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外国小说复习教案

诶嘿哦吼啊哈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外国小说复习教案

【简介】感谢网友“诶嘿哦吼啊哈”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外国小说复习教案(共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外国小说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⑴复习巩固鉴赏九上四篇外国小说惊奇的构思、曲折的情节和巧妙的结尾方式。

⑵能结合所复习的内容,发挥想象续写其中一篇小说的结尾。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堂复习课。

我们将运用比较法来系统的复习一下本册教材的四篇外国小说。

学生齐声回答:莫泊桑的《项链》《珠宝》、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郝菲尔契诃夫的《艺术品》。

接下来我们就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习。

一、情节构思各有千秋

指导语: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一个精彩的结构,我们学过的四篇外国小说的哪些篇目的结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呢?

教师指导: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前提。请你从所学的四篇小说中找出你最欣赏的有特色的情节构思特点,并说说好在哪里?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看谁谈的到位。

步骤:

・引领学生明白,小说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学生组内交流,之后,展示。教师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口头表扬。

师生明确:

《项链》一文以“项链”为线索,从“借”到“丢”,从“丢”到“赔”,步步展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项链》和《珠宝》相比。《项链》的情节构思更好,主要是假项链的结局让人无限感慨,思索不尽。

我们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艺术品》中的医师好不容易脱手的艺术品――大烛台,几经周折,又完璧归赵,回到了医师的手中,照应了上文,致使医师瞠目结舌,哭笑不得。这种精巧的环形构思,充满了讽刺和幽默。回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让文章形成一个整体。

《麦琪的礼物》中夫妻二人互赠礼物,结果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失去了用场,如此出人意料,哭笑不得的巧合,足见构思之妙。

二、悬念迭起异彩纷呈

指导语:“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预设的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教师提示:在写叙事性文章时,不断地设置悬念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他可以吸引读者,可以与读者互动,让读者不断去思考,带着疑问读文章。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能否受此启发,对这四篇外国小说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呢?

明确示例:

《项链》的结局在前文已有多处伏笔,一是佛来思节夫人无所谓的态度。二是珠宝店老板告知,他只卖出了那个盒子,可见这项链不是原装的。三是玛蒂尔德兴奋狂热地大跳其舞,散会后怕人耻笑自己寒伧的外套慌张逃跑,都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珠宝》中朗丹夫人“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简直跟真的一样”的沾沾自喜。朗丹回忆过去两个人是家里一切开支都足够,还可以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现在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他奇怪她哪儿来那么大的本领。总之,事发前已有种种蛛丝马迹。

《艺术品》中萨沙念叨“只有一点我觉惋惜:大烛台只有一个,没法配成对”。“真是可惜:没有配成对!太可惜了!”暗示了大烛台回到医师手中的可能性。

三、细节描写妙趣横生

指导语:可以说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看谁谈的到位。

步骤:

・引领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塑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学生组内交流,之后,展示。教师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口头表扬。

明确示例:

《麦琪的礼物》就是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家庭的拮据,渲染了人物的愁苦心情的。比如文章开头多次出现“一元八角七”这个细节,强调了德拉苦心积攒下来的仅有的这点钱是能为丈夫买礼物的惟一的一点钱。

对了。另外每周八美元的房租,生动的说明他们生活在贫民窟中,点明了他们的生活环境贫苦。

还有无人投递的信箱,表现出他们的家庭因贫困而无人与之来往,这从侧面烘托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让我想到了一幅对联:穷居闹市无亲朋,富居深山有远亲。

“破旧的红地毯上溅落了一两滴眼泪”这一细节,是说德拉终于下定决心把头发剪掉,充分表达了她甘愿为丈夫付出一切的真挚情感。很是感人的。

《艺术品》中的细节描写更传神,比如“律师瞧着大烛台,伸出手指头去把他前后左右都摸一阵”,突出表现了他对这件艺术品的“喜欢”,说明他是一个具有低级趣味的人。这一细节描写起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话中有话探查细微

指导语:许多著名的外交家都能巧言辞令,话中有话,弦外有音,语出惊人。小说这类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与之相比往往更胜一筹。

