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的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浅析

rycher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的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浅析

【简介】感谢网友“rychero”参与投稿,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的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浅析(共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的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浅析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银行信贷不断收紧、铁路建设市场又急刹车,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的财务运行日趋困难,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本文对施工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背景下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其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防范与控制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经济调控,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2011年,国家为了管理通胀预期,加大了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二次加息,银行信贷不断收紧,施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以及融资困难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困扰和挑战。

更严酷的是施工企业又遭受到了来自铁路市场的一场空前的“寒流”,铁路基本建设“紧急刹车”导致铁路市场急剧萎缩,施工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铁道部公布的数据:

2009年、2010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分别6004亿元、7074亿元,而到2011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铁道部2011年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通报显示,2011年全国铁路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10亿元,这较全年原计划7000亿元的基建投资减少了239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4。8%。,凸显了铁路建设资金的紧张。在此期间,全国陆续有近七成的铁路在建项目因资金吃紧经历了停建、缓建。铁道部现任部长盛光祖在2011年底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还表示2012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额为4000亿元,这一额度大大低于铁道部2011年原计划的7000亿元投资额,铁路建设放缓的趋势仍然明显。对于过度依赖于铁路基建市场的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的财务运行日趋困难,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

在此背景下,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深刻认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在,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诚待解决的课题。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施工企业从事的主要是建筑施工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等,其在生产和经营各方面与其他企业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使得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除了客观性、全面性和不确定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特点:一是复杂性和多变性,每项施工任务因其施工环境的不同,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的不可复制性使得工程的施工设计、施工组织、施工工艺以及工程量大小等各不相同,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施工过程呈现的多样化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多样化,使得财务风险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

二是高危性,施工企业绝大部份是露天野外作业,没有固定的施工场所,施工劳务人员变换频繁且素质不一,施工环境恶劣,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施工安全质量问题始终是悬着的一把剑,一旦安全质量出了问题势必给企业带来损失。再加之施工点多面广、工程施工周期长、财务风险源多而分散,财务管控难度很大,一旦疏于管理,管控不能及时到位,则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极大。

三、当前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1。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施工企业经历了2009、2010年度施工规模迅猛扩张,所承揽的工程项目和产值量增长迅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产和负债同时随之增长,致使施工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财务风险显现。

2011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转变,铁路超常规发展之后又面临着大幅萎缩,但债权债务双高、资产负债率偏高的财务状况改变并不大,有许多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仍然高达8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财务风险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建筑市场中比较多的企业投资项目或合资项目存在投资不到位的情况,施工企业不能及时向业主办理验工计价,工程项目清算周期加长,大量的未完施工形成了高额存货挂账。另外铁路融资困难造成资金极度紧张,铁路项目拨款滞后及拖欠工程款现象明显增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施工企业又因资金紧缺无力偿付应付款项,以致债权债务居高不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支付风险。

2。债务纠纷诉讼上升。由于施工企业经历了前两年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已埋下了债权债务双高潜在的偿付风险隐患,2011年突逢铁路基建停建、缓建,融资资金迟迟到不了位,业主不能按合同约定及时给付施工企业工程款,施工企业融资又受信贷额度限制,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使得施工企业与劳务分包队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刚性应付账款的偿付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对到期债务管理不够重视,不主动与债权人协商取得理解,反而以资金紧张为由,消极等待、一味逃避,信用危机引发了债务危机,银行账户存款冻结事件频发,债务纠纷诉讼案急剧上升,涉案金额有增无减,这些法律诉讼最终给施工企业带来的是经济和信用双重损失和资金安全风险。

