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ROR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RORY”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共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广泛普及,为现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行保障。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发展理念,在实验中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具有综合发展的优势功效并对物理课程具备实质性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对其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演变为当下的素质教育,在此转变过程中实验教学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价值,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从当前实验教学发展体系来看,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完全适用于目前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型教学模式和实验举措,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实际保障。为此,物理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实验学科,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发展和教学效益均具备积极作用,也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关键任务。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1.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课改发展背景下,为响应素质教学发展体系,实验教学逐渐进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领域,为初中物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挑站和机遇。结合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实际发展情况,虽然实验教学正在不断推广中,相关实验器具、实验课程也处于筹备阶段,但部分学校领导部门对其整体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重理论、轻实验”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还具备相应的问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问题中,实验成本、教师主体是其关键影响因素,从而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2.实验教学的占重比例较少

目前,部分教师由于并未全面掌握课改的规范要求,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传统观念普遍存在,再加上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等相关问题,物理实验教学所占比重的综合比列较少,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并压制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卷面考核仍占据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多半是以“形式工程”为表现形式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解放学生的逆向思维为实行依据,在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部分初中学校还未达到新课程的规范要求,实际占比是其突出矛盾,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研究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3.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不足

由于资金流转、教育成本等影响因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增强,实验器材的更新工作也要加大推广力度,为实验教学提供科学的发展保障。在实验教学发展过程中,对其重视程度、器材管理力度的缺陷都会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发展;在物资流通较为匮乏的地区,实验器材缺乏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缺乏实验室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进度;部分学校的实验器材较为陈旧,数量、质量和规模都不能全面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具备阻碍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试教育仅有素质教育的演变过程,对教学体制、教育改革均具备优化效益,并且只有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有效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机制和发展模式。针对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适时提倡新型教学发展模式,吸取传统教学的优势条件,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工作入手,为实验教学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运行保障。以实验课程设计为例,重点探究实验教学的改革举措。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没有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要领,通常都是以“实验讲解、课堂笔记”等相关形式为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实验性”。为此,教师需要重点把握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实际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验操作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差),通过开展真正的物理实验并为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的重点难点问题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的发展条件。在电路章节知识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材讲解、板书电路图等方式完成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为此,教师可自制实验教具,如“废弃的电灯泡和小型发电机”,通过展示开关闭合、电流流通方向,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到物理实验独特魅力,并在教师的监督下自主完成电路实验(预防触电事故),为每一位同学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在实验中实现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器材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的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好备课设计工作,利用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器具,适时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压强”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验现象(如:挂衣钩、水杯盖),让学生了解到压强现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利用一张纸与一杯水等简单器具,将纸张平铺在水杯上,握紧接触纸张的杯口并及时翻转,发现纸张可拖住水杯中的水且不会洒落,以证实压强的存在,也可让学生课下自主完成相关实验或尝试其他类型的实验。又如,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优势,以“机械做功”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布置新型实验设计任务,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活动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利用“酒精装置爆炸装置”探究实验,验证内能转换机械能的理论论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条件。

3.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综合素养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以培养实践创新意识则是其关键教学任务。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创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改善学生的实验认知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实践教学”。例如,对于“凹凸镜成像”知识,教师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实时观察凹凸镜的镜面大小、成像距离等相关影响因素,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一人准备实验器材、两至三人观察并记录成像大小和距离远近的实际数据,通过协调分工、参与实践的方式了解凹凸镜成像原理;安排学生课下对汽车后视镜、饭勺等生活中的凹凸镜进行观察,也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其他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创新物理实验,以达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的教学任务。

4.重视物理猜想,引进自主实验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思维形象化”作为人脑的独特优势,对没有经历过的抽象事物进行思维想象,这对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有效的实践探索。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可积极推广物理猜想教育方式,让学生依据书本知识或实验步骤,自主研制新型实验模式并开展自主实验,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空间联想力。在“电磁感应定律”中,法拉第依据电能生磁延展至磁能生电,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最终形成了当前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也是实验教学提倡物理猜想的重要体现。例如,以“水的沸点”为实验探究点,通过开展“纸锅烧水”等实验猜想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可为其提供辅助作用,共同协助实验活动的开展。在此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联想依据,利用问题探究实验的可靠性,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备实际意义,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总结综上所述,自新课改实行后,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重视程度不够”、“所占比重比例较少”和“基础设施不足”三个方面为实际发展现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差异,从“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和“重视物理猜想”等方面来提升实验教学的优势效益,并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发展条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推动物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13:50

[2]徐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3:70

[3]丁铁明.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36:183

[4]阚晓华.初中物理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23

篇2: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高效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一个核心目标,而实验的高效则是物理学科高效教学实现的关键条件.在本文中,就从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几个弊端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前现状;提升策略

一、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几大弊端

在当前的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过分重视结论而轻视过程,这个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造假、凑数据的问题;二是重视验证实验而忽视探究实验,这个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探究能力的严重不足;三是重视教师演示而忽视学生操作,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使得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较差.以上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导致低效、无效的教学状态形成.若想要改变现状,我们必须要对这些不良的现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改革让实验活动重新焕发出生命力[1].

二、实现高效物理实验的举措

1.积极开展实验预习

实验是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手段和途径,实验所能起到的作用是理论讲授所无法起到的,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类实验.然而,实验活动需要的时间较多,课时不够,这个是不容忽视的矛盾,如何才能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保证实验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将实验教学活动想办法向课前延伸,即积极地开展实验预习活动.在实验开始前,要钻研教材内容,熟悉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等,通过预习让学生有一个提前的心理准备,对接下来要开展的实验有一个大体上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状况对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前指导,例如,教给学生观察技巧、记录方法,如何处理数据等实验技能,在实验开始前,将这些实验“功夫”先练一练,这样真的到了“战场”以后,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有了积极的预习准备,课堂实验的效率会大大提升,这样一来,多开展一些实验就不再是什么不可调和的问题了.