篇2: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外国小说复习教案

教师指导:下面,看一看谁能慧眼识真材,识得庐山真面目,读出小说背后的故事。

学生活动:速读课文→同位交流感悟→小组合作→班级展示:

我们小组认为:《珠宝》的背后有一个朗丹夫人背着丈夫与富豪进行钱、情交易,对丈夫不忠的不可告人的故事。

我同意他们小组的说法,小说表现了朗丹被欺骗的痛苦,表现了他内心的不平衡,最终暴露了他试图报复的可鄙的心态和行径。

我也赞同他们的观点,不错的,人如果被金钱奴役,那就会不择手段的去获取金钱,就会丢掉人格和尊严。

举手发言,《艺术品》中也有话里有话的文字,如“就把它留在这儿吧,反正跟您是讲不通的”,我们小组讨论认为:医师说这句话时,其实已经下定决心――把大烛台处理出去。说明他并没有艺术细胞去欣赏这件艺术品,从而说明他是一个内心庸俗的人。

五、出口成章挥毫泼墨

指导语:结合所复习的内容的技法,发挥你的丰富想象力,为其中的一篇续写一个新的结尾。你能完成吗?

教师指导:要想真正读懂小说,就需要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看到同学们激烈的讨论,说明你们已经与作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续写你感兴趣的一篇小说的结尾吧。

续写时要注意:

1.巧妙构思。

2.埋下伏笔。

3.使用细节。

4.语言精当。

教师提示一:续写《项链》结尾:

玛蒂尔德听到佛来思节夫人说这挂项链是假的,惊讶万分,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但随即就平静下来,擦干泪,平静地对她以前的朋友说:“假的就假的吧,其实,经历了十年的艰辛与磨难,我倒也觉得,真正的生活不在于享受与挥霍,而在于创造。”摸了摸佛来思节夫人本想还给她的那挂项链,依然递给她的朋友,笑得很灿烂。佛来思节夫人突然觉得她的朋友此时比原来更耐看。

教师提示二:续写《项链》结尾:

“我从前还给你的是另外一串完全相同的项链。到现在,我们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像我们什么也没有的人,你明白这件事是不容易的……现在算是还清了帐,我是实实在在满意的了。”

佛来思节夫人停住了脚步:

“你可是说从前买了一串金刚钻石项链来赔偿我的那一串?”

“对呀,你从前简直没有看出来,是吗?那两串东西原是完全相同的。”

说完,她用一阵自负而又天真的快乐神气微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很受感动了,抓住了她两只手: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项链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金法郎!……”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提示发挥想象,构思,练笔;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的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揣摩习作中的精巧构思。)

【板书设计】

巧妙构思

埋下伏笔

使用细节

语言精当

【教学反思】

亮点: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巧妙构思、埋下伏笔、使用细节、语言精当等几个方面对文章内容进行复习,重点培养了学生鉴赏文章和构思行文的能力。

不足: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复习这些知识时,理解不够透彻;在思考探究,练笔环节,提供范例,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落后生明显成为了看客,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了。

篇3:《第1~4单元复习》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第1~4单元复习》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在学完1~4单元之后,我安排了一次复习与回顾。将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从这次复习中我发现,在平时的练习中我对于一些题目的.拓展还不够,有些学生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题型;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认真理解题目的要求之后,再去回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要继续加强,提高准确度。

2、在看题目和理解题意上要多下功夫,尽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

3、在巩固练习上多下功夫、补充练习,让学生尽快适应,掌握知识。

4、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在今后的教学应用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对学困生积极和家长联系,多开小灶,让学习好的学生辅导,促使他们不断提高。

总之,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注意这些地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努力!

