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需求与供应的联系论文

葵倾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会计信息需求与供应的联系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葵倾”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会计信息需求与供应的联系论文(共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会计信息需求与供应的联系论文

有关会计信息需求与供应的联系论文

我们如今现已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意味着效益。在商场经济中,把握越多的信息就意味着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效益,在很多的信息中,会计信息占有着主要的地位,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开展和公民的利益。所谓会计信息是指会计经过一系列的承认、计量和陈述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出资者、债权人以及别的各个方面供应有关公司财政状况、运营效果和现金流量的主要信息。

一、会计信息的供求联系

会计信息论文在商场经济中同别的经济产品相同,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受到商场供求因素的操控。会计信息需求制约会计信息供应,会计信息的需求表明晰信息使用者需求什么样的信息。需求提出了公司办理当局应当供应哪些会计信息。通常信息需求对供应的制约效果主要经过拟定会计标准、会计准则或准则,把信息需求变为法令或一起认可的标准,束缚辅导信息的供应。但一起会计信息供应反效果于会计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与供应的联系中,公司不仅是一个被迫者,而是与信息使用者两边一起效果,对信息发表一起产生影响。会计信息的供应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动的供应。会计信息始终是公司本身办理所必不可少的主要信息,作为办理当局也必定请求会计人员供应会计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开展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商场竞争日益剧烈,公司谋求本身生计开展的内涵动因驱动着公司向外发表更多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需求剖析

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运营者、出资方、债权人。首要,运营者请求会计人员供应与公司运营办理进程有关的会计信息,以便其做出运营办理决策。其次,出资方为了选择出资目标、衡量出资危险、做出出资决策需求了解公司运营状况方面的会计信息。再次,债权人作为是公司本钱的供应者之一,他们请求公司发表有关公司偿债才能的信息,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确保倍数等目标在内的短期偿债才能和长时刻偿债才能。

三、中国会计信息供应现状

1.信息发表的`不真实性

这是现在公司信息发表中最为严峻和损害最大的疑问。公司办理当局出于对公司诺言、筹资、办理成绩的评估等特别意图,通常违反真实性及准确性的规定,对外供应不真实的会计陈述、虚伪的获利和税后赢利及每股获利,这些信息造假做法简直年年都有案例曝光,严峻损害了广阔出资者的利益。

2.信息发表不及时,随意性强

财政信息的有用性之一是它的时效性,如果所供应的信息缺少及时性,则必定失掉它的决策有关性。中国现在上市公司中不按法守时刻正式发表会计信息的做法时有发作,随意性很强,造成了很多的道听途说;一起,对比如公司之间已发作的收买、吞并、严重债款和招股阐明书中的猜测获利或征集资金投向已发作改变,或改变了出资项目等公司的严重事件,也不及时编制严重事件布告书向社会发表。

3.信息发表不充沛

现在上市公司的信息发表中,仍有不少公司疏于充沛性标准或流于形式,在信息发表中,措辞迷糊,模棱两可;定性发表多,定量发表少;绝对值发表多,相对份额发表少,在某些方面不能满意出资者的需求,这些状况在不一样程度上下降了信息的可信性。

4.减轻供求矛盾的行动

根据上述关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应的论述,现在,我们能够采纳的一些行动有:

(1)加强法制建造和法令监管。我们应加大违法处分力度,进步公司失期本钱,法令确定性程度越高,法令责任的严峻程度越大,其所能起到的震撼效果越大,违法者的违法本钱也越大。

(2)改进公司股权构造和公司法人管理构造。健全的公司管理对会计次序正常化和财政监督有用化非常主要。首要应当经过有用的方法来下降国有资产的份额,以改变公司者一切者缺位的现状。别的,使各个公司彼此参股,尽量使得几个大股东的份额都不是占有绝对多数而彼此制约,这样就不会为利益都趋向造假。

(3)加强监督。①充沛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要确保他们能够对公司进行平时监督和暂时监督,在事前、事中、事后来防止、操控、惩办有关人员在供应会计信息方面上的疑问。②加大关于有关公司守时审计的频率和内容,要添加不守时检查审计的次数,做好不守时检查审计的事前保密工作,以非常好地发现有关公司的财政疑问。别的要确保中介机构进步对公司的监督质量。

(4)进步有关人员本质。要继续提升公司会计人员的专业本质、道德修养、法令观念。其间,各种类型的资历和职称考试要加强,使会计人员面对各种新疑问,能够运用自个把握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有关常识进行合理的判别,使之供应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更高。

(5)加强会计理论研讨和准则建造。要加大关于会计概念构造建造的研讨,建立起一套合适中国国情的会计辅导理论。要加大关于会计发表理论的研讨,找到一种能确保本钱和使用者满意度最优组合的一种发表形式。要注意研讨扩展会计信息附注和别的非必须报表的信息容量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在准则的拟定进程中,要充沛发挥各界的力量和才智,以确保准则的中立性。

(6)加强公司内部会计操控。拟定并执行恰当的会计业务流程的操控程序,科学合理地区分责任范围,建立彼此和谐、彼此制约的机制,使会计活动得到有用操控,尽量防止过失和坏处的发作。

四、结论

经过以上剖析,能够知道会计信息需求与供应的联系实际上即是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与公司办理当局之间的联系。信息使用者们站在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视点,从各自不一样的利益动身,对信息供应提出了多样的需求,而公司办理当局作为信息的惟一供应者,不可能满意信息使用者的一切需求,只能是在现有法规和本钱效益准则的束缚下,尽可能地满意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基本、最主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需求。进步会计信息质量、改进会计信息供求矛盾,需求我们从法制建造、股权构造和公司管理构造、监管准则、人员本质、会计理论研讨和准则建造、公司内部操控、计算机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来归纳尽力,需求各方的一起参加。

参考文献:

杨周南、张君瑞《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4~68

篇2:会计信息需求现状和改进建议论文

[摘要]本文从会计信息需求角度出发,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人员所要求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同时也对中国与外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当前我国会计实质主体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中国与外国的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有效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作者建议要增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并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关键词]会计信息;有效性;需求;现状;分析;建议

1企业会计信息有效性需求的现状分析

1.1企业管理层对当前会计信息有效性的需要

会计是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严格来说,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提供企业经济信息的系统,一方面从企业日常经营与企业管理活动中收获信息,加工处理有效信息[1];另一方面又对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从企业管理层和业务层两个层面上体现:从管理层来说,管理层需要从人事部门获得劳动情况信息,据此实行工资核算以及人事战略管理;需要从销售部门获得销售情况信息,据此核算利润以及编制预算;需要从生产部门获得生产信息以及从质检部门获得消耗率等会计,据此进行成本核算和售价的核定。从基层来说,负责销售的业务机构应该向企业财务会计机构提供企业销售的详细信息,认为需要时,财务机构和销售机构应该核对有业务的应收账款的明细信息。负责采购的业务机构向财务机构提供企业采购的信息,财务机构根据采购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和库存成本等核算。负责采购的机构和财务机构应定期核对企业应付账款的明细。动力和燃料部门向财务部门输送的是燃料动力的消耗等消耗情况方面的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待摊费用的分摊、分析企业成本等工作。维修的制造车间向财务部门提供的是维修等相关费用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费用的合理分摊、分析企业成本等工作。企业负责运输的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的是有关运输方面的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费用分摊等方面的工作,会计信息再将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有序的联系到一起[2]。

1.2外部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1.2.1股东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使股东不需要再进行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股东们在进行投资等活动之前,进行决策时要重点考查企业的财务情况,评估股东的市场风险及投资回报情况,应该调查清楚企业的股权结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预期的收益率等方面[3]。这些方面就决定了有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股东对整个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需要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发展预期,从而决定是否对公司进行投资。并在公司经营出现重大选择的时候,提供决策的参考和意见。当公司发展与投资者预期不符的时候,投资者可以退出自己的投资。另外,当公司涉及到资产重组或者资产注入的时候,投资者也需要通过公司的会计信息来决定投资的选择性[4]。1.2.2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债权人在对企业进行发放贷款前,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例如负债过高和所有者权益过低且超过正常规定水平,营运资金、股东投入资本未达到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应该停止或限制公司的股利分配。债权人通过分析和考核企业的财务信息,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结算方式更加合理有效,重新考核确定企业的资信额度,避免发放贷款后形成不应该发生的坏账,影响各方的利益[5]。债权人通过会计信息一方面可以科学的决策是否为企业提供债券服务,成为其债权人。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其获得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偿债能力,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选择[6]。1.2.3国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国家统计、财政、税务等机关对各个有关基层单位的财务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分析等,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控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节约能源和资源,使企业的生产创造最优规模的经济效益;制订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就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促使市场闲置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良好的运行。因此,会计信息能够影响经济的安全健康运行,要想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真实、全面和充分的会计信息。政府机关利用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且能实现国家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7]。

