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心得

km99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读《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心得

【简介】感谢网友“km999”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读《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心得(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读《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心得

宝坻四中 邢红梅  董卫国名师工作室

作为一线教师,为了深入领会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重要着作《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书中的教育教学智慧,我对该着作进行了研读。在品读全书内容的基础上我重点研读了大教学论部分的第十六章:教和学的普遍要求、第二十章:各科教学法、第二十一章:人文学科教学法、第二十二章:语文教学法、第二十三章:语文教学法和教学法解析部分当中的定理。

在品读全书内容和重点研读个别章节的基础上,有以下几点学习心得。

一是教育要适应自然。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它贯穿于他的教育巨着《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的始终。

二是教育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夸美纽斯希望学习在以兴趣为基础的活动中展开。“如果不首先唤起学生的兴趣,就不要施教”。

三是教育要因材施教。夸美纽斯对学生性格进行了六种不同的划分,同时也渗透了他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和有关教育平等的智慧。另外,夸美纽斯很注重德育,他注重一个人的品德发展在教育中的地位。

通过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并不断进行反思我认识到: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学生本身的发展水平、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应当是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倡导“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夸美纽斯所谓的“自然适应性”思想并不完全是从“自然原理”中引申出的,而是他以丰富的教育实践为根基,又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果,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来自于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尊重。另外,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对于因材施教思想更是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觉得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最关键的就是“人”这个字。在书中,夸美纽斯把“人”放在了教育的第一位,而非教育内容或者教育方法,这是十分难得的,而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中心思想。夸美纽斯的实践观也让人佩服。很明显,这是一个从教师成长为校长最后再到教育家的伟人,带有强烈的“实践检验真知”的意味,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权威性。

篇2:[政治论文]“四读二论”教学法

[政治论文]“四读二论”教学法

新编思想政治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教育性,以政治方向带动思想品德教育,以“知”导“行”,为行为养成服务,并努力反映时代特点,接近学生实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民乐县洪水中学岳淬川老师采取“四读二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1.读课题

课题是全课的知识概括,也是每一课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它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展示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如第一课课题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课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本课的核心内容,由此而引发一连串问题:什么是祖国利益?祖国利益为什么高于一切?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什么关系?通过读课题,使学生抓住要害,展开思维,引起学习的兴趣。再如第五课《公民要自觉遵守纪律》,课题总括了本课三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遵守纪律?尤其重点突出了行为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通过读课题,使学生先入为主,形成强烈的印象,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行为的落实。

2.读框题、读标题

框题、标题是同一课题之下分属不同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线索、提纲,犹如一棵树,课题是主干,框题、标题是分枝,读框题、标题可理清同一知识体系中的不同侧面、不同要求的知识要素间内在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第四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分三节六个框题十二个小标题,这些框题与标题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树”:

3.读课文

阅读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要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道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认真读好教科书,一般可分三步去进行具体指导。

首先依据自学提纲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问题通读,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初步地整体了解,掌握总体框架。

其次指导学生依据题纲细读,讨论分析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找出提纲中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有关知识内容。

最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精读,或圈字、或加点、或画横线、或加框,对重点句段以及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记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在第二课第一节教学中,先出示提纲,结合读框题、标题让学生通读,把握基本框架,再细读从中国近现代史归纳,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然后重点读结论,这样通过反复读,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4.读插图

充分利用插图,结合课文阅读,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课文主题,增强阅读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5.讨论材料

充分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带着求知、解惑的渴望去思考探讨,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接受教育。

6.讨论自我

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自我教育,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内心的教育体验化为实际行动,把知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篇3:[政治论文]“四读二论”教学法

新编思想政治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突出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性,以政治方向带动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知”导“行”,为行为养成服务,并努力反映时代特点,接近学生实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民乐县洪水中学岳淬川老师采取“四读二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1.读课题

课题是全课的知识概括,也是每一课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它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展示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如第一课课题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课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本课的核心内容,由此而引发一连串问题:什么是祖国利益?祖国利益为什么高于一切?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什么关系?通过读课题,使学生抓住要害,展开思维,引起学习的兴趣。再如第五课《公民要自觉遵守纪律》,课题总括了本课三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遵守纪律?尤其重点突出了行为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通过读课题,使学生先入为主,形成强烈的印象,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行为的落实。

