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XX教育与情感的培养

没想好呢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浅谈思想XX教育与情感的培养

【简介】感谢网友“没想好呢”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情感的培养(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情感的培养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情感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新形势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大情感的'培育力度,了解情感及情感教育的作用,同时根据情感的特性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对其培养.

作 者:王敏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1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4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   情感特性  

篇2: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实践的一些思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年12月  尹睿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怎样用好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在形象崇高的同时,枯燥和苍白也悄然而至。多媒体课件通过增加实例、图片、数据统计图提供大量信息,通过声音、画面、动画创设情境。或以直观形象激发情感,使学生体验内化道德价值观;或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和研究的素材,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评论等探究能力。文科的特点使思想政治课经常选择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课件,兼容flash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部分公开课教学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选用Autherware等其他软件。在观摩了思想政治课以及其他学科各种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后,包括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效果,我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有了一些小小的思考:

一、避免多媒体课件制作华而不实、技术至上的误区。课件制作应具有通用性。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应重在准确、简捷、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简单优质的多媒体。今年八校协作体年会评比活动中更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制作技术,有教师使用了三维动画,参与制作的人员多,虽然独特的创意值得肯定,但是技术的难度,所消耗的精力恐怕只有在具有表演性质的公开课中偶尔为之,缺乏教学的实用性。

避免插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和声音,视频资料应重视剪辑。在一些观摩课中,我发现主要是童心未泯的教师,由于自身活泼的个性,往往在制作课件时在每张角落上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小动画,一本不停翻开的书,一只窜来窜去的卡通狗……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根本无暇关注屏幕上的静态的文字或数据。另外有些教师选择的视频资料剪辑后时间仍然太长,一个太完整的情节会转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防止强用多媒体、为用而用的现象。在制作《经营者的素质》课件时,很多内容前面已经接触到了,在这里完全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提问,无需借助多媒体展示。

二、多媒体始终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要防止“课件中心教学法”

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但新的教学形式是否一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如果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新瓶装老酒”,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使用不当的话,多媒体会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以课件为教学中心易导致以视听取代思辨、想象。应避免以课件取代对教材的自读共研,忽视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建构。

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简洁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较彻底地分解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但是,如果放弃对教材有效利用,过多地以具体图像视听代替文字阅读,那么满足了学生的“眼球”,却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教学中,我先后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要求学生携带初三《思想政治》教科书,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学生依据已有的社会发展知识,自读教材,共同研究公有制的产生和形成,以培养知识的整合能力。另一种方法是我事先将所需社会发展知识通过课件直接呈现,学生看屏幕,教师进行解说和恰当提问,这种方法在井然有序中具体清楚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骨子里恰恰是传授式教学。相较之下,前者虽凸显了不经济的教学效率的弱点,但前者的教学设计却凸显了对学生文字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能力的培养,更具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形式的学习理念。避免多媒体教学信息过大,束缚了“教”与“学”的创造空间。

好的多媒体教学构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的环境,促使教学的过程更加丰富、生动、具体、增强教学的效果,从而配合教学的其他环节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但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纷沓而至的资源往往会不舍得删减,在课件中放入过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和学生围着屏幕转,教师充当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教学思路为课件控制和约束,缺乏教师“导”、学生“想”的空间。我们不妨学习国画中“空白的艺术”,尤其是山水画中空白,空白不“空”,反而使我们想象出未尽之意,感悟山水之渺茫。多媒体展示的信息不是令人目不暇接,而是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体会、提疑、思辨……我在师大附中《一国两制构想》的多媒体教学中,将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这一个资源充分使用:首先在优美的童声合唱中揭题,创设审美情境。然后由学生领悟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心愿”,并就诗歌的时代背景激起悠远的历史沧桑感,在比较中得出“历史的启示……”。也许缺少天花乱坠的信息资料的堆砌,但是课堂教学学生有了充分的“想”和“议”空间。

多媒体教学必须具有对课堂实际教学变动的机智调整。课件制作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期设计。但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却充满变动,会出乎教师的预料的。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多媒体课件的调整使用更需符合“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我首先设计了“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由于学生的时政知识和教材援用能力有差异,我所教授的四个班级讨论的结果当然也是有差异的。对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对课件中预备的信息资料机智调整,对学生未思考到的详讲,对学生讨论充分的则略讲。制作好的课件是死的,但教师的教学却必须是以人为本的。