篇4: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重点难点

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

口算卡,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二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第17页的第3题,指名读题目要求。

提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指名回答)(先约分,再做乘法)

提问:这道题中,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请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各题。

三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剑简便计算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

全班同学完成教材第17页的第2题,老师检查巡视。

课上练习,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一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直接写出得数。

五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整理和复习

篇5: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 歌词。 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0  ×0 × O×.× × ×× O ×× × | 生:弯 弯  腰丨捡.回 一个 希 | 望 师:(真棒)| ×0  ×0 × O×.× × ×× O ×× × | 生:手 拉  手丨捡.出 一个 太丨阳  (你真 棒)| × × × ×0| ×0×.××| ×××| 希望的太 |阳 就是 我| 们(真 棒)| 绿色的长 |河 就是 我| 们(真 棒)| ××× ××| ×0× × × |×.× ×× |××× ×|| 我们把地球| 村, 打 扮 得 |漂漂亮 |亮!(你真棒)|| 2. 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听 CAI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 CAI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 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 3/4 56 5- | 123 - |432 6|77655 1 3 | 2 - - | (3)2 1- |( 671 -)|(217 )6|(55) 655 (6 1)| 7 - - | 第二组 3/4 5 6 5. 1 |6 7 6 - | 4 3 26 | 77 65523 |1-- || (3)2 1 - |( 454 -)|(21 7 ) 6|(55) 65575 |(1 - - )|| c. 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跟琴分组视唱。  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篇6: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

1 导语 :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 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 “

[4] [5] [6]

篇7: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日出预习教案

(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

观察前指导:

①用心灵去亲近自然。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观察要细致。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

③描写也要细致。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改时注意:①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②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篇8: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复习课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自己回顾本章内容,并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以便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结与复习加深对负数、相反数、绝对值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反思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复习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图     二、回顾与思考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采用独立思考与同伴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归纳.   1.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举出实例说明正数和负数在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个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向东5米与向西5米,零上2℃与零下2℃,收入100元与支出100元,低于海平面150米与高出海平面800米……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量,负数表示和它相反意义的量,这样既简单又明白.例如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低于海平面155m.   2.数的范围从正整数、零和正分数扩充到有理数后,增加了哪些数?减法中哪些原来不能进行的运算可以进行了?   增加了负整数、负分数,解决了原来“小数不能减去大数”的问题,现在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   3.怎样用数轴表示有理数?数轴与普通直线有什么不同?怎样用数轴解释绝对值和相反数?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这一点,以后我们将要学习.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是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也称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数轴上一个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4.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较左边的点比较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小;二是用绝对值,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   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有什么关系?乘法与除法呢?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转化的桥梁是相反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转化的桥梁是倒数,除以一个数(不为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都可以转化为加法与乘法.   6.有理数满足哪些运算律?   交换律:a+b=b+a,ab=ba   结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其中a、b、c表示任意有理数.   三、巩固练习  1.某大楼地上共有12层,地下共有4层,每层高2.8米,请用正负数表示这栋楼每层的楼层号,某人乘电梯从地下3层升至地上7层,电梯一共上升了多少米?   分析:表示各楼层号的方法不唯一,可以把地面一层记为“0”,那么地上各层(从下到上)依次记为0,1,2,3,…,11,地下各层(从上到下)依次记作-1,-2,-3,-4.电梯从地下3层(即-3)上升至地上7层(即+7).   一共上升了(+6)-(-3)=9(层)   若将地面一层记为1,地下一层记为-1,那么地上(从下往上)各层记为1,2,3,…,12,地下各层(从上往下)记为-1,-2,-3,-4.   电梯一共上升了7-(-3)-1=9(层),因为编号中少了“0”层.   所以电梯一共上升了9×2.8=25.2(米).   2.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4,求2a-(cd)+2b-3m的值.   分析:由a、b互为相反数,可知a+b=0,由c、d互为倒数,得cd=1,那么(cd)2003=1.   因为│m│=4,所以m=+4或-4,2a表示2×a,2b表示2×b,因此可利用加法交换律、分配律,2a+2b=2(a+b),在这里运算律解决了大难题.   解:2a-(cd)2003+2b-3m   =2a+2b-(cd)2003-3m   =2(a+b)-(cd)2003-3m   因为a+b=0,cd=1,所以原式=1-3m.   当m=4时,原式=-1-3×4=-1-12=-13.   当m=-4时,原式=-1-3×(-4)=-1+12=11.   3.课本第51页,复习题1第2、5(1)(3)(5)(7)(9)(11)(13)、7、12、15题.   四、作业布置   1.课本第51页至第52页,复习题1,第1、3、5(2)(4)(6)(8)(10)(12)(14)、6、7、9、10、11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产品成本提高-11%,实际表示_________.   2.大于-3且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有_________.   3.若│x-2│+y2=0,则x=________,y=________.   4.比较大小:(1)-0.1______-0.01; (2)0______-│-0.2│.   二、选择题.   5.已知-3的相反数是x,-4的绝对值是y,那么x+y的相反数是(  ).   A.3 B.4  C.7  D.-7   6.已知a为有理数,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   A.│a│=a B.│a│=-a  C.│a│≥a  D.│a│≤a   7.下列各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32和23 B.-22和(-2)2   C.-33和(-3)3 D.(-3×2)2和-3×22   8.五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其中负因数的个数一定不可能是(  ).   A.1个 B.3个 C.4个  D.5个   三、解答题.   9.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号连接起来.   2 ,0,-3.5,-1 ,(-3)2,-│-2│.   10.计算.   (1)(-81)÷(- )× ÷(-16);   (2)-22-(-3)2-32-(-2)3;   (3)( - + - )×(-36).   11.已知│a│=8,│b│=5,且a>b,求a+b的值.

