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日本

猪系大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地理教案-日本

【简介】感谢网友“猪系大拿”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案-日本(共1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地理教案-日本

地理教案-日本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较图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4.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小,人口稠密。自然地理特征,多山、平原狭小;海岸曲折、港湾优良;多火山地震;矿产资源贫乏;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 等方面。它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的因素,教材首先讲这些特征,为讲经济发展准备条件。

教材的发达的经济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讲述。一方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许多自然资源缺乏),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群岛多港口等,大力发展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和对外贸易概况。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说明许多重要原料依靠进口。

关于日本的工业分布,教材指出了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一带,并指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讲完工业分布以后,附带讲一下首都东京的情况。

渔业和农业在日本经济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它们与日本的自然、社会条件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发达的造船业又为其提供了庞大的捕捞工具。因此日本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鱼也成为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日本的耕地少,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日本人民因地制宜,精耕细作,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使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在农业上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关于“发达经济”的教法建议

讲述“发达的经济”一段教材,可按以下步骤:

1.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

3.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出当地输出日本的后从日本进口的货物引申介绍日本同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贸易情况。在讲述日本经济发达,工业部门齐全,主要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应指出,由于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品主要靠出口,日本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大。讲述日本经济的时候,适当交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些背景情况,使形式认识到日本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4.讲述日本工业的分布时,应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5.渔业和农业这部分,首先说明北海道附近海域多渔场,是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然后讲述日本利用发达的 造船工业和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立强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而农业特点,也要联系日本地形、气候、劳力和经济技术条件。

关于“自然地理特征”的教法建议

国家是一个综合体,要认识一个国家,首先是明确它所在的位置和组成。明确日本的位置和组成,便于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了解这个国家的资源情况和为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基础和可能性。

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先找出日本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及太平洋、日本海、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约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通过读日本政区图并填图,使学生掌握日本的领土组成和位置特征。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从日本所处的位置―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比较东京和北京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结合亚洲气温大陆的降水分布图,说明日本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联系地形和气候的特征,说明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降水的丰沛使日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点出其矿产资源贫乏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媒体】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日本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2000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  第二节  日本

一、自然环境特征

(示日本政区图)

(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提问)   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 1.群岛国家,多港湾

(示日本地形图)

(提问) 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 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岛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板书)  2.多山,多火山、地震

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量

东京

3.7

25.1

1610毫米

北京

― 4.7

26.1

636毫米

要求:(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个多?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 海洋性季风气候

(提问) 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

(转折过渡) 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

读图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外国进口所之占的百分比图”回答: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这些原料和燃料都从哪些大洲进口

(总结)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日本工业原料的来源很广,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大洲均有。我国和日本相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才13.4%,但还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坏森林资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板书)4.矿产资源贫乏

(伏笔)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这对它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那么日本如何克服这一不足呢?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日本

自然环境特征

群岛国家,多港湾

多山,多火山、地震

海洋性季风气候

矿产资源贫乏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媒体】日本工业原料来源和产品出口图、日本工业区分布图、日本地形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日本地形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日本的自然特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知道日本的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但其矿产资源贫乏。面对矿产资源的不利条件,日本人是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呢?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日本是怎样发挥其优势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利用岛国多港湾、人力资源丰富及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等优势,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板书) 二、发达的经济

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引导学生读日本工业在世界的位次表)

(提问)日本的经济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地位如何?

产品

汽车

发电量

集成电路板

磁带、录像机等电器

产量

11034万吨

1348万辆

7576亿千瓦时

在世界位次

1

1

3

2

1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和产品出口示意图)

日本经济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许多产品在国际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日本的原料和产品对外的市场的依赖太强,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

(板书)  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提问)  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见闻,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从日本进口的商品有哪些?主要是什么类型的工业产品?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主要是电子产品,另外日本向我国输出的还有钢材和其它工业产品,而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其实,日本最大的贸易国是美国,其次才是亚洲和西欧

(板书) 3.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日本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而工业产品有要销国外,日本的工业应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海岸线曲折,良港多,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在图上找出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并标注下来。

(板书)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城市附近都是日本主要的工业区。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在关中平原的南部,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进行确认)

(转折)  日本处在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相汇处,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日本的渔业发展水平如何呢?由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带动了渔业的发展?依靠那个部门的带动?

(造船业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建立了强大的海洋捕捞船队和水产品养殖业,故渔业发达。

(板书)  四.渔业发达

(提问)  日本的工业发达,农业发展如何呢?为什么日本农业多采取小型农业机械?为了提高单产,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

日本耕地少,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他们合理施肥,精耕细作,农业单产很高

(总结)  日本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和科学技术,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日本文化既有本文化的传统,又兼又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善于学习,扬长避短,重视科技和教育,保护环境,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呢?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经济

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3.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四、渔业发达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记住日本四大岛、临海、首都和主要海港及富士山。了解日本的地形、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理解日本的海洋性气候。

2、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初步学会用辩证法的方法分析自然条件的优劣。

3、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濒临的海洋。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工具:地理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除了祖国,同学们最熟悉的国家可能就是日本、美国、法国这些著名的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我们能够从很多方面发现这个国家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件展示】日本的书法

实际上,日本的很多文化传统来自于中国,这得益于中日间很近的距离,便于两国的交往。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北京和日本的东京,要求根据图中提供的`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课件展示】一衣代水的邻邦-日本的视频

【承转】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主要抓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应该清楚该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日本位置示意图。

【活动】引导学生确定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找出日本面临的海洋。(注意应强调纬度为北纬)。

【提问】1、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应处于什么温度带上?

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3、日本的国旗图案为什么是太阳?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位于东亚最东部,是亚洲最先看到日出的国家,号称“日出之国”,故红日是日本的象征。)

【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日本称为“小日本”吗?

