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电影观后感700字

梦思的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学生电影观后感700字

【简介】感谢网友“梦思的梦”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学生电影观后感700字(共19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中学生电影观后感700字

今天,我们观看了电影《霍元甲》,本片主要讲得是一代宗师霍元甲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影片重点讲了霍元甲一生的主要经历。他小时就非常喜欢武术,但是由于他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认为武术就是打擂,就是要获得“中华第一”的荣誉,从而导致满门皆亡的悲惨结局。从此以后,他彻底醒悟了,他对武术有了全新理解。他利用他非凡而精深的武艺打败了众多外国高手,他的那种“精武”精神也流芳百世。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霍元甲最后与日本高手的擂台赛,表现了霍元甲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以及他爱国的精神。看一看那在战乱时的霍元甲,再想想我们这些生长在鲜艳红旗下的青少年,我们无地自容。

爱国是霍元甲具备的第一个品质。我们从小就接受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可有些同学不认真学习,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其实这也不是爱国。

自强不息也是霍元甲的一个重要品质,因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而被父母亲视为掌上明珠,有些学生就是娇生惯养,处处依赖父母,连一点事也不做,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放弃了战胜挫折的希望,有些学生具有依赖思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次出门,父母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若不小心少说了什么,都会惹出麻烦。

《霍元甲》这部电影看完了,但霍元甲的形象久久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们应该学习霍元甲身上的优良品质,做一个自强不息,为国成才的时代少年。

[简评]由一部电影升华到培根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为国成才”已深深扎根于培根的孩子心中。全文中心突出,引议结合,总分总结构严谨,“爱国,自强”分论并列有致,是一片很好的观后感。

篇2:中学生电影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以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为原型,讲述了80年代的三位大学生的青春史、创业史。

从中我们至少悟出一下道理:

1。只有观游世界,才有世界观。永远不要只活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从你走出的那一刻起,你的思维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2。格局决定结局,大梦想的老板吸引大梦想的人才,小梦想的老板吸引小梦想的人才,当跟随我们多年的优秀人才离开我们时,我们一定要向内求解,一定是我们的梦想不能够吸引他们。

3。使命感会让你动力无限。前期创业是为了赚钱,到最后一定要心怀使命感;做到一定阶段,目标是成就员工,成就行业时,高手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4。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力挺,人捧人高,人贬人低。领导应多认可、鼓励员工,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成长需要时间,让我们加速成长的就是得到领导的认可、鼓励。

5。领导人一定要学会示弱。管理就像一个弹簧,你强对方就弱,你弱对方就强;领导者可以什么都不精,但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能让多少人相信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6。当爱没有增加一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领导人要深入员工内心了解员工需求。当员工只要一个苹果时,即使给他一火车的香蕉,他也没有感觉。

7.使我疼苦者必使我强大。今天的不成功是因为我们伤的不够深、痛得不够烈,要感恩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伤害”过我们的贵人,因为他们,我们才努力更加成长。

8。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下师为无上事,学习身边人。

9。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失败原因只有四个字:“学习不够”。

10。世界万物要么走向成长,要么走向灭亡,等

篇3:电影700字观后感

今天是星期六,为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市群艺馆三楼观看《毋忘国耻——日本侵华暴行史实展》。这次展览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第二部分,处心积虑,疯狂侵华;第三部分,滔天罪行,惨绝人寰;第四部分,同仇敌忾,捍卫中华。

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图片,让我和观看展览的小朋友都非常生气。从“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日军一步步侵略中国的领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的旅顺大屠杀,全城一万多名居民幸存者只有36人。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日军杀害我同胞30多万人。还有平顶山惨案、潘家峪惨案、平阳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等等,日本鬼子真是太坏了,他们在中国轰炸医院,残害儿童,杀人如麻,罪大恶极。

爸爸指着图片说:“日本鬼子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你看,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百团大战……经过8年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帅帅,你要永远记住《后记》中的这几句话。”我来到这块展板前,一边读着一边写着:“前事不忘,后事之事。一桩桩血淋淋的事实,提醒着每一个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毋忘国耻,振奋民族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看完展览,爸爸对我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我,妈妈,还有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祖国的强大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我点点头对爸爸妈妈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多掌握一些有用的本领,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4:摩登时代电影中学生观后感

影片之所以命名为“摩登年代”,而不是什么“魔法奇缘”之类,主要因为主题不在“魔术”,而是情感,是写实。近两年魔术题材的影片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好莱坞有《惊天魔盗团》、《超级魔术师》,国内前两年还出过一部《大魔术师》。

所以在笔者没提前做过任何功课在对此片一无所知的情景下,影片一开始真的有吸引到我,可能是因为这种题材国内比较少的缘故。再加上导演把影片的场景,道具,还有人物的服装上故意做了模糊年代的处理,让你看不出具体是何年何时何地,这种处理很贴合影片的气质。

迄今为止,脑海里一个大老爷们带着一个小女孩的经典画面一向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如今这部《摩登年代》,徐铮一席背带裤、礼帽领着小女孩的画面也深刻了。

篇5:电影红河谷中学生观后感

《红河谷》已经拍了很多年,我到今天才看,有点遗憾,但很觉得很幸运,遇到一部让我恋恋不舍的电影,也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刚在空间更新一个状态:我要去西藏。呵呵,他们对神的崇拜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好几次鹰的出现。藏族不同于汉族,他们死后要进行天_,而鹰就是把他们带到天堂的神。还有西藏的天是那样纯净,那样蓝,原本纯净的土地又多了一份神圣。

在看到丹珠被作为人质时,一身白色的长裙,她就像一位女神一样挺立在那里。当她唱起那首藏歌,紧跟着藏民也跟着唱起来,就像是神的指引。原本以为丹珠只是一个任性、骄傲的公主式人物,而此刻她就是神的化身,用一首藏歌来唤醒人们经受英国枪炮的伤痕劳累又迷失方向的心灵,给子民以心灵的温暖和力量。最后她微笑着和入侵他们文明圣地的人同归于尽。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与爱情有关,雪儿和格桑的相恋就像那个传说一样变成守候,这样的相恋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当电影最后他抱着雪儿在油桶堆中时,他又想起了那个传说,只不过他的守候又多了份无奈的短暂。

