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课题子课题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mor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省级课题子课题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简介】感谢网友“mora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省级课题子课题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共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省级课题子课题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省级课题子课题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趋势。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而主体性教育正是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突出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将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现状的反思

“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缺陷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思维;重传授轻探索。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东西, 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把学习与活动的焦点放在是否记住了不知道的东西, 而不是放在是否理解不知道的东西; 因而他只能成为未知事物的拥有者,未知思想的附合者。 这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则必须打破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相关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活动程序。结构框架主要是指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的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教学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因素:教学思想或理论,教学目标,适用条件,操作程序,评价方法标准。本课题所研究的就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目标、以具有创新意义为重要前提的适合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各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能动性原则: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引导、指导、疏导下进行,表现出积极的主动态势。

2.全面性原则:面向每一个主体参与者,决不让一个学生徘徊在学教活动参与圈外。

3.个性化原则: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师以情为每一个主体的参与创造条件。

四、“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认为,个性情绪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大功能。一旦学生源动力被激活,内因被驱动,他们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坚毅的性格。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则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二)从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看“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从数学学习理论看“主体性”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并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数学作为学科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全方位建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从现代学生观看“主体性”教学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也是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在学生中的反映,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现代学生观包含四层含义: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③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有完整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④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其它三个方面能否能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基础,否则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空谈。

五、实验的操作

1、基本流程

六、时间安排与步骤

实施计划第一阶段:、9―、9    准备及初步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2002、9―、9    全面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05、9―、5    总结、结题阶段

1、准备阶段(2001.9―2002.9)

(1)建立组织、学习文献、制定计划

(2)分工研究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2、试验阶段(2002.9―2005.9)

(1)实验班全面实施,实验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进行测试。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交流活动,通过“研究―实践―研究”的方式研究变量,调控变量。

(3)各阶段测试数据统计、整理、各实验组经验的汇集分析等。

3、总结阶段

(1)分析各种数据 (2) 汇集各种实验材料 (3)撰写实验报告

4、科学评估与总结阶段,结题报告会,组长完成结题报告。(2005.9―2006.5)

七、“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原则的确定,对于正确运用“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模式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是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得,创新教育也只有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创新过程中才能实现。

2、探究性原则:“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的情感,学会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3、推迟判断原则:推迟判断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意见、看法和观点不立即作出判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观念越多越好,以数量求质量。

4、应用性原则:数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学习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八、课题实施总目标

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无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局面。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社会中自尊、自信、自强,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面参与,积极思考和亲自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生的潜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他们能够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同提高共发展。

九、课题的内涵和基本构想

(一)“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及创新精神与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程序和学生学的程序有机结合组成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二)基本构想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本课题以“教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指导,将学生预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多维互动式教学”,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过程的“五个转变”,即: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教学媒体从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从师─→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

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参与。

十、“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课型模式的建构

课题组根据我校的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对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作了一些的实践与探索,现归纳总结出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的模式(以预习课纲导入课堂, 通过预习交流、讨论、释疑,再迁移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解答。教师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暴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它是发挥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使设置的问题具有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的功能,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

2、操作策略

(一)导学策略。

导学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导入、导读、导思、导用等。

(二)互动策略

数学教学过程如果离开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就不会有生趣,就不会实现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主体性数学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必然要注重课堂互动。数学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组织人与人进行交流的艺术,课堂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过程。可以说,没有这种互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

(1)认识互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习体会、见解相互交流,把学生的自学、理解、领悟、深层思考与教师的点拔式讲述结合起来,一起探讨,共同推进。

(2)信息互动――数学教学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就是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其中间环节就是转化。输入信息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输出信息包括运用、创新、发展。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实际上都与已有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不同程度的制约着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情感、知识与心理三者又是互相诱发、互相促进的。因而,信息的输出和输入也是动态发展过程。

(3)角色互动――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强调师生在目标制定、任务提出、理解感悟、辩析探讨、运用发展等过程中,一起活动。在适当时还可以由师生互换角色,改变课堂探作方式,由学生担当“小先生”上课或组织课堂讨论,老师则还原到学生位置,直接参与讨论和课堂辩论。