2.读框题、读标题

框题、标题是同一课题之下分属不同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线索、提纲,犹如一棵树,课题是主干,框题、标题是分枝,读框题、标题可理清同一知识体系中的不同侧面、不同要求的知识要素间内在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第四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分三节六个框题十二个小标题,这些框题与标题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树”:

3.读课文

阅读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要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道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认真读好教科书,一般可分三步去进行具体指导。

首先依据自学提纲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问题通读,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初步地整体了解,掌握总体框架。

其次指导学生依据题纲细读,讨论分析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找出提纲中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有关知识内容。

最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精读,或圈字、或加点、或画横线、或加框,对重点句段以及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记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在第二课第一节教学中,先出示提纲,结合读框题、标题让学生通读,把握基本框架,再细读从中国近现代史归纳,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然后重点读结论,这样通过反复读,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4.读插图

充分利用插图,结合课文阅读,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课文主题,增强阅读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5.讨论材料

充分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带着求知、解惑的渴望去思考探讨,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接受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6.讨论自我

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自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内心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体验化为实际行动,把知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篇4:论初中作文教学中解析教学法的应用的论文

论初中作文教学中解析教学法的应用的论文

一、引言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怎样强化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又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初中毕业考试中见到的大批作文都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情况:中心不明确,详略不得当,层次不清楚,毫无章法可言的作文充斥在关键性的考试中,丝毫见不到作文训练的影子。这是因为现行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大问题:备课就是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为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方法,以更快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初中作文解析教学主要是针对当下初中生作文中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及语言辞藻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探究解决方法,让学生习作时有法可依、有话可讲,从根本上改变“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的窘况。

二、解析教学法的定义

,重庆邮电大学甘玲教授撰文提出解析教学法,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寻问题的求解思路,引出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围绕问题讲解知识点,最后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求解同类问题的模型,能够举一反三,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这种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解析的方法让学生对问题的来龙去脉理解透彻,除了讲授知识本身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解析教学法这一理论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计算机语言教学知识点多、教学难度大、学生感觉抽象等一系列问题,但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解析教学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它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找到作文水平不高的症结所在,并利用科学的手段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行积极有效的工作,而教师则依据教学实际,不必按部就班地按照写作教学的“大纲”或者“指南”进行教学设计。

三、初中作文解析教学的组织实施

人类与生俱来的模仿本能,是后天学习和接受训练与指导的重要基础。因而,演示就成了学法指导的基本方法。学校教学中,理、化、生、体、美等学科都非常重视示范指导,就是“我做给你看”,而思维性的“操作”难以演示。“读书而悟其理,习作而成其章,都是内心运作外不显形之事,很难演示出来让学生‘看’,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为学生做示范较少见的原因”[3]。初中作文解析教学的组织实施,就是要把抽象性的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明了,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层次的起步期知道如何操作,在多次“观摩”之中开窍入门,自得其法。例如在讲解作文《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时,通过师生的合作探讨,我们便可以提炼出这篇作文的基本结构(下图):通过建架文章的解析图,学生对文章的布局一目了然。作者以“枕头”作为一条明晰的线索,通过“做枕头”,突出“变的是枕芯,不变的是父母的关爱”这一主题。另外,文章采取了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每次新枕头做完之后,都加上一段心理感受,这一点在解析图上也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示出来。在教学这类以具体实物为线索的文章时,教师不妨建构这种“解析图”,先拎出文章的整体骨架,之后细化分析诸如标题、语言、思想、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之类的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习作,解决学生在学习写作之初“无话可说”的问题。科学运用解析教学法进行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尤其是写作初始阶段的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写作方法论具体化与具象化,便于学生的观摩与模仿,使他们在直观的学习中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为学生将来择定素材进行创作,直至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运用解析教学理论,尝试构建有序的作文训练模式,丰厚作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形成作文教学操作层面的常规模式,能够从理论上对原有旧作文教学理论进行审视、重构,通过研究,丰富作文教学理论;从学生实际出发(包括思想、知识、能力、生活),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可以大面积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5: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

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很多外国学生看到汉字形体变化多端,便望而生畏以致打消了汉语学习的热情.因此探索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就凸显了其急迫性和重要性.文章以汉字字源为分析对象,在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字源教学法,并着重就其内涵和价值进行了分析.