2.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教材设计中,验证性实验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探究性实验,这样的编排设计显然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例如,在讲到“电阻”这部分的内容时,关于“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就是教师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的经典案例.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再围绕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猜想,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可能性,如,电阻大小和温度有关?和材料有关?和形状有关?和重量有关?和颜色有关?面对这些或合理和不合理的猜想,教师不需要给出结论性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当然,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实验活动需要哪些器材,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想要的各类实验器材,包括若干导线、电源、开关、小灯泡以及各种各样的`导体等等,在研究使用什么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实上,探究活动已经开始了,在思考选择哪些实验器材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对相关的可能性进行了一定的思维探究.

当实验器材选定以后,选择什么具体的方法又成为了第二个探究的问题,教师借着这样一个问题:“一根较长的锰铜线和一根较短的镍铬线是否可以用于实验探究”来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探究,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不可以,因为材料和长度都不同,不好比较”,这样一来,控制变量法就在问题的引导下自然地出来了.再接下来,教师就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独立地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干预,而仅仅是从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些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方案,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生搬硬套课本实验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操作能力都有显著的作用[2].

3.积极拓展课外小实验

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法来提高实验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但实验活动比起理论学习更加耗费时间,并且与教师做实验相比,学生实验耗费的时间会更多,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组实验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小实验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课外小实验不但在实验数量上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这些课外实验在内容和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多变,且充满趣味性,对于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验能力都大有裨益.

例如,在讲完有关压强的知识以后,笔者就让学生回去做一个“瓶子吃鸡蛋”的趣味小实验:首先,准备一只剥掉壳的熟鸡蛋、一个细口的饮料瓶和一些废纸片,接下来,将纸片点燃扔进瓶子里,当火熄灭以后立刻将剥好壳的鸡蛋放到瓶口,观察一下接下来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不仅在内容上比较有趣,在实验材料上也十分简单,每个学生回家以后都能轻易得到这些材料.回家以后,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纷纷做了这个实验.待到下节课时,笔者询问学生的实验情况,学生显得十分兴奋,大家争着描述着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接下来,笔者组织学生围绕着这个实验探究了一下背后的原理,最终在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下,揭开了“瓶子吃鸡蛋”的秘密,原来是因为加热导致瓶子内压力降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内的压力大,这样一来,就会将瓶口的鸡蛋慢慢挤压进瓶子里.通过这个有趣的课外小实验,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了大气压力的客观存在,为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奠定了基础.

类似这种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教师可以经常地运用,例如,在学习了“声音的特征”以后,就可以鼓励学生回家自己制作一个“土电话”,更加直观地体会声音的传播的特征原理;在学习完“浮力”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以后找来废弃的饮料瓶和乒乓球来探究一下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制作浮力秤等等.类似这种简单而有趣的家庭小实验不但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带回了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同时,这种没有其他人影响下的独立实验更容易激发出一些特立独行的想法和举动,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是非常有益的[3].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行为,因此,实验活动所起的作用也是综合性的,如果我们的实验教学长期处于低效、无效的状态,会严重浪费实验的价值.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当前实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正面的“反击”,努力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种种不利局面,通过改革创新,让实验活动变得更加高效,这才是实验教学未来发展的健康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崔振喜.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山西教育,(6):52.

[2]朱宝环.初中物理实验课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延边大学,(8).

[3]潘建中.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探[J].希望月报:上半月,(10):45.

篇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 要:新时期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 小学义务教育成为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学科, 想要发挥其育人价值和教育功能, 教师需要以新课改为核心, 积极转变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 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高年级; 数学教学; 有效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全面实行,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 其与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具有密切关系。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 教师需要以课改为核心,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不断探究全新且高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1. 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改背景下, 要求教师突出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将课堂还给学生, 促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 要摒弃以往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在讲述相关概念后, 要将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寻找课堂中的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 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相对枯燥乏味, 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足够的兴趣, 因此, 教师要积极在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情景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在拟真的情境下体验真实, 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 实现实践应用和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2]。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这一知识点后,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农民种地的情境, 即:一台拖拉机每天可以耕10公顷的地, 请问, 3台拖拉机十天可以耕多少公顷的地呢?这一问题比较简单, 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农民耕地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将其引入情境中解决问题, 在学生给予答案后, 教师可以提升问题的难度:一台拖拉机每天可以耕10公顷的地, 3台拖拉机连续耕种5天后, 其中一台拖拉机突然坏掉, 剩下的两台拖拉机继续耕种4天, 请问, 一共耕种了多少公顷的土地?这一问题具备一定的难度, 适合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情况进行自主探究。

3. 注重合作交流

教学的本质是知识传递和思想交流的过程, 课堂也是由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所组成, 想要切实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需要注重加强合作交流。首先, 小学生年龄较小, 更喜欢在课堂中展示和表现自我, 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同以及关注, 因此,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 多与学生加强交流, 并且表扬和鼓励学生, 让学生获得学习自信;其次,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 遵循一定的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交流能力;最后, 教师要在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 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在讲述基础知识后, 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组织小组以探究的方式, 量一量、折一折以及画一画, 体验圆形的基本特征, 掌握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在学生掌握圆形相关知识后,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探究性任务:请学生利用课堂中的实物, 亲手制作一个圆形。各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 利用硬币、瓶盖做出了很多圆形。

4. 加强生活联系

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也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提供便利和服务,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因此, 教师在开展教学中, 需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问题, 进而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实用性[3]。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这一知识点后,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 加强数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 即:妈妈给你买了5支铅笔, 一共花费了2元钱, 请问一支铅笔需要多少钱?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 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进而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好习惯。

5. 结语

总而言之, 在课改背景下, 数学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将启迪学生思维、提升综合能力作为主要教学任务,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国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 (08) :144-145.

