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先生的花儿》观后感影评

七辻屋猫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盛先生的花儿》观后感影评

【简介】感谢网友“七辻屋猫咪”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盛先生的花儿》观后感影评(共1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盛先生的花儿》观后感影评

《盛先生的花儿》观后感影评:

今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有一部影片颇受关注。它一举斩获了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新人导演、女主角、女配角四项大奖。另外,它还在首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上斩获了最佳编剧奖。而这部备受肯定的电影便是由青年导演朱员成执导,朱员成、吴波编剧,著名演员颜丙燕、王德顺、李乃文、艾丽娅、王晴等人担纲主演的《盛先生的花儿》。

值得一提的是,别看片名之中有花,但全片之中除了片尾处田野中有大片棉花盛开的场景之外,并无常规概念里鲜花的影子。作为观众,也只有看完全片之后才会明白,片名中所说的“花儿”并不是指男主人公盛先生所培育之鲜花,其一是指西北地区民间流传已久的民歌,二是指代盛先生新请的保姆棉花,而无论是民歌还是人,都是照进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盛先生那昏暗混噩生活中的一道光芒,给他带来些许慰藉。

至于剧情,此片根据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短篇小说《养老计划》改编,讲述了一个保姆与雇主之间发生的故事。平凡的中年妇人棉花(颜丙燕饰演)经朋友介绍去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盛先生(王德顺饰演),没想到被老年痴呆的老人错当成自己去世多年的妻子,常常爬上棉花的床,这令她十分难堪,也令老人的女儿盛琴(艾丽娅饰演)对她充满了怀疑与戒备。好不容易风雨稍霁, 棉花却意外怀孕了,虽然这不是老人的孩子,但生还是不生的问题还是再度引发了一连串的**……

不可否认,这样的一个故事乍看起来很有些“知音”范儿,稍不注意,很容易就会拍成鸡飞狗跳的狗血闹剧,导演朱员成似乎也很在意这一点,所以在他的执导下,影片的整体风格在注重写实且保留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前提下,剧情的发展并不太跌宕复杂,宛如平常一首歌,只是细品之下会发现,棉花、盛先生、盛琴等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人生困境及多年心结――

身为保姆的棉花尽职尽责地照顾盛先生却一再遭遇其女儿的信任危机,而其自身早年因无法生育被丈夫抛弃,如今年过四十意外怀孕想要孩子却遭遇情人百般阻拦;盛先生当年当知青时与盛琴之母苗华相爱,可惜因出身问题无法领证结婚,多年以来他一直心存愧疚,即便是患上了老年痴呆也对此事念念不忘;盛琴人到中年生活无忧,但被丈夫冷落、被儿子指责、被父亲遗忘,她强势泼辣的外表下亦饱含心酸与委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各自的这些问题平日里无一人会时常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所有人的生活都如静水深流,看似平淡琐碎,实则波涛暗涌。

而这部影片最令人意外的是,虽然以上每个人都生活的很不容易,但是他们都在咬牙努力前行,而且都不约而同地对他人体现出了些许人性的温暖。盛先生对棉花的莫名信任、倾诉以及帮她拳打薄命郎等桥段时而略带喜感,时而充满了治愈性的安慰;表面上动辄咄咄逼人喜欢颐指气使的盛琴,其实也是个嘴硬心软的主儿:父亲意外跌落下床,她并没有迁怒棉花,反而帮棉花说话,后来还主动安排棉花堕胎,棉花弄丢了小狗喵喵,她固然十分生气,但也没有真的把棉花炒掉;至于棉花,她对痴呆老人的细心照顾以及对腹中胎儿所情不自禁流露出的那种母性更是令人动容,为影片原本略显清冷压抑的基调增加了不少暖意。

所以,《盛先生的花儿》是部看似平淡实则充满了人性温度的电影,如同一朵风中摇曳的棉花,虽不令人惊艳,但却孕育着淡淡的温暖。

1.好先生观后感

2.《心灵点滴》影评观后感

3.《你的名字》观后感影评

4.铁道飞虎观后感影评

5.大闹天竺影评观后感

6.《爱乐之城》观后感影评

7.情书电影影评观后感

8.全民目击影评观后感

9.择天记观后感影评

10.阿凡达2观后感影评

篇2:hello树先生影评

树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走起路来两手一摊,看似自得其乐、人缘不错,但是在家人朋友中间永远抬不起头。一起长大的哥们,有的成了戴金链子的煤矿老板,有的在省城办学校当校长。家里的房子因为煤矿开发而面临搬迁,他也显得无能为力;自己唯一的修车工作很快也因为一次糊涂的工伤而失去……

从《Hello!树先生》前半部分来看,树先生无疑是一个典型的“Loser”,即使在一个小村里也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他和城里的物质生活格格不入,而在老家也是一个被街边孩子嘲讽的对象――从一开始就是一棵被遗忘的“树”。并且,年幼时父亲和大哥的离去一直成为树解不开的心结。父亲失手勒死不服管教的大哥的梦魇一直困扰着树,父亲严厉的审视和大哥不羁的意象从影片一开始便不时出现在几段超现实的段落中,父亲集中出现在前半部分,是压抑的象征,大哥频繁出现在后半部分,像精神推手一般召唤树先生与现实世界彻底告别。

作为影片监制的贾樟柯在《Hello!树先生》开场前的见面会上表示,“自己并没有对这部影片的创作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不少“贾监制”的影迷仍然表示从第一个开场关于村镇的空镜头起(一直到电影前半部分)看到了不少贾樟柯早期电影的影子。不过从整部影片的走向来看,很显然,韩杰很快就脱掉了“贾监制”的光环,从后半部分开始,以国产片颇为难得的魔幻超现实风格越飞越远,一些狂欢、梦境的描绘经常会让人想到类似库斯图里卡的电影片段:一种荒诞的浪漫。不过较为可惜的是,剧本创作上仍然有一些脱节的毛病,导致电影前半部分暗示的煤矿过度开发、城乡发展带来的现实冲突、环境污染、人们的拜金等等社会问题被后半部分的“魔幻”渲染弱化了,部分观众表示电影后半部分有一些“莫名其妙”,对结局也表示有一些突兀。导演在自述中表示,希望通过电影来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青年,从观后的反应来看,这一现实诉求似乎并没有得到观众强烈的回应,不少观众似乎也迷失在了树先生的云里雾里。

不过尽管如此,《Hello!树先生》仍然是今年国产片里少见的一部带着强烈影像风格和视听语言的讽世寓言。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一部小说《树上的男爵》中,主人公在经历了人世的种种冲突后,带着一肚子对社会的怨恨爬上了树,并誓言永不返回地面。电影里的树先生也在一个又一个的失意后,找到了树上的另一国度,看尽世态的炎凉、时代的变迁。

篇3:hello树先生影评

刚看了《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本来是当喜剧来看的,但看到后三分之一的时候,才明白这不是意大利《巧克力和面包的故事》,而是鲁迅笔下血淋淋的“药馒头”,导演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树的经历巧妙的把这个时代的荒诞摆在了观众面前,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去沉思,的确妙不可言。韩导也许也明白,拍这种敏感题材的电影,如果像《小武》般太直白,就有可能像贾导一样被禁拍多年,如果像《让子弹飞》般太隐晦,又如隔靴搔痒,刺激不了观众们日渐麻木的神经,梵高说过,在精神贫乏的土地上,真正的艺术家能做的只是象火车一样,抛弃他的观众,不停的向前奔跑。从这点看,韩导在艺术的处理上比于贾导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树哥爱面子,本性单纯善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懦弱,颓废,这种典型的小人物性格就像阿Q一样不难在我们身边找到原型,他象征着在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感到无所适从看不到未来而且又被社会边缘化的那类人。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他的一生注定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杯具:

1.小时候看到自己父亲失手勒死了犯流氓罪的哥哥,这在他内心深处即潜意识里留下了阴影,说明了他家庭教育的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他最后成为精神病二代的病源,但要注意他哥哥的悲剧也离不开社会的因素,流氓罪?韩导给他哥哥安一个这样的罪名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极大讽刺,还有安排陈艺馨这个婚外情二代的角色,也说明了他们是承担了自身历史的宿命者,他们注定逃不出自己的宿命,这也是当代很多农村青年的真实写照!