作 者:彭万勇 PENG Wan-yong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刊 名: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7(6) 分类号:H193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   汉字字源教学法   价值  

篇6:读差异教学论有感

读差异教学论有感

从9月2日参加省“领雁”工程培训以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拜读了华国栋撰写的《差异教学论》,感受颇多,体会很深。

以前我对差异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粗浅的,什么是差异,差异的类型,我都不太清楚。从书中,我了解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可分为几种:性格的差异、兴趣的差异、能力的差异,而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对学习影响最大,值得我们予以重点研究。我以前一直将学习成绩的优劣归结为是学生的智力差异造成的。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iq不是影响学习的唯一因素,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水平、教师教学态度与水平、师生关系、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环境、家庭教育等都对学习成绩有相当影响。也就是说,教师在其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面对差异,我们要找寻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其中两点的粗浅认识:

一、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要能做到“恰当”,这是有难度的。这点我有体会。因为学生较小,所以对直观的东西很感兴趣,运用直观教学,确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有时滥用教学手段,反而会分散学生对主要的.本质的内容的注意。一般老师在有同行听课时,都会想自己的课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设计课时,有时会抓不住主体,只追求形式,搞得热热闹闹,却不知所云。有一次,我听高年级一位老师上语文课,他煞费苦心地做了许多课件,什么智力冲浪啦、胜利闯关啦,冲淡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听完这节课,让人不知主要解决了什么。而我们在平时上课时,有时会嫌直观教学麻烦,只用语言教学了事,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而且影响教学效果,耗费教学时间。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好的。教师应选择那些最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使用上又不太费时的教学手段和材料,并要注意与语言教学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二、精心设问,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不论教师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教师总是无法避免要使用提问的途径来完成教学。相信这点老师都有体会,有时我们备课仓促,提问时问题不明确,或深或浅,就会造成学生难以作答,牵扯时间过长。有时我们在教课时,看起来问题提得非常准确生动,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但实际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他们的主观意识,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都没能得到体现。有时我们的提问没有层次性,如向优秀的学生提出难度大的问题,向学困生提出稍微简单的问题,这些都是很少能见到的。学生不过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了一篇文章的内容而已,至于自身的能力,根本未得到提高。所以,我们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照顾差异,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上课时,应认真选择提问的方式,问题要提得明确,有启发性,有次序地教学生回答比随机提问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要引导学生纠正同学答案中不确切的地方。可把答案制成提示卡片,这样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差异教学论》像一盏明灯,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使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具备某些共性的基础上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应注意到这种差异,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培养多方面人才的目的。以后,我要更细致专心地阅读《差异教学论》,认真琢磨消化,把学习体会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篇7:读《差异教学论》有感

读《差异教学论》有感

从9月2日参加省“领雁”工程培训以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拜读了华国栋撰写的《差异教学论》,感受颇多,体会很深,

以前我对差异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粗浅的,什么是差异,差异的类型,我都不太清楚。从书中,我了解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可分为几种:性格的差异、兴趣的差异、能力的差异,而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对学习影响最大,值得我们予以重点研究。

我以前一直将学习成绩的优劣归结为是学生的智力差异造成的。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iq不是影响学习的唯一因素,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水平、教师教学态度与水平、师生关系、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环境、家庭教育等都对学习成绩有相当影响。也就是说,教师在其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面对差异,我们要找寻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其中两点的粗浅认识:

一、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要能做到“恰当”,这是有难度的。这点我有体会。因为学生较小,所以对直观的东西很感兴趣,运用直观教学,确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有时滥用教学手段,反而会分散学生对主要的本质的内容的注意。一般老师在有同行听课时,都会想自己的课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设计课时,有时会抓不住主体,只追求形式,搞得热热闹闹,却不知所云。有一次,我听高年级一位老师上语文课,他煞费苦心地做了许多课件,什么智力冲浪啦、胜利闯关啦,冲淡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听完这节课,让人不知主要解决了什么。而我们在平时上课时,有时会嫌直观教学麻烦,只用语言教学了事,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而且影响教学效果,耗费教学时间。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好的。教师应选择那些最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8:互动式教学法下高职化学教学论论文

随着教育界改革和创新意识的增强,传统教学必将会逐渐退出课堂,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包括社会互动模式、人格发展的个人模式、信息加工模式等。互动式教学,在我国很多大学已经开始进入课堂,但是效果也是因人而异。

