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必记小常识

哈库啦玛塔塔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初高中化学必记小常识

【简介】感谢网友“哈库啦玛塔塔”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高中化学必记小常识(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初高中化学必记小常识

一.初中化学必记小常识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二.高中化学必记小常识

1.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 呆小病(克汀病), 医生建议多吃海带, 进行食物疗法。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2.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 的金属是:铝。

3.黄金的熔点是1064.4℃, 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3倍, 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4.有位妇女将6.10克的一个旧金戒指给金银匠加工成一对耳环。她怕工匠偷金或掺假, 一直守在旁边不离开。她见工匠将戒指加热、 捶打, 并放人一种液体中, 这样多次加工, 一对漂亮的耳环加工完毕了。事隔数日, 将这对耳环用天平称量, 只有5.20克。那么工匠偷金时所用的液体是:王水。

5.黑白相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6.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们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7.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 通电时能发出比萤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 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8.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 常产生一种无色、 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Hb) 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CO。

9.地球大气圈的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 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 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 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冷冻机里氟里昂泄漏。

10.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75%。

11.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 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0.9%。

12.发令枪中的“火药纸”(火子) 打响后, 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13.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 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14.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 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15.因为某气体A在大气层中过量累积, 使地球红外辐射不能透过大气, 从而造成大气温度升高, 产生了 “温室效应”。气体A为:二氧化碳。

16.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 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燃料放出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造成的。

17.在五金商店买到的铁丝, 上面镀了一种“防腐”的金属, 它是:锌。

18.全钢手表是指它的表壳与表后盖全部是不锈钢制的。不锈钢锃亮发光, 不会生锈, 原因是在炼钢过程中加入了:铬、 镍。

19.根据普通光照射一种金属放出电子的性质所制得的光电管, 广泛用于电影机、 录相机中。用来制光电管的金属是:铯。

20.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 胃等部位疾病时, 常用“钡餐”造影法。用作“钡餐”的物质是:硫酸钡。

21.我国世界闻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 在1942年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所制得的碱除用在工业上之外, 日常生活中油条、 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这种碱。这种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

22.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 有些是用电镀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成, 该硬铝的成分是:Al一Cu一Mg-Mn-Si合金。

23.氯化钡有剧毒, 致死量为0.8克。不慎误服时, 除大量吞服鸡蛋清解毒外, 并应加服一定量的解毒剂, 此解毒剂是:硫酸镁。

24.印刷电路板常用化学腐蚀法来生产。这种化学腐蚀剂是:氯化铁。

25.液化石油气早已进入家庭。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26.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若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烧液化石油气, 应采用的正确措施是: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进入量。

27.装有液化气的煤气罐用完后, 摇动时常听到晃动的水声, 但这种有水声的液体决不能私自乱倒,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液体是含碳稍多的烃, 和汽油一样易燃烧, 乱倒易发生火灾等事故。

28.录音磁带是在醋酸纤维、 聚酯纤维等纤维制成的片基上均匀涂上一层磁性材料——磁粉制成的。制取磁粉的主要物质是:四氧化三铁。

29.泥瓦匠用消石灰粉刷墙, 常在石灰中加人少量的粗食盐, 这是利用粗食盐中含有的易潮解的物质潮解, 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种易解潮的物质是:氯化镁。

30.我国古代书法家的真迹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使用墨汁或碳素墨水, 使字迹久不褪色,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1.在字画上常留下作者的印签, 其印签鲜艳红润, 这是因为红色印泥含有不褪色、 化学性质稳定的红色物质, 它应是:朱砂(硫化汞)。

3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黄金首饰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品。黄金制品的纯度单位用K表示。24K通常代表足金或赤金, 实际含金量为99%以上。金笔尖、 金表壳均为14K, 它们通常的含金量为:不低于56%。

33.吸烟能引起支气管炎、 心血管病, 还能诱发肺癌、 口腔癌、 胃癌、 膀肌癌等癌症, 所以说吸烟是慢性自杀。世界卫生大会规定每年4月7日为“世界戒烟日”。据分析可知, 烟草成分中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主要有:尼古丁和苯并(a) 芘。

34.潜水艇在深水中长期航行, 供给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所用的最好物质是:过氧化钠。35.变色眼镜用的玻璃片在日光下能变深色, 是因为:在玻璃中加人了适量的卤化银晶体和氧化铜。

36.铅中毒能引起贫血、 头痛、 记忆减退和消化系统疾病。急性中毒会引起慢性脑损伤并常危及生命。城市大气铅污染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

