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英语教育教学和创新教育论文

小鸟游菜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分析英语教育教学和创新教育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鸟游菜花”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析英语教育教学和创新教育论文(共18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分析英语教育教学和创新教育论文

分析英语教育教学和创新教育论文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新课改之后的英语教育要求我们注意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加强教学质量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对陈旧的教学方法与理念进行改革是目前英语教育的迫切需要,本文就英语的教学与创新教育做出详细分析阐述。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导致现在的学生只会“读死书”不会“读书”,实践能力更是缺乏,新课改颁布后,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教育是发掘与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带领学生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自主能动性。简言概述: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是教育的方向与根本。

一、英语创新教育

英语创新教育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题方向,我国的母语是汉语,接受另外一门语言并运用是比较难的,因此,我们必须在英语教育中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技巧。英语创新教育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创新性。

1、全体性 全体性是指英语创新教育的对象,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不是单独的个体。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全体的学生进行教育才能获得更多的创造才能,才能激发更多的创造精神。因此英语创新教育的对象不是精英式教育,是全面的大众教育。

2、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英语创新教学的综合素质,并不是针对英语的考试成绩、英语口语、英语书面表达、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等等单一方面,是对英语教育的综合;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才能。

3、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创新教育的目的,其目的是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综合型素质人才。一个团队领导没有创新意识,其带领的团队也不会出现创新意识。所以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大胆地对教育进行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带领学生进行创新的教育课堂,掌握创新能力。

二、英语教学创新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强调教师课本、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老师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课本的语法、结构、成分、大纲等等,学生最多的时间是在读、写、背、听、练习,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成长,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英语教学创新。

1、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敢于质疑的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会质疑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质疑就不会出现牛顿定律,没有质疑就不会出现勾股定理,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学习,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关键。

2、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语言学习需要良好地学习环境,当我们出生的'时候便沉浸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因此,我们会觉得汉语是最好学的语言,是最好用的语言。语言在生活、生产中产生,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实践,因此,合理的设计课堂内外的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完成一项任务。

3、实施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是学生接受英语内容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质疑、解惑的地方。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够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来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前人的经验与知识,但是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推陈出新,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到英语知识与方法的同时,保持创新的精神,以便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比较少了,但是在很多的教学地方还是存在变相的体罚学生,由此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的情绪,学生极其容易将这种情绪带入到学习中,会因为对老师的畏惧而产生厌烦情绪,对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也报以否认的态度,无法真正的学习。同时,英语是与我们母语完全不同的一门语言,很多学生从各种渠道听说英语难学,也会出现一定的畏惧心理。

5、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更多地时间、更多地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独自创新的目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一位同学提出一个关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然后由下一位同学回答,该同学回答正确之后可以向下一个同学或者老师提出一个关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没有回答正确的同学丧失提问题的权利,这样会让学生思考关于本节课内容的问题,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能力。

6、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领导团队没有创新意识,其领导的团队也不会存在创新意识,虽然这句话太过于肯定,但是不否认其内在道理。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最为深刻的,也是最有资格发言的参与者,其对于教学改革的认识程度与理解程度,直接关乎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首当其冲的教师的观念转变,只有树立了与课程改革相应的教学观念与策略,才能进行创新教学,创新教育。再者是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的改变。将两者在实践中进行结合,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进行英语创新式教学与创新式教育。

篇2:分析中学历史创新教育论文

分析中学历史创新教育论文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是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历史学科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实施了素质教育十多年的今天,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前提和保障。

其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的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否定,而是要做大量的引导工作。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分,也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认真的姿态予以回应,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精神的具体培养,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精神相比,是处于次要的地位。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室并重的,更无主次之分,没有必要做一个“排队”。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精神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学入手。

第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

1。教师分析历史现象应该是多角度多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看待历史现象,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完善结论,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称之为“角度创新”。例如在讲到对华盛顿会议的评价时,教科书认为华盛顿会议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失败的会议。然后列举了新观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外交胜利。中国自1840年与西方列强打交道以来,这是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民族权力,而争回了某些东西。山东权利的归还虽然带有附加条件,但已没有像日本当初提出的那么苛刻。为什么有如此大差异呢?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市由于观察历史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敢于质疑的精神的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前提。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有三个:即思维不被己有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质疑,看其是否严谨,是否完善,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3。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的教育方法过多的注意对“左脑思维”即抽象思维、言语功能的讲究,而轻“右脑思维”即非言语思维,形象思维的研究,因此,开发学生的右脑思维潜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创新思维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基础:一是生理基础,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右脑思维潜力;另一个则是知识基础。历史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作为人们对客观历史的一种主观认识而已,历史研究不可能再现历史原貌,而是尽可能的使二者谟虢咏。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新的史学材料的出现,知识更新是必然的。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方式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教学界轻视了课堂外这一重要的方式,这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由于课堂外这一这一方式在时间的掌握安排,具体的实践操作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灵活性强的特点。课堂外丰富的空间资源为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学术专题讲座

学术色彩浓厚是举办专题讲座这一形式的主要特点,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举办专题讲座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①精心安排,全面收集史学近年来的研究新成果,并加以筛选分类汇总,使之有条理而不絮乱。

②专题讲座围绕一个研究中心为宜,而且选题宜小不宜大。

③专题讲座的内容最好与历史课程的进度同步。

(2)专题辩论

专题辩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师主导性参与的最佳契合的一种方式。教师也并不是一个袖手旁观者,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学生的辩论准备的指导作用上。辩论双方谁赢谁负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通过史学辩论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辩论过程,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提高。

(3)撰写小论文

小论文式的作业,虽然类似于读史札记的性质,但对于学生的要求却很高,教师可以在笔法、书写、结构、史料分析上予以点拨指导。这一想法已经在某些重点中学开始实施。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精神的训练。

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尊重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地位,让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对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窘境,无疑是一个很好地良方。然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智慧潜力过程,则是一个浩大的长期的工程,它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历史教材编写者以及具有创新思维精神主体的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篇3:高等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化素质,关系到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针对当前高等数学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并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创新教育;实施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它是在我国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严峻挑战,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国家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民族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实施创新教育,是要克服我国高等教育过去注重创新不够的弱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钊在点评大学生“挑战杯”赛时指出:“本科教育应注重创新。”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包含传授一般科学创新所需的思维与实践方法、结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等许多内容。

但是现行的高等数学教育并不尽人意。

1)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为学习高等数学并没有多大用途,无非是多修几个学分,客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现行高等数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教学,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忽视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样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对专业学习有用的知识未讲,也导致了专业教师的不满,加之高等数学的抽象性,使得高等数学的学习进入一种不良循环。所以高等数学的创新教势在必行。

1 高等数学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差别

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提出为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勾勒了一个希望的轮廓。传统高等数学的教育中存在大量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不相符的思想与行为,必须予以变革,在合理继承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配套的创新教育模式。高等数学的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

传统型的高等数学学习者与创新型的高等数学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动机、策略或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倾向。传统型的倾向于记忆、理解固定的内容和知识;学习刻苦,意志坚定,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以考试成绩为目标,使用模仿型的学习方法,熟悉教师的讲课和书本内容;按规定的时间做完规定的作业;尊重现有的成果,迷信权威,遵守纪律,创造力不足。创新型的学习者除书本以外,喜欢探究自己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并不一定以教师的授课内容或课程所限制,有时会对教师讲述持有异议;主动寻找一些课外读物,有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拓展知识;不盲从,不迷信,有较强的创造力。

