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youshanwanshu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简介】感谢网友“youshanwanshui”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共10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三、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线索式思路1990年第3期的《中学文科参考资料》杂志有一篇李士侠老师写的《没有春天的祥林嫂》说:为了突出祥林嫂在封建强权压榨之下,从来没有获得过春天的特色,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从而巧妙地揭示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女人。笔者后来根据这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编写了如下教学简例:《祝福》教学主问题: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了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像这样用一个教学主问题牵动课堂阅读教学、牵动学生研讨活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线索式思路。所谓线索式思路,是说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始终或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或重要教学板块都被一根教学线索贯穿着,表现出课文整体阅读的一种教学思路。线索式思路的教学设计艺术,实质上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艺术,一种严整的教学艺术。它要求对课文进行整体处理并从中提炼出优美的教学线条,从而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整体阅读教学的特色,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十分有效地突现了课文内含的最佳信息。设计线索式思路的基本要领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处。很明显,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就是教学设计所要抓住、所要突现的线索。它一方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又能牵动课堂阅读活动生动有序地进行。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线索式思路中的线索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词语线索以词语为线索的教学设计思路,我们称之为一词经纬式思路。其特征就是巧妙抓住足以结构全文教学过程、铺展教学主要内容的一个词(或短语)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词(或短语)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一般来讲,这种词可以下面三种姿态出现。第一种,是课文作者安排在文中、据以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词、中心词、关键词、点题词等。它们或点示在文题之内,或有节奏地出现在课文内容之中,形态鲜明,直面读者,比较容易捕捉,也比较容易形成教学方案。如《向沙漠进军》的教学,若紧紧扣住文题中进军一词,用进军来贯穿教学内容,则可形成较为顺畅明晰的教学流程。第二种,是反复出现在课文之中,具有一定表达作用的词。它们不时地见于课文之中,把它们从课文中拎出来,它们竟是同一个词的集合。如《孔乙己》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若以笑为话题组织研讨,则能较好地让同学们理解到笑在这篇小说中显示出的独特的艺术力量。第三种,是伏于课文之内,需要提炼或补充出来,同时又是能直接点示课文、直接表现课文内容的词。如《愚公移山》有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句,句中平险一词,便是此篇课文之关键字眼,教学中抓住平险一词,则顺利地牵动了愚公移山故事的方方面面。下面请看笔者《口技》教学创意:教材精析:《口技》一文,运用了用关键词统领全篇的写法,它重在一个善字。教学设想:四个字--诵读,品析。教学创意:紧扣一个善字,指导学生品析课文,要求针对课文内容,用善这个词来造句--同学们说出的句子越多,表现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得越深刻。品析过程:教师要注意课堂调控,按如下三个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口技》一文,从口技者的表演看--善在声音有大小。如,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善在声音有远近。如,遥闻深巷中犬吠。善在声音有内外。如,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善在声音有动静。如,夫J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善在声音有疏密。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善在声音有张弛。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善在声音有分合。如,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善在声音有点面。如,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口技》一文,从作者的描叙看--善在文字简洁--全文365个字。善在文字生动,具有画面的特点--如变色离席、惊觉欠伸、呓语等。善在文字贴切--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如从拍而呜之夫叱大儿可见母亲性情的温和、父亲态度的严厉。善在表现出人们的情态--如从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可见胆大的与胆小的不同的神情意态。善在文中的口技不像一般的口技表演逐个摹拟各种声响,而是有一定情景和简单的情节。善在口技人恰当地处理了声音的远近、高低、强弱、轻重,有单声有混响,节奏快慢有别。善在用排比、夸张、反复的手法以及众多的短句,渲染出一片火海。……《口技》一文,从作者的构思看--善在有正面的细腻描写,善在有侧面的尽力烘托,善在有首尾的反复映衬,善在有比较复杂的情节,善在有作者的评议赞叹;善在记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剪裁有详略,前后有照应。善在用善字通贯全篇,善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字眼。2.问题线索以提问或问题为线索的教学设计思路,我们称之为一线串珠式思路。其特征是;用一个重要问题、关键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来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牵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品析。这重要问题、关键问题可以是研讨的话题,也可以是有分量的提问。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品析玩味,也就是要求教师尽力在课文中找到可以把许多知识的散珠串联起来的线条,使教学过程显得形散而神不散,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认识,或感知,或理解,或分析,或赏读,或品味语言特色,或揣摩选材立意,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教学。如下面的一些提问或问题,都是很好的教学线索。《孔乙己》:小说怎样通过手的描绘来表现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说周瑜用怎样的方法堵住了蒋干的嘴。《狼》:例说故事生动曲折的特点。《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从作者行踪、作者感情变化、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这三种角度分层划段吗?还有没有另外的分层划段的角度呢?《旅夜抒怀》:试一试,将课文改写为一篇散文。……请看下面《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想:课文精析:这是一篇美文,它一想之怪,二想之深,三想之广:由想而寄意。教学创意:从发现的角度处理课文,用审美的眼光去教学这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奇妙写作创意、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运用、谋篇布局技巧等等内容进行妙要列举,借此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堂创造活动。教学线索:《过万重山漫想》妙要列举。教学视点:体味、品赏文章的妙思、精段、语句以及高超的表现手法。在这篇课文中,仅就课文的妙思就可以引出许多的品评赏鉴:〖HTK〗妙在总体思路明晰,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妙在一个激发想象的动情点:三峡。妙在一个延展想象的高度浓缩的空间:从夔门到三峡的出口。妙在漫想的思绪紧扣一个想象的点:第一个。妙在从过万重山旁逸斜出,实写漫想的巧妙角度。妙在想中有想--自己想第一个过三峡的人想些什么呢?妙在想中之想内容奇妙,句式精美,层次明朗。妙在向前想了还向后想,巧妙地联系了现实。妙在三峡含义的由实到虚。妙在文中的放与收--进行交通工具与三峡形成的穿插。妙在文章的由叙到议,表达出一个鲜明的思想。妙在首尾圆合,遥相照应。还有文中的写景美段呢,文中的议论美段呢,文中的动词运用、句式组合、修辞格的运用等等,学生恐怕能够说出百余个美点!这就是一线串珠。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线索式思路在教学上的作用:(1)它表现出一种整体阅读教学设计的艺术。(2)在教学设计上,它追求一种执一而驭万的教学效果。目标似乎很单一,而牵涉的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3)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见解的活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智力发展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流,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4)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反复地、多角度地阅读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美点,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另外,线索式思路还十分有利于处理不同类型的课文。对于教读课文,可设计两至三条线索,进行多角度的整体阅读教学;对于自读课文,可只指点一条学习线索。广而看之,在课文的研究性学习中,每一个话题都是一条富有牵引力的线索。

