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除以分数》数学教学课后反思

红薯栗子热奶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一个数除以分数》数学教学课后反思

【简介】感谢网友“红薯栗子热奶茶”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个数除以分数》数学教学课后反思(共14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一个数除以分数》数学教学课后反思

《一个数除以分数》数学教学课后反思

今天进行了分数除以分数意义以及计算法则的教学,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一下反思。首先自己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能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列出算式后,通过引导学生质疑、猜测、大胆地进行合理想想,学生打破课本的限制,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自己更加明确课堂上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要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财富。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学生要有勇于向课本挑战的精神。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由猜想引起的数学大论,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第十一册的第23页的信息窗右边,兴趣小组的同学用4/5米布给洋娃娃做裙子,一条裙子需要4/25米,一共可以做几条裙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快第列出算式:4/5÷4/25学生根据分数乘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两个进行探究计算方法的。学生从两个方面猜想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完全可以根据分数乘以分数的方法进行类推。课本上没有这种方法,虽然比课本给出飞方法麻烦,但学生的这种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没有想到学生竟能通过大胆想象提出课本上没有涉及到、是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分数乘法这个已有知识类推出来的新知识。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不足之处

第一方面,在教学中,我总有一些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根据新课改理念,要给学生留出比较充足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生讨论后,总结出规律,往往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后面的练习题就处理得比较少。第二方面,有时学生学生探究不出来的问题,自己就比较着急,认为教学设计上出了问题,自己显得没有耐心。

三、教学中的精彩亮点:

上课一开始,老师提出了一个思考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既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那么,分数除以分数又应该怎样去计算呢?这时同学们经过思考后,纷纷举手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猜测:其中学生惠子欣进行如下的猜测,她认为:分数除以分数可能象分数乘法一样,用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用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还有的同学猜测,可能是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针对两种猜测中的第二种做法,同学们还能接受,因为通过看书和画线段图,再加上原来已有的知识,能进行找出这种方法的依据。首先,引导学生弄清4/5÷4/25为什么等于乘以4/25的倒数。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第一种猜测:4/5÷4/25=4÷4/5÷25,再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同时扩大倍数,结果是5.第二种方法:因为求4/5里面有多少个4/25,可以先求出有多少个1/25,然后再除以4,即再求乘1/4结果是5。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四、学生创新:

但对于第一种猜测,老师和同学们都缩手无策。当时从道理上无法找到依据的。这时我向学生提出,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也一时找不出什么办法加以证明。这时有个同学们说:可以多举出几道分数除以分数的练习题,并一一进行了演算,通过演算,同学们发现这种猜想是正确的,但是否对于所有的题都适应呢?时间不允许我们对所有的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都进行演算吧?这时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引出当分母不变,分子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就缩小几倍;当分子不变,分母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反而扩大几倍;当分子缩小几倍,分母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就扩大(或乘以分子、分母缩小的倍数的商)的倍数。即:终于找到了证明的依据:“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这件事鼓舞了同学们,他们的思维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体现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更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独立的智慧能力,而获得了一些能够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是极其宝贵的。”由于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带来了同学们的欢乐,通过成功的体验,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第一种猜测:4/5÷4/25=4÷4/5÷25,再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同时扩大倍数,结果是5.第二种方法:因为求4/5里面有多少个4/25,可以先求出有多少个1/25,然后再除以4,即再求乘1/4结果是5。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但对于第一种猜测,老师和同学们都缩手无策。当时从道理上无法找到依据的。这时我向学生提出,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也一时找不出什么办法加以证明。这时有个同学们说:可以多举出几道分数除以分数的练习题,并一一进行了演算,通过演算,同学们发现这种猜想是正确的,但是否对于所有的题都适应呢?时间不允许我们对所有的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都进行演算吧?这时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引出当分母不变,分子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就缩小几倍;当分子不变,分母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反而扩大几倍;当分子缩小几倍,分母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就扩大(或乘以分子、分母缩小的倍数的商)的倍数。即:终于找到了证明的依据

