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李白观后感

今天有看到快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百家讲坛之李白观后感

【简介】感谢网友“今天有看到快乐”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百家讲坛之李白观后感(共15篇),欢迎阅读!

篇1: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个开放的节目。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温馨世界,真诚交流——观《百家讲坛》有感

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家与家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国与国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如果我们处在真诚交流中,就会构成这温馨世界。

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真是感触良多。也让我们获益良多,记忆深刻。这期讲的“信”让我想起了书上的《期行》。而且钱教授也讲了这个故事。

现代人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字了吧!

在诚信的背后藏着人的道德品格。但有人却因为“利益”抛弃了这高尚的东西。

街头巷尾都可以看见的小商贩,他们的不诚信相信你们也遇到过——什么缺斤少两,什么以次充好。这不正是遭人唾弃的吗?就是在这种小事上却联系着更重要的问题——诚信。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 孩买苹果的故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买了两斤苹果,可当他埋头掏钱时,小商贩却从已经称好的苹果中拿出来一个。没想到小男孩离开不久后又回来了。正当商贩以为他是回来讨回那个苹果时,情节却来了个大反转。原来是小男孩发现商贩多给他找了一元钱,特意将钱送回来了。这篇文章通过小男孩和商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小男孩的行为不正是我们认为遥不可及又不愿为之的诚信吗?

其实诚信是源自你内心的选择,是别人无法决定和控制的。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要做到却是很难。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承诺,不是一味追求名利和金钱。而是一个诚信的人。

我仿佛看到了男孩高大的背影,元方明礼诚信的心和华歆不想失信于人的神情。这不就是温馨世界,真诚交流的表现吗?

篇2:百家讲坛观后感

自我看百家讲坛,10集的苏轼是最喜欢的,每每重新观之,不觉厌烦,喜爱犹深。

喜欢苏轼这位大文豪是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的精彩讲解。北师大的教授个个另人敬佩,现在正在播出的《论语》就是北师大的教授于丹。以前只知道他的几首词和苏东坡这个名字。在看完节目后,在我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生动的苏轼:豪迈,开朗风趣,爱憎分明,爱国为民,做人达观不拘小节,人生起起浮浮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苏东坡追求的是儒、是道、是佛,但又非儒、非道、非佛,是仕进之人生,又是终生追求隐逸之人生。这些正是东坡人格魅力之所在。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大成,是一次最好的中和。

先说苏轼的父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妇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养和学识。有一次她给苏轼讲《后汉书范滂传》。东汉名士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误国,汉灵帝大逮党人,范滂镇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诀别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程母讲到这里,激动不已。苏轼问:“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坚定的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苏轼因此自幼立志以范滂为楷模,为官后清正廉洁,奉公爱民。他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秉公执法,断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时,洪水将淹城,他“誓与城共存亡”,发动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免遭洪灾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时,他关心民瘼,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挂其画像,饮食必祝,并建生祠以纪念。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苏轼后来的道德节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觉得很感动,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这样的苏轼!父亲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求很严格,他一生没做什么大官,但却培养了北宋文学的两个奇葩,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起伏很大,他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上意见相反,属于保守派,官场上始终被卷入斗争。

苏轼的仕途开始于凤翔县,他的顶头上司陈公弼对他总是挑刺,不给他好脸色看。让苏轼很生气,其实陈公弼是用心良苦。苏轼后来非常后悔年轻时对陈公的不敬,这是在经历过许多人生波折后才体会到的,后专门为陈公作传。陈公弼的儿子就是陈季常,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轼第一次官场落难是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上书恳请宋神宗不要杀苏轼。最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那里苏轼与民为乐,耕作为生,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苏东坡这个称号。也是在黄州苏轼做出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后来苏轼重新被启用,在赴任之前去见了一个人-王安石,这次会面两个人象多年的老朋友畅谈了一个多月,屏弃了政见上的不同。在苏轼离开后,60多岁的王安石说:“不知在过几百年后才能再出苏轼这样的人物。”苏轼之作更为出名,他表达了同这位政敌兼诗友彻底和解的诚意,体现了这位伟大诗人宽容和仁爱的情怀: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他们都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官场的那么点荣辱得失是一朵浪花都激不起的,而他们杰出的诗词文章会永放异彩。

