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理性思考论文

有木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对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理性思考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有木有”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理性思考论文(共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对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理性思考论文

对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理性思考论文

幼儿园区角是幼儿活动与学习的场所,区角环境是教师为幼儿区角活动所提供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因此,区角环境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认真分析区角环境创设的现状,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需要、兴趣等,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科学创设不同功能的区角环境,以促进幼儿与区角环境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缘起

10月,宿城区教委少儿工作部组织年轻教师观摩两所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其精彩之处是都有区角活动内容。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教育目标和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为依据,将活动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角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和同伴的互动,从中得到学习和发展。给观摩者留下较深印象的是由一位退休老教师创办的一所民办幼儿园,老教师只聘用了一名歌舞教师,余下的像思维、语言、游戏、讲故事、安全教育等教学活动由老教师一人包揽。老教师充分利用宽敞院落的自然环境,创设了“语文区角”和“数学区角”,在区角里开展“数数”、“拼读音节”游戏活动,讲故事在屋内,教歌舞在院落,房前是“数学区角”(以“数数”为感知内容,因为数数是学习数学基础的基础,让幼儿建立“数”的概念);屋后是“语文区角”(以“拼音”为感知内容,因为拼音是学习语文基础的基础,让幼儿建立“标准语音”概念)。“两个区角”的设计理念非常新颖超前,那就是走进童心,开展区角游戏活动,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学习小学语文、数学打下基础。

这所民办幼儿园的区角创设是这样的:

1.数学区角创设示意图

说明:教师按照幼儿兴趣准备“数学区角”材料,如图所示,有静态的水果食品,有动态的玩具,以及大自然的花草鸟虫等,而后按照幼儿学习能力划分三个区域,从5以内数数开始,到10以内,进而到100以内,再顺数、倒数、分段数。有了数数能力,学习数学就有了基础。

2.语文区角创设示意图

说明:根据普通话音节的构成,将“语文区角”划分为声母、韵母、调号三个部分,教师用铅丝、钢条、竹篾制作象形字母,或用纸板书写字母放置各区。先练习声母、韵母发音,之后由教师给定音节,如“爸”、“妈”等,做“拼读音节”游戏。游戏的过程设计是:(1)练发音。声母区和韵母区的幼儿认领字母,练习发音,这其中有正音教学,并令其代表一定的音素。(2)练识字。不认识的音节,由老师告知,学生尝试拼读。如“爸”,幼儿如果有bà音节的知觉,就可从各自的区域跑到“拼读音节区”,再修正四声,站在相应的调号下面。(3)在(1)(2)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由字到词到句,游戏由两人到多人,最后选拔“突击队”、“尖刀班”表演。如此循环往复练习,“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音方法即可掌握。

幼儿年龄处于婴、幼、小衔接阶段。4-6岁的幼儿,身体发育、认知水平、语言能力、情感与意志等的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具体来说,如活泼好动,喜欢跑、跳、攀爬等;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能力;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好提问题,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口语发展迅速,能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记忆是无目的,以无意识记为主,等等。因此,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区角活动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创作,达到“玩中学、做中学”的目的,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实现社会性发展。

二、区角环境创设现状分析

上文提到的'“语文区角”和“数学区角”,着实有闪光点。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活动有板有眼,有章有法,可见平日里训练功夫之扎实。但笔者回来用自己的班级尝试,效果却不佳,究其原因,有下列几条:

一是退休老教师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指挥幼儿进行组织活动的能力,非一日之功,并非他人能随意效仿。

二是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如学习数数,小班学“5以内的数数”,中班学“10以内的数数”,大班学“100以内的数数”。

三是学校和老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如果不受幼儿欢迎,幼儿不感兴趣,游戏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四是教者创设的区角环境与所开展的游戏活动是否最佳组合。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开展拔苗助长的游戏,不仅无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反而会使幼儿生厌,甚至会畏惧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纵观幼儿园区角建设的现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于注重外观的美观。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比较重视区角活动的硬件建设,但忽视了内涵建设。区角里真正实用的材料并不多,并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忽略了环境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二是内容片面化、简单化。幼儿园区角本是一体的,而目前很多区角的环境都是单一的,各区角之间缺乏关联。有的幼儿园区角环境很简单,甚至没有。

三是忽略幼儿参与。在区角环境创设里,老师们以自己的想法创设环境,尽情展示自己的手工才能,全是老师一手操办,完全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想法,也没让幼儿参与创设。

三、创设多功能区角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幼儿园的区角环境创设正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角环境不仅要创设,而且要创设得科学、创设得多样。

(一)角色游戏区

角色游戏主题来源于幼儿生活,也要为幼儿所熟悉并感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还能让幼儿掌握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开发幼儿想像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学会更好地自我控制,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

(二)积木区

积木区的场地应宽敞、平整、简单明亮,不要过于复杂,这可以让幼儿学习建构技法,更好地发展建构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三)玩沙玩水区

玩沙玩水区主要是在户外,所以环境要以自然为主,靠近水源,便于为沙池、水池加水,便于幼儿洗手和收拾、整理、清洁材料。良好的环境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喜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概念,活动后自己学会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四)阅读区

阅读区是所有区角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选择适合的场地,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在语言图书阅读区,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为幼儿营造轻松、舒服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感受,进行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书上的文字感兴趣,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能连贯地讲述故事和图片,与同伴共同创编诗歌。

(五)音乐表演区

音乐表演区首先要有一个给幼儿表演的舞台,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敞的活动场地。舞台可以用布、屏风或彩色纸条表现和装饰。让幼儿在一个动感的舞台上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按照音乐的内容、节拍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强化感受能力。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辨别声音高低、强弱、快慢变化的能力,以及倾听、跟从节奏指令的能力,使动作准确、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六)美工区

美工区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环境创设应是富有想象的。美工区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角,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相邻。幼儿在丰富的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观察和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力,体验成功。

(七)自然角

自然角的环境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教学的需要、季节的变化及其他条件进行设计。将周围环境和广泛的自然物有选择地、集中地、分层次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更好地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自由操作和探索,弥补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区角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区角环境创设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方能实现区角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价值。

(一)注重全面性原则

区角环境创设是有限的、客观的,教师不可能穷尽生活中所有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为活动所用,但幼儿对环境和材料的选择却是开放的、自由的。在区角环境创设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他们对生活的经验、态度,从孩子身心发展出发,全面创设适合孩子的区角环境。

(二)结合主题性原则

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必须服从于内容和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已有的条件构建,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在区角活动环境创设中,不仅要求各区角间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要符合本区角的一个主题,比如创设表演区角,设计的环境却是与建构区相符,这会让孩子比较茫然。要充分利用区角环境设备发挥应有的教育效应。

(三)体现主体性原则

在各区角的环境创设中要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活动的区角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五、结语

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来自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则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和学习的容器”。区角环境和游戏紧密相连,以及游戏材料投放的合理性研究,应是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区角活动在现今教育中已越来越重要,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必不可少。创造良好的区角环境,会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在区角环境中学习成长。

篇2:幼儿园区角创设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区角创设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丽嘎民族学前学校 张丽晶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区角活动就是伴随《纲要》思想孕育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而实践也证明区角活动是最吸引孩子的活动形式之一。如今区角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就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平等、丰富、变化的区角活动来满足幼儿内心的发展需求。

一、板块设置要符合年龄特点

我们的活动区角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即时效果,而是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数量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饲养角”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本能够独立进行区角活动,角区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美工、科学等内容的区角,如:“音乐厅”、“手工角”和“科学角”等。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角,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海底世界”、“宇宙探索”、“机械操作”等活动角;在棋类区中增设军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区角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区角更具吸引力。

二、板块设置要具有相对动态性

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利于幼儿多元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活动区角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变性。

当某些角区已不能适应幼儿实际发展需要时,要及时予以撤换。如:大班的.“娃娃家”、“小商店”、“小影楼”等。区角内容要不断更新,如:墙画要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服装店”要适合季节时令;“娃娃家”要符合现代家居特点;“科学角”要紧随科技发展步伐,等等。投放材料的品种和数量也要经常变化,尤其是当幼儿对某些活动材料失去兴趣后应及时更新。 活动区角要切实做到日新月异、常设常新,切忌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要确保幼儿的浓厚兴趣。同时,还要积极扩展区角空间,注意利用好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社区这些已经设置好的大“区角”。

三、区角的创设要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

幼儿是区角活动的主体,所以幼儿也应成为区角的创设者之一。教师在区角创设之前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要为每一位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想玩什么,想怎样玩;想做什么,想怎样做。只有让兴趣作为纽带幼儿才会在区角活动时自主的操作,自主去探索,自主去发现。例如:大班的孩子想玩棋类,尤其是跳棋和五子棋。我就组织孩子收集各种棋类放进益智区,而幼儿又不太会玩,所以我一方面利用区域时间教孩子玩,另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习。很快幼儿掌握了跳棋、五子棋、飞行棋的玩法,借此机会我举办了一场跳棋比赛,让全班幼儿都“跳”起来。这样不仅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更让幼儿知道区角活动可在由自己来主宰,如此幼儿在区角创设中更愿意献策,出力了,我们的区角活动也更加丰富了。

四、区角创设时材料的投放是关键点

丰富的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的对象,对幼儿行为的产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而教师的教育意图也通过材料被呈现出来。因此幼儿教师要在立足于安全性、丰富性、操作性的基础上,对“周围生活物品”、“身边物品”、“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等材料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扩大材料的多功能性。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以探索为主而不失趣味性

将问题隐藏在材料之中,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某些现象并进而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但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我为幼儿设计的材料不仅色彩鲜艳而且生动有趣,从视觉上就牢牢吸引了幼儿的目光。例如:在小班我为幼儿提供了“给娃娃穿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不同的季节为娃娃搭配不同衣服、帽子、手套、鞋子,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索成果爱不释手。又如:在大班往装饰好的可乐瓶子里装水,让幼儿玩“喷泉”游戏,以感受水位的高低与形成喷泉的大小关系等等。