篇9: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2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

[4] [5] [6] [7] [8] [9] [10]

篇10: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水》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水》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篇11: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复习2单元教案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复习2单元教案

五上Recycle 2   单位:沭镇中小  主备人:顾秀丽 教材分析:   我的设计   Recycle 2是个复习单元,它将4~6单元的重点内容筛选并融为一体,是对前三个单元知识的复习和整合。本单元的句型I can…/There is/are…/Where…?It’s…等对培养学生会话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交际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型。教师要通过图片展示,借助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完成真实的任务与活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说话、写话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a. 能够听懂、表达有关家务劳动的动作指令。 b. 能够用介词短语表示物体的方位。 c. 能够用There be 句型简单描述房子、自然公园和村庄。 d. 能够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形式询问并作答。e. 学唱歌曲。 2.知识目标:a. 掌握4~6单元的四会单词和句子,要求学生能熟练的听、说、读、写。   b. 理解pair work等部分的内容。   c. 了解Task time、Let’s chant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目标:了解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通过情境中的语言操练,学生能听懂篇幅较长的语篇,能基本记住并能借助提示复述短文,提高记忆的有效性。 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Let’s read  Let’s chant 第二课时: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Let’s play 第三课时:Listen and choose  Pair work  Let’s sing 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说话、写话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Let’s read  Let’s chan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a. 复习有关家务劳动的动词短语以及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Can you ……? Yes ,I can No, I can’t . b. 通过歌谣熟悉十二个月的名称。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第四单元的中心语言融为一体,在具体情景中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Let’s read部分的对话认读、理解及运用。 课前准备: 词卡、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Step1:Preparation 1. Let’s sing.教师播放I can help.的歌曲,孩子们边唱边表演。 2. Let’s chant. 播放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孩子们表演歌谣。边唱边拿出相应的短语小卡片。 3. Look, ask and answer.教师出示短语小卡片,孩子根据卡片内容询问下一个同学:Can you make the bed? Step2:Pre-reading T: Can you cook the meals? Who can cook the meals, your father or your mother? Your father/mother isn’t at home today. Who cooks the meals? What can you do?  引出主要句型并板书领读。师生、生生互相问答操练此句型。 Step3:In―reading 1. General reading. T: Mother monkey isn’t at home today. What can the little monkey do? 2. Detailed reading: 学生两人一组仔细读短文完成Answer the questions部分,教师检查答案,引导学生用完整句子回答问题。 3. Read and write. 学生在书上完成Answer the questions部分,鼓励学生尽量写出完成的答句。 4.Listen to the tape。 5.Read aloud 学生跟读两遍,一起读一遍,然后小组练习 Step4:Post―reading: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对话。 3.复述课文。此环节进行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key words. 4. Let’s chant (1) 借助台历引出十二个月份的名称。 (2) 教师播放歌谣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Step5:Progress 1.做同步基础训练56页Ⅴ、Ⅵ两题 。 2.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Let’s play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a. 能够读懂小短文,并能完成相应的练习。b. 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房子设计广告。