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用语的优化研究论文

lagt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数学教学用语的优化研究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lagta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用语的优化研究论文(共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数学教学用语的优化研究论文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教法、教学用语是教学的三大中介因素。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用语的艺术技巧。准确生动的教学用语,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用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用语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下边,就浅谈一下数学教学用语的优化。

一、教学用语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用语的准确、规范使用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对教学质量有直接作用。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用语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

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用语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用语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用语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教学用语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用语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用语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用语,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大学时期的一位教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意义到算法,使我们记忆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用语,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用语,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用语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三、教学用语要力求亲切,富于情趣和激励化

数学用语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用语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用语都应亲切,富有情感。许多专家也认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对人的成功而言,情感智力比通常的心智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其他任何用语所无法替代的。对待任何学生都如此,尤其是对待那些本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不大的学生教师再用刻薄的言语进行批评,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伤害,上进心也受到破坏。我们要尽量引导、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同时要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不给予正确的评价,那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用语要亲切、激励化。新形势下在教育方法上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认为亲切的教学用语是创造此种气氛的重要途径。亲切、自然的用语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上呈现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纯粹的用语如此,被称为“体态用语”的眼神、表情、手势更是如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神态亲切,举止得当,尤其会善于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眼神,就能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由此受到鼓舞和激励。

此外,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情语也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数学的无声用语包括教师的表情用语和手势用语等,这些无声情语可辅助有声用语共同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一个温和的眼神,对学生都是激励,即使对学困生特别是对某些缺乏自信心的后进生也一样。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尽量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时刻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效果。老师可以用严肃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的同学,这同大声训斥相比,更使学生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同样,教学用语中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显得有些生硬死板,缺乏活力,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既可以增强用语力度,又可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教学增添亮点和活力,当然手势的使用应保持自然、适度。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用语优化方式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教师的用语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用语,达到数学教学用语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使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用语艺术,探知到教师思维的过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从中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篇2: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论文

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教育问题。近几年,国家也开始注重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不断对教育进行改革,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是在教育模式方面,都在不断地进行改变,也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而数学是小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小学数学;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15—0040—02

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从小学开始实施,从课堂开始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所以说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于小学课堂,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通过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这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教育。

一、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1。理论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意义就是通过改革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在数学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收获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课堂,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但是现在的学生过度依赖老师,所以说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改变这一不好的情况。在优化设计中,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并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将其学活,而不是单单去学习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

2。实践意义。进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不断地讲授、不断地灌输,学生不断地被动接受,这样就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差,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课堂的主体错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老师和学生感到轻松,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此外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在课堂优化过程中找准主体是非常重要的。

2。找准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效率,但教学的起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找准教学起点非常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确定课堂教学任务,确定任务时就必须确定一个正确的教学起点,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将上次课的结束点作为下一节课的起点,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并不是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百分之百掌握了,如果老是忽视这一点,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就会因为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学习的内容而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长此以往,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也没有了。比如,老师在学生还未掌握加减乘除的真正含义时,就继续将其运用,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面对一个简单的应用题时根本不知道运用什么算法去解决这一个问题。因此,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起点。

3。注意以引导为主。在课堂中,老师不应该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每当遇到新的问题时,老师第一时间应该是提问,并提示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而不先将答案告诉学生,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样。老师只有不断进行正确地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求助,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4。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再者贪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会很高,这就需要老师来调动课堂气氛,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在课堂内增加一些游戏,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这不仅满足了学生贪玩的天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到了知识,记忆非常深刻。

5。注意教学顺序。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按照教科书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虽然这一顺序经过许多专家论证,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顺序。老师可以通过研究,进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大脑里面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

三、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难点

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比较贪玩儿,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数学这一门课程,有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说要通过课堂优化来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改变小孩子的看法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这一点,不仅仅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老师的改变,所以这也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最后,在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教育条件比较差,这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案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本思路为主线,首先进行情景导入,然后就是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针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最后进行习题训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果不会特别好,所以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下面将具体就“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般会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的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只是短时间的。紧接着的知识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然后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训练题目,这样会完全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首先是对“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这一问题进行分解,分步进行教学,不要一次将所有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其分为:掌握商是二位数且末尾数为零,除数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判别当被除数的前二位小于除数时,商最高位的书写位置;判别当被除数的前二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二位数且不趋近整十的笔算除法;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二位数且趋近整十的笔算除法。通过这样将知识进行分解,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适当时可以进行一些奖励,这样就能使得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研,都会经常运用到这一学科的内容,所以说让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这是他们刚开始真正意义上学习数学,也就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将数学学好,就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打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彦福,蔡梓权。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苏艳宝。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9A)。

