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歇后语与故事

ace_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三国演义歇后语与故事

【简介】感谢网友“ace_”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歇后语与故事(共6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三国演义歇后语与故事

三国演义歇后语与故事

三国演义歇后语与故事【1】

一、曹操

曹操是三国人物中争议最大的一个,和他有关的歇后语也较多。从这些歇后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经历、性格、为人以及人们对他的一些评价,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曹操做事——疑心重。

这个歇后语大概是对曹操性格的总体评价,也是历来得到人们公认的一个结论。正因为曹操疑心很重,所以他错杀了许多人。

曹操杀吕伯奢——多心害死人。

这应该是曹操出道以来做的第一件最不得人心的事,也正是这件事先入为主,蒙住了人们的眼睛,使很多人看不到曹操后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

曹操杀华佗——恩将仇报。

蔡瑁和华佗与吕伯奢一样,都是死在曹操疑心之下的冤魂。当然,曹操每次错杀了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杀了吕伯奢之后,死心踏地跟他的陈宫离他而去;错杀了蔡瑁,赤壁惨败;错杀了华佗,头疯痛而死……

作为乱世英雄的曹操,他一生杀人无数。

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曹操杀吕布——懊悔不及。

以上五条歇后语都带一个“杀”字,可见曹操有仅疑心重,而且杀气也很重,有很多人都是被他错杀了的,所以,曹操千百年来一直不得人心,致使当时就有许多人“吃曹家饭,管刘家事——心不在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大概是第一个以沉默来反抗曹操的人吧?

关公投奔曹孟德——身在曹营心在汉。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一个关云长,最后还落得个损兵折将。这应该是曹操最失败的一次用人了吧?

曹操遇庞统——中了连环计。

庞统当时并未投靠任何一个诸侯,可他为什么也要和曹操过不去呢?我想,除了庞统“看不惯”曹操之外,大概还有下面这个原因吧:

曹操到赤壁——利令智昏。

曹操平时为人不得人心,他带兵到赤壁这件事本身也不得人心,所以才导致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惨败。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华容道上的曹操——难过。

多亏了关云长放他一马,他才大难不死。

当然,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也有许多成功的地方。

曹操做事——大刀阔斧。

曹操做事除了疑心重以外,还有大刀阔斧的一面。讨董卓、打徐州、战官渡……说干就干,坚决果断。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成就了曹操的一世英名。

非常之时要用非常之人。曹操也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有这样一条歇后语: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曹操的这一条用人原则,使众多的文臣武将为他出生入死。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庞德抬着棺材上战场——决一死战。

这些都是“唯才是举”取得的成效。

前面曾提到一条歇后语叫做“曹操杀吕布——懊悔不及”。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为什么在杀了曾把他打得割须扔袍的吕布之后会“懊悔不及”呢?我想,大概是这件事违背了他“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吧。吕布是一个人才。

三英战吕布尚且不能取胜,吕布可谓是三国时候的第一条好汉。况且当时吕布已有归降之心,只因为刘备说了一句话,才使曹操下了杀掉吕布的决心。刘备那句话的意思大致包含在下面几条歇后语中:

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吕布杀敌董卓——大义灭亲。

吕布叛荆州——出尔反尔。

吕布为了一匹赤兔马杀了丁原,为了一个貂蝉杀了董卓,他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但他必竟是个人才呀,凭曹操的足智多谋,难道还驾驭不了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以曹操的智谋加上吕布武力,何愁天下不平呢?所以,杀了吕布之后,曹操就后悔莫及了。

另外,曹操也很能以身作则。

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这句歇后语讲的是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正遇麦子成熟,农民们正忙着收割。曹操当即就下了一道命令:凡践踏麦子者一律处斩。不料他自己的马却惊了,践踏了一些麦子。曹操便拔出配剑要取自己的项上人头。

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割下头发,以发代首,以正军纪。在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作为一军的主帅,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正是因为曹操能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他的军队才会纪律严明,打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开创曹魏一代基业。

二、诸葛亮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人物。但曹操因为为人奸诈,一直不受人们的喜欢。而诸葛亮则因为他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民间因此有歇后语赞曰: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然,诸葛亮除了忠心之外,还有其他许多过人之处。如: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出祁山——以守为攻。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这些歇后语都来至《三国演义》,基本是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对诸葛亮极尽赞美之能事。也正因为这样,刘备才会对他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就连与他同时代的鲁肃和司马懿也很佩服他: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然而,尽管《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得像妖人一样的聪明,群众雪亮的眼睛还是看到了他的失误之处:

诸葛亮用马谡——明白人办糊涂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劳而无功。

还有“孔明弹琴——玩的`是空城计”,但人们都知道那只不过是故弄玄虚。

诸葛亮其实也还有虚伪和阴险的一面:

气死周瑜去吊孝——虚情假意;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魏延为蜀汉政权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可诸葛亮却在死后还设计杀他,这一做法实在不令人佩服。难怪人们会说: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也就是说,诸葛亮只不过会点阴阳八卦而已,比街头巷尾的算命先生强不了多少。

人们还说: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这话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诸葛亮原来也不怎么样,他只相当于三个臭皮匠。

你认为呢?

三、刘备

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歇后语: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尽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想方设法为刘备说好话,还借曹操之口夸刘备是英雄,但人们还是觉得,刘备除了会哭之外,其他的似乎就没有多在能耐了。真是这样的吗?