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千米 人口:1.25亿

【活动】根据前面的知识计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

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提问】从图中观察,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它的山地分布在哪里?平原分布在哪里?

对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设问)

结论:日本境内多山少平原,并且平原分布在沿海一带狭小的区域内。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受到地形的影响,主要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

【承转】我们在概论中已经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岛国,实际上日本的国土主要是由四个大的岛屿加上南部的琉球群岛及一些小岛组成的。

【课件展示】日本四岛空白图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有北向南依次确认日本四岛的名称,并标注在填充图上。教师展示四岛名称。日本的国土相当于中国的云南,但他的海岸线却比我国岸线还长,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本海岸线的特点

【课件展示】日本海岸线轮廓。

【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曲折的海岸线对日本的经济及气候有什么影响?

海岸曲折,有众多的良港;岸线漫长,受海洋的影响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注重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师注意总结)

【课件展示】日本主要城市和地理事物示意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城市和最大的内海及最高峰富士山。并在相应的图册中填出。

【课件展示】日本的城市景观和富士山风景。

讲解日本的国花樱花。

【提问】大家在欣赏日本风景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富士山的形状是圆锥形?

【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及日本的位置

【讲解】由于日本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这个国家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富士山实际上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课件展示】富士山航拍图,关东大地震和坂神大地震照片 讲解灾害。(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震级8.2级,死亡人数15万。)

【转承】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日本的基本概况,对日本的地形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气候特征以及它带来的影响。

【课件展示】东亚气候类型图。

【提问】日本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

日本大部分地区在45°N~30°N,属于温带地区。同中国东部相同的是,由于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日本呈现了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

【课件展示】东京、北京气候对比表

【提问】同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气候有什么自己的特点?这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

【讲解】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它的太平洋沿岸夏秋多台风。

【提问】日本的河流有什么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把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联系起来思考)

(日本的降水比教丰富,加之国家狭小,山区大,使得它的河流短小但水流湍急,故水能资源丰富)

【提问】回过头来回忆一下课件展示,日本的风景非常优美,这中间什么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丰富)

【课件展示】日本的林地分布图

【讲述】日本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名列世界前茅,赢得了绿色王国的美誉。日本20几种有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法律,鼓励和嘉奖造林优异者。法律规定,凡在国家规定的防护林内盗伐林木者,要处以5年以下的徒刑或2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日本人几乎到了爱树成癖的程度。房屋还没建起,四周已种上了花草树木。不论何处,很难看到攀折花木的坏现象。在日本,绿化已深入人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转承】日本的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对它相当不利的是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很多矿产需要进口,这对它的经济起到了制约作用。

【总结】课件展示本课时的知识联系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日本

一、自然特征:

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港湾众多

2.平原狭小,山区广大,多火山、地震

3.季风气候,海洋性强,森林茂密,水能丰富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假设自己是一个日本人,想白手起家,应该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2.联系日本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规律,阐述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中国经济?

篇2:日本地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了解日本工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

教学用具

《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片。

教学提纲

第二节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

一、位置、领土、人口

二、自然条件

1、多山的地形

2、海洋性季风气候

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现代化的工业

①发展条件

②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2、现代化的农业

①技术先进产量高

②农业部门的分布

四、文化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等方面认识了东亚的一般特征,但是东亚各地又有明显的差异,囚此,我们还要学习东亚的国家地理。

[提问]除我国以外,东亚的其他三国,哪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更具有突出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从哪几方面分析和如何进行分析。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板书)

[提问]从黑板题目看,说明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

一、位置、领土、人口(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根据《日本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地处中纬度地区,东亚的东部边缘,东临太平洋;是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一个岛国,领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并指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在东亚的政区图上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位置范围的基础上,了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提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或者东亚四国人口统计表,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国中最高的。)

[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读《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卜厂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多山的地形

[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

[提问]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学生可从资源及其利用方面考虑。日本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尤其矿产资源贫乏,如煤、石油等。但多硫磺矿,宜林地区广,国士三分之二为森林覆盖,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

[教师讲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地形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指导学生读东亚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从日本在图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日本在北回归线以北,属于温带,又处于季风区内,具有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四季的分配,冬夏季的气温及降水情况,但也有很大差异。)

[提问]从其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看,日本与我国东部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受纬度影响南北气候有一定差异,而多山的地形也会使日本的气候相对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气候有所不同,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说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

2、海洋性季风气候(板书)

复习巩固

[提问]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提问]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篇3:日本地理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特点;

2、通过对日本的地形及纬度分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学会分析其气候的成因;

3、通过对日本的气候和地形的学习,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其气候成因的分析,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

3、日本气候类型与中国同纬度相比有何不同?

4、日本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危害。

教学难点

1、日本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3、日本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如人口老龄化和资源贫乏的解决等。

教学方法

1、讲授2、对比分析 3、案例分析

教具准备

1、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教师

高二地理组:张瑞华

教学过程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群岛国家。

(1)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州北海道本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九州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四国

2、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

(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如神户、横滨),(人工海岸占1/3)。

3、海洋性显著的温带气候:

(1)、日本地处温带,在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季风气候显著。

(2)、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南部和四国、九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气候海洋性强。

因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

4、自然资源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旅游资源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二、日本的经济

1、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为什么?)的狭小地区,主要有五大工业区:

(1)京滨区: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区。

(2)名古屋区(中京区):以名古屋为中心。

(3)阪神区:以大阪、神户为中心,是日本第二大工业区。

(4)濑户内区:

濑户内海沿岸。

(5)北九州区:

以北九州为中心。

(以高新技术为主)

理由:岛国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矿产资源缺乏,有利于进口原料;国内市场狭小,有利于产品出口。

