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加法的教学反思

冷冷冷冷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笔算加法的教学反思

【简介】感谢网友“冷冷冷冷冷”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笔算加法的教学反思(共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笔算加法》教学反思

9月27日上午,我上了入职以来的第一次见面课。上课的内容是“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一节课下来,前辈们关于我的课堂,给予了很多建议和评价。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努力的重心和发展的方向。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复习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迁移引申出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计算方法和步骤。

2、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理解三位数加法笔算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算理。掌握万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却没有很好地围绕教学目标去组织我的教学,虽然整个教学流程还是很清晰的,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却做得很薄弱,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把学生框在了自我的教案中,牵着学生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具体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个人素养方面:

1、三笔字的书写有待加强,特别是黑板字的书写,应该做到工整简洁。没有适时地发挥出板书应起到的作用。如板书知识点,板书的引领作用。

2、教态的亲和性。在讲台上随意走动,没有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读不懂学生眼神中流露出的状态和想法。

3、语言的不严谨,提问的问题不够严谨或是多余。普通话水品有待提高。

组织教学方面:

1、教师主导,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走,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2、练习活动的单一性,只有点名提问、上黑板上算一算,应该多些形式如“女生读题,男生回答”“一二大组和三四大组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有准”等等活跃课堂的组织内容。

3、练习时间太少,对于新课的知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很快就能接受了,教师不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讲解上,而是把时间用在给学生练习上,对于练习质及量,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加大一些,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个人教学体系方面:

一名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的方面,如教师语言的幽默性,教学的严谨性,习题讲解的灵活性等等。这就要求老师要熟悉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灵活组织自己的教学,一点及面,这样培养的学生思维才会更具发散和灵活性。另外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细节反映的是学生的上课状态,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长。

以上只是针对我的这一堂课,前辈们给我的建议。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我也是存在着不足的,如怎样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作业的批改应该注意什么等等。还有太对的方面需要我去学习和思考。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很多的良师可以在教学的路上给予我知道和帮助,也十分感谢他们,相信通过他们的帮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效果会越来越好。

篇2:《笔算加法》教学反思

我结合教材内容,制作一些精美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囗算100以内数的加法,引入到用笔算的方法去做,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另外一个领域,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每个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必须l掌握。

记得刚开始上第一堂课吋,一部分学生对此内容能掌握,有的学生笔算数位对不齐,也就是说不能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还有的笔算加法的加号不知道写在哪里,课堂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批又一批地演板,再布置了一些课堂作业,把那些没有掌握计算方法的同学,课后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辅导,直到能过关为止。

教学100以内的笔算进位加法时,因学生有了笔算不进位的知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相对来说,轻松一些,因学生能够将笔算竖式的相同数位对齐,也知道从个位加起,难点在于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老师带学生乘车的素材,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用小捧摆一摆,通过把小棒10根变成1捆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的方法,接着强调进走以后,个位上该怎样写数。在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加上个位上进过来的,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强调,让孩子们及时地改正。

篇3:《笔算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对这节课反思:

1、主题图导入没做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本课主题图是直接导入,显得课堂较为枯燥。情境的创设可以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能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有趣的情境导入,能为学习新知能做很好铺垫。

2、课堂气氛不活跃。整节课下来,能感受到学生听课的行为习惯和课堂纪律都不错,但是课堂气氛却不活跃。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本身,引导不到位,表扬语言太少,例如:当学生流畅完整的说出口算方法时,只是简单的送去了掌声,没有针对性的去表扬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导致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显得较为犹豫。

3、小细节处理的随意,没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本课在教如何书写竖式的方法时,其中第三步画等于线,一条直直的横线,为了方便,我直接徒手画了,虽然强调了他们必须要用尺子画,但是也极有可能导致部分孩子会模仿我,用手直接画。这些细节虽小,但是直接关系着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因此,这些方面是我之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板书的书写没规划好,特别应该强调的个位十位没展示出来,直接写了竖式,应该在竖式上面标出个位十位。因为主板书写的太满,导致需要重点注意的知识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没地方书写,所以板书需要做调整。