37.盛在汽车、 柴油机水箱里的冷却水, 在冬天结冰后会使水箱炸裂。为了防冻, 常加入少量的:乙二醇。38.医院里的灰锰氧或PP粉是:高锰酸钾。39.高橙饮料、 罐头中的防腐剂是:苯甲酸钠。40.水壶、 保温瓶和锅炉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41.不能用来酿酒的物质是:黄豆。能用来酿酒的物质是:谷子、 玉米、 高粱、 红薯等。

42.剧烈运动后, 感觉全身酸痛, 这是因为肌肉中增加了:乳酸。43.营养素中, 发热量大且食后在胃肠道停留时间最长(有饱腹性) 的是:脂肪。

44.味精又叫味素, 它有强烈的肉鲜味, 它的化学名称是:2一氨基丁二酸一钠(谷氨酸单钠)。

45.在霜降以后, 青菜、 萝卜等吃起来味道甜美, 这是因为青菜里的淀粉在植物内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46.为什么古人“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因为过去的渔网是用麻纤维织的, 麻纤维吸水易膨胀, 潮湿时易腐烂, 所以渔网用上两三天后晒两天, 以延长渔网的寿命。现在用不着这样做, 这是因为现在织渔网的材料一般选用:尼龙纤维。

47.电视中播放文艺演出时, 经常看到舞台上烟气腾腾, 现在普遍用的发烟剂是:乙二醇和干冰。

48.用自来水养金鱼时, 将水注入鱼缸以前需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 目的是:使水中次氯酸分解。

49.若长期存放食用油, 最好的容器是:玻璃或陶瓷容器。

50.不粘锅之所以不粘食物, 是因为锅底涂上了一层特殊物质:“特富隆”, 其化学名叫聚四氟乙烯, 俗名叫塑料王。

篇2:高中化学30条必记小常识

30条必记小常识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篇3:关于初高中化学的课前预习方法

一、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元素符号,才能为学好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多同学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因此,在预习过程中要提前消化,把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并试着梳理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使下一步的学习降低难度。

三、常见物质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制取装置、原理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四、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初中唯一的一个定律,很多问题的解答都要用到它。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

化学元素辣么多,

如何快速记忆呢?

这些好方法送给你,要收好哦!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横十八纵,三短加三长,第七尚未满,有待我们装;七主分两边,七副中间站,零族排末尾,八族括三纵;镧锕单独列,每系占一格.

化合价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铵根是正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常用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钙镁钡氧锌。二铜三铝四七锰,二四六硫二四碳,三价五价氮与磷,铁有二三要记清。

元素周期表的记忆方法

一、谐音法

第一周期:氢 氦——侵害。

第二周期: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那美女桂林留绿牙(有点恐怖)。

第四周期: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嫁改康太反革命 铁

钴 镍 铜 锌 镓 锗——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 硒 溴 氪—— 生气 休克

第五周期:铷 锶 钇 锆 铌—— 如此一告你

钼 锝 钌 —— 不得了

铑 钯 银 镉 铟 锡 锑 —— 老把银哥印西堤

碲 碘 氙 ——滴点咸

第六周期:铯 钡 镧 铪 ——彩色贝壳蓝色河

钽 钨 铼 锇 —— 但见乌鸦引来鹅

铱 铂 金 汞 砣 铅 ——白巾 供它牵

铋 钋 砹 氡 —— 必不爱冬天

第七周期:钫 镭 锕——防雷啊!

篇4:关于初高中化学的课前预习方法

一、高中化学的特点:

1.概念抽象

例如必修1第一章《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其中的概念一个接一个,有的同学可能因概念多不好理解而一时不能适应,这是大家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学习起来也困难。

2.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由于进度的加快,化学方程式的增多,且多数化学反应规律在初中掌握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发展,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

3.深,联系广

如物质的量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课前预习的方法:

1.章略节详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学习新的一章内容时,先泛泛地浏览整章大概内容;在学习到每节具体内容时,再比较详细地进行预习。

虽然是笼统地掌握了整章的内容框架,但在预习和学习每节的内容时,却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和知识联系。

具体步骤是:首先粗读这一章的内容,把握整体,然后找出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难点和疑点应该如何掌握,如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哪些知识是记忆性的,哪些知识是看不明白的,等等。

这样,就为上课时搞清搞懂、掌握、记忆所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前后相连法:

