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天地有情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语文S版三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简介】感谢网友“天地有情”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S版三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共17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语文S版三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1.小组活动的主题得以体现

本次我们名师成长小组的活动主题是读写结合,怎样让读写结合不仅仅是个形式,而具有自己实实在在的作用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后来听了张小娟老师、李冬梅等老师的几节课,发现课上都有写法的指导,那么我一个三年级的老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写作指导?让学生现场开写吗?《小学教学》此时为我解开了疑惑,上面登了一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问题与重建》,里面明确指出:改变只有动手才是写的观念,读与写应是一个整体,读写结合有外显的,能及时练习,看得见,摸得着,更有内隐的,很多阅读中的积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看到这些,我豁然开朗,因此,我不再刻意追求这个点,而是寻找预言中的空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孩子在不断地想、不断地说中,感悟农夫的愚蠢,就在这不断地说中,孩子们更好地积累语言、走入文本,感受农夫一次次内心的变迁。

2、语文上出语文味

语文最基本的是什么,就是对文字的把握、对词语的积累,在教学中,以词为基,以句为本: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干嘛用终于?对呀,想出办法不容易,猜猜他都想了多少办法,最后才选择拔?没有意思的讲解,但就在这猜猜中,就在学生的解读中推进了文本,终于的意思孩子也明白了,他的内涵孩子们也刻在了心中。

整节课,引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有了前面的想、前面的表达,才有了后面续说的水到渠成。

3、教做人应渗透于每一个细节

很感谢那位评课的老师如此细致的点评,孩子们对农夫说的话:你真是太愚蠢了;你太笨了,这都不知道?在我听来,正常不过,然听了那位评课老师的一席话:讲话要注意方式,这在课堂上也要教给学生,语气委婉一些,农夫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我们在唾弃毕娇狂妄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的课堂有没有给孩子指引一条说文明话的道路?在我们的课堂上,知识的吸收,成绩的取得似乎高于一切,考好了,一个个眉飞色舞,成绩差了,我们恨不得把这孩子置于身外,其实,这些孩子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我们一味要求他们成绩出众,是不是也在拔苗助长?

篇2: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来写。写从前“我”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我”不再怕黑。

在教学本课时,开课前我利用谈话引入新课:你们到了晚上怕黑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理解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第一小节,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他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说动画片看多了,外面有妖魔鬼怪;有的学生说黑漆漆的,让人看了就害怕。我就问其他的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怕黑的学生就回答不是这样,晚上也和白天一样美好。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一小节,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读第二小节,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让学生明白晚上并不可怕,它像白天一样美好而可爱。“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夜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呀!在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夜晚美丽的景色,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自己眼中的夜景,并且感觉自己的胆子不再小,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度课文,读出我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对学生扶得多,放得少,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好。而且感觉朗读这方面指导得不大好。

一年级语文老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

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

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

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

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

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

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篇3: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这节课被设定为“四会”高效课堂的展示课,因此,在课堂的始终,我都围绕着“四会”的教学模式而进行,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一、质疑引路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虽然是一年级,但我仍大胆的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在引入课题后,我说:“看着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会提问的小朋友才是聪明的小朋友,也是会学习的小朋友。”学生听后连忙从课题入手,开始思考,然后引导他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乐于表达

低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如:课初,我问:“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很紧张。”这显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我就要求他把话说完整,当学生回答问题说了完整的话时,我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反应中明白说话就应该这样。然后才是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

四、主动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如:在指导朗读时,我先问学生,在你的印象中,奶奶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课末,让学生与文中的小男孩对话,自己悟出文章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整节课都是师生共同积极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

不足之处:

1、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2、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充满了童趣,但我只注重了课件的运用,而没有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浪费了现有的教学资源。

3、在课堂上,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这点体现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我引导不够,多次都帮助学生分析、解决,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课堂永远是一个充满意外,而又总是留有遗憾的地方。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次的认真总结分析都可以帮助我在教学上更进一步。

