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案设计论文

伊莎比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案设计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伊莎比思”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案设计论文(共2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案设计论文

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案设计论文

新的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三维教育目标,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苦苦追索的问题。我也曾经尝试过各种适宜于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现谈一点物理教学的实践心得与感受。

一、教学模式

1、提取精髓。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主动获取知识。如隆德二中李伟老师的“先学后教,先教后学,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杜郎口中学的“兵教兵、兵练兵”教学模式等,他们的核心都是承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任务的提出者,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即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自信还给学生,把创新和成功的.机会还给学生。也就是相当于把航行的目的地告诉学生,给他们船和船桨,让他们自己做冲浪者。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

(1)不仅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经历挫折,锻炼了他们的意志,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3)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做出的各种大胆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4)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5)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各位同学发挥所长,各尽所能,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资源整合。我认为“先学后教,先教后学,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主要核心在于教师的“导”之有方,而“兵教兵、兵练兵”的核心主要在于“学”之有方。因此,我在教学实际中,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学稿,在课堂发给学生,限制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导学内容,然后以竞赛的方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分别展示交流,其他组的同学给予评价,教师总结。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一位学生都时时有事可做,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聚焦在每一个所探究的问题上来,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有效的实施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导学案的设计

1.呈现的问题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层次分明,具有梯度性。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由易到难,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尽量把大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梯度性强的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当堂知识巩固练习设计要贴近生活,要具有基础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同时考虑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既要设计出基本题目,也要设计出适量的拓展创新题目。

2.导学内容要突出学习的过程。问题的设计要突出规律、公式的形成过程和物理方法。不能开门见山的直接呈现出规律和公式,而要设计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对每个问题的逐个解决,自己得出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这样,学生在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的掌握了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替代法、模型法等物理方法。同时,也深刻的理解了物理概念、物理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含义和物理量间的因果关系,避免了对公式的机械记忆和生搬硬套,避免了物理量间关系的因果倒置。

篇2:导学案教学设计

导学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两位数乘整十数》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北汪小学郭娟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复习巩固

一、36×7=125×8=

46×8=23×9=

30×10=4×200=

二、一套故事书8本,一本24

元,一套多少元?

1、列算式:

2、用学过的知识计算。

自学检测

三、1、看到这个竖式,你想说?

2 4

×1 0

--

2 40 2、看到这个竖式你又明白了

2 4

×1 0

--

2 40

巩固练习

四、我会做

36×50 46×20 23×30 32×40 11×70 41×20

五、写出37×40和40×37的竖式。

六、一套故事书10本,一本24元,一套多少元?

拓展延伸

1、225×40=

2、根据以上思路说出40×225的思路,再计算。

3、一套故事书225元,40套多少元?

MSN(中国大学网)

篇3:导学案教学论文

导学案教学论文

浅谈导学案教学

文/马轩

摘要:导学案教学是近几年推行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全新教学模式,既体现了素质教育原则,也体现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原则。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教学;措施

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结合几十年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导学案教学的经验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以前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话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课堂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方法。

二、设计好导学案是关键

编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而导学案的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积极性,发展智能。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观念、结构、方法等方面,有本质区别。用学案教学时,必须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论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实现探索、质疑、学习、应用层层推进。

三、提出明确的导学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导学使学生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先根据学案理清教材要点,记录问题,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四、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创造合作探究氛围

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是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应注意:(1)分好学习小组,上中下搭配。(2)不要放任自流,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3)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活动中要进行检查个别辅导。

五、用激情影响学生,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导学案教学必须始终让学生主动,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合作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学生精力充沛、拥有较高兴趣,才能让其产生不竭动力,使交流合作获得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黄忠兰。走近导学案[J].中学生物学,(05)。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绿野高级中学)

篇4:导学案教学论文

关于导学案教学论文

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以前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话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课堂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方法。

二、设计好导学案是关键

编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而导学案的'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积极性,发展智能。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观念、结构、方法等方面,有本质区别。用学案教学时,必须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论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实现探索、质疑、学习、应用层层推进。

三、提出明确的导学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导学使学生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先根据学案理清教材要点,记录问题,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四、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创造合作探究氛围