篇2: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2二、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下)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下面请看两个教学设计实例。例一:《论求知》教学简案。课的总起: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述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分层推进:有如下四个教学板块。1.识词实践(约8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消遣装潢运筹偏执愚鲁挑剔吹嘘炫耀揣摩梗概蒸馏博学狡黠掩饰2.背读实践(约8分钟)每人背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如: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3.析读实践(约8分钟)讲析课文中重要的一个段落: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请同学们自主解决如下问题:①这一段的结构模式是,②这一段的层次划分是,③这一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④这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⑤塑造一词为什么用得好?⑥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4.学用实践(约13分钟)重点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如: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成偏执的书呆子。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学习之后,同学们自选内容,就青春(或书时间学习读书)等,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这个设计的特点是线条简洁,内容朴实。教师将课文中重要的语言训练内容分为四个学习的板块,较完美地覆盖了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例二:《卖油翁》教学简案。教学板块:四读四说--全课教学由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相互交叉构成。1.导入,初读课文。(约6分钟)①介绍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现在江西省永丰县)人,著名文学家。②学生读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音的认读与字义的理解问题。2.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译文(约10分钟)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②学生自读自译。③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④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⑤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⑥学生再读课文。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析文句。(约10分钟)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语调的轻重。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教师示范: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文章开篇就用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的特有技能以及他对自己的欣赏。学生们发言,老师点拨。如: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这句话有两层,写了陈尧咨的一次活动,由此引出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卖油翁,作者一下子就把他的神情显现在我们的面前。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写卖油翁看射箭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示他对陈尧咨射技不是十分地肯定,这就给故事的发生、发展设置了悬念。……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品字词。(约10分钟)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景。2.请同学们用……用得好……写出了这个句式谈谈对字词的品味:善射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特长;自矜用得好,画出了陈尧咨的神态。睨和微颔用得好,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忿然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恼怒;笑而遣之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用得好--它们反复出现,借卖油翁之口点出了事物的真谛,也表现了卖油翁的谦逊与朴实。……第四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感受。(约8分钟)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2.同学们就感受进行发言准备。3.学生发言,老师评点。这个设计的特点是双线结构,内容精细。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中的小板块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教学的过程显得严整而又细腻,表现出一定的结构之美和造型之美。由于需要读与说,便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由于小板块的细致划分且学习要求与角度的变化,学生能够读得起来,也能够说得起来,整个教程同样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由上述教例,我们可以体会到:由于板块式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方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微型课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教学局面。由上述教例,我们可以体会到:板块式的教学结构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严密有序地安排进各个教学板块,从而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的水平。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由上述教例,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对教学板块的设计与安排不要老是千课一面,不要显得呆板和机械。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有如下的两种途径。第一,要因课文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思路。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如:《紫藤萝瀑布》是精短的散文,可对其设计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赏析的教学思路。《桃花源记》是奇美的文言散文,可设计景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教学思路。海伦的《我的老师》是朴实的长篇散文,可设计浏览-感悟-精读-积累的教学思路。《十三岁的际遇》是优美的较长的散文,可设计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段的思路。《琵琶行》是长篇文言自读课文,可设计诵读-听读-选点品读-佳句积累的教学程序。《过万重山漫想》是篇幅很长的美文,可用欣赏美文-品析美点-领悟美意(用诗的语言,多元地表现主题)的流程来组织教学。如此等等,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不落窠臼。第二,可尝试对一篇课文设计几种不同的思路。就拿《卖油翁》来说,我们前面设计了四读四说的板块交叉式思路,其实我们还可以构想如下的教学蓝图:1.三块式:品析积累背读2.四块式:正字音明词义析文句背全文(或:朗读译读品读背读)3.五块式:以读课文为线--说词义译文句析内容演情景背全文4.六块式:校读字音点读字词译读文句问读疑难演读情景背读全文如果能够像这样精思傅会,课文的阅读教学一定会灵活多姿。

篇3: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七、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迁移式思路请看下面课文的练习设计:《十三岁的际遇》:本文所表达的那种精神的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试用一二百字写下来。《春》:文章写春花,还写了花下的蜜蜂与蝴蝶;写春风,还写了歌唱的鸟儿,吹笛的牧童;动静结合,较好地展示了景物的特点。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尽量写得生动活泼些。《谈骨气》: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决不下跪。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然而也有一些人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灰姑娘的时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就是从《灰姑娘》中分析出与童话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的。试从学过的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中找一两个问题来加以论述。《琵琶行》:听一首你喜爱的乐曲,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你的感受。《词七首》:用学过的词牌或其他词牌填一首词,词题自定,平仄可以不管,但要押韵。……上述练习,都可以作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延伸的内容,走进我们的教学设计。而更绝的是如下面的课后练习设计:《散文诗两篇》(《记忆》《门槛》):从下面文字中挑选一句作为中心意思,自拟题目,在班上作一次简要的演说。嗯,只记得一己忧患的,是庸人。忘记了人民疾苦的,是叛徒。把记忆中的荣耀当作冠冕顶在头上的,是蠢货。让不幸的记忆压得双膝着地的,是懦夫。从成功的记忆里提炼警觉的,是智者。而忘掉自己的危难,却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的人,才是勇士,真正的勇士!这简直就是为我们设计的教学环节,我们简直就好像看到课堂上同学们精神勃发的演说了。像这样从阅读出发,然后落脚到与课文有关的读、写、听、说、思、看……的课堂活动的教学思路,就叫做迁移式思路。迁移式思路也称迁移创造式思路。它表现出阅读教学中从读到写、说、听、编、演或变读为写、说、听、编、演的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设计的特点是,从课文出发,淡化提问设计,不将提问作为阅读、讲析课文的抓手;注重问题的设置,将解决问题作为学生进行历练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迁移创造式教学设计也往往是一种无提问式的学生活动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迁移式思路也能在结构上表现出板块的特点。它往往将教学过程艺术地安排为两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板块,这几个教学板块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迁移式的教学格局,迁移二字主要地表现于活动、表现于方法,如教读→自读阅读→写作阅读→听说阅读→编演阅读→欣赏等等就是。运用迁移式思路设计教学,可形成诸多的迁移创造式的教学形式,可以使日常教学增添许多花色品种,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更加活泼,更加有趣。仅就读后之写的迁移活动来讲,就可以安排不少的活动。如:1.课文语言的学用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让学生熟悉与运用一定的语言模式。2.读后的改写、缩写、扩写的活动,通过写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3.对课文内容进行浓缩与集聚。通过要求比较高、格调比较雅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腻的品读和精致的提炼。4.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在这种有趣而艰苦的过程中让学生精细地咀嚼课文,耐心地揣摩课文,进行有创意的表达。5.对课文内容进行赏析与评论。力求在赏析评论的学习和表达的过程之中,让学生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写作文章,同时达到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6.从课文内引出某个点或某种线条,组织微型话题研讨活动、讨论活动、演说活动或其他语言实践活动。下面请看《秋魂》的又一种教学设计。教学板块:读→写--全课教学主要由两个板块构成。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内容与写法。(25分钟)1.快速读课文,要求读得通畅。2.中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抑有扬,渗透感情。3.选点精读,每个同学选读1--2篇自己最喜欢的课中短文。要求:①激情朗读这篇短文;②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与作用;③揣摩精彩的词句;④理解段中的修辞方法;⑤理解段中的层次;⑥理解段中写秋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蕴。4.讨论课文写法:①用小标题领起不同的内容,全文呈横式结构的写法。②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构思特点,咏物散文的拟人化写法。③从总体构思上讲,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及理、及情。④从表达意图上讲,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写人,都赋予秋的物象以生命,它们的形象都融入了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都有着人的血脉。正是由于物的人格化,这些物就成为一种寄托,都为表现人、表现人对生活的感悟而服务。⑤从布局谋篇上讲,不少的短文都是由设问领起下文。⑥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由排比句结构成段的写法。第二个教学板块:学用课文句式。(20分钟)1.老师举例讲析什么是句式。2.同学们分组找句式:①它不是在……,也不是在……,更不是在……。它是……②是……的,又不单是……的;是……的,又不只……是……的;是……的,又不光是……的;是……的,也不全是……;是……的,更不尽是……的。③如果不是……,那……不是要……吗?如果不是……,那……不是要……吗?如果不是……,那……不是要……吗?④是……使……;是……使……;是……使……⑤……呀,你是怕……吗?不会的,人们…………呀,你是怕……吗?不会的,人们…………呀,你是怕……吗?不会的,人们……⑥既不……,也不……,而是……⑦如果你……,秋天收获的定是……;如果你……,秋天收获的定是……;如果你……,秋天收获的定是……。⑧………来了,为大地……,以求得……;……来了,为大地……,以求得……;……来了,为大地……,以求得……;……来了,为大地……,以求得……。3.以秋雨为题,每位同学选用句式进行写作。4.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这个教学设计除了表现出由读到写的迁移式思路之外,还展示出这样的课基本上是一种活动课型。课堂教学的时间主要由学生支配,教学线条简单,教师讲得很少。从活动的综合性来看,读、写、思三者合为一体,撷取、综合、表达三者合为一体,教学效率由此而显现。再看《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教学板块:读→写--全课教学也是由两个板块构成。第一个教学板块:读--理解课文内容。《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写,第一次介绍了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安排了宝黛这两位主人公的见面,第一次展现了故事的场景贾府,读起来令人极有兴致。同学们可利用注解、资料自学课文,主要弄清楚:①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活动顺序,并据此编写段落提纲;②着重弄清文中介绍了哪些人物,哪些人详写,哪些人略写,哪些人是正面写,哪些人是侧面写,哪些是单独介绍,哪些是集体介绍。然后综合全文,以人物为单位写出分析提纲。第二个教学板块:写--分析课文内容。教师给出下列题目及写作要求,指导学生用写的方式来分析课文:1.《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一题要求分析林黛玉的性格,作这道题,可以根据课文中描写林黛玉的材料来写:①外貌特点表现性格;②对别人的应对、谈话表现性格。2.《劳什子和命根子》这一题要求分析贾宝玉的性格。命根子是贾母等人物对宝玉所寄托的希望,而劳什子则反映了宝玉对此的蔑视。教师可指导学生就这一对矛盾来进行分析。3.《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哭和笑》这一题要求分析王熙凤的性格。引导学生抓住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哭和笑来分析她的性格,一是分析性格,二是分析王熙凤和贾母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4.《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宝黛的初次相会》这一题要求从课文对宝黛相会的着意描写中来分析他们两个在感情上的共鸣。5.《从贾府一顿便饭的排场谈起》这一题要求分析贵族之家的一个侧面,从而看到封建剥削阶级的奢侈生活。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分析文中表现出来的主奴关系。6.《从贾府的府第规模看封建社会的一角》这个题目要求通过贾府府第规模的分析,来看封建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及其社会基础。以上内容,学生分别写完以后,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促使同学们相互启发。在这个教学设计中,论文的写作牵动着学生自读课文、欣赏课文、综合提炼课文的思绪,也就自然而然地牵动了对课文从各个角度切入的透彻分析,它能充分显现教师在课文讲析上的指导作用,又能让学生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得到培养。它突出了文学作品教学的特点,突出了高中生学语文的训练要求,突出了师生各自的重要作用。上述例子只表现了由读到写的这种迁移,还有那些由读到说、由读到编、由读到演……诸多教学设计,还在等待着我们的创造。

