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环境的培养语文老师教学心得

叶文洁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语言环境的培养语文老师教学心得

【简介】感谢网友“叶文洁”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言环境的培养语文老师教学心得(共1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语言环境的培养语文老师教学心得

语言环境的培养语文老师教学心得

针对几天前的月考,学校召开了探讨大会,在会后,李校长专门留下我们实习生给我们座谈,这次座谈受益颇深。

之前学校领导一直强调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叫教慢、教细,我也是一直按照这个要求在做,但是我一直疑惑,语文的教学提高到底是在哪里?慢慢的,我会将各种题型,会讲解课文,会控制课堂秩序,但是一直困惑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在哪里?而这一次座谈中李校长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李校长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趟听觉上的饕餮大餐。足够充足的语言环境的酝酿和培养是一堂语文成功的标志。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般的点醒了我。原来这才是我的盲区。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盲区。李校长说,作为一位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有着充分的语言积累,在课堂上应该是出口成章,只有自先给学生们营造这样一种语言的听觉环境,学生们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的记忆,并且学以致用。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总觉得自己之前的语文教学中缺少了一点最灵魂的东西,但是一直找不出来。

对于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我之前一直是注重教学方法的提升,还有自身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强调反复记忆,原来是自己忽略了自身在课堂上环境的培养。关于教室在课堂上语言环境的营造,这需要老师有很深厚的功底,并且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经验,这两点我都不觉被,这以后会成为我在语文教学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关键方面。

为了能够提神自己的语言修养,我以后会每天记忆20个成语,并且要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加以运用,对于名人名言。我也会不断的加强记忆,在每次记忆之后,会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先做好在语言储备上量的积累,达到量的积累之后,在注重质的提升。希望这样这努力会有效果。

在听李校长说这番话之前,我一直觉得语文教学十分的简单,只要自己备好课,只要自己注重学生们的写、反复的记忆,这样就能够出成绩。李校长的话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很容易,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日后的我有了努力的方向,不会再沉溺在骄傲自满中部空壳子吧,会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向着目标不断的努力。

篇2:创造语言环境 培养语言能力

向建光

目前中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该如何提高,实在值得研究。英语学了六年,还是不管用!中学生口语能力差主要表现为:1、耳朵不灵,听不懂。外国人讲一句极为普通的日常用语如:“How are you doing?”我们的学生竟不知其意。2、有口难开,讲不出。听懂了人家说的话,对话时要表达的意思讲不出。3、言不由衷,出口就错。平时在教室里背熟了的句型,真正用起来已忘了。就连最简单的人称代词he和she也分不清,往往是把女性说成了男性。4、操一口“洋泾浜”(中国式英语)一位学生一天问外籍教师下午打算教什么英文歌。他竟说成:“Today afternoon you are going to teach what English song?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讲出来的句子虽然没有结构错误,但又不符合人家的语言习惯,表达不得体。

学生口语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起来,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学了不少,但没有一个实践的环境。学了不实践,能力从何来?有鉴如此,我校从93年开始,在校内成立了英语角。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英语的语言环境。整个活动由一位美籍教师和一位留学归国教师负责指导。

在英语角里,通过两个学期的口语实践,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提高很快。上述四种现象逐渐减少。与来访的外宾交流、联欢时,学生英语讲得很流畅。有的同学还担任了外宾的”小翻译“,陪同他们浏览市容、协助外籍网球教师教学。曾有一位访问过我校的英国朋友,在他回国后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仍记得贵校学生对一群外国人讲英语的能力。与他们一起交谈使我们确实感到很有兴趣。“(I still miss your students' ability to speak English to a group of foreigners and absolutely make us so interested when we talked to each other.)

英语角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环境,同时,也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一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明确特色,提出要求

英语角一成立,指导老师就有一个共识:英语角要有自己的特色。其一,突破课堂教学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其二,创造一个学生直接参与的语言实践环境。除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凡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只准讲英语(English Only)。不会讲的生词怎么办?一是请教老师,二是学会”绕道走“即不会用一个词来表达,就试用一个句子来代替。例如:学生不会讲”customer“(顾客)一词,他可以这样说:”I don't know the right word but it's a person who buys things from a shop.“”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口语实践中,学生运用”绕道走“的方法,遇到不会的词时,他们经常说:

I don't know the right word for it but it's a person who....

it's a sort of....

it's used for....

从而克服了表达中的一大障碍。

二、操练表达、养成习惯

北师大李庭芗教授说:”说的能力要在说的练习里来培养。“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指导老师很少去谈表达技巧,而是精心安排了如下几种侧重点不同的表达练习:

1、提问练习、抓表达准确

学生以往表达,语言结构上常出错,主要是课本上学的规则懂了而不会、会了又不熟。没有达到那种”脱口而出“的”自动化“程度。为此,英语角活动的前15分钟,我们安排了一项有控制性的提问练习。老师发出指令,学生提问。如:

Teacher: Ask me why Stevenson is absent English Corner today?

Student: Why is Stevenson absent from English Corner today?

Teacher: Ask me if I will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Student: Will you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此项练习难度不大。经反复操练,基本结构搞得滚瓜烂熟,做到一听就入耳,一说就脱口而出。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思维状态中。 2、自由会话、抓表达流利

教学法家普瑞特曾经这样描述会话练习:”真正的会话不包括任何外界的控制。“他建议会话练习应该从有控制性的操练逐渐过渡到自由运用。英语角的”重头戏“就是自由会话。时间为20分钟左右。有双人对话(Pair Work),也有小组讨论(Group Work)。自由会话不定长短、不定主题、不定形式。给学生以充分的随意性、可行性、灵活性。练习的宗旨是:开口讲英语,表达思想第一、语言流利第一。学生轻装上阵,劲头足、兴趣浓。以前是”被动挨打“,而现在却是”主动出击。“效果当然不一样。