篇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论文

一、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自学比较少,这就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弱。平时我们觉得学生不主动学,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地讲其实效果并不好,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自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各种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重点,然后分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分数已经成为高效课堂的副产品,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高效课堂的主产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淡化分数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想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我们一定要摒弃原有的教学观念。分数只是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并不能说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我们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前两年我教的班里有一名学生,除了学习样样在行,上课说话、吃东西,作业不写不交。在一次他被停课的时候,我让他来办公室打扫卫生。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学习,他说:“不是不想学,是自己太笨了,什么也学不会。”我就告诉他:“我从来没有觉得你笨。你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愿意学习。”随后我就给了他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让他现场做,他做出来了。我说:“既然你能学会,为什么不学呢?”于是我又给了他一些稍有难度的题,让他拿回去做。过了两天,他来问题了,有些会做,有些不会做。我把题看了看,给他讲了讲。他明白了。通过两次的沟通,我发现他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听课了,知道努力了,上课违纪的情况少了,平时的作业也能交上来了,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这就是进步。这让我明白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欣赏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的只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是听话的学生。这种片面的教学观点会让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觉得教师不关心他们,这对课堂教学是非常不利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给学生分三六九等,我们尤其要关心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他们只是暂时落后。教师要给这些学生足够的关心,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时候会有个别的学生扰乱课堂,不遵守纪律。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训斥学生,要静下心来,也许冷淡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都希望教师欣赏自己,也都想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示美好的一面。教师在欣赏学生优点的同时,也要宽容他们的缺点。宽容是一种特殊的欣赏,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欣赏,将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开启他们的心扉,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总的来说,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关注学生,还要在课下与学生多沟通。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要通过教的方式、学的方式的转变,实现人的解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论文

要想让学生学会你所教的知识并且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让学生有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要让学生把你所教的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会,记得快而且能够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用精心设计的独特新颖的'创意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开头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段充满哲理或诗意的导语;可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可以用一处特定的情境,还可以几者相互结合,但是不论选取哪种方式都要切合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吴晗的《谈骨气》时,可以运用特设的情境,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决不下跪,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然而也有一些人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通过以上,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增强了学生装对骨气的认识又能鼓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劲头,由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断创新知识传授方法,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需求

在变更求新中激发学习兴趣,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讲课讲得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寻肯定是令人痛心的事。因此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断改变授课方法,并在变中求新,以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应当抛开古文串讲的方式,用逐步提问题的方法如本文描绘了岳阳楼的哪些景色?作者通过写哪些具体事物来写景的?为什么同样写了岳阳楼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不同呢?写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等等,学生为了找准找全答案,就会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明显。三、要让学生唱主角,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己任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以鼓励他们争取下一次的机会,答错了,应及时引导找出找准正确的答案。锻炼学生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要教给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谓“授人以渔”就是指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的能力。

例如,运用衬托手法,可以突出人或事物,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杨万里诗中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足见衬托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何其重要。

1.次要人物形象能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在于勒回国前急切的盼望于勒的到来,当真正见到于勒时就一味的撤离“禁地”而若瑟夫则不同,他不为父母的做法所左右,而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与父母的异常表现和作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2.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王原坚的《七根火柴》叙写了无名战士为保全七根火柴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的革命事迹,文中七根火柴的火柴头成了无名战士忠诚于党的红心的象征,它所燃起的熊熊大火给革命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通过写火柴头和熊熊篝火烘托了无名战士形象的高大。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学习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对语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求教师要有真正驾驭课堂的能力,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点拨式等生动活泼、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起点,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内容中存在着大量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因此,语文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创新精神的特殊功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优化的语言环境和有针对性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例如《孔已己》这一文章的主题揭露读书人的病苦,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答案不一,孔已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生存才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获得的启示,小说中人们对待像孔已己一样命苦的人这样冷漠是不该的,今天我们要予以同情与温暖,不能那样冷漠。我们如果这样理解才能把握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又给我国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又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胜任高科技发展中的工作,才能使他们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的同时总结经验,并把经验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篇5: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主要课程,也是奠定学生基础的重要渠道。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必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优化措施,旨在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同时为其他科目学习奠定基础。但小学数学课程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并给出优化改进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数学课堂互动性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学时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生自控能力普遍不足,数学课程知识点繁杂且难度大,使得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注意力无法集中。此部分数学教师并未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氛围沉闷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得课堂上师生互动减少,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2、数学课堂趣味性问题

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分析生活现象中的数学现象。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给学生传授一些解题技巧与方法,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度不足,无法将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主要原因在于理论知识过于复杂,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3、小学生自身学习因素

