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无辜的帖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谈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无辜的帖子”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共18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谈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谈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有感觉。”显然,语言教学的关键是促使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也就是说,培养英语语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核心与关键。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领悟感觉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成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尝试:

一、坚持朗读背诵,培养英语语感

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背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这说明了朗读背诵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最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前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上课时尽可能让学生多读多背,读出句子的语调、意群、停顿和句子的情感来。课本上的对话、课文、诗歌都要求学生熟读,并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了激发同学们的朗读热情,我定期在班里举行朗读比赛,评出结果,给予奖励,还把获奖者定为小小英语老师,领读学生英语。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提高了语感。

二、优化听说环境,增强英语语感

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和英语语言环境,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所缺少的就是自然的英语环境。因此,要增强英语语感,必须为学生提供环境、创造环境、优化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坚持英语授课,提供英语环境,课堂上我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讲授英语并辅以手势、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鼓励学生模仿老师,大胆使用英语相互交流、提问,扮演角色,使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沉浸在英语之中,促进语感的生成与发展。

开展各种听说活动。

创设英语环境,课堂上除了必要的英语对话以外,我还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中畅游,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创设英语听说情景,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生动有趣的'画面,特别是多媒体教室的动态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听说欲望。通过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讨论问题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提高了口语能力。

开展课外活动,优化英语环境。要学好外语光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极大地调动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利用其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创设优化更多的英语环境。为此,课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谈尽量用英语进行,并开展了每周一个话题活动。让学生充分准备后择时在班内演讲,以锻炼其胆量和培养其语感。

除此之外,还提倡他们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接触纯正的地道英语,增强语感。

三、重视高效实践,发展学生语感

重视高效实践,是指让学生在读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举一反三,高密度、高效率地进行读、听、说、写课堂实践练习,即多阅读、多读、多听、多写。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坚持课文整体教学,通过这个环节,我不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感悟力。我让学生速读全文、仔细品读全文、听读全文,复述大意这几步骤,是整篇课文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复现,从而使学生由理解、掌握到运用,最终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扩大学生阅读面,我搜集了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更多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坚持每周看一篇内容新颖的英语文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多读和多听对语感的形成有极大帮助,要想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还得多写。在这提到的多写,除听写外还有用英语进行的写作,即创造性的写。这样的写作具有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进行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所代替不了的。英语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发展英语思维的能力极有好处。在培养写作开始时,我采用写简单句、看图写话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做到语法正确、句子通顺,渐渐地发展到写日记;除格式外,对内容要求较简单,能写上四五句就行,以后逐渐增多。因为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终究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并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培养语感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英语语感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核心,获得英语语感是学通英语的标志。只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能灵活运用,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篇2: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言能力上,除了提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在英语学习中,加强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语感,能使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的认可。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言语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或语言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因为语感是学习理解和运用一切文字的基础,也是准确把握语言文字的前提,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长期生活经验的沉淀,众多信息知识的储备,教师要通过英语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用心引导,螺旋式地循环往复加强训练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一种敏锐的语言直觉,当学生接触到新的语言文字时,立即就能直觉地判断正误是非,进而获得文感、意感和情感,达到准确全面地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目前,我省所使用的北京仁爱教研所编著的初中英语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重视新旧知识和语言现象的复现,话题环环相扣,单词、句型再现率特别高,利于语感的培养和形成,那么如何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强化听说训练,培养语感

众所周知,一个小孩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口语的。他在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并不懂得语法规则,而是通过反复接触和摄取大量的语言信息,在语音、词汇和句子中感受和领悟语言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交际中不断掌握母语。因此英语语感的培养也要从听说训练入手。

1、通过听力活动,训练语言感知能力

现行仁爱版新教材配有齐全的录音带,听力练习册,能按课本同步教学时间使用教材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学生的听说水平及良好的语感形成大有帮助。首先,教师要把课本作为听说训练的书面材料,在上课时让学生听所学的内容,听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特别是提出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听后或对所学内容提问,或选择正误,或是帮助学生填写所缺的词语等,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从听不懂到听懂,从重复原句到模仿表演,逐渐对英语产生良好的感觉,教材内容也能够由听懂达到会读会说,同时积累了自己的英语语言信息储备,为实际交际作准备。其次,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听力课,仁爱版同步听力练习册,每一个话题设有一份习题,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边听边做,训练了语言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2、通过口语活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英语是交际的工具,学生必须要敢说。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生活在汉语氛围里,接触英语的信息量少,除课堂外,没有说英语的习惯和环境,因此怕说错不敢说,为了克服学生怕说英语、懒说英语的情绪和心理障碍,教师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给学生讲明英语交际的重要性,使其有说英语的动机,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教师态度要和蔼,目光柔和,语言诚恳,有亲切感,使学生乐于开口,乐于参与到口头交际活动中来。

其次,口头交际训练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仁爱版新教材图文并茂,话题众多,密切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利于学生自由交谈,进行说的活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可留给学生3-5分钟,让他们自由对话和交谈,起初教师可根据上节课已学过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的语言知识,安排一些较简单的对话训练,这些训练内容要能够容易给出答案,能够预见,让学生感到交际不难,往后逐渐推进,有计划地过渡到学生根据学过内容自由选题,自由对话,实现自主学习。为了减少难度,可以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会大大提高,有效地训练和增强语感。

3、利用创设情境,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学习英语就是要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教师要用得体的英语授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尽可能地用英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错了也不要紧,语法也应尽可能放在一定的情境中来学习,让学生看到听到新语法点在一定情境中的使用,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联系起来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感就会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增强。其次,教师要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直观教具,或合理使用幻灯、投影仪、电脑等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让他们多看多听,去感受、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外语教学过程变得逼真、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兴趣盎然。如学习了有关“feelings and moods”话题后,教师可呈现不同环境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设身处地谈自己的心情感受,学习了有关“shopping”话题后,我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轮流在讲台前用英语表演,“购物”对话等。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填鸭式”的旧教法,因为教师再好的讲解,只是自己的感受,绝对代替不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教师要精讲多练,课堂大部分时间应放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实践活动上,如编情景对话、看图说话,话题讨论、表演小短剧等,这不但能有效快速地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和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在阅读和背诵中,培养语感

