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论文:互动教学效果倍增

LuckyPeer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英语教学论文:互动教学效果倍增

【简介】感谢网友“LuckyPeer”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论文:互动教学效果倍增(共14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英语教学论文:互动教学效果倍增

英语教学论文:互动教学效果倍增

英语教学论文:互动教学效果倍增

广西北流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 健

互动式英语教学就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此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了真正达到这一教学相长的目的,如何运用互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一系列师生活动,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在的影响。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程度,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要成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到:(1)相互尊重。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2)教学民主。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最融洽。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达到师生间彼此尊重,教学相长。(3)以情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引起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倡导,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要了解、把握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挖掘教学情景和素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和有话能说,使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

具体教学实践中,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视野开阔、对时事要闻和社会热点问题颇为敏感,教师可以亲自选取或引导学生收集来自于报刊、广播、因特网等媒体的时事、赛事、时尚和娱乐新闻和信息,并将这些材料带进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让学生迅速接触新的词汇、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动”字上,要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教学相长;“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导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首先,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努力做到师生人格上平等、思想上一致、情感上相通,教师真正能以知、以德、以理服人。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范文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变被动的听取和接受为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并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自主运用语言。

四、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互动式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学习,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个性,而且也有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探、互学、互帮、互促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财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促进了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在互动式英语教学活动中,若小组成员太多,可能会因意见分歧太大而不易形成一致的见解;若小组成员太少,学生之间的讨论又不易产生新的思路,因此,每组以3至6名学生为宜,并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教师可巡视或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然后在每组组长带领下,经过共同探究,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得出较完整的答案之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的意见,进行组际间互相交流。发言中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如有疑问,其他组可以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在交流时,也可采取小组集体表演的方式汇报讨论的结果。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展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组际交流之后,教师应及时做出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将各组的观点、答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由此形成共识。

五、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心理品质

由于互动式课堂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因此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多维互动的信息传递活动。这不仅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形成联系,推动了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全员参与,为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从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理解,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建议,形成积极而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同时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篇2: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教育论文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教育论文

一、“生生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意义

英语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用英语做事、用英语交流信息、用英语交换思想的过程。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都能在生生互动中得到发展。

二、英语课堂“生生互动”基本模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会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种有效且容易操作的“生生互动”模式,

1、单人演讲

利用课堂的最初5分钟,每次一名演讲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阅网络、杂志报刊,结合自己的英语水平,选中喜欢的文章。演讲前可将话题和生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则边听边做笔记。演讲结束后,由演讲者向听众提问有关演讲内容方面的问题或回答听众的提问。这种互动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也能使课内和课外形成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一种演讲的形式是围绕着课文的主题展开。此类演讲要求学生用本课的主要词汇与知识点,将全文用自己的'话进行演讲。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实力,学生一般会在课前课后认真地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要熟记单词、朗读课文、背诵经典句型、复习知识点,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前拟好演讲稿。

2、双人结对

双人结对是外语课堂里经常采用的“生生互动”方式。结对成员通常为同桌或根据教学需要而定,有时由学生自选,有时则由教师选定。此形式可使每个学生都同时参与教学,扩大“生生互动”的参与面。从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二人结对中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相对自由和宽松,避免了课堂当众回答问题时可能产生的焦虑和紧张,不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次交换意见得到澄清,大大增加了英语信息输入量。同时,双向交流频率明显多于其它形式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3、小组报告

英语课开始后用l0~l5分钟,由几个人组成的学生小组做报告。一般小组定为三人,主要是由于在这项活动中,由一人主讲,另外两个学生做补充发言,这样更有利于报告的进行和互动任务的完成。教师应采取兴趣策略,让他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翻阅有关英语杂志报纸,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把所讲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他学生在小组做报告时做些笔记,报告结束后,小组向听众提问,或回答听众的提问。该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还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多人小组讨论

教师先将要讨论的话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全班分成若干个组,组内成员在一起讨论。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加之话题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讨论一般很热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不时地进行引导,使讨论始终围绕主题;但不宜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总结,找出正确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再进行组间交流,由各组的代表汇报各自的讨论结果。经过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后,学生对主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致意见。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尽情地交换意见,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与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5、自编自演

课上可安排一组学生进行表演,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参与机会,表演的节目形式可多种多样。亲历表演,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提高了口语能力,而且还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加深了友谊。活动一般安排在上课之初,为的是让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课堂活动。有时也安排在讲课之后,目的是在学生感到疲乏时调节一下课堂气氛。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语言技能、应变能力、创造力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能明白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三、英语课堂中生生互动教学模式施教的几条原则

1、普遍性原则

各种潜能不是少数尖子生独具的,发展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关键在于教育的开发。因此,教师应善于发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

2、差异性原则

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时,一定要从他们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目标不要过高,内容不要太难,不可将“苛求”当成“严格要求”。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应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并要全力支持他们质疑问难,绝不能置之不理、横加干涉甚至一味地指责,要使激励性评价真正成为鼓励学生生生互动的力量。

总之,“生生互动”英语教学模式,将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中信息的交流效率,弥补单向交往模式中交流渠道少、效率低的缺点。尽管不同类型的教学沟通模式在英语教学中都是存在的,但了解掌握“生生互动”英语教学模式,选择多向教学沟通的模式,更具有重要意义。

篇3:谈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论文

谈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论文

路秀波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吉林松原(138000)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

1互动反馈式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接受未来挑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贯彻执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学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知识和技能的特色。

篇4:谈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论文

2.1创设情境――英语教学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的背景。

教育理论学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它学到的语言材料。”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就是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

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在课的开始就尽量用灵活的方法、生动、真实的活动情境来导入教学内容,是顺利进行互动教学的首要条件。(英语教学论文 )Duty Report 是我们教学上常用的导入方式,所创设的是课堂上最真实的情境,每次由一位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每次所用时间3―5分钟,对话内容的难易程序由学生自己控制,参与者是全体同学和老师。

