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对习作的影响论文

Anysiz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语文实践活动对习作的影响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Anysize”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习作的影响论文(共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语文实践活动对习作的影响论文

语文实践活动对习作的影响论文

一、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选材

很多学生都有同感,老师若布置自由作文,便无从下笔。其实,在我们的日常语文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可写的内容。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朗读竞赛、解答疑难、表扬批评……课外的游戏,阅读、作业……都是能写之事,只是学生不会选材。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习作就如读书写字一样普通,就是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和人物,它的材料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例如,写一种植物,我们可以带学生先参观校园,发现众多的植物中有很多月月红。那我们今天的任务就专门写月月红,写清它的茎、叶、花。行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总、分、总来布局谋篇。先写总印象,然后分述三个部分,最后总结。

由于有了方法,再加上细致的观察,详细的讲解,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习作状态。很多同学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有同学这样描述:“在这个金黄的季节,开得最旺的就是月月红。你看,远远望去,一大片红得耀眼的花束,既像天边燃烧的晚霞,又如一团熊熊的烈焰……”这样的`习作,已经能证明学生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对于学生的选材及写作,我都及时给予点评,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粗糙,都一一告知学生,动情处,还可以辅助感情朗读,让他们明白:语句通顺、描写真实具体就是好习作。之后,又安排学生观察其他植物,梧桐树、桂花树、农田里的稻子等,作为日记形式布置下去。这样一来,一组质量较高的状物类习作就应运而生了。我想,长期在活动中教学生选择材料,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以至于无从下笔了。

二、让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积累

如今,课程改革的春风刮遍大江南北,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更多了。确实如此,要想提高习作水平,不大量阅读是不行的。其实,不仅要读,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抄、背、记。我任教的班级,多年来一直坚持每日一句或者每日一词。长期的积累,使得学生许多妙词佳句脱口而出,习作也能运用自如。例如,同学们刚刚背诵了描写春景的优美段落,在接下来的春游活动中就能恰当地表达,而且,能按照景物描写的方法去写夏天、冬天。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交流课,也给学生带来很多益处。有的向同学推荐自己正阅读的书籍,有的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还有的,深情并茂地读起来……周围有爱看书的伙伴,有在书中等待的老师,有每天阅读半小时的作业,这样一来,即使不爱看书的,也逐渐和书结为朋友。想想课改真的带给学生很多益处,不仅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还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水平。当然,积累也是需要选择的,应用也应该是恰当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以指导,让学生不仅在语文活动课上学会动手写,还学会动脑想。

三、让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1。激发表达欲望。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太乐意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鼓励和表扬来激发学生说。课堂上只要有人肯站起来说,我就奖励大拇指,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了鼓励,就有了信心,同时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不爱说话的也都有了说的习惯。

2。创设表达情境。通过教师的清新优美、沁人心脾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敬仰教师,同时,创设一个轻松、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还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选择情节非常吸引人的材料,通过教师的带讲,使学生逐步进入表达的情境。

3。提高表达质量。学生的说是有目的地说,能做到声音响亮,字句清楚,能使用普通话,意思明白,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就说明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了说的方法,说的能力也逐渐提高。

如果能够按要求口述,这就为习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训练的时间上,可以选择语文实践活动的任何时间,训练方法上,也可以形式多样,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到很多很多,只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多看、多记、多背、多说,鼓励他们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写真人真事,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能教育他们学会习作、学做真人。

篇2: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兴趣

知识的展现方式体现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语文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它在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可以是老师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设计,可以是编排课本剧,也可以是参观访问;教学方式可以是个人展示才华,也可以是小组共集智慧;教学方法可以是老师穿针引线,也可以是主持人大显身手;活动可以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室里进行,也可以在充满泥土芳香的大自然开展……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教师都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参与实践、参与活动的是学生,这样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机会做自己乐意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情感

笔者曾见过两篇这样的文章:一篇是《孩子的心为何这般冷酷》,讲的是北京一名十一的女孩因劝过自己的哥哥少与一名十四的`男孩来往,结果被这名十四岁的男孩杀死了。另一篇是《今天的孩子有点冷》,写的是现在的孩子因多数是独生子女,对于父母之爱、老师之情及同学间的友谊,很多学生都无动于衷。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一条联系纽带是“情”,这说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项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如果仅靠语文教材上的几篇文章,是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的,而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锻炼意志

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达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正像巴其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因此,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刻苦性,时时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旺盛的状态。

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首先可借助榜样的力量锻炼学生的意志。其次,由于语文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在学生的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老师如果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咬紧牙关、战胜困难、再坚持一下,学生往往会意识到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养成习惯

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外、开阔视野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多,时间久了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遇到问题时,知道要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阅读时,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要摘抄读书笔记,并且要注明作者、出处;习作时,要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技巧……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 不但会学、善学,而且会妙用、巧用,才能在说话时“能说会道”,习作时“妙笔生花”,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催化剂,它能让这两种因素相互交错、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激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篇3: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

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

一、联系生活实际来积累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语文教学不能封闭在课堂内,而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联系生活进行品读,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语言的学习与积累。如在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时,有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积累:“爸爸是怎么解释‘骄阳似火’的?请同学们把文中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写了什么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爸爸是用他所看到的现象来解释“骄阳似火”的。接着,教师就顺势利导:在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类“骄阳似火”的景象吗?同时出示句式:“,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学生根据句式,回答得很精彩:

生1:烈日当空,水池里的水都被晒得热了起来,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2: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让人心情烦躁,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文本的知识,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把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外化为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通过学生自主的、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的。联系生活来积累,就能使语言学习与精神成长同构共生,学生生动的、智慧的、活泼的语言就会如清泉般汩汩流个不停。

二、在解惑处培养

“学贵有疑”。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质疑问难的权利充分下放给他们,引导他们在有“疑”处思辨,这样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如教学《祁黄羊》一课时,教师紧扣住晋悼公评价祁黄羊的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来展开学习,让学生感悟祁黄羊的优秀品质。学生通过一番朗读、感悟、思考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但是他还是举荐解狐担任中军尉。”有的说“: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但是他在举荐人才的时候,只想到了祁午有没有才能担任这个职位,而没有想到祁午是不是他的儿子。”……但是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认为祁黄羊做事根本不是出以公心,而是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他知道解狐重病在床,还推荐解狐当中军尉,其实真正想推荐的是他自己的儿子。”此时,教师趁势利导,让赞成的一方和不赞成的一方开展一次辩论赛。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理由。为了能辩倒对方,正反双方都铆足了劲,异乎寻常地认真读书、思考。“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天性。当学生在矛盾之处、不明确之处提出疑问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有效的策略,或辩论,或反诘、或追问,使相同的声音相互交汇、激荡,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闪光,在互动交流中加强语言实践,在思辨的快乐中提高语文能力。

三、在想象品读中培养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那些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点,引导学生去想象,放飞他们的个性,释放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然状态中生发出活泼的语言。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课伊始,教师就把学生带入了想象的世界。师:古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精美的小诗。今天,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再来学习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师:既然古诗是诗中有画,那透过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画中又有哪些景物呢?谁再来读读课题,然后来说一说。(学生读课题后交流。)

