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论文

gromit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gromit”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论文(共1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论文

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论文

随着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英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 到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影响阻碍着英语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就这些不利因素 作一分析并谈谈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具体对策。

一、阻碍口语训练的不利因素

1、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学会考和高考,然而目前在这“两考”中还没有口语检测项目, 因此他们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不少教师也持这种态度。笔者曾对10名教师和45名学生就 英语教学该注意哪些训练作了调查,其结果见表:调查 调查 调查内容对象 人数 注重口语 注重听力 注重阅读 注重写作 注重语言点教师 10 4 6 9 7 10学生 45 9 13 37 25 43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教学中仍有“穿新 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而新教材中安排的大量的口语活动却因舍不得花时 间而被师生置之不理了,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只会读,不会讲。

2、“恐讲心理”的影响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 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 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讲” 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3、英语语境的缺乏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 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 。但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 前大部分英语课堂还是那种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形式

[1] [2] [3]

篇2: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随着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英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 到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影响阻碍着英语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就这些不利因素 作一分析并谈谈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具体对策。

一、阻碍口语训练的不利因素

1、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学会考和高考,然而目前在这“两考”中还没有口语检测项目, 因此他们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不少教师也持这种态度。笔者曾对10名教师和45名学生就 英语教学该注意哪些训练作了调查,其结果见表:调查 调查 调查内容对象 人数 注重口语 注重听力 注重阅读 注重写作 注重语言点教师 10 4 6 9 7 10学生 45 9 13 37 25 43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教学中仍有“穿新 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而新教材中安排的大量的口语活动却因舍不得花时 间而被师生置之不理了,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只会读,不会讲。

2、“恐讲心理”的影响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 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 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讲” 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3、英语语境的缺乏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 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 。但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 前大部分英语课堂还是那种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形式,缺少学生创造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 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三不一坚持”

1、不吝啬口语训练时间

要达到《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随意砍掉或随便应付新教材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活动 。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法,要安排 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组织好教材中设计的Pairwork、Group Work、Class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交换意见,让学生派代表在全班阐述自 己的或组内同学的观点,教师可以象“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那样恰到好处地对同学们的发言作短暂讲 评或就学生发言内容提出问题,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师生双向交流。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逐渐获 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2、不时时纠错

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杜雷(Duly)说:“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在学生自由表达 思想时,教师过多纠错不但会打断学生的思路,破坏其语流,还会使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教师的主要 任务不应是挑错,而应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口语活动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对于学生的`语 言错误,教师要区别对待。语言学家凯巴斯基(Kiparsky)曾强调说:“全局性的错误,即对交际造成很大干 扰的错误,应予以重视。而局部的错误,随着语言学习的发展,自然会逐步解决。”其实纠正说话过程中的错 误主要应依靠学生本人。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说话中的语言的识别能力 。学生具备了这种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后,就会不断地自我纠正,使错误逐渐消失。

3、不草草备课

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备课的时间花在课文语言点的解释和试卷分析上,遇到口语训练就草草了事。事实 上口语训练的备课要求更高,更需要精心细致的准备。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过硬的口语基本功,能说一口标准流 利的英语,要熟悉英语国家的习俗,博闻强识,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快速应变的 技巧以及对待学生的足够的热情和耐心。第二,教师要认真备新教材,掌握新教材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的教材 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灵活地设置语境,使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 力。第三,教师要备好口语训练的活动形式,尽可能使活动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电 脑、录像、幻灯等,为学生提供视、听、说全息语言课堂,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另外,教师对学生 特点的了解也是口语训练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口语训练中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要不 时地给不同特点的学生发挥长处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其它学生身上得到启示,克服自己的不足。

4、坚持进行口语测试

坚持进行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 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坚持在期中、期末和毕业考中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口 语测试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形式:(1 )朗读短文或表演对话。这一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课外进行大量朗读 ,训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形成语感。(2)限制性情景反应, 即教师向考生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情景,要求 学生使用一定的语言结构或日常用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在这一形式中学生可将课文对话中学过的有用材料 进行活学活用。(3)看图说话。既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检测他们的想象力。(4)复述。能考核学生的 口头概括能力和重新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5 )口头作文。这属于有一定难度的口试形式,适合于水平较高 的学生。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及组织能力,还要根据体裁、角色考虑陈述时语言的贴切性。

篇3: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探微求真彰显实效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任万勇

【摘要】

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深刻领悟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教学机智,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进而大面积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篇4: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口语教学顺利完成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呢?首先,必须深刻领悟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教学机智,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进而大面积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融洽师生关系体现口语教学的平等性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困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多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民主、宽松、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积极地采取情感教学原则,在包容口语错误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负荷,让学生轻轻松松、毫无顾忌地说英语,逐渐由“要我说”的被动状态达到“我要说”的自觉状态。

二、妙用意外事件体现口语教学的生成性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偶尔会碰到一些干扰口语教学的事件:如有学生上课开小差,某位同学不小心弄翻了铅笔盒等等,这些事件的.偶然发生,往往会使到我们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干扰,甚至无法继续下去。这时就要看上课老师是否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技艺,能否巧妙地处理突发事件,尽快地把它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以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口语课上我发现课堂上有一个男生没有参与小组交流,而是扒在桌子上打盹。我没有直接叫醒或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通过与这名男生的同桌(以下简称学生S1)以及睡觉学生(以下简称学生S2)进行了以下对话。

教师:Hi,×××,Is your desk-mate listening to me?

学生Sl(侧头看看同桌):No, he isn´t.

教师:Then,what´s he doing now?

学生Sl: He is sleeping.

教师:Oh,I see. But do you know why he is sleeping inthe class. Isn´t he feeling sick?

学生Sl: Maybe.But I am not sure.

教师:Would you please ask him if he is ill, and whetherwe should send him to see a doctor?

学生Sl(叫醒同桌S2): Hi,×××,Are you feeling sick?ShallI take you to see a doctor?

