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寺高中散文

拒绝奶头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灵光寺高中散文

【简介】感谢网友“拒绝奶头乐”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灵光寺高中散文(共1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灵光寺高中散文

灵光寺高中散文

我先介绍灵光寺坐落阴那山吧.阴那山地处梅县雁洋镇东南隅,与大埔县西北角的英雅镇(旧称阴那)坑尾村同属一脉山体。五指峰在其巅,形如人手,挺拔向上直插云霄,人称五指山。前山有万福寺,后山为灵光寺,皆是唐代高僧潘了拳结茅修真所在。 距梅州城区约45公里。是广东省级风景名胜区。1985年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

名胜阴那山秀甲潮梅,名播闽粤,与罗浮、南华齐名,并称“粤东山胜”。该山奇石秀水,古木参天,山势雄迈。主峰海拔1298米,为粤东境内第一高峰。峰顶形如五个手指,如一掌擎天,故曰五指峰,又名梅峰,与左右香炉、白虎二峰对峙。登高望日出,如云龙吐珠,绚丽壮观,纵目远眺,可观潮州、梅州和福建省汀州三市景色,有“五指峰巅极目舒,白云深处望三州”之诗句。五指峰四面皆山,有93座山峰,山顶崎岖,峭壁悬空。山谷深切多成嶂谷地形,春夏多云雾,冬有积雪。山峰怪石嶙峋,有“观音岩”、“仙人桥”、“仙人石”、“棋盘石”、“石”、“人子石”、“莲花石”、“船石”、“小歇石”、“大歇石”等,石石有景致,美不胜收。阴那山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杉、马尾松、竹林。保护区内有珍稀植物桫椤、穗花杉、白桂木、秀丽椎;珍稀动物有苏门羚、大灵猫、熊豹、金豹、猫头鹰、蟒蛇等。相传过去山林中还有许多“五色雀”。寺前山溪中有“片生熟鱼”,常藏身于石缝深水之中。还有“无笃螺”,即尾部无尖的石螺。

现在正式介绍灵光寺啦!山麓有一座千年古刹--灵光寺,为广东四大名寺之一。创始人为唐代高僧潘了拳,自号惭愧,于咸通二年(861)始建,初名“圣寿寺”。后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粤东监察御史梅鼎扩建,稍迁下址,易名灵光寺,现正门寺匾为其所书。寺内置佛像56尊。灵光寺依山建筑,均衡对称,面积 6000多平方米。寺前有两株古柏树,历时千年,一生一死,一荣一枯,相传为惭愧祖师亲手所栽。右边枯树,早在3前已枯死,但至今仍与生柏争高,成为奇特罕见的“生死树”。寺内最壮观的主殿为大雄宝殿,又称菠萝殿,供奉惭愧祖师像,木雕“惭愧祖师爷”像为岭南珍品。殿顶为 108块精制的长方木构成的螺旋形风斗八角藻井,俗称菠萝顶,结构巧妙奇特,能将殿内香火熏烟、空气自流向天空,避免佛殿内烟气炝人。由于气流的原因,屋顶上无树叶飘落,亦无鸟儿飞过。这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文物杰作,在全国仅存两处,另一处在北京天坛。寺内还有金刚殿、罗汉殿、诸天殿、观音殿、钟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灵光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灵光寺登五指峰有 7650级石阶,沿途多胜景,是粤东著名风景区。

沿山径登临五指峰,约需半日时辰,始可到达峰顶。依峰俯瞰梅州、大埔一带风物,一览无遗。阴那山五指峰层峦叠嶂,气势雄伟.

英雅镇万福寺附近多有山地园田,山地盛产茶叶、毛竹。茶叶甘醇,竹笋脆嫩。旧时,寺僧常剜空笋尖,塞以香豉,豆腐干等素料,煨熟后连笋切块供馔。古寺旁,山溪曲涧萦绕,水中有一种特别的.小鱼,鱼身片黑片白,形同彭皮鲫,相传为惭愧祖师放生复活之鱼的变种,又称“半生熟鱼”。

阴那山寺鼻祖了拳和尚,姓潘,别号惭愧,福建沙县人。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三月廿五日出生,初生时,左手拳曲,因名拳。传说,弥月时,一云游僧至,其父抱儿与僧人视之,僧人书“了”字于拳手,立时,五指伸张,遂更名了拳。了拳自幼聪颖,不吃荤。二十岁时,父母俱丧,靠叔母携养。十七岁便只身出走,徒步到大埔县西河上黄砂,依寡妇游氏为母,日与牧童登赤蕨岭放牛。牧间,以鞭划地,牛竟不它逸。岭左溪潭,牧童烹鱼邀其啖尝,了拳将烹鱼投水,旋即复活,黑质白章,自此,见鱼尾有焦者,皆言为烹鱼遗种。尔后,游母病殁,了拳善治丧葬后,循山西行择地安身,经茶阳抵青溪坪砂村在袁姓一人家留居三年。了拳在青溪坪砂村暂住期间,常徒步三河坝良洲岗山巅西望阴那山,醉心于五指蝉联,耸峙云表的山川形胜。不久,便毅然登程前往。路过三河坝梓里村时,见村民求雨不得,乃卓锡成井,置石龟于井中,顿见清泉汩汩。故此地方至今天虽亢旱而泉源不竭。乡人感其恩泽,建庵于斯村,名曰“灵山寺”。昔有了拳祖师塑像供座,逢旱岁,远近祈雨,必有灵验。