2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健全,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不断的丰富和多样化,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由单一个体式转变成了全社会性的会计的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年代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和商业交流的语言,已经成为政府机关、股东和投资者、银行和债权人及社会大众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改善企业管理、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防范投资和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和理财决策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应该在会计信息时效、会计信息范围、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3会计信息需求存在的问题

3.1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方面的问题

3.1.1使用者信息需求内在动力弱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来看,政府机关所要求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控股股东在获得会计信息方面拥有优势,缺少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小股东没有控制权,往往对会计信息需求没有动力。我国的审计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审计服务部门,但是目前的有些审计需求并不是市场的真正内在需求,企业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有在审计中为了获利企业是拥有决定权,决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支付费用,所以出具的审计意见往往受到被审计单位的较大影响[8]。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这样就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需求不足[9]。3.1.2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利用效率低信息使用者的成熟度是指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和效率,这会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我们国家,政府机关有专业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和汇总,但机关单位对这些信息的总体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率不高。如:我国证监会掌握着全国的大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监督方面却常常不主动检查,经常是在出问题后才发现会计信息不真实;我国很多的个体投资者不具备证券、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使用会计信息。3.1.3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作用力影响较小在国外建立完备市场经济的国家,使用群体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已经成熟,能对会计信息供给者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政府机关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部门,其对各种信息供给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例如:财政部在我国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权威发布部门,会计准则经财政部会计司制定并公布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这样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

3.2会计准则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形成信息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全面且完善的会计准则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会计准则制定和供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将决定企业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也不完整和不全面。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于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完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融合。然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是在立项,于制定并完成的,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过程相比我国制定过程时间比较短,即使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提供参考,但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在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忽略某些问题[5]。

篇3:会计信息需求现状和改进建议论文

4.1会计需求主体方面的改进建议

在我国,由于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具备会计知识,建议通过后期的定期培训和网上平台学习等方式,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变成有效的需求主体,增强他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动力,这样就可以影响到政府机关制定各种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影响,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影响向政府机关直接表达,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到政府机关制定像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来,使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经过会计信息需求者主体的充分沟通与争辩,这样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中得以实现[10]。

4.2会计准则方面的改进建议

4.2.1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在会计准则制定时就要明确制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11]。当前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准则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均需提供大量的财务附表资料,对上市公司来说,提供大量财务附表资料能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全面生产运营过程的了解,能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但是对同样执行会计准则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样的要求就有一些的不合理性,需要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的人员不多,披露较多的财务附注信息意义不大,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希望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能够考虑到不同的信息作用者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信息,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作出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制定会计准则[12]。4.2.2扩大准则制定人员覆盖面在准则制定的公开性方面,相对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并不十分透明,在制定过程中,有些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会计准则制定者几乎没有收到有价值的意见[13]。

5结论

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和供给者的二者之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必须要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14-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个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使资源配置的更加有效。但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使会计信息的供求双方之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同样这方面的问题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评价,得出了以下结论[16]。(1)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有效性较低,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方面的原因、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原因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三个方面。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国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没有完成形成真正有效的信息需求主体,这样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影响力比较弱,使得已经制定的会计准则没有完全表达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2)对于我国目前会计信息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建议我国形成有效需求主体,使其有足够的能力渗透到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然后通过我国与会计准则制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准则比较,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促使我国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的不断完善,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增加会计信息供给的有效性。最后从会计信息披露看,通过对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对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会计信息披露表达形式和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等方面对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袁树民,吴旺盛.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上海会计,,10.

[2]王文莲,李大玲.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学科基础.中国管理信息化,,12.

[3]王文莲,孙玉甫.会计基础理论及创新探讨纲要.会计之友(上),2006,01.

[4]王文莲.会计信息生产模式研究.财会月刊,,07.

[5]王文莲.论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01.

[6]李萌,王文莲.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扩展.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1.

[7]孙玉甫,王文莲.论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会计之友,2005,11.

[8]王文莲.试析会计信息潜在价值.会计之友,2005,02.

[9]王文莲,张国旺,孙玉甫.经济信息生产的社会化探讨.天津商学院学报,,06.

[10]傅建设.财务管理中心论.会计之友(上),2006,04.

[11]傅建设,范小雯.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01.

[12]孙玉甫.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初探.会计之友,2005,04.

[13]孟俊婷.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组织结构的研究.会计之友(B版),2005,07.

[14]孟俊婷.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控制模式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06.

[15]孟俊婷.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02.

[16]王静.浅谈网络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01):121-122.

篇4: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论文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银行以及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变化,并简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对会计信息需求可能造成的变化趋势。总体而言,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将会更为准确全面。

【关键词】会计信息;需求变化;经济环境

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变化

(一)政府职能部门

由于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不同,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国有经济在法人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较大;在证券市场中,股权十分集中,大部分股权都掌握在国家手中,政府在其中的身份不仅仅是投资者,更多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也就是“管理型投资人”。因此政府成为了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来满足其决策需要。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财力的输出及其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现在会计准则制度所得到的会计信息虽然在大体上能够满足政府部门需求,但是也存在无法满足的地方。比如现行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经常性损益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区别,那么会计报表就无法列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就会对政府部门决策比如证券监管部门造成困扰,因为净资产收益率是证券监督部门判定股份上市公司与再融资的重要指标。因此,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更为全面与可靠,考虑进一步改善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更好地满足政府职能部门的需求。

(二)银行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外部融资的来源,因此银行也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它需要通过关注企业财务状况情况以此来判断其所借出的贷款能否按时收回,通过了解借款企业经济业绩的好坏来判断是否借款给该企业。与此同时,银行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有众多的需求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国有资产和监督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逐渐进入金融体制改革,引入强有力地投资者,实现海外上市。由此来看,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仍由国家绝对控股,但是股权分散化,金融自由化已成为必然。因此会引起更多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的会计信息需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将会由强制性逐渐转向自主性,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方式上更加合理,结构上更加优化。

(三)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主要分为职业投资者与非国有的一般投资者。职业投资者主要活跃于证券市场中,为了获取利益,他们十分关心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以便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对于他们来说,对作出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他们的首要需求。如今随着我国国有股的持有量逐渐减少,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数量将逐渐增大,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将会随之增加。对于非国有的一般投资者来说,他们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属于“管理型投资人”,获得会计信息的方式不仅仅依赖于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还可以直接通过企业内部来获取,比如获知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信息。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变得渐渐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要求逐渐增加。比如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可以增加对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以此来吸引投资。

二、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信息需求造成的变化趋势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形态开始向国际靠拢,国际间的政治、经济等活动日益紧密。然而会计信息的披露却并没有完全趋于国际化,这将会使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就信息披露这一方面而言,美国会计准则将“充分披露原则”作为会计准则之一,但我国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只是以披露财务信息为主,且其范围也仅限于财务方面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交易事项,并没有披露更多的预测性信息,比如风险信息,不确定信息,前瞻性信息等。这将会不利于我国与国际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活动,因此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全面,来为中外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投资信息。

(二)经济新常态

此外,在中国经济呈现经济新常态后,也会计信息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济新常态代表着政府不再充当管理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充当服务者的角色,这是因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作用。政府需要建立更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会计体系,以此来维护经济市场的持续稳定;同时保证企业享受平等的市场地位,让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求改变导致格局已然发生变化,企业为了吸引投资,提高谋取资本的竞争力,会计信息的披露将会由强制性逐渐转向自主性,朱波、孙鹏阁研究表明,高水准的会计信息将有利于投资者作出理性投资决策。因此投资者会更加追求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以此来做出更为有效的经济决策。总而言之,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银行、投资人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原始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早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应对会计信息的内容进行更深化的完善与改进,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王亚男.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国际比较、影响因素与对策.会计研究,(5).