2.做汽修工时,他不小心被电焊火花弄伤了眼睛,并被雇主解雇,失去工作后虽然他也有再就业的努力,比如去二猪开的煤矿上班,但二猪压根瞧不起他还嘲笑他;去陈艺馨的学校帮忙,又因陈的家庭问题离开了。这说明他是个没什么特长,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人。

3.家中田地被村长的小舅子二猪占用,他无力抗辩,借着酒劲儿说了几句,却被逼着下跪道歉,这说明他在现实面前是无力和妥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于反抗那些既得利益群体呢?

4.朋友小庄刮了二猪的车,他想劝架为小庄解围,却被刚刚还拉他上酒桌喝酒的二猪甩在一边,斥之以“你算老几”,这道出了他在表面风光下其实很卑微的地位;

5.老大不小的他看上聋哑人小梅以后,也不乏追求的勇气,其实刚开始他和小梅都看不上对方的,后来迫于现实压力走到一起,因为他们都找不到更好的,如果他们婚后能过上甜蜜的小日子,这种结局也算好了,但韩导又特意安排了几个小细节预示着要将树哥的悲剧进行到底:一是小梅会吸烟,小梅也是底层人物,她遭遇的社会歧视和挫折甚至比树哥多,她有可能也像树哥一样对生活迷茫和堕落,这两个人走到一起能有什么未来?二是树追求小梅的动机和方式:动机不纯,有牵强迫于无奈而为之;方式浮夸,用庸俗无聊的短信去表白,可见她们的结合没爱情可言,更多的是为了某种必要的社会程序。三是小梅在盲人按摩店上班,这种场所大多是“失足妇女”的落脚点,又从新婚夜小梅那熟练的办事动作更进一步证实,她已不是什么清纯的大家闺秀了。

6.树的结婚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不在结婚后奋起,便在结婚后崩溃,遗憾的是他崩溃了。这个触发点是弟弟没给他借来“皇冠”,让他最后的面子也没有了,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段论,他现在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工作和婚姻,也即第五和第六阶段,工作可以让他有同一感,婚姻可以让他获得亲密感,从他小时的经历来看,他在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应该都不理想,这已经让他的人格产生了很大的障碍,现在工作和婚姻又是这样,所以他的崩溃也是必然的。精神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婚姻又是人生一大事,这个刺激对他太大了,他和弟弟扭打的过程就是刺激进一步升华的过程,从这也可看出,他弟弟和他关系不好,不了解自己的哥哥,对哥哥很冷漠,这也是诱发因素。弟弟的轻蔑与满不在乎,压倒了他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个没有人在乎彼此感受的荒凉世界里,他突然想起了因犯流氓罪而被爸爸吊打致死的哥哥。于是婚礼上,树先生第一次产生了幻觉,他看到哥哥带着县文工团的女朋友回来了,为他载歌载舞,唱起了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这种幻觉就像YY,弥补了现实的残缺和精神世界的空虚,就像《黑天鹅》里的Nina,树用幻想填充完美,Nina却最终牺牲了自己。

树哥的悲剧是让人惋惜,也许很多人看了后会认为这只是个个例,这只是个精神病患者的故事,但如果你知道中国有1亿的精神病患者后就不这么想了,他的病不是遗传来的,他在器质上是正常的,后来出现他奔跑时容易跌倒的情景是因为他的视器和内耳的前庭系统受到损坏,导致平衡觉失灵,视器是因为眼部曾受过伤,内耳可能是与弟弟殴打造成的,又加上长期的焦虑,紧张,导致丘脑,大脑功能絮乱,产生妄想和幻觉。可以说他的悲剧完全是由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社会因素造成的。靠几片阿普唑仑是治不好的,这也是我们看了该片后要深层次思考的问题:中国到底少了哪味药?

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各国城市化就一直不断,但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最多,各地政府利用“土地财政”?来发展地方经济,美其名曰“城镇化”,他们向农民征地来换取同等城市化用地的指标,这本没什么错,但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也没有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社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被征用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部分农民过着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边缘化生活,树先生可以看做一个钉子户,最终还是被强拆了,他虽然拿到了5万元补偿款,但他最终还会返贫的,试想,如果他返贫后没了地,他还有活路吗?要么变成“犀利哥”,要么就只能见马克思投诉了。

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出现了混乱,对金钱,地位的追求超过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这导致了社会的集体冷漠,树本性善良,也热心帮助别人(虽然只能帮帮小屁孩劝架),但他面对的周围庞大的冷漠与轻蔑,虽然表面风光和谁都能搭上话,但他其实融入不了身边的生活,就象素席的诗一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二猪和陈艺馨都是城镇化发展的受益者,但他们的道德都存在缺陷。这也证实了现代社会的荒诞,富了的他们到底还需要什么才能得到满足?记得在《暮光新月》里吸血鬼爱德华向贝拉说出身边人的思想,他说一个人在想钱,另个人在想性,这实在是精辟,如果让爱德华看看树在想些什么,他会怎么说呢?树很单纯,他需要的只是家人的关心和周围人的尊重而已,但就这两样他都得不到。

还有中国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破坏,树的村庄缺水,其实就是挖矿导致地面下沉,地下水流失,不说农村那小地方了,就在大城市,什么今天“首都变沙都”了,明天“绿城变雾城”了,后天“羊城变雨城”了等,大城市集中了那么多的人财物都搞不好环境,地方政府谁又关心去搞?

失地农民返贫,农二代教育跟不上,环境破坏与浪费,对弱势群体安置不力,这些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统筹发展并完善相关机制的建设,并大力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不至于使我们人人都变成“树先生”。

影片结尾部分,所有人都奔向太阳新区,这段像极了《黑泽明之梦》的水车村庄中最后的场景,百岁老人的话也记忆犹新:“我不需要亮得连星星也看不见的光。”“人在世上好好尽完自己的本分,然后问心无愧地死去,是很可喜的事”,人类的未来将奔向何处,这是个悬念。

篇4:hello树先生影评

《hello! 树先生》是我刚看的一部电影,说实话,看电影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从始至终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堵的我喘不过气来,压抑,憋屈,总想有个方法发泄一下,可似乎任何方式都是徒劳的,哭,哭不出声,喊,喊不出音,唯独剩下写点什么聊表一下自我的慰籍了。

首先说一下,《hello, 树先生》是今年刚刚上映的一部电影,主演就是草根明星王宝强,从《天下无贼》的幼稚憨厚,到《士兵突击》的执着淳朴,再到《顺溜》里的机智勇敢,本是草根的他也在塑造着各式各样的草根形象。虽谈不上多么的喜欢他,但内心对他还是比较欣赏的,而在这部《hello, 树先生》里正是王宝强充满张力的表演,细节动作的设计,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所表现的对社会现实无情的鞭挞以及对人性本身深深的思索。