[2]寇学昭.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 (32) :125-126.

[3]何辉亮.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50) :233-234.

篇4: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写作较为空洞

受年龄、性格、家庭以及兴趣爱好等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与成年人的差距特别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都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充满童真以及童趣,这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还比较空洞,就连学生自己也不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按部就班、生搬硬套的作文,完全没有内涵可言。

2.作文写作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

作文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文写作,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说自己收集到的素材经过一些技巧,巧妙地整理出来,让它成为一篇吸引力十足的作文的过程,而学生寻找的这些素材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学生写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作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

1.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很难更改的一种行为表现,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相反的,它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不是急于求成、胡乱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坚持写日记、为学生创造一些学生动笔的机会等。比如,教师在讲授《丑小鸭》一文时,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丑小鸭,你想对其他动物说什么呢?你是怎样看待丑小鸭的`呢?”然后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些花哨、无厘头的东西。

2.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创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相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可以利用的素材,让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趣事。其次,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本当中,殊不知,来自于大自然、日月星辰等的素材比学生坐在教师里空想要来得真实。

3.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课堂,以调动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泯灭应有、科学的创造力。其次,教师教学必须突破课本的限制,将作文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指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从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最后,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林新文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鸿图中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衔接出现了问题,初中地理知识过渡到高中地理知识存在较大的跨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进而使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问题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知识衔接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策略

初、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在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与初中地理不衔接的现象,始终困扰着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衔接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进而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导致初、高中地理脱节的原因

1.师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有限。因为受传统思想和初中升高中考试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不够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地理通常被看成副科,导致一部分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由其他教师代教地理课程。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低,导致初中生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另外,因为教师地理专业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缺乏整体了解,导致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无法把初、高中地理的内在知识联系起来,这也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地理教学,以致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且内容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根据新课标的安排,初中学校一般都在学生初一和初二时开设地理课程,在初三就不再作安排。这样就造成一年时间学生没有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必定会导致学生遗忘之前所学的地理知识,这是造成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无法很好衔接的原因之一。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主要强调的内容是中国以及世界地理,重点是描述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现实,所涉及的问题层次较浅,系统以及理论性都相对较差,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较低。

二、衔接初、高中地理的有效策略

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到位,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导致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和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衔接起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将初、高中地理进行衔接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自身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了解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要关心学生心理以及学习的状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因材施教,从多个方面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夯实基础。比如,在高中地理教学前一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回忆初中有关地球仪、经纬网的知识,以备与高中“地球运动”知识相衔接。

2.钻研教材,把握课标

初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和未来发展有作用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的问题以及以地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使生存的能力得到增强。而高中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探讨以及合作交流。通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应该具备的地理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心都比初中时成熟,因此,要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地理思维的能力,全面掌握学习以及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这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1)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地理思维能力中空间思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地图知识和等高线以及区域地图和地球运动时,都相对困难。由于学生很难理解地理事物的组合结构以及空间形态,从而对其掌握不够好。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不仅要顾及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增强其直观性。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地球仪、挂图、双手、板书等进行演示。在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①可以充分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演示与思考;②让学生拿出双手合十,按地球转的方向,从上俯视,从下仰视,观察地球自转情况。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构建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析图能力

“无图不成地理”,因而看懂地图特别重要。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含有较多的图像资料,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有限,因此,初中生对于地理中的图像分析以及解读的能力普遍较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图像的观察以及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分析图像来获取地理的信息,并要求必须要快速、全面和准确。同时,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将其进行概括和分析并进行描述与阐释,并且进一步论证以及深入探讨地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得到提高。

4.改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想要做好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工作,必须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课堂的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通常对于地理产生兴趣源于感性认知,例如,一些地理的奇闻轶事和各个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高中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动力不仅来自理性的认知,并且还来自于感性的认知,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其感性认知。例如,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以及热点话题等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发疑问。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就先引出马航MH370失联的报道,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3月8日1时20分,马航MH370从吉隆坡至北京的航班在越南胡志明市空中管制区失联,地点为北纬6°55′15″,东经103°34′43″。

材料二 中国海军舰艇队航线示意图(图略)

问:马航失联地点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油污,该季节油污扩散的方向是 ,原因 引发兴趣,然后就讲解课标要求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避免对高中地理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进而使学生还能够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

(2)开展活动激发思维

改变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取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重视活动教学,开展地理观测以及考察和实验等实践类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强化教学直观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现代的教育手段,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为学生建立地理空间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地理动态,如,在教学“等高线”时,在手上画等高线,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学生对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一目了然;在教学地理必修一中重点的示意图:热力环流形成图、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一力、二力、三力作用下的风向图、地球上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的形成图时都可采取边讲边画的形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仿绘,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时,可以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运动方向。

在教学时还要多加利用教学挂图,教学区域地理时,把重要的经纬线用粗色笔直接划在挂图上,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区域地图,以此作为教学的辅助。通过各种途径以及长时间的教学的影响,使学生熟悉区域地图,从而消除学习高中地理的障碍。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及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一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解决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脱节的现象。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从而加强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余巧云。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篇6: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就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日常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比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现代教学,总结出了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教育部于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改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必经之路。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日常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1.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由于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部分教师通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互动性差

