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sz1937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简介】感谢网友“sz1937”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共20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篇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

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

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篇3:《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篇4: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范文一: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反思范文二: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 小游戏,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种树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着: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为什么学生学习热情不浓?为什么课时计划没有完成?(第8题完全可以不用出现,可是这是本单元最后一节课,教师还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起码将教材习题完成,我个人认为的。)之所以托堂,我觉得主要归咎对学生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太低,知识结构前后的联系也了解不够,用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要求学生。看来,有效教学真的需要我不断地去深钻教材,尤其是了解学生,同时还得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

篇5: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反思范文二: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小游戏,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种树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着: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为什么学生学习热情不浓?为什么课时计划没有完成?(第8题完全可以不用出现,可是这是本单元最后一节课,教师还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起码将教材习题完成,我个人认为的。)之所以托堂,我觉得主要归咎对学生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太低,知识结构前后的联系也了解不够,用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要求学生。看来,有效教学真的需要我不断地去深钻教材,尤其是了解学生,同时还得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

篇6: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篇7: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编写体现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进一步学习小数。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根据这一特点同时结合三年级下册借助购物情境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新课的预习,有意识的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习能力。从作业反馈的情况看来,对于一些如两位小数大小的比较,两位小数的加减等这样有章可循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的掌握情况还比较可喜的。

第二,教学充分联系了实际,通过引导学生不停的'“举一反三”,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有效教学。

第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增强,我有意识地调快了教学的速度,使课堂更加紧凑,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作业反馈出的情况来看,粗心大意的情况普遍存在,今后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8: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学生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一节课就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好每一分钟,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精练,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我现在所要学习的。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将每一句问题设计好,反复地进行推敲,才能够在课堂当中很好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也会更轻松,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慢慢提高。

篇9:一年级数学认识6-10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6-10练习题

1.在○填上“>”、“<”或“=”。

7○1010○98○92○10

0○1010○107○89○9

5○58○105○74○6

2.填一填,圈一圈。

先填数,再将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9更接近(5,10)。2更接近(1,5)。

5前面一个数是(4,6)。7后面一个数是(6,8)。

3.下面的□最大能填几?

4>□10>□6>□7>□

4.排一排。

(1)把10,5,8,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2)从大到小排一排6,5,10,8,3,9是:

()>()>()>()>()>()。

5.数一数,涂一涂。

(1)图中一共有()朵花。

(2)把从左边数第3朵花涂上颜色,从右边数前4朵花圈起来。

(3)涂颜色的花的`左面有()朵花。

(4)涂颜色的花的右面比左面多()朵花。

6.填一填。

(1)上面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比7大的数有(),比5小的数有()。

(3)从左数第10个数是(),从右数第10个数是()。

(4)从左数数字10排在第()位。

篇10:《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学生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一节课就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好每一分钟,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精练,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我现在所要学习的。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将每一句问题设计好,反复地进行推敲,才能够在课堂当中很好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也会更轻松,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慢慢提高。

篇1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范文一: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部分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掌握好。

教学反思范文二: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篇12: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

3 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1~5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3)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p21练习二 1、2、3、4

教学反思:

篇13: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 30、 30 页。

教材分析:教材是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 2 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 0 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 0 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 0 的写法,通过 3 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 5-0= 的图画讲述有关 0 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知道“ 0 ” 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 0 ” , 初步学会计算有关“ 0 ” 的加、减法。

2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认识“ 0 ” 的情景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研究“ 0 ” 的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具、学具准备: 0 ~ 5 的卡片,小盒与硬币,相应课件。

教学重、难点:感受 0 的含义,熟练掌握有关 0 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 瞧,它来了 !(课件出示小猴)小猴子在外面玩得又累有渴,回到家里,妈妈不在家,桌子上给它留了一张纸条( 课件出示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给你留了你最爱吃的桃子,桃子的个数比1大,比3小。”

师:你们能帮小猴猜一猜小猴的妈妈给小猴留了几个桃子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盘子里放2个桃子)果真是2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把你们看到的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留给小猴 2 个桃,小猴先吃了一个,盘子里剩一个桃子;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

师:盘子里有 2 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用哪个数来表示呢?接着小猴又吃掉了盘子里 1 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0(板书课题:0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猜数游戏,理解 0 的含义。

师: ( 拿一个盒子,其中放 1 个硬币,上下晃动 ) 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盒子,请你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有几个硬币 ? 用几来表示 ?( 把硬币取出,再上下晃动盒子 ) 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时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 0 来表示呢 ?