当他拿着英国人罗克曼送他的打火机,想起了一幕幕的往事,就像罗克曼说的,我们原本应该成为朋友。这就又要归结到那两个字——“战争”。

看完这部电影,想到了两个词——纯净、悲壮。

电影红河谷中学生观后感(5)

《红河谷》是冯小宁导演在拍摄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藏族男子格桑救下了准备献给雨神的女子,并取名雪儿达娃,两个人一起在藏族部落中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认识了美丽的头人的女儿,并救出在雪山中遇险的琼斯和罗克曼,琼斯因感冒留在西藏休养。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久,琼斯离开了但没想到再一次重逢居然这么快,而且是以这样残酷的方式,并最终毁了这片宁静的土地。

冯小宁导演拍战争电影,一定有风景,其次有音乐,然后是与爱情有关的跨国题材。冯小宁导演的三大法宝全使出来,三位一体,十分震撼。《红河谷》同样如此。在这部片中除了当时最为著名的男女演员邵兵和宁静出演外,摄制组还聚集一批人才作为保证,而且影片题材新颖,向观众展示了19代发生在西藏的藏汉人民联手抗英的故事。

同时,在影片中,导演进行实地拍摄并综合运用各种拍摄手法呈现出雪域高原独特的人文风光,使得影片画面呈现出凝重、神奇和斑斓的油画效果,令观众赞叹不已。而片中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英国青年的异域感,再加上战争的激烈场面,整体上构成了极为震撼的视听效果。在大量的粗糙滥制的影片不断产生的情况下,《红河谷》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引起巨大反响,并因此得到了美誉,成为当年电影界的大赢家。

篇6:春风化雨电影中学生观后感

电影《春风化雨》主要讲的是一位姓张的老爷爷办了一家留守儿童学校,他带着几十个孩子在那里共同生活的故事。

有个新转来的男孩叫蓝泾雨,他不听爸爸的话,私自逃学,和镇上的小混混黄三毛等干坏事,到网吧里鬼混。之后在张爷爷不断的关心下,蓝泾雨恢复了自信心,也改正了自我任意放由的性格,把他从邪道上拉回了正轨,让蓝泾雨受用一生。

还有个小女孩叫金锐,整天闷闷不乐。因为她明白妈妈离婚了,又和别的男人结了婚,妈妈不再来看自我,小金锐十分悲痛,便去找爸爸,谁知爸爸又成了家,闭门不见。金锐明白爸爸不要自我了,心都要碎了,她感到异常孤独,异常无助。在万般无奈之下,她给妈妈写了封信,妈妈看过后泪流成河,便去与金锐重逢。母女俩相逢后大哭一场。教师和张爷爷让金锐受伤的心改变了,变成了一位每一天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享受着父母的关怀,就像小树有了太阳的照耀,雨露的滋润,长的才能更加茁壮!在片中,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孩子们又是幸运的,张爷爷和教师的关心就是太阳,雨露!春风化细雨,细雨见真情。看到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听到那一句句撞击心灵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了张爷爷坚韧、无私无尽,默默奉献的伟大!

只要你奉献爱,有颗爱的心,春风也会化成雨露。

篇7:活着电影观后感中学生

活着,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活着》,对中国百姓的妥协,忍耐和坚韧最入木三分的写实。

影片展示的不仅仅是福贵的活着,更是那个年代中国百姓的一辈子。

张艺谋在改编时给福贵设置了皮影戏的皮偶,这是这部电影中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恰如《天堂电影院》广场疯子一样。表面上是人在操纵着皮偶,上演着悲欢离合;事实上,福贵何尝不是命运手中的一个皮偶呢?他又何尝能够操控自己的人生?

电影展示的是一种大悲怆!个体与历史,生存与环境,偶然与必然的大悲凉!

一群小人物,在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中跌跌撞撞。在主人公刚抓住生活中的一点点喜乐时,命运的残酷一面转瞬即至--------人身不由己,人呼天抢地,人欲哭无泪,只有保持一种淡淡的希望--------活着,以苦为乐,从绝望中找希望,这是特定时代给他的信仰和追求,不然,你能怎样?谁都无法逃离的命定的劫数!

“活着”为的什么?

它不是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有一些感情的联结。

一个人的活着,不仅仅是个人在活着,他还从身边的人那里获得生存的意志与动力,同时他又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而他又因别人的活着而活着。 有了为别人而活,别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他就不会轻易地被外在的一时的荒唐与残酷所击倒,这就是影片给我的启示。

篇8:活着电影观后感中学生

余华弃医从文,这与鲁迅相同,后成了一位名振海内外的作家。我是看了小说《活着》后从内心肃然对他敢于直面现实而起敬,这与鲁迅又俨然相同了。

余华是这样解释“活着”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盲目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我赞同他的观点,面对当今社会如此多的贪官污吏,我们也不应该苛求作家有多么高远的社会责任心,他能勇敢地再现历史,就足够了。

当我看完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后,又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次被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所震撼。从我内心早就想写点什么,但颇感苦涩,很难落笔。不夸张地说,看《活着》小说和电影,我都是含着复杂的泪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颗泪珠都闪烁着人性本有的怜悯之光泽。

余华的《活着》通过徐福贵有些超脱的叙述,故事沿着倒叙展开。而电影则是张艺谋借用一支讽刺的椽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度近达半个世纪中国农民家庭悲欢离合的画卷。虽说故事是虚构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实,真实地存在于广大农村的某个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杀的中国农民的命运史诗。

故事平淡真实,福贵悲凄的大半生,伴随着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但我不知不觉地被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动了,我品味到了什么叫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不能说这部作品多么伟大,我只说他真切地告诉我什么叫活着……命运如此,福贵有得选择吗?人在命运面前显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觉而言,是我目前看过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导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见,“老谋子”对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说张艺谋的电影是给外国人看的,但我觉得更是给我们看的。中国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现实,中国的希望我以为要敢于否定我们的过去和自己。您说呢?