2、发展迅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

3、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现代化水平很高。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为主。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居世界前列。

4、经济对外依赖性突出,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怎样进口?)。工业产品也大量销往国外。

三、应用实例:

小结

1.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群岛国家,人多地少,地狭人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火山、地震、台风、海啸多发,灾害频繁。

3.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偏多。

4.日本工业发达,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属临海型分布),工业主要是进口―加工―出口型。

5.日本矿产资源极度贫乏,主要靠进口,对外依赖性强;森林、水能、渔业、旅游资源丰富。

篇4:日本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较图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4、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小,人口稠密。自然地理特征,多山、平原狭小;海岸曲折、港湾优良;多火山地震;矿产资源贫乏;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等方面。它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的因素,教材首先讲这些特征,为讲经济发展准备条件。

教材的“发达的经济”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讲述。一方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许多自然资源缺乏),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群岛多港口等,大力发展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和对外贸易概况。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说明许多重要原料依靠进口。

关于“日本的工业分布”,教材指出了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一带,并指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讲完工业分布以后,附带讲一下首都东京的情况。

渔业和农业在日本经济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它们与日本的自然、社会条件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发达的造船业又为其提供了庞大的捕捞工具。因此日本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鱼也成为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日本的耕地少,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日本人民因地制宜,精耕细作,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使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在农业上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关于“发达经济”的教法建议

讲述“发达的经济”一段教材,可按以下步骤:

1、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

3、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出当地输出日本的后从日本进口的货物引申介绍日本同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贸易情况。在讲述日本经济发达,工业部门齐全,主要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应指出,由于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品主要靠出口,日本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大。讲述日本经济的时候,适当交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些背景情况,使形式认识到日本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4、讲述日本工业的分布时,应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5、渔业和农业这部分,首先说明北海道附近海域多渔场,是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然后讲述日本利用发达的造船工业和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立强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而农业特点,也要联系日本地形、气候、劳力和经济技术条件。

关于“自然地理特征”的教法建议

国家是一个综合体,要认识一个国家,首先是明确它所在的位置和组成。明确日本的位置和组成,便于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了解这个国家的资源情况和为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基础和可能性。

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先找出日本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及太平洋、日本海、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xxxx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约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通过读日本政区图并填图,使学生掌握日本的领土组成和位置特征。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从日本所处的位置―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比较东京和北京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结合亚洲气温大陆的降水分布图,说明日本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联系地形和气候的特征,说明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降水的丰沛使日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点出其矿产资源贫乏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媒体】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日本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xxxx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第二节日本

一、自然环境特征

(示日本政区图)

(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提问)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1、群岛国家,多港湾

(示日本地形图)

(提问)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假设自己是一个日本人,想白手起家,应该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2、联系日本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规律,阐述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中国经济?

篇5:地理《日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liuxue86.com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的3.11地震与中国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日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的3.11地震与中国20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比较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提示: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

(1)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2)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课后习题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篇6:日本地理教案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媒体】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日本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第二节日本

一、自然环境特征

(示日本政区图)

(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提问)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1、群岛国家,多港湾

(示日本地形图)

(提问)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岛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板书)2、多山,多火山、地震

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降水量

东京3。7、25。1、日本1610毫米

北京— 4。7、26。1、636毫米

要求:(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个多?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3、海洋性季风气候

(提问)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

(转折过渡)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

读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示意图”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外国进口所之占的`百分比图”回答: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这些原料和燃料都从哪些大洲进口

(总结)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日本工业原料的很广,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大洲均有。我国和日本相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才13。4%,但还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坏森林资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板书)4、矿产资源贫乏

(伏笔)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这对它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那么日本如何克服这一不足呢?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日本

自然环境特征

群岛国家,多港湾

多山,多火山、地震

海洋性季风气候

矿产资源贫乏

篇7:日本地理小常识

一、日本里也有个“中国”?| 日本地理

这个故事还没完,而后又有女生问我那个想当然的同桌;“日本貌似有个中国地方,这个地方和中国有关系吗?”他当然是不知道了,于是开始想当然的编出了这样一番让我哭笑不得的言论:“日本的中国地方啊,这个地方离我们中国很近,很多习俗都十分相近,基本上很多人都说汉语呢!如果你去日本玩儿一定要去这个中国地方,你会很习惯那里的生活的!”听到这里,说一句“王德发”已经远远不能表达我的愤怒了,得亏是上课了,要不然我一定要争出个水落石出。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中国地方”为什么有中国两个字在里面?很容易让我们中国人混淆不清的好不啦!其实,这与国名里的中国是毫无关系的。那么,日本的这个“中国地方”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中国地方”这个地名的来由,这里有多种说法。我们来看最能令人信服的两种说法。

十世纪左右,延喜式的律令条文中提到以当时的首都京都为中心来看,现在的近畿地区是“近国”,九州地区和东日本地区是“远国”,而因为现在的中国地方在近国和远国的中间,所以“中国地方”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这样看上去好像起名挺随便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来自比延喜式更久远的神话传说,但是现在的日本人更加承认这种说法。根据《古事记》记载,众神居住的地方叫高天原,死去的人去往黄泉之国。在它们之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两位神创造了现在的日本列岛,这块土地被叫做“中之国”,这里中之国的意思是“介于高天原和黄泉之国之中的国度”,直到中之国被平定为止这段时间,黄泉之国的传说、须佐能乎神的传说、大国主神的让国传说等,都是以现在的“中国地方”岛根县出云地区为中心进行斗争的。因为当时出云地区出现了许多很有势力的豪族和各种势力。

让这些神服从于天照大神一统全国的经过,正是神话中描写的平定中之国的故事。因为“平定中之国”,所以以出云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岛根、鸟取、冈山、广岛、山口五地的地方就被称为“中之国”,并且流传至今名叫“中国地方”。

不要再说日本的“中国地方”和“中国”有关系了啊!

