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同坐小竹排》教案

weed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第八课《同坐小竹排》教案

【简介】感谢网友“weed”参与投稿,下面给大家分享第八课《同坐小竹排》教案(共14篇),欢迎阅读!

篇1:第八课《同坐小竹排》教案

第八课《同坐小竹排》教案

第八课《同坐小竹排》教案

教学内容:表演《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体验壮人民的幸福生活。

2、认知目标: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力目标: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器伴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能够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同坐小竹排》,感受并表现3/4拍和2/4拍的节奏变化。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课件、琴、歌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师生问好的节奏游戏。

(1)3/4×××|×××‖

师:各位同学们,你们上午好。

3/4×××|×××‖

生:上午好!上午好!

(2)2/4××|××|×-|×-‖

师:我来上课你们来学习。

2/4××|××|×-|×-‖

生:我们学习快快又乐乐。

二、走进壮乡。

观看桂林山水风景。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为了鼓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民歌,请你们仔细听,一会来谈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课件演示:播放音乐《只有山歌敬亲人》)

生:…(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这么美的歌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的壮族很有名的民歌,名字叫做《只有山歌敬亲人》,壮族的小朋友们生活在广西桂林,那里不仅歌美,风景也很美,有句话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描绘桂林美丽的景色的。今天,尹老师就要带同学们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看一看那里的山青水秀,听一听那里动人的歌声。

三、景美

1、山美

师:听,山里传来什么声音?(课件演示:山图)

①放二拍子部分

②再听一遍。师:看谁的反应最快,耳朵最灵敏,能把这山歌模唱出来?

③出示歌词,连音线唱法教学

师:3/4嗨里|嗨里|赛-|赛-‖

按节奏念一念,加上“连音线”念一念。

师:看了这乐句的节奏型,你们感到熟悉吗?

生:好像跟“师生问好”游戏中的节奏一样。

师:这位同学你可真棒!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再来念一遍。

生:…

师:好,我们在把歌词替换进去练习。(学生练习掌握)

④唱一唱。(回声游戏)

师:同学们知道回声吗?

生:…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感受一下回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要求声音嘹亮,有山歌的味道)

⑤男女同学各唱一遍。师:你们学的真快,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是男同学的声音好听,还是女同学的声音优美?

2、水美

师:大家唱的真好听!老师想带你们到漓江上去玩一玩。不过在去之前,你们得猜猜老师要干什么?

①放歌曲伴奏,教师随音乐做划竹排动作。(引出竹排)

②认识小竹排(课件展示)请看大屏幕。

③全班随音乐“划竹排”,体验“划竹排”的乐趣。

师:你想坐上竹排跟老师一起来“划竹排”吗?那随音乐跟老师一起划起来。(播放《同坐小竹排》)

请几名同学上台,带领其他人一起划。

④想象,体验水美。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坐在竹排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山青,水秀,螃蟹…(师将学生说出的答案贴在黑板上)。

四、乐美

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太好了!我这还有一首壮族民歌它将你们看到的景物全唱在了歌中,让我们一起来听《同坐小竹排》。猜一猜看这是几拍子的?是2/4、3/4?还是有其它特殊的情况呢?(出示歌谱)

(师边唱边拍节奏)分析一下,哪里是四三拍,哪里是四二拍。

2、先全曲模唱,填词完整演唱。

3、师:小朋友们唱地不错,可是壮族的小朋友唱的更好听,我来模仿一下他们是怎么唱的?你们听听看,他们的歌声中有没有变化的地方?

(小结:带有情绪的演唱3/4是温柔的2/4是欢快的,突出情绪的变化。)

4、师:你们学的真快,这里山美,水美,你们的歌声能不能再美一点,演唱时要突出歌曲中4/3与4/2拍的力度关系三拍子强弱弱以及二拍子强弱的变化。(出示乐谱在强拍位置划上重音符号。)

5、教师出示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

师:请你们按照歌谱上的打击乐器图示来为歌曲伴奏。

五、人更美。

再次欣赏《只有山歌敬亲人》,体会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八课《阿细跳月》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能够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

3、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学习彝族舞蹈的简单舞步。

教学重点: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教学难点: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能够在音乐中听出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乐曲《快乐的罗梭》。

提问:有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曲?