有些人生来就名声显赫,但更多的人生来是默默无闻;有些人生来就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人生来就充满了艰辛与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么样,而是今后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学会在苦难中锻炼和忍受。人生漫长也短暂,也不要嫌过程太坎坷,因为只有历经磨难获得的胜利才更让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活着的人都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人是应该活着,因为世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感情!

篇9:十二生肖电影中学生观后感

今天我跟我的好友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十二生肖》。这部电影讲诉的是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期的情形。因此导致了我们国家一些珍贵的文物流落到海外。整部电影围绕着以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为主要线索展开的。

在寻宝过程中,困难重重,但jc团队不怕一切困难险阻,盗窃了兽首与许多珍贵文物,却为了巨额奖金交给了文物贩子。最后被可可的爱国情怀感动了,不顾生命,把将要投入活火山的龙首交给祖国。尽管他已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但最后还是恢复健康。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潮澎湃,一股接一股的暖流涌上我的心头。同时,我也十分愤怒。是的,这是我们中国人民自己的东西我们理应拿回来。片中嘉芙莲的曾祖父就是当年抢夺金银财宝,放火燃烧圆明园的一名将军。他以及他的后代都认为大英帝国打了一场胜仗。错!那是他们偷窃来的,他们之所以要放火燃烧圆明园,就因为他们怕这种小人的做法被君子耻笑。依我看来,他们打了一场一败涂地的败仗,他们败在了道德上,他们对圆明园的各种奇珍异宝虎视眈眈,才会做出这种道德败坏的事。啊!难道他们一点儿良心都没有吗?我简直眉毛都要燃烧了!

电影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大致的意思是,举世无双的建筑,建造可能需要很久,但是要毁灭它却不用吹灰之力。

圆明园终究毁了,但是它时刻提醒我们祖国的强盛需要我们来振兴。

啊!我一定要爱国!

篇10:十二生肖电影中学生观后感

现代生活越来越发达,电影产业也迅速发展,爱情片,喜剧片,惊悚片、科幻片层出不穷,吸引眼球。电影在娱乐我们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思,激励我们的电影越来越少了。

几天前看了一部动作片《十二生肖》,成龙主演的,片中很多次演到我们国家的文物被拍卖,被运到各个国家去,这其中的事情引人深究,成龙等人通过高科技等把我国的文物调换,并用计策和才智、勇气克服了许多途中遇到的困难。其坚持不懈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片中的成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调换国宝,却在最后的关头又醒悟,的确让许多人为之佩服,为了国家而放弃自己的利益现在这个社会中这样的人还多吗?

片中的许多故事情节还引人深思,例如有个镜头是这样的:在国外的一个博物馆里,中国人发现了里面有件自己国家的文物,就偷回来了,而当主人发现后却没有责备他,而是说你们国家的东西该归还给你们。这个镜头让我感触特别深,外国人都知道的道理,又有多少中国人不知道呢?

这部电影充满了许多惊险刺激的镜头,也有许多运用勇气和智慧解决问题的想法值得我们学习。在成龙抱着最后一个生肖头跳入火山中时,所有人都揪着心,我相信所有人的想法也都和成龙一样都不想属于我们国家的文物掉入他人手中,几乎所有人的思想都连在了一起。

这部动作片在带给我们惊险画面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现了我们电影的思想与核心。在带给我们刺激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冷静的头脑和睿智的心态。这点就值得我们学习,片中主人公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坚忍不拔、勇敢冷静的品质不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这部片子给我的影响很大,不管是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电影画面还是动作特效,都很棒,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很大,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精神激励我们在对待挫折和困难时,都要变得勇敢果断,都要不畏艰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十二生肖》值得一看,相信你看过以后也会受到深刻的影响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篇11:中学生《狮子王》电影观后感

《狮子王》重新制作上映了,比起25年前的真正的“动画片”来说,这部重新制作的电影,简直可以称作是角色配音版的纪录片,如果把配音去掉,浓缩一下剧情,几乎可以收录到BBC的《王朝》里面。可是优画质,重细节的新作也许永远也达不到原作神作的地位。

熟悉的陌生片

毫无疑问,《狮子王》是我无比熟悉的一部电影,但是现在仔细回想起来,我必须承认我真的是一遍也没有看过。但是,没看过不代表不熟悉,恰恰相反,我对这部电影真的是无比熟悉。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室友在书店买了很多英语学习类的书,其中有一本《狮子王》,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本书和两盘磁带,磁带里面是几乎完整复刻的台词对白独唱对唱,书没有太看很多遍,但是磁带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所以,尽管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确实已经几乎一秒不差的听过无数遍。之后,我觉得这个电影故事是如此之棒,用来学习英语也相当不错,我又“花大价钱”买了同样的两套书分别邮递给两个再战高考的表妹。回忆起这部电影,总能产生相当大的感情漩涡。

封神的原作

无需赘言,原作《狮子王》是一部非常非常优秀的动画电影,甚至可以排在盛产神作动画片的迪士尼作品榜的前五位,它的优秀并不只是限于动画、故事的范畴,最加分的当然是配乐和歌曲,几乎首首都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所以,新作明知不可能超越,也不打算浪费如此“金山”,将原作中的成名歌曲全部保留,有些换新人演唱,水平见仁见智。

还有必须要说的,原作中的配音演员真的是非常棒,回忆起这部电影,脑子里除了非洲土著语的开头吟唱、Elton John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Hakuna Matata》之外,就是刀疤那连续三个”Mufasa,Mufasa,Mufasa“的台词,当年听起来,就像他说话喷出的气都到了我耳边上一样阴森可怖。

对比原作,新作生怕创新失误,距原作上映已经25年过去了,情节还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是辛巴由一直逃避到敢于直面的转变还是发生的那么短暂和突然,缺少铺垫和情结推进,多少说不过去。