生1:我仿佛看到鹅毛般的大雪从天上飘落下来,江水很冷很冷。

生2: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江面都被大雪笼罩了。

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把诗题想象成一幅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原本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的古诗,因为丰富的想象,文字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文字,而是化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在想象中,学生也实现了与作者的.精神对话,而“外化”的语言也更丰富、生动。

四、在学科整合中形成

我们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式吸收外界信息的。而在语言实践中,如果我们能够注重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把这些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就能创设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增强语言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就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锦上添花。如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山水诗经典诵读,在学到太湖主题的诗文时,我们把它和美术、音乐相整合。我们让学生制作了画信。画信是一张空白的明信片,一面可以画画,另一面可以题诗,并能写上自己的名字通过邮局寄送出去。学生在画信上画了关于太湖题材的画,大到烟波浩渺的太湖、鳞次栉比的太湖人家,小到一块太湖石、几条太湖鱼、几株湖边垂柳;反面题上了关于太湖的诗,如“有浪接天高,无风还练静”,“烟波万顷太湖奇,岛屿浮沉鸥鸟飞”。学生展示着自己的画作,吟诵着自己题写的诗文,无不动心动情,课堂在这情感的激烈碰撞中进入高潮。而在音乐课上,给经典诗文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中深情吟唱,孩子们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吸收了多学科的教学经验,以灵活的方式激活了语文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形象思维的功能,开发了大脑的潜能。而在这样环境下,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以生成、发展。

篇4: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同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一代人的创造潜力乃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宝贵的资源财富,其高度开发与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兴亡。为此,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教学改革,试图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进行活动等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但是,从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还不尽人意。现有的语文教学还是以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的人为目标。由此导致教材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是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力性、个性发展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阻碍学生独创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活动课程是由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由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活动课具有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多样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独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才能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活动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创造力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学生都具有对求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其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语文实践活动课就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师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新奇事物,探求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养发展各种能力,不断提高创造力。托兰斯等人的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学生富有责任心,爱自行学习。

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学习的活动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选择适当方法,1)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式情景。2)让学生自设问题并自行想象解决。

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仅向教师提问,而且要鼓励学生互相问答等。诸种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具有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主动探索的品质,是锻炼思维的机会,培养创造力的好时机。

二、重视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设想,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培养创造力,发展思维。在发达国家,他们是很重视创造力的培养的。日本中小学普遍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通过“自然之家”来进行有助于学生创造力提高的活动,让学生走向自然,在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美国的博物馆为大量青少年提供便利条件,开阔其眼界,启发其智慧,锻炼其创造才能。因此,我们也应该重视在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等等。教师应为学生的创造活动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发展创造能力。如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利用实物演示或操作、参观访问、调查进行生动实践等活动来进行自编题。教师设置探究事物情境,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活动和发展意见的自由,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对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可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设想,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巨大的作用。

三、综合调动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培养创造力

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其中,想象和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观察和记忆是创造活动的前提。活动中,首先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加以创造性想象,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训练创造性思维。

在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已是呼声渐高。不可否认,高速发展的社会必将会淘汰默守知识的人,而极富创造力的开拓性人才必将永远立于不敗之地。

篇5: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论文

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论文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种类

在语文的教学中,除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外,课外的大千世界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需要师生们共同去努力开发,完善利用。读万卷书需要课本知识,而行万里路就要学生自己切实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万千形态,了解历史人文,遍赏名山大川,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丰富人生经历。语文无处不在,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影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充满好奇,课外实践活动能让他们更加贴近生活,观察社会,在激发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兴趣,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相应的生活技能,热爱语文学习。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探索性

语文实践活动目的不是带学生做游戏或者出去玩那么简单,而是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活动进程和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知识和道理。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付出劳动来完成,才能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从旁指导。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

(二)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反复性

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领会道理。但是,实践活动不像学习课本,在教科书上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和道理都写得清清楚楚,而实践活动则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感悟和体会。因此,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必须反复进行尝试,才能从中得到真理。

(三)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勇于尝试。活动不要拘泥形式,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践中完全可以不受约束,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掘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

(四)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完整性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引领学生从头到尾完成整个实践活动,而不是以零散的片段进行,要让学生能从整个过程中明白做每件事所需要的准备、实施、分析、讨论、总结等步骤。积极思考,主动求知,只有进行这样全面完整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将实践与知识结合起来。(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仅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为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的平台。它让学生看到了课本以外的世界,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也让学生经历了更多的事件,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成功中体会喜悦,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也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注意评价的开放性

在每次语文实践活动结束后,总结性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同学交流,并系统概括本次活动进行的内容和情况。大家一同讨论,集思广益,积极发言,也是一次非常有特色的交流学习。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一)亲身体验式

亲身体验即是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不局限于在课堂上,更多时候是在课外进行。活动可以是为家人做一件小事,或者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具有才艺的学生能够发挥特长,有能力的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大家更加了解社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这种实践学习方式正在为广大学校所接受。

(二)解决问题式

这种实践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统筹组织能力。它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去分析研究,然后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学生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也是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解决问题式实践,可以促进彼此间的合作,明确分工,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注重发挥团队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综合式

这里所说的综合式实践活动是指在语文课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各学科,或者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而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从各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综合式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注重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实际联系,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沟通。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是教授文学知识的学科,也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好语文的知识,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水平。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学生对世界的好奇,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校在传授学生学习知识之余,也培养了他们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篇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论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20,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却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短板,其具体表现如下: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按要求纳入了课程方案,但广大教师(含教育管理人员)视之为“副课”或“小课程”;管理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明确的要求,缺乏过程性监管和指导,缺乏相应的评价。对此,宁国市津南小学从起尝试用语文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连续将5个科技实践活动(“小核桃大学问”“创建百药园”“探胜吴越古道”“古韵今风探山门”“探研多彩板桥”)送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全部获奖。

一、用语文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安徽教育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编写组指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活动内容、过程和方式,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活动。”[3]这表明,用语文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密切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家苏步青说:“如果说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如果语文学科学得不好,那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就难以提升,就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也是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4]可见,语文也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第二,体现研究性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研究性学习”概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5]《语文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4]。可以看出,这两个概念在学习资源上有交集,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联系是语文学科本身的要求。《语文课标》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纲要》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三,语文教师具备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这使得众多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让语文教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是非常合适的。

二、用语文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思路梳理

(一)提炼语文课标10个关键词。《语文课标》里有3组共10个关键词:内容方面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学习方式方面是“自主”“合作”“探究”;目标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一个大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需要2年时间。整个活动过程中会有许多小活动,多处可以体现这10个关键词。例如,津南小学“古韵今风探山门”科技实践活动中的“到山门景区当导游”活动。教师首先把活动成员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一个景点,各组先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导游词。然后,教师给小组分派任务,明确各组的讲解内容,组员熟悉讲解内容后到组内整合。实地导游前,学生将导游词和实地情况进行对照,做一次模拟;实地当导游过程中,学生积极和游客互动;活动结束后,学生写活动记录。这个小活动就是用语文方式来开展的。内容上,它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方式上,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标上,活动成员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关键词。1.全科教学。“全科教学”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全方位提升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例如,“古韵今风探山门”综合实践活动,从知识门类看,它包含文学、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从能力培养看,它包括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分享、协作和动手操作能力等;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看,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环保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等。2.全位教育。“全位教育”指的是支持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人力资源。影响学生发展的人力环境有五个方面,即学生、家长、学校、机关、社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全位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这五个方面的力量,构建“五位一体”的教育(详见下文)。3.三本书。“三本书”指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先读“有字的书”,再读“无字的书”,最后将“有字的书”和“无字的书”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书”。读“有字的`书”是指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读“无字的书”是指学生到社会上考察探究;写出“自己的书”是指学生将文本知识和实践获得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将自身综合品质提升一个层次。“三本书”的教学过程就是“主动学习→实践体验→创新表达”的过程。