这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欣赏的彝族舞曲《快乐的罗梭》。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彝族乐曲《阿细跳月》。

2、初听乐曲,体验乐曲的情绪。(热烈)

3、介绍乐曲名称:

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

4、视唱乐曲主题:

掌握5/4的节拍特点:体会乐曲的旋律特点。

以加do、mi、sol为主要旋律音,没有出现fa、xi两个音:每一小节的最后两拍都是由521组成。

5、运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主题。

6、再听乐曲:

在521处拍手。

7、再听乐曲:这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14次)

8、分段欣赏:

①第一部分:主题出现几次?每一次有什么变化?(高音笛、三弦、全奏等)

②第二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音色有什么变化?

③第三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速度有什么变化?

9、欣赏舞蹈《阿细跳月》

l0、教授彝族跳月的基本步伐:

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学生两排相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击掌两次。

11、在《阿细跳月》的乐曲声中,边舞边唱(拍手处:嗨嗨)。

12、课外拓展:收集典型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料,学习一种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

MSN(中国大学网)

篇2:同坐小竹排 教案 作者:张建华

同坐小竹排 教案 作者:张建华

教案作者:张建华 TITLE=同坐小竹排  教学内容: 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感受壮族民间音乐理解“幸福生活”的含义。 教学要求: 能主动参与听、唱、编、舞的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四三与四二拍的变拍子转换。 教学重点: 感受并学唱变拍子歌曲。 教学教具: 电子琴 二胡  小喇叭  录音机等 教材分析: 歌曲《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一首壮族儿歌。“竹排”是将许多竹子并排扎结在一起,放入水中漂浮,用来运人载物。竹排由一人撑竹竿于水底,用力支地,循环往复,使竹排顺水漂流。小竹排,便是指面积和载重量都很少的竹排。在我国南方水乡,竹排十分普遍,十几岁的孩子便会撑竹排。大一点的孩子带着弟弟、妹妹坐竹排到水上游览。《同坐小竹排》采用五声羽调式,3/4、2/4变换节拍。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末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文明礼貌教育,课堂纪律要求。     发声练习;    1  3  5  3 | 1 ― ― ―  ||         咪    吗                C――G  G―― C  复习歌曲;选择以前学过的歌曲 歌曲学习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同坐小竹排》,学生初次感受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感受歌曲,教师范读歌词,教师领读歌词。学生齐读歌词。 节奏练习:         × × |xx ×| xx xx|  xx ×||         X  X  |  X  X ||  X    X  |  xx  xx  ||   X  X |X ― |      x x |x o | xx  xx |x o |     快乐的音乐会 xx xx| xx xx| xx xx| 复听歌曲:学生再次感受歌曲,    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四二拍) 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解决难点;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o  |   小声跟着老师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拍手打击节奏 X  X  X  X |X  X  X | X  X  X  | X   ―  |    X  X  X  X|X  X  X | X  X  X  | X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 第一句由教师示范  X   X (打打节奏)。 第二、三句学生观察和第一句的异同处,自学 4、教师伴奏,学生唱歌,速度可慢一些 5、教师评价唱的好和不够好的地方,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6、熟悉歌曲,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按着节奏读出歌词) 继续播放歌曲《同坐小竹排》,学生再次感受歌曲。 跟着琴声轻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集体齐唱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 教师再次辅导指正。 集体继续齐唱歌曲,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学生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拓展――为歌曲加表演动作、配伴奏。 教师演奏电子琴,学生唱歌加表演动作。指导学生轻声、按节奏表演歌曲。然后跟伴奏声唱歌词,反复几遍。 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法按句换气,练习清晰地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分组、个别等形式反复练习。师生评价。学生继续表演歌曲。 教师:   你们唱的真好,老师希望你们再跟着录音机里的歌曲内容再进行一块表演,大家愿意吗? 播放歌曲《同坐小竹排》,学生跟歌曲内容再次进行一块表演。 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同坐小竹排》,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歌曲要热爱大自然,感受小竹排在河中的漂流,热爱美好的自然环境,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成位一个祖国有贡献的人或是科学研究者。                                           编辑:乐传四方                                       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九日  

篇3:同坐小竹排教学反思

同坐小竹排教学反思

本次区电教课,我考虑了许久后决定教授《同坐小竹排》一课,因为这一课我比较熟悉,在市里拿过观摩课。

《同坐小竹排》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歌曲,这是一首描写壮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切身的感受。比如,一开始,全班学生听着《同坐小竹排》拍手进教室,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这是我在备课、预设过程中的点滴思考。