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情景,设置悬念让学生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互动情境的创设是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互动学习的内容要有可行性和探究性。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供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去思考,从中得到感悟。

2.2教师素质――英语教学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的前提。

2.2.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全新的理论素养和现代的视野引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线的英语教师是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者,是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因此,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对教学法研究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活动特色,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素质的高低。如果教师因循守旧,视野狭隘,在课堂上还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活动的讲演者,课堂组织家长式的角色,就很难保证学生对英语具有广泛持久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很难使教学活动具有广泛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当然更领略不到师生在开放性课堂里融洽的感情,享受共同探究和实践英语所带来的快乐。

2.2.2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迎接全新的课堂活动带来的挑战。

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给英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英语这门学科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当今的英语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

2.3小组合作――英语教学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小组一般由4―6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应当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与课文相关的任务型和思考型问题,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要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开发新智慧,创造性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开拓性思维。

小组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交流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并记录组内成员的优秀想法和观点,以便在接下来的分别交流阶段能解决这些问题并想其他组呈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优秀学习成果。通过这种交流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也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师生的互动,所以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充分调动师生间的交往性和互动性,从而改变课堂的紧张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活跃的、活动式的场所。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符合创造性的语言操练活动原则,使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练”为中心,它所追求的正是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理想状态,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真实的交往中对新的语言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创造性地学习并使用语言,从而培养言语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篇5: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

[作者]  曹杰旺 江栓发

[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

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学习

和实践体会,谈谈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注意的几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

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

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

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

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

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

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

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

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

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

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

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

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

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

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

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

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

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

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

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

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

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

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

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

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

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

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

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

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

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

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

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

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

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

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

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

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矗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

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

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

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

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

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

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

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

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

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

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

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 席之地。

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篇6: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

[作者]  曹杰旺 江栓发

[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

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学习

和实践体会,谈谈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注意的几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

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

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

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

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

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

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

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

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

[1] [2] [3] [4]

篇7:英语教学论文:把握词汇发展路径,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论文:把握词汇发展路径,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梁美珍

(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台州 318000)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寡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他思想表达的丰富与准确程度。但是,笔者在新课程实施调研中发现,被调查的高一学生中,约66%的学生认为词汇是高中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对词汇的发展路径认识不够,词汇教学环节得不到强化,严重影响了词汇教学效果。

二、英语词汇发展路径综述

路径是指个体在时空间活动的连续轨迹。英语词汇在学习者大脑中的发展变化也是有路径的。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必须沿着词汇的发展路径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笔者有意识地关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英语教材及其他中外合编教材,教材中词汇学习部分的编排体系均折射出了词汇发展路径。笔者发现,编写者往往首先精选若干重点词汇,给出英语释义让学生配对选择,直接感知词汇本身的意思;再通过同义词匹配、词义归类、选出不同类别的词、选词回答问题等形式,扩大词汇适用范围,感受同义词、反义词和常用搭配等,促进词汇的正确理解:然后通过完成给定单句、语段或语篇的阅读填空来加强运用;最后创造语境结合词汇进行小组对话、主题讨论或自由表达,以达到交际运用的目的。

例如,《积极英语阅读教程》(Active Skills forReading)中词汇学习部分的编排如下(具体内容省略):

A, Look at the list of words and phrases fromi thereading. Match each one witha definition on the right.

B. For each group, circle the word that does notbelong.

C. Now complete the sentences using the wordsor phrases from A. Be sure to use the correct form ofthe word.

D. Now think of other examples using the voca-bulary from A. Share your answers with a partner.

以上四个环节构成了词汇学习的完整过程,反映了词汇发展路径,同时从中也可以发现词汇学习规律。

1.词汇学习目标具有层次性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某一知识的教学目标可分为六个主要类别,即识记(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这六个类别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知层次。把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迁移到词汇学习中,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舒运祥教授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目标做出四个层次的划分(见图1)。识知是指知道单词的拼写、发音、词义和用法:理解是指知道单词的词性、构成方式、搭配、用法来源等;应用是指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使用单词;交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活用词汇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识知是基础,理解和应用是过程,交际层面的表达和输出是词汇学习的终极目标。

2.词汇发展具有过程性

词汇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识知、理解、应用和交际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体参与、感悟体验和建构生成的过程。学习者要在清楚识知词汇意义和准确理解词汇用法的基础上,逐渐于新语境中运用词汇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表达,建立语义联系,扩大词汇运用范围,逐步发展语言能力。

3.词汇学习具有语境性

词汇的学习永远都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在语境中进行,语境可以是短语、句子、语段或语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习者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搭配、语体色彩、句法位置和语用功能等。语言在本性上是语篇敏感的,脱离了语篇,单个词语的意义就无法确定;脱离了句子的词语是这样,脱离了语篇的句子也是如此。

三、词汇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教学内容:《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9的“Self Check”

教学过程(片段):

1.教师在PPT上呈现本课中的重点词汇whenever的解释:

whenever conj.

whenever=no matter when/however=no matterhow/whatever=no matter´ what/whereve=no matterwhere

2.教师领着学生浏览PPT上的内容:

3.教师口头给出中文让学生翻译: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我都会跟你一起去。

4.一个学生被点名站起来翻译句子:Wheneveryou go,I will go with you.