三、津南小学科技实践活动实施模型分析

“小核桃大学问”科技实践活动是学校用语文方式开展的第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仅获得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还进入了全国“十佳”,填补了安徽省在这个项目上的空白。之后,学校用学生搜集和创作的材料编辑《小核桃大学问》文化读本(1月由安徽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总结了“小核桃大学问”科技实践活动经验,于初搭建起“津南小学科技实践活动实施模型”。在这个模型指导下,学校“批量生产”科技实践活动,取得了系列成绩。该模型核心框架如下。(一)灵魂:开门办学。学校的“开门办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走出去。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多次班级、年级的校外考察。通过考察,学生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够创作许多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在网站甚至报刊上发表。第二,让社会资源走进来。学校聘请多位校外辅导员,包括来自林业局、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报社、电视台、企业等各方面的人才,他们经常到学校给学生上课。第三,让所有的家长都参与教育活动。没有家长参与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让所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教师工作的内容、方法、步骤等,进而更加了解教师、理解教师、支持教师;可以使他们协助教师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安全工作。另外,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活动,还能增进亲情。(二)基础:立足乡土。津南小学所有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基于宁国市的乡土资源展开。例如,“小核桃大学问”利用了宁国市的土特产资源;“创建百药园”利用了宁国市的中药资源;“探胜吴越古道”利用了宁国市万家乡吴越古道的历史和物产资源;“古韵今风探山门”利用了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的地质和文化资源;“探研多彩板桥”利用了宁国市方塘乡板桥村的原始森林、红色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资源;“我的标本我的手”利用了宁国市的动植物资源。由于立足“乡土”、活动地域跨度小、人际距离近、便于沟通,学生感觉很亲切。(三)支柱:家庭、学校、行政部门、社会。教育就像一张八仙桌,桌面是学生。要稳稳地支撑起这块桌面,需要四根桌子腿――家长、学校、行政部门、社会。桌面和桌腿是不可混淆的,即任何人都只能帮助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育这张八仙桌的四条腿是序列关系:家长是主腿,学校是纽带,是为了协调一切资源服务于学生。对于每个综合实践活动,津南小学都会争取多个相关校外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以“探研多彩板桥”活动为例,校外支持单位多达20个,包括市科协、市教体局、市党史办、市书法家协会、市美术家协会、烈士陵园、自然博物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方塘乡政府、板桥村委会等。另外,在开展每个活动时,学校都要至少联系一个对口单位作为活动基地。有了基地,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比较直接、集中和有效。(四)保障:充分的活动筹备。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做充分的活动筹备。1.聚集情趣,因势利导,对学生做必要的训练有些教师在开展某个活动前往往瞒着学生,直到活动的前一天才告诉学生,其理由是不让学生因为过早的期待而影响学习。这么做只会让学生“被活动”。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时,无论是活动效果还是活动过程的安全、自律等,都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津南小学在活动筹备之始就告诉学生将要开展什么活动(具体时间不说)、怎么开展、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有哪些美好的收获等,同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储备。学生满怀期待却不见下文时便会催促教师。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活动中要提高自律和文明素质。教师还可以顺势对学生做必要的前期培训,如调查方法培训、摄影技能培训等。2.联系好相关部门联系好相关部门并争取其支持是活动筹备的必要环节。以“探胜吴越古道”活动为例,活动正式实施前,项目组教师拜访了宁国市科协、吴越古道所在地万家乡政府、宁国市吴越古道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万家学校等单位。各单位都给予了大力支持。3.认真考察活动区域,做好细节设计“探胜吴越古道”活动启动前,项目组到万家乡考察了3次。最后一次,项目组考察每一个活动点并对活动点之间的行车时间进行计算、对每个环节的集体活动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进行预判,做好各种情况的解决预案。除此之外,项目组还做好车辆安排、班会分工、家长会动员等工作。正是这种精细的准备,204月23日首次“探胜吴越古道”活动圆满完成。(五)核心: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津南小学在实践活动中重点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平衡活动中的自主与合作。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体验,也要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自主方面,教师只需控制活动范围,让学生自由摄取;关注活动广度,不苛求深度。在合作方面,小组合作是主要方式。为避免“被分组”,学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分组完全以学生自愿为准,是否需要组长、由谁任组长等问题由组员决定;一个人可以参加一个组,也可以参加多个组。二是活动形式与活动成果展示不拘一格。要做到综合实践活动“不拘一格”,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使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用喜欢的方式呈现成果。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各种培训,包括科学小论文撰写指导、诗歌创作指导、手抄报设计培训、卡通画制作培训、电子刊物设计培训、小主持人培训、黑板报专刊指导、朗诵技能指导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词是“综合”和“实践”,它与《语文课标》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一致的。“津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型”很好地结合了语文学科特点,取得了系列成果,为有效实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落实育人目标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06-08)-01-12].www.gov.cn/gongbao/content//content_61386.htm.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09-25)[2018-01-12].www.moe.edu.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from=timeline.

[3]谢明礼.综合实践活动[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版)[EB/OL].(-02-06)[2018-01-12].old.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kbjd/kb2011/.

[5]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EB/OL].(-06-06)[2018-01-12].zhsj.fjjcjy.com/XueXiWenBen/2013-06/1388.htm.

篇7:实施语文实践活动措施论文

实施语文实践活动措施论文

一、端正认识,明确什么是语文实践活动

留心一些基层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存在着这样一些认识:有人认为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课外活动;有人认为不减少现行课程计划中的课时总量,没有时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人认为有些学生课本内容的掌握还存在问题,还谈何语文实践活动……凡此种种,归根到底是对语文实践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学习者有目的学习、应用语言的全部活动,它不仅包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习者开展的一切听说读写活动,同时也包括学校组织的校内外的一切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以及学习者在课余活动中自主开展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人际交往、思想交流的活动。它贯穿于学习者学习、应用语言的全过程中。由此来看,我们并非缺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而是缺乏发现身边时时处处都存在语文实践活动机会的眼睛。那么,怎样以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阵地,以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为必要补充,实现课内外有效结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二、课内外结合,扎扎实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课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我国的教育千百年来一直以经书为主要教材,以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者和学者都习惯通过训练和掌握“记诵之术”来获取知识。在推行教育改革几十年后的今天,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单一的'、直线式授受方式的弊端依然顽固存在。学生始终处于受者的被动地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十分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想方设法打破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单一的授受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