3、具体操作

教 师: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 ↓ ↓ ↓

主结构:初步感知→理解感悟→巩固强化→延伸创新

↓ ↓ ↓ ↓

学 生:主体参与→互动学习→体验内化→自我发展

(1)初步感知。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以教学案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诱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材料。

(2)理解感悟。围绕学案设计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充分开展课堂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在互动学习中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要积极参与讨论;问题要有吸引力和层次性;教师要善于在讨论中启发引导。

(3)巩固强化。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其中对于难度较大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借助媒体,启迪释疑,既讲思路,又讲方法,更注重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4)延伸创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发展方法并初步具有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变通问题情境,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的知识辨析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和方法性知识。

十一、数学课堂评价体系

表1  龙冈中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表(新授课)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

标权重 指标内容 一级指标评分 一级指标得分

A B C D

A55分

程 A1 (5分)

教学理念 遵循教学规律,体现主体性,体验性、创造性原则;

充分挖掘教材中多种教育因素,寓理于情,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引导学生从数学中探求规律,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5 4 3 2

A2 (5分)

教学策略 注重知识的生成、延伸和开放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符合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教学手段直观,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 4 3 2

A3 (5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习实际 5 4 3 2

A4 (10分)

教学内容 体现主干知识,符合要求,合理适量。能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点难点分析透彻;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具有开放性;有效整合数学知识,具有综合性 10 8 6 4

A5 (10分)

教学过程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氛围宽松和谐,体现合作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

强调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及数学意识 10 8 6 4

A6 (5分)

教学能力 专业素养好,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能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教学语言形象生动、清晰准确,体现数学特色,讲解简明,板书整洁 10 8 6 4

A7 (5分)

教学态度 教学有感染力,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 5 4 3 2

A8 (5分)

教学特色 教学效果突出,有独创性、创新性 5 4 3 2

B30分

学生

学习

过程 B1 (10分)

学生参与 积极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有实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10 8 6 4

B2 (10分)

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学生敢于质疑,提出探究式的问题;能独立阅读数学资料,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数学阐述能力 10 8 6 4

B3 (10分)

创新意识 能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  10 8 6 4

C15分

教学

效果 C1 (5分) 时间利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 4 3 2

C2 (5分)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 5 4 3 2

C3 (5分) 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5 4 3 2

综合

评价  总   分

等   级

注:总分100―85分的,等级为A级;总分84―75分的,等级为B级;

总分74―60分的,等级为C级;总分59分以下的,等级为D级。

表2  龙冈中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表(复习课)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

标权重 指标内容 一级指标评分 一级指标得分

A B C D

A55分

程 A1(5分)

教学理念 遵循教学规律,创设研究型的学习氛围;体现主体性,体验性、创造性原则;  5 4 3 2

A2(5分)

教学策略 注重学法引导;适时调整、优化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教学手段直观有效,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5 4 3 2

A3(5分)

教学目标 明确知识、能力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5 4 3 2

A4 (10分)

教学内容 体现阶段内容的宏观把握;构建知识框架;重点、难点突出;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或提出新的观察角度,深化教学内容,查漏补缺;  10 8 6 4

A5 (10分)

教学过程 创设数学情境,运用数学学科学习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合作精神,强调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数学意识;提供学生运用知识的机会;讲练比例恰当;引导学生调节自身的复习;注重知识点中的关键词 10 8 6 4

A6 (10分)

教学能力 专业素养好,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能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教学语言形象生动、清晰准确,体现数学特色,讲解简明,板书整洁 10 8 6 4

A7(5分)

教学态度 教态自然,亲切;教学有感染力,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 5 4 3 2

A8(5分)

教学特色 教学效果突出,有独创性、创新性 5 4 3 2

B30分

学生

学习

过程 B1 (10分)

学生参与 积极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有实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10 8 6 4

B2 (10分)

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学生敢于质疑,提出探究式的问题;能独立阅读数学资料,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数学阐述能力 10 8 6 4

B3 (10分)