可以说每个学生自学习开始便接触数学课程,很多教师与学生都觉得数学是一门简单的课程,我们就处于数学学习的环境中。这就使得一些师生虽然明白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但与其他课程相比重视度明显不足,这也是造成课堂高耗低效的原因。此外,部分农村小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督促与监督学生学习,加上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何教学中学生都没有被完全当成学习的主体,最重要的因素是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得不到较好的改观,大部分小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以老师为中心,只是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内鼓励他们认真主动思考,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能够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去进行学习,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创设情境教学对于每门学科来说都有其开展的必要性。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强他们的观察能力,更能让他们自主去进行探索。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得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通俗地呈现在小学生们的面前。利用数学知识创设丰富多彩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进而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快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某公司需要制定套制度,已經做了1200套,平均每天做120套,公司老板打电话试问工厂:剩下的能不能在八天内完成。然后可以让学生以老板的身份进行编题,使他们快速进入角色,进而也能快速理解该方面的.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错题归纳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兴趣是促使一个人把事情做好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昂,就会主动自觉进行学习,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十分顽强的钻研精神。所以,如果想要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吸引他们兴趣的知识点。比如,在讲比较分数大小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孙悟空分西瓜。大师兄说:我分给八戒的西瓜,分给师父的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没有说完,八戒就大喊了起来:大师兄你这样分不公平。说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讨,对于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说孙悟空分的公平吗?这样不仅可以便于他们理解这一知识点,也能使得更加清楚地记得这一知识点,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好错题资源,建立错题卡或错题本,让学生通过纠错与改错发现知识薄弱点,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初步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与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实际中教师多次讲解、考过做过的题目,还有部分学生做错,这些错题只是表面上的内容,本质则是学习漏洞的存在,平常学习中不注意解决这些漏洞,积压造成学习难度增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日常学习中教师充分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总结错题的习惯。学生通过分类归纳错题,并详细记录错题的正确解法、正确答案及错误原因等,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数学知识导入

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也有一定的基础,将小学数学加入具有生活化的内容,设置一些具有生活乐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加减乘除法”的时候引用在菜市场买菜的例子:李奶奶说她买了两斤菜花,三斤青菜,一斤菜花2块钱,一斤青菜3块钱,说完之后向学生提问“那么李奶奶一共花了多钱?”让小学生处于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这样就会使学生快速吸收新的知识,并且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所以教师应该将生活化与教学内容多结合,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吸收。

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明白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乐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的方式引入三角形内容,如三脚架、北方瓦房屋顶、三明治、粽子等;利用这些事物顺利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接着,组织学生利用三根木条、钉子制作三角形模具,并撕拉模具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解决生活问题,如桌椅不稳定时,可以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则进行处理,提高桌椅的稳定性。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加深学生记忆与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4、列举生活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结合这些事例进行教学。通过一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就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和完成数学。有人说,只要你对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感兴趣,那么你一定会做好它,只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一定能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比如,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日常碰到认为有趣的事情就可以记录下来;或者在和谁交谈的过程中听到的有意义的故事也可以积累起来,学生定会从中受益。

如:教授长方形周长概念时,让学生亲自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学习用品(如垫板、书等)四面(一周)的长,指出黑板的周长(黑板一周的总长),实地围绕教室走一圈,然后让学生描述周长概念。这样使抽象的周长概念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的过程,既激发了学习动力,又学会了知识。又如:小数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转转,了解小数的特点,或者做模拟买卖商品的游戏;星期天“当一次家”去菜场买菜等等。学习比的意义时,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头长与身长比为1:7、拳手的周长与脚长的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是7:1。通过这些明显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丰富数学课堂内容与趣味性。

5、生活问题数字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尽可能还原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类活动,并明白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从为一张画配一个镜框引入,配一个镜框需要木条和玻璃,木条的长短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而玻璃的大小是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创设了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后,学生兴趣倍增,在探究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中。

又如:数学统计知识初步学习后,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划分若干个的小组,自选专题,展开统计活动,比如可以统计全校各个年级的人数、统计学校男女比例、调查市场某种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通过相互合作顺利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他們在实践活动中所体会到的成功与欢欣将大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掘他们的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顺利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方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活跃课堂氛围并拉近师生关系,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6: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途径论文

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途径论文

一、在玩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唱歌跳舞、摆弄小玩具、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等的兴趣,是非常强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投其所好”,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即学到应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达成了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之后,做巩固练习时,我即引导10名学生上讲台做开汽车游戏,以上台学生的名字为汽车停靠站点的名字,学着学生们熟悉的公共汽车上报站名的形式,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练习。如,我说“,前方到站:李琳琳同学站,请李琳琳同学下车”,这时请其他同学做减法计算,“车”上还有几名同学。又如,我说“,前方到站:李琳琳同学站,请李琳琳同学上车”,这次改成“上车”,请已经“下车”的李琳琳同学再次上车,此时请学生们再做加法计算“车”上还有几名同学。如此多次,加减反复,举一反三,学生们对包括“6—10”在内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就会非常熟练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以游戏为载体的课堂计算练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们提供了说话练习机会,还热烈了课堂气氛,会取得很好的活动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名某个同学做相关的计算,进行一对一辅导,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全体学生将此活动演变成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尤其后者的这种竞争性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上的浓厚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是非常有效的。