更说不过去的,是配音演员的选择尤其是辛巴的配音演员的选择。别误会,Donald Glover足够优秀,如果生活中真的有让你觉着即使再努力差距是难以企及的人的话,Donald Glover(Childish Gambino)肯定是其中之一,无论是影视编剧、导演、演技、歌唱技能,真的是近年来少有的能做活做全套全套都出彩的全才。我早就想专门下一篇文章来抒发,我对他的崇拜,只不过一直没有下笔, 他已经优秀到不用这一部动画电影的配音角色来证明的地步。但是,他却成为了辛巴,音色并不适合的辛巴。他的声音太薄太尖,太Childish了,好像未完成青春期的变声一样,印象当中的成年辛巴,声音应该更粗粝雄浑一些,否则怎么对得起他的怒吼,别忘了,它是一头即将登基的狮子王。

献给回忆

当片头的非洲音乐响起,当熟悉的音乐中生灵奔腾出一股生机繁荣气象,当Rafik双手举起小辛巴,当辛巴和Mufasa的背影刻在星空里,种种听过无数遍的场景重新出现的时候,也许一切的缺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把打开记忆胶囊封印的钥匙,里面的东西又重新出来四处乱撞,然后它们又成为了打开一道时空穿梭的门的钥匙。

篇12:人工智能电影中学生观后感

爱是高级生物之间最美妙的交流,也是维系种族繁衍生存、让生命更加灿烂的一种方式。那么机器的爱呢?机器人的爱呢?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有两部电影表现了机器人那种渴望家庭、渴望被爱、渴望被接纳的追求。但是无不满含绝望和希望,无不令人伤感和沉思。前一部是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机器管家》,后者就是今天要谈谈的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

对于充满了童真的斯皮尔伯格而言,他的大部分作品应该都是老少皆宜的,除了那个压抑、悲惨、在非人集中营里涌现出一丝人性闪光的《辛德勒名单》。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斯皮尔伯格虽然完成了老友库布里克的遗愿,完成了这部别具一格的科幻作品,很难说里面有多少库布里克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这部电影,越看到最后越令人伤感,甚至化身机器少年,做着那个永无止境的回家之梦。

在一个智能机器流行的年代,很多机器人介入了大众的生活,有一个可以产生感情的机器小孩被一名儿子患了绝症的家庭收养,后来儿子的绝症治好,小机器人被逼无奈被家庭抛弃,开始了流浪之旅。机器小孩对这个家庭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一旦被抛弃,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回家。后来他去追寻童话中的仙女,想要变成真正的孩子,在海底过了上万年,经历了又一个冰川期,地球人类全部灭绝,外星生物统治地球,它们将机器人解救出来,研究人类历史,并为他幻化出日思夜想的家庭温暖,让他在幻境中享受母爱的阳光。

这是一部伤感大于温情、绝望多于希望的科幻佳作。从头至尾,都在为那个机器小男孩一心一意想要变成真正的孩子而难过。也为他孤身一人流浪地球而伤心,更为他执着地寻找母爱而落泪。

有爱的旋律贯穿整部电影,即使沧海桑田,真爱确实永存。虽然,那种爱是绝望的,也是毫无结果的,甚至是存在于孩子梦中的。

篇13:人工智能电影中学生观后感

刚才观看了《人工智能》这部电影,故事情节虽然较为平淡,但是我却很感动。

故事讲述的是小主人公大卫,第一个能够感受人类情感的机器人,去代替一对夫妇生病的儿子,但是当这对夫妇的儿子再次回来时,就有了不同,母亲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护他,把爱几乎给了自己的儿子,因为一些错事,为避免危险,母亲不舍但只好把他丢弃在荒郊野外,大卫觉得只要自己成为真人,就能回到母亲身边,他相信了母亲在床边讲的蓝仙女的.童话故事,不幸的是在这时被捉到了机器人屠宰场,靠自己的情感感动的人们,得以幸免。然后通过百事通,得知蓝仙女的下落,便出发去寻找。在海底找到了蓝仙女,一直祈祷着,祈祷着成为真正的人类,就这样过了两千年,人类不复存在,外星人找到了大卫,在漫长的等待中,外星人帮大卫复活了母亲,完成了大卫的心愿但只有一天,在这天中只有他和母亲,这天他享受了母亲全部的母爱,这天是他这两千年来最快乐的一天。时间渐渐消逝,母亲开始永远的沉睡,大卫也陪着母亲一起睡去。

故事就这样结尾了,我相信大家也会被大卫感动,他对母爱的那份执着与期盼,不敢相信他其实是个机器人,他知道母亲的苦衷,包容他的母亲,为了得到母爱,苦苦等待20xx年,这份信念也并未消逝,作为人类的我们或许也要自愧不如。大卫对母爱的那份执着,也好比是对梦想的追求,当我们被失败与挫折打败,被梦想所抛弃的时候,请不要放弃,继续坚持那份执着与追求,不要惧怕时间的考验,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耐心等待,终有一天,会出现一位“蓝仙女”帮你实现你的梦想。

篇14:人工智能电影中学生观后感

开头是一位博士,他想创造一个拥有感情的机器人。

于是,他把目标定为一个小孩腿残疾的家庭,他把机器人做成小孩的模样。一开始,小孩的母亲接受不了,回到家里就哭了起来。可后来,他们自己的小孩的腿好了,最后他们不得不把这个小孩丢到树林中,以免他被拆成废铁。

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超帅的情人机器人。他们到一个知识库中。最后,他们一起寻找到了“蓝仙女”。可那并不是真的,而是最先开始研制的机器人,特别像E。T。然而,他还是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是独一无二的,他最后虽然没有找到“蓝仙女”。可他拥有一段美好的记忆。你相信在以后会有许多的机器人,它们会有自己的功能,服务于自己的客户。一部影片《人工智能》讲述的就是关于机器人的事。

世纪中期,由于温室效应,南北极冰川融化,地球上很多城市被淹没。此时,人类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人类发明出来用以应对恶劣自然环境的科技手段之一,而且,机器人制造技术已经高度发达,先进的机器人不但拥有可以乱真的人类外表,还能感知自身的存在。