西行来到阴那山前山,了拳即斫石削木,垒岩为室,取名万福禅室。至明英宗天顺八年冬(1465年)历住禅师在施主管木养及各界坛信的赞助下将万福禅室改建为万福寺,每日说法,众多不省。了拳驻足阴那山三十余年,最终圆寂于后山的灵光寺。相传有一天,了拳对徒儿说,从前佛祖,皆宏演法乘,自度度人,我未能也,心甚愧之,圆寂后望藏我骸于塔,匾额当题“惭愧”,继而念偈:“四十九年,无系无牵,如今撒手归空去,万里云开月在天。”语毕,端坐而逝。时在唐咸通七年(866年)九月廿五日。了拳逝世后,屡显灵异。一说,嘉靖年间,三饶寇乱,兵过阴那,将事掳掠,忽云雾四合,咫尺不辨,人贼俱迷失道路,各村赖以安宁。一说,某年,有潮属人士慕名到阴那山拜谒祖师,私下将真身塑像用船载往潮汕祷雨,事后,迟迟不愿归还寺殿,两地与之讼争,及至州官下判,把塑像放在船上,谓曰,如祖师欲留,则当顺流而下,否则当逆水而上。话语未完,其舟果然逆流而上,争端遂了。

篇2:灵光清影散文

灵光清影散文

今夜,月圆却冷,让我无法与你相聚。

我,只能抚着那冷落的栏杆寄予思念。

我,沿着你艘走过的小路追寻着浪漫。

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沉寂絮语。

一缕缕,一片片,一道道,多么清澈。

灵光清影,揉进了一缕缕银色的月光,在我的心地上遥遥着美好的记忆,不,是一段段令人心痛的向往,聆听风吹树叶所留下的那一份份心语,顷刻间才真真正正地明白了思念的难熬,多少时光的漂泊,在我遥想里变成了倒影在水中的帆影。

灵光清影,在纷繁的世事当中赤裸裸了一个个,被美丑所包裹的那一份身心,那一个丑恶,一遍遍地在风雨中呼唤着真情实感,在每一次的也许中无奇不有着你和我所想象的'山清水秀,无奇不有着我和你的那一份风花血夜,在为那一段天真初恋的日子许下了不老的诺言。

灵光清影,和着那一首首生命的流行歌,一路叮咛着他和她的心语和期盼,几多风雨的洗礼,几多人生的故事,几多生活的得失,都在那一道道的轻波绿浪中切切了人生的D大调。为谁呢?又是为什么?或者是为了心愿?在张开那一张彩画的瞬间,从中,便看到了一道道深深的伤痕与血影。

水的心跳,冷暖着你我的心身。

流水的歌唱,让我记住了你的情。

是啊,我透过那灵光清影,奇异了浓浓田园和山野的气息,月色的蜿蜒曲折通幽,从我心灵深处延绵而出,垠垠了童年时光的那些神话与传说,关于大山的儿子,关于流水的女儿,在斑驳的着树影和山痕的流淌中,可曾掩饰着一代又一代的和我的父母亲一样的默默的耕种的人,朝圣着岁月所给予他们的那一份信念,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一生一世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交给了土地的每一个春秋,无悔无怨地体验着寻觅美好理想彼岸的一个个美梦之花。

我,在灵光清影中突然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的外祖母,她就是这样一生孤守着那么一盏孤灯郁郁的清影,在灵光冥冥之中倾注了一生的辛勤与劳碌,为子孙们烧了一辈子的香火,为了孙们呢喃着几十年的心愿,记得逢年过节的时候,外祖母都少不了祖宗的神台前默默地点上了香火和那一支支蜡烛,她望着那一缕缕的清影灵光,脸上的神情肃严,仿佛在心底里有好多好多的话语要说似的,凭着她那一颗无私与虔诚的心灵,我也深深地感到了外祖母的诚实与执著。是啊,她一生守着贫穷与艰辛,要尽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养育着一群群的儿女子孙,到最后的那一刻仍旧忘不了那灵光与清影的神韵和深情,微笑着佛祖与天地。

打开心扉,任灵光清影抚慰。

我想,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时候,没有一点寄托行吗?人便是一个躯壳了。

于是,我毫无选择地走进了,

那一缕缕充满灵性的灵光清影中。

篇3:海上灵光经典散文

海上灵光经典散文

创作时,心中的想法真的天马行空,有时真的很想去发扬光大。有一种力量涌动着,让自己振奋。这种感觉奇妙而不可思议。

心中的一些很美好的想法,逼迫自己马上去做,心中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我而来的。所以,心中,无所畏惧。

