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散文作品

什么意思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赵丽宏散文作品

【简介】感谢网友“什么意思哦”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赵丽宏散文作品(共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赵丽宏散文作品

在淮海路上的一家茶叶店门口,曾看到有人用大字抄写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千余年前的古诗,出现在现代闹市,和时尚广告比肩,很有趣,也令人欣喜。

唐代诗人卢仝的这些诗句,其实是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一段,被后人抽出,成为流传最广的咏茶诗。卢仝的诗写得通俗,把饮茶的妙处写到了极至,这是艺术的夸张。虽然是他个人的感受和遐想,却让很多爱茶者心生共鸣。后来有不少人在诗中呼应他,如苏东坡:“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杨万里:“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尽管两位诗人名声比卢仝大得多,然而论咏茶,还是卢仝的“七碗茶”家喻户晓。

中国古诗中,写酒的篇章很多,诗和酒,似乎密不可分,文人无酒不成诗。写茶的诗,其实也不少,但流传广泛的名篇不多。不过如仔细读唐宋诗词,和茶有关的佳作俯手即是,诗人们把茶的种、采、焙,到种种喝茶的方式和境界,都写到了诗中。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韦应物有《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面对自家庭院里的茶树,一面品茗,一面想象山野景象,如与性情高洁的佳人促膝谈心,那是何等诗意。宋代文人咏茶的诗词特别多,苏东坡有《西江月》:“尤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连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那种雅致,令人神往。他还有一首《汲江煎茶》,很细致地描绘如何煎茶:“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担卧听山城长短更。”范仲淹的长诗《斗茶歌》,也是流传很广的咏茶诗,把武夷山区的斗茶习俗写得活灵活现,我尤其喜欢诗中最后几句:“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说到茶诗,有一首诗必须提一下,那是唐诗人元稹的《茶》,在唐诗中,它的形态很独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如果分行排列,每行从一字到七字,状如宝塔。千年之后,追求形式感的现代派诗人也写过类似的文字,自以为独创,其实老祖宗早已做过尝试。

篇2: 赵丽宏散文作品

我喜欢竹,年轻时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曾经迷恋村前宅后的竹园。干活劳累时,躺在竹阴中小憩,听风吹竹叶幽响不绝,看眼前天光绿影斑驳,记忆中和竹子有关的古诗纷纷涌上心头。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从小会背诵,在乡村竹园里独自吟哦时,却难以体会它的妙处。那时,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饥饿,疲惫,没有明月相照,更没有古琴可弹,哪里来那一份闲适和风雅。倒是想起李商隐的《湘竹词》,有些共鸣:“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写诗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在城市里生活,和竹子相处的机会不多,读古人的咏竹诗篇,似有清风扑面。南朝刘孝先的《咏竹》,是最早以竹为题的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那也许是诗人以竹自比,感叹怀才不遇,最后那两句,很有想象力。唐诗宋词中,写到竹子的诗不计其数。李贺写过一组咏竹诗,流传虽不广,其中有佳句:“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刘禹锡写《庭竹》,也很生动:“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李商隐咏竹笋,思绪极奇妙:“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苏东坡的爱竹,也许是前无古人,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帘里不能没有竹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的名言。年轻时,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看竹,心情趋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到老年:“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人生的轨迹,而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

唐诗咏竹诗句中,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两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这诗句中,竹子是忠诚亲切的朋友,永远默默站立在那里,以清凉的绿阴迎候诗人归来。

篇3:赵丽宏的散文

在淮海路上的一家茶叶店门口,曾看到有人用大字抄写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千余年前的古诗,出现在现代闹市,和时尚广告比肩,很有趣,也令人欣喜。

唐代诗人卢仝的这些诗句,其实是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一段,被后人抽出,成为流传最广的咏茶诗。卢仝的诗写得通俗,把饮茶的妙处写到了极至,这是艺术的夸张。虽然是他个人的感受和遐想,却让很多爱茶者心生共鸣。后来有不少人在诗中呼应他,如苏东坡:“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杨万里:“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尽管两位诗人名声比卢仝大得多,然而论咏茶,还是卢仝的“七碗茶”家喻户晓。