[2]张琦,张娟.供求矛盾、信息决策与政府会计改革.会计研究2012(7).

[3]《会计目标》课题组.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2005(8).

[4]舒慧妤,刘军,邓福贤.政府相关部门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05(9).

[5]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经济研究.2000(4).

篇5: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通过对传统会计职能和会计信息需求的分析,认为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并提出新会计职能的`实现方式,以解决由于传统会计职能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社会性需求而造成的诸如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作 者:李萌 王文莲  作者单位:天津商学院 刊 名:绿色财会 英文刊名:GREE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F2 关键词:会计职能   会计信息需求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篇6:企业信息化需求与趋势论文

企业信息化需求与趋势论文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广泛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技术对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递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性带动力量,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越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也越发显著。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的进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产品设计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CAD的应用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第三个阶段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会计电算化开始。其中,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又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概是从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前后,以会计电算化为特征;第二个阶段大致是从1995年至,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第三个阶段大概是从19至今,以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主要特征。

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大型国企信息化走在全国信息化前列,能源、交通、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涌现出一批很好的典型,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企业出在大型国企;企业信息化500强的突出特点是围绕核心价值建设信息化,正确判断业务重心,确定信息化重点,使信息化构成大型企业核心价值的支柱,一批大型企业正在通过信息化建造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信息化投资更加理性,在实施中更加注重实效,信息化适宜度提高。调查显示,当前企业信息化正进入一个调整期。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完成后,重点正转向靠管理出效益的阶段。

二、邢台市企业信息化需求

邢台市是河北省地级市,在全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邢台市的企业信息化在以后有了快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

1、继证券、银行、电信等服务性公司实施信息化之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迅速

在邢台的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证券公司、各商业银行机构、移动、联通等电信服务企业以及保险公司等服务性企业始终走在前列,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在近两年发展迅速。

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10月,其前身为始建于1973年的邢台矿务局,是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自成立以来,集团公司抓住各种机遇,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92年晋升为国家大型一类企业,被确定为512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每年销售额都在30亿元以上,其下属子公司金牛能源于8月在深交所上市。20以前,集团使用自主开发的财务软件,但该软件已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了提升集团基础管理水平,企业决策层决定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年签约当时的安易ERP,既能满足单一资金预算、日常经营现金流量的管理需求,也满足资金预算、预算执行、资金预测、资金适时监控的管理模式需求,使企业实现集成化管理,并对财务、库存、生产、销售等业务方面进行管理,使邢台矿业集团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

2、企业信息化应用正从基础系统应用向综合系统应用过渡

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信息化应用正从基础系统应用向综合系统应用过渡,企业信息化已经由局部信息化向全局信息化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逐步深入,企业不只关注一些基础系统应用,而是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物流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并注意系统的协调反应情况,实现企业信息化。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大型一档钢铁联合企业、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46家重点大型钢铁企业之一。该公司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27.4亿元、利税5.3亿元,其中利润2.73亿元,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冶金行业“效益增幅最大”、“创效能力最强”企业主一。该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始于,经过与国内外20多家信息咨询公司及管理软件提供商进行交流,最终认定国内优秀软件公司用友公司作为ERP软件供应商,并于3月份开始组织实施ERP系统建设。通过公司信息技术人员及用友公司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209月OA系统上线运行,11月项目一期采购、销售、财务业务一体化上线运行,从206月开始ERP二期工程人力资源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相继上线运行。

三、邢台市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必然选择。结合邢台市经济发展,结合全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对邢台市企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如下分析:

1、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将增加

邢台市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以前搞信息化的企业顾及不到中小企业的需求,现在,国内知名的信息化实施公司以及国外大公司都开始看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纷纷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及服务。2002年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已经连续3年超过大型企业,并将在有望突破2300亿元,中小企业用户信息化需求已经成为带动中国IT市场快速增长的原动力。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的主要驱动力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企业作为信息化主体对管理软件真正产生了购买需求;二是ERP厂商加大了产品性能的提高以及适合行业的特性;三是政府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了政策的高度。根据“十一五”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政策要点,国家将降低信息化应用及教育培训成本;创造公众获取信息化教育和培训的便利条件和氛围;义务培训农民信息化知识;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这些政策都会对邢台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将突出以业务为导向,建设核心业务系统

“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显示,围绕核心价值建设信息化,是年企业信息化500强的突出特点。企业信息化正在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带动力量,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发展前进的新的驱动力。企业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将出现突破性进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企业计划系统、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撑,企业将进入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阶段,由于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必须建立在统一的业务平台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基础上,所以这标志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将在以信息化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元月,在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主办,中国信息协会、互联网周刊联合主办的“2004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评选中,邢钢凭借在20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绩,获得了“2004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称号。这标志着该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备了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能力。

3、企业信息化投资和建设将更趋理性

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断深入,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投资回报。企业开始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管理的问题。因此众多企业开始把目光从产品、技术、软件转向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对企业进行变革。企业信息化的投资由“盲目跟风”转向“脚踏实地”。企业用户更加务实,更重视投资回报,普遍冷静地对待各类管理系统的应用。企业把信息化的目标定位于更好地生存,更加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来衡量系统软件的效果,而不是单纯追求硬件的“档次最高”、软件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和系统的“最先进”等。根据“十一五”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政策要点,对“国产”明确界定,采取保护性政府采购措施:规定采购国内信息产品的比例;在一定的差价范围内,优先采购国内产品;维护“国产”品牌,应用合理的技术性措施。以邢钢为例,2004年公司内部NC系统、IFS系统、HR系统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公司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由公司董事长挂帅的一把手工程,涉及销售、财务、供应等十几个业务部门和职能机构的知识管理系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全新的管理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实现从企业基础管理到生产、销售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的同时,成功搭建起了企业管理与国内外先进企业接轨的信息平台,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了积极条件。

篇7:工商管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的概述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在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工商管理与环境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耕地面积减少,水质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大量减少等问题成为我国的热门话题,因此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也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环境会计的定义

环境会计是传统会计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产物,作为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对其的定义还未实现统一。

环境会计是属于绿色会计,本文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将环境会计描述为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核算以及评估企业的经济、社会、资源以及环境效益,最终促进企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将企业获得的环境资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资源耗费,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由此产生的企业环境保护成本,以及环保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效益等信息进行汇总并对外报告。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1)主要使用者

与传统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同,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面向的是政府部门,尤其是环境管理部门。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此做出的相关环保措施,评价企业环保的完成程度,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作为评估该企业环保奖惩的标准。

(2)信息的披露方式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偏向于文字描述,其本身的内容包括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方针、措施以及取得的环保绩效,不同于以货币计量为主的财务报表信息。因此,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在内容和范围更具综合性。同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强制性与自愿性的结合。有些企业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比较愿意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来满足公众对绿色的需求。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发展还不够全面,不愿意自愿披露,所以要通过强制性要求。

(3)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根据环保部门的估计,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都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会计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督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视环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企业绩效。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合理处理环境污染,能够实现企业与环境的互惠互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有效,一是可以让企业经营者准确的掌握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此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措施,在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二是让政府相关部门了解企业在使用自然资源、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以此作为奖惩企业的依据,监督企业在追求经营效益的同时,推动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让外来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投资潜能,实现投资绩效。

四、推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我国环境现状的要求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期间,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企业过分的追求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环境治理。长此以往,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水体污染严重。我国人均水之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水之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工业以及生活污水在未经过达标处理的情况下,就进行排放,水污染十分严重。

2.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环境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企业管理者如果能够正确核算经营成果,评估财务风险,那么就能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政府颁发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现有的法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明确的规定,起不到专门性的约束作用。同时在环境立法方面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有些内容不够详细,有的内容实际可行性不高。大部分企业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不愿意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观念不足

虽然由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政府以及社会对环保愈加重视,但仍缺乏对环境会计的需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观念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他们只看眼前短期的利益,以突出自己在任时的政绩。

3.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现阶段,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在环境方面没有明确的条款,有的也是禁止性规定。这使得环境监察部门没法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追究。另外,很多公众环境保护观念不强烈。虽然,我国环保部门一直在强调环境保护,并且宣传环保方面的知识和政策,但是由于民众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污染仍在发生。

4.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专业人才

环境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是传统会计的创新。在掌握会计学的基础上,还需要涉及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这往往是一般会计人员不了解的知识面。并且现有的会计学专业里也没有开设相应的环境会计课程,大部分会计培训也没有涉及这些交叉学科的知识。