4、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每次提完问题之后,我都立刻找学生回答,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会让学生产生负担感和失落感,这方面是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篇4:笔算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多位数加法”第二课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获取知识。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中国有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王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我国部分物种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的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 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多位数加多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3, 利用旧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主要是把例1连续进位加的原理进行推广的结果。课本第18页“做一做”最后一题是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也是要求学生运用类推进行计算。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篇5:《笔算加法进位》教学反思

《笔算加法进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非常顺利,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很高,这让我很高兴。第三课时开始,按教学计划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在二(4)班,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地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全对的不到四分之一。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很多孩子没有点进位点的习惯);不需要进位的却进位了;数位书写不对齐(比较少,原因是前两节课强调格式比较多);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竖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从个位算起边说边算一遍;

最后,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第二课时的练习课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有错误的不到四分之一。

二(4)班的教学情况刚好相反。有了二(3)班的错误基础,因而在学生尝试解决例题“56-18”的反馈做法时,我将几种错误情况一一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错误后,总结了检查的三步骤。因而当堂的`作业正确率很高,错误不到全班的四分之一。结果第二天的练习错误率极高,全班全对的只有4人,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些错误,而错误的种类还是不外乎上面几种。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数学学习与生活一样需要经历与体验。学生自己经历了错误之后再去改正它,看起来是走了一段弯路,但是它留下的印象确是深刻的。而被告知的挫折和应对措施也许暂时是有效的,但在孩子的头脑中印象也许就不够深刻,久之就会淡化。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篇短文,大致是说有个老渔民,精通打鱼,积累了丰富的打鱼经验。他有三个儿子,也是渔民。可是无论老渔民如何倾囊相受,他的儿子们打鱼水平始终平平,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儿子们没有自己摸索鱼的习性、水、天气等捕鱼经验,少走了那段必不可少的弯路。而这弯路,正是一个渔民必不可少的素质经验提升之路。

篇6:《三位数的加法笔算》的教学反思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笔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这节课我采用了复习两位数加法的'笔算导入这节课,复习时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笔算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如果十位相加满十不必再进位,直接写出来就可以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新课时,要引导学生对例题的题意进行理解和把握,要让学生说出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再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列出算式后,启发学生,你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吗?请在你的练习本上进行吧!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计算时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如果学生计算的时间不够,将达不到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动手的效果。学生完成列竖式计算后,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结合学生板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计出三位数的加法笔算时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篇7:《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教学反思

1、通过复习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迁移引申出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计算方法和步骤。

2、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理解三位数加法笔算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算理。掌握万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却没有很好地围绕教学目标去组织我的教学,虽然整个教学流程还是很清晰的,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却做得很薄弱,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把学生框在了自我的教案中,牵着学生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具体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个人素养方面:

1、三笔字的书写有待加强,特别是黑板字的书写,应该做到工整简洁。没有适时地发挥出板书应起到的作用。如板书知识点,板书的引领作用。

2、教态的亲和性。在讲台上随意走动,没有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读不懂学生眼神中流露出的状态和想法。

3、语言的不严谨,提问的问题不够严谨或是多余。普通话水品有待提高。

组织教学方面:

1、教师主导,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走,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2、练习活动的单一性,只有点名提问、上黑板上算一算,应该多些形式如“女生读题,男生回答”“一二大组和三四大组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有准”等等活跃课堂的组织内容。

3、练习时间太少,对于新课的知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很快就能接受了,教师不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讲解上,而是把时间用在给学生练习上,对于练习质及量,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加大一些,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个人教学体系方面:

一名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的方面,如教师语言的幽默性,教学的严谨性,习题讲解的灵活性等等。这就要求老师要熟悉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灵活组织自己的教学,一点及面,这样培养的学生思维才会更具发散和灵活性。另外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细节反映的是学生的上课状态,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长。