二、日本地理及日本奈良县

奈良县(Nara-ken),古称大和,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近畿地区的中南部,东邻三重县,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县,北连京都府,为内陆县,是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奈良县土地面积约为3,691平方公里,77%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盖率60%,居住面积较少,人口集中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是日本的人工高产林区,主要产业有纤维产品制造业、木材、木制品制造业等,畜产业也较发达。

概要: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这里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重要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昭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

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四周为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县、三重县所环绕,属内陆县。由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的纪伊山地及扩展至北侧的平原组成,土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森林覆盖率为77%,大约90%的人口集聚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自7至794年奈良县曾是日本的首都,称为“平城京”,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在佛教传入日本的公元6世纪至8世纪期间,奈良一直作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繁荣。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大规模国际首都“平城京”,作为历史性的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之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透过古代通商道路——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存有以东大寺、法隆寺为首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建筑、佛象雕刻等许多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

该县属于山岳性气候,整体上气候温和。北部地区气候温暖,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至1300毫米左右;南部山岳地区为多雨地带,为山岳型气候,年降雨量为5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约10℃左右。以盛产吉野杉闻名,林业作为主要产业得以长足发展,并培育出日本为数不多的美丽人造林,还拥有大和高田的纤维产业、大和郡山的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等发达的工业和产业。

奈良县没有港口可资利用,水路交通只得依赖周边地区,陆路交通是其通往日本其他地区与国外的命脉;也没有机场,最便捷的是利用关西国际机场和大阪机场。

风景名胜:

奈良公园

公园内有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的有名的寺院和神社,如兴福寺、东大寺和春日大社。

若草山

海拨342米,面积33万平米。看似三山相叠的一个草坪山。登临山顶,整个奈良盆地尽眼底。每年仅3月21日至6月15日,9月10日至11月25日,方可入山。

飞鸟寺

一丈六的飞鸟大佛,是日本最古的佛像,是公元6世纪苏我马子兴建的日本最早的正规寺院,由从百济(朝鲜半岛扶余系国家)招募的能工巧匠设计建造。

篇8:日本地理小常识

日本地理小常识

一、日本里也有个“中国”?| 日本地理

小编中学时期,有个同桌曾经特别喜欢吹牛皮,感觉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同学问到:“日本的株式会社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就开始一本正经的说瞎话;“众所周知,日本的私人企业垄断比例特别高,株式会社就是日本一家特别综合性的公司,方方面面都涉及的到!”小编冷冷的回了一句:“株式会社在日语里是股份公司的意思。”他便恼羞成怒。(毕竟从小到大,小编在日本文化方面还是很在行的!)

这个故事还没完,而后又有女生问我那个想当然的同桌;“日本貌似有个中国地方,这个地方和中国有关系吗?”他当然是不知道了,于是开始想当然的编出了这样一番让我哭笑不得的言论:“日本的中国地方啊,这个地方离我们中国很近,很多习俗都十分相近,基本上很多人都说汉语呢!如果你去日本玩儿一定要去这个中国地方,你会很习惯那里的生活的!”听到这里,说一句“王德发”已经远远不能表达我的愤怒了,得亏是上课了,要不然我一定要争出个水落石出。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中国地方”为什么有中国两个字在里面?很容易让我们中国人混淆不清的好不啦!其实,这与国名里的中国是毫无关系的。那么,日本的这个“中国地方”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中国地方”这个地名的来由,这里有多种说法。我们来看最能令人信服的两种说法。

十世纪左右,延喜式的律令条文中提到以当时的首都京都为中心来看,现在的近畿地区是“近国”,九州地区和东日本地区是“远国”,而因为现在的中国地方在近国和远国的中间,所以“中国地方”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这样看上去好像起名挺随便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来自比延喜式更久远的神话传说,但是现在的日本人更加承认这种说法。根据《古事记》记载,众神居住的地方叫高天原,死去的人去往黄泉之国。在它们之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两位神创造了现在的日本列岛,这块土地被叫做“中之国”,这里中之国的意思是“介于高天原和黄泉之国之中的国度”,直到中之国被平定为止这段时间,黄泉之国的传说、须佐能乎神的传说、大国主神的让国传说等,都是以现在的“中国地方”岛根县出云地区为中心进行斗争的。因为当时出云地区出现了许多很有势力的豪族和各种势力。

让这些神服从于天照大神一统全国的经过,正是神话中描写的平定中之国的故事。因为“平定中之国”,所以以出云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岛根、鸟取、冈山、广岛、山口五地的地方就被称为“中之国”,并且流传至今名叫“中国地方”。

不要再说日本的“中国地方”和“中国”有关系了啊!

二、日本地理及日本奈良县

奈良县(Nara-ken),古称大和,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近畿地区的中南部,东邻三重县,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县,北连京都府,为内陆县,是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奈良县土地面积约为3,691平方公里,77%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盖率60%,居住面积较少,人口集中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是日本的人工高产林区,主要产业有纤维产品制造业、木材、木制品制造业等,畜产业也较发达。

概要: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这里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重要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昭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

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四周为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县、三重县所环绕,属内陆县。由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的纪伊山地及扩展至北侧的平原组成,土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森林覆盖率为77%,大约90%的人口集聚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自710年至794年奈良县曾是日本的首都,称为“平城京”,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在佛教传入日本的公元6世纪至8世纪期间,奈良一直作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繁荣。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大规模国际首都“平城京”,作为历史性的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之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透过古代通商道路——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存有以东大寺、法隆寺为首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建筑、佛象雕刻等许多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