首先是要引入反馈的机制。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输出、评价与调控的循环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习新知、巩固旧知还是总结归纳,都要有计划有目的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教师以学生反馈的信息为唯一依据,进行学习评价和后续学习活动的调控,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拓宽课堂上信息交流的源,扩大信息交流的量,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不要轻易交给学生答案,要一丝不苟地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肯定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每一点合理因素,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再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变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书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服务。比如,学习第十二册语文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可以指导学生翻阅工具书,了解此画的创作背景,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同册美术课本上对该画的欣赏知识和同册音乐课本中该画的乐曲欣赏,在创作背景、图、文、乐的综合作用下使学生对该文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美术和音乐欣赏能力。

2.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文实践活动

a.开展课外读写活动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内容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智能训练都是息息相通的,有千万个接触点。学生课外读写形成的“智力背景”越丰富,学习起来就越轻松。学校和教师可以因班制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创造条件。比如:建立图书角,开辟读写园地,办节日专刊、假日小报,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评书、读报、评报活动等。

b.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书痴文必工,艺痴技必良”,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取得成就往往源于他们对某一事物和现象最初产生的兴趣。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语文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学校和教师可以因人制宜成立一些兴趣小组,为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找到用武之地。如:为擅长朗读的学生成立“小喇叭广播站”;为擅长表达的学生成立“小记者站”;为爱好文学,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语文尖子”成立“文学创作小组”等。

c.开展其他课外活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仅仅利用学校设施和学校教师这些有限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如:班队活动时间可以有计划地聘请部分专家、学者、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举行专题讲座,讲英雄故事,讲科学、卫生、法律常识,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假日定期与群艺馆、电视台、广播站联系,指导学生演课本剧、开朗诵会、举行演讲比赛;与园艺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写观察日记;与图书馆、博物馆联系,指导学生做资料卡片,丰富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期和学年总结表彰,举行各种作品展示会,各种语文知识竞答活动,如:猜谜语、对对子、成语接龙、巧对成语等展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可以相信,像这样课内外结合,扎扎实实、生动活泼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一定能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实践中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篇8: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语文论文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语文论文

周有光先生认为,人类的语言生活发生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文字的产生,突破了口头语言的局限;第二次是共同语的出现,突破方言交流的局限;第三次就是语言留传和转换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语言符号的产生、传输、存贮、加工等媒介系统的巨大变化,人类的语言生活自然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作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适应语言生活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一次语言生活的飞跃产生了文字教育,第二次产生了共同语的教育,这两次语言生活的飞跃对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都不仅仅局限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语文教育的目标、课程等各个领域。同样,第三次语言生活的飞跃对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根据教学方式变革的需要引进信息技术,以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将进一步意识到其作为一种基础平台的教育价值,根据信息时代语言生活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调整乃至重新设计语文教育的目标、课程、学习、教学和评价等各个方面。本文着重从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载体与相关的术语等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目标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符合这个总体目标,为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服务。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服从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它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殊任务。

1.语文课程的目标观

民族性与多元化。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教育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样,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也趋向全球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审视语文教育目标,制定语文教育政策。一方面,民族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最有力的纽带,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抵制外来语言和文化的霸权与殖民,是母语教育无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全环化必然导致多元化。因此,就语文教育而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准确把握其分寸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总的说来,应该加强民族语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自身有一个参照系,更好地向西方学习。

人文性与技术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的操作技术成为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比纸和笔的操作更复杂,更具技术色彩。同时,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丰富了人类思想的表达手段,非文本的可视化媒体将与语言文字紧紧地融为一体。发展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追求高效率,因此,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技术化语文能力,将成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由于高效率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因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容易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科技与人文的割裂正呼喊着科技与人文整合,这将使人们在追求语文能力技术化的同时,追求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文性,包括对语言思维、语言道德和语言审美情趣的重视,对文学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的重新评估。

普及性与艺术化。普及性是指过去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群、具有高不可攀的神圣地位的语文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为大众化的目标。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电子写作、电子投稿与发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不受应试教育和语文教师的约束,人人都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从而出现了大众化的“网络文学”,曾经神秘的“创作”成为一种普通的、大众的“写作”。在文学的发展上,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语言的话语权威发生了变化,公众话语早已成了明日黄花,个人性话语、私人写作渐渐盛行。至于艺术化,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便利的多媒体表达与文本表达融为一体,语文教育目标带上了更多的艺术色彩;二是由于键盘输入、扫描输入、摄像输入、摄影输入和语音输入等输入方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章修改与编辑的方便性,传统的纸笔书写可能将逐渐让位,而隐退为一种少数人所专有的、纯粹的书法艺术形式。

生活化。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目标的生活化提供了条件。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社会,使语文教育目标更富有真实的交际价值,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用一体化。如多媒体的互动技术可以模拟演讲、报告、采编等应用语文的真实环境和活动,网络技术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这就为语文教育目标生活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个性化。信息时代文化价值的多元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使语文课程目标不再整齐划一,而应该承认语文能力的个体差异,从“一纲多本”发展为“多纲多本”,从“教学大纲”发展为“学习大纲”,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自己的需要和潜力确定语文学习目标的总体要求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就有助于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个性化,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语文能力的变化

电子化的读写能力。电子读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语文形态,它与传统的读写一样,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电子读写能力包括多媒体阅读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基于网络和资源库的检索式阅读能力,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扫描输入等多样化的输入能力,多媒体写作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写作能力,网上写作能力,电子投稿与发表的能力以及电子读写一体化的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必须具备传统文本读写的基本能力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知识、技巧与策略。如多媒体的解读,各种字体、字型、字号和不同文本版式的处理,页尾、页脚、脚注和尾注的运用,网络导航的技能,网上交流工具的熟练使用,网络礼仪和网上交际规则的把握。此外,电子读写对传统的文本读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由于电子读写的便利性和极强的交互性,电子化的文本资源极大丰富,以及情景化的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使其所表达的观点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加多样、复杂乃至隐晦,这就对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在网上阅读时,由于超文本的功能,读者的眼光变得更加挑剔,如果文章缺乏吸引力,读者就可以迅速转移阅读目标,点击其他的栏目;反之,如果读者发现了优秀的文章,便会通过BBS、E-mail等电子手段在Intemet上迅速传播,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并且读者还可以利用网上的交互方式,打破与作者的鸿沟,与作者甚至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些特点对网上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者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快速读写的能力。质量和速度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传统的语文学习注重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强调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全面把握,强调字斟句酌的写作和修改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特性的必然。在信息时代,它仍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目标。但不限于此,由于信息时代网上信息的发布更加自由、开放、随机,人们所能接触的信息量剧增。在这些信息中,既有大量有价值的,也包含了许多价值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的垃圾信息。因此,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筛选能力和鉴别能力必将进一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为了应对全球化浪潮带给人类的更加频繁的交往,在信息时代培养快速的写作能力也显得很有必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写作成为有真实目的和意义的交流工具,如果能提高网络写作的速度,那么其快捷与方便的特点就会使它的交际价值能与日常口语交际相媲美。又由于网络写作能整合传统写作本身的优点,因此,它在远程、长篇和深思熟虑的交流方面则将超过日常的口语交际。