以上只是针对我的这一堂课,前辈们给我的建议。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我也是存在着不足的,如怎样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作业的批改应该注意什么等等。还有太对的方面需要我去学习和思考。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很多的良师可以在教学的路上给予我知道和帮助,也十分感谢他们,相信通过他们的帮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效果会越来越好。

篇8:《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法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法口算和笔算,以及整十、整百数加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导入部分,学生竖式计算后,交流:竖式计算的'注意点时,可以适当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例题教学结束后,板书出: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试一试结束后,小结并板书出:百位相加满十向千位进1。然后要求学生观察这三句话,提问:你能不能将三句话并成一句话呢?思考后概括出: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这样的板书也有利于全课小结时,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说出笔算的注意点,而不是笔算过程中,诸如横线要画直,不要忘记小1这样的提醒。

要求学生提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范围缩小,指向性更明确: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避免学生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帮助梳理数量关系,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对加法的含义再一次巩固。

同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安排,详细得当。一般地,新课教学要多花一些功夫,试一试、练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要少一些。因此,本课教学时,学生完成试一试后,不要再集体说算法,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另一方面,这样较浪费时间。

最后一题比较的实际问题,交流为什么用加法的时候,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贵,求多的,所以要用加法,而不是贵就是用加法。

篇9:两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是在孩子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认为孩子能够自己探索或在伙伴的帮助下探索理解两位数加法笔算的算理。

首先我带领孩子进行了一些口算练习和两位数加法的竖式练习。单纯的计算练习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采用了小比赛的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在练习中,我请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加法是如何计算的.,因为上学期的练习,孩子能够自然说出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先算……,个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再算……。这时我再提问孩子你觉得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孩子就能自然说出注意点。

接着我出示例题,请他们小组合作。合作要求为1号作为组长读题列算式并且领导整个小组合作,2号作为比较薄弱的同学,需要整个小组帮助她学会说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我做过统计,如果2号要能够流利地说出过程,至少需要说两遍,这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为了帮助别人,也会跟着说,也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3号可以将小组内讨论的检验的方式进行汇报。4号说一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孩子们第一次进行合作。讨论的比较热烈。有些小组有些地方遇到了困难我也及时的进行指导。有的小组讨论的比较激烈我也会及时参与讨论。在孩子汇报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明确,集合了整个小组的智慧,基本上能够讲的比较完整,我只需略作补充就可以了。

这堂课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的一次尝试,因为相信孩子对于算理的迁移能力。而孩子们也为我大胆的想法交出一份让人基本满意的答卷。但也有几个问题让我思考在以后的小组合作活动课中该如何改进。第一,孩子讨论的时间问题。每个小组虽然水平大致相同,但已经会有一些差距。我想照顾到每一个小组,那就势必要浪费一些更加优秀的小组的时间。这时已经讨论好的小组就可能会出现几率问题。在时间的把控中我还需要再调整。二,分工是否还需调整。如果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解释算理的机会,那是不是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发言顺序都需要改变?是让薄弱的同学来讲解,还是让更加优秀的孩子来讲解,这也需要一些思考。三,计算课到底适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其实我认为计算课如果让孩子自主探究也可以做到,甚至时间会更短,还可以做更多的练习。但我想小组合作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能力。所以这还需要再斟酌。

一点拙见,与君共勉.

篇10:笔算加法练习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练习二6-10题。

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整理、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情景图,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图片出示:课本15页第8题。

2.组织学生开展帮“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理解图意。

(2)组织学生计算出每个蘑菇卡片上的算式,并将它们放到相应的篮子里。

(3)全班交流活动成果。

3.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两位数笔算加法应注意的问题。

仔细观察情景图,想一想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独立计算卡片上的算式;帮小白兔把蘑菇放到篮子里。

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法应注意的问题。

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整节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进一步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开展数学“门诊”活动。