该县属于山岳性气候,整体上气候温和。北部地区气候温暖,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至1300毫米左右;南部山岳地区为多雨地带,为山岳型气候,年降雨量为5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约10℃左右。以盛产吉野杉闻名,林业作为主要产业得以长足发展,并培育出日本为数不多的美丽人造林,还拥有大和高田的纤维产业、大和郡山的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等发达的工业和产业。

奈良县没有港口可资利用,水路交通只得依赖周边地区,陆路交通是其通往日本其他地区与国外的命脉;也没有机场,最便捷的是利用关西国际机场和大阪机场。

风景名胜:

奈良公园

公园内有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的有名的寺院和神社,如兴福寺、东大寺和春日大社。

若草山

海拨342米,面积33万平米。看似三山相叠的一个草坪山。登临山顶,整个奈良盆地尽眼底。每年仅3月21日至6月15日,9月10日至11月25日,方可入山。

飞鸟寺

一丈六的飞鸟大佛,是日本最古的佛像,是公元6世纪苏我马子兴建的日本最早的正规寺院,由从百济(朝鲜半岛扶余系国家)招募的能工巧匠设计建造。

篇9:初一地理日本课件

初一地理日本课件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的3.11地震与中国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八)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地图、资料等让学生分析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其“地域性”的特点;通过认识日本经济主要特征的形成,认识经济活动与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域性”的必然联系,同时认识到人文因素对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日本文化的东西方兼容的特点的分析,认识到“地域性”特点和“综合性”特点的具体反映。

篇10:国贸地理日本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二、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1)教材前后联系: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日本”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日本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日本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日本有很强的认识愿望。学习这一节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一节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等内容。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经济打下基础。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

A、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C、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利用学生对日本的熟悉,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有意义的。

C、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说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教学前要求学生先去搜集有关日本的资料,事先对日本有一定的印象。

[日本映象]

教师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课前搜集资料。

培养学生独立积极搜集资料,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过渡讲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日本”了解一下这个国家自然环境。出示日本自然地理结构图。

[讲述]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了解一下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情境创设]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问:某国试飞导弹出现故障,一下子坠落在30N-45N、140E-145E的海域,哪个国家会提出抗议?

利用日本地形图找出的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______岛、_____岛、_____岛、_____岛等四大岛屿以及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 洋,西临 海。

日本的纬度位置是_____。

你会自己分析英国的地理位置吗?

[组织学生交流]

以“牛刀小试”的形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通过设问:“结合日本国土形状,你能从上面的表格用简短语言概括日本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强调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人口密度大。

[过渡]日本这个国家经常听说地震、火山现象,们来看一下。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及资料。

设问:“有人认为:火山、地震是上天对日本人发动二战的报应,对吗?”

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

出示地形示意图让学生有个形象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读图,完成相应的练习。

设问:“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设情境,学生讨论]

在冬季,北京的什刹海的湖面到处是欢快的溜冰的人群,而在日本东京的公园却有人在划船,这是为什么?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学生比较“大陆性特征和海洋性特征的含义?”

[复习小结]

出示本课思路分析结构图。

[练习巩固]

课本:

P66-67活动题

调查身边的日本事物

思考:假如你是日本首相,依据日本自然条件你会如何发展日本的经济?

篇11:地理日本教学课件

地理日本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较图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关于“自然地理特征”的教法建议

通过读日本政区图并填图,使学生掌握日本的领土组成和位置特征。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从日本所处的位置—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比较东京和北京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结合亚洲气温大陆的降水分布图,说明日本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联系地形和气候的特征,说明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降水的丰沛使日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点出其矿产资源贫乏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媒体】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日本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 第二节 日本

一、自然环境特征

(示日本政区图)

(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提问) 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 1.群岛国家,多港湾

(示日本地形图)

(提问) 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 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岛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板书) 2.多山,多火山、地震

1610毫米

北京

— 4.7

26.1

636毫米

要求:(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个多?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 海洋性季风气候

(提问) 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

(转折过渡) 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

读图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示意图”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外国进口所之占的百分比图”回答: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这些原料和燃料都从哪些大洲进口

(总结)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日本工业原料的很广,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大洲均有。我国和日本相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才13.4%,但还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坏森林资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板书)4.矿产资源贫乏

(伏笔)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这对它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那么日本如何克服这一不足呢?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日本

自然环境特征

群岛国家,多港湾

多山,多火山、地震

海洋性季风气候

矿产资源贫乏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媒体】日本工业原料和产品出口图、日本工业区分布图、日本地形图

(导入) 展示日本地形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日本的自然特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知道日本的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但其矿产资源贫乏。面对矿产资源的不利条件,日本人是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呢?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日本是怎样发挥其优势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利用岛国多港湾、人力资源丰富及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等优势,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板书) 二、发达的经济

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引导学生读日本工业在世界的位次表)

(提问)日本的经济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地位如何?

产品

汽车

发电量

集成电路板

磁带、录像机等电器

产量

11034万吨

1348万辆

7576亿千瓦时

在世界位次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和产品出口示意图)

日本经济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许多产品在国际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日本的原料和产品对外的市场的依赖太强,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

(板书)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提问) 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见闻,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从日本进口的商品有哪些?主要是什么类型的工业产品?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主要是电子产品,另外日本向我国输出的还有钢材和其它工业产品,而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其实,日本最大的贸易国是美国,其次才是亚洲和西欧

(板书) 3.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日本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而工业产品有要销国外,日本的工业应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海岸线曲折,良港多,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在图上找出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并标注下来。

(板书)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城市附近都是日本主要的工业区。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在关中平原的南部,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进行确认)

(转折) 日本处在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相汇处,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日本的渔业发展水平如何呢?由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带动了渔业的发展?依靠那个部门的带动?

