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喵叽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关于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简介】感谢网友“喵叽叽”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三国演义初中读后感

我曾经多次阅读《三国演义》,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灵体验。

8岁愁看“三国”

8岁看《三国演义》,是有些勉强,因为我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小毛孩呢!于是我奋力反抗,却遭到妈妈的猛烈反击:“认不从来的字查字典,理解不了就慢慢想”

那时,捧着《三国演义》,妈妈在旁边却看不到我了,我被厚大的书遮得严严实实。我努力地读,拼命地读,奋力地读,花了整整五个月才读完。我怀疑我已破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我记得当时读完这本书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聊。因为这其中的人总是死死的或许是因为我太小了,或许是我没有用心去读吧。反正那时的我对《三国演义》没什么好感,每次阅读时,都会发愁:何时才能完成俺妈的任务啊?

岁喜看“三国”

岁的我懂的东西多了点,识字也多了,也渐渐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我对《三国演义》开始产生兴趣了。

我决定重新看《三国演义》。不想这次有意外收获,瞬间感觉《三国演义》是那么有趣其中一个个人物,一场场战争,一个个阴谋,一个个画面绘得栩栩如生,着实有几分感人。这次阅读,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次总算没有白读,体会要比以前深得多了,我为刘关张的深厚情谊所感动,为他们的英雄气概所震撼,为关羽与张飞的英勇牺牲而流泪。为此,岁的我久久在寻找好人为什么总是没有好报的答案。我觉得书中无论是刘备、关羽、张飞、还有曹操=袁绍、孙 权他们都为一统天下,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奋斗,他们都是值得敬佩的。

岁品读“三国”

的我,已经是一个有点品味的人了。当我再一次翻开书时,我脸上露出了微笑。 现在,我不仅是为看“三国”,更是在品“三国”,悟“三国”。我是用心在听、在看,在想这篇小说的灵魂。细细品味,我觉得这部作品总是有什么力量牵引着我,是团结、是信任、所真诚还是关羽宁愿抛弃富贵,放弃生命,坚持着一个“义”字,多么让人折服啊!放眼当今社会,能够放弃财富,放弃生命去坚持一个普普通通的“义”的人,实在是难容可贵!这段历史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浪花一朵,一个人无论多么辉煌,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最终要归于平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人能

坚守住平凡,才是最重要的。

《三国演义》不仅仅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而且更给我们展现了人格魅力。

篇2:三国演义初中读后感

在我的小学生涯中,有许多书都令我很感兴趣,其中有一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本书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也很流行。《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三顾茅庐》、《刮骨疗毒》、《空城计》等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啊我国已是家喻户晓,妇而皆知的。

有一次,关羽的手臂中了毒箭受了伤,请华佗帮他医治。华佗准备打麻药时,关羽却说不必打麻药,这点痛根本不算什么。而他一边治疗一边在悠闲的下棋。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关羽根本不把疼痛放在眼里,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个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曹操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而刘备呢,他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给我的启示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为人千万不能贪财色,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篇3: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70多万字的《三国演义》,在我的脑海里多了很多呼之欲出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有很多回味无穷的经典故事,如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以弱取胜的空城计、以诚动人的三顾茅庐……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近1的历史写得生动逼真、惊心动魄、曲折离奇,三国演义读后感(儿子原创)。我深深地感到这跟作者罗贯中采用真实与虚构、神化与丑化的艺术处理有密切的关系。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羽单刀赴会鲁肃,史书上写的却是鲁肃单刀赴会关羽。这样写的好处是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写的一个人物作铺垫的,用来符合作者罗贯中的思想,把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或达不到的东西在小说里变成事实,是作者的理想完美而清晰的表达出来,使读者的心情和理想也变得明朗和舒畅起来,在人人追求和平、仁爱上产生共鸣,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儿子原创)》。这就是文学的特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很多人看完《三国演义》会振臂高呼、拍案叫绝。

作者罗贯中还利用神化和丑化的艺术手法,把自己提倡的儒家思想明显化,而且丑化大部分是为神化做映衬的。比如诸葛亮借东风――未卜先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忠义。周瑜在历史上算得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丑化成嫉贤妒能的人,体现在“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里。运用这种手法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是浪漫与现实合为一体,增强可读性、共鸣性、创新性,开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平时写作的时候值得借鉴。