3、扮演角色,抓表达平衡

为了取得表达中流得与准确的基本平衡,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扮演角色的练习。即由教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针对某一个题目,进行英语口头会话表演。如外宾到友谊商店购买商品。一作外宾,一作营业员。挑选商品、问价、付款。这种”假戏真唱“的练习可以先准备几分种,也可作”即兴“表演。结束时,老师扼要地小结一下优、缺点。这种练习要求较高,其目的是力求在表达中基本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角色扮演者一般是高中年级口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三、扩大词汇、丰富表达

在会话练习中,学生普遍感到词汇量太少,表达形式千篇 一律。其原因:一是词或句型学了不会用或不会活用,例如会话中我们经常说某事要看情况而定。英语说法很简单,三个词”It just depends.“学生都学过,就是不知道这样表达。又如问人家姓名,教材中学的是”What's your name?“别人换一种方式问:”May I know your name?“有些学生就”脱了板“,不知如何回答。其二,的确有一些常用的日常生活词汇中学没有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查漏补缺“分类补充。如交通工具类的”中巴“(van)”摩托车“(motorcycle);有关校园类的”传达室“(gatehouse)”小卖部“(snack-shop),”校医室“(clinic)等。英语的日常用语很丰富,除教材中已学过的外,我们还请外籍教师作了一些补充,如见面时说的”How are you doing? Give me five.“等。增补的这些词汇和习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表达,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基本上避免了日常会话中的”卡壳“现象。

四、扩大交流,提高能力

同学们反映:”过去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英语,困难还不大,可走出教室与'老外'交谈几句问题就来了。音不同,调也不对。“由此看来,”室内英语“与”室外英语“之间的差距确实不小。学生不适应外国人的”洋腔洋调“,弗兰克先生认为:”这是因为教室里经常使用的语言并不真正的英语,而是一种英语教学的方言。“(The fact is that very often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classroom is not real 'language' but some sort of TEEL dialect.)为了让学生多听到地道的英语,英语角的美籍教师每周都对学生作一次口语辅导。另外,英语角还多次组织学生与来校访问、交流的英、美客人一起联欢。起初双方交流除用言语外,还得借助手势、面部表情甚至实物。后来,随着交流机会的增多,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应增强。他们不满足一般的日常会话。有的把外宾请到集体宿舍交谈,有的甚至邀请他们回家作客。与外宾交流思想的机会一增多,说起英语来音也正了,调也顺了。同时,还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了解了不同的文化习俗、社交礼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交流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口语中”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讲什么话“的一般规则。

回顾近一年英语角的活动,我们体会到:英语角的好处一是创造了语言实践环境,二是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英语角活动能顺利地开展,学校领导重视、支持是关键;组内老师配合、协作是基础。英语角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起到了”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另一方面,英语角活动也遇到了一些有待今后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参加活动时间上如何得到保证,参加活动的人数如何扩大,活动的内容如何组织得更加丰富多采等。 我们开展英语角活动,时间不长,体会不深。上面小结,只是抛砖引玉,以便就教于同行。

参考文献

1、吴棠主编《中学英语教师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2、吴祯福编《英语中级口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3:创造语言环境 培养语言能力

创造语言环境 培养语言能力

创造语言环境 培养语言能力

向建光

目前中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该如何提高,实在值得研究。英语学了六年,还是不管用!中学生口语能力差主要表现为:1、耳朵不灵,听不懂。外国人讲一句极为普通的日常用语如:”How are you doing?“我们的学生竟不知其意。2、有口难开,讲不出。听懂了人家说的话,对话时要表达的意思讲不出。3、言不由衷,出口就错。平时在教室里背熟了的句型,真正用起来已忘了。就连最简单的人称代词he和she也分不清,往往是把女性说成了男性。4、操一口”洋泾浜“(中国式英语)一位学生一天问外籍教师下午打算教什么英文歌。他竟说成:”Today afternoon you are going to teach what English song?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讲出来的句子虽然没有结构错误,但又不符合人家的语言习惯,表达不得体。

学生口语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起来,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学了不少,但没有一个实践的环境。学了不实践,能力从何来?有鉴如此,我校从93年开始,在校内成立了英语角。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英语的语言环境。整个活动由一位美籍教师和一位留学归国教师负责指导。

在英语角里,通过两个学期的口语实践,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提高很快。上述四种现象逐渐减少。与来访的外宾交流、联欢时,学生英语讲得很流畅。有的同学还担任了外宾的“小翻译”,陪同他们浏览市容、协助外籍网球教师教学。曾有一位访问过我校的英国朋友,在他回国后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仍记得贵校学生对一群外国人讲英语的能力。与他们一起交谈使我们确实感到很有兴趣。”(I still miss your students' ability to speak English to a group of foreigners and absolutely make us so interested when we talked to each other.)

英语角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环境,同时,也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一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明确特色,提出要求

英语角一成立,指导老师就有一个共识:英语角要有自己的特色。其一,突破课堂教学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其二,创造一个学生直接参与的语言实践环境。除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凡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只准讲英语(English Only)。不会讲的生词怎么办?一是请教老师,二是学会“绕道走”即不会用一个词来表达,就试用一个句子来代替。例如:学生不会讲“customer”(顾客)一词,他可以这样说:“I don't know the right word but it's a person who buys things from a shop.”“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口语实践中,学生运用“绕道走”的方法,遇到不会的词时,他们经常说:

I don't know the right word for it but it's a person who....

it's a sort of....

it's used for....

从而克服了表达中的一大障碍。

二、操练表达、养成习惯

北师大李庭芗教授说:“说的能力要在说的练习里来培养。”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指导老师很少去谈表达技巧,而是精心安排了如下几种侧重点不同的表达练习:

1、提问练习、抓表达准确

学生以往表达,语言结构上常出错,主要是课本上学的'规则懂了而不会、会了又不熟。没有达到那种“脱口而出”的“自动化”程度。为此,英语角活动的前15分钟,我们安排了一项有控制性的提问练习。老师发出指令,学生提问。如:

Teacher: Ask me why Stevenson is absent English Corner today?