仁爱版英语教材设置大量的阅读材料, 目的是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语感培养的目的所在。

1、在阅读中赏析语言

课文阅读材料的赏析,一般采用“导入——表层分析——深层分析——整体评价(自由交际)”这种模式进行的,它能使语言形式的学习和语言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把握语篇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也正符合语感培养的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读前提问(Pre----reading question)”或“前提热身(warming up)”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课文,紧接着教师呈现或是正误判断,或是回答问题或是填写表格等练习题,学生们带着这些“任务”再仔细读课文,深层感知和理解课文,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想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看法的念头了。如阅读理解了有关“头痛”、“音乐”、“因特网”等话题的材料后,“What may cause headache?”“The type of music” “The usage of the Intermet”这些“任务”都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来完成。

2、在朗读和背诵中感知语言

反复朗读,特别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音调来朗读,有助于学生领悟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和美感,进而促使学生正确语感的形成,此外,教师还要经常要求学生背诵常用的句子、习惯用语、精彩片断,优美的小短文等,这也有助于语感的形成。通过朗读和背诵,使学生积累了大量实用的英语语言材料,扩大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人情,历史地理知识等,使他们的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和交际中,好句子就能脱口而出,语言技能也得到不断提高。

三、在课外活动中,运用语言

多听多讲多读多背,有利于良好语感的培养,但如果只体现在课堂上还是远不够的,课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对话,多听英语录音带,阅读与自己能力同步的课外小短文,同时教师还要有计划地经常组织和指导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知识课外活动,如唱英语歌曲、讲英文小故事,调查采访,朗诵比赛,开辟英语角等。

总之,语感是语言信息在意识中的反复强化、日积月累形成的,教师要持之以恒地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在一切英语语言活动中去感悟语感,实践语感,这样学生的良好的英语语感就一定能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黄琼惠寓语惑训练于教学之中(北京,学苑出版杜,)

2、李海林语言的隐舍意义,语感与语感教学(上海,语文学习,1992)

3、《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英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杜,)

4、《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安徽教育出版杜,2000)。

篇3:浅谈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语感能有效提高中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的措施.

作 者:刘福英  作者单位:宜春实验中学,江西,宜春,3360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英语   语感   培养  

篇4: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感论文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感论文

【摘要】: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从朗诵、听说、阅读、写作四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能力实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把“培养语感”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标准。吕叔湘先生曾在《语文学习》中早就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训练语感的重要性,我以为新一轮教改中,语文老师应从下四方面进行初中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一、在朗诵中领会语感

语言是思想意义的外壳,思想意义往往蕴含在字里行间。因此,我们可以从语言入手来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识别、领会、洞察语言的能力。

体会语言的表意,我们可以通过咀嚼文句中的词语加以训练对比,如朱自清的《绿》,在诵读中,点拨学生紧紧扣住“绿”字去读,理解作者抓住“绿”来做文章。开头落笔,“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接着不写梅雨潭,而写梅雨瀑,初看仅仅是为了刻画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绿”的成因,细读实际上在写“惊诧”,到读至“梅雨潭”的绿招引着我们“追捉”,以致“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了瀑布了”时,使学生渐渐领悟到,原来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示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从而抒发发作者对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当然,体会语气(包括重音)的表意在培养语感方面同样有着一定的关系,阅读中要慎重处理。

二、在听说中强化语感

一个教师要提高自已的教学效果,就应改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爱听你的课,这可以从手势、音调、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努力。在这几方面中,语言尤为重要,因为美的教学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教《最后一课》结尾一段时,要使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美激荡,感动读者的'心灵,教师可用沉缓的声音表现小佛朗士经历这难忘的一课后似乎一下子成熟起来,“祈祷的钟声”、“收操的号声”、“韩玫尔先生站起来”.....都是一种无情的宣告——这难忘的一课不得不到此结束了;用哽咽的似乎失声的强忍的泪音读“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表现韩麦尔先生语不成声,用较快的语速读“他转身....写了两个大字”;用语调不高,但沉稳有力的声音读“法兰西万岁”,表达韩麦尔先生对失去国土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收复国地的坚定而炽热的信念;最后用轻微而感情激越的声音读先生临别时的感人形象: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样,学生就进入了情感体验的佳境,仿佛看见小弗朗士怀着深深的敬意,望着被痛苦折磨的老师,和教师共同咀嚼着这苦涩的滋味。若此时叫学生学着读,那效果就更佳了。

同时,开展各种听说活动、积极开发课外活动也是能迅速增强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老师要灵活广泛运用。

三、在阅读中提升语感

坚持课文整体教学。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通过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完整全面的理解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语感能力。课文整体学习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全面把握。尤其是对较长的课文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概念。扩大学生阅读量与阅读面。叶老在谈国文教学时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又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新闻记者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可见扩大阅读量,无论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是在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结合文体增补教材。结合现实生活,引进时代“活水”,结合作文课,引进学生的习作,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选出来,采用朗读、张贴、印发等形式给予“发表”等等。

四、在写作中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与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与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能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要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就要多写。我觉得写有两方面:一是机械性写,如抄写、默写、听写等。二是创造性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就是其它学习形式,其它练习形式所取代不了的。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语言思维能力,而写作的训练对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自然段,作者极力描绘了,春、夏、秋三季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写得具体、真切、生动。同样写色彩,菜畦用“碧绿”修饰,桑椹用“紫红”形容;同是写声音,鸣蝉是“长吟”,油蛉是“低唱”,蟋蟀是“弹琴”,给人的感受不同。因此,学了后可让学生模仿此段的景物描写,学习运用恰当的词语,写一段表现景物的话。

总之,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地学好语文,掌握语言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篇5:浅析基于中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的论文

浅析基于中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的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就中学生的语文语感培养进行探析,旨在指导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语感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言感知 教学策略

语感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知识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悟过程,是对语言的感受、认识的一种拓展延伸。这种学习心理体验来源于学习过程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运用。新课程语文所倡导的多样化学习途径和方法其实就是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人研读文本,积累丰富的理解感悟,从而内化生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心理体验,以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