第二:有层次而不失情感性

《纲要》强调:对幼儿的人文关怀、接纳、尊重每一位幼儿。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但是在材料的赋予上要将材料的“灵性”和“亲和力”结合在一起,让幼儿感到好玩、熟悉,愿意投入活动。例如:在小班区角投放“找不同”游戏。虽然不同幼儿观察发现的结果不同,有的是两处,有的是三处,有的是四出,但材料却是教师的两张照片,或幼儿的两张照片,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从发型、服饰、背包中寻找异同点,又对幼儿而言既亲切又生活。

第三:有渐进而不失自然性

区角材料的投放应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有序投放,使幼儿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得到发展。但材料也应回归自然,还生活以本来面目。所以投放的材料也应以生活中真实物品为主,来满足幼儿的随心所欲的想象与创造。例如;玩泥巴,玩水彩,玩石头等等。

第四:有可变而不失主题性

对幼儿操作已经较为熟悉的材料,在分析,判断等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尝试用组合、增添、删减、归化等方法,赋予材料新的生命力。但每次变化都应以一个主题为主。例如:本月的主题是“车子叭叭叭”。第一周区角活动以玩车为主,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车;第二周区角活动以画车为主,让幼儿了解车的基本结构;第三周区角活动做车,让幼儿用橡皮泥做一辆自己喜欢的车;第四周区角活动时就为幼儿准备牙膏盒、瓶盖等物品让幼儿发明车。这样既体现了浓厚的主题味道,也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材料中得到发展。

最后:区角活动时幼儿价值的形成是归宿点

区角活动不单单为了活动而活动,而应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感受、探索、完善,最后是幼儿价值的一种体现。例如:幼儿参与区角的创设到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的商量、协调,再到遇到困难的相互帮助、合作,这些都是幼儿价值的一种凸显。而作为幼儿教师应在活动中少些干预,多些自由,实施指导,观察先行。

总之,依据《纲要》精神,作为幼儿教师应对区角活动进行环境、材料、内容的三要素结合,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和知识,还应收获良好意志品质的发展和个性魅力的张扬。

篇3: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思考论文

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思考论文

摘要: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界的关注。所以,幼儿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建设是一个不能够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是主要从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建中不断的探索,了解幼儿环境创设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同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幼儿教育者要运用哪些途径提升幼儿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成长

3到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个性化的发展阶段,孩子的个性化养成以及道德观念的树立都是在整个阶段有所发展,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个人素质发展的黄金阶段。幼教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看孩子,更多是要在孩子幼年阶段启发孩子的思维,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受益匪浅。所以,要努力的给孩子创设和谐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环境的创设要有着良好的物质环境,还要有着健康的心理环境搭建。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培养孩子活泼的性格

人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个体,一个人的发展要和周边的环境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生命的发展和存在也是要和周边的物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教育不断发展和实行的进程中,幼儿的教育不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其环境的创设也不是为了让家长参观吸引生源,更多是要把艺术、语言和科学等相关的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活动相互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升幼儿对自己能力的展示机会,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在和小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加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积极的活动参与可以养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养成。

(一)幼儿阶段性的影响因素发展

小班的幼儿在思维和行动发展上都是依靠直觉开展行动,很多孩子的思维都是随着伴有性动作产生,所以,环境的创设要更加的具体和形象,比如,老师给幼儿创设一个娃娃家的游戏,在游戏里面小的门窗,用纸板和泡沫做一些小床和小的生活用品,用画布做一些漂亮的装饰。给幼儿创设逼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幼儿的活动兴趣变得更加的浓厚,幼儿玩游戏的机会也会逐渐的增多,同时,在开展游戏的时候通过增强同伴间的相互交流来获得更加愉悦和情感交流以及体验。中班的幼儿在形象思维方面很突出,所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半成品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完善游戏器材,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大班的儿童在科学和知识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储备,在环境创设方面老师要注意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玩跳格子数字游戏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格子相加减的方法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幼师在每一个格子里面都画上一些有趣的图案,每种图案代表一个数字,孩子每5步相加计算最终的数字,数字多的算赢。孩子在数字相加的过程中找到规律,让自己获胜。以此培养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处理人际关系

环境是一个人在社会发展中要适应的,里面不但是有要了解的事物还有要相处和了解的人,其实,环境的融入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所以,老师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培养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能力,给幼儿创设一个独立的交流空间,培养孩子在一起解决矛盾的能力。比如,在开展美工活动的时候老师让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活动,每个小组通过讨论来决定做什么样的作品,作品的类型可以没有限制,绘画、贴纸、剪纸和折纸都行。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不能是一到两个孩子独立完成的作品,否则视为不合格。孩子在讨论中就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见解,所以,大家讨论中培养孩子倾听别人意见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如果出现问题以大局观念为出发点的良好品质形成。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培养孩子健全发展的人格

(一)幼师要言传身教,尊重学生

老师是幼儿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行为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用生命来感化每一个比较幼小的生命。老师在评价幼儿的时候,要学会运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孩子,因为,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很多技能还不能够马上显现出来,有些孩子在性格上比较活泼所以很淘气,老师要适当的引导,不要用强力的打压手段压制孩子的天性。老师在工作中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消极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到孩子的举止和言行,老师要适当的消除幼儿在对幼师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让幼儿变得更加的活泼和开朗。老师在活动结束以后及时的开展活动反思,了解在活动中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在下次互动中继续借鉴,对于缺点当然要加以改正。

(二)改善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环境

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背景有着很大不同的群体,当幼儿进入到幼儿园以后,会在很多方面受到幼儿园的环境氛围影响,回到家也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印象,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非常的听话和乖巧,但回到了家里就是俨然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加上家里面长辈的溺爱变得更加的无法无天,有的父母一管教就开始哭闹。针对这个情况幼儿园可以适当的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有些父母在平时的工作比较忙,所以对于孩子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孩子基本都给老人带,但是老人在观念和想法上和年轻人是有差距的,所以有些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好处。幼儿园可以和这样情况的家长沟通,尽量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内心,及时的和老人沟通,对于不合理的教育方法适当的改变。还有的家长想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合适的方法,幼儿园适当的可以开展家长经验交流会,让园区的领导和家长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篇4:幼儿园各区角的环境创设论文

幼儿园各区角的环境创设论文

一、幼儿园区角游戏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

二、角色游戏区

(一)角色游戏区的设计

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戏区就出现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的角色游戏区主题则更加丰富多样。

(二)各年龄班角色游戏活动的指导

对于角色游戏的正确指导,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地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能够极有兴趣地、毫不勉强地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能力。

1.小班

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他们常常会忘掉自己的角色,所以,对于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指导应着重于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角色的标志物,比如妈妈的头巾、爸爸的手机、医生的白大褂或听诊器等,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角色,也可以通过语言的启发和自己的加入来提醒他们。例如,娃娃家的“妈妈”跑到别的地方玩去了,这时教师可以对她说:“你的宝宝一个人在家哭呢,你快回家去看看吧!”并启发她出门可以带着“宝宝”一起走或者作为“客人”去她家做客,使“妈妈”回到角色中来。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几人同时扮演一个角色。例如,一个娃娃家也许有2~3位“妈妈”或好几位“爸爸”,这是由于幼儿年龄特点所造成的,教师不用去干涉,应顺其自然。

2.中班

中班幼儿常常是一边游戏一边想下面的情节,还没有具备事先计划、商量、设计出游戏过程的能力。因此,对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应侧重于加深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要求幼儿能较正确地反映出角色特有的行为和语言,并能创造性地表演。例如,“在医院”的游戏中,一开始“护士”只知道给“病人”打针、发药、测体温,后来老师启发他们想一想护士应该是怎样对待病人、还可以怎样照顾病人等,于是“护士”便想到去搀扶病人、叮嘱他们吃药、陪病人检查等游戏情节。

在游戏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创造与角色有关的其他角色,并通过活动加强各主题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及关系,从而增加角色游戏的集体性和互动性。

3.大班

大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的经验较丰富,反映的主题也较多样化,游戏的内容充实、有新意,角色较多,能体现一定的社会性,且独立游戏能力强,在游戏前能自行设计游戏情节,通过彼此的商量、协调分配角色。因此,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的重点就应放在激发幼儿角色游戏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上。

在大班的角色游戏中,可以鼓励幼儿为开展游戏自己制作玩具。例如,为邮局制作信箱、邮筒、邮包、邮票、印章,为图书馆制作卡片、借书证,为照相馆制作相机、相片等。

三、语言图书阅读区

(一)语言图书阅读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此区角内以图书阅读为主,配有一些语言游戏,如接龙拼图、拼贴讲述、连词句、编故事、讨论谈话等。

2.材料的提供

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活动主要为正规教学活动服务,因此,语言游戏可以是正规教学活动中游戏的重复或延伸,教师应为幼儿多提供一些小图片、卡片等可操作的材料。

图书阅读活动则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数量充足的图书,可以提供的图书种类有:

(1)故事书。

(2)杂志、画报。如《看图说话》。

(3)知识书。如《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热带鱼图片大全》《看图识字》《交通工具大全》等等。

(4)自制D书。幼儿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自己绘制的图书。

若有条件,语言图书阅读区还可以提供与限制人数相同数量的语言复读机或随身听(带有耳机,可以避免相互干扰),以及录有与图书内容相关的音频(可以是老师自己录制的)。

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要画面简单,颜色鲜艳。以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小动物的内容为主,情节不宜复杂,篇幅不宜太长。

中班幼儿可以阅读一些有关日常生活和人物方面的图书,图书的篇幅可以有所增加。

大班幼儿则可以阅读配有简单文字的图书,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可有所增加,可以提供较多的知识信息和寓言故事。

3.场地的设置

语言图书阅读区应该是所有区角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

语言图书阅读区地面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服的阅读环境。

(二)各年龄班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指导要求

1.小班

对小班幼儿,教师多采用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语言示范、启发提问、具体讲解等手段,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表述能力,要求幼儿在语言游戏中能大胆讲述、学习倾听他人讲话,培养他们爱听故事、爱看图书、会安静阅读的良好习惯,激发其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中班

对中班幼儿,要求能用较完整的句子比较连贯地讲述事物,能独立阅读感兴趣的图书,理解画面的内容,能有礼貌地倾听他人讲话。

3.大班

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能连贯地讲述事情和几幅图片的内容,能与同伴共同创编诗歌,对书上的文字感兴趣。四、美工区