写作到了一定的时候,你会感觉的到,自己提升了,也升华了。比如你上学,小学和中学,明显的不同。

海上,灵光,或许一个人真的要好好地爱自己,爱生活。

你所创造出来的不论是哪种文体,小说还是散文,他们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

灵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想有就有的。它通常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它通常隐藏的很神秘,像一位害羞的女孩一样,但是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它通常要经过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夯实,不断地飞跃,不断地创新与领会,同时它也要好好地虔诚与信仰,珍视与爱惜。

你相信吗,一切都是心的指引,心的显现。

你相信吗,就在我创作的'时候,感觉宁愿这样的创作,不可思议,我从来没有这样的体会,好像是从心灵深处的声音,一直召唤着我,让人不可思议,情愿跟随不离不弃,

话说创作,让灵魂欢愉。就是那么的让人着迷。爱上了一个美好的心灵,爱上了这样么美好的念想。

我此时也不知道自己创作了什么,只是随着灵感,旋转美妙音乐。

一切可能都被预见,而我此刻正在接引者我来相见,遇见最不可思议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

开心,可以从心灵开出一朵花!!!

所有的发生就是一种完美的转机,亦或是一种天生,或者叫做重生了,鲜明的较量着,心底的一切。

优雅含着芳香,一直美下去······

我就这样书写着,书写着人生的潦草,或是楷书,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全部都印证了所有的往昔,因果循环。我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心中时刻敬畏着,那种来自心灵的共振一直那样敲打着灵魂。

有时候灵魂先到达想去的地方,我们早已成为那个人,只要沿着梦想一直渴求一直追逐就好。也许我们无法到达那么一个高度,但是一直勤学努力,不是很好么?生活的魅力不也正是有着一丛神秘的面纱吗?朦朦胧胧的,却又让人那么向往。

完全关不住的灵感飞驰而过。

一切都是随缘而来不是吗?何必急于知道你所想要的一切,我们对于生活过程的宝爱,远远大于目的的期待。

不要背叛自己的灵感,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不要骄傲,不要畏惧,其实,我是很优秀的。

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更好的表达,此刻的心情,或许已经不是我在表达了,但是其实一直在表达,对于心灵的一切,玫红的脚印有了鲜红的足迹,我认得来时的路,也明白我该去的地方。

这样让我表达心中的欢悦,怎样灵动的呈现给你现在的我呢,这样鲜活的呈现心中的美好,怎样让你懂得所有的一切,都是随缘而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是命运让我走了这一步,但是,清你相信,我是一位很有礼貌的人,我想在我的世界里,怎样给你我的所有,就是美好的再现,一种美的呼应,爱的交织,心的传承,美的嫁衣。

命运在我们手里,此刻的轻轻滴敲打着键盘,心中一直有一种很美妙的感觉;此刻的我,很幸福很幸福。

爱上心中的这种感觉。不走寻常路,活出自我。

篇4:书卷的灵光散文

书卷的灵光散文

吧啦说:“先嫁书,后嫁人。”

五六年级,曾老师给我们订了《小星星》《学生之友》《作文阅读》等各类文学报刊,记忆犹新的是他给我们分析作文报上的文章,“跳一跳,摘桃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事。那时我成绩好,数一数二的,有些趾高气扬。这些文章等于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不再那么骄傲自满了。

每次抚摸新到的报刊,内心都涌现难以言喻的欣喜若狂。这是最初的文学启蒙。家住乡下,每次上街,第一件事便是逛书店,我积蓄了众多压岁零花钱,甚至于把自己的生活费节省下来,少吃一顿饭,就可以买更多书了。

每次父亲带我们去新华书店,总要挑几本好书。书籍赐予我灵性的光泽,生的皈依。走在大路上,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文学是人学,那些貌似无用的喜欢,总是会让你获益匪浅。学识和修养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透出来,多读点书,总是会不一样。

初中时,我的阅读面开始拓展,而不仅仅局限某一类。《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中医药学》……书卷伴我走过孤独煎熬的日子,我总是惯于挑选一本喜欢的书籍,在洒满阳光教室窗户边上,静静阅读。这是最美好的时光,我不仅获得知识,肚子里有了些许墨水,而且,拓展了视野。懂得了许多课堂未教的人生哲理。

高中,致力学习的同时,仍未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些癖好才是区别你与他人的`地方。喜欢上了三毛、张爱玲、琼瑶、严歌苓、周国平、乔叶……在这些作家中,大多文笔老练质朴、深刻动人。我从大师的身上汲取养料,感觉到自己的梦想有了皈依和寄托。人,总得为活着找一个理由。否则便如同行尸走肉般悬浮半空。读书,读到最后,如同写文,比的是人品。切忌纸上谈兵 。