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重点词汇讲解时较常采用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whenever在本课中是一个课标重点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该词的词义进行了替换,词形进行了拓展,用法进行了中译英翻译练习。但是,词义的替换没有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该词的准确理解,词形上的盲目拓展明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中文句子的意思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相去甚远,不利于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给定句子的翻译练习控制性很强,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小,无法结合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进行真实的交际性的应用。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充分、体验不真切,情境运用不到位,连接生硬,忽视了词汇学习的语境性,达不到词汇学习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文本例句“The temperature inSingapore is almost the same all year round, so youcan choose to go whenever you like”,让学生感知并理解此目标词汇的词性、词义及用法,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来运用词汇,必能达到更好的词汇教学效果。如:1. I´m ready toanswer any of your questions,so____________.2.I see________whenever I come into ourclassroom.3.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wheneveryou have time?这样的情境设计真实丰满并逐步开放,学生有情感体验和主体参与,过程细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循序渐进,能让学生不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案例二】

教学内容:NSEFC Book 1 Unit3 Travel Joumal

教学过程(片段):

1.教师在课前通过PPT滚动播放如下六幅图片,学生对图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2.上课伊始,教师将图片定格,同时呈现如下六个词汇,通过问题“What have you seen?”将图片与单词音形结合,感知词义。

Q: What have you seen? (waterfall, delta, plain,glacier, rapids, valley)

3.在阅读环节,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在文本理解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并突出显示了更多的重点词汇。

Q1: How did they travel along?

(dreamed about agreat bike trip/an expensivemountain bike/cycle along the en,tire Mekong River)

Q2: What did they do to plan for the joumey?

(oought an expensive mountain bike/persuadedWang Kun to buy one/got their cousins interested incycling/planned the schedule (timetable)/went to thelibrary/found a large atlas)

4.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内化。

Activty1:Imagine you are Wang Werand WangKun. Work in pairs to make up a dialogue about howyou make your travel plan.

Activity2:Introduce the Mekong River as atourist guide!

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较常出现。教师通常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对部分构成理解障碍的词汇进行呈现,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对重点词汇进行突出,但是在文本内化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语言输出作词汇上的具体要求,没有在主观上去突出强化并鼓励学生反复运用重点词汇,浪费了宝贵的课堂上有意识地运用重点词汇的机会,忽视了词汇发展的过程性。学生没有达到一定语境中词

不同的教学环节,词汇学习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采用合宜的方法,努力帮助学生达成词汇学习目标。

1.为了促进词汇识知,让学生知道单词的拼写、发音、词义和用法,在词义呈现阶段应加强如下指导:(1)情境学习,利用实物、图片、动作、语言描述等视听情境以及文章等文本情境,展现目标词汇音形义之间的联系;(2)结构分析,从构词法的角度分析目标词汇的结构特点;(3)意义解析,采用英文解释的方法说明目标词汇的含义。

2.为了促进词汇理解,让学生明了单词的词性、构成方式、搭配、用法来源等,教师应进行拓展,增大信息含量,如在学习新词汇时,教师要罗列和对汇运用量的积累,就无法保证一定语境中词汇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更无法达成真实语境中词汇的交际性运用。

四、词汇教学中需要强化的环节

根据词汇发展路径及学习规律,词汇教学一般要经历呈现词义、促进理解、巩固运用和适时检测等环节。教师有时会选择几个重点目标词汇进行集中教学,先呈现词义,再促进理解,然后巩固运用并进行检测,词汇教学过程完整。但更多时候,词汇教学会与其他听说读写等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目标词汇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不断地复现和运用,最终实现词汇学习终极目标要求。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7 Let´s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a-2c部分中的重点目标词汇peel的过程如表1所示:比与目标词汇相关的主要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形似词,让学生甄别:用比较和归类的方法学习和记忆单词;运用联想记忆,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组织词汇,促进记忆;解释与目标词汇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并补充一些外来词等等。

3.为了促进词汇真实或交际性的运用,教师应多创造情境,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进行自由的个性化的语言运用和表达,真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运用目标词汇自由造句,以生活为原型组词成句,以话题为中心连句成篇等等。

4.为了加强词汇检测,教师应适时在课堂活动、课后作业和阶段或终结性考试中进行检测,而且应尝试多样化的检测方式,不要总是检查学生在词汇认知水平上的机械记忆。为了让学生明白只有将词汇放进语境中学习才能记得牢固而且能够运用,教师应改变词汇检测的方式,尽量减少英汉互译形式的听写,增加其他检测方式,如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以及理解句子回答问题: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可以兼顾词汇的运用、动词的时态变化、名词的单复数、词性变化等因素,使词汇的检测立体化,同时也减少了拼写的难度,增强学生完成这种检测形式的自信心:理解句子回答问题则要把要检测的词汇放到语境中呈现,检测目标词汇,训练英语思维,提高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词汇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倾力为之却收效甚微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只有从本质上认识词汇发展路径及学习规律,发现词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才能真正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增强实效性。

篇8:师生互动论文

师生互动论文

浅谈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琳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下面写下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的浅显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在教学中,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勇于交流的习惯。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学生在唱主角,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且给后进生多一点机会。

第二、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想法简单,只知道自己的是对的、是最好的,不明白有时候其他同学的意见更好。