(1)出示练习二第6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并说说理由。

4  9     2  1     6  5

+  4  4   + 3  9    + 3  5

8  3     6     1  0  0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订正时重点说一说错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出示练习二第7题,帮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然后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独立填空

填在书上,同桌订正,指名板演

独立判断正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后计算并填写。

通过开展教学“门诊”活动,再一次巩固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二第9题。

(1)出示练习二第9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3)组织全班订正。

2.引导学生解答练习二的第10题。

(1)出示第10题,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什么。

(2)根据画面内容,解答问题。

(3)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先独立解答提出的三个问题,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借助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篇11:笔算教学反思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景,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集体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对学生知识的理

解以及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经历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并体验展示自己的

快乐。

教材分析: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的数的计算。在这一例题之前,教材先安排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和“除法的验算”内容。因此,在学习本例题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算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只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也是这一单元的难点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亲历“0占位”的思维过程,为以后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或多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理解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突破方法:采用自主预习,探究,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掌握和理解商中间有0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激趣、观察模仿、学生互评、有趣练习、开发拓展等方

法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

何不是0的数都得0,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也有0的规律已掌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的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倾斜于他们,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孩子们《西游记》这部电视好看吗,那里面长着长鼻子、大耳朵的是谁呀?(教师预设:孩子们可能很兴奋,回答是猪八戒。)打开课件,让孩子走进猪八戒的故事,引入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的相关知识。(出示课件)

2、检测预习:

师:哪位同学给老师讲讲书中例题说的是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情境入手,让学生体验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同时教师尽可能提问后进生,从而将他们引入课堂。)

(出示课件,让孩子观察试着列出算式)

3、教学例5 : 0÷4=? (孩子口算结果)

4、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孩子口算练习。

A:出示课件, 口算抢答。

0÷8= 0÷9= 0÷12=

B :孩子口算课本28页做一做。(孩子同桌互相评一评)

0÷2= 0÷4= 0÷5=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使同学们巩固刚刚自主探究的知识,为下面的内容

打下基础。)

二、新知探究

1、谈话导入:这一天李思和万清遇到的一只拦路虎,想请你帮帮他。

(出示课件,孩子读懂表后列式)

2、教学例6(1): 309÷3= ( 出示课件)利用课件展示计算和书写过程,让孩子观察学习,试着模仿。

3、小结:当前一位没有余数,0上面不够商1是,就在十位上商0.

4、孩子体验练习:独立完成课本29页做一做,前两个小题。

(对于学困生,不严格要求用简便方法,中间有0-0这一步也没有关系)

402÷2= 609÷3=

5、教学例6(2): 420÷3= ( 出示课件)

学生自主完成,当碰到被除数中末尾有零时应该如何处理;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当被除数末尾有0时,学生竖式计算时,末尾的0不

知道应该和谁对齐?

教师指明个别同学板演并集体纠正

孩子试着总结出:0除以3等于0,个位上商0, 余数0要和被除数0的数位对齐。

6、孩子体验练习:独立完成课本29页做一做,后两个小题。

750÷5= 980÷7=

三、巩固练习

1、小兔过河:(出示课件)

2、学校诊所:(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练习,设置了两道情境题,通过激趣,

比赛的方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练习。

游览智慧岛:(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教师在其中设计一道比较有挑战性的习题,拓展孩子的思维。对于

学困生,不严格要求,如有人提出疑问,教师可提醒孩子提前预习,

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为下一节课奠定基础。)

五、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教师预设: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碰到被除数中末尾有零时,如果前一位没有余数,0上面不够商1

时,就在十位或者个位上商0。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七中1、2、3题;起到达到对新知的巩固加深

2、完成练习七中4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预习课本31页并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做标注,为下一节课奠定

良好基础。

教学反思:

时间:20xx.3.28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从创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故事入手,激励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贯彻整个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学,朴实无华、扎实有效。在这里我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1、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创设情境,抓住学生喜爱动画片的心里,设计猪八戒吃桃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此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使学生能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亲生体验。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能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让学生自己观察学习,在合理的设问,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大胆的跳出书本,辩证的实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解决知识从易到难,既照顾了学习优等生又能让学困生学好。