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是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应注意:

(1)分好学习小组,上中下搭配。

(2)不要放任自流,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

(3)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活动中要进行检查个别辅导。

五、用激情影响学生,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导学案教学必须始终让学生主动,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合作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学生精力充沛、拥有较高兴趣,才能让其产生不竭动力,使交流合作获得最好效果。

篇5: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近几年,进行“导学案教学尝试,总体效果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导学案”式教学其实是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的方法。针对学习任务不多且难度不大的内容,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把自学反馈的情况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能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使教学环节紧凑、完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节约大量时间。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前预习是个重头戏,必须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结合编写的学案,完成预习任务。除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老师在整个环节中的作用也十分关键。首

www.wenku1.com先,精心编写的学案要起到导学功能;其次,要引导学生会看书;最后,及时发现学生预习中的'疑难点,并积极准备方案突破这些重难点问题。课前做足了准备,课堂教学效率就容易提高。学生会的不讲或少讲,集中精力突破重难点,想法在课堂中落实基础知识;作业尽量在课堂完成和评讲完毕,课后主要留下读写的复习任务即可。

“导学案”式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原了学生主体地位,也把老师从满堂灌、一手包办式教学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如何做好“引导者”上,回归了老师的主导者角色,其效果自然是教学相长。但不能说现在进行的导学案教学没有地方完善了、不存在任何问题了,总结一下有几个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提高。

1.导学案自身的完善。作为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的教学资料,还是要服务学生,如果学案内容过于简单或繁琐困难都会影响预习效果,这些都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无论学案内容怎么变,但基本结构必须涵盖教学(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填空、预习思考题、预习练习、本课知识结构、当堂训练等内容,紧扣考点,突出重难,抓大放小,精选题目,典型代表性的题型训练非常重要。在每课(或单元)必须设置有错题再练或者变式训练题目,作为导学案的延伸。

2.导学案的使用要优化。不能将导学案作为普通练习题去做,要发挥其导学功能必须多次收发学案。比如预习任务完成后要收起来检查,发现问题;课堂发下去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落实基础,并且通过当堂训练,让同学互改,也可以当堂演示来发现学生问题;课下教师还要收起来检查,统计问题,以作为设置反馈训练的依据。最后发下这张学案就是让学生订正完错误,督促学生做好知识框架结构整理,以作为复习资料。这些程序和步骤如能紧凑而高效完成,必将最大限度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3.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这是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围绕导学案教学,变成了“解决导学案问题”的课程;要么完全忽视导学案,最后导学案变成了课堂训练的习题。如何将导学案融入课堂,既能利用好导学案,又能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我感觉可以将疑难问题融入课件中,或者变成课堂活动、探究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讨论中、活动中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疑难问题,导学案才能真正发挥导学作用,教师才能从满堂灌中解放出来。当然,一个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的解决,可以辅以相应的当堂训练题目,让学生及时运用知识、领悟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一些心得体会,对于导学案教学的改进意见也只是教然后知困的体会,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一一检验,需要以后在不断尝试中让导学案教学日臻完善。

篇6:农村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福建省福州市海云中学 吴冰d

【摘要】农村中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从学校的校情出发,明确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师与学生双方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7:农村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村中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FZGH116)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逐渐成熟与完善,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学案导学仍存在生搬硬套、模式僵化等问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触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也没发生太大的改变。近年来,我校(此处指福建省福州市海云中学,下文同)采取校本教研和学科教研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集思广益,进行了农村中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绩斐然。现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谈一些体会与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一、“学案导学”的症结所在

第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经常暴露出一些弊端。相较于城市中学而言,农村中学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上的探索起步较晚,在学案导学教学上还有较多问题,如学案设计上一味罗列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识记,或者把学案当做习题汇总,使学生重新进入题海战术模式,致使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这种做法实际还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延续,其症结所在就在于没有吃透学案导学的真正内涵。学案导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摆脱传统满堂灌教育模式下的被动、盲目状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第二,学情调查工作较为粗疏也是目前农村中学在学案导学工作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忽略往往会造成学案设计方案模式僵化,经久不换。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知识储备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分层次学案设计,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案中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