六、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准则

通过颁布关于环境会计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等问题,同时确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与具体内容。另外,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即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让环境会计能够切实可行,运用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去。

2.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地区政府部门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其实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地区企业经营者应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在企业经营中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污染环境。企业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永续经营的指导思想,承担起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社会责任。

3.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由于企业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意如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因此要加强政府监管以及社会监督。政府部门要定期对企业环境会计进行抽查,评估企业环境保护的相关成果,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性、全面性等进行审核。另外,政府部门要不断宣传环保思想,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提倡公众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企业实施惩罚,对举报该行为的公众给予奖励措施。

4.培养环境会计专业的人才

环境会计所涉及的学科不只局限于会计学,所以现有的财会人员不足以满足需求。再加上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学习和培训机制,所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受限。因此,要建立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专门培训机制,现有的会计人员要进行再学习,了解环境会计的相关流程、核算方法、披露方式等,使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效进行。

篇8:工商管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一、工商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较低、监管能力较差,这使得在实际的工作监管中存在很多风险。同时还存在程序风险,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的时候经常会违反相关法律程序,很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了走捷径就忽略了正常的监管程序,出现了违法法规的工作行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指的就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为自身原因和环境原因引起的潜在性风险。

二、工商管理中系统性风险的解决措施

1.增强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

企业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员工依法行政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身上,做到责任制,这样有利于确保工商管理系统的规范进行和运作。首先,在工商管理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时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执行。在对每一个市场范围进行监管、执法的时候都应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以便于追究,追究该市场范围内负责工作的`工商管理人员的责任,并且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要根据事情的严重性进行处罚。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工商管理人员按照法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工作,使市场监管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还能够调动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玩忽职守的情况发生。其次,在工商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越权的现象,一旦发现应该立即进行严格的处理,轻则调动工作岗位,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行为比较恶劣就应该作出严肃处理。并且,要定期对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一些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还应该着重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灌输,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认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高效地完成依法执政的工作。在培训完成之后要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好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其与工作岗位挂钩,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工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提高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一些经济纠纷。

2.利用和完善工商法律法规

就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现行的法律法规仍然处于一个落后、不完善的状况,因此,在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并对法律法规进行合理掌握、灵活利用。加强工作人员对法律的运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法律,针对一些钻法律漏洞的奸商要严惩,通过法律武器进行市场监管。同时,工商管理人员是工商法律法规的直接使用者,工商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改进,在原有工商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做出更好的修改。

3.增强职权意识

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工作职权意识,懂得自己的职能,明确权限,通过责权清晰地划分风险界限。想要使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将要承担的风险,对于行政部门应有的职权进行明确。在随机抽选与商品有关的原材料相关问题的时候,工商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积极参与工作,协助其他部门进行管理和工作。在抽检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原材料问题,涉及的问题是有关于经济违法的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就应该进行处理,并要明确自己应该行使的职权范围。工商管理人员应增进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使监管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总而言之,在我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企业工商管理是重要负责部门,想要确保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认识到工商管理中的一些系统性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工商管理人员认真工作,发挥自身的职能。因此,要不断对工商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9: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分析论文

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分析论文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市场交易的媒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决定着资本市场能否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一个良好的会计信息运作模式能很好的吸收多渠道的资金,促进企事业管理人才与资源的融合,有利于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资本市场成立———企事业单位经济治理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全过程中无不体现着资源配置的核心,然而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到底如何呢?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能有多大的影响呢?通过参考一些文献资料,我国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同大多数新兴转轨的国家一样,配置效率极低,同时,我国会计信息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较严重的盈余管理和利润操作而造成质量低下,反馈的体制、制度不完善,这样就造成会计信息在监督管理决策正确性、优化企事业组织管理体系上发挥作用力不够。那么会计信息能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呢?前人曾依据最近几年深圳、上海两市证券市场的运行情况,并借鉴Wurgler的研究结果,建立了有效衡量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模型,拟合全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及行业差异等因素,研究表明:①行业差异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②会计信息、行业产权制度、竞争体系相互耦合共同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③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分析,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目前的经济背景,挖掘并理清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纽带作用,为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研究

目前对于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多以会计信息的质量分析为出发点,主要落脚点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会计信息目标为基准,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相关性、实用性、对比性、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可利用性),进而指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保证精确的决策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以会计信息质量所体现的自身价值的提高以及带来运作结果为基础,指出提高了的会计信息质量明显优于原始的会计信息质量所反馈的信息,如能明显缓解资本市场信息的不稳定性,利于优选有效的项目,总体提高资本运转效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高质量会计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的增加能避免资本信息环境的恶化,良好的完成资源配置主要信息的传递,进而通过资本成本(代理成本)的最优化来完成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即:会计信息质量优化—资本成本的最优化—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会计信息含量的研究

会计信息的优化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那么会计信息中必然存在着衡量资本市场成本绩效的反馈信息,而这种反馈信息就和会计信息的价值拟合,成为会计领域研究的经典模式。前人曾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创造性的研究了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会计信息能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有效或有用的价值。信息含量的研究主要就是分析探讨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变量关系,研究会计信息通过怎样的渠道、什么样的方法来影响价格的变化,Tobin通过研究证明:信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某种单项递进的影响关系,通过会计信息—价格效益—资源配置的途径影响整体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会计信息与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耦合关系

(一)会计信息对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路径

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渠道的,通过详细的逻辑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路径:

1.信息层从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出发,探讨会计财务所能提供会计信息数据的质量标准,进而把会计信息反馈出去,反映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与财务条件,从而作为吸引外来投资的注入。当然,所反馈出去的信息未必具有真实性和有价性,因为企事业单位能够歪曲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如企事业单位往往受到道德风险的引诱而逆向选择决策手段,进而歪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决策层决策层主要是指外部投资者,外部投资者在收到会计信息之后,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做出投资决策的行为。正如信息层环节之中会出现道德风险的`引诱而逆向选择而歪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收到这种歪曲信息势必影响投资者的决策。面对反馈的会计信息,决策者往往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姑且认为信息层反馈过来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可靠性,直接依赖信息层进行投资决策;第二种选择,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歪曲现象,所以直接忽略信息层反馈的信息,直接进行投资决策,而这种操作模式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

3.结果层结果层是以资本市场为出发点,分析研究信息层反馈信息的质量以及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对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层往往通过以下途径体现出自身价值:首先,决策层的决策行为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资金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价格效率的高低,而价格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该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中的内在价值;其次,价格效率与宏观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价格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价格具有很强的信息传递功能,能很好的引导资源的配置。

(二)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

在详细阐述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路径之后,可以理清会计信息生成、传递、沟通、分析然后决策之的投资方案的选择这个全过程的运行特征,从而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那么会计信息这种促进作用如何表现呢?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现将这种表现方式概述如下:

1.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的规避暗箱交易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的衡量标准最为简单的即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换言之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反映出资本市场所传递的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以及可信赖性,这种会计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事业单位运营及财务状况,外部投资者可以直接利用该信息来制定自己的投资决策,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内幕交易、超额收益等弊端。

2.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高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的反映资本运行的真实情况,投资者可以利用信息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这样就增加了投资双方的信赖度,传递、获取信息的效率相应的提高,决策投资的效率亦会增加,这样就大大的减小了交易成本,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外部投资者可以以最为接近市场价格的成本完成投资。

3.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可以优化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机制会计信息质量、便捷信息反馈渠道、信息沟通机制的优化、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形成一个投资双方互惠互利的氛围,双方的信赖度、诚信度提高,从而实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这样投资者可以抓住最佳的投资机会,实现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高效、迅速运行。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是市场交易的媒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决定着资本市场能否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会计信息质量、便捷信息反馈渠道、信息沟通机制的优化、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形成一个投资双方互惠互利的氛围,双方的信赖度、诚信度提高,从而实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这样投资者可以抓住最佳的投资机会,实现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高效、迅速运行。

篇10: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应对策略论文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应对策略论文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愈来愈普遍,严重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根据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不同,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多种。经营负责人及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中各方利益存在冲突、监督力度不够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等是会计行业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原因,我们应从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调整各方利益、加强信息监督和建立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改善这一现象,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法律完善;监督