很多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尤其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那种“我说你记,我写你抄”的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课堂的参与度也随之降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较差。

3.教师包办提出问题并急于纠正答案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老师为了节约时间,代替学生提出问题,使得有些学生养成了偷懒,不思考的习惯,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急于纠正答案,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4.学生善于记住

从教科书上学来的东西及教师讲授的东西,但还没有形成一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良好习惯。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很难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内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作文写作中。

二、传统的英语教学与新课改下的现代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内容为主要关注点,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以讲授为主,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位控制者,并在教学中起着主宰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个体学习;现代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学过程为主要关注点,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以学生的体验为主,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位示范和引导者,并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方式除了个体学习之外,也呈现多样化,例如小组合作等。

三、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方面

(1)“三维”目标相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在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的设计更要体现其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很多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忽略了情感目标、

(2)教案类型多样化教案的.类型不能以单一的新授课为主,还应多样化,要区分复习课、习题课和作文课三种类型。复习课教案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回忆、梳理、应用的过程,继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习题课教案的设计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作文课教案的设计目的应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为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备学案过去,我们常常备教案,而现在除了备教案,我们还应备学案,教学的预设固然重要,然而,学生的“学”更为重要。问题导学的设计显得非常重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今后,在备教案的基础上,要备好学案。

(4)新课导入新课的导入应该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时,导入的环节应该具有艺术性,并能很顺畅地过渡到所要讲授的新知识中。

2.课堂教学方面

(1)重视导入环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1]。成功而精彩的导入会为一节课增色不少,并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A第一课时时,在本节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观看《中国好声音》(talent show)、《花千骨》(soapopera)等节目的片段,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又能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本课新词汇的讲授环节。

(2)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趣味性枯燥乏味的课堂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而且学生们听课的效率低下。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运用激趣法、创设情境法、活动育智法等各种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3)座位安排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格局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控制与管理[3],但是对于英语这样一门语言性的学科来说,秧田式的座位不是很便于学生进行交流,而合作小组式的座位和马蹄形的座位更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3.课后反思方面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并且是一种再学习的活动[4],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综合水平。总之,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碧翔.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01:78-81.

[2]王楠楠.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02:164-165.

[3]王平.“我的地盘谁做主?”——A小学课堂空间文化遐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17:11-12.

[4]李必成.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3,S3:108.

作者:侯芳芳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篇7: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一、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创新能力

(一)联系生活,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应用到线性规划的知识,通过与生活中常见的利润最大化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变成立意新颖的探索型应用题。这样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数学教师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的创新品质。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其教学形式都是学生听老师讲,数学操作活动难以进行。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过程主要是:1、提出问题;2、动手做实验;3、解释讨论;4、观察记录;5得到结论,然后最后表达陈述。数学活动可以起到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个方面要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应的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是数学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的已有的知识背景进行出现,向他们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此外,教师讲完例题的以后布置学生完成练习,是我们在学习生活经常采用的方式。这样往往使到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的显现。如果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教学就会显得索然无味。数学教师每节课周而复始地进行学习,学生就会感觉到非常疲劳,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听得有趣,练得高兴,创新想法自然而然就涌现。同时,各小组在完成任务后,派代表把结果写到黑板上去,看哪一个组学习的速度快,这样课堂就会有趣得多,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得到提高。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以当小老师,这样的课堂自然有趣一些,学生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在苏版高中教学课本空间几何体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建房子的形式,讲解课本的几何的立体形状,然后结合美术的空间结构图,让学生明白几何体的形状,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巧用数学趣题引入课堂

当前使用的苏版高中教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为了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新课程,几乎每一节新的知识点都会引入新的材料,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基本有所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再进行引用,学生就会更加容易接受,比如老师在讲到组合的时候,课本可以引入的思考题是:“在a,b,c,d,e六个字母多中选两个字母,可以有多少种选法?”于是老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采用趣味性:“3个商人和他们的3个仆人,一起过河,如果只有一条船,而且还需要自己划,船一次只能载2个人,如果3个仆人说好了,假如他们的人数比商人多,那么就会杀商人然后劫财,那么商人需要怎么分配过河的方案才能真正安全过河?”因此,学生的兴趣会高涨起来,通过思考形成创新思维,即使短时间学生无法一下子给出正确的答案,但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问题的引出,不仅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很快提高,数学教学课堂也会变得更加生动,活跃了课堂,而且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方面的兴趣,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

二、结论

当前,在我国数学领域上能够取得巨大成绩凤毛麟角。广大中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对数学学习兴致也不如人意。高中数学教学也相对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因此,我们必须对教育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着重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把开发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指标,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作贡献。(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篇8: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一、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1.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定义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2.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内容

由于数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探究式教学适合数学任何一层次的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深入理解教学知识,从而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除了要教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关注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包括分析问题、推理和演算题目等一系列过程。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很实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原则,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首先,开放思维原则。这是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原则,它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其次,激发学生原则。探究式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设置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合作性原则。为了使学生能同时听取更多人的想法,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4.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而具有很重大的意义。首先,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学和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发挥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和谐、合作教学。其次,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可以实现优势的互补,吸取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学生在一起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分析

1.创设情境

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主导性。当然,最好的情境是贴近生活和实际,所以要求老师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最直接的场景来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质量也是决定探究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这样就要求探究式问题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问题不能随便提出,一定要根据教学要求提出,老师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来探究,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兴趣等。