篇4: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今天,我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了《第十二次微笑》这篇课文,文中讲述的是一位空姐和一位乘客之间的故事:飞机起飞前,乘客提出需要开水吃药,空姐告知等飞机飞稳当了再吃药比较方便。结果,空姐由于工作忙碌而疏忽了这件事,使得乘客为此极为生气。空姐一直以微笑面对,反复致歉,但乘客均未理解。最后,飞机即将降落时,乘客想要投诉这位空姐,空姐依然以微笑相待,并最后一次致以诚恳的歉意,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乘客把投诉信改成了表扬信。

课堂上,我引领大家走入文本,通过朗读去感悟人物内心的变化,并且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按课后习题要求找出描写乘客态度前后变化的相关句子,与空姐的每次表现做对比,从中感悟人物内心。汇报时,大部分同学都能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比如乘客的“请→不理睬→脸色一变”,空姐的“面带微笑→小心翼翼→请”等,从中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态度和内心。其间,一生问道:“课题写十二次微笑,为什么课文中一共只出现了四次呢?”这个话题马上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同,大家都以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此时我说:“能发现这个问题的都是仔细阅读的好孩子,懂得质疑就是一种阅读的好习惯。”接着,我引导同学们在课文第5自然段找到了答案,让大家了解到这一段中的“每次”一词代表了空姐的9次微笑,而其它三段中写的'微笑都是具体的,这就是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至此,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同时也进一步深刻明白了有详有略的写作才是技巧。

课堂上,还有同学提出对乘客的固执态度表示反感,同时又为空姐感到委屈。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我让大家在小组里进行了一番各抒己见的交流,让大家都有了表达的机会,之前那些激动情绪就自然而然地淡化了。这时,我又引导同学们梳理了一遍乘客与空姐前后态度的表现,尤其是空姐的最后一次道歉,让大家语气朗读了好几次,从中感悟空姐当时的心情。结果,有同学说道:“空姐不想被投诉,所以一直真诚地道歉,这最后一次道歉让乘客原谅了她,我觉得这位空姐很聪明。”还有一位同学说:“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要随便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就像这位空姐那样做最后的努力,不是解决了这次困难吗?”听完,我带头鼓起了掌,同时说道:“对!我们要学会坚持,相信自己。人生当中,有些机会稍纵即逝,有机会就要及时抓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篇5:语文s版教学反思

《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在小组内交流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如何记住字形,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

由于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学生喜欢读。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先出示一条谜底是空气的谜语让学生猜,学生猜出来后,师导出课题,学生读题后,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当学生熟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围绕“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它有什么用处?”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想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在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还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我还让学生交流: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它有什么用处?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6:《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识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正确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积累词语,扩大阅读视野。

4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量词。

过程与方法:

1以练为主,发现规律和方法,积累运用。

2抓住重点、难点,指导突破,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做一个有爱心、关心弱小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识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学难点:把领悟图画的内容说清,学会关爱。

课前预习:

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字母需要大写,把它抄下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园中寻宝:

1识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认读字母表:独立认读,同桌互读,老师巡视指导。

2)记忆大小写字母:分别找出大小写字母相同、相似、不同的字母,分类记忆。

3)巩固记忆:师指导大小写字母互改写。

4)说说中哪些地方字母需要大写,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5)请学生把右图中的大写字母改成小写字母。

6)按顺序背诵大小写字母。

2练习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生字。

2)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位置、比例。

3)学生在书本上独立书写,老师相机点评。

3数量词连线。

4看图选句子。

5背一背,对一对。

三总结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自我尝试练说

听老师将“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想一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创设情景说话

小组互说,比比谁说得好。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篇7:《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百花园 三