第三、培养学生乐于赞赏的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往往是各抒己见,我就经常鼓励学生要愿意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而且这也是乐于倾听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125×88时,问学生有什么办法时,让学生讨论,学生边讨论边动手,得出了好几种解法,比如125×(8+80),125×8×11等等。但有些差的学生连一种方法也想不出,我就让想出办法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让这些差生仔细听,这样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再者,虽然说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运用合作交流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当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时,我会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认图形时,要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要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学生学生来讲,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动手合作交流,很顺利的用不同的方法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时,我会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这样不仅能很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说想法,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篇9: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分析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所采用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多种多样,除了实验策略、对比策略以及模型策略,还有近几年新课程所推崇的情感策略和认知冲突策略。所以,高中化学教师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选择适合本班级学生学情的策略,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先行组织者”;教学效果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基于心理学视角下所提出的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他们熟悉且具有高度概括性内容的引导性材料,然后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目的是为了把旧知和新知有效地衔接起来。因此,高中化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就是教师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石,给学生提供含有高度归纳的公式、定理、形象模型等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在既有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新的知识框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呈现“先行组织者”,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督促学生从辨析定义、举例解释、理清教学线索三个方面对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笼统的认知和把握。学生在“先行组织者”的带领下,能够发现且体会到原来认知框架中的有关概念和形成经验,有助于在学生旧知和新知之间搭建过渡台阶,降低学习化学的难度,减轻认知的负担,进而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比如,教师在“金属元素”教学中,以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碱金属元素为例,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还要知道金属元素的差异性和递变性。因此,化学教师就可以针对每个班级的学情来呈现“先行组织者”:镁和钙的化合物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属于碱金属元素,所以,由“镁和钙的化合物”到“碱金属元素”的认知过程可称为上位学习,在学习第二主族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时,用铍设计“先行组织者”,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对Be、Sr、Ba等元素的原子结构获得清楚的认知,而且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第二主族中的元素随着核电数的增多,电子层数也依次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层的束缚力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少,导致碱金属元素愈来愈容易失去电子。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上,首先通过设计“先行组织者”导入学习目标,其次利用引导性的材料完成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阶段,进而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不断取得进步,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选择“先行组织者”,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认知结构的牢固程度取决于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密切性。奥苏泊尔一度认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层次,都是建立在每个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和既有的认知水平上的,有效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给学生呈现恰当、合适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及章节都能够洞若观火,从而和已知知识的学习接轨,且能够更好地说明、解释和联系新的学习任务[1]。然而,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在已知知识结构和新学习任务之间,建立对应的逻辑关系,就必须懂得给学生提供有序、完整、有组织内容的学习材料。比如,在学习“钙和钙的化合物”时,我已经指导学生明确且掌握了钙的颜色为银白色,沸点和熔点都较高,钙的原子序数是20,有四个电子层,它比镁元素的原子半径大,更容易失去电子。常见的钙的化合物有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和熟石灰”;碳酸钙,俗称“石灰石”。钙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水、盐酸、硫酸都能发生反应,并且放出氢气,而且还可以和第七主族的元素化合生成卤化物。所以,我根据学生对“钙和钙的化合物”的掌握呈现学习材料,进而可以去轻松认知同一主族中锶、钡的原子结构,原子的递变性规律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也可以为学习其他主族的元素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课堂设计艺术的优劣取决于学生既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材料联结的牢固程度,而选择合理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优化课堂设计艺术的首要工具,也是准确把握学情和提高化学素养的重要法宝。

三、建构“先行组织者”,不断加强认知水平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是不相同的。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许多化学家都借助实验获得重大的科学发现,所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学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实验策略、模型和对比策略等先行者组织策略,帮助学生在化学核心内容的学习中理解得更加直观,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使得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加强。比如,在学习第二主族的元素时,我先组织学生画出Be、Mg、Ga的电子结构图。在分析这些元素的电子层、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大小时,我采用了对比策略。在学习《碱金属与水反应》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钙与氧气”的实验反应,感受钙的性质:取一小块钙,用纸擦干净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并且和钙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二者实验现象不同的直接原因。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预想、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碱金属与水的反应”。同时我以“镁与水”的反应作为实验“先行组织者”,代表“碱金属和水”这一类反应。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策略来建构“先行组织者”,对于第二主族元素性质的差异性和递变性理解得也更加透彻和明晰。四、检验“先行组织者”,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先行组织者”策略之所以可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有助于学生解决当前遇到的学习任务,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要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清晰把握认知结构,形成有效的认知迁移,内化学习方法,提高化学核心素养。为了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认知与理解“碱金属”元素的特性,教师还需设计一系列的课前练习和课后作业来检验先行组织的成效,以此来达到预期的学习迁移的教学目标[2]。比如,学生在学习“钙和锶”的焰色反应时,对它们之间的辨析往往是一个难点,可以设计如下的练习:拿一根干净的铂丝浸在无色的溶液中,几十秒后拿出并且放在无色火焰上燃烧,发现火焰呈砖红色,提问学生在这个溶液中存在哪些金属离子?(1)溶液中只有钙离子;(2)可能钙离子和锶离子都存在;(3)确定钙离子存在,可能也有锶离子;(4)钙离子一定存在,但可能存在大量钾离子。学生在完成这个练习之后,不仅对于“钙和锶”的焰色反应现象和原理掌握得更加深入,而且还能实现对“先行组织者”高效迁移的目标,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

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来教学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既能让自己挖掘出多种教学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类比、分析、迁移、内化的逻辑思维,推动学生借助实验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化学是一种有意义、有魅力的科学探究,为以后我国的科学和经济建设塑造一大批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化学人才,为我国工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鲍召忠.多媒体――化学实验教学的“催化剂”[J].高中数理化,(10):59.

[2]杜军.高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10):33.

篇10:国际经济学教学效果探讨论文

国际经济学教学效果探讨论文

摘要: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各学科中有典型的特质,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采取以文献为辅助手段,取得较好成效,今后仍有完善的空间。

关键词:文献;教学手段;教学效果

一、“国际经济学”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

1.国际经济学的性质。“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广域性。“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资本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国际资本运动至目前至少包括三大领域: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所以,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包括这三大领域,如教材的结构分为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要素流动、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五篇,[1]但各篇之间没有显性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理论性。在目前,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已分别形成相应的学科,国际贸易领域有“国际贸易”或“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领域有“国际投资”或“跨国公司”,国际金融领域有“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与这三门学科之间有区别,主要体现为前者属于理论经济学,更强调理论教学,后三者属于应用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兼备。三是融合性。由于前述两个性质,国际经济学还具备融合性特征。这体现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的融合,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原因的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投资的应用;这也体现为理论变迁的融合,特别是国际贸易基础一篇,实质是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变迁,把理论史与基本原理融合在一起;这也体现为历史背景与理论的融合,如国际金融的汇率理论,必须介绍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学生的特点。“国际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为刚进入大三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是:首先,已于大二下学期上过“国际贸易”,同时“国际金融”“跨国公司”也于这学期开课,而这三门课的有些内容与国际经济学是交叉的,为了不让授课对象形成“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的误解,必须在授课过程中突出课程的特质。其次,学生在大学入学时的起点不高,学习自觉性与课外知识开拓性都不强烈,经了解,在过去的两年大学生涯中,几乎没有阅读过学术文献,因此在关于学术论文的语言、规范、逻辑、目标等方面的积累极其薄弱。第三,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应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技能和理论写作能力,为此,除了要求学生在大四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学校根据本校生源的特点,还形成在大三时写学年论文的制度。但是,由于在前两年,学生几乎没接受过学术论文的熏陶,结果在刚进入学年论文的准备或写作时,很茫然也很曲折。因此,基于国际经济学的性质及授课对象特点或遇到的问题,三年来,为了提升“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笔者探索出以课堂授课为主、以体悟文献为辅的教学方法,即除了课堂授课外,课后仍布置相应文献让学生阅读,并写心得体会。