(一)美工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美工区内可以进行平面造型,如绘画(彩笔画、水彩、水墨画、手指画、刷画、拓印画等);自然材料(沙、树叶、蛋壳等)的剪贴、撕贴等;立体造型,如捏泥、和面团、纸、黏土等;自然材料造型(豆画、石画等);废旧材料制作(纸盒、易拉罐、纸杯等);结合节日活动制作装饰物(彩环、灯笼等)。

2.材料的提供

各种纸、彩笔、颜料、剪刀、浆糊、橡皮泥等是美工区必备的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材料。美工区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美工的材料也是广泛而繁多的,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收集、准备、提供,务求充实、充分。

3.场地的设置

美工区是一个以操作为主的区角,需要设置在有充足光线的地方。另外美工活动中常常用水,因此也应接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使用。

美工区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角,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相邻。

(二)各年龄班美工区的指导

与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美工区的活动更重视幼儿操作的过程和参与的意识。在美工区内应着重于鼓励、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但让幼儿发挥创造力,不等于不进行技巧方面的指导,熟练准确地使用工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1.小班

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的美工活动多围绕感知运用色彩进行。教师不应苛求他们做到画面整洁、涂色均匀,这样会使他们畏手畏脚,不敢大胆地绘画与创造。对他们的指导应着重于萌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大胆作画的信心,以及教授他们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这一时期需要进行一些直接的指导与示范,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与技能。

2.中班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和表现技巧,这时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充分使用工具、材料和发挥技巧,减少直接的指导,并积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大班

大班幼儿的操作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此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活动。当有一种新的活动内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着教幼儿应如何如何做,而应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教师只以辅导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活动,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

五、科学发现区

(一)科学发现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科学发现区中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感官的活动:如摸不同质地的物品,闻不同的气味,尝不同的食物,分辨相似的声音等。

(2)声的活动:如声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不同的声音等。

(3)光的活动:如镜子的反光,万花筒,哈哈镜等。

(4)电的活动:如连接简单的电路,拆装手电筒等。

(5)磁的活动:如探索哪些物体可以磁化,利用磁铁的特性制造指南针,各种磁铁游戏等。

(6)力的活动:如“跷跷板”“天平”的活动,物体滚动的实验等。

(7)水的活动和空气的活动等。

科学发现区的活动要结合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在正规科学教育中进行的活动,可以在科学发现区中延伸,如在“安装电池”的教育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将各种电池和材料提供到科学发现区中,让幼儿继续操作、探索。

2.材料的提供

科学发现区的材料应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来提供,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场地的设置

科学发现区适于设置在光线充足、接近水源的地方。

(二)各年龄班科学发现区的指导

1.小班

在小班,科学发现区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的指导着重于引导幼儿去感知,并引起他们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感知味觉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酸、甜、苦、咸等各种丰富的食物。为了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可以做一次示范,拿一样食物尝一尝,并做出表情,让幼儿猜猜老师吃到的是什么。这样,幼儿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并酚谌コ⑹浴

2.中班

幼儿对科学发现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兴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提高,因此,在中班,教师的指导重点就应放在鼓励幼儿表达出操作的结果。

3.大班

大班的科学发现活动,以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为主。大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操作的材料有着忍不住摸一摸、动一动的渴望,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由操作,在指导上着重于让幼儿将操作中的经验转化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六、益智区

(一)益智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1)数学的内容:有计数、计算、分类、排序、等分、测量等。

(2)构图造型:有图形图片构图,形体拼折构图,皮筋、回形针拼图等。

(3)棋类和扑克牌等。

2.材料的提供

(1)数学的材料:如计算器、排序板、分类盒、计数卡、式题、尺、笔等等。

(2)构图造型材料:如七巧板、几何拼图、皮筋构图等。

(3)棋类:如斗兽棋、飞行棋、跳棋、象棋、围棋等。

(4)扑克牌等牌类。

3.场地的设置

应选择相对安静的地方,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美工区相邻。

(二)各年龄班益智区的指导

益智区内的活动包括了数学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正规教学活动的延续,对它的指导与正规教学活动的指导基本相同。

棋类和扑克牌等游戏具有一定的玩法和规则,对它们的指导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

1.小班

小班幼儿尚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游戏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教师应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但要注意,讲解要生动、简单、形象,过多的讲解会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

2.中班

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他们对规则的掌握和执行情况。要鼓励幼儿关注游戏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了解不按规则游戏赢了也不光荣。

3.大班

幼儿已有独立游戏的能力,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好的成绩。

七、操作区

(一)操作区活动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操作区内可以安排的活动有:

(1)手指配合的活动:如给娃娃喂食物、穿珠、系纽扣、编塑料管、小物体的镶嵌活动、玩具的拼插等,这种配合较为简单的活动适合小班和中班上学期幼儿进行。

(2)手指、手掌、手腕配合的活动:如拧螺丝、开瓶盖、系扣绳子、系解蝴蝶结、系纽扣、系鞋带、绣花、编织、用筷子夹物品、翻绳、使用锤子钉钉子等,这种配合活动动作较为精细,有一定的难度,适合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幼儿进行。

2.材料的提供

根据安排的具体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

操作区的材料要分类摆放,便于幼儿使用、收拾、整理。

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操作需要时间短到需要时间长。

3.场地的设置

操作区应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等较安静的区角相邻。

(二)各年龄班操作区的指导

1.小班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动作尚未发展到灵活自如的程度,因此,在进行操作区的活动时,只是专注于尝试运用和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在乎结果。教师的指导也应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激发他们的操作兴趣为主,让他们在看似无目的的随意摆弄过程中,培养他们熟练、精细的动作技能。

2.中班

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幼儿的操作活动可以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同样是物体的镶嵌,小班可以只要求按简单的轮廓线镶嵌物体,而中班则要求可以用物体镶嵌出图案。同样是拼插玩具,小班幼翰灰求拼插出形象的物体,而中班幼儿则鼓励他们关注拼插的结果。

3.大班

大班操作活动的难度较大,帮助幼儿克服和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是教师的指导重点。在大班,教师应让幼儿有大显身手、大胆操作的机会。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以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教授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操作、探讨,尝试解决的方法。

篇5:浅谈如何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角环境论文

浅谈如何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角环境论文

区角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幼儿进行的是自发的学习,他们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作用。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年龄特点的区角环境呢?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选择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造型,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

对于刚刚入园的小班的孩子来说,无意注意是占主要地位的。所以,那些鲜艳、饱和的色彩能够抓住孩子的目光。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考虑区角环境的色彩搭配方面尽量选择红、黄、蓝、绿这些为小年龄幼儿所认识所接受的大色块,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有种童话城堡般的视觉感受。

可爱夸张的卡通动物造型,更为孩子们所爱不释手。结合这一特点,我在选择区角环境内操作材料的造型方面多以小年龄幼儿所熟悉的小兔、小鸡、小狗等动物为主要造型,其中还会参插一些电视中比较热门的卡通动物,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动物时,情不自禁的就去投入区角游戏的活动中去。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游戏化情景强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老师选择的游戏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班“轱辘轱辘”的'主题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小小汽车城”的游戏情景。汽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经常碰到的,所以孩子们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KFC”“联华”“停车场”等多种游戏场景,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对此活动的兴趣热点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三、选择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而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更便于老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比如在进行小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时,在“喂娃娃吃饭”这个区域中,对于小年龄孩子来说生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配合不同层次孩子的不同发展,老师在提供材料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豆,有小的绿豆、赤豆,大的白扁豆、蚕豆等,而对于用具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有不同质感的勺子(塑料的、金属的)、筷子、镊子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能力进行选择。

当进行小班“小动物”主题活动时,在我们的建构区域中,我不仅提供了现成的积木,还将一些废旧的纸盒和瓶罐提供给幼儿,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用现成的积木进行搭建,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想象创作,以此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总之,作为教师就应该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合的区角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和区角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使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篇6:谈节日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

我们知道中国的节日已经很多,随着西方国家的节日涌入,差不多每天都在过节。怎样才能让孩子记住这些节日,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这成为我思考的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于是我们对节日当中的环境进行了布置,在布置中我得到的经验:1.布置环境要有选择性:节日有许多,我们不可能逐个布置,这样会浪费人力、物力。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这么多的节日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性。今年的圣诞节,我们教室进行了布置。因为我们是小班,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比较弱的。除了涂涂、画画、剪贴等,要制作些精美的礼物那些是比较困难。所以我让大人们帮忙收集一些圣诞的装饰物。我们对教室进行粘贴与规划。看到漂亮的教室、有趣的圣诞老人、高大的圣诞树、还有一大堆的礼物,小朋友兴奋不已,都在那天高兴的合影。2. 节日后的物品归还:有些大人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找来的物品及挂件,我们用好后不能扔掉应及时归还。一旦家长看见扔掉,那下次要他们配合的地方,他们就比较消极,不愿意再配合老师带物品了。我们用好后的物品归还给大人们,让他们在家也巩固今天的教学内容,这样孩子在家也可以摆弄这些物品。这不是一举两得吗!3. 及时拍照记录:每次的活动应该及时拍照,让孩子们看看说说这是什么节日啊,你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等等。通过孩子的反馈,让周围的人也随之了解与认识,达到推广的作用。虽然节日只有那么一天,但是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让孩子学习更多,掌握更多。这是我在节日里看到和获得的一些经验,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想法一定要告诉我哦!