五、再教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体现人性化教学。

如可以把4/5÷4/25这个例题改为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比如1/3÷2/5,这样理解起来更简便.从学生的发展入手,提高学生的探索与推理意识,继续大胆让学生猜想,即使猜想没有根据也要鼓励孩子,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教学中不硬套别人的教学模式,独立创新。在备课中,不再把课本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把课本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把教学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喜闻乐见具体事例上。

篇2:一个数除以分数数学教学教案

一个数除以分数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并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下面各题

(二)口答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一个数的5倍是30,求这个数.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2

例2.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质疑: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我们会计算了,除数是分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除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师:例2中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启发学生在图上表示出

小时行18千米?.(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分数)

观察:从图上看1小时里有几个 小时?(5个 小时)

推想:要想求出5个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就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小时行的路程)

( 小里有2个 小时,2个 小时行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 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教师板书:

(二)教学例3

例3.小刚 小时走了 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1.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

2.比较:和刚才的那道题目哪儿不一样?

3.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汇报: 求出 小时走的,1小时里有10个 小时,所以再乘10就求出1小时走的千米数.

5.推导过程:

(千米)

6.教师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三)总结计算法则

教师说明:不管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整数及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把它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被除数称为甲数,除数称为那乙数.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四)反馈练习

(五)教学例4

例4 一个数的 是 ,这个数是多少?

方法(一)解:设这个数为 .

方法(二)

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六)反馈练习

一个数的 是 ,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二)填空,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 )的 是12 是 的( )

是( )的 ( ) =4

(三)列方程解答.

乘一个数等于 ,这个数是多少?

一个数的 是14,这个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法则是什么?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二)张叔叔骑自行车上班, 小时行9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列式计算.

1. 是 的多少倍? 是 的几分之几?

2. 是的几分之几?

篇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反思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通过图形和多个例子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编者试图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变化到分数,得到的运算法则由特殊到一般,从而经历一个严谨的科学归纳过程。

教材通过题目中的情境图引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新知,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并通过多种方法都证明了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然后进行练习,学生学习效果肯定不错,教学过程也一定自然流畅。

如何既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又让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方法呢?经过深思之后,我在学生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时学生开始大部分围绕因为结果相等来总结。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孩子们高兴地说分数除法的算理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猜想是正确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既进行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又进行了算理的教学。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显著。同时我又有了新的思考:在新课改实验中,面对新教材中新的思想和方法与旧教材中的思想和方法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取舍,如何有机结合?是我们每位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通过图形和多个例子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编者试图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变化到分数,得到的运算法则由特殊到一般,从而经历一个严谨的科学归纳过程。

篇4:《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反思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反思

课堂开始复习前面学的“一个数除以分数”,我改变了过去教师出题提问学生的方式,由学生出题并指名其他同学回答。孩子们很喜欢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也很愿意当一当小老师,所以便很快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着我引入了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并由学生列举一个数除以分数的例子,然后请学生先猜想这样的题目有可能怎样算。学生说出了三种想法,其中一种是错误的,我没有当场指出,提议同学们一起验证一下哪种猜想是正确的。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向他们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先进行猜想假设再举例进行验证。然后我出示了课本上的准备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90千米,一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请学生口答。学生口答出每小时行45千米。我趁机问:“那么这辆汽车五分之二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列乘法算出18千米,我便用学生算出的`数,把准备题改成了例2: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一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样极复习巩固分数乘法知识,又顺利自然地过渡到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的产生是很自然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画线段图的方法让学生先自己理解探讨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

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进行了重点讲解,使学生切实弄懂为什么一个数除以分数要用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通过小组讨论,画线段图、教师讲解学生基本理解了算理,然后让学生看一看哪种猜想对。猜对的同学顿时有了很大的成就感,这时我就鼓励猜错的同学:“发现错误是正确的开始,猜想总是有对有错,发现错了,再重新开始,不敢猜想验证的人永远也不会对。”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样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篇5:《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3-35页例2、例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推理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来由。

3.熟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加以运用。

4.培养分析、推理、辩证思维等能力。

教学重点: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推算过程。

[评:目标表述具体、简便,便于检测和评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说出各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

÷3 ÷4 ÷2 ×5

(2)说出应用题的算式及所表示的意义。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根据分数除法意义,把下面乘法算式改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45× =18 × =

2.设问。

(1)上面所写出的除法算式中,哪个是分数除法?