第三,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教师还未能完成从教学者到导学者的角色转变上。以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习惯于掌握课堂话语权,学生扮演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好学生角色。学案导学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做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些老师习惯于将课堂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制,学案导学流于形式。

第四,学案导学的评价系统还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比如,对学案导学的评价过于注重文本,教务处的评价往往更多以教师上交的学案、每学期各班的优秀率、及格率等数据为依据。这种做法因为其易操作性而颇受评价者青睐,但却忽略了学案导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是否切实得到培养的问题,犯了成绩好就等于能力强的老毛病。

二、厘清教与学、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揭示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的作用,也阐明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与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从教与学的双方来说,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想教(学)好,首先就必须从理论高度上认识学案导学的作用与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要转变思维,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应该是双向的,是师生一起共同完成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接受层次的学生,要教会学生更多的是如何去学习,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一种主动地获取。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地发展,而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明确这一点,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就不难把握。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外教师都退居引导者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付到学生手中。学生以学案为依据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得与困惑走进课堂,力图通过学习展示与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虽然学案导学的核心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受年龄、阅读积累、思维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很难做到将知识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引导涉及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课前预习要引导,课堂讨论要引导,学完课文后还须引导学生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用一句话来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思考。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研究学情,研究如何创设具体而又多层次的教学环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此外,课后还必须根据上课情况进行进一步探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方案。正是在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及其解决过程中,教师自身也有效提高了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农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明确存在问题,厘清教与学的关系,对于学案导学应该从何入手、如何具体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事先做好班情、学情的调查工作,才能对学生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案设计也能因此更有针对性。我校地处海岛,生源较差,多数学生父母的文化层次都比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很不重视,对于如何辅导孩子更是一窍不通。还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国外谋生,爷爷奶奶又十分宠爱,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整体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都相对比较薄弱。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到河南漯河二中进行学习培训,学习该校学案导学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我校联合区内兄弟学校,在本区内构建三校联合教研平台,联合编写各年级各学科的导学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层次二次编写导学案,力图使其更有针对性,更具实用性。学案编订好后,还定期开展三校联合调研,共同探讨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校构建出一套以“导、学、议、展、点、拓”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导,引也。”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案导学中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学案编制好后在上课前一天会分发到学生手中,这时教师先根据对班情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前预习。对于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查阅工具书,主动设疑,发现并思考问题,学会自主性学习;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较被动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案的预设练习。这种分层次引导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探究,而后进生也能从较为简单的预设练习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学,识也。”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学”也是自学的意思,是学生根据既定学习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学会独立思考,以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预习达成知识的积累后,第二天早上把完成的学案交给授课老师,由教师进行第一次批改。教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对需要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学案,为教学内容的深化做好准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真正享有了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并在已有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课堂散发光芒。

“议,谋也。”由于受身心因素及生活环境的制约,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认知能力也存在较大区别,对于同一个问题就可能产生五花八门的看法。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散、表面的,很难上升到对知识的'深层次掌握上。当学生们出现争论不下又或者是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就应加入其间进行引导。相较于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育模式的枯燥,这种活跃的课堂无疑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喜欢。正是这种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主动学习的氛围当中,成为进一步进行学习、探究的动力。通过议论、评议,让传统教学的一个教师上课,变为几十个师生之间的交流。

“展”即问题展示、议论争辩,展示的目的主要在于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这些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能作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拓展的关注点,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相互讨论、争辩中,逐渐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又培养了合作、竞争、平等意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点”即适时点拨、巧妙引导;“拓”即拓展练习、实践延伸。当然,这种引导或点拨可以是错误的修正,可以是知识点的提炼整合,也可以是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的提升。教师应牢牢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能够从知识的整理、归纳中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大胆探究,把新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成功实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新突破,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始终以一种饱满的心态自觉、自主地进行创作性学习,同时也对学科教研活动、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进行细致、认真的探索研究,从而努力完成现代教育改革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4)。

[2]钟启泉,崔允t。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忠慧。让学案成为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J].赤峰学院学报,,(4)。