创新意识 能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  10 8 6 4

C15分

教学

效果 C1(5分) 时间利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 4 3 2

C2(5分)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 5 4 3 2

C3(5分) 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5 4 3 2

综合

评价  总   分

等   级

注:总分100―85分的,等级为A级;总分84―75分的,等级为B级;

总分74―60分的,等级为C级;总分59分以下的,等级为D级。

表3  龙冈中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表(试卷讲评课)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

标权重 指标内容 一级指标评分 一级指标得分

A B C D

A55分

程 A1(5分)

教学理念 遵循教学规律,创设研究型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平常心 5 4 3 2

A2(5分)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教学手段直观有效,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学法引导 5 4 3 2

A3(5分)

教学目标 调动学生自我评价,发现问题;适当的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5 4 3 2

A4 (10分)

教学内容 分析统计数据;分析阶段学习中存在的知识得失,强化知识框架,深化已有知识;分析阶段学习中存在的能力问题;分析考试技巧存在的问题,考试方法和技巧引导;查漏补缺,指出今后改进意见 10 8 6 4

A5 (10分)

教学过程 注重学习方法总结和引导;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0 8 6 4

A6 (10分)

教学能力 专业素养好,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能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讲解简明扼要 10 8 6 4

A7(5分)

教学态度 教态亲切,能激励学生;教学有感染力,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 5 4 3 2

A85分

教学特色 教学效果突出,有独创性、创新性、综合性 5 4 3 2

B30分

学生

学习

过程 B1 (10分)

学生参与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所准备;积极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有实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10 8 6 4

B2 (10分)

自主学习 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提出探究式的问题;举一反三,形成数学迁移能力 10 8 6 4

B3 (10分)

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方法、考试方法上有收获;能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  10 8 6 4

C15分

教学

效果 C1(5分) 时间利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 4 3 2

C2(5分)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 5 4 3 2

C3(5分) 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5 4 3 2

综合

评价  总   分

等   级

注:总分100―85分的,等级为A级;总分84―75分的,等级为B级;

总分74―60分的,等级为C级;总分59分以下的,等级为D级。

十二、实验过程中的两点体会:

1、课堂比以前活跃多了。由于老师恰当地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把其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性都得到了体现。

2、问问题的人多了。以前上课时学生不爱提问题,现在却因老师用了不同以往的方法而有了明显变化,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总有不少的同学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右手。

十二、实施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选取的活动资源太少,不能满足教材的实际需要。

2、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有关因素的变化数据和资料的收集积累还不够科学化。

十三、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理论价值:(对我校及本地区教育改革的影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一)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对本地区教育改革的影响: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快、加深了教师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认识,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二)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1、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习激发兴趣,驱动学习内因。

2、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和实践,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3、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面参与,积极思考和亲自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4、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创造的本领,使学生离开了学校仍能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这种教学既有即时效益,又有长远的发展效益。

<二>实践价值:(对学与教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与教的影响

对学的影响

1、学生的主动学习意向逐渐增多,自身价值得到增强。

2、学生学习动机由外部转向内部,学习持久性和效果更高。

3、学生的视野扩展,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愉悦感。

4、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独立、自主性。

5、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6、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对教师教的影响

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2、教师的作用倾向于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供解决的建议和机会和条件。

3、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有了实现的可能。

转变了教学过程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学生: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媒体: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二)形成研究学科的新模式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一定的模式:

1.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新课进行感知

(1)自能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技能预习新课。当学生自能的理解与讲授结果产生“共鸣”时,便会产生独创成功的快感,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2)尝试生疑。教师根据新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定量的概要题、细微题及基础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任务主动自学课文,探索方法,尝试生疑,在此基础上自行独立判断自己对量化项目的掌握情况。

2.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激发主体→引发主体→启发主体→开发主体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求→主动完善→主动发展

↓               ↓           ↓

动机             探索         调整

(1)激发主体主动参与。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机原则,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因而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发主体主动探求。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认识原则。要求教学时运用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策略,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启发主体主动完善。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原则。要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应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合进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能发表个人独创性的见解,彼此交流学习方法或感受。

(4)开发主体主动发展。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益原则。学习的效益,体现在会不会应用、会不会创造上。唯有如此,才能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含义,才能唤起“再学”的欲望,才能达到着力培养主体能力的境界。