学生S2(抬起头看见了我微笑着的脸,歉意地说):No,Thanks.I――

这两段小对话所占用的时间不到两分钟,不仅使这位男生从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悟出了自己应该怎么做,同时也为其他上课有分神倾向的同学提了个醒,更重要的是引导了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现在进行时态进行综合性口语交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三、关注学生生活体现口语教学的实效性

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不仅使口语教学充满趣味性,而且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曾要求学生根据其实际生活经历来解释词组trafficlights(交通灯),同学们不仅知道交通灯三种颜色的功能,而且有能力找到了与交通灯的形式和功能有关的合适词汇。

Sl: when it turns to green― safe(当它变成绿色时…安全的)

S2: when it turns to yellow“. careful(当它变成黄色时…小心的)

S3: when it turns to red-- stop(当它变成红色时…停止的)

在一节英语口语课上,训练重点是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我充分利用班里学生这一资源,设计了一个任务:Group work: Can you6nd some “best”from ourclassmates?(选出班级之最)如:the healthiest, the quietest,the most hard-working, the funniest, the most serious, the mostfriendly,the most outgoing, the shiest--并每组做一个汇报:I think…is the…in our class.学生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都高高举起手来,跃跃欲试。这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描述同学,描述生活。这样使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口语教学的实效性。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英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重视并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探微求真,深刻领悟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特性,循序渐进,彰显实效,这对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篇5: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分组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众所周知,一般中学教学班通常能达到每班60人,人数的过多给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成绩较好的同学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训练和活动中去,而基础较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则很难调动起来,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动于衷,甚至会讲小话做小动作,一方面干扰了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很多训练口语的机会,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的不断加剧。

分组教学法(teamwork)是一大型班级中进行语言教学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技巧,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中学生到成年人的语言培训都可适用,但对中学生来说尤其有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譬如,一个班有60人,首先将全班同学分成5个大组(team),各以颜色命名,分别取名为红组(red),黄组(yellow),蓝组(blue),绿组(green),白组(white)。每组12名同学,再依照一定的顺序给每位同学编上一个号码(number),从1号到12号。这样,任意一个颜色再搭配上1至12之间任何一个数字便代表一个不同的同学,如red 2, yellow 4,white 7,肯定能代表班上三名不同的同学。

为了展示每组的颜色,可以给学生们准备这五种颜色的胸牌,布制的或者硬纸板的均可,胸牌上有每位同学对应的号码。这样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老师看清学生的组别和号码,另一方面,同一大组的同学拥有同一颜色的胸牌,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在教学活动中,组与组之间是会有竞争的。

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大组(team)内,再将学生分为2人,3人或4人一组的小组,即group。若3人一组,则分为4小组(group),若4人一组,则分为3个小组(group)。在分小组时,尽可能按学生水平高低,能力强弱,将学生进行搭配,以方便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学生号码的搭配必须动一番脑筋。比如,四个小组中水平较低的同学可分别对应号码2、6、7、11;中间层次的同学对应号码3、5、9、12;水平较高的同学对应号码1、4、8、10。这样,学生1、2、3;4、5、6;7、8、9;10、11、12即组成了4个小组。为什么不将同一层次的同学按顺序编号呢?主要是不想给水平较低的同学一种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早已经给他们定位了。分组后的情况如图示:

Class(5 teams)

Team1 Team2 Team3 Team4 Team5

↓ ↓ ↓ ↓ ↓

G1(123) G1(123) G1(123) G1(123) G1(123)

G2(456) G2(456) G2(456) G2(456) G2(456)

G3(789) G3(789) G3(789) G3(789) G3(789)

G4(101112) G4(101112) G4(101112) G4(101112) G4(101112)

G代表小组(group)

在我们第一次组织活动时, 为了使学生熟悉他们的颜色和各自的编号,可以组织这样一个小游戏。如老师说“黄色站起来”,则所有黄色组的同学站起来。老师还可以说“所有的5号站起来”,“所有的3号挥挥手”,甚至可以点到个体的同学,如:“红2号站起来”,“绿7号挥挥手”等。

在小组活动中,明确每位学生的职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激励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让他明白自己是这个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例如:每个大组中的1、4、8、10号成员是水平较高的同学,具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理应成为各个小组的核心,应该担当起组织活动的职责,具体分配给每位成员任务;成员2、6、7、11负责帮助督促每位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而成员3、5、9、12则负责鼓励每位成员,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欣赏,并且在小组成员们遇到困难时鼓励和支持他们。

如此进行口语分组教学,可以有以下诸多好处:

一、可以给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表现机会,更好的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比如,以前也有分组教学,但每次小组中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时,总是成绩较好的那几名同学,其他同学则总是“沉默是金”。而现在老师可以直接说“每一组中的5号报告讨论结果”,这一次是5号,下次是8号,再下一次是3号。老师可以把每次发言的同学作一下记载,以便比较均衡的给所有同学机会。

二、便于建立一种竞争体制。根据每个大组中各个小组的表现情况和发言情况,奖励给每组相应的分数。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最能激励他们的方法之一。给每位同学根据组别配以不同颜色的胸牌,意义也正在于此。中学生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喜欢竞争,不甘落后的特点。这种精神上的奖励对他们是非常有效的。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便于约束学生纪律。在分组讨论中,学生的纪律是很难控制的。大部分同学都忙于讨论,不免会有少数同学开小差,讲闲话,甚至吵闹声音过大,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这时老师不好过多干涉,害怕打断大多数同学的思路和学习。在分组口语教学中,老师可准备红、黄、蓝、绿、白五面小旗帜,以指挥各组同学。当某一组同学违反纪律时,老师可挥动同一颜色小旗帜以示意他们注意纪律。如果无效,可视其情况扣去他们的得分,相信他们不会无动于衷的。

四、建立竞争机制之后,奖励是比不可少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当某组达到一定的分数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奖励全组成员一天不用做家庭作业,或者一次课外活动可以出去踢球而其他同学留在教室里自习,或者其它学生们喜欢的活动。

在分组之初,老师必须花上一番功夫才能将这种教学技巧付诸于实践,但在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适应这种方法后,就能更方便、快捷、有效地进行口语训练了。

篇6:旅游英语口语中的教学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游客来华旅游的人次逐年增加。

随着游客的增加,旅游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业的巨大发展,对旅游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

本文着重探讨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尤其是对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旅游英语口语中的教学对策

语言的学习最根本的目标是将语言作为日常沟通的工具运用于日常的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交流。

因此语言学科的学习,以能运用语言为最根本的目标,运用语言的方式分为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在人类成长历程中,通常是先开口说话,然后才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和沟通,这种学习经过只适用于母语的学习,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使学生很好的排除母语的干扰,造成了中国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书面表达能力比口语表达能力优越许多,产生了“哑巴语言”的现象。