苏轼再次回到中央,还是无法摆脱政治上的斗争,后请凋到杭州,在这里苏轼对西湖进行了重修疏浚,修筑了著名的苏堤,和白居易的白堤相映生辉。恢复到苏轼年轻时所看的到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一生中经历的三位女性,第一位妻子王弗,第二位妻子王润之,两个人是表姐妹。另外就是侍妾朝云。《江城子·记梦》就是追忆王弗的。王弗和朝云都是很年轻就去世了。王弗敏静;王润之持家;朝云侠义。苏轼爱的最深的还是结发妻子王弗,也是与他共患难的,流传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就是写给王弗的: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篇3: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一款著名的科教讲座式栏目,该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逐步发展至今,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

1.于丹的《庄子》有感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2.两宋风云

篇4: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一款著名的科教讲座式栏目,该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逐步发展至今,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

1.于丹的《庄子》有感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2.两宋风云

一个朝代,由弱转强不易,但是由盛转衰那却是易如反掌,而其间最可怜的就是忠臣和百姓!想那宋徽宗刚做皇帝时东京是何等繁华,《清明上河图》便是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但由于他亲小人,远贤臣,至靖康年间,金军南下,生灵涂炭,江山满目疮痍,百姓生不如死!二帝被掳后,赵构即位,但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金国册立的张邦昌那里得来的,而二帝虽被掳,但仍然健在,如果像主战派所坚持的那样,收复中原,迎回二圣,那让宋高宗情何以堪?你可以收复中原,但绝不可迎回二圣!可怜岳飞太直率了,一天到晚嚷嚷着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必然让高宗起了杀心!南宋的爱国将领,不是死于战场,不是铁马金戈裹尸还,而是死于自己一心保卫的江山的最高统治者手里,谁能不“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呢?

曲端也是被诬谋反,被自己昔日旧部下严刑逼供,活活折磨而死的!我想任何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都会感到心寒的!谁还愿意保卫这样一个国家?朝廷偏安南方,有一句词写的好“谁在玉楼歌舞?谁在玉关辛苦?”,自己在那里歌舞酒会,而拼死保家卫国的忠臣良将是用来被杀头的',对待奸佞小人,则是皇恩浩荡,这样的朝廷怎能不灭亡呢?

现在虽然不能算盛世,但人心向钱,有钱就什么都有了,官员照顾着,法官保护着,人人为己,腐败横行,是不是富了以后,人就没了骨气,什么也能做,民族大义都可不顾,看两宋风云,为了自己利益,卖国的卖国,投降的投降,内讧的内讧,哪管百姓死活

3.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4.南唐后主李煜一生的传奇

与李煜同醉:窗外雨声淅沥,你却还沉醉在梦里。神情彷徨,容颜憔悴,我感受到了你的落寞,感受到了你的孤寂。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你日日夜夜悲痛,岁岁年年哭泣……就是那悠悠秦淮喝水,也洗不掉你脸上的忧戚;就是那金陵高照的艳阳,也无法驱散你那心灵的寒气…… 春花秋月,刺穿你炽热的灵魂。雕栏玉砌,只剩得一声叹息。做个诗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低吟浅唱,千古愁绪,喝一杯苦酒吧!我愿陪你同醉,就让这一酒消千愁,随着一江春水东流去……

——题记

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淫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任何一个王朝长时间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给了每一个王朝一个期限,一段回忆。这其中: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君主有的快乐有的痛苦,有的秉公执法有的贪婪残暴;有开国皇帝有末代君主;当然,一生的“伟绩”有的被世人称赞有的被世人唾弃。然而,在每个王朝末代君主的头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人类唾弃、耻笑,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历史丝毫不会宽恕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成了臭名远扬的千古罪人……