实用性和研究性文章的写作能力。文字处理技术如WORD、WPS使写作快捷而简便,网络技术如E-mail、BBS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写作将像口语交际一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电子写作与传播,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交流看法,而这有赖于实用性文章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CD-ROM和网上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电子写作工具的便捷性,使研究性文章的写作不再局限于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有条件参与到研究性的写作中来。他们能方便地利用电脑网络请教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并开展网上协作,能搜集、阅读大量的信息资源,并进行不断的重组、加工与再创造。

规范性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人机对话技术的发展,人与电脑之间的口语交流、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脑与网络的口语交流将日益频繁。无论如何,电脑还不是人脑,人与电脑的对话就要求口语的表达具有适当的规范性,并掌握人机交互的会话策略,使电脑能够理解。由于当前的人机对话研究主要基于书面语言,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口语表达的规范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出现向书面语靠扰的趋势,如词汇省略现象的减少,句子趋向于完整,口语能通过电脑显示出来,从而具有书面语的视觉特征,能够被修改、补充与保存。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

1.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

多媒体。传统语文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它们不再局限在少数人专有的艺术创作领域,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表达思想的共同方式。从当前的多媒体作品来看,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过去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或朗读时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文本的理解起辅助作用;二是以多媒体的表达为主,文本起补充、说明性的辅助作用;三是像文本一样都是表达思想的主体,如果删除多媒体部分,思想的表达就不完整,文本也得不到顺畅的解读。因此,掌握多媒体作品的特征与格式,理解和灵活运用多种媒体的能力,如图像解读、音乐鉴赏、视频阅读、文字处理、多媒体创作、E-mail技巧、网上实时交流、电子投稿与发表、电子工具书的使用等,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项新内容。这些内容与信息科技课程不完全相同,信息科技侧重对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的基本操作,属于基础性的技术课,语文课程则侧重利用信息科技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利用文本媒体与其他媒体一起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网络语言。随着网上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文字在词汇、句式、语体和语用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日益增加的缩略语、大量出现的谐音词、界限逐渐淡化的各类语体,从而产生了“网络语言”,包括网上的口语、书面语甚至网上的方言。一些“网语”正从网上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了语言生活的一部分。一旦“网语”约定俗成,就会引起社会语言的变化,从而引起语文学习对象的改变。

网络文学。电子写作的便利和网络语言的产生,催生了网络文学的兴起。网络文学是指首次以电子形式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具有通俗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并且篇幅短小,多数在字以内,但数量众多。在内容上,主要表达自我的感受和心情,所以一些较成熟的作品深受年轻读者的青睐。由于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全面的普及,也由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根深蒂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仍由传统媒体出版发行,这样做虽然失去了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但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但不管怎样,经过“优胜劣汰”,网络文学都将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一起,成为语文学习的对象。

主题词。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论文的写作要求概括与提炼主题词或关键词,以方便电脑的处理;获取信息的检索式阅读和快速阅读也要求输入主题词或关键词,以进行准确的查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虽然也重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但都没有上升到信息检索的高度来进行,因此,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应该加强对主题词的教学。

2.语文课程内容选择范围的变化

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使人类的语言生活和语文的学习领域更加广阔。语文的外延不仅包括现实的生活领域,还包括网上虚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语文的外延等于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的外延之和。语文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也因此更加多样并富有动态性,语文课程真正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或“全语文”课程,“大语文”教育也更容易得到实现和推广。

语文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这必然要求语文课程采取主动、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主题、各种风格的语言学习材料。既可以选择贴近社会发展的社会历史作品,如时代主题、斗争、革命、爱国主义、群体意识,又可以选择讲人性,讲亲情、爱情、友情,讲平凡小事,讲普通生活与工作的文章;既可以选择革命文学,也可以选一些改良、保守、通俗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但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极度泛滥的背景下,更要注意语言学习范例的选择,一方面要积极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5.语文课程结构、载体和相关术语的变化

语文课程与教材虽然历经多次变革,也提出过以言语实践和能力训练为体系的课改思想,但由于印刷媒体的局限性,传统文选型的结构体系始终无多大变化。信息技术的产生,为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要素提供了契机。信息时代的课程资源除了传统的线性、文字型的印刷书本外,还包括大量网状的超媒体电子读物、多媒体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软件、网上报刊和个人主页。课程的载体既可以选择传统的印刷媒体,也可以选择电子媒体,以CD-ROM形式或网页形式发布。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电子载体编辑、存储和传输的便捷性,使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条件突破单一的文选型体系;而根据能力点、主题活动、探究的课题以及其他要求自由地选择和重组课程资源。

此外,随着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载体的变化,课程中的有关术语也有可能发生改变。在信息社会里,学生的主体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观念由“教学”向“学习”转变,“教材”向“学材”转变。但“学材”这一术语似乎并未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另外一个相关的术语——“学习资源”,却使用得非常频繁。原因在于全球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起,使教育与传播、课程与资源的区分日趋淡化,使用“学习资源”一词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符合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特点。就语文教育领域而言,“语文学习资源”比“语文教材”这一术语的包容性更强,范畴更宽泛。传统的“语文教材”包括印刷书本、音响教材、图表教材和影视教材,而“语文学习资源”除此之外,还泛指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子书、语料库、语文教学软件、网上的语文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因此,“语文学习资源”这一术语有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篇9:习作教学中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的教学论文

关于习作教学中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的教学论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篇10:珠心算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珠心算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在科学技术腾飞的新世纪,聆听着知识经济的脚步声,面对未来,放眼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机遇难得。三年来,在我们学校这个大花园里,改革高潮迭起,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形成,回顾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有感触。十几年前,我们学校率先走上了科研之路,点燃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星星之火。在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首先确立了以“珠心算”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文大训练”两个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推进我们山村小学的科研教育再上新台阶。这是一次小小的尝试,正像一只蝴蝶的小小试翅,却在西北农村刮起了一股旋风。我们学校从学前班到五年级都开设了珠心算。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确实体会到,珠心算教学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真可谓“一技在手,多方受益”。

一、珠心算教学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珠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创造,它能提高少儿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少儿的高效率、高速度观念,增强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二年级是识字阶段,生字的教学最愁人,既费时又费力,且收效不大,也可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但自从学校开展珠心算课题研究,全校学生学习珠心算以来,生字教学让每个语文教师感到不再和原来一样费劲,而且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每课的生字不必花费那么大的`精力了。究其原因,是珠心算起了作用,因为在珠心算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形成珠象,而为了让学生形成珠象,要经过一系列的练习、训练,比如看数报数、看珠报数、看数布数、看数写数、看算等各种形式的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大脑,充分调动各种神经系统,开发学生瞬时和短时记忆,通过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训练学生的长时记忆。珠心算教学后,学生的脑图像建立了。出示一排生字,没学过珠心算的学生是书写笔画到哪,想到哪,如写“筝”字,当写完“竹”字头,方想到“争”。而现在呢,教师简单一讲,学生可以在脑中看到上面一排生字的图像,余下的就是“照抄”脑中图像了。所以,当教师一提问,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讲了哪些生字,分别是什么。

