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微辣豌杂面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赵普》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简介】感谢网友“微辣豌杂面”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赵普》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赵普》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解决重要实词的音、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重点语句翻译、理解,尝试背诵全文。

二、导学题:

(一)字词积累:

1、初读课文,为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吏事  (      )      寡学术(     )       阖户启箧(    )(     )    既薨(    )

龌龊(    )(    )   奏牍掷地(    )(    )  补缀旧纸(      )  卒用其人(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及划线词。

1. 少习吏事

2. 寡学术

3. 及为相

4. 手不释卷

5. 每归私第

6. 阖户启箧

7. 读之竟日

8. 及次日 临政

9. 处决如流

10. 既薨

11. 发箧视之

12. 虽多忌克

13. 龌龊

14. 循默

15. 尝奏荐某人为官

16. 普明日复奏其人

17. 太祖怒

18. 碎裂奏牍掷地

19. 补缀

20. 普颜色不变

21. 复奏如初

22. 太祖乃悟

23. 卒用其人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回答)。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举例分析赵普的性格特征。(紧扣文中相关词句)

(三)资料链接:

作者________ (公元922年-公元992年8月14日),字则平,______(朝代)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封魏国公,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 他年少时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在赵匡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课中参与(实战演练区)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文言词“以”“其”“之” “为”“而”的意思。

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普又以其人奏:

4、跪而拾之以归:

其:1、未有其比:

2、普明日复奏其人:

3、普又以其人奏:

4、卒用其人:

之:1、读之竟日:

2、发箧视之:

3、跪而拾之以归:

为:1、及为相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而: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跪而拾之以归:

(二)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尝试翻译全文,特别是下列重点句子。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6、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7、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8、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9、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0、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课后参与(拓展延伸区)

一、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4分)

以语使                         讶其文

及启封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2、选出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师惊异之,以语使”相同的一项(    )

A、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跪而拾之以归   C、不敢以故人之私  D、徐喷以烟

3、翻译下面句子,翻译时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译:

4、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分)

二、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主持考试。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乃先具姓名以白上                   当斫汝头以谢众

取舍汝当自决

6、翻译下列句子。(2分)

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7、回答问题。 文中太祖的一段话义正辞严,语气激烈,使用了“ _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反问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第16-20回

(一)补全回目

16、 观音院僧谋宝贝 ________    17、________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 、观音院唐僧脱难  ________  19、  ________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20 、 ________   半山中八戒争先

(二)填空题

1、“只见半空中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个妖精是________  。

2、“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________  。”(人物)

3、 观音禅院 中, 老住持 金池长老 为谋占唐僧的               ,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________ (人物)借来 ________ 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________ 山的________  怪趁火偷走袈裟。

4、悟空上山寻妖索袈裟。第一次与那怪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变作________

被那妖怪识破后,又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负。最后只能请来________ ,悟空变作

,顺口儿滚下那怪的肚里。最后,那妖怪到 ________ (地名)做了守山大神。

5、________ (地名)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 太公之女高翠兰 迷惑妖怪,后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逃到 ________ (地名),取出一柄  ________ 来战。那妖怪本是 ________ 临凡,只因投错胎,以相为姓,唤名________  。 ________ 给他起了法名 ________  ,________  又给他起了个别名________  。

6、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 ________ ,遇到________ ,得《 ________ 》一卷。

7、 黄风岭黄风洞 ________ 的先锋________ 将________ 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nuò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________ 打死。(填人物)

(三)写出以下地名:

① 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闹聒聒,山禽对语;舞翩翩,仙鹤齐飞。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冉冉,杂草万般奇。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真个是景致非常幽雅处,寂然不见往来人。                                        (         )

② 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         (         )

③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薛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不遇幽人,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         )

④ 竹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         )

《赵普》导纲答案

一、刘宣苦读成才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日日夜夜(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春秋》,老师惊异(于)他的才能,把(这件事)告诉卫使,卫使便给他优良的待遇,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感到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开始认识了刘宣,而且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大了。

