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啾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啾咪”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共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1、鼓励学生学习英语。

我国加入wto,与国外交往日益增多。英语是通向21世纪的第一护照。各类公司和企业都喜欢雇用有一定英语能力的人。英语水平越高,取得成功的机会越多。

2、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一方面我们尽量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训练他们听说能力,使用大量的图片、实物、手势,创设语境来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我们注重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些对培养和激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起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要降低难度,把新知识分成几个层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当学生发现他们能把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就会迅速增长。

3、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

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扫除他们使用英语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在英语练习中成为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英语活动,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他们取得任何进步,教师都应表扬,当学生看到自己有所进步,他们就会更愿意练习。

此外,我们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例如,教他们用词典,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指导他们在练习听力时学会做笔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根据记忆规律和遗忘曲线理论及时安排复习。

4、培训更多合格教师

目前教师仍旧大量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交际教学法,因为很多教师对后者知之甚少。培训的重点在于使教师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上。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和英语学习规律,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我们可以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创造生动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来逐步训练学生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

5、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

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氛围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和各种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并在必要时给以适当的引导。

一)激发需要

教师在教学时,先使学生产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学习活动。有的教师善于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引起学生需要的感觉。如有的数学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时说:“学了这一切,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一位物理教师在讲光电效应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马路边上的电灯怎样能够做到不用人管,天一黑就都着了,天一亮都灭了?”言语不多,却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问题教学法之所以比讲演法更有效,是因为问题教学法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去读书,去听讲,去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教学时,教师若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发生迫切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调动起来,学习成绩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二)明确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好方法。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以及活动的价值,就会生发学习的需要,从而全力以赴。盲目地学习,效率必然较低。比如,在教三角形、圆形和多边形面积公式时,使学生认清掌握了这些面积公式就可以测量学校教学楼、校办厂、操场的面积以及工厂的车间、农村各种庄稼地的面积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学习地理,在讲比例尺时,讲清懂得了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就能在地图上测出北京至任何一个地方的路程;学习生理卫生的某一单元时讲清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在于研究眼睛的卫生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学习目标讲得越具体越好。确定学习目标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可过于远大,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同时,应使远大目标与具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优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广,水平也较高,他们往往既有远大目标,也有切近的具体目标,两种目标结合得较好;而差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比较窄,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只有切近的具体目标,或只有空泛的远大目标,这两种目标常常是脱节的,因而学习的效果就差。

(三)了解学习成绩

使学生知道自己进步的成绩,也是引起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每次作业、测验、考试之后,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是会促使学生努力的。比如,作文中老师的评批、眉批、在好句子上划圈圈、良好的评语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他的作业,如书法、图画、数学、物理习题等,也都要及时批改,早日发还,并且要给予分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勿对学生的作业只批一个“阅”字,或罚学生将写错的字再写几十遍。这样会使学生厌烦学习的。

(四)积极的鼓励

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及时的评价一般比不及时的评价的效果要好,因为及时的评价利用了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学习的愿望;而不及时的评价在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面的作用较小,因为在学生意识中完成任务时的情境的印象已经比较淡薄了。对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要注意,过分的夸奖会造成学生骄傲和忽视自己的缺点的倾向,从而引起消极的结果,而在责备时也要采用巧妙的方式,即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五)适当地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竞赛的方式,有个人竞赛、自我竞赛、团体竞赛、有奖赏的竞赛和无奖赏的竞赛等。这些不同方式的竞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个人竞赛是指个人之间的竞赛,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证明,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利用竞赛的方式,控制组不用竞赛方式,对两组同做数学测验,先后测验多次,每次的成绩,实验组远胜于控制组。平均起来,实验组的效率高于控制组40%。个人竞赛固然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这种竞赛会引起学生的嫉妒心理,或者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因此,教育学生还是要采用自我竞赛和团体竞赛的方式来代替相互竞赛的方式。

自我竞赛,就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竞赛。即以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竞赛。教师若能使学生知道自己每月的成绩,并且鼓励学生打破自己上月的成绩,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经验的老师,就是利用插红旗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竞赛。

团体竞赛是组与组、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竞赛。团体竞赛重在集体的合作,个人的努力是为了完成团体的任务;团体的荣辱,就是个人的荣辱,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团体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不至造成妒嫉的心理。但是要注意团体竞赛不要经常进行,长久地进行团体竞赛其效率就会降低。因为在团体竞赛中,个人没有地位,时间一久,团体竞赛的效果往往不及个人竞赛。团体竞赛还要考虑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社会助长”,例如一个人做事,觉得孤单寂寞,效率低,若是几个人在一起工作,效率就高;同样的情况,几个人在一起学习,比一个人单独学习效率高。另一种是“社会的抑制”,就是说有些人在团体情境中,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年龄小、胆小、神经过敏的学生,一到了团体的情境中,便会紧张万分,手足无措,因而影响工作的效率。有的学生唱歌或朗诵,公开表演时不如单独预演时的效果好就是这个道理。①

(六)期望与评价

期望亦称期待,它是人们主观上的成功概率,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期性认知。在学校中,期望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即自我抱负)。这两种期望对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要让期望过高的优秀生适当降低期望值;要让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学生适当提高期望值。期望太高,不容易达到,达不到情绪就会低落,失去信心;期望太低,会促使学生讨厌和逃避学习。这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的积级性。为此,教师必须向学生指出在学习上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促使学生发展恰当的期望。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如对学习成绩的评价、对行为的评价,通过表扬与批评反映出来。另外对学生的评语,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含有期望因素的评语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励、积极向上,对加强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佩奇(E.B.Page)对74个班的中学生共多人作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与实验。他把每班学生分成三组,给予不同的评价。第一组只给甲、乙、丙、丁一类的等级,而无评语;第二组除标明等级外,还给予顺应的评语,即按照学生答案的特点给予适当的评语;第三级则给予特殊的评语,如得甲等的,评以“优秀,保持下去!”凡得乙等的,评以“良好,继续前进!”凡得丙等的,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对丁等的,评以“让我们把这个等级改进一步吧!”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评价对学生后来学习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

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只有对分数持正确的观点,分数才能起积极的激发学习的作用。

2.评价必须客观、公平和及时。如若评价不公正,会使评价产生相反的结果。

3.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如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的评价作用大,对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多一点鼓励与表扬。

(七)成功的满足

一件工作成功之后,若得到满意的效果,可以引起工作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就会使他下次更加努力。成功能使人心满意足,成功能使人向前努力。

总之,动机是学习的基础,教师若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必须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篇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英语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连城二中 林小凤

摘要:本文就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进行剖析,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积极的情感态度 英语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新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 .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凡是符合人的需要或能满足人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们积极的情感,包括兴趣、动机、自尊、自信、愉快或惊喜等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如: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此相反,不符合或妨碍人们某些需要满足的事物就会引起消极的情感,包括焦虑、抑制、害怕、愤怒、胆怯、沮丧、厌恶等。在英语学习中,消极情感是不利学生潜力的发挥的,如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考试过分焦虑,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英语课程标准》所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有利于调整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品质,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增进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而影响学习的消极情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转变教师角色,铺垫积极情感的培养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作为过程的控制者和活动管理者,而且是学生成绩控制者和学生发展的制约者。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是主体、权威;学生是知识接受者,是客体、服从者。教学几乎是一种机械的单向传递方式,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压抑,造成情知分离及认知发展的困难,势必学生学习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心理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达到教学相长。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作好铺垫。

2.以情感化学生,引发积极情感

动情是引发情感主体积极的情感反应。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又是一种催化。教师必须具有真挚和丰富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多与学生谈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需要,及时地向学生伸出温暖的手,为学生排忧解难。如学生思想情感上出现障碍,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使之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学法指导、知识弥补,帮助树立信心;对经济上的困难生,发动全班一起想办法献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学生总有犯错时,绝不动辄批评、训斥,而要晓之以理使之认识、改正错误,以宽容的心善待学生。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真情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身心愉快地参与语言学习。

3.注重教学方式,渗透积极情感的培养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划,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最直接途径。下面结合高一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1)创设真实情景的任务

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新教材,任务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提供真实的情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让学生有源可思,有话可说,有题可作,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综合应用的任务中来。如学习第6单元Good manners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Contrast study on table manne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去发现、比较和探究中西方的餐桌文化。在第3单元The silver screen 中,让学生写My favourite movie star,介绍他们最喜爱的电影明星,是他们熟悉乐做的。

(2)开展丰富的合作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开展采访、表演、辩论、演讲、编故事及研讨等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更多时空表现自我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观察、想象、探究、实践及合作互助等的欲望,培养积极的情感。如第15单元Warming up和第21单元Integrating skills中的看图编、演、写的练习,需要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合作表演等多种情感的渗透。第15单元的语法学习“主谓一致”,让学生分组归纳初中已学过的该语法现象并讨论、发现新规则用法,选代表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自编练习互测,实现探究合作中的自主学习。

(3)应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

新教材课文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有关Helen Thayler、Franklin、Oprah Winfrey、Yao Ming等名人的文章的学习领悟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过程。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不仅靠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气、意志、信心等因素。

(4)发挥例句的引导作用

英语教学中为引起学生注意、帮助理解、加深记忆语言现象,列举例句是十分必要的。举例讲求质量,富有艺术性。举高考题为例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幽默风趣的例句可以活跃学习气氛,结合时事的例句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一些英语名言警句可以陶冶情操,迁移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The hen’s work today is laying an egg.

Let’s unite together to fight against SARS.

Success depends on hard work.

Doubt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5)实现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使多媒体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把知识用生动的视、听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第11单元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世界及中国的音乐,既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又是一种愉快教学,容易激发学习动机和保持学习热情。

4.采用积极评价,促进积极情感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实际亦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信心能起到较好的鼓励作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重视使用积极鼓励语,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产生学习动力。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流露出热情。答对了,应及时肯定:Good Excellent Interesting I’m glad to hear that etc.教师的表情话语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参与的信心。答错了,要使用建议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表达:Would you like to think it over? Work harder,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 .使学生重树信心。作业中积极的评语可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如: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 You are creative ,but why not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Failure is mother of success.Try again and again ,an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的目标,采取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参与欲,促进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结束语

外语教学专家HS Chuman 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不容忽视。教学中应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尊重和理解学生。利用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9-31

[2]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7-18

[3] 张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03-404

[4] 李建平,黄萍. 实施英语情感教学 培养中学生运用情感策略的能力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5):23-25.