(造船业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建立了强大的海洋捕捞船队和水产品养殖业,故渔业发达。

(板书) 四.渔业发达

(提问) 日本的工业发达,农业发展如何呢?为什么日本农业多采取小型农业机械?为了提高单产,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

日本耕地少,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他们合理施肥,精耕细作,农业单产很高

(总结) 日本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和科学技术,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日本文化既有本文化的传统,又兼又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善于学习,扬长避短,重视科技和教育,保护环境,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呢?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经济

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3.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四、渔业发达

【活动】根据前面的知识计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

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提问】从图中观察,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它的山地分布在哪里?平原分布在哪里?

对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设问)

结论:日本境内多山少平原,并且平原分布在沿海一带狭小的区域内。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受到地形的影响,主要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

【承转】我们在概论中已经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岛国,实际上日本的国土主要是由四个大的岛屿加上南部的琉球群岛及一些小岛组成的。

【展示】日本四岛空白图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有北向南依次确认日本四岛的名称,并标注在填充图上。教师展示四岛名称。日本的国土相当于中国的云南,但他的海岸线却比我国岸线还长,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本海岸线的特点

【展示】日本海岸线轮廓。

【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曲折的海岸线对日本的经济及气候有什么影响?

海岸曲折,有众多的良港;岸线漫长,受海洋的影响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注重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师注意总结)

【展示】日本主要城市和地理事物示意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城市和最大的内海及最高峰富士山。并在相应的图册中填出。

【展示】日本的城市景观和富士山风景。

讲解日本的国花樱花。

【提问】大家在欣赏日本风景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富士山的形状是圆锥形?

【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及日本的位置

【讲解】由于日本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这个国家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富士山实际上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展示】富士山航拍图,关东大地震和坂神大地震照片 讲解灾害。(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震级8.2级,死亡人数15万。)

【转承】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日本的基本概况,对日本的地形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气候特征以及它带来的影响。

【展示】东亚气候类型图。

【提问】日本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

日本大部分地区在45°N~30°N,属于温带地区。同中国东部相同的是,由于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日本呈现了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

【展示】东京、北京气候对比表

【提问】同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气候有什么自己的特点?这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

【讲解】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它的太平洋沿岸夏秋多台风。

【提问】日本的河流有什么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把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联系起来思考)

(日本的降水比教丰富,加之国家狭小,山区大,使得它的河流短小但水流湍急,故水能资源丰富)

【提问】回过头来回忆一下展示,日本的风景非常优美,这中间什么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丰富)

【展示】日本的林地分布图

【讲述】日本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名列世界前茅,赢得了绿色王国的美誉。日本20几种有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法律,鼓励和嘉奖造林优异者。法律规定,凡在国家规定的防护林内盗伐林木者,要处以5年以下的徒刑或2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日本人几乎到了爱树成癖的程度。房屋还没建起,四周已种上了花草树木。不论何处,很难看到攀折花木的坏现象。在日本,绿化已深入人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转承】日本的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对它相当不利的是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很多矿产需要进口,这对它的经济起到了制约作用。

【总结】展示本课时的知识联系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日本

一、自然特征:

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港湾众多

2.平原狭小,山区广大,多火山、地震

3.季风气候,海洋性强,森林茂密,水能丰富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假设自己是一个日本人,想白手起家,应该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2.联系日本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规律,阐述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中国经济?

篇12:初中地理日本课件

初中地理日本课件

【知识目标】

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地形特点特点。

3、了解日本国土面积和人口。

4、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能力目标】

1、通过地图教学,强化学生地图的阅读能力、地图学习运用能力。

2、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课堂沉默现象。

3、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懂得在自然灾害前面如何自救、避险等知识。

2、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而没有胁迫感的课堂环境中,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

1、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2、日本地形特征。

3、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上的学生沉默现象。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具准备】

《日本地形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教学方法】

利用图表、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教学法等。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日本。日本有“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呼,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你到底又知道日本多少呢?(讨论:根据你所知道的日本或者与日本有关的说与大家听,看谁说得多?)

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说。(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相信,经过大家在这节课内的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团结合作,我们肯定都能对日本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简单而又动情的几句渲染语,将能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和热情,迅速地把全班学生都推入了学习的角色之中,这对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教学进度及教学效率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然后教师导入新课教学。

【教与学】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把地图册打开到《日本》这一页,拿出《地理填充图》,对照《日本图》在填充图上填注太平洋、日本海、东海、黄海、朝鲜海峡、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

(教师)根据地图和你所填注的内容用语言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面、面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隔东海、黄海与中国相望。)从日本的海陆位置可以知道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群岛国家),它的领土主要由哪些岛屿组成呢?

2、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对照《日本图》说出日本领土组成的主要四大岛屿名称,并指出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哪个?(学生回答可采取分组竞赛等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出示《日本轮廓简图》,让学生在《日本轮廓简图》上填上四大岛屿名称。

(知识拓展)日本北部四个小岛色丹岛、择捉岛、国后岛、齿舞诸岛也是日本固有领土,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当时的苏联占领,至今仍被俄罗斯占有。

3、学生活动:根据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保留整数位)。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概括日本的面积和人口情况。(先让班干回答或由班干推选人选,这样,不仅能很快改变尴尬局面,而且,还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国 家 面积(万千米2) 人口(亿人) 人口密度(人/千米2)

日 本 37.8 1.27 336

中 国 960 12.95 131

通过计算对比,我们知道日本面积狭小,但人口众多,是一个地狭人稠的群岛国家。

4、学生讨论:观察日本轮廓,看看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有利条件?