我曾对好友欢说过:“平生两大爱好,一为读书写作,二为语文老师,良师益友。”

买书、借书、藏书、读书、抄书、教书是海子生活的全部内容,孙中山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曰书,二曰女人。我开始收藏古人读书方法与写作技巧,发现了众多不谋而合,内心涌出难言欣喜。

渐渐地,我读书有了固定偏好,钟情于心理学、哲学、文学小说。传记类甚为欣赏。读了《窗里窗外》《张爱玲倾城往事》、《滚滚红尘》、《窗外》、《大校的女儿》、《曹禺传》、《林徽因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古人的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令人动容。值得称道与学习。

后来,我买的书籍堆满了房间,床头、书柜、桌面……时不时拿出翻翻,是平生一大乐事。我家从小镇搬过暂住县城,让我有了更多读书机会。新华书店,报刊亭等等逛遍所有书店铺子,细细品读,一对上眼,合上心,便毫不犹豫地购买。周国平说:“阅读是我的情人,写作是我的妻子。”书香如梦,沁人心脾,活色生香,令人心旷神怡。

大学间,主要去邻校图书馆借书,琳琅满月,心生艳朵。即便是读书不便,也经常搜载电子书。虽然学校藏书不多,但并没有阻挡我强烈的求知欲。写作理论、新闻采编、编辑出版概论,剧本创作等理论指导了实践,有较强实用性,只要真正热爱写作,这些书也并非枯燥乏味,反而趣味盎然。

离开校园,社会本身就是一本大书,我要花一生的时间去阅读。

雪小禅说:“一个好的作家必定是个杂家,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写作是最好的回归。”由此,我开始阅读史书、诗文、名著、科普、医药、辞典等等。业余,尝试各种社交活动。艺术文体类,练习羽毛球,书法,绘画、口琴、吹笛、刺绣……近期看完章子怡《艺伎回忆录》颇有感觉,深受启迪。不管是性善或性恶论,人到世间就是一个自我完善与提高的过程。

一个同学问我:“读了那么多书又有何用?”

我回答:“那些貌似无用的东西,也许是未来你赖以生存资本。时间会揭晓最后的答案。那些书卷气浓厚的书生永远都会比别人多那么一点儿东西。而恰恰就是这点东西,将来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书相厮磨相纠缠的生相,其本身,就是一种丰富饱满的趣味人生。

篇5:难忘的灵光寺作文400字

关于难忘的灵光寺作文400字

在我游览过的众多美丽景点中,灵光寺是最令我难忘的一个景点,它的.美丽神奇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灵光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粤东古刹名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阴那山自然保护区西麓。

我们随着盘山公路盘曲而上,来到了阴那山自然保护区西麓的灵光寺。我们沿着景区路线向灵光寺走去,只见周围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四周还有清澈的小溪围着绿树淙淙地细流。真是山清水秀!我们走到灵光寺前,看到灵光第一绝生死树,看上去这两棵千年古柏,一枯一荣,剑指苍天。荣者枝繁叶茂,枯者枝干苍劲,生死相伴,蔚然奇观,令多少游人为之赞叹。

走进寺内,只见寺内供奉者诸多神像,栩栩如生。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殿后绿树成荫,但殿顶从无落叶,如此现象,至今还是个迷。难道其中有神奇的力量,在此蒙上了一道神妙的面纱。此为第二绝。走人大雄宝殿内,殿内香火鼎盛却不熏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殿顶的堪称鬼斧神工的寺庙建筑艺术杰作——斗八藻井起了通风换气的奇妙作用。因形似菠萝,俗称菠萝顶。此为灵光第三绝。

灵光寺的美丽与神奇让我深深陶醉在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篇6:罔极寺散文

罔极寺散文

在西安东关炮房街上,有一个极清静的地方,叫罔极寺,相传是唐代太平公主为母后则天所建,寺名取《诗经》中的“欲报以德,昊天罔极”。

寺庙小巧精致,占地不大,却布局严谨。进门是韦驮殿,洁手静心焚香,双手合十,就会感到整个身体已经脱离了繁杂的市井生活,进入到禅静中去。空气在这里似乎是静止的,人可以是飘乎游走的浮尘。

再向里面进入,左是鼓楼,右是钟楼。晨钟暮鼓里,香气弥漫,偶有香客经过,皆是恭敬有加,步履轻盈。钟鼓楼遥望呼应,巍然耸立,令人敬畏。

大雄宝殿往往是一个寺庙的核心建筑。宝殿高大巍峨,里面供奉了三尊大佛,尊尊威严神武,谁说那是泥土身体,分明是如来在世,观音降临。经幡深处是佛家福地,香烟缭绕才见佛祖灵显。宝殿左右各为厢房,都是一般的整洁清静,鸟的鸣叫终日不绝。大殿是近年才整修的,青黑的屋脊直插,树荫疏松又见光明蓝天。