(2)我们已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法,那么,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3.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看谁最先学会。

[评:复习、设问、揭题紧密相联,设置新旧知识矛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新课教学

1.讲解算理。

(l)出示例2。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列出算式:

①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应列出怎样的算式?

②板书:18÷

③想一想能不能按照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4)讨论算法。

①根据题意画出思路图:

②分析:

a.已知 2/5小时行18千米,求1/5 小时行多少千米,该怎么算?(18÷2)

b.18÷2,还可以写成什么算式?(18×1/2 )

c. 1/5小时行“18×1/2 (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又怎么样?(18×1/2×5)

d.18× ×5中的“×5”是什么意思?

e.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什么算式表示?

③板书:

18÷2/5 =18×1/2×5=18×2/5

④观察思考:

a.这个等式前后有什么变化?

b. 与 是什么关系?

c.由除法转化为乘法,说明了什么?

d.从“18÷2/5 = 918 × 1”这个等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5)教师小结:由上例可知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板书:18÷ =18× =45(千米) 答:(略)

(6)做一做。

12÷3/5 24÷2/3 1÷5/7

[评:以除法转化为乘法为思路,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思考,强化认识过程,注重理解,不轻易下结论。]

2.研究算法:

(1)出示例3:小刚3/10 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指名学生板算:

14/15÷3/10= 14/3×2/3=28/9=3又1/9(千米) 答:(略)

(4)师生研讨:

①列算式的依据是什么?

②算式中的“÷ ”为什么可以变成“× ”?

③整数或者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时分别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

④怎样验证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⑤指名学生板算出验证过程:

14 1 1 3

× = × = ÷ = × =

3 5 5 2

⑥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用一句比较恰当的话来叙述吗?让同桌学生相互议论,再指名回答。

⑦教师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原分数的倒数。

[评:采用让学生自学、尝试、验证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能因素,调动了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3.概括法则。

(1)出示: ÷9 9÷ ÷

(2)学生独立计算。

(3)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9= 1× 3= 9÷ = 93× 1=12

÷ = 1× 2=

(4)观察议论:

①上面三道题分别叫做什么除法题?

②上面三道题的计算方法与过程相同吗?为什么?

③想一想,计算分数除法能否找到一个统一的法则?如果有,那么这个统一的法则是怎样的?

(5)启发概括:

①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②齐读法则。

4.看书质疑。

5.强化论证。

(1)启发思考:

①这个计算法则,除以上我们研讨的推导方法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推导出来?

②当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时,除数是什么数算起来最方便?

(2)师生共同议论:

①出示: ÷

②怎样使这个算式中的.除数变成1?被除数应怎样?

③板书:( × )÷( × )= × ÷1= ×

④让学生各举一例动手验证一下。

[评: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可以促进知识的发展。对法则的概括统一和进一步的强化论证法则,就说明了在数学中要善于捕捉这些联系规律,从而促进知识的沟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 )。

(2) ÷ = × (3) ÷ = ( )

(4) ÷ =( )×( ) (5) ÷ =

2.判断。下面各题如果有错误在( )更正。

(l)9÷ = 93× 1= =6 ( )

(2) ÷3= ×3= = ( )

(3) ÷ = 1× 1=4 ( )

(4) ÷ = 2× 1= = ( )

3.口算抢答题:

(1) ÷3 (2)3÷ (3) ÷

(4) ÷ (5) ×2 (6)6×

(7) ÷ (8) ÷

4.记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 - × ÷

5.独立计算。

÷10 21÷ ÷ ÷

[评: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练在点子上,层层推进,在运用法则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认识,深化记忆,形成知识。]

四、全课小结

1.一个数除以分数包括哪些内容?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略)

[总评:全课教学思路清晰,讲究课堂教学实效。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强调对法则的认识过程,避免学生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同时在法则的揭示、分析、解决中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渗透了辩证观点的教育。]