3。资金运行困难。由于受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紧缩”、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紧张、铁路和地方融资平台逐步清理、铁路基建投资骤降等多种因素影响,施工企业的现金流入锐减,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大额净流出,资金紧缺的严峻形势凸显。再加上有些已竣工项目清概时间过长,已完工作量的合同概算外资金以及施工过程中扣留的工程质保金迟迟不能到位,企业施工垫支资金无法及时回收,使得资金紧张状况呈现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资金运行极度困难。另外,在资金的管理运作上,由于业主对建设资金的监管越来越严,大都要求项目建设资金在项目范围内封闭运作,以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这使得施工企业内部调剂资金的功能大大受到限制,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就目前形势看施工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的改观,时间越久,企业的财务风险将越大,一旦风险水平超过了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入危机之中。

4。闲置资产增多。

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政府果断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随着高铁建设高潮的兴起,各铁路参建施工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生产规模购置了大量的生产设备和周转料,大量的资金沉淀在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上。随着项目的陆续完工和高铁建设项目的缩减,此前购置的大型专用固定资产、钢模等周转料由于施工产品的流动性、单件性等特点,将造成大量的资产闲置,使企业面临着不能获得预期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投资风险。

5。项目潜亏风险增大。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建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多、波动大,施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融资成本增大以及融资困难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使得施工企业成本不断增涨,成本控制难度和风险增大。随着铁路市场的萎缩和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市场经济行为还不够规范,企业间为了中标而竞相压价,而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上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工程项目的低造价水平和高质量标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施工企业的高投入、低产出大大降低了盈利空间,如果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话,则亏损项目存在的几率较高。再者铁路暂缓新开基建项目和已开工在建项目的资金短缺,致使部分项目停工窝工或放慢施工进度,打乱了企业施工组织的方案、机械设备的配置、劳动力的安排,施工工期延长、人工和机械设备的清退场及重新进场将造成施工企业投入的成本费用大幅增加,最终导致项目实际收益远低于预期收益,项目面临着非常大的潜亏风险。

四、当前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举措。

1。加大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力度,从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抓起。注重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培训、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全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及综合素质、履职能力的提升。坚持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鼓励员工风险管控的自觉行动,从源头上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同时要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完善风险识别监测与防范体系,正确认识风险之所在,明确风险控制对象,加大重点、重大风险源的控制,使企业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2。调整思路,理性经营,确保平稳。

201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中求进,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调结构、促转型。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对于过度依赖于铁路基建市场的施工企业来说,关键更是要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要正视铁路基建市场当前的严酷现实,要及时调整思路,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要在承揽施工任务上下足功夫,全力拓宽经营区域,快速实现承揽和施工重点由铁路向路外、从地上向地下、从境内向境外等多方面的转变,使企业保持稳健发展。同时还要实行“理性经营”,即在开拓市场时不跟风,杜绝饥不择食“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做法,对于那些业主诚信度低、投资不落实、降价幅度过大、投入太多和保证金过重的项目要勇于放弃,审慎选择承揽工程,规避经营中的潜在风险,以确保企业稳中求进、财务运行平稳。

3。狠抓清收清欠,加速资金回笼。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一旦运行受阻,整个机体便无法健康运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难以为继。为了确保资金运行顺畅,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流入,施工企业在面临承揽任务锐减、银行融资受限的形势下,最直接快捷、最有效低成本的举措就是及时回笼外欠应收账款资金。在狠抓已完工作量验工计价和拖欠工程款回笼的同时,还要加强工程尾款、质保金和各类到期存出保证金等各类债权的清收力度。可适当采用应收账款转让或保理的形式回笼资金,创新清收清欠手段。近期,铁路建设项目资金严重短缺、大面积停工等问题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铁道部的“维稳”资金在逐步到位,施工企业要抓住时机最大限度地回笼资金,要集中精力做好铁路项目的变更、概算清理和调差补差工作,针对当前形势铁路缓、停建造成的延误工期等情况,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做好索赔工作,将应收客户合同工程款变为有效债权,最大限度地回收垫资款和补偿成本。