中国古诗中,写酒的篇章很多,诗和酒,似乎密不可分,文人无酒不成诗。写茶的`诗,其实也不少,但流传广泛的名篇不多。不过如仔细读唐宋诗词,和茶有关的佳作俯手即是,诗人们把茶的种、采、焙,到种种喝茶的方式和境界,都写到了诗中。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韦应物有《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面对自家庭院里的茶树,一面品茗,一面想象山野景象,如与性情高洁的佳人促膝谈心,那是何等诗意。宋代文人咏茶的诗词特别多,苏东坡有《西江月》:“尤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连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那种雅致,令人神往。他还有一首《汲江煎茶》,很细致地描绘如何煎茶:“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担卧听山城长短更。”范仲淹的长诗《斗茶歌》,也是流传很广的咏茶诗,把武夷山区的斗茶习俗写得活灵活现,我尤其喜欢诗中最后几句:“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说到茶诗,有一首诗必须提一下,那是唐诗人元稹的《茶》,在唐诗中,它的形态很独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如果分行排列,每行从一字到七字,状如宝塔。千年之后,追求形式感的现代派诗人也写过类似的文字,自以为独创,其实老祖宗早已做过尝试。

篇4:赵丽宏散文读后感

在当代文坛的竞技场上,赵丽宏是两面开弓的高手,弓弦响处,他的支支响羽奔赴的都是诗与散文两处靶心。他刚届花甲之年,日尚未落西山,晚霞尚未飞,他打靶归来回营清点。已然是战果赫赫,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著作等身。说他著作等身绝非时下流行的套话虚言,他至今已出版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各样共六十余部,另有《赵丽宏文集》五卷本行世。真令我“不应有恨”但却不免“羡慕嫉妒”。近日,他的新著《锦城觅诗魂》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印出,命途多舛者谓之雪上加霜,而文途多才如丽宏者,这真可说是锦上添花了。

作为“花重锦官城———成都人文系列”丛书之一,赵丽宏这本《锦城觅诗魂》,既不同于他人的散文,也不同于自己以前的散文,也既不同于古人的诗话,也不同于今人的诗话,甚至和他不久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古典诗词欣赏专书《云中谁寄锦书来》,面目与风情也有所不同。我无以名之,且名之曰:别样散文,另类诗话。

我之所以称《锦城觅诗魂》为别样散文,是因为丽宏以锦城的历史与地理为径,以和锦城有关的诗人文士与诗作文章为纬,编织起他的地域文化与诗文化相交融的散文的锦绣。“锦城”,亦名锦里,又名锦宫城。《华阳国志·蜀志》读到锦江时说:“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李商隐《筹笔驿》诗,有“他年锦里还祠庙,《梁文》吟成恨有余”之句。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称锦官城,后以之为成都的别名,杜甫《春夜喜雨》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之辞。赵丽宏这部散文集共收录八篇文章,依次是《杜甫和草堂》《望江楼畔觅诗魂》《诗意锦锦罨画池》《望帝春心托杜鹃》《神游子云亭》《从琴台到慧园》《永陵访古》《桂湖生清风》。写的均是与今日成都市有关的历史与地理、文献与文物,咏的多是与今日成都市有关的才子与佳人,骚人与文士。其中浓墨重彩赞咏的诗人文士,就有扬雄、司马相如、杜甫、薛涛、陆游、杨慎等人。即使如《望帝春心托杜鹃》写的是传说中的古代蜀王望帝,《永陵访古》写的并非是中唐诗人王建而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之帝,但也都以历代有关之诗作穿插贯穿其中。全书对锦城地理的描述和历史的回溯,并不只是囿于案头工作的纸上神游,而是作者实地踏访的结果,富于直观与感性。而因为作者本身正是诗人,所以他对于有关古代诗人诗作的记写,就能心心相印而且别有会心。作者在题为《向文学的成都致敬》的序言中说:“我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漫游,在杜甫草堂凝思,在锦江岸畔寻觅,在浣花溪边留连,能追随伟大先贤的背影,感受他们的智慧与才情,真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正是因为他深入现场而又思接千载,和前贤交流,与往哲对话,执笔为文时才有了这一册地域文化与诗文化交融的美妙的《锦城觅诗魂》。

《锦城觅诗魂》不仅是独具特色的另类散文,也是独标新格的另类诗话。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盛产诗话的国度,自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自撰《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这一特殊的文体可谓源远流长,各种名称的诗话乃至词话不胜枚举,时至今日,有人仍将自己的谈诗的著作冠以“诗话”之名,如上海金性尧的《炉边诗话》,成都流沙河的《流沙河诗话》。赵丽宏此书,虽是诗性的游记散文,但从与古代诗话的血缘关系而言,它也堪称是现代的诗话。