篇4: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3       3.课型设计的艺术――朗读课朗读课,一种常常被讲读课所压抑的课型。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大面积上的教学很少见到朗读教学的可爱景象,文体教学中的朗读研究至今还不够深人。学习母语不让学生去读而让学生长期听老师讲析,是语文教学许多年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更不用说从课型的角度来研究朗读教学了。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朗读课都应该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课型。请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这一节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程标准强调说: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测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了督促朗读教学的实施,课程标准甚至提出了对朗读、默读的评价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新理念支撑下编写的中学语文新教材,不管是哪一套,都对朗读提出了经常的、明确的训练要求。就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来讲,六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第二单元: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人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第三单元: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第四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第五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第六单元: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朗读,要读准语气,并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要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这些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由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如果对如此明确的教学要求视而不见,课堂阅读教学可能走向传统的讲读;如果真正转变观念,执行课标的要求,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就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颖的课型。应该说,在所有的课型设计中,由于朗读活动的必要性、亲和力和多形式,朗读课型的组合与变化是极为丰富的。以朗读活动为主的新课型应该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系列,应该角度丰富,活泼多姿,充满灵气,能适应或者说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课文,很便于一线的教师进行操作。从理论上讲,这个系列可由多种课型组成,如:①学读课--学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提高朗读能力。②析读课--在朗读过程中或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文情的分析。③品读课--就是赏析式地读,用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读训练。④评读课--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⑤听读课--听朗读,听配乐朗读,学读。⑥演读课--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变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朗读课就是以朗读活动为主的课,在这样的课中,同时也有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写读活动……当这样的一个以朗读活动为中心的课型创新的系列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它既表现出强有力的改革意识,又表现出教学设计上的智慧与策略,还点示出日常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方向。我们在这样的课型中就会艺术地生动地进行朗读教学--因为在这样的课型中,已经没有谈话法,已经没有串讲式,你不能不让学生去读,你也不会不让学生去读,你只能想方设法去指导学生读好学好。朗读课型中的朗读教学有这样一些基本任务: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3.朗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5.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6.朗读各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和形成语感。7.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8.组织各种朗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技能训练。……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一定的保证。朗读课型的设计与运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为厚实的素养,在朗读教学方面起码要做到如下四点:第一,要有设计朗读课的基本能力;第二,要通晓关于朗读的基本知识;第三,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第四,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这里面最难的有两处:一是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是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而有力地让朗读起伏绵延于整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多朗读、少讲析而教学过程不显得单调乏味己又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下面是笔者对《白杨礼赞》朗读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写法。2.品析课文美点。二、课型与课时朗读课;一节。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读课文,了解课文IRt的脉络。3.你觉得文中第七段有哪些美点,也就是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四、主要教学过程第一步:读与感(这一步的创意是:上课之初就让同学们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1.同学们朗读课文。2.议一议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步:读与思(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生长的环境之美这一部分。用朗读与思考的方式,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1.同学们朗读课文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行驶这一部分。2.教师点示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同学们再读。3.同学们思考:①这一部分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有:②这一部分突出的内容是:③这一部分为什么不写白杨树的出场?④议一议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教师的点拨、讲析穿插其中)4.女生再朗读这一部分,男生朗读白杨树出场那一部分,体会作者笔法的高妙。(过渡)第三步:读与悟(这一步的创意是:悟读白杨树的形神之美这一部分。用教师不讲析的方式,巧妙设计问题,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1.同学们自由朗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悟一悟这一段的层次划分的问题。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2.老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3.老师不提示,请同学们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4.同学们朗读。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5.老师不提示,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停顿。6.老师不进行提示,四个小组读段中分说的内容,每个小组读一个层次,各自掌握停顿。7.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重音。8.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激情。9.这段文字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形象与性格,试将它们读出来(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10.想一下,这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塑造白杨树正直、团结、进取、坚强的形象,以便进一步突出它的象征作用。)1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味以上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朗读有怎样的帮助。12.同学们动情地朗读。(过渡)第四步:读与品(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象征的意蕴之美这一部分。用美点品析的方式带动对全段文字的品析,理解课文的意蕴。)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一部分。2.思考: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3.进行合作的学习,进行查找资料式的学习。4.同学们发言,老师评点:・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形体到象征。第一层次由抑到扬,第二层次逐层深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由物到精神。・用词之美--课文中到处都是褒义词。・句式之美--当你……难道……难道……难道是一组排比反问句,第一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着三句说了三种象征意义,从普通农民说到部队哨兵,从具体的人说到精神和意志。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带动着抒情议论的步步深化,让人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中洋溢着的激情。・抑扬之美--先抑后扬。作者赞美的是另一种美:白杨树的美,伟丈夫的美,作者一日气说了白杨树七种可贵的品质,高扬了时代的浩然正气。・情感之美--课文中那带有强烈抒情意昧的议论显得动人心弦。就拿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一句来讲,作者从各个方面评议颂扬了白杨树的优秀品质,而且层层递进,说了一层又一层,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用词之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语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崇敬好深,好像在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已经在赞美伟大的抗日军民。・构思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让人由村展开联想,让人由白杨树的品质想到北方的农民,让人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想到抗日军民,让人由白杨树的精神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白杨写到人,表现出深刻隽永的意蕴。・象征之美--作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文中物与情、物与人的相通之处、共同之点,也就是文中所描写的白杨树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求上进、坚强不屈与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显示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内在的一致性。5.同学们激情诵读、演读这一部分课文。(过渡)第五步:教师小结。1.我们学习的这三美,集中到一点,可以说是作者的情感之美。2.联结这三美的纽带,就是文中的主题句的反复。附:板书设计:环境之美。点题句反复形神之美象征之美--托物抒情象征式散文的一种基本写法

