科本质的就是这门学科的历史,高等数学也不例外。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完高等数学课程之后,由于多种原因,除少部分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外,其余知识都会慢慢淡忘,留在学生大脑中应当是高等数学独有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正是高等数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所在。数学史在这些方面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数学思想的提炼和方法的运用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受到很多数学教育家的重视。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始终围绕着“基础知识”与“思想方法”两个基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深挖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化“无形”为“有形”。通过数学史的教育,将鲜活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三)数学史的融入符号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学因素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直接参与数学学习认知活动的因素称为认知因素,包括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能力等;不直接参与数学学习认知活动的因素称为非认知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的理解,数学史也影响学习中的记忆和迁移。同时,数学史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直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所以,数学史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发展,数学学习的结果不仅是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发展、形成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等等。这一过程的完成,就需要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加入,这些思想方法的习得主要依靠数学史的融入实现。另外,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也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教学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和效果,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通过数学史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在教师恰到好处的逐渐引导下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通过相关典型历史材料的引入,引导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及思想方法,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再次升华。

二、结语

数学史与高等数学课程的融合是必然的,不同阶段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义务阶段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优良的数学品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承载着更多的任务和目标,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融合数学史教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育,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数学教学内容势在必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史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今后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急需讨论、解决的问题。

篇11:数学小论文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篇12:数学小论文

1<找千克和克>

国庆假期中, 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准备找找千克和克.走进超市,首先来到了饼干柜旁,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饼干中, 选择了 最喜欢闲趣饼干, 仔细看了看,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净含量100克”,说明这包饼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这样的饼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着 们又来到买米的地方, 发现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 们家每天吃2千克的话, 家每个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这样的6袋米了.

后来 又看到了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一个菠萝大约2千克,一个西瓜大约3千克

今天, 收获真多啊, 感受到了数学中学到的千克和克这个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真的很重要.

2.<一个小小的数学误会>

很多人都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可是 一直对他很怀疑,果不出 所料,今天数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真正的来历.原来这是一个误会!阿拉伯数字真正的发明者是印度人,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航海业很发达 ,他们把数字从印度传到了阿拉伯,欧洲人从他们的书上了解了这种简便的记数方法,就认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后来这个误会又传到了中国.

最后, 很想对印度人说:\"谢谢你们给 们人类带来了这么大的方便,就因为这样, 很喜欢数学.不仅数字王国很神奇,而且数学的历史知识更是丰富.

3.<发现>

今天, 在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

发现一杯可乐800克,一杯绿茶500克,一杯冰红茶不知道多少克,于是 又补充了一个信息-------冰红茶比可乐少200克,要求三杯一共多少克呢?于是, 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后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

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

4.<巧妙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和减法在 们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身边有许多事情都要用到加法和减法.比如在学校里,统计分数,统计认数-------生活中,妈妈上街买菜付钱;在家里,计算一个月的开支也要用加减法.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加减法有关,所以加减法在 们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法与减法真奇妙啊!

5.<去天目湖的途中>

现在, 们数学课正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今天是星期天, 们全家去天目湖玩,在去天目湖的路上, 就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公交车靠第一站时, 看见有8个人上了车,而第二站上了3个人,那如果第三站上车的人数是第一站和第二站人数的两倍,那第三站一共上了几个人呢?

小朋友们,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用 们学到的知识试一试吧.

6.<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真是无所不能,不信就看看下面 是怎样过周末的吧::首先,7:30起床,然后7:45---8:00洗脸,8:00---8:15吃早饭,8:15---9:15做作业,9:15---10:30看电视,10:30---11:00吃中饭,11:00---15:00睡午觉,15:00---16:00玩,16:00---17:30看动画片,17:30---18:00吃晚饭,18:00---20:00看电视,20:00---21:00打电脑,21:00睡觉.24时记时法是不是很伟大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也一定要写一篇这样的日记哦!

7.积少成多

今天下午, 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

当 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 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 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 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 犹豫了.突然, 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 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 决定买散装的. 把 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 爱动脑.

8.数学报

今天, 们又发了小学生数学报,这期报纸真的很精彩.

上面讲了怎样让书香伴你左右,茅以升如何苦练记忆力的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等数学小常识,翻开一面,有许多数学的小窍门,如:如何找规律,怎样牢记知识,翻开另一面有一些数学小故事,从中 获得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所以, 觉得每一次看数学报都能让 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很喜欢它.

《数学的奥妙》 湖塘桥中心小学 张娜

数学在 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在菜市场买菜要付多少元钱?在超市里买东西一共要付多少元?.还有,认识了千克和克,你就可以自己算一算称的东西的价钱了.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重要?

所以, 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数学又是很奥妙的,它可以让 们知道一些未知数.所以有的小朋友觉得数学有点难,有时还要请家教.

但是数学也是很灵活的.除了 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

相关专题 数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