3、设计趣味练习

学习数学要讲求实效性,而学生的记忆力只是暂时的,光让学生学习计算方法,不及时进行练习和巩固拓展是不行的。可千篇 一律的练习方法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因此,我就设计了有趣的练习题同时将课本中的做一做练习合理的放入教学中间进行,让学生进行有趣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坚强记忆。同时我又对下一节课的知识做一小题的难点射入,勾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提醒学生提前预习,为下一节课的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篇12:笔算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课,通过帮管理员分图书来理解除法算理。有92本故事书,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们会很快口算出结果,用的是估算,得出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第二种方法是分小棒图,每30根是一份,还余两根,所以92÷30=3(个)……2(本);当让学生把分小棒的方法用竖式表示出来时,学生陷入了思考,通过巡视,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商3,可是不确定3的位置;②商3时,在竖式上表示出的却是9。

学生们还是没有理解算理,当让学生说一说3为什么商在个位时,同学们只会说,商在个位就表示有3个一,这是我们没有预设到的,我认为这里的3个一表示的就是3个30是多少。接着第二道题,178÷30,学生通过齐读题目,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列式计算,很显然这是要算“178里面有几个30”的意思,应该用除法,在这里浪费了一些时间。先让同学们估一估,得出商大约是6,没有了直观小棒图的支撑,让学生先用估算,然后列竖式计算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前两位不够除,应该看前三位”,最后突出估算的作用,是位了确定商的范围。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不难达成的,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义为让学生多说,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练习和深入学习。

篇1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笔算加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笔算加法》教学反思

1,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中国有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王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我国部分物种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的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 合作探索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多位数加多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3, 利用旧知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主要是把例1连续进位加的原理进行推广的结果。课本第18页“做一做”最后一题是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也是要求学生运用类推进行计算。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篇14:《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1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以下方面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1、对于第一个例题,在讲解新授内容时,当有的学生说4.75+2.65时,可以看作475分加上265分等于740分,这个时候,我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方法,而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生成性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和提示学生,740分可以看作7.4元,把元改成用分做单位,也就是看成用相同数位相加算法的雏形,直接过渡到小数加法计算是,应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首先要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2、学生在班演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好的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应该很好的利用取来,及时讲解和评定。

3、因为本节课应该是在学生掌握小数性质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师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情调查,所执教的班级还没有学过小数的性质的教学,导致在教学小数化简是,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班级学情的调查和分析,做好课前的预设。

4、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话语琐碎,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不是很精准,这个方便需要改进。

5、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6、鼓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含有整数加减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中发现错误,这样比老师直接讲效果会更好一些。整个课堂气氛不算是太高涨。

篇15:《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非常顺利,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很高,这让我很高兴。第三课时开始,按教学计划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在二(4)班,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地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全对的不到四分之一。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很多孩子没有点进位点的习惯);不需要进位的却进位了;数位书写不对齐(比较少,原因是前两节课强调格式比较多);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竖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从个位算起边说边算一遍;

最后,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第二课时的练习课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有错误的不到四分之一。

二(4)班的教学情况刚好相反。有了二(3)班的错误基础,因而在学生尝试解决例题“56-18”的反馈做法时,我将几种错误情况一一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错误后,总结了检查的三步骤。因而当堂的作业正确率很高,错误不到全班的四分之一。结果第二天的练习错误率极高,全班全对的只有4人,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些错误,而错误的种类还是不外乎上面几种。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数学学习与生活一样需要经历与体验。学生自己经历了错误之后再去改正它,看起来是走了一段弯路,但是它留下的印象确是深刻的。而被告知的挫折和应对措施也许暂时是有效的,但在孩子的头脑中印象也许就不够深刻,久之就会淡化。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篇短文,大致是说有个老渔民,精通打鱼,积累了丰富的打鱼经验。他有三个儿子,也是渔民。可是无论老渔民如何倾囊相受,他的儿子们打鱼水平始终平平,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儿子们没有自己摸索鱼的习性、水、天气等捕鱼经验,少走了那段必不可少的弯路。而这弯路,正是一个渔民必不可少的素质经验提升之路。