二、以文献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基本环节

1.选择文献。选择文献遵循四个原则:权威性原则。即所选文献的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语言规范,结构合理,论证深入。如《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自由化理论及其启示》《从传统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析》《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思想》等都具备这些品质。匹配性原则。即所选文献与刚完成的教学内容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如教了李嘉图的理论,挑选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三点质疑》《中国勿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等文献;教了国际贸易政策,让学生阅读《财富观的演进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进及对我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启示》《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选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分析》等文献;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部分,配套选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轨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及其发展路径》等文献。可读性原则。即文献难度适中,让学生能看懂。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尽可能选纯文字阐析的文献,或者如果有数学模型也仅限于初级数学模型的文献。这样学生即使第一遍没看懂,再多看两三遍也基本能领会文章的写作目的与写作精神。目的性原则。即每次布置阅读的文献必须能让学生获得某些收获。一般是结合已教或正在教的内容,每周布置2~3篇文献,让学生更好理解或深化理解所学内容。比如,讲授国际货币体系之后,布置学生阅读《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内在逻辑与历史背景——兼论国际货币体系与资本全球化》等文献。根据这些原则,从CNKI或维普网站,挑选相应的文章,组成文献库,同时也进行动态调整。

2.要求学生。经过认真阅读后写体会文献选好之后,每周布置2~3篇让学生阅读,由于学生的自觉性较弱,为了提高文献阅读效果,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的基本思考视角是:从文献中知道哪些新的概念、新的观点;对文献中的某一观点是否产生质疑;是否从某一方面丰富了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某一描述或揭示是否反映了现实的实际;文献中的某一观点、某一原理对现实是否有启示;是否从某些方面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3.交流互动。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在每周上课之初,利用几分钟时间,随机挑两三名学生把上周文献的心得说出来,并给予适当点评,甚至有时也谈笔者自己的阅读体会,努力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效果。

三、效果与规划

1.效果。读文献、写心得的举措一开始对大部分学生是一项难题,这方面他们几乎一片空白,但经过两三次的启发和引导,部分认真的学生逐渐悟出了其中的机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认知程度更深化。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学生反映“之前对一些经济学家半知半懂,现在更加了解他们的理论和想法,而且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去想很多问题,不再像之前一样被动地输入”;“第一次接触经济学文献,以前书本中的一些理论虽然知道,但是并不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几周的文献大都与贸易以及经济中的理论概念相关,发现经济学中一些基础性概念是通过不断探索、发展得来的,非常不易”。从学生交来的心得体会看,确实可看到部分同学的认识在深化。二是知识结构更系统化。比如,教材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主要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对自由贸易的倡导及自由贸易的利益,未涉及比较优势理论中的“陷阱”问题,但通过向同学们提供两篇关于“比较利益陷阱”的文献,同学们阅读之后普遍有了全面的认识,如一同学说:之前读了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受比较优势理论而获益的文章,而今天读的这篇则对“比较优势陷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三是写作能力得到初步培养。通过写心得体会,虽然只要求每篇大约200字左右,但强调必须言之有物,而不是简单介绍文献的内容,这迫使学生至少读两遍以上,使他们学会了思考,逐渐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也“能够有意识地学习他人的论文是怎么写的”(某学生的体会)。比如从最近交来的心得体会,不少同学都能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在一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进与当代多层次格局》的读后心得中,某学生即作了独到点评“一个国家企业、产业间各种分工是有好处的,多层次分工,可以避免单一分工体系一旦面临崩溃带来的不良后果”。

2.今后的规划。以文献为辅助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虽尝试了几年,但详细总结,仍觉得有不完美的地方:一是给出文献的同时,没有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导致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不强;二是授课过程中文献内容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度不高,这降低了学生吸取文献营养的效果;三是对文献的利用率单一,只纯粹作为心得体会的工具。因此,通过分析,对此教学手段还应进一步完善与规划,重点是突出四个导向:一是问题导向,即在给出文献的同时也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二是共享导向,即对一些更有价值的文献应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再形成讨论报告,真正在学生之间形成思想共享的氛围;三是能力导向,即在半学期或快到期末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已读文献写文献综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写作的能力;四是教学导向,即把文献内容与教材内容深度融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冯德连.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11: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综述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综述论文

1.传统化教学手段仍普遍存在

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从课程角度看,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多彩,易于学生从生活角度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但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教学手段仍然普遍存在。教师用黑板书写进行地理教学,即使有实物演示,充其量是一些地图、地球仪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应用不足,无法发挥新教学手段的教学辅助作用。学生在这种课堂上,感觉形式单一,无法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2.运用创新手段提升地理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创新意识,开发新型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的需要,提高教学创新意识。首先创新教学目标,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三维目标的创新。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要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构思,如对有些地理课程完全可以把课程放在教室外进行,让学生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实现对课本知识最直观的认识。笔者在讲解河流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就曾经带领学生到离学校比较近的一条地方河流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河流的形成原因,甚至流域内地形外贸等都有了最直观的理解。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改变传统“填鸭”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升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能力。实践证明,这种体验式探究学习方式,不但能够节省教师大量教学时间,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习效率获得空前提高,学习成绩亦会随之水涨船高。