1、告诉   对……感到惊讶   等到     更加

2、A

3、(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4、(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二、宋太祖怒责宋白

译文: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假托是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适不适合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极其恐慌,更改红榜,让它符合人心之后再公布。

5.报告,告诉

砍    谢罪

决定

6、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

7、何为白我?  我安能知其可否?    加强语气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第16-20回

(一)补全回目

16、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17、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19、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20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二)填空题

1、“只见半空中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个妖精是   猪八戒     。

2、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duǒ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   黑风王(黑熊精、熊罴怪)  。”

3、 观音禅院 中, 老住持 金池长老 为谋占唐僧的 锦襕袈裟 (锦襕佛衣) ,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   广目天王   (人物)借来   辟火罩   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   山的  黑熊  怪趁火偷走袈裟。

4、悟空上山寻妖索袈裟。第一次与那怪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变作 金池长老    被那妖怪识破后,又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负。最后只能请来  观音菩萨    ,悟空变作 一粒丹药  ,顺口儿滚下那怪的肚里。最后,那妖怪到   落伽山   做了守山大神。

5、 高老庄 (地名)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 太公之女高翠兰 迷惑妖怪,后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逃到 云栈洞    ,取出一柄   九齿钉耙   来战。那妖怪本是  天蓬元帅   临凡,只因投错胎,以相为姓,唤名 猪刚鬣    。 观音菩萨       给他起了法名 猪悟能  ,     唐僧     又给他起了个别名   猪八戒    。

6、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 浮屠山   ,遇到  乌巢禅师  ,得《心经》(摩诃般若bō rě波罗蜜多心经 ) 一卷。

7、 黄风岭黄风洞  黄风怪    的先锋   虎精     将  唐僧   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  猪八戒    打死。(填人物)

(三)写出以下地名:①  浮屠山   ②  黄风岭    ③黑风山   ④ 高老庄

侯晓旭

[《赵普》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2:《赵普》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赵普》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请同学们初读课文:(1)自读二遍--字音准,节奏对,句子通。(2)组内读--组长指名,大家倾听,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三.注意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阖户(    )箧(   )  既薨(   )龌龊(      )  牍(   )     掷地(   )

四、翻译课文

1.个人自学,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要求:叫准会的,运用评注法标明不会的。)

2.二人合作,研究自学中“不会”的。(要求:运用评注法记号出二人合学的成果,标记出不会的和新发现的知识活问题。)

3.小组学习:集中问题,并研究解决,进行小组展示。(要求:组长掌握组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

五、质疑答疑,点拨精讲。

六.小组学习:探究问题:

1.课文写了赵普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七,师生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寡学术   (           )           (2)手不释卷 (           )

(3)每归私第 (           )        (4)阖户启箧 (           )

(5)既薨     (           )           (6)发箧视之 (           )

(7)龌龊     (           )           (8)碎裂     (           )

(9)及为相   (           )        (10)卒用其人(     )

(11)颜色不变  (            )         (12)明日复奏其人(    )

(13)处决(             )            (14)深沉(        )

背诵课文。

【资料链接】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身上。

赵普, 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又罢免了他。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宋太宗准备重新起用赵普任宰相,有人就劝说:“赵普学识浅薄,没有什么学问,只读过一本《论语》。”

宋太宗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一本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宋史》记载赵普:“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来历。

“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没有读完《论语》,只学了一半,或是说没有认真领会《论语》,只领会了很浅的一半内容呢?还是说《论语》的学识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得天下的学识,一半是治天下的学识。

在这里,赵普的话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赵普没有把《论语》读透,只参透了一半学识,他用这一半学识过去帮助宋太祖平定了天下,现在还用这一半学识来帮助宋太宗治理天下。也就是说这半部学识既可得天下,也可治天下。

另一种解释是说,赵普的确只读了《论语》一本书,而且把这本书读透了。他用这本书的一半学识帮助太祖取得天下,现在将用另一半学识帮助太宗治理天下,使国泰民安。

刘晓梅

篇3:赵普文言文导学案

赵普文言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突破】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

一、自主预习:

1.作家作品: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朝代)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对赵普 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力和。(方法提示:用红笔完成填空,并且能够脱稿自如地给同学讲出来。)

2.诵读课文:

(1)自读三遍——字音准,节奏对,句子通。(2)组内读——组长指名,大家倾听,集体评价,发现问题,黑板展示。

注意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阖户( )箧( ) 既薨( )龌龊( )掷地( )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寡学术 ( ) (2)手不释卷 ( )

(3)每归私第 ( ) (4)阖户启箧 ( )

(5)既薨 ( ) (6)发箧视之 ( )

(7)龌龊 ( ) (8)碎裂 ( )

(9)及为相 ( ) (10)卒用其人( )

二、翻译课文:

1.个人自学,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要求:叫准会的,运用评注法标明不会的。)

2.二人合作,研究自学中“不会”的。(要求:运用评注法记号出二人合学的成果,标记出不会的和新发现的知识活问题。)

3.小组学习:集中问题,并研究解决,进行小组展示。(要求:组长掌握组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

三、质疑答疑,点拨精讲。

1.讲解下面句子的特殊性。

(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2.尝试对下面简单虚词的理解。

(1)太祖常劝以读书( )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

(3)又以其人奏( ) (4)跪而拾之以归( )( )

3.质疑与发现(要求:联系以往文言文学习,就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方面说出发现与疑问,也可提出你发现的具有学习方法。

四、试背课文,体会背诵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分析课文,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检测反馈】

(抽签学生代表翻译全文,全班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翻译和大家评价质量与热情评价前面小组学习的质量,随机打出分数。)

【翻译的方法】

1.回顾翻译文言文四字原则:

2.补充四字原则具体化: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可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添加省略成分。

(3)调整语序。

(4)引用的内容可不翻译。

【新课学习】

一、引入新课:《<论语>十则》与“半部《论语》治天下”。(抽签1人讲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二、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随机提问,酌情加分。)

(二)小组学习:

探究问题:

1.课文是怎样来刻画赵普的?采用了哪些方法,请举例说明。

2.课文如何写太祖的?

3.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赵普是怎样一个人?

三、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资料链接】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身上。

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又罢免了他。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宋太宗准备重新起用赵普任宰相,有人就劝说:“赵普学识浅薄,没有什么学问,只读过一本《论语》。”

宋太宗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一本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宋史》记载赵普:“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来历。

“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没有读完《论语》,只学了一半,或是说没有认真领会《论语》,只领会了很浅的一半内容呢?还是说《论语》的学识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得天下的学识,一半是治天下的学识。

在这里,赵普的话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赵普没有把《论语》读透,只参透了一半学识,他用这一半学识过去帮助宋太祖平定了天下,现在还用这一半学识来帮助宋太宗治理天下。也就是说这半部学识既可得天下,也可治天下。

另一种解释是说,赵普的确只读了《论语》一本书,而且把这本书读透了。他用这本书的一半学识帮助太祖取得天下,现在将用另一半学识帮助太宗治理天下,使国泰民安。

篇4:《一面》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感受鲁迅的形象,领略人物风采。

二、导学题: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jiào(    )   书脊(    )     赫(    )然            窘(    )起来

摩suō(    )    tuí(    )唐    dǒu sǒu(        )         nüè(    )待

揩(    )油     恣(    )情     jū gōng(            )    憎(    )恶

2、解释下列词语。

窘:                              摩挲:

颓唐:                            恣情:

不能自已:

(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答:

2、阅读文章,概括出以下要素(能直接在文中标注的直接标注)。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文中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的?什么描写最成功?

答:

4、圈点勾画。

通过“________ ”(文中语句)这段描写,我觉得鲁迅是一个________  (什么样)的人?