二、珠心算教学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儿童生性爱玩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保持长久,注意力易转移,常常一节课都坚持不下,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已听懂,自己做一会儿小动作不会影响学习,久而久之,听课时注意力难免会分散,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在珠心算教学时,不管珠算、心算还是布数、译珠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师读题也是一晃而过,学生若不集中注意力,八九个数字的加减法根本无法进行,通过长时间地练习,会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增长。注意力增强后,对作文大训练中的“听、说”能力帮助大,比如听故事录音,如果让没学过珠心算的学生来听,一个五六百字的故事最少需要五遍才能听懂大概意思,而学过珠心算的学生听一遍就能把故事讲下来。

三、珠心算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很重要,但阅读能力的提高实在不容易。但是学生学习珠心算后,他们有了心算脑图像,进行阅读后就能把故事情节、人物外貌像电视剧一样清晰地反映出来。这样,阅读速度就会提高,学生读的多了,记的东西也多了,视野就会拓宽,思维就会灵活,随之胆子也越来越大。学生谈起话来就会表情生动,而且话语滔滔不绝,甚至手舞足蹈,时时有妙语连珠。我结合我们学校的作文教改,以“听说读写”为手段,以“扶——放——收”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要求学生写生活小事,说心里话,吐真情实感,每次作文,架起说写桥梁,所以他们动笔写起作文来,自然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我去年教三年级学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不但能把阅读中读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而且篇幅也拉得较长。同年级四个班相比,我们班是学过珠心算的,同样的题目,我班95%的学生可以写出400字作文,而其他的班仅有50%可以写到400字。

四、珠心算教学的“神威”

今年暑假开学后,我接待了一批新“客人”,他们来自全镇各村,甚至有外乡镇的,由于他们的学校没有实行珠心算教学,低年级仍以字词教学为主,没进行说话、听力、阅读的训练,他们还是以应试教育的形式进行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听力,以至他们的听说水平、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诸方面都与我们实小的学生有很大的距离。初接班,我给学生讲了一个300字的小故事,讲完后,我请学生起来讲,95%的学生站起来不会说,要么没听清开头,要么故事的情节没记住,要么主人公不知是谁。一堂课讲几个生字学生也记不住,并且上课管不住自己,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左顾右盼。每次上课,我设计的教学程序都会给打乱,致使我不得不临时改变教法。更别说写作文了,三年级学生了,他们中有的是根本不会写话。但是,经过近两个月的珠心算教学,我暗自高兴,因为学生的变化之大着实令人吃惊。就拿学生的“听力”来说吧,刚开始接班时,一个很短的故事,学生听一遍,只有5%的学生能站起来说个大概,现在同样的故事,听一遍后,有50%的学生能讲下来。同行们每每谈起总会由衷地说:“珠心算教学真棒!”家长们来访,他们往往喜形于色地说:“学生来你们学校后,变得爱学习、活泼、喜欢读书了。”我信奉“投我一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样的人生哲理,我没有琼瑶的文采,然而却有一颗“涌泉相报”的心。我写出自己对珠心算的真情实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当更加不懈努力。

篇11:媒介素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媒介素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二、媒介素养悄然绽放的基石

(一)构建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多元化

将网络资源导入语文教学,学生在提取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信息时,就提高了识别资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BBS”、博客、微博的交互功能可使学生实现广域交流,学生发帖、跟贴、回帖,教师也可以用过这一媒介与学生沟通、传递知识、可开展网络主题性阅读等,这不但可以获取所需的资源,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二)开展多角度的课堂媒介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解读教材文本的同时,辅以图片、影视资料等媒介素材,循序渐进地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最后提高对媒介信息的认知、筛选、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在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时,有意识的选取了新闻、小说、作文这三个模块。策略1:新闻模块中,让图片说出更多的情感【教材篇目】苏教版必修2《落日》【教学构思与感受】《落日》其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从题材选择上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落日”这个标题意味深长,耐人咀嚼。教材中,出现了制作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或让文本中的各种关系更为清晰,或更加明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图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于图片往往一眼带过,或仅注意到了停留在图片表面上的一些信息,却没有留意到图片的.细节、隐藏在图片背后的重要信息。课前让学生自主寻找日本侵华战争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与媒介资源的整合,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学生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形成自己对图片的个性化的认识,有理有据地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有力的控诉。策略2:小说模块中,跟影视作品学“画”人【教材篇目】苏教版必修2《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构思与感受】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是授课的重点。然而对于古典名著,学生一直抱有畏惧心理,一是文言文语言习惯让人觉得晦涩,从情感上便有了距离;二是古典名著中的很多词语用法和意义较为生僻,阻碍了学生阅读;三是古代名著多重情节与动作描写,这对于女生来说就缺少吸引力。因此,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我播放了87版《红楼梦》这一集,让学生在电视剧中反观文中“进贾府”“寒暄见面”“摔玉”“进餐”等情节中人物的性格,并进行人物描写练习。策略3:作文模块中,巧观新闻找素材【教材篇目】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学设想】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与解读。因此,处于媒介传播终端的我们来说,应该具有良好的解读新闻的能力:一是如何认清新闻有它不客观与真实的一面;二是在新闻面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及选取能力。在授课中,我试图要解决的问题是:1.谁是信息的作者,这则信息的目的是什么?2.不同的人在解读这则信息的时候,会有怎样理解上的差异?3.这则信息背后还有什么潜台词?4.你能够从这则新闻中获得哪些信息?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在面对新闻的时候够不盲从,更加理性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分析新闻的真伪与写作的立场及态度,更学会了从新闻本身出发,从自己的立场与思考出发,对新闻进行解读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并非只给出学生倍受质疑的新闻或是以偏概全的例子,而是给他们正反两种角度的新闻,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进行解读与分析,避免一味剖析负面新闻或伪新闻,造成学生对新闻本身的误读。

二、总结

媒介已成为青少年成长里程中的重要元素,这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甚至是学生家庭几方面共同努力,在尊重授课对象的现实条件与文化语境条件下,达成相互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爽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

篇12:用人单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用人单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1培养中职生的情商能力

企业用人时,几乎都把人品好、心态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吃苦耐劳作为用工的首要条件。在就业的学生中,总会有一些人不太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表现为自由散漫不守规矩、沟通能力差、抗挫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可见培养学生先做人,提高为人处世的“情商”很重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把育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必强制性地灌输,而应主要凭借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和优秀时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还可以适当补充《道德经》《弟子规》等专门修身养性的文章,进而提高师生共同的品德修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更应具备最佳师表形象,率先垂范,做师德高尚的好老师,用积极的心态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授课时满怀激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景交融地讲授所教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愉快稳定的情绪体验,使他们精力充沛、兴趣盎然、充满自信。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成功的,即教书又育人。