篇5: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11.课型设计的艺术――教读课在对教材的处理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就得考虑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了。实际上,教材处理与课型设计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相得益彰。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如我们可以说某一节课是阅读课型,但也可以说它是教读课型或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等等,关键在于我们看课的视点不同。课型的研究、实践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教学时代有着不同的主流课型,不同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新鲜课型,不同的教学流派有着各自的代表性课型,不同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上将外露于不同的课型载体。而且,从中学语文教学界已有定论的科学成果来看,凡是成功的阅读教学系统,凡成功的教学改革试验,凡成功的专题研究,一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的系列课型作为支撑。课型的研究,既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从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来讲,研究课型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规范课的形态,丰富课的种类,即,第一,课拿出来要像课,课要上得有模样;第二,课拿出来要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要表现出一种比以往的进步。从大众化的教学设计来讲,在目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型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境界。从发展的方向性来说,课型设计的最重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所策划的教学要求与所规划的教改方向;一个是阅读教材所设计、所要求、所建议的阅读教学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课型设计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型创新的意识与课型创新的艺术。本章将本着学生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第四组,技能训练课,探究性学习课。另外还专用一节探讨课型创新的问题。由于课型概念的多角度性,上述若干课型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各组课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并列的。1.教读课教读课,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型。教读课,原称讲读课,它大体上是人们在教学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课型,说它是约定俗成的,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说,都在这么用,主持大纲编写的领导机构和编写课程标准的权威机构并没有给它多少认定。由于它承载着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的基本任务,它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设计、运用教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历年来的各套教材中安排了讲读课文教读课文基本篇目精读课文等需要比较细腻地进行讲析的课文。设计、运用教读课型,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如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这一节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个方面更进了一步,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比较详细地提出了精读的评价内容,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而这些较高层次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离不开教读的训练。教读课型的基本任务主要有:1.进行各类精读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学;2.训练学生朗读、背读、默读的方法和技能;3.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和浏览的方法;4.训练学生学习文体阅读的不同方法;5.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方法与能力;6.在积累、理解、分析、揣摩、品味、赏析、联想、想象、探究、创造等方面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7.教给学生查找、搜集、分析、提炼和整理资料的方法;8.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角度与方法;9.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10.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11.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上述意义讲,教读决不是讲读,决不是满堂问加上满堂讲;现在意义上的教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读。教读,就是要教会学生自能阅读;教师在教读课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点拨、指导与示范作用,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尽最大的努力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方式与技巧。教读课型的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着力于一两个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点;二是要确保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既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也要科学地和谐地安排师生双方的活动。下面请看笔者从创新的角度设计并执教的《故乡》。一、教学内容1.完成对课文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的精细的品读。2.对学生进行小说阅读三步法的阅读方法训练。二、大体安排1.课时:一节课。2.课型:教读课。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重点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2.思考:这一部分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为什么说它们写得特别好。3.自选角度,综合课文内容,说说中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六、教学设计导入:今天我们以《故乡》为例来学习一种阅读小说的方法--小说阅读三步法:理解内容,揣摩妙点,评说人物。教学板块之一: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2.请同学们准备就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理解课文内容或者理解课文片断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力求自己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3.同学们发言,进行合作的学习。如对这来的便是闰土这一段,同学们说: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中年闰土的画像。从描写顺序看,由远而近,依次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而后打量全身。从情感表达看,记忆中的闺土变成了这般模样,我的心里是多么难过,沉重的语气表达出深深的悲哀与同情。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描写,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教学板块之二:揣摩妙点。1.教师点拨:妙点揣摩,是品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从老师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可以备课,可以写文章;从同学们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锻炼并增强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进行妙点揣摩,同学们可运用多侧面发现的方法,可从词语运用、句子内容、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构思特点以及同学们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体会课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写得精妙的地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品味课文。2.同学们读课文,圈点勾画,准备自己的发言,教师组织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3.教师进行妙点揣摩示范。4.同学们进行课堂发言,教师与同学们的对话穿插其中。如对我这时很兴奋--我也说不出话这几段的妙点揣摩,师生在讨论中这样说:妙在阿!闰土哥,--你来了?……这句话中用了5种标点,充分表现出我见到久别之友的欣喜、激动之情以及因闰土的变化而产生的惊异与悲凉。妙在想要连珠一般涌出用得好,它表现我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与一声老爷形成很大的反差。妙在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表现出闺土的神情和心态。他为重逢而欢喜,又为彼此的差异、自身的不幸而感到凄凉。妙在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的细腻描画,它写出了闰土在称呼上的迟疑,表现了他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妙在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的终于用得好,表现他心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最后终于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妙在一声老爷!……隔绝了所有的嘘寒问暖,隔绝了所有的往事谈论,以后便没有了闰土的问,而只有他的沉默,只有他的答,于是所有的文字都用来表现闰土的苦。……教学板块之三:评说人物。1.同学们再读课文。2.教师组织同学们准备评议中年闰土。教师点拨:所谓评说人物,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进行评议,通过这种概括与评议来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意义。同学们在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时,要注意综合全文内容,运用多层次表达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多层次由浅入深,是说先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评说,再从人物经历、命运的角度来评说,再从小说塑造人物目的的角度来评说。也就是要先从人物的形态外貌说起,说到他(她)的身份、生活、性格、命运及其代表意义。3.教师进行人物评说示范。教师再点拨:同学们可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出你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说这个句子时,可用平实性的语言,也可用文艺性的语言。4.同学们评说的主要内容有:中年闰土:是一个身材增加了一倍的人,是一个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的人,是一个脸上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的人,是一个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的人,是一个头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的人,是一个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的人,是一个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样的人,是一个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神情的人,是一个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伸石像一般的人,是一个拿起烟管来默默吸烟的人……中年闰土:是我少年时代的朋友,是一个中年时与我产生隔膜的人,是一个满脸愁苦、麻木迟钝、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的人,是一个饥寒交迫、在磨难中挣扎、在痛苦中煎熬的中年农民,是一个外形穷苦、心情愁苦、语言悲苦、精神困苦、生活劳苦的人,是一个像一尊木偶的人,是一个行将被旧中国吞噬的饱经忧患的中年农民。教师归纳:中年闰土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形象,是旧社会千万个闰土的代表,是旧中国农民日趋贫困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从农民的角度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痛苦生活的形象,是一个反映出旧中国农民不仅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且在精神上也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的形象,是一个表现了农民的悲剧根源在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人……教学板块之四:回扣课文主题,课文学习小结。1.提问:作品写了闰土的巨大变化,写了他的痛苦和麻木,作者想通过这告诉人们什么?2.诵读文中最后一部分。3.教师小结之一--作者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4.教师小结之二--小说阅读三步法:理解内容--多角度品析揣摩妙点--多侧面发现评说人物--多层次表达