莫妮卡的儿子马丁重病住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缓解伤痛的心情,她领养了机器人小孩大卫——本>故事的主角。大卫的生存使命就是爱她。马丁苏醒,恢复健康,回到了家里,马丁心思缜密想方设法的让大卫做错事,从而让大卫“失宠”,最后被莫妮卡抛弃。

在躲过机器屠宰场的残酷追杀后,大卫在机器情人——乔的帮助下,开始寻找自己的生存价值:渴望变成真正的小孩,重新回到莫妮卡妈妈的身边。我只看到这里,他到底能否重回妈妈身边呢

我虽然只看了一点,但我知道,如果答应一个人就要履行职责,不能放弃,要守信用。

篇15: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

8月21日,电影《八佰》在全国上映。人们有理由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历史上的八百壮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壮的真实大片:

一支中国孤军,在日军围困中以寡敌众、死守不退,日军一波一波的疯狂进攻,都被勇士们击退。当日军抵近企图爆破守军所在大楼时,一位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毅然从楼上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1937年惨烈的淞沪会战中之细节。历史细节,唯有放在历史中观察,才能让人更加真实地理解。

当时的背景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不敌日军海陆空一体的凌厉攻势。10月26日,大场失守,上海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为防止被日军围歼,决定放弃现有阵地,全面向苏州河南岸转移。但是,当时蒋介石决定留一支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北岸坚守,最终选择了毗邻苏州河的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实则只有452人,一个营,他们来自第88师,由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在日军已经占领的苏州河以北区域留下1个营坚守,已无太大军事价值。在蒋介石眼中,这支孤军的意义是:让外国人看看,我们还是有部队坚守在上海市区的。

蒋介石满心希望:国联大会11月3日就要在布鲁塞尔开幕了,这个会议,一定要做出制裁日本的决定啊……

1937年9月22日,淞沪会战正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蒋介石在南京就即将召开的国联大会回答《巴黎晚报》记者提问时,说过如此一段话:

“若列国仍又不采取及时措施,遏制日本之侵略,则不但各国对中国原有之贸易为之消减,即各国在东亚之领土,亦必受严重之威胁。故对日制裁,非所以独助中国,亦所以保护国联会员国及相关非会员国本身之利益。本人深信各国远大眼光之政治家,必当有见及此,遵照会章制裁日本,以尽其义务矣。”

一个弱国的悲剧,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难时强国会“尽义务”出手援助。

当淞沪会战局势日渐对己不利后,蒋介石的选择是:要坚持跟日本人打下去,哪怕是象征性地打,也要坚持到国联大会召开,由国联出面干涉、调停。

这又是弱国的悲剧: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坚决的战斗意志与强敌对抗,却幻想通过外交斡旋来达到目的。

国联大会11月3日如期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要求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停止提供贷款和军需物资,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但与会各国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关系,除发表泛泛的谴责之词外,谁都不愿率先制裁日本。

经过3个星期的空谈,11月24日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制裁日本的正义要求,强调九国公约和平原则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采取和平程序。

这份报告书,形同一张废纸。而这份报告书出炉之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日军兵锋,直指瑟瑟寒风中的南京。

心存幻想,又怎能坚决斗争?

八百壮士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时3个月之淞沪会战的尾声。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蒋介石耗费心血训练的20个德械师全部葬送在黄浦江畔,中国雏形的空军也折损了大半战机,海军舰只几乎全部自沉封锁长江航道,抗战初期库存的弹药装备全部耗用在淞沪之战……

从史料中能够读出:中国军人的血气之勇与武器装备、战术理念、战略思想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缺乏步兵与炮兵、战车的协同作战训练,不适应日军的海陆空立体作战。

那时的中国,确实是一个弱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弱”——系统性的弱。

八百壮士作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最终成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抗战的象征。

事实上,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并不是“打给外国人看看”,外国人靠不住。他们以一腔热血,不畏死亡,在全体中国人当中树立了一座坚持抗战的精神丰碑,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八百壮士的结局,同样悲壮。

血战4个日夜后,他们受命退入租界,却被英军缴去武器。这支孤军全靠上海市民接济。他们照样出操和训练,但在纪念抗战一周年的升旗仪式中,遭到租界军人的袭击,4死11伤。他们却只能通过绝食来抗议。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出操时遭受叛徒袭击,中弹身亡,年仅36岁。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将这支孤军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最远的被押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士们有些逃脱,有些死于折磨……

这支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的中国的悲凉。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

这恰恰就是历史予今天的意义。

《八佰》这部电影不仅刻画专业军人的形象,强敌来临,从不退缩,自杀式防止敌人进攻,到现在我心里还在哽咽。逃兵老算盘、老铁,从开始瓜怂,变成一个英勇的爱国主义战士,值得我们学习。谢团长、齐家铭对老兵的教育,对一堆逃兵的言传身教,都值得每个管理者学习。宁知不可为而为之,坚守仓库四天四夜,特派员来劝说为了保存火种,谢团长才放弃四行仓库。

河对岸枪林弹雨,河这岸声色犬马。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不能保护自己,反而让侵略者保护,可悲之极。现在的中美关系恰恰就像八佰,不能寄托于他国周旋,我们要自己争取合法利益,绝不能妥协。在国际交往中,强权才是真理。强权需要强大的国力,因此在中美谈判中,要保护华为、字节跳动,不能牺牲企业利益,换来暂时的和谐。中美之争,是谁做老大之争,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妥协代表着新的广场协议。

篇16: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

最近火爆的电影《八佰》上映了,朋友圈和抖音都反响强烈。爸妈为了加强我的爱国情怀,让哥哥给我们订好了电影票。我怀着激动又复杂的心情来到电影院,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战争类的电影,我无法想象电影里的画面,竟然是真正的历史重现。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254团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团长谢晋元怕日本人发起下一场猛烈进攻,就把420人称作800人。