旅游英语作为一门职业英语课程,要为旅游行业中的每个工作岗位而服务,旅游行业的工作的岗位需求,决定着旅游英语教学的着重点,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要求旅游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口语教学优于文本教学;文本教学要为口语教学服务。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

通过调查发现,口语能力与语言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口语教学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但是旅游英语并不是简单意义的口语教学,它具有自身的岗位需求,所以在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应当兼顾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并找到与之相结合的结合点。

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行业划分为不同的岗位群,岗位群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涉外酒店岗位群、涉外旅行社岗位群。

这种划分是根据旅游行业不同的岗位功能而划分的。

两个岗位群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

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岗位意愿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根据不同的岗位群,要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

在一个课堂上创设多种语言环境是切实可行的,譬如项目学习法、任务学习法、情景学习法。

在上述教学方法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将课堂变成模拟的真实语言环境,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有计划的操练,教师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教师必须下功夫研究,在情景设计上有所联系,将课堂项目化。

高职学生的能力不足以完成项目化的学习,在项目化的大背景下,教师还需要将项目模块化,让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及时鼓励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建立有效的督促体系,没有有效的督促体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惰性。

这种督促体系包括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以及奖惩措施。

奖惩不是目的,而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手段。

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语境鼓励学生多参与口语表达,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这种引导应当包含学习方法引导、情绪引导、心理引导等诸多方面。

二、创设模拟的语言环境,使课堂教学更真实化

Richards和Rodgers(1986)曾提出,只有让学生使用对他们有意义的语言去完成真实交流的语用任务,才能促进其语言的学习。

因此,在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真实(authentic)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把旅游英语口语带到工作情景中,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真实化。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实际工作环境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创设模拟机场、模拟旅行社、模拟宾馆、模拟餐厅、以及模拟景区等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场景,技术层面越高,模拟场景就越真实。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出创设模拟情景的一些方法:利用PPT播放背景图片,并加以背景音效;利用教室设备创设模拟场景,例如以教室的座椅创建模拟餐厅等。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参与教学

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多媒体影响的辅助,将抽象的或者没有去过的景区引入课堂,使学生建立一种形象的感官思维,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进行感性的学习。

比如引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所发行的纪录片,介绍黄石国家公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制作自己的解说词,利用多媒体手段消除原有的解说,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展现。

教师还可以将自身前往的景区制成PPT或者VCR引入课堂,给予学生相关参考资料,让学生制作解说词,并在课堂上展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许多学生都拥有手机或者数码相机这类的设备,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拥有的设备,拍摄家乡景区,制成宣传片,并因此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手段之一。

课堂上,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多媒体技术手段,并能够运用在学习生活中。

通过本土的英语口语影音资料,给学生一种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地道的表达形式的感官认知,以刺激—模仿—习得模式使学生掌握英语的日常对话以及专门行业英语的表达并且运用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同时,组织学生观看介绍英美国家的旅游地理、旅游历史名城、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以增加他们对外国文化了解,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同时可以观看英文版的对中国旅游资源的介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情实景之中,沿用日常口语习得的模式,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拥有的设备,拍摄家乡景区,制成宣传片,并配以英语的解说词,以此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标准。

四、组织学生实地演练,实现真正意义的学以致用

课堂上所模拟的环境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语境,在模拟语境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到学校周边景区进行实地运用,利用学校本身的外教资源以及兄弟院校的外教资源,组织校校之间的学生技能比赛,让各校的外教扮演外国旅游团,在这种真实的语境中可以考核学生真实的旅游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审视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并且能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

地点可以选在宾馆、酒店、餐厅、风景点等,让学生真正地体验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的意义。

所以学校与教师应当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更多的开发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要加强校校合作,互相探讨,建立校与校之间的实践教学合作平台,整合资源,建立资源互补,共同加速旅游英语课程改革进度,使之能更好的为旅游产业输送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改革开放会进一步的深入,在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面临着产业转型,这对第三产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遇的机会。

中国将从世界工厂转变成为一个人才、技术强国,中国正在以高速的经济发展以及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旅游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加快旅游英语课程改革,尤其是旅游英语口语教学改革,能为该产业提供和输送产业急需的能适应新挑战的人才资源。

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难免遇到外国游客,加大旅游英语的口语教学力度,发展和完善课程大纲以及旅游英语课程考核方案,对于高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秦宏莉.旅游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之探索[J].科技信息,,(3).

[2]王丽,王凯.旅游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

篇8:内江市中学业余跨栏训练现状及对策研论文

内江市中学业余跨栏训练现状及对策研论文

[摘要]从跨栏项目的特点及在内江中学业余训练中的发展现状着手,通过问卷、录像资料和走访调查,对内江跨栏选手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与全国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其运动技术、训练水平和教练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内江少年选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跨栏项目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运动训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内江市中学110m栏运动训练。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比较分析法。(3)访谈法。(4)数理统计法。收集 200至 全国中学生田径比赛与内江市运动会 110m栏项目比赛前 8名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5)问卷调查法。对203月在翔龙中学举行的内江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参加110m栏项目的20名运动员17名教练发放问卷,在收集的数据中,对可疑的数据进处理,最后确定有效调查表15份;然后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5份,回收率分别为75%、88%。通过对内江市20名少年跨栏运动员进行有关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教练员素质和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选定4名少年选手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跨栏技术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内江市少年跨栏运动的水平;同时通过录像资料走访调查和数据比较,对他们的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内江市中学训练管理现状

内江市中学竞技管理体制的现状主要表现为:(1)内江市中学竞技体制同时受到内江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内江教育体制两种不同体制的限制与影响。出现中学与体育主管部门两个相对独立的训练、竞赛体系并存的情况,两个体系各自的行政管理区域高度集中,存在重复投资、相互干扰现象。(2)内江市中学“体教结合”模式效率低。在两种竞技体制并存,教育部只做出相关问题方面的强调,没有具体的政策和相关措施现实条件下,我市中学采取多样化的体教结合模式来提高中学竞技体育运动水平,除有关政策以外,主要原因是双方的利益不能达成一致,最终限制了项目的发展。

2.身体形态

表1 内江市及全国14~15岁青少年跨栏选手得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和标准

跨栏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要求:身材高,下肢长,膝和踝关节围度小,跟腱长而清晰。跨栏选手的身高14~15岁组与全国标准相比低5.3cm,下肢长与身高比例比全国最低标准0.7cm他们的身高和下肢长度均达不到全国同龄段跨栏运动员的要求.实体观察和测量内江运动员的膝和踝关节的围度较大,跟腱不够长,也不清晰。

3.身体素质

从表1和表2各年龄段内江少年跨栏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与全国标准相比较看,发现内江优秀少年选手有以下特点。

表2 内江市及全国16~17岁青少年跨栏选手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和标准

(1)内江14~15岁组的.跨栏选手60 m跑速的平均值为6.73s,与全国标准7.00s相比,具有良好的加速能力,而16~17岁组60 m跑速的平均值为6.93s,与全国标准6.7s相比,速度较差.