其实,不然,在所有亡国之君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世人的唾弃,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与惋惜,他的词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

5.《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经》来历无从精确考证,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且经后世学者不断增补,历久弥新。《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获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百家讲坛《天地人之道》观后感

篇5: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我在科教频道中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可以说是天天都看。看着主讲人们在讲坛上绘声绘色、挥洒自如地讲述着,时常让我沉醉其中。

在商传先生的《永乐大帝》中,我看见了一代明君的成长、发家,在靖难中夺得皇位,君临天下,治国安邦,御驾亲征,直至踏上最后的征途,结束他辉煌的一生。

我又在《汉代风云人物》中认识了忍辱负重,熟读兵书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韩信,为他的命运扼腕;了解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善于听人劝告,总是问“为之奈何”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见识了勇猛过人,力能扛鼎,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最后因为政治糊涂,失去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在蒙曼的《武则天》中,我见到了一代女王武曌的入宫、出宫,及再次入宫,由天真的少女蜕变成叱咤风云的女王,励精图治,成就了唐朝的盛世。

钱文忠娓娓道来,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三字经》、《弟子规》也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揭示了许多历史真相——刘备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鞭打督邮居然是出自于刘备之手,周瑜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反而是一个豁达、心胸宽广的人,也没有总在诸葛亮之下。相反,诸葛亮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他几乎成为《三国演义》的主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相比之下他去世最晚……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在娱乐中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篇6:百家讲坛观后感

今天中午,我继续收看了正在解读《弟子规》的百家讲坛节目。这次主要讲了关于在咬字、吐字快慢、轻重方面的礼仪,以及不关自己的事情不要去管这个道理。

咬字、吐字都要清晰,不能模模糊糊地让人听不清楚。说话时要缓慢一点,不能急匆匆地说话,说话时也不能很重,音量要适当。而我们有时候十分匆忙,便急匆匆地说话,这样也不会说得很清晰,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如果说话不清楚,既会让人听错,产生一些严重的后果,还会闹出来许多笑话。对于《弟子规》不关自己的事情不要去管这个道理,钱文忠教授认为这个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还是要学会去关心他人,这是一个美德。

吐字不清就会闹出笑话,其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叫侯思正,他说话一点都不讲究,咬字不清,吐字不重。有一次,他审问武则天的一个忠臣,叫魏元忠。可是,他吐字不清,说的话魏元忠都听不懂。他旁边的一个人就给武则天说了,武则天哭笑不得。而相反,一个名叫裴楷的人,就吐字清晰。后来,皇帝把他召到宫里来执读。他一开始读,便左右瞩目,听者不倦。这样,就会得到许多人的赞扬。而侯思正,只会一直闹笑话,也会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我们当然就应该学习裴楷了。

这次讲解的全都是在说话中一些十分细小的细节,而这种细节就会定格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