二、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乐意学、学得会

有孩子会将某些东西拆得七零八落,被家长斥责为“熊孩子的破坏”。但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不是有意破坏,孩子在这个“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探究者的乐趣,当也会有疑惑、困难与挫折等感受,“探究者”的角色却是无疑的,这也是孩子的好奇心与爱动天性使然。将这一点放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可以指导他们去充当数学知识“探究者”的角色,去感知生活现象中某个知识点的存在,借助探究产生对该知识点的感性经验和运用理解,进而形成关于该知识点的表象和内在规律的综合,形成有关该知识点的概念,获得抽象的知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某些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毕竟“,小孩子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钱学森语)。例如在学习第3单元的“分与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节时,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小的好吃的带皮坚果,便于学生在课上操作使用,以在具体的玩耍操作中学习“分与合”知识。具体到课堂活动,我让学生均拿出所带小坚果中的5个(粒、颗等),摆放在桌子上,然后开始讲故事:“有一只小兔子,妈妈给了他(她)5个小××(坚果名字)。他(她)自己想分成两份,如果左手中放1个(粒、颗等),右手中应该放几个(粒、颗等)呢?”然于示意学生在桌子上分一分自己的坚果,摆出摆放的结果。然后接着讲故事“,如果左手中放2个(粒、颗等),右手中应该放几个(粒、颗等)呢?”如此接下去,直至几种情况全部分完。这一过程中,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了集中;亲自动手分一分,既满足了学生的对数的“分与合”的经历性感受,也满足了其玩耍的需要;以坚果做学习的“道具”,是因为学习完后既可以吃掉,又满足了孩子吃美食吃零食的愿望。这就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愿意学习数学,也可以学会数学了。

三、善于表扬,委婉纠错,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找到前进的方向

学习过程中,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是很正常的。来自于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成长,决定了成绩是主要的。这时,教师就要不吝惜表扬的话语,对学生的点滴成绩与进步,给予衷心而恰到好处的赞美与肯定。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中“,驱策力”就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且是“本质”的“深远”的需求。所以,对于来自自己老师的表扬,正好是学生内心深处非常所期待的、渴望的,这也是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成就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当然,表扬、肯定、奖励等所采取的方式,并不仅局限于话语,一个满含爱意的眼神、一个轻抚的动作、一份轻轻的鼓掌、一个红红的对号、一朵美丽的小花等等,只要是孩子喜欢且为道德所提倡的,都可以。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也是自然又正常的事情。批评的方式并不可取,这会打击学生对后面的数学学习的信心;且学生已经受到了来自于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刁难”,就不应再受到来自教师的第二次“刁难”(批评),否则对一个正在学习中的六七岁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此时,教师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以委婉而谨慎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并帮助其改正、示范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正确方向。

总之,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并不仅限于此。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结合教学目标,恰当运用让学生感到愉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学数学,乐于参加到教师的教学中,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7:数学教学整合研究的论文

数学教学整合研究的论文

现代社会正经历着由信息革命引起的深刻的技术革命和社会变化,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革命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其功能与作用愈来愈多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多媒体的使用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到我们课堂教学中,给教育界带来巨大影响。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内容通过综合处理及其再交互,编制出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生动逼真、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世界,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减少教师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多媒体教学在我们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的运用并不是很广,大多数的数学课依旧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什么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的步履如此艰难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1.没有充分考虑到怎样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2.在强调教育技术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发挥教师的作用。故难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这里本人就这两方面谈一下对多媒体在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中的认识。

一.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

1.掌握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科成功经验,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限制了不可能在课堂上大量引入影视资料和音乐,不可能一面分析数学问题,一面播放音乐,也不可能来一个从黑板到屏幕的大搬家。事实上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师在黑板上的作图、证明、解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示范教学过程,同时数学是一个相对完备、封闭的王国、对数学定义来不得半点拓宽,对定理来不得半点变动。

2.找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结合的契机

要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数学教学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了解多媒体技术进入数学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教学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做授班级的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选择最佳组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总之做好多媒体与数学的整合工作的前提是数学教师走进计算机领域,学生、教师的同努力,才能将整合工作做好。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要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整个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这些都是数学教育的特殊基本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但它在数学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上其优势却不象其它学科那样明显,辅助数学教学的初期人们自然引用了“课本搬家”和“题库”式的数学教育软件,虽然增加了一些动画,但这类软件的作用与课本和习题集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相比表现出十分勉强。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适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我在高一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高一数学的内容,和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尤其是《几何画板》的功能,认为传统的“课本搬家”,“题库”,“美丽的画面和声音”,“人为安排的交互界面”都不能充分展现计算机技术的魅力,要进一步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特殊功能,利用计算机创设出一个赋有创造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如:对教学概念、定义的理解,对新知识的探索,挖掘数学的内涵,增强计算能力等方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不同的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切入点。高一代数重点在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在教学中我们分步骤分层次利用《几何画板》来完成函数的图象。①按定义作出函数的图象。②完善所作的图象(并验证在定义域内函数图象的正确性)。③由图象归纳出函数的性质。④验证、分析在定义域的临界点附近的函数状态。⑤从已作出的图象中能否挖掘出新的知识点,或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内涵。