篇3:背诵--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强调加大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的量,特别要注意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当然语言的输入有听、说、读、写等各种途径。但背诵---这一古老但又行之有效方法易被忽视。背诵在语言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手段。背诵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是学习、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背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背诵有助于学生习得自然语言,提高交际能力。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是较丰富的,但如果是在眼前一晃而过,在耳边一飘而过,在嘴边一读而过,那么学生对这些大量的语言材料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就像过眼烟云。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由大量字、词、句构成, 他们的用词造句是约定俗成的,牢记他最好的方法是背诵。学生通过背诵来不断刺激大脑的视觉和听觉, 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语言素材,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书背多了语感也就增强了,说话、写文章都容易通顺。学生通过背诵,重点句型,重要的词组蕴藏于胸, 优美的句子储存于脑,在实际交际中,能脱口而出说出纯正的英语。学生在写作中,一旦构思形成,就会厚积薄发,意到笔随,用词造句准确、地道,表达流畅。避免出现 “Chinglish”,从而增强他们自信心和实际交际能力。

二、背诵有助于学生汲取文化营养,加深文化底蕴。

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语言教学中十分推崇背诵,小学生一开始学习,教师就让学生背诵《圣经》一类的经典之作,不求理解,只求背诵,他们认为学生背熟后,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多,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学生学习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而且受环境限制,不太可能正常地与说地道英语的人交流,如果忽视背诵训练, 势必造成根底浅,腹中空,“欲言又止”的后果。如让学生多背诵,不断汲取、消化,许多体现文化、反映时代的活语料(living materials)能烂熟于胸,学生们接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声音符号(vocal symbols),更多的是语言的感觉(sense of language)。这种语感融合了丰富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久而久之, 学生从英语语言的学习中汲取了文化营养,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体验所习得语言国家的习惯和文化,让学生得到一种不同文化的熏陶。

三、背诵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记忆是思维和想像活动的仓库和基础。如果学生脑子里空空如也,没有语言材料的储备,大脑就无法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更谈不上想像。如教学SEFC BOOK I A UNIT7 Earthquake 一文时,我要求学生Talk about the earthquakes in San Francisco. 并要求学生讨论What can we do about earthquakes? 这涉及到文章中的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重新组织,

学生对课文非常熟悉,能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并通过想象,用重新组织的语言就如何减轻地震灾害进行大胆地设想,说出了各种新奇的办法。

为了使背诵落实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备好“范背”课,树立学生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消除学生对背诵的畏惧感,树立充足的信心, 教师备好“范背”课至关重要。教师的背诵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更真切地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自如地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教师示范性背诵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认真地背诵。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易受榜样的激励和鼓舞,并产生模仿学习的动机。本人在这方面下过一番功夫。我本人也嗜好“读书背书”,不仅要求自己背在学生未背之前,且力求背得语音语调准确,流畅,有声有色。学生听后面露羡慕,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神情,背书的热情相当高。这样使学生觉得背诵是挺容易的事情,并且觉得能流畅地背一大段英文是一种自我享受,从而不再有畏惧感, 背英文的信心就产生了。同时教师的示范除了在课前外,还应把握火候。我们知道,背诵一篇文章要有三个阶段:陌生-较熟-熟练。我们在课堂背诵教学中,往往进到较熟这一环节,老师让学生课后再去加工,达到熟练的环节。但课后的加工往往不到位,停留在较熟的环节上。其实这第三个环节花时间不多,但作用不小,这是烧饭的最后一把火,否则饭就要夹生。也就是说,当学生读到七成熟时,还应作示范, 进一步引发其兴趣,增强其信心, 不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二、指导学生在量的积累中求得熟练

这是谈的量指的是朗读文章的遍数。一篇文章要保持长期的记忆,必须有一定的朗读的量的积累。

有人说, 他在10分钟里能背诵一篇400个字左右的课文,这话说错了,应该说,他在这10分钟里暂记住了这篇文章。因为过几天去问他, 他肯定忘记了。因为他的“背诵”没有量的积累, “记亦不能久也”(朱熹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正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要有一个过程,不经过一个过程,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教学中有许多好的背诵办法。如“重点词语提示法”“关联词语串联法”等,但这些方法试过后,我的感觉是背得快,忘得也快。这里除了遗忘的规律在起作用外,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背诵过程中缺少了读的量的积累,这些只是短暂记忆的方法。那么熟记一篇课文一般要有多少朗读量才能有效果呢?长期的教学实践得出,背诵之前要大声朗读课文至少15遍,最好25 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声朗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我们追求“脱口而出”、“出口成章”的境界,这是依赖于有声朗读的积累,因为学生通过大声的朗读,去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这样就有了对整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微观感受, 也就是有了语感。而复杂的抽象的分析,综合,概括是很难培养也语感的。反复大声朗读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意韵情趣的整体感悟和把握,更有利于语言材料的长期记忆。因此,至少保证学生每天半小时朗读,主要是早自学时间的充分高效的利用。同时在英语课上利用10至15分钟时间来朗读,从中培养语感,加强记忆。

三、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兴趣

长时间单调的朗读和背诵,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因而产生厌倦的心理。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变被动诵读为主动诵读,更好地达到量的要求,采用多样性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我在课堂上开展熟读比赛,读一篇文章,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读的遍数多。这里要求不能跳字,个个要吐出来。又如课文朗读比赛,看哪个组先读完。通过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激起了课文诵读的兴趣,保存证了诵读量的要求,从而也保证了记忆的持久。每学期年级举行背书比赛,每个班评选出5人参加年级比赛,优秀学生的风采在全年级的学生面前得以展现,更加激起了他们要奋起直追的愿望。

四、在循环往复中巩固记忆

这里的循环往复指的是对所背的作品的阶段性回读与背诵。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记忆是有阶段性的。一篇篇文章读过了,背出了,过了一段时间又陌生了,或淡忘了。学生背诵的时候,我指导他们在记忆时要跟遗忘作斗争,经常做到回读和背诵。通过回读,大脑的皮层受到刺激,重新唤起记忆,从而巩固记忆,便能起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在有着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今天,我认为背诵教学还是值得大力提倡。

篇4: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兴趣的方法论文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兴趣的方法论文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 学生要带着强烈的兴趣来学习, 而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 多采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语言内容的组织, 并且在课堂之上要敢于就自己不懂的以及想知道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善于提问, 说明他们学得更加用心, 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有充分的互动, 教师多向学生提问, 也让学生多向教师提问。在这样一种积极的互动过程中, 师生之间都能有更多的了解, 而且在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也能围绕一些重点的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式学习。如导入新课, 可用质疑法来开展探究性教学, 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是问题式的, 也可以是图片式的, 更可以是自由交流式的, 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 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新教材中每单元的听力部分都有相关的问题, 可让学生结合图片, 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 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面前也能呈现出来非常精彩的世界, 只是现在用英文的方式进行表述和表达, 所以要逐渐的让学生习惯英语的表达方式, 让他们借助英语这样的语言工具, 了解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二、借助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 英语学习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不同于自己的母语,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感到很多内容都是全新的, 需要他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把这些内容掌握住。因此如果教师不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就可能让学生在困难面前表现出退缩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多媒体以及实物教学等形式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更加投入的学习状态中, 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兴趣, 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成效。

在进行文化单元教学时, 以往的方式只是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文化背景知识, 然后学习单词、句型, 效果不理想。现在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欣赏视频, 了解文化背景, 再就视频内容展开讨论。这样, 既定的教学目标在一节课内轻松、愉快地完成了, 学生也了解了更多的异国风情。所以, 教师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不仅要用到多媒体, 还可以用到一些简笔画、一些实物的玩具等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 给学生展现出一幅更加广阔的学习画面。

三、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积极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英语是一门语言, 所以需要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接受语言的刺激, 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的基本内容, 才能不断地运用这门语言熟练的对话。我国的小学生学习英语, 实际上在语言环境方面比较欠缺, 这也就需要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这样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虽然不生在英语国家, 也不去英语国家旅行, 但是现在就能够在丰富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刺激之中, 更好的理解英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课下努力的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刺激,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加频繁的接触英语。比如, 针对有一点基础的学生, 我们在第一节课上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 并作自我介绍。课堂用语我们也要尽量用英语说。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也尽量要求他们使用英语。教师在说这些话的时候, 如果担心学生会因为听不懂而影响教学的进程, 那么可以使用较为明显的肢体语言来同时表达, 并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翻译成汉语, 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所以, 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课堂之中, 教师就打造了这样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 学生拥有这样的环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投入, 而且因为语言环境的刺激作用, 学生对于英语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直观的感觉。

四、从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入手, 给学生创建亲其师, 信其道的学习氛围

教学是师生之间有充分互动的过程, 这种互动既包括专业学习内容方面的, 又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 所以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 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平等的与每一位学生相处, 从情感上建立一种积极的关系, 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虽然英语在学生听起来比较难懂, 但是教师的表情动作等传递出来一定的态度, 学生能够在教师温暖的目光和手势等动作语言的鼓励之下, 勇敢接受英语学习的诸多挑战, 大胆开口讲英语, 不断进行练习, 从而在英语综合实力方面获得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 也让学生在课堂之上保持了良好的心情, 学生感觉更好的时候, 他们也会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这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是一样的道理。因此, 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 要关心学生的成绩, 也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主动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发自内心的给他们关爱, 从而让学生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有很多学生因为担心自己会说错, 或者担心自己会读错, 而不敢开口讲英语, 这种情况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大胆开口讲英语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做好榜样, 教师要积极地说英语, 并且表现出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自信状态, 给学生带去积极的熏染作用。所以, 在持续不断的英语学习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密切的互动, 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英语的学习。

总之,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要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 让学生逐渐在英语的熏陶之下获得更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郑丽丽.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 (上) , (4) .

[2]张小燕.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11) .

篇5:谈英语学习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要有某种解释,此类解释通常是: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事实表明,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结果,他们这样的尝试没能成功。由此可见,在“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一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所谓“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即“学习策略”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通俗地讲,学习策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少中学生会说:我们几乎每学期都在听老师讲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必须承认:情况确实如此。老师告诉学生:“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的告诫或教导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而是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

这里谈的“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 学习策略是行动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执行某种策略。比如,你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你像以往那样,在阅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到“语言点”,而且就开始记住它们。这就是你在执行阅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你对文段的整体理解,你实际上在通过行动来执行你的既定策略。当你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你的阅读理解时,你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你需要用新的行动来代替原来的行动。

2. 学习策略是体验的过程

有了学习的行动,也就有了对学习的体验。因此,在你进行学习活动时,你就必定产生某种体验。比如,你现在想改变自己的那种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的习惯,于是,你加快了阅读速度,忽略了语言细节,这显然是一种新的阅读行动,伴随着这种行动的是发生在你内心的新体验。

3. 学习策略是适应的过程

新的行动带来新的体验。但是,你曾经很适应用较慢的速度阅读短文,你曾经习惯于探查一个个孤立的语言点,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对快速阅读有一种不适之感,于是,你还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

4. 学习策略是矫正的过程

过去,你不懂得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英语写作时,你已经习惯于把心中想好的汉语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尽管你已经知道这样做的弊病,但是,你仍然需要用一段时间的训练来矫正这个习惯,否则,你就会依旧执行原来的策略。

5. 学习策略是巩固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体验、适应和矫正,你会逐步获得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你应当坚持实施这些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为的是使之得到巩固。

6. 学习策略是发展的过程

一个人学习外语,实际上都有一套学习策略,比如,喜欢从理性上接受外语的学生,往往更善于规范的阅读,更重视写作,更乐于研究语法,等等。所以,当我们说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时,我们实际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策略,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逐步把各项学习技能发展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统的,我们把它叫做“学习策略体系”。

二、中学生应当获得什么样的英语学习策略?

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们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系统地研究学习策略问题。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基本策略”,另一类叫做“支持策略”,如下列简表所示。

仅仅从上面的简表,就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学习策略指的是什么。事实上,上面涉及到的策略却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在实施一定的学习策略,我们每天都在做上面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事情。

上述学习策略的分类适用于各个学科。英语学习策略又有其专业性质,又可以在一般学习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具体化。

英语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内省策略

心理学家把这类策略称为“元认知策略”。通俗地说,这类策略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论语》),现代学习策略实际上就是把这八个字变成具体的活动。

1. 计划

假设你将要进行的学习任务是:Making a short speech to argue that women are better at using the computer than men.

--我在这项语言学习活动中可以做些什么?可能做些什么?应当做什么?

--我参与这项学习活动将会涉及到哪些语言知识和技能?

--我应当为此做哪些准备?

2. 定向地使用注意力

--我应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语言项目上?

--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某一项语法知识吗?

--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有选择地使用注意力

--我应当把有关computer方面的用语熟悉一下,如get started with the computer, make basic operations, learn the computer language, use the file system, etc.

--我应当复习和熟悉一下关于比较的句型和短语,be different from…,a littlebetter than…,…the same as…,be similar to…, etc.

4.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

--为了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首先应当做什么?

--我应当分几步来完成我的任务?

--我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是语言知识方面的?还是语言操作方面?

5.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

--我现在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

--我在完成学习任务当中暴露出哪些弱点?

--我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反应速度?

6. 确定和解决问题

--这个学习任务的关键点是什么?

--我应当集中解决哪个问题?

--我所面临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7. 自我评估

--我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势?

--我的语言表现有哪些改进?

--我的交际策略有哪些改进?

--我的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如他人?

--我的现场表现如何?

第二类认知策略

这方面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存储语言材料,如何组织语言知识,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关系),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体地说,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 查询和使用学习资源

--我如何使用教科书?

--我如何收集和利用其他学习材料?

--我是否使用词典?我使用什么样的词典?

--我是否对音像材料感兴趣?

--我是否乐于发挥声音材料的作用?

2. 模仿和演练

--我是否习惯于进行语言的模仿?

--我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操练?

--我在学习时是思考多于操练,还是操练多于思考?

--我更擅长记忆,还是更擅长语言的表现?