2强化培训中职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如今信息时代的中职生常常是提笔忘字,更别说汉字书写了。企业来面试时,都需要学生写份简历,仅仅一张纸几百字的小简历,很多人是错字连篇,字歪歪斜斜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如果书写流畅,字迹工整,文字准确,就业时就会赢得一定机会。所以强化汉字书写训练,不仅仅是企业的需求,其实也是每位国人的必修课。常言道:字无百日功。习字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结合专业,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写好字意义的教育,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求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字帖,每天必练一页钢笔字。第一学期练楷书,第二学期练行书(建筑绘图练仿宋字),每周收批一次,寒暑假也不例外。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定期搞展览。在校期间要求班主任配合,最好坚持训练两年。二是督促学生最好天天记课堂笔记、写日记、摘录优秀诗文或做读书笔记,备用新华字典及时纠正错别字。事实上,学生在校两年,只要能坚持不懈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文字书写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3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交际的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一面试时就腼腆害羞,说话结结巴巴,不敢也不善于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各种交流与交往,那么学生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又如何立足呢?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作为语言训练模块,分项累计加分,单科结业。其具体做法是:

(1)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学时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专业介绍等,也可以围绕单元教学重点确定演讲内容。更可以畅所欲言,讲奇闻逸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可谈事业、谈家庭、谈友谊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得说,必须说,事先做好准备,做到脱稿。

(2)课上师生多互动、多交流。必要时以学生为主,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为同学讲授一节课,每个同学都给一次机会,事先把讲课内容确定下来,然后回去备课,可以自己做电子课件。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学期都可以进行几次口头作文,让学生走上讲台,按事先拟好的题目进行口才训练。

(4)课余时间可组织各种辩论会、讨论会、演讲会等。可设主题,内容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焦点热点或有争议的话题,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演讲技巧一展风采,既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又锻炼口才。

(5)组织学生到企业或人才市场见习。主动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岗位技能要求等,以自己的实践经历为材料,整理提纲,然后向全班同学做汇报。社会实践本身就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结汇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求职应聘、模拟岗位情境等。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真实的印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锻炼学生对答如流、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口语训练的时效性。

(7)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可“说”的机会,能说则说,不怕说错、不怕见笑、不怕受挫。只要多实践多锻炼,敢说敢讲、会说会讲,就能成为会交际善沟通的企业所需之人。

4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1)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应用文体和用人单位及每个人的关系都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实用性极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根据企业需求并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使其产生新鲜感及实效感。

(2)精讲多练。应用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文体也非常多,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灵活选取。虽然应用文写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文通字顺、格式正确、内容简明并不容易。所以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要尽量精选例子,尤其是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实例范文,课上课下反复讲评,反复训练,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满意效果。

总之,有个好品行好心态、会写字写好字、敢说话会说话,还能写好日常应用文,可以说是每个中职生最基础、最实用的能力,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素质。所以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勇担重任不懈努力,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虽然会非常辛苦,会付出很多,但这样的语文课才更出彩!

篇13:探索语文实践活动评价计策论文

探索语文实践活动评价计策论文

一、实践活动开展大致流程如下

1.全员强制参与的实践活动(表格一)。首先,实践活动的项目由学生讨论确定。开学初,阐明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及具体评分细则,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由学生讨论拟定数个实践活动项目,教师汇集项目后进行把关,最后筛选出数个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定本学期的实践活动目标并确立项目负责人。其次,每个活动小组自行拟定活动的进程安排及人员的分工协作,组长需跟踪并记录组员的活动情况并按时与教师讨论沟通,教师进行指导与督促。再次,活动的呈现以比赛方式进行,班级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组员相应的考核分值,然后优胜组在全校范围内再进行比赛,同样根据比赛结构给予相应分值。2.第二课堂(表格二)。它是结合教材及学校生活开展的非强制性课余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如演讲比赛、校园活动策划、诗词朗诵等,参与者以个体为单位,以自愿为原则,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作为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补充,它旨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个性发挥。

二、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重点

1.重参与原则。开学初所布置给学生的实践活动项目(表格一)是面向所有的班级学生,要求全员参与,尽量能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为了避免有些学生“只挂名,不务实”的消极心态,强调参与的重要性,在分值分配上教师有意识进行倾斜。满分15分,一般同学大概拿到12分左右,其中8分在于考察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同时在获奖奖励分值方面,也突出了“参与”原则,缩小了不同奖项之间的分值差,而以平常课堂教学为依托的第二课堂5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多多参与到平时的实践活动中来。

2.重激励原则。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或者态度的认真与否,导致其在活动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有很大差距,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除了在活动过程中多给予指导与鼓励之外,还需要用考核分数“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首先是态度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发现,在活动中依旧有部分同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与活动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真正在活动中所做的实际工作微乎其微。对于这部分态度不端正的同学,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消除“拈轻避重”“凑份子”的思想,教师特别留意其是否有认真对待,是否有踏实行动,因而除了限制小组活动人数(避免人数过多,人浮于事),在分值分配中也刻意强调这一点,专门给出一项“各人活动内容所占比重2分”,也就是说,如果活动过程中只是做做样子而已,那么这2分可能一分都拿不到。其次,对于态度认真而能力有限的同学,教师在奖项设置方面做了调整,一方面在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缩小奖项分值的差距,另一方面在第二课堂取消了具体的获奖名次,代之以优、良及及格(见表格二)而对于特别优秀的同学,一般来说他们都在活动小组中处于核心地位,很容易拿到较高分数,教师除了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其关注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外还有专门给予的奖励分1分,此外这部分同学也可以在第二课堂上拿到相当的分数。

3.重过程原则。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看重结果,师生满足于贴上标签,习惯于问题的简单定论,语文实践活动考虑的是学生思维是否有发展,智力是否有提高,能力是否有增强,因此,在评价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时,要强调活动过程,只要学生在其中能付出辛苦,能锻炼其能力,训练发展其思维,有一定创造性,我们就应该认为该生有所获得,就应该对其进行肯定。因此,无论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或者自愿参与的第二课堂,过程分值都高于效果分值。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将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除了平常表现为2分外,我们采取组长负责制监督活动过程,组长要详细记录每个组员的活动情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教师一方面把握活动方向,一方面督促活动进程,组员也要详细记录自身活动情况并于活动结束后上交,考核采取自评、组长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而教师评定主要参考组长和组员给出的活动报告(尤其以组长的汇报为主要参考对象)。

4.重语文导向原则。语文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二字,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二字,否则就只关注了表面的热热闹闹,而没有将“语文”落到实处,有些实践活动,如活动策划,一部分同学如果负责在大卖场购买活动用品,那么算不算实践?学生究竟锻炼了什么语文能力?语文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还有哪些语文能力亟须提升?这些才是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和老师需要关注和共同思考的重点。为了明确体现这一点,一方面在拟定活动项目时,尽量与“语文”靠的近些,选择如采访、新闻发布会、辩论会等需要调动学生“手”“口”的活动,另一方面,无论表格一还是表格二,在考核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时时思考如何通过活动发展自身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身整个活动过程以及对语文能力的认知(如举例说明在活动中综合运用了哪些语文能力,发现自身哪些语文能力比较薄弱等),这样一来就强制学生思考问题,锻炼她们的思维与写作能力,此外,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在上交报告的同时还要向老师做头口报告以及针对教师的提问做出“答辩”,就这部分考核体现在“活动个人小结”部分,占了2-3分。