篇6: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8.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探究性学习课是立意新颖的、开放深刻的而又难度很大的课型。探究性学习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它风貌崭新,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可供借鉴或者推广的形态模式。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曾指出,在教学中应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及教学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现在,这种突破是必需的、必然的了。因为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需要我们对探究性学习课进行探究。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科教学中的最新理念之一。语文新课标以极大的力度谈到了探究性学习:它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它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它在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应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井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真是反复要求、多角度强调啊!这就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不仅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被反复提及,而且成为教学中的一种要求,一种规定,一种基本精神。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探索探究性学习课的时候.有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三个概念摆在我们面前,虽然三者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都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我们仍有必要对此加以理解。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含义是相近的,有时是同义的,只不过研究二字的分量比探究重一些,给教师的压力大一些。但在目前的语文课程理念中,这二者的区别倒是大了起来。这是因为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要求、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研究过程,它更是一门选修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要开展有个性化的、延续时间较长的、以表现自己探索研究成果的专题研究活动。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一种学习过程,它提倡跨领域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组织综合性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求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与研究性学习一样,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课程理念,一种学习素质的培养要求,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带有一定的专题性,由此而表现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活动性。合作性和个性化。与研究性学习这种课程相比,探究性学习所要求的范围小且时间短;与综合性学习这种活动相比,探究性学习所要求联系的内容较少区活动的形式比较简洁;与上述二者相比,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也表现了探究性学习课的实用价值。但真正从设计探究性学习课课型及课中活动来讲,很多语文教师是有难度的,难度本身恐怕在于教师的力不从心,在于教师本身的探索研究能力不够,在于教师的创造性阅读的功力较差。所以,要想在大面积上实践探究性学习课,在目前来讲,还得从降低难度做起。第一,不要把探究当成研究,可把探究当成发现,这样,压力要小一些。第二,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观点先集中在阅读教材上,集中在阅读教学中。第三,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课型任务定在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或初步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之上。第四,可设计一下探究性学习的训练序列,分步进行,逐层推进。第五,将探究性学习课中的安排内容少一点、容易一点。第六,如果我们把探究性学习的视点先集中在阅读教材上,那么,我们可综合考虑如下角度的指导内容,来设计、运用探究性学习课:l.从发散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美点、妙点、弱点、疵点;2.从纵深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特别之处;3.多侧面地探究课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成因;4.多元地探求课文的结构划分或旨意表达;5.从横向联系的、辐集的、单元教学的角度探究语言文字的某种表达规律;6.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单元复习的角度探究课文中的.人物与事物、语言与手法、结构与主题……7.从求异的角度探究课文中已成定论的看法;8.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9.从课文出发进行有创意的读法、学法交流;10.针对课文难点组织合作的学习;11.就某一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12.就某一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13.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性阅读。……下面请看笔者尝试着对《死海不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整体理解课文内容。2.进行探究性学习。二课型与课时探究性学习课,两节三教学创意1.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2.用微型话题的方式,进行由课内到课外的、跨学科的探究件学习活动。四预习要求1.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2.想一想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内容入手,来引申、扩展我们的知识面,来让我们得到进行探究的实践机会?五第一节课的活动1.教师十分简洁地导入课文。2.教师板书如下内容,要求学生就课文的写法理解这10个字的含义:悬念插入补说关键信息3.同学们讨论:原来,这篇科学小品的构思方法是,先在开头描绘出死海的情景,设立一个悬念,就像记叙文中的倒叙法开头一样;然后在每次说明内容之前,插叙一个故事传说,增加课文的生动性;最后对说明对象的某些问题作一点补充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就是那两个说明段。4.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两个说明段。①阅读理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这一段。(教读:理解中心信息,理解说明的方法,理解段中的因果关系)②阅读理解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这一段。(自读:理解中心信息,理解说明的方法,理解段中的因果关系)(过渡,引入到对课文词语的积累)5.要求同学们理解、积累课文中的二字雅词与四字短语,将它们抄写在笔记本上:此起彼伏无边无际寸草不生勃然大怒安然无恙大惊失色改邪归正汪洋大海日日夜夜执迷不悟游弋保佑谕告告诫家眷塌陷转瞬不逊干涸日趋6.教师引导:我们将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大家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先由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适合探究的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话题,然后我们对这些点进行探究,展开这个话题。如课文中说到死海是一个咸水湖,我们就可以探究什么是咸水湖,世界上有多少咸水湖,中国有多少咸水湖,请同学们读课文,给大家贡献探究的话题。7.师生共同活动,找探究点,教师进行综合,展示话题,请同学们自由选定,回家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查找资料,对自己所选定的点进行探究。五第二节课的活动1.教师导引:今天我们是用微型话题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每位同学所探究的,都是一个小小的话题。2.媒体再展示话题:第一层面的话题:①《死海不死》的开头②《死海不死》的结尾③《死海不死》中故事的作用④《死海不死》的构思特点⑤《死海不死》中的说明方法⑥《死海不死》中的因果关系⑦《死海不死》中的死⑧课文中的几条关键信息第二层面的话题:说说浮力的故事什么是咸度,说说咸度与生命世界上的咸水湖中国有咸水湖吗为什么种庄稼需要淡水什么是神话,什么是传说话说盐类,盐类与化学工业为什么湖水有的淡,有的咸海水为什么会有治病功能从死海的形成看地壳运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路撒冷这座城古罗马的奴隶话说约旦国转瞬有多长约旦河水中为什么矿物质特别多食盐的生活用途死海真的会死吗什么是人体的密度海面为什么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死海与旅游用地理学的观点看大裂谷我设计的死海疗养方案石人传说知多少我所知道的死海见闻矿物质与人的生活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死海如果死海和地中海相通联死海边上能建工厂吗死海的网上资料查询3.同学们进行小组活动,展开自己的话题,交流自己的见解。4.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优选,请特别有见解的同学在班上交流。5.教师小结这次活动的成果,从思想方法上再给学生点拨。探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在单课教学中进行尝试外,还可以从单元教学的角度、从某册课文内容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组织、由于资料的丰富,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将进行得更加深入和更富有情味。如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诗词单元上到单元小结的时候,可以由学生来进行一次微型课题的探究。这个微型课题是:浅谈宋词中_________。学生们也许会写出这样一些题目:浅谈宋词中的典故,浅谈宋词中愁,浅谈宋词中的流水,浅谈宋词中的楼台,浅谈宋词中的离别,浅谈宋词中的忆,浅谈宋词中的梦,浅谈宋词中的战乱,浅谈宋词中的月,浅谈宋词中的叹,浅谈宋词中的爱情,浅谈宋词中的苏轼作品,浅谈宋词中的李清照作品,浅谈宋词中的写景名句,浅谈宋词中的抒情名句,浅谈宋词中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微型课题的探究中,哪怕每位学生只能够写上简单的几句,这样的课也是成功的--因为,这毕竟是学生自己进行的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篇7: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22.课型设计的艺术――自读课自读课,日常教学中开放、生动、活泼的最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的课型。