还记得第一次上展示课的经历,面对所有人期盼的目光。我鼓起勇气与孩子们一道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当我与孩子们一道身心陶醉于壮族风情的余韵、音乐美妙的旋律时,一些环节不如自己预设的那么美好,课上的我总觉得有点慌乱,甚至担心会出错。过多的担心出错使我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放松,达到最佳状态。当然,我作为一个当局者,也许对自己失误还没有能看得清楚,遗憾的.地方还有许多,但是,我的体验是真实的。有了这样的遗憾、有了这样体验,未尝不是一种积累和心得。

本课的成功之处:本节课整个的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环节比较紧凑,通过反复听唱歌曲,旋律的模唱,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比较熟练。音准唱得比想象中要好得多,歌词填唱的也比较准确。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更勇于表现美,敢于表现美。

本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唱得音有待加强,学跳壮族舞的环节,应该在边教边跳的过程中把舞蹈名称交待更清楚。

篇4:第八课小书包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书包》是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第8课的课文,主要讲了与学生天天形影不离的书包和里面放的学些用品,让孩子对学习用品有了行的理解。

二、说目标

(一)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子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

(二)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和他们的用途。

三、说重难点

(一)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和他们的用途。

(二)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四、说教法

孩子上小学首先面临的就是要背书包,那么书包里到底要放些什么,玩具、零食还是书本?具体该怎么放,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清楚的。在本节课中,我选用了实验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让孩子去认识了解书包。

五、说学法

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去选择、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来了解书包的用途,以适合的方式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装书包。这对孩子上小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活动的形式我是让孩子操作在前,讨论在后,让孩子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与书包、文具等材料的交往互动,激发孩子向往小学生活的一种积极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

(3)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4)学生自学

组词识记“书、包”,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二)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

2.教师请一名同学领读,大家跟着一起读。

3.师:这么多的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可要热情地迎接它们,现在就大声地读一读它们。

课件出示:书、包、尺、作、业、本、笔、刀。

(1)指名给这些字宝宝标音。小组合作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要求学生明确小组学习的要求:

已经认识的字,请你大声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大家要一起想办法记住它们。

完成识字任务后,请给这些生字找到好伙伴,组成词语。

(2)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

4.学生汇报生字认读的情况。

(1)说一说在小组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收获。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包:半包围结构,“勹”是包字头。

字理识字“刀”。

笔:竹字头是竹子的变形。出示毛笔的图片。毛笔的上面是竹管,下面是毛。根据结构,组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笔”字。“笔”是会意字。

(4)开小火车:读字并组词。

(5)小游戏:小组内四人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将实物与词语卡片对应放好。小组内评价。

(6)记忆比赛:以课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出现四个字,看谁读得好,记得准。

(7)扩词练习。用“尺、本、刀”扩词。(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物来扩词)

(三)动手实践,有序表达

1.教师引言:同学们学生字学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并在我们的小书包里找出它们。(读一个,找一样)哎呀!小书包都被我们翻乱了,你们能自己整理书包吗?自己试着整理书包。

2.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教师建议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四)指导写字,规范美观

同学们现在已经和小书包里的居民们交上了好朋友,相信你们更想快一点儿写出好朋友的名字。现在我们要开始写字了,希望大家也能圆满地完成写字的任务。

1.学习书写“刀”字。

(1)引导学生发现“刀”字的撇是在田字格竖中线的位置起笔的。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和老师一起说笔画名称。(横折钩、撇)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示评价。

2.学习书写“尺”字。

(1)引导学生观察“尺”字在田字格中的大概位置:字的大部分在竖中线的左边。捺要写得伸展、圆满。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横折、横、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4)学生书写展示评价,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3.学习书写“本”字。

(1)说一说:这个字和哪一个字比较像?(木)这个字该怎么写才好看?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3)展示评价。

4.学生练习书写,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现在让我们和我们新认识的好朋友道别。

篇5:第八课小书包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 能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3. 爱护文具,学着自己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常见的学习用品名称。

2.教学难点:能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板书课文题目)

(二)学习韵文,随文复习生字

1.范读韵文,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 学生自由练习读韵文。 韵文中画出生字或自己不理解的词。(生字用“圆圈”画出来,在不理解的词下面画“横线”。)

3.学习第一句话。

(1)“宝贝”指什么?为什么称为“宝贝”?