c. 认读并能根据图片回答问句。 d. 能够使用所学四会句子完成Task time 中的采访任务。 教学重点:听说读写五六单元的四会单词并进行交际应用;There be句型的操练和运用。 教学难点:在特定的语境中领悟和使用“There be”句型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单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 Let’s chant(P56)学生拍手随录音跟唱歌谣。 2. Let’s sing: My small room. 3. Free talk a. T: 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your house? What are they? Can you spell them? b. Do you have your own room? c. Where’s your room?   Step2: Presentation 1. Read and Write.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乡村和城市的背景图,请学生分别把16个单词贴在不同的部位,学生们在小组里进行描述图画:例如:There are many small houses in my village. 请各小组的学生描述图画。 listen and choose a. 教师出示一片绿色的草地,告诉孩子,明明要在这里建一座美丽的村庄,需要你来帮助他,听一听录音,选择你需要准备的图卡。教师播放录音三遍,请孩子们分别找出图卡。 b. 让孩子们自己认读课文内容,把自己的小图卡,贴在自己画好的草地背景上。 c. 听录音,跟读课文2遍。 d. 小组合作,一个孩子读,一个来检查自己的图画。 e. 请孩子把大卡片贴到黑板上,小组描述图画,请几个孩子说一说。 f. 学生自己填写Read and write中的练习。投影答案。 2. Let’s play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Task time部分的设计广告,然后展示、描述自己广告的内容和特点,比一比那个小组设计的广告最有创意。 Step3:  Practice 1. Let’s play a. 看图,介绍:This is my village. Is it pretty? 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对所有发言的学生,都要及时进行鼓励。 b. 完成课本上的Let’s play. Step4: Production 1. 模拟采访 教师通过实物卡片,向学生展示采访表格。给学生讲清需采访的项目。 2. 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运用所学的句型对某个同学进行采访。 3. 请采访者把得到的信息填进在采访表格内。 4. 采访者根据表格内容提示,以第三人称身份向大家汇报采访结果。 5. 教师把学生填好的采访卡贴出来进行展示,模仿Task time的第2部分两人一组做对话练习。   Step5: Progress 1. 做基础训练57页Ⅷ题。 2. 为当地的旅游点做一个小广告。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Listen and choose  Pair work  Let’s sing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六单元的词汇和巨型,巩固复习There be句型和表示物体的方位介词短语。 2. 让孩子在Pair work的练习中充分的运用语言。 3. 通过学生参与一些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There be句型和表示物体的方位介词短语。让孩子在Pair work的练习中充分的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好表示方位的介词,运用There be 句型进行正确的述。 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 手势操 教师出示in, on, under, beside的单词卡片,让孩子看卡片用手势表演含义。 2. 听一听,做一做 教师发出口令,学生边做边说:Put your hands in/on/under/beside the desk. Put your pencil in/on/under/beside the book…. Let’s sing: My Days of the Week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Pair work  教师出示Pair work的挂图,请孩子把小图片贴在图中,边贴边询问:Where is the …?,请孩子来回答。 每个孩子有一套小卡片,小组做练习。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贴好,然后描述给另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按听到的内容完成图片。两个人交换练习。 两人一组,按自己的想法连一连,说一说。每个学生挑选完一样物品,就与同伴进行一次对话。 2. Listen and choose 听录音,完成练习。录音原文如下: There are mountains behind her village. There is a river near her house. There is a new air-conditioner in her bedroom. She cleans her bedroom every day. There is a lake near his village. There are many trees in front of his house. There is a big trash bin in his kitchen. He can cook tasty meals. There is a forest near his village. There is a road beside his house. There is a man under a tree. He often waters the flowers. There are many paths in her village. There are new curtains on the window of her house. There are many new skirts in her closet. She washes the clothes every weekend. 3. Let’s play 教师把准备好的问题写在卡片鱼身上,贴在黑板上。学生摘下自己会回答的问题,就赢得该奖励。 Step4: Production and progress1. 总结本课所学内 2. 做基础训练中55页Ⅰ、Ⅱ、Ⅲ、Ⅳ题。