例如:对于幂函数的图象的变化,当a>0时幂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并且无论a在大于0的`范围内怎样变化,它的图象都一定经过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和横坐标纵坐标都等于1的点。当a<0图象的变化,这个时候幂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是减函数,并且一定经过直角坐标系中的(1,1)点。当a<0时,图象在第一象限内向上与Y轴无限接近,向右与X轴无限接近。我们知道教科书上在介绍幂函数时是分a<0和a>0两种情况来讨论的,那么为什么a≠0呢?。当a=0的情况,这时图象已退化成一条平行于X轴,且在X轴上方一个单位的一条直线。同样可以通过改a的值,看出当a=1时幂函数y=xa的图象实际上就是Y=X这条直线。这些图象的变化都可以运用几何画板软件来很好的完成。对于学生,一方面从多媒体的演示,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将现实的环境虚拟到课堂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动画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种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还有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演变。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

3.多媒体教学要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目前有一种是过分夸大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的倾向,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要完全离开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与粉笔与黑板再见,整节课不顾学生的素质,完全采用多媒体技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直到下课,教师除了讲解,就是点击鼠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现代教育的优势。我认为这是有片面性的看法,多媒体教学要和传统教学应优势互补。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技术需要教师,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要来个优势互补。对具体问题作具体的分析、具体处理。这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数学修养、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水平起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作图,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个示范,必要的计算训练也是不可少的。

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它的独特作用,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运用知识方面也有着比传统教学更先进的模式,特别它的表述的方式很灵活,可以以文字、图形、动画、电影、图表等多种方式出现。

在计算机引入数学课之后,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课堂上该用的时候就用,不该用是时候一定不要勉强使用,好比我们上立体几何课时用的模型,该用的时候拿起来,不用的时候放下来。

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等等。

二.在强调教育技术的同时考虑发挥教师的作用

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是指在教学课堂中以教师为主。老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主,因此,教师在适度运用多媒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

1.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实现职能转变

数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冲出“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21世纪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探讨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育观、教学观。

2.多媒体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时也应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件中的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一一点击逐一展现,这样的话教师就成了播音员和讲解员。课程自然也不会具有艺术性,这样就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新课标脱轨了。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四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其中学生是整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递信息和学生反馈信息的全部过程。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后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不仅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而且对教学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时至今日,随高科技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它的发展,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学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参与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验,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创设多媒体的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祝向阳《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验体会》

[2]洪小华《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命题的论证.》

篇8: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希望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深化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能够给课堂教学营造更好的环境与氛围,也能够很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展开,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生活化,这一点也很容易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都十分基础,且能够很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与设置上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更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这不仅更容易被学生们理解与接受,也能够增进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吸收,这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知识点列举一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实例。这些都是很典型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比如,在长度单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的应用引入课堂,例如,身高可以怎么表达,书本的长和宽又应当如何表达等,由此学生就可以切实体会到米、分米、厘米这些基本单位的含义,并且有一个量化的概念,这将会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类似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课本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教师要善于展开对于教学素材中生活化元素的挖掘与利用,并且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不仅是对于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体现,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二、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生活化教学可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能够很好地让生活化教学得以渗透。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铺垫,有效的教学情境也能够更快地将学生们带入教学主题中,让大家在课堂上更为专注。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重生活化原则,一方面,教学过程在层层推进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要能够很快地让学生们理解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应当尽可能地轻松有趣,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深化大家对于教学知识点的领悟。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则能够很好地促进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课堂教学的展开有推动作用。教学过程生活化要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并且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和经验。例如,在课上老师可以扮演小卖铺老板,然后学生去那里买东西,橡皮1.5元,圆珠笔2元,碳素笔3元,学生一共有10元,让他们算一算买这些文具一共要多少钱,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在课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教学的反馈,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教学反馈的过程中增进大家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与体会。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不仅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这种方式也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轻松愉快,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选择不仅会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成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同样能够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课堂上一种很好的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给大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降低很多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活实例的列举或者生活情境的创设,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游戏的开展,一些融入了生活实践的教学活动等,都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载体。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要通过更多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突出灵活性和趣味性,防止枯燥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数学游戏教学,从而使学生转换思维,开动脑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数学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例如,老师可以用扑克牌给学生做加减法的训练,让学生任意抽出三张牌,进行加法训练,或者任意抽出五张牌,让学生思考如何让这五张牌的数字通过加减乘除最后得出1。这些都是非常灵活的教学实例,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家在过程中也很好地活跃了自己的思维,丰富了自己的探究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是很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能够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更好地展开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有帮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更为生活化,这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方法也可以更为生活化,并且让整个教学过程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展开。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篇9: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研究论文

一、准确的语言,体现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的语言指导也必须准确、具有逻辑性,不能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而忽略了数学的科学性。例如这样的题目:给二年级学生发跳绳,每班发2根,共8个班,一共要发多少根?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列出以下几种解答方法:(1)8×2=16;(2)2×8=16;(3)8+8=16;(4)2+2+2+2+2+2+2+2=16。对于第(3)种答案,教师提出了质疑。师:你认为这样对吗?生1:我认为是对的,先发给每班1根,一共发出去8根,再发给每班1根,又发出去了8根,即8+8=16。师:可题目规定的是每班发2根。其他学生也提出质疑。生2:这道题目是求8个2是多少,相同加数是2,而不是8。生3:每班分2根,是说一次就拿2根,不是1根1根地分。在这个案例中,学生8+8=16的答案出现了逻辑错误。8+8=16表示的是2个8是多少,意思是说有2个班,每班分8根跳绳。这样就有悖于原题目的要求,随意变换相同的加数,混淆了科学概念。教师这时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每班2根”,通过交流做到语言准确,使逻辑错误得以纠正。