3. 分类

--我把什么看成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单词,是句子,还是完整的语境?

(1)shake

(2)The house shook.

(3)I heard a sound first, and then he house shook. I noticed pictures on the wall moved and the dishes too

--我如何对语言素材进行归类?我把哪些材料放到一起?

(1)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was surprised at the news. We are afraid of dogs.They were short of money.

(2)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learned the words by heart.We use them to express ideas.Don't talk with me this way!

4. 形象思维

--我在听一段语言材料时想到了什么?

--我在读一段语言材料时头脑里出现什么画面?

--我在进行口头表达时想到了什么?

--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头脑里会出现过去的经历吗?

--我在学习语言时头脑能够像演电影那样活跃吗?

5. 解悟

--我在接受语言时能够提出问题吗?

--我在接受语言时怎样提出问题?

--我怎样理解语言?

--当我说“我明白了”的时候,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6. 迁移

--我是否经常用过去的经验来理解新的东西?

过去的经验:我学会了You need not always use the same sentence.

新的理解:We[FK(2*2。7]don't have to need not[FK)]talk about the matter this way.

如果必要的话,我是否能够借助母语的交际经验来体会英语的交际活动?

母语的交际经验:当我们说“这个房间很热”时,我们可能是要求服务员把空调打开,或者我们是想换一个有空调的空间。

英语交际活动:我们想让服务员把房间的灯打开,不必非说Will you turn on the light?而是说It is rather dark here, isn't it?

7. 推断

--我在遇到新的用语时是否一定要查阅词典?

--我是否乐于体会一下语境,以便了解新词的词义?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cat show is to go to one. It's easy, inexpensive (a few dollars for the entrance fee), and anyone can be [FK(]admitted。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cat.

8. 笔记

--我能够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吗?

--我能够确定记什么和不记什么吗?(因为我不可能把一切都记下来。)

--我在记笔记时如何进行摘录、概括、分析、评估、浓缩、约简?

--我是否考虑过如何记笔记才能更有利于我日后的学习?

9. 建构

--我如何能够说出或写出“自己的话”?

--我如何使“自己的话”符合基本的语法规则而不致出现严重的错误?

--我如何使“自己的话”变得更加得体?

10. 总结

--我如何确定在一个单元里重点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如何确定在学期或学年里重点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如何概括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具体的优势?

--我如何具体地确定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类情意策略

这是中学师生比较容易忽略的学习策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上,从而没有重视自己在行为和内心的“深层”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可是,往往就是这些事情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1. 动机

--我为什么要接受某段语言材料?

--我要用这些语言材料做什么?

--我说话和写作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我是否能够做到“有感而发”?

2. 信心

--我在阅读时遇到难词难句能够保持原有的阅读心态吗?

--我在谈话时会遇到“词不达意”的情况,我能够继续维持谈话吗?

--我能够不怕出错吗?

3. 坚持

--我能够不断地积累新词语吗?

--我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增加阅读量吗?

--我能够不断地进行口语的自我训练吗?

4. 激情

--我经常能够被阅读的东西感动吗?

--我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心声吗?

5. 合作

--我能够和同学讨论问题吗?

--我能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配合吗?

--我能够和同桌伙伴进行连贯的口头表达吗?

--我能够向同学或老师适度地求助吗?

以上三方面的学习策略对中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当把这些学习策略作为基本目标,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水平。

三、中学生应当如何发展英语学习策略?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 学习情绪的调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事实上,应当越早越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中学生已经无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了。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按照上面的三类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 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 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 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 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在本文的结尾处,我想提一下著名的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R.J.Sternberg)。这位专家在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时把信息加工分为3类成分: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瞐cquisition Components),元成分(Metacomponents)。语言学习,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而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学习策略,在主要构成成份上应当说就是元认知能力。斯腾伯格把元成分看成是人进行信息加工的核心成份。

斯腾伯格断言:元认知结构发展不健全的人必定就是能力较为薄弱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断言:能够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的学生就是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希望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篇6:谈英语自主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能力,才能获取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教育的机会。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然而,究竟何谓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关于自主学习目前尚无一致看法。但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者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引导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 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

☆ 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

☆ 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监督;

☆ 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评价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首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没有“我要学”的积极心理,就很难正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实验证明,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学习态度或动机不端正是我们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要要从增强学习自信心着手。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的倾向,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或者有错误的认识,即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或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3)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等。除此之外,激发英语学习的动机,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如好奇心、学生对成功的愿望、爱玩、好动等天性;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降低、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好的动机,还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带着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先从课堂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兴趣去体验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持之以恒。如:值日生专题报告。有计划地安排每日的值日生专题报告学生可用简单的英语,就天气、出勤、班内好人好事等情况进行汇报,也可以讲故事、笑话、猜字谜、朗诵诗歌、演唱英文歌曲、自编对话小品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刚看了一场电影,就让学生就该电影作几句简评。假如学生昨天刚举行了年级足球比赛,让他们就此作一短小新闻发表。还可让学生就所读书报杂志谈读后感等。这样做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 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促使学生自主认同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以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1)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然后是不断地指导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把握好课题的难易度,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速度上要照顾好各种层次上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3)不断肯定成绩,不吝啬表扬。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学习策略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学生在乐于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让学生坚持写学习周记,并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通过总结归纳本周学习内容,梳理和复习知识要点、难点及习题中做错的题,自我反思本周学习的“得”与“失”,探讨学习技巧和策略,创造机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引导学生自我监督、管理、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1)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2)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学习计划内有关的全部资料以及阅读、写作、听力、测试试卷等方面的档案。如:自己的作文、书法、笔记、作业试卷改错记录;以及课外阅读精彩片段、听力练习、听广播、看电视、读杂志、收集新词等的档案记录。学习档案既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又可不断回顾档案内容,不断改进,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发挥优秀生的带头作用,实现学生自治。在班级内组建英语智囊团。成员由英语成绩较突出同学组成,并同时兼任班内英语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收发批改作业、检查听写单词、背诵课文等,还要定期搜集、整理、讨论并解答本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做实际上组长是在当“小老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反思自主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更有效地进一步学习。

三、结束语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以上方式和途径相信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为终身学习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Dickinson, L. 1987.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tten ,I. 1986. Towards Learner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Senior Seconary School. Acta Universitats Ouluenss.

Little, D. 1990.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CILT.

郑玉琼 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第7期

邓晓芳 高中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第11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二)中小学外语教学 第12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DvNews

篇7:英语学习,兴趣为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

今天我论坛的题目是《英语学习,兴趣为先》。这学期是我任教的第二学期,对我找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不能给大家以什么教学上的启发,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在此我只是想谈谈我这一年多来的教学体会,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有人说:“塑造一个雕像,把生命赋予这个雕像,这是美丽的;创造一个有智慧的人,把真理灌输给他,这就更美丽。”我就在做着这样一件美丽的事。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乐之者。”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英语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摸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好多的学生学得很累却就是不出成绩,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又学得好呢?以下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苦练内功,不断地给自己注入“活水”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每个教师都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把塑造学生自立的人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自己的天职。同时,教师为了能够熟练地驾驭课堂,使课堂教学活动游刃有余,创设出独具特色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刻苦地钻研新教材和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勇于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不断地给自己注入“活水”,尤其是对我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我认为这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导演”好一堂课的关键。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学生总是喜欢有能力,知识丰富的老师,由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你的课。

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由于年龄的优势,我和学生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有些学生也愿意跟我谈谈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生活上有困难也会向我求得帮助,当然我也乐意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

三、活跃课堂气氛

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可以设想,课堂上死水一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纵使教者水平再高,其效果也是不敢恭维的。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都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有效地激活英语课堂气氛

1.巧“导入”。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高明的教者绝对不会说“今天我们学习某课/某单元”之类乏味的话来导入,而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巧妙导入。譬如上unit1 Good Friends这一课时,我是以一种激情化的方式导入的,让全班学生跟着周华健的《朋友》一起唱;从而从歌词中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Healthy Eating 这一单元中,则是以直观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判断什么是垃圾食品,什么是健康食品,从而自然地导入到上课的主题。

2.巧“设问”。英语教学中找准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一个或几个巧妙而富有创意或者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足可以激活整个课堂气氛。如第十单元The world around us. 这一单元主要是关于如何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主题,在给学生看了部分濒危动物的图片后,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know any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in the world? 学生反应很大,迅速讨论起来并大声的说出了一些濒危动物的名称。之后我又紧跟着了问了两个问题:Why are they in danger? 和 What can we do to help endangered animals? 学生都饶有兴趣,一下子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在提问时,我也注意一些后进生的反应,对他们我一般提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也能体会到这种回答出问题的喜悦感,并多加表扬,使他们的心灵感到一种莫大的鼓舞与慰藉,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唤回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积极性,促进师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教与学。

。英语教学活动多,一堂课,教师可以采用对子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与全班活动科学安排巧搭配,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实现自主、合作式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如在第七单元Cultural Relics这一单元的Speaking部分,有一个主题是关于是否要将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寺庙拆毁,而建成一处新的居民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是以一个会议的形式,将全班分成四大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参会者,分别担任专家、开发商、村民A和村民B等角色,让他们讨论后来谈谈自己的观点,然后我选了一个口语比较好的学生来当村长,主持这个会议。学生积极性都很高,纷纷讨论起来,在这个活动中小组内的学生群策群力把自己得想法表达出来,试图能说服其他组,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收到了很好地教学实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这一年多来,我一直比较注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平时多关爱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地表扬,真诚的赏识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英语。但是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知道学好英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非下苦功不可。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我任教的两个普通班成绩出现一定的差距,今后将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提高自我,进而共同提高两班的英语水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好成绩。

篇8:谈英语语言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提要:本文从动机、能力、兴趣三方面浅谈如何学习英语,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能力是指从言语技能来分,听和读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把动机、能力、兴趣三大点结合起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应付考试,而是真正成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学习动机 能力 兴趣

一、学习动机的评价及其培养

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心理学家用“动机”这个词来解释个体发出的能量与冲动,指导个体将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维持这一行为的种种内部状态与过程,围绕这一过程,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动机不再单纯看成是某种内驱动力的反映,而是最后转化为行为的信念、思想,甚至情感。从这一意义上讲,动机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发动并维持某种行动的动态心理过程。心理学家们主要用以下三种理论模式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个体自认为达到目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针对这一理论,我们就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给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即远目标和近目标,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满足。

价值这一理论包括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外在实用价值及所付出的成本。成就价值(attainment value)由任务本身的重要程度决定;内在价值(instrinsic value)完成任务之后个体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外在实用价值(extrinsic utility value),及所出的成本,指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及由此在心理上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因此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No pains No gains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期要让学生有所付出必有所得,以致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目标理论中,人类动机被看成是对任务目标进行认知处理的结果。该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情景下,学习者个体在完成学业目标时具有两种取向。

(一)是与任务相关的目标倾向

(二)是与自我相关的目标倾向,这两种目标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前者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完善,后者认为学习只是完成目标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手段,然而前者更倾向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具有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培养学生向前者靠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潜力”资源会源源不动。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习外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交际的形式有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听和说是口头交际,读和写是书面交际,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这种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为培养语言能力,两者应当结全,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不可忽视。

听力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辨音能力着手,把那些只有一个音,没的成对音组(Minimal pairs)进行语训练,如下表:

元音 bed bad 辅音 sat sad

foot food seat sheet

spot sport west vest

hot hut long wrong

say see safe save

duck dark tick thick

我读一个词,要求学生听了以后,立即写出这个词是A组的还是B组的,听完几个词后,听学生的结果,其次听句子然后作多种选择练习,学生从我说的每组句子中选出与我说的意义最相近的那个句子,如下:

A、John sent the letter

B、John opened the letter

C、John lost the letter

D、John destroyed the letter

我说“John dropped the letter in the mallbox”学生就应选择A,因为A句与我说的句意最相近,再在运用课堂来培训,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英语,学生应尽量接受他们这种多种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的听力,比如教学生重复刚说过的词或句子,如:

Please repeat the text.

Please say the text again.

Will you please say it again?

I’d like you to repeat the text.