第四个昼夜最让我激动。外面日本人越来越多,但是战士们子弹也越来越少,他们一个个背上炸药包,打算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只要人在,就不会让日本人靠近一步,势必坚守着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个护送电话线的任务,租界原本可以安安全全的活下去,但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没有隔岸观火,而是纷纷报名参加这次护送任务,牺牲了不知道多少人,才最终接上电话线。战斗进入后期,谢晋元团长为了保住战士们的生命,选择冲过护城桥,虽然最终成功,但是只有三成的人生还。

在这部电影里,我认识到了虽然粗鲁但是爱国爱家人的老算盘;年龄虽小,但是不屈不挠的小湖北;顽强向前,忠肝义胆的谢晋元团长……虽然人物角色都不同,但是都是保家卫国的抗战英雄。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的五星红旗是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和平也是英雄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安于现在舒适的现状,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对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恶行,我们没有资格代替先辈选择原谅。勿忘国耻,向英雄致敬,向伟大的中华民族致敬!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改编的,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事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虽然是败仗,但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苏州河隔开的或许是“两个世界”,但中国人的心不会被分割,只会更加紧紧相连。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令人印象最为深刻。

很感谢《八佰》能够让我们重温这些英烈曾经的壮举,带我们真实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转,体验一场未曾见识的民族较量。

篇17:《一代宗师》电影观后感中学生

如果说《东邪西毒》中的故事是时间的灰烬,最后尘归尘土归土,那么《一代宗师》中的故事就是时间的水流,曾经沧海,但,毕竟东流去。雨夜,是贯穿全片的场景,有血腥的打斗,也有暧昧的许诺。雨水在镜头下放大,像音符一样激荡的水滴,每一颗都美得晶莹。对于一场大雨,水滴是渺小的;对于一个时代,个人是渺小的。可即使渺小的一生,他也有闪光的一刻。

叶问。很多人在怀疑,有了甄子丹的武打形象在前,梁朝伟的文艺范还会不会依旧电力十足,这样想过的人一定不了解王家卫。片名由《一代宗师叶问》改为《一代宗师》,关键词已经落在了“宗师”二字身上,他无需挑战洋人把东亚病夫的招牌一脚踢开,宗师是一种武学境界而不是拳脚,叶问的形象是儒雅的,民初沿海中产阶级的典型打扮,中式长衫布鞋显得从容不迫,一顶西式礼帽又暗示他的风尚时髦。

叶问是富二代,拜师学武是因为兴趣爱好,动机不算高尚,但很纯粹,这种人往往比走投无路被逼学艺的苦孩子有涵养,不求赏口饭吃、不求扬名立万、不求为谁报仇,单纯因为爱好是成为宗师的好基础。开拳的时候,师傅说,一条腰带一口气,练武凭的就是一口气。

片中和叶问有感情戏的是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妻子张永成,另一个是武林前辈的女儿宫二小姐,红玫瑰白玫瑰,朱砂痣明月光,枕边暖柏拉图。

宋慧乔演的张永成,因为是外国人,很多时候她都不需要台词,全靠眼神和王家卫神一般游走的镜头。一个安静、满足的妻子,与其说她是一个角色,不如说是一个符号或一种风格,王家卫经常使用到的女性符号:旗袍摇曳的身姿、婆娑光阴的手、欲说还休的眼神。她曾经是张曼玉刘嘉玲林青霞巩俐。叶问和妻子的对手戏不多,片子开头有一场是带她逛堂子听戏,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失足妇女中,张永成娴静得鹤立鸡群。

王家卫说要借《一代宗师》缅怀逝去的武林,片中广东佛山的共和楼就是这个武林的缩影,发生在这里最精彩的一段戏是1936年。那个时候的共和楼是销金窟也是英雄地,卧虎藏龙。那时是武林中人最好的时光。其实1926到1936年也是近代中国最好的时光,北伐成功国家统一是民国史中的“黄金十年”,然而这一切都被1937年的全面抗战打破。我们还是说说共和楼最辉煌的时候吧,一面是纸醉金迷缓歌曼舞,一面是南北武术争奇斗艳,正如《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的大观园,如此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好不热闹。而叶问挑战北方高手宫羽田的那场盛宴,又如同《滕王阁序》中的雄州雾列俊才星驰各洒潘江陆海。宫羽田和弟子马三是北方武术的代表,有绝技六十四手,邀请南方武师挑战,叶问代表南方迎战。对阵宫羽田之前,叶问和各位南方武师层层过招,王家卫借此向观众普及了许多武林绝技:八卦掌、形意拳、杂家、咏春,以点窥面,可知中华国术博大精深、高手在民间。

宫羽田在共和楼办隐退仪式是为了让年轻人出头,主动把名声让给晚辈,让年轻人担起传承武术的重任。年轻的叶问当仁不让,面对高山绝不仰止,追风赶月不留情,博得满堂喝彩。这恐怕是共和楼最后的风光时候,最香醇的酒、最美艳的女人、最顶尖的高手,还有那些精辟而费解的台词,简直就是古龙小说中的经典场景。

作为王家卫的第二部武侠题材电影,《一代宗师》表现出与《东邪西毒》截然相反的立场,变得积极出世,很多台词完全是《东邪西毒》的对立。欧阳峰绝望地说山的后面不过是另一座山,而叶问说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一念既出,万山无阻。前者见山是山,后者见山不是山,至于何时见山还是山,我们拭目以待。

在宫羽田和叶问比武的时候,也比了“想法”。老前辈宫羽田佩服中华武术会会长叶云表的一句话“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这是站在政治的角度看武林。而叶问则认为天下之大何止南北,这是站在宇宙的角度看武林,跳出人世,境界更高一层,政治上的分分合合都是暂时的,而而武学是永恒的,有灯必有人。武学的传承不是哪一个门派哪一种招式的传承,而是整个中华武学精神的传承:从扎上腰带起练的一股浩然正气、对技艺的不断追求探索创造、对武学奥义的领悟等等。招数门派的不同是外在的不同,而习武者内在的追求是相同的。