整个寺庙后面是其精华所在。“卧佛殿”,只有这个殿是经历岁月才留下来的,修葺程度最小,留下的古色古香最为浓烈。在殿外的左墙根有一块清朝乾隆年间遗留的石碑,不甚清晰,留下的文字却苍劲有力,文字是说这个寺庙的`历次修葺过程。在殿外面的右山墙下,还立着另外几块碑,简单的文字也在记述这寺庙的历史沧桑变迁。殿内的卧佛有六七米大小,侧身而卧有千年了,不曾醒过。佛有梦吗?我们只能猜测,在佛的安详里,轻轻地进去,轻轻地出来,不敢有一丝惊动。

在卧佛殿的西面是僚房和经堂。旁边有许多青竹,非常茂密茁壮,绿荫下是六七只孔雀在悠闲地走动,这些圣鸟莫非也受到佛家的点化,信步度量,并不展翅,也少不了鸣叫。

反身出了罔极寺,外面依旧是嘈杂的市井人群,沿街叫卖声不绝于耳,车流穿梭,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浮躁气息。不由地开始细细品味,在西安这个都市生活繁闹的地方,一堵围墙就隔绝了所有的欲望,一炷香火就点燃了心灵的圣灯,一片绿色就抚平了生活的磨难,一声钟鼓就启迪了人生的迷茫。感谢这座寺院吧,在繁华中固守了平和,在纷扰中坚持了清静。人走在其中,就像在洗浴自己身心,眼中所见,心中所思,都是一种修炼。

人终究是成不了佛,但有这么一个地方,佛在身边,这就够了。

篇7:灵应寺散文

灵应寺散文

在秦岭的圭峰山下,有一座寺,叫灵应寺。那天,我从东大的街道出来,过环山路,一个路口进去,走不远,路东,又一个路口,再进去,走一阵,就看见灵应寺朝北的寺门了。

如农家的院子,寺门小,寺也小。前院,朝外两边,是两棵柳树,朝里两边,是两棵槐树。围绕槐树,是几盆荷花,花苞有合拢的,也有绽露的。院子中央,就一间殿堂,砖木结构的。并不宏伟。看出建筑的时间不长,外墙面,没有抹灰,裸露出粗糙的砖缝。木头的牌匾上,毛笔书写了三雄殿三个字,也不像名家写的。

进入殿内,里头不宽展。没有高大的佛像。靠里,靠墙,是一排,坐着,都有顶盖,正中的,是佛祖,我还看到一尊像玄奘的。都是新的,包括陈设的其他物件。供桌上,摆放了水果,是新鲜的,还有超度的亡人的纸符,写着姓名。两边,罄和木鱼,却硕大,显得突兀,突出。这时却安静着。在殿堂一侧,有一台柜式空调,没有开启。

我出来,殿堂东边,搭了帐篷,我掀开帘子,里头摆着条桌,碗筷规整。地上洒了水。看样子,是吃斋饭的。

我又绕到后面,是一片菜地。种植了包菜,白菜。似乎还种了大葱。

院子的里墙上,贴黄纸,上面写满名字。是布施名单,多为十元,五元的,最多的一个,是一百元,一元的也有好几个。落款,是东大村。另一面墙上,纪录了修复庙宇的过程,显然,也是东大村组织的。是近几年的事情。

这座庙,是东大村重建的。平时,做法事,也是给村里人做。我猜是这样。

今天我来,在庙里,没有遇见和尚,也没有遇见居士。我来回走了一阵,也没有遇见别人。这说明,今天,不特别。

重建的灵应寺,是日常的,家常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俗气的.。这些,没有什么不妥。对于人,对于佛。我这么认为。

我了解到,灵应寺原来是财神庙,距东大五里路,又叫五里庙,在唐时,兴盛过的。衰败,倒塌,消失,已有许多朝代了。

我就觉得,要是还叫五里庙,倒亲切,也让人更愿意接近。

在灵应寺的西边,是一个墓园,我过来看庙,就发现了。也知道,是张灵甫的墓。我一定要看看的。

是张灵甫和妻子的合葬墓。墓室圆形,砖砌的。颜色上看,很久远了。墓前的石碑,却是新的,高大,和墓室比例有些不相称。碑前是一大片水泥地,打扫得干净。挨着路边,修建了一座亭子,还立了一通更大的石碑,是纪念碑,也是刚雕琢出的样子。两面碑文,一面介绍张灵甫的生平,一面是一篇骈文。我眼睛花,只读完了一面,另一面,我读了一半。

两通碑,落款,都是东大村。张灵甫就出生于东大村。张灵甫是抗日英雄,死后,荣光也好,耻辱也罢,自己都不知道了。墓园一侧,还竖立了玻璃橱窗,里头是放大了的张灵甫的照片,的确英气逼人。一个村子,出一位这样的人物,是值得记忆的。不光是一个村子,却担当了,只是由一个村子,尽了自身的能力。