【示例】通过“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一本好。”表现了鲁迅的自谦,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三)资料链接。

作者在谈《一面》的写作时说:“1936年,我正在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一天,张天翼告诉我,《中流》月刊要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的专号,向我约稿。

起先,我感到有些为难,虽然我从青年时代起就非常崇敬先生,爱读先生的文章,又和接近先生的人熟悉并往来密切,但遗憾的是我和先生本人却无来往。我仅只在四年前到内山书店购书时,曾和先生有过一次偶然相遇。那时,我还是一名售票员。先生对于素不相识的一个普通工人的我,那么慈爱和殷切的帮助,使我深深感动而又感激。它,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头,永远激励着我前进。后来,我就以《一面》为题,写了这篇纪念先生的文章。”

课中参与(实战演练区)

1、“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如何理解句中的“非日本”?

答:

2、结合上下文体会“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一下内山老板的形象。

答:

4、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我”的内在心理的句段,朗读并揣摩“我”的内心情感,并说明其作用。

答:

5、文中三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说说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6、“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试分析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答:

7、本文词语感情色彩强烈。例如“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正直”“慈祥”“严肃”“慈爱”等词,充满了尊敬、爱戴的感情。试着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答:

8、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答:

阅读第39~43节,回答问题: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1、写出表现作者受到鼓舞及生命支柱的句子。

(1)受到鼓舞:

(2)生命支柱:

2、为什么说“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答:

3、“先生是死了!”加叹号,表达作者对先生什么样的感情?

答:

4、文中说“我们的损失”指的是:

5、“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答:

6、本文为什么以“一面”为题?

答:

课后参与(拓展延伸区)

一、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哦!您,您就是--”(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二、阅读《西游记》第十一到十五回,完成下列题目。

1、唐太宗在地府之时,众人欲扶太子登基,是谁说不可不可的?(    )

A、徐茂功    B、魏征    C、程咬金    D、房玄龄

2、唐太宗还魂后,派人进瓜果,以谢十王宽宥之恩,此人名为(    )

A、刘全    B、王全    C、李全    D、赵全

3、观世音菩萨听说玄奘有德行,就将两样宝贝赠送与他,这两样宝贝是

答:

4、玄奘为唐太宗求取的真经是(    ),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    )手中

A、小乘教法   观音菩萨         B、大乘教法   如来佛祖

C、小乘教法   如来佛祖         D、大乘教法   观音菩萨

5、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此人是

唐僧又给他起了个混名叫

6、唐三藏是怎么救出孙猴子的?

答:

7、孙悟空打虎的铁棒,原来是在                 的,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铁,又叫做

8、孙悟空打死了六个贼人,唐僧认为他没有慈悲之心,两人意见不一,孙悟空一生气,就去了________ ,听龙王讲述了张良三进履的故事,深受启发,决定继续去保护唐僧,另一边,唐僧从________ 那儿获得紧箍咒,用来约束悟空。

9、悟空在________ 下被压了________ ,他一个筋斗能有 ________

10、在鹰愁陡涧吃掉唐僧坐骑的是________  ,后在观音菩萨点化下,变做

,但此时悟空却不想去取经了,菩萨好生劝导,并送给他

,悟空这才愿意前往,没走多久,又收到落伽山山神赠送的

等物。

参考答案:

1、“非日本”固然指口音、语调不完全像日本人,更指那种友善之态不像一般的日本人,含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唾弃及对同情中国的日本人士的肯定。

2、从“赫然”中可以体会到:“我”在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

的感情,所以一看到“鲁迅译”三个字便觉得特别鲜明醒目。从“像得到了保证似的”可以体会到“我”对鲁迅的无比信赖。

3、开朗、热情、质朴、同情中国

4、第2、16、19、35、38-42段,这些心理描写,一方面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贫困遭际、想买书又无钱买书的窘迫;更多地则从一个侧面烘托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博大胸怀。

5、瘦 第一次距离较远,第二次距离近,第三次是仔细端详。目的是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6、“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

7、“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充满了强烈的惊喜之情;“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则饱含着尊敬、热爱、讴歌、赞美之情。

8、第二段:“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 为“我”进书店提供了可能性,为“我”和鲁迅见面提供了某种必然性。第五段:“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用店里的凄寒、冷清,衬托(反衬)出内山老板的殷切接待和鲁迅热情关怀的温暖情意。