教材简析:语文百花园设置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栏目有四项内容:一项是“句子与关联词”,编排的是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一项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收获与启示;一项是“阅读平台”,编排了一篇短文《奇想与发明》;一项是“积少成多”编排的是科学家的名言,意在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激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本次语文大课堂综合性活动的主题是“小产品大推介”,这项实践活动有两部分内容。第一是要有自己动手做过的小制作、小工艺品,亲手培育过花卉、瓜果蔬菜,或有自己发明的小产品。第二是推介,“推介”是推荐、介绍的意思,就是把自己做过的某种物品向别人介绍,并希望别人接受,或者也亲手做一做。

这次习作的话题是“我的一次科学尝试”,可以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或一个小窍门等。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应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的栏目都是通过语文实践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

3、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5、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6、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学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进行推介;写自己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小产品;查找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句子与关联词、拓展与交流

一、谈话导入,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你怎么查找、运用资料的?你运用什么渠道来搜集资料?

2、阅读“指南针”中的“学会查找、运用资料”。引导学生认真读读泡泡里的话。

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实地调查等获取信息的渠道搜集资料。方法:

(1)可以带着问题去查找,再浏览找到的资料,选择需要的内容;

(2)可以把查找到的资料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去;

(3)可以把查找到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资料库。

3、结合实际举例谈谈自己是怎么查找和运用资料的。

【通过阅读“指南针”,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二、范例引路,学会因果关系复句中关联词的使用

1、读例句,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1)因为公德,他将手表送还给我。

这句话的前一分句表示“因”,后一分句表示“果”,但后一分句省略了“所以”。

(2)这一壮举,让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已经踏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这句话是因果关系倒置的复句,前一分句表示“果”,后一分句表示“因”,通常只在后一分句前用“因为”连接就可以了。

(3)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

这句话也是前一分句表示“因”,后一分句表示“果”,两分句之间只用“因此”连接,其作用相当于“因为……所以……”。

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因果关系的复句,运用了不同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因为……”“……因为……”“因此”。用好这些词语,能使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2、运用。

(1)用“……因为……”写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句子。

,因为                           。

(2)写一个只用“因此”来表示前因后果的句子。

,因此                            。

【通过范例引路,学生对因果关系的复句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用法,再让学生根据要求来写句子,能够学以致用。】

三、提供平台,交流学习收获。

1、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课文中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引领我们走进奇妙的科学园地,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从小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大家想过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科学精神的吗?

2、请学生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可以谈阅读中自己受到的启发,也可以从课文的表达方法上去感悟。

5、结合本组的其他课文,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2、将你查找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一个资料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积少成多

一、阅读《奇想与发明》

1、自由读短文《奇想与发明》,要求:把短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短文介绍了哪几种发明?你阅读这篇短文得到了什么启发?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

(1)短文介绍了三种发明。分别是:一次性成像照相机、两轮传动脚踏车和隐形眼镜。

发明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创造灵感,抓住了机会,经过潜心研究而获得了发明成果的。

(2)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得到的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5、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6、拓展:还有哪些发明创造和孩子的奇想、发现有关?

【让学生结合短文后面的问题,独立阅读思考,相互交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积少成多

1、今天我们来学习科学家的名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2、学生自读名言,教师指名读。

3、理解名言的意思。

(1)“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这是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话。这句话讲的是:勇于探索真理是人应尽的崇高职责。

(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这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名言,讲的是:进行科学研究不能凭空想象,推理要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这是必须遵从的科学规律和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

(3)“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这是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占有真理”只是拥有他人探索的结果,而“探索真理”是自己得到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付出很多艰辛与代价,但它却表现了一个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探索真理更为可贵。

(4)“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段话。他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发现它。只有那些勤于学习并学有所成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机遇,有所成就,没有这种勤奋的精神,是不会有这样的机遇的,更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4、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

5、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学家名言,介绍所收集的名言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适当的讲解,反复的背诵,这些科学家的名言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三、布置作业:将《奇想与发明》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然后谈谈自己的奇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的大课堂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些什么?是否种植过美丽的花卉或营养丰富的瓜果蔬菜?有自己发明创造的小产品吗?