读完《三国演义》,好像欣赏了一座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廊,游览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小说世界。让“至圣尼山孔夫子,大贤东原罗贯中”这幅对联来纪念罗贯中并不过分。

篇4: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远略高瞻属武侯,奈何寿尽命天收。烦将三顾茅庐义,便起独灭汉室忧。

赤壁败操引明策,成都扶备献良谋。至今提念仍心泣,云雨翩翩空自流。

将星秋夜已收藏,魑魅纷纷蹈乱狂。生不逢时难享受,命徒随古怎忧伤。

池鱼驳跃搅池暗,海日初升伴海光。事主两朝人赞誉,英雄从此姓名彰。

读三国的时候,觉得人物形象很生动鲜明,有很多让我觉得喜欢的人物,其中有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备。关羽…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和曹操。

被称为是儒家伦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学”。“识”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内容,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尖绝”曹操是个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典型家,作为一个阴谋家,他具有无穷的权势和贪欲,与“仁义”的刘备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交织在阴险。奸诈。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权在握,则为所欲为,与诸葛等人的形象是鲜明的反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汗献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对手骂为“名为汗将,实为汗贼”。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虽不为人喜爱,但也深刻的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环境!

(此书中也有不少的战役,其中赤壁之战是最重要的战役,也是小说的最精彩的战役,战线长,场面大,也最为突现作者艺术功力的笔墨,你们看了我的读后感后可以将此书好好阅读一下哦,真的,会让人受益匪浅哦,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篇5: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曾经读过的书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它主要写了张飞、关羽刘备三个人打天下这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初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书中有许多人物大家都知道,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张飞、心胸狭隘的周瑜。

之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更因为他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从“关羽千里走单骑”中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对朋友要忠诚,不能背叛朋友,出卖朋友,要把朋友看到的比生命还重要,而你决不能失去他。

“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刘备巧借怕打雷一事使曹操相信刘备没能力与他争天下,并放过了刘备,读后感《初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从中我明白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事情要沉着对应,随机应变,不能太死板,不要一根筋,否则将一事无成。

从“刘玄德三顾茅庐”中,我明白了我们要礼贤下士,要尊重在学习上很棒的同学,不要歧视或嫉妒他们,而是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去别人长处不自己短处。

总之,《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是他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希望大家多看《三国演义》这本书,让你们也接受他的熏陶!

篇6: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

一提到《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国人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誉为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一直吸引着我。于是,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尽情享受着书的快乐,那些文字犹如跳动的音符吸引着我。我一刻不停地读着:《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等动人故事,具有“礼贤下士”精神的刘备;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诸葛亮;奸诈多疑的曹操、好战的张飞,重情重义的关羽等性格鲜明、活生生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使我喜欢上了《三国演义》。

其中,《三气周瑜》的故事让我难忘:孙权想夺取刘备所占的荆州,于是用“美人计”把刘备骗到东吴。想“调虎离山”,自己趁机夺取荆州。可是,一切全被诸葛亮识破,他用了三个锦囊就把东吴打败了。

《三国演义》是一本战争性质的名着。有各种复杂的关系。在这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了。他拥有许多巧妙的智慧,于是,很多故事里,他是主角。被人们称为“卧龙”。刘备有了这么一个好军师,每次都是凯旋而归,敌人大败而逃。我们应该多多向诸葛亮学习那足智多谋,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的渊博知识。

《三国演义》环环相扣,精彩纷呈。让我们把这本书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篇7: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这本书里有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有魏、蜀、吴的政治斗争;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有“借东风”、“空城计”等精彩生动的故事,总是回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家喻户晓的英雄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喜欢的就是其中的两位英雄——刘备和诸葛亮。

先说说刘备吧,他受将臣、百姓的爱戴。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用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微,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他爱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丢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赵子龙大将抱着阿斗杀出曹军的重围,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 将臣的忠心。

诸葛亮他不仅善于用计,而且用兵如神。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星灯,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但书中描绘的诸葛亮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大家一个很深的印象。

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篇8:《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