篇4: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分析论文

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创新教育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并从3个方面分析了当亲中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1引言

国家的发展靠创新,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以说,教育不但是基础创新应用的重要基地,而且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在日益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体育应当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服务,这是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共识。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当针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鉴于此,本文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进行初步分分析,以期促进中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身体及养生等日益重视同时也更加向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因此,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手段等进行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实施了选项体育课教学,但很难有效地落实下来,这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总体上来看,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新教育是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必须进行创新。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进行培养和塑造,这是其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和原动力;第二,创新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人格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运动不但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竞争意识和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和品质的培养和塑造,这是创造性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后创新教育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勇气;第三,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创新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需要开展创新教育。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科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常常以异于他人的内心活动、精神状态、心理感受、思维方式等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力与其个性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创造力必须以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然而,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认为目前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很少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关注和重视。虽然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潜力及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只有少数的体育教师会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体育课程。

3.2忽视创新精神和环境的营造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创新精神和环境所具有的潜在教育功能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完善和充分。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创造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创新精神和环境方面缺乏一定的能力。研究表明,只要是能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提供可靠保障的环境即为适宜受教育者创造力发展和应用的环境。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会对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产生威胁的观念和言行。

3.3多种因素制约创新教育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多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科创新教育产生影响。因此,充分的认识、了解和控制这些制约因素对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各因素对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影响程度来看,制约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前5个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相关经费和资金欠缺、现有教育体制的束缚、缺少必要的科研和组织支持、时间较少、缺乏相关的课程教材。从中国目前体育教育生存的环境来看,外部与内部环境都缺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制度保障及运行机制。从外部因素首先,中国教育相关部门不但制定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措施,而且还制定了深化中国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先骨干措施,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应试教育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还很多,其存在的问题依旧比较严重。其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是现代社会赋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从社会现状来看,现代教育的观念还没有深入民心,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塑造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中国的教育内容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相关课程的改革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

从内部因素来看,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体育教师创新观念在很大程度收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其缺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创新意识和精神。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因缺乏创造教育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认识还没有充分和完善。(2)从学生角度来看,制约其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和结构、理解能力和技术水平、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相关创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个性特征以及创新情感等。

参考文献

[1]谢翔.体育对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4).

[2]蔡犁,张庆文.影响体育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2001(1).

[3]陈晴,周传志.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

篇5:高等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分析论文

我国著名教育学顾明远教授认为,实施创新教育,第一,要有开放适宜的创新制度、环境和空间,关键是全社会的努力,不能光靠学校和老师;第二,从微观上讲,要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宽松环境,要改变学校教育中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毛病,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第三,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教师的权威、师道尊严、只是载体的形象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伙伴和帮助者的形象,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

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1 教育目标的侧重点的转移

时代在变,教育目标也应随之改变。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勒登塔尔(Freudenthal)把数学教育目标归结为五个方面:掌握课程的整个体系,学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作为思维的训练,作为筛选的工具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从学习者角度看,数学是一种能拓展个人潜力和能力的符号技术,学习者不再满足于掌握专门的数学知识。高等数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从掌握课程体系转移到学会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上来,加强发散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横纵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是应该发展数学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批判能力等。

2.2 教育内容的改进和选取

1) 内容选取的原则是广而浅,少而精、删繁就简。例如函数作为过渡性内容可略讲,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和最值等内容、可以缩成求曲线的最值问题或画曲线图像,减少课时,而有关于方程的近似解,—函数,最小二乘法等易被删掉的章节应详细介绍其中的思想方法,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2) 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将高等数学与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引出导数概念时可根据专业的不同介绍不同的例子。又如对实际问题如何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货款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例子,进一步介绍Logistic模型,说明该模型的广泛应用性,如传染病的传播、新产品的推广等,说明看起来完全不同的实际问题可能服从同样的数学规律。这些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巨大应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对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许多看似不同的问题,其数学模型却是相同的。贯彻数学建模思想,是将问题解决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而不只是用作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2.3创新教育方法

针对目前高等数学教学的问题状况,笔者认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应逐步由教师讲授为主过渡到学习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重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获得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提出了以“创造”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它采取开放式教学,主要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修习,时间安排上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组织、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颇为有利。

2.4教育手段的信息技术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可以创设和展示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理解它有什么特点,探索其原因,发现数学中各变量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

2)利用超链接技术,可以构造教学信内容结构。这种结构更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特点,使学习内容走向形式多样化、思维立体化、交叉化和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3)利用虚拟现实手段,构建模拟学习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学习的人,不仅能获得强烈的感知,而且能动手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学习。比如利用网络,通过资源共享,使用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调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

篇6: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语言操练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内化与提升。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语言操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操练;教学效益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工具课,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而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操练。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操练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运用的空间,学生才能不断地将所学过的词汇与语法用于日常的交流与交际之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开展多样的语言操练,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呢?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一、朗读短文

朗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方法,是以模仿与记忆为主的控制性反复练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适用于低段英语教学。

1.齐声朗读。

在新授知识后让学生跟着教师或是跟着录音进行齐声朗读,在全班展开,这样可以形成相对活跃与宽松的教学氛围,实现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图文并茂地展现短文,再配以标准而优美的音频,让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变化,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缺点在于会使部分学生混于其中。

2.个别朗读。

即实现教学面对学生个体。这样可以做到教学无遗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语言操练的机会,教师可以具体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以便于纠正,便于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可以让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展开,也可以开火车的形式展开,即让学生按照座位的顺序逐个朗读。

二、即兴发言

小学生虽小,但是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有着独立的思想与不同的看法,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快节奏的灌输,而是要适当放慢脚步,利用教学的间隙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发言,这样才能让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学堂,同时这也正是进行语言操练的重要活动。例如,课堂导入可以由教师指定话题,然后让学生来进行即兴发言,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展开自由而轻松的会话,从而将教学引向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改变直接进入新知学习的枯燥性与突兀性,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进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中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突发来引导学生自由交流与讨论,这样的教学顺势利导,动态生成,虽形式不同,但都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如一场雨、一场雪,或是学生课上玩玩具等,我们就可以设计成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就rain,snow等来展开自由发言,虽然偏离了预定的教学轨道,但又不得不说是一次很好的语言操练活动,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三、情景表演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能力,开展情景剧的表演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创新思维与口语表达于一体,不再是枯燥的学习,而是在生动的表演中运用,可以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转化,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例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角色的不同立场,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制作相关的头饰,让学生带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学习了小动物的相关词汇后,可以让学生带上可爱的动物头饰,进行相关的描述。这样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与表演剧本,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真正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在学完短文后,让学生围绕着教材上的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展开自主创作,同时也可以选取学生所熟悉与感兴趣的话题,如聚会、旅行等,让学生来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创作。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创作出不同的剧本来,真正实现了语言的个性化教学。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剧本的表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这样的自主创编与表演,将学生的真实生活搬到了教学中,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更加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角色配音

小学生都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模仿正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选取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或经典影视剧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配音。大多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配音、把握人物的性格、环境的变化等,会在课余时间与同学、家长一起积极地来观看相关的影视剧,以实现对角色的准确把握。这样在课堂中对角色进行配音时就不会再是机械地背诵台词,而是真正地融入剧本,融入角色,体会人物心理、情感对于语言的影响。活动后让学生听原音,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在发音、语气与语调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发音。同时在学生之间展开互相评价,使学生对语言有全面的认识。要想学好一门语言,不仅要发音标准地道,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场景来运用不同的语气与语调,要把握好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使语言富于变化。

五、结束语

总之,只有在丰富的语言操练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认识到语言的精髓,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将语言操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与运用中不断内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莱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英语听说习惯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5).