(2)内江14~15岁组跨栏选手的立定三级跳远平均值为8.55 m,与全国标准8.20 m比较,内江选手的成绩高出35cm,具有良好的弹跳力,而 16~17岁组的立定十级跳远成绩比全国标少0.3m,明各关节力量和弹跳力较差.

(3)内江14~15岁组跨栏选手的后抛铅球平均成绩为14.25m,明显高出全国的标准1.25m,具有很强的爆发力,而16~17岁组的平均成绩为13.83m,明显低于全国A标2.67m,爆发力较差,动作不协调。

4.运动技术与心理素质

通过训练观察和对竞赛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内江市运动员跑的动作速度较快、节奏感强,但柔韧性较差,关节欠灵活,造成跑的动作不够放松,身体重心较低,从而影响了动作幅度和质量.内江少年选手虽然具有较顽强的意志和竞争意识,但由于参赛次数少,缺少比赛经验,造成了临场心理不够稳定,控制能力差,也影响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5.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极为重要,但内江的少年选手力量练习安排的次数较少,且针对性不强,创新和更新不够,特别是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都采取统一的训练方法,达不到个别对待的目的,从而影响竞赛成绩的提高。

6.教练员的素质

教练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目前,我市的田径教练员几乎都有大学本科学历,业务水平也较高,他们为内江市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全国来看,我市的跨栏成绩还不够理想,与全国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原因除了运动员本身的素质外,教练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训练方法是不容忽视的。

三、对策与建议

1.选材。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无不相关,只有选到好的苗子,再加以科学的训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跨栏跑运动员。

2.加强专项技术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起跨、攻栏、提拉、下栏,以及栏间跑结合技术;二是起跑至第一个栏、栏间跑、终点冲刺以及全程节奏。内江市选手由于过栏技术不够完善,特别是摆动腿下栏技术欠佳,从而影响了过栏与栏间节奏的正常发挥.在训练中前者要求选手每个动作完全正确,后者要求选手基本达到协调和稳定。利用减少栏架进行练习小运动量大强度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快速工作、快速收缩的能力,从而能够在短距离内达到最大强度,提高肌肉爆发力量。

3.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由于内江市中学生选手没有受过正规的田径训练,所以应该以跑、跳的基本技术和一般身体素质为主,中小运动量和中、小强度,对运动成绩不作指标要求,但动作必须规范。髋关节柔韧性的练习良好的能关节柔韧性使跨栏步在动作快、时间短、与栏间跑衔接过渡自然的实效运动中充分发挥作用。髋关节柔韧素质训练的基本方法动力拉伸法,指有节奏地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肢关节周围有关部位的肌肉、韧带逐渐拉长。

参考文献:

[1]钟秉枢.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中国田径协会.跨栏训练大纲[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30-35.

[3]华凤岩.对普通中学竞技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

篇9: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在新改革的背景之下,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在教育水平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而其中对于英语口语教学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现状;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面临的教学现状

1.教师自身英语水平有限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生活水平偏低,导致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担任教师。这样就会造成师资力量的不合理,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同时由于学校忽视教师的教学评价,有些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缺少必要的总结和反思,不会去考虑教学效果是否好坏,而是一直坚持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式,未能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做出有效的改善。

2.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以往,教师多以翻译式讲解方式进行英语教学,他们对句式语法采取边翻译边讲解,而对于单词多是让学生在课下复习,之后在课上听写的方式,而有关于口语的教学和应用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非常不利于中小学生对口语的学习。另外,教师对于提高英语成绩较为关注,把注意力基本都放在中考和上。而这种教学理念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只顾讲,学生只顾记,缺少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英语当中。

3.英语考试并未加入口语测试

当前,学校和教师都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率,而由于在英语考试的考评中并不涉及到英语口语,同时英语成绩也不会受到英语口语能力的明显影响,这样就很容易让农村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英语口语练习,从而使农村中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相对落后。

4.教学环境制约了英语口语的学习

当前,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缺少必要的配套教学设备,而英语口语需要进行不断的练习,将听说读写充分的结合,但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辅助就难以有效的开展。另外,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有机会运用到英语口语,学校不能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农村家庭环境也不利于学生建立英语口语交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1.加强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学校在对教师进行选拨和审核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以此来保证在校从业的教师能够具备较为专业的教育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另外,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有关于课本知识、口语教学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从而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2.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和设备落后等情况,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和待遇,缩小城乡间差距,尽可能避免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政府采取相应政策,让英语专业教师能够加入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合理安排师资力量,鼓励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农村发展,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专业发展环境,促使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化,从而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

3.推动城乡之间的英语教学交流

教育部门必须要多组织开展一些有关于城乡英语教学方面的交流活动等,让教师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可以学习彼此优秀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更多的吸取城市教育的优点,从而使城乡的教育水平差距得到有效的缩短。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城乡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农村的中小学生能够走出去,更多的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增强英语口语的练习。

4.不断完善英语考试制度

由于以往并没有将英语口语测试纳入到考试内容当中,致使部分英语教师和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忽视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部门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明确指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将英语口语考试加入到学生英语成绩的考核中,英语教师也需要加强对英语口语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雪.浅议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衔接问题[J].学周刊.(21)