中国古代诗话大都是语录式,篇幅短小,重在对作品的审美直觉与印象,语言精练而文字优美。赵丽宏的《锦城觅诗魂》,除了继承了古典诗话重在作品审美与行文讲究文采的长处之外,因为它本身是正规的散文,所以所收各篇都篇幅较长,纵横开阖,不再如古典诗话那样吉光片羽,寸金断玉,同时对于有关的古代诗人与诗作,赵丽宏是以现代人和现代诗人的眼光去重新审理,古今对照,寄慨抒怀,因而使得文章具有丰富的现代文化信息容量。《杜甫和草堂》是全书最具分量之作,可称镇书之宝。“它虽然简朴,却比帝王宫殿更幽深辉煌;它虽然清寒,却是温暖人心的精神故乡”,这大约可称全文的主旨。《从琴台到慧园》写的是司马相如。但作者不但引述了历代诗人关于琴台的篇什,而且连带而及附近为纪念巴金而建的慧园:“从古代到现代,从司马相如到巴金,文学的气韵在这里一脉相承,息息相通。这样古今相通的文学气韵,让我感动。”全书通古今之邮的特色,于斯可见。

赵丽宏是文人书画家,这本亦散文亦诗话的《锦城觅诗魂》本来已如同锦缎,书中还又不少他的诗词书法插页,那就可说是另一种意义的锦上添花了。

篇5:赵丽宏散文读后感

把雨的声音写的很好因为雨是无色无味的用了比喻、拟人,发挥的淋漓尽致。赵丽宏把无生命的东西写的活灵活现,赋予了雨生命。

清脆、浊重、沉闷三个拟声词给人一种生临其境感觉,。

结构的严谨有序也值得学习。第①段:“雨声,彻夜在我的耳边响着……”总领全文;中间六个自然段都以“它们”开头,按照从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分别描写各种不同的雨声;最后一段,写“我”的感受,自然揭示文旨:“让我也成为雨的一部分,湿润自己的同时,也湿润了世界……”蕴涵隽永,给人美好的回味。

给我一种人与自然和为一体的感觉。

篇6:赵丽宏散文读后感

上海,这座在几十年前就早已以繁华享誉全国的大都市拥有着一种光怪陆离的神秘气息,在这里的人,都被一种名唤做“欲望”的力量所驱使着,极力地追求著名与利。也正因为它这种纸醉金迷的朦胧美,才孕育出了张爱玲这样一位下笔浓墨重彩的作家,这里五光十色霓虹灯下的生活就是她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在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却有这样一位作家用他灵动优美的文字奏响了一曲闹市之中的天籁。他,就是赵丽宏。

他确实是在上海长大的,这一点不容否认,而他的文字却像一泓深山中的清泉,平淡而隽永。他极力追求美的感受却不矫揉造作,与张爱玲的浓墨重彩相比又是另一种平淡的美。

童年时期的赵丽宏经常在家门外的一条河流中凫水嬉戏。每当他从水中探出头来时就会望见对面城楼上所雕刻的石像。灰蒙蒙的石像给了幼小的他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那是怎样的一种触动,只觉得那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的石像所带给他的一种莫名的威严的感受便是所谓的“艺术”了。艺术的种子也在这时播种在了这个幼小孩子的心田里,日后竟出人意料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巨树。童年时期的赵丽宏其实与我们并无两样,他亦和我们一样喜欢幻想。他总是喜欢在夜阑人静之时望着头上的天花板,将上面红红绿绿千奇百怪的菌落想象成各种稀奇古怪的形象,这或许也是他日后能写出许多有趣的童话和小说的原因之一吧。

身居上海就免不了一出门便被林立的高楼遮住了头顶的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喧嚷的人流与川流不息的车流不停地交织成一幅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使人心烦意乱。这样嘈杂的环境对于写作而言可谓是徒有害而无一益。赵丽宏却能在这水泥钢筋筑起来的冰山里找到一处幽僻所在——一所被爬山虎的绿叶所覆盖起来的公寓。在他的作品中他也提起过这所“爬山虎公寓”,对于它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但后来小区物业为了粉刷这公寓的外墙,竟是将这些爬山虎连根铲除得干干净净!没有了爬山虎的公寓露出它原本破败不堪的容貌。就算后来亡羊补牢种上了些紫藤花也是无济于事,公寓往日的生机是再也回不来了。

我何尝不明白赵老师写这篇短文的用意?当今社会不就是有许多诸如像什么拆除千年古城新盖高楼,砍伐森林用以耕种,填湖造陆修葺楼台等等该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的荒谬行为吗?赵丽宏先生痛的不止是他的爱寓,还是那已伤得千疮百孔的自然。