篇8: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习阶段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学案导学”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

篇9: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由

本学期我边学习“24字教学模式”边进行教学实践,从中收获颇丰,也得此以下体会:

一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值借鉴。

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别关注细节。如分组原则:身高搭配,性别搭配,文理搭配,性格搭配。又如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成绩四等分,1号组长:班内排1――12名;2号组长:24――13名;3号组员:25――36名;4号组员:48――37名。还有座位安排:大个对大个,小个对小个,组长坐后组员坐前,等等。这些做法给我的课改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办法。

二组织培训这块给我的课改填补了漏洞。

组织培训包括培训组长和培训组员、培训教师。在小组合作中,重点培养小组长的表达、概括、组织等能力。培训教师这块我做的不到位,如开展小组活动抓住5个重点:重点――合作巩固;难点――合作攻关;知识生成点――合作催生;知识易错点――合作辨析;知识易忘点――合作记忆。短小精悍的五点给我的课改带来了生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急于表达,一改往日那种闭嘴不说、等待“馅饼”的状态。

三小组管理和小组评价给我的课改添上两臂之力。

一臂:我的班级小组管理,还没有很有序、有条理的做出来,而“24字教学模式”给我提供了鲜活的方法。

一臂:小组评价始终是我头疼的问题,“24字教学模式”的小组评价交给我先进的方法,让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奉献、急于上进,我坐收“渔翁之利”。

四导学案使用省时、高效

有导学案在手,学生就学有所依,在导学案上能把学生遇到的难点、易混点充分暴露出来,还能促使学生从“不想说、不愿说”到“想说、愿说”的状态发展。

篇10: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报告,听过后受益匪浅,触动很大。以前上课是混日子,现在才觉得是在过日子。看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之后,原来老师也可以这样当,这样教,教得轻松,教得幸福。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

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一理念,执着地走下去,我定能在教书育人这片天地里播种最美的鲜花,收获最甜的果实。

篇11: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

的是有创新精神。

方法过程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价值观目标:

1. 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重点品析:

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篇12:《蜡烛》导学案教学设计

《蜡烛》导学案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有些作品之所以感人,除了选材巧妙外,细腻的描写外,借物抒情的手法必不可少。作者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情感,往往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阅读这篇文章,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

二、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共写了几处?课文中哪一句话意味深长?

三、师生共议

是老妇人珍藏45年的结婚红喜烛,意义不一般。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1、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2、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3、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4、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5、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6、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齐读,体会用意。

蜡烛的深意:

1、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2、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

3、象征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

4、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四、如果文中没有蜡烛,能否表达出这么多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提出你思考的的问题

六、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篇13: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摘 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脱颖而出,追求“高效课堂”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在追求课堂高效的同时,大都非常重视“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扶手。编写富有情趣与意味的统一的导学案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注意对后进生的指导,利用合作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精讲点拨。

关键字:导学案;导学;高效课堂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发现问题。导学案是学生们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扶手。高效课堂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学案的编写。因此,编写富有情趣与意味的统一的导学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借助导学案,培养独学学习能力

1.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置。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基础知识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如“抗日战争的爆发时间”“香港回归的时间”“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事变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主要人物及简要过程,随着课程的讲解,问题逐渐深入,在讲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一内容时,提问“假如你是当时国内政坛要人,在解决‘西安事变’的方式上,你更看重的是党派的意见还是民众的意见?为什么?”对于内容的理解,预设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应该有梯度,有思维的广度,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所以学案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材料和学法指导;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这样就能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交流中把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便于课上研讨学习。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的问题作好记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在学生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运用学案这个主动的工具,独立自学教材去解决困难。

二、利用合作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

完成“设问导读和自学指导”步骤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兵教兵”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兵教兵这种方式,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兵兵受益,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搜集起来,为下一步的精讲点拨做准备。

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要注意控制不能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的是否有意义,讨论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太远。当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时地加以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还要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的情况即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活动提供依据。