篇6: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第十一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是分数除法教学重心环节。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会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说教法

本课教法主要采用:温故知新、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完善总结、巩固提高。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⒉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⒊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铺垫、渐渐导入

1、口算题:共2题,很简单,在熟练计算中温习计算方法。

2、口答:共2个数,让学生在轻松地口答列式中进入到今天新知识的学习海洋中,营造很松快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分数除法的意义垫定了基础。为学生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做好铺垫,并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本节知识的难点就在于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算理和方法,仅仅使用直观教具的演示,总结方法不够明显,借助动手操作、课件等,可以分步骤清晰呈现学生的思维路径,避免了教师新授的单向性,为全体学生的参与探究铺设了基础,让学生在比较中疏通算理,掌握了方法,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自己来感受这份喜悦,在归纳法则的时候,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计算方法,都有可能会引到同一点上,归结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

(三)、巩固发展

1、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作业中注意从除号到乘号的转化和除数转化为除数的倒数的变化,正确运算。

2、反馈练习:强化计算方法,熟练除数转化倒数的过程。

3、对比练习:在比较中理解分数除法和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正确合理的知识体系。

4、走进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数学的必然,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篇7: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的《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第2节的内容,它包括了分数除法的各种情况,学生理解了这个计算法则,就能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具有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概念及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中解决问题、比的认识重要基础,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归纳、数形结合、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

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计算方法,并通过发现、总结、运用法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练习题。

1.复习分数的意义,为例2教学时画线段图打基础。

2. 小明2小时走6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起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目的地引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口算,回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3:小明 小时走了2,小红 小时走了。谁走得快些?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出列式依据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步计算,理解每一步求什么,怎么计算。

通过比较2÷ = 2 × 这两个算式,学生总结出计算法则。

3.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运用类推迁移,自己通过画线段图理解计算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交流,适当指导,加深理解。

(2)观察,总结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课后“做一做”第1题。这是考察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运用。

2. 课后“做一做”第2题。另加一道含有带分数的除法计算题。

考查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例题中没有出现带分数的除法,另加的含有带分数的除法计算,考察学生是否会灵活利用所学知识。

3.计算。

通过两组题的计算,以及比较每组算式中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再观察,总结出商的变化与除数的关系,为下一题不计算,说哪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说哪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打基础,降低难度。

4. 不计算,说哪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说哪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

5. 填空。

分数除法抽象为字母形式,考考学生还会运用运算法则吗?

(练习设计突出了计算法则,加深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目的、有层次,即可以完整地检查学生掌握法则的情况,又提高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变能力)

四、回顾。

通过教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使学生回顾本课的知识。

说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2 ÷ = 2 × =3 ÷ = ×=2()

线段图及分析过程 计算法则

说教学反思:

语言不够精炼。

有时有些不放心学生,有代替学生回答现象。

预设时没有准确考虑学生情况,导致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后边练习题还有拓展练习没有处理。

篇8: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第2节的内容,它包括了分数除法的各种情况,学生理解了这个计算法则,就能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本册第二单元中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例1,2分数除法中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例1例2让学生具有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概念及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的经验,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中解决问题、比的重要基础,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归纳、数形结合、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本课时通过例3使学生学会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根据6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抽象、观察、概括、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按照布鲁纳关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三个表征系统的阶段,或奥苏泊尔意义学习的理论,或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计算方法,并通过发现、总结、运用法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思考解答

1.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起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目的地引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2.1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12小时?

(对算法推导过程的两个关键点,设计该填空题。)

二.教学新课

小明2/3小时行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出列式依据下面问题思考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2/3

(2)小组探索算法

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可以用综合算式,也可以分步列式。通过交流汇报,学生反馈结果如下:

(1)2÷2/3=(2×3/2)÷(2/3×3/2)=3÷1=3(商不变规律和倒数的认识)

(2)2÷2/3=2÷(2÷3)=2÷2×3=1×3=3(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2÷2/3=2×3/2=3(由分数除以整数推想)

(4)先画线段分析图,再列式解答

2÷2=1(千米)1×3=3(千米)

在这四种情况中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的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对此题做一个重新的分析。

教师讲解并有选择地加以板书,展现推算的全过程:

(3)教师板书线段图

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思考,已知2/3小时走了2km,可以先算么?