[2]徐伟.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几点尝试.吉林教育:教研,(9).

[3]乌德超.运用语言操练方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学习,(10).

[4]芮梨.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新课程学习,2013(10).

篇7: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国在经历素质教育改革后,整体教育水平取得了长期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看到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席,整体思辨能力和水平还比较欠缺。笔者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提升思辨能力培养作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学英语教育一直占有极其重要作用。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个关键培养因素,那就是独立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思辨能力有关含义的解析,并对如何提升大学生思辨能力进行了剖析,重点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更有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对培养算算途径方法和重要性必要性作了重点探讨。

一、大学英语教育思辨能力有关涵义

思辨能力指的是个体根据特定标准规则,对事物或现象进判断决定或作出认知结论的一种心智活动过程,质疑、思维、分析、评价都是思辨的过程,思辨能力强弱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及对外界事物认知处理的能力。思辨能力重要的就是怀疑、辨别、理解、综合能力,对教材知识能够思考理解、质疑分析,并能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斛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可以说,良好的思辨能力就是一双翅膀,能让学生自如飞翔,更快更好学习新知识,对问题自如处理。思辨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思考更加深入全面,处置解决问题也更客观理性,不会人云亦云,不会盲从。同时,好的思辨能力也会助推创新能力。大学英语教育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既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又是对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个重要考试的指挥手段,而课堂教学以讲解传授为主,对学习思辨能力培养基本缺失。听说读写译能力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的重心所在,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对学生思辨批判能力的培养普遍忽视的话,这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极其不利的,也没有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目标。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工作中,大多采取老师讲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练习的模式,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不足的,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被很大地限制住,学习思维思辨能力拓展不宽,学生照抄照搬课本知识,缺乏思辨和灵活运用交流能力。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用英语组织对话发言的过程中,逻辑思维缺乏甚至混乱不清,组织语言条理不够;有的学生在辩论演讲方面,主题不够突出,观点阐述不够清晰,这就是思辨思考能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提升思考判断能力。这些学生往往遇到一有难度的问题,就缺少深入思考,想到那就说到那,比较随意,逻辑不严密,会让听者感觉发笑。在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障碍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在教学目标上的'重视不够。教育主管部门和老师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目标设置教学要求。二是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不够合理。课程设置更多围绕四级英语考试课程设置,缺少兴趣类文学艺术、科技知识类英语课选修课程,这里面有师资力量受限的因素,但核心还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学校评定学生英语水平主要还是偏重于考试考查,对思辨能力无法进行有效评估。三是教学评估体系的限制。学生英语水平考核与考试成绩直接关系,这种较狭隘的考试要求,也会限制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更多是当成一种工具,主观性不强,老师在教学中也会缺失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从而削弱了学生创新思念能力。

三、有效培养大学英语思辨能力的途径方式

1、提高认识,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

现在创新驱动已经上升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而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就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具有创新开拓意识的优秀人才,这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有创新思辨能力。当代大学英语教育,不单单是培养英语交流能力,也需要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这才符合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勇于质颖、大胆思考,不拘于成见,有独有见解,不落俗套。而创新的关键核心就在于思辨能力,所以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新要求,需要加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拓展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2、加强平等交流,允许质颖提问。

老师的教学不能始终停留在传统阶段,始终认为自己是权威,要求让学生一味接受灌输,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课本要求的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不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加强学习自我意识的塑造,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学习的环境,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老师也要加强教育引导,及时对交流提问给予引导回答,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认知和认同,逐渐养成思辨的态度和意识,逐步提升思辨能力。

3、加强教育引导,做到“三步”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思辨能力的引导,坚持做到三点。

一是独立理解。

让学生提前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老师每次上课前要对阅读任务提前布置好,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能基本知识课文的内容,能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这样正式讲授的时候学生学习的印象和理解才会更深刻准确。

二是做好分析讲授。

课堂上老师要对课文的组织结构做出整体性讲解,并对一些重点语法知识、词组词汇等语言层面的内容作出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这其中,要对重点语法知识和课文内容中涉及的英语世界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历史、社会情况进行讲授,有效处理好学生认知中的困难。三是做好拓展评价,即对课本内容提出一些开拓性的思维,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适时组织学生自我讨论,既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又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加强思辨能力的教育引导,就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点间的关系,并自我进行总结记忆归纳,而不是一味地老师在卖力不讨好地灌输教学。在做好“三步”教学引导工作中,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须精心思考,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和知识点要挑选好,对课文涉及的文化背景要深刻理解,通过设置和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分析思考兴趣,让学生逐步构建自我认知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最终实现了学生思辨能力提升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增强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做好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语言训练、轻思辨培养,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颜方丽.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旬刊,.

[2]徐继菊,王淑雯,吕旭英.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时代教育,2015.

[3]孙冬鹏.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亚太教育,2015.

[4]邹绍艳,高秀雪.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J].外语研究,2015.

[5]刘莹.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实效分析[J].吉林教育,2015.

篇8:卫校英语教育特点的创新教育模式论文

卫校英语教育特点的创新教育模式论文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卫校英语教育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凸显职业英语的专业性、职业性,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基于此,探讨卫校英语教育特点,提出创新英语教育模式的方法,以提高卫校英语教育质量。

关键词:卫校;英语教育;职业性;教育模式

在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要求,注重职业教育回归其本质,也就是以岗位需求为主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工作技能,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积累性地学习。在中职教育中,卫校英语教学作为关键一部分,如何更好地创新教育模式,这是中职英语教师应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卫校英语教育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中职教学逐渐倾向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各卫校英语专业课时都普遍减少。本文以某一卫校为例,检验、护理以及助产等专业英语课时从124节到只剩82节。有限的英语课时对卫校英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从实际情况看,卫校很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使用的教材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太强,学生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通常只是一味地记忆英语知识,忽视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英语课程偏离专业课程,教学各大环节与职业教育方向脱节造成卫校英语学生学习热情较低,教学效果不好。所以,卫校英语教学想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在卫校英语教育中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1.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在卫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专业的不同,对英语学习要求也不一样。为了缓解英语教学压力,应该从各个环节强化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开展教育模式创新,并在有趣的、多样的教学情境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让学生学习多种医学英语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开阔思维的前提卫校英语教育教学一般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并结合医学实际,在学习中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医学知识讲解中融入英语知识点,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与多样的教学活动相融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引入英语语法以及交际活动等,完善教学手段,注重卫校英语的专业性,形成融入各大知识点的局面,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启迪,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多种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三、卫校英语教育中创新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教学主题目前卫校英语教学中,常常忽视在整体上融入英语专业知识,学生只是简单地记忆英语基础知识,在理解句子中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缺乏深入的认识,缺乏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难以有效把握英语学习主题,影响卫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2.素质教育模式不完善当前很多卫校英语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影响了现代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师的进修学习并未得到高度重视,很多教师都未曾参加系统的培训,对中职英语教育的特征、性质缺乏清楚的认识,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在卫校英语教育中创新教育模式

1.知识引导教育模式在全面化和专业化知识引导下,运用新型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需求,并运用个性化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找到知识的融合点。同时,在创新情景教学模式下,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选择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英语;组织英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整体构建教育模式在医学院英语专业课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多种评价活动为载体,形成互动性,配合多种形式游戏课程,让学生在游戏课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拥有正确的行为准则,为学生日后成为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中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强,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自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3.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所谓个性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心理特征与语言表达特点,通过对知识的形象化、全面化运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卫校英语教学中,应运用个性化、多元化教学方式,结合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形成和谐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4.生活化教育模式英语这门学科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其学习目的是学以致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营造教学情境。作为一名现代英语教师,应把握好机会,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营造体验式教学场景,以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英语知识为切入点,使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

五、结束语

卫校英语教学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等多方积极参与,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创新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同时,创新卫校英语教育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顺利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所以,英语教师应对课堂内容精心设计,大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日后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晓波.中职卫校学生医德教育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14(15):71―72.