三、运用导学案,精讲点拨

“点拨”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功力深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灵活地应变力、思维上的敏捷力,能过高瞻远瞩,区分主次,抓住关键,使学生受到点拨后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水平。因此,教师要看准点拨时机,善于把握点拨时机,善于利用点拨时机,善于创造点拨时机。

知识内容的关键处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最重要之处,是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在这些关键处适时进行点拨,有益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理解的透,掌握的牢。

四、运用导学案,调动后进生学习积极性

其实,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而我们现在处于运用导学案的初级阶段,这个问题就更急需解决了。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自学以后,积极主动地与大家交流的人老是那几个。由此,我认为不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后进生的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发言,而是老师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1)编写导学案时,我们备课时想着后进生,上课时想着后进生,辅导时记着后进生。

(2)浅显易懂的问题开始,引导他们动手操作,诱发求知欲,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合作学习。

(3)每节课经过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后进入课堂,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展示,点评。简单的问题总把机会让给后进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题总由后进生展示,点评时也是让后进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再由优秀的学生作补充。

(4)同时在小组中开展“一帮一对子组”结对帮扶活动,手牵手共同前进,在专门为后进生多制定优惠政策,让小组长,小组科代表都能关注他们身边的后进生。这个做法不仅是优生的才华得以施展和提升,而且后进生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

“导学案”的核心是“导和学”使“教”围绕“学”转。这对于教师的“导”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导”的作用,导以目标,导以兴趣,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我们只有本着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任的态度,正确处理好“导和学”的矛盾,才能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篇14: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

2、能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3、集中注意力,热情参与新学科学习。

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

能力立意:全面、仔细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使用说明:

1、用2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12-16页,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随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

一、自主学习

1、问题引入:声音是哪来的?如何传播?

2、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人说话靠 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靠 的振动发出鼓声。

3、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中没有 ,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 。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

4、知识点三:声速

(1)声速就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 ,它的大小既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

(2)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 体中传播得最快,在 体中传播得最慢。

(3)声音在15℃的空气里传播速度是 m/s。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消失了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际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生

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 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来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空气是一种能传播声音的介质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5、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偷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

6、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到惊吓,这时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 桌子—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

C. 桌子—鱼缸—水—鱼 D. 桌子—空气—鱼缸—鱼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笛子发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 学生听到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慢

8、实验:把正在响的电子门铃放在一个玻璃罩内,此时可以听到清晰的铃声.现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将会 ,直到 ;若停止抽气,重新让空气进入罩内,又会 ,这一实验说明了 。

篇15: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有哪些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导学过程】

一、声与信息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仔细研读课本P38声与信息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

另一种是 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二、声与能量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演示:如图2.3-5 ,用扬声器对准旁边的烛焰,播放音乐后你看会发现:

1.看到的现象: 。

2.说明: 。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

4.读课本P40页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其他例子。

篇16: 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关于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自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断地探索、创新,提出并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以课题形式都在研究,一些成功的经验正在推广。虽然该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高效性,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验,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其深层次开发的价值,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学案导学的设计应避免问题化

学案导学的设计问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案内容变成问题的罗列。表面上教师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似乎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上套”,学生则顺着教师布置好的“问题”一步一步走进去,最终说出教师预期的答案。

(2)学案中的问题没有梯度,缺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失去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学案不杜绝问题,但是如果走了极端,那么课堂就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的初衷是为了设疑、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和梯度性,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内容应该更倾向于、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学案导学的内容避免习题化

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设计学案时把教材内容编织成习题,“学案导学”成了习题课的变形。这是教师对“学案导学”的曲解,表面上教师一直在“导”课,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案,学到生物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不是成为做题的机器。所以“导学案”决不是单纯的一份作业,也不是一本“练习册”,编制学案一定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作用。

三、学案导学的思维训练避免浮泛化

无论学案“问题化”还是“习题化”,伴随着的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学案中的问题或习题蕴含的思维训练浮泛化。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点要求课堂必须联系生活实践,而学案知识问题化、习题化,都是强行以逻辑思维替代了形象思维,不仅失去了生物学科的形象化的特点,也失去了生物学科的魅力,影响了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的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有驰骋的工具又要有驰骋的空间,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可能开拓思维、才有机会创新。