在我们的教材中,知识是相通的,每章中的各节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预习某一部分内容时,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大略地翻一翻后面所要学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已知知识推测未知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习题试解法:

习题试解法是指在预习完教材之后,马上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然后对照教材进行试解,这样在试解过程中,就会检验出预习的情况,是懂了还是不懂。

篇5: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杨小英

(陕西省洛南县西关中学)

初中化学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简单的化学计算、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及化学在生活生产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记忆和简单模仿基本均能掌握。而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知识体系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容量和难度大为提高,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整合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事实也是如此,很多高一新生入学后感觉到高中化学理论性、系统性强,内容多,知识琐碎零散,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因此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化学成绩难以提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从学生初中阶段已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平稳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研究教材,寻找衔接的知识点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了解学生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其掌握情况,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降低起点,帮助学生心理过渡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起点低,步子小”的指导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小坡度,巧妙衔接,层层渗透,循序渐进,让学生感觉到很轻松,很自然地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从而消除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体会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从心理上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

三、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习方法的过渡

初中化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以记忆、重现、简单模仿、死记硬背为主。这样的方法已经不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那么,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运用分类、归纳、整理、推理、类比等方法把课堂上所学知识构建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能在应用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有所创新,从而在学习方法上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

四、适时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哪怕很小的成功或进步,都要及时恰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潜能,从而信心倍增地投入到高中化学学习中去。

五、把握好教学的度,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补充知识的尺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不可大量补充,以求全面,甚至想过快与高考接轨,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难以消化,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见到化学就产生一种畏惧感,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更新理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新课改的步伐。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应对,与课改同行,共成长。

编辑 薄跃华

篇6:初高中化学实验仪器及药品

酒精灯、石棉网、试管、小试管、大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试管刷、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带铁圈)、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双孔塞、乳胶管、橡皮筋、橡胶塞、玻璃弯管、烧杯、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集气瓶、小刀、水槽、镊子、药匙、秒表、量筒、弹簧夹、燃烧匙、坩埚钳、坩埚、水电解演示器、漏斗、滤纸、圆底烧瓶、沸石、球形干燥管、导气管、锥形瓶、玻璃导管、托盘天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梨形分液漏斗、小喷瓶、氧气袋、吸滤瓶、橡皮塞、细口瓶、广口瓶、标签、点滴板、纱布、表面皿、蒸发皿、溶液导电演示器、冷凝管、牛角管、容量瓶(100mL、200ml、50ml)、温度计、导线电流表、医用注射针头、水浴锅、三脚架、蓝色钴玻璃片、贮气瓶

篇7:初高中化学实验仪器及药品

辅助:木块、小木条、火柴、棉花、蒸馏水、明矾、肥皂水(加甘油)、细沙、小气球、砂纸、红墨水、干燥的面粉、洗涤剂、PH试纸 金属:黄铜片、焊锡、锡、铁钉、铁片、细铁丝、铜丝、铝丝、铝粉、铝条、锌粒、铜片、镁条、金属钠、铂丝

非金属:胆矾、蜡烛、红磷、白磷、硫、木炭、木炭粉末、氯气 指示剂:品红、酚酞溶液、紫色石蕊

氧化物:生石灰、氧化铁、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氧化铜粉末、 酸:硝酸、稀盐酸、稀硫酸、醋酸、浓盐酸、浓硫酸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铝、澄清石灰水、浓氨水、碱石灰 盐:高锰酸钾、氯化钠、硝酸铵、硝酸钾、草木灰、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氯化钡、硝酸银、氯化铁、氯化亚铁、NaBr、KI、硫酸钠、碳酸钾、硫酸铝、KSCN、硅酸钠、石灰石(或大理石)、硫酸铜溶液、氯酸钾、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氯化钙

有机物:蔗糖、碘、汽油、乙醇、植物油、聚乙烯塑料碎片、四氯化碳、苯、溴水、乙酸、葡萄糖、碘酒、淀粉

篇8:初高中化学实验仪器及药品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篇9: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心得体会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心得体会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心得体会 潘老师 初中学生学习的是新教材,很多知识只是了解或者是常识性介绍,所学知识不系统。进入高一,目前所学的仍是老教材,且高中对所学知识的要求提高了。再加上所用资料及试卷难度较高,给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充分作好高初中化学的衔接极为重要。 高、初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A、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a反应原理;b反应装置;c收集方法d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以上有关高一年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总之,要解决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顺利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性复习,为学好高中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专题 小常识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