[2]鄢淑清.试论中职卫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32):168.

[3]肖慧.中职卫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知识窗:教师版,2016(3):8―10.

[4]陈婷,曹利平,高晶.主题模式内容教学法在护理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32(10):105―107.

篇9:大学声乐教学创新教育价值分析论文

大学声乐教学创新教育价值分析论文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外音乐文化不断被引入我国以及一些新的音乐形式的诞生,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新的音乐理念和新的音乐形式,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和调整,来适应当下的音乐环境,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我们的声乐教学要怎样进行创新,本文就这一突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声乐教学;创新教育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已进行过多次改革,每次改革都是为了能够让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而随着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非主流的音乐形式的诞生,新的唱法、新的形式新的音乐文化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对于音乐教育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当下新浪潮的推动下,对于音乐教育也是一次改革创新的契机,音乐教育给社会培养出大批量的优秀音乐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于大学音乐方面的专业讲师也是很大的挑战。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能够成为复合型的人才,都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创新努力的。

一、大学声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于音乐这种方式越来越重视,在大学中开始独立的开展专门学习声乐的课程,不仅仅教学生们声乐的基础知识,还会教授一些关于编曲或者是乐器等等,不仅招生的人数在不断地提升,就连招生的科目也在推陈出新,慢慢发展成为专业的有规模的声乐学习场所。尤其是在教育方向发生改革之后,对于声乐的改革开始有了特别显著的成果,但是教育上的更新还是赶不上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怎么样进行高校的声乐教学还是应该进行改变。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创新,然后对现在的社会发展进行研究,能够让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所学到的内容是最新的,也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于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们的声乐知识进行基础的教学,还要让学生们根据社会上所接触的声乐内容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是特别的陈旧,才能够契合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当然,这种创新也不是将之前所有的内容都推翻,还是要结合传统的声乐知识,在扎实自己专业水平的条件下再进行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活动。

二、创新声乐教学方法

(一)增强感情交流,实现互动式教学

对于懂音乐的人来说,音乐是有生命的,不同的音乐要听出不同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对学生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也学会用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对待声乐。例如:在教师进行基础课堂练习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首声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们说出他们的最真实的.感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们讨论自己听到的内容和感受到的内容,这样在情感上的互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的容易接受,并且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声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上的享受,并且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便利,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学习声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声乐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欣赏和表达,如果在这两个方面有更多的投入的话,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们搭建一个由优秀的声乐资料组成的声乐学习的优良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收听或者是下载到任何他们想要的声乐信息和内容,这样的话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还能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无障碍的沟通,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关于声乐方面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为学生们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这种交流平台的搭建不仅为教师带来便利,为学生们的成长也带来了欢乐。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革新教学观念

在声乐的教学方面需要教师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传递出更多的知识内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主动积极地帮助学生们提升自己,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潜在能量,树立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树立自己的创新模式,这样才能够让教师为学生们传递出新的知识和社会上新的内容,更加确定自己的学习声乐的方向。只有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能力才能对学生们进行更好的教育,才是对学生们负责任的表现。

(四)增加师生之间交流,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好声乐不仅仅是要能够背熟一些理论知识,还要就是能够让学生们多多练习一些发声技巧和发生方式,只有多练习才能知道自己比较适合什么样的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与学生们沟通,让他们了解到什么样的演唱技巧是最好的,通过与学生们日常的接触,让学生们了解教师的一些技巧和在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不断潜移默化的进行传递,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们共同的成长。总之,大学声乐的教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既然学校要开设这门课程,就要对学生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配备适合的教师进行教学,并且要更新学校的教学设备,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状况,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巩丹丹.谈声乐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11).

[2]姚丹.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音乐生活,,(04).

篇10:农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农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一、农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力量,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人才,现代农业人才包括技术服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缺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高等农业教育是农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为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是其面临的重大主题。

二、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与看法,主要是指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教育观念具有层次性。高等农业教育观念,是人们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认识,高等农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也就是指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育观念同样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农业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与农业大国的需要不相适应,受重视程度不够。在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上,科学发展、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新观念还没有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理念还没有全面树立和落实到学校的育人制度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素质教育发展机制。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来看,由于青年学生在高考时报考高等农业院校的志愿不强烈,多数传统农科专业学生都是以服从志愿的方式调剂过来的,因此学生对于农科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专业兴趣不高,学习愿望不强烈。

2.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专业条件建设受限。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行政化色彩强烈,农科专业大都是以传统农业形态分类设置,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因此,一些农业高校采取了“专业改名”的措施来吸引生源。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型人才要求不适应,未来的农业人才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水平和跨领域的工作能力,成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单一专业性的种植、养殖或者农业经济管理类人才,人才培养知识基础不扎实,复合程度不高,对未来社会和职业的适应性不强。

3.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脱节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落后于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在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车间、场所不让学生进,而校内又因资金缺乏建不起来,实践实习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造成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脱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举措

1.教育观念的更新

更新教育观念是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也是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导。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来抓。这样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就能够以此为抓手,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优化育人的流程,丰富育人的渠道,充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其次,要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础,个性化发展更是新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性要求。最后,要根据院校的不同层次和服务区域面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人才培养的特色。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培养模式改革上,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加强通识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是国内外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共识。我们要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要大力推进学分制、三学期制、第二学科专业等制度的改革,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个性学习成长创造条件。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专业教学与学科科研的协调。科研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教学是“流”。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发挥学科的龙头功能,突出科研对于教学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坚持科研成果进课堂,结合现代农学学科发展基本趋势,扩大交叉型和前沿型课程,力求达到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协调、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协调、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比例协调。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坚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协调。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创新人才的思维方法、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尤其需要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要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研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3.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农学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是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实践技能历来是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农业高校要统筹协调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大力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教学中心-独立课程实验室”协调互补的本科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就校内而言,要整合资源,理顺机制,建立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实验课教学的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扩展农业实验基地的保障功能。就校外实践基地而言,要选取具有示范效应的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形成校内校外合力育人的协同效应,提高大学生对于现代农业的认知程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要着眼于农学学科实践性强、季节性强的特点,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保证实践课程进度。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力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和课题完成效果,从而使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

4.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血脉,是大学的标志和精华所在,是实现大学职能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文化创新是大学创新的引擎,大学的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创新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内涵。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而且要创造一种鼓励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陶冶创新情操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氛围,要提倡自由包容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倡包容的文化氛围,就是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包容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好奇心。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包容的呵护。

篇11:教育创新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教育创新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从教育创新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智能教育、终身教育、通才教育、管理教育和创业教育,指出了教育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一种重要的手段,对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教育创新经济发展