3.发散探究

探究式研究的核心载体和必要手段就是发散探究。发散探究要求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再加上老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找出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合作和学生间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科学合理地选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题科学合理显得很重要,这是保证学生专注学习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准备的探究式问题就缺乏合理性,从而出现了很多很多缺点,主要是论证不够,所提问题缺少探究性,并且所提的问题很随意,最后导致提出的问题偏离了探究式教学。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先提供对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内涵和原则的认识,才能设计和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问题。

2.要重视教学目标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以分析教学目的而开始,而是从创设情境开始的,探究式教学的全过程都会围绕“提出的问题”这一中心而展开。但是我们还应该注重教学目标这个重要的因素,为了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选择目前所学的知识作为探究的主要问题,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过程等。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展开探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3.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探究式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为主体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问题加工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但是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起到的促进和帮助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职责,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4.要重视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解决问题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问题是解决问题,前面已讨论了所提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解决问题,这是很显而易见的。我们都知道,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都是学习、研究和应用的过程。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解题和培养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这样说,解题和数学的概念和定理是同等的重要。四、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高中数学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数学归纳法在于第一步证明初始值在表达式中是成立的,然后证明下一个值也证明第n+1个值也成立即可,或许引用多米诺效应更容易理解。为了引导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导入。教师可以播放多米诺牌的录像,并提出问题:你认为一个牌链能够被成功推倒,前提是什么?再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再将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进行逐一的导出,这时学生会对本节的知识更加期待,于是更加认真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必须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因素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达到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的目的。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我国高中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9: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一、自主学习的培养

新课改之前,老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创造,学生只是学会了知识,而不是掌握了怎样去学。通过新课改,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主动去探究学习方法,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拿三角函数为例,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推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老师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做预习,有问题可以请教老师,然后上台做小老师进行讲课,其他的学生可以对小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正确指导,这样可以烘托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问的积极性。

二、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

由于过去的社会发展缓慢,高中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得不到提升。新课改下的课堂就不同了,黑板变成了多媒体和电脑,软件成了教学的主要辅导工具。由于数学概念抽象的特点,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像课本上的几何图形,学生的脑海中无法想象几何是为何物,因为书上的几何都是平面的,在现实学生的思维中并不能详细理解立体这个概念,但是通过3D几何画板以及3D几何软件等科技手段,学生可以亲眼体会几何的奇妙世界,这种抽象变为具象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数学抽象的概念是学生最困惑的地方,有了这种抽象变具象的方法,学生再也不用担心无法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处于主动状态,学生在讲台下处于被动状态,而老师也不会关注到全部的同学,也不能确保当前课全部学生都学习到老师讲授的数学知识,无法确保课堂授课的效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讲台下进行分组,以2-4人的分组形式,并设置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务,让小组长提出小组探讨步骤和方法,并指定探讨目标,记录员将小组探讨中纠结的问题做好记录,最后由报告员做总结汇报。课前小组可以进行小组预习,课下小组进行课下复习,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概率这一概念,让各小组做概率实验,各小组可以做抛硬币实验,抛硬币20次,记录正反面的次数,最后计算概率,这种互动实验的方法可以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能力的锻炼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每天列一道数学难题,学生在课下可以互相讨论解题,从网上以及图书馆中找寻相关资料,课上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进行答题,周而复始持续每天一题,这样一来,学生脑海中的数学题目就越积越多,产生了丰富的数学题库。学生潜意识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只要得到良好的挖掘,就可以发挥高中学生无限的精力和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数学题型,如果不做好记录和整理,很快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淡化。所以就要求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定义、公式以及难题进行整理归纳,方便课下复习。还可以将做题中的错题进行整理,课下复习的时候再加以巩固,加深印象,防止再次做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被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也方便老师的授课,但是过多的媒体信息容易产生混乱。这就需要建设一个专题单元,把需要的信息资料放在一个单元里,清晰明了,使用方便。除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老师也要和学生多多互动,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开展数学辩论会,由老师做主持,让学生辩论如何展开更好的学习,探究数学的学习方法,倾听学生的内心,通过因材施教,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五、结语

数学是高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教育中占很大的比重。因为数学抽象的概念非常多,学好数学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改形势下,只要找好学习方法,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篇10: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育理念甚至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了全新的更新,这种改革是课程文化的创新,包括课程理念以及实践等各方面的改革,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也在不断的深入,为高中历史教学的进行添加了生机,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本篇论文将会根据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从而能够达到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而且教学方法以及手段都有了新的创新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工作做好,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

1.目前我国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羁绊了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已经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根深蒂固,虽然我国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一直是历史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滔滔不绝的向学生讲授知识点,然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知识被动的学习,严重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能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因此说,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羁绊着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发展。

1.2历史教学气氛和历史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是一门副科,在高考成绩中占的比重比较少,很多的学校把教学的工作重心放在语数外上面了,对历史教学的关注力度远远不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历史的学习态度,造成高中历史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极大的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重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历史缺乏了学习的兴趣,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是徒劳枉然的。

1.3学生本身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历史虽然是文科考生高考中必考的科目,但是由于历史是一门副科,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因此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历史的学习只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部分的历史课下作业都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认真用心的去完成。

2.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2.1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引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来带动学校的发展,以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参加一些专业化的培训,比如说研修或者进修等等,全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还要明确新课改的方案,尤其是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重点要求的更新。新课程改革之后首先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新课改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给学生作相应的有关新课改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新课改方案有一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的学习能够心中有数,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授课。

2.2教师还要学会灵活的做好备课,在新课改下教师除了要备课本、备学生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活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开设各种特色的教学课程,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综合格式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应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的对学生实施教学,最终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到生活当中去,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一样的引导方式,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真正传授,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2.3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质疑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问以及所思、所悟都能够变为他本身的财富,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质疑,使得学生能够在质疑中求的发展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的办法展现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会引起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的主题。最终起到总结性并且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探讨中实现自我价值,学习知识。

2.4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单纯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新课改的要求是传统的评价内容、主体、以及评价方法都要改变,注重学生自我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分认定和模块教学为主,学分是由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共同决定的,模块教学评价就是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注重情感过程,而不仅仅是只看结果,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了解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实力,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从而保证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3结语

新课改革的教学方式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前进,开发新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我们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秀辉.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高策略[J].文学教育(中),(09):156.