篇7: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3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3篇正文:百家讲坛观后感两篇百家讲坛《风雨张居正》观后感  小时候闲着没事老师就让来个观后感,心想哪有那么多想法,所以每每应付了事,。最近时间比较宽裕,看了个郦波老师讲的风雨张居正,感慨良多,故有斯文。  1.接班人一定要找好。每个人都要有面对死亡的一天,而每个人在死后他所施行的很多政策也随着施政者的去世而人亡政息了。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变法改革总共有三次,一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商鞅变法,二是宋朝王安石变法,三是明代张居正变法。纵观三次变法,只有商鞅变法算是成功的。因为商鞅本人虽然被五马分尸,但是接下来的秦朝历代国君都坚持新法,最终使得秦国强大,剪灭六国,混一寰宇。王安石变法算是在神宗时代就失败了,姑且不论。接下来是张居正万历新政,本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惜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就去世了,接下来的万历皇帝废除了张居正生前的所有改革措施,致使明朝国力日益衰微,建州女真逐步壮大,最终明朝为满清所灭。假如万历以及后来的明朝皇帝继续推行万历新政,那么清朝这个词估计就不会出现了。可惜现实终归是现实,不允许假设,可能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2.对上级一定要谦恭。这不是拍马屁,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梦想所采取的一种方式。张居正为明朝可谓做出了难以估计的贡献,可是他死后却遭到了万历皇帝的`反攻清算,究其原因是张居正生前对小皇帝要求比较高,小皇帝犯错时张首辅声调难免高了点,导致万历对他怀恨在心,生前我对你没奈何,等你死了看我怎么折腾你。有人说权倾天下功高震主是很难全身而退的。这个其实看看三国时代蜀相诸葛亮就知道了。诸葛亮在刘禅时期可以说是乾纲独断,可是诸葛亮对刘禅从来不敢颐指气使,臣子的礼节全部照做,所以诸葛亮在死后不像张居正那样家人受到牵连,甚至还可以建祠纪念。周易六十四卦无所谓吉凶,如果一定要找出来一个吉的,那就是谦卦.可是人在权利巅峰时脑袋很容易发热,一发热就说了很多不应该说的话,然后就是身死族灭,为天下笑。这种人物最典型的算是年羹尧同志。他打了个胜仗回来,雍正对士兵喊稍息,结果没人理雍正,年羹尧春风得意之际说了句掉脑袋的话,这帮士兵只听俺的。完全不顾雍正的感受。古语都说伴君如伴虎,皇帝就是老虎,平时闲着没事还要吃人磨牙呢,更何况你主动送上去。  3.非常人必有非常行。我们好多人追求的都是一种鹅卵石生存哲学(这个词没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应为本人原创,谁要使用交钱,哈哈),这种生存方式足以保身,但是想建功立业恐怕就未必能成功了。易经乾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跟下来就是九三君子终[1] [2] [3] [4] [5] [6]  ... 下一页  >> 

篇8:百家讲坛观后感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这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关于中华骄傲历史书上写了很多,如古代的四大发明,神奇的汉字,美丽的丝绸之路等,但我觉得还是博大精深的汉字更有代表性。

节目邀请了多年研究汉字的王宁教授,她告诉我们,每一个字都有着一段历史,都是从甲骨文逐渐演变过来的,汉字文化能够传承几千年,生命就在民间,每个字都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和价值,汉字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根基,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好好学习汉字,更好地领略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汉字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如“人”字,我们仿佛就看见一个人两条腿在走路;看见“草”字,就感受到草儿的青翠柔软;看见“阳光”就感受到身上暖烘烘的。如今的世界,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学习无限魅力的汉字了,在世界各地都开办了孔子学院,让外国友人学习中华文化。但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他几十年来都在学习研究汉字,据说他的网站里,收集了近十万个古代文字,而其中他的一个故事让我十分感动。有一年,理查德·西尔斯的签证有问题,必须飞回美国,可是他非常希望留在中国,此时他已经花费所有的钱投资在网站上,但他开的这个网站,每天很少有人光顾,大家在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当天他的网站被很多网友疯狂转发,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不仅可以留在中国继续学习,还当了老师。

一个外国人,都在不断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

篇9:百家讲坛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赵玉平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理”的(1、2、3)篇,受益无穷。在这里,我认识了司马懿的足智多谋、为人谨慎、毫不马虎,对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来,毫不慌乱,能仔细认真地思考,镇定无比。对待领导,谦虚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为他做事细心认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断升官,以前像是一栋房子的一根水管,现在像是房子顶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着墙,现在顶着房”啊!