Student: Why is Stevenson absent from English Corner today?

Teacher: Ask me if I will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Student: Will you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此项练习难度不大。经反复操练,基本结构搞得滚瓜烂熟,做到一听就入耳,一说就脱口而出。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思维状态中。 2、自由会话、抓表达流利

教学法家普瑞特曾经这样描述会话练习:“真正的会话不包括任何外界的控制。”他建议会话练习应该从有控制性的操练逐渐过渡到自由运用。英语角的“重头戏”就是自由会话。时间为20分钟左右。有双人对话(Pair Work),也有小组讨论(Group Work)。自由会话不定长短、不定主题、不定形式。给学生以充分的随意性、可行性、灵活性。练习的宗旨是:开口讲英语,表达思想第一、语言流利第一。学生轻装上阵,劲头足、兴趣浓。以前是“被动挨打”,而现在却是“主动出击。”效果当然不一样。

3、扮演角色,抓表达平衡

为了取得表达中流得与准确的基本平衡,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扮演角色的练习。即由教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针对某一个题目,进行英语口头会话表演。如外宾到友谊商店购买商品。一作外宾,一作营业员。挑选商品、问价、付款。这种“假戏真唱”的练习可以先准备几分种,也可作“即兴”表演。结束时,老师扼要地小结一下优、缺点。这种练习要求较高,其目的是力求在表达中基本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角色扮演者一般是高中年级口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三、扩大词汇、丰富表达

在会话练习中,学生普遍感到词汇量太少,表达形式千篇 一律。其原因:一是词或句型学了不会用或不会活用,例如会话中我们经常说某事要看情况而定。英语说法很简单,三个词“It just depends.”学生都学过,就是不知道这样表达。又如问人家姓名,教材中学的是“What's your name?”别人换一种方式问:“May I know your name?”有些学生就“脱了板”,不知如何回答。其二,的确有一些常用的日常生活词汇中学没有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查漏补缺”分类补充。如交通工具类的“中巴”(van)“摩托车”(motorcycle);有关校园类的“传达室”(gatehouse)“小卖部”(snack-shop),“校医室”(clinic)等。英语的日常用语很丰富,除教材中已学过的外,我们还请外籍教师作了一些补充,如见面时说的“How are you doing? Give me five.”等。增补的这些词汇和习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表达,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基本上避免了日常会话中的“卡壳”现象。

四、扩大交流,提高能力

同学们反映:“过去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英语,困难还不大,可走出教室与'老外'交谈几句问题就来了。音不同,调也不对。”由此看来,“室内英语”与“室外英语”之间的差距确实不小。学生不适应外国人的“洋腔洋调”,弗兰克先生认为:“这是因为教室里经常使用的语言并不真正的英语,而是一种英语教学的方言。”(The fact is that very often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classroom is not real 'language' but some sort of TEEL dialect.)为了让学生多听到地道的英语,英语角的美籍教师每周都对学生作一次口语辅导。另外,英语角还多次组织学生与来校访问、交流的英、美客人一起联欢。起初双方交流除用言语外,还得借助手势、面部表情甚至实物。后来,随着交流机会的增多,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应增强。他们不满足一般的日常会话。有的把外宾请到集体宿舍交谈,有的甚至邀请他们回家作客。与外宾交流思想的机会一增多,说起英语来音也正了,调也顺了。同时,还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了解了不同的文化习俗、社交礼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交流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口语中“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讲什么话”的一般规则。

回顾近一年英语角的活动,我们体会到:英语角的好处一是创造了语言实践环境,二是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英语角活动能顺利地开展,学校领导重视、支持是关键;组内老师配合、协作是基础。英语角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起到了“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另一方面,英语角活动也遇到了一些有待今后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参加活动时间上如何得到保证,参加活动的人数如何扩大,活动的内容如何组织得更加丰富多采等。 我们开展英语角活动,时间不长,体会不深。上面小结,只是抛砖引玉,以便就教于同行。

参考文献

1、吴棠主编《中学英语教师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2、吴祯福编《英语中级口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4:创造语言环境 培养语言能力

创造语言环境 培养语言能力

创造语言环境 培养语言能力

向建光

目前中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该如何提高,实在值得研究。英语学了六年,还是不管用!中学生口语能力差主要表现为:1、耳朵不灵,听不懂。外国人讲一句极为普通的日常用语如:“How are you doing?”我们的学生竟不知其意。2、有口难开,讲不出。听懂了人家说的话,对话时要表达的意思讲不出。3、言不由衷,出口就错。平时在教室里背熟了的句型,真正用起来已忘了。就连最简单的人称代词he和she也分不清,往往是把女性说成了男性。4、操一口“洋泾浜”(中国式英语)一位学生一天问外籍教师下午打算教什么英文歌。他竟说成:“Today afternoon you are going to teach what English song?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讲出来的句子虽然没有结构错误,但又不符合人家的语言习惯,表达不得体。

学生口语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起来,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学了不少,但没有一个实践的环境。学了不实践,能力从何来?有鉴如此,我校从93年开始,在校内成立了英语角。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英语的语言环境。整个活动由一位美籍教师和一位留学归国教师负责指导。

在英语角里,通过两个学期的口语实践,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提高很快。上述四种现象逐渐减少。与来访的外宾交流、联欢时,学生英语讲得很流畅。有的同学还担任了外宾的”小翻译“,陪同他们浏览市容、协助外籍网球教师教学。曾有一位访问过我校的英国朋友,在他回国后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仍记得贵校学生对一群外国人讲英语的能力。与他们一起交谈使我们确实感到很有兴趣。“(I still miss your students' ability to speak English to a group of foreigners and absolutely make us so interested when we talked to each other.)