(2)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二句话。

(1)这句话讲了什么?

(2)复习“课”字。“课”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课要用语言来交流,所以是“言字旁”。

(3)这些是小书包里“宝贝”的代表,其实还有好多“宝贝”,我们没有说出来。你们能用书包里的其他宝贝来替换这句话吗?

5.学习第三句话。

(1)这句话说了什么?

(2)“静悄悄”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那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是“静悄悄”的?

预设:夜里静悄悄。大山里静悄悄。大人没回家,家里静悄悄。排队时要静悄悄。

(3)指导朗读。

6.学习第四句话。

(1)复习“早”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早”字。

(2)复习“校”字。“校”是左右结构的字。

(3)这句话讲了什么?

(4)指导朗读。

7.齐读韵文。

(三)实践操作,有序表达

1.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宝贝。你们会使用这些宝贝吗?

(1)用小书包的文具编一首顺口溜。

预设:转笔刀,转起来。

作业本,翻开来。

小橡皮,来回擦。

小尺子,拉拉直。

小笔袋,包起来。

小铅笔,站直了。

(2)配上动作朗读顺口溜。

2.说一说怎样削铅笔。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3.小组合作说一说怎样在桌面上摆放学习用品。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我把( )放在( )的( )边。

4.我会把文具排放整齐,我会整理书包。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小书包的对我们的用处大不大呀?那我们以后要怎么做?

2.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篇6:第八课小书包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会认“书、包”等11个生字,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认识“勹、亻、”3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

4、认识一些常用的学习用品,养成爱惜学习用品、能自己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认清字形,并能正确、美观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养成爱惜学习用品、能自己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上课前先让学生把桌子前后左右对齐,桌面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准备好语文课本,拼音田字格本,铅笔和橡皮。喊口令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二、猜谜引题

1、同学们上课前,我先出一个谜语让你们猜一下:带子长长身体方,书本文具里面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伴我把学上。(教师适时引导,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并告诉他们会的举手)

2、指名回答:书包。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与书包有关的,接着板书课题:8.小书包。(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强调不拖腔)

3.知道书包什么意思吗?就是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学习偏旁“包字头”。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每天我们都背着书包上下学,那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学习用品,你真正观察过吗?想一想再回答老师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指名让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书包,边往外拿边说出学习用品的名字,说完后整理自己的书包放回桌洞,老师板书:

橡皮(擦错别字的) 尺子 (连线用的) 作业本 (做作业的本子) 笔袋 (也可以说是文具盒,用来放铅笔,橡皮尺子的)

铅笔(写字用的) 转笔刀(削铅笔的工具

说到这里我还有几个谜语让你们猜一下

1.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有厚又有薄,有长也有方,打开看一看,知识里面藏。(书)

(1)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说明它们的用途。

(2)学生自由读,不会的向小组长或其他同学请教。

(3)指名读,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3、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竖大拇指),那来看看课文中“我”的小书包里到底有哪些宝贝?它们又是怎样陪“我”去学校的?读读课本70页的儿歌你就知道了。

(1)老师范读,让学生仔细听(发现前两个字一停,再读后三个字),再领着学生读一遍。

(2)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把课本71页最上面的“二类字”在课文中圈出来,遇到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并且让他们考虑课文中的“小书包”里有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3)老师领着学生读。

(4)师:课文中的“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四、板书设计:

8.小书包

橡皮 铅笔 作业本

课本 彩笔 图画本

转笔刀 文具盒(笔袋)

尺子

五、拓展练习,整理书包

1、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么整理书包的?