(二)揭示“ 0 ”的第二种含义:起点。

1 、师:(课件出示直尺)这是一把尺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尺子上都有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有刻度、还有数字)

2 、你们在尺子上能找出0吗?在尺子上,0在最前面,它在第一个刻度线的下面,它在这儿表示起点,量东西的时候我们要从0刻度量起。

3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0,知道了一个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那你们想不想把0写下了呢?

(三)、引导发现 学习“ 0 ”的书写

1 、同学们,你觉得“ 0 ” 像什么呀?(鸡蛋、圆圈、鸭蛋??)

2 、师边讲解边示范书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3 、学生先空中练习,然后在桌上描写,再独立写在田字格里,注意写字的姿势和0在田字格的书写位置,师巡回指导。

4 、实物演示个别学生的书写,其他学生加以评价。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0,学会了写0,现在我们来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有关0的加减法)

三、 创设情景 体会“ 0 ”的计算

1 、( 1 )(动画演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然后它们飞向蓝天)你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呢?你能列出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3 - 3= 0)

( 2 )实物演示,盘子里有2个大苹果,老师要把她奖给最会听讲的安宇翔同学,现在盘子里还剩几个苹果?怎样列算式呢?( 2 - 2= 0 )

( 3 )3 - 3= 0 2 - 2= 0 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算式1 - 1= 0 4 - 4= 0 5- 5= 0 0 - 0= 0)

( 4 )师:一起读一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请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

生自由发言。

( 5 )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得数都得 0 。 2 、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数学知识瞧!小青蛙都为你们高兴!

课件演示一张浮萍上有 4 只青蛙,再飘来一张空浮萍。你会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 2 )第一张浮萍上有 4 只青蛙,用“ 4 ”表示,第二张浮萍上没有青蛙,用“ 0 ”表示,求两张浮萍上一共有几只

篇14:一上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5这些数字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小朋友不要说对于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成问题。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是一点也不知道。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得心应手的“数学事实”。 认识1-5各数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数”的开始。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学生初步了解1-5的含义并认识了1-5各数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从抽象到具体的操作练习,让学生从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时,我把重点放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上面,我主要是这样安排的:1.注重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加法新课开始的时候,我用课件出示了小丑手里拿着3个红色的'气球,随后又买来1个绿色的气球,让孩子们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孩子产生3个和1个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概念,让孩子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多,让孩子们反复说3个气球加一个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孩子理解得很深刻。后来出示小松鼠的图片,对于2+3的计算,可以接数,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2和3合成5,在这里我问孩子2+3是怎样算的,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是没有一个说2和3合成5的,我又追问了几次,孩子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就直接告诉孩子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经学过5以内的加减法,一个小男孩就大声说:老师,你讲的这些我们都会了。我知道,有些孩子只是会计算,不一定理解意思。因此,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用动态的小丑和气球吸引学生,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一道道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发笑脸等,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学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需要改进:我观察发现多数孩子伸手指头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要尽快让他们熟记5以内加减法的得数,提高做题速度。

篇15: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学习难点: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 1、2、3、

篇16: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试卷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试卷

一、专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26分)

1、100.0103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

2、6.09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9在( )位上,表示( )个( )。

3、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用小数表示是( ),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

4、0.4里面有( )个0.1,0.025里面有( )个0.001。

5、请根据下面这段话填空:

星期天,阳阳走了1.02千米,到文具店买了一块0.3元的橡皮,去水果店卖了8千克10克的大西瓜,一共用时0.75小时。

1.02千米=( )米 0.3元=( )角

0.4小时=( )分 8千克10克=( )千克

6、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7、在( )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8、比较大小:

703克 0.73千克 3.708 3.7080 65.01 64.99

二、用心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越大。 ( )