1.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

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朗读过程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发声表达,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通过口的发声来刺激大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和锐敏的语言感知能力。因此,注重朗读训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朗读的方式予以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特色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朗读;(2)注重文本语言的文字信息,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3)建议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并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思考文章的思想情感,以便能够引起自身的阅读思考共鸣。

例如,当学生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串向云霄“一”时,定会勾起他们的儿时玩耍时欢乐的回忆。对此,我们不妨鼓励学生进行多次的朗读,以此来体味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丰富真挚的感情。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能够让朗读成为他们接受理解语言知识的一种有效学习途径和方法。

2.注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感来源

新课程初中语文在教学编排上尤其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这种语文实践活动的运用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运用水平。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技能,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语感获得更为广阔。

注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感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案,特别是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2)注重语言的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增长知识和技能;

(3)建议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特别是自己的理解感悟;

(4)鼓励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学习,以此来帮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例如,在“汉字的魅力专题”教学中,我就通过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实践活动主要有:

(1)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方式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要求他们能够配以必要的解说;

(2)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让他们自己观察社区中一些语言文字表达不规范之处,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3)要求学生就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写文章的形式表达出语言学习感知;(4)建议学生就自己的此次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尤其是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感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而且为学生获取语感提供了途径来源。

3.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层次

语感是存在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语言学习思维。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思维敏锐性和条理性。这不仅是他们未来学习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更是形成语感的重要依据。因此,注重学习思维培养,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理解过程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感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敏锐性。

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层次,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在各自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以体现学习思维的差异性;(2)鼓励学生运用多样性的学习思维方式思考文章内容,以取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语言认知感悟知识;(3)注重语言思维的暴露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的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语言感知的内华生成。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得到充分思维体现,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思维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深度。

总之,学生语文语感的形成并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阅读理解感悟中内化生成的。教师应该从文本学习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感悟语言内涵,形成一种特有的语言理解和鉴赏技能。

篇6:谈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情感培养论文

谈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情感培养论文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改善紧张的师生关系。舞蹈技能训练对舞者的体力消耗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辛苦、乏味的感受,使学生对舞蹈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助于提高舞蹈训练的成效。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但能提高学生舞蹈训练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技能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对学生舞蹈情感的积极培养,也能够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激情。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积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能够帮助挖掘学生艺术创造的潜能,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拥有强烈的认同感,更加勇于表现自我,并获得直观、有形、可感的深刻体会。良好的师生活动改善了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更主动、愉快地提高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经验,有利于新情感的.产生;还能丰富学生已获得的艺术表现能力,形成正确的舞蹈艺术审美观,从而创造更为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调控课堂,通过科学有效地教学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教学过程中,维系着和教师之间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舞蹈技术动作。

(二)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音乐对于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好的音乐能对舞蹈训练的效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再好的舞蹈,离开了音乐的衬托,亦将失去生命和意义。音乐可以说是舞蹈表现情感的依托。不同的舞蹈,其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不同,对于所选择的音乐也要有区别,不能千篇 一律。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的舞蹈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利用音乐的效果辅助自己的舞蹈教学。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蹈表现才多姿多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挖掘音乐的效果,使学生体会到不同舞蹈所传达的不同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和理解水平,将舞蹈教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

(三)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舞蹈情感表达的源泉。一个人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赋予自身的情感生动性,才能体现在表现的舞蹈形式中。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要针对不同的舞蹈作品设定不同的舞蹈情境,通过丰富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和创新能力。想象力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很多灵感的出现,都是依赖于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推陈出新,产生新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在舞蹈想象力的激发中,教师要让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想。[3]例如:在表演维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时,笔者先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热烈奔放、粗犷欢快的音乐,然后以音乐带动肢体动作,并且还要在情绪与动作中体现出维吾尔族人的热情与奔放,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进而通过舞蹈创造性地展示出维吾尔族的民族特色。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无限的想象与创造,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舞蹈本身的情感和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舞蹈艺术创作的有力保障,也是舞蹈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只有将音乐、表情、想象力与创造力完美地与舞蹈技巧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表达舞蹈情感,达到舞蹈表现的最高境界。[4]

(四)培养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对于初学舞蹈的人来说,他们缺乏舞蹈功底,只能从基础练习开始,从掌握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而模仿是学习舞蹈的最快途径。通过模仿,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技术动作的结构和组成,从而体会舞蹈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所流露的情绪,使他们在受到舞蹈艺术形象熏陶的同时,激发舞蹈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应该贯穿于整个舞蹈学习的过程之中,模仿优秀的舞蹈动作,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肢体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和舞蹈知识,充分表达自己对艺术形象的情感和认知。[5]模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搬过程,而是要有针对性地模仿,对于一些好的舞蹈动作,通过模仿,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东西,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深化这一技术动作,从而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

(五)结语

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对于提升舞蹈教学的层次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育,必须“以情动情”,才能“舞在其中”。通过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并在日常进行表情训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启发他们更好地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悟,以期获得完美的情感表现力,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篇7: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以及语文素养之后,才能更好地对语文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既然语感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语感能力呢?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相关电子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相关教学情境,通过氛围营造来熏陶语感

众所周知,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上来,而通过这种良好的情境氛围自然也有利于熏陶学生的语感。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仅能将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将静态、晦涩的文本资料转化为集图形、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立体画面,形成动静合宜、视听一体的动态图,而且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学习和感受文本的内容,并且通过音频所播放的文字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其次,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所建构的声光色形背景里,让学生来熏陶语感。比如,我们在讲授《风筝》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播放PPT以展示各式各样的风筝图片,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剪切的一小段放风筝的视频资料,并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有意识地控制掌握阅读的语调、语气和频率),让学生在视听一体的声光色形背景里活跃语感思维,熏陶语感。