多媒体教学不应对传统板书轻视。板书具有提纲挈要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多媒体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板书的设计和跟随教学进展随现随看的板书出现。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学习有待探索。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避免信息技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教师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必须走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上低层次的徘徊。这段时间在观摩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附中施加玺老师的《公民的储蓄》在人机对话、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方面,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快捷调出各类信息资料,并模拟债券交易情景,由学生当场援用学科知识进行操作,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余群老师在《内因和外因》一课中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可贵尝试,给我们深刻启示。但就目前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而言,我想,教师必须摸索出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如何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可以说在大家都掌握了多媒体的一般技术以后,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应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设计、技术人员的现代教育理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个人观点,有待完善)

篇3:浅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杜红芳

(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根本保证。

篇4:浅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03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和重要环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明晰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按素质教育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地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提出来,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申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7月,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再次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勾划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轨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将由此而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有丰富的内涵,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来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素质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它是在人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把知识经过内化和升华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高素质是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相互依存。其中,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为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提供条件;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和灵魂,主导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诸方面素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指出:“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李岚清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素质教育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是渗透性教育、养成性教育和体验性教育。素质教育也是一种过程性教育,它注重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因此,它能很好地塑造学生品质和培养学生能力。

二、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深入地探讨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十分萤要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和保障素质教育各方面的成果

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它喻为“灵魂”、“核心”、“关键”,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在今天具有尤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并且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进一步指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泽民同志的阐述,不仅体现了教育方针中德育首位的思想,而且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所在,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党的十七大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些论述,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有利于提升和保障素质教育各方面的成杲。

2.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是部分和总体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由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担负着培养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素质教育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受教育者“德”的实践活动。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培养就无法实现,就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素质。

三、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

1.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首先,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的科学文化教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科学文化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学生拥有克服一饥-d难的勇气和意志力。另~方面,各学科文化课学好了,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分析问题、辨别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就易于接收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项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第三,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使学生全方位接受教育。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于教师的言行之中,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只有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任务和主题,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植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新观念,勇于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渠道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提升并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青中的主体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更多地运用交互式、体验式、渗透式和咨询式的教育方法,给学生独立感知、主动体验、自主思考、积极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参与者、体验者和探究者。要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各种教育力量,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拓展,由学校向社会拓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及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所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胡锦涛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既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又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要从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注意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紧紧围绕其实际需要组织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而不是以主观的推测与想象代替客观情况。其次,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育者的身份,以平等热情的态度同他们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坚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平等民主的方法,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关注并尽力满足他们合乎社会需要的选择和正当需求,坚持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主动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学习情况,同时要注重研究解决学生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问题,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群体更要加以关注,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篇5:培养人文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培养人文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学生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必要性

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构建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现代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倡导下,教育者既要尊重科学的价值,强调科技教育,又强调道德教育,关注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有人情味。人文主义教育是为培养完善的人格而不懈的努力,着眼于提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重视把教育和生产相结合,培养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关心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培养人的责任感,为建立一个人文化的社会而努力。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步扩大,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正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中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内容,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现代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功能上,人文教育既重发展人也重发展社会;在教育制度上,重精英教育更重普及教育。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课堂再现生活的真实,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总而言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在实践上是既教人会做人,又教人会做事。对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已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教育生活观的基本理念“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二、现代中学生思想的时代局限

1.情感独占和情感冷漠的心理倾向

现代初中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过于优越的环境中,享受父母及整个家庭过分的宠爱,青少年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识的膨胀,形成了许多独生子女所常有的通病,具有情感独占和情感冷漠的特点,独生子女比例之大和“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溺爱,我们的使得独生子女体现出道德情感的淡漠,即道德责任心与道德使命感的缺乏,加上许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子女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望子成龙之心极为迫切,而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是否健康发展却充耳不闻。而有些教师也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把学习成绩的优劣看作是评定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伦理道德的变化、社会观念的趋向及多元化社会的形成都影响这学生的情感走向,这些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杠杆作用日益增大,当我们的社会趋利轻义,每个人都希望人人为我,却很少考虑我为人人,结果社会上处于一种自私自利的情况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从经济利益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设计自我发展的道路,当经济利益突显出来,青少年的理想随之弱化,个人独立性与自主性逐渐增强后,在孜孜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越来越强烈地感到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只是与自己相距遥远的外在的东西。