同时学生也应抓住听力课的训练,这样听多了,熟悉了,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型或句子,就容易理解了。

说的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多读、多听,产生语感,形成一种习惯,这就需要平时加强训练,如第一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或到讲台前表演。这时要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表情。第二步,让学生记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如:I see , quickly , I’m sure, 或I’d like to buy……。第三步培养口头复述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课堂中用得多的是复述课文的练习,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复述,如高中第一册下中,“The Necklack”为例,我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来复述,下面是一个学生的口头复述:

Mathilde wanted to take party in a ball at the palace, but she hasn’t jewellery, who can’t be the only woman. So she borrowed a diamond necklace from her friend Jeanne, she had a good time at the back . This was last moment of happiness, in her life. She lost a diamond necklolle and she bought one for Janne. And she has working very hard for ten years to pay back all the money.

阅读就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要求:(一)通读文章,掌握大意,在段落开头或段落末尾找主句(the topic sentence),文章中的细节可暂且不予理会,待下一步需要时再仔细研究。(二)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对一些重要句子可以标出。(三)深入浅出,瞻前顾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史地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归纳、推理和判断。

写作培养对于高中生首要他们make sentences, 其次模仿例写作,以所学的课文或实际中的一些例子,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对短文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再次写日记,严格控制学生所使用的词泯和句型,要他们做到没读过的表达法和句型不要用,其次写通知,在学写通知前,教师要通知--包括:事由、时间、地点、注意事项,最后是发生通知的单位和通知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写的等,然后给学生范例,使他们掌握通知的基本写法,然后再自己写,最后是写,提示的命题作文,选题很重要、题目、内容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过的并且会用的,做到以上这些相信写是可以轻松过关。

三、兴趣是成功的捷径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见缝插针地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其动机,激发兴趣,其次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亲切热情,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使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同时要多创造各种情景,利用实物、图片、录像等同时还可以唱歌、跳舞、画简笔画来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疲乏的情绪。在言语训练中,对学生的回答应以肯定和鼓励。答对了,可以说“Good, vere good, I’m satistied. I’m pleased. Thank you ”等,若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不能急躁,勿用“Be quick,Don’t wast time”等,应说“Think over try please. Don’t be worry”等,学生会从教师的评语中形成良好的情绪,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英语的动机,再者要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或小型补课,课后可布置适当的补缺性练习,并当面逐个讲评使优异性、中等生、差生都有兴趣学英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动机是启动学习车轮的导火线,兴趣是强大的动力,能力是学习的技能方法,方法是学习的向导,是获取自学效果的法宝,一个学生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并且又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较好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学好英语,并在实际中运用自如,使其毫不逊色于母语。

参考书目: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论文汇编》 学苑出版社

《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9: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有感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赋予崭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应尽快学习、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从而明确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使中学英语教学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目标 要求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推动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受益。下面笔者拟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目标确定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以能力为目标。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发性;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具体内容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的确定,改变了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展现个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学习的价值。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敬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教育个性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人文精神,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所谓人文精神,核心应该是人,是对人的关切,也就是对人的发展与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的关切。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代表人类的发展和命运的人类群体中最富活力的成员。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充实个性,培养具有独特人格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社会新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更新教育教学观。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对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输入和语言使用的机会,有利于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存储,提高语言活动质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多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在讲授教学中,教师的讲不是直接地、单纯地讲授,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听和学。通过讲,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主动、高效地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立足于把教师的“讲”自觉地、有意识地转化为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聆听,把听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能可以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以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想学生所想、所疑、所难、所错、所会、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1]

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师生关系是 “平等条约”,尊重和爱是其基本特征。“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有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的教育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踏上教师岗位后经多年实践凝聚而生成的教育智慧”[2] 这就是一个新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注释][1]引自余文森:《课堂教学水平与境界》[2]引自叶澜:《重建教师的角色理想》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1、12期;第1期。2.朱向群:《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有感》,《中小学外语教学》,第8期。3.王啸:《从人文精神看教学方法》,《福建教学与研究》20增刊。4.王永、余文森《课堂教学水平与境界》,《福建教学与研究》,年增刊。

篇10:如何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在我国,学习英语四项技能中,学生一般在说的方面最差,主要由于说的太少,可是学生不但课下不愿意说英语,课上也不愿意开口,因此,如何鼓励他们多说,特别是在课上如何多说英语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课题。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说英语的语言环境,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使学生在说的英语技能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一、环境是契机

一般地说,课上有两个因素影响学生开口说英语,一是他们不易用恰当的英语形式表达他们的意思,一是他们怕出错。而出错是因为他们太紧张,所以创造一个适宜说英语的环境是教学的主要契机,这有助学生积极和正确地练习说英语。为此笔者一方面尽力多鼓励学生,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心里,另一方面采取一些方法,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说英语的气氛。

1. 在教室里把学生的座位以小组或成环形形式布置,让他们面对而坐,以增加亲切气氛。

2. 说英语时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而不是站着说,这样他们感到更自然。

3. 开始阶段,允许学生使用录音机放他们为某个话题提前准备的磁带。

4. 让学生戴自己制作的假面具,以掩饰紧张而产生的尴尬表情。

5. 让学生在语音室或通过电话在相互看不到的情况下交谈。

6. 根据不同的话题,尽量把学生分成对或组,如果可能的话,让他们预先准备他们的观点,然后由小组出代表陈述他们的观点。

7. 定一天为不说母语日,让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卡片,记下他们在表述中不会表达的英语单词和表达形式,以便过后在课上进行讨论。

8. 每节课开始5-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他们可以谈最近读到、听到和看到的有趣事件、消息和故事。

9. 组织野餐、聚会、访问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上室外英语课。

10. 在校园里组织一个英语角,让学生同那些对英语感性趣的人进行自由交谈。

事实证明,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不再感到紧张,让他们愿意问问题并愿意无拘束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首要条件。

二、鼓励很必要

每当学生用英语讲完后,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又取得了进步,有一种成就感。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尽力做到这些:

1. 态度温和,只要学生用英语说话,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表扬。

2. 态度要真诚,努力找到学生做对的地方。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气和不耐烦情绪。

3. 细心、敏锐、公正、客观,不要偏向某些学生,或让学生出丑。

4. 以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珍视他们的勇气,不嘲笑任何学生。

5.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总期待学生符合教师的要求;信任他们,等待他们接近教师的要求。

当然,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每当学生说完后,要及时指出他们语言中的比较明显的错误,例如:发音不正确的词、严重的语法错误等,但无论如何学生需要不断地鼓励。

三、方法很重要

教师应尽力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课上练习说英语,这一点很重要。实践证明,训练学生“说”的教学课的成功,主要在于学习者能在课上选择他们所想读、想听、想看和想谈的内容。笔者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训练。

1. 各抒己见: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或有过经历的话题,也可选择那些他们不易加以评说,学生知道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话题,例如:假日、大自然、广告、环境和污染等。还可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所想谈的话题。如:学生平时记录所读和所写的东西,以及明星、歌曲、音乐、杂志、运动和旅游等,他们通常喜欢谈论这样的话题。

2. 故事复述:让学生复述他们所读到、看到和听到的故事。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情景对话。例如:在诊所、在车站、在邮局、在餐馆、在商店等。

4. 争论辩论:选择那些可辩论的话题,例如:男孩女孩,谁更聪明?计算机游戏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首先让他们分组,讨论10分钟,再把他们分成正反两组,最后,两组开始进行辩论。教师对他们的辩论给予引导,督促那些沉默不语的学生参加辩论,以保持班上的活跃气氛。

5. 讲述故事:让学生用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讲故事,并根据情节做出手势和表情。笔者也为学生提供情节和人物,让他们即兴编故事,以培养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6. 看图说话:给学生看一些动画或幽默画,让他们就图画的内容,畅所欲言。

7. 短剧表演:学生喜欢演短剧,因为他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理解剧情,创造一种协作的气氛。

8. 演讲比赛:选择一个话题在班上进行演讲比赛,同时让学生做裁判,给讲演者打分。

9. 描绘叙述:让学生描述某事、某人或某地,例如当教师美容或换了衣服后,让学生发表看法。再如帮我找朋友,让一个学生描述他/她的朋友,然后让全班学生根据这位学生描述的情况猜是谁。

10.演与说:让一个学生表演从事某一职业人员的动作,由另一个学生给予描述。例如:医生给病人检查病情等。

11. 说与演:让一个学生说动作,其他的学生马上做,例如摸鼻子、跑步、问某人的名字等。

12. 说与画:让一个学生进行描述,其他的学生把描述的画出来,例如:描述一个地方的位置或一个学校的布局等。

13. 看与说:1) 在不放声音的情况下,让学生看一段动画片和电视剧,猜出大意,并进行讨论。2) 让一两个学生在不放声音的情况下,描述电影和电视剧片段,其他学生背对着画面,通过听来想象剧的情景,然后再让他们看节目,进行对比。

14. 充当翻译:让一个学生扮演翻译的角色,另一个作为外国人,一些学生作为当地的居民,他们通过翻译进行交流,例如:买东西、观光访问。

15. 解决问题:指定一个话题,并告诉学生有关这个话题的关键词,让他们解决某个问题,例如:如果你有这三件东西,一个指南针、一把小刀和一个罐头,在与别人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你如何在森林中生存一周等。

16.做游戏:学生喜欢游戏,通过做游戏,让他们进行口语训练。

1). 猜我所想:一个学生心里想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由其他的学生只能通过问一般问句或选择问句的形式问问题,被问的学生只能用“是”或“否”做回答,如果问问提的同学没到第20问,就猜出这个词和短语,那他们就赢了,否则,他们为输。

2). 禁词描述:一个学生心里想一个词,对它进行描述,另一个学生作为裁判,规定不能提到某些同它有关的词,例如:“book”这个词,你不能提“书”,“字”和“纸”,其他的学生听,如果该学生提到了这些词,他就输了。

3). 听与猜:一个学生在黑板写上一个词或句子或一种职业名称,另一个学生通过手势进行描述,但不能提到黑板上出现的词,其他的学生背对着黑板,通过学生的描述猜是什么。

4). 重复添加:学生一起编一个即兴故事,首先,由一个学生说故事中的第一句,下一个学生重复前面的一句,并添加一句,然后,下一个学生再重复前面两个同学的所说的句子,并再添加一句,这样一直繁衍下去,看谁能比较完整地叙述出该故事的学生,谁为赢。

5). 说与猜:首先,选择四个学生到前面或到学生的中间,把他们的耳朵堵起来,不让他们听到声音,然后,给其他学生看一个短语或句子,不让那四个学生看到,其他学生尽力用语言和手势向这四个学生讲这个短语或句子的意思,能猜出或猜得比较接近的为赢。

6). 对于错:首先,请四个学生到前面,其他的学生用选择或反意问句的形式问他们一些有关地理、历史、音乐和艺术等知识性的问题,然后,这四个学生努力回答他们,答对最多的学生为赢。

教师应尽力创造更多的方法让学生练习说英语,这将会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得掌握“说”这门技能。

四、指导要跟上

当学生通过教师的调动和安排,创造了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活跃的气氛后,教师在各个活动中进行具体指导要跟上,固然学生的主动性应得以鼓励和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给予指导和评价,毕竟,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课堂教学和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笔者努力做到下面这些。

1. 教师在要课堂上尽力用各种手势、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

2. 教师不但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也以一个演员的角色出现,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

3. 有必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他们所说的内容,让学生准备好谈话计划,对话长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水平定。

4. 提前一天让学生知道第二天要参加的活动,必要时可先发给他们一些资料,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那些不太活跃的的学生。

5. 强调学生要用自己的话,述说大意,而不要硬背材料,一旦发现,教师要及时提问题打断他们的思路,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

6. 在同别人的对话时,有的同学经常假装听懂了对方的意思,这样就会失去练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如果听不懂对方,请说:“I beg your pardon“。

7. 笔者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要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说话的重要的信息上,而不是每个单词上。

8. 为了便于沟通,在学生谈论某个话题之前,首先解释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克服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带来的表述障碍。

9. 在说英语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怎样说流利上,而不是过分强调准确,也不要过多的考虑语法,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克服来自母语的影响,例如:容易混淆的音,象在“horse”和“house”中的[):]和[au],容易吞掉音,象在“government“和”children“中的[n]和[l],以及英语和汉语当中节奏的不同等。