[2]杜林芳,张桂霖.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J].中外企业家.27期

篇10:乡镇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点滴谈

乡镇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点滴谈

乡镇中学英语教学设施差,长期以来学生的口语得不到充分训练,学生基础差,不敢开口说英语,想说又怕说错,被他人笑话,所以闭口不言,但是当今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五项技能,只会听不会说,不行,更谈不上读、写、译的技能了。针对这一情形,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如下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的。一、老师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组织教学乡镇中学学生基础较差,选择简短的英语口语进行组织教学。刚开始时,语言的速度稍微放慢些,声音既大且又清晰,使每位学生都能听清你所说的话,并用手势或表情来启发学生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跟着复述,并让其快速地反应,此时教师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看他们是否都开口说了,说得好的给掌声鼓励,切忌处处挑错。二、课前的复习训练每堂课之前,老师预先布置好要复习的语言项目,让学生根据该项目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说出自己喜欢的交际用语或编一则简短的对话,无论学生说得怎样,老师都应及时对之做出正确的.评价。如用Very Good;OK;I think you are a very clever boy/girl.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从中尝试到成功的甜蜜或喜悦,倍增了学习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也抵制了害怕开口说英语的心理,所以教学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三、课堂上的口语训练在复习旧内容之后,接着老师必须清楚地、有条理地介绍新语言,紧接着让学生跟着复述,而后,通过从“整体→部分→个体”来进行学习语言,此时教师要注意帮助纠正语音、语调,但是不能刻意批评,要把握好尺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利用该方法可以充分使用课堂时间和提高训练的效果,而且学生获得开口训练的机会均等,避免了“部分人吃饭了,其他的处于饥饿”的现象。同时也可提高训练的幅度与速度,另外,培养了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的协调关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为了使课堂口语训练多样化,富有情趣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口语训练。1.波浪式操练我让某一组或某一位同学任意提问,另一组或某一位同学回答,这样的口语训练效果良好。在波浪式训练时,A快速站起来提问B,接着A坐下,B站起来回答又坐下,C接着快速起立提问D,C又坐下,D站起来回答,以此类推,此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反应又提高了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的兴趣。2.车轮滚动式的训练让某一组的学生或某一个学生承担提问的任务,其余的承担准备回答问题的任务,而且提问的学生对不同的应答者,应采用不同的问题来提问,不能千篇 一律的问相同的问题,要显示出问题的多样化,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运用所学习的语言通过自己的加功而提练出富有情趣的语言,这不仅可以在学习新语言时复习旧的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一举两得。

[1] [2]

篇11:乡镇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点滴谈

乡镇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点滴谈

乡镇中学英语教学设施差,长期以来学生的口语得不到充分训练,学生基础差,不敢开口说英语,想说又怕说错,被他人笑话,所以闭口不言,但是当今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五项技能,只会听不会说,不行,更谈不上读、写、译的技能了。针对这一情形,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如下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的。一、老师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组织教学乡镇中学学生基础较差,选择简短的英语口语进行组织教学。刚开始时,语言的速度稍微放慢些,声音既大且又清晰,使每位学生都能听清你所说的话,并用手势或表情来启发学生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跟着复述,并让其快速地反应,此时教师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看他们是否都开口说了,说得好的给掌声鼓励,切忌处处挑错。二、课前的复习训练每堂课之前,老师预先布置好要复习的语言项目,让学生根据该项目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说出自己喜欢的交际用语或编一则简短的对话,无论学生说得怎样,老师都应及时对之做出正确的评价。如用Very Good;OK;I think you are a very clever boy/girl.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从中尝试到成功的甜蜜或喜悦,倍增了学习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也抵制了害怕开口说英语的心理,所以教学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三、课堂上的.口语训练在复习旧内容之后,接着老师必须清楚地、有条理地介绍新语言,紧接着让学生跟着复述,而后,通过从“整体→部分→个体”来进行学习语言,此时教师要注意帮助纠正语音、语调,但是不能刻意批评,要把握好尺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利用该方法可以充分使用课堂时间和提高训练的效果,而且学生获得开口训练的机会均等,避免了“部分人吃饭了,其他的处于饥饿”的现象。同时也可提高训练的幅度与速度,另外,培养了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的协调关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为了使课堂口语训练多样化,富有情趣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口语训练。1.波浪式操练我让某一组或某一位同学任意提问,另一组或某一位同学回答,这样的口语训练效果良好。在波浪式训练时,A快速站起来提问B,接着A坐下,B站起来回答又坐下,C接着快速起立提问D,C又坐下,D站起来回答,以此类推,此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反应又提高了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的兴趣。2.车轮滚动式的训练让某一组的学生或某一个学生承担提问的任务,其余的承担准备回答问题的任务,而且提问的学生对不同的应答者,应采用不同的问题来提问,不能千篇 一律的问相同的问题,要显示出问题的多样化,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运用所学习的语言通过自己的加功而提练出富有情趣的语言,这不仅可以在学习新语言时复习旧的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一举两得。3.游戏快速反应训练老师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快速训练学生的口语反应,让学生根据老师所发出的指令来进行口语训练,如:(T指教师,S指学生)。T:Where's the nose?S:It's here.T:What's this?S:It's a hand.T:Clap your hands,please!这样不断训练,看哪些同学或哪位同学的反应最快最准确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加深对所学习语言的识记与理解,此外还可通过情景表演或其他方法来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小组训练,体验语言的真实情境,增强课堂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这此方法的实践教学,我所教的学生的口语经过去有了很大的进展,从不敢开口说或说不好发展到乐于开口大胆地说,其语言表达得较准确又流利。

篇12:中学生化学实验中不良心理及对策论文

中学生化学实验中不良心理及对策论文

化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科学的决策。高中化学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注意到,在学生实验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行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心理品行,而造成实验失败。

一、中学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不良心理

1.畏惧心理:部分学生由于害怕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单独做实验觉得不好意思;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实验要求的约束,害怕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失;更有一部分学生担心实验时会出现意外情况,如加热时玻璃瓶爆炸、强酸强碱的强腐蚀性等。上述因素都会使学生有心理负担,从而造成精神紧张,要么不敢动手实验,要么在实验中丢三落四。

2.惰性心理:在学生实验中,由于仪器数量和场地的限制,总是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一个实验小组少则3~4人,多则6~7人,这就给那些懒惰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在实验时他们总是静静地坐在实验桌旁默默地玩,自己不愿意动手,待别人实验结束后,抄袭几个数据就算了。这类学生往往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依赖性很强。