2、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

3、7.68+0.3-7.68+0.3=0 ( )

4、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 )

5、整数一定比小数大。 ( )

三、精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后,不改变数的大小,错误的是( )

A.0.2=0.200 B.4.08=4.008 C. 3=3.000

2、大于4.6小于4.7的小数( )

A.一个也没有 B.有无数个 C.有9个

3、1里面有100个( )

A.0.1 B.0.01 C.0.001

4、下列各数中,最接近4.98的数是( )

A.4.97 B.4.99 C.4.981

5、0.64米是1米的( )

A.百分之六十 B.千分之六十四 C.千分之六百四十

四、细心算一算(36分)

(1)4.8-(-1.2)+(-6)

(2)36-(3-8+4)

(3)-56&pide;(-28)-|-2|×5

(4)-48×(-16+34-112)

(5)-22-(-3)3×(-1)4.

篇17: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 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深化加法的含义,落实认知和技能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延续,让学生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发展应用知识。

2、 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学生探索与交流。学生看、听、说、写等多种感官都能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 。

3、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现数学的重要性。

不足之处:

1.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时时强调才能认真听讲。

2.学生没有全部参与学习,有个别学生根本不听老师讲课,做自己的事情。

3.由于前面的`教学教注重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所后面练习的时间教仓促。

没有深入去指导学生,只是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

1.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均衡运用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是个环节的教学内容都能有效的完成。

3、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等。

篇18:一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留心观察,自觉钻研;有了兴趣,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就会空前提高。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游戏的方法加以呈现,让学生自主参与,动一动、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势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回忆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游开始,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探索退位减法之前,复习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同时突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难点。

三、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小结时强调:方法很多,也都是正确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用不同的'方法同时算一算,还能帮助自己进检验对错,打开你们的智慧之窗。但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选用最简洁最熟练的方法,才能保证计算又快又对。

四、精心设计练习题。

用数字魔术区分数字之间的差别,用退位和不退位的计算对比,使学生明白退位减法十位要减一个十,不退位减法的十位不变。用计算题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用改错题让学生知道哪些错误不能再犯,用思考题使学习形成梯度,做好扶优。这些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设计中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还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好数学从点滴积累,获取更大的收获。

融教学内容为一体,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启发学生思维的各项游戏。在这种环境下,将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的喜闻乐见在游戏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热情。

篇19: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篇20:一年级数学《认识0》教学反思

因为教学对象还只是一年级的学生,在设计教案时,更多的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35分钟的课堂不仅要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要渗透一定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的实施是很重要的。一年级是进行课堂常规培养的关键期,虽然常规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但为长期目标的实现这点时间花得还是有价值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坐姿;如何在练习时正确握笔;如何用正确的姿势书写等。

但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发现0可以表示没有,再通过尺子上的0让学生发现0的起点含义,然后通过课中操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巩固0的起点含义,接着进行课间小结,让学生明确0的两种含义,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让学生发现图中具体的变化这一环节,课件出示大图时过得太快,最后4幅图同时出现来谈发现,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可让学生观察每一幅图时,依次记录图中出现的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一系列的数据来发现其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数感。

0表示没有突出,只通过书本,学生不是很理解,在课中小结时没几个学生能同时说出0的两种含义。通过总结,觉得可加入实物,让学生对0表示没有有更深的感知。例如盘子里没有苹果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桃子被小猴子吃完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等。

数字的书写书空很重要,需强调;在0书写示范过程中,0是从上线的中间写起,这样书写学生容易把0写尖,0从右上角开始书写可有效避免学生把0写尖。同时,书写反馈时要展示学生的书写,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可直接指出学生写的好的地方,使学生对书写漂亮有个正确的定位,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评价使学生了解怎么把0写漂亮,指出写0的注意点,四个点碰。

在设计巩固练习时,主要以课后的练习为主,发现学生后半节课的积极性不高。可适当使练习多样化,引起学生的兴趣。0的概念掌握,0的几种概念不需要都要掌握,这堂课只需掌握0表示没有,概念“起点”一笔带过,尺子这一环节可适当修改,用扔铅球的起点更形象。

相关专题 减法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