2.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状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这一切都在影响、改变着人们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个人需要的发展,人的需要更加具有多层次性、无限性、广泛性和复杂性,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趋向多元化。当代中国价值选择多元化并趋于实惠,在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的核心价值体系未完全建立之前,多样性的价值选择和多维性、宽容性的价值评价,往往会导致判断是非标准的模糊、相对化困境,使人们感到困惑,处在传统与现代、主流与非主流、东方和西方、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处在不确定和茫然状态中无所适从。社会的多元化既丰富了学生的思想,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的了解社会,又导致了思想潮流的多元化,多元化思潮冲击着学校和家庭,同时又给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性格培养带来了更多的变数。是非善恶界线模糊,个体自主权利意识高涨,个人价值选择的重利倾向相应地会导致价值选择混乱、社会舆论评价莫衷一是,缺乏共识,容易让学生善恶是非产生混淆。

3、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异化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类生活,关注人的生命,已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体现。21世纪的青少年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价值观的'异化体现在行为与认识的脱节:对“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高尚的人生观比较淡漠,又对崇尚自我完全抛弃社会国家利益的私利主义嗤之以鼻。现实的践行中,顺应并且认同了较低的社会道德行为模式。以致当今的青少年在认识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相当多的青少年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取决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甚至是人际关系,而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没有直接关系。人生价值观向金钱和个人倾斜,同时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浪潮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需要及满足,以好莱坞、麦当劳、可口可乐、流行音乐、流行舞蹈为特征的西方大众文化对思想正在影响走向成熟的青少年,西方的工具理性取代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教义,西方文化的渗透是整个西方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思维模式较前辈人普遍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被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所替代,追名逐利成为很多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人与人之间关系逐渐冷漠、隔阂。

三、学生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途径

为了更有效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笔者以思想品德拓展课为教学平台,汲取生活中的素材,展开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知识,着力提升学生良好的生活品质和人文素养。

1、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的生活能力的提高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学习即生活”的教育思想。生活能力的内涵是什么?目前理论界的界定多种多样,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即面对生存应有的智慧;.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具有同情心,关怀体谅他人;具有正义感,尊重人权,憎恶错误行为;具有开朗乐观的品格,热爱生活,乐于奉献;自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责任感和自助精神;正确获取和选择自己需要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和健体的能力等等。可见生活能力是一种健全人格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前提、发展的条件。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生活认识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思想品德学相关知识,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教育的真正内涵,例如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生活中的挫折让学生拥有学会反思的智慧。让学生在挫折中不仅要学会坚强,更要在挫折中学会反思。要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首先就要应该的是挫折感,在课堂上,笔者邀请班里能够正确面对挫折的同学介绍经验,给班里的同学以借鉴。然后组织同学认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挫折,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凡是能够联系学生实践的教育内容,笔者尽量让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参与进来,在小组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活常识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认识;重新认识了生活的内涵,在自己今后的生活中,知道养成良好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密切联系,并懂得了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生活能力。

2、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目标,彰显人文教育的内涵

综合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为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以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身心综合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符合特定的社会要求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使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它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失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能力的机会。现代教育学理论阐明基于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在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现今的独生子女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当中长大,个人的技能和能力都十分的突出,创新意识、突破思维都有很好的发展,但是,个人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只包含这些,团队意识、协调能力和对社会秩序、环境秩序的尊重也是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独生子女们良好的道德素养,笔者结合现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状况,主要通过拓展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了必修课程教材外的许多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例如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讨论儒家的自省思想,因为儒家观念中有“吾日三省吾身”(《学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的思想,其中强调通过学习,见贤思齐,自我反省,加强修身,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学生认为这种思想对于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寻求内心的和谐,正确应对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是有作用的。在呼吁人文教育的今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少不了培养学生讲求诚信、追求道德的完善,有人把今天的独生子女归纳为“四不”:对己不严厉,对人不让礼,对事不感激,对物不爱惜。笔者在这种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借鉴传统的人格教育思想,进行传统和现代的对接,例如在分析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贪求的社会现状,对学生有何影响,学生通过了解古代的富贵观,特别是孔子的富贵论,知道任何一个时代,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利益与道德之间的问题,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正常的追求和欲望,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关键是如何求富贵,是否取之有道。在肯定人们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去获取富贵的同时,孔子反对惟利是图,不择手段,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过去的道德观念的现代价值,这些道理无不包含着个人身心和谐的丰富内容。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协调人们对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追求,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当这些知识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常识时,学生就有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育内容对中学生的人格塑造的意义就更深远。人文主义教育观是从实践的观念、从生活认识论出发的,用发展的眼光关注个体,有效促进个体的主动发展,以人为本,最终实现实践智慧的增长,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和目的,现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形成人的个性的手段,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生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