一、何谓会计信息失真及其产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从会计理论体系角度下的定义。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多种情况,如有意造假引起的失真和无意过失引起的失真、会计制度带来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带来的失真等。以下原因会引起会计失真:

1、单位负责人的整体素质不够高

单位负责人应负责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应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所以,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和单位负责人能否严格遵守会计法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单位负责人因为私利而钻会计法的漏洞,缺乏对会计法相关知识,很可能会使得会计的信息失去真实性。

2、单位财务人员的利益保障不够

从会计法的角度,应抵制单位负责人弄虚作假的行为,但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不高。这是由于单位中会计从业人员的选任及其工资福利等都是单位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的。那么,如果相关人员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坚持原则,会招来打击报复,甚至会失去工作。所以,为了单位的需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弄虚作假也是在所难免的。

3、市场及经济各种主体利益存在冲突

政府、经营者和债权人构成了市场经济中与相关于企业的各个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各个经济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这会产生利益冲突。为了自身的利益,企业会提供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相等的信息。当然,从社会效益出发,会计信息应适当的披露,但一般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

4、会计监督体系和监管体系尚不够健全

在我国,目前对信息质量有两种监督方式: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企业的审计部门负责单位的内部监督。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不想接受内部监督的控制,没有一个完善的相互监督的体系,并且,审计部门的设置是为整个企业提供服务的,它的监督职能很难得以有效地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主要负责企业会计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的外部监督,但也会出现事务所贪图利益而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另外,我国的监督机构繁多,监督的标准不能统一,监督取得的结果甚微。

5、法律体系存在漏洞

在我国,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法律主要是《会计法》和《公司法》。这些法律的法律条文相当笼统,这些条文之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在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并且仅有这些法律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于财务、审计和会计的法律法规系列还没有建立起来,使很多经营者钻了法律的漏洞。

二、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应对策略

1、提高经营负责人的素质

良好经济环境的建立,需要对社会经济的各种经济活动行为进行调控外也要对经营负责人的经营活动加强规范。首先,要对单位领导教授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了解了更多的会计及会计法知识,依法办事,才能使单位的会计工作有条不紊,不会做违背法律的事情,也就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去做x账,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其次,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特别是财务业绩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计,不允许厂长和经理等参与审计工作,防止内部监督工作的失效,杜绝只根据数字证明工作业绩的现象。

2、改变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要在会计信息形成的`最初环节把好关。健全会计从业人员的奖励制度,鼓励他们认真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信息,做到信息真实可靠,并且积极地同违法乱纪的行为做斗争,奖励有贡献的财务人员。只有如此,才会更好地保障信息的质量。

3、调整经济活动中各方利益,减少冲突

不管是各企业之间还是企业内部之间都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理顺各方关系对信息质量有很大的作用。第一,建立专业的经理人的人才市场,引入适当的竞争。第二,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建立,激活资本市场,引入替换机制,并对经理人的经营成果进行有效地激励,让单位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相一致。第三,为防止经营者和对外报告的财务人员共同欺骗所有者,需要在机构的设置上加强内部制衡约束的相关机制,企业的会计部门一般是单位的价值链的核心部分,改善提高企业财务部门,完善企业的价值链,最终能够做到会计人员、经营者和所有者三方都达到利益最大化。

4、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监督

企业需要对外发布一些会计信息,有时这种信息的不真实性会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所以有必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在财政和税务方面加强监督,从而使企业不敢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内容,更不会谎报并提供错误的信息。另外,对政府查出的企业违法乱纪行为必须纠正,必要的时候进行严肃处理,甚至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除了通过事务所实施社会的监督,还要成立评价的体系,让企业自觉地发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5、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

改善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有法可依。在对会计进行改革制定的时候,国内没有相关的法律,通常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规则来制定我国的法律规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我们需要对已制定的会计法进行修改,并及时添加新的规定,以解决当前因为会计的信息失真带来的问题。其次,各方要做好会计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全社会都对会计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加强社会的监督职能,对那些不认真遵守法律的企业绝不姑息,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

结语: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中各方的利益有很大的影响,形成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在实践中要从各方面加大对信息质量的监督管理,减少会计相关信息失真的问题,从而使社会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华章,(10)

[2]周政.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方略.财经问题研究,2007(7)

[3]张莹.会计信息失真相关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14)

[4]张方瑞.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之友,(21)

篇11: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一、当前内部控制的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1.内部控制的现状

从主体层面上分析,我国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领导者的管理理念中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地位,在他们看来,内部控制是抽象而又不切实际的东西,获取经济效益才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本源。经笔者调查,绝大部分企业对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人员的安排、经费的投入等事项没有明确的计划和规划,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内部控制需要消耗成本而放弃内部控制,以求增加短期效益。此外,作为参加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的员工、管理层、治理层、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内部控制上又没有丰富的经验。

从客观层面上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对内部控制关键点的把握成为限制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大多都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统一领导和布局,导致企业内部很多单位职责划分不清、人员冗杂、效率低下,导致内部控制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若想内部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应该在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实施控制程序,而当前很多企业在关键点毫无作为,关键业务流程疏于控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在会计处理上,很多企业的会计报表由于会计处理的疏忽而丧失准确性,如果相关的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没能够发现会计处理上的疏忽或者重大错误,那么将会给公众带来很大的损失。贵州茅台曾经多次通过预收账款来调节和安排各期的收入,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并且其中层管理者的年薪经常发生巨大变化,这使得贵州茅台的会计信息质量令人堪忧。在实际的会计处理中,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很多企业都会通过会计核算方法、资产摊销方式、费用的超额抵扣来调节和操控利润,使得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上,许多企业对会计信息披露持有抵触情绪,在披露的过程中表现出披露信息不准确、披露不充分、披露态度不积极、披露的形式不规范等等问题。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的最基本要求,这也是会计信息披露应该遵守的原则,但是很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为了营造企业盈利的假象或者出于维护企业形象的目的而进行会计信息造假;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也不能够完整而充分地公开相关法规规定的应该公开项目,对于募集资金的使用状况、投资项目的收益以及公司利润的形成情况都遮遮掩掩、避重就轻甚至背离.真实,大多数公司在财务报告中都会大力宣扬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从而转移投资者和公众视线,掩盖其会计信息存在缺陷的地方。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尚处在强制披露阶段,很多公司将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不得不承担的义务,在披露的过程中态度不主动、行为不积极,披露的财务信息只是为了敷衍而进行,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二、通过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完善会计信息质量

考虑到内部控制并不是唯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为了更好地通过内部控制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引入公司的规模、财务会计核算特点、企业交易的形态以及作业类型作为关键的控制点,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1.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就我国的'情况而言,规模越大的公司其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在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上比较健全和正规,并且具有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相对来说比较重。所以,规模大的公司对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比规模小的公司要高得多,所以,在研究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时,应该考虑公司规模的影响。

2.企业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公司在会计信息处理上会违规操作,提高盈余,弄虚作假,尤其是在企业面临债务契约规定的条件时,会更有倾向通过会计造假来操纵利润、提高盈余,欺瞒债权人和公众。在实际的内部控制中,内部控制人员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来控制债务契约对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3.公司的声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声誉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企业的各项交易,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交易秩序。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公司连续两年严重亏损,经营业绩严重下滑,那么就应该给予这些公司特殊处理,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一个提醒。这个时候,被特殊处理的企业为了提高经营业绩,改善企业声誉,显示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会产生操纵会计利润、进行会计信息造假。所以,对于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应该重点放在这些企业上。

4.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以及内部控制的重点都不尽相同。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那么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就不同,企业的战略和计划也不同,对于企业来说取得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也大相径庭,大众关注在企业的重点和方面也因行业的不同而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控制的要求也很具有很大差异。

在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企业分配给任何一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资源都要考虑到效益问题,企业应该将有效资源发挥到最大效益的内部控制环节之上,使得内部控制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企业找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二是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具有实用价值,企业所选择的控制指标应该能够评价会计信息质量,并反映内部控制效果,使得每一个选择的指标都能达到应有的效用,在具体选择过程中,根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覆盖范围,考虑指标的全面性和显著性的同时兼顾指标的现实可获得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社兴强 温墨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

[2]赵东方 张 莉:基于执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之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