篇7: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摘 要:环境作为不说话的老师,却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提倡环境是要丰富多彩。这是不是说环境越花哨,色彩越明亮越好呢?当然不是,因为实践与反思中我们懂得了过于鲜艳的环境往往造成了孩子的视觉疲劳,因此,我们明白了:原来好的环境应该是有一个主色调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创设;有效性;

从事幼教的我们对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并不陌生,读书时我就被他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思想深深感染。又多次外出参观各个幼儿园的环境,感触颇多,于是想结合陈鹤琴先生对环境布置的看法与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环境布置中常见的问题

正如陈鹤琴先生说的一样,环境布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要么幼儿园环境琳琅满目,不修边幅。二是:不加修饰,缺乏童趣的空白环境。这两种都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孩子喜欢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生活、学习;反之,单调、空白的环境是不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他们很难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轻松获取信息与知识。

陈鹤琴先生对“为什么要环境布置”的看法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我们的确需要布置环境来充实幼儿的生活、学习,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而在布置前我们则应多一点思考,思考怎样的环境是最适合幼儿的环境,把握好“度”,让环境布置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更能凸显有效性。

二、怎样的环境是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布置环境”中指出环境布置有三个原则。

1、环境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

这点正与二期课改所强调的“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相一致。现实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常常被我们所忽视,我们或多或少都剥夺了一些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自认为这是老师的责任,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其实,我们忘了布置环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忘记了行为的主体是孩子,布置环境不是用来装饰的,不是做给成人审美的,而是供孩子结合经验展开讨论,巩固所学内容进而产生新问题的依据。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由老师一手包办创设的环境,孩子的兴趣并不浓,孩子对此关注往往也十分短暂。试想一个孩子不熟悉,甚至陌生的环境,怎么能奢望孩子会爱护它并乐意与他进行互动呢?这样的环境,想必只是装饰罢了,失去了环境应有的价值,教师也只是徒劳了。反之,如果老师先创设部分环境再引导孩子共同参与环境的布置,这样,孩子会更乐意与环境互动,教育效果自然比前者好。如:在大班“红红的新年”主题活动中,我创设了年货一条街的环境,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关于“红红的新年”的物品,有:红辣椒、红鞭炮、红灯笼等等,并鼓励孩子将一部分制作好的物品摆放在年货一条街出售,一部分挂在教室里、各个区域里作为装饰。孩子看见自己的作品被张贴出来,很有成就感,他们一有时间就拉同伴过去观看,嘴里还骄傲的讲着:“那个红辣椒是我做的…”;“那个又大又红在红鞭炮是我做的…”慢慢孩子的作品被得到肯定,他们更乐意参与到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来了,话多了,思维活跃了,表达表现的欲望也强烈起来。毫无疑问的是,我们老师的活动开展起来也轻松多了。我想:这点也正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做中学,学中做的观点相一致。

2、环境布置要常常变化。

现实教育中,我不得不承认很多的环境比较滞后。理念要求我们环境在前,教育在后:改变以往的灌输教育模式,创设会说话的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产生新的问题,将预设自然转化为生成。环境的魅力就是这么大,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要么主题已经开始而环境却迟迟没有出现;要么老师一次性把整个环境布置完成,就没有变化了。新课程强调环境要具有发展性原则。墙面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更新创设的。如:“惊奇一线”主题活动中,我们要开展——“线乐园”,其中包括“盘丝洞”、“钓鱼塘”、“线的体验馆”、“线的展览馆”等内容。我们在主题开展前先创设一个大环境,然后随着主题发展我们引导孩子逐步创设“线的展览馆”;引导幼儿运用毛毛棒在“线的体验馆”编织人物的运动造型,还一起制作秋天的菊花;还编织围巾、蜘蛛网、爱心圈等,布置在“线的展览馆”供小朋友参观;再将绘画、折叠的各种昆虫放在盘丝洞的“丝”上设置障碍;于是线的乐园就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孩子通过参与主题环境创设,对线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兴趣,主题不断深入,孩子们从具体的线延伸向了抽象的线,学习兴趣愈发的浓厚了。看着自己布置的主题环境,他们特别有成就感,更乐意说,愿意画了。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无疑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全方面的智能。孩子成长不言而喻。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能随意、盲目,而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做整体考虑,使环境创设服务于课程环境的发展。

3、高度应以儿童的.视线为标准。

我们进行环境创设是为了谁呢?顾名思义,无非是一个给孩子看,供孩子学的载体。我们往往以成人的眼睛看世界,忽视了孩子的发展需要,环境布置的高度超出了孩子的视线,孩子昂起头才能勉强看到。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发挥他应有的教育价值呢,只是为了布置而布置,纯属装饰。

我们老师能有意识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表示尊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环境的高度降的低些,让环境也对孩子多一份尊重,从而更好的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呢?

三、关于“用什么东西来布置”。

陈鹤琴先生强调了三点:1、自然物2、儿童成绩3、有教育意义的图画、挂图、画片。自然物能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对其感知有着不同的重要意义;而及时更换的儿童成绩(如:作品等)、有教育意义的图画等则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树立信心,激励孩子做的更好。而这里我还想介绍的是“自然物”的一种:用生活材料来布置的环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定义为:“生活即教育”。联系到我们的生活与教育,发现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的,而生活中处处存在教育,环境创设亦是如此。比如:大班主题:“惊奇一线”中,我们发动家长资源利用废旧的生活材料——纸盒、皮筋等来制作各种不同的弦乐器;请孩子们绘画蝴蝶等小动物,装上线变成提线纸偶表演故事;还用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种线制作了各式的假发、裙子,作为表演时的装饰品等等,共同创设“提线木偶小剧场”的环境。孩子对此很感兴趣,一有时间就跑过去议论、观赏小舞台的工作人员表演节目,给他们喝彩呢,表演的孩子也特别起劲,编了好多的故事。我想这样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更能引起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当然,我们的其他环境如:孩子们自己用绒线编织了围巾,戴在脖子里怎么也不肯摘下来,很是喜欢;纸板和绒线制作蜘蛛网、爱心圈等都是很好的例子。现在我们的很多教育家也在提倡用生活材料创设环境,制作教育教学材料,发挥他们的教育价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体现。

以上是我结合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幼稚园的环境布置”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出的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感悟。总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篇8:幼儿论文:重视环境创设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论文:重视环境创设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摘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已日益受到是人的广泛关注,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现代的健康教育观。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强调家园合作,重视幼儿心理教育的个性化。

【关键词】 自我保护 和谐的环境 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期的身心健康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身心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教育系统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常常喜欢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当自己身处危险之中时,也不能清楚地预见其行为的后果,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老师应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在意,进行随机教育.对于幼儿已造成的伤害,老师可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更有说服力。

老师可以教导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这样减少幼儿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等。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吃骨头和鱼时,能把小骨头和小刺挑出来免受咽喉之痛。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减少了细菌对身体的侵害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遇见又可以避免的问题。注意从孩子的生活细节去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使孩子的安全张显于生活的角角落落。

重视开展户外活动,多让幼儿进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直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幼儿玩游戏常常是百玩不厌,兴致非常高,导致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幼儿在走路跑步的时候,头要朝前看,重心要在下半身,身体不要往前冲;追逐时,要求幼儿拍到对方即可,不要抓着牢牢不放,对方被拍到后也应立即停止,不要再跑;怎么样提高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关键是老师在每一次活动前的说教,让幼儿明白怎么样才算是最好的玩这一游戏活动,对于不良的活动行为,即时的制止,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制危险行为于萌芽状态。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告诉幼儿很多事,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幼儿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告诉他们道理,远远强于在日常教学中的条条框框。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这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同时,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起步阶段,有个好的开始能减少孩子在以后生活过程中走的弯路。

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及时的与幼儿进行沟通,这种师生间的沟通,能缩短老师和孩子间的距离,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还需要教师能接纳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以同一眼光看待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充分得到表现,逐步产生和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树立起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感官体验,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

篇9:民族艺术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影响论文

民族艺术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影响论文

1.少数民族色彩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幼儿对于生长的环境色彩需求很重要,能使他们在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中生长。调查发现,幼儿偏爱明亮的暖色调系列,能给他们以美的视觉享受。因此,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以诱发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且更易使他们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和借鉴。此外,通过设置明快的色彩对比,还可以使幼儿从中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各少数民族的色彩各具特色,如维吾尔族色彩:维吾尔族的服饰色彩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面,绚丽而悦目。维吾尔人通过对各种色彩的巧妙运用,大大地增强了服饰的艺术感染力。他们追求的是鲜明、强烈、多层次的颜色。例如,维吾尔族妇女的头巾颜色就异常丰富:有海棠红、荔枝红、绛红、蜜黄、九月菊、水仙穗子、桔黄等红黄系列色,此外还有果绿,水蓝等。维吾尔族妇女常用来制作筒裙的艾德莱斯绸,色彩绚丽、明快,常用翠绿、金黄、黄桃红、黑色等色。和田、洛浦等地的艾德莱斯丝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色彩简洁明快,常白底黑花,或黑底白花,或红白、黑白兼配以小块金黄、宝蓝、草绿、桔红作点缀,使色彩变化多端,形成了一种色彩互补的审美效应。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其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通过欣赏各民族漂亮的图片,和幼儿一起去发现色彩的美,感受和欣赏色彩的美,引导他们说出各民族色彩的特点等。教师可以直接从民族色彩中直接提取图案色彩,并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去。

2.少数民族图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当中的应用。

图案既具有审美功能,也标志着某种信仰的涵义。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汉民族的服饰和饰物上发现可爱的小动物图案,但在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的服饰和饰物上,是禁止绘带眼睛的动物图案的,这是因为伊斯兰教禁忌偶像崇拜之故。因此,在引导幼儿探究少数民族图案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这些事项,使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而以更专业的眼光来审视民族图案。以维吾尔族为例,聪慧爱美的维吾尔人对美的追求转向对以自然物象为内容的图案艺术创作。也因为维吾尔族曾信奉过的萨满教、祆教、拜火教等对大自然的崇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维吾尔族把以大自然物象为内容的图案艺术创作发挥到极致。他们以各种花卉纹样,以植物的枝、叶、蔓、果实图案纹样,以现实生活中的壶、盆、瓶、炉、坛、琴等物的图案为装饰纹样,并以直线、曲线、弧线构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星形、新月形、锯齿形等各种各样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尽情装点着维吾尔族生活,无不展示着独具伊斯兰浓郁风格的维吾尔族服饰、建筑之美。在探究维吾尔族图案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接触维吾尔族特色布料———爱的莱斯绸,结果发现全班幼儿都非常喜欢。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理解,“小朋友看见爱的莱斯绸上有什么样的图案,这些图案像什么?”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后得出:巴达木形、石榴形、梨子形等水果类;周期性的链条、锯齿形等多种几何类型。接着,教师再要求幼儿发挥想象,组合更多的造型,并用扎染的方式制作爱的莱斯绸,且为此创设了主题墙,以不断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实践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对于同样的物体,他们的想象各有不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束缚他们的思路,不能以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接受,而应该打破常规,鼓励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这样才不会压抑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以实现其思维的有效拓展。