叶问共和楼一战赢了宫羽田,何等春风得意。宫羽田的女儿却要为家族从无败绩的荣誉挑战叶问,在共和楼摆下霸王夜宴。这一战,叶问没赢,知道了山外有山,叶问一直想要见一见传说中神一般存在的宫家六十四手。两位武学高手从此惺惺相惜,频繁通信,“叶里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踏雪就是要寻梅,哦,宫二小姐的全名就是宫若梅,王眼镜安排了多么隐晦的暧昧啊。

灯,和照片是片中线索性的道具。灯,用来指明前路,照亮人心。照片,记录时间变化时代变迁。在这个大时代中,有的武学绝技在消亡,而有的却在顽强生长。有的人由刚烈变得脆弱,有的人由温良变得顽强。

1936年,抗战爆发。叶问的人生一下子从春天直接进入了冬天,失去了经济来源失去了亲人,朋友们有的抗日而死有的变成“汉奸”。共和楼还在,金楼还是那金楼,阿姑还是那阿姑,只是换了主人,被日本人接管了。(从前的老板灯叔,我觉得是一条线索,一是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灯字,而是他在抗日时说孙中山是咱大爷。具体隐喻还没想通。)流水的客人,铁打的金楼,这金楼就如同中国的江山,山河始终不会变,只是漫天的旗帜由青天白日变了太阳旗。

叶问的生活陷入困境,眼睁睁看着孩子饿死,靠着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英雄,失去了时势,就是空有一身好本领。最难越过的高山不是远方的高手,而是生活,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时背景音乐响起大概是李香兰唱的《何日君再来》,那甜美的靡靡之音告诉我们,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盛宴之后必是残汤剩羹,黄金十年之后将是残山剩水。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国人笑了,幽幽唱一句何日君再来,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如今事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当南粤武林中人同仇敌忾捍卫三民主义的时候,东北的武林中人却各自为阵。马三投靠伪满,宫羽田劝他回头反被马三所杀,宫的结拜兄弟不但不给宫报仇,反而劝宫二小姐不要报杀父之仇。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故意,故意把义气给南方人而把卑鄙给北方人。血红雪白里,宫二小姐毅然决然走上复仇之路,付出的代价是终生不能结婚和传艺。这是这样一个倔强的人,什么困难也难不倒的烈女,与人抗衡一生最后却向天意认命,叫人唏嘘。宫二是火,绚烂一时终将幻灭;叶问是水,涓涓不竭终成大海。

故事的下半部分发生在1950年之后的香港,内地在经历了清朝民国北伐抗日内战之后,重新洗牌成立新的国家,国民党退守台湾。当台海紧张对峙的时候,香港却是华人冒险家的新乐园,这是一个让中国梦发芽开花的新天地,没有人追问你的过去,你只管去闯你的大好前途。很多人在这里重新开始生活,有的富裕、有的安稳、有的贫困,但无论怎样,东方之珠为这些背井离乡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远离政治、较为安全的环境,虽然它鱼龙杂混险象环生,但遇到的困难都是个人的困难,而不再是沉重的国仇家很。叶问在这里靠教人习武为生,较穷,勉强还过得去。而他的妻子却永远留在了大陆,他一直想对妻子说“郎心自有一双脚,隔江隔海会归来”,并非郎心似铁,而是时代如刀。

张震演的这个人应该是国民党的杀手,1950年之后国民党败退,他在大陆无用武之地,又不愿意去台湾,只身来到香港,躲过从前同党的追杀,在香港开起白玫瑰理发店,同时传授八极拳的功夫。张震在片中的戏是最莫名其妙的了,第一次出场在火车上被追杀,遇上宫二好心救了他,第二次出场在香港,雨夜里剽悍打退追杀他的人,第三次和香港小黑社会三江水交手,打到对方哭着拜师。张震的身份更像是暗示香港的黑社会。现在香港的几个黑社会都和当年的国民党有很深渊源,49年后不能呆在大陆,又何台湾的当权者不合,加上手中有点军队或别的什么势力,就在香港落脚,最开始还有很浓的政治目的,渐渐地变成普通帮派,控制经济,而在政治上不再那么尖锐。这个在《无间道2》里面可以看到一些影子。

宫二小姐在东北为父报仇杀了马三,随后也到了香港,和叶问在这新天地中,旧人相逢。宫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而叶问对武学还在不断追求。他曾经想北上去东北见识宫家的六十四手,去北方的大衣都做好了,但战事爆发,一切都变了,穷困的生活使他变卖大衣,只有留下一粒纽扣作为念想。从前他要见识六十四手,或许还有切磋武艺的想法在里面,但现在更多的是想要为往圣继绝学的心态。白云苍狗时势变迁,多少绝学烟消云散,甚至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一星半点记录,就好象他们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这叫自幼喜爱武术的人怎能不心痛。

大时代给每个人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连刚烈不屈的宫二小姐都学会了认命,叶问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什么。宫羽田曾对叶问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叶问对宫家的六十四手念念不忘,但总也没得到回响。武学,还有整个旧的中国,就是在这样的人事这样的天意中渐渐走向了消亡。有人任由它们像水一样溜走的同时,好在还有人念念不忘,或许是有回响的,只是还没有到它响起的时候吧。

叶问和宫二的最后见面,又到了王家卫话痨抒情的时候了,一群漂泊异乡的人在东方之珠听着粤曲《风流梦》,好似白先勇的情怀,王家卫说了要拍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定好了林青霞来演,在这出戏里面看到了他为“最后的贵族”们做好了准备。

岁月和鸦片损伤了宫二的容颜,在见叶问前她精细地画了浓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是老生常谈了,宫二问叶问“你把我当戏看”,这也是在问观众,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当你把我们当戏看的时候,你可有想过你自己的人生?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前世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不是我跟你。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宫二连连抛出无数金句“我在最好的时候碰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时间了。说人生无悔,那都是赌气的话,若真无悔,那人生该多没趣啊”。“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为了久别重逢”,“我选择留在我自己的岁月里”这几句话和《东邪西毒》最尾张曼玉在海边说的一番话似曾相识,就连章子怡此时画的妆都和彼时张曼玉的妆一样,但张曼玉那时是无可把握的悲凉“我输了,在我最好的时候,我最爱的人竟不在身边”。红颜辞镜花辞树,比起张曼玉的深深遗憾,宫二要幸运多了,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幸运,她的年华没有虚度。