故事是从东北的一个破落小镇开始的,一辆宣传新的名曰“太阳新城”的社区的广告车从远处开来,车上的广播不停的宣传着这个社区有多好,可当它开走以后,镜头里依然只剩下破旧的房屋,破损的玻璃,破烂的街道,以及满目破败的景象,此时有谁会把眼前的这一切和刚才广播的那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呢?电影在一开始就打下了一个灰暗的基调。

镜头进入到一个破旧的汽车修理厂,电影的主人公树先生从车子下面钻出来,凌乱的头发,瘦削的脸颊,邋遢的衣服,迷离的眼神无不在说明这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对老师傅的埋怨不屑一顾,兀自走出修理厂,来到没有几个人的街上,他似乎和谁都认识,一会和一个开面包车的唠上了,还进了车子,拐了一根烟。一会又让一辆摩托停下,搭上了顺风车,似乎他的人缘不错,可是中间他又去管几个打打闹闹的小孩,理由居然是扰乱社会治安,这样的行为表面看似乎是在胡闹,实际是有他道理的。他虽然只是个小人物,但内心也有当可以管人的大人物的愿望,很明显现实里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只能以根本不是理由的理由,在孩子的身上过过瘾。

回到了家里,他看见母亲在烧纸,是给他死去的父亲和哥哥,哥哥是因为在八十年代犯了流氓罪被他父亲绑在树上失手勒死的,父亲也因此郁郁而终。此时我隐约的感觉到这场家庭的变故一定对树的内心产生了重大影响,果然在晚上,树往远处看,那有一堆火,火堆旁有一个人,他想却看不清那是谁,也许是父亲,也许是哥哥。母亲问他咋了,他只是说眼花了,啥也没看见。其实远处什么也没有,那堆火,那个人都是树的幻象,父亲和哥哥是一道他永远也跨不过的坎。

就在我还在揣摩着父兄的事情到底对树有什么影响时,意外发生了,在修车时,树被电火花灼伤了眼睛,然而比伤眼更让人心痛的还在后面,医院里的病床上,本来是应该亲人照顾他的时候,谁知道弟弟扔下一千块钱后,剩下的让他自己想办法,在他弟弟拂袖而去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失望。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就在作为护士的一个小侄女帮他换药时,修理厂老板过来了,找他要铺子钥匙同时和他说,自己又找了个人,言下之意就是不用他了,虽然树一再强调自己很快就好,甚至用推迟领老板给的两千块钱的方式去留下这份工作,但一起都是徒劳,老板头也不回的走了。他无助,他绝望,侄女给他包扎,他却说再看会,因为眼睛好起来的紧迫性已经没有了。突然他紧紧拉住了旁边护士侄女的手,他不想再有人从他身边离开,虽然侄女在苦苦挣扎,因为她不明白树的心。

树好了,但工作也丢了,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此时又他遇见了此前用摩托捎他回家的矿工小庄,一个总让他想起哥哥的年轻人。后来一村长大的高朋让树帮忙张罗婚礼,还说请他吃饭,结果一问才知道是二猪请的,一个因为挖煤而发家的暴发户。从树的嘴里知道也许这个二猪还是树的晚辈,可就这样二猪在饭桌上对树是百般的羞辱,而树只能以苦笑掩饰内心的尴尬。突然“砰”的一声,出门一看,原来是小庄的摩托撞了二猪的汽车,对于穷矿工二猪自然是不依不饶,非要陪三千块钱,树上去看了看,说没事,擦擦就好了,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算了,但根本不管用,最后还是在小庄的赔礼道歉下才不了了之。这还只是弱势群体和强势者矛盾的开始。

树的心冷了,也快死了,可就在这时,事情出现了转机,进城的车上,他看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小梅,虽然是个聋哑人,以至于本来不需要进城的他也进城了,看得出来,小梅的出现让树的心又开始活了。于是他请求高朋帮自己介绍,甚至还问结婚的费用,从他满脸的笑容我明白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可令人意外的是,相亲之前,他没有买衣服,没有剔胡子洗澡,却跑去配了一副眼镜,可就是这幅眼镜,让我看见了他骨子里的一份内秀,这是和他的外表完全不一样的。相亲是他开出租的弟弟送他去的,树还找他弟弟要了钱,虽然弟弟依旧是冷漠不情愿,但还是给了,突然我觉得他们兄弟之间并非真的如此冷漠,只是某种原因在作怪而已。相亲的过程并不顺利,原因很简单,交流是最大的障碍,但至少认识了,树的心里暖洋洋的。

高朋结婚了,在婚礼上,虽然显露出来一些旁边煤矿和居民之间的矛盾,但很快就被淹没在欢乐的气氛中。树表现的很积极,很开心,原因不用说都知道,是小梅。树还遇见了从长春过来参加婚礼的儿时伙伴亿贫,当然现在有个洋气的名字,陈艺馨,是某奥数学校的校长,身份的不同让两人多少有点距离,但毕竟是儿时玩伴,情总是在的。于是树提出想去陈艺馨那做个助理什么的,虽然得到的答复只是考虑考虑。

婚礼是快乐的,可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小混乱,在混乱中树踩了二猪的皮鞋,他自己不知道,但对于小人得志的二猪,睚眦必报不过是他的本性。也许是艺馨,也许是高朋结婚,更也许是小梅,树在酒桌上喝高了,而此时满心报复的二猪也开始了对树的刁难。俗话说,酒壮怂人胆,喝高的树开始了自己的反击,一句“你不就仗着你姐夫是村长,装牛逼是吧。”道出了自己也是别人平时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但这样的反击引来的是加倍的凌辱,让树跪下认错。在二猪这样的强势者面前,树还是屈服了,在屋里他跪下的那一霎那,他仅有的尊严已经被击的粉碎,虽然他还在用“外面人多”这样的话努力维护着,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他的心再次降入冰点。后面的一句“活着没意思”让我泪流满面,也让旁边的艺馨对树的内心世界有了些许的了解。

艺馨走了,没有和树打个招呼就走了,虽然他也同情树,但身份的差距还是让他本能的选择了逃避。但树没有放弃,他去了长春,去找这位儿时的'伙伴,因为他实在找不出可以帮他的人,车站大幅的奥数学校广告彰显了艺馨的成功。果然他没有找错人,艺馨看见树时一副惊喜的样子表明他还是在乎树的,虽然后面他会让树上课时不要乱串,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等等,但他还是收留了树,树暂时安定下来了,虽然他还没有摆脱父亲的阴影。树开始了和小梅的短信联系,他的一句“你知道吗?当我们相视的一刻,就是这世界最美的瞬间,就算给我个村长我也不当。”让我惊讶于他的浪漫,一句“相思是烟,相忆是酒,你就像那烟酒搞得我烟不离手,酒不离口”更让我惊叹他的才情,这是和平时说话都不利索的他完全不一样的。突然我明白了,这才是真实的树,聪慧而敏感,只有心爱的人才能看见真实的他,他的内心深处和他哥一样向往自由,但父亲对哥哥的迫害使他不得不把内心深处的东西掩藏起来,于是父亲也就成怎么也为他逃避不了的阴影。而小梅的一句“戒烟戒酒,再做朋友”也体现出了她的聪明善良,更重要的是开始接受树了,原因多半是已经感受到他的才气