3.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的延伸练习

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的延伸练习,能培养学生自学地巩固、深化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力和习惯,学会巩固、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三)教科研成果

课题组组长吴生旭老师被命名为校骨干教师,多次在市、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奖,宋孝权、纪尧兵老师多次在市、校级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

表一

基本功竞赛 获奖级别 时间 获奖人

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校级  黄伟巍

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区级  黄伟巍

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区级 20 纪尧兵

区教学能手 区级 2005年 吕成荣

表二

公开课 级别 开课人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市级 陈建权

圆锥曲线的范围问题 市级 宋孝权

三角函数的最值 市级 吴生旭

表三

论文 获奖或发表 作者

如何在数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省师陶杯三等奖 黄伟巍

例谈探究性教学中的迁移创新 盐城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纪尧兵

以问题为中心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上海中学数学 纪尧兵

借助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解线性规划问题 数学教育研究 吕成荣

探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数学教学 蔡晓文、吕成荣

篇2: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

(2)从实践层面上研究互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改善评价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体现评价尊重性、激励性、参与性的原则。

(4)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四、具体内容

1、关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通常有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生成新知、揭示数学本质、激发学生兴趣等功能,因而情境创没对一节课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服从实际需要。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都在课的开头,同时一节课中也可能不止一处需要创设情境。控制展示时间。每个情境展示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5分钟之内比较适宜,否则有冲淡主题之感。尽量重复使用。为了提高使用率,应尽可能地在不同阶段使用同一个问题情境,必要时可将相关情境适当改造一下。利于教学实效。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教学的开展。如果使用某一问题情境有牵强附会之感,或者因为该情境的给出可能会削弱探究活动的思维价值,那么这个情境就不如不用。

案例1:“函数”

,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我在实践中觉得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而具体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如课本第26页的练习2),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2、关于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明确问题。要达到探究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老师可以说“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请看问题X”;其次,问题的给出要清楚醒目,表达要干脆,尽量不重复,有条件的可用投影显示出来。

充分思考。问题给出后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时,老师尽量不作任何提示,以免干扰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及时作出评点。 案例2: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 ①与;②与;③与的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取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

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案例3:在研究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我讲完课本的例1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关键点,找出交点,在课内的探究,时间有限,数字运算不可能太复杂。而把课本的例2作为第二节上课时的复习与回顾,让例2复杂的数字的处理简化,直接由学生自己第一节课探究的结果来分析,得到题目想要的结论。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

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3、关于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依托旧知,在研究讨论中生成新知。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已掌握的知识,所以结合问题情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度研究与讨论来生成新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新知建构方法。

合情推理;在归纳类比中生成新知。根据已学知识,利用归纳与类比等合情推理手段来得到新的命题也能自然地建构起新的知识,这种生成新知的方法在立几、数列、解几等知识块中经常使用。

展示实例,在抽象概括中生成新知。通过多个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有关结论,这种新知生成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案例4:“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电脑设计情景:正在公路边等公交车的乘客人群与公交车公司出车数量。 实物情景:①课室里正在上课的学生; ②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课室里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 公交车,好多学生每天都要坐,他们常常感觉,要不等了好久,要不好挤,身边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室里的同学,熟悉的人用不同的词汇描述。让学生体会原来数学就发生在身边。

案例5:“函数单调性”,由的图象观察随变化情况。 函数的.单调性,教材编写的很好,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一步一个台阶,可在实施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后,犯错、徘徊后才提醒,教学过程中发现,文字语言:“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在初中里用过,一下就能说出来,而最后一个台阶,学生却很难跨上,即数学语言:“当时,有”。特别是成绩中下的学生,即使上课时用了几何画板展示,我自己教学体会,电脑展示得快,学生好象明白得快,忘得更快。这句“当时,有”,数学老师看似简单,可学生刚刚接触就感到怎么来的式子,以及后来在遇到有关的单调性问题,例如: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求不等式的解集。我把和比喻成戴帽的人与没戴帽的人,两个人比高,要相同条件,要么都不戴帽,要么同时戴帽,增函数可理解为一般的普通的帽子,高个子戴着仍然是高个,矮个子戴着仍然是矮个子,减函数可理解为魔术帽,矮个子戴了变高,高个子戴了变矮。