(针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肯定,及时加以鼓励、表扬,努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增添成就感,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归纳讨论结果:日本海岸线漫长(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运输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5、阅读《日本地形图》,概括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狭小。并且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

6、阅读教材P67“阅读”材料—富士山,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及资料

分成两组讨论下列两个问题:

(1)日本群岛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如果你遇到地震灾害,如何避险?

(2)富士山山顶白雪皑皑,山腰森林葱郁,试分析地理原因。

【课堂小结】

经过今天我们对《日本》的初步学习,你对日本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你学到了什么?请你用几句话把你学到的知识说给我们听。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你把它记下来,课后和同学或老师一起讨论。好吗?

【板书设计】

一、东亚岛国

1、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领土组成 本 州 、北海道、四国、九州 地狭人稠的群岛国家。

3、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天然良港。

二、多山的地形

1、多山的岛国,平原狭窄

2、火山地震频繁

篇13:初一地理日本说课稿

初一地理日本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日本映象]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讲述]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观察地图}要求学生自习观察地图,通过地图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组织学生交流]

以小组分组讨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过渡]展示日本富士山图片,因富士山为活火山,导出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火山。提问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这样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际,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我布置了一下练习:

1、课本66—67活动题。

2.搜集日本风俗民情材料,使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家。

篇14:日本地理教学课件

日本地理教学课件

一、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教程分析

本课时主要介绍日本的自然环境,共有四个小标题,由“东亚的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组成,这四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后面的内容“发达的经济”和“主要的城市”作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三、学情分析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经济发达,工业产品在我国深受欢迎,近代侵略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等,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印象中的日本,激发兴趣,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导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温湿的.气候特点。

根据资料和图片,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情况,以及东西融合的文化。

2、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通过分析多日本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的危害、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开辟为旅游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等,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避震抗震意识,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信心与能力。用比较法,对北京与东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掌握日本的气候特征。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古代在政治体制、文化、建筑、服装、茶道、书道等深受中国的影响,以及近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激发同学们要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地图认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和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运用有关和已有知识,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温湿的气候特点。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综合比较法。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黑板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请同学们说说印象中的“日本”。同学们的答案有:日本很发达,我们市场上来自日本的商品很多,如汽车、电视、相机,食品、等;也有同学说日本很漂亮,有很多樱花,也有同学说日本很可恶,杀了我们很多同胞等等。这样既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又有效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日本,从地理角度了解日本。

(板书) 第一节 日本

一、东亚的岛国

(出示日本政区图)

思考:(1)日本是一个岛国,领土位于哪个半球?由哪几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引导学生回答(日本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组成;临海洋:太平

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提问) 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

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请学生在课本图中找出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和东京湾及东京、横滨两个著名的港口。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 1、位置及领土组成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最北及最南的纬线读出大致纬度,找出日本四大岛、首都;了解日本地处北温带、南北狭长的领土特点,并看图片认识日本的民族、语言。

(板书)2、首都、民族、语言、港口

让学生完成课本66页的活动题,根据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平方千米),算出日本及中国的人口密度,说明日本是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板书)3、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

(出示日本地形图)

(提问) 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 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岛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板书) 二、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归纳总结)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

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三、温湿的气候

1、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夏季多台风

(提问) 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

区为森林覆盖,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6%,名列世界前茅,赢得了绿色王国的美誉;在日本,绿化已深入人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板书)四、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同时点出日本矿产资源贫乏的特点)

从日本的传统的饮食习惯,说明日本渔业资源丰富。

(板书)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出示有关古今中日友好往来的资料和图片,说明古代日本文化深受我国的影响;近代日本又受欧美文化的广泛影响。

(板书)五、东西融合的文化

在古代,日本受我国影响很大。在近现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社会。

列举并介绍日本的文字、姓氏、和服、料理、住宅、茶道

(板书)六、发达的经济

对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整体的概况

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从资源、人口、交通、科技、市场等多方面分析原因

(板书)日本的第一产业、大二产业、第三产业并说简单的介绍

(板书)七、主要的城市

简要概况说明日本的主要城市如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京都等

九、课堂训练

课堂练习:读日本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岛是日本领土的主要部分,其中 (填字母)为日本第一大岛,名称是 岛,领土北端的D是 岛。

2、. 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3、图中E表示 洋,F表示 海;B岛与C岛之间的狭窄海域是 海。

4、.图中数字①、②、③、④表示城市中, (填数字)为日本首都东京。

篇15:地理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图表、对比等方式说明了土地资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为了建立一种评价、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农业大国来说,更应该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造福人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8人,对地理学习有较高兴趣的有10人;对地理知识理解较好的有17人;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按时完成的有18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学生没有远大理想(主观,2,教师基本上是非专业(客观)。

由于初二学生在开始时依然是以形象思维、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如何评价土地资源;(知识目标)

2,掌握认识资源的过程和方法;(能力目标)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2,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难点: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质量差异大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问题投影呈现: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媒体呈现)引导生阅读: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同学生一起阅读投影的三大林区录相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投影呈现)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投影呈现,生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

篇16:地理教案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第三节 土地资源

[解释]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

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

3.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学生讨论、回答]略

[提供图表]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

土地类型

面积

(万平方千米)

世界地位

(第几位)

中国人均

(平方米)

世界人均

(平方米)

土地总面积

960

3

8100

27762

耕地

95.1

4

802

2501

林地

128.6

5

1085

7170

草原

313.3

3

2644

6235

[提问]从这个表中,你还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这是受国土面积、地形、气候、土壤等多种条件影响的结果。

2.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世界上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居倒数第三位,总量第四,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

3.耕地和林地比重小,不易利用的土地面积大。

[转折]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活动]安排学生读图,思考:每种类型在干湿地区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如何分布?品种上有什么地区的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丘陵(秦淮以北为旱地,秦淮以南为水田)。

林地: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

草地: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

[转折]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板书]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读资料,讨论]略

[教师小结]

1.当前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1)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

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2)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结课]土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每年6月25日,是中国的土地日。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板书: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

1.土地类型多样

2.人均占有量小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二、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利用中的问题

2.解决对策

篇17:地理教案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讲述]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呢?