英语角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环境,同时,也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一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明确特色,提出要求

英语角一成立,指导老师就有一个共识:英语角要有自己的特色。其一,突破课堂教学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其二,创造一个学生直接参与的语言实践环境。除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凡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只准讲英语(English Only)。不会讲的生词怎么办?一是请教老师,二是学会”绕道走“即不会用一个词来表达,就试用一个句子来代替。例如:学生不会讲”customer“(顾客)一词,他可以这样说:”I don't know the right word but it's a person who buys things from a shop.“”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口语实践中,学生运用”绕道走“的方法,遇到不会的词时,他们经常说:

I don't know the right word for it but it's a person who....

it's a sort of....

it's used for....

从而克服了表达中的一大障碍。

二、操练表达、养成习惯

北师大李庭芗教授说:”说的能力要在说的练习里来培养。\"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指导老师很少去谈表达技巧,而是精心安排了如下几种侧重点不同的表达练习:

1、提问练习、

[1] [2] [3]

篇5:语文教学老师心得精选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七(3)、(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觉得自己在备课水平有很大地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点总结:

一、备师

所谓备师,即准备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学记》中提到“亲其师,信其道”,曾有为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在走上讲台之前,教师得先思考好如何做一位称职的老师,包括精神与物质。

二、备心

班主任田丽霞说过:“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平淡,选择了教育就平凡,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所以一名纯粹的教师应该做到无利、无己、无功、无名。”因此一名教师要时刻准备着一颗平常心。平常对待学生,平常对待业绩。教师这个行业是最不能用天平衡量的职业,教师的付出永远也不能与回报平衡,因此要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所有的收获都是意外。你精心准备了一节课,引经据典,唾沫四溅,结果学生却无动于衷,或集体神游于窗外,你也不要心急或难过;你兢兢业业做着一切教师应该做的一切,结果学生不理解,领导不理解,家长不理解,每个学期大考后的冷眼还是要坦然接受。

篇6: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心得

针对这些孩子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耐心地一点一点去教,从最基础教起。六年级课程又紧等不起,只好在教授课文内容的同时,抓基础。如生字词:从课文入手,学习生字时教拼音、偏旁和部首及书写规则。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字义辨析……坚持写拼习和词语作业,课上再听写,效果不错。从期末考试这一关看,多数孩子的生字词掌握较好,整体扣分不超过10分。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孩子们一定要预习,先读,再整体地把握课文大致的脉络,然后再去品读。课上鼓励他们发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对这个班的孩子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有自己的想法,把话说通顺了就可以,经过训练多数孩子是可以的。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写作文不行,于是,把每一篇课文都当例文讲,特别是典型的课文更不放过。讲后就练笔,有一定的针对性,作文还是有提高,字数也多了。对于阅读理解原来只是重在教方法,先让他们了解阅读出题的几种题型,对每一种题型怎样答题教方法,这只是应试。现在侧重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自己的看法和作者表达的方法,发现孩子们越来越上路了,由原来的着急上火也释然了许多。

这个班还有一个问题是对句型的转换不能理解,前面我反复讲了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转换;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第三人称转换句等。没有过多地讲双重否定句型,这次考试就考到了,从试卷看错得多,提醒自己复习时一定要全面,因为,有的知识对一些孩子来讲是空白,这就需要教师的精细和精准。

三、怎样改进

这学期课程已经讲到下册的第六单元,开学后两周内结束课程。随着两次月考一次期中考复习课内知识,后面重点冲刺小考。归类复习,抓弱项,抓边缘分的学生,基础知识过关。

教学工作是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前行的,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因为,学无涯,教无法。

篇7:教学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论文

教学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论文

摘要: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受教育者所具有的语言能力也随之变化。教学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培养语言能力需要教学环境的支持。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学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学环境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依赖于教学环境,语言能力是受教育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教学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母语能力培养;第二语言能力培养

一、引言

教学环境对最终语言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语言必然要依靠语言环境,处于语言环境之下,所学习到的语言是生动的,运用的语言技能是灵活的,否则学到的语言就是不生动的,死板的,语言学习者也体验不到语言的乐趣,降低了语言培养的学习动机。首先,从不同教学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方面上看,大体上可分为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也称课堂教学环境,以及社会教育环境三大类。从以上三大教育环境来分析其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其次从语言的角度来讨论其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从第一语言学习角度来看,也就是母语学习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从第二语言来看,也就是外语学习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不同语言的学习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所达到的语言能力培养的程度也不同,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教学环境在其中也起着不同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多种教育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人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所谓语言的学习,大概基本分为听力学习,口语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学习这四大类。然而由于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语言学习者培养出的能力也不同。家庭环境教育对一个人的语言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语言学习者依附于教学环境,并培养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所谓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语言感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将语言运用到生活中,达到一个很好的沟通效果。无论是学习母语或者是第二外语,语感都是语言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沟通也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家庭环境教育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于听力学习与口语学习,大多培养人的认知语言的能力,这就是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而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生活中的基本沟通,依赖于家庭环境教育。成长于什么样的家庭,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程度也是大相径庭。语言环境真实客观存在,人们潜意识里认知并体会语言学习的重要之处。所以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方法不同,则培养出人的语言能力也不同,但是必须承认一点,殊途同归,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环境教育。培养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的认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

(二)学校教学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1.初级学校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初级学校教学环境主要针对于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身处于学校环境的学生第一次切身感受较大的语言环境,所谓班级授课制,这也是我们所谓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语言的基本教学。但每个班级人数多达几十人,班型过大也对培养语言能力产生了一些阻碍。所以课堂教学环境有其优点长处的同时也有短板和不足之处。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当然不懂得什么说话之道,但通过班级这个大环境下,他们学会了交际,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追寻语言的魅力,在学校的教学环境里,他们不再单纯关注谁考了一百分,更多的是,他们在茶余饭后,会观察为什么某个学生会深受老师的喜欢,为什么某个学生会收到同学的爱戴。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就会反思并发现问题之所在,那就是关于怎样拥有很好语言技能与交际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通过观察甚至效仿,乃至将他们所积累的语言技能运用到生活与学习当中去,他们会渐渐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语言的微妙之处,这种学校的教学环境即使不是影响语言能力培养的唯一因素,但也绝对是促使语言技能形成的催化剂。