4、关于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例题教学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了示范,通过例题的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深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如何有效地进行例题的教学

引导学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即如何从题目中拎出关键词如何列出重要条件如何分析题目结构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等展示学生思维。在例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谈完后,老师还要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进行变式教学。适当改造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时要有明确的意图,要指出它与原题的联系,提炼出学生应从中获得的注意点与启示等。

注重解后反思。及时归纳、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能解一道题就能解一类题。对于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或共性错误,要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错训练。

改变呈现方式。为了便于学生把握题目的实质,揭示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有时可改变题目的呈现方法。如将结构相同或方法类似的几个题目放在一起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或者将静止的题目运动起来,以揭示其变化的规律等。案例七:1、让学生用类比两个数的关系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含、相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外先探究,课内提问完成,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1个问题答得不好,而第2个问题学生回答的较好,学生把“并”类比为“加法”,“交”类比为“多项式的提取公因式的因式”,而“补”类比为“减法”,第1个问题回答不好,问题出在,学生并不理解“且 ,则”中的“”的意思,它代表了“小于或等于”。通过这个类比,修正了学生对“”的理解。

案例6、“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中学应用广泛的初等函数,曾经是初中阶段的学习重点,由于初中的教学要求仅限于作图,确定函数解析式,随着函数概念和性质学习的不断深入,但是教材这部分的内容没有独立的章节,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二次函数作为载体,把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学习逐步深入,二次函数的“升级”,正好是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再一次贴近学生的思维过度期。

每天我都上两个班的课,上完一个班,马上反思,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允许,第二个教学班就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当天不能调整,记录下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感觉自己也在进步,也在收获。

5、关于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⑴充分认识小结的作用。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的确,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后继学习的渴望。

⑵力争做到形式多样。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小结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了小结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形式单一的小结方式。 “概括总结式、交流心得式、发散引申式、串联归纳式、设置悬念式、表扬激励式、幽默风趣式”等小结方式对新课程的教学仍然适用。

案例7:“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引入,课本设计了鱼化石中碳14的残留量。其中一个班讲课时用课本的引入,得,到讲对数函数时,继续用该引入中的,此时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很不愿意动,原因大概是问题远离他们实际生活,并且数字太繁,当我上另一个班时,我马上把问题改为:如果你爸爸第一个月给你10元零用钱,你爸爸想通过奖励,以你表现好,每月以10%的增长率,问多少个月后你的月零用钱达到1千元?这时学生可来劲了,马上算,还问计算器怎么按,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与第一个班我上课时完全不同。

五、方法设计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并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反思,发现、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3、观察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

4、文献资料法:查找高中有效课堂教学课的理论支撑,查阅历年学生成长资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5、经验总结法:对高中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规律。

六、存在问题及反思

1.部分教师的观念还跟不上,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大班制的现象比较严重,给课堂上学生开展活动、探究、交流和评价改革造成影响。

3.配套的教具少,教辅资料很少,给老师们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篇3:研究性学习模式之一-“自导式”语文导读实验课题结题报告摘录

一、“自导式”教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1、主持法。由二至三名学生作自导主持人,像电视“正大综艺”或“十二演播室”节目那样,在课堂上引导其他同学阅读、分析、理解课文。主持人通过有趣的提问、严密的分析、生动的串缀,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越、发掘其潜能。

2、“卡拉OK”法。先就某一课布置学生阅读,课堂上在主持人引导下大家登台各抒已见。或者围绕某一篇文章,让学生去找相关篇目阅读,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亮出自己读到的文章,并汇报自学体会。

3、游戏法。高中学生(特别是刚进高中的学生),毕竟没有完全脱离幼稚期,学情调查显示,他们也希望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于是,由他们自己主持,自由组合,就语文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方式进行。如:对对联、命题口头作文、以物咏诗、成语顶真式续接、语文知识猜谜、词语辐射等,让学生乐学,在游戏中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