1.1学生适应时间长

我们接触的教育大都以教和学为主要方式。在大学之前我们接触的并非开放式教学方式,思维模式还停留在最初的上课模式,如果单纯的改成互动式教学模式,大部分同学还很难适应。举例来讲化学中各种公式相对来说比较多,需要理解与记忆,这样才能运用到生活。如果对于之前的教学来讲,老师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与公式通过多媒体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记忆与理解,简单的说,老师划重点学生做笔记,想必这样的上课氛围很多人可以接受,因我们从小都是接受的这样的教育。新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之后会出现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与老师互动,不与同学交流。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有的,但是实践与过程还需要时间与方法。

1.2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差

在化学的授课之中,化学的复杂与多元化让老师在授课的方式上头痛不已,大部分化学课堂无聊、无趣。让学生对原本就感觉乏味枯燥的化学课堂失去学习的兴趣。

2用互动式教学法进行高职化学教学将解决哪些问题

为了促进国家教育事业改革的发展,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门的教育方针,许多大学逐步将互动式教学融入到授课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可带动新的思维模式,让知识从狭隘的信息到为人们利用的途径。

2.1互动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主动思考

互动式教学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改变不同的方法。首先是实践法。实践法,顾名思义要学生亲自在课堂上实践。这在化学课堂上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化学中的实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课本介绍,而实践法,可以通过实践将实验拉回实验室,通过自己完成实验与观察实验过程,了解化学反应,从而获得书本中的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学生有真实体验,自主思考、操作与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化学课堂与学生互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践与实验,遇到问题亦可以与同学相互探讨,从而获得新的思维。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吸取来自他人的智慧,增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利用评价,这里的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考核评价。课堂中需要展示实验成果展示化学试验品,此时,可以运用互动式中的评价法。可以将成果展示在实验室,让同学与老师参观与评价。可以自我评价,对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及实验理念进行陈述。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或者让老师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实验的重要性,并学习到其他不同的观点,进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2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化学为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特殊的学科,课堂一般乏味枯燥,学生学习能力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停滞不前。化学也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此化学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动式教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知识之间的转化。

3如何正确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1)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课件。作为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做到熟练,能够对课件的内容融会贯通。

(2)加入风趣幽默元素,让课堂氛围活跃。化学本身属于枯燥类型,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加入到课堂才能有兴趣学习知识。

(3)教学设备要完善。对于化学来讲,实验室是必不可缺的元素之一。很多大学的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纵能力不强。为满足学习需要,院校必须满足实验室内最基本的实验设备。

4结语

教学模式运用互动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让老师的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传送。互动式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模式下,学生和老师可以同步进步。为此老师要适应信息化、现代化、知识化的需求,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化学必将能在新模式互动式教学中快速发展。

篇9: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读了《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这些内容在理论上其实和我们在读师范时学习的差不多,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本人也在教学中采用过这一方法,效果不错。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自主地看书,收获会很好。

篇10:读《理解教育论》的教师心得

读《理解教育论》的教师心得

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新世纪,如何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如果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摆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在此背景下,各种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之声不绝于耳,其中,“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书中的“自然分材教学”作为理解教育模式下,“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型的实践结果,因其独特的思维视角,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型,显着的教学效果,越来越被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工作者接受、认可、推崇。其中理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互帮,互帮,主要包括:作业互批后互帮、自学后互帮、讨论时互帮、点拨后互帮、检测后互帮、展示后互批等步骤,经过实践证明,“互帮”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有效的帮助后进生转化。使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打下重要基础!下面我就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一些总结和梳理!对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有一些帮助!

1、互帮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都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基本相近。那为何不同的学生,特别是优秀生和后进生,无论从学业成绩上,还是学习态度、纪律性方面,差异这么大呢?教育研究表明,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一致。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具备了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浓厚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所以很显然,学习积极性,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问题随之而来,如何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恐怕,这是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最关心的问题。“不专心”、“讲小话”、“上课调皮捣蛋”、“碰到问题就退缩”、“没恒心”、“缺乏毅力”……一般,我们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问题学生”和“后进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以往带班过程中,年年都有目的的对班级的一些后进生进行跟踪、指导、分析。在调查的结果中,后进生对自己学业不好的原因分析,回答不外乎:“老师讲课听不懂”、“家里又没人指导我学习”、“感觉自己比较笨”、“基础不好”、“不敢问老师和学生”……上述回答,基本可以总结为:后进生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对自我学习能力缺少自信,或者对学习过程缺少兴趣。于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从而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