他不但十分会用兵,而且能猜测别人的想法,无所不能,所以屡战屡胜,霸气凌人,用一个词来比喻他的性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冷月狼。而且,在百家讲坛里,我知道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转弯!可以人往前走,头往后看。我还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杀他,竟然装做梦里杀人!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当了丞相,兴奋不已,但是他怕有人会在夜里来此杀他,就对他的手下说:“我最近不知得了什么病,经常梦见我在梦里杀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盖好来,他听到了声音,“刷”的一声拔出剑,眼睛还闭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脑袋给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他杀的人,还一直在装,问其他人,说:“谁杀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说是他自己杀的,他就对他们说,没办法,他会梦中杀人。这起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别人不敢靠近他,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这种多疑的心。

百家讲坛里讲的都十分有道理,我还要去看咯,拜拜!

篇10:百家讲坛观后感

今年寒假,我为了增长知识,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明白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明白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武武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能够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

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此刻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使《三国演义》更加的好看,而胡编乱造的。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我渐渐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是央视制作的一个很成功的节目,也是为数不多我所能坚持收看且喜欢收看的节目之一,就象是和一位素未蒙面的女孩儿时常联系,而她又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就总想一睹她的芳容一样,看久了学者们在电视上谈笑生风挥斥方遒的潇洒神态,也就萌生了去现场看一看;的想法,机缘巧合,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最近的一期录制节目的时间安排表,正好有空,而地点又在央视附近,正好不远,当下兴奋不已

真没想到收视率如此之高,影响如此之大的;是安排在一个宾馆的地下室录制的,左拐右转才寻觅到了拍摄现场,真有点“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人却在那黑不隆冬处”感觉,进了演播室门,左侧是六排呈阶梯状的椅子,右侧就是哪个熟悉的大讲台,总共有300多平米大,能容纳将近100人,三个摄象机机位,整个演播室简朴到近乎简陋的程度想想也是,;只是一个传播文化与交流知识的媒体平台,侧重的是资料,要的是实打实的东西,外表朴素内心华丽就行了,这到是对包装艳丽奢华到发指的地步但资料空洞虚假无聊到及至的春晚一种莫大的讽刺!

我听的`是易中天老师的讲座,他是我在;中相当欣赏的一位主讲人,我不太喜欢用崇拜这个词,记的一位哲人说过:“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因为我们跪着”崇拜岂不就是趴下了,还是站在一个相对平等的角度较为理性的去看一个名人比较明智些!

中午一点开讲,来听讲的人很多,易老师的人气还是很旺的,他来的稍微迟了些,个头不高,一米六五左右,但人很精神,举手投足间一股儒雅之气迎面而来,开始先和现场的观众做了一些交流,随和,睿智,不端架子,平添了我对他的好感,然后全场肃静,讲座开始!

易老师的专业是中国古典文学,在;中讲的却是历史,这与他除在专业领域的底蕴之外兼修中西方哲学,美学,历史学等诸多方面的深厚造诣

是密不可分的,他用现代甚至是后现代的语言去解构历史人物,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突然象个身着红巾绿袄的小姑娘―――鲜嫩生动了起来,也使得那些“化为尘泥拈作土”的历史人物一个个活了起来丰满了起来,语言的生动幽默,个人独到的见解与视角,博览众家的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造就了易中天那极具个人魅力的讲史风格,而阎崇年,周汝昌,纪连海等人无不是此中的高手,;为他们打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他们为;注入了无穷的魅力而这正是这个节目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也有很多对;,对主讲者个人的非议甚至否定,有象牙塔中其他学者傲慢的嗤之一鼻,有世俗功利主义者的不屑一顾,诚然,;就起资料而言也有它的缺憾与不足之处,但我们不能用非此极彼,打倒一片的文革思路去看问题,不能用放大镜去看它的缺憾,毕竟,瑕不掩玉首先,它是一个面向大众的节目,自然不能用写学术论文的标准去看它,;使很多人对历史,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学术与知识从庙堂走向了江湖,它们不再是学者们高高在上,闭门造车,阳春白雪的东西,高山流水也能象我这样的夏里巴人所认同,所理解,所吸引,;在这两者间能搭起一座互通的桥梁,在这个浮躁,功利,物欲横行,到处是追名逐利而视文化知识如粪土的行尸走肉的社会中,一个节目能做到这点,能影响到这么多人,善莫大焉!