2.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程度,刺激他们学习兴趣

要从学生思想理念出发,改变对地理学习忽视的做法。要让学生深刻知道,学习地理知识不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地理素养和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工作储备必要的地理方面的知识。改变创新学生地理学习的理念,让他们能够对这一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高中理科班的学生,虽然地理科目不是其高考应试科目,但是学好地理知识也有助于其未来的理科学习。学校在地理教学上,要给足课时,尤其是理科学生学习地理时间不能过短,否则不会提高学生实际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对地理学习重视的理念,同时学校提供足够的学习课时,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不再是学生头脑中“副科”,会极大提升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未来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再会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会成为学生手中的“香饽饽”。

2.3提高创新使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对地理教学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必然会成为未来高中地理教学的趋势。运用投影仪、播放器、白板等新型多媒体教学设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学手段。这些新的教学设施可以打破原有狭小的教室课堂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宽广的教学空间。同时借助于现代网络平台,地理教师可以搜集大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通过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的教学参考内容。如有时与其教师浪费口舌大讲特讲,还不如制作一个形象的教学微视频更加有教学效果。因此,要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手段的培训,提高他们应用能力,甚至通过自己的创新形成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现代化新型教学手段。

2.4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进行生活化教学

实际上地理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关系的学科,以语文来说,课文中出现的很多内容都与地理有关。例如像一些写景的文章中,特别是有具体地点的,则可和地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可在学科中穿插学习,提升地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地理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之前的汶川大地震,所感受到震感的城市非常多。由此引出地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关于:纵波、横波的知识。在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结合后,可更好帮学生理解、记忆。当然,做好上述地理教学的创新工作,需要学校的支持,广大一线地理教师的积极参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真正转变学校应试教育的现状,把素质教育引领下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得实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不单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的科学知识,还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去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是非常迫切的事情,事关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有序的开展,更关系学生长远发展的未来。

篇12:英语教学论文

1)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

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

2)试背

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3)熟背

文章通过理解消化,已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语句通过熟读试背,也已朗朗上口,如果再反复朗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背诵下来。检查方式,除了个人和集体背诵外,还有对背,即两人面对面同时背诵,因为有对方干扰,可锻炼学生记忆的深刻性和正确性;提背,即打哪提,从哪背,提到哪,背到哪,可锻炼学生记忆的准确性。

4)默写

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一篇文章,就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

另外,为了使所背诵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经久不忘,以便在实践中及时提取应用,学习者还应注意两点:一是遵循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既要有堂堂背诵检查,又要每周集中安排一堂背诵检查。不断强化记忆痕迹,避免其减弱或消退。二是根据识记程度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注意安排过度学习。实验表明,过度学习的效果优于适度学习的效果。所谓适度学习是指在识记材料刚刚达到背诵程度就中止的学习。而过度学习是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背诵之后还继续进行学习。

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用录音或录像并结合一些其它多媒体直观教具为学生们创设一些情景,将他们要学的内容融于其中,就能达到较好效果。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学校功能室的对话时,用录像机先拍下学生在功能室活动的情景再出现英语标志牌,这样,学生们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操练,学生们感到生动有趣且记忆深刻。又如,让学生听录音机预先录下的下雨声音,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们喜欢这样的课堂情景和英语气氛,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另外教师经常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具可以使学生较快地直接获取知识。例如,在教my clothes时,老师指着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告诉学生white shirt, blue pants, green skirt等,然后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使他们很快得到直接概念,并流利地唱出编有各种衣服名称的歌曲。再如,讲到my room时,先出示一个房间的挂图,向学生介绍这个房间的摆设。教师边用英语介绍,便用手指给学生们看,使他们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统一,然后让他们学说、学唱表示物品方位的歌曲。挂图的直观启示,为学生们在学说学唱时扫除了不少障碍,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掌握新知识。

五、运用音形结合的方法,适时进行音标教学?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 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 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

七、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搞好英语课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篇13:英语教学论文

生本理念下英语作业没计的加减法

口王晓琴

(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杭州310023)

一、引言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工具,也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新课标为指导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讨开展得丰富且有成效,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乐学”了,可是作业改革却受到忽视,于是在传统的“师本”“考本”教育思想指挥下,作业设计存在诸如内容单向性、形式单一性、要求机械性、评价片面性等诸多问题。繁重、枯燥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使学生对作业失去了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降低、教学和复习的效果减弱。改变这些现状的方法何在?怎样的作业才是最有效、最适合学生的?生本理念为此给出了答案,教师要在作业设计时做好加减法。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让生命自己行动。”它的核心理念是对教育行为本质的回归,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生本教育启发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旨归,以合作为形式,要设计为学生好学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设计为学生好做的作业。

二、生本理念下作业设计的加减法

1.作业总量做减法,优化整合做加法

作业量过大可谓作业最大的一宗罪了。罪因在于传统师本教育的许多规范是用于防止学生不学习的,教师们总习惯把学生设想成懒于学习的,于是用作业“迫使”学生学习。诚然,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但他们同时也具备学习的天性。事实证明,儿童有着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

因此,作业总量必须做减法。作业太多,学生会不堪重负、疲于应付,以至于敷衍了事,不仅达不到教师布置作业的预期效果,而且还从时间和心理上抑制了学生学习天性的发挥。然而,很多教师担心作业量减少后学生练得不够会影响巩固效果和考试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内容的优化整合上做加法,这也是“减负”给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教学论文 )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一味采取题海战术,学生的大脑很容易疲劳,甚至还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形下作业效果不佳是不言而喻的。而教师对作业进行优化整合、精选精练,学生便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希望他们关注的学习内容上,思路便会很容易得到贯通,思维热情会不断高涨,学习质量也会迅速提高。