3.利用地方民族节日创设幼儿园环境。

热烈、喜庆、欢快的节日活动环境氛围,不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能给孩子一种愉快、健康的心理影响。回顾各种各样的节日,不难发现,不管是物质上的追求还是精神上的信仰,人们的生活都是围绕着求得生存的主题。生存空间就是生活环境,每一个节日即是一个大的教育环境,民族地区的节日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节日创设宽松、愉快的节日氛围,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墙。例如,天山天池哈萨克族的各种重要节日,包括肉孜节、古尔邦节、纳吾鲁孜节等都是宝贵的哈萨克族节庆的教育资源,每一个节日活动都是幼儿分享、感受哈萨克族节日氛围的好时机。教师与幼儿一起穿上漂亮的哈萨克服装手拉着手、和着欢快调子,踏着节奏的舞步、幼儿不但可以听到乐器声,还可以参与打歌活动,通过为孩子创设了欢乐的节日氛围,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使之在欢乐的节日环境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从而萌发其对大自然、大社会、对生活中人、事、物的热爱之情。边疆地区的民族文化很有特点,教师、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民族特色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发挥它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4.利用民族乐器和玩具创设幼儿园环境。

在生活中,幼儿初步感知了身边的社会现象,对生活中的民族乐器和玩具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乐器、玩具创设环境,在走廊和室内的墙壁上、在幼儿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挂一些民族乐器,如维吾尔族的弹布尔、都塔尔、热瓦甫,在区域角里摆放各类民族工艺品,如维吾尔族的英吉沙手工刀、彩绘葫芦、铜器、地毯、哈萨克族的骨制项链、骨制手链、牛角类、戈壁玉饰品等,小朋友们不但可以看到、摸到乐器,而且还能进行乐器演奏,能够听到乐器发出的声音,互相说说乐器的特点。这样的环境创设,为少数民族幼儿提供了表演创作的空间,创设了轻松、快乐的活动环境。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最丰富、优越的环境创设资源就是地方民族特色,创设有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使幼儿从小就开始接触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母语修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土地上播下民族意识的种子,为未来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通过亲身体验有特色的民族环境为他们未来的多元文化习得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篇10:让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论文

让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论文

这学期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踏入幼儿园大门的小班幼儿,他们天真、活泼,可爱、逗人,对于新鲜事物同样充满着好奇,并乐于参与到班级环境布置的行列中,可是毕竟他们的年龄还很小,动手能力也不强,我又初次接触小班建构课程因此,在班级主题环境的布置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在第二个主题《甜甜蜜蜜》的活动进程中,孩子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吃,因此糖果便成了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话题,一提到我喜欢的糖果,孩子们都能说出好几种他们喜欢的糖果名称,于是我们请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糖带到幼儿园分享。紧接着进入第二个阶段:考虑呈现的形式及内容――收集各种糖果的图片。但还要有幼儿的参与,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啊!若是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安排让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糖果画出来,即使不是很精致,但也能有几分相似,可是,我们的孩子才刚入园,就算要他们画一两条直线都会成为问题,更何况是画自己喜欢的糖果。于是,主题墙《我喜欢的糖果》这一设想很自然被淘汰了。但墙饰我们还得完成呀,于是我画了不同的糖果模型,让孩子涂上颜色,剪下粘贴就算结束了这个主题。后来,我想:如果每次主题墙饰都是由教师定主题,并不顾孩子的感受、想法,让孩子涂涂色就了事,这样不仅形式单一,还无法满足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更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分析,越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越强,因此,让孩子参与主题墙饰的设计与布置,更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也给予了支持与鼓励。但是,毕竟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限,动手能力更是满足不了环境布置所需的技能需要。

在探索、总结中又进入了第三个主题墙《落叶飘飘》的创设中,孩子们和大自然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很小的时候起,孩子就喜欢花花草草,在孩子的世界里花花草草也都是有生命的,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总是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既然孩子们天生就对花草感兴趣,那么这个主题墙能不能为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完成呢?首先我请家长带孩子到自然界中了解花草树木的知识。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各种叶子。于是多小朋友提议将主题墙设计成了《叶子乐园》,他们将自己收集叶子粘贴进主题墙中。可是主题墙却显得非常的单调,怎样让主题墙丰富起来呢?怎样合理利用这些输液呢?等等一个个的问题困扰着我,就在我一筹莫展时,盛泽宇带来了一张叶子拼贴画。小朋友们都纷纷围过来看,“真漂亮!”、“真好看!”“我也想做”――孩子们议论开来,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当天就在班级里开展了叶子拼贴活动,孩子们自主的把自己的画贴上了主题墙,课余孩子们都会跑到主题墙前讲解自己的作品、参观被人的作品。我猛然发现主题墙活了它不再是摆饰了。正当我得意洋洋时,过来几个孩子问刘老师剩下的树叶怎么办啊?对呀,怎么办啊?扔掉肯定不行,放在教室里又乱糟糟的,正当我犹豫时一天早上几个来得早的孩子都在给叶子分类,我抓住契机根据剩下叶子的种类在主题墙上做了几棵树――枫叶树、梧桐树、银杏树等,每一棵树上都贴了一片树叶。孩子们也学着我的样往树枝上贴叶子,“该帖这”儿、“这是枫叶”、“好多叶子了”――一连好几天孩子们都在围绕贴树叶在忙活、孩子们真正成了主题墙的主人。因此,通过选择让孩子做他们能胜任的工作,让他们参与到环境布置的过程中,才能让主题墙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总之活动与环境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相存的,互相关联的,活动依靠环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环境的创设需要活动来表现。我的感悟是:为了能激发幼儿更大的探索兴趣,环境创设必须是幼儿喜欢的,必须要符合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必须是自愿幼儿参与其中的。

篇11: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内容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科学性的环境创设能发挥环境的最大效用。着眼整体感受多彩的世界,优化主题感悟知识的奥秘,引导参与收获成功与自信,关注人本收藏真情与博爱。通过园内合作、园园交流、家园互助,实现环境育人的最优化。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 科学性原则 和谐化发展 合作机制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幼儿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从每天一入园到离园的时间里,都在感受着、发现着环境的变化,并与环境发生着互动。正如新《纲要》所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园教育相关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我园在环境创设中,以创设适宜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为目标,创造有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与条件,让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把握原则,树立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使我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注重了幼儿园环境构建,能否发挥环境的最大效用,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的教育功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树立创设环境的科学意识,不断优化、不断创新。

1、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全面性的特点,幼儿园环境创设也必须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应从整体上设计安排,并把它渗透在整个幼儿园保教工作中,使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

2效用性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设备发挥教育效应。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必需服从于内容和需要,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

3、主体性的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4、安全卫生性原则:要使幼儿在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中生活。安全、卫生是重要的条件,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服从于卫生和安全的要求,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层面的功效: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了解自然与社会环境、体现活动主体性与主动性、形成良好个性品德。因此,我们教师应注重创新,讲究科学,充分挖掘环境创设过程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力求科学 促进和谐发展

1.着眼整体,拓宽时空,让幼儿感受多彩的世界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仅表现在园舍、室内的布置,还要重视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含的作用,提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

(1)“立体空间”多趣味

将一些幼儿百听不厌的经典故事和幼儿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语言游戏等喷绘成色彩鲜艳的各种形状,如:扇形、五角形、菱形、长方形等,运用悬挂、串挂和张贴等多种形式,布置在幼儿园楼道和走廊等公共区,让幼儿在饭后散步时教师引导、解读故事,家长接送孩子时亲子阅读等。也有的制作成既有立体感又便于更换内容的小火车、花朵、海洋鱼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火车接故事、词语开花等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四季更替”多变幻

利用每班一块80×120厘米展板和宣传橱窗栏,结合各种节日或季节,展示节日气氛与情景。让幼儿和老师一起参与布置展板,然后一起在幼儿园主通道上展出,幼儿的直接参与布置,使他们有一种自我成就感和对环境创设的责任感,这样既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又有多种的教育意义。

(3)“卡通世界”多精彩

为了引导幼儿喜欢阅读,我们考虑到以前用的木制图书架的不安全性,改用经编布为每班缝制了图书袋存放图书,为幼儿创设阅读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取阅,同时幼儿园专门设立了一间阅览室,四周墙面上也都用经编布缝制成图书袋存放了幼儿喜爱的各类幼儿图书,地板上放满了各种卡通的靠垫,环境非常温馨,每周定期向各班开放,有时还让幼儿大带小一起阅读,幼儿非常喜欢到阅览室看书,这样大大拓宽了幼儿的阅读视野。

(4)“外面世界”多辽阔

公园、田野、社区、工厂、商店等场所也是幼儿必须接触的外部环境,每学期组织适当的活动,使幼儿更好感受自然、感受社会。如:秋收季节,带幼儿到田野去感受秋天的景色,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去农民家晒场看看翻晒稻谷等,从中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突出实效,优化主题,让幼儿感悟知识的奥秘

课程实施中环境创设的版块使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的新视点。因为环境是无声的教材,幼儿通过感官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美化”,而是幼儿园的隐性课程,能紧紧围绕主题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迁移经验。(以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为例)

(1)创设环境诱主题

利用活动室有限空间,创设主题情景,营造主题氛围。墙面上是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昆虫照片。

(2)利用环境学主题

主题开展中的主题环境创设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处,整个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主题环境创设的组成部分,如:将幼儿绘制的昆虫悬挂在室内、手工制作昆虫摆满了窗台、有关昆虫的故事帖在故事墙上。

自然角中,把孩子们捕捉的小蚂蚁、小蚱蜢、小蜜蜂等昆虫饲养起来,孩子们能经常不断地观察、议论,了解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成长情况。

(3)巧借环境延主题

借助主题情景,让幼儿在不自觉中延伸主题学习的内容。比如,区角环境中也是有关昆虫的探究活动,探索区的有趣的昆虫棋,科学区的帮昆虫找家,提供了便于幼儿交流、互动的机会,孩子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他们一起交流、议论着昆虫的本领、昆虫的色彩和分类等。

(4)完善环境展主题

环境的创设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可让幼儿在主题学习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以利于幼儿更好地参与、展示。如:悬挂出幼儿的亲手制作的昆虫标本、图画等。