二、推敲咀嚼精彩词句,通过读写结合来锤炼语感

一般而言,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词句往往包含两个层次意思:一是词句本来的含义;二是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小学生要想对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有较深刻的把握,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语感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对这些重点词句的推敲和咀嚼。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应经常朗读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文章的魅力,寻找语感信息,进而激发起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我们在讲授巴金《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应当以喜悦并充满神秘的语气,提高轻柔缓慢的语音来进行朗读,这种融入感情的朗读,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让他们想象大树的样子,想象群鸟的景象特征,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优美,最终激发其朗读乐趣,逐渐实现较好地把握语感。另外,教师需明白,不同的文章因感情基调的差异需要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进行朗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感情基调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二是,教师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语感。以我们所教授的《济南的'冬天》为例,我们可以用这篇课文中“秀气”、“澄清”、“空灵”、“水墨画”等词,让学生写一段描写性的话;仿照《济南的冬天》第一段中“对于??,像我,??”的句式,请学生用把自己家乡的特点写出来??在一次次的片断式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积累的优秀的文本语言吸收、内化,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来锤炼学生的语感。

三、重视知识储备积淀,通过体验巩固来内化语感

不容置疑,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做“根基”,语感能力极难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储备,为语感作“有米之炊”。具体来说:

一是,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这样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也能为语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储备“养料”。比如,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种是与语文课堂相关的延展性阅读;另一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阅读。通过多读作品,必然能训练语感,进而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在阅读作品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标记或摘抄经典词句和段落,另外阅读完后还可以写一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在思考体悟中感知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思想内容、布局结构等等,为语感能力的提升积淀宽泛的文学知识素养。二是,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课本所学。对此,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丰富对所学文章内容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地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通过以上努力,无不有利于学生们积淀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将课堂所学进一步体验巩固,进而使他们的语感能力在实践的磨砺中逐步提升。

总之,语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它需要日积月累之功,需要亩喾矫胬词┝Γ但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懂得创设相关教学情境,通过氛围营造来熏陶语感;推敲咀嚼精彩词句,通过读写结合来锤炼语感;重视知识储备积淀,通过体验巩固来内化语感,那么学生的语感能力定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定能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唤起更多的理论大家以及一线教师重视学生语感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永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J].山西教育,(6):30.

[2] 刘建新.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学周刊,(8):45.

[3] 杨端. 多一些阅读积累 多一些文学熏陶――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一点尝试[J].科教文汇,(12):89-91.

[4] 芦金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5):141.

篇8: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给学生们一定的英语单词以及简单的英语句式,还应当培养学生们的英语语言感知能力,即语感,从而培养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锻炼学生们一定的英语交流表达能力。然而,在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忽略了学生语感的培养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语感不够强烈,对英语表达的正确与否没明确的概念,进一步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水平的提升。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首先,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英语语感教学,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语感教学;其次,教师应当将英语语感教学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再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之间的英语互动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们在运用英语进行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出自身的英语语感。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策略。

一、锻炼学生们的英语思维,促进良好英语语感的形成

英语思维培养英语语感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换言之,有效的英语学习离不开英语思维,而英语思维又能促进英语语感的培养。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首要任务就是锻炼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为英语语感的培养打下基础。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使用英语进行表达与翻译,逐步降低学生们对母语产生的依赖感。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3《at the zoo》这个单元时,笔者便引导学生们用英语进行了场景模拟。首先,笔者先带领学生们朗读教材中的英语对话,并用英语对对话进行翻译,待学生们对这一组对话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笔者随机选取两位学生上台来模拟在动物园的场景,并要求学生们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英语表达机会有所增加,同时,学生们在进行场景模拟的过程中,自身的英语思维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英语语感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勤于表达交流,促进学生们英语语感的培养

交流表达是提升学生们英语语感的关键所在,所谓熟能生巧,学生们多利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起自身的英语语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却怯于用英语表达交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英语的熟练度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们开口用英语表达,并避免养成因害怕说错而不敢说的习惯。此外,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之中应多给予学生们英语表达的机会,并在学生用英语表达时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增长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how tall are you》时,笔者便用英语提问进行新课导入。首先,笔者问学生们:“Do you know how tall you are?Who is taller than you?”学生们一开始并不适应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于是笔者便鼓励学生们:“Don't be shy,just say it.”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便开始尝试着用英语与我交流,虽然学生们的`英语表述中有些语法错误,但是笔者仍然给予了学生们极大的肯定,并及时对学生们的英语表达错误进行纠正指导。显然,在这个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营造了浓烈的英语交流氛围,同时给予了学生们更多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因此,长期在这样英语交流表达的锻炼之中,学生们的英语语感自然会逐渐得以加强。

三、合理结合英语音形教学,培养学生们正确的英语语感

所谓音形教学就是指教师对英语单词的字母组合以及发音规律进行指导教学。音形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英语拼读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表达信心。同时,正确的英语单词拼读也能够促进学生们英语语感的培养,避免汉语式英语发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例如,笔者在教学学生们学习英语新单词时,会特别注意t、b、d、g、k、p等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同时还会教学生们在连读时一些单词的发音规则,如,old doctor这两个单词在连读时则要省略一个d的发音,并且,在教学完学生这些相应的音形规律之后,笔者还会让学生们及时对这些英语发音进行练习。此外,笔者还会严格要求学生们不能用汉语标注英语的发音,避免学生们在初学英语时养成汉语式发音的坏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们便可掌握英语单词的音形规律,同时养成良好的英语发音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英语语言感知能力。

四、结语

总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的英语语感培养至关重要。英语语感是英语交流表达的基础,也是英语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的交流表达机会,并鼓励学生们勇于用英语进行表达,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英语语言感知能力DD语感自然能够得以培养与提升。

篇9:浅议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议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良好的语感,是在一定语言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达到其掌握语言的目的,以突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和素质化.