10. 注意利用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带差的学生,比较难表达的话题和不容易表演的角色,先让好学生表达和表演,然后再让那些较差学生做。

事实上,对学生来说,老师的指导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知道他们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五、结束语

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学生实际上说英语的愿望很强烈,他们不愿意说只是因为怕出错、紧张,而造成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英语词语来表达自己,如果教师努力创造一个说英语的良好环境,通过各种方法鼓励、训练他们,学生会非常积极地、自动地和自然地说英语,“说”作为学习英语四项技能之一,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获得,熟才能生巧。

篇11:培养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班主任工作体会

私立一中 连步奇

决定人的前途与命运的最在因素之一是高考成绩,高考成绩的高与低,除了受到学生本人的智商因素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心理素质。多年来,通过高三补习班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高考成绩,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应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又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注意增强学生主体的自我心理修养

我班从“三自”入手,让学生学会“自评、自慰、自信”。

自评:人贵有自知之明,具有良好心理修养的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能

对自己做好客观的自我评价。我班安排了每周二的班会课,让每个学生在六人小组中进行本周《规范》训导情况的自评,同时通过小组内互评及班主任的评价,帮助学生适当调整,逐步帮助学生做到客观认识自我,培养客观地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慰:健康、稳定、乐观的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但许多学生却经受不住轻微的挫折和失败,比如说某一科单元考成绩不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化的主动自慰,缓解改善不良的情绪,当某个同学考试不理解,要学会自慰:“我得到了一次吸取教训的机会,现在我在这题多做一遍,比别人记得更牢了。”合理化的主动自慰,可以帮助学生从挫折的被动承受转为主动调节,从而走出痛苦和烦恼,保持健康、稳定、乐观的情绪。

自信: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内在因素,一个信心十足、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学生,就会有健康的心理生活。要求学生学会勇敢地说:“我能行!”帮助学生们面对困难的问题,学会自我激励、自信、自强。这样,那些学习有困难、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从自卑和压抑中解脱出来,大胆地从心底喊出:“我能行!”

二、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

通过补习班的班主任工作,我逐步地了解了高三补习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采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评定。综合考察了我班学生在学习、情绪、性格、社会适应、品德、行为习惯等六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连同学生的有关背景资料,建立起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据此,我开设了开设了每周五课外活动这一节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绪、塑造个性、培养品德、进进社会适应力的内容,在方式上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将心理健康的意义蕴含其中。

三、注意创设和谐、公平的氛围

创设和谐、公平的氛围,是保证有效进行昼教育的首要条件。

我班十分注意创设和谐的氛围,在师生和谐方面进行了作业评价和目标品德评价的改革,采用充满爱心、充满激励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和学生亲切交流。我班要求教师在认真批改作业的同时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写一句富有感情的短批;期末评语,我侧重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满腔热情地与学生亲切交流。

四、注意家校结合,构成家校网络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加强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学校重视了教师--家长--学生构成的心理教育网络,让心理教育走进家庭,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拓宽和深入教育的领域。

首先,在学期初开办专题讲座,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学校里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做家长的又该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了解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教些什么、家长应配合做些什么。其次,我通过印发心理教育的有关资料提供家长学习,开展健康心理问卷征答。提高家长对孩子们心理素质的重视和了解,以形成学校、家庭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共同关心的新格局,提高教育实效。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们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并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1.

篇12: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掌握英语并能灵活运用是许多人都想做到的事,掌握英语,首先必须学好语音、语法,然后就要开展大量的阅读。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众所周知,由于各民族生活的地域、环境、社会制度、文明礼貌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交往,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很大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各民族间人们交往时的许多困难与障碍。一个初到国外的留学生,往往感到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当地文化的不适应。而其原因就在于他虽然学习了不少的英语语言知识,但对于该种语言息息相关的背景知识,即载体于该种语言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政治结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都知之不多,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了解该种语言所附属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开启这一窗口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是他们学习外语最需要的技能。因为,他们中学毕业后,进大学深造,或从事口语工作,或出国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而阅读外文书报和杂志的机会却很多,因此可以说,阅读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

阅读分为精读,泛读,朗读,默读等几种。阅读可以保持学习外语的持久兴趣,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阅读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面向世界,不仅是语言本身而且包括大量的非语言性的知识,阅读在很多情况下,正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没有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对一门外语的掌握不可能是全面的牢固的,更谈不上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

既然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掌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想在本文中就我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查阅法。

查阅法是一种查寻式阅读,它是从阅读材料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其要求是快速,准确。即没有必要通读全文,只要能快速找到想索取的有关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

在考试中,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这一方法就可以应用,即学生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读一遍,看清每个题干是什么意思,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就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必要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弄清楚,而仅能回答问题即可。总之,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在不连贯的、跳跃式的阅读中能够迅速掌握所需信息。

二、猜测词义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新词就不知所措,总是去查字典以求得正确解释,结果影响了阅读速度,从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也使阅读量大打折扣。

阅读中的生词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对于第一类生词,既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为准确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阅读时,应切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

至于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推测词义。

1、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例如:

The Biggest in the word

Peter dozed off while his teacher was talking.

Teacher: Peter!Tell us,what is the biggest in the world?

Peter: Well,well ....eyelids.

Teacher: What?Eyelids?

Peter:Yes,sir Because as soon as I shut my eyes ,the eyelids cover everything of the world .

该短文中,“eyelids ”一词根据上文中的“shut eyes”档住眼睛的东西,猜出是“眼皮”之意。

2、通过原文中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

例如:suffxes: such as _ ing 、_ed 、_s 、_ful and _less, may cause spelling changes when added to words .

句中给出了“suffixes ”的几个例子,_ing、_ed、_s 、_ful ,这些都有是常见的单词后缀。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便可知道“suffixes”的意思是“后缀”。

3、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

对比法常用的词或词组有:but ,while ,however,yet ,otherwise...通过使用这些词,我们可以对生词进行对比猜词义。如:

( 1) The paint on the cottage had peeled in a few places,otherwise they looked well kept。

句中的“peel”可从“otherwise”后面对比猜出是“脱落”之意。

( 2 ) Jack was thin while his wife was really obese句中的“obese”通过while 与 thin对比那意思为“胖”

通过定义或同位语来理解词义

如:(1)Meterologists,people who study weather and weather patterns still have difficulty predictly the weather.该句中“ people who study weather and weather pattern”作为“meterologists”的同位语,其实是对“meterologists”的解释和说明。由此可判断,“meterloogists ”的意思是“气象学家”。

(2)Acrophobia,or fear of height,can make life difficult for tight rope walker who suffer from it.

这个句子中“fear of height”是对“acrophobia”的解释是“恐高症”之意.

三、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有时,我们在阅读中会遇到 一些似曾相识的词。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遇到 这类词不必去查字典,我们可利用构词法知识推测其词义,掌握了这一技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词的数量。

英语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构成新词,即转换、派生、合成。

1、转换:一个单词或词组由某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叫转换。转换后的词义与转换前有密切的关系,例如:

(1 )The sick and wounded were to be taken good care of by the nurses.

(2) These clothes are intended for the old .

以上两个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是由形容词加定冠词转化而来的名词,表示一类的概念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一类人,不是指个别人。(1)句中的“the sick and wounded ”意为“伤病员”(2)句中的“the old ”意为“老年人。”

2、派生:在一个单词前或后加上一个词缀,变成一个新词,这种方法叫派生。

词缀有前缀,后缀两种,通过加前后缀派生的新词,在意思上与原来的词相关。但前缀改变词义,例如:happy(高兴的)-unhappy(不高兴的 )、like(喜欢的) -unlike(不喜欢的) 、regular(规则的)-irregular(无规则的) 。后缀改变词类,例如:kind(adj和蔼的)-kindness(n和蔼);、help (n ) - helpful (adj),由名词转化为形容词或由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由此可见懂得前后缀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便于我们阅读的进行。

3、合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法叫作合成。合成的词义也很容易从每个词原来的词义中推测出来。

例如:You can buy such things as toilet soap toothbrushes and toothpaste.

句中的“toothbrush and toothpaste ”是合成词,分别由tooth(牙齿)+brush(刷子);tooth(牙齿)+paste(糊膏)构成;由此可猜出“toothbrush”为“牙刷”,“toothpaste”为“牙膏”之意。

四、理解句义的技巧。培养学生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

例如:Edisson planted vegetables/ in his garden/ and sold them to buy / what he needed for his lab .此句共有十七个词有些学生往往看一个词想一个词,逐词注视,阅读速度既慢而且不易掌握全句的意思。如按上面的斜线处停顿时,则全句只要“注视”四次即可。阅读速度可以提高几倍而对句子的理解也要完整得多。

五 、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

由于词的意思不明,而造成段落的意思模糊不清,这是阅读中常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反复阅读。一般地说,多次阅读的过程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往往开头难但看了几遍之后,就能逐步明白其意义了。有些难懂的句子,根据上下文,仍可以猜出它的意思。一篇短文,如果我们能看懂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意思容许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误差,这是正常的现象,例如下面一段:

The two largest islands of Great British Isles are the Great British and Ireland .There are three regions in Great Britain.They are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se.

此段中“regions”一词未学过,但通过上下文中所提供的线索以及学过的地理知识,不难猜出它的词义是“地区,行政区”。

六、利用标题猜测

我认为,当拿到一篇陌生材料时,不要急于通读,更不要放弃,而应先看标题,理解标题,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其次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的大意;最后弄清一些指代关系,尤其注意文中的斜体或黑体的醒目的部分,因为这些可能是文章的重点之处或关键词语。如果做到耐心、冷静地去阅读一些新材料,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而且要靠课外辅导。目前中学教材后都有补充读物,必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但课外要注意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很多教师想了不少办法,如办手抄报,或成立课外阅读小组等。

做到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我就在课下收集了大量的幽默,笑话,谜语,谚语,成语,小故事,加以精选 改编。如在一张卡片上编了这样一个谜语:

I do not have a mouth,but I can blow things away

I do not have legs, but I can run quickly

I always shout loudly while I am moving

But when standing still I am nothing.

在卡片反面印上谜底“风”

灵活的取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途径,对多数人来说,它本身也是一个目的。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中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提高更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原作者: (刘学红、鹿传宝

来 源: www.pep.com.cn/

篇13:帮助学生跨越英语学习障碍的探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人文关怀”是老师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从关心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跨越英语学习中碰到的障碍,指引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关键词:落弱生;尖子生;英语学习;障碍;兴趣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老师对孩子、学生的要求异常严格。这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这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孩子要健康顺利地成长,教育者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我们必须以生为本、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跨越学习中碰到的障碍是教师的职责。

帮助学生跨越学习中碰到的障碍,主要有面向整个班级和个别辅导两个方面,面向整个班级的辅导还分为讲授新课和讲授复习课两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兴趣浓厚,这种兴趣是因为好奇;后来跟不上了,学英语的兴趣也渐失去。所以老师的教学不能只依靠于学生的原始兴趣,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不断地诱发学生学英语的新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兴趣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的成功之门。

一、讲授新课时帮助学生

初学英语的学生接触到英语时态的学习时,会感到吃力。因为一般现在时较其它时态来讲要复杂一些,加上学生一开始学英语不久就必须学习这个时态,所以学生很容易因此受挫折而对学英语没有信心。如果老师注意到及时采取措施,给学生做疏导工作,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放弃学习的情形不但会扭转,而且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一般现在时态的障碍呢?首先,应向学生讲明其三个基本用法:(1) 表示现在的习惯、现在经常发生的动作或目前存在的状态;(2)表示主语的特征、性格、能力等;(3)表示客观真理、科学事实、格言及其他不受时间限制的客观存在。然后,采用化繁为简,条理清晰的列表法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表格略)。

用表格来理解比较直观,学生更容易弄懂。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放一套题量适中,有一定梯度的配套练习给学生做。学生会发现依照老师所指导的去做,问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就这样不断地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当障碍一个接一个被克服时,学生的兴趣就不会减退。在信心快要动摇的时候没有人拉一把是很危险的,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放弃了英语学习的。所以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英语学习中会碰到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如在高中阶段学生较难掌握的或者难以正确运用有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等语法项目,还有在特定情景中正确使用英语;在语篇学习中如何把握语篇内在联系、怎样理解作者的态度、意图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有这些都要求老师要把握好每个环节,一个一个地过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凭着爱心帮助学生克服一个个困难。

二、讲授复习课时帮助学生开窍:

高三级以复习课为主,这个阶段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没有形成网络。要排除这些障碍,老师首先得狠抓基础,帮学生把知识归类、整理,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方块,然后配以适当的训练,因为能力是学生练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做法是:

1、以语法为主线,分专题复习。从名词、冠词、数词及主谓一致等词法专题到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句法专题逐一发配套练习让学生做,再交上来老师批改,批改过程注意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评讲时侧重突破难点,用归纳法、比较法帮学生整理思路。如: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一知半解,特别不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用起来捉襟见肘。复习教学首先用归纳法把各种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介绍给学生。然后用比较法帮他们突破难关,帮他们开窍。如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在句子中都可充当定语和表语,学生对此无法辨别。可在黑板上写了如下句子:

(1)She is sitting in a waiting room.