一切创新的目标或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对教育创新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教育创新带来一些有益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

一、教育创新的内涵

“教育创新”,涉及到“教育”与“创新”这两个基本术语,可以说是一种复合概念。教育主要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自身发展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而创新主要指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者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使其技术体系发生变革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显然,这里的“创新”是一种经济学概念,具有特定的经济学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活动的本质是教育家审时度势地对教育结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按照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重新设计教育生产函数的创造性经济活动。而教育创新的外部取向为实现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优势,其内部取向为获取相对的人才培养优势[1],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生产力,同样蕴含经济学的意义。

二、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

1、智能教育。当今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而创新者的培养通常是通过教育来完成。通过智能教育,使竞争者最初的投资能有效吸收技术扩散的成果,沿着技术的进步曲线进一步将自己的生产、学习活动推向更高水平。对高校而言,通过各种形式的产学研使教育形式的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活动。对企业而言,具有较大优势的高新技术、高质量服务回报也需要通过智能教育,催生大批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才能实现。

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认为教育应当贯穿每个人一生的全过程,前阶段用于受教育,后阶段用于工作。[2]新科技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新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引致价格下降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谁能最先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就会在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正是由于社会上迅速膨胀的对知识的需求,使得终身教育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础,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劳动者对教育的需求不再是某一年龄段而成为生存的第一需要。

3、通才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科技进步的需要。高等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有较强实用性的通才上来,以适应经济发展。在课程设置上融人文思考于专业课教育之中,以专业课程为主导,兼顾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3],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培养学生宏大的视野、开阔的胸怀、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让学生在拥有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面的同时,追求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提高。

4、管理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由分化走向综合,强调团队精神,联合攻关、联营协作就成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管理教育是为了帮助管理者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运用管理学知识在生产经营中进行理性的优化和决策,在先进技术的市场上建立最初的领先和主导的地位,牢牢控制随后而来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流,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中渗入管理科学的教育,使技术教育与管理教育互为补充,使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而且兼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及经济核算能力。 5、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发展。通过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上的新商品并给企业带来利润,创新过程中的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新市场开拓和新管理模式的推行,都基于创新,着眼创业。在实施过程中,创新和创业都是在教育基础上进行的,通常都是采取渗透和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教育创新与经济发展

教育创新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工程研究与基础科学,实现三者的协同,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1]。

1、教育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随着创新环境变化,基础研究领域愈来愈离不开政府的投资。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不仅可以产生新的科技知识,提高了在不同科学和技术领域解决复杂问题的意会能力,而且开启了企业和大学合作的网络之门[4]。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的公共支持体系已经促进了对新知识的研究,同时也提供了一批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人力资源。战后美国创新系统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大学在R&D计划中扮演了一个研究中心的角色。在研究经费的预算上,高校依赖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整个美国R&D费用中,大学所占的份额从1960的7、4%增加到了1995年的将近16%,而且在1970—1995年间美国进行的将近60%的基础研究在大学[5]。虽然对这些基础研究领域投资的预期利益回报水平要低于开展应用研究活动的预期利益回报水平,然而一旦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将极大地增强本国的核心竞争力。日本80年代末的泡沫经济就缘于自身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没有取得突破,当美国在一些核心领域没有对日本继续开放之后,危机就接踵而来。由此,政府应加大对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在推动创新中的互补作用,完善市场机制的建设。通过教育创新,加快学术科学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教育创新为经济发展培养新的增长点。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准是该国经济发展状况最明显的指示器,生产力的增长,失业率水平是最能直接影响大多数人生活水准的三个变量。生产力的增长是国家长期持续发达的关键,其增长在于更高层次的投资和调节不同类型的投资二者的结合上面。传统理论认为,投资主要包括资本投资和人才资源投资等。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和资本一样,是一个生产要素,它是“内生”于经济活动中的,起源于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所做的投资决策努力,强调经济增长的速率是由人力资源的储备总量来决定和驱动的。因此,如果向教育和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投入过少,那么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会比它应该达到的水平低。这种速度的降低通过积累,意味着增长方面细缩的差别就有可能导致未来经济产出上的极大差距[7]。二战以来,不同类型发展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实施的不同发展战略产生的较大差异表明: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长率快于重视物质资本投入的国家,且差距越来越大。可见,熟练的、技术上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是争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增长状况的关键构成之一。

参考文献:

1、廖湘阳、教育创新的多元价值期待[J]、教育评论,,(6)、

2、周洪宇、终身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J]、新华文摘,(7)

3、李开玲,郭桂英、面向终身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矛盾与协调高等[J]、工程教育研究、(3)

4、李正风,曾国屏、走向跨国创新系统—创新系统理论与欧盟的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

5、曾国屏,李正风、世界各国创新系统—知识的生产、扩散与利用[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篇12:高中化学教育思维创新分析论文

为了与目前的应试教育相适应,当前的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课本与考试大纲的内容为主,由于此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未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引起重视,因此,出现了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创新能力既涉及到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创新,同时也涉及到了思想观念的创新。另外,要想与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相适应,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不仅需要提高本身的教学质量,增加知识储备量,而且还应该对学生课堂与课后的学习方法以及效果引起重视,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那么,怎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

1.创建教学情境,营造激发学生对思维进行创新的氛围

为了创新高中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创建独特的、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来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并且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比方说,教师在讲解硝酸强氧化性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提问:酸与不同类型的金属发生反应能够释放出氢气,但是,在制备氢气的过程中,为什么不使用硝酸,却使用盐酸或者是稀硫酸呢?以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自行寻找答案,教师进行相应地指导。采取此种方式,既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创造性[1]。

2.积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由于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对其引起了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机制,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力求培养出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而要想达到此目标,就应该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观念。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就代表他们已经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为培养其创新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思想观念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将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思想观念作为切入点,可以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3.采取多媒体手段,促进化学教育方式实现多样化

在开展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采取新型教学手段,基于对各种元素的展示,让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促使学生对影像展开联想。比方说,在进行制取氨气和喷泉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将有关视频播放给学生,以此来进行解读;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列和分布时,可以采取呈现图片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了解其情况。采用此种方法,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从而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化学知识。此外,为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还应该加强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出本身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针对课程设置围绕一个主题和学生共同讨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以此来激活教学氛围,在无形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进而不仅创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而且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到了促进的作用[2]。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在实际开展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另外,由于化学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将实际生活与化学进行有机结合还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小驹,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05:78-81.

[2]张钊.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12:296.