1、(1)我历尽艰苦……哼都不哼一声 (2)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因为革命还没有胜利,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走鲁迅先生的路,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3、沉痛

4、鲁迅逝世

5、抒发了作者对鲁迅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不能自已”集中体现了这感情。

6、一方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题,表示时间的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和务必巨大的精神力量,肯建鲁迅精神感人之深。

课后参与

一、1.E   2.A   3.F D 4.B 5.A 6.B

二、1、B

2、A

3、锦襕异宝袈裟  九环锡杖

4、B

5、孙大圣  行者

6、将山顶上的金字压帖掲掉

7、东海龙宫   如意金箍棒

8、东海龙宫    观世音菩萨

9、五行山   5    十万八千里

10、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     白龙马    三根救命的毫毛   鞍辔

侯晓旭

[《一面》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5:赵普文言文导学案答案

赵普文言文导学案答案

《赵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

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掌握常见的文实词和虚词。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2、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阖户(  ) 2、箧(  ) 3、既薨(  ) 4、龌龊(  )5、掷地(  )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寡学术  (  )    (2)手不释卷(  )

(3)每归私第 (  )    (4)阖户启箧(  )

(5)既薨   (  )    (6)发箧视之(  )

(7)龌龊   (  )   (8)碎裂(  )

(9)及为相  (  )    (10)卒用其人(   )

(三)解释下面句中的“以”字

1、太祖常劝以读书(  )  2、以天下事为己任(  )

3、又以其人奏(  )     4、跪而拾之以归(   )

(四)解释下面句中的“而”字

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2、跪而拾之以归(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六)简答: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七)文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二、交流展示

1、介绍作者及作品常识

(说明: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学生自读,将自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然后教师指名读,纠正误读处。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章,教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

学生可能提出的如下:

(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 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4) 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5、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7、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三、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八、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4、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5、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2)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皇上对他的评价。

选文原句:

选文内容概括:

篇6: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虐(   )待    摩suō(   )  jiǒng(   )相

抖擞(     )   颓(  )唐   chóuchú(   )  不能自yǐ(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五、 合作探究: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六、 精读品析: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七、拓展延伸 :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 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互相读,互相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生带动走进文本。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雷真民

[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7: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 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

驯良(xùn)   乖巧(guāi)   蛰伏(zhé)    惹恼(rě)

褐色(hè)    矫健(jiǎo)    爪子(zhǎo)

遮蔽(zhèbì)   分叉(chà)  翘起(qiào)    勉强(qiǎng)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 的主 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 合作探究:

1. 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 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 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 这段文字除运用说 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  下深刻印象。

(5) 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 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 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 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 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 精读品析:

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重点就看一个片段)

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 ,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七、拓展延伸 :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 。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十五、松  鼠

漂亮 :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外形)

讨人喜欢 驯良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 (性格)

乖巧 :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 (行为)

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

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 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 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雷真民

篇8:《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嗫嚅  恍惚  风靡 翘望  沮丧  潦草  妨碍  不约而同(初级目标)

2、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概括出文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中级目标)

3、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生动、细腻地描写。(高级目标)

自学探究 交流展示

走近作者

王安忆,母亲茹志鹃,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不作识记要求)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靡(  )  脸颊(  )  嗫嚅(   )  沮丧(   )  妨碍(   )  倔强(     )huǎng hū(     )   轮kuò(  )  liáo(  )草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不愿多走,时常要抱。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2)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渣片,神情有些沮丧。

(3)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整体感知

1、作者写了小男子汉                  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

2、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的事例来刻画这位男子汉的?你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吗?

3、课文的各小标题分别表现了“男子汉”的什么个性特点?请加以概括。

(1)他对食物的兴趣              爽气、执著

(2)他对父亲的崇拜

(3)他对独立的要求

(4)他的眼泪

(5)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难点释疑 延伸拓展

研读“他对食物的兴趣”部分,回答问题

1、找出并概括该语段所写的几件事。

2、作者强调一下“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的用意是什么?