2.机械作业做减法,作业类型做加法

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无法保证学生各项学习技能的均衡发展,因此生本理念下的作业要在作业类型上做加法。作业类型应该涵盖笔头作业、听说作业、表演作业、课外阅读、制作、社会调查等;既可以是练习型的活动,也可以是拓展型、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丰富多样、充满乐趣的作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对作业保持新鲜感,从而提升作业效益。

作业类型多样了,传统作业中占主要地位的练习型作业就要做减法。许多教师总是固执地认为,多做几道题、多抄几遍课文总比少做少抄或者不做不抄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通常会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机械的练习,觉得这样做就可以“熟能生巧”。殊不知,单调乏味的作业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也会“熟能生厌”,从而违背了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原则。

3.硬性规定做减法,个性选择做加法

传统的师本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常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意志办事,比如今天一定要完成某一章节的哪些习题等,讲究“齐步走、一刀切”,一是出于教师的方便,二则教师觉得自己教的学生都应该达到同样的程度。如有学生完成不好,还要补做甚至罚做。

而生本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体差异,如学习基础、成长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方法等。要全班学生做同一个要求和难度的作业是不合理的,而且易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发生。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习是自发的,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发展。因此,生本作业要在硬性规定上做减法,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和布置难度适宜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只有个性选择上做加法了,才能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他们拥有更大程度上的自主发展空间。

4.被动输入做减法.前置探究做加法

基于师本体系的教学是单向传递的,通常采取“课上讲解、课下练习”的刻板模式,学生消极被动地接收,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被剥夺,学习的天性被抑制。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合作学习。这些与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致的。而前置性作业便是实现“先学”的有效方法。

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即在教学之前先由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前置性作业使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感受、浅层理解及较深入的探究,自主寻求解决的途径,在前置作业上做加法,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表1是《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5SectionA的前置作业。

在这份作业中,后置作业的被动输入转变为前置的自主探究,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不仅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主动习得和发掘语言运用规则,而且也使教师可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知识状况,从而可以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以学定教”。

5.教师评价做减法,学生评价做加法

师本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自我、主动的权益和能力,作业评价全凭教师的经验感觉和一支红笔,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知识技能,较少注意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业习惯、作业过程、学习情绪、创新精神等方面,因此具有一定片面性。而且学生被剥夺了参与评价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意识越来越淡化。

生本教育模式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的尊重,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学生对作业的责任心。学生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加法。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自己,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在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5Canyoucometomyparty?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对一个邀请写一篇回复。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份让学生在写作后对文章进行自我评价的评价表(见表2)。

表格中的项目不仅可以使学生非常清晰和全面地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评,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清楚作文的评分要求,更明确写作达标的方向,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合作评价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成员间互评作业,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加深对作业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从他人的`作业中吸取优点指导自己,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例如,寒暑假期间通常作业量大,教师如果逐一批改需要大量时间,往往力不从心。笔者曾尝试在开学返校后的第一节课安排合作小组进行作业互评。学生们兴趣很浓,对每份作业的每一页、每一题都进行仔细检查,生怕哪个同学的小错误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而且如果有谁的书写不整洁,几份作业在一起一比照便十分明显。在最后的评语环节.学生们也毫不吝惜地对每个组员作业的优缺点作出详尽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所产生的激励或督促的效果比教师批改要好得多。

(3)展示与共享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将优秀的作业、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让更多人共享优秀的作业资源。书写整洁的作业、具有独创性的解题方法、设计精美的海报、优秀的测试卷、和其自身相比有明显进步的作业等,都可作为展示的内容。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有了学习的模范,从另一方面激励了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三、结束语

随着对教育主体问题的关注,人们开始重视教育的生命机制,希望教育能够激扬生命。作为教育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能够提升生命、丰富生命,成为学生自然而快乐的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压抑和束缚生命,成为孩子们的枷锁和负担。教师们必须改变思维、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生本理念,做好作业设计的加减法,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巨大潜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拓宽学习的空间,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总之,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作业,就在一加一减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娟娥.浅谈优化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3):35-37.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丽珍.有效作业设计的“四性”取向[J].新课程,2011(6):98-99.

篇14: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茶文化英语教学也是以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尽管如此,我国各大高校仍然把传统的授课理念和模式应用于茶文化英语教学中。不可否认,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对于英语的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全方面协调发展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本文立足于社会需求,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现阶段茶文化英语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开展以职业胜任能力为目标的茶文化英语教学内容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能力;茶文化;英语;教学实践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国民的整体英语水平较过去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国家对各大高校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教学方向。而茶文化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其中的一条分支更是承担了其特殊的教学使命。各大院校对于茶文化英语教学的要求是最终实现茶文化英语的双目的性转化:一,由以英语语言输出为主要目的向以英语文化输出为主要目的转化;二,由以目的语为教学指引向以母语为教学指引转化。由此看出,茶文化英语教学需要实现的是由过去单一知识输出向综合英语教学转变。这种转变既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英语教学模式自行升级的内在需求。另外,由就业需求引发的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模块也在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整体的就业水平。从长远发展上看,能满足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茶文化英语教学间接地也为促进我国就业水平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1职业能力培养

1.1职业能力的内涵

广义上的职业能力是指作为一名职业人在工作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在社会职业圈子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而狭义的职业能力是指作为一名职业人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能力。由于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意识能动性,职业能力也应涵盖职业潜能的内容。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员工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公司业绩的贡献程度上;对于学校而言,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成果上;而对于医院而言,医生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病症的治愈程度上。然而,由于不同的工作领域对人的职业能力要求不尽相同,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人不仅在某一项工作领域中具有出色的工作能力,更要有在多种工作领域中体现出出类拔萃的工作胜任能力。因此,职业能力从本质上而言体现的是一个人在社会职场中的综合竞争实力。