3.情绪化心理: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主动参与,偶尔兴趣还很高,但表现得不够持久。当实验遇到困难,需要细心思考、精心操作时,心里就很烦,不愿意继续下去了。当实验中有错误,一旦受到老师批评后,表现得很沮丧,先前的热情一下子就没了,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兴趣再也“鼓”不起来了。这类学生在心理上害怕挫折,面对困难缺乏信心和勇气,常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

4.傲慢心理:这类学生自私、孤傲、嫉妒心强,时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很少替别人考虑,也很少和别的同学交往。在老师做示范时,不认真观察、不懂装懂,甚至嘲笑那些认真的学生。在实验时喜欢表现自己,但又不能虚心向别人学习,总觉得老师讲的自己都懂。对其他学生的正确提示不放在心上。由于对实验的细节、重点、具体操作要求把握不准,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5.盲目心理:这类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很高,对各种事物均感兴趣,但自制力差,做事草率,只讲表面,不求甚解。进入实验室后他们往往第一个动手,不做任何准备就急于实验,这样急于求成往往导致实验失败。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不良心理正是造成实验失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二、对策

1.榜样激励法:在讲示范时,可以让心理较好、成绩突出的学生做演示,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积极地去效仿和协作。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协作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为现代教育所提倡,这对于学生在科学上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活动参与法:对那些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多让他们参与各项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帮助他们设计一套从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实验,让他们逐个慢慢地操作,并让他们互相交流,谈谈感想、体会和收获。使他们明白,只有亲自参与,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有最真切的体验,才会有收获。

3.条件调控法:所谓条件调控法,就是按照老师对实验程序的设计,在学生出现某些缺点或优点时,老师要及时调控。对学生实施一定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品质的好坏对学生的实验信心和效率、道德品质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寻求新方法,探索新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张树林.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不良心理及对策[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11).

篇13: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引言

-ピ谥醒в⒂锝萄е校对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培养一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而其中我们忽视最多的恐怕就是说的技能的培养了。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性。作为外语,学生接触它的机会不多,许多学生学习外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真正从兴趣出发想学的不多;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也往往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干脆就是满堂灌,学生少有开口说的机会。结果是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还是无法开口与人交流。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开口学说流利的英语成了外语教学的“老大难”。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说的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毕业要求学生在说的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1.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

-2.能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商讨和制订计划;

-3.能报告实验和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4.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三分钟演讲;

-5.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

-6.能做一般的生活翻译,如带外宾购物、游览等。

-ピ谀壳罢庋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标准》的要求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既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也需教师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想学、乐学。下面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一种以研究性学习为思路的口语教学形式--课堂辩论,供各位同行参考。

-ザ、研究性学习与口语教学

-ゼ于这是一个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是目前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乃至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

-ゴ庸阋謇斫猓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霍益萍,.10)。我们要讨论的则是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如何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地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它是新的教育理念,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具体到英语口语教学就是要改变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恪守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口语的学习不再是机械重复许多含有某个特定语法功能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口讲话,让学生有讲的愿望,有话可说,通过对话来解决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同时又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要让学生学会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有意义的交流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辩论就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

-ト、辩论活动

-ケ缏凼且匝生为主体的一项课堂活动,一般持不同观点的两组同学各坐一排,面对面就某个话题展开辩论,每组人数可控制在3-7个不等。辩论虽是能让学生说起来的好方法,但对英语为非母语的学生来说也是个难度较大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活动,一开始学生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环绕着话题进行自由的辩论。这时,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指导说明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可以把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サ谝唤锥危鹤急附锥

-フ飧鼋锥问腔疃前的准备阶段,是活动能否顺利展开的保证,因而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以处理好以下关系为前提的。

-1.教师的角色

-ソ淌υ谡飧鼋锥蔚淖饔檬欠浅V匾的,他既是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更是活动的指导者。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的同时,他得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让学生知道辩论是怎样一回事,有哪些规则?例如,当一方辩手在反驳时,不能打断、插话、回击,应等他结束后,再按序进行反驳。再如,在反驳对方时应注意礼貌、语气:“I'm afraid I don't agree…;I'm not so sure really…”这些表达方式是陈述观点时所必须的。在指导过程中最主要是教师应予以活动思路上的指导,活动方法上的指导,信息资料来源上的指导,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交给学生,应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同时也应将评价标准告诉学生,便于他们确立努力的方向并正确地评价自我的表现。

-2.题材的选择

-ブ劣谔獠牡难≡瘢可以从已有的教材中挖掘,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人教版SEFC教材中就有不少这样的素材:例如在上完高一第十九单元的“The Secret is out”,可以让学生以“Should Women be Treated the Same as Men?”为题来一场辩论;上完高三第五单元Advertising后,可以让学生以“Do Advertisements Play a Positive or a Negative Role in Our Society?”为题进行一场辩论;也可将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挑选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

-3.活动的氛围

-ビ糜⒂锝行辩论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比较高的口头表达活动,而不少研究表明在用外语进行口头表达时,许多人都会觉得紧张,更不用说是辩论了。所以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辩论是一项通过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同时又避免不了团体间的竞争。可以说是一条学生会密切合作与正确竞争的好途径,我们可以用下面八个字来归纳辩论所需的课堂氛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也就是说,在辩论前,要确保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合作、密切配合。一般要把班级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制订出辩论计划,发动组内同学列出尽可能多的正反论据,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来为辩论作充分的准备。同时又要让小组间处于友好的竞争中,避免敌对情绪,始终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的、真实的、友好的、畅所欲言的氛围中。

-サ诙阶段:辩论阶段

-ゴ诱反方中各选出5-7个学生(可视班级大小而定)组成辩论小组,这可以允许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爱好特点自行组织,最大程度发挥团体优势。而这次未轮到的学生将作为裁判,下次再作为辩手出场。每个队都需有一名队长,队长在开场时亮出本队的主要观点,并在结束时总结、归纳本队各成员的发言。每队的发言内容一般都有三部分组成:先由正方队长来作正式的陈述,一一亮出观点,然后由正方组员来一一反驳对方的观点,再由正方对反方的反诘予以肯定的应答。作为反方辩手也由类似的三部分组成,这样组成的辩论方式要求所有的成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参与;听懂对方的反驳并以充足的例证予以回击;每个辩手限定在2分钟内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一般以正方先开始,然后反方提出反驳,就这样依次轮流直到每个辩手都完成陈述与反驳。那么当双方在辩论时,其他听众做什么呢?尤其对人数较多的班级这实在是个问题,因为会有很多学生没有参与辩论。我们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鼓励他们提问或者站在中立的角度对别人的观点予以评论,当每个辩手陈述完后,老师可以要求听众至少向每个辩手提一个问题,这个过程往往会是整个辩论赛的高潮,因为谁也预料不到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对辩手来说也是很有挑战性的,他们必须有很好的临场发挥能力才不至于被问倒。二来可以让他们充当裁判,给辩手打分,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他们的判断和评估能力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讨论。