3、为了表现“他”对食物的兴趣,作者运用了侧面表现的手法,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4、用自己的话,对该语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5、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男子汉的内涵新认识。

材料一:季羡林先生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名著。生病住院,90多岁的他在病榻上撰写了24万字的《病榻杂记》。

材料二:汶川地震发生时,九岁半的林浩与同学一起被压在了废墟下。爬出废墟后,他又返回来将两句同学背了出来。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

当堂检测

1、《学习与评价》P39基础题1、2、4、5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天中午十二点整,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的书,捡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一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 ,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我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

两个小伙子怒目相视,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让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音像银铃似的说:“别打架了,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已经揪在一起的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霎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油黑油黑的头发,提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着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想念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问题:

(1)“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这句中“有些人”指什么样的人?在文中指代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说:“没有人去劝,也没有人去拉”,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与前面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味“你真好,我不如你”一句话的含义,小姑娘好在哪里?“我”为什么不如“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魂”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读后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理理解2句子含义

(1)“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这句话本来是说历史在前进的过程中总有着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前进了的、上升了的相似。这里作者用一种幽默的说法来概括“他”要抱和要走的规律。

(2)表现了“他”失败后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神态。

(3)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写“他”不愿意让人家搀“他”的手,形象地突出了“他”的独立性。

整体感知

1、从出生到四岁

2、①对食物没有兴趣;②援助妈妈,认为爸爸无所不能;③不让人搀,要自己买东西;④不为小事哭,为感动而哭;⑤上托儿所,回安徽。

3、②帮助弱小;③渴望独立、勇敢;④刚强;⑤勇敢,沉着,刚强,成熟

难点释疑 延伸拓展

1、(1)男子汉吃青菜之事。(2)男子汉吃小笼包子、编谜语、吃大拇指的事儿。(3)男子汉想去少林寺,愿意为此在吃的方面作出有限的“牺牲”。

2、一方面体现儿童的天真,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愿意为去少林寺一些让步。

3、例如:(1)“他吃饭很爽气。”带他的保姆这样说他。(2)吃得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

4、这部分通过写“他”对食物的兴趣,来表现“他”作为一个男孩子的特点

5、不论年龄长幼、地位新尊卑、事业大小,只要在勇敢乐观地拼搏、追求积极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

当堂检测2

(1)只谋个人利益的人 那两个因座位而打架的人。

(2)其他旅客精神麻木,怕惹是生非。国人素质需要提高,美丑分辨、见义勇为意识急需加强。

(3)人物观察得更仔细,“我”对小姑娘的赞美之情。

(4)小姑娘能够牺牲个人的利益而化解别人的矛盾,而“我”则做不到这一点。

(5)“魂”的含义是某种精神和品格。

(6)短文肯定的是要有正义感、同情心;否定的邪恶、自私。(本题答案灵活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明安菊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9:月迹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根据下列图片中月亮的形状,说说古人曾经给与它们怎样的名称?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 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过渡: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现代人对月亮也青睐有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篇《月迹》

二、走进作者:

贾平凹(1952- ),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三、预习检测:

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    )忽    jí(    )妒    面面相觑(    )    争执(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文章重点:寻月亮

2、找出孩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并摘录文中词句,描述出寻月所见以及孩子们心理的发展变化的词语

①寻月踪迹:屋内盼月→镜中看月 → 院中望月→杯中“饮月” → 河中寻月→眼 瞳见月 →沙滩议月

②心理变化: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 羡慕”而生“嫉妒 ”,不由得“ 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后来,孩子们又在河中、瞳中找到了月亮,“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很满足 ”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五、 合作探究:

1、“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2、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 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3、文中谁的话引起了寻月踪迹的转换? 生:奶奶的三句话(生齐读三句话)

“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子们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子们心灵的升华

六、 精读品析:

本文充满童心童趣,不仅仅体现在“寻月亮”这件事上,更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富于童心童趣的话,找出来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教师提示品析角度

(1)优美、生动、传神 的词语;

(2)生动、形象的修辞:比喻、拟人等;