也许是厌倦了上海的繁华与喧嚣,赵丽宏之后便开始四处旅行,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了无数的醉人美景,也写下了许多清新脱俗的文字。跟随着他的文字,我赏阅了黄山在风景区之外的动人美景,也为他与那只本要杀掉做成晚餐的小狗的故事而泫然。我仍是不敢相信这些追求自然与本真的作品竟是出自一位上海人之手。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没有任何做作的雕饰,文章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一般。

赵丽宏的散文就如那一曲城中的天籁,唤醒了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的归属感,让人在滚滚红尘的最深处,寻得那份弥足珍贵的宁静。

篇7:赵丽宏简介

黄山谷和水仙

作者:赵丽宏

冬去春来,水仙花在很多人家的案头静静开放,倾吐幽香,传送着令人神往的春天气息。开花的水仙也许是亲友所赠,清芬是人间友情的气息;如果是自家培养,那么这盆中绿叶和鲜花,便是你用勤劳和真诚邀请来的凌波仙子。

想写一篇古人吟咏水仙的文字,却发现,在唐诗中,基本没有提到水仙的诗作。温庭筠有一首《水仙谣》,不是写花,而是写水中的神仙:“水客夜骑红鲤鱼,赤鸾双鹤蓬瀛书”。在唐代,水仙大概还是罕见的花卉,大多数诗人不认识它们。大量出现描写水仙的诗词,是在宋代。宋词中,吟水仙的作品不计其数。说实话,宋词中很多吟咏水仙的作品,我并不喜欢,或是写得浓艳,或是写得酸涩,不合水仙清幽淡雅的品格。

宋代的诗人中,写水仙最多的,是黄庭坚,我读到过的就有七首。写水仙出色的,也是黄庭坚,水仙的美妙和特质,在他的诗中都能体会到。他有两首吟水仙的七绝,以通俗的言辞很形象地写出了水仙的特点。第一首:“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坏能开黄玉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水仙能在普通环境中生长,生命力强,虽有国色天香之姿,却没有高贵的架子,被普通百姓亲近喜欢,是很自然的事情。第二首:“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荼蘼倒,只此寒梅无好枝”。只需一盆清水,水仙便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绽放的过程美妙地展现,其形色,其幽香,在百花园中自可称绝。

一次,一位名叫王充道的朋友送给黄山谷五十枝水仙,他写了一首七律,诗前有短序:“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全诗如下:“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肯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以水仙拟人的诗写得飘逸灵动,“含香体素欲倾城”,是对水仙的极高评价。诗中还提到另外两种花,山矾和梅花,“矾弟梅兄”,不知出典何处,杨万里写水仙的诗中也有“银台金盏何谈俗,矾弟梅兄未品公”之句。山矾花,是一种白色的小花,有幽香,花朵类似水仙,但小得多,所以被喻为水仙的弟弟;而梅花,当然是兄长了;在弟兄之间的水仙,则是清灵水秀的女子,是凌波仙子。黄庭坚对水仙的喜爱,已到痴迷的地步,他深信这样的传说,水仙是天地间的精灵,白天在人间庭院现身为花,夜间便恢复仙子原形回到大江中,日夜轮回。此诗最后一句,“出门一笑大江横”,写的就是水仙夜间回江。姚绶的《水仙花赋》中,曾写到黄庭坚与凌波仙子相遇交往,这当然是虚构的故事了。

黄庭坚吟水仙的诗作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也是面对朋友送来的水仙,引发了黄山谷的诗兴,四首七绝,可谓字字珠玑。

其一:探请东皇第一机,水边风日笑横枝。鸳鸯浮弄婵娟影,白鹭窥鱼凝不知。其二: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其三:簸船綪缆北风嗔,霜落千林憔悴人。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其四: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暗香静色撩诗句,宜在林逋处士家。

四首诗中,写得最妙的,是第二首,流传也最广。赞美水仙的词汇,对水仙的比喻,写来写去,雷同颇多,不同诗人的句子,常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只有写得真切自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高于他人。黄山谷吟咏水仙的诗,已和他的书法一样,成为中国古典艺术中不朽的精品。只要水仙花还在人间开放,他这些诗句的生命力就不会消失。