篇12: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记本单元我会认的生字,及各类四字词语。并会用多音字组词。

2、 会背默古诗。

3、 能够写出带有相同部首的字。

4、 能够正确写出我会写的字所组的词,并知道它们的部首。

教学重点:我会写的字中易错的字。

教学难点:部分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 阅读黄色框里的话。知道本单元所讲的内容是秋天的景色。

二、 梳理本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的内容中包括识字一、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和语文园地一。

三、 好词好句欣赏

在这个单元中,有很多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四、 字词攻关

1、 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P18)

2、 我会写的部首

3、 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木:( )艹( )月( )宀( )

4、 易错的字

笔顺:色、华、壮、区、巨、它、已、甲、豆、

易写错:实、作、劳、安、(已、己)纷、经、刘

5、认读我会认的字词

1、 我会读(P3)(P19)

尽力 尽情 爽快 凉爽 直爽 翠绿 翠竹 、、、、、、

2、 多音字组词

行( )为( )降( )

都( )作( )尽( )

3、 AABB

许许多多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4、ABCC: 金光闪闪

5、秀丽神奇 一动不动 一( )不( ) 奇形怪状 很多很多 很( )很( )

6、词语搭配

(美丽)的图画 金黄的(灯笼) 红红的(脸颊) 金色的(波浪) 燃烧的(火把) ( )的秋天 ( )的山峰 翻滚的( ) ( )的雄鸡

(伸)脖子

7、量词

一(座)山峰 一(位)仙人

五、读课文

六、背诵

识字1 课文1 课文4 P19读读背背 课文3

七、默写古诗

八、听写字词

篇1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我会写的字的部首、笔顺。会读我会认的生字。

2、 能够听写本单元生词

3、 掌握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4、 会填写动宾词组、修饰词语。

5、 会改写句子。

教学重点:会改写句子。

教学难点: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 读黄色框里面的文字,知道本单元所讲的内容是学校生活丰富多彩。

二、 梳理本单元内容

识字2、 一株紫丁香 我选我 一分钟 难忘的一天 语文园地二

三、 分类练习

1、 字

(1) 字的笔顺:弹、甜、歌、切、包、及、身

(2) 易错的字:戏、琴、观、(棋、真、直)、养、(休、体)困、除、员、切、班、迟、身、

(3) 我会写的字的部首

(4) 认读我会读的字

(5)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P38)

2、 词

(1) 动宾词组

练书法 画图画 下象棋 弹钢琴 拉二胡 唱京戏 栽花草 喂鸽子 养金鱼 做航模 学电脑 观天气 打哈欠 冒着严寒 扫地 提水 搬桌子 推车 挑土 抬木头 捕鱼 捉虫 抓小鸡

(2) 读词 (P27)

(3) 组词(P24)坐、座(P39)

(4) 词语搭配

( )的小院 ( )的枝叶 消除(疲倦、疲劳) ( )地说 一(片)掌声 ( )的日子 ( )的微笑 高兴地(点头) 紧紧地(握住) 紧张的(心情) (沉着)地操纵 顺利地( ) ( )的图形 仔细地( ) 满意的(笑容) 亲切地( ) 兴奋地( )

(5) 各类词语

又香又甜 静悄悄 丁零零 看了看

(6) 多音字组词

背( ) 兴( )

3、 句子

(1)换个说法,不改变意思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我的好朋友是刘爽。

(2)造句(P37)

仔细地

4、 查字典

(1) 部首查字法:

A、 先确定字的部首。

B、 除去部首剩几画。

C、 在字典的第几页。

D、 读音、组词

(2) 音序查字法

A、 先确定字的大写音序是什么。注意音序一定要大写。(强调几个易错的大写字母,一定要与英语区分开。)

B、 再确定字的音节。

5、听写字词

相关专题 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