篇16:《加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要求学生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我在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前复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这个章节内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棒进位计算,计数器进位计算结合讲解竖式进位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数多动手,同时进行分层教学引导B,C类学生小棒计数器计算A类竖式计算。教学中我通过PPT插图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看图写算式,让学生尝试多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对加法的理解。课堂中,我力求做到: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看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

我运用“图书馆”的图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记录图中重要知识点“童话世界28个萝卜”,“丛林世界4本”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加法的意义“一共多少本书”就是把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的数量加起来,引导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二、让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式加深学生对加法理解。

第一种方式通过摆小棒计算,让学生拿出小棒跟随老师摆小棒,边摆小棒边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数的理解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十位上要把进得一加进去。第二种计算方式计数器计算,计数器计算可让学生加深个位十位的认知,知道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进十位变成一个一。第三种竖式计算,学生已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竖式计算和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得基础,这一环节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提高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提高学生泛化能力,加强学生对加法计算的理解。

出示2张加法计算图片让学生看图写算式,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本节课A类学生可掌握本节课内容,B类学生虽可根据关键信息写出算式但是理解教弱,可通过工具辅助计算。C类可在引导下提高理解,点数,认读能力。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基本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不主动,今后我要带动这部分学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17:《加法》教学反思

4月27日上午第一、二节在本班上了一节校内教研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是高效课堂模式下的两节课。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在设计导学稿时,关于教学情境,教材上呈现的“雅典奥运会跳水”的主题图,其意图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几轮成绩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然而我经过反复琢磨,决定放弃教材上的主题图,理由有二:1、对“20的雅典奥运会”没有什么印象,他们那时才三、四岁;2、学生跳水比赛规则不熟悉,不知道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另外对于一些外国的国旗、选手名字很陌生,读起来甚至很拗口,这些都不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直接出示计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计算题目分为三个层次:相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不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整数与小数的相加减。

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最后集体展示。

课堂教学时我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不足之处:应设计改错题目,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我们不可能走进两个完全一样的课堂,正如“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教学如棋局,如何提升我们的课堂驾驭能力,我想只有:厚积薄发!

篇18:《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接着,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等等。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生答:因为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对加法结合律的教学看法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延续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出等式;再给出两组式子,通过计算得到也能用等于号连接;然后学生自己举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加数位置没有改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和没变。这样的教学显得顺畅,但是新意不够,学生投入的激情不够。

篇19:《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以下方面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1. 对于第一个例题,在讲解新授内容时,当有的学生说4.75+2.65时,可以看作475分加上265分等于740分,这个时候,我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方法,而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生成性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和提示学生,740分可以看作7.4元,把元改成用分做单位,也就是看成用相同数位相加算法的雏形,直接过渡到小数加法计算是,应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首先要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2. 学生在班演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好的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应该很好的利用取来,及时讲解和评定。

3. 因为本节课应该是在学生掌握小数性质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师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情调查,所执教的班级还没有学过小数的性质的教学,导致在教学小数化简是,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班级学情的调查和分析,做好课前的预设。

4.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话语琐碎,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不是很精准,这个方便需要改进。

5. 教师教学的板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本人在执教《小数加法和减法》后一些个人的想法,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篇20:《加法》教学反思

一、导入部分

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反思:自我感觉这样的导入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规律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也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逗号+句号=句号+逗号;a+b=b+a,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然后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反思: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这节课我强调学生的发言要大声的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呵呵,自我感觉良好,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设计还不够。

1、在学生得出了加法交换律时,没有让学生总结一下研究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让他们去研究加法结合律。

2、对“关注每一位学生”这个问题,没有做到。

相关专题 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