(2)I saw a sleeping boy in the classroom.

(3)Her job is raising pigs.

(4)The dog is frightening.

先让学生猜哪两个词是动名词,哪两个是分词,然后告诉他们:A waiting room means a room for waiting. A sleeping boy means a boy who is sleeping. 可见,动名词当定语时表示被修饰的词的用途,而现在分词则表示被修饰的词正在进行的动作;第三句可写成:Raising pigs is her job.即是说,把主语和表语的位置颠倒,可这么做的词是动名词,而第四句就不能这么颠倒,因为frightening是说明主语the dog的性质,这个词是现在分词。于是学生得知:动名词当表语时可与句子的主语调位,而现在分词则不行,因为现在分词是说明主语的性质、特征。用这种方法讲课,学生觉得条理清楚,较容易接受,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开了窍的学生在学习上就变得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了。在老师的不断点拨之下,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善于归纳整理了。很多人课后都能主动把各种语法整理成表格,再与相关语法点比较,这样做收到很大的成效,学生反映很好。

2、以单元为单位,自编复习材料。所编复习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把相关的知识点归类,将易混的知识点加以比较,再举出典型题例。第二部分是编制精选练习题。精选题主要挑一些易混题,让学生在苦思冥想之后经老师点拨而豁然开朗,从而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在上课当中能向老师提出有关的问题或是专心地听讲。

在分知识方块进行练习的同时,可以高考题型为主导,让学生做适量的练习,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个环节。比如表达能力训练。每个星期给学生布置写作练习,题目的编排注意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词、句到篇章逐渐升级。这样坚持下去,一直进入高考题的模拟写作;同时加大阅读练习,以阅读促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渐培养起写作的兴趣,写作的平均分也越来越高。

三、大班中的分层辅导帮助学生

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面对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分层分批辅导的做法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

1、薄弱生辅导。在集中精力提高整体成绩的同时,把成绩低下的学生挑出来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打基础,使他们跟得上其他同学。要意识到这种类型的辅导过程中会碰到难题:就是有些学生无心向学,波动性大,这就需要老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出发点,耐心开导他们,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真正地关爱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尖子生辅导。每班都有这样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还可以,无需很努力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要提高成绩是很难的。关键是让他们明确不断进步的必要性,让他们参加尖子生辅导班,用多种方式鼓励、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让他们意识到要不断追求进步,动力加足,劲头加大。

这种做法很有效,原来基础中等的学生也进到了级的前列。如我校历史班一开始英语成绩标准分在650分以上的只有一人,经过这类辅导后,在高考中有11人标准分在650分以上,其中三位还突破700分,有一位分数高达758分。学校的人文关怀,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帮助尖子生突破薄弱环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个别辅导中帮助学生

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在学英语中碰到的障碍也各有不同。这主要跟学生的性格、阅历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辅导前先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来开展辅导。有的老师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一律做同样的练习,进行同样的讲授,不但难以有效果,反而消解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在对高三学生的个别辅导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基础不扎实但阅读量大,阅历广,他们往往在做阅读理解时思路敏捷又较为准确,但一些基本知识点却弄错。这类学生要补基础。有的学生基础相对扎实,做单项选择及涉及基础的题型时他们能拿高分,但在做阅读理解以及相应的活题时却运用不自如。这类学生要多给他们一些阅读材料,以扩大知识面。另一类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就是提不高成绩,这类学生通常是学不对法,要对他们进行学法辅导。

个别辅导中应针对性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辅导,教师都必须凭着一种指导思想:以生为本,从关心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出发,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困难,陪伴他们度过一个个难关。只有这样,老师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

1月

参考文献:

[1]钟道隆 《学习成功的乐趣》,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杨雁斌 《创新思维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发表于206月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篇14:英语复习的基本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在英语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学习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英语的规律,并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较好地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高考前的英语总复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提高成绩的黄金时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成绩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考前复习及合理的复习方法尤为重要。下面浅说一下本人之拙见。

总复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阶段复习、单项练习、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各阶段教师应注意复习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阶段复习阶段,侧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是金字塔的塔基部分。在这一阶段,词汇复习是关键,它在考前复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书面表达及其他试题的答题准确性。通过教学实践,在词汇学习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依据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加强词汇集中复习,将高中三年的词汇依据教材和词汇表,按照读音规则重新编排,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定期检测。对于一时难以达标的同学,教师要找其谈心,多鼓励,敦促其尽快完成目标任务。

2. 对于词汇的理解、记忆要不停地反复循环,加以巩固,在句型与课文中,在书面表达中渗透对词汇的复习。另外在阅读中加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 通过构词法进行复习,通过对形容词、名词等加前缀、后缀来复习词汇,比如以-ly结尾的副词归纳为:carefully, carelessly, brightly, strongly, badly 等。又如以-ly 结尾的形容词:lovely, friendly, lonely 等。

4. 对于词组和短语,主要按其结构,围绕某一核心词进行归纳复习。如以cut为核心词的词组归纳为:cut across, cut up, cut down, cut off, cut out, 等。也可以相同的词为中心进行内外辐射复习。如以“make”为中心词的内外辐射复习:

另外,在考前英语复习中,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预习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还能发现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学生预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复习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备好课文预习笔记本,记录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纲及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还可以利用早读时间,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相关课文,以巩固预习的语言知识,落实好:“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然后再课堂上讨论并讲解。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推理判断题来深化课文内容,对于其中的难点,还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观察,比较,认清问题的本质,完善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表示花费的几个词:pay, cost, take, charge, spend 时,教师可给出几个句子:

1. His mother was ill in hospital, so he had to ______ 2,000 for his car.

2. I ______ him $20 for the motorbike.

3. How much do you ______ for a room with a bath?

4. He ______ all his money on new books.

5. That suit ______ me over £6.

…要求学生用这几个词填空。通过讨论、比较,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做出归纳:

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摸索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

二、单项训练阶段,也就是教学法中所谓“warming-up process”。在此阶段,侧重点就由第一阶段的词汇、基础知识复习上升至运用这些知识的各个单项能力上来。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原则。在这一阶段,师生应侧重于“解题技巧”、“题型熟悉”、“强化分类练习”上。这样既巩固了第一阶段的成果,又自然过渡到单项运用语言能力层次上来,使学生对高考英语测试中各种题型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识,从而克服了惧怕考试的心理,由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三、综合训练阶段。由于前两阶段贯彻“阶段侧重”原则,因此肯定会有知识上的遗漏、忘却以及能力训练上的死角等现象,所以要进行综合训练,也可叫“查漏补缺”,指综合以上两个阶段的复习情况,针对两个阶段暴露的问题可,进入下一阶段模拟复习前的一种“磨合”阶段。要抓住这一阶段,把知识能力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消灭自模拟训练前,让学生做好向考试进行最后冲刺的一切准备工作。

四、模拟训练阶段,侧重应试技巧的训练与培养。这一阶段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复习环节。通过此环节,可锻炼学生临场发挥和应考的心理素质,提高解题技巧和熟练程度,以提高答题速度和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总之,对于英语总复习,教师要把握好复习中教的度,拔高的度,NMET考题深浅的度,复习训练的度等,做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阶段侧重于精讲精练有机结合,五会(即听、说、读、写、译)并举。忌韵调不兴(即一节课总是一个声调,平平淡淡,没有高潮),分配不平(即不面向全体,只盯个别学生),生词连篇,满堂灌。克服了上述缺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相信在高考中,你的学生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篇15: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索

摘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自由地参与英语学习,本文是一种较好的方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相机诱导,激发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讲活重点内容、增长学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摆脱传统束缚,大胆求实创新,引导学生走进英语学习的自由天地。

关键词:兴趣、成就感、预习、听课、复习、提高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根本任务之一。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但从现在学生学习英语情况看,学生学不得法,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会发现学生目前学习英语存在以下问题:

预习:只是盲目地看看课本,决大多数甚至不预习,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吃力。

听课:盲目性大,抓不住重点,难点,不会记笔记,积极性不高,精力不集中。

作业:缺乏思考,主要为应付教师检查,做后不检查,有错不纠正。

复习:无系统,随意性大,只背单词,胡乱翻书,复习不得要领。

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状态,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觉主动的能力,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要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愿意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求;才能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如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地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和特点,创设各种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利用课前三 、五分钟的热身时间,时以美妙的歌曲做伴奏,时以安排学生上台讲有趣的英语故事、笑话等来迎接新课的开始,让学生陶醉在音乐声中,倾听同学的趣事轶闻,体味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也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动作表演等直观,生动地进行课堂教学。再者利用录像,录音,投影片,VCD 等电化手段帮助学生宊破重、难点,从而摆脱传统英语课堂的“匠气”和“死气”,增添课堂的“生气”和“灵气”。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一切活动机会,给学生创造出体验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就会带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设疑,质疑,来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失时宜地激励,表扬学生。如用:good,great,wonder,clever,excellent等言语。再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实施学生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学生目前预习环节存在盲目性,随意性,无目的性,不知道预习是什么,如何预习。教师必须指导好学生预习,做好预习工作。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先决条件。预习主要对新内容进行总体把握,不必看得过细,具体。否则,听课就会失去新鲜感。而目前,在英语课堂上所反映出来是: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学起来感到吃力。其原因一是没有把握好预习环--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二是上课时听课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新知识点的陌生性。显然,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下学习效果当然不佳。因此,只有搞好预习才能增强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才能把握新课的重难点,达到预习目的。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预习方法指导,要求学生做到:

1.初步了解单元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如对话或阅读等);

2.熟悉单元词汇要求,并能联系旧知识,横向适当展开学习;

3.在一些似懂非懂之处标上记号;

4.画出认为美丽的、有用的词组和句型等;

5.预习时要肯动脑筋,最好带着问题去预习。

为了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并做好预习,教师要检验预习的效果,如

1) 在早自习时可让学生朗读单词;

2) 提些简单的整体性性的问题;

3) 提供选择题或是非题;

4) 列出大纲要求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等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预习的效果,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四: 激发学习情绪,实现角色转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听到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分析,而且能听到其他同学的见解,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巩固知识,掌握技能,锻炼思维。激发学生在课内高涨的学习情绪,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策略如下:

1。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双边活动,摈弃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独角戏”的做法,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为雪上加霜服务的意识,当好导演,演员(配角),观众或裁判的角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用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英语,配合手势、感情、动作进行教学,善于利用实物、录音、电脑、动作表演以及语言等创设情景,使学生听课精神振作,思路开阔。

2.教师有意识地就某个知识点出现讲解错误,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让学生主动说出来,再给予纠正。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3.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趣味性和可回答性,有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回答Yes or No, 缺乏吸引力,如在教Body language 一课时,当老师问Is body language very important?学生当然会回答Yes。 不妨变化一下:Is body language always very useful? Will people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when they use body language? 这时学生会做出多种回答。再问What body language means good manners ? What body language means bad manners? 学生会兴趣大增,纷纷回答,这样学会就会积极度主动地进行思维。