至于主讲者个人的观点见解看法的对于错,是与非,我想就应尽量看到自己的偏见与感情情绪,将其与理性剥离开来,尽量客观的去看历史,去看他们讲的历史,不偏信,不盲从,持续怀疑,自己漫漫的去甄别,去分析,去触摸历史,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历史,自然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理论观点去统领历史,每个人都因学识,兴趣,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历史有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因此,越是接近真实接近历史的偏见才是就应去坚持去相信的,至于这个“度”的把握,则要同过自己超多的阅读比较推理等去把握,;这个节目从整体的角度看,在一个极其简陋的环境中,透过这些学者严肃,认真,平易,人性化的整理并介绍历史的记载,展现了知识的美丽,历史的事实以及对当今人心的启迪,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它去不屑它去嘲笑它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欣赏它呢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到达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篇11: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一款著名的科教讲座式栏目,该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逐步发展至今,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

1.于丹的《庄子》有感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2.两宋风云

一个朝代,由弱转强不易,但是由盛转衰那却是易如反掌,而其间最可怜的就是忠臣和百姓!想那宋徽宗刚做皇帝时东京是何等繁华,《清明上河图》便是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但由于他亲小人,远贤臣,至靖康年间,金军南下,生灵涂炭,江山满目疮痍,百姓生不如死!二帝被掳后,赵构即位,但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金国册立的张邦昌那里得来的,而二帝虽被掳,但仍然健在,如果像主战派所坚持的那样,收复中原,迎回二圣,那让宋高宗情何以堪?你可以收复中原,但绝不可迎回二圣!可怜岳飞太直率了,一天到晚嚷嚷着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必然让高宗起了杀心!南宋的爱国将领,不是死于战场,不是铁马金戈裹尸还,而是死于自己一心保卫的江山的最高统治者手里,谁能不“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呢?

曲端也是被诬谋反,被自己昔日旧部下严刑逼供,活活折磨而死的!我想任何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都会感到心寒的!谁还愿意保卫这样一个国家?朝廷偏安南方,有一句词写的好“谁在玉楼歌舞?谁在玉关辛苦?”,自己在那里歌舞酒会,而拼死保家卫国的忠臣良将是用来被杀头的,对待奸佞小人,则是皇恩浩荡,这样的朝廷怎能不灭亡呢?

现在虽然不能算盛世,但人心向钱,有钱就什么都有了,官员照顾着,法官保护着,人人为己,腐败横行,是不是富了以后,人就没了骨气,什么也能做,民族大义都可不顾,看两宋风云,为了自己利益,卖国的卖国,投降的投降,内讧的内讧,哪管百姓死活

3.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篇12:《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个开放的节目。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温馨世界,真诚交流――观《百家讲坛》有感

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家与家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国与国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如果我们处在真诚交流中,就会构成这温馨世界。

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真是感触良多。也让我们获益良多,记忆深刻。这期讲的“信”让我想起了书上的《期行》。而且钱教授也讲了这个故事。

现代人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字了吧!

在诚信的背后藏着人的道德品格。但有人却因为“利益”抛弃了这高尚的东西。

街头巷尾都可以看见的小商贩,他们的不诚信相信你们也遇到过――什么缺斤少两,什么以次充好。这不正是遭人唾弃的吗?就是在这种小事上却联系着更重要的问题――诚信。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 孩买苹果的故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买了两斤苹果,可当他埋头掏钱时,小商贩却从已经称好的苹果中拿出来一个。没想到小男孩离开不久后又回来了。正当商贩以为他是回来讨回那个苹果时,情节却来了个大反转。原来是小男孩发现商贩多给他找了一元钱,特意将钱送回来了。这篇文章通过小男孩和商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小男孩的行为不正是我们认为遥不可及又不愿为之的诚信吗?