墓园的铁门前,卧了一条狗,一动不动,睡得香甜。亭子的一角,也卧了一条狗,也睡得香甜,我离开时才发现。正是早上九十点,太阳的光线,慢慢调亮。我在张灵甫的墓园,逗留许久,依然没有遇见一个人。

这是正常的。

灵应寺和张灵甫的墓园相邻,不是巧合,却也合适。我觉得,有这座庙在,有这座墓园在,东大村的人,对于生死的理解,也一定是别有意味的。

篇8:贤隐寺散文

贤隐寺散文

“贤隐寺”的名字一次次在耳边拂过,它是我一直心驰神往,不敢轻易走近的古刹。它座落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贤山南麓的幽谷之中。史志记载:贤隐寺系齐梁年间在松和尚始建,距今约1500余年。因该寺建在东汉孝廉周磐隐居处,故称“贤隐寺”。它与南湾湖由山峦和绿荫自然衔接,浑然一体,名山古刹交相辉映,天地造化成就一处胜景佛地。时值岁末隆冬,我怀着虔诚和敬仰走近了它,为寻求一份心中的暖。

沿湖东大道南行,至贤山路口右转,依山势而修建的水泥小路蜿蜒而上,绵延群山与苍翠之色随入眼帘,幽静的山凹里,一处红墙黛瓦的寺院,格外醒目。回想一千多年前的它,该是这个画面的底色,整个院落也是现在的缩小版。仰望着它——古时“中原五大寺”之一,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南阳玄观庙”齐名的贤隐寺,那佛光和灵气仿佛呼之欲出,要将我沐浴!

在那突兀翘出的崖壁上,仿佛看到一位拈须而立的隐士,微笑俯瞰这千年以后的来路,一阵纷至沓来的足音,惊醒幽谷深处的禅定。

他叫周磐,字坚伯,汝南人,是位大孝子。“学《古文尚书》、《洪范五行》、《左氏传》,好礼有行,非典谟不言,诸儒宗之。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后思母,弃官还乡里。及母殁,哀至几于毁灭,服终,遂庐于冢侧。”从聊聊几句文字中,我初步认识了你。真正了解你,是贤隐寺名字与你密切相关,你曾在此隐居,留下你的孝和贤,“贤隐寺”因此而得名。你的“隐”有别于世人常说的“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之隐,他们的“隐”则实为“逃”,逃避现实的不公和纷繁。而你之隐,因思母之痛,无法自持,随隐居于母亲坟墓侧旁的茅屋,以尽忠孝。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周磐之举即行孝的榜样,被人称颂。

进得山门,我问过守门的小师傅,得知:佛家盛事在初一、十五,香客络绎,放生、诵经、拜佛许愿,香烟弥漫。平时寺里是比较清静的,如今天。这正是我想要感受的'境遇,没有烦扰,没有喧闹,只带着一颗虔诚平静的心来探访、参拜。

沿着檐廊进来第一层院落,拾级而上,正面一座气势恢宏的“天王殿”,四周有禅房和阁楼,建筑结构和设计与正殿匹配协调一致,殿中供奉着大肚弥勒菩萨,跪拜之后,看着他笑面大肚,不由得教人忘记尘世的恩怨情仇,不再计较得失成败,开拓心量,包容一切,量大福大。一进得这庄严肃穆、香火袅绕的佛缘圣地,形似近了佛,心也盛着佛。与弥勒菩萨背靠背供奉的竟然是韦驮菩萨!他用“三洲感应”绝对地尽心护持正法道场和真心修行的出家人,因此也得到出家人特殊的礼遇。看到他的一刹那,心里撞进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昙花一现只为韦驮!

相传昙花和佛祖座下的韦驮尊者有一段哀怨缠绵的故事,所以昙花又叫韦驮花。昙花是一个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很绚丽多彩,她渐渐爱上了一个每天为她锄草浇水的小伙子,后来玉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大发雷霆,要拆散这对鸳鸯。玉帝把花神贬为一生只能开一瞬间的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个小伙子送去灵柩山出家,赐名韦驮,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可是花神却忘不了那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驼尊者都会上山采春露,为佛祖煎茶,于是就选在那个时候开花!希望能见韦驮尊者一面,遗憾的是,春去春来,花开花谢,韦驮还是不认得她!昙花为了爱情而执着,为了爱情而甘愿寂寞,所以这韦驮花年复一年地选在黎明时分朝露初凝的那一刻绽放。谁能懂得那一刹那的惊艳是怎样地心碎,奋不顾身惊心动魄啊!