与讲读课型一样,自读课型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它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完成自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自读课型与教读课型紧密相依,各司其责,相互配合,有机地协调着阅读课堂教学的课型变换。设计、运用自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不同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诸如阅读课文自读课文非基本篇目略读课文之类不需要进行比较细腻地讲析的课文。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此类课文的比例占全部课文的30%一50%,在初中语文试修订本大纲中,曾要求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因此,阅读教学中必然要使用自读课型。但在日常教学中,自读课往往没有表现出本身的课型功能,自读课型有时被借用为讲读课,有时被变形为作业课,有时被淡化到没有教师的教学指导,其主要问题仍然是缺乏学生的各种充分有效的课堂活动,缺乏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与点拨,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所以,我们对自读课的性质、作用、设计技巧等还要继续加深体验,加强研究。从新理念的角度看,所谓自读课,是教师少讲析或不讲析的课,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主人的课,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的课,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课,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课,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课,是学生进行自主的、在学习过程中的追求独特体验的课,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课,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是学生自主地组织学习活动,在论辩、讨论、创编、演读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喜悦的课,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学法实践的课,是提出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课,是利用媒体手段交流自己学习心得的课,是学生活动方式五彩缤纷的课……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策划与参与者。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自读课中的活动设计自然更是多姿多彩且有着更高的设计要求。这些活动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习得语言材料,还要更多地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智能,激励学生创造,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精神风貌。所以.自读课型的设计,有效的活动是放在第一位的。在自读课学习活动的设汁与策划时,可根据教学要求有选择地考虑如下角度的学习活动:快速阅读活动,精细阅读活动,略读浏览活动,概括提炼活动,诗文背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语言积累活动,内容复述活动,忆读联系活动,表情朗读活动,角色演读活动,专题讨论活动,自读笔记活动,资料整理活动,创编写作活动,质疑求解活动,交流感受活动,迁移扩展活动,小结规律活动,资料助读活动,争议辩驳活动,比较辨析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讲解说明活动,制作演示活动,独立欣赏活动,趣味竞赛活动,智力游戏活动,听读赏析活动,联想想象活动,评说鉴赏活动,创意设计活动,师生对话活动,学法实践活动,技法实践活动,情感体验活动,探讨发现活动……与学习活动紧紧相联的,是学习内容。自读课中的学习内容,在大体上表现单元教学目标和体现单课教学重点的前提下,要表现出问题意识实践意识活动意识和学生自能解决的思想。在一节优秀的自读课中,活动应该科学地做到听说读写思多样化,但教学内容则应该注意整合。所谓整合,就是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联系,即教师要准确地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教材;简化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段,注重情感态度、方法技能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下面请看话动式自读课《鹤群翔空》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创意1.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二、教学活动l.朗读活动,2.品读活动,3.积累活动,4.感悟活动。三、课时与课型一课时;自读指导课。四、自读内容与过程教学板块之一:朗读活动。活动目的--熟悉课文内容。1.朗读指导:读出鹤群翔空的壮丽,读出鹤鹰之战的壮烈,读出救助伤鹤的壮美。2.选点朗读:再朗读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三个片断,要求表情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情味。3.自由朗读:选自己认为写得美好的内容进行大声的朗读。教学板块之二:品读活动。活动目的--理解课文大意。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角度,概括说明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同学们品评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篇--写鹤群翔空种种景象的文章。鹤群翔空的各种丰姿都状写得宛然可见的文章。写鹤群翔空队形的变换--有方向的变换、高度的变换、形状的变换……的文章。分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三层写鹤鹰之战的文章。重点写雁回山上空鹤鹰之战的文章。写鹤群翔空的壮丽、鹤鹰之战的壮烈、救助伤鹤的感人的文章。写动物世界里对付天敌、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的文章。在故事中寄托了深意的文章--鹤群具有可贵的群体意识。写有组织地救亡图存、爱护弱小、表现整体精神的文章。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描写细致传神:语言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的文章。始终凸现团队精神的文章。2.教师参与交流。从层次与氛围看:这是一篇写鹤群翔空之壮丽、鹤鹰之战之壮烈、救助伤鹤之壮美的文章。从构思与手法看:这是一篇以鹤鹰之战为核心,以战前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为铺垫,以战后救助伤鹤为深化的文章。从语言与细节看:这是一篇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翔、搏击苍鹰、救护同伴等生动细节的描写文。从作者与线索看:这是一篇将我的所见和我的情感抒发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散文。从内容与主题看:这是一篇描绘鹤群在空中飞行的优美姿态、记录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的美文。教学板块之三:积累活动。活动目的--积累语言材料。1.请同学们对课文寻读,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课文中寻找、整理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2.同学们自读、整理。3.同学们发言、交流,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整合,形成《鹤群翔空》语言积累卡片(或用课件进行演示,或者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1)字形字音伫立飓风鸿毛漩涡拧成宛如湮没剽悍(2)四字词语鹤群翔空清晰可辨映入眼帘有生以来悠然翱翔无可言喻啼声悠扬响彻天空悠哉游哉翱翔高空直腾高空冉冉高飞轻快飞舞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阵势崩溃惊恐万分奋力搏击踪影全无奋力搏击银光闪烁莹莹耀眼壮勇剽悍寡不敌众束手无策凌空疾翔精疲力竭引吭高鸣无济于事清澈如洗(3)近义词组①清晰清澈②飞翔飞旋飞舞飞转③迅速疾速④飞转旋转⑤翱翔飞翔⑥壮丽绚丽⑦消逝消失⑧飞旋盘旋⑨轻盈轻快⑩宛如有如(4)众多叠词渐渐缓缓冉冉静静莹莹慢慢缓缓紧紧长长悠悠扬扬飘飘摇摇(5)描写抒情美句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位于队列最右端的大鹤,哦一一哦--长鸣两三次,啼声悠扬,响彻天空。凝神望去,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盘旋的圆形队和轻快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6)写鹤妙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r;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空气清澈如洗,一直可以辨认出鹤的体形。……从排头依次调头向北,敏捷地变为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教学板块之四:感悟活动。活动目的--进行感悟与发现。1.导入:天空未留痕迹,鹤群已经飞过。可在你的心中,又留下些什么呢?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从对课文中的美词、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技巧含义、主题……各个方面的体味中任选一种或一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表现自己的欣赏水平。同学们的感悟与发现可能有:这篇文章是在写鹤,也好像在写人。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比喻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鹤群翔空的美姿写得好,一个句子就是一幅优美的画。鹤群翔空盘旋上升的圆形队写得好,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地再现了这难以形容的景象。鹤鹰之战、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写得精彩,作者从光彩、形状两个方面状写了激战的场面。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写得细腻感人。语言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给人一种韵律美。文中运用了很多带悠的词语,表现了鹤群翔空的优美。文中运用了不少的静静,表现了鹤群翔空的从容。用词精炼准确,如迎战苍鹰时,作者用了拧扑等动词,充分表现了鹤群团结一致、誓死一战的决心。作者常常用简洁的语句抒发自己的观感,拨动了读者的心弦。这篇文章写鹤不畏强敌,用群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去克敌制胜。文章表现了鹤群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了那种在强敌面前的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的精神。3.教师参与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文中用得最好、最有表现力的一个词是湮没。文中的四字词语用得多而美。写雁回山的奥妙在于,有了它,就有了鹤群队形的变化,就有了鹤鹰之战……全文像是一本微型连环画册,又像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长镜头,课文就是解说词。全文好像一幕短剧,有人物的出场、演出。退场,有矛盾的产生、激化、平息。此文就好像是一个比喻,它在告诉我们,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4.教师进行学法小结。

