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对东北奴化教育

再来三斤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二战时期日本对东北奴化教育

【简介】感谢网友“再来三斤蒜”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战时期日本对东北奴化教育(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二战时期日本对东北奴化教育

二战时期日本对东北奴化教育

1937年开始制定了新学制以及教育方针。其特色是在中等教育中引进实业科目,学生数、学校数等全部根据国家需要进行控制管理,对教育彻底实行国家管制。此外,官方语言除了中文以外也加入了日语,日语也成了必修科目。练习满洲国歌    满洲在住的中国人除了日语以外,还要学习一些修身等教育科目。1938年,初级小学校也改为了国民学校。日满国旗    满洲国歌是建国后由总理郑孝胥作词的,但后在建国十周年时又被武藤富男、山田耕i等人作了修改。    1937年,公布了青年训练规定,规定青年要在全国的'青年训练所进行训练。对象为16岁以上19岁以下,不论民族,都要在训练所度过3个月的集体生活,培养团体精神,学习纪律与节制。图为宣传单,日、满、朝鲜的许多青年都入所进行训练。升旗仪式 二战时期日本对东北奴化教育协和会发行的日语教科书讲解协和会精神分成四列纵队前进的协和青年相扑训练热身运动场训练相扑体操

篇2:日本,听我对你说

日本,听我对你说

安徽省马鞍山  雨山中学 304  杜睿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早有历史定论的。但是,日本右翼分子竟然一直不肯承认这一事实,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

历史岂容歪曲!“日本无罪”么?否!1937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的魔爪伸向了中国的东三省。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杀光烧光抢光,野蛮到了极点,残酷到了极点,仅南京大屠杀就杀害了中国30万无辜百姓!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各地搞细菌战,用活人实验……一桩桩,一件件,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你们还想抵赖吗?

悔悟吧!日本的青年们,我们要的.只是一句“对不起”,二战罪人的德国,他们不但肃清纳粹渣子,承认历史罪证,而且德国总理还还在波兰下跪不起,相比之下对你们简直是极大的宽恕。

悔悟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有了责任感时,才能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这种勇气你们可有吗?你们所谓的“精神”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懦弱,不感悔悟的懦弱。

日本,听我对你说,悔悟是坚强的更是高尚的,惟有悔悟才能赢得世界的信任与尊重,好好的悔悟吧!

指导教师:李丽

投稿:-10-5 22:44:17

篇3:日本对温泉的开发利用

日本对温泉的开发利用

温泉资源具有疗养身心、康体、保健等功效,符合当前人类的需求,故广受各界瞩目.出外旅游巳成为经济发达后的'一项重要活动.由于温泉资源的特殊性,使之能快速成为经济高度发达后的一个重要旅游产品.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农村新技术 英文刊名:NEW RURAL TECHNOLOGY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4:对日本景点的观后感

在游览完了东京后,我们又乘车去了富士山。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它是日本的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

富士山是日本的第17处世界遗产。我们没有攀登富士山,因为富士山只有夏天才能爬。我们只游览了富士五湖中的河口湖,它是五湖中第二大的湖,并且是离富士山最近的湖。

接着我们又去了地震体验馆,这是一个收费项目,讲解员给我们讲解了日本的311大地震。地震体验馆里有许多科普地震知识的仪器,例如地震波演示仪、地震灾害3D场景图等。

为了让我们切身感受地震时的情景,我们还乘坐了一次类似于公交大巴的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8级大地震。车厢外有隆隆的声音响起,车厢的震动逐渐加强,左右摇晃加上下震动,人们根本无法在车厢中站立或行走。体验完地震感受后,我们穿过了一个被称作“魔幻镜屋”的屋子。因为有很多镜子在里面,所以人们很容易在里面摸不着北而迷失方向。

这次体验让我了解到了地震灾害的可怕,我们国家也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如何预防地震灾害的发生。