2.中级学校环境教育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正式环境教育也就是学校环境教育,到了中级阶段,不再拘泥于培养基本沟通能力,而是在具有一定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这四种表达能力各有特色,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不断促进,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教学环境是一种能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深入了解分析教学环境在培养语言能力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有助于更好的探索教育规律,在培养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质量,从而更上一层楼。初中课堂语言环境条件下,不得不承认其对培养语言能力的益处,从教材的选择上,规定了语言培养的大致范围,规定了语言学习内容。课堂教学内容上,注重教材与实际结合,间接地决定了每节课所要培养哪一方面的语言技能,或听或说或读或写,也就是语言培养的方向性,强化课堂内外语言技能运用能力。此阶段的语言培养大多围绕应试而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多种关系,从而了解某一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交谈方式。随着语言教学者的自我专业素养越来越高,语言学习者不再满足于理解表层含义,因而由于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培养程度也不断提高,注重语言的概念性,在不断深化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诊断性总结检验方法,也就是在一定时间阶段,利用所处的学校教学环境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使语言教学多元化。对语言学习者进行言传身教,通过对语言教材的分析解读,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组织和设计语言交流活动,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语言认知和表达能力,其结果更多的体现在某测试结果上。在此教学环境下,语言学习者通过相互交流,促进语言沟通能力,在竞争的环境下,努力探索语言的奥秘。从而在此语言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更好的语言能力。

3.高等学校教育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高等教育环境下,语言教学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有了明显的不同。与规章制度严格的课堂教学环境相比,随着供语言学习者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环境的作用愈发强大。处于高等教育环境的语言学习者以实践经验为主,结合基础语言理论知识,更能准确的运用语言,在此教学环境下,语言学习者会开始注重语言运用的场合,对象等,以及有能力清楚地区分日常用语和书面用语,意识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同于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合适的场合使用合乎时宜的语言,把握好运用语言的尺度,这就是语言技能的最高要求。在高等教育环境促使下,不断趋近于语言技能的最高要求。

三、社会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社会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教育性更是不可忽视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下,语言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培养语言能力,接触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语言是思想的寄托,通过语言交流,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人类的思维和想法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使人们对语言产生不同的认知,经历一段时间对于环境的适应,形成一定的语言系统。利用语言技能来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发展语言并取得进步。不同教学环境也会带来多元化的语音语调问题。地域环境主要影响语言的发音问题,不同地域环境导致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把握有所不同,作用与生理和心理上,结果会导致所用语言的声调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会大相径庭。例如一个同样的单词,在不同地域所显示的重音或声调会有细微的差别。语言的传播也依赖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语言常常通过人口迁移来进行传播,这就形成了语言的区域性,较发达的城市往往更加具有语言的多样性,其语言的影响力也尤其较强大。文化背景对语言能力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语言培养与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作为依托的环境下,文化素质较高的学习者对培养语言能力会有更深层次的看法,从而带动文化背景相对较弱的语言学习者,推动语言能力的发展。人类在语言能力的不断促进与提高中,增强了自身的语言素养,语言教学环境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四、教学环境与培养不同语言能力的关系

1.教学环境与母语(第一语言)培养的关系

随着现今社会教学手段越来越科技化,越来越发达。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不仅仅止步于言传身教,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新媒体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第一语言的学习的优势在于我们身处在母语环境中,同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来学习并深化语言学习。在母语教学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在学校管理中,母语的地位越来越高,通过对学习者的素质教育,使之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语言能力者。通过学校教学环境规范的教学系统,具有高素质的语言教学者使用正规的语言和文字,培养语言学习者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设备的先进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言教学的水平,经济发达的环境下,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的认知、使用情况,也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教学环境与培养外语(第二语言)能力的关系

教学环境大体上分为自然教学环境以及课堂教学环境。第二语言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对于第二语言的培养也是从幼儿时期便开始,此时自然教学环境发挥了主要作用。自然教学环境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自然教学环境在于语言教学者会有目的的灌输语言观念以及思想,语言学习者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其影响,将第二语言看作是一个必要的学习目标;自然教学环境的消极作用在于,对于语言学习者,大多数所处的自然教学环境为母语环境,语言学习者对语言产生了母语思维,用学习母语的语言系统去对待学习第二外语,自然教学环境对第二外语学习产生了妨碍作用,也称消极作用。培养第二语言能力,自然教学环境的作用也可看作催化剂,创设语言环境,会加快培养语言能力。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语言描述的三模型》中提出“语言先天论”,其中定义了语言习得机制,即人类能够理解一种语言并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就是因为人类大脑内部存在一种天生的语言能力。而乔姆斯基理论的前提在于语言学习者处在语言环境中,即自然教育环境。可以看出任何语言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自然教育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对语言培养能力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小觑。相比于自然教学环境,正式的课堂教学环境给语言增添了规范性、严谨性。语言学习者系统的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文化,正规的组织语言教学者通过对第二语言的发音、词汇、语法、句法等向语言学习者灌输纵向的语言学习系统。课堂教学环境也同样有弊端,课堂教学环境大多注重教材,即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用辨证的思维去看待自然教学环境与课堂教学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两种语言教学环境推动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锻炼语言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各项语言能力,两种语言教学环境相辅相成。

五、结束语

现今社会,教育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需要辩证来看待,教育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目标语言所对应的教育环境积极地并促进语言能力地发展,与目标语言相悖的语言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就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同的教育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有不同方向的作用,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等自然教育环境对听说影响作用比较大,锻炼语言的听说运用能力。学校教育环境也就是课堂教育环境主要针对于读写,对学生的读写以及理论知识加以锻炼深化。

【参考文献】

[1]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J].世界汉语教学,(10).