篇8: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77.课型设计的艺术――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课,有效地训练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的高层次课型。学法指导课,不论是指导学习方法,还是培养操作技能,实际上都是着眼于思维方式的训练。学法指导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它是以阅读材料作为载体,在完成文本阅读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突现方法训练的课型。因此,它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多维地实现教学的目标。从理论上看,从现实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看,从新教材的使用看,技能训练课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强势群体。因为教学新理念中,有太多太多的理由需要我们运用这种课型,如:l.语文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而在人的终身发展中,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中除了方法训练成分外,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人的培养上,表现在语文教育在为造就一代新人而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3.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4.现代语文教学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从实际上看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学法指导课却实实在在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教师,重在教师的讲析,重在知识的系统性,重在语文知识的考查,由于这种传统的观念与作法的巨大惯性,以及由于这巨大惯性导致的语文教师的观念、视野与技能的狭窄,大面积的语文教学基本上不运用这种课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尽快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是时不我待。设计、运用学法指导课,可综合考虑如下层面的指导训练内容:第一层面: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如朗读和默读的方法,诵读的方法,精读、略读和测览的方法,品读与欣赏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等。第二层面:文章阅读的基本技能。如运用工具书的方法,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摘录、制表格或制卡片的方法,写提纲、写阅读提要、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概括或者延展的方法等等。第三层面:立足发展的学习方式。如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特别是利用网络、音像制品、学习软件和图书馆搜集信息和资料的基本方法,运用现代技术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方法,带有个性特点的积累资料的方法,制订阅读计划的方法,以及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选择的方法等等。第四层面:执行学习方法与操作技能时的基本思维角度与思维方法。如综合、归纳、提炼、组合、链接、发散、分类、比较、印证、辨析、置疑、联想、想象等等。第五层面: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最优秀的学习品质。如多角度处理信息资料、连续发现、跳跃性联想、多方位探究、独立创意、反向思考等等。下面是笔者设计的《敬畏生命》学法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主旨,加深对生命意识的感悟。2.学会阅读写物抒情类的短文。二、课型设计1.课时:一节课。2.课型:学读课。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抒情短文《敬畏生命》。作者在文中对生命现象充满了敬重,充满了折服,充满了赞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有两个步骤:首先是学读如何阅读这样的文章,然后是扩读,进行读法实践。(二)先来学读课文。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1.同学们轻声地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同学们活动)3.板书:一读课文,了解内容第二步:理解课文层次。(6分钟左右)1.提问:下面我们来分析、品读课文。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老师,在遇到这一类文章时,应该怎样进行阅读分析呢?2.点拨:这是一篇写物抒情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一般分两大层,一层重在描写,一层重在抒情。3.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课文这五段如何分为两个层次。同学们先自读,再商议着读,然后男生读描写这一层,女生读抒情这一层。4.板书:二读课文,理清层次第三步:体会课文情感。1.点拨:写物抒情的短文,贯串全文的就是一个情字,这个情,在描写这一块中,主要是将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来深情地描写景物。①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用横线标出描写、赞叹种子飘散景象的词句。(大团大团浑然不觉小型的云朵无限的云库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不分昼夜的飘散惊心动魄的壮举)②听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用圆圈圈出抒写我的强烈的心理感受的词句。(情况简直令人吃惊感到诧异和震撼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感到吃惊诧异震撼折服敬畏感动强烈地碰撞)③讨论交流。2.同学们带着惊叹与赞颂朗读描写的句子,要求读出重音。3.同学们再读课文,体验作者对生命意识的感悟,渗透自己的情感。4.板书:三读课文,品评情味第四步:理解课文主旨。1.点拨:写物抒情的短文,在抒情这一块中,主要是直接抒情,将情感倾泻于字里行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深深地抒发情感。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抒情部分,要求读出深深回味的语调。3.借风力传播种于不过是一种生物现象,作者何以有这样繁复的情愫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言)4.教师激情评点(紧扣生命),学生激情朗读课文第4、5两段。5.板书:四读课文,领会主旨(三)再来实践学法。第一步:教师小结学法。我们前面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要把握阅读步骤,即一读明内容、二读理层次、三读品情味、四读悟主旨。2.是要知道写物抒情文章的大致结构,即一层重在描写,一层重在抒情议论。3.三是要注意品读方向,即品读文章情味,主要在描写这个层次内进行,感悟文章主旨,主要在抒情议论这个层次内进行。4.品味文中的情感可以这样进行: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品味作者在句子中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第二步:学生实践学法。1.老师下发阅读材料《青菜》。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学读这篇材料。2.一位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全班同学听读,然后齐说课文的内容是什么。3.同学们快速朗读材料。4.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层次。5.请同学们用这一个词充满感情地写出了……的句式发言,品味描写中的情感。6.请同学用深情朗诵的方式,感受短文的主旨。7.回扣教法学法,进行教学小结。附阅读材料《青菜》: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车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革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篇9: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44.课型设计的艺术――说读课说读课,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说读课型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说读课中的说,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对老师的那种简单的回答。而是一种有较大的说的量和较长的说的时的课堂活动。在这种课型上,在朗读训练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平实的与生动的、概括的与描述的、形容的与评议的、理解的与品析的、感悟的与鉴赏的、真实的与想象的、模仿的与创造的等等各种形式与内容的说。这多姿多彩的说的活动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析,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从立足长远来看,它极有助于学生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说读课中的读,大量地有机地出现在课文教学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对课文情感的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的体会和品味,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通过朗读吟诵,可以让课文的词、语、句、段、篇顺利进人学生的语言仓库,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长远来看,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一般也比较有感染力。而且朗读讲究节奏、停顿,讲究吐字、发音,讲究语流、语态,对于养成学生高雅的气质能起一定的作用。说读课型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1.朗读课文,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和对课文脉络的大体分析;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编;4.对课文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补说与续说;5.用说的方式学用课文中的语言模式;6.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表达对课文美词佳句精段的揣摩品味;7.从课文内容出发,表述自己的联想或想象;8.感悟课文,交流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表达个性化的创见;……说读课的教改意义首先在于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背起来,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说读课的教改意义其次在于这种课型设计中往往没有提问设计,学牛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着自主的有创见的教学活动,于是就能有力地破除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分析式教学。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突破,在这样的课上,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不复存在。说读课的教改意义还在于教师必须在教学技能上进行创新,要设法将学生的语言习得、语言实践、语言品味的活动比例大幅度上升,要用科学而充满艺术性的指导,让学生美读起来,美说起来;要让他们说得准确,说得有序,说得有情,说得有理。说读课是笔者近几年来悉心研究的一种崭新课型,也可以说,说读课是笔者的一种发现与创造。说读不仅仅可以成为一种课型。对于教师来说,它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技法,一种能够确保高效教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策略。对说读课的研究可以使人受到这样的启发--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应进一步着力探索,创造出更多更美的此类课型,如写读课背读课演读课联读课……下面请看笔者执教的一节说读课《卖炭翁》。一、教学目的1.理解本诗的内容,正确认识古代社会。2.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二、课型与课时说读课,一节。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正音,读注释。2.想象课文中的各个镜头,准备说一段描述的话。四、课文简说这首诗描写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第一层着力写卖炭翁劳动的勤苦。第二层重点写卖炭翁遭受宫市掠夺之苦。(或第一层概括介绍生活,第二层详说某天遭遇。)五、教学设计导入(2分钟):1.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2.简介时代背景。3.检查预习情况。第一个教学板块:动口朗读,熟悉课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大声地读起来,同学们要动口。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音中的误处。2.老师纠正之后,学生读第二遍。3.老师指出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字词需要认读、掌握:薪鬓碾辙翩敕叱绢系直何所可怜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第二个教学板块:动心朗读,互说译文。(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理解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在这种大家都来说的学习环境中受到了感染,为后来学习步骤中的说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1.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既要动口又要动心。什么是动心,就是动脑,就是在朗读中想一想,每个句子是写什么的呢,有什么表达作用呢?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杂然地翻译文句。3.同学们分组活动,互相译说课文。4.教师检查学生活动的学习效果,请学生口头翻译几个难句。如:夜来城外一尺雪宫使驱将惜不得等。第三个教学板块:动情朗读,析说文句。(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分析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将要进人理解课文中描写的表达作用这一层次。)1.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内容的轻重抑扬快慢,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学生析说文句。教师示范:卖发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烧炭的地点和劳作的艰苦过程,点明炭的来之不易。3.学生思考,互动交流,发言,如:卖炭翁,代薪烧炭南山中。诗的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荒无人烟的终南山上。一个老人在过着十分穷苦的生活,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写卖炭翁的形与色,从侧面表现代薪烧炭的艰难。活生生地勾画出他的外貌,简练地勾勒出了一个辛勤一生的老人形象。为了烧炭,他必定要拼着老命干活,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以致苦得不像人形了。写出了老人饱经风霜、备历艰苦的生活内容。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用问答的方式,将卖炭与老翁的生命紧紧联在一起。这两句不仅点明了老人生活条件之简陋、生活愿望之简单,也交代了炭与老翁生计的密切关系。他仅仅希望的,不过是能够糊口和不致受冻,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教师顺势拉出文章的线条,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生活遭遇。同学们发言:苦(或惨)。教师问:苦在哪里?同学们继续发言。形成如下板书:苦一一苦情(烧炭苦,忧炭苦,卖炭苦,失炭更苦)--苦宫市也第四个教学板块:动容朗读,评说字词。(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品味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开始对课文的妙点进行一些赏析。)1.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容,要进人情景,要读得脸上都有表情。2.教师组织学生的品读活动,请同学们用一个句子谈谈对课文字词的理解,请大家用……用得好……写出了……说一句话。如:尘灰用得好,它写出了卖炭翁的劳动环境之脏。烟火用得好,它写出了卖炭翁的长期烧炭之劳。3.同学们准备,揣摩、讨论。4.同学们进行课堂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卖伐烧三个字写出了老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个翁字,更显出其生活的不易。苍苍用得好,它绘其饱经风霜之衰。两鬓十指、尘灰满面、衣服褴楼,几个特写,使人触目惊心。为了卖个好价钱,竟然产生了愿天寒的奇特心理,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老人无可奈何的处境。衣正单与愿天寒构成尖锐的矛盾,突出地刻画了老翁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心理。碾冰辙使人想象衣正单的老翁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路的情景。牛困人饥写出了人畜在路途中疲惫不堪的情景。日已高与晓对应,用时间的推移写行程的长远。翩翩写出了来者的神气,黄衣白衫点出了来者的身份。惜不得三字写出了老人的极端痛苦但敢怒不敢言的心情。手把口称回车叱牛几个连续的动作,表明抢炭的过程简单粗暴,不由分说,直接写宦官专横跋扈、任意掠夺的暴行。充字用得好……一个充字,写出了宫市巧取豪夺的实质。……第五个教学板块:情感演读,叙说想象。(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叙说、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这里的说从表达形式来看,已经由前面有对象的说深化到想象的说,由前面的说句深化到说段。)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进行演读,读出情景、情感。2.请同学们就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想象,想象的内容分三个层次进行:①第一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一个特写镜头。如眼角深深的皱纹,如汗水,如黑指……③第二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一个动景。如大雪之下的卖炭翁在拼命拉车赶车。③第三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老人的一种心情。如早起去卖炭的心情,如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教师可提供一些词语,如无可奈何、光天化日、忍气吞声、顶风冒雪、冰天雪地、仰天长叹、不由分说、无耻之尤、无恶不作、凶神恶煞、老泪纵横、顶风冒雪、无依无靠、忍气吞声之类)第六个教学板块:教学收束,小结。教师小结课文学习情况并点明以上的说与读也是一种自读文言诗文的学法。