二、幽默的语言,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幽默化、生动化。例如,讲解“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时,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容易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将他们的关系比作祖父、父亲、儿子和孙子,其中经常应用到的.“1米=100厘米”知识可以比喻为隔一代的“祖孙关系”。如此幽默与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欢笑中理清了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

三、巧妙的导入语言,优化数学思维

1.针对性的导入语言,启发思考方向

教师的导入语言应体现指向性。如二年级下册“统计”的一则案例,教师出示动物运动会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幼儿运用统计概念算出运动服共有多少件。但这位老师一开始是这样引导的:“你们想从图中知道些什么呢?”这种指向不明确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有的说想知道谁得了冠军,有的说想知道谁是最后一名,没有从图中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如果换一种直接的导入语:“每位长跑运动员需要一件红色运动服,每位跳高运动员需要一件绿色运动服,红色和绿色的运动服分别需要多少件?”这种导入语言明确、清晰,学生自然就会思考:要知道红色和绿色的运动服分别需要多少件,就要数一数分别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了长跑和跳高比赛。

2.直观的语言,导入学习情境

如在导入“循环小数”知识时,教师让学生跟随“先拍一下后拍两下”的拍打节奏进行击掌,而后语言引导:“像这样不停地拍下去要拍多少次?”学生答:“很多次,或者说无数次。”老师问“: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答“:是无限的。”老师说:“如果限定3分钟内,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回答“:是‘有限的’。”在如此直观而又情境性的语言中,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了“循环”“无限”“有限”等知识点。

四、鼓励性的课堂评价语言,增强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进步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语言是成正比的。有的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有些犹豫不敢举手,细心的教师注意观察并请这类学生来回答。如果回答正确,就立即给予肯定与表扬,并鼓励他们以后要更加勇敢,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后,学生就会变得大方又积极了。如果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也要鼓励:“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赶上!”或者说“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能勇敢地站起来就已经很棒了。”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学生深受鼓舞,自信心倍增。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语言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增加课堂情趣,激发学习兴趣;精炼语言,传播数学知识,巧妙导入,扩展数学思维;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借助语言艺术的魅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10: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课程,由于数学本身就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批判反思精神,因此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反思对于高职数学来说,可以增进学生的思维活动。然而,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对于知识的讲授与练习,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反思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缺少反思的教学环节,因此以反思为载体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应该通过问题创设探究、巩固、小结、复习思考等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与质疑能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根据反思性教学的特点以及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特征,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与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需要确定反思性教学的目标。任何教学首先涉及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具有指引与指导反馈的作用,同时教学目标还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调节与控制的作用,对于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设计的目标主要是根据数学培养目标以及高等数学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是反思性教学的目标,应该以贴近学生的学习程度为原则。如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太低或太高的教学目标都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反思性教学的目标应该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学生已有的水平基础上,老师通过设定较高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从而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完成教学目标。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越大,人为之花费的行动努力也就越多,表现也就越好。如果数学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则会设置过低的目标,从而降低学生的兴趣;

三是反思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具有因材施教以及针对性的原则,每个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要求,千篇 一律的教学目标,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其次,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需要确定和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一是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是数学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规划数学教学内容,由于高等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以及较强的反思性,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能够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系统性,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一般情况来说,数学教师的内容安排要根据循序渐进螺旋式的方式来安排;

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多样化,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特定的方法,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同时,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弱的现实,数学教师应该尽量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专业需要的教学方法。最后,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最后环节是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整体的反馈与判断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评等,通过多元化以及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学习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衡量是否达到目标。除此之外,教学评价还可以对下一轮的教学提出具有意义的反馈信息,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改进的措施,为下一轮的教学奠定好基础。

二、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措施

第一,高职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与学习的任务。数学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将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学生会在上课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

第二,高职数学教师应该创设反思性教学的情境。与传统的教学情境不同,反思性教学情境的设置需要数学教师将一种不协调与矛盾设置在情景之中,然后引起学生在认知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通过学习来解决这种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不足以解决这种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认真努力的听讲,从而让自己的认知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从而去解决这种不平衡的矛盾。

第三,高职数学教师应该将反思性教学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对于一些难懂比较深奥的题,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将讲解的整个过程以及思维的步骤都详细地展现出来,根据学生的反应与思维做出及时的调整。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讲解中展现思维的过程,让学生比较与老师思维的不同,并且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四,要注重对高职数学最后一个环节,即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总结教学中的得失,还可以概括知识、升华与深化知识,并且对新一轮的教学产生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书玲.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