2、小结:书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们以后去上学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看看要带的东西是不是带全了,还要爱护书包里的这些文具,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3、回顾整理这节课学的知识。

【第八课小书包说课稿(精选5篇)】

篇7:第八课小书包说课稿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学习“小书包”。

1.首先请学生猜谜语:“四四方方肩上背,书本文具肚里装。它是我的好朋友,天天陪我把学上。”随着学生说出谜底,师出示书包的图片,进而引出课文。

2.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

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读准“书包”的字音。

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再开火车巩固读。

2.识记生字“书、包”。

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

“包”,结合实物书包,进行形象记忆:“书包”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随机学习包字头。

3.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刀”是独体字,“力”不出头就是“刀”;

“本”是独体字,加一加方法记忆:木加一横就是本。

三、出示图片,认识文具。

请学生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

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等,请学生对应图画,猜猜文具的名称,给文具贴上标签。

第二课时

1、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1.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

2.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读,谁读对了,就获得词卡。

3.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词卡的同学可以到班级小超市“购买”文具,获得奖励。

二、学习儿歌内容。

1.学习第一句话: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

(1)这里的“宝贝”是什么呢?为什么称为“宝贝”?(说说对“宝贝”的理解)

(2)我们的书包里都有哪些“宝贝”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2.学习第三句话: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

(1)“静悄悄”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大人没回来,家里静悄悄的。

(2)“上课静悄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写作业)

3.学习第四句话: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早”说明这个小朋友很爱学习,来的很早。

三、课后作业。

回家自己整理书包、收拾书桌,并和爸爸妈妈说说感受。

【课文小结】

本课由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课本、铅笔等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具,被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

课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开课时,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小书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二、多样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了给孩子们构建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在识字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效率,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三、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说话时用词不够准确,语言表达不完整,针对这点,今后还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篇8: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能认识“横折、横折钩”两个笔画和“木、艹、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课课题

1.导语:你们都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交通工具。(板书:竹排)

2.师介绍竹排。(竹排是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带,农民伯伯常用竹排来运输粮食、货物,现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娱乐。)

3.出示课文插图。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把书翻到56页,你找一找,竹排在哪?这只小竹排在水里游的时候,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很美的文章:小小竹排画中游。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准确,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条”中的生字,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

3.出示生字词语。

(1)带拼音:自读、检查读。

强调“中、唱、树”是翘舌音。“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读时应读第一声。

(2)去掉拼音认读。

(3)认识新偏旁: 木、艹、纟。

树:木字旁。观察“木”和“木字旁”有什么不同?(第4笔捺变点)

苗:草字头。笔顺:横、竖、竖。

绿:绞丝旁。笔顺:撇折、撇折、提。

(4)交流识字的方法如:

①加一加: 树=木+对苗=艹+田

②比一比:雨―两

4.指名试读课文,评价。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小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用序号在句首标出来。

2.读悟第一句。

(1)指名读。(引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2)理解“顺水”?(顺着水流的方向。)

(3)小结:小竹排顺水前行,鸟儿在歌唱,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3.读悟第二句。

(1)指名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引导读出赞美之情)

(2)理解“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两岸―河的两边。

树木―树的总称。“密”指树木很多,一棵挨一棵,而且枝叶茂盛。

禾苗―谷类作物的幼苗。这里指水稻的幼苗。

绿油油―形容浓绿而润泽。这里形容禾苗颜色浓绿,而且有光泽,说明禾苗茁壮,长势喜人。

(3)小结。

4.读悟第三句。

(1)指名读。(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引导读出喜爱之情)

(2)师:这儿鸟儿唱鱼儿游,两岸的树木枝叶茂盛,绿油油的禾苗望不到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江南)

(3)师: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的鱼虾多,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人们把这一带称作“鱼米之乡”。

(4)理解“江南、鱼米乡、画中游”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

鱼米乡―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

画中游―比喻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

(5)小结:“画中游”是打比方的说法,意思是江南风景如画,小小竹排顺水前行,小男孩一路观赏着美丽的风景,就好象在画中游览一样。这一句是说祖国的江南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5.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1)范读。

(2)互读,比赛读,分组读,

(3)背诵。

(4)师总结: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

四、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读背课文,复习字词

1.朗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读读,同桌拍手读。

2.背诵课文。

3.字词认读。

二、生字巩固,词语积累

1.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巩固 “木、艹、纟” 偏旁,说说你认识的带这些偏旁的字。

3.组词练习。

4.词语积累。

江南江水禾苗树苗树本树叶

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

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比较组词:

木米()雨()

禾()来()两()

2.说说你知道的“ABB”格式的词语。

如:绿油油。

黄澄澄红彤彤圆溜溜胖乎乎蓝盈盈翠生生酸溜溜

4.填空:绿油油的(禾苗)。

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柿子)圆溜溜的(乒乓球)

胖乎乎的(脸蛋)蓝盈盈的(天空)翠生生的(秧苗)

