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同步训练题

这是我的溜溜梅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北京的春节》同步训练题

【简介】感谢网友“这是我的溜溜梅”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京的春节》同步训练题(共7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北京的春节》同步训练题

《北京的春节》同步训练题

1.请你用“严”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后再填空。

(             )的后果         (             )的神情

(             )的批评         (             )的'考验

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空着的意思补充完整。

让我们先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__,哩哩啦啦二十三要___________;二十四要___________;二十九要___________;三十晚上___________;初一、初二___________;正月十五___________。

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俗节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数轴同步训练题

数轴同步训练题

1.2.2数轴

基础检测

1、画出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

2、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位于原点的 边,与原点的距离

是 个单位长度。

3、比较大小,在横线上填入“>”、“<”或“=”。

1 0;0 -1;-1 -2;-5 -3;-2.5 2.5.

拓展提高

4.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5的点有 个,表示的数是 。

5.已知x是整数,并且-3<x<4,那么在数轴上表示x的所有可能的数 值有 。

6.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5和2,则线段AB的长度是 。

7.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 两个单位长度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 ,再向右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是 。

8.数轴上的点A表示-3,将点A先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

1.2.2数轴

基础检测

1、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要包括完整。图略。

2、左,4 3、》>》

拓展提高

4. 两个,5 5. -2,-1,0,1,2,3 6. 7 7.-3,-1 8.1

篇3:短文同步训练题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题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冉冉( ) 丰硕( ) 姊妹( ) 沉甸甸( )

2、贪 lán( ) 点 zhuì( ) fú 小鸡( )

chú 形( ) 污 zhuó(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

4、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

5、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

6、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

7、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 )

8、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 )

三、填空简答

9、《行道树》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 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述,书写了 的襟怀,赞美了 。

10、《第一次真好》详写了第一次看见结果的柚子树和第一次 时的感受,告诉我们 。

11、《行道树》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1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13、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训练二

一、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1、固执( ) 贪婪( ) 污浊( )

2、珍重( ) 稀疏( ) 装饰( )

3、不见天日( ) 不可磨天( )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4、这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5、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6、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⑴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奔驰。庄稼收割了,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伏着。

⑵“啊,天到尽头了!”

⑶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⑷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⑸“老爷子,你是从天边过来的吗?”

⑹“天边?”

⑺“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⑻“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⑼“地平线是什么?”

⑽“是个谜吧。”

⑾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⑿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开它,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同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⒀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7、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答: 。

8、文中说地平线是个“谜”,原因是什么?说地平线“很亮”有什么含义?

答: 。

9、加点词语“我一天天长大起来”有双重意思,具体指:

10、画线句“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意思是: ,如果用《在山的那一边》中的诗句来回答,答案是: 。

11、文中写“矮矮的屋”和“树丛在那伏着”的目的是什么?

答: 。

12、你认为“地平线”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答: 。

篇4:白鹅同步训练题

白鹅同步训练题

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了白鹅性格高傲的特点,文字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体会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一、我能用组词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劲( ) 历( ) 锯( )

颈( ) 厉( ) 剧( )

侍( ) 拎( )近( )

待( ) 邻( ) 进( )

二、我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准确地选择字义

1、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

空:① 天空;② 里面什么都没有;③ 没有效果的。

2、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

胜:① 赢,占优势;② 超过;③ 优美的;④ 尽;⑤ 能承受。

三、文中有很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我把喜欢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从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造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中的句子写得生动有趣,请你欣赏我抄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我的阅读天地

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西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着,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有真意思!

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丹顶鹤的外形时,是按什么顺序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顶鹤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____________,脖子__________________。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爱莲说同步训练题

爱莲说同步训练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是一种_____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2.此文题目是“爱莲说”,但同时还写用到了菊、牡丹,这属于_____手法。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生活态度。其实对菊、牡丹、莲的喜爱,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的生活态度:

菊之爱:_____

牡丹之爱:_____

莲之爱:_____

4.从下面的'句子中概括莲这位花之君子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_____

濯清涟而不妖:_____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这句话隐含了作者的什么言外之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并指出其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忘路之远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渔人甚异之()

篇6:罗曼罗兰同步训练题

罗曼罗兰同步训练题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大学时代是在似乎是真空的更加狭小的天地——高师的学生宿舍里渡过的。

B.休阿列斯历尽苍桑,现在依旧像从前一样,是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

C.这个朋友又是法国一位未来的伟大学者,他也像克洛岱尔和罗兰自己一样,只是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才名噪一时。

D.这些狂热分子只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临驾于自我享受的文学(如福楼拜和阿纳托尔?法朗士)和供人消遣的文学之上的人物。

2.“对”与“对于”的用法大致相同,有时可以互换。阅读下列句子,对加点“对”“对于”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

②但是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他是一扇引导我们通向那无穷宇宙的大门。

③这一选择对他的艺术有莫大好处,并且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④这里对他未来的创作带来的好处

A.①②③④都可互换B.①②③可互换,④不能互换

C.①②可互换,③④不能互换D.①可互换,②③④不能互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全国卷)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大量事实中告诉我们,要考上理想大学,必须抓紧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

B.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说话,但是不能杜撰词语,违反规则,所以说话只能在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

C.昨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又发生里氏5.2级地震,在当地政府和支援人员的帮助下,居民们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临时住所毁于一旦。

D.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

5.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美联社华盛顿1月29日电]美军驻中东地区最高指挥官今天指出,相对于结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斗争而言,挫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两国国内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是美国所面临的一项更大挑战。