篇11: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三主”体系

“主”则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以及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三主”体系。日常的教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力的培养的目标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达到的。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除此以外,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采取全面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进行评价以及教学时应当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资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挖掘自身的需求以及缺点,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二、活是学习源泉

“活”则指课堂教育教学的活跃性。一方面来看,教育教学是由学生跟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有教师预想的教学过程,而且有未知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便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为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自身储蓄,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课堂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来看,教师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以及欲望。事实证明,学生如果在积极的、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将是极为高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呢?如何让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呢?这将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1.增强思维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中,应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将激发学生思维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增强思维意识,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激发其积极活跃的思维。2.创设有效情境。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应当创设一些较为新颖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有趣、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3.深度思维。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注重问题的深入,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学习、思考。例如,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较难的问题,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应当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练是课后巩固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练习是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现实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明确认识练习的重要性,练习的针对性不强。这便造成练习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教师应该摆正练习的位置,充分认识练习的重要性,用心设计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保证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有效掌握课堂知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作业时可以先讲解一道例题,再出一道相似的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同时将课后练习题的难度进行分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高难度的问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要保障基础学习就好,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又如,在布置练习作业时,相同类型的题,教师可以只出一两次,让学生熟悉题型即可,不可采取题海战术。

四、创是知识的再开发

创新是任何事物不断发展的源动力,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需要创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中,将数学教学活动定义为死记硬背、模仿的学习活动。这样的理解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小学数学学习的真谛,因而,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及开展探究性合作活动。面对小学数学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应当不断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寻找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有效进行分层教学。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地实践分层教学理念,有效地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12: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1利用实际操作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动手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这个特点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探索数学问题,了解数据概念,最终学会应用数学知识[1]。例如,教师在讲解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这些长度单位时,可准确铅笔、绳子、长尺、书本等道具,让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简单的了解之后,自己动手,通过标准的刻度对课堂上随处可见的东西进行度量。而针对米、千米这种较大的长度单位时,教师还可利用绕圈跑、来回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米与千米的概念,并在这种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这些长度单位的换算。

1.2通过情景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游戏教学一直是个百试不爽的教学方法,而小学生们由于天性纯真烂漫,更喜欢游戏,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便可通过创设情景游戏,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接力游戏,通过激烈、紧张的数学问题接力,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与合作中学会情景中显示的数学知识;再如,数学谜语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的问题中,通过对谜语的不断探索、分析与推理,最终获得谜底,学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这种科学、合理的情景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喜欢玩数学游戏。

1.3结合生活原型使学生置身于数学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情景化当中,也不失为有效、可行的情景化教学策略之一。通过生活型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们仿若于生活氛围之中,并学会在生活中利用数学[2]。例如,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这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影像,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循环现象。学生便会指出每周七天是循环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循环的等等,接着,教师再引申出142÷22,4÷3,10÷3等数学知识中的循环现象,从而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含义。

2、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容易出现的误区

从情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误区,而一旦这些误区形成并未能及时解决,则会严重影响情景化教学的效果,进而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造成阻碍。

2.1数学问题本身性质造成的误区。数学问题本身的难易度,是造成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的数学问题,在情景表达上也就比较容易,进而也容易让学生理解,但是,一些解题过程比较复杂、曲折的问题,其本身的完成上就比较困难,如果再利用抽象的情景进行表达,则会弄巧成拙,更不容易让学习听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套用情景,才能避免此类误区的发生[3]。

2.2学生智力活动水平差异引起的误区。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的关系,其智力水平也会较低,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没有重视这方面问题,以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小学生,就容易导致创设的情景过于复杂难懂。学生需要通过情景的显示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探索问题,虽然较高难度的情景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也会因为智力水平差异问题,使很多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真正的针对情景显示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教师也应该重视这方面误区,尽量在应用情景化教学时具有针对性,个体化,因智力差异而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学生均能够在情景学习中受益。

2.3与课本内容脱节造成的误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控制能力不足,会在创设情景时出现与课本内容脱节的现象,这就容易导致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扰乱学生思维,给低年级学生判断问题的能力造成影响,不能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导致学习及思维跑偏。针对这种误区,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多认真研究与分析课本内容,并对打算创设的情景反复进行推敲,在确认与课本内容相符后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保证学生真真正正地从情景中学到知识。综上所述,情景化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教学误区。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应用情景化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功能,还要学会及时地规避误区,引导情景化教学朝着可行性、实用性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情景化教学真正地起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篇13: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教师提升讲解能力,让课堂点拨更有效。

教师的讲解是合作学习的指南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答疑解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思维能力,对课堂要有深入而宏观的把握和掌控,讲解问题能够深入浅出,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易于接受。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对问题的有效点拨,不能直接告知答案,也不能不讲方式的一味思考,教师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传授,对问题的讲解要提纲挈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点拨更有效。

2.合理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做无效合作。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解决问题,所以,将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和创设,是合作学习高效的前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合理设置课堂的内容,既要保证课堂内容足以完成教学任务,也要兼顾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针对合作学习的特点,要将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能力、适合探讨的内容设置为合作的问题,让学生的合作能够有效而且高效。