篇13:高职教育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高职教育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教学,更需要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与大国工匠精神,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教育管理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缺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国家亟需的此类人才值得深思。由于我国职业院校的主攻专业不同,其教学模式、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依旧采取传统的理论式教学,这使一些高职毕业学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预期中能创新的综合性人才炙手可热,高职院校应该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建立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安排学生在校内、校外两种环境下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高职院校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水平。

一、转变教育理念,完善管理机制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中,学校既要实现教学目标,又要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想要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学校必须要加强对企业之间的合作管理,为学生能够定岗实习奠定基础。校方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设立实习管理与协调机构,方便实习学生在企业中的管理,并且能够让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对实习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通过管理与协调机构能够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从而找出现如今经济市场中的就业导向,并与企业一起分析当前用人情况以及对策。学校的教育改革、管理改革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培养专业技能。当学生从校园环境转移到企业环境中,原有的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学习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无法实施与展开。所以,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企业的实习状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院校可以将班级管理机制转移到企业实习管理中,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实习学生较为聚集的单位,可成立实习小组,建立小组组长责任制度,从而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管理。

二、建立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对于刚刚接触实习岗位的学生来说,该类学生对工作会感到陌生,无法将校内学习的内容很好地应用到企业中。所以,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岗前培训中,学校要让学生了解实习的意义与目的'、要求与内容、形式与时间等;企业要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岗位需求等。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同时,校企之间也要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书中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保证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全面实施。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实习管理中都会配备实习指导教师,该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专业指导,而没有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指导教师。所以,为了能够完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必须要建立“双导师”的管理模式,不仅要对岗位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同样也要配备思想教育指导教师,如果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可以积极吸纳企业思想意识好、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作为指导师傅,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习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

三、创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基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能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最主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管理”学生转化为“服务”学生,尽校方最大的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评价标准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网络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样也是重要的交流渠道。校方学生管理工作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建立一个网络教育平台,利用该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情况,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从而提高工学结合教育管理的水平与效率。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合理的工学结合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7).

[2]周冬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11):67.

篇14: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

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

一、创新素养教育的实践价值:时代对教育最迫切的要求

创新是国家核心发展理念。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开展创新素养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创新是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2018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并且提出:“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新驱动是自治区三大战略之首。2017年6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的代表会召开,党委书记石泰峰在报告中提出宁叟要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区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这是立足宁夏区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解决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禀赋。《大学》中写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周易?系辞上》中写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些古代典籍体现的思想就是创新推动时代的发展。

二、创新素养教育的现实成就:变革了基础教育课堂模式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的不懈努力下,宁夏创新素养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一是教育理念得到转变。坚持转变理念先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远程资源等多种方法,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的育人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许多学校的办学观念有了新转变,比如银川市第一幼儿园提出”对每位孩子都有创新期待”的办学思想;固原回民中学提出“每个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个学生不求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的教育思想;吴忠盛元小学提出“让生命成长打上创新底色”,重视专家引领、课题引领和活动引领,将创新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教学实践变成了常态。二是褪盖面不断扩大。从2015年启动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以来,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教育厅的持续推进,到2017年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从3个市、县(区)的16所扩大到覆盖全区所有市、县(区)的649所;参与实验试点的教师从1200人扩大到4.3万人;学生从1.3万人扩大到46.2万人。实验学校从城市学校逐渐扩大到了农村学校,涌现了诸如隆德县张程小学等创新素养教育课程非常有特色的乡村学校。各实验县区、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创新素养教育正在形成规模效应。到2018年秋季,全区初中及以下学段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三是理论探索不断实现突破。提出了创新素养教育的概念,对创新素养进行了理论阐释,列举出了创新素养的组成要素,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式。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区分学前教育阶段、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阶段等不同学段学生在创新素养培养方面不同的心理特征。研制出了适用于创新素养教育的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四个评价量表,研制出了对创新素养教育成果评选的案例、创客故事、创新项目、论文等四大类成果评价量表。各地各学校也形成了许多创新教育实践的模式、课程和方法。四是创建了“4+2+N”新模式。“4”就是4个评价体系,即上级部门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4个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牵动作用,促进创新素养教育;“2”就是两个读本,即对教师如何实施创新素养知识读本和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知识读本;“N”就是N种教育方法。

三、创新素养教育的纵深推进:综合施策破冰前行

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从示范学校建设、教学方法提炼、中考改革驱动、家校共育等若干层面来促进宁夏创新素养教育的纵深推进。示范学校建设。创新素养教育工作主要任务中的一条就是“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领”。遴选出在创新教育制度、设施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师资配备、学生创新活动参与度、创新成果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自治区级“创新素养教育示范校”,以点带面,引领和促进自治区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教学模式提炼。创新素养教育要立足课堂,把创新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以要提炼适合创新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推进,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教学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又要汲取现代教学方法的精华,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年龄特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创新素养教育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真活动为方法的理念,如先学后教、问题教学、结构化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教学、情景教学、发现教学、尝试教学、讨论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让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发创造性的目的。评价改革驱动。各地要用好教育厅下发的创新素养教育评价四张量表,进一步完善对县市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创新素养评价体系。我们还要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发挥好评价对培养创新素养的“指挥棒”作用。宁夏中考改革的变化:一是全科开考,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等科目的具体考试由学校组织;二是命题变化,不单独出说明书,增加开放式题,提高命题质量。这体现了“综合评价、注重能力、彰显特长、创新导向”的改革特色。试题设计立足学科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创新素养教育的内容,将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逐步推进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非标准化,增加探究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考试形式既有闭卷考试,也有开卷考试;既有语言课的听说考试,也有实际操作检测。强化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过程评价来促进创新素养教育的落实。家校共育促成。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家校共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落实创新素养教育目标,学校要密切联系家庭,指导家庭教育,凝聚教育合力,为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导向护航,并提出了指导意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家校共育创新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家校共育专业队伍,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家校共育专题活动;积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积极宣传家校共育成功经验;实施家校共育监测评估。宁夏正在编印《创新素养教育家长读本》,依托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展家长培训,把创新素养教育的相关理念、内容、目标及学校开展的创新素养教育导向传递给家长,通过家校互动,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家校共育的创新素养教育体系。

篇15:感恩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感恩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1.感恩主题班会,走近学生心灵

学生到了高三,压力陡增,容易出现错误归因现象,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产生隔阂或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一段时间,班里几个同学闹矛盾,有的同学因此还出现了旷课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时巧遇感恩节,我决定开一个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多理解宽容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单凭讲道理,学生印象不深刻,甚至学生们也能讲得头头是道。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仔细斟酌之后,事先准备好约400只扎辫子的彩色皮筋,给它们赋予了神圣的使命,称作感恩圈。班会上引导学生做如下活动:选择自己周围的左邻右舍,先用感恩圈答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同学,然后向与自己有过不愉快的同学说出心中的结,道一声对不起或没关系,赠送感恩圈消除误会或隔阂。同学们交流的场面十分热烈,每位学生都发出或收到了很多感恩圈,有的套在手上,有的套在书本上,有的干脆扎在头发上……相互开心地笑着。我专门留意了一下有矛盾的几个同学,他们都高兴地开始交流啦!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12月10日,今天下午的班会课感触颇深。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同样,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更加优秀、坚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因为这情谊是那样的真、那样的纯。珍惜高三这段拼搏的岁月,在其中我们收获了坚韧与顽强!”看着大家手上七彩的“感恩圈”,听着大家的笑声,感觉好幸福。是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诚挚地对待他人,乐观阳光地生活,每一天都会那样精彩!希望19班这艘大船,在每个人的努力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明年六月,胜利必将属于每一个人!