《三国演义》算是一本人尽皆知的一本书。对于这一次的易中天品三国我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原来我们一直唾骂的曹操也是个好人。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编写的一本书,很多人都很喜欢,可既然是小说,那么内容必定有所改编,可能少数内容与历史不符合。比如说对曹操个人才德的完全否认,比如说对诸葛亮的略神化,都是不合历史的。不过其中的英雄也是另人敬佩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青梅煮酒与刘备共饮,曹操问:刘兄你觉得这世间谁才是英雄?刘备将孙权等人一一说来,曹操都说不是,然后曹又言:今英雄你我二人也。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生死之交。三顾茅芦的求才之诚心,诸葛的忠君,死而后己。周瑜的聪明才智却因无历练而被气的吐血。

三国人物丰富多彩,为谋天下不惜对兄弟下手,身在乱世非有一能而不可活。易中天认为关羽能独挡一面是个人才,他认为曹操有才,也很温柔,待丁夫人很好。但历史总是由胜利者写下的,曹操有才也只能被人评为奸臣,戏台之上也是个白脸。对于三国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三国演义》就是罗贯中对三国的看法,易中天品三国,那便是易中天先生对三国的看法。

篇9:关于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了《三国演义》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本书讲了春秋末年时汉朝分裂为三个国家,而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最后同归于尽,司马家族统一天下的故事。里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英雄,如:关羽、赵云、张飞、周瑜、诸葛亮等,现在他们就像一颗耀眼的、拖着尾巴的流星一样,一眨眼就不见了。

在《三国演义》里,有勇猛的张飞、典韦、马超;有机智的诸葛亮;有狡诈的曹操;有帅气的关羽、吕布;有年迈的严颜、黄忠我最喜欢的只有两人:关羽和诸葛亮。

他们一位是刘备的丞相,一位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就像刘备的左右臂膀一样。

先说关羽,字云长,解良人士。书上说关羽“卧蚕眉,丹凤眼,五绺长髯,胸前飘洒。胯下赤兔马,倒提青龙偃月刀。”够帅了吧!

再说关羽的义,关羽被曹操招降后,曹操对关羽“上马提巾,下马相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锦袍一件,美女十名。”甚至连赤兔马也送给了他,可关羽丝毫不为所动,挂印封金,去找哥哥与三弟去了。古城前关羽为了取得张飞的信任,刀劈蔡阳,兄弟相认。直至关羽败走麦城被活捉以后,孙权劝其投降,关羽大骂孙权,誓不投降,最终被杀,真是可惜了。

再说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军事战略无一不通。又聪明过人,就像智慧的化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巧借东风,三气周瑜,华容道,空城计,木牛流马,五丈原禳星,吓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等等,都是诸葛亮的“代表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三国时期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钦佩。

《三国演义》写得很是精彩,你也来看看吧!

篇10:关于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三国演义》第一章“桃园三结义”中的内容。三里桃林,一句承诺,一生忠诚!

关羽是其中的代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驻守小沛,他与刘备、张飞只有几百人的队伍,他不气馁;长坂坡兵败,他被俘在曹营中,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他心不变;在得知刘备的去向后,过“五关”斩“六将”,为的是与兄长相聚,他不背叛。而当他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时,面对东吴的劝降,他扬天长啸:“为子死孝,为臣死忠。”真正做到了“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改其节。”

这就是忠诚!这就是关羽对兄长、对朋友、对汉室的不二之心!

《三国演义》中有多少这样的忠诚之士啊!徐庶进曹营,他一言不发;五虎上将赵云,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一介布衣诸葛亮自出山以后,每日事必躬亲,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吕布,虽有勇猛,但无忠诚,最后只能落得个惨死白门楼的下场。

所以,我为忠诚点赞!

过去的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火山喷发,在别国的游客彷徨失措的时候,我们伟大祖国的客机已经陆陆续续接回了1。7万名的我国游客同胞,爸爸还带我去看了以这件事做背景的电影《战狼2》,当说到“无论你身在何处,祖国永远是你坚强后盾”的时候,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正是有那么多叔叔阿姨忠诚于他们的岗位,忠诚于全中国的人民,忠诚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昌盛!我也要努力学习,能够在将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读爷爷读过的书,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读完《三国演义》,我必须为书中的忠诚之臣点赞,更为现实中的忠诚之士点赞!