同时还要强化资金预算管理,认真把控对外结算,加强合同管理,严格计价拨付,坚决杜绝好不容易要回来的钱白白流失。

4。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施工企业面对目前资金紧缺的严峻形势,更要加强资金管理,聚财力,控财物,防风险。针对施工项目点多面广、逢项目就开立银行账户、内部资金分散难以管控的现状,施工企业应积极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科学调配”的原则,建立内部融资平台,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加大资金集中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资金调剂职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目前业主资金监管和开户银行利益保护仍然是资金集中的最大障碍,施工企业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大与业主和开户银行的协调、沟通力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努力实现资金的回笼和集中。

5。积极盘活资产,提高使用效率。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转型期的市场分析和研判,认真摸清自身资产家底,严格控制施工设备购置,合理配备施工主要设备,并积极推行资产内部调剂和租赁,尽可能盘活闲置的房产、土地、机械设备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资产投资收益。同时还要加大对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加速固定资产沉淀资金的释放和回笼,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

6。努力苦练内功,强化自身管理。要向管理要效益,增大企业经营积累,做强做优企业,以提高抵抗财务风险能力。

6。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减少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应完整地涵盖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和事项,有效地贯穿经营、施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施工企业要彻底根治粗放管理顽症和内部控制上存在的弊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在经营各方面、施工各阶段、管理各层面实施精细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使财务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6。2加强精细管理。企业越是面临困境,越必须高度重视经济运行质量。面对着经济“寒流”的施工企业更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入扎实推进精益化管理,推动企业由规模效益型向管理效益型的转变,努力实现“低成本竞争,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责任成本全过程、全方位管控,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起“凡是有花钱的地方就要有人管成本”的大成本理念,增强全员创效意识,努力提升创效水平。

施工企业在向内部管理挖潜的同时,也要推进技术创新,积极研究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实力。

6。3高度重视安全质量效益。当前业主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都非常重视,项目的安全质量是直接与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和工程计量相挂钩的,涉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而且作为高危行业的建筑施工领域不乏安全质量“一失万无”血的教训,因此施工企业对安全质量应尤为重视,在安全质量管理上一定要舍得投入,当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宁可牺牲经济效益也要确保安全。另外,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保险来分散和转移安全风险影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通过为特殊工种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并针对工程的特点参投工程保险等,可有效地避免和降低不可预见费用的发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要未雨绸缪,审时度势,科学研判,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审视,剖析自身的优劣势和长短处,勇于面对挑战,找出化解危机的制胜之道。在清醒认识企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机遇的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好的形势没有改变,建筑业仍处在难得的机遇期,施工企业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强做优企业,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确保持续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统计公报

[2]李 晓 东:施 工 企 业 财 务 风 险 的 规 避 和 控 制CN43-1027/F(2009)1-093-02

[3]孙振山: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之我见 [管理科学]1671-7597(2009)0710182-02

篇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新思路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例如:经济的全球化、网络经济的产生、虚拟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等。市场的瞬息万变与不可预测性,企业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存在,使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世界金融危机从开始爆发到迅速蔓延,使各企业意识到了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一直是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理由,企业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影响着企业的信用和投资者的利益,严重的还将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因此,面对不断复杂的经济环境,认真分析并找出诱发企业财务风险的理由、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复杂环境背景分析

人类自进入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大多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彻底瓦解了企业传统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存活、发展、成长的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各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逐渐使企业的环境呈现出非线性化、网络化的特征。另外,伴随着各种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产生与繁荣,各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使企业及银行信用链条被拉长,从而增加了链条上每一环节中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一旦链条中的某一企业发生危机就会使风险在链条上下游之间进行连环传递,最终导致处于链条上的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风险危机。可见,目前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变得异常复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原来并不能影响企业存活与发展的因素开始对企业的存活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不同国家之间发生的贸易、对外投资的发展、跨国集团的发展使得企业必须面对不同的国家与制度和文化。全球产业链与全球经济合作分工的发展与变化使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不再局限在本国范围内,生产商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能够提供最低成本的供应商,并将自己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的产品销售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销售模式,企业的生产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生产模式,而是更加趋于符合客户要求的个性化生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目前无论是国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都逐渐复杂化,这对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人员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并精确分析由于环境变化而给企业的决策带来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掌握系统化的思想与理论知识,在复杂的环境下对企业进行管理与决策。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对的环境出现了诸多不确定性。残酷的市场竞争,各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企业随时都有可能陷入财务风险中。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从财务风险种类增加