作 者:张艳红 李娜  作者单位:张艳红(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

李娜(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哈尔滨150088)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6(12) 分类号:H319.4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感   培养  

篇10: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

摘 要: 语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丈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感培养的新途径,利用有效策略,加强语感培养,发辰学生语文素质。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敦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师要正确理解“语感” 的内涵及特点,掌握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及策略,重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将语感培养贯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语感”的内涵及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语感”?夏丐尊和叶 陶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告诉我们: “语感是对于辞类的感觉力”;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又强调良好的语感表现为对于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受。这是我国教育界对于“语感” 内涵的最早界定。语感具有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体验性特点。学生的领悟不依赖逻辑思维,靠直觉思维把握文本;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意蕴;能迅速形成联想和想象,并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体验。由此可见,语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这种心智活动是由语言文字引发的,表现为对语言的直官感觉与运用,表现在理解语言、遣词造句、口语和书面语综合运用等方面。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语感的iJiI练。要坚持不懈地在阅读、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中进行训练与积累。学生只有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才能架起通往作者心灵的桥梁。叶圣陶先生谆谆告诫我们,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思维和语言训练的综合体现,语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这种把握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1.通过讲解范读,引发学生的语感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能力,而理解则要依托“语感”才能完成。语感是较为迅捷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讲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范读是通过感情和技巧的示范,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理解得不够准确、深刻,自己无法体验这些情感,而范读则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触摸语言文字,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读好,教师首先要读好,要给学生做出好的示范,来展现自身情感的变化,从而“传染语感于学生”,引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获取准确、鲜明的感知。

笔者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悟性,融感性与理性为一体,和谐相生、相辅相成。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要切实练好“讲解范读”的功夫,做到讲解有度,训练有方。教师有声有色、入情入境的范读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与教师和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这种范读尤其适用于诗歌与散文的教学。学生欣赏老师的范读之后,要用心模仿,通过自己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用有声的语言来传达出自己的理解,从而步入体验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境地。

2.通过朗读诵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讲解”只能使学生知道,是一种直接的、简单的告诉;而朗读、诵读则能使学生获取真切的感受与体验,有助于促进语感的形成, 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朗读和诵读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体验情感、培养语感。“诵读”能够把缄默的语言变得有声有色,将内隐的情感显现出来,将抽象的情景直观化。当然,指导学生朗读或诵读,语调要抑扬顿挫,表情要富于变化,杜绝唱读。朗读的节拍要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朗读充分感知文本遣词造句之妙,联系具体的语境咀嚼品味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情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作者或文本角色内心复杂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进而达成训练语感之目标。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欣赏;要指导学生结合语境,体会句义,升华认识。多朗读、多背诵,方能领略到语言的节奏之美、气势之壮,方能感受到情感之波澜起伏、景色之气象万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通过朗读训练可以积累词汇、丰富语感、提高语用能力。指导学生读书,还要善于瞄准重点词句、精彩语段开展朗读活动,培养学生语感;要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学生通过口诵心惟、字斟句酌,来琢磨、领悟文本中的情取理趣,心智自然会逐渐聪颖起来,思维逐渐会敏锐起来,久而久之语感能力就增强了。

3.通过联想和想象,升华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整体直觉,这种直觉是建立在直觉语言知识、已有观念和感情倾向的基础之上的。语感的过程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的参与。有了它们的参与,学生才能依据言语的描述,看到栩栩如生的形象、感人肺腑的情怀、启人深思的哲理,学生对言语的感受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入境始于亲”,学生进入了角色,融入了情境,就会感受到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情感之美;就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准确、迅速地呈现有关的表象,展开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将联想和想象与情景交融,形成语感。阅读教学中为使语感培养走向有效,教师务必要做好预设工作。要根据语言文字在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作好引导,以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或想象,进入语言文字所营造的境界,领悟文本内涵。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鲜活的语境中去体验、去感悟,敏锐的语感能力才能逐渐形成。教师要通过不同途径,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强化感知的敏锐性,不断积淀语感、丰富语感,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要注意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牵起手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描摹的事物、所抒发的情感、所阐述的哲理,这样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悟才更深切,才能更进一步地走近文本中的角色,熟悉文本中的事件,领略文本中的情感,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感能力。

三、结语

语感的培养重在抓住语感训练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品析体会,达到精通、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感培养的新途径,利用有效策略,开创新的言语教学方法,加强语感培养,发展学生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11: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我浅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1.紧抓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创新的紧迫感

政治课具有较强理论性、抽象性和时政性。从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课必须结合时事,紧抓社会热点,以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在《经济常识》中,讲解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时,我抓住中国入世后关税取消的热点,引导学生将这一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紧密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侧面综合分析思考:我国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学生发言踊跃,情绪激昂:只有掌握先进科技,开发高精尖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抢占制高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激励学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炎黄子孙的不懈努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民族重担就落在你们肩上,你们一定要努力啊!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创新的紧迫感,点燃内心深处创新的火焰,“我要创新”的观念明灯般挂在学生的脑际。

2.巧用哲学原理,启迪学生创新的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许多基本理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材料。比如:《哲学常识》第二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中第三点就是要有创新精神。我向学生介绍《新思路比资源更重要》的典型材料:杜仲原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日本在10多年前才开始种植,现却将我国弃之不用的杜仲叶开发加工成杜仲茶,具有利尿等多种功能,时下己成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茶饮料并销售到中国,取得极佳经济效益。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何中国人眼里不屑一顾的东西到了日本人手里却身价倍增?难道中华民族不如大和民族?这些问题像一束焰火点燃思维的火花。日本人在资源匮乏中找到了比资源更宝贵的东西――创新品质。这种带有感情的激励既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

3.联系社会生活,诱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兴趣的磁铁去吸引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探索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三言两语的说教就能完成的。它还需教师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精神。

篇12: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论文

《新课程标准》希望学生“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语文课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新教材所选文本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蔡元培曾经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的形象的能力

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怎样教学生去认识这些人物形象,怎样在认识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人物形象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正面的人物形象

正面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一般指好的形象,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往往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美的形象。如《爱国学者顾炎武》中“行己有耻,好古敏求”的顾炎武,《荷花淀》中机智勇敢的水生和勤劳纯朴而富有爱国心的水生嫂,这些人物都是能给人以美感的艺术形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个性特征、音容笑貌,体会人物形象的美之所在,更要引导学生挖掘这些人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2.反面的人物形象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正就有反,有美就有丑。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全部都如上所说是正面的形象,也还有一些反面的形象,如鲁迅小说《祝福》中自私、保守、顽固的封建卫道士鲁四老爷,曹禺话剧《雷雨》中假仁假义、卑鄙无耻的周朴园,以及《威尼斯商人》中极度贪婪、凶狠、残暴的夏洛克等。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认识这些人物形象,如何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语文学习中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真善美与假恶丑。只有在教学中剖析这些人物思想、性格、评价形象的社会意义,才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为,作家对这些形象丑恶本质的暴露和鞭鞑正是从反面去推崇与赞美崇高。这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的:“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意境的能力