果然两天之后,村子里的井都不出水了,于是所有人都把树当成了能掐会算的大仙。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是,树更不是误打误撞,如果我说的不错的话,几天之前的煤矿事故应该是一个透水事故,挖煤挖断了地下水层,出了事故,也断了村里的水源。我想树之所以能预测出来,是因为他多少具备一点这方面的知识,这也再次说明了树的内秀,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常识,村长和矿山的二猪居然不知道,我觉得他们的笑不应该是针对树,而应该是针对自己的无知。有知识的疯了,没有知识的却成了当权者,没有知识的他们因为树用了一点小知识预测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就把树当成了神,这不能不说是对现实社会巨大的讽刺,此时树也真的成为了树先生,算命先生。

小梅走了,带着对树巨大的失望走了。晚上一个人在床上,哥和嫂子再次出现在树的面前,哥让他把小梅接回来,不然小梅会伤心死的,树却说,过几天就会回来的,那时去城里住新房子,还要哥嫂一起过来。当然,这些都是树的幻想,但在这样的幻想里,我们知道,小梅和家对树的重要性,也表明他想和一直能给他指引的哥哥在一起。

矿山征用着村里的土地,母亲跟着弟弟去了城里,而树也被推上了神坛。晚上,屋子了漆黑一片,只有树拿个手电照来照去,村长和二猪送来了补偿款,并且告诉他,他母亲的一份让他弟弟领走了。树虽然嘴里说着“不像话,人不能看钱太重。”可他心里知道,弟弟这样做其实也就在表示他会承担起对母亲的责任。村长和二猪来明显不是为了送钱的,而是树对二猪的那句有东西跟着他让他害怕了,他是来求树帮忙的。树用何仙姑给二猪驱鬼那段特别是二猪跪地上那害怕的样子,实在让我感到好笑,我笑他的无知,笑他的猥琐。

树出名了,就连矿山老总也派人来问他的开业时间,树依旧感觉自己在树上,很舒服,很自我,完全不需要去管身边的其他人,于是他给出了13月18日早上8点这样根本不存在的时间。矿山开业了,树也被接来了,可我想一定不是按照树给的时间,接树过来不过是给村长和二猪一点面子,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所有的贵宾都有胸花,唯独树没有。可是树不知道,依然陶醉在这种被尊重的美好感觉里,所以才有别人问他时“每天忙的不行,过来给贾总捧个场”这样的话。在剪彩时,他开始幻想自己也在上面,很开心,笨拙的姿势说明他的紧张兴奋,甚至还幻想剪彩结束之后贾总专门给他介绍矿山,而他嘴里那些用煤矸石造原子弹,抢占月球争夺资源之类的让我们觉得二百五的话,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而已。回到树上的树笑了,笑的那么灿烂,这样的幻想给他带来了最大的满足。

在经历了人生最高潮之后,树跌下了神坛,因为那13月18日,没有人再去理会他,也没有人再去在乎他,此时的他一个人孤独的走在旷野中,他努力的寻找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他留念的,可是他找不到。于是他决定逃离这个他已没有任何留念的世界,突然他发现,原来不止他一个人,有很多人都在逃离,他和他们一起跑,天空成了红色,他离这个现实世界越来越远了,虽然那棵父亲吊死哥哥给他带来无穷痛苦的树出现在他面前,但已不能阻止他的逃离。

小梅回来了,挺个大肚子,还开口说话了,树开心的合不拢嘴,拉着小梅的手,要把孩子生在新房子里,他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愿望实现了。也许有人说,这不过是树的幻象罢了,可是对于已经逃离了现实世界的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真实呢?

树走了,带着他美好的愿望,任凭朋友在身后拼命呼喊,头也不回的走了,身后只留下这疯狂的世界,继续疯狂。

篇5: 关东大先生影评

我这段时间比较没出息的看这个N多人都觉得平淡的电视剧。

一开始觉得赵春安同学比起我看的港剧里面女人还不如,一提妹妹就哭。解决问题没什么章法。属于很晕的人。

后来忽然我忽然觉得我喜欢这样的人更胜于那些聪明的人。我常常因为这些笨人触动了内心的地方。他很实在的解决问题,解决了不了也接受命运的安排。

我喜欢那些人毫无保留的对家庭,对爱人的爱,没有要求,没有目的,还附上全部真心。

他哭的时候真心实意。我忽然觉得这样的人,至少,做朋友,踏实。

也许这是现在这个社会觉得不需要的,没有利益的感情。

这个电视剧还不如平常日子,智商比较低的起伏跌宕。我在洗碗的时候,或者翻着喜欢的杂志的时候抬头看看他们的悲欢离合。然后就去昏睡。

或者我该承认,我就是很笨的。但是,也挺好。

《关东大先生》影评(二):关东大先生!本山大先生!

赵本山在9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炮而红的时候或许有些大师就已经看到了今天,本山老师在业界的贡献和成就已经足以列入教科书。

后来,涉足电视剧题材,最开始的[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无不称为经典,到如今,[关东大先生],民国,一个较为拿捏的历史时期,老北市场,贝勒爷,民间艺人赵春安,“龙口行动”计划和大清龙脉宝藏之谜等等,这一个个线索所要表达和灌输的绝对比电视剧本身的内涵要高深,相比前三部较为多的搞笑包袱,[关]则更叙事性更强一些,而不仅仅为了博观众朋友的一笑而笑,后边的深思,足见赵本山老师的深刻功力和难得的艺术情操,看了本剧,相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山老师会尝试更古典的一些题材,比如清朝戏,唐朝戏等历史深度更强的。我期待!

关东大先生,本山大先生!!!看牛年春晚,听到本山老师的几声咳嗽不免感到心疼和钦佩,一个拥有家庭的年过半百的老艺术家为了更多人的开心在这个舞台上已经支撑了足足近了,当年出生的孩子都要支撑这个时代的脊梁了。怎能叫人不感慨,不为之动容!致敬!

看不明白别着急,就好比我本人看[无间道]系列,从看到现在,后来又结合书籍看,才可以说是看懂了一些皮毛而已,一些好的'文艺作品,是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来看都会有新鲜的独特的感受和唏嘘的。

篇6: 关东大先生影评

第一印象:一部冗长,嗦,略带点小男人气的关东电视剧。

问题不大的哈贝勒,爱哭的大先生,有情有义的叶掌柜,黑白莫辨的香菱,还有一群性格各异,惟妙惟肖的小人物,看起来很有意思,真的!

几经波折的藏宝图较量构成了大部分剧情,很戏剧化,在我看来却正好契合了那个时代的那些事儿,也许,这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不那么严肃的“历史”缩影。

最后的结局,本山大大地忽悠了一把,正如他的小品他的众多笑料一样,忽悠的正到好处,至少我是投以最会心的一笑了,不知道其它观众如何。

哈贝勒在结局之际顶着清朝的顶戴,套着民国的服饰出现时,其不伦不类正好代表了他在整部剧中的矛盾心态,他到底属于过去的大清,还是属于现在这个混乱的民国,他不知道,他也似乎不必知道。

还有宝藏,那个严肃而可笑的弥天大谎,没有珠宝、没有数不尽的财富,只有一个层层相套的木箱子、一个耗子窝。看来哈贝勒的老祖宗和本山一样“幽默”,他没有给子孙留下“有粮食就有种子,有种子就有希望”,“安居乐业”的“大道理式”箴言,他给子孙留下的,只是另一系列的麻烦――一张新的藏宝图!

本故事纯属虚构啊!本山,你就忽悠吧!