2、你是否想过向别人大力推介自己的小产品,让别人分享你的成果,让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吗?让我们开展一次以“小产品大推介”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吧。

二、阅读“建议”,明确要求

学生自读“小产品大推介”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

三、组织策划,组内交流

1、成立“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

如果我是“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的组长,我该做些什么?

精心策划举行产品推介会的时间、地点、场地布置和议程安排。

2、小组推选有特色的小产品。

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本组同学的一两件特色鲜明或富有创意的小产品,准备向全班推介。

3、抓住特点,撰写小产品说明书和广告词。

各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抓住小产品的特点或创意向别人推介,并分工为小产品撰写一份说明书(或介绍词)和广告词。撰写时可参考后面的示例,注意写清楚小产品的性能、特色或创意,以及它的功能、用途,还要写清楚使用小产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说明书各项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所推介的物品来定,不一定要与示例上的完全一样。

小组同学互相合作,补充或修改介绍方法,并确定最佳推介方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对小产品说明书和广告词的设计,要求学生写清楚,让人看得明白。】

四、互动交流,推介产品

1、每个小组选出一至两名代表,在全班推介本组的小产品。

2、要认真听代表的介绍,还可以扮演顾客,对产品进行质疑,或者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以对本组代表的推介进行补充,也可以帮助他回答“顾客”的质疑。

【在推介产品的过程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评议选优,颁布奖项

全班评议,评选出优秀推介小组和优秀推销员,还可以评选出最佳说明书、最佳广告词、最佳“顾客”。

六、布置作业:把你的小产品向你的父母或朋友推介。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提供几个科学尝试的实例,供学生在家里进行科学小实验。

1、水中点灯

你需要:蜡烛、盆子、水

这样做:把一根比较粗的蜡烛粘在脸盆底,倒入一些水,水面离蜡烛有一点点距离(不淹没蜡烛)。点燃蜡烛,看一看,蜡烛能不能烧到水面以下。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水底下能点灯?

2、巧笔写密信

你需要:葱白、汤匙、毛笔、白纸、小碟子

这样做:将葱白放到小碟子里,用汤匙挤榨出葱汁。用毛笔蘸上葱汁,在干燥的白纸上写几个字。等字迹干透后,白纸上的字不见了。将这张白纸放在火上烘烤一下,观察纸上的变化。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字迹会显现出来?把葱汁换成柠檬汁还能写密信吗?

3、吹不走的小家伙

你需要:电吹风机、乒乓球

这样做:让电吹风机的开口对着上方。打开吹风机,把乒乓球放在从吹风机敞口出来的热气流上。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漂浮在吹风机的上方?

4、跳舞的米粒

你需要:塑料薄膜、橡皮筋、小塑料盘、锅、米粒

这样做:把塑料薄膜绷在盘子上,用一根橡皮筋固定住塑料薄膜。把米粒放在绷紧了的薄膜上。把锅放在盘子旁边,用力敲打锅,注意看薄膜上的米粒。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米粒会“跳舞”呢?你有别的办法让米粒自动“跳舞”吗?

【提供这些科学小实验的例子,是为了解决教师和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科学与发现”这组课文,明白了课文说明的道理,受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迪。回去之后自己动手进行过科学尝试吗?做过科学小实验吗?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请一学生阅读习作提示。

2、习作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主题: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板书);

(2)范围:可以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或一个小窍门等,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

(3)体裁:记叙文。【习作前要认真阅读习作提示,以明确本次习作的目标。】

三、讨论交流,指导学生习作

1、你准备写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中的哪一次尝试?这次科学尝试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口述科学尝试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事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4、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这次科学尝试的过程与体会?怎样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个“泡泡框”。第一个谈的是表达顺序方面的打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还可以运用其他的表达方法。第二个从表达内容上谈,提示学生不仅要写“经历”,还要写收获。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以把它记叙下来。

请学生谈谈自己这篇习作的想用什么方法表达。

【在指导时,要从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把自己动手尝试的过程说清楚。通过互动交流,互相启发,引发学生再现自己动手尝试的情景,使作文指导与学生真实的生活、鲜活的个性融合起来,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自己修改,交流评议,学习修改

1、自改、互评。

写完,自己先认真修改,再读给同学听,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同学讨论如何修改习作:

(1)科学尝试的过程是否写得完整、具体?体会是否真实?