2.成人仪式生活化,感动学生

高三的大多数学生都到了18岁成人年龄,自我意识增强,不喜欢大人说教,但面对高三的压力和困难,往往踌躇不前。学校每年都会在12月份隆重地举行高三年级成人仪式,进行责任教育,激励学生管理好自己,拼搏高三。恰逢此时,学生刚上高三的热情已渐渐退却,学习内容都到了攻坚阶段,增分的速度渐渐变慢,一些学生出现了懈怠。班级怎样配合学校的成人仪式呢?考虑到学生虽人至成年,但还会像小孩子一样迷恋生日蛋糕,我给学生们订制了一个特大的生日蛋糕。怎样赋予它更多的教育意义呢?为了学生能储存更多责任和奋斗的记忆,我让做蛋糕的师傅把蛋糕上的祝福语“生日快乐”换成了“用奋斗点亮18岁”!傍晚,看到蛋糕,参加完成人仪式回来的学生们眼前一亮,既幸福又兴奋……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12月14日,我们18岁了呢!老师切蛋糕的时候,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蛋糕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班那么温暖,真的像个家。18岁的我们肩上多了一种东西叫责任,无论过去的我们怎样无知,怎样幼稚,如今我们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需要坚定地担当。还有174天,曾经漫漫长夜的艰辛终会化为满眼温暖,纪念我们的青春。”我相信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为了梦想,用奋斗点亮18岁!

3.把握高考时机,激励学生

高考前一个月,学生容易出现瞻前顾后、学不进去的情况,这会慢慢消耗学生的身心和成绩。心理专家往往提醒学生要专注现在,关闭昨天和明天两扇门,全力备考。如何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并随时主动调整呢?考前一个月左右,强化训练较多,学生们课外活动较少,学生们特别想上体育课。我和学生在篮球场上了一节班会课,将学生分成五组,先将过去的不愉快写满纸条,奋力向后投掷,比赛看谁掷得远;然后将写满未来梦想的纸条向前投掷,比赛看谁掷得远;最后分组竞走,体验心无旁骛全力冲刺的场景。灿烂的阳光下,学生们愉悦了身心,学会了排除干扰的方法,斗志昂扬。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5月13日,老师今天带我们出去玩。主要是田径、掷纸球和18米团队竞走。觉得她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能感染大家,带动大家。面对高考,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了,专注于自己手边的每道题,每个知识点,其它的不去想,要是遇到困难了,就设想一下成功之后的场景,心里就会好一点儿。还有,老师让我们把该抛下的都抛下,这个我真的很信服。就好像冥冥之中有这样一股力量,如果你把精力分散在不该有的地方,就会收到惩罚,相反,全神贯注的人会得到奖赏,这个看似无厘头,可是很准的。”约半个月后,另一名值日班长又回想起了这件事:“5月26日,当下发生时,你认为毫无意义的时刻,往往到头来成为一整时期的印记,所以珍惜吧。也不知道以后会泪奔成什么样子,那么多朋友、战友……大家的状态都很好。犹记得那天被老师带到球场的那个下午,阳光明媚,微风习习,好像沐浴在梦想之中,青春而快乐。我们19班,在一起,大家手拉手,向前冲刺,毫无畏惧,还有12天了,大家一起忘掉所有哀伤,走下去!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高考之前信心无疑是最重要的了。如何增强学生自信心呢?用曾经的事实和努力证明,会更加令人信服。考前10天,我用自己高三一年用过的31根红笔芯拼成一个大大的“赢”字,提醒学生关注自己过程中的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决心,这个字高考后被一名学生永久收藏了。

考前我发现教学楼前的花开得正艳,为了鼓舞士气,顺手写了一篇习作《绽放的王子锦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渡过最后一个星期。下面是文章中的片段:“你们是新一中首届全部使用三栋教学楼的学生,志恒、智达、致远雕刻了你们的青春岁月,也见证了你们从懵懂少年如何走向成人礼……不是只有别人才能代言成功,把握好机遇,真抓实干,不抱怨,不放弃,充满激情,努力做最好自己的人都可以赢得成功……已经看到了,跑操队伍中的英雄团队!看得我都有些感动!不羡慕鱼戏左右的荷叶,不羡慕雍容华贵的牡丹,看,王子锦带开得正艳,花团锦簇。,陪伴我们一起绽放!”经过精心调整,面对高考,学生们信心十足。6月6日的值日班长在日志中写道:“很难忘很难忘每次跑操时的喊口号,大家都是声嘶力竭地彰显士气,像老师那篇神文说的一样,眼眶有种湿湿的感觉了。今天天气很凉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也是这种好天气。凉爽的天气能让人心静呢。期待这一年的考生好RP,对了,提到RP,大家一整年都在攒RP,‘人在做,天在看’,大家一定会考好的!现在不是煽情的时候,平静心态最重要。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最佳水平的,还有1天,大家推开一切不愉快,坚持到最后!”翻阅一年来的班级日志,我发现那些精心设计过的教育形式,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结语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这符合教育学中可接受原则。有时班主任道理讲了很多,但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主要是因为所采取的教育形式或方法,不能被学生接受,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班主任工作应常做常新,不断探索新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

篇16: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一、创新教育应以正确的质量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教学是比较着重课本的知识的传授,一般也只能拿学生成绩的多少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这质量观的指挥棒下,教师也就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学生按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不要求从学习的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质量。只有教学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在这种质量观的指导下,在重视课文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出发

营造了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氛围,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要注重营造创新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好中国的各种桥梁图片,让学生给图片上的桥进行归类,并说出各种桥梁的历史和桥结构特点及不足。由课内延伸到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然后加以点评,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从中挖掘他们创新意识的潜能。

2.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他们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显现。学生质疑能力的深浅,其实反映了他们钻研新知识的表现程度,课堂上,教师要做好示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做到立场观点正确鲜明、思路清晰条理、方法科学得当,语言准确生动。如,学习《白杨礼赞》一课,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找资料了解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生长在哪里?生长环境怎样?找词典了解“礼赞”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阅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精彩片段的地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礼赞它?文章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作用何在?这当中,如果学生提出了独到的有新意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从而营造了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3.训练学生大胆的想象力

提出自己延伸课内知识的问题,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提出一些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甚至是已成为定论的问题进行讨论,积极思索、触发灵感、集思广益,从而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课时,就可以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来。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受许多大中专生走出校门仍无分配的表面现象所影响,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不良的现象,提出了“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最后学生明确目标。还可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故乡》水生和宏儿以后的生活情况怎样?关系怎样?请你想象一下,并把你的想象内容告诉人家。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培养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创新教育应以现代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

现代教育思想是突出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动笔能力相结合,调动学生内存的能力,认真把握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学习活动的空间,培育学习的能力。从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出发,可以选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互动法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关注的一些网络语言,吸引他们对学习新课的兴趣,鼓励他们质疑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导读方法来启发诱导学生把握方向,认真钻研,主动探求,自主学习,自获结论,逐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控制,这样才能逐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动手法

在训练写作时,写一篇说明文,学生如果没有真实的素材,就写不出好文章,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灵感,在写作之前,带学生去参观手工制茶的整个过程,学生亲临之后,个个跃跃欲试,思维顿时就非常敏捷,写作训练会顺利地完成,达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3.归类法

同类型的几篇文章作比较教学,比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故乡》等,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来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中获得人物形象。

4.图示法

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用不同的符号,用图表示出来。特别是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一一提出来,然后一一解答。用这种教学方法,大大缩短授课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且能启迪思维,形成条理清晰的整体形象。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辩证批判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能力为前提,进行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独立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会落伍,不被淘汰,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为21世纪多输送创新人才。

篇17: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丰富多彩的课堂

吉林省桦甸市临江小学 祝小羽

【摘要】

小学英语教育逐渐的走向了正规化,走进了国际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正确的引导下我们已经将古老的中方文化与超前的西方文化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多彩 生活化 努力就好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小学英语教育也正在日新月异的飞快前进。学习英语有利于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