启发学生明确计算思路:

①已知2/3小时走了2km,可以先求出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1/2;

②再求1小时即3个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2×1/2×3

在讲解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板书中约分的时候让学生说原被除数2约分得到的3,有什么具体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然后观察、比较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篇9: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一个数除以分数》。

一、说教材 Cod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完成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

本单元教材,先教学了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概念。紧接着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这其中包括了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两块内容。在此基础上,把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概括了统一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数除以分数。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从多角度解决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说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握了有关除法的一些知识:整数除法、商不变性质、小数除法、分数与小数的互换,以及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知识的基础。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有所欠缺,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发现,不习惯从多角度思考去解决问题。(这个多角度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方法的多样化。)本节课力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2、教材的组织与安排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放弃了教材上对知识的直接呈现方式,而是先通过一组复习题,为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同时教给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渗透“转化”这种数学思想;然后通过两道习题,引导学生在这些算法中选出更“普遍”的算法,即完成算法的优化。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探究能力,本课主要采取了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优点在于遇到问题,让学生先猜测,先想办法,教师的引导只限于帮学生打开思路。

对学生而言,本课的主要学法是:主动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倾听他人的习惯。

四、说教学手段

本课的教学手段十分简洁,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投影来交流学生们的算法和结果,在反馈环节方便快捷的出示习题,对于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来说,已经足够。

五、说教学设计

(一)考考你

1、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

4/5= 17/20= 3/16= 9/15=

2、竖式计算下面的除法,并说一说这样算的理由。

1200÷500 1200÷0.5

3、计算

7/10×5/6= 12/19×11/24= 100×4/5= 8/9÷4= 48×25×4=

[三道复习题,其实是为学生解决问题而设置的三条“通道”,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第1题复习分数化小数的知识,2小题复习了小数除法,渗透了对商不变规律的复习。第3题复习分数乘法和乘法结合律。这些都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

1、导语

只有学好了以前的知识,才能顺利地学习以后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同学们确信已经以上“旧知”掌握好了吧!(确信!)

那好,下面我就出一道更难的题挑战挑战大家,有信心吗?(有)

出示例2

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导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告诉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旧知识。]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然后试着在草稿纸上画一画,用线段图表示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然后选择学生们画得好比较的线段图展示给学生们。

[我总觉得,培养学生的画图的习惯十分重要,尤其是分数应用题。画图可以形象直观、简洁地呈现题意,辅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3、学生列式,引导思考

学生列式如下:

18÷2/5=

教师引导:一个数除以分数,大家以前没有学过,该如何计算呢?这就用到了旧知识,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跟除法有关的知识?相信大家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解这个问题。

[提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总题]

4、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有了复习题的铺垫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如下:

①18÷2/5=18÷0.4=45〔运用分数化小数的知识,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小数除法〕

②18÷2/5=(18×5)÷(2/5×5)=90÷2=45〔运用商不变规律,将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

③18÷2/5=18÷2×5=45〔根据图解题。这种方法,学生们看着线段图一般都可以想出来,类似于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先算出一份有多少(即1/5小时行多少千米),再算出五份是多少。〕

这时,教师引导:你能不能把18÷2/5转化成一道乘法?

如果学生想不出,则提醒学生观察第③种算法,然后引导学生

18÷2×5=18×1/2×5=18×5/2=45

这就把一道除法题转化成一道乘法题。

[渗透的“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不会的问题”转化为“已经会的问题”。

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后,学生再计算分数除法时,会在适当的时候,将分数化为小数或将小数化为分数;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商不变规律,更加灵活的解决问题。]

4、算法的优化

请同学们运用合适的算法计算24÷2/3 24÷24/33

[计算第一题,学生们发现第一种算法失效,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小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这不是一种普遍的算法,此时,第二、三种算依然有效;计算第二题,学生们发现第二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比较麻烦,从而认识到第三种方法是一种比较“普遍”、好用的一种算法。