篇12: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探讨论文

众所周知,会计的基础功能为反应与监督,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从资产负债表的内在逻辑看,资产端主要反应的是企业的内外部投资情况,负债权益端则反应了企业实施内外部投资的资金来源构成。纵观企业投资与会计信息,财务报告连接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会计信息质量通过财务报告反应,投资效率以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而不断优化。从投资效率不断提升角度出发,企业应不断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以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正确合理且充分的决策依据。

一、影响投资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信息对称性

从投资角度出发,基于投资项目和金融投资的专业性,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投资效率的主要因素。企业作为项目投资的筹资方,债权人与中小投资者作为企业资金的提供方,在对项目的信息掌握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将直接影响投资效率,一方面企业为取得投资,可能突出反应项目信息的优势方面,而弱化或忽略劣势方面信息反应,造成投资者承担较大风险,另一方面投资方为降低投资风险,可能人为对项目信息质量打折处理,提高资金使用成本,造成企业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可能导致企业投资失败。

(二)代理关系

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治理难题,由于企业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需求不同,可能造成企业投资效率低下。对于企业股东而言,利益需求主要集中于尽早收回投资,实现较大的投资收益。而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利益需求主要集中于增加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以降低经营管理风险。股东与管理层产生不同的利益取向,企业的投资效率难以提升,往往由于股东急于收回投资而错失好的投资项目,也可能因为管理层盲目扩大规模而投资了劣势的项目,形成投资效率提升难题。

二、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一)促进投资估价决策正确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投资估价准确性,促进投资效率提升。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更符合企业的宏观需求。企业会计核算除力求反应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外,通过减值准备、公允价值等会计专业判断和计量基础的引入,将企业的.未来发展融入企业财务报告中,使得会计信息的容量更大,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投资者对投资进行准确估价,实现投资与筹资双方信息对称,促进投资效率提升。

(二)促进各方利益有效保障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可以有效解决代理关系难题,保障各方利益均衡,促进投资效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将促进企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股东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同时,财务报告附注列示内容的逐步深入与清晰,也为股东创造了直观了解企业情况的平台,股东将通过财务报告更好的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客观真实的预判,促进股利分配政策的有效调整与实施,保证企业投资资金的充足,规避企业资金低效及无效投资,进而对企业投资效率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企业运营效率提升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可以促进企业运营效率提升,促进投资效率提升。近年来,财务管理及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企业通过对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运营活动的管理,不断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管理角度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反应会计信息更深层的信息,同时对会计信息的背后原因进行揭示,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帮助企业股东掌握企业情况,促进投资决策的有效进行。

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基础管理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内部控制通过环境建设与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促进企业识别风险,会计信息将在此作出正确确认与计量。二是内部控制通过沟通机制建立,对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使得企业全员对会计有较为正确的理解,帮助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内部控制通过评价监督体系建设,对会计核算体系实施评价与监督,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外部审计监督

外部审计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独立监督的有效方式。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股东均要求企业进行外部审计,通过外部审计,发布独立且专业的第三方意见,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从而帮助企业股东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促进投资信息与决策的有效实施。外部审计一般包括会计审计、税务审计、专项审计等内容,从不同侧面帮助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较为真实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

(三)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无疑是企业的会计部门与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会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准则,了解企业情况,能够通过对宏观及微观形势的掌握,对企业经济活动作出专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这也是企业在评判会计人员,招募会计人员的主要标准。

(四)财务运行效率

财务运行效率是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升的高级要求。前文已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进行陈述,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不断提升企业财务运行效率。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将有助于企业提升运行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促进企业内部进行投资决策,保护企业各方利益。

四、从投资效率看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内部控制组织保障,由企业一把手负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二是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建立企业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管理会计制度、投融资制度、报销制度等制度体系,并形成制度修订完善机制。三是加强企业内部交流沟通,使得上下级、部门间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不断优化会计制度执行环境。四是加强内部监督评价,促进会计核算质量与管理水平提升,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促进投资效率提升。

(二)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力度

一是建立外部审计机制,分别会计审计、税务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不同方面,定期聘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发表审计意见。二是定期更换外部审计事务所,保证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三是加强股东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交流,对外部审计提出的意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与依据。

(三)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提升

一是严把会计人员招聘关,关注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打好会计基础。二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培养,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促进会计人员掌握企业情况,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与专业判断能力。三是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考核机制,确保会计人员工作到位,会计信息对投资效率提升的保障程度不断提升。

(四)加强财务运行效率提升

一是加强筹资管理,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债权人及投资人对企业信息的不同需求,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加强投资管理,通过多维度研究项目,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拓展视野,增强专业能力。三是加强运营管理,通过成本管控、营运资金管理,实现企业财务运行效率的不断提升,有效发挥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祝舒.上市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及公司业绩[D].上海交通大学,.

[2]朱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之媒体关系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篇13: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研究论文

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研究论文

摘要:自从“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的JPG不断创新高,社会经济也在突飞猛进,不过也衍生出很多问题,引起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财会方面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当今世上鱼龙混杂,有些人就浑水摸鱼,导致会计信息大部分出现失真的现象。现在优化会计行为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今时代的燃眉之急。那么怎么优化会计行为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就需要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行为主体存在的问题以及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入手。优化会计行为,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值。

关键词:会计行为;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行为主体

当今世界正在迅猛的发展,这对于企业来讲,在这个社会当中机遇随处可见,当然也存在着无数的挑战,这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生物技术等等,这些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及产业的变革正在凝聚着能量,将一批批新的业态、新的产业、新的模式催生而出,为全球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当中会计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因为会计信息的不完善以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规范等等因素,导致在我国的部分会计信息出现造假行为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我们稍显要对会计行为以及其主题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提高信息的质量,本文将会针对怎样将会计行为进行优化为目标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会计行为的信息质量。

一、优化会计行为的前提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前提,是生产会计信息和分配活动的基本要素。会计行为的会计行为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他们的行为体现为对自己偏好最大化的追求,工资多寡、企业福利、经济利益是影响个人或经济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优化会计行为,规范会计行为主体,除了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之外,会计行为主体职业道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需要先了解会计行为主体的工作

1.会计行为主体需要根据企业当年的经营目标,制定经济指标体系、以及企业经营经济的全过程。还需要落实到各部门中去。会计行为主体还要为了企业的的利益,采用比价采购、减低目标成本等方法,建立一整套系统的会计指标体系,促使企业中各个部门利润职责明晰,并分析完成情况,还有反馈事前、事中、事后的情况。及时优化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目标的完成。2.会计行为主体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做好资金筹集工作。资金好比企业的动脉,会计行为主体应选择低风险、低成本的最好融资方案,为企业加入充分的营养。会计行为主体在做好资金筹集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只有抓住企业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才能保证企业资金周转流畅。

(二)会计行为主体职业道德规范,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1.会计行为主体应遵纪守法,熟悉国家有关财会部门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遵守所在企业的各项法律及有关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好该职业的行为,遵守《会计法》的准则2.会计行为主体还应该及时准确,坚持诚信原则,客观记录会计原始凭证,要做到证证相符。不,且要做好会计有关记录、报告等工作。3.会计行为主体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踏实,谨慎细致,思维敏捷,逻辑分析能力强,对数字敏感,记忆力好。4.会计行为主体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信息快,懂变通,善学习,求上进。5.会计行为主体应遵守法制,忠于企业。

二、优化会计行为的开展

在及进行优化会计行为的时候需要搭建起相应的要求和执行规范,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会计行为更加的具有规范性,才能够保证企业得到有利的发展。

(一)开展优化会计行为的要求

开展优化会计行为,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去规范,才会发挥它更快更好地效果。对会计行为进行优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将会计行为信息质量提高,会计行为到底有没有提高到标准就是看会计行为优化的情况,而会计行为进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产生会计信息,所以对于会计信息来说优化会计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优化会计行为的时候主要制度就是让会计信息的质量达到最优化,主要包含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谓可比性主要是表达出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方面需要明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对于企业在不同时期当中具有相似性的项目需要采用相近的'会计程序进行出路。其次是会计信息的先惯性,在一般情况当中主要包含的是及时性、预测性和反馈行着三个方面。最后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中主要是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真实性、中立性、明确性。在一般情况来看,对于会计行为的优化制度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二者提高是相同的,也就是指会计行为的优化将企业的利益需求所满足,与此同时还能够满足企业的利益愿望。