[2]包秀侠.如何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12).

[3]林善雄.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12):164.

篇11:新课改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一、在适应新课改的形式下,声乐教学还是要稳扎稳教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特别是歌曲的演唱,每次的表演都融入了演唱者的个人情感和个人体验,即兴的二度创作能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更直接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课堂上,声乐教师如果能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演唱一遍,那么肯定比多媒体演示所达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此时对声乐教师的演唱能力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近年来高校的过度扩招,这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增,教师与课时分配不均;声乐课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最有效的;但是,声乐生的扩招,导致这一模式根本无法施行。面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声乐教学的改革力度,教育部门应该按照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来安排教师,调整现有的编制制度。一方面,学校要把好教师质量这个关口;另一方面,要把好学生学习质量这一关口。各部门应在稳扎稳教中推进声乐教学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工作者。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综合性的声乐教学

一些高校迫于教师资源紧缺压力,他们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中挑选一些学生加入到他们的教师队伍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声乐教学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但由于这些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很容易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专业化很强的声乐训练带到他们的课堂,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比如,有的教师在校期间学习的是美声唱法,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过分强调美声唱法,甚至有些教师直接用美声的德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的唱法来进行声乐教学,这是完全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新课改要求。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队伍要打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另外,声乐教师也应该创新自己的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比如,引入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如黄梅戏、京剧、豫剧等;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说唱艺术形式,如大鼓书、河南坠子、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等。

三、有声乐专业技能训练,也要有情感的审美体验

很多学生掌握了几乎所有的唱法和技艺,但是一到演唱一首完整的曲目时,就会“面目全非”,让听者感觉干巴巴的,其中只有技巧,没有情感的融入和共鸣。这是因为这类教学,技艺、技巧教学占了课程的很大部分,而对曲目的分析、个人情感的分析处理就少了很多,缺少了对声乐作品艺术美的表现。所以声乐教学应该以审美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教师要带学生去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作曲者的情感表达,甚至可以向学生说清楚每个旋律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这个旋律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用美的歌声去表达内心情感,体验音乐的美,净化自己和听众的心灵,陶冶情操。

四、以通俗歌曲为声乐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当下的年轻人都很喜欢通俗音乐,并且通俗音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通俗音乐简单易懂,听众的范围很大,音乐的表现形式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表达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此,通俗歌曲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研究出一种适合通俗歌曲演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唱出自己的特色。用通俗歌曲进行声乐教学,是一种创新路子,相信这会很受学生的欢迎。新课改背景下的声乐教学,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声乐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要有所调整,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情感在音乐中的表达和融合,这样才能为中国的声乐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声健.当代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特征[J].人民音乐,,(1):50-51.

[2]王丽娜.扩大招生规模之后的高师音乐教育现状[J].人民音乐,,(10):35-36.

篇12:素质教育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素质教育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课题,也是决定物理学科改革成果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一些感悟,简单总结了几点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实验;学生主体

实验课是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常规课程,在很多师生看来,实验课无非就是观察、操作、记录、归纳、总结这样几个步骤,比起理论课,实验课似乎上起来更加轻松有趣。这样的认知其实是对实验课一种很大的误解,事实上,比起理论课,上好实验课的难度要大得多,尤其是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下,实验课的目标绝不仅仅局限在让学生简单地看一看、做一做的标准,实验课要承担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责,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赋予实验课的责任,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实验课,努力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优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备实验

很多教师都认为实验课很好上,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不需要教师挖空心思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只要在实验室一步步教给学生怎么做就可以了,很多教师都不会花时间认真地备实验课。事实上,与理论课一样,实验课也需要认真撰写教案,教师要及时获取实验的第一手资料,把握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即使很多教师拥有多年的讲课经验,对于每个实验都烂熟于心,但在上课之前依然要认真进行实验预演,因为即使做过千百次的实验,选用的实验器材和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只有踏实地再做一次,才能将意外降到最低,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才能显得游刃有余。除了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外,学生也应该在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如果学生空着脑袋走进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就会缺乏主动思考的资源和能力,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这样单纯的模仿实验是素质教育理念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布置实验笔记、发放实验预案等方式,如果是分组实验,教师就可以把权力下放给小组负责人,由他们帮助教师进修监督指导。一旦学生在课前对实验进行了提前预习,就会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思维主动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想法,这是我们对实验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目标。

二、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在初中实验课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演示实验通常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因为演示实验无论是难度、呈现效果还是可控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然而,一味地重视演示而轻视探究会给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带来很大的缺失,探究能力恰恰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因此,努力变传统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在讲到“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内容时,按照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实验是演示实验,然而,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演示光在水中传播的实验时,现象并不明显,即使后来为了提高可观性,笔者还特意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向水中加了一些牛奶,但最终的效果依然不理想。于是,笔者此次决定将实验改成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实验,并且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采用蚊香放烟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这样,实验现象就变得明显很多,并且由于是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表现得异常积极,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地观察眼前的实验现象,还时不时与同组学生进行探讨,在仔细观察和研究中牢牢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由此可见,这种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摆脱被视为知识容器的命运,更好地在实验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三、积极拓展实验活动