[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演示包括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景观图片)。最后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一个特点――土地类型多种多样。

[展示]表格

土地类型

面    积

(万平方千米)

世界地位

(第几位)

中国人均

(平方米)

世界人均

(平方米)

土地总面积

960

3

8100

27762

耕地

95.1

4

802

2501

林地

128.6

5

1085

7170

草原

313.3

3

2644

6235

通过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通过读图,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讲述]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展示]本别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水田和旱田的图片、草原自西向东的变化示意图、森林的分布图(投影或计算机)、问题(计算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各三组,说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现状。

[展示]漫画

[提问]从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展示]防护林体系示意图、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带景观图

[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

[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活动目的:

通过学习土地资源一课,学生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生拓展思维,思考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环保的行动中来,不再做一个旁观者。

活动要求:

在学习土地资源一节之后,根据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有关土地资源的信息,写一篇关于“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倡议书。字数500-800字。拓展思维,写出自己的想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优秀的作品集中起来在全校展出,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篇18:地理教案

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我国气候特征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 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DD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DD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

篇19:地理教案

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法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建议指导学生读4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宏观上分析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分布的特点是广泛且相对集中。关于矿点名称,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省区、江河、山脉等参照物,寻找矿点与它们之间的方位上的联系,并通过读图、填表、图表对照、看图连线等方法巩固地名的记忆,进一步培养读图技能。教学中要用资料、数据说明能源矿产丰富,同时联系生产实际说明煤和石油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实际的解决办法。 在这节内容的讲授中,有三个点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一个是金属矿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的作用非常熟悉,但是容易忽视金属矿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因为这会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密切关系;第二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在谈到对矿产资源问题的对策时,学生往往容易把目光集中在问题的治理上,其实治理是一方面,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想办法找出更多的新能源,但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发新能源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第三,矿产资源与前面介绍的两种资源以及后面的海洋资源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是非可再生的,在教学中,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讲得适度,避免出现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情绪,教育学生要以客观、实际的态度看待我国矿产资源问题。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 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一般指铁和铁基合金。你们知道铁矿有什么作用吗?(制造钢铁)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钢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问题及对策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寻找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边演示课件边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土地资源。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

[讲解]矿产资源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如何呢?

[演示]四幅我国矿产分布图,提问:从宏观上看,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讲解]目前在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中,北方占近90%,南方只占10%,全国1/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冀、川三省。所以说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

[提问]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

[小结]资源的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的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同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讲解]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演示]课件: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点击图片进入相应的资源的学习)

[演示并讲解]“中国煤矿分布图”,我国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演示]练习:根据下表中所列的煤矿的名称与“我国主要大煤矿的分布”图对照,熟悉煤矿的分布地区。

所在省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煤矿名称

开滦

峰峰

大同

阳泉

西山

阜新

鸡西

鹤岗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学生活动)

[演示]中国煤矿分布图,教师指图点出主要的煤矿,学生回答煤矿名称。

[提问]思考:举例说明人类是如何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煤的。(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可以请几个代表发言)

[演示]关于煤的六幅图片

[演示并讲解]“中国主要油气田分布图”,我国石油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位。

[演示]练习:根据下表中所列的油田的名称与“我国主要油气田的分布”图对照,熟悉石油的分布地区。

所在省

河北

辽宁

黑龙江

山东

山东和河南之间

油田名称

华北

辽河

大庆

胜利

中原

(学生活动)

[演示]中国主要油气田分布图,教师指图点出主要的油田,学生回答油田名称。

[提问]思考:举例说明人类是如何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石油的。(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可以请几个代表发言)

[演示]关于石油的六幅图片

[讲解]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电力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使学生形成紧迫感、责任感)

[提问]如何才能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呢?(学生讨论)

[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讲解]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国金属矿产的情况。

[讲解]金属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通常指铁(有时也包括铬和锰)和铁基合金。有色金属是除黑色金属外的其他金属。铁矿是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铁矿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演示]中国铁矿分布图

[讲解]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演示]练习:根据下表中所列的铁矿的名称与“我国主要铁矿的分布”图对照,熟悉铁矿的分布地区。

所在省

河北

内蒙古

辽宁

安徽

湖北

海南

四川

铁矿名称

迁安

白云鄂博

鞍山

本溪

马鞍山

大冶

石碌

攀枝花

[演示]中国铁矿分布图,教师指图点出主要的铁矿,学生回答名称。

[演示]关于铁矿和冶炼的两幅图片

[演示]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分布图

[讲解]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不仅储量丰,而且品种全。有色金属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演示]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分布图。教师指图,学生回答主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的名称。

[演示]练习:把下列有色金属矿同它们主要的产地,用线连接起来。

[演示]两张有色金属矿产地的图片

[讲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们呢?请大家讨论。

[小结]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过渡]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演示]四个例子,学生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问题是:乱采滥挖;破坏环境;严重浪费

[提问]我们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讨论)

[演示]小结:提高公民素养、增强法制意识;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总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记住主要大型煤矿、主要油田、主要铁矿和主要有色金属矿。同学们要增强法制意识、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开发者”的思考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各种矿产资源的用途更加熟悉,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要求:请学生以开发者的身份选择一个城市,并进行开发。前提是必须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全班一起交流,看看哪位同学的方案最优。评价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成本最低;是否效益最高;是否影响当地的日常生活;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相关专题 日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