经过了短暂的休息之后,第二天我们先乘车到了京都,参观了金阁寺。金阁寺正式名称其实是鹿苑寺,因为建筑物外面包有金箔,所以又叫金阁寺。金阁寺是足利家族第三代将军义满作为别墅而修建的,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菩提所”。金阁的结构使人联想起船的结构,而下面的一池碧绿的湖水就像海,金阁就像是一艘度过时间大海驶来的美丽的船。

在日本的最后一天,我们去到了奈良神鹿公园。共有1200头鹿生活在这里,这些鹿大多温顺而讨人喜爱。我和爸爸一人买了一袋鹿食,刚开始我有些害怕,但看到爸爸和这些鹿近距离接触,我也鼓起了勇气接近一头小鹿,把饼干喂给了它。

这次去日本,让我了解到了和抗日电视剧里不一样的日本人,并看到了日本飞速发展的文化与科技,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有很多新的体会。再见,日本!

篇5:对日本景点的观后感

日本,我来了

刚下飞机,心情好激动!此时,我已身在日本。这是一个高科技发达的国家,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礼仪之邦。据说,日本人热情好客,笑容可掬。我的心如一潭湖水被一颗石子打破宁静般,泛起粼粼波光。我开心地叫道:“日本,我来了!”

最佩服的事

日本人,不仅热情,而且爱国。日本的大街上,没有垃圾桶,人们很自觉,不随地丢垃圾。即使抽烟很凶的人,也绝不在大街上抽。在日本,不管在哪里,都是干干净净,连一片小纸屑都看不到。

而且听导游说,日本人一辈子只做一份工,我简直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在中国,一年就有人转几十份工啊!我眨巴着眼睛为什么,“因为日本人忠诚!”导游这么回答我。日本与中国,天壤之别。

最刺激的事

吃过午饭,我们第一个要去的,是一个高140米的地方。导游领着我们坐了一条横跨两座大楼的扶手电梯。我的脚在发软,身子情不自禁地向前倾,好危险!如果没有梯子,我就在空中!通过电梯后,我们要坐一架观光电梯到达顶楼的空中花园。电梯速度很快,我感觉在玩“跳楼机”,有离心力。其他人都很兴奋,一边说笑,一边观赏风景。而我一直在担心,会不会突然掉下去,真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最好玩的事

最好玩的地方莫过于清水寺。那天,我们经导游介绍,来到清水寺瀑布前,山上的瀑布流泻而下,顺着山势,水流分为三条水道:一为事业,二为健康,三为爱情。三条涓涓细流如三条飘带,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清澈、干净,如小女孩的眼眸,不含一丝杂质。三条流水,只取两条,我接过了“健康”,抿了一口,顿时,觉得这炎炎夏日已经不在了。

最舍不得的事

要走了,心中充满不舍。导游在安检前,不停地挥手。懊恼起来,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们还没玩够呢!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里与友人分别依依不舍的心情。再一次挥手,再一次道别,我强忍着泪,别过头,看着导游离去的背影,心里默念着:再见!

日本,再见

上飞机的那一刻,有那么一瞬间,不想走。留恋日本,这里的事,这里的人,这快乐的五天。曾经憎恨日本,而这次日本之行,却让我改变了看法,并且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五天前是激动,五天后是不舍。日本,谢谢你!这将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

篇6:对日本景点的观后感

在踩着盛夏的尾巴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在日本游览的5天里,我感慨良多,也认识到我们跟人家的巨大差距。

从我们刚走进宾馆,推开自己的房门,进到厕所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中国与日本的不同。日本的厕所小而精致,光是马桶上的那几个按钮,就已经让我的好奇心吊了起来。我坐上去,一边玩弄,一边想,在日本光是一个马桶就已经那么多按钮了,而我们中国却不是这样,甚至还要把这些当作很稀有的东西。你说好笑不好笑?