她见过了自己,见过了天地,还没有见过众生,不知是她不想,还是健康不允许,但她把这个愿望托付给了叶问。作为宫家武术的最后传人,她选择留在自己的年月里,把武学传承的重任托付给叶问,唏嘘啊唏嘘。或许她知道叶问才是最适合传承武学的那个人,他有着她都不能企及的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宫二是武林的挽歌,她的永别标志旧式武林的终结,那个飞檐走壁的时代,那个劫富救贫的时代,那个仁义忠勇的时代。叶问就好像但丁(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和新时期的第一个诗人),他既是旧式武林的代表,又是新时代武术的传奇,香江水割断了历史,侠客在前头,宗师在后头。

为什么武术叫功夫,功夫其实就是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过去的日子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都和叶问一样只有眼前路,而没有身后身。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但要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篇18:《一代宗师》电影观后感中学生

我觉得《一代宗师》这部电影是变形金刚2和阿飞正传的合体,作为一部号称是武侠片的电影,在打斗镜头中的表现应该说是不错的,但仅仅是不错,就像我们看变形金刚2一样,标准的好莱坞工业电影,集技术与大成者,你几乎在技术层面上挑不出来什么大的毛病,但仅仅如此,成熟的技术可以带来炫丽的精致的画面,但是当这个画面反复呈现,人们还是会有些许审美疲劳。看变形金刚2的感觉肯定不如变形金刚1更加刺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传统武侠电影的技术之路我觉得应该始于《英雄》,张艺谋的英雄是他拍电影的最后一个进阶,开创了大场面的商业化电影,用唯美的画面和先进的技术,让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特技第一次接近工业化的水平。这和以前依靠演员的卖命、卖萌和简单的用维亚吊来吊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所以说一代宗师只能在这方面做到合格,并无创新及变革。唯一够好的镜头是什么呢?叶问和宫二那个旋转的擦脸而过?还行,挺好看,宫二于马三的打斗也还好。

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是冲着王家卫去的,即使他们并没有看过花样年华、阿飞正传、蓝莓之夜、春光乍泄中的任何一部。他们也会冲着金像奖、金马奖、戛纳奖,冲着梁朝伟、章子怡、张震挤进电影院。于是王家卫摆出了一个很别扭的姿势,迎合着压力,拍出了一部很别扭的电影

他必须迎合现实潮流、如果一代宗师不是开拍那么早,我相信3D也一定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但是他又不肯放弃属于他的那些超慢的镜头、超慢的动作,超大的脸部特写,和超王家卫式的旁白,于是就有这样一部我们不能叫做商业片的太极宗师,因为这个电影甚至连一个延续的故事都没有,而我们也不能把他看成传统的王家卫式的电影,因为他已经贯穿了太多不相干的商业因素。

篇19:《一代宗师》电影观后感中学生

百花奖两项大奖,紧接着见众生的发布会,1分43秒的预告片,把《一代宗师》又拉回到观众的面前。时隔一年多,其实不算久别重逢,更贴近小别胜新婚的激动和狂喜。

预告片太短,意犹未尽,回味悠长,反复重播几十遍,电影中的千头万绪慢慢浮现出来,仅是回忆都能让人诸多感慨,也许只有王家卫能做到,因为隽永的台词,也因为过目难忘的镜头。

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一代宗师》,应该是“藏”。在电影里,藏是武林的风气、高手的智慧;在电影外,藏是王家卫的哲理、给观众埋下的伏笔。一部拍了10年的电影,到底藏了多少东西?之前三个公映的版本不过管中窥豹,宫二藏了六十四手,叶问藏了一份情,丁连山藏了里子,一线天藏在理发铺。到底藏了多少东西?王家卫将用全新的3D版给出另外一个答案。

要是用一个字来形容王家卫呢?应该是“慢”吧。慢不止是状态,更是态度,是他对电影的尊重,去年公映并没有给电影画上句号,有了3D,才算圆满。因此,这次重新出发的3D版并不是《一代宗师》的回炉再造,根本就是未完创作的延续,王家卫让人猜不着、摸不透、想不明,一如他永远隐藏在墨镜后的脸,他不会给你直白的解释,只愿意用电影来说明一切,那就暂且先回到电影。

“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这样。”

在我看来,做3D也是这样。

3D在国内从兴起到普及,还没有《一代宗师》创作的时间长。09年的《阿凡达》上映算是3D元年,当时3D还作为舶来品国内鲜见,放映环节更是跟不上,在多数影院,看3D还要用手支着厚重的快门眼镜。回想起来,王家卫在筹备和拍摄《一代宗师》的时候,即便他想以3D拍摄,肯定也力不从心。反正不具备创作条件,先安心拍好2D再说。

每年都会参加不少展会,每一次3D都唱主角,越来越多的3D公司说明上游制作的成熟;从快门到偏振,再到双机放映和商品化了的激光放映,说明了下游放映的完善。这时候再将《一代宗师》以3D形式呈现正当时。

会有人对转制的3D持怀疑态度。转制不是为了省钱,不是敷衍,王家卫在发布会上说,做3D花的钱可以再拍一部相当规模的电影,此言非虚,一个靠谱团队的制作费相当高昂。不论是实拍还是转制,都只是制作形式,并不决定最终的画面表现,即便是3D实拍的作品,也会根据不同的镜头和纵深感而去选择后期制作的3D。

“只有我这里装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新版的预告片着重突出了画面的美感,见微知著、纤毫毕现。疾雨微尘,落花飞雪,呼之欲出的过招,叶问和宫二的擦面而过……王家卫用心良苦,早在拍摄的时候,就已经给今天的3D版留下了后招,他在镜头和画面上一直是完美主义者,容不得0.01秒的瑕疵,这样的一个人,会用不合格的3D来毁了自己的心血之作?

相关专题 观后感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