5.重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活动主体是学生,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放手将活动交给学生,但事实证明,没有教师干预,活动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督和指导,往往会偏离语文方向,成为热热闹闹却收获不佳的“活动”课,甚至虎头蛇尾,草草应付了事,因此,语文实践活动课,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就如同走路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在活动课项目的拟定方面,一方面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并拟定数个贴近他们生活,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项目作为参考,另一方面由教师讨论把关,挑选出其中数个最适合的项目确定下来,然后主动权又一次交给学生自己,由他们结合自身情况,挑选出其中自己最适合的活动项目。在活动课进行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制定安排活动计划、选择活动学习方式去体验;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活动的组织管理(组长负责制),教师通过与组长的沟通,“远程”监督并指导活动课程,但并不“越俎代庖”,教师把握大的活动方向即可,不必过多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不过多指出学生的偏差和错误,不过多控制活动的发展节奏。在活动课的考核方面,教师也要充分尊重“自评”与“组长评”的成绩,主要起到把关的作用,而并不是主要考评人。综上所述,笔者在实践活动课堂中尽量将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细化量化为分值,以分值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将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方式从“隐性评价”转化为“显性评价”,制定了相对统一、明晰的评价标准以及详细的分值分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一方法被证明更有效、更具操作性,希望能对同仁们有借鉴作用。

篇1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实践活动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实践活动实施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新课标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下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志也告诫教育工作者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新课程标准》

二、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例如我校学生在学习完《花的话》后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与鲜花零距离对话”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查找鲜花的种类、地域特征、季节特征、鲜花的培育知识、统计各种数据、设计表格、记录花期、向全班宣讲等,小组成员全体参与了实践活动。

2、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例如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中合理成分以修正自己的思想,学习与人合作;如请人帮助、给人帮助、相互帮助与共同合作等,如学生在“与鲜花零距离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采访学校领导和咨询生物教师,探讨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就是“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最好锻炼。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还没有把它潜在的学习变为可同自己或别人交流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向全班同学宣讲自己的或本组的学习成果,就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4、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班中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干部,他们是班级的领导。但是当他们在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中,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去执行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某一学习环节。组织领导是一种能力,同样被领导也是一种合作能力的体现。

[4]

5、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更开放更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学完《月亮上的足迹》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的语文实践活动时,他们所需的数据、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整合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报告。

三、语文实践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1、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经常探索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材上和课程标准中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教师不要事先准备出答案或模式,导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

2、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课本作参照,学起来很少走弯路,很容易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语文实践活动却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允许学生走弯路,允许犯错误,而且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得到成功。

3、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的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是它同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仍然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改变为目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就如学生对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不可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对学校绿化、美化的设计,也并非承担学校的绿化任务,这种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

4、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

不要是个别、零散的片断,要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从容地进行实践,比如一个活动可以分准备、实施、综合、结题等几个阶段进行,也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产生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看法。

四、语文实践活动的四种方式

1、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验学习”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

2).体验不是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必须伴随着某种活动结果。

3).在体验的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而更多地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4).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体验大体可以分为直接(实际)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类。

5).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通过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

[4]

2、探索学习

探索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是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过程,因此:

1).探索学习是从抽象的科学结论和知识的接受转向通过具体的探讨,获得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而不是以获得或证实某个结果为目的的。

2).探索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个固定过程、方式的重复和再现。探索即伴随着失败,因此探索学习也是体验失败的学习。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依据。

3).探索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外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养成科学的研究习惯,形成热爱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3、解决问题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使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和研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可应用这一方法。

1).解决问题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掌握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对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调查活动就是如此。

2).解决问题学习不是按照某种固有的体系、顺序、接受和记忆知识的学习,而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通过提出问题、采用查找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和解释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进行的活动。

3).解决问题学习的基础是每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个人的生活经历及体验的多样性即构成了对于问题分析的角度和所寻求的解决方式的不同。

4).解决问题学习是从社会事物和问题出发的学习,中心是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以小组协同、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方式构成了实际的社会技能的学习。

5).在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中,如:垃圾与环境保护、地方文化与语文、广告中的错别字等,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判断必然贯彻始终。对社会某个地区人们具有突出意义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或者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面临的重大问题,都采用专题调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直接经验,可以极大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而且,大量的亲身感受,对于学生态度的养成具有突出的作用。

4、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1).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它把传统的语文四种能力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2).综合性学习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

3).综合性学习要体现开放性原则,注重内容的延伸与学科之间的渗透、沟通。

4).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五、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

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完成报告、论文、演讲……为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事物和所需要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人类历史上已知知识经验的范畴之内,但是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获得,他们要直接与活动对象接触、打交道,要自己寻找、发现结论,要自己动手去设计、创作……通向最终结果的道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过,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智慧。学生的活动是内外部活动相互交*的,学生心理内部活动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成分是经常参与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将评价、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局限在“作品”上,就完全背离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目的。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但是,成果也是重要的一种评价内容。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或一个小组的成果是较差的,或者是失败的,但过程对他们却是成功的,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因而教师要认真对学生加以观察。也可能有的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非常精彩,但他们的收获未必最大。所以教师要注意:

[4]

1).教师有责任发现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在结果与收获不一致时,要帮助学生总结收获。例如学生在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语文实践活动中,就有可能失败,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失败的原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使知识得到巩固。

2).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各方面的锻炼,主要收获是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具体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突出这种思想。

3).通过评价落实对于过程的重视

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是最终成果的评价,也要对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在语文实践活动总结性评价时,要包括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的互评,并将此作为评定的依据。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总结。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不存在绝对化的规格和标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原则,由此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解决问题的假设、完成任务的方法、具体方案的设计、报告体例、作品的风格特色都有相当大的变通余地。也就是说,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最终作品的独特风格、解决问题的奇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大胆创新等等,应该给予高分。

“生活处处有语文”,利用语文实践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挑战,呼唤综合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即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一起“享受语文,快乐语文”,一起成长。

篇15:如何将语文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教学论文)

如何将语文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人教版教学论文)

新疆新源县第六中学 李凤英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这个新生命也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改变了以前那种单一的学习模式,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探究的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还超越了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可以说语文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存,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

可两周一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是一小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得以施展他们的才华,而一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那么怎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并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多用尝试,如组织学生演讲、辩论、小品表演等,确实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无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后来我尝试着让学生办手抄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办手抄报是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最有效的途径。

首先,手抄报是一项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它可以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手抄报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尤其是版面设计,要根据内容添加图画,使版面图文并茂、活泼新疑,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调动思维,借助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发挥创造性,大胆设想,这样就使每位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其次,手抄报的编辑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一人独创,也可以小组合作,其中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办报的自主性。每个编辑小组都有名称。组内有主编,有文字编辑,有美术编辑,有采编,各尽其职,每个人都有成就感,自豪感。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手抄报的主题与素材的选定也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根据堂教学内容确定。如“漫谈克隆”“月球奥秘”“走进四季”等,也可以根据特定的节日,纪念日确定。比如,为庆祝元旦的到来,可以“喜迎新年”为主题,选取一些相关新年的传说、风俗民情、灯谜、歌谣甚至是学生自主创作的表达喜悦心情的习作为素材;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定颇具个性的主题,如“童话乐园”“拥抱春天”等。

可见,这项活动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还可以用来展示其语文实践活动的效果,更有利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

李凤英

相关专题 习作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