篇10: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工作总结

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工作总结

一课多篇一课多篇,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有时也称比读、联读。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它的设计目的,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对它们进行教学的最佳角度,为顺利地实施教学迈开有指导的第一步。

一课多篇式的教学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学,从初中语文教材来看,每一册中都有“短文两篇”“诗词五首”之类的编排,表现出一种“微型教学单元”的态势。就拿初中语文第一册来讲,第一课就是《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散步》),然后有《〈伊索寓言〉两则》《短文两篇》《诗五首》《诗词五首》等篇目,占第一册总篇数的16%左右。根据对初中语文教材(试用修订本)1-5册的统计,平均每册课本内都有5课以上的此类课文。从高中语文教材来看,第三册多次出现“中国现代诗四首”“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这样的课文,甚至还有《近体诗八首》《词七首》之类。所以,对这样一个“教学群体”,必须进行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一次多篇教学对教材的处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课”之内的几篇课文如何处理,一是如何为单篇课文找到配读、扩读的教材内外的材料。前者为“自然式处理”,也称“近距处理”,后者为“跨越式处理”,也称“远距处理”。所谓自然式处理,就是依据教材的编排,自然而然地进行一次多篇教学。初中语文教材有众多的《短文两篇》之类,它们当中不乏硬拼硬凑的组合,但也有一些有着紧密联系的组合,这就为自然地处理一次多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那么,这些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课文组合,其联系性表现在哪里呢?

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分析:

1.两篇之间相互吸引。如第二册的《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上可谓形影相随。又如第一册《诗五首》中的《过故人庄》与《游山西村》,是可以天生配对、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

2.两篇互为支撑。如第四册《韩愈短文两篇》《西湖游记二则》,第五册《孟子二章》等等,都是同一作者之作品,两篇课文共同表现出作者的思想个性与写作个性,教学可重在求异,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作者的写作特色。

3.一篇为另一篇的复现。如第一册的《〈伊索寓言〉两则》就是。又如第四册《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及第五册吕叔湘的《短文两篇》――《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写法、思路也差不多,所以重点教学一篇即可。

4.一篇与另一篇组成“台阶”。如第二册第一课《短文两篇》――《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从内容讲,从结构讲,前一篇的难度大于后一篇,两者之间有明显的难度差异。所以,应重点教学《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可由学生自得其解。

5.两篇互为补充。如第一册《短文两篇》中,《金黄的大斗笠》写姐弟之情,表现纯真和童心;《散步》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表现中年人对生活的感受。两者的重点内容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可以突出其各自的特点。

6.两篇互为对比。如第三册中的《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在描写、意境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又如第三册的《乡愁诗两首》,表现手法与意境明显不同;再如第四册的《短文两篇》――《荔枝图序》与《山市》,题材、手法都相去甚远,可用比同求异的方法理解两篇课文的特点。所谓“跨越式”处理,就是将不在同一单元之内或者不在一册之内或者不在一个学段之内的两篇或几篇文章组合起来一起上,或将课内与课外的两篇文章组合起来一起上。这种“跨越式”的组合,一般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特别强调选择对象。总的来讲,对一次多篇的教学,我们可主要研究如下的教材处理角度与处理艺术:

1.“学法点拨+读法实践”式:这样的处理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适用于在风格上、写法上有共同特点的几篇课文。

2.“教读+自读式”:这样的处理方式着眼于学生阅读技能的习得与自读感悟,强调突出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适用于在难度上有差异的几篇课文。

3.“精读+略读”式:这样的一次多篇教学着眼于充分遵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教一带一或教一带二,以求教学中的省时高效与学生活动充分。

4.“第一组+第二组”式:这样的处理很适合多篇短小诗文的教学,如《诗词五首》之类的课文,可将五首诗词有机地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教学。

5.“教读+综合”式:这样的处理主要用于有相当难度的两篇文言短文或是两篇精美的现代散文。在对两篇文章进行教读之后,还要进行“综合”,以提炼、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6.“1+1联读互补”式:这样的处理,或是为了读法实践的需要,或是为了补充单篇课文教学量的不足,或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所教知识点的理解,或是为了完善某个知识点的各个侧面,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完整的认识。

7.“比同求异”式:或者主要探求几篇课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点,或者探求几篇课文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8.“总――分――总”式:这样的处理就是我们所常用的单元教学模式,即把课文篇数众多的'一“课”当作一个教学单元来处理。如《近体诗八首》《词七首》,可先上“单元”提示课,然后分组进行教学,最后进行单元小结。…下面是笔者在“一课多篇”方面的两例教学设计。(一)自然式处理一例――《〈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课时:一节。

课文类型:

自读课文。

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第一册《〈伊索寓言〉两则》。

教学目的:

了解寓言的特点,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来理解寓言的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材处理方式:

教读――自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寓言的特点,粗知寓言的读法。(5分钟以内)

第二步,切入到《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教读,18分钟左右)

1.诵读课文,同学们自讲这则寓言的大意。

2.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评议。

3.运用一定的句式,说说赫尔墨斯这个“人”。

4.组织讨论,确定需要重点品味的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5.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尔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6.表情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7.教师小结阅读方法,指出阅读理解寓言的方法之一是品味关键的词语。

第三步,过渡到课文《蚊子和狮子》。(自读,16分钟左右)

1.同学们各自阅读,理解文章大意。

2.请同学们进行个性化阅读,自己为“蚊子”配音,朗读课文。

3.自告奋勇进行演读,相互评论“配音”的“质量”,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读,为什么不应该那样读。从而初步理解“蚊子”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4.教师顺势要求同学们实践所学的阅读方法,同学们畅读课文,就重点词语的品味在书上圈点,找出课文中的两“吹”一“叹息”。

5.品析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寓意。

第四步,教师总结:(2分钟以内)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尔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二)跨越式处理一例--《口技》+《核舟记》教学设计这两篇课文都是文言文,都是写“技艺”的,都用了“描摹”的方法。它们一人一物,一动一静,一以事件发展为序,一以方位变化为序,组合在一起,可谓“珠联璧合”。

这一次课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节课,分为两个板块,以学生的课堂阅读活动为主。

1.用赛读赛讲的方式,快读《口技》,解决练习一、练习三、练习四。(20分钟)

2.用图示的方法或表演法,反复诵读《核舟记》。(20分钟)

第二节课,可分为两个板块。

1.对比阅读。(30分钟左右)角度有:说明对象:口技雕技都是技艺说明顺序:时间空间说明方法:摹状描写都是描摹说明内容:一户人家一个桃核结构特点:首尾呼应首尾呼应文眼:善奇巧总括句: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重要特点:正面侧面相结合写左必写右品读内容:《口技》:动静大小远近多少高低《核舟记》:静动左右主次详略疏密。

2.背诵课文精彩片段。(15分钟左右)

相关专题 阅读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