3、体现主体,引导参与,让幼儿收获成功与自信

陈鹤琴先生“活生活”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动脑、动口、动手等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展现才能,收获成功与信心,而教师始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我们利用环境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时,环境就能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用幼儿的眼光与智慧

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树立自信心。

如:中班主题活动《运动的身体》开展时,大家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于是,有的幼儿从家中收集了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图片,有篮球赛、游泳、足球、赛跑等,大家一起议论着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体育明星,激发了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效的拓展了主题内容。

(2)用幼儿的成果与作品

每个区摆放些什么、如何摆,墙面布置什么,都要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才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体验成功感,也有助于幼儿对环境的爱惜。

如:小班在开展主题《落叶飘飘》的环境创设时,用幼儿亲手印制的手印画,组成一棵棵五彩的落叶树和一棵棵的青菜,亲手绘制的各种水果组成一棵棵水果树,还将幼儿帮助收集的树叶、棉花、稻穗、菊花、辣椒等实物也利用起来,布置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秋天美景图,既体现了本土化特色,又发挥了本土资源的内涵,孩子们也欣喜地喊着:这个柿子是我画的,这片树叶是我印的……。

4. 关注人本,倡导亲近,让幼儿收藏真情与博爱

我们知道,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体会合作、感受真情。我们应倡导幼儿通过对自然、同伴、家长、老师等方面的接触与亲近中,体验爱、收藏爱。

(1)亲近同伴

在一些活动中,某些材料,幼儿都想争着去玩,但是由于材料准备有限不能一次性满足大部分幼儿的需要,这时,让幼儿学会遵守活动的规则,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同伴间能学会谦让、合作、分享,体验友情。

(2)亲近老师

老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去,多给孩子一些表扬,把对孩子的爱融入到每天细微、烦琐而又平凡的一日生活中,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愿望、要求、兴趣、爱好出发来指导,形成尊重、信任、友爱的和谐氛围,让幼儿感受老师像妈妈一般的爱。

(3)亲近自然

充分利用园内的动物角、植物角、花草树木、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幼儿走向自然、开宽视野。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生活的快乐。

如:在秋天里幼儿园的野菊花盛开了,大班的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采摘野菊花,然后一起送到食堂里请阿姨将野菊花蒸好,晒干后一起品尝菊花茶,从而了解菊花的多种价值。

(4)亲近社会

幼儿园社会领域强调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能力,即注重做人的教育,因此,适时地带幼儿走出园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的良好教育途径,如:中班《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开展中,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农贸市场,了解农贸市场是人们买菜的地方,里面有品种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并让幼儿每人带两元钱,大胆地与人交往,参与买菜的过程。重阳节之季,带领小朋友去敬老院慰问,每位小朋友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种水果、糕点等礼物分给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让孩子们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尊老、敬老、爱老体验。

三.健全机制实现分享共赢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因此,它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健全运行机制,吸取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

1、园内合作共享

由于各平行班都在开展同一主题的内容,因此每个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创设环境,各尽其能,同一主题的环境创设呈现出各尽其能的良好氛围。而且,各平行班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不断调整、丰富环境,实现环境创设的多重价值。

平时,每个平行班之间还能共同收集主题材料轮流使用,以求真正的资源共享。我们注重每个主题活动中的资料积累和保存,主题更换时,各教研组将各种材料和资料收集保存好,使资料积累不断丰富。

通过环境创设相互评比,教师们能随时关注幼儿,并结合主题目标,不断创新环境创设,并把环境创设过程当作教育的过程。不仅对每位教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充分的发挥了每位教师的潜能。使每班的环境创设也更具特色化。

2、园际交流共赢

我们平时在与姐妹园结对教研活动时,能注重吸取姐妹园在环境创设方面长处和特色,为我园所用,并经常与结对幼儿园进行深入探讨,学习借鉴。特别在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学习中,通过姐妹园的展示和指导,我们改变了以前对投放材料的盲目性,对每个区角的材料投放能结合主题开展,并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针对性强。例:为了更好的发挥静态环境的对话功能,我们各区域每一种投放材料,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利用图示的方法让幼儿去解读,有的图示方法教师绘画有难度,就将操作步骤用照片的形式贴上,也有的将操作材料直接在墙上进行操作,这样有效的让每个墙面会“说话”,并成为幼儿学习互动的平台。在材料投放层次上做到多样性,同一年龄,多层材料、如:小班的喂小动物,可用筷子、勺子、木珠、红豆、绿豆、蚕豆、小纸团、海绵粒等,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同一材料不同用法。如:中班的各类图形,既可以分类,又可以排序、数数、拼图等,发挥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有效地提高我园区角活动的实效性。

3.家园互助共育

在每个主题实施以前,我们将活动计划人手一份分发给每位家长,从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所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请家长帮我们收集有关水的书籍、图片、及光盘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习主题,这不仅促进了家园教育的沟通,也使幼儿园的教育更广泛的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充分发挥5+2>7的功效,从而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我们还通过教师出点子,家长配合收集材料制作的方法,有效地充实和丰富了区域环境和各主题环境的创设。每学期末还进行评选巧手妈妈和好家长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推动了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丰富了幼儿园的整体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我们领悟到,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能激发幼儿思考,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在创设环境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做个有心人。但我们还须注重环境创设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地去创设、调整、实施,更要让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让我们的环境创设能伴随着孩子们更加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

《二十一世纪幼儿园素质教育》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浅议创设幼儿园环境》 汪美娟

《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 宗丽娟

篇12: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发展小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发展小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摘要】 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幼儿阅读。在我园引进分享阅读后,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早期分享阅读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是通向视野开阔、心灵丰富、头脑发达、聪明灵透的最佳途径。而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有些孩子看图书只是胡乱翻看几下便扔到一边又换一本,可换了一本又是胡乱翻看几下便又不能坚持看完,问他书上的内容,他说不上来,很少有孩子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完一本图书的。而且发现我班孩子保护图书的意识很差,翻看时有时不能做到轻拿轻放、轻翻轻合。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从本学期开始进行“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发展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兴趣 日常渗透 游戏阅读 社会性环境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幼儿园作为幼儿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它的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影响幼儿发展或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情。因此,我们注重阅读环境的创设,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出发,循序渐进,更好地促进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以境激情,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对小班的分享阅读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家庭式”的阅读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和教师共同阅读一本书。因而,在对小班幼儿初次实施分享阅读活动时,让孩子自由地围坐在我周围,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以妈妈的亲切、爱抚,家的情境激发幼儿喜欢阅读听故事的情感。

案例描述:分享阅读活动时间到了,老师以轻柔温馨的音乐提醒幼儿围圆而坐。“今天,妈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猜猜看会是什么?”我故作神秘地指着用布蒙住的大书对幼儿说。此时,所有的幼儿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我这儿。性急的涛陶悄悄把头钻到了蒙书的布下“哇!好大的书!”他的举动马上引来了几个小朋友的模仿。我赶紧一边用手轻轻地摸着蠢蠢欲动的小脑袋,一边神秘的说:“我数到三,把它变出来好吗?”“好!”霎时,一双双的小眼睛又放出了光芒。“1、2、3!”“哇!好大的书!”“上面有小青蛙呢。”------我一边倾听着他们的'发现,一边笑眯眯的象妈妈一样,开始了大书猜读游戏-----此时,幼儿在我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阅读活动。

二、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阅读教育。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与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还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阅读教育,我们首先重视创设环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趣味性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如每个主题让幼儿参与主题活动墙饰布置、谈话、认读主题名称;走廊上、自然角贴上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产生亲切感,可随时和同伴交流、和家长一起阅读;充分利用空间、角落、墙面,设置了配有相应的彩色标记性文字,充满童趣又便于幼儿开展阅读的活动区域。例如,在每个分享阅读读本后,幼儿还显得意犹未尽,我们就适时地将读本中的主要画面画下来,贴在阅读区里,课余时间幼儿经常会到那里去站一站,读一读。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渗透阅读内容,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我们将阅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让阅读自然而然成为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如:在每个幼儿的书上贴幼儿的名字;活动室的物品上、自然角的植物种子、图书角等区角上贴上相应的名称……同时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如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的自由阅读,利用餐前时间听儿歌、故事、诗歌、歌曲等。把幼儿的日常生活与阅读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初步的阅读经验,培养阅读兴趣。我们还将散步、参观、春游秋游时好看的风景,有趣的事件变成定格的画面,成为幼儿讲述的材料。如利用远足时的照片,散步时的花草图片,参观后的观赏门票等,在幼儿中间开展“想到什么就说”、“看到什么就讲”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可以指名讲、同伴畅谈,将讲述蕴于阅读活动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兴趣,使幼儿觉得“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阅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孩子们乐于说、敢于说、勤于阅读。

三、游戏阅读,在快乐中阅读。

我们还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阅读的分享过程,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认识书时教师以充满童趣的话语告诉幼儿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里面装着许多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学动词时看字做相应动作,看到动物字词时则模仿动物形态表演;幼儿是好动、好模仿的,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们教师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教师又会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喜欢读“的积极态度也随之逐步形成,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巩固。

四、创设社会性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地看、听、说。

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丰富的生活环境刺激下,才会有话好说、有话要说、有话敢说、有话就说。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入园、餐点、盥洗、睡眠、离园等机会为幼儿创设一种温馨、宽容、自由、理解、平等、合作的气氛,对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强化,让幼儿随时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在讨论中学会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争执中学会辩论性语言;在聊天时学会使用问候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幼儿能在交往中通过相互作用,主动地创造、调整自己的语言,促进幼儿社会化。如早晨幼儿来园时,教师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让他谈谈看到的和听到的新鲜事,或教师有意提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今天下雨了,你是怎样来幼儿园的?”“昨天你看了什么动画片,给老师讲讲好吗?”这时他们的话就多了起来。这种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练习听说的好办法,还有助于激发幼儿热情、好客的情感;离园前,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道再见,同时学会原谅使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人,有利于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这些积极社会强化都有利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把语言活动延伸到户外。户外教学活动是把小朋友带到现场,在实际环境中观察现象的一种活动。我们利用大自然的美丽,抓住一切机会和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边看边说。如下雨时,让幼儿看雨点是斜落下来的,还是直落下来的,为什么?听听雨点落在树叶和落在地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说说植物与雨的关系。久而久之,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有了探索、模仿、想象与学习的机会,使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方式协调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可见,通过户外教学活动,孩子的生活经验增加了,思维的内容在大脑中活了起来,也有了语言表达的内容。