《关东大先生》影评(四):情景喜剧的迦迨

关东大先生上映了,虽然不怎么期待,但也谈不到抵触。毕竟本山也算咱们东北首屈一指的文艺人,捧捧场还是应该的。

坦率地说,刘老根1和马大帅1,都还好看,后面的,就不免有狗尾续貂之嫌了。总感觉,本山的片子创造收视奇迹,不过是个新鲜而已。新鲜没了,咂咂嘴,就像是嚼过了甘蔗,剩了满口的碎沫,再无余味。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的缺乏,造成作品既不如茶味芬芳,也不如酒味醇厚,只是种快餐般的味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和一些肥皂剧,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差别。

若说做肥皂剧,也未尝不可,毕竟有市场需求,比如方便面。然而把方便面当成正餐端上来,未免有点让人啼笑皆非。

关东大先生不幸就是这道方便面大餐。虽然本山大叔为了这部片子煞费苦心,老早前,就支上了炒锅炒啊炒啊炒。然而,这锅菜终于做完上桌了,却是半生的。

我不敢想象,用舞台的表演风格来进入影视表演是个什么效果,关东大先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整体的感觉,仍未脱离舞台的感觉,像是个放大了的小品舞台,或者是个极不成熟的,空间扩大的情景喜剧,仅此而已。

篇7: 关东大先生影评

很多人都说,关东大先生剧情太平淡了,但是换个角度来说,你其实可以这样理解:这部戏就像一个二人转,演的什么情节大家都知道,看的就是表演的能力。

这就是民间艺术和庙堂艺术的差别,就像之前的乡村爱情系列一样,你说那里面有什么超出我们平时生活的故事和情节么?没有,那情节可以发生在电视里,也同样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闯关东,走西口,康熙大帝,这些都是传奇色彩的大人物的事,我们看了后,都觉得热血沸腾,以之为目标来奋斗,但是生活中,我们还是得平淡的过日子。

所以,不要以庙堂文学来定位这部电视剧,来定位赵本山,他拍的电视剧,就是为了让你乐,让你开心,让你好玩的。

想通了这一点,再来看电视剧,你会觉得这电视有点意思了。每个人都很好玩,没有谁是英雄,也没有谁能拯救什么。

范伟出场,哈贝勒和大先生坐牢那段情节,简直把我笑死了,太逗了。

哈贝勒特有意思,总是有些口头禅流行起来。比如乡村爱情里面的那句“必须的”,到了这部的“问题不大”,哈哈

篇8:《花儿怒放》观后感

观看了电影《花儿怒放》影片,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都会回报你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丁天刚上任初三(4)班的班主任,就被他的学生来了个下马威。可是他并没有计较,相反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带领大家开展课外活动,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

生性调皮而聪明的施皓;成绩不理想却对画画有一技之长的马骏;因失去母爱而性格孤僻的韩冰;还有唧唧喳喳却乐于助人的李晶……这些性格迥异的孩子们与丁天一起度过了他们人生路上一段至关重要的成长历程。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消除了彼此的误解,共同面对挑战,度过难关,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影片中个性十足的丁天老师,崇尚应试教育的苗老师,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年轻的丁天老师在面对一群聪明、逆反、性格各异的孩子们的时侯,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让我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不求人人上大学,但求人人成才。”要学会因材施教,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顾名思义为因其材而施教,自古以来它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部影片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信任、理解、支持,更应该多关爱别人;告诉了我们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的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反映了现在的教育评价体制的不完善。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出色的人往往会受到别人的嫉妒,受到别人的排斥,我们应该经得起考验;反映了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什么都好了的错误思想;我们应该打破教学只局限于课堂的`陈旧观念。

反映了一个好的学校的风气的形成需要有好的领导的引领;也告诉我们平时应该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多想想为什么,我们会得到不少收获与惊喜;更告诉我们应该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使学校和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起来。

篇9:《花儿怒放》观后感

看了《花儿怒放》,我感受颇多。总的来时,像丁天那样的班主任一定是个很好的老师。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肯定的。影片中的丁天老师与学生们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们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发展道路上去了。

可以看出丁天老师在刚接手初三班的时候,这里有很多问题学生。但是丁天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眼里,没有学生是问题学生。他们只是与众不同而已。在处理各种学生问题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丁天老师一直是微笑着面对问题的。对,就是微笑。不管是学生有什么问题。他都能和蔼可亲的耐心教导,非常值得我们现在师范的学生学习。

影片中主要讲了三个学生,分别是自尊心很强的韩冰,很敏感,很脆弱,但是跳舞非常好。一个就是被认为是笨蛋的施浩,但是他却非常有绘画方面的天赋,一个是调皮捣蛋,迷恋打游戏的马俊,但是电脑技术非常棒。从最后结果来看,我们都看得出这三位同学都有其优秀的地方,但是其他人却没有没人发现。最后是,丁天老师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并对他们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最终让他们走向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为什么丁天老师能做到其他老师不能做到的事情呢?我想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丁天老师非常相信自己的学生。对,就是“相信”,他相信他的学生永远都是就好的。正是出于这种正确的出发点,让他在引导学生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很好地发展。

从影片中我得到了,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肯定要有很好的职业素质。毕竟只要具备了过硬的教学知识,才能很好的教导学生。第二就是要对学生有信心,要微笑的面对学生。好的沟通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很好的进行下去,才能更好的传授自己的知识。第三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材施教。

篇10:《花儿怒放》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名叫《花儿怒放》的电影,看完后,我感触颇深,明白了很多道理:凡事都没有天生,没有天生愚笨的人,只有认为自己愚笨的人,任何人只要努力,有信心就会改变。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新来的老师丁天,他带的一班学生,有几个性格古怪有着很多缺点的同学,经过和老师一起相处,他们变得开朗、自信、阳光、有活力,展现出自己生命本来该有的样子,但在这中间,丁老师受到过校领导以及家长的否认,但最后,但他坚持不懈,最终被认可,成为大家最喜爱的老师。

这部影片,使我印象深刻的人除了男主丁天之外,还有那个自以为天生很笨的马骏,他的改变让我明白了很多。

人没有天生聪明与愚笨,自上所有的一切优点、缺点、性格都是自我形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被身边所有的人排斥,说他是个灾星,受他们的影响,他总是抱怨上天的不公,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便请先生为他看命运,先生没有先说他的命运,而是问他:“你认为你的命运如何?”他说:“所有人都说我是个灾星,我觉得,我的命运很差,从来没有快乐过。”先生笑了笑了:“伸出手来,看着手心的那几条线,那是所谓的命运线。”他伸出手来,先生接着说:“现在握紧你的手。既然说这几条线代表命运,现在它就在你的手里,谁还敢说你的命运不好,说你是上天安排的灾星?”他顿时明白,从此以后自信、开朗起来,开始创造自己的事业,几年后,他成为了鼎鼎有名的企业家,他又来找到这位先生,来向他道谢。先生笑着说:“你不必谢我,我只是告诉了你的命运,掌握在你手里,仅此而已。”

通过这个故事和这部电影,我更清楚地明白:没有所谓的命运,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坚信自己,努力、奋进、拼搏,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有所得。

篇11:《花儿怒放》观后感

教育学课上,老师安排我们观看了电影《花儿怒放》。这个电影曾经在网上看过,但是通过大屏幕看又是一个感觉,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正如电影介绍中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便会开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

刚刚大学毕业的丁天带着一份赤诚走进一所初中成为初三(4)班的班主任。上任的第一天,就发现班级的两名问题学生在间操的时候跑到学校顶楼上玩耍。他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爬上了楼去叫他们下来,谁知道两个孩子却把他扔在顶楼上跑了。