所谓意境,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简单地说,也就是作品引人入胜的情景所在。引导学生深入地体味美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要做到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有人说,语文教师像一位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而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导演,用他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有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学生)带入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角色。所以,语文教师要有一种能创设作品情境、唤起学生情感的能力。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便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那一泻千里的大江,“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又加上“千堆雪”似的浪花,呈现出词作所独有的磅礴气势和深邃的意境,读起来不仅能使人如临绝壁、如见雪浪,还能使人感受到那赤壁大战的紧张氛围,从而引发出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美与钦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分析语言形式着手,努力创造出与诗歌画面、情调相适宜的课堂氛围,不断激起学生心底的波澜,使学生领略其中蕴含的浓烈豪放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三、培养学生品味美的语言的能力

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不乏有语言优美的佳作,其精言妙语的极大魅力,也会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当然,不同风格的作家,其语言风格也不一样。中国历史上诗歌就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别。有的人这样评价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的诗文风格:“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大都体现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如鲁迅的犀利、深刻,冰心的婉柔清新,叶圣陶的严谨切实,刘白羽的热情奔放等,都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针对作品语言的特色,指导学生反复品味,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之美。

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欣赏美的艺术形象和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怎样去创造美,这就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展示在学生面前,培养他们运用视听等感官去感知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反复品味的基础上展开美的想象,并进行模仿性的练习,从而逐步提高创造美的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文字变为有形的画面,让学生全方位去感受美和创造美。就拿中学语文一册中《再别康桥》来说,教师可以将康桥的美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先欣赏美,然后可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将该诗改写或扩写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对康桥的金柳、云彩、清潭、水草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去创造美。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无论就其内容或形式看,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贯彻审美教育的原则,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篇13: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论文

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论文

有位名家曾经这样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由此可见,情感在人发展过程中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科教学与学生情感的培养关系,让学生在积极情感推动下形成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昂的学习情绪,坚定的学习信念。

一、师爱体现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教育在培养人积极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两者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教育中如果没有了师爱就没有了情感。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默默关心,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主动克服学习困难,取消消极学习念头。诚然,师生互相尊重,彼此理解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元素,也是将情感因素进行到底的重要基础,高中化学教学中,师生默契的关键是教师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始终注重教学中以情动人,以情促学,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觉得教师是真正值得信赖、值得尊重的人。虽然一堂化学课的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但是如果我们教师真正注入了情感,即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的理解、鼓励和赞美必定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主动克服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如果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注重通过教师的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而是一味对学生提出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这将会在师生之间产生心灵隔阂。由于传统高中化学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制约,化学中的教学难点,例如,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键、有机反应历程、有机同分异构体等内容教学中,尽管有时我们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学生却学得相对吃力,教学效果一般。遇到类似于这样的教学难题如果得不到我们教师的科学解决,学生很难形成积极的化学学习情感,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那后果将更加严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和学生交谈,说明化学学习中存在这些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教师爱心的释放有效地传情和激情,把情感教育真正运用到学生化学学习困难之处,我们就一定能充分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

二、合理宽容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关于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宽容问题一直以来没少被争论过,尽管最终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基本的共识是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宽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学习信心。一般而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们所指的`宽容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学习智慧暂时空缺方面的内容。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很好体现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气氛,我们教师会经常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在问题难易度的把握上缺少评估,对于教师所提的一些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不能正确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在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基础上“自圆其说”,一方面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在心底里感激教师,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坚定自己学好化学的决心。例如,笔者在教学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时,向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设计怎样一个实验,来证明有关产物?在笔者的教学思想中,这是一个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但是由于备课时没有有效评估该问题的难度系数,在课堂中提出如此的问题后,学生反应冷淡,显然这是由于问题本身难度所造成的,此时,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要么重新调整提问方式,要么减小问题难度。否则,此问题会因为学生的“无知”而打击一大片,这对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情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审时度势,理解学生的可能“无知”。相反,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居高临下的口吻责问学生,势必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无法接近,教师的过于严厉,甚至是教师的不可理喻。显然,学生内心所需要的是教师的大度和宽容,是教师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克服化学学习上的困难,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并对他们加以方法上的指导,实现他们成绩的提高。

三、困难磨练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是教师化学教学的共识。只有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彻底改变化学教学中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现象。在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节奏、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在教师一统之下,学生自主学习愿望受到了一定的压抑,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学习情绪的明显起伏。例如,伴随着化学学习的成功,他们可能极易产生兴奋、激动和愉悦之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无疑会对化学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当他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消极的心理又会阻碍他们的化学学习,让他们缺乏信心。显然,对于开放性课堂下的这种现象,我们教师有时确实感到难以招架,毕竟教学预设与教学实际有时会有相悖的情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突发性处理能力,化解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愤懑情形,滋润他们的心田,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我们以氢氧化铝两性的教学为例,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总是表现出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已学化学知识的干扰造成了学生思路的僵化,导致原有知识的积淀对新学知识的排斥,从而造成学生理解氢氧化铝两性的困难。正是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要通过体现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帮助学生整理以往所学知识,实现学生思维的跳跃,挖掘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取得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效果,使他们产生积极情感体验。

总之,随着新的教育思想的不断出现,情感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功效。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选用的情感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但不管我们采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必须结合化学实践进行,实现情感教育的有的放矢。

篇14: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 者:陈春燕  作者单位:仪陇县柳垭职业中学,四川,仪陇,637600 刊 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英文刊名:READING AND WRITING 年,卷(期): 4(10)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 

篇15: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

赵成斌

(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初级中学)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只是将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教学,只是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利用英语来进行交流,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语感;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本前提,就像篮球运动员,在进行篮球比赛之前就要掌握相应的篮球技巧,所以,要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本文就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展开了分析,从中探讨了三个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英语听说的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听说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就要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英语听说的环境,从而为学生学习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就尽量使用英语来进行讲课,而且还尽量挑一些比较简单的词汇和句式,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意思。但是如果都是讲一些学生都懂的词语或者句式,那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了,所以在用英语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尽量夹带着一些英语生词,从而更好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英语音乐或者英语电影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通过欣赏英语音乐或者观看英语电影,学生就会接触到更多的英语,并且在音乐和电影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悟教师所教的内容。