酸溜溜的(梅子)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新笔画:横折、横折钩。

①说说笔画的名称。

②说说含有这些笔画的字。(主要说学过的)

③书写笔画。

2.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口、日、中。

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三个字都有“口”这个部件,但形状不同。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口:认识新笔画“”。防止学生把“口”写成方块。教师可写一个方块与口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写好“口”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日:认识新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日”的两竖要直。

中: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笔顺书写)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练习用本课要认的字口头组词。

篇9: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刁”和3个偏旁“山、木、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课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播放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一边欣赏乐曲。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图意)。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南”是前鼻音)

3、自由读之后,开展朗读竞赛。帮助正音。(注意“两”是后鼻音,“绿”是撮口音

4、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生字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首诗歌,我们都知道江南很美,美在哪里,谁能说一说?

a.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b.运用课件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c.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 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d.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老师讲述: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别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乐曲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背了下来,现在哪个小朋友最勇敢,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像,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像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联系自己旅游的见闻,说说江南的美丽景色。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课件――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有些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编故事记忆。如“两”:两个人躲在屋檐下,横就像屋檐。竖和横就像屋子。唱:今日唱,明日唱,天天开口唱。)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出示课件,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如:长江,江面,江河,江边;幼苗,护苗,秧苗:种树,砍树,大树,树根,树冠,树枝。排队,排长,前排;绿化,绿草,绿油油。)

四、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星 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一”,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教学小结:

本课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的朗读,在自由读之后。我让学生开展朗读竞赛,从而激起他们的读书欲望。并及时帮助他们正音。最后又伴随乐曲朗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篇10: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老师:这是什么?

(出示课件)

学生:竹排。

老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好吗?

(出示课件)

老师:你们看到什么风景。

学生1:小鱼。

学生2:禾苗。

老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学一首好听的儿歌。

(课件出示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请学生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

老师:小朋友读好了吗?那请学生读给林老师听好吗?

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谁能站起来为大家展示一下?

(指一生读)

老师:他读得怎样?

学生:他读得感情不好。

老师:那请你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该生读课文)

老师:他读得怎样?

学生:非常棒!

老师: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

(小黑板出示,指一生上台领读)

老师: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读得怎样?

学生:他读得很正确。

老师:给他掌声,说说为何会认识这么多字。

老师:打开课本,请小朋友自由拼读生字。

(学生自读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谁来找找三点水的字。

学生:江流游。

老师:从三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2:鱼在水里游,所以游是三点水。

老师:你们真能干,掌声鼓励。

老师:说说唱为何是口字旁?

学生:唱歌是用嘴巴的。

老师:排为何是提手旁?

学生:竹排用手来划。

老师:生字宝宝摘下了帽子,再请小朋友来认一认。

(小黑板出示,学生集体认读)

老师:生字宝宝跳到我们的歌里,你们认识吗?

(学生自由读诗歌)

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把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鸟儿唱,鱼儿游。

老师:为何喜欢这句?

学生1:鱼儿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

学生2:小鸟在天上飞快地飞来飞去。

老师:请学生来做做鱼儿游,鸟儿唱的动作。

(学生表演)

老师: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学生:高兴。

老师:那请小朋友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边做动作)

老师:还喜欢那一句?

学生:禾苗绿油油。

老师:欣赏绿油油的禾苗,(课件出示),你们认为美不美?

学生:真美呀!

老师:除了绿油油的禾苗,还有绿油油的什么?

学生1:绿油油的树。

学生2:绿油油的草。

老师:你还喜欢什么?

学生:小小竹排画中游。

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鸟儿飞来飞去,在唱着歌。

学生2:我看到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学生3:我看到燕子、竹排。

老师:请小朋友说说小小竹排画中游是怎样的呢?

学生:小朋友撑着竹排在水中玩。

老师:你认为这些是在那里看到的?

学生:课文中。

老师:给你们看。

(出示课件,中国地图。老师指着地图向学生介绍长江、江南的位置)

老师: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写江南的句子。

(课件出示南北湖)

学生:江南鱼米乡。

老师:为什么江南是鱼米乡?

学生:江南的米是香的。

老师:米是乡的,为何说到鱼呢?

学生1:河里有鱼。

学生2:田里有鱼。

老师:我们江南的鱼多,米多,还有什么多?