影片中的马俊是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连家长都认为他很笨,而带他去做智商测试。这个孩子懦弱自卑,已经完全丧失了学习和做人信心。然而丁天却始终坚持马俊并不笨,他发现马俊很爱好画画,就鼓励马俊继续学画画,还帮助马俊把画送去参加画展,不久马俊的画获了奖,这极大的鼓励了马俊,让他找到了自信,从前什么都不敢做的他终于在课堂上举起了手。而在最后丁天老师要离开学校的时候,还是马俊挺身而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说服校长让丁老师留下。从这个教育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可以挖掘的优点,只要我们找到他的闪光点,就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信心和进取心。

影片中还探讨了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教育问题,是抓学生成绩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丁天带领学生搞研究性课题,但校长要求他在搞课题的同时也要把学生的成绩抓上去,摸底考试必须是全区第一名!其中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是“考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比喻:进行素质教育是让教师带着升学考试的枷锁跳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面对观念陈旧的升学考试,最终的结果还是用分数来衡量一切。这实际上是强人所难了。难免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行了五年之后,绝大多数老师又走回到抓成绩教学老路上来了,升学和评价的机制不改变,光转变教师的观念又有什么用?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光凭我们的爱心和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的!我们的教育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大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摆脱单纯为了升学而教和学的压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各种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尽管影片并没有为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的矛盾做一个合理的解答,但影片却借这样一个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满怀热情的丁天因为在全年级摸底考试中没有完成校长的规定成绩指标而受到打击决定离开学校,就在这时候,他的学生们以一场精彩的演出为他赢得了继续任教的机会,最终他以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花儿怒放》,而且和他的孩子们一起把它拍成了电影。他的学生们最终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开始了花儿新的人生。

这是一个只能出现在电影当中的完美结局,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包括学生和家长所共同期待的结局。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真的到来吧!

也许,所有那些经历过学生时代并对这段经历充满回忆的人,所有那些将这段时光仍然作为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都应该来看这部电影。

篇12:《花儿》的观后感

《花儿》的观后感

今天,我们明水小学的师生一起观看了一部影片《花儿》,影片名字动听,情节感人。看完以后,我感触很多。

《花儿》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贫困的山区里,那里十分偏僻,孩子们没有学上,城里来过好几个老师,可是最长也没能在这呆一年,就受不了这里的艰苦条件走了。看到孩子们企盼的目光,刚考上师范大学的花儿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当上了这里的老师。在这里她不仅教孩子们知识,还教孩子们做人,并且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们,花儿的奉献,感动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人们共同努力,终于使这所小学发展成了一所现代化的、美丽的乡村小学,而花儿,一直没有离开孩子们一步,在大山里奉献了一生。

《花儿》的故事虽然发生在离我们很遥远的贫困山区,但它给我们的启发却很深很深。影片中那个山村里的学校条件十分简陋,但是那里的学生学习却是那么认真、刻苦。破烂简陋的教室与求知好学的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到那些学生我就想,我们呢,在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的我们是怎样做的呢?注意力分散,随便说话,一上课就想睡觉,下了课却十分活跃|……这难道就是我们这些少先队员的精神风貌吗?显然不是。山区那些孩子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们能好好学习,我们在这样好的环境中难道就不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吗?我们这样对得起辛辛苦苦挣钱养活我们的父母吗?对得起祖国对我们的期望吗?对得起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吗?我们应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才是啊!

《花儿》虽然是一部电影,但他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花儿的原型是一名普通而不平凡的山村教师:宋芳蓉。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培养山村的孩子们。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花儿问同学们为什么这所学校如此美丽,后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爱”字的场景。这场面太感人了,是啊,爱,就是爱。因为爱,小山村变得美丽,因为爱,花儿变得灿烂,这爱,有如此大的力量,让宋老师不为名利几十年无怨无悔教育大山里的'孩子!

其实,不只是山村里有爱,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爱,影片中讲的师爱,我们的老师又何尝没有那?没有爱,老师们怎么会那么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没有爱,老师们怎么会批改作业到深夜?没有爱,老师怎么么会带病强打精神给我们上课?这一切切的源泉,就是那大而无私的爱呀!人们常说,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那小小的烛光又怎能与老师的爱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相比呢?

爱,像清泉,滋润着贫瘠的大地;爱,像鲜花,点缀着山村的校园;爱,像火把,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

爱,让学校如此美丽!

篇13:《无问西东》影评观后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幕落,影院里竟无一人离场。

沈光耀那句“妈妈,对不起”,不禁令人潸然泪下。他可以说自己对国家无愧,但,他无法说出自己对家庭无愧。“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国家和家庭,向来都是对立的两面,而沈光耀,选择了前者。

沈光耀看似完美冷酷,内心却始终怀着对苍生的悲悯。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沈光耀做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看到那无数人因战争而亡,他明白,世界上总有人会牺牲,与其他人,不如自己。他在路上遇到女同学,虽羞于对话,但在纸上偷偷画下了那倩影。他也曾向往过母亲所说的人生,但他知,有些事,有些话,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在破碎的山河中,容不下儿女情长。

王敏佳和刘淑芬一样,都活在了自己编织的一个谎言中,只有在谎言中才可以得到慰藉。

王敏佳用谎言来弥补过往的悔恨。活在谎言里太久了,当被揭穿时,她居然笑了,伴随着那笑,十岁那年见到毛主席前夜的那场病,一直病到现在的病,终于好了。

刘淑芬一直活在许伯常年轻时的誓言中。在后半辈子,她一直靠反刍着当初是你说你会对我好一辈子这句话和他们在一起的恩爱时光来忍受许伯常冷漠的心。哀莫大于心死。电影开头有一句旁白,“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我猜,如果刘淑芬知道了她所要面对的人生,她还会来到这个世界,面对这个人,因为她喜欢他。或许人都是这样,不撞南墙不回头。

幕布上,静静诉说着民国文人们所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年林则徐咏出这一誓言时,是否会想到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人,用他们那铮铮铁骨,用他们的满腔正气,谱写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究竟是什么,使那黑暗的时代铸就了文人的时代。撑起西南联大的,不止是那一位位凭自己身为文人的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支撑自己度过那段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的文人大匠,不止是那些怀揣着对知识渴望,不远万里前来求学的求学者,而是那个时代的黑暗,铸就了那个时代的璀璨。

越是黑暗的地方,越是孕育着光明。

日军来袭,曾经天朝之国的美梦已然破灭。无数人的鲜血,一遍又一遍逼问着世人,什么才可以救国。有人给出了答案:文化不可以亡,救国经世,尤必以精神之学问为根基。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振兴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撑起了整片星辰。

什么是先生,先生是什么?徐公在语文课上的黙问,一遍又一遍的叩打这我的心弦。

他们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只祈愿风流总不被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只祈愿终有一日,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无问西东》想说的,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记忆。

而是整个中国,所有人,包括那些死去的人的青春。

而这世上,还有无数情深,正在默默跋涉。

作者: 黄乐瑶

公众号:徐公桃李缘

篇14:好先生观后感

这部电视剧从一开始就有很多朋友在看,我一直就想看,可起到最近才认真的看完,既然看了,就谈谈自己的观感。

这部电视剧有一个最重要的灵魂式人物,那就是真正的好先生彭海。可能很多人不认可这一点,彭海只是间歇的出现,为什么会是最重要的?不妨想想,彭海才是贯穿了整个故事的人物,他一开始就出现了,起到最后的所谓消失,都重要的无法替代。