1.2职业能力培养内容的分类

大体上,职业能力培养主要分为基本职业技能和关键职业能力两方面。其中,基本职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实际运用以及熟练程度等等;而关键职业能力则重点体现在思维结构和社会能力上。如果我们把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比作一个做蛋糕的过程,那么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就像是一个准备材料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材料的挑选是关键。而所谓的关键职业能力就等同于做蛋糕的技巧,不同的蛋糕师傅做出来的蛋糕口感都会不一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职业基础知识内容是基本职业技能的重点;而关键职业能力的重点在于“授人以渔”。

1.3英语能力对于职业能力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英语能力日渐成为受教育者的一项基本能力。为了更加明显地区分求职者的职业能力,进而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许多大型招聘单位陆陆续续地提高了对应聘者英语能力的要求。过去对英语能力没做要求的企业也开始要求英语水平至少四级;过去原本对英语要求四级的企业现已将标准抬高到六级;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外资企业甚至不再以英语四、六级水平为参考依据,而采取自主英语考试制度来检测求职者真实的英语水平。以上这些都表明英语能力正在逐渐被划定为职场上的一种基本能力,同时也是求职者的最基本的职业能力。

2从职业能力培养角度看茶文化英语教学

2.1教学层次自我定位较低

茶文化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创新教学内容模块最初是为了实现英语文化教学这个最终目的而开展的。但是由于英语文化教学并没有完全被落实到位,导致茶文化英语教学最终也只是作为英语语言教学来开展。而英语文化教学方案没有被完全落到实处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参与教学的群体对教学层次的自我定位较低,缺乏主动意识。有关于茶文化教学的每一篇相关教学内容都是由编撰者从海量英文材料中经过仔细斟酌以及研讨商量才最终确定的。因此,涉及到的茶文化英语教学内容不仅仅包含有大量值得学习的单词、语法,更涵盖了许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英语文化。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名通晓丰富英语文化的求职者非常容易被视同为稀缺的人才而被保留下来。然而,由于英语文化的重要性还没有在广大师生中普及,茶文化英语教学仍然和其他一般性的英语教学一起被当作英语语言教学为师生所用,英语教学层次的自我定位依然还是英语语言教学。

2.2茶文化英语教学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于英语这门语言学科而言,所谓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基本的就是指听得懂英语、能用英语写作、用英语与人进行无障碍交流以及熟习地道的英文思考习惯等。但是,就目前的茶文化英语教学来说,仅仅能达到的程度只是勉强应付考试。每年各大院校都争相报道本学院今年四、六级的通过率是多少,同比去年上涨了多少个百分比等等。就上传的数据而言,整体上,四、六级的通过率的确每年都在提高。但是,真正应用型的英语能力水平并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提高。据部分外资企业反映,他们每年都会给应聘者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平均100名求职者中仅有3到4名求职者可以勉强及格。而很多求职者表示,自己只善长做英语的选择和判断题,而对于填空甚至英语游戏完全是陌生和抗拒的。这从侧面上体现出我国的英语教学极具有片面性和虚假性。大部分的英语能力仍然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状态。转变英语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2.3缺乏综合英语能力的师资力量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都是以本国教师为主,外教的占比很低,几乎充当了“摆设”作用。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通过研究各个高校的英语课程安排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普遍特点:一,英语教学的'重点课程依然是交由本国教师操刀,外教的课程仅仅局限于最基础的英语常识;二,尽管如此,但是外教课程的占比依然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本国教师的课程和外教课程比例约为“6:1”。其实,不可否认,本国老师的英语专业性并不比外教差。但是作为同样从我国英语教学模式走过来的本国教师,其英语的综合能力是否如人们想象中那么高,这个问题有待考究。这反映了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对于英语综合能力的师资投入还有所欠缺。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茶文化英语教学策略

3.1从书本中“走出去”

从书本中“走出去”的理念是在于倡导在茶文化英语教学中摆脱对书本的依赖,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北京某所高校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特为学生开设以茶艺为学习内容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茶艺展示,考试的内容也是跟茶艺有关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使用的唯一的语言是英语。无论是在茶艺的讲解上还是考试题目的语言使用上,英语都是作为唯一存在的语言。学生们一方面抱着对茶艺的兴趣来学习这门课程,另一方面整个教学过程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北京这所高校在这门课程开设6个月后对该学年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全套能力测试。通过测试成绩教师发现,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中,有6名就来自参与到茶艺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而所有参与茶艺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中按成绩排名最后一名的学生在整个英语全套能力测试的成绩也是在前40%之内。这种教学成果在体现兴趣教学优势的同时也体现了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更有利于培养英语综合实力人才,从而更有利于增强个人的职业综合竞争力。

3.2将“关键职业能力”培养植入到教学内容中

前文中介绍了“关键职业能力”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里我们主要谈植入策略。“关键职业能力”并不如“职业基础技能”那样可以变为具体化的内容,它更加带有抽象主义色彩,因此更加灵动。但是“关键职业能力”的大方向还是在于思维方式和适应社会能力这两方面。对于茶文化英语教学而言,一方面,茶禅文化的“通透”精髓可以帮助人完成自我思维方式训练;另一方面,茶文化英语的学习过程对于个人而言,也是一种锻炼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由此可知,茶文化英语教学是为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的课程。在茶文化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3.3重视外教对于教学的推动作用

社会是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而国家是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因此,外教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语言的学习上,更在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上。职业能力也不仅是适应本国社会竞争的能力,更是代表本国在与全世界竞争的能力。外教能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地道的英语语言教学,还包括真实的外国文化、风俗、思想、行为习惯以及职业素养。因此,我国高校不应该为了节约师资成本而吝啬于对外教的聘请。并且由于我国的茶文化闻名于全世界,聘用外教进行茶文化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外国人眼中的茶文化是一个什么样子。这样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拉近了我国同世界的距离,为培养国际化的职业能力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群益,王燕.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以2009级茶文化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旬刊,2011(1):160-161.

[2]朱晓伟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38-140.

[3]殷书姣,陈磊.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2):66-69.

[4]王柳人.中英茶文化比较与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10(31):202-203.

[5]鄢向荣.茶艺与茶道[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相关专题 互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