3.规范合作学习流程,让合作过程科学易操作。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必然有其内在的要求,要想合作学习更有效,就必须让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操作范式。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特点,设置具有操作性的学习流程,而且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灵活调整学习策略。针对合作的过程,教师要设置一些趣味性强、被学生乐于接受、能够被学生理解的方式去组织,除了让学习流程适合学生而且规范性强之外,更要注重于合作学习的效果,让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4.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技巧,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合作学习是一种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方式,想要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佳,除了在内容设计等方面做到最好之外,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探讨问题的思维方式、发言的时机、探讨问题的形式等技巧,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对组员正确的意见要能够听取,对错误的意见要能够辨别并指出,经过组内成员思维的交锋和沟通,最终得出正确的、有创造性的结论,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5.采用适合的评价方式科学评价,让评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引。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模仿学习能力强、相信教师的绝对权威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内容、获得感悟的作用。评价机制的形成,除了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之外,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共性和班级文化的特点,融合教材内容和课堂预设和生成,对学生的发言、思考、计算等合理评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评价的正确性,有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6.合理控制合作学习时间,让既定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合作学习能够高效率的解决问题,但是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内容和课堂。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在科学设计合作内容的基础上,将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合理的划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不影响课堂的容量和其他内容的时间划分,而且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护到最好。同时,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对这个过程的监控,提醒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合作学习上,制止思维抛锚现象,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更充分的利用起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7.合理选任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充分发挥组长带领学习的火车头作用。

合作学习模式对学习小组的创建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计算量大、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选派计算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组长要担负起带领探究问题、帮助组内后进生、激发组员参与热情等责任,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组长就能够带领一个小组成员快速进步。所以数学教师在组长的选派上要十分慎重。毫无疑问,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常规手段,它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更有效,而且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挖掘合作学习的精髓,将合作学习方式深刻理解和重新融合构建,让合作学习方式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有力手段。

篇14: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问题情境设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义

创设问题情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既是素质教育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全面提升的需要。通过问题情景设置,在问题探讨和研究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如鱼得水,在探寻求真的海洋中挥洒自如。同时因为数学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而小学生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学生对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通过问题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经验来理解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创造力。

二、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应用研究

1.故事性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比起来相对比较枯燥,而且小学生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比较难,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必须要针对这一点来进行改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点,将问题情景故事化,以此来将学生注意力一直保持在课堂上。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喜羊羊去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广告设计师这一职位,公司老总向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一个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广告板,想要在上面铺设一层广告纸,我们需要多大的广告纸?”,最后喜羊羊顺利通过考验,得到广告设计师这一职位。那么喜羊羊是怎样得出所需广告纸答案的呢?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进而可以提升学习质量。

2.活动性问题情境

小学生都具有活泼的特性,往往都不能在一堂课时间内都保证安静,会不由自主的开小差,进而降低学习效率。针对这一点教师不如“将计就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疲惫容易开小差的时间段内为学生创设活动性问题情境,通过合理性活动不但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营造比较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更有效。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室内物体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教室内什么物件最大呢?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哪个比较大呢?你是怎么确定的呢?”“数学课本长、宽、厚度是多少呢?”,学生就会自己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确切回答问题,并针对测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设问。还让学生根据实际经验来学习知识,如“同学们都测量过身高吧,平常人们说的高1米2是怎么测量的?其中这个2指的是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活动性问题情境重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并通过生活问题的巩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相关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3.刺激性问题情境

现在小学生生活环境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每个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捧在手心,在一定程度上说具有很强的争强好胜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利用“激将法”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带动整个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3的倍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随便写一组数,如213、153、126、171、456、451,然后让学生计算哪些数字是可以被3整除的,比比哪位同学计算的最快,最后找出最快的学生并激发其他人对此学生的羡慕,然后再将他们“打入地狱”说:我比他速度快多了。学生听了会不以为然说因为是老师并且数字是教师自己出的,当然会快。这时教师就可以刺激学生“你们随便出一组数字,我肯定比你们快,不信大家比比?”,这时学生就会有一种不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比较学生会气馁的发现,确实教师比自己快很多,然后教师就可以抛出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这么快的吗?”,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教师讲课时可以更加认真听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关联性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并使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注意问题情境创设时所具有的关联性,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生所具有的丰富创造力。通过关联性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本节课程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创造性问题情境,以班级人数比例入题,“我们班男生25人,女生15人,那男生女生各占班级人数分数是多少?百分比是多少?”“我们上次单元小测,及格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80%,其中80分以上的有15个人,那么我们班及格的人数是多少呢?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呢?”,通过类似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再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就学生课外读物内容进入教学内容,“老师想根据大家课外读物内容做一个统计,大家说应该怎么做呢?”“扇形统计与条形统计有什么区别吗?分别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以生活实际进入,在使学生对学习知识点有一个大概了解基础上,进行关联问题的提出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设置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更好的应用来提升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可以首先从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选择故事性、活动性以及刺激性创设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进而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相关专题 用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