篇8:赵丽宏:生命

赵丽宏:生命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枝火炬吧,在黑夜中毕毕剥剥从头燃到脚……

篇9:赵丽宏的散文读后感

我之所以称《锦城觅诗魂》为别样散文,是因为丽宏以锦城的历史与地理为径,以和锦城有关的诗人文士与诗作文章为纬,编织起他的地域文化与诗文化相交融的散文的锦绣。“锦城”,亦名锦里,又名锦宫城。《华阳国志·蜀志》读到锦江时说:“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李商隐《筹笔驿》诗,有“他年锦里还祠庙,《梁文》吟成恨有余”之句。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称锦官城,后以之为成都的别名,杜甫《春夜喜雨》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之辞。赵丽宏这部散文集共收录八篇文章,依次是《杜甫和草堂》《望江楼畔觅诗魂》《诗意锦锦罨画池》《望帝春心托杜鹃》《神游子云亭》《从琴台到慧园》《永陵访古》《桂湖生清风》。写的均是与今日成都市有关的历史与地理、文献与文物,咏的多是与今日成都市有关的才子与佳人,骚人与文士。其中浓墨重彩赞咏的诗人文士,就有扬雄、司马相如、杜甫、薛涛、陆游、杨慎等人。即使如《望帝春心托杜鹃》写的是传说中的古代蜀王望帝,《永陵访古》 写的并非是中唐诗人王建而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之帝,但也都以历代有关之诗作穿插贯穿其中。全书对锦城地理的描述和历史的回溯,并不只是囿于案头工作的纸上神游,而是作者实地踏访的结果,富于直观与感性。而因为作者本身正是诗人,所以他对于有关古代诗人诗作的记写,就能心心相印而且别有会心。作者在题为《向文学的成都致敬》的序言中说:“我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漫游,在杜甫草堂凝思,在锦江岸畔寻觅,在浣花溪边留连,能追随伟大先贤的背影,感受他们的智慧与才情,真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正是因为他深入现场而又思接千载,和前贤交流,与往哲对话,执笔为文时才有了这一册地域文化与诗文化交融的美妙的《锦城觅诗魂》。

《锦城觅诗魂》不仅是独具特色的另类散文,也是独标新格的另类诗话。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盛产诗话的国度,自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自撰 《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这一特殊的文体可谓源远流长,各种名称的诗话乃至词话不胜枚举,时至今日,有人仍将自己的谈诗的著作冠以“诗话”之名,如上海金性尧的《炉边诗话》,成都流沙河的《流沙河诗话》。赵丽宏此书,虽是诗性的游记散文,但从与古代诗话的血缘关系而言,它也堪称是现代的诗话。

篇10:赵丽宏的散文读后感

时光度量着生命,时光塑造着人生。我们的一切都装载在时光的容器里,我们的心灵感受着时光的浩瀚无垠,时光是一个和生命一起展开的谜,时光是一个人类不断思索与感受的客体。近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 《时间断想——赵丽宏散文近作》,该书收录了作家赵丽宏在至间创作的散文精品百多篇,他的作品以理性思考的笔触探索心灵的丰富,洋溢着人性温暖的抒情笔调体现了赵丽宏散文的独特风格,传递出他对光阴与生命的独特感悟。

在罗马,他走进有两千四百年历史的万神殿的大厅,抬头看阳光从镂空的穹顶上洒下来,辐射在空旷的.大殿里,两千多年来,阳光每天都以相同的方式照亮幽暗的厅堂,然而在相同的景象中,时光却一年一年地流逝,他感慨地咏叹着, “我们所能见的一切,都凝集着过去的时间,都是时间的脚印。时间把过去的一切,都凿刻成了雕塑。时间更像是光,在黑暗中一闪而过。我们可以欣赏时间的雕塑,却无法和逝去的时间重逢。”

书中还有 《文学,有一颗年轻的心》、 《巨鹿路,那个神秘的花园》、 《关于 “四步斋”》等文章,记录了作者三十余年行走于文学之路的感动时分和细节记忆。

《在我的书房怀想上海》、 《诗意的居住》等文章中,赵丽宏表述了流光溢彩的大都市生活中蕴涵的人文情怀,还有 《昆曲之魅》、《巍峨的托尔斯泰》、 《用百万年历史回答一个简单问题》等评介性散文则引领读者进入斑斓多姿的艺术世界……其优美、清丽的文字是喧嚣年代中一位游吟者的咏颂,沉静而绵长。

篇11:赵丽宏散文好词好句

1)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2)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3)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4)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5)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6)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7)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8)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9)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10)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11)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个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12)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13)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14)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15)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步。

16) 从沙发前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的独立行走的路。

17) 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

18) 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好的事情!

19) 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走你自己的路。

20) 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相关专题 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