二、加强对学生英语语感的锻炼

1.加强对学生听力的训练

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听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课文的`内容播放一遍,然后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下自己所听到的内容,播放完毕后,教师先让学生整理一下自己的记录,然后再播放第二遍,播放完第二遍后,教师就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当教师提完问题后,再继续播放第三遍,当第三遍播放完毕,教师再给学生五分钟的思考时间,五分钟后就叫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听力练习,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听力练习。

2.加强学生朗读英语的次数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口语练习,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次数和质量。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先播放一遍听力,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顺利地独自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比如在早读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英语朗读,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是积极主动的,因此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给予学生一些学习压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督促学生朗读英语。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课文,那么学生要背诵课文,首先就要学会朗读课文,学生在练习背诵的过程中就是朗读练习的过程。

三、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使用

1.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的使用,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当学生运用了这门语言的时候,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这门语言,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当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创设英语角,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和练习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2.加强学生的阅读练习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只从口语着手是不行的,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练习,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当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当学生阅读完毕后,要让学生回答黑板上的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答案应该可以直接在课文中找到,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并且增强学生的信心。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初中英语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加强学生的写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就要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所以,在英语的运用中,除了说、看外,还有写,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练习。例如,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就文章的某个观点来让学生进行写作,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还要对学生加强英语练习,以及对英语的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田艳红。提升初中生英语语感的策略[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36):7-8.

[2]丁玲。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感之浅见[J]。学生之友:初中版,(06):60.

篇16:英语语感教学浅析论文

英语语感教学浅析论文

同所有的语言一样,英语也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音和义的关系则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可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对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试比较:

①Ilostmybagonly.(我不过丢了包而已。)

②Ilostonlymybag.(我丢的只是包。)

③OnlyIlostmybag.(只有我丢了包。)

④Ionlylostmybag.(我只丢了包。)

⑤Ilostmyonlybag.(我丢了唯一的包。)

以上句子中只有五个单词,由于位置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强调的部分不同,表达的情感态度也迥然各异。至于强调哪一部分,则看当时的具体情景。可见,在交际中,除了上述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语境补充、确定的。由于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如言不尽意、言内意外、弦外之音等现象,所以,不同的听话对象或读者因自身的经验、体会、感受各不相同,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能和说话人或读者的心情相契合,对语言有一种本能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感受理解的内容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语感便是这种深刻的直觉。

语感作为对语言的直觉,它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它以感觉为起点,即以对语言表层意义的感受为起点,将现实现象与音义结合,形成浅层直觉;浅层直觉通过各种途径(如下所述)得到深化,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经过强化,在言语主体内部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习惯,使表层意义立即反映到与之对应的深层意义上,形成语感。这一完整而具体的过程是瞬间完成的。作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经过感官化了的;而真实思想的注入,又扬弃了浅薄的感官追求,感官又反过来提升思想,最终在感官上留下最真实的思想情感内涵。也可以说,浅层直觉是在定势化了的感觉器官中产生的,是发现式的直觉;而深层直觉是激发出来,并伴随着感觉器官功能的调整过程而产生的,是顿悟式的直觉。

由于语言符号的组合具有任意性,它不是单向地平面性地展开,而是在时间的线条上一个个依次出现,构成不同的结构,语言系统内部(包括语音、词义、句法、章法)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彼此之间都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语感的深层结构中,这种关系性强化到离开整个语言系统根本无法看懂某个句子、领略某个词组、品味某种转折的地步。有时,且不说某个句子,即便是整个段落,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系统就会顿时失去意义,成为一堆要素性的语符材料。深层语感的`这一特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济慈的《夜莺之歌》有如下的句子:

Nowmorethaneverseemsitrichtodie,

Tocleseuponthemidnightwithnopain,

Whilethouartpouringforththesoulabroad,

Insuchaneastasy.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美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当你正在倾泻你的心怀,发出这般狂喜。)

在这些诗句中,找不到任何对夜莺啼声的摹仿,即使是响亮的“O”在诗中重复时造成的渐强效果也不是真正的摹仿。而全部诗句组成的结构模式却体现出了鸟啼的本领。这种深潜的语感并不要求对原型的外在雷同,当许多形象中的每一个都很自然地为它所包含的共同意义服务时,语感已具有表达抽象的功能。

可见,通过深刻强烈的语感,既能把握相似的语音,又能分清相关词的相似性对立性以及它们造成的语义效果,抓住语言形式所容括的更多的信息。

语感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功能。当然,具体到每一个,语感的素质就有高下之分,即其深度、广度、美度、敏度因人而异。在同一教室里学习的初中学生,女生英语往往比男生学得好,因为女生普遍比男生有较强的语感,这是语感的敏度有差异。高中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比初中学生强,这是因为实践与练习机会不等,语感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正如乔姆斯基所说:“后天经验是决定语感的变量。”那么,在英语语感教学中,这个变量又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一、教师的语言教学

泰戈尔说:教师的语言是表现情绪与情感的语言。通过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情感的范读,创造一种情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利用语言的变化,把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问一英美女士“Howoldareyou?”回答:Ah,it'sase-crel!教师可通过语调的曲折变化,来表示拒绝或不悦,引起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注意。

二、教师的非语言教学

非语言在语言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认为,非语言交流有时能够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它具有如下功能:

①补偿功能: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能添加阐明语言的含义。英美人士总是表情丰富,并伴随不断的手势讲话,这一点在看教学录相时不难看到。有的甚至连最明白不过的问题也带着手势。如两人谈话,问:Whowilgothere?答:YouandI.答者就会指一下对方和自己。

②强调功能:对于言语信息中心的特别之处,点到前后时停顿一下,给学生以品味和理解的机会。

③代替功能: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伴随语言起到补充或加强语言表达的作用,但某些特定情况下,非语言行为可单独传递信息,如摇头点头等等。