总之,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摘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人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壮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阅读教育,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13:多元表征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应用论文

多元表征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应用论文

当前,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对于多元表征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没有把表征作为考察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一个指标。这是因为表征,特别是多元表征,对于不少教师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语,他们对于表征及其在儿童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了解不够。研究表明,儿童对于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可以在不同的表征活动中反映出来,教师也能通过儿童的表征行为了解其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演示和解释数学现象的能力。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在提出的2~5岁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能力标准中,将“表征”作为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标准之一。可见,表征是判断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又如,教师片面理解多元表征的含义,在数学教育中倾向于培养儿童的书面符号表征能力。这是因为一提到表征,很多教师都会简单地把它与纸笔联系起来,错误地将它等同于书面数符号表征。于是,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区角活动中,这些教师在创设促进儿童表征的环境时都以提供记录纸、笔等材料为主。但表征的形式是多样的,不仅仅局限在书面数符号表征上。勒什等人将儿童的表征形式划分为五种,即实物情境表征、教具模型表征、图形或图表表征、口语表征、书面符号表征。其中实物情境表征、教具模型表征、图形或图表表征属于描绘性表征,也就是“形”类表征;而书面符号表征和口语表征属于叙述性表征,也就是“数”类表征。只有能运用“数”和“形”两类表征的多种形式对某一数学概念进行表征,并在多种表征形式间进行迁移和转换,才能说儿童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一数学概念,具备了多元表征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多元表征在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探讨在幼儿园如何开展促进学前儿童多元表征能力发展的数学教育活动。本文拟对课题研究中的区角活动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结合课题组的讨论成果,来探讨多元表征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应用。

一、提供丰富的表征材料,支撑儿童多元表征行为

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一个由多种类型的表征材料构成的区角活动环境。对照勒什等人的表征分类,不同的表征形式分别对应不同的材料:(1)与实物情境表征相关的材料,即解释学习内容或问题情境的真实世界中的物品,如糖果、苹果等。(2)与教具模型表征相关的材料,即能表示数学学习对象的内在关系的具体物,如积木、手指、扭扭棒等。(3)与图形或图表表征相关的材料,即将数学关系予以具体、形象化表示或推理的图形或图表等,如小圆片、柱形图等。(4)与书面符号表征相关的材料,即一般使用的书面符号以及数学中所使用的特殊符号,如数字卡片、记录纸、笔等。(5)与其他表征(如身体动作、声音、手势等)相关的材料,如手摇铃铛、响鼓等。这里只列举了部分,教师可以此为参考,拓宽思路。

教师提供指向同一个数学对象的与不同表征形式相关的材料,既能帮助幼儿感受表征形式的多样性,积累有关表征的认知经验也能加深幼儿对于数学对象的理解。例如,在中班“猜电话号码”的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表征同一电话号码的多种材料,有水果(实物表征)、项链(教具模型表征)、星星(图形图表表征)等。幼儿将数字卡片贴在每一种表征材料的下面,发现虽然表征的形式多样,但表征的.内容相同。这个活动可以引起儿童对于表征多样性的思考,帮助儿童积累表征经验。

又如,在中班“骰子游戏”的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包括一枚骰子和一个材料筐(里面有手摇铃铛、手鼓、画有点子的教具模型、记录纸、笔、扭扭棒等若干表征材料)。活动在三名幼儿之间进行,A幼儿背对C幼儿扔骰子,B幼儿看骰子上的点数后用材料筐里的材料来表征数字,让C幼儿来猜骰子上的数字。教师准备的表征材料涵盖了五大表征类型。活动的开放程度很高,儿童可以在材料筐里任意选择材料进行表征,也可以不依靠材料筐中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活动中,儿童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并使用了多种表征形式,包括动作、手势、声音等。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表征材料供儿童操作,有助于儿童以后将此经验迁移和运用到其他学习情境中去。

二、运用有效策略提升儿童多元表征意识,促进儿童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运用提问提升儿童的表征意识。例如,在中班区角活动“翻板游戏”中,将30片木板面朝下打乱,两名幼儿轮流投骰子,投好后翻开木板,如果木板上的数字和所投骰子上的数字相同,就可以得到一块绿色的小积木。最后谁获得的小积木多谁就获胜。在玩了两轮后,教师问参与活动的两名幼儿:“这个游戏可以连续玩很多轮,有什么办法既可以记住自己每一轮赢了多少小积木,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别的小朋友知道你们的胜负结果?”孩子们马上想到了记录表。于是,在每一轮游戏结束后,他们都会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儿童记录的形式多样,有数字、圆点、图形(五角星、小花、苹果)等。活动结束后,由玩游戏的两名幼儿向大家介绍记录表的含义以及每一轮的胜负情况。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利用启发式的提问激起儿童内在的表征欲望。因为中班儿童已经开始接触书面符号,越来越习惯使用这种较为抽象的表征形式。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让儿童自己来解释自制的记录表,给儿童提供了进行口语表征的机会,有助于儿童建构起书面符号表征和口语表征之间的联系。

在区角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儿童的表征行为有待改善时可以选择介入。以大班区角活动“猜一猜”为例,活动在两名幼儿之间进行,材料有写有数字、图形、算式题等内容的题卡若干,白纸条若干,以及笔等。由A幼儿从小筐里抽出一张纸条,用活动室里的任意材料来表征纸条上的内容,让B幼儿猜。幼儿还可以自己在白纸条上写内容,制作新的题卡。儿童在表征算式题时,刚开始会选择直接表征结果,而不是表征过程。而能够表征过程还是只能表征结果反映了儿童不同的表征水平,儿童能够表征过程才说明真正理解了这个数量关系。如A幼儿在表征“1+2=3”时直接在桌子上放了3个瓶子,B幼儿说出了数字3。教师观察到儿童这一表征行为后,及时介入进行指导。教师提问:“你选择用瓶子来表示这个算式题,这是一个加法算式题,要怎么表示呢?不能仅仅表示答案。”教师还引导儿童回忆之前数运算的认知经验,儿童很快意识到可以先摆放一个瓶子,隔一段距离再摆放两个瓶子,并用手在3个瓶子上面画一个圈来表示加法。在此后表征“4-4=0”时,儿童选择了摆放4个瓶子再拿走这4个瓶子来表示这一算式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个别化指导帮助儿童提升了表征水平。

儿童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表征形式单一的状况,即连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表征形式进行表征。教师这时就可以介入,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儿童使用不同方式进行表征,促使儿童在不同表征形式间进行灵活转换。例如,在有关“AB”模式学习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待儿童通过操作教具模型材料熟悉这种模式后,就可以介入指导,先引导儿童用两种材料表征这一模式,再用一种材料进行表征,进而引导儿童尝试进行其他形式的表征,如从教具模型表征转换为身体动作表征、书面符号表征等。“刚才用两种材料、一种材料都可以表示这个规律,现在试试看用身体怎么表示这个规律呢?”“我们可以把刚才的动作用圆点记录下来吗?这里有两种颜色的圆点。”这类指导语言不仅增加了模式学习的趣味性,也拓宽了儿童对模式表征的认知,有助于儿童真正理解模式的重复性、隐蔽性、规律性等特征。

三、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所侧重地引导儿童运用多种表征形式

4~6岁儿童在数、运算、模式的多元表征中存在年龄差异。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区角活动中有所侧重地培养儿童的多元表征能力。

中班儿童在表征中倾向于使用实物情境表征、教具模型表征以及与实物相符的图片表征,也就是描绘性表征。然而,中班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表征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侧重于让儿童接触多种类型的表征形式。除了提供符合儿童思维水平的实物、教具、图形图表表征之外,还应给儿童提供书面符号表征及口语表征的机会,以促进儿童表征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儿童会较多使用教具模型进行表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使用图形图表表征、书面符号表征的人数也会有所增加,使用表征形式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侧重锻炼儿童在描绘性表征与叙述性表征之间的双向转换,巩固儿童的多元表征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大班区角活动“放焰火”中,教师制作了一块大模板,上面画有不同形状的焰火,儿童根据火花数量的多少自制算式题卡片(算式题答案和绽放的火花数量相同),然后贴在火花下面,这是一个从描绘性表征转向叙述性表征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模板上写上了不同的算式题(1O以内的加减法),并在一旁放置了一个材料筐,材料筐里有各种描绘性表征材料供儿童选择,用以表征算式题,这是一个从叙述性表征转向描绘性表征的过程。这一区角活动帮助儿童实现了两种类型表征形式的双向转换,加深了儿童对于数运算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黄瑾.论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多元表征[J].全球教育展望,,(1).

[2]章佳颖.4~6岁儿童数学认知中的多元表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唐剑岚.概念多元表征的教学设计对概念学习的影响[J].数学教育学报,,19(2).