(3)深刻饱含哲理

①第5节: “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富有韵味

②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 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句中的动词“浮”用的非常生动,真切的写出了这时月亮轻盈的特点

③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这是虚写,月亮当然不可能真的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见作者的表现手法十分含蓄 别致,它寄托了一个更为深层的 含义: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

④“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这个对话描写十分精彩,既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⑤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七、拓展延伸 :

1、中秋之夜,一群孩子在寻月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在追寻月迹,更是在追寻美!读完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呢?(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1、生活中要时刻保持童心,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2、要爱护童心,像文中的奶奶那样,鼓励、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3、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2、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歌谣,办一期关于月亮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月        迹

屋中之月--失 望     盼 月     寻  月

院中之月--争执        议 月(追求美)

沙滩之月--满足

教学反思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月--寻月--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都要享受美。在本课教学中,我有以下的收获: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文 章,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我在教学时以学生领读,其他同学分角色合作朗读的方式,在音乐声的伴奏下,学生仿佛走进了作者的中秋“寻”月之旅,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本文的教学重点段落是“寻月”,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怎么寻--谁引导 去寻--寻到了首 霸趺囱--谁引?nbsp;去寻--寻到了什么”的脉络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在学习文章的主要段落“寻月”过程的词语的精彩使用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寻月”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赏析。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文章中找关键词句 。这个环节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组内统一意见后,向全班同学发表见解,其他组又对这个组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实现了合作助学。

雷真民

[月迹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10:《凡尔塞宫》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

过 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难点:抓住特征 ,突出重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导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览了哪些地方呢?(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这些都是我们的国内建筑,今天我们一起去“法国”一饱眼福,游览一下闻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立体图像)

二、走进作者:

吉祖英--当代作家,法中塞纳扬子交流协会副会长。著有《凡尔赛宫》一文。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摒弃(    )        静谧(    )        嫉妒(    )

加冕(    )        恬静(    )        粼粼(    )

轶事(    )        镶嵌(    )        精湛(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如何?

5.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6.本文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五、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明确:(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镜廊名胜。驰名世界。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2.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如何?

明确:(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 “总--分--总”的结构。)

3.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明确:(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官的说明就从总体上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

4.本文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明确:(①为了说明凡尔赛宫建筑风格与富盖府第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

其富丽堂皇的特征;②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 腐败及嫉妒心理;③在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六、 精读品析:

重点研讨文中第1-3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第1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②第2段先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

③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

④第3段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地理位置,打比方。

②列数字、面积,宫殿建筑和园林。

③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④举例子、列数字、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魅力。)

七、拓展延伸 :

难道只有法国才有像凡尔塞宫这样的好地方吗?咱们国家有吗?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配歌曲《我的中国心》

请仿照本文写一写长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注意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语言尽量准确而生动。

板书设计:

凡尔赛宫

第一部分(第l段): 总说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 (总)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宫殿内景:由外而内(数字说明) (分)

宫前大花园:由远而近(总分结构)

历史轶事:形成特色的原因( 承上启下)

第三部分(第6-7段):说明凡尔赛宫的今昔地位。 (总)

教学反思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的教学理念,我借助信息技术,上网搜集了大量图片和资料,并且将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与课文相互融合,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感发展。

为了让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利用找“中心句”的手段,明确课文抓住 “ 艺术价值高 ” 这一特征进行说 明。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使得他们能轻易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又能找出原因。 看似简单 的一道题目,含金量却很高,简单,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学生又在不自觉中轻易找出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点,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思考以及组织语言的能力。

本课最大的不足就是,虽然我让学生找到了中心,但是我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对文本的钻研 时间少了很多,给人以脱离文本的感觉。其实,要将这堂课上的完全,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文中重点说明的内容,如“镜廊和法兰西式大花园,以及凡尔赛宫中的雕像”,从多方面体会其“ 艺术价 值高 ” 这一特征,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在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交流的环节。而我在这一环节上,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不够,所以在需要请学生起来 当小导游介绍这些需要重点说明的地方时,时间就很紧张了。

雷真民

相关专题 下册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