三、使用教具,强化语感

①根据内容,辅之以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如绘制彩图,放映幻灯,引进乐器演奏等等,通过设置场面,充分挖掘和展现情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到深化。

②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鼓励他们在做动作和表演过程中把握自我表现的分寸。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调控。

四、设置环境,印证语感

由于词义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意义。如:Iwonderwhattimeitis?Themilkmanhasjustcome.在这种情况下,回答的是言外之意,即时间与听说两人共知的送奶时间相联系。另外,“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包括在内。特别是英美cousin,aunt等一些亲属中称谓的关系,以及在当时的某一地域堂兄弟姊妹可以通婚等等。了解语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民族习惯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字的意义。

五、学生摹仿

摹仿是一个复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唤起语感注意。恩格斯说,重复产生力量。通过摹仿,才能使别人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由陌生到熟练,由模糊到明朗。语感注意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经常不断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形成的,通过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产生对语感的顿悟。正如叶圣陶说:“语感为什么会敏锐,就在于它有深切的生活经验。”

六、阅读

1.朗读。朗读的一个重要益处就是它能够培养学生对声音――符号之间关系的意识,丰富口语词汇,培养语音语调,掌握句法结构知识,帮助划分意群,加强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朗读使学生既能掌握有关知识,又能增加对英语的听觉体验。

2.默读。默读过程是一个期待和回味的过程,因为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意向性,这使读者或多或少能预估下文可能会出现什么,这种“预估”即是语感在阅读中的表现。如“Whatcolurisit?”,下一句通常是对colour的具体描述。但由于下一句并不与读者的期待完全一致,它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甚至完全改变了读者的期待,迫使读者回味已读过的东西。在这同时,读者会把已读的部分存入记忆中,在以后的阅读中起期待作用。同一篇题目,初读和复读效果不同,因为存在着一个时间序列,它使读者对材料内容审视的角度不同。不同的篇目,读者对它的预估――语感把握更不尽相同。对于内容相似的材料比对于陌生的材料预估的正确性要可靠得多。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语感的作用尤为明显。

篇17: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从夯实基础、创设英语语境、增大学生的积累量、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语感;培养;教学法

进入21世纪,社会日益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这使得作为重要信息载体的英语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语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语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它确实存在着,并在英语的学习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效的培养语感,会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

一、夯实基础是英语语感的前提

1.语音教学,渗透语感。

英语与其它任何一门语言一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和语调,如果我们细心感受就会发现它有一种韵律美。在教学中,元音有长短音,所以读起来要有抑和扬的反差,而辅音连缀和爆破使辅音连读时会失爆,所以一定要读得一泻而下,要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流畅和潇洒。重音、多音节的单词有重读音节,有时还有一个次重读音节,这样就显出了抑扬和强弱。英语的句子也一样: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实词通常要重读,其它的虚词如冠词、介词、代词等一般要轻读,这样句子的节奏就读出来了。所以教师在语音训练时一定要富有节奏地,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英语语感。

2.词汇教学,深化语感。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了单词,才有可能准确地表达个人在交际时的真实想法。所以单词的教学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要认真地讲解每一个单词,并让学生对单词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当然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声音、图像、肢体语言等使学生对单词的学习简单化,从而达到快速、深刻地记忆单词。其次,要想使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使用单词,必然要把单个词回归到句子中,让词不离句,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造句,或给例句的多种方式贯穿词汇教学中,完成了这样的操练,学生就可以灵活、熟练地使用这些词汇。再次,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就要提高学生使用单词的频率,这样我们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境,再把句子应用到篇章中,让学生做对话等。当然,关键的是我们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语境。譬如,在人教版教材中高一13单元Healthy Diet听说课中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曾创设了“挑食又调皮的Peter尝试各种味道的食品,完成了I like +why?/I don’t like +why?”的句型学习,接下来,笔者又创设了“Peter 来到我们班”的情景,同学们与Peter谈心、争论,最终说服Peter多吃新鲜蔬菜,少挑食的对话操练。下课时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并深化了语感,提高了英语水平。

二、创设英语语境是语感培养的条件

英语的学习和汉语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缺少学习语言所必需的语境。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听和说,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问题和交谈。当然课堂用语要简洁干练,例如多使用: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i/Hello/Nice to meet you /May I come in? /Thank you./Time to go to class/Time is up/So much for it/Listen to me carefully/Let’s review the last lesson/See you later等。在这种浓浓的英语氛围里,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想用英语交际的愿望,从而为培养英语语感提供了前提条件。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师生英语对话互动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创设语境:

1.每日讲演。教师根据当前所学内容可以安排一个学生每日课前用英语进行讲演,限时3分钟,尔后由该生或教师提问,抽取同学回答,这样的语境可以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2.即时复述。这是一个锻炼说话者口语和听者听力的好方法。因为说者只有尽量表达清楚了,听者才能够准确地复述,而听者只有认真听,并用心记了,才能将说话者的本意表达正确、完整。由于复述者的不确定性,使每个同学都能高度集中精力到这个英语语境中来,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3.语段诵读。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依靠熟读成诵而提高语言的方法非常有效。叶老还说过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该走熟读成诵的路子。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安排优美的段落,让学生每周有东西背。另外高声诵读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可以让学生每天晨读30分钟,读什么都行,包括单词、语句、段落、文章等等,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三、增大学生的积累量是语感形成的重要途径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尤其是语感方面的能力,它必须依赖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起来。

1.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2.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学生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英语语感的好方法。在教学中坚持课文的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完整和全面的理解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注意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内容涉及面广的文章,如科技、教育、政治、信息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英语语感。

四、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使语感得以发展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除要求教学其语言知识、培养运用能力外,英语文化的学习也是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注重文化知识背景的熏陶,这样,由于不了解语言文化背景,不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语用失误的现象。由此可见,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总而言之,语感在外语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羊建红.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语感[J].成才之路,(24).

[2]陆爱萍.浅谈新课标下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

篇18: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学论文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学论文

一、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二、在实践中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1、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

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

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

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如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与“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加以比较,为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读出美感打下基础。

4、巧加提示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关专题 语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