刘备出生低微,是个卖草鞋的:

刘备编草鞋——内行。

现在的编织行业还奉刘备为祖师爷呢。

但他“但卑不敢忘忧国”。身逢乱世的他,时时都在寻找机会,总想能有一番作为。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这是刘备走向政治舞台的第一步。随后,他便带着关张二弟参与了镇压黄巾军、讨伐董卓等一系列政治活动,试图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因为势单力薄,人微言轻,始终未能如愿。以致于“刘备困曹营——提心吊胆”。直到有一天,汉献帝认他作了皇叔,他的身价才一下子看涨起来。这就叫做:

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有了皇叔的称谓,刘备就有了一张从政的资格证。从此,刘备的命运渐渐有了好转。再加上诸葛亮的出山,更使刘备如虎添翼。这就叫“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但是,好事总是多磨。长坂坡一战,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妻离子散。好不容易逃离虎口之后,刘备便演了一出戏,那就是众所周知的: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是深知其中道理的。所以“刘备杀人——心慈手软”。刘备的哭其实也不过是他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有了荆州作为根据地,刘备的势力逐渐壮大,最终一步步建立了蜀汉政权。

可见,刘备的江山并不完全是靠哭得来的。他除了会哭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本事。

其他歇后语【2】

老太太过溜冰场——走险

老套子卷珍珠——内中有宝

老天爷拄拐杖——一竿子插到底

老头吃麻糖——越拉越长;越扯越长

老头子坐摇篮——装孙子

老鸦唱山歌——不入调

老鸭公唱戏——喉咙不争气

老鹰追兔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老玉米里搀白面——粗中有细

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杀人儿放火——辈更比一辈坏

老鼠吃猫——怪事

老鼠进洞——拐弯抹角

老太婆搽胭脂——不知自丑

雷公劈城隍——以上压下

雷婆找龙王谈心——天涯海角觅知音

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离了水晶宫的龙——寸步难行

理发师教徒弟——从头来;从头学起

鲤鱼护窝——不会走多远

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物以类聚

利剑斩乱麻——一刀两断

笼里的斑鸠——不知春秋

聋子戴耳机——充耳不闻

聋子放炮——充耳不闻;听而不闻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芦柴秆做门闩——难撑

芦沟桥上石狮子——数不清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卤煮寒鸭子——肉烂嘴不烂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鲁智深出家——无牵无挂

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落雪天过冰大坂(ban山坡;斜坡)——从头凉到脚

落雨天担禾草——担子越来越重

麻布鞋上镶绸子——不成体统

麻秆手仗——靠不住;不可靠

麻秸秆做扁担——挑不起重担;难挑担

麻茎当秤杆——没个准儿

麻柳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麻雀斗公鸡——自不量力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比喻小而齐全,具有典型意义)

麻雀头包饺子——尽是嘴

麻绳上按电灯泡——搞错了线路

麻油煎豆腐——下了大本钱

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马蜂蜇秃子——头痛;没遮没盖

马蜂蜇蝎子——以毒攻毒

马高镫短——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马褂改棉袄——老一套

马拉车尥蹶子(liaojuezi)——乱了套;乱套了

马尾绷琵琶——不值一谈(弹)

马尾拉胡琴——细声细气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码头上的吊车——能上能下

蚂蝗见血——叮(盯)住不放(比喻集中视力看。)

蚂虾尥蹶子(liaojuezi)——小踢蹬

蚂蚁搬家——拖拖拉拉;大家动口;倾巢出动(洞)

蚂蚁抖腿——小踢蹬

蚂蚁进牢房——自有出路

筷子掉油篓——又奸(尖)又猾(滑)

垃圾堆里的八骏图——废话(画)

拉牛入鼠洞——行不通;走不通

腊八儿出生——动(冻)手动(冻)脚

蓝天上的气球——轻飘飘的

篇2: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的歇后语

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关的歇后语

歇后语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等特点,很多古往今来的经典名著中的动人故事、精彩情节,都孕育出了不少广为流传的歇后语。《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古典名著,自然也极大地推动着众多上乘歇后语的产生。如人们常用到的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这一歇后语,就是出自曹营大将许褚迎战马超时,许褚一时战得性起,回阵卸去铠甲,又与马超决战。又如我们大家都熟知曹操的'谋士、周瑜的同学蒋干,两次过江去东吴,先后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和庞统的“连环计”,使得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功告成,曹军遭到毁灭性打击等精彩故事情节,

正是这些赤壁大战前前后后的故事,使得一大批相关的歇后语能与我们见面,如:

曹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孔明借东风———金蝉蜕壳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篇3:三国演义歇后语故事

三国歇后语故事大家了解过吗?在三国乱世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通过三国歇后语故事了解一下吧!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1】

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过五关,斩六将;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9、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10、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11、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2、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1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篇4:三国演义歇后语故事

关云长刮骨下棋- -若无其事

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刘关张桃园结义——生死之交

3.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4.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5.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6.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7.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8.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9.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10.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简述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情节【3】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几天后,有一人身穿素衣来到帐前,此人姓华名佗,听关云长是天下英雄,偶中箭伤,特来治疗。

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骨头的毒药,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下棋喝酒,谈笑自若。

篇5:三国演义歇后语故事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後,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在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进行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篇6:三国演义歇后语故事

时迁练就一身好功夫,能攀高走壁,盗墓做贼,江湖上人称“鼓上蚤”。杨雄、石秀杀了潘巧云、裴如海,正商量去投奔梁山,没想到撞上了时迁。时迁因为偷吃了祝家庄酒店的公鸡,被祝家庄人马捉去,并且惹出宋江三打祝家庄一段事来。时迁上梁山后,被派去东京盗得徐宁的宝甲,和汤隆一起将徐宁骗上梁山,立了功劳。时迁被封为走报机密步军头领第二名,是梁山第一百零七条好汉。征讨方腊时,时迁病死在途中。

相关专题 歇后语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