小学英语教育逐渐的走向了正规化,走进了国际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正确的引导下我们已经将古老的中方文化与超前的西方文化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近十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在目睹了多位老师的风采与魅力后,也决心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我们身在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也有如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心潮澎湃,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去将知识采撷。

在经过了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以及听取专家讲座等等一系列的打磨后,我有了自己的收获,经过了不断的学习,我更是犹如经历了一次洗礼,让自己的每个细胞都重获新生,更迫不及待地想将我的所得与大家分享,经过学习和自己的实际反思后,我将自己的课堂特色进行了定位,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我所遵循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生活化,进步层次化,努力就好!孩子的'起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进步,都成为极其优秀的孩子,所以我设计了进步层次化,努力就好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孩子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是,只要他们尽力,努力,那么即使是,那也是一种收获!学习来源于生活,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生活化的内容,例如蔬菜,水果,爸爸妈妈的工作,房间的名称等等,那么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走进生活,打造一种生活化的课堂。这样孩子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不会紧张,我们力求生成一种快乐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在准确一点就是生活化的课堂。我们的课堂中还要有一些原料以及调味剂,那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

我们的课堂是富含“加减诚除的课堂”.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堂数学课,那么你错了,()我的课堂是英语课,是中西方完美结合的英语课堂。现在让我来为你呈现我所追求的“加减诚除”吧!

所谓的“加”,并不是加法的加。而是增加的“加”.加,增加,增加兴趣,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学生间的互动,他们创设学习语言的情境,让他们脱离中式英语,进入到一个真正英语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将孩子带入到情境后就放开手,让他自己去问,做到有技能的训练,而不是“我说你听”;增加思考,学习要有思考,学习要有实践,我们要让孩子动起来,不单单是身体而是大脑动起来,积极的去思考,而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生硬的去学习别人的东西,而是要取其精华融为己用。

减,减少,减少负担,我们早在多年前就提倡减负,可是真正做到了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让我们的课堂从今天起就开始减少学生的实际负担,以英语为例,心里记忆就是一个学习的沉重包袱,我们相对增加兴趣而言就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心理记忆,而是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减少讲话,这里的讲话也许只是针对教师而言,不成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在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在听,听什么?不知道,那就改变一下,让孩子去讲话,让他们去主动的询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是也就掌握了,这样,老师不会很累,学生也不用再厌听;减少回答,所谓的减少回答并不是对知识的放弃,而是将学生的回答变成让他自己来提出问题并解答,解决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转变的过程。

诚,真诚,诚信,多一些真诚,少一些严厉,笑脸是最好的奖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孩子,对待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孩子,我们自己也会心情倍加,愉快的做事效果一定会更加显著,我们身心都愉快了,孩子们也会受到感染,感受到我们的诚信,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以诚相待。相信我们的关系一定会很和谐。

除,排除,解除。排除一切困难,解除一切不愉快。学生一定会存在着差异,正如我们的手指也是有长有短,也许有的学生就是让你气氛,让你纠结,可是我们不就是要在教学中解疑答惑吗?那就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排除一切困难,解除一切障碍,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课堂,一个和谐的氛围,一个真正适合他们的环境,一个属于他们的天空,让他们可以用纯真笑脸去迎接每一天。

我们具有特色的课堂,是以子为主体设计的课堂,我们的课堂生活化,我们的课堂有一些多彩的“调味剂”,因为这样的生活才美妙!

在课堂中我们有自己的小老师,那就是一些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们接受的快,掌握的好,在教学中似乎总是“冠军”.那么我还要照顾一些“亚军,季军”还有普通运动员,这样冠军们就会感到吃不饱,那么我就请他们作为我的小帮手来进行――兵教兵!有一位专家说过: “老师教孩子所的是50%,而孩子教孩子那么所得就会是90%,他们有了自己的任务,也会与其他老师进行比赛,这种教授甚至延伸到了课外的时间里,呵呵一举两得!受益匪浅啊!我们还有很多小活动,每月一歌是大家最喜欢的,我搜寻学生们喜欢的积极向上的英文歌曲作为课前热身活动,一学期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歌曲,不仅活动时有节目,还增强了口语,矫正了音准。”小厨师“活动大家也是非常喜欢的,当我们学习食物时大家会注定带一点来,我们在学习后会进行集体品尝活动,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还用口语交流着,增进了感情,学习了知识!

我们的课堂是孩子喜欢的课堂,也是多彩的课堂!

篇18:农村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农村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一、学校和教师要有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

不断完善发展性评价机制,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的积极性。在评价教师这个因素中,把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评价放在主要地位,而把效果评价作为有力补充,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监督、督促和激发的作用。让学生参加到英语的教师的评价中,这更加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符合教育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殊性质。教学过程中,领导随机听课,评课和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一方面学校便于评价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适时地奖励和表扬,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便于检查上课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上,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争取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尽快解决教师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使教师能够扎根并安心地在学校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在学生的英语教育教学上要严把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的做法,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由浅入深、连续性学习,这是保证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这需要英语教师耐心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教师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学生,严肃对待学生每一节启蒙课,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终身受益,这对于人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体现在,首先要培养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新课程的学习习惯,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由此可见,复习旧知识,才会对新知识的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在课上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使处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做到听一点就懂一点,听一点就会一点,实现全面提高的目的。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高谈阔论,而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进行漫无边际的传授知识,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会起到让学生堂堂有收获、堂堂有积累;第三就是培养学生养成大胆说英语的学习习惯,不爱开口讲话,特别是用英语讲话,是城乡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这一情况在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则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教师要及时并且经常地帮助他们排除和克服羞于启齿、担心说错的心理障碍,教师除了合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教学时间,还应积极创设第二课堂等辅助英语学习环境,如英语沙龙、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情景展示、角色扮演、组建英语角、用英语写日记、定期举行英语晚会等帮助学生开口说英语、讲英语、写英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尺度,不能提出更高的标准,并且允许学生说错,逐渐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四是培养学生养成经常阅读英语课内外读物的学习习惯,熟读和背诵经典课文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单词、短语、句子最直接、最有效强化记忆的途径,在缺少有效增强记忆教学手段的农村英语教学中仍不失为一种有效教学方法;第五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书写的学习习惯,从正确和规范书写26个字母做起,大写的字母占几线格,小写的字母占几线格,久而久之,才能在单词、短语和句子的书写中出现书写美观、大方、工整的结果,否则一旦养成错误的书写习惯就很难再进行纠正。

英语学习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几个单词、几个短语、几个句型、几个语法那么简单的事情,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求知和探索学习英语语言的'基本方法,进而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英语语音拼读,如何记忆单词的能力和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语法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英语语言门交流工具听、说、读、写、译的完美结合。学校应配合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通过活动优化组合教师队伍,充分施展学校教师人尽其才的积极性。不断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因素,特别是增加外文图书量,添加英语教学硬件和软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营造学生健康成才的必要环境,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在全体教师中尤其是英语教师中树立责任心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模范、榜样带头作用。教师要适时关心英语学习落后的学生,适当地在课外给他们辅导,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良好途径。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形成合力,排除学生脑海中留存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及读书过程中经费短缺问题带来的精神负担。要让家长和学生明确国家的义务教育及助学贷款等政策,解决家长和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农村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具备“三心”,即信心、耐心和恒心,才能实现“四果”,即探索、实践、总结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从而使农村英语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经济的腾飞,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培养适应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农村英语教育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通过多方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国家与国际英语人才的差距,才能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相关专题 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