学生1:橘子多。

学生2:树多。

老师:树多,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做树多的动作。

(学生站起来,手拉着手举起来,动作感悟树木多、树木密)

老师:树木真密呀!

老师:请学生再从课文中找描写树木密的句子。

学生:两岸树木密。

老师:那我们现在来说说为什么小小竹排画中游?

学生1:小竹排只能在水中,两岸的风景很美。

学生2:在这样美的风景中,就像在画里游一样。

老师:在这么迷人的风景中,我们一起来游玩一下。

(出示课件)

(学生随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轻声念诗歌)

老师;小朋友美吗?

学生:真美呀!

老师:你们还想再游一次吗?

学生:想,再次随音乐表演感悟。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捧着书本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你们念得真棒呀!我们来比赛读好吗?

(男生读、女生读、指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好,掌声鼓励。

老师小结。

篇11: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看图,初步感受江南的美。

2)感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3) 借助视频资料,深入认识江南,感受江南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江南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2、感受江南之美。

教学难点:

在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况下感受江南之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现在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课件出示词语

江南 江水 禾苗 树苗 树木 树叶

竹排 木排 两岸 两天 绿色 绿油油

聪明的小朋友们,读完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板题,读题。

3、过渡:老师感到很奇怪,本来在水中游的竹排,作者怎么会认为在画中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二、看图,初步感受江南之美。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2、刚才同学们说,,小男孩是怎样来的呢?

3、师:是呀,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三、感悟文本,感受江南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找找看诗中写这小小的竹排句子?抽生读,齐读。理解“顺水流”(动作演示理解)

2、让我们和这小男孩一起,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江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看看,你们在小竹排上都看到了什么?

1)鱼儿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小鸟在天上快乐地飞来飞去。要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呢?(高兴)

2)“两岸树木密”重点理解“密”。

3)“禾苗绿油油” 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绿油油的禾苗,你们认为美吗?除了绿油油的禾苗,还有绿油油的什么?

3、这里的风景真美啊!我们一起读读第一,第二句吧!

4、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写江南的句子?为什么把江南称作是鱼米乡呢?(课件出示)

4、读了课文,看了图片,你们喜欢江南吗?为什么?

5、是呀,老师也喜欢江南,让我们一起再美美的读一遍小诗 ,读出江南的美,读出你对江南的喜爱。

5、那我们现在来说说为什么小小竹排画中游?

四、借助图画,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图画,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把它存在小脑袋里好吗?

那就借助图画背一背,记一记。

2.扎实积累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让人神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笔赞美江南。下面我们来试着读读这首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五、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悟江南:小朋友们,课本中的插图真美,文字也很美,请同学们想一想,美丽的江南,除了有鸟儿唱,鱼儿游,茂密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以外,还会有什么呢?

2、出示图片帮助孩子们了解江南(课件)

3、同学们,骆宾王七岁写出了有名的《咏鹅》,你们想成为小小诗人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每人试着写一句写好以后,举手告诉老师,我们齐心协力完成这首小诗。

小竹排,顺水流,

―――――――

―――――――

―――――――

―――――――

江南鱼米乡,

小小竹排画中游。

2、齐读自创小诗。

六、音乐《小小竹排画中游》

板书设计

小竹排,顺水流,

―――――――

―――――――

―――――――

江南鱼米乡,

小小竹排画中游。

篇12: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教材简说】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文中的相关生字,能正确加以书写并理解词语的含义。

2.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

(教师多媒体展示)

3.小朋友们,想去吗?请你动动脑筋,想要充分领略其中的美景,我们得选择一样适合的交通工具。

4.其实,在江南有一种更加合适的交通工具,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多媒体展示)他是用竹子做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竹排。

5.今天,小竹排就从河里流啊流,流到了我们这儿,它在河里流的时候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就提笔写了一首诗歌,想知道它写了一首什么诗歌吗?

6.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课文《小小竹排江中游》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品读课文,游览美景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词语,学生练读

(2)组内朗读,小组加以评议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出示课文,朗读课文

范读、指名读、齐读

4.在岸边,小竹排看到了很多的美景: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小朋友,你还能说出几个像绿油油一样的词语吗?