如今,大多数的物理实验都是在课堂上或者实验室完成的,然而,待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里的时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数量有限的几个实验中获取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显然具有局限性。因此,尽可能地增加实验量,拓展实验范围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除了课堂和实验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鼓励学生课下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并且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相关比赛活动,让学生即使在课下也愿意勤于动手进行实验。这些课外的小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验机会,而且很多课外小实验都是选用一些身边的废弃物作为实验器材,如空瓶子、蜡烛头、铅笔头、橡皮筋等,这些废物利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并不深奥难懂,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四、做好实验反思工作

在传统实验教学观念中,实验活动一旦停止,实验教学活动就基本结束了,事实却绝非如此。即使整个实验活动结束了,但实验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进行反思总结,如果不能对实验活动进行及时反思,就会浪费很多学习资源。例如,笔者在进行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就出现了两个灯泡串联在一起一个灯泡更亮一些,而另一个灯泡更暗一些的现象。如果在实验结束后没有及时对这个现象进行反思,那么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可能就这样错过了。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在实验结束后,笔者将这个问题明确地提了出来,并要求学生思考原因,本来学生认为已经结束的实验活动又在思考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最终在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探究下,学生理解了决定灯泡亮度的是它的实际功率,而不是之前所认为的简单由电流的大小或者电阻的大小所决定。这个结论的提出显然是通过有效的反思而获得的。由此可见,有效反思是强化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有效举措。总之,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演示,它更多地融合了思考和探索在其中,更加重视学生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地位。物理教师要紧紧把握实验教学的改革步伐,努力对传统实验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泰坤.新课标下再谈物理实验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00).

[2]张松林.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J].实验教学与仪器,(Z1).

[3]卢旭东.关于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半月),(03).

篇13: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一、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由美国教育学家DavidKoonts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提出并实施,是一种小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得当,不仅使教师教得轻松,而且使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轻松实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任务型教学,明确要求才能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对话练习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组织对话练习时,不可简单地说:practicethedialoguewithyourpartner,没有示范,没有创设情境。在这种要求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及掌握不够深入,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明确要求、多加引导。例如七年级上总结名词所有格及颜色的表达、提问时,笔者注意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给学生做相应示范:T:What’sthis?S:It’sapen.T:Isityours?S:No,it’sLiuYun’s.T:Whatcolorisit?S:It’sred.T:Yes,it’saredpen.学生在这样的示范下,参与小组合作,积极模仿,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由此容易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略,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落实,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二、师生探究

除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强化教学效果。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例如七年级下Unit8以对话形式呈现了反义疑问句,这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为此,笔者为本课设计了一个活动,即用反义疑问句谈论不同季节的天气。在设计教学活动前,笔者对课文进行了整合。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取舍、调整。”整合过的内容,更好地体现任务与任务之间紧密联系,所有活动始终围绕中心任务展开。

在明确任务目标后,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把课本还原成交际语言,让每个学生进入活动角色,积极思维,实现课本知识的内化,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每次英语课开始都有学生值日报告活动,由于本节课学生报告的内容与课本无关,是介绍企鹅的,因此笔者边听边思考如何把话题引到天气与季节上,从而引出反义疑问句。师生对话如下:T:Sothepenguinissocute,isn’tit?S:Yes.T:Asweknowtheweatherthereisalwayscold,andthefourseasonsarenotobvious,doyoulikethere?S:Yes\No.此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及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看地图不同地方的季节与天气,活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兴趣为出发点”,这样便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即悉尼的天气。师生对话:T:What’stheweatherlikeinSydney(December)?S:It’scold\hot.T:Coldorhot?Let’sdiscusswhatislikeinspring/sum-mer/fall/winterinAustralia?(向学生展示澳洲与我们在同一季节的不同动植物及风景、穿着的图片)So,wecanknowwhenitiswinterinAustralia,itissummerinChina.Itishotnow,isn’tit?

篇14: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在新课改下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模拟情境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带领着每一个学生一起探索,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要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带入课堂,如有些方便折叠的桌椅,其内部都是有呈现三角形的钢体结构,在打开桌椅使用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的晾衣架,之所以挂上沉甸甸的衣服不会变形,也是因为其形状类似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加以解决.第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强心理,如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初中学生的年龄只是十几岁,心理需要更多的是鼓励,如果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不会再对这方面的事物产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加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他们的心理还比较稚嫩,对于许多不懂的事物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好奇心的增强,伴随着兴趣的增强,把握好这一点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提出数学问题,难度最好要适中,问题要有趣味性,增加学生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兴趣,他们就会因为兴趣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抛物线”时,教师可以用打篮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出手,才能投篮更准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对篮球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关于抛物线的知识.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题思想,以前的灌输式的教学不再适合新教材和现代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互动教学是目前为止在新课背景下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努力研究问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思维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融入课堂,发掘知识,加强逻辑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很强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把握好时机,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启发环节,制造气氛,对学生进行启发.在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感,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深入,达到层层思考的目的,促使学生逐渐理解.如果遇到的问题直接深入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难的层次很重要,也是教学的一个技巧.还有,教师在模拟情境进行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创新能力,使情境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物品,在学生都没有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利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这就使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新的环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营造趣味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独立思考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篇15:个性化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多元性总是客观的存在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传统的教育常常会用“一把高标准尺子”去衡量和评价所有的学生.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约,我们的教学过分要求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高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由于学生的遗传、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不同,每一位学生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正是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构成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与学生区别开来.从多元智能来看,差异不是“差”,差异是一种现实,是一种资源,是教学的财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潜能的挖掘,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存在.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也存在着单一和僵化.从物理实验的角度来看,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智能特长,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也会产生个性化的设计、操作、结论等等.所以,“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必然性和紧迫性.