篇11: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就被这本书里的情节所吸引。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特点迥异。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莫过于周瑜了。

周瑜虽然很聪明,他的智商也并不比诸葛亮低,但是,他的妒忌心很强,这,才酿成了大祸。在《草船借箭》中,他千方百计地阻挠诸葛亮,在背地里不让诸葛亮成功借到十万支箭,可后来,诸葛亮凭靠他的聪明才智、神机妙算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心生妒忌,可正是因为他的妒忌心,原本一个聪明的人,最后却并没有什么成就。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妒忌心强的人,别人的成就比他好,他就对那个人产生了妒忌心,把精力都放在应该如何拉下比他强的那个人身上了,可最后却一事无成。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她们原本是一对很要好的闺蜜,一个叫高独美,另一个叫林道慧,高独美的成绩很好,比他们班第二名的成绩还遥遥领先;而林道慧的成绩却总是在最后几名徘徊,她们总是在上课时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新学期的第一天,她们班新转了一位语文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作文,自由发挥,主题不限。没过多久,同学们都写好了,交给了老师,老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独美那带着文艺范的漂亮字体和生动的内容,语文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面带温和地让高独美走带讲台上去读她的作文。她读得娓娓动听,同学们也都侧耳倾听。而语文老师改的下一本是林道慧的,老师一看到林道慧那歪歪扭扭的字,就把她叫了过去,厉声呵斥道:“你的字怎么这么差!你跟人家高独美比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好好跟她学着点!看看人家的字!”林道慧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总觉得高独美是故意把字写得好些,夺得语文老师的欢心。就这样,她开始慢慢地对高独美产生了妒忌心高独美也感受到了林道慧和她的疏远,几次想和好,可林道慧都会误解为她是在拉拢关系,她的妒忌心也就更重了,整天想着她该怎么把高独美的成绩拉下来,让高独美出丑,而让自己“华丽丽地绽放”。最后,高独美成为了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而林道慧呢,她却一事无成

显而易见,妒忌心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与其妒忌别人,还不如把妒忌转为崇拜,好好想那个人学习,说不定自己可以超越那个人!

篇12: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刘备逝世前究竟是心有不甘,还是认为一生是满足的?尽管刘备的遗诏中说:“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是,更多的,或许是对自己打下的大片江山的不舍。在第一章桃园三结义,刘备就显露出想成为皇帝的雄心:“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皇帝,是他的梦想,虽然未能一统天下,未能身着龙袍指点江山,但在逝世前那种渴望,仍未消散,以至于他在对三个儿子的话和遗属中反复提出:“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

刘备的希望在临终前寄托在了宰相诸葛亮身上了。那么刘备又把蜀国托给了谁?书中有一句话不得不提:“若是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这句话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上千斤的担子压在了诸葛亮身上。诸葛亮是如此的忠心耿耿。或许刘备正是因为了解他才说出了这样有分量的话语。所以,我认为刘备不仅将希望寄托给了诸葛亮,实际也把蜀国交付给了诸葛亮。

白帝城托的,是刘备一生的事业。也是刘备毕生的梦想。刘备用他的“计谋”,深得人心,这无疑是他的“必杀技”,在他死后,蜀国依然得以长久的运行。

当然,刘备逝世后,魏吴两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认为应当派人马五路围攻蜀国。虽然计划得很详细,但是刘备虽然死去,但永远活在了他的忠臣的心中。诸葛亮,赵子龙等马上想好了对策,并前去守关,我认为,正是刘备的聪明和有远见的作用,使蜀国逢凶化吉。

读白帝城托孤,仿佛在读刘备辛苦一生后,留下的最重要的成果。因为,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国家,在君主灭亡后群龙无首,奸臣篡位,蜀国却没有,原因不仅仅是诸葛亮等人才的存在,更有决定性的是,刘备的怒摔阿斗,爱才惜才,用眼泪无数次的打动着臣子的心,所以,蜀国一次次重新站起。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被塑造成德仁宽厚的形象,我却读出了刘备的心计和聪明。

知事论人,读白帝城托孤,论刘备,也许比起文人学者的谈论要显得狭隘。但是,读三国思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心中不一样的三国人物。

相关专题 读后感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