(2)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合?

2、全班交流,教师学生互动点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互动评改时,教师可针对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适当的点拨,将所学的表达方法渗透于具体的习作中。】

六、再次修改,誊写习作。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下册)]

篇8:《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 ,完成“我会写” 、“连一连”、“背一背”三道练习,培养写字

能力,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

汉语拼音字母表、大写字母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读小写字母

1、教师按顺序书写小写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学生自由读

3、分行指名读,评议。

4、按要求在四线格里写小写字母

二、认识大写字母

1、出示书本中的路标,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2、这些字母与小写字母一样吗?

3、区分大小写,识记。提示学生大小写字母读音一样。

4、练习书写大写字母

三、我会写

1、出示田字格里的 8 个生字。

2、指名读并扩词。

3、引导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4、讨论: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5、书空笔顺,并讲解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

6、教师板演,强调关键笔画。

7、学生仿写,评议。

四、连一连

1、出示八个数量词。

2、指名认读。

3. 学生按顺序认读图片上的事物, ,再独立进行连线。

4、指名上台板演,订正。

五、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

2、分句指名读,评议正音。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看图选句子

1、出示图( 1),引导观察说话,判断句子表达正误。

(1)指名说说图片上画了什么?

(2)学生观察说话

(3)评议谁说得对,谁说得好。

出示图片下方的两句话,加以选择。

A、学生自由读句子。

B、指名选择表达正确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选这句话。

C、辨析“已经 ---- 快要”意思的不同。

D、小结: 我们在看图说话时, 先要看清楚图上画了什么, 再就是要认真思考怎样将画

面上的内容表达清楚、正确。

(4)同样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图片( 2).

二、能说会道

1、教师讲述《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学生边听故事边看插图。

2、谈话:你喜欢故事中的小乌鸦吗?为什么?

3、联系自身,引导说话,启发教育。

(1)你关心过你的爸爸妈妈吗?你为他们做过什么?请先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

(3)适时指导学生正确表达,并对学生在发言中所介绍的实际行为进行点评。

(4)评一评谁做得对,说得好。

(5)以后你们准备怎么做呢?

三、课时总结

在生活中, 还有很多时候都需要大家的爱心, 比如无家可归的小鸟, 没带雨具的同学,

迷路的小朋友,要过马路的老爷爷 ,, 他们都需要我们真诚的帮助。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篇9: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下册三单元

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下册(三单元)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呀?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篇10: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教学反思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教学反思

《月亮和云彩》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的时候,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丁大勇和李小文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李小文用恰当的方法证明了云彩比月亮跑得快,表现了李小文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课文叙事简洁,充满童真童趣。

在读通读好全文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又重点学习了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引领孩子们在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理解。“一会儿……一会儿”读出了夜空不断变化的神奇,“明、暗”孩子们读出了“月亮很美”“月亮很有趣”“月亮很好玩”等感受。

在生字教学环节,我主要采取的是随文识字,逐层推进,并做到重点突出。“亮”在一开始就展开教学,一读生字读音,二看清字形,三说如何识记,四课上当堂写。经过这四步的训练,孩子们对这个字的结构部件及怎么才能写美观烂熟于心。同时,我及时进行了展评,在展评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写字要领。“明”“暗”略加指导后,让孩子们在书上进行描红。在教学“穿”时,我在备课时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牢牢记住这个字呢?我借助多媒体引出了古文字,并形象化地讲述了一个故事,这样字理识字法,解决了字义和字形,我想孩子们对“穿”这个字可以说是终生不忘了。

“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远离浮躁,拒绝花架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篇11: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邯郸学步》教学反思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邯郸学步》教学反思

前几天,引导学生学习《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

学生默读完这个故事后,都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你怎样评价那个学步的年轻人呢?”我笑着问他们。

学生们听我这样问,都大笑起来,说那个学步的人很傻,很笨。

“看来,你们现在都是用同一种眼光看人。请你再读读这个故事,看看那个学步的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孩子们听完我的话,赶紧低头,又认真地读了起来。没过多久,就有好几只小手举起来了。

陈粤擘说:“他一连学了几个月,说明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你们赞同陈粤擘的观点吗?”