[2]田慧生.论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潜在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1993(10).

[3]吴增生.多元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4]戴曼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J].国外语言学,(4).

[5]李燕.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11).

篇8:语文老师语言心得体会

语文老师要有“语言洁癖”

一位英语特级教师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几个人在一起吃饭,在座的另一个英语教师为了活跃气氛,讲起了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

有些学生初学英文时喜欢用汉语标音,学到了“English”一词时:学生甲标以“阴沟里洗”,学生乙标以“应给利息”,学生丙标以“因果联系”,学生丁标以“硬改历史”。结果二十年后:甲成了卖菜小贩,乙成了银行职员,丙成了哲学教授,丁从了政。

这位英语老师听了这个笑话之后,一言不发。后来,竟然再也不愿和那位英语老师成为朋友。他说:一个看不起自己专业,拿自己专业来开玩笑的人,是缺乏基本的教师素养的,因此不愿与之交往。

我对这位英语特级教师精神操守非常敬佩。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的,就是自己的专业。而这种尊重,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它。

听学生讲话,留意学生讲得是否通顺、完整、好听,从中掂量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倘或有讲粗话、野话,就会下意识地去纠正。这几乎是语文老师身上的一种习惯,也是呵护专业自尊的一种表现。一位语文教育专家在讲座中提到一句话:语文老师要有语言洁癖。我甚为赞同。

前几年做班主任的时候,有个孩子,刚进初中时,开口就喜欢说“靠”“卧槽”甚至还会时不时冒出不登大雅的词汇,我只要有机会都会提醒他注意改正。初中毕业时,虽然只是考上了一个普通高中,但他言行举止,可谓文质彬彬了。他害羞地对我说,梁老师,以前那些说话习惯,现在想想都不好意思。比我高出一头的小伙子,腼腆起来。我对他说,看到你今天的变化,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为你高兴!窃以为,这是我做教育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远比分数从50分“进步”到60分,更让我有成就感——只是这样的成就感,需要“守得云开见月明”,教育有时就在不经意间的耳濡目染,有时就是慢慢的守候。

有学生受网络语言、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消极影响,说话时常夹带一些不雅词汇,像“傻×”或者一些“国骂”“市骂”。学生在猎奇的心理作用下,把那些泥沙俱下的东西模仿迁移到自己的话语系统中,久而久之,讲起话来,粗俗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而且习焉不察。殊为可悲的是,缺乏是非观的孩子,还会自鸣得意,把低级趣味当引起别人关注的噱头,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依然会提醒他努力改正这种无聊的做法。我尤其不能容忍,学生在教室内说脏话、粗话、野话。我知道,揭开一个疮疤会很痛苦,但不提醒,会有罪恶感,是对语文老师职业的不自尊。除了语文老师,还有谁会傻傻地做这件事?我会告诉他们,不能把社会上的一些恶习陋习带到学校里来。我也不是标榜自己为圣人,也可能用一些粗鄙的语言来宣泄一下,但要注意场合分寸。至少说,学校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古人都知道要“敬惜字纸”,你可以不学习不读书,但不可以亵渎。

《新京报书评周刊》7月13日,有宋晨希采访钱理群先生的一篇文章,其中谈到《鲁迅全集》第一卷中的《论他妈的》。文章说,“他妈的”是中国的“国骂”,每个人都会骂。鲁迅说他在农村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对父子在一起吃饭,那天的饭菜非常好吃,爸爸就对儿子说:“他妈的,你吃吧。”儿子则回答说:“他妈的,你吃吧。”这里的“他妈的”跟我们今天说“亲爱的”意思差不多。亲爱的,你吃吧。所以作为国骂,大家都非常习惯了。但这样的国骂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也从来没有人写文章谈“他妈的”。鲁迅论了什么,其实就是考证了“他妈的”作为国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骂人从来就有,中国古代就有,《诗经》时代就有骂人的,但那时候骂人不骂“他妈的”。骂“他妈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晋代,这是鲁迅考证的结果。为什么从晋代开始?晋代有门阀制度,讲究出身,你出身大家族,就一切都前途光明;你出身寒门,就什么都没有。在这种等级制度下,那些寒门出身的人当然对大家族非常不满,但又不好也不敢公开反抗。那怎么办?只好曲线反抗,说你为什么神气,不过是有个好妈妈,那我就骂你妈,并从这里得到快乐。但鲁迅说这是卑劣的反抗,他从“他妈的”这句国骂里发现了两个重要的东西:一个是体制中的等级制度,另一个就是国民性的弱点——卑劣的反抗,而不敢真正地、正面地去反抗,并因此得出结论:只要中国还有等级存在,中国就会不断地有国骂。(新京报书评周刊宋晨希-07-13)

鲁迅先生指出,“国骂”是“国民性的弱点——卑劣的反抗,而不敢真正地、正面地去反抗”,读懂这句话,或许我们就能理解,出口成“脏”的往往是一些学习落后、行为习惯不招人待见的学生身上。虽然学生成长不仅仅是语文老师所能承担的责任,但至少不能等闲视之,袖手旁观。

以前在乡下教书,一位老教师给我讲过一个段子:乡镇上一些干部的文化水平不高,常闹出笑话。一副乡长识字不多,把“柬埔寨”读成“练捕寒”,后来,这位干部下乡检查工作,老百姓便戏说“练捕寒”来了。我不知故事的真假,但我常作为一个反面的教材,告诉农村孩子,读书识字是很重要的。孩子们在哈哈一笑之后,我想应该会若有所思的。

语文老师,看到有文字的地方,常常会有职业敏感,看到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用错的标点,就自然涌起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想去纠正的冲动。好多次,在监考的时候,百无聊赖,就欣赏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以及墙壁上粘贴的各种带有文字的图片等,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事后总要给这个班的班主任或语文老师提个醒,要让每一个墙壁说话,更要“说正确的话”,以免以讹传讹,误导学生。