传统的工业经济时期,资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也是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知识与创新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价值,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例如: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人才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当企业高薪聘请或培养创新型人才时,也为企业带来了隐藏其中的人力资源风险。但是,企业在工业经济时代存在的资本等物质风险仍旧存在。可见,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财务风险种类更加繁杂。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更大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更大于工业经济时期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很多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网络上的,企业出现了虚拟化经济活动。企业经济的网络化、虚拟化,使经济信息传播与反馈的速度增加,此时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披露企业的各种信息,则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例如:很多电子产品淘汰就很快。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增加了企业产品研发的投资,同时也增加了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另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带动了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由此增加了企业经营货币风险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在简单环境中,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理由是企业内部管理与制约的不善所导致的,而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对企业内部因素的间接因素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经济环境,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复杂环境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的完善与否。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扩大引发财务风险的发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知识创新速度加快,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旦企业的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就会为企业的.经营带来风险。网络的发展转变了传统的现场交易模式,使企业的交易出现现场交易、期货交易、虚拟交易并存的局面,交易类型的多样化给企业的经营埋下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另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游离资本大量的涌入我国资本市场,这也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风险。企业经营的扩大必将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二)企业财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篇3: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一、发展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企业生存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改变,必然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随之发生转变,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要由单一经济效益目标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目标转变。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转变需要企业将筹资、投资、资金运营等各财务管理方面的目标进行相应的改变,这些外在、内在的改变必定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潜在风险。

(一)低碳经济对筹资方面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筹资难度加大,无法筹集足额资金改善煤炭企业的高碳生产经营模式。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衍生出了“低碳融资”的概念。低碳融资是指银行业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促使金融资金流向低碳企业。为了规范这一融资行为,国家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政策。对于多数从事煤炭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而言,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彻底改变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融资环境,提高了融资门槛,加大了融资难度,给煤炭企业融资带来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筹资数额增大,偿债风险增加。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为了满足国家、市场的要求,需要加大各种诸如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然而这些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加大企业的资金使用量,出现筹资数额激增的现象,加大煤炭企业的偿债风险。

(二)低碳经济对投资方面造成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投资回报风险的增加。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对煤炭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就煤炭企业而言如何扬长避短,研发和利用低碳技术为企业创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虽然国际上提出清洁发展机制(CDM),认为发达国家有义务向技术不够成熟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较之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在对低碳技术或设备的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很可能因为缺乏周密、系统的投资分析,或者所获得的信息失真与滞后,也可能是技术要求不到位,而使得投资项目具有盲目性,形成企业直接的投资风险,影响项目投资回报,甚至拖垮企业。

(三)低碳经济对资金运营方面造成的影响。低碳经济除了造成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之外,还会造成运营成本上升。一方面,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愈加严重,政府、居民对污染的忍耐程度逐渐降低,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这使得煤炭企业对于环境治理的支出加大,运营成本也将随之加大。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税制转型引导和调节煤炭企业节能减排。例如增值税转型、资源税改革都增加了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费用,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造成极大影响。

(四)低碳经济对可持续发展方面造成的影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高污染、高能耗的煤炭企业如不能快速有效地转变其生产运营模式以适应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将受到极大威胁,这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破产不一样,煤炭企业的生存不仅受到市场影响,还受到国家法律以及宏观政策的制约,所以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带来深刻影响。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大;成本费用增大;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较低;可持续经营风险加大等。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一方面,煤炭企业为了满足需求,扩大规模,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另一方面,低碳环保也要求企业注重设备的环保性能,这无疑加大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比率不断增加。