穿过天王殿,又上一段台阶,进入第二层院落,即古刹的中院。这里更宽敞,正面是本寺的中心:大雄宝殿,东边有观音殿,西边有阁楼,多间禅房、诵经房等。最吸引人的是院里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此时,它叶已落尽,尽显苍劲,枝桠参天,善男信女们祈福的彩带,挂满枯枝,随风欢舞。只有它见证这贤隐寺千年以来的风雨沧桑,历次遭受的战争损毁和人为的摧残。如今它跟古刹一同辉煌,与神佛一样受人祭拜景仰。

顺着大雄宝殿两侧的“登菩提路”,穿过园形门,即是一间约两百多平方米的僧人佛堂,门外贴着“止语念佛”,屋内整齐的蒲团,高大的如来佛像,众多佛家弟子在这里学佛诵经参禅。

在天王殿的一侧,我看到一块别致的石碑,上刻:风起,听松涛如万马齐喑,晴空,观浮云如碧海波涛。闻晨钟暮鼓,香烟缭绕,罄声悠悠,袅袅雾霭绕千年古刹,置身于圣境之中怎不令人心胸涤荡、尘念全无。说得正是我拜过所有殿堂之后的真实感受,想必,落入所有香客们心底的那安宁,亦是如此。

贤隐寺面南背北,西南的南湾湖烟波飘渺、水鸟低鸣,三五小舟悠哉、游哉,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可谓幽谷藏古寺、碧波荡渔舟。东有莲花峰,形似莲台。西有飘带岭,逶迤蜿蜒,状若风中彩带。附近还有圣水泉、仙人床,山门两侧各有一口古井,寺院内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贤隐古刹透着厚重的佛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汇成新世纪的盛世佛光。“自古寺庙都是讲究风水的”,说这话的和尚师傅虔诚里透着一丝自豪,我听懂一半,看懂一半。

寻遍寺里大小殿堂,想祭拜我心中的神,遗憾的是周磐终究是个凡人。他的孝感天动地,与佛家的善是一脉相传,这里千年不熄的香火,总有几缕是为他而燃。

离开寺院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头顶的天正蓝,碧空如洗,偶尔有几缕白云,悠然在和风中变幻着,犹如孩子们手中的棉花糖。落日的余晖将整个寺院镀了一层金色,幻若佛光。

万顷碧波的南湖,阵阵松涛的贤岭,空山寂寂梵声万里的千年古刹……,组成了信阳城外之美。登山、游湖是随意而常态的户外活动,而佛缘圣殿只有香客们常来,做为旅游景观,回头客却是寥寥无几。而我,还会再来!再来感受“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篇9:天童寺散文

天童寺散文

杭甬铁路穿过一望无际的鄞洲山脉,便隐入一片青松翠柏之间。连脉清山连宇广,浩瀚林海抵涛源。一点不假。东海有群山相阻,便造就了河姆渡文化。山海相连,山海相依。数千万年就如此。任海浪呼啸。群山屹然不动。

三月二十八日,星期三,云彩悄无声息地躲到不为人知的角落,天空一改往日的阴霾。三十度的高温过早地催开花事,鄞县大道两侧桃花怒放,千支万朵。芬芳蝮郁。雅戈尔动物园的狮子,老虎跳跃不止。工作人员正在洒水降温。微风吹过,黄黄的油菜花频频点头,象欢迎我们似的,很有情趣。

汽车在重峦叠障的太白山林间穿行,弯弯曲曲的山路,竟有四处360转角,开了二十分钟,竟还在山腰盘旋。有的地方因水土流失留下痕迹,一条条自山巅直贯山脚。远看如彩带纵横交错,虽是山体滑坡,却壮观依然,最高峰有一停车场,一眼望去,东侧是碧绿群山,每个山尖都有一座塔,玉塔临浩瀚狂风,总也是不曲不挠。西面是烟波飘淼的东海,帆影点点,各种各样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虽无上遥远,却依稀可闻。小小快艇往来穿梭,游曳与波澜壮阔的.海上,一会跌入深谷。一会有跃与狼尖。那种感觉,更多的是震撼,山间有火车呼啸而过,那汽笛长鸣使我感到永无休止,永往直前的精神而我们就渺小多了,象一只蝴蝶在花海里酿造,又象一叶枯枝在大海里飘泊四十分钟后进入天童寺。朱红的大门,天王殿,老和尚圆寂的塔林,放生池里有鱼,有龟,香烟,神秘。五百罗汉。。庙里有的,这里都有。

游览之余,我更感空虚,万物有辙。万事有宗,不知道可否真有那个世界,不知道生生死死有什么可依,但我身有感触,呼唤爱和被爱,愿每个家庭和睦相处,每个人都懂的珍惜自己,珍爱他人,愿人间充满真情,每个人都有一个无撼的人生。

篇10:探访明教寺散文

天高云淡,秋风袅袅,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正是秋游的好时光。借赴马屿拜访老友之机,乘兴携友去探访几近绝迹的摩尼教的寺庙——明教寺。

明教寺坐落于距瑞安市区不到20公里的曹村。曹村是一个自古民风朴实、勤耕善读的著名村镇,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至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200多年间,一共出了82名进士,名噪一时,现尊为“中华进士第一村”。《千家诗》中《春暮》的作者曹豳(1170~1249),就是曹村人氏。