“语言洁癖”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听到的和看到的“正确使用”,还涉及到弦外之音,这既是所谓的“语言品质”。

有一次,镇里组织教师开会。一位干部中午喝了点酒,微醺地走上讲台,开始给老师训话,提问一个语文老师:“这个会议很重要,你要不要好好学习?”语文老师不卑不亢地回答到:“我要学习,你也要学习。”台下掌声雷动。一句话,听者多盛赞这个回答堪称经典,很长时间在那个乡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生活中见语言粗鄙者,便往往敬而远之。乘出租车,有出租车司机却抱怨“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还是一个短途的客人。”言语之中,牢骚不满,令坐车人也浑身不自在,似乎我影响了他的生意一般,全程无交流。发现一学生未交作业,询问,答曰:不是交给你了吗?老师听着,显然画风不对。后来,我以此为例对学生讲,生活中应少用反问句。

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作为语文老师不能熟视无睹。有人见语文老师喜欢咬文嚼字,喜欢较真,戏谑为迂腐,不无嘲讽之意。果真如此,我觉得语文老师不必惭愧,反而应该觉得自豪。我不赞成像孔乙己那样纠缠于“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但在我看来,作为语文老师,要有“我即语文”的意识,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

篇9: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都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能力提高了,突破了语文教学中令师生头疼的作文问题。阅读能力也提高了,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文质优美的课文,尤其是选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西湖的绿》《索溪峪的野》,《匆匆》《鸟的天堂》等,这些文质优美的作品最适宜积累语言了,在阅读教学中交给积累方法。

1、注重朗读,再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如,《海底世界》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海底奇异的世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鸟的天堂》写景抒情文章,行文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以读带讲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大榕树的茂盛,为鸟儿提供了生存的场所,不愧是鸟等的天堂,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并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并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自己融入到优美的语言文字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天长日久,积累多了,在说话、习作时自然得心应手。

2、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扬弃“,但有一点我们仍要发扬,那就是背诵,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东北师范大学的李晓明教授在讲课时说:”我在少年时所背的东西,有许多当时并不理解,可以说囫囵吞枣,随着年龄的长大,知识的增多,自然就理解了,现在我所记得最多、最深的知识,也就是少年时期背的。“李晓明教授所说的也就是古人的死记硬背。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教学的高妙之处。我们现在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讲读上,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二、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仍有学生不能熟读课文。学生的习作还是无话可说,更谈不到语句优美了。我在讲朱自清的《匆匆》时,让学生熟读背诵,学生在写珍惜时间的作文时,就引用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非常准确,她们能把积累的语言灵活的运用。所以我学习东北师大附小孙老师的做法,除《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80篇古诗词落到实处之外,我还根据现有教材,增加一些诗文或优美片断,鼓励学生熟读背诵。

3在习作中积累语言

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优美片段,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我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评语采用多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经过探索,可采用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步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并且一旦发现好的习作,立即投稿,班级编了作文集,选编学生的优秀习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在习作中不断运用语言,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4、在品析中积累语言

再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如《第一场雪》有这样一个句子:”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亮晶晶的银条二;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我让学生读,思考从那里能看出雪大?那个词用得准确?把”满“去掉行不行?为什么?这样的雪景你见过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二、运用现代媒体积累语言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电视、电脑,广播等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电视,学生非常愿意看,《大风车》《七巧板》《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喜闻乐见,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记住一些自然常识,天文地理,世界的风土人情,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在学校利用远程教育配合教材使用,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补充。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本子上,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名言警句类人文、地理等分类整理,还要隔三差五地拿出来进行一次自我梳理,使积累的语言材料逐渐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同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传阅交流,互相观摩,广撷博采语言材料。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了积累的习惯,掌握了积累的方法。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自然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积 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我女儿上三年级时,一次她小姨翻看女儿的作文本时,夸她的作文写得不错,那是有关四川地震读后感,结尾非常好,一问才知是引用了《珍贵的项链》一文的结尾。语言优美,紧扣中心。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我班开展”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我为学生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我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1、提出语言积累的具体要求,对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要分类整理,要求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自我梳理,归类”入库“,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翻箱倒柜“,使积累的语言文字不至于”发霉烂掉“,从而提高积累的长久性。

2、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其会读会摘录。如就全书来说,往往以浏览性的默读为主,对那些语句优美生动的段落,应反复诵读,并自”采蜜集“,摘录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还可写一些体会文章;

3、对名著的阅读教师要指导,正确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文章。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

5、每周定时检查,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给认真的学生加星。

6、在每学期末,开成果展览会,摆放学生阅读过的书,展览学生摘读的成果,张贴学生的各种体会文章……评选出课外阅读”全能“奖、”摘录“奖、”泛读“奖、”以读促写“奖。

善闻、诵读、博览、多说、常写,多管齐下,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这样做,促使了学生更自觉,更认真地进行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之教师适当指点,一定会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篇10:语文老师年终心得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并参与了与市实验二小的联校帮扶活动。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喜有忧,为了使下期更好的工作,现将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

本期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并能把学习的内容及时传达给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自觉遵守《教师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教学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评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能根据要求,提前备好自己的课,拟好适合自己的教案。平时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语文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经常利用班班通。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篇11:高三语文老师的教学心得

关于高三语文老师的教学心得

一、关于高三复习讲与不讲、讲多与讲少的思考

学生包括刚毕业教第一届高三的年青老师会有这样的疑惑: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如此详细,并且日臻完善,条分屡析,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有没有必要给学生讲解,还有多少讲的空间。不明事理的学生会说:老师说的,资料上都有,还不如让大家自学更有效率;没有经验的老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也只是形式化的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地进行讲解,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老师在复习过程中讲解的作用:这些都是在这个问题上的误区。

教师讲解的真正意义在于:

1.兴趣:一般而言,高三由于复习任务重、复习量大、压力大、各科抢时间等原因,学生很难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语文这个容易使人厌倦的科目上来。适当的讲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成语的分类归纳。。。。。。等

2.有效:学生看书对视觉的刺激作用最大,而教师的讲解往往是视觉、听觉和联觉的综合刺激,对于学生的牢固记忆和深刻理解无疑更有优势。

3.筛选梳理:最重要的是能把学生厚厚的复习资料讲得更薄、更明晰、更有条理,方便二轮复习、三轮复习。

教师讲解的原则和方法:

1.少讲、精讲、多练:对于本已时间紧迫的学生而言,应该讲重点、难点、侧重方法技巧的指导、侧重知识的系统梳理,而不是面面俱道,把复习资料的内容照搬下来,或是东拼西凑讲成了大杂烩,让学生越来越糊涂。有些知识可以先练后讲(如对词语、成语、熟语的复习),先让学生做练习,老师在评讲练习的时候再结合实际补讲理论,甚至某些知识点可以不讲(如标点符号等考试机率不大的内容)。把课内的时间尽量藤出来让学生作业,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关于知识点复习的'顺序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生什么知识比较薄弱先讲什么;根据考试的重难点确定:一般是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散文阅读能力较弱,分值又高,短期内又无法提高,则可以适当移到复习前期来进行;根据

三、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与高三语文复习的联系与区别

高一高二务虚,而高三务实。“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这是任何高三领导崇奉的一句话。但高三来抓有些迟了,为此,高一高二就应该适当地做好务实的工作,多把课文篇目的教学同考试联系起来,让高中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有着实在的意义而不单纯是老师的文学秀、不单是思想教育课。

其实个人感觉高三教学比高一高二教学更轻松。表面上占用的时间多了,工作忙了,但实际上知识的难度降低了,可操作性强了,目的性更明确了。人们习惯上把劳动者划分成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高三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表现出来的体力劳动特点要比脑力劳动特点更为鲜明

四、强化阅读能力训练

读一篇文章胜过做十道练习,解决主观试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篇12:培养老师核心素养心得

这里有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你把谁教得好,把谁教得一般?

2、你教什么教得好,什么教得一般?

3、差距在哪儿,优势在哪儿,已经实现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实现?

4、我们如何与学校中的学生和所有教师一起树立一个共同成长的概念?

5.应学会与学生交流,而不仅是独白

尽管教师需要传授信息,尽管讲座的形式的确有效,尽管教师是应该要比学生知道得更多,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学习。

这种“倾听”可以来自于倾听他们的问题、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困境、他们的学习策略、他们的成功、他们与同伴的互动、他们的输出,以及他们对教的看法。

时下占据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独白也许不会对比较聪明的学生产生害处——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能获得更多的学习策略,也能够进行学习方面的自我对话。

但独白式的教学不能满足在学习中挣扎的学生,也不能满足后进生和学困生,不过它对聪明的学生是很有效的。

我们需要更多地研究对话和独白的最佳比例,尤其是什么时候一种教学优于另一种,哪一种最适合表层和深层的学习。我们也需要多料及对话本质的效应。

6.教师应乐于挑战并绝不止于“尽力”

在大多数课堂生活中,每天都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接受这一挑战,并将挑战变成我们期望的存在。

教学的艺术在于对某一位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事务,对另一位学生就不一定了因此教师要不断关注个体差异并追求共性,从而使学生与同伴能够和教师共同协作以带来改变。

教师的作用不是决定挑战,然后将挑战“打散”为可管理的、对学生来说更简单的小模块,相反,教师的作用是决定如何使学生加人学习的挑战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强调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因为当学生理解它们之后,他们就能明自那些对成功学习至关重要的挑战的目的所在。

7.好的班级环境绝不仅仅只需要欢乐的气氛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我们关心班级氛围,但往往会忘记建立这种充满温暖、信赖与共情的氛围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到犯错误或不知道答案都是没问题的,是要建立一个将错误视为机遇的氛围。

学习在错误中得以成长:教师的根本作用在于找出错误概念、错误理解和缺乏的知识。尽管教师也许有温暖的人际互动,但这不是重点所在。

重点是:

学生是否认为班级氛围是公正的、共情的和值得信赖的?

学生能否及时指出他们的不知和不理解,且没有同伴会因此讥讽、轻视和嘲笑?

同伴的力量是有说服力的,而建立适当的班级氛围在很大程度就是建立欢迎错误并从中学习的安全港湾。

同样,学校领导创建一个安全的教师办公室氛围也很重要,从而使所有教师能够谈论教学以及他们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8.教师应带动家长共同参与教育

在日常互动过程中,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承担着应当由专业人员承担的责任。

我们是导游、银行职员、售货员、博客新闻写手,等等。这种协同生产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这几乎没有影响到学校。

我们仍旧将家长视为一年两次报告的受众,因为家长的责任是在学生醒着的另外八个小时内监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也有不监控的),提供食宿,喂养并照料学生。

尽管所有家长都希望找到方法帮助教师共同教育他们的子女,但不是所有家长都知道如何去做。

对于做不到的家长来说,主要的障碍在于他们不熟悉学习和学校的语言。

在他们中的许多人看来,学校的经历并不总是最令人满意的。

我们发现,如果家长学会了学校教育语言,会产生很多积极结果。

家长了解了当下课堂学习性质的语言,知道如何帮助他们的子女上课并参与学习,知道如何与教师和学校人员交谈。

家长在合作中理解可以练习和专心的重要性、表层和深层理解的差异,一级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的性质之后,能够与他们的子女进行更多的对话。

教给家长有关学习的语言会增进学生对学校教育体验的参与,提升学生的阅读成就。

如果学校想要在显著影响所有学生学习和学业成就方面获得成功,那么这八个教师核心素养是学校需要关注的核心观念。

这也是一种会带来改变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从寻找那样“东西”——项目、资源、教学方法或结构上转变。

相关专题 语文老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