出示:( )的太阳 ( )的脸蛋

( )的梨子 ( )的'( )

5.小朋友们,喜欢这次江南游吗?你知道江南还有什么迷人景色吗?谁能做导游介绍介绍?老师建议你们用上书中的诗句,会把这个地方介绍得更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口、日、中”:这就是她写的三个字,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 新笔画:横折──是一笔写成的。(书空)

横折有两种写法(出示范字):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3.总结:一种折下来是斜的,师范写,生书空。另一种折下来是直的,师范写,生书空。

4.引导: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他们都有三个“口”。

思考:通过加上一些笔画还可以变成哪些字呢?

5.教师范写,讲解注意点

6.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7.教师巡视,展示优作

四、反馈延伸

1.小朋友们,江南的景色如画一般美丽,小小竹排在其中顺流而下是别有一番滋味,就让我们把那小竹排画下来,乘上它一起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吧!

2.听写本节课学的三个生字。

3.作业:(1)抄写生字词。(2)背诵课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刘娜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

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针对“江南鱼米乡”,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江南小桥流水图,让学生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有学生说:小河很多,桥很多。)接着请学生回答:小河多,河里的什么可能也会多?(鱼、虾……)又问:小河多,田里的什么会长得好?通过层层深入,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这时,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

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忧:一部分学生的听课习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

篇13: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和朗读课文。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看懂图意,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用2―3课时。

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特别江南地区,河流众多,盛产大米,所以称之为鱼米之乡。今天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乘着小竹排,一起到江南地区去看看那儿美丽的风光。

二、图文结合,弄懂图意。

1、学生一边听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按照从河面到两岸的顺序说一说。

(1)小朋友撑的东西叫什么?(小竹排)

(2)小朋友撑着竹排在河中游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听到了小鸟的叫声,看到鱼儿在水里游,还看到两岸树木都长得很茂密,田里的禾苗绿油油。)

小结:江南水清鱼多;气温高,一年水稻能收两季,米也多,蔬菜丰富;由于雨水充足,树木也长得很茂密。所以人们称江南是“鱼米乡”。

三、初读课文,认记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

2、对照生字表,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4、指导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四、出示课件,理解句意。

1、学习第一句。p>A、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讲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看课件演示:用箭头表示水流方向,理解顺水流。)(板书:鸟儿唱、鱼儿游)

B、要是你在这小竹排上心情会怎样?为什么?(高兴、喜悦。)

C、指导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句。

A、图文结合,指名朗读,请学生说说这句话讲了什么?

B、“树木”、“禾苗”长得怎样?请学生上讲台在电视上指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树木密、禾苗绿)

C、演示“禾苗”长的课件。

D、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树木密”,“禾苗绿”的感觉(语气)来。

E、集体朗读这一句。

3、学习第三句。

由板书引入第三句:这里鸟儿在唱歌,鱼儿在游泳,两岸树木一棵挨着一棵,绿油油的禾苗望不到边,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江南)

A、齐读第三句。

B、“江南鱼米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江南一带小河多,鱼虾也多。水稻一年收两季米也多,所以人们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C、“小竹排在画中游”,这里的“画”是老师挂在黑板上的画吗?那是什么呢?请学生看看图再说说。(江南美丽的景色)p>五、朗读课文,可分小组、集体个人朗读。

篇14:《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折、横折勾”和3个偏旁“山、木、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人文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认字

认识生字,首先要读准字音。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特别是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12个生字中,“中、唱、两、苗、江、南”等的字音不容易读准,“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读时应读作lǜ yōuyōu。教师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读错了,应鼓励别的同学帮助他纠正。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和部件,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如,用“氵”加上“工”,认记“江”。“唱”是口字旁加两个扁日。“木、艹、山”是新学的偏旁,用“木”加上“对”认

记“树”;用“艹”加上“田”,认记“苗”。此外,要启发学生比较区别“两”和“雨”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三个字,“口、日、中”笔画都比较少。笔画少的字不一定好写,要启发学生看清字的每一笔、每一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写正确,写匀称。指导书写“口”时,让学生认识新笔画。注意防止学生把“口”写成方块。可用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写好“口”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指导书写“日”,让学生认识新笔画“横折勾”,提醒学生注意“日”的两竖必须写直。“中”的最后一笔悬针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二)再读。

这首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要指导学生反复自由小声读,读正确,读流利。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江南水乡美丽风光,从而读出喜悦、欢快、赞美的感情。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一句一句练习背诵,再把每句联系起来背诵全诗。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相关专题 竹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