(二)开展优化会计行为的方法

1.需要激励会计行为优化。在优化会计行为的过程当中激励会计行为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途径之一。首先,会计行为是在心里和环境的首要对象,但是行为是由人内在的心理因素以及外在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决定的。所以激励会计的行为优化能够显著的对心理和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当然,对于会计行为的优化不仅需要正面的激励,还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处罚制度。其次,会计行为需要一种尊重和新人,当会计行为的主题得到这样的满足以后,就能够将工作的热情激发出来,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业务忠诚度。最后,除了对会计行为的奖惩制度,还要对会计人员有公平的待遇,也就是指要按照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给与其相应的报酬。

2.优化监督实施机制。应当需要有实质上的监督机制来能够保障会计行为进行优化。首先要让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工作缓解当中相互职业监督,应当建立起科学的监督实施机制,还需要将企业的内部审计系统进行强化。其次还需要还需要对外部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完善,要和企业的内部会计机制以及外部机制进行相协调,这样才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效果,还可以保证企业在整体上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冲突,还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的监督机制共同的构成的具有科学优化的监督体制,只有有力的对会计行为的主体进行制约,才能够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稳步提高。

3.优化会计行为素质。因为会计行为主要是进行脑力劳动的,因此对于会计行为的优化还有一个中药的因素,那就是会计行为的知识结构。还有需要思想品质的优化。会计人员应具有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会计法律,忠诚的态度,如实反映会计报表。会计行为主体还需要优化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反映一个人意志力的多少。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

建立标准的核算议价体系,加大奖惩力度。企业管理应注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用经济手段奖惩、控制各级企业组织行为,不断完善工作,促使会计行为主体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会计行为主体落实企业经济目标。这就需要建立会计制度,按照企业各自的经济责任,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使权利和责任相结合。企业还应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制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要求,企业应实行岗位责任制,要求人人遵守。规定每个职工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以及什么不能做,做错了怎么办等细则。所以,每个岗位的每个会计行为主体都清楚各自承担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还应该善待会计行为主体,让会计行为主体感受到企业的好,会计行为主体才会忠于企业,为企业着想。会计行为主体的监督问题。会计行为主体监督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的经营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费用开支、收入实现,一直到财务成果的产生。为了保证会计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企业在制度中要规定会计行为主体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正确核算,如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进行税收筹划,维持投资者权益,并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监督检查。从而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保证了有效执行会计制度,才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实施这些制度,会有效优化会计行为,提高会计行为信息质量,当然只有适合企业的方法,才能有效加强企业在经营环节中的计量、消耗、定额、验收、原始凭证等工作,优化会计行为,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值,促使企业中各个部门利润职责明晰,并分析完成情况,还有反馈事前、事中、事后的情况。及时优化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侯文哲,会计信息质量下的会计政策选择优化[J].经济研究导刊,23期

[2]吴海鹏,会计行为优化的的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19期,136页

[3]赵华宇,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财会探析,20期,174页

[4]张国芬;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

篇14:会计信息的地位与性论文

会计信息的地位与实用性论文

(一)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企业决策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生产性决策、管理性决策,还是营销决策都是离不开企业会计信息的协调和配合。为此,有一些人则认为会计信息是所有企业信息的最为注重的信息内容。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会计信息是所有信息最为重要、最为基础以及最为精准的信息内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需要依据会计信息为基础,充分有效地发挥出会计信息作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全部流程的有效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促进企业不同部门有效的配合和协调。另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需要运用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自身资源情况、财务情况、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经营目标、人力资源配置以及企业内部责任落实状况等等。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会计信息评价自身经营业绩水平,找出经营存在各种问题,进行有效预测,适当地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组织企业经营各项活动,确保企业依据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方面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信息在强化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经营管理是离不开会计信息内容。若是离开了会计信息,企业经营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现代企业管理核心内容就是需要注重企业会计信息的系统性,实现企业的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为此,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根据不同部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实时控制。另外,从信息角度来看,会计信息是需要以信息转换为手段,各个部门依据会计信息特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以及传递等方面内容,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提供一定的基础性的工作。基本上,企业会计信息对企业作用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内在信息内容;二是外在信息内容。其中,内在信息内容则是需要依靠企业内部的信息凭证、财务报表等方面来反映出财务信息的动态性等等;而外部信息则是通过会计对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的核算而获取的各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规律、销售动态和销售趋势。通过财会部门的信息交换与传递,可以获取同行业其它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时了解与掌握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应变和自我消化的措施,全面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

(三)会计信息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企业会计工作是运用组织会计预测、决策、计划、核算等多个方面内容,逐步形成的不同会计信息内容,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有效收支服务。为此,企业的会计工作和经营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企业可以运用各种原始的会计凭证、原始会计信息内容以及会计资源进行数据加工、整理分析以及归纳,使得这些会计信息可真实、合理、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取得各种成绩、损失以及存在问题等。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促进企业物资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还可以实现企业物力和人力等方面资源的有效配合。可见,企业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效益中的作用体现在产品质量、资金运营、生产管理等。比如说,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地反映出产品质量的结构和品质。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在资金运用方面,会计信息能反映存货多少、拖欠货款的多少以及原辅材料储备量的合理。这些会计信息真伪直接会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在生产管理方面,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出企业库存、原材料使用以及产品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会计信息反映库存、原材料使用是否优化将会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同时,生产管理方面会计信息还反映了生产成本是否有效控制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等。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不仅仅关系到企业成败,还关系到企业竞争是否成功。企业只有有效处理好会计信息资源,才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经营形势和科学发展路径,才会处理好企业经营决策工作,实现企业长期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篇15: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论文

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论文

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论文

浅析现代采购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摘要:与传统的采购模式相比,现代的采购模式更加注重科学合理、经济有效。与供应商的关系也更加注重长远的、战略的、双赢的伙伴关系。文章在现代采购战略中对新的物料细分的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了分类划分,并对每一类供应商采取的管理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现代采购模式;供应商;关系管理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供应商作为企业的一种宝贵资源,愈加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间的竞争概念已延伸到了对优秀供应商的竞争,并共同实现了企业与供应商双赢的局面。

众所周知,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1世纪企业的竞争将是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已日益突显。采购管理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采购管理是全面改善和大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物流采购和供应环节是否能满足生产过程对物料柔性(多样性)和刚性(质量)的需求,将直接决定整个经营过程的成败。企业采购管理的“龙头”作用日显突出,不容忽视,而影响这个“龙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企业与供应商的管理关系。

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单从材料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通常有50%-85%的成本是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除此之外,供应商所提供的品质、交货期及服务,无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倘若供应商提供的品质无法保证、延长交货和服务,势必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这种无形的损失,折算为成本也将是企业巨大的损失。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隐形成本,而只是过分注重杀价和供应商的更替。因此,成功的采购不仅依赖于采购人员出色的谈判技能,更依赖于企业实现与供应商高水平的持续开发与全面管理。

二、现代采购管理概述

采购是指企业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买、租赁、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的过程。

采购管理是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和销售需要,从适当的供应商,在适当的品质下,以合适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购入适当数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动。

采购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出现,为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相应的对供应商管理也提出不同的要求,企业采购管理的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防微杜渐;第二阶段――低价至上;第三阶段――聪明的采购;第四阶段――战略采购。

从采购管理经历的四个阶段不难看出,随着管理者对采购职能的不断认识,它正由传统的采购模式向现代采购模式转变,从分散的采购模式向集中采购模式转变,逐步由原来的从属的、次要地位向现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转变。

现代的采购管理已经不是简单的“购买”,他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情况,企业产品的成本中外购部分占60%-70%,因此,采购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采购与采购管理往往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

战略采购作为一种能为企业提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它是一种系统性的、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采购方法。它是以最低总成本为基础而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不是以建立在最低采购价格基础上而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战略采购从自身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到供应商资信体系的研究,从完全依赖到共同开发研究,涵盖整个采购流程,从原料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