他们还在笑,也不回答,但不停地点着头。不用说,他们心里是赞同的。

张嘉鑫站起来,小声说:“他整天呆在邯郸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还跟在后面模仿。我觉得他一点都不怕苦。”

“对呀,张嘉鑫没有说错,我们鼓掌表扬他吧!”

一阵热烈的掌声为张嘉鑫响起,他可爱的圆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看到陈思敏的手一直举着,就叫她:“好,陈思敏,你来讲讲吧!”

“我觉得那个学步的人在追求完美。”

“你们同意陈思敏的评价吗?”

“同意!”

“我们班的同学多会发现啊,你看,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别人,就能发现别人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以后,请大家别用一种眼光看人。”

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断定他们是能够接受我的这番话的。

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挤到讲台前,还要跟我说学步的人“百学不厌”“能够不断地调整自己”“有毅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学生们应该有所收获:懂得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发现别人的优点,不用同一种眼光看人。

篇12:语文S版一下册小猪画画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识字习惯

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的识字兴趣不是很高,对比赛却兴趣盎然。在预习的时候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生字卡片,这样便于他们识字,又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我还把识字、认词语、读句子设计成了闯关游戏,让学生在乐中识字,轻松学习。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语文课堂上应该充满朗朗的书声,并且每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每次的读文,我都进行认真的设计。从第一次读课文的要求是圈出生字词语到初读、读正确,然后到再读,读通顺,最后在读通的基础上达到感情朗读,分角色读,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这样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读,最终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明白了遇到问题对于别人的意见对的采纳,不对的就放弃的道理。

3.利用插图,培养说话能力

在小学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效地发挥课文中插图的作用,来积极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找准切入点,把写引入课堂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虽然早已学会说话,但要想把话写得准确、生动,要靠平时的练习。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猪、我想对你说……”为题进行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而且更重要地把自主学习的习惯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我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作业,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更远大努力。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存在不足,没有抓住学生的表达及时加以引导,评价语比较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一点。

篇13: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11、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小心、着急、记号、盼望”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懂得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刻舟求剑”与“揠苗助长”的含义,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讲读《刻舟求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眼光处理问题的人。我们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七、作业:

1、背诵《刻舟求剑》;填写词语花篮。

2、预习《揠苗助长》。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宝剑不动 船在动

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揠苗助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板书)学习这个小故事后,我们不仅要了解故事内容,而且还要从中明白道理。

二、质疑导读,初步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检察学生自学情况。

3、全班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这位农民有一个什么愿望呢?(巴望禾苗快长)这个愿望在课文的第几段说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文中哪些词句说明这位农民心情非常急呢?(天天到田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

3、可他看到的结果怎样?(好像没长)

4、是不是没长呢?

5、指导学生用急的语气读。

6、师生合作朗读农民自言自语的那句话。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这农民想出了什么办法?(往高里拔)

2、这个办法很快就想出来了吗?

3、为什么会筋疲力尽呢?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4、师生一起表演农民拔禾苗累的情景。

5、农民对自己想到的这个办法认为怎样呢?(很满意)从哪看出呢?(没白费)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位农民相到的这个办法自己认为很满意,可是到底能不能使禾苗长高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用开心的语气读。

3、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想对他说什么话呢?