他只在第一集里真正的活了一个片头,然后就一直以人们回忆或幽魂的方式出现,但你丝毫没有感觉到他的虚拟,反而更加的真实。他对人的好,是那种憨厚中的无私,是尽力尽心的,他认定了陆远是兄弟,就舍弃一切的帮助他,并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他。

他每一次以游魂的方式出现,都会触及陆远的心灵,会引导他一步一步走出心灵的阴影,他总是那么无邪的微笑,总是给出最明智的答案。他是老年痴呆奶奶的儿子,是少女的爸爸,是陆远的朋友,没有他,这个故事就没有了串联,所以他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陆远,一个外表散漫、不羁、混蛋、酒徒的他,内心却有自己认定的东西,他对人好,是那种完全投入式的。比如对奶奶,从开始的敷衍欺骗,到可怜到呵护,到最后的深情叫妈,那种对老人的好,从老人酒店走失后找到的一瞬间就能看到,那样温暖的看着老太太,那么温情的哄着,那种体贴细致的照顾。

他认定了的爱情,就一直没有放弃,是那种真的为爱情可以付出一切的爱。他爱甘敬,很爱,于是就有些霸道的爱,他认定甘敬爱喝加糖的咖啡,就一次加三份糖,这种爱与其说是霸道,不如说是爱到了极致。甘敬是喜欢这样爱的,所以才快乐。

陆远为什么招女人?为什么那么多女人想接近他?是他身上有一种女人不可抗拒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对爱的执着,就是用心的爱,就是真心的对人好,就是他可以纯粹的把心给你。他对江莱的拒绝,其实不是爱么?他知道自己心里爱甘敬,不能用爱甘敬的方式爱江莱,所以,他不敢接受江莱的爱,这才是一个男人最伟大的爱情。其实,他失去和恢复味觉,暗示在爱情中的放下与否。

在爱情里一定要精致,从不苟且,一直不放弃,这就是陆远。为了一个承诺,他做了太多超常的付出,甘敬婚礼上的一双鞋,他付出了多少?可是他坚韧的做到了,这才是真正的爱。为了心中的爱,他不计代价,这不是吸引女人最重要的砝码?

一直不太喜欢甘敬这个人物,虽然用了很多笔墨,可这个人的矛盾感还是没有表达好。她的爱情从热烈执着到无奈改变,从陆远回国后的波澜到知道真相后的灵魂游离,导演想让她有一次升华,可惜不成功。这个人物的所有回忆都那么美好,可随着她发型的变化,人也变得虚伪了。她是不甘心的,是的,她一直放不下初恋的和她同苦的陆远,直到婚礼。其实最后她也没有放下,她的今后也不会太幸福,毕竟,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

甘敬骨子里就是逆来顺受的,所以,她的命运也就不在自己手中。以这样的方式,她今后的人生也会活的小心翼翼,婚礼前的几次爆发,说明她不是没有个性和脾气的,但她最后的屈从,只能说明她内心的无奈,她知道陆远消失的真相后的昏迷,与其说是灵魂的游走,不如说是完成了一次洗礼,她更知道她爱的是谁了,无奈的选择让人深思,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苟且和无奈中的?

江浩坤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一直是阴冷的,叹气的。他的生活几乎没有阳光,所有的富足都不能掩饰他内心的贫穷。他极力保护着自己的领地,逼死妹妹的恋人,誓死不让妹妹和自己的情敌好,极力打压陆远,老谋深算又很可怜。他得到了甘敬,可他还是在叹气,为什么呢?他很清楚这样的得到其实多么的可怜,他明明知道,这个女人他一直没有真正的征服。

嘉禾这个角色很成功,一个不到18岁就经历了父亲在异国的突然离去,母亲的无奈抛弃、奶奶的痴呆,这些变故足以击倒任何一个人。她的暴戾、喜怒无常、歇斯底里,她的文化经历,让她懂得很多,又似乎什么也不知道,她想当然的办一切事情,又很依赖,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与不协调的成熟混在一起,演绎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她可以胡闹,因为有陆远的呵护,她可以任性,因为有陆远的纵容,她也有胆小害怕的时候,于是矛盾中的她就会有很多矛盾的故事,她喜欢小蔡,因为性格与自己的爸爸很像,她依赖陆远,她内心是当他是爸爸的。

那个多数时间糊涂,偶尔清醒的奶奶,也是这部电视剧中最成功的角色,把一位母亲的爱演绎的淋漓尽致。即使是糊涂的时候,也那样的爱自己的儿子,当她以生命最后一次清醒告诉大家她知道的一切时,母亲对儿子的爱升华到了极致,让人潸然泪下。

看这部电视剧,感觉每个演员都很好的表现出了人物的特点,准确的把握,逼真的表演,让人不自觉就能进入到角色中。能牵着大家的心绪来看电视剧,这是导演的本事。

也说说不足吧。一是既然陆远和江浩坤是那么多年的老同学,就不可能不知道他有个妹妹江莱,不可能掩饰那么久;二是陆远在上海找工作的时候,餐厅老板一上网搜索,就找到了陆远在美国的那么多资讯,有那么多重要的明确说明,甘敬这个现代人怎么可能不上网查?她在美国找不到陆远那么久,用的是中国最古老的`贴小广告的方式,而不是借助警方,让人不可思议;三是奶奶最爱给儿子吃的饺子,其实是北方小吃,不是上海家常饭,这一点感觉别扭;四是彭嘉禾上大学难道不需要参加高考?交代不够。五是剧情有些拖沓,从20多集就基本说完的主要的故事,拖拖拉拉的弄了42集,让人回味的东西少了。

瑕不掩瑜,这是一部值得认真看的好剧,有很多经典对白,有很多让人深思的场面,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刻骨铭心,只想说明真爱的力量。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好”,尝试挖掘人的内心和真爱,用深刻代替了肤浅,是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关键。

篇15:好先生观后感

近来最受关注有话题的一部戏,应该是孙红雷主演的《好先生》了。“颜王”和“小绵羊”基情满满的综艺CP,车晓和江疏影两位气质女神的比美斗艳,还有“国民闺女”关晓彤的叛逆与成长,都成为全剧的亮点。有男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有兄妹之间的爱与争执,有恋人之间的纠葛虐心,也有超越血缘的“父女之情”。笑中带泪之外,也让我们对“好先生”这三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几年,孙红雷在“综艺范”的路上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昔日高冷的演技派男神已经逗比得停不下来。《好先生》作为他暌违电视荧屏两年之作,自然是期待值爆棚。他扮演的“陆远”也毫无悬念成为全剧的搞笑担当和男人典范。留着齐刘海的呆萌发型,看似放浪不羁,说话不着边际,往事不堪回首,生活一出闹剧。但就是这样一个毛病太多槽点一身的男人,却是一个有情有义华丽逆袭的“好先生”,里外反差之大颇有戏剧性。

老实说,“陆远”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好男人”完全不搭边,打架斗殴酗酒坐牢,但“人不可貌相”用在他身上又再恰当不过。对患难与共的兄弟彭海,他心怀愧疚不负所托;对失去父爱的“彭家禾”,他勇挑责任不离不弃;对曾经挚爱的前女友“甘敬”,他旧情难忘痴心不改;对热情美丽的江莱,他赤诚以对渐生好感;甚至是对后厨菜鸟“小蔡”,他在狂虐之外何尝不是考验和期待呢。关于生活,他经历惨败,却自我救赎重头再来;关于爱情,他曾经失去,也勇敢向前寻觅真爱。“陆远”教会我们一个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太多,但求勿忘初衷无愧于心就够了。