书中介绍的自然分材教学改革,采用小组制,组内实施:优、中、弱相结合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以《自学指导书》为核心,以自学为基础,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质疑、互帮、完善自学笔记。此外,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展示、汇报小组自学与小组互帮的成果。这与我校的三主合一的模式不谋而合!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

因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兴趣本来就高,学习习惯也相对较好,在实施自然分材教学改革后,优秀学生更是力求更上一层楼。因为在小组内提倡“能者为师”的师徒合作制,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然就不会放过争当小组长的机会,并因为能在小组内的学习和讨论中保持“权威感”和“话语权”,而更好的进行预习。

对成绩一般的学生:

因为自然分材教学推崇学生自学和互帮为主,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点,一般都在小组内消化掉,无需去请教老师,这使得交流机会更多,交流效果更好。另外,按照学案的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课中认真的按照自学指导书进行学习,未自学的学生,在交流互帮过程中,肯定是插不上嘴,所以,自学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

因为个人作业或考试错误题被纳入纠错本,需要被反复纠错直至弄懂知识点,所以,无形中给后进生压力。放任、无所谓的学习态度自然就无法让同组同学满意,自然而然就需要多花精力在学习和思考上。加上有同组多个同学的帮助,学习知识的`进度也能加快,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2、互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无法拿姚明中小学的成绩,来衡量姚明是否曾经是个优秀的中小学生。越来越,我们意识到,现在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不仅仅从学习成绩一个维度来进行。而应该是多维度、立体式的评估。其中不乏:口才、文笔、气质、领导才能、体质、道德、专长等诸多方面。

众多社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表明,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人的一切。学校教育阶段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比中国教育与欧美教育后,人们往往惊诧于欧美课堂教育的随意性、开放性。同时也很奇怪,为什么在如此这般的课堂上,能培养出大量的诺贝尔奖得主和各行各业的大师。

应该说,欧美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领袖能力等。同时,欧美也具有良好的机制让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还在一味的比拼成绩、比拼排名,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11: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这本书,它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我对其中的两个例子非常感兴趣,第一个例子,澳洲的课程故事:“稻米”的综合课程,这节课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稻米,全球性的作物”就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稻米是一种世界性作物和每天有24亿人要吃米。然后让学生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找出主要的产米地区,说出来能在这些地方生产的原因。接着进行一场简短的辩论,问题是:米应该在澳大利亚生产吗?列出同意和反对的理由,再让学生对澳洲的产米技术和传统的亚洲的产米技术进行对比。讨论、辩论、比较等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做一些小测试。

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学习资料,是关于印度尼西亚稻米生长过程的描述,要学生把这些标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些学生还用彩笔画出了生动的稻米生长的图画。老师拿出了稻米和各门课程之间整合的专题、内容和具体的课程设计。整个综合课程的专题框架如下:稻米在课堂教育中:社会与环境、数学、科学与技术、音乐与美术。稻米与文化、稻米种植的用途、稻米与健康、稻米艺术画廊、世界各地的米、米的'加工过程……就看到这些标题,大家一定能体会课程开发的价值。一个稻米的专题与各门课程结合起来,开发出一门完全综合化的新课程。特别是与相关国家的稻米历史、饮食文化紧密结合,让小学生从小对世界多元文化有一个具体的感受。

这是何等宽松的课程政策环境!与时代和生活紧密结合,灵活开放。而我们国家的课程教材依然是学生的主食,那种结构式、系统式、科学化的经典内容太多,如果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只是教教材,那些鲜活的内容永远也进不了课堂。而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也无形之中制约了老师的积极性,课程的改革不彻底,一方面是教材上适当的放手,另一方面还是用一次考试的成绩衡量老师的水平,考察的还是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对学生的成长无益,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更无力,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收效就会甚微。

第二个例子:刘老师是一位从教不满五年年轻的教师,孙老师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师,两人同上《货币的职能》,老师采用事先与学生一起走访了镇上的几家银行的储蓄所,并认真制作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上课他在银幕上出示小题做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阅读、思考、争辩、训练、评判、归纳。

孙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介绍货币、货币的含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队货币……思路清晰,表达生动,学生回答的好,课堂气氛烘托的愉快而热烈。评课中,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孙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不赞同刘老师的课。但抽测学生则表明,刘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超过了孙老师的学生。

这个故事表明,自主学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理,自己分析,自己掌握知识。新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原则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现教师职业美和自身价值。

通过读《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篇12:《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心得1500字

这几天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受益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教学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我觉得以上两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

相关专题 教学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