-サ谌阶段:评估阶段ト体辩手讲完后,先让听众给辩手们打分,然后将他们评分的结果收上来,老师则在此基础上对这次辩论作个总结,评出获胜的队和最佳辩手。具体评分方法参见下表:

-ケ1 辩论赛评分表②

辩手 总分 相关性

(Matter-quality of argument) 仪态

(Manner-pronunciatio n delivery and gestures) 方法

(Method-the way an argument is organized) 临场发挥

(Spontaneity and use of OFB③

辩手1+

辩手2+

辩手3+

辩手4+

辩手5+

辩手6+

辩手7+

总分

辩手1-

辩手2-

辩手3-

辩手4-

辩手5-

辩手6-

辩手7-

总分

从表中可以看到,一般我们分四个方面来总体评价辩手的水准,每项占总分的25%,一般每项最低分不低于17%;最高不超过22%,总分在68%-88%之间,平均为78%左右。

-Matter主要指辩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是否切题,辩论中往往会有这种现象:有时离题万里,而有时又无法展开。

-Manner指的是辩论时的语音、语调、仪态等方面。辩手的陈词是否能让别人听懂,体态语是否用得过多。过多或过分的体态语是失分的主要因素之一。

-Method不仅指辩论小组的组织方法、手段,也涉及到小组成员在辩论中是否用上符合逻辑的独到的方法来进行陈述和反驳。

-Spontaneity是指在反驳对方辩手提出的观点时的临场发挥能力,语言的运用是否自然、得体。

-ニ摹⒍越萄У钠羰竞鸵庖

-ゴ颖缏壅庖换疃的特征看,它不但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学间相互学习和逐步领会驾驭语言的本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团体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查寻资料,调查研究和意义对话,这既让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又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将辩论作为一种课堂活动引入语言教学必将引起传统语言课堂三要素(学生、教师和教材)关系的改变。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一改传统课堂的教师中心模式,让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亲自实践,勇于探索,充分发挥团体的协作精神,一直处于积极、活泼的学习状态;同时整个活动过程还时时渗透着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特别是当某个学生自己的观点与团队的观点相矛盾时,他不得不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做出合情合理的回答。当他面对对手反驳时,那种随机应变、自发的反应不是依靠老师教就能教会的,只有通过真实环境的真实体验,才会慢慢领悟,真正达到了“做中学”的境界。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亲自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才能培养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ネ时在这个活动中,学习内容已不再局限在手头的课本上,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来解决真实世界的具体问题。只凭教材中有限的信息是不可能在辩论中取胜的,照本宣科只会限制学生主体活动的全面展开。学习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体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主要是学生认识学习内容、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这个过程提高能力和思想境界的活动(陈时见,2001.5)。辩论中学生应用到的大量的就是这样的知识内容,而这又往往是课本中难以找到的。信息时代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丰富的网络资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源泉。关键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资源?这就涉及到教师如何在这一活动中起好作用的问题。

-ソ淌Σ辉偈强翁弥械娜ㄍ和中心,这并不等于说教师成了旁观者。这样做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工作将更具挑战性。辩论活动和传统课堂活动的不同是教师的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大为增加,学生自主性加强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coordination)、促进(facilitation)和指导(guidance)。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不管学生的主体能力怎么样,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这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矛盾;不管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教师都要认真管理和引导,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这是一个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过程;不管怎么样的活动,怎么样的学习材料,怎么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在学习中选择并做决定的能力,需要得到促进和培养,因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教师的原有知识提出了挑战,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无法预知的涉及各领域的难题。这能促使教师放下架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篇14:鄞县中学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鄞县中学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1 引言

重点中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后备人才,学校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高校升学考试这个中心。而体育人才输送也是其中一部分,对他们的培养需要利用更多课余时间。

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课余训练的正常开展能促进学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方式,掌握运动健身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同时能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目前,在鄞县中学开展课余训练确实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如体育特长生来源, 训练时间的安排,如何协调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 参加各种比赛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补课。上述几个问题如不能解决好就无法搞好课余训练。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整理鄞县中学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工作的有关资料。

2.2访问法:采用访谈方式, 向鄞县中学有关教师和学生(体育生)了解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工作的基本情况。

3 问题与对策

3.1 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3.1.1准确选材,为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由于重点中学的特殊环境和体育尖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对于文化课成绩不甚理想的体育尖子生无法进入重点中学就学,且由于“九年制义务教学”阶段的课余训练并不正常进行,从而大大减少体育人才的选择范围,同时增加了选材的难度,而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学生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人才选择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首先, 大力搞好宣传工作, 让基层学校了解我们的需要。并加强交流, 使基层学校愿意把优秀的学生输送到我们的学校。

其次,对人才的来源进行跟踪了解,平时加强对各乡镇中小学的观察,及时发现有体育潜力的人才,并对其跟踪,在其发展中给以指导,以至达到培养的要求。

最后, 在已有的学生中发现和培养, 通过体育课、校运会、各项小型竞赛、身体素质测试,查阅新生档案等方法,及时发现人才,正确引导,使其投入到课余训练中来。

在选材中要通过初选、复选、终选三个阶段。所谓初选,发放到乡初中的表格(见附表1)

通过发放推荐表,目的在于如特殊身高`特殊运动能力等及时选拔出来。复选在初选进入以后的学生,先到鄞县中学进行为期一星期的集训,通过对体育尖子和训练状态进行评价与诊断,以促进体育选材的科学性。例如:100米速度很快,但协调能力,柔韧性很差,这种学生技术动作较难掌握,以后改项目较困难,所以选材重视全面性。终选时要参加中考,文化成绩也要在普通中学入取标准左右,否则拒之门外。