因不识路况,在曹村乡间小路上来来回回折腾了几趟,还是找不到明教寺,便弃车溯溪徒步而行,无意间发现一座静卧于溪流之上的二孔石桥,古朴简陋,尽显沧桑。石桥以溪流中一块厚1.5米、宽2.5米、高2.5米的天然岩石作为桥墩,石板的桥面长9.35米,宽1.35米,没有栏杆,桥板的北侧刻有“迎仙桥大清道光十九年正月念日穀旦重建”的题铭。伫立碧水长流的溪流之畔,亲眼目睹这座历经175个春花秋月的迎仙桥,似乎触摸到飘然而来的仙风灵气,顿感神清气爽,心静如水。

在一位老农的指点下,终于在圣井山脚下找到了明教寺,那簇新的山门和院墙,一眼就可以看出全是新时代的构筑物。心中不由疑问,难道老山门已被拆倒重建,再也不能见到旧时寺院的景象。遗憾瞬间不由而生。

走进山门,院内颇为开阔整洁,两边皆筑有长长的石廊,廊壁上置有青石浮雕,左壁浮雕名“青龙潭”,精雕细琢的九条青龙盘桓于石壁之上,清澈的泉水从龙口汩汩而出;右壁浮雕名“天地传奇”,雕制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绕过迎面的“东岳殿”再往里走,竟然又见一道山门,其风格样式与其他道观佛寺不大一样。门台额坊上面为大三角结顶,上面塑有半轮红日,和半围着的15道长长短短的光芒射线。额坊上塑有“明教寺”三字,两旁有小龛各二,里侧的龛内也塑有文字,左为“圣”字,右为“井”字,大概寓意寺院位于圣井山下。外侧龛内各有彩瓶的浮雕,但不是同一图案。山门院墙用乱石垒成,墙面斑驳陆离,墙头蒿草丛生,见证着沧桑岁月的留痕。原来,这才是有幸保存完整的明教寺老山门遗迹。

走进老山门,寺内建有“三宝堂”,两旁各有轩堂,不见香客,鲜有游人,显得格外的清静肃穆。寺院主持明女师太是个善谈之人,她娓娓讲述了拓建明教寺的艰辛历程。目睹寺院的恢宏气势,完全可以想像明女师太30多年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曹村明教寺现为浙南地区仅存的具有明教特征的宗教建筑,始建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曾获朝廷赐额,这在《瑞安县志》中都有记载。寺院在历史上屡毁屡建,1935年修缮后还有“十四间,僧三人”的记载,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则仅存一座山门及茅屋一间。如今拓建后的明教寺,既有明教的山门,又有道家的东岳殿,还有佛家的三官堂,三教合一,别开生面。

对于明教我过去知之甚少,恶补了功课才稍有知晓。原来明教也称摩尼教,由公元三世纪中叶的波斯人摩尼(216~277)创建。摩尼教汲取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的某些教义,宣扬光明(善、理)战胜黑暗(恶、欲),试图建立一个拯救人类的世界性宗教。摩尼的一些观念激怒了波斯的统治者,因而惨遭杀害,而摩尼教教义则由其信徒传播至东西方。

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始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而正式由官方传入的记载则是:唐延载元年(694),波斯僧侣拂多诞携摩尼教经典《二宗经》来到中国。此后摩尼教逐渐发展盛行,兴盛时势力及影响仅次于佛教。会昌三年(843),因唐朝与回鹘爆发战争,唐武宗下诏杀戮回鹘的摩尼教士,摩尼教因此遭受严厉的打击,其传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唐“会昌灭佛”之后,摩尼教换称为明教,转为民间秘密结社。宋徽宗年间(1101~1125),《摩尼经》被道君皇帝列为道教徒众的必修功课。由宋至元,官府或禁或弛,明教始终坚守在浙闽沿海一带依附于佛教、道教而生存,温州和福州俨然成为内地明教传播的两大中心。北宋明教鼎盛时,温州有系统的教理及规范的崇拜仪式,除正规的明教寺院外,12万户人家中设在居民家中的信徒聚会点——“斋堂”就达40多处。另据《温州历史年表》介绍,温州现存的明教遗址,有苍南的选真寺、瑞安曹村的明教寺等,在文成大樟山村旁的山崖上,还刻凿有3尊摩尼佛像。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明教徒,当年依靠打着明教旗号的农民起义而起家,建立大明王朝,登上了之尊,他深惧明教等秘密宗教组织的厉害,为了强化统治,便以犯国号为由,明令禁止明教的活动。明教由此逐步走向衰败,至清代时,在国内几近绝迹。

明教历经千年的兴衰,如今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湮没。探访明教寺,让我开阔了眼界,对这个神秘的宗教有了粗浅的了解,也收获了充实知识的欢欣。返家路上,我在思索:人这一辈子,需要读书万卷、行路万里、阅人无数,还要敢于思索、善于感悟,才会有新的发现,寻到新的乐趣,才有可能活得有滋有味、无怨无悔。

相关专题 灵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