篇16:个性化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2.1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学习的自主性,即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与能力.在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人说自由的原则已经存在于今天的教育当中了,那么我们就会嘲笑他,觉得他就像一个站在那个装着蝴蝶标本的盒子面前,坚持说蝴蝶还活着、还能飞翔的小孩子.在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奴役的原则,在学校里也同样存在.”今天的教育,虽然强调以生以为本,但是教师“目中无人”、“目中无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做为课堂上的一种时尚点缀.那一点点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已经成为新课标的外显标志,而实质上他们的思维往往被教师所束缚、所牵引,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很难见到学生的个性化的内容.目前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其意义之一在于从空间和时间上一定程度解放了学生.将学生课内的活动、展示和交流延伸到课外,学生从禁锢走向解放.这种解放,其意义决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展示其个性,这才是根本性的改变.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于课堂,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这种解放带来的不仅仅存在着空间的意义,必然也给学生带来了时间上的解放,从较为单一的接收信息到向外发射信息.空间和时间的解放,使学生相应地获得了课堂的话语权.这种时空观、话语权是以往的课堂不曾有过的;这种时空观、话语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2.2实验内容的个性化

2.2.1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对于未知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去学习,从中发展探究能力.开放性的探究易于生成,在生成中关注学生个体,促进个性发展.案例一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学“小孔成像”实验,教师给每组学生分发了两张白纸、一支蜡烛,一盒火柴,要求探究小孔成像及成像规律.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不但做了小孔成像实验,而且还探讨了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最终总结出了三情况:(1)蜡烛、小孔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光屏来改变像的大小;(2)蜡烛、光屏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小孔来改变像的大小;(3)小孔、光屏位置不变,通过改变蜡烛来改变像的大小.另外学生在实验中还有创新:即突破了两张白纸的思维束缚,在火柴盒的抽屉一侧用圆规钻一小孔,抽屉略为抽开,抽屉的另一侧为光屏.通过这样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在实验中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

2.2.2在实验内容的时效性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活动,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时间,关注物理实验中学生实验细节,捕捉个性化的案例,即兴提炼问题,体现时效性.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案例二苏科版八年级(下)《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静电现象”中,活动7.4摩擦起电,即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如下两个问题:(1)你有哪些不同的设计或发现?(2)在众多的实验方案以及现象中,尝试对其归类总结.学生纷纷按学习小组展开了活动,设计了一些方案并进行了相关操作.如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吸引纸屑,塑料尺与皮衣服摩擦、与纸摩擦,用钢笔杆与纸片、头发摩擦.在现象交流中,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纸屑,也有的不能吸引,有的吸引到物体后又弹开,还有的轻小物体如小猴捞月般地串成一串.在分类总结中,学生归纳如下:(1)同一物体与不同物体摩擦后吸引同一轻小物体;(2)不同物体与同一物体摩擦后也吸引同一轻小物体;(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物体摩擦后吸引同一轻小物体;(4)两物体相互摩擦后分别吸引轻小物体;(5)摩擦时间长短不同,被摩擦长度不同,现象不同.案例1,发散学生思维;案例2,收敛学生的思维.两个问题,同样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方案或归纳总结.两个问题的`设计,思维上的“放”和“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2.2.3在实验内容的延伸性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作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在面对纷繁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兴奋和好奇,课堂中的物理实验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不能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活动的终结,它应是一个阶段时间的结束,但又是一个新的课后探究项目的开始.课堂中无法进行的实验可以延伸到课外,在实验内容的延伸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制弦乐器”、“自制手提冰箱”、“树荫下的光斑”等延伸性的物理实验活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大量个性化的方案和作品.

2.3实验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2.3.1实验器材的多样化

实验设计的不同,决定了学生选择实验器材的不同.就同一个物理规律的探究而言,可以有不一样的设计思路,器材的选择当然可以不同.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器材时,应注意所提供的器材的多样性,使学生有可选择的余地.

2.3.2开放实验器材的管理,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如在初三的电学教学中,笔者给每个班级随着教学进度逐步配备一套电学器材,这些实验器材包括干电池一组,两个灯泡,两个电压表,两个电流表,三个电阻,一个滑动变阻器,三个开关,导线若干,并且这些器材一直保留在教室内.这些器材基本上可以完成电学实验的探究.通过课前器材创意组合实验或课后延伸探究,学生对于电路的认识、连接、故障和规律等增加了许多感性素材,对于电路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的宗旨是: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留有未知,给每一个学生动手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平等的外部环境.

2.3.3增加实践性实验教学活动

物理教学不应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实践活动课将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精神.课题组开展的家庭物理实验活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许多新颖的家庭物理实验案例.

2.3.4实验创新中的个性化

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之一,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困难的.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趋异”、“求新”、“冒险”、“进取”等品质的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敢于认识和研究自己所不知道的问题,将新的学习内容灵活变通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改变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趣味小实验”、“创意小实验”和“奇思妙想”等主题活动丰富了校本物理实验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综上所述,从“个性化”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片广阔天地.基于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要通过物理实验载体,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开发校本教材,整合资源,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学生个性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关专题 教学研究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