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经典谐音歇后语

草莓拿铁症候群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趣味经典谐音歇后语

【简介】感谢网友“草莓拿铁症候群”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趣味经典谐音歇后语(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趣味谐音歇后语

趣味谐音歇后语

鼻孔里灌米汤―― 够戗(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拓展知识#

歇后语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篇2:趣味谐音歇后语

趣味谐音歇后语

1、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2、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3、一天下了七场雨——无情(晴)

4、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十)

5、二三四五——缺衣(一)

6、三月的杨柳——分外亲(青)

7、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8、四两豆腐半斤盐——贤(咸)惠(烩)

9、五朵梅花开一朵——四肢(枝)无力

10、六月里戴手套——保守(手)

11、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12、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13、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14、树倒了 —— 没影(荫)

15、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16、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17、百斤棉花一张弓——慢慢谈(弹)

18、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19、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20、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21、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22、冰库里点蜡——洞(冻)房花烛

23、城门楼上的哨兵——高手(守)

24、歪嘴讲故事——邪(斜)说

2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6、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27、盲人戴眼镜 ——聪(充)明

28、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29、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趣味谐音歇后语2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篇3:趣味经典谐音歇后语

1、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2、爬上山顶打铜锣——站得高,想(响)得远

3、泥水匠招手——要你(泥);要吐(土)

4、苍蝇见粪堆——盯(叮)住不放

5、马蜂过河——带(歹)毒

6、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7、虾子过河——谦虚(牵须)

8、双手插进靛缸里——左也难(蓝),右也难(蓝)

9、脚趾缝里长茅草——慌(荒)了手脚

10、老奶奶的发髻——输(梳)定了

11、骑在房梁上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2、屎壳郎爬茅缸——离死(屎)不远

13、门神卷财神——话(画)里有话(画)

14、大轴里套小轴——话(画)里有话(画)

15、青菜煮萝卜——一清(青)二白

16、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17、年画上的春牛——离(犁)不得

18、马尾绷琵琶——不值一谈(弹)

19、孔夫子的弟子——闲(贤)人

20、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21、暖水瓶的塞子——赌(堵)气

22、皮匠不带锥子——真(针)好

23、面疙瘩掉在肉锅里——混(浑)蛋

24、屎壳螂搬家——不过本份(粪);走一路,臭一路

25、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26、天亮公鸡叫——白提(啼)

27、和尚住岩洞——没事(寺)

28、从盐店里闹出来的伙计——闲(咸)得发慌

29、上天摘星星——异想天开,想人非非(飞飞)

30、收了白菜种韭菜——清(青)白传家

31、文火蒸糕——闷(焖)起来了

32、吃咸菜长大的——尽管闲(咸)事

33、买个喇叭不透气——实(石)心眼

34、耗干了油的灯火——奄奄一息(熄)

35、豁牙子拜师傅——无耻(齿)之徒

篇4:趣味经典谐音歇后语

1、茶馆里招手——胡(壶)来

2、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3、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4、没钱买海螺——省些(吸)

5、收了白菜种韭菜——清(青)白传家

6、手捧鸡蛋过河——小心过度(渡)

7、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8、霜后的萝卜——动(冻)了心

9、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10、山坡上的弯腰树——伸不直腰;难治(直)

11、乐山的大佛——老实(石)人

12、斧子破毛竹——着急(斫节)

13、屎壳郎跌粪坑——饱餐一顿;死(屎)里求生

14、垃圾堆里的仕女图——废话(画)

15、高粱地里找棒子——瞎摆(掰)

16、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17、石磙点灯——照常(场)

18、咸菜蘸大酱——太严(盐)重了

19、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20、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21、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22、土地老腾空——神气(起)来了

23、何家姑娘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24、护国寺买骆驼——没那个事(市)

25、没有赶庙会——莫急(挤)

26、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27、精装茅台——好久(酒)

28、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29、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30、菱角碰粽子——尖对棱;奸(尖)对奸(尖)

31、破袜子补帽沿——一步(布)登天

32、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33、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34、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35、吃人参——候补(后补)

篇5:趣味经典谐音歇后语

1、放牛的吃螃蟹——不待言(带盐)

2、厕所里耍笔杆——丑(臭)闻(文)

3、茶壶里煮馄饨——一肚子话(货)

4、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5、茶食店里失火——果然(燃)

6、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7、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8、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9、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10、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11、扯铃扯到半空中——空想(响)

12、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13、枣核截板——没几句(锯)

14、茶杯掉在地上——净蹦(崩)词(瓷)

15、草袋换布袋——一代(袋)强似一代(袋)

16、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

17、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18、拉胡子过大街——谦虚(牵须)

19、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20、纸糊的炉子——过(锅)来就不行

21、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22、穷人买米——一声(升)头

23、鸡脑袋上磕烟灰——几(鸡)头受气

24、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25、炕上安锅——改造(灶)

26、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27、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28、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29、参谋皱眉头——一筹(愁)莫展

30、半天云里拍巴掌——空想(响)

31、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32、戏台上的垛口——不成(布城)

33、张天师下海——莫(摸)怪

34、城隍老爷戴孝——白跑(袍)

35、白布做棉袄——反正都是理(里)

相关专题 歇后语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