4.对有见解的,精彩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学生讨论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5.教师要和学生平等交流。语言的交流应是开放的,随机的,气氛应当是和谐的,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平等的一员,同他们交流;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问题表现出兴趣,并同他们一起探讨,在合作中消除学生心理中老师是监督者,评判者的影响。教师要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要不计学生过失,吸收他们的合理见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6.做好课堂笔记,要点知识这不仅对高中英语学习帮助很大,而且可以养成速记的好习惯,还能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听写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做笔记时常出现下列问题:

1)只听课不做笔记,不知道记什么,给以后的复习带来困难。

2)不得要领,想记下时就记,有时又忘记,不会整理。

3)出现错误不会纠正。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记笔记。

1)要有一本较好的笔记本。

2)条理清楚,提纲明确,能用颜色分辨主次,排列有规律。

3)对重要语言点要详细记录,不懂的要记,已完全掌握的可不记。

4)听课时是重在听懂老师的讲解,抓住关键,用90%的注意力听课,10%的注意力做记录。

5)每页的上下、左右都要留适当的空间,以便复习时添加其他补充材料。

为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本,老师要经常检查,表扬记得好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勤学,勤记,勤思考的习惯。

五:延伸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后教学延长线, 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

1.自学和课后复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自学和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1)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对于如何自学、学些什么内容,以及学到何种程度不太清楚,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督促学生进行自学。作业的内容要细、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乃至课文内容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都要提出具体要求,而且要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检查。通过检查,教师可以发现在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这也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依据。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目标进行必要的自学习惯。

2)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逐渐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是进行自主的学生。比如,预习的作业不再面面俱到,把一些看了书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删去不做,而安排一些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或者讨论的题目。这些问题不但是学生在预习时容易忽视的,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Lesson74,Book 1 (B)The secret is out 时,我们让学生预习这样的问题:(1)If you are a boss, who do you prefer, men or women ? Why?(2)If you can’t get a job because you’re a woman, what will you do? 在学习Lesson 78, Book 1 (B), Paper,一课时,我们为学生安排的讨论题是:What would happen without paper?这些总是往往没有惟一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大有益处的,如果认真准备,学生不但可以使用大量新材料,而且可以用到许多学过的知识,这又可达到知新而温故的目的。我们在操作中发现,学生对此在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热情。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具有自学能力,使他们通过自我处理信息,自我消化,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会了学生主动自学就给了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钥匙。

2.课后复习是课后主动学习的重要一环。是课堂听讲的后读阶段,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不仅是巩固旧知识的必要,而且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可以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新学的知识。目前中学生的学习缺少有序的课后复习,指导学生课后复习途径如下:

1)回忆。两人一组用几分钟的时间,在课后用交流的方式把当天课上所学的知识回忆一篇,其效果甚佳,这种方法使学生经过大脑的思考,用交际的方式复现出来。

2)在早自习朗读课文和重点词汇,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

3)补充笔记。上课时一边听讲,一边摘记笔记,难免有所遗漏或笔误,这样课后就需要检查,比较、更新、整理,同时通过整理,对知识点进行再认识。

4)指导学生主动认真做好口、笔头的复习练习,要勤于思考,切勿一遇到问题就急于求教,学会查阅资料。老师在复习练习的布置时要避免简单、重复的操练,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延伸,增加思考和变化的成份,做到举一反三。

3。课后兴趣小组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

上文提到的要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措施之一是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课后兴趣小组的建立和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方位了解社会,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活动可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英语兴趣小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如英语角、英语歌曲,演唱、英语俱乐部、朗诵、写作竞赛、短剧表演,要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对中外文化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这些活动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逐步消除畏难情绪,达到听、说、读、写的同步训练。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一个“用”字,只有切实加强训练、主动地去运用,才能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上述简要阐述了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就欲望,促进教与学的角色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积极性,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然而,学习有法、但无常法,我们只要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们就能主动学习,并会学好英语。

篇16:学习英语的六大秘诀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当我们意识到有必要学会英语,并且下决心去攻克这个难关时,我们就一定要:

1、投资我们的时间和心智。我们并不傻,有足够的智慧和大脑空间来消化储存那些ABCD。别人能学会,我们也能学会,只要我们善于投资自己的时间。上帝赋于我们每日24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7小时,三餐饭2小时,莫名其妙kill2小时,无论如何应有1小时来学习。越忙的人,越有时间做事;越闲越懒散的人,越找不到时间来做事。

2、要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把学英语当成一个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着头皮、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从简单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书(生词量不超过30%)悉心研读,默识揣摸,就会有收获感,尝到甜头,进而信心更足。如开始就啃一本词汇量太大,没有词典看不下去的书,只会扼杀学习兴趣,降低情绪,最终放弃。

3、要有自我约束力,且称之为“心力”吧。“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总有一些理由不学习。这样下去,我们的英语之树永远长不大。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艺术中,有一组大型佛雕《牧牛图》,描绘了一个牧童和牛由斗争、对抗到逐渐融合、协调,最后合而为一的故事。佛祖说:“人的心魔难伏,就象牛一样,私心杂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炼他们,驯服他们,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们学英语也一样,要能够驯服那些影响我们学习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种诱惑,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4、要有信心。英语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说话习惯而已。我们要坚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绝不会“付出的爱收不回。”

5、要有实际行动。一个真正的马拉松运动员绝不会空等奥林匹克金牌从天下掉下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6、要有连续性、持续性。学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时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英语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如果等到忘记了再来复习,就象又学新知识一样,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初学者,虽然在辛辛苦苦地烧开水,却难品味到其甘润。

篇17:学习英语的四大原则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简单原则

学习英语:从简单的开始

运用英语: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

有些同学一开始就借来原著,第一页看下来就有20几个生词,第二页还有20几个……到了第五页已不知道第一页所云;到了第十页已不知道前九页讲的是什么。阅读变得异常艰难和单调,体会不到有任何收获,读英语原著变成了查英语词典、记忆生词的过程,变成个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就放弃了。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结果还是放弃。原因何在?它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常理。

所谓”循序渐进“就要求你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守简单原则。现在,书店里有好多套把原著简写成的”简易读物“。先读那些用500~800词简写成的读物,后来读用800~1500词简写成的读物,再后来就读用1500~2500词简写的作品……能读进去,因为能读懂了;读懂的感觉特别好。当一个人有了成就感时自信心就诞生了,并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外国的英语文学作品可以带你走进一个不同的国家,一个不同的文化,一个不同的生活,结识一些不同的朋友。

简单原则有巨大的优点:

1、造就成就感,培养自信。

2、增加兴趣。

3、语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学以致用。

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对简单的语言往往不屑一顾,只求理解而不去尝试着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学英语中最喜欢追求一个字--”难“。尽管学了很多难的东西,却不会”用“。而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从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最简单的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情感、思想。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

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二)量的原则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国人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大量的乱说就更不够了。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学习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英语。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在量的积累阶段,也应该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阅读为例,你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太多拘泥于语法,可以偶尔体会一下语法的作用,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阅读材料的主题上。要注意,我们是在通过英语获取信息,了解文化、生活,吸收新的思想。你要读进去,才能读得快。不要研究语言,要树立数量第一的观念,尽量快速地读。这样一来,坚持读三四个月,英语的阅读水平就会迅速提高。

(三)重复原则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复是技能之母)“。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发展英语技能时,也应该遵循重复原则。比如,在阅读时,当你读过20本初级读物后,就要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同样的,当你读过20本中级水平的英语读物后,就应该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学习听力和口语也要遵守重复原则。比如说,在听了20盘初级英语听力磁带后,就要在这20盘已听过的磁带中选出一盘,再把这盘磁带听上20遍。在刚开始学习英语口语时,重复原则就更为重要。因此,刚学习英语口语,背诵一些英语后,就找同伴来练,反复重复已学内容。 ”重复原则“与”量的原则“缺一不可,要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学习英语中的任一项技能:阅读、听力、口语、写作,都必须在量的原则的基础上,再反复重复。英语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经掌握了的单词或句型,你可以灵活自如地使用它们来交际。请注意,这些熟练掌握了的词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复过无数遍的,这些被重复的东西已经变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们运用自如了。重复是人记忆的最重要途径,重复使人准确、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内在规律。

(四)模仿原则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如果你要学习英语口语熌7乱嗪苤匾。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你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如果你要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你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

篇18: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上海 06) 刘朝晖

摘 要 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为此,英语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目标、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精心设计入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优化课堂 自主学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语言知识,学生需要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课程任务的首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有效教学”,也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看作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惟一标准。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任务的主阵地。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方位精心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创建学生自主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课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简单陈述自己打算做什么,而应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学习兴趣的激发,语言知识的领会、掌握、运用、分析与评价,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媒体,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例如,课文《SportsandRecreation》的教学,通过课前诊断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已了解有关“sports”的词汇和相关句子,而运动和娱乐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教学的知识目标便定位在学生掌握本课词汇、句型并适当扩展运动项目名称;能力目标则是学生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听说能力;情意目标为鼓励学生课堂上勇于开口,课后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在团体活动中发挥团体协作精神。因此,教师正确定位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既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更要研究学生,诊断评价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特长,科学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二、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树立学生自我概念

(一)以鼓励支持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所关心热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因为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而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保证自主地投入其中。因此,教师要乐于给予学生“额外”帮助,以富于激励的方式与学生交谈,鼓励学生设定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使学生获得被关心的体验和学习成功的体验。例如,微笑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解答;热情地引导学生清楚表达问题;优秀作业的评定或测验成绩进步奖的颁发等。抓住一切机会肯定学生,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他们永远的支持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友好的同学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树立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不会因担心同学的嘲笑而羞于开口,他们能够在平等互助的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同样,教师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和蔼公平而不急躁,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喜爱和信任,也会喜爱和信任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

(三)正确对待学生错误,创设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可避免,而错误的出现有时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也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挫伤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而应多注意学生表达的内容,容忍不完整或有错的句子。即使在纠正学生错误时,也应讲究策略,不中断学生的谈话,建议性地解释学生的错误,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使学生自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清楚应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更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以“pay”的用法为例,当学生出现“Hepaid the book for five yuan.”的错误时,教师可提示“He bought the book for five yuan,but he paid for the book?”学生便能很自然地说出句子“He paid five yuan for the book.”并意识到“pay”表示“付钱买……”,后面紧跟所付的钱。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表示“花费”的“take”“spend”“cost”等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解释,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学习印象。

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一)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教师要成功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必须竭尽全力满足学生需求。若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会使课堂趣味盎然,学生也能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文化”--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时尚的话题、“玩笑”等。例如,姚明这位让世人瞩目、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篮球巨星,已是少男少女们心中的偶像。在学习课文《Sports and Recreation》时,加入有关篮球及姚明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即便平常不善言辞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又如,讲授“fight against”短语时,以“SARS”和“Bird Flu”举例;讲授语法“不定式作定语”时,选用例句“China is the third country to send the manned spacecraft into outer space.”教学内容往往因学生的主动关注,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活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拓展运用的能力。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处理,使教材内容“活”起来,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课文《Our English Evening》时,在学习课文词汇、句型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同学们以小组形式编排节目表,以英语晚会的形式“你点我演”,展示各类英语节目。学习内容激活了,学习积极性也激活了。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知识也在运用中不断拓展。

四、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针对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初三的《牛津英语》教材的编排,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交际写作能力,但篇幅较长的课文加上大量的生词,有时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于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以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在教学9B/Chapter 3《A Su ccess Story》课文前,设计这样几个问题:Who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in China or in the world? Why do you think he or she is successful? How can ordinary people become successful?大家便展开了对姚明、比尔盖茨、成龙等中外名人成功事例的话题的讨论。针对课文图片和小标题“The Girl from the Street”提出问题:How did the girl from the street become successful? Can we find the answer in the text? 带着问题和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积极地搜寻信息。又如,在《Do You Know about Edis on?》的课文教学之后,问同学们“Ediso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ventors. What are his inventions? Do you know any other famous people in the world?”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名人探究活动”。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学生不仅增加了大容量的语言知识摄入,而且同时感受到了名人精神,深化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提高学习责任感。《牛津英语》9B/Chapter1中有这样一个句子“We do not know what to do with the rubbish.”教师请学生进行改写,学生对用“how to deal with” 还是“what to deal with”拿不定时,教师把句子“We do no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rubbish.”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便提出“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使用不同的连接词?”通过质疑、分析、解答,学生对两个短语的用法有了清楚的认识。