4、表演法。即让学生根据具体课文上讲台表演。有诗词朗诵,议论文演讲、戏剧作品分角色表演等。

5、对抗辩论法。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自己推选评委,就学习中的某些焦点问题展开辩论。

6、讨论法。由自导主持人根据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点、疑点、热点,设计若干问题,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分任务研读讨论,形成一种活跃气氛,深入钻研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发言。让学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学会自学。

7、主讲法。

以上七种方法,在自导课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每堂课一般都有一个固定节目:“假如我来导学这一课”,时间约在8分钟左右,这个节目最能掀起学生学习的高潮,调动学生乐学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这阶段,主研人娄方钦的《用导读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上,《“自导式”教学实验阶段小结》在市、县教研工作会上交流。

1月―1912月为总结提高阶段。继续进行“自导式”导读实验。主攻学生自学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使学生自导更得法。

(一)、导之以势

就是为了使学生语文学习的气氛更浓,为之造就一定的声势。具体体现为“三分钟演说”、“周五工程”、“兴趣活动”等。

1、兴趣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别人每周补课的时间,我则用来开展兴趣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具体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名著导读。

(2)名片欣赏。

(3)作文竞赛

(4)演讲赛、辩论赛

(5)理想形象设计

[1] [2] [3]

篇4:《导学稿教学模式下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西安远东第二中学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从20XX年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推行导学稿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还不断深化探究教学,完善导学稿教学模式,在课改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关注的只是学生眼前的成绩,而漠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管理不是向课堂要质量,而是通过延长师生在校绝对时间的死办法,加班加点,搞机械重复的劳动,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死胡同。尤其是导学稿模式中作业巩固环节的弊端日益显著.各类学习辅导资料充斥泛滥,老师不加选择,乱定一气,资料满天飞。布置作业时嘴一张,笔一挥,只图形式,不顾效果,学生苦不堪言。年年喊减负,负担却越来越重,学生越学越累。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专家们众说纷纭,我们也莫衷一是。还好,真正每天在教室里和新课程打交道的,站在讲台上能够决定点什么的,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还是我们一线教师,而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可能还是我们这些‘草根”。(潘小明,“数学生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作为一线老师,我也深深地感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有相当多的人是处于烦和累之中,这种烦是----不想学非学不可的烦;这种累是花了力气却得不到成功的累。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编写组副主编张思明老师认为:学习活动缺乏实际、有效、科学的指导、管理,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低,学业负担重,心理健康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学生身心受到摧残,学习兴趣荡然无存,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处事的能力差,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课后巩固环节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也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可见增强作业的有效性不仅是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导学稿”是一张师生共用的教学文稿。它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它把研、学、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研定导,以导促学,以学定教,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其基本环节主要包括: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探究研讨、课堂达标测评,课后巩固。而课后巩固中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本文就导学稿在作业巩固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运用新课程理念,通过反思“传统作业”的弊端,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策略,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新型作业的几点尝试:限时作业、自助餐作业、探究作业、实践作业等.以高中数学作业为例,通过对导学稿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旨在希望对导学稿的进一步推广与完善尽自已的绵薄之力,使导学稿真正成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载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人本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要求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价值与需要,要把学习者当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看待,应在知识平等性前提下,设计课程内容。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心灵沟通,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表现在作业的设计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依据: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持续影响了教育理念数十年, 其思想的光辉随着经验与实践的证明愈发彰显出弥足珍贵的价值, 并有机地渗透到当代教育理论中, 对当代教育理念的重构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应该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自助餐作业、探究作业,实践作业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限时作业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 教学理论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 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角色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重点)

本课题研究采取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1.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结合本课题研究加以创新、发展。

2.行动研究法: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所有成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外出参观及课题组研讨等也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3.对比分析法:通过与传统作业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的对比,形成结论。

4.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重点)

1、课题准备阶段(2014/4―2014/8)。

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的分工。

②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并完成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阶段(2014/8―2014/10)。

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培训,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改进研究成果;

3、总结提升阶段:( 2014/11―2014/12)

针对前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制定改进措施和问题解决方案。将已有(baogao.cnrencai.com)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研究论文集。

相关专题 课题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