(二)成本费用增加。煤炭企业生产加工过程复杂,生产环节较多,造成产成品成本费用较高。而当前发展的低碳经济加大了煤炭企业对成本费用控制的难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改良技术降低碳排放,以期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国家的多项税制改革,如资源税中提高了煤炭资源的税率,增值税的转型等税制变化都督促企业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虽然从全社会的'角度而言,国家宏观政策能够很好地引导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但是对煤炭生产企业而言,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费用,加大了企业成本控制的压力,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造成极大影响。

(三)资产负债率高,流动率低。负债融资作为煤炭企业资金筹集的最主要来源,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也不例外。煤炭企业为了能更快适应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需要加大各种低碳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力度,必然会加大企业的资金使用量,出现筹资数额激增的现象,利息压力较大,同时大部分筹措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建设,多数煤炭企业出现流动比率较低的问题,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四)可持续经营风险加大。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高污染、高能耗的煤炭企业的经营持续性不仅受到市场的影响,还受到国家法律以及政策的制约,也就是说,走低碳发展路线不是企业能够进行自主选择的,而是必须选择的,因此,对煤炭企业而言,如不能快速有效地转变其生产运营模式以适应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将受到极大威胁。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以及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本文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角度构建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一)偿债能力指标。一般而言,偿债能力可以划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本文选取速动比率和现金债务比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和长期资产使用率衡量长期偿债能力。其中长期资产使用率为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之和除以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之和。之所以采用长期资产使用率代替传统的资产负债率来衡量长期偿债能力,是因为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而债务融资作为其主要的筹资手段,使得煤炭企业资产负债比普遍较高,盲目使用该比率衡量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另一方面,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而言,其偿还短期、长期债务的最佳途径是使用较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只有在企业濒临破产时才会考虑变卖固定资产,所以资产负债率中资产部分包含固定资产,这对大部分资产为固定资产的煤炭企业而言指标价值意义不大。因此选用长期资产使用率更符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营运能力指标。本文选取的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等于营业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额与新增固定资产平均值之间的比值。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固定资产平均值之间的比值。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和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代替固定资产周转率,是因为,首先,对煤炭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占很大比重,设定一个指标定期衡量其投资回报情况很重要。其次,固定资产周转率过于笼统,不能清晰地反映近期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状况,主要是对整个固定资产进行评价。最后,企业利润有被粉饰的可能,采用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能够较好地避免这一风险。

(三)盈利能力指标。结合煤炭企业的财务特点,本文选取了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每股收益及主营业务贡献率作为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其中每股收益主要用于规模状况不同的企业间进行比较,有助于帮助煤炭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确定自身位于行业的状况。主营业务贡献率则主要反映煤炭企业主营业务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状况,便于消除投资活动的影响,评价煤炭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

(四)发展能力指标。低碳经济背景增加了对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生态环境效益的考察,因此在设计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所考核的指标应该更加全面,不仅包括财务指标的考核,还应该引进发展能力指标。本文主要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源储量比率来衡量煤炭企业的发展能力。其中资源储量比率是指采矿权和行业采矿权平均值的比值。对依靠开采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煤炭企业而言,资源的总储量有限,谁拥有更多的采矿权谁就更有可能占领市场的主导权,因此资源储量比率作为特色指标对衡量煤炭企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低碳、环保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煤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构建了符合煤炭企业特征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力求为煤炭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篇4: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论述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作 者:黄淼  作者单位:徐州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 “”(23) 分类号: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和控制  

篇5: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的含义和内容

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我国,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还有国家计划或规划。

1、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1)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

在需要扩大需求时,一般采用减税政策;当需要压缩需求时,一般采取增税政策。

(2)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在抑制需求时,采取紧缩财政支出政策;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取扩大财政支出政策。

2、货币政策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还有利率、汇率以及窗口指导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例题6--多选】在西方,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是( )

A.国家计划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国家规划 E.市场机制

答案:BC

篇6: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政府还要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通过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说来,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之间,既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1)互补关系:政府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者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