没有教师的提问就没有学生的思考答疑,没有教师的启发诱导就没有学生的积极探究。教师应使问题成为学生不断探究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英语语言学习不是为了练习语言而练习语言,而是真正使用语言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一位英国心理学家说过,“Tell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将活动“任务化”,体现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这一宗旨,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课堂主人翁精神。

课堂教学活动包括学生间对子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如A、B两位同学交流信息活动,完成画图、表格或听、说、写任务,学生几人小组合作完成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观点讨论和辩论、采访报道等。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和资料提供者的角色,设置语言情景,组织安排活动内容,还可与学生一道参与。在活动中,学生听、说、演、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例如,学习课文《Clearing the Street》时,开展课本剧编排竞赛,学生安排角色、准备道具。为了使自己的课本剧更具特色,有些同学增加收音机天气预报的内容,增加角色及对话内容,把少先队员雪天帮助打扫街道的场景充分表现出来。又如,《牛津英语》7B《Traveling Guide》的课文学习之后,请学生围绕“Shanghai Is an Inte resting City”的话题,从“shopping”“eating”“sightseeing”三个方面让学生扮演“导游”,向“来访者”介绍上海,学生津津乐道。语言情景的真实有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他们不断体验成功,乐学而善学。

课堂教学活动还包括师生间的交流活动。教师应充当好监控者、提示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实物场景、电脑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完成对话;短语句型操练时,不框定句子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句子的形式,充分发挥,各显其能。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课堂主人的姿态与老师共同探索知识,分享知识。

(三)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录音机、幻灯、投影、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他们所提供的逼真的交际情景,帮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言语运用活动中,调动全部感官参与学习。语言实验室的监听、呼叫、示范功能,使学生能根据个人情况选听、反复听,进行切合自己需要的自学,同时,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牛津英语》8B/Chapter 1《France Is Calling 》,学生通过网上搜索,能欣赏到法国的精彩图片,巴黎风光、艾菲尔铁塔的雄姿、法国时尚品牌等,于是,课文内容是那么地形象生动。教材中“Speaking”的内容,是讨论想要出国参观的地方,同学们在网上查找点击,走遍了世界各地,也走进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与展示中。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中语言信息的摄入量,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教法。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教为学生的学作榜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已学知识的提问、检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习惯;而对新内容的导入性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教师清楚、有条理的板书,引导学生边听课,边记录,并指导学生采用自己惯用的符号,用“*”表示重要内容,“?”表示有疑问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梳理语言知识的习惯;教师创设语言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实践与体验的意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自觉发展

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从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

(一)加强学习的过程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的同时,要从学生答题的准确性、思路,甚至语音、语调和态度上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教育研究表明,在注重学习过程、个体努力和理解的课堂里,学生更愿意付出,他们为学习的乐趣而学习,学习主动性更高。一次次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永久的自信和勇气,迎接挑战。课堂上教师还可暂缓作出评价,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提供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评价方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建立起英语学习档案,记录评价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疑难问题及解答、学习收获等,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进步了,哪些方面有所欠缺、有待提高,从而产生学习责任意识,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有助于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学习活动评比中,学生相互检查、相互要求。学生会因为要接受同学的评定而认真对待,表现优秀者对来自同学的赞叹和评价,会产生无比的自豪感,树立起下次要做得更好的愿望。

总之,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绍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Dale Scott Ridley,Bill Walther.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rs, 北京: 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 .

篇19: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 English Learning

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路桥区金清中学 张奎

摘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除了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关之外,在现代的有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即:如何保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不断磨练意志,实施因材施教,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也是拓展学生的潜能、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疏忽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英语学习开发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intelligence factor can affect English learning, but in the research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 non-intelligence factor has great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This theme deals with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 English learning.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motives can make them know why they study. Arous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s can make them learn better and better. Establishing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make them know better about each other, reduce the obstacle of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Hardening their volitions can make them study harder in English learning.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can make teachers know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the students. Forming a good habit can benefit for th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ll these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English learning, so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se factors. Therefore,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 English learning is very important, the teacher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se factors, and the students also must know about them. In this way, they can learn better and better.

Keyword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English learning, develop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效果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主要指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非智力因素由于分的层次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列表如下:

表1.非智力因素层次表

层次 基本性质 组成因素

第一层次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 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

第二层次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第三层次 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 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坚持性、自制性、独立性。

通常我们指的是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既有智力活动构成的操作系统,又有非智力品质构成的动力系统。智力的发展往往会使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的锻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则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两者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不断在教高层次上进行良性循环。因此,开发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和方法。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加强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动机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期望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教师就应该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无论升学、就业、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英语,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内心深处对英语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责任感。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传递信息载体之一的英语在国际间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应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在进行目的性教育的过程中,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这也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丹麦教学法家叶斯伯逊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本族语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是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进步都会受到成年人的赞扬,每一个幼稚的试探也会受到关注和鼓励。从这一点上,很值得我们深思。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特别对一些差生来说,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感情上的压抑和创伤更深,常常表现为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关心和鼓励。在评价学习效果时,教师应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客观、公正和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等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巩固教育成果。

二、加强兴趣培养

兴趣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必须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时,他总会不畏困难,百折不挠,主动学习,而且以最敏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兴趣主要是靠教师来激发培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从初一刚入学,更应注意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初一的学生刚跨进中学大门,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特别是英语,由于初次接触(如果小学尚未开设英语课的话),他们更感到新鲜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上好导言课,使学生认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为培养兴趣作好准备。初一是培养听、说、读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尽量加以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唱歌、游戏、表演、简笔画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表扬鼓励,努力将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种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英语学习将非常有利。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词汇量的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应减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如教词汇尽可能直观化、多样化,可将词汇置于句子中来教,也可利用读音规则和构词法或英语释义来教;对话教学采用表演化,课文教学采用整体化。此外,应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开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朗诵、演讲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课堂设计要面向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受到鼓舞;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使成绩好的学生稳步推进,更上一层楼。总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并逐步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融洽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们心灵的窗户是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甚至他们感到厌恶的人敞开的。由此可见,一位除了上课之外,从不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老师,即使他们的课讲得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难以预测。教书与育人如果不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完美地统一起来,那么教书便失去了其灵性和神韵。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有一种执着的心,还必须重视感情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英语的教学也是如此。情感投资,重在课堂。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积极的情感,这样学生便可大胆开口,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小毛病”不要马上纠正,更不要批评,对待差生更应鼓励。此外,情感投资,贵在课外。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出乎意外的理解,诚挚中肯的批评,催人上进的引导,常常运用在课外,教师可通过观察、接触、交谈以及和他们一起活动等形式,随时注意他们的积极表现和变化,引导学生的个性朝着积极的、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同时可以填补师生间的心理鸿沟。

四、磨练意志

意志是行动的推动力量,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难以获得成功,因此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毅力的培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求知欲旺,但缺乏持久性。在这时期应努力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不断地给予鼓励,给予强化,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动力,刻苦学习,不断进取。又由于英语需要大量的记忆,而记忆单词、语法规则又往往是十分枯燥的,这就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为支撑和后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坚韧意志的故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从中汲取磨练自己坚韧意志的养料。

五、区别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当然每个学生各有特点,他们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上等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一般来说,差生智力素质并不差,造成差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还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滞后。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要注意个性差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好的学生回答,一般的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差一点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背诵、听写等也是如此。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保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养成预习与复习的习惯,上课让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作业注意书写规范、清楚、独立完成,平时多讲英语,多听英语,尽可能地阅读一些英语材料,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科学学习方法。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并及时地予以总结和完善,才能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淑娟.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11):28-30.

2.柯灵.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4):27-29.

3.刘建华.中学英语创新教法4思维训练方案[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

4.燕国材.马家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J].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4.

5.祝晓芳.浅谈非智力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1999,(5):32-34.

6.朱正峰.浅谈初中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阶段性开发[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4):30.

附:提纲

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绪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以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本论: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习动机,加强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2. 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4.磨练学生坚韧的意志;

5. 区别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6.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结论: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篇20:指导中职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几点作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外语组是我校的骨干专业,外语学科教学是我校的强项学科。但面临新的生源,新的学科教学形势,我们需要新的思考。

下面就蓟县师范学校(蓟县第二职专)英语教师指导中职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做法与同仁们交换一下意见。

一, 面对现实,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提高信心

我校共有教学班26个,英语教师11人,期中9人本科学历,2人本科在学。开设专业有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幼教和与一轻联办的机电班。中专招生形势是:中考多少分的全要,不参加中考的应、往届学生全收。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何施教?老师们困惑了。学校领导,教务处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教研活动。分析了当前中职专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学习目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简单性、学习毅力的无耐性。但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同样有进取心、求知欲、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热情,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 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一直是我校英语组老师的科研课题。大家尝试了多种方法。A:充分利用上课后的前五分钟做好值日和自由谈论。这个值日不同于汇报天气、人数。还要将每节课要讲的内容,通过同学们的值日表演出来,可以给同学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说一些课文的梗概、复述课文、小故事或多人以对话的形式表演出来。开始时几乎没有人愿意上前去做值日,后来同学们讲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的好,还会得到同学们的有节奏的、鼓励的掌声。B:选用热点话题讨论式、激发学生兴趣,我校英语班的同学每周两节课的口语课,老师经常选择有趣的热点话题,将话题提前给出,同学们依据给出的话题,提前查找所需的内容,选用单词与句子互相商量着怎么说。直白式、讨论式、辩论式,甚至不会的单词夹杂着汉语、英汉穿插,充满着欢乐与浓浓的异乡情调。C:广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校在几年前就配备了多种电教设备,三机进课堂(电视机、录音机和幻灯机)配备有一套586电脑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及电子图书馆,更增加了英语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应用外语直观教具除具有形象性作用外,还具有实践性、生动性,声像结合学生会感到情景和语言的交融,会感到学习英语的真实性,从而持久的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 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入手

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不能够正常的学习,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优秀的学生,他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预习、上课听讲、作业反馈、及时复习、巩固,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解决,他能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修正。而我们的学生入学后,首先应该刻意地去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上课如何听讲、做笔记、作业与复习的习惯,要有指导,多督促。将班上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成由学习委员、课代表及小组长组成的检查小组,检查预习、作业及复习的情况。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发人们去行动,并达到这一目的的内在因素。有了学习动机,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样,成绩才能稳步提高。我校英语组的老师们,从学生一入学就把指导学生如何学英语放在首位,指导学生勤于思考,有了疑问先认真钻研,不轻易向别人打听答案,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多提问,要有拼搏精神,树立信心,不向困难低头,反复读写,反复操练。

四, 融入竞争机制,采用教学的多种组织形式

A:针对学生实际及各班的特点,我们英语组老师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层、组。层,按学生成绩分为好、中、差,组要好、中、差搭配,分层在教师的心中。好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较好,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差的学生主要靠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因为通常采用分层、分组的作法,所以课上的座位是不固定的,有时是若干小组围成几个圈,有时是一个大圆,有时又分左、中、右几个竞赛组,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之老师有意识的激发或给予小小的奖品,更增加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使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B:定期出试卷。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我们还让学生每人出一份试卷的活动,或者以组为单位出试卷,包括题型、分值、答案等。不同层次的同学互相交换、评判。C:让学生录一首自己演唱的英文歌或者小故事,或读一篇、一段英文课文。把录好的学生的歌、故事或课文,定期在班上播放,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每位同学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D:将不同体裁的课文改写。为了将语言运用自如,我们组教师还尝试了让学生将不同的体裁的课文改写成另一体裁。比如将记叙文改成对话,将对话改写成小故事等。E:低起点、迈小步、不停步、分层次、个别补、相互促。低起点,不要犯急躁,起点要低,迈小步,课上练习量大,课下作业量小,但要保证完成。不停步是老师小组长要勤于督促、检查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层次上好的差的都要过问,相互促进。F:依托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我校在2001年开始着手申办全国公共英语(PETS)等级考试考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由于我校英语组老师的不懈努力,加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在上学期统考前有针对性的几次模拟考试,我校在2001-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市中职专校统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英语教学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中职专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探索,认知规律也需要我们对事物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正,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英语教学向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我们愿与全体同仁一道不断探索提高中职专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