四、学案导学避免教材化

在我校试用学案导学的初期,有些教师整堂课师生只用一份导学案,生物课本不翻一下,甚至误导学生认为导学案比课本详细、重要。这种脱离教材的授课方式无疑是对“学案导学”作用的过度夸张,对教科书作用的忽视。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特点是:插图丰富,直观形象;实验有趣,激发探究;难点问题,启发、质疑层层深入;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学案导学绝对不能替代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资源的教育价值,让学案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指导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启发学生结合书本进行知识构建、实验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可循,有学案可依,学生的探究和质疑才能振荡于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五、学案导学避免公式化

这种现象体现为:

(1)学案导学形式流程固定不变,缺少差异性、阶梯性。学案的每个环节成为公式、框架,教师设计学案不过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往“公式”“框架”中生搬硬套,扭曲了课改的真谛,桎梏了“学案导学”的效能。

(2)什么课都用学案导学,不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这种形式是教师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违背了新课改“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3)学案导学的设计过度崇拜探究,有些探究活动的设计毫无意义,变成了为了探究而探究。

总之,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认为“导学案”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重课标、重引导、重互动、重反思,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但在实际编制及使用过程中也对教师素质和教学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引发出许多问题,这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完善。

篇17: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关于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文/孟 鑫

摘 要:“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和高效性,有其深层次开发的价值。在实际编制和使用中,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篇18:导学案教学设计的创新

下面的八要是万福教授总结的。

设计导学案的八要:

要读懂学生,学会分析学情。

要研究文本,把握学科特征。

要设计目标,行为具体可测。

要针对目标,设计中点活动。

要知道参与,提高学习水平。

要提供案例,帮助学生学习。

要扩大容量,丰富相关资料。

要多种方式,积极鼓励评价。

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前置自学

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2)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二)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

篇19:《兄弟阋墙》导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兄弟阋墙》导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李宝嘉和他的《官场现形记》,把握故事情节结构。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并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

3、认识晚清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现实,明确本文讽刺艺术。

相关链接

我所了解的李宝嘉及《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3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益清一家合住。他受堂伯父抚养教育,擅长八股诗赋,书画篆刻,多才多艺。他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作品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庚子国变弹词》。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老残游记》(刘鹗)《孽海花》(曾朴)被鲁迅称为“四大谴责小说”。

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阅读《兄弟阋墙》,扫清文字障碍,完成下列字音题。

兄弟阋墙( ) 埋怨( ) 弥补( ) 绺着胡子( ) 踱步( ) 新畲( ) 气喘吁吁( ) 落拓( ) 提防( ) 徇私舞弊( ) 孽障( ) 搭讪( )

2、读完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课文节选部分的“兄弟阋墙”可以说是何藩台卖官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那么三荷包兄弟俩到底因为什么闹翻的呢?

4、兄弟俩闹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精段品读,合作探究

1、课文中对三荷包兄弟大打出手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请从文中划出相关文字,品味其表达效果,体会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课文中还有另外写得比较精彩的.细节,请从文中划出,分析体会其妙处。

三、总结提升,拓展训练

精彩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请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断,所写文字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篇20:《三个儿子》导学案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导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科书104页第23课《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插图卡片。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谈话导入:

世上谁是你最亲的`人?最爱你的人是谁?

(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2、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三个儿子他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的。

(出示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根据文内注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

2、以游戏形式学习生字,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宝宝的。

三、小组合作,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带着以下三个问题,继续阅读课文:

1、这件事发生在哪里?

2、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3、三个妈妈提水时,三个儿子怎样做?

四、加深巩固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3、提问:

你喜欢谁?为什么?

4、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5、提问:

三个儿子中,你们最喜欢谁?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谁吗?

6、教师小结:

老师喜欢歌声嘹亮的儿子,也喜欢力气大,能翻跟斗的儿子,却更喜欢体贴、关爱妈妈的好孩子。

思考:

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五、课文延伸

平时你是怎样孝顺妈妈的?以后又准备怎样做?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 有力气 翻跟斗

一个 爱唱歌 好听 唱着歌

一个 不特别 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