这个过程就是在告诉学生,不仅要想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还要在方法挑选出更好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叔骑自行车上班,3/5小时行9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做题。

②说一说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想同的地方?(都是知道了部分和部分相对应的分数,求整体)

③知道了部分和部分相对应的分数,求整体,用什么法计算?〔为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

2、8/45÷4/5=

这道题如何计算?也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做出来后,自学29页例3,看一看“8/45÷4/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18÷2/5

①18÷2/5=18÷0.4=45(运用分数化小数的知识)

②18÷2/5=(18×5)÷(2/5×5)=90÷2=45(商不变规律)

③18÷2/5=18÷2×5=45(“归一”方式)

18÷2×5=18×1/2×5=18×5/2=45 (转化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板书设计为学生总结了本课所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凸显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篇10:《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第2节的内容,它包括了分数除法的各种情况,学生理解了这个计算法则,就能掌握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本册第二单元中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例1,2分数除法中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例1例2让学生具有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概念及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的经验,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中解

决问题、比的重要基础,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归纳、数形结合、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本课时通过例3使学生学会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根据6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

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

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抽象、观察、概括、分析、比较和综

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按照布鲁纳关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三个表征系统的阶段,或奥苏泊尔意义学习的理论,或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计算方法,并通过发现、总结、运用法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思考解答

1.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起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目的地引发学生利

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2.1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12小时?

(对算法推导过程的两个关键点,设计该填空题。)

二.教学新课

小明2/3小时行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出列式依据

下面问题思考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2/3

(2)小组探索算法

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可以用综合算式,也可以分步列式。通过交流

汇报,学生反馈结果如下:

(1)2÷2/3=(2×3/2)÷(2/3×3/2)=3÷1=3(商不变规律和倒数的认识)

(2)2÷2/3=2÷(2÷3)=2÷2×3=1×3=3(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2÷2/3=2×3/2=3(由分数除以整数推想)

(4)先画线段分析图,再列式解答

2÷2=1(千米)1×3=3(千米)

在这四种情况中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的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对此题做一个重新的分析。

教师讲解并有选择地加以板书,展现推算的全过程:

(3)教师板书线段图

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思考,已知2/3小时走了2km,可以先算么?

启发学生明确计算思路:

①已知2/3小时走了2km,可以先求出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1/2;

②再求1小时即3个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算式是:2×1/2×3

在讲解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板书中约分的时候让学生说原被除数2约分得到的3,有什么具体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然后观察、比较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继续探索

在此基础上,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即例3的第二个算式5/6÷5/12,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再板书计算过程5/6÷5/12=5/6×12/5=2(km)让学生说出这里为什么要写成“×”。最后让学生思考课本中小精灵提出的问

题:“通过例2和例3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最后我再让学生说说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要点:

①被除数不变。

②除号变乘号。

③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强调这些要点。

三.巩固练习

1、在下列○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4÷□=4×□15÷□=□×□8÷□=8○□

□÷15=□○□10÷□=10×□7÷□=□○□

2、填空

20÷=12×2/312÷()=12×()

3、口算练习

7÷5÷1÷11÷÷618×0÷

(练习设计突出了计算法则,加深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目的、有层次,即可以完整地检查学生掌握法则的情况,又提高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变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教师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时应注意一些什么?

篇11:《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分析教材和学生:

本文讨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关于分数除法的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各种情况和计算方法。通过例1和例2,教材让学生掌握了如何使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本课时通过例3引导学生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课前提下,作者明确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改写后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抽象、观察、概括、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并提高其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计算方法,并通过发现、总结、运用法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贯穿教学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其优势。

教学过程:

一、思考解答: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问题求解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起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意识到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2.每个小时有多少个1/3小时?每个小时有多少个1/12小时?(要求推导算法过程,填空)

二、新课教学

假设小明步行2公里需要2/3小时,那么他步行1小时可以走多少公里?在讲授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问题,然后让他们确定列式依据。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以下问题:

1.由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 ÷ 2/3

2.由小组合作尝试算法:

学生可以使用综合算式或分步算式进行计算,并通过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反馈如下:

1) 2 ÷ 2/3 = (2 × 3/2) ÷ (2/3 × 3/2) = 3 ÷ 1 = 3(商不变规律和反数的关系)

2) 2 ÷ 2/3 = 2 ÷ (2 ÷ 3) = 2 ÷ (2/3) × 3 = 1 × 3 = 3(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 2 ÷ 2/3 = 2 × 3/2 = 3(从分数除以整数推导)

4)先画线段分析图,再列式解答

2 ÷ 2 = 1(公里)1 × 3 = 3(公里)

通过以上四种情况的适当组织讨论,让每位学生重新分析该问题。

教师在讲解时,选择性地进行板书,展示整个推导过程:

3.在板书线段图的帮助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已知2/3小时可以步行2公里。

4.教师启发学生明确计算思路:

①已知2/3小时可以步行2公里,可以先计算1/3小时可以步行多少公里,算式为2 × 1/2;

②然后计算1小时,即3个1/3小时可以步行多少公里,算式为2 × 1/2 × 3。

在讲解时,特别是在板书约分时,教师让学生说出原始被除数2约分得到的3,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和线段图上的哪一部分。然后,教师观察并比较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篇12: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进行的。除法的学习由口算过渡到笔算,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不过所认识的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上明白了要怎样去操作,但是到了五年级学生学习小数除数时,他们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惑,主要是小数点的位置把握不准。

由于对教材把握不太透彻,这节课有地方讲的不够透彻。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

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算时用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

五、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许多。

教学完小数除法后,我发现学生原有的书写习惯不太好,影响了计算的竖式,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原来的小数点的位置和新的小数点的位置不确定,所以上商的时候不知道小数点该打在哪里。当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时,有时候被除数就变了一个整数,就应该当作整数除法来算,当整数部分除完还有余数时,应该先在商中间打上小数点,再添0计算。我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很多学生移动小数的位数错误,导致了计算思路不清晰,影响计算结果!而商不变的性质是小学中高阶段很重要的性质,它对于分数的学习也至关重要,但真正能把这个性质弄懂弄透,并不容易,很多学生不能体会这个性质的内涵,当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解题时,其实是将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进行简化的,但是当被除数和除数发生相应的改变后,学生的思路跟不上,造成计算失误严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了自身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13: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一下几点做得比较好:第一,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7.6÷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算吗?自己先试试。”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除法竖式时,必须规范。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即运用商不变的方法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后,怎么书写才能使计算准确率更高一点?事先我也进行了考虑。让学生明白,小数除以小数的关键在于转化,即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如何转化,要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先把除数的小数点画去,为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我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小数点划掉,再把被除数的原有的小数点划掉,向右移动,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通过一些课后练习及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巩固方法。

在计算的过程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是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错误,适时引用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较好的突破这个难点。“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零要牢记;上下点点要对齐。”

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

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把下一个数掉下来。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

篇14: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关键在于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一、验证猜测,明确探究目标

引人新课的小猴分桃故事有两个目的:一是回忆商不变规律,二是以旧引新,由整数除法得出的性质将其推广到小数除法。之所以是“猜测”,是因为我并没有让学生说明理由,学生不假思索地立即举手回答,也说明他们是凭直觉判断。

二、巧设“阶梯”,树立探究信心

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习的过程作为认知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掌握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教师适时指导,采取多种形式,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越过障碍,树立探索信心,形成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找出规律:根据商不变规律,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我适时点拨:我们转化的关键是要把什么数转化成整数?除数是一位小数时,把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进一步明确:转化的目的,是把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继续提问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转化时被除数会出现几种情况?这时学生的认识已形成了能力,很快总结出了三种情况。

针对学生理解知识的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当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这样,不仅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而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探索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总之,有针对性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并启发学生根据需要适当加以重组知识结构,可以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发展,不同思维方式的沟通,有利于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融合,抓住要点明确地揭示新旧法则的异同,并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切实体验到这些异同,可以有效地促进新旧法则的精确分化,有利于认知结构的调整与重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挖掘学生合作探究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专题 课后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