(四)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对父亲说的话知道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就会死的,这位农民违反了事物的生长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快长--好像没长--往高里拔--都枯死了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篇14: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只听半句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先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只听半句》讲的是谁?只听半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掌握生字,通过自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他们想象,说中感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关自己或是自己知道的这样的笑话,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笑话呢?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体会出做事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否则总会吃亏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时,我先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只听半句》讲的是谁?只听半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掌握生字,通过自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他们想象,说中感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关自己或是自己知道的这样的笑话,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笑话呢?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体会出做事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否则总会吃亏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15: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谁住顶楼教学反思

《谁住顶楼》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新楼房盖好了,动物们围绕着谁住顶楼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学关键是使学生体会动物们团结友爱,先人后己的美好品德。

从课题《谁住顶楼》中抓住“顶楼”一词理解。从形象直观的图片中感知:最高的一层就是顶楼。再从现实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你住过顶楼吗?住在顶楼好不好,为什么?”使学生凭自己的经验了解顶楼带来的不方便:夏天热,冬天冷,上楼累。理解住“顶楼”的不方便。

接着抓住:“顶楼有那么多的不方便,动物们为什么要争呢”这一问题,精读课文,读中感悟。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设问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直接进入新课学习——谁住顶楼?在学生明确老牛爷爷年岁大不能住顶楼后,引导学生从文中小马,小兔,小狗,小猴的谈话中得出结论是小猴最适合住顶楼,接着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小猴是住顶楼最佳人选的语句。然后我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先通过自读找出其他动物以什么理由要求住顶楼,又为什么不适合住顶楼?最后深化中心,点明主题:动物们的争是爱心的体现,它们的“争”实际上也是“让”,它们争的是困难,让的是方便,可见它们都在为他人着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如用上“因为……所以……”说出小动物争住顶楼和不适合住顶楼的理由;创设情境用上“自告奋勇”说话……

课后反复琢磨,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一些缺陷:

1、当提出“顶楼有那么多的不方便,动物们为什么要争呢,它们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时,有学生的回答已揭示了主题:动物们争的是困难,把方便让给别人。我欠缺了应有的教学机智,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找出动物们最初争住顶楼的共同想法,再去深究它们具体怎样争。

2、有些教学环节安排不够合理,如可分组合作学习突出论点:一组找出动物们认为自己适合住顶楼的理由,另一组找出别的动物不适合住顶楼的理由。这种方式不但节省课堂时间,还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性。节省下来的时间可让小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应更加注重学生们的朗读训练,平时还得加强训练,使朗读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

4、应进一步强调:动物们反对的理由其实也是在为别人着想,这个“理由”直接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出来了,更容易体现主体。

5、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最后应进行的一个拓展没能实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为别人着想的人?如果这样,学生们就会更明白,更加突出主题。

篇16: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提灯女神》教学反思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提灯女神》教学反思

《提灯女神》本节课教学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弄明白课文“写了什么”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了语文文本“怎么写”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教学,我感觉自己教学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抓住单元训练重点,紧抓文本重点

本节课,我单刀直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提灯女神》,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交流。我就势引导:“这一单元是以写人为主体的,回忆一下,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学生汇报后,我然后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感悟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接着,小黑板出示学习指南,展开学习,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语句感悟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作者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学生讨论概括:“作者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伟大精神,还通过南丁格尔家人的'表现和医院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精神。”通过这一系列学习过程,我紧扣文本重点,不但弄清了语文“写什么”的问题,还解决了语文“怎么写”的问题。

二、教学中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习方法中。本节课也是。教学中,我出示学习指南:“A、用响亮的声音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B、全班同学交流感受,(交流时可以用我认为——因为课文这样写到——来回答,也可以先读语句,再讲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这个提示中,我就将怎样去学习文本的要求很明确地提了出来,而且教给了学生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表达方法,实际在教给学生一种习作的方法。我想,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渗透,我的学生学习能力会逐步得到提升的。

篇17: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四、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刻舟求剑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记号

不慌不忙船靠岸捞剑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2、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3、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4、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相关专题 揠苗助长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