如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时,也能够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而政府为实现增加就业,就必须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2)矛盾和冲突:政府要实现某一目标,就无法同时实现另一目标,甚至要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如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两个目标与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个目标就是矛盾和冲突的。

①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但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因此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②如果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抽紧银根,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之策以抑制需求,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引致失业率上升。

3. 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考虑因素

政府选择宏观经济目标时首先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出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出于衰退阶段,应把“增长目标或增加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其次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时,政府把“平衡国际收支”作为首选目标

4.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原则----综合、适度、配合

【例题1--单选--课后题第1题】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价格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 B.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

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答案:B

【例题2--单选DD课后题第2题】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经济快速增长 B.就业机会增加 C.通货膨胀 D.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答案:D

【例题3-单选DD课后题第3题】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时,政府应当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实现充分就业 C.稳定价格总水平D.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C

【例题4--多选DD课后题第5题】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A.平衡国际收支 B.促进公平竞争 C.经济持续增长

D.扩大就业 E.稳定价格总水平

答案:ACDE

【例题5-多选-课后题第6题】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冷状态时,政府应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控制通货膨胀 C.平衡国际收支

D.实现充分就业 E.收入分配公平

答案:AD

篇7: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熟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此外政府还要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

例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E.价格管制

[答疑编号678080101]

『正确答案』ABCD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掌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持合理的失业率,稳定价格总水平和平衡国际收支。 例题: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A.平衡国际收支

B.促进公平竞争

C.促进经济增长

D.扩大就业

E.稳定价格总水平

[答疑编号678080102]

『正确答案』ACDE

2.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了解)

从根本上说,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说来,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之间,既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①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互补关系

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存在冲突和矛盾

例题:

1.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价格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

B.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

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答疑编号678080103]

『正确答案』B

2.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经济快速增长

B.就业机会增加

C.通货膨胀

D.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答疑编号678080104]

『正确答案』D

3.政策目标选择(了解)

政府选择宏观调控目标:

(1)首先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时,政府应当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运行处于过冷状态时,政府应把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其次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当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时,政府把平衡国际收支作为首选目标可能是明智的。 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在制定目标时,不能只追求单一目标,顾此失彼,而应综合考虑。②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适度原则,以免对经济运行形成较大冲击和引起社会震荡。③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为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在经济政策的运用上,既要掌握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力度,又要注意政策的相互配合,同时还要把握好实施政策的时机,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否则,宏观调控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例题:

1.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时,政府应当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实现充分就业

C.稳定价格总水平

D.实现社会公平

[答疑编号678080105]

『正确答案』C

2.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 )。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答疑编号678080106]

『正确答案』A

3.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A.综合考虑原则

B.适度原则

C.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

D.经济增长原则

E.稳定物价原则

[答疑编号678080107]

『正确答案』ABC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的含义和内容

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我国,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还有国家计划或规划。

1.国家计划或规划

掌握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提出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2.财政政策

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 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需要抑制需求时,采用增税压缩财政支出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具体内容第二部分财政中的“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并影响利率的一种手段。 具体内容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中的“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还有利率、汇率以及窗口指导等。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两者需要协调: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均为中性。(教材的123页财政政策)

本章主要介绍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两节内容。

篇8: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增加就业。 第三,稳定物价。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 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 法律手段 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 行政手段 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 计划手段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的原则 2. 人民主权原则 3. 公民权利的原则 4. 法治原则 5.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部分。

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规定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

宪法的修改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5/1以上的人国人民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3/2以上通过。普通法律则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3. 社会经济的权利 4.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5. 人身自由 6. 宗教信仰自由

7. 妇女的权利和婚姻家庭儿童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 8. 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我国民法是以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为其调整对象的

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

2.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 3.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 4. 禁止权利滥用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 无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民事主体基于其人格或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物权:权利人依法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债权: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

民事责任:是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构成民事责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 损害事实

2. 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 3. 违法行为和损害民事责任 4. 行为人主观上须有过错 民事行为无浚 1. 返还财产 2. 赔偿损失 3. 追缴财产

相关专题 企业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