其实诚信是源自你内心的选择,是别人无法决定和控制的。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要做到却是很难。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承诺,不是一味追求名利和金钱。而是一个诚信的人。

我仿佛看到了男孩高大的背影,元方明礼诚信的心和华歆不想失信于人的神情。这不就是温馨世界,真诚交流的表现吗?

观于丹《百家讲坛》有感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于丹的《庄子》心得观后感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钱文忠讲《三字经》观后感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们主要说说近期的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吧:

钱文忠的《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这就是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根本目的。

篇13:百家讲坛观后感

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写了好多好多文章,后被编成《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在新疆待了两年,因为要编《四库全书》,又被调回到北京。《四库全书》编了十年,编书特别辛苦,十年中还累死了好多人,幸好纪晓岚没死。这部书总共写了七卷,保存到了中国的七个地方,有北京颐和园,北京故宫,台北,沈阳等。后来,有几个地方的书因为外国人的侵略被烧毁,还有几个地方的书全部保存到现在。

通过这个讲坛,我的脑子里又增加了许多知识。我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登上讲坛,为大家讲知识。

观《百家讲坛》有感

今年寒假,我为了增长知识,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知道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知道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武武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使《三国演义》更加的好看,而胡编乱造的。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我渐渐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篇14:百家讲坛观后感

每天早上起床就是看《百家讲坛》,今天听的是喻大华教授评说《嘉庆王朝(五)——洪亮吉大案》当把洪亮吉流放新疆后,地方上发生了一场罕见大旱,先是老百姓拜神祈雨,后来各级官员向天求雨,大到极致的官员也没有用,无奈皇上只好亲自向天祈雨还是没用。实在没有办法,想到了大赦天下,仍然仍然是滴雨不下。于是嘉庆想到了洪亮吉,在他亲自含泪写完诏书(相当于自我检讨,嘉庆觉得委屈所以流泪)后,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这是迷信吗?应该说不是,因为从老百姓到当官的祈雨应该是过了很久的时间,从时间上来说,也许本来就是到了该降雨的时候,再者嘉庆本身就有点心虚,如果说他对洪亮吉不是心存不安,他不会觉得自己应该受到惩罚,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自我检讨非常不容易,在他内心深处其实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只是一直不愿意承认,直到这场大旱让他把这份内疚显露无遗。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就是牵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也会让自己倍受折磨,当自己无法逾越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恐惧,于是就会用一些行为救赎自己。于是人的信仰便产生了,不断的用一些行为来救赎,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没有了这种种的自我约束,内心没有一种道德的天平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全靠着所谓的法律法规来制约,约称“树无皮则无命,人无脸则无敌”,那么,后果无法想象,而一个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活着还有意义吗?

篇15: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我在科教频道中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可以说是天天都看。看着主讲人们在讲坛上绘声绘色、挥洒自如地讲述着,时常让我沉醉其中。

在商传先生的《永乐大帝》中,我看见了一代明君的成长、发家,在靖难中夺得皇位,君临天下,治国安邦,御驾亲征,直至踏上最后的征途,结束他辉煌的一生。

我又在《汉代风云人物》中认识了忍辱负重,熟读兵书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韩信,为他的命运扼腕;了解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善于听人劝告,总是问“为之奈何”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见识了勇猛过人,力能扛鼎,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最后因为政治糊涂,失去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在蒙曼的《武则天》中,我见到了一代女王武椎娜牍、出宫,及再次入宫,由天真的少女蜕变成叱咤风云的女王,励精图治,成就了唐朝的盛世。

钱文忠娓娓道来,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三字经》、《弟子规》也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揭示了许多历史真相――刘备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鞭打督邮居然是出自于刘备之手,周瑜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反而是一个豁达、心胸宽广的人,也没有总在诸葛亮之下。相反,诸葛亮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他几乎成为《三国演义》的主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相比之下他去世最晚……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在娱乐中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相关专题 观后感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