战略采购理论就是采购差异化战略。这种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全部物料合理分类和科学的管理,对不同物料采取不同的、最经济的管理方法达到企业降本增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将战略采购过程中的物料采购管理细分成不同的供应战略、供应策略和采购管理的科学管理方式与方法。物供细分这一工具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采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物料供应细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难度对采购对象进行战略上的细分,进而根据每类物料的战略定位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这样管理资源在不同物品上的分配是不均等的,从而更能使企业达到科学化、效率化的采购管理,使企业资源分配符合80/20原则,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从当今企业采购管理的实践和规律看,物料供应细分合理的分类标准可以归为以下两大类:一是物料供应市场的风险程度,这是影响采购绩效的外部因素,它决定了采购物品是否充分供应以及不同物品之间的转换成本高低,风险程度大就加大了采购管理的难度,使得采购方的谈判力和支配权下降,品类之间的转换成本相应加大。一般影响供应市场风险程度的主要因素有:物品的可替代性、供应商数目、供应商可靠性、供应商增值能力、企业自制外包的可能性、社会物流系统的保障性等。二是采购对象的成本价值比重,这是衡量所购物品对企业产品的贡献程度。做出这种划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分配,对于企业贡献越大的物品理应在采购战略上给予高度重视。一般衡量成本价值比重的因素有:采购总量、该物品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该物品占总成本的比例、该物品对产成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该物品短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等。

在充分对物料供应细分这两大类指标的评价分析后,接下来就可以对企业的物料按照这两个指标的高低,再划分成四个大类,如图l所示:

象限I代表低风险、低成本的物料,即图中的“普通型”。该类物料属于常规的项目、商品、或服务,不直接增加最终产品的价值。其成本一般比较低,而且供应市场风险较小。许多MRO(保修、维修、操作)物料、办公用品等都属于“普通型”的物料。属于一些基本采购,需要支出较多的资金,但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并不高。

象限Ⅱ代表的是低风险、高成本的物料,即图中的“杠杆型”。这类物料属于一些基本采购,需要支出较多的资金,但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并不高。一些易采购且年耗用额高的原材料,备品、备件,辅助材料都属于此类物料。

象限Ⅲ代表的是高风险、特殊性的物料,即图中的“瓶颈型”。该类物料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使用并不高,但是制约企业关键部位的重要部件,供应市场比较复杂,供应很不可靠,从而成为企业的瓶颈性物料。因该类产品或服务受企业使用的广泛度较低,进而形成供应商成本较高,进入潜在市场有困难,因而导致风险较高。容易造成供应商数量少、到货时间过长或无法交货等原因,造成企业的停待和采购费用额超支等损失。

象限Ⅳ代表的是高风险、高成本的物料,即“战略型”物料。这类物料对于采购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供应市场又比较复杂,企业获得这种物料有一定难度,因此这类物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战略型物料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保证。这种物料既会给公司带来风险,又需花费高额成本。这类物料的价值不仅是自身价值因素所在,同时也是建立在通过客户满意度及对客户的增值价值基础上的,而非完全能用采购价格来衡量其现实价值的。

采购战略管理是采购管理体系的核心,基于物料供应细分战略管理方法充分意识到不同的类型物料需要有不同的采购战略与之相适应,它在对物料供应细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物料采取差别化的战略从而使得采购战略与企业的产品战略、整体战略相一致。

三、企业战略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的关系

根据供应商物料供应细分的模型,企业将供应商相应的分成战略伙伴型、特殊型、战术伙伴型、普通型四类供应商,其分类模型,如图2所示:

图2是对应于物料供应细分基础上建议的供应商分类模型。象限I代表普通型,它的基本特点是小件物料,本身价值不高,市场上也容易获得,但这类物料往往种类繁多,能够占到企业全部采购种类的一半以上。因此,对于这类物料,所应采用的基本管理战略是致力于管理成本最小化。在库存管理上,有可能采用经济批量等优化方法,并尽量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简化管理程序,提高业务效率。在企业的整体运作安排上,应致力于标准化管理,使采购流程程序化,尽量简化采购流程。另外,还可以建立与供应商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如采购外包、子数据交换、供应商条形码、电子付款转账、供应商管理的存货系统等。其重要目的是节省对这些项目的采购、送货、存储、支付等方面人为消耗的时间。

象限Ⅱ代表战术合作型,它的基本特点是物料供应市场比较充足,但该种物料本身采购金额高,库存占用资金大。因此,这种物料的基本管理策略应该是致力于采购总成本最小。为此,采购部门一方面需要在库存管理上多下工夫,尽量减少总库存量;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有竞争力的采购活动来降低此类大规模采购的物料或服务的总成本,为公司利润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供应商管理来说,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与供应商建立密切关系,保持一般合作关系即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可能建立采购优势地位。理想的做法是与供应商签订短期合同,以便采购部能不断的寻求、更换、转向成本更低的供应资源。采购部应实施一种积极的供应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新的供应商或替代品。

象限Ⅲ代表特殊性,它的基本特点是这种物料本身的采购金额可能不太高,但是获取这种物料有一定难度,生产区域或生产厂家较少,本身缺乏可靠的销售、运输保障;该物料属于一种特殊的专利产品,其特点造成供应商占优势地位。因此,对于这种物料的供应商,应该根据情况采取灵活的策略,如对于供应物料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致力于帮助他们改进并可建立企业合作研发;对于占优势地位的供应商,致力于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等。在采购和库存策略上,需要考虑设置较高的安全库存,并采用适量较大的订购批量。还应在企业的整体运作安排上考虑替代方案,并预先制定备用计划。对于这类瓶颈型物料或服务,还应考虑如何减少甚至消除它们。同时加在该类产品的研发力度,在企业产品的早期设计阶段,及早的让供应商,采购部门参与进来,通过与工程师、使用者的密切沟通,避免闭门造车。对己经存在的,可以通过有效的利用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技术来消除或减少对该类物资或服务的'需求。供应战略的目标是引导这些产品或服务转换成普通型(降低风险)或杠杆型(降低风险、增加价值),或者将它们转化为能够对市场产生影响和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型产品或服务。

象限Ⅳ代表战略伙伴型,它的基本特点是属于战略性物料,采购量大,本身价值昂贵,其质量的好坏对企业产品会直接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能够提供这种物料的合格供应商不多,企业要想改为自制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在这里,就要引用并贯彻“供应战略联盟”的概念。采购部门需要获取每个供应商的详细信息,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必须通过竞争性的技术考核以及价格、成本审计来严格控制、管理每项产品或服务的总获成本。对这一象限中的所有产品或服务种类都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供应商在供应时保持较高的顾客服务水平,并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内。基于这些特点,企业对于战略性物料的供应管理战略,就必须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伙伴式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保持“双赢”,即通过致力于合作使供应商也得到应有的好处。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由于这种物料本身价值昂贵,库存占用资金大,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并尽可能地进行严格的库存控制。同时,由于有一定的供应风险,还必须设置一定量的安全库存。

对于不同的物料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不同的采购管理策略,如表1所示。

四、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从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特征来看,传统采购的供应商关系表现为三种:竞争性关系、合同性关系(法律性关系)、合作性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是非合作性竞争。现代战略采购的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一种双赢(Win-Win)机制。从传统的非合作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当今企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有助于促进重要生产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加强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信息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实施并行工程。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让供应商参与进来,这样供应商可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方面提供有关信息,为实施QFD(质量功能配置)的产品开发方法创造条件,把用户的价值需求及时地转化为供应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与功能要求。

3、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供应商与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小组,双方的有关人员共同解决供应过程以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供应商和企业经常互访。供应商与企业采购部门应经常性地互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各自在合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良好的合作气氛。

5、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因特网技术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

(二)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企业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三)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要实施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就必须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价,使供应商不断改进。没有合理的评价方法,就不可能对供应商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将大大挫伤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和合作的稳定性。对供应商的评价要抓住主要指标或问题,比如交货质量是否改善了,提前期是否缩短了,交货的准时率是否提高了等。通过评价,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和供应商一起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四)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互惠互利的合同机制

建立互惠互利的合同是巩固和发展供需合作关系的根本保证。互惠互利包括了双方的承诺、信任、持久性。信守诺言,是商业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信任的供应商,或没有信任的采购客户都不可能产生长期的合作关系,即使建立起合作关系也是暂时的。持久性是保持合作关系的保证,没有长期的合作,双方就没有诚意做出更多的改进和付出。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对供需合作关系将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五)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互为联系的机制

1、企业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

2、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与管理成本。

3、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

4、互为广泛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梁汝民.兰州石化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6).

2、叶万春,叶敏.营销策划――新坐标管理系列精品课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娄黎易.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

4、郝皓,朱秋沅.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4).

相关专题 会计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