篇14:对新《环境保护法》的思考论文

对新《环境保护法》的思考论文

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己于4月24日通过修订,将于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也是25年磨一剑,较之于旧法,新环保法在制度、理念上有显著的突破和创新,被评价为“史上最严格环保法”。在享有盛名的同时,新环保法在细枝末节上仍有所疏漏,亟需补充修改,完善与相邻法律制度的衔接,使新制度、新理念得以顺利落地。

一、新《环境保护法》的细化

新环保法目前是环境保护的最新法,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应获优先适用,当新环保法没有规定时,才适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新环保法被定位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统领作用,这决定了新环保法必然有很多基本制度的构建,或是原则性、准则性的宏观规定,例如环境规划、环境监测、总量控制、生态补偿、排污许可等。这意味着这些立足较高的新制度、新理念要落实,需要制定配套细则才能完成。“若是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新《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生态保护的规定将会被架空,形同虚设。”

将新制度、新理念予以细化、量化规定的一个困境是,新环保法作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地位不够凸显。新环保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法》、《水上保持法》、《森林法》、《农业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等,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就立法位阶而言,新环保法并未脱颖而出占据明显的统领地位,但从新环保法的内容来看,又要求是自上而下的立法模式,这使得新环保法不能有效助推其他法律法规的修改,影响环保基本法与单行法相契合的进程。再者,涉及环境保护的立法较为宽泛,若拟完全通过修改各领域的环保单行法来配合新环保法的实施,不能达到高效落地之效果。

鉴于此,笔者建议通过制定新环保法司法解释的方式直接、集中地进行细化规定。新环保法中除了原则性的宏观规定外,本身也不乏细致规定,例如按口连续处罚、违法排污设备拆除权、环评机构和环监机构责任连带等。因此,涉及到属于水、空气、上地等与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法律条文的修改,可以纳入新环保法司法解释中一并完成,形成以原则为主、细则为辅的新环保法体系。

二、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要件

新环保法吸收了国际通行的公益诉讼制度,但在制度设计上采取过于保守的态度。新环保法的三次审议中,在公益诉讼的问题上争议最大,曾数易其稿,将诉讼主体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改为全国性社会组织,最终扩展为满足一定条件的社会组织,这反映了公益诉讼制度在博弈中的不成熟规定,另一例证如下:新环保法要求,“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这一规定的立足点是值得肯定的,但从上下文无法推定该条文是属于诉讼主体资格要件的规定还是属于一般的管理性规范,以致“牟取利益”所引致的法律效果不明晰,无法推断以下两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对于诉讼前该社会组织就明知诉讼结果必然与其具有经济利益关系,该社会组织还能否提起公益诉讼?诉讼过程中才显露该社会组织的牟利意图,此时该社会组织是否被中止或丧失诉讼主体资格?

社会团体违反职业操守和社会道德风尚,虽然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具体罚则来约束和规范,但因新环保法是规定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本源法律,若该法仅对“牟取利益”进行消极评价,未明确纳入主体资格要件,容易产生歧义,难以推定适用,毕竟“牟取利益”在决定社会团体资格,与决定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上属于两个不同的问题。此外,新环保法未明确规定主体资格丧失的具体情形和后续处理,若拟通过援引其他法律法规来弥补该本源法律的疏漏,在逻辑上是难以实现法律规定的闭合。

基于法律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考量,笔者建议增设“社会组织与其所从事的公益活动没有经济利益关系”这一规定,并置于第五十八条第三项,与其他两项并列作为环保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要件。同时,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修改为“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的,法院有权中止该社会组织的诉讼活动,符合第五十八条所列条件的其他社会组织向法院申请参与该诉讼活动的,法院应当继续审理。”公益诉讼实际上己经构成对传统诉讼主体资格制度的突破,通过较大程度地开放公益诉讼,“有助于治疗‘违法成本低’的中国环保病疾,加强行政执法效力。”

三、环保公益诉讼的范围

在环保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上,还有一个非议之处,即“环境公益诉讼到底涵盖不涵盖对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责任”。《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草案和审议通过的修正案,均未正面涉及该题,仅将公益诉讼范围表述为“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笔者主张,应将环保公益诉讼范围明确扩张至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

首先,公益民事诉讼和公益行政诉讼的旨意具有同一性。允许社会组织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公益民事诉讼,是借助相对强势的群体力量来克服弱势群体在私力救济活动中的功能缺陷,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受害个体之利益。而允许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提起公益行政诉讼,同样是通过扩张诉讼主体范围来实现环境保护和私权救济。

其次,允许公益行政诉讼,符合新环保的责任本位理念。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环保法重点是讲责任归属,而不是权利归属”,“如果说老的环境法是在分配权利,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则己经开始在分配责任,他初步构架了一个以责任为主导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体系,虽仍有些许不到位,但己经向责任性环境法走出决定性的一步。”针对生态环境所引致的责任,应当组成周延的责任体系,既包括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还应当包括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法律责任,而对于后者责任的追究,理应扩张诉讼主体范围,适用公益诉讼规则。

再者,允许公益行政诉讼,能促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新《环境保护法》增设一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正体现立法者极力强化公众环境保护功能的意愿,打破行政机关对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的垄断局面。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恰好是社会组织参与、监督行政机关保护环境工作的强有力保障。

简言之,将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范围放宽至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与新《环境保护法》所新增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理念相契合,也与新《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允许环保行政公益诉讼,也是对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阀失的一种补充,“从目前我国环境执法实践来分析,环保机关执行力的强化虽是急需,但强化应只是弱化的过渡,以最终实现环境法执行的公权与私权共同参与、共同保障。”据此,“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共同居于‘一体两翼’的地位,不可偏废其一”。

四、小结

新环保法的修订和颁布意义重大,明确将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基本国策,辅之以多项制度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但环保法的修改,应当逐渐褪除计划经济的痕迹,“主要思路是将现有8部环保单行法进行整合,并将其提升为国家基本法”。而在整合过程中,较为高效的方式则是通过司法解释弥补新环保法的疏漏,以及取代滞后于现代经济活动的旧环保单行法的部分适用。

篇15: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论文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幼儿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目前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和独生子女是心理行为问题最突出的三类儿童, 由此可看出当代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1.重视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着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要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良好的心境,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去引导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在一日生活中关爱和关注每个幼儿,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防止不经意的行动和言语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2.尊重、爱护、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具有不同的认知、性格、学习风格和自我意识,如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有的孩子内向、沉稳,不善于与人交往等,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生活中,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孩子讲悄悄话,在游戏或活动时要让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3.鼓励支持孩子,培养自信心。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幼儿学习及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再让他们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4.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被家长让着、哄着,没有与人合作、分享的习惯。教师要利用多种机会,让幼儿学习各种礼貌用语,提高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共同享有的良好集体氛围。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可通过开展分享活动“玩具大家玩”、合作完成各种主题的大幅绘画、投放一定数量材料让幼儿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并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5.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为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整洁、美观、温馨的环境,以烘托出一种促使幼儿积极向上的氛围,给幼儿以潜以默化的熏陶。特别是为幼儿创设一种自主开放的学习和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保征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养成是受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而各种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一日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教育新观念。

2.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对幼儿产生潜以默化的影响。如:语言领域中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体验关心爱护他人所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爱情感;社会领域中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同情心和抗挫折教育;艺术领域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乐曲的愉快情绪, 以及各类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各种情感,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 积极向上的情感,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意志力、不怕挫折和勇于竞争的精神等。

3.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为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交往,如让大班孩子带领小班孩子一起活动等,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掌握更多的交往方法和生活技巧,克服胆怯心理,锻炼幼儿的勇敢精神,达到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人格健康成长。

总之,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有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纳入各项活动目标,自觉地使各项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载体。

三、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儿童期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如果没有遭受挫折的经历和磨难,就不可能产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素质。因此,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培养孩子具有在挫折面前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幼儿期的必修课。

1.要让幼儿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让幼儿面对独立学习,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幼儿实践的机会,通过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掌握生活的技能,减少幼儿的依赖性,增强他们“我能行”的自信和勇气。

2.要让幼儿正确地面对失败。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应当教育幼儿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知道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因遇到困难、失败就气馁、退缩、放弃。

3.要让幼儿面对和纠正错误。要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关键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在改正错误的同时,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使幼儿的自信心逐渐成长起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要求每一个人不仅要有良好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让我们从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材尽自己的努力。

篇16:对小学计算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论文

新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把计算教学融合在具体情景下的问题解决中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数感的建立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计算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情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一、计算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

以前的教材对计算课的处理,一般按照“复习铺垫—出示例题—讲解算理—练习巩固”的步骤步步为营,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其优点是效率高,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形成;缺点是枯燥、人文性弱,以至于很多学生对计算课没有好感,甚至讨厌。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编排进行了改革,往往通过设计一个儿童喜欢的情境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的同时又是解决问题,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于是,计算教学必辅以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将“创设情境”异化为“虚设情境”,甚至“捏造情境”,在非数学内容的生活信息上兜圈,耽误了教学时间。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有这样一幕我们非常熟悉的场景:教师出示情境图后,就问学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

二、改进计算教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生长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

在教学研究时我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不仅仅是应用题。我们必须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地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经过教师的钻研与梳理,我们发现退位减法、估算、统计、测量等知识,教学的重点不仅是40分钟的课堂,更应该是生活的大课堂,学生只有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实践证明,深钻教材,把握教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才能把教材的.知识点构建成网络,使教学前为后预设,后为前延伸、拓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切实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或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师:同学们,教师昨天去华联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总共花费9.5元,你们猜猜看,我将如何付钱?

生1:正好付9元5角。

生2:可以付10元。

生3:……(付20元、50元、100元)

师:如果教师付了10元,营业员该找我多少钱呢?

让学生尝试计算。

师巡视,看学生对于10-9.5的计算有无计算错误的,特别是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学生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

师:真棒!那么,你在计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需要提醒我们大家的呢?

生:10减9.5等于0.5,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要写0.

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教师联系了学生最感兴趣的人,联系了实际生活,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课堂中的数学更贴近生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关注学生发展,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着眼点

1.创设贴近现实、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色彩、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就可以给学生讲“小兔子分苹果”的故事;而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时,师生可现场模拟上下车的乘车情境,使原本静态的课本资源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运算顺序,让学生的各种感观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追求简单有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欣赏,教学和我们平常的生活一样,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简单有效才是硬道理。让学生在简单有效、符合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数学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记得我在执教“笔算除法”一课时,为了增加笔算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把所有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创设了一个“走进田园”的情境,其中田园的活动有“摘苹果、种小树”等,同时还兼顾不同例题中不同数据的设置,使得情境设置牵强附会。在备课时间的分配上,设置情境的时间远远多于思考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本末倒置。这样复杂而收效甚微的情境创设,既累了教师,又苦了孩子。

三、计算教学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要有真实性

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境,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肯定会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二)情境创设宜“精”不宜“多”

课上的教学情境应主题明确,不可贪图量多,而妨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保留“数学味”,尽量排除数学以外的其他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学生思维的干扰。

总之,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最重要的目的是把“算”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莫让情境创设成了那件披在计算教学外面的“皇帝新装”.“学无止境,教海无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计算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赋予计算教学以真正的生命,让计算课堂焕发出新的色彩。

参考文献:

周平健。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2)。

许永强。教学情境也要打假.教育科学研究,2005(4)。

贲友林,张齐华。少些“追风”,多些思辨.人民教育,2006(8)。

农村边远山区的计算教学现状与对策用新课程理念反思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相关专题 园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