3.1.2调整项目结构,合理安排转项。

在吸收参训人员之前,对己有的人员进行整体分析,在保持传统强项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弱项,吸引响应人员参训,以补充不足。对传统项目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使该项目能够成为自己的拳头项目,在每一次比赛中成为主要得分的项目,并能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对当年的竞赛规程和其他兄弟学校实力的分析研究及时调整全队的运动项目结构。应允许学生转换训练项目,重点抓技术性强、难度大,容易得分的运动项目。

3.2教练小组与训练计划。

3.2.1拥有一批优秀教师队伍。

? 对于课余训练来说,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莫过于能够承担课余训练的教练员。作为核心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课余训练水平的关键。鄞县中学配备质量较高,8个体育教师,有2个高级职称,2个一级职称,还有4个二级职称。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是决定指导水平的主要因素。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体育组里面,采用竞争上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如学校编制八个体育教师够了,但又引进一名,通过教学论文,课余训练,评选活动,把工作能力差的一名分流下去,重新更换血液。通过师生努力,鄞县中学体育组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组。

只有充分了解所要教学的内容,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把握住指导内容的实质。指导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相互学习。教练小组成员定期进行交流,推导教育,训练心得。如每周三晚上夜办公,组里规定,每天组里面进行点名制度。及时了解当前新的训练方法,通过外出学习和接受专家指导方法,来提高训练水平。

3.2.2合理运用周期性训练原则。

训练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组指导,每一学年开始就制定详细的计划。针对参训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出学年训练目标以及每一阶段的训练计划并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执行,并且不断完善。

对新参加训练人员有详细的训练计划,高一年级学生一般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并开始为发展专项作好准备。身体素质项目以体育高考的四项素质作为参考依据,从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等全方面加以考虑。高二年级应尽快选择主攻方向,参加体育特招或体育优加专项,并结合比赛的实际需要选择副项。对于体育优加的学生主要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优家的目的是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所以说:他们的课余训练安排,是针对体育优加的项目,进行两三个月的突击性训练,从近三年的优加考试情况来看,优加上线率达到60%左右。

训练时间的安排以不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为前提

,一般安排在第八节课。关键在于坚持常年训练,不搞突击性的赛前训练。暑假期间还与少体校挂钩,鄞县中学出场地、器材(拥有塑胶跑道、球类馆等硬件设施),引进少体校训练方法、手段,目的在于教师与教练,学生与少年运动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这也列入常年课余训练计划内。鄞县中学还被评为浙江省课余训练基地。

3.3学生在课余训练中的主导作用。

3.3.1训练中群体效应与尖子作用。

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组以后,在同一训练小组之内肯定存在水平的参差不齐,因而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长短处,再优秀的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不足。所以教练员要在每一次训练课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秀运动员的榜样作用,如每组确定小组长。通过分析使新手了解别人的长处,并看到自己的不足,使新队员有一个学习的目标。优秀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其他人员的学习兴趣,从模仿到主动练习,再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整个训练小组运动水平的上升,反之整体水平的.提高又再一次促进优秀队员的进一步提高,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真正的尖子只存在高水平的整体之中。

3.3.2比赛模式与自信心训练。

很多新手在训练水平提高之后,专项成绩往往因经验的缺乏和自信心的不足,而提高较为缓慢。且在比赛中容易造成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引进比赛模式和进行提高自信心的练习,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或对抗性较强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极为有利。课余的训练负荷安排虽不能同“马家军”一天一个马拉松相比,但同兄弟学校相比要大得多,这是我们训练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还通过各种单项身体练习比赛,让每一位选手看到自己的长处,还组织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比赛,让学生观看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运动比赛,一方面达到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促进体育教师本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3.4 严格管理与全面关心。

3.4.1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由于参加训练人员的个性比较突出,及在比赛上的轰动效应,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大和散漫的情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训练课是一堂正规的教与学的教学过程,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教练员对于参加训练学生加强管理和注意正面引导。所以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严与律己的精神、兢兢业业的态度已及炉火纯青的业务能力。从各个方面对队员试教,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以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要求学生认识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个人的成绩和力量只有和集体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来,而集体的荣誉也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员共同创造。经常组织由学校分管领导参加学习和总结,开展评优活动。

3.4.2加强学习和生活上的照顾关心。

由于体育专业考生的文化课的成绩总体水平不如学校的其他学生,又会使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我们除了从精神上鼓励之外,还安排对学生平时文化课的补课和因参加比赛造成的脱课的补课。此项工作由教务处,班主任,文化课教师和体育组统一协调,特别在重大比赛后都予以妥善解决,对报考校体育专业而文化课较薄弱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由此学生由于训练与比赛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思想顾虑得到基本解决。

学校统一发给学生洗澡票,热水票,食堂特意为体育生开小灶,多角度来方便每一个训练学生,老师。在训练课上,教练员一视同仁,对所有队员都应严格要求,对于优秀队员更应严格,以优秀的个体带动全体,使优秀队员更优秀,其他队员学有榜样,起有目标,共同出成绩。

3.5近年来通过这种训练模式所取的成绩。

鄞县田径运动会上遥遥领先,第二名与我校总分相差近一半,市区比赛年年前二名,省里比赛挤入前八强。还培养出一批优秀运动员,见下表所示:

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鄞县中学获参赛运动员的等级情况

略。。。

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鄞县中学获参赛运动员的等级情况

略。。。

根据以上两图所示,鄞县中学参赛20名学生,运动水平普遍较高。我校课余训练,场地器材好,教练员业务水平高,通过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严格管理等环节,遵循课余训练规律,探索适合自己的训练途径,经过艰苦奋斗,成绩显着。这种课余的训练的模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4 几点建议与体会。

4.1抓好体育优加考试和体育专业考生的升学是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动力。

4.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材的培养是提高课余训练水平保证。

4.3学校的课余训练应首先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才能扩大影响,提高课余训练在学校中的地位。

4.4抓住当前实施素质教学的大好时机,大力宣传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意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

篇15:初中英语听力训练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初中英语听力训练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技能,是教学的核心,而听放到了第一位,这就充分的证明了听力的重要性,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其他技能的基础.然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听力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却是一件令师生头痛的事,也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 者:陈中莉  作者单位:四川省万源市第四中学,四川,万源,636300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6: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口语训练中,口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加强调查研究,找出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作 者:张兴华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周口,466000 刊 名:河南教育(高校版) 英文刊名:HENAN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问题   对策   原则  

相关专题 英语口语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