除了孙红雷扮演的“陆远”,仗义厚道爱女情深的“彭海”,为爱痴狂护妹过火的“江浩坤”,还有励志向上善良至诚的“小蔡”,都在某个方面上是“好先生”的化身,四个人组成的“男人帮”让这部剧在动人亲情炙热爱情之外,也多了几分男性的款款柔情。

很喜欢这部戏笑中带泪、戏谑真情交织的画风,轻松活泼之外也有暖心和感动。不拘泥于情节的俗套,不沉溺在狗血的煽情,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尽力生活化,演别人,也做自己。剧情的叙事结构也有点意思,在现实中穿插着回忆,一个画面切到在美国的过往回忆,环境变了,外貌变了,境况也变了,不变的是那份真心和情义。对《好先生》的短镜头印象深刻,或是场面惊艳,或是极尽搞笑,如同在看一幕短剧,无论是对话和表情都很入戏,哪怕剧情有所瑕疵也无所谓了。这部剧在拍摄手法上的创意,还是很值得点赞的。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我们都面临着太多的诱惑,金钱亦或是感情。无论沿途风景多美,都要守住自己道德和精神的底线,但求问心无愧。不禁想到了两个娱乐圈的“好先生”,佟大为和黄磊。佟大为,花园走过一路芳香,心里却永远只住着一个女人。有过分道扬镳,也曾年少轻狂,最终还是紧紧牵起她的手自此不放开。高调恩爱,低调幸福,为家奋斗,为爱执着,佟大为绝对是好男人。还有黄磊,曾经的文艺男神如今的三好男人。专一宠爱孙莉,居家、真实、温暖、长情,一辈子只是三个女人的“黄小厨”,此生只求伴她到白发满头。对黄磊来说,发福是一个家庭煮夫的幸福肥,一般人真学不来。

出得厅堂,进得厨房;可以颜王,可以疯狂;卖一手好萌,装得起高冷;当得上男神,爱得了女神;《好先生》给新时代的男同胞们好好上了一课人生和爱情课,纵然生活很难,始终笑着向前。哪怕爱情艰辛,也要奋不顾身。

篇16:《妙先生》观后感

《妙先生》观后感

这部影片,是献给勤于思考的人群的礼物。若不能放下对单纯的`黑白善恶的迷信,若不能跳出别人给你建立的三观和人生,那么请友善路过就好。

有些评论说这部片子情节弱于《大护法》,这不无道理,《妙先生》的故事性确实没有那么强,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一个故事,它是个载体,是导演和编剧传递想法的载体。如果你曾被少年初心和世俗洪流所撕扯,纠结于“和光同尘、从善如流、做识时务之英雄”还是至少“坚持沉默反抗”,那你会懂这部片子,会懂丁果的话:“善良本来就是一种牺牲,自愿牺牲或者被人牺牲。”

这句话可以对应千古难题——牺牲一个人,救更多的人,这样做对不对?

在我们被教育的三观里,答案是肯定,牺牲少数拯救多数嘛。但一条人命就真的贱于五百条嚒,什么时候开始,人的生命是用数量来计量价值的了呢?如果回到几千年前的价值观,那是不是一个贵族的性命贵于五百个奴隶的性命呢?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应该被讨论,因为没有人应该被牺牲,除非那个人自愿。

贯穿《妙先生》全片的善恶的讨论,其实回应的,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讨论。所以我在开篇时说,如果执着于善恶黑白,那请友善路过就好。因为在《妙先生》的逻辑里,善恶本就存于一体,端看你如何使用。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篇17:《嗝嗝先生》观后感

看观《嗝嗝先生》这个片子后,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对付一个从教十几年的老教师的我而言。洗涤心灵,反思自身工作,重新审视自我。

片子中的嗝嗝先生患上一种独特的病,从小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发展,固然有爱她的家人让她总是受伤心灵可以安顿,但她对爱的需求却远远不敷。直到老校长给他竖起大拇指。这不仅仅是一个勉励,更是一种给她指明偏向的`北斗星,让她感想感染到了理解与爱,同时也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所以才选择做一名教师。工作中,碰到一群问题学生面对学生的挑衅。她惊吓、苦笑、斗智斗勇瓦解的时候,本身躲在角落里呜咽。观到这里相信每一位都邑有很深感触。

问题学生们被浸染后,她的讲堂成了爱的海洋。孩子们爱上学习,取得了提高,她发自的内心的快乐。爱的种子就悄悄在孩子们心中生了根。孩子说她是指引偏向的北斗星,她哭了,其实在她观来是孩子们才是照亮她的北斗星。这让她加倍坚决她的教导生涯。

影片的亮点是她的教授教化理念、教授教化措施很新颖,寓教于乐,愉快学习,深受学生喜爱。她倡导开放体验式教授教化,比如把课堂挪到篮球场上,同学们边玩篮球边学习物理和数学。又比如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向学生扔鸡蛋既办理了早餐,又学到了抛物线知识。

好的先生是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拿可乐做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一起吃饭,没有先生和学生的边界,和朋友一样。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有魅力的先生谁不喜欢?

联系自身我们的这个职业便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固然暂时观不到他的发展为一棵参天的大树,我们也给孩子做好了爱的基本。种下一颗爱的种子,总会有一天长出爱的果实。

篇18:《先生·好》观后感

《先生·好》这部影片很早就听说了,只是才有光阴观。

每个生命最天然的声音都是想做本身,如果生命里的这个声音在恰当的时候遇到了些微回应,那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影片《先生·好》带我们来到了1985年的南宿一中高中三班,一个十八线的小地方,八十年代是个神奇的年代,革新开放、万物苏醒,重获生命力的人们开始体验发展带来的惊喜和碰撞,这此中尤以孩子们为代表。

一开始时候感觉苗宛秋(于谦扮演)也不过是普通的一个喜欢品学兼优听话的`学生的先生,对“坏”学生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什么犯差错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甚至以为的民主评选班长也只向着勤学生。这一瞬间会让我感觉,这个先生其实也不过如此。

后面发明,其实苗宛秋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吧,分明印证了那句“当孩子弗成爱的时候,正是最必要我们的时候”,他甚至不善于表达本身的内心想法,做的每一件事倒是为学生负责。懂得学生的心理行为,知道怎么有的放矢,耗子生病要做手术自发捐献一个月的工资。洛小乙想要投军却因为关婷婷的挑拨离间让洛小乙没能入团,被误会和宁静搞工具,洛小乙开始了自暴自弃,照样苗宛秋让洛小乙回头。跟宁静说人生途径十字路口许多条,偏偏有当下一两条是对照紧张的选择,让宁静清楚本身的人生筹划。为高考的学生免费补习被举报导致停职(后来宁静去教导局阐明了环境,苗先生规复了职位,还分到了房子,但他没有接收,因为这是宁静出了车祸换来的)先生也不是没故事的人。

影片中很动人的一幕是,文明扶植把本身费力攒的买灌音机的50块钱捐给耗子做手术的时候的霸气,认为到不禁堕泪。

还有一幕是宁静骑着苗先生的自行车闯进教导局,哭着说“县长,救救我们先生吧。”

动人的瞬间便是这么突如其来。

坚持了多年的稳固信念一朝被破碎,大概恰恰必要走回到原点,捡拾起本身的初心,问一问想一想。我想火车上苗先生的行李里必然有那只口琴。

先生好,请做个好先生!

相关专题 观后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