这位指挥官说:“这不仅是一切军事上的战斗,而且是一场思想上的战斗。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阿民族内极具煽动力。沙特阿拉伯需要的并不是第82空降师所提供的那种帮助。”他所指的是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美国抵达沙特的首支地面部队。

巧合的是沙特当局发言人今天也强调了他的这一观点。

6.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由于实行专门化的管理,所以那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

B.罗曼?罗兰对一切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包括: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生物学和逻辑学。

C.法国最渊博的学者——雷南、饶勒斯、斯宾诺莎等都是罗曼?罗兰的好朋友。

D.罗曼?罗兰特别喜爱文化史中的宗教战争史。

7.简要说说《罗曼?罗兰》和《“布衣总统”孙中山》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点。

答:

8.文学常识填空:

⑴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著名小说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代表作有小说等(任选两部填写)。

⑵罗曼?罗兰(1866~1944)作家。他早年写过不少剧本。20世纪初,他写了几部名人传记,如(任选两部填写)等。与此同时,他经过酝酿、10年写作,完成了杰出的代表作。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

那些年,罗兰虽然热衷于哲学——他津津有味地研究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们和斯宾诺莎,但他在第二学年,还是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这一选择使他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自由。哲学系要求承认官方学派的唯心主义,文学系要求能言善辩的口才。这一选择对他的'艺术有莫大好处,并且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里对他未来的创作带来的好处是: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他学会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他具有活跃历史的特殊才能;另一方面,他严峻的青春岁月也帮助他作为一个历史解剖学家获得善于剖析现代文化的本领。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那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津津有味:

无可比拟:

闭门幽居:

10.“罗兰虽然热衷于哲学”,但“还是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为什么?

答:

11.“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一句的具体说明什么?

答:

在学习年代,这位高师的勤奋学生一直埋头于书籍和手稿堆中。他的老师勃柳涅梯尔,

是加勃里艾尔?莫诺,都承认他在描述历史方面的巨大才能。他醉心于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雅柯勃?布克加特所发明和创立的一个科学部门,即文化史(对时代的思想描述)。在一切历史时期中,最吸引他注意的是宗教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宗教热情充满着个人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写了许多短篇习作,但同时却在构思一部巨著——叶卡特林娜。梅奇契宫廷的文化史。这个刚开始写作的人在科学领域也敢于去解决最困难的课题。他对一切(哲学、生物学、逻辑学、音乐、艺术史)都感兴趣,他如饥似渴,大口大口地吞饮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清泉。沉重的学习负担丝毫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位诗人,正如树木不能阻碍自己根部的生长一样。这位诗人曾经偷偷地写过诗和乐曲,可是他把这些东西锁了起来,永远也没有向人展示。1888年,这位青年人在高师毕业前夕,即将走上生活舞台之际,写成了一篇令人惊讶的文献,它仿佛像是一份遗嘱,一个“我相信,因为那是真的”这种道德哲学信条。这个信条至今尚未公开发表,但据他的一个朋友说,这个信条已经具有他那自由世界观的一些主要特征。这篇作品是按照斯宾诺莎的精神写成的,而且不是以“我思故我在”,而是以“我思故世界在”为依据的。他创造了世界和主宰这个世界的上帝。他只是作了自我总结,以避免任何形而上学的思辨,他把这个信条当作庄严的誓言,带着它去参加斗争。为了不背叛这个信条,他只能永远忠于自己。

12.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并简要说明两词用法的区别。

他的老师勃柳涅梯尔,是加勃里艾尔?莫诺,都承认他在描述历史方面的巨大才能。他醉心于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雅柯勃?布克加特所发明和创立的一个科学部门,即文化史(对时代的思想描述)。(特别尤其)

答:

13.文中画“”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效果如何?

答:

14.“我思故我在”与“我思故世界在”区别在哪里?

答:

篇7:《母鸡》同步训练题

《母鸡》同步训练题

一、我能为下面的字再找一位看起来相似的形近字或音近字朋友,并为它们组词

唤 ( ) 耍 ( ) 性 ( )

( )( ) ( )( ) ( )( )

踩 ( ) 格 ( ) 睁 ( )

( )( ) ( )( ) ( )( )

二、我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真空

因为 如果就 无论都

1、我们( )不努力学习,长大( )没有文化知识。

2、它伟大,( )它是鸡母亲。

3、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多么贪睡的人( )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三、我会改写句子

1、他拿走了我的课本。

改写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给希望小学捐了钱。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1、我们去春游。

( ),我们( )去春游。

2、老师带我们去参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的`阅读天地

虎虎

我家的小猫有点虎气,所以大家都叫它虎虎。虎虎生性好动,每时每刻都爱挑逗。

你看,虎虎在阳台上晒太阳,瞧见两只小鸡在追跑,立即耸起周身的毛,前身抬起,腰弯得像一张弓,尾巴下垂紧紧贴着地面,后脚紧紧扒在地上,前脚放松,已摆好好偷袭架势。那准备战斗的情景多么紧张,多么扣人心弦!霎时间,小鸡飞快回了窝,虎虎也失望地收回了攻势,不紧不慢地离开,好像什么事都未发生。

1、试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 ) ( )不( )

( )不( ) ( )不( )

2、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哪句话最能突出虎虎的特点?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想虎虎的特点,试着给短文加一个能够既突出虎虎特点,又新颖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专题 北京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