再有,我就说说日本人的礼貌吧。凡是在日本的街上买东西,你一进门人家都会说欢迎光临,服务员会很诚恳的为你服务,不会有半点不耐烦的表情,很有亲和力,而且就算你不买他们的东西,服务员也会跟你说对不起,这是很礼貌的表现。我们中国呢?却不是这样。服务员的姿态与礼貌程度,比不上人家。在中国,服务员会在你不买他们的东西时还跟你说对不起的吗?我不敢说没有,但我敢说我没碰见过。

说说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的事吧!我们来做个比较。在中国过马路,人是不怎么看人行道的那个灯的,而是看马路上的车。而日本就刚好调过来,人家是看灯不看车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比较?那是因为日本人有常识,他们都遵守规则,不贪那一时的快意。难道中国人就没有常识吗?人们都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果然,中国有那样环境所以造成那样的结果。而日本的环境不同,它没有那种环境所以没有造就那样的人。这就是最大的区别所在。

日本旅行的途中,我们听到了很多的故事,但我有一个最感兴趣的,说给你们听吧。听导游说,他之前有一次来过日本,他说他在街上买东西准备回宾馆的时候,发现迷路了,于是他就向路人打听。由于在一个异地他乡,语言是不通的,所以导游选择用肢体语言与那位路人打听。那位路人大概做了一个跟他走的手势,导游就跟着他走了。但导游觉得越来越不对劲,怎么会把他带到一个黑漆漆的巷子里?导游的心里已经有些害怕了,但他还是想去看个究竟,于是继续走了下去。他们走到了一个停车场,原来那位路人是要开车送他回宾馆。那导游后来还说,之前那样怀疑他,心里真是有点愧疚呢!

日本是一个讲原则的大国,它只把手机卖给自己国家的人,好的东西自己的国民用,不好的东西才出产。这让我很气愤!但从这一点,又让我感觉到了中国的落后。中国是把好的东西出口,不好的东西留着自己用。

正是因为有很多差距,才激起了我对中国的信心。对比以前,你就会发觉中国的确成长了不少,北京奥运会不久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好评吗?我们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7:对日本景点的观后感

寒假的前几天,在一次家庭会议中,爸爸提出了去日本旅游的计划,这样不仅可以体验到日本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我和妈妈都十分赞同,于是大年初二这天,我们一家人坐上了从郑州飞往日本的飞机。由此拉开了我们在日本旅行的序幕。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车来到了东京内的第一个景点——皇居外苑,这里是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在后花园里有一位将军的雕像,他的名字叫做楠木正成,是日本著名的武将。楠木正成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化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保家卫国的神圣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之后我们又参观了都厅,这里是东京都市政厅的摩天大楼,高243米,共48层,从45层的展望室里俯瞰东京,能够看到富士山、东京塔、皇居等景点。

下午我们来到了浅草寺,它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金观音像,于是附近人家,就一起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佛像,这就是浅草寺。之后浅草寺屡遭火灾,数次被毁。到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让它变成了一座大群寺院,并成为附近市民的游乐之地。每年元旦前后,都有许多前来朝拜的香客,非常壮观。

我们不仅参观了许多景点,还品尝了许多日本的美食,比如说日本小涮锅,用生鸡蛋、芥末、酱油、柠檬、柚子等做酱料,让我记忆犹新。还吃了刺身拼盘,有生扇贝、三文鱼、龙虾、金枪鱼、章鱼等,觉得还是中国的饭菜最和我们的胃口。

经过这一天的旅行,我们非常兴奋,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旅程。

篇8:日本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日本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作者:信力建从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的发展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是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泱泱大国”竟然被看不起的小国所打败,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日本,缘何“昔日之蓝,不如今日之青;昔日之师傅,不如今日之弟子”。 后来他们发现日本早期派遣的大量留学生对日本的富强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也必须仿效。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从18起,大量中国学生涌入日本学习,这其中读师范、学教育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培养大批教育人才据统计,“194―10月,共毕业175人(不包括入其他学校继续深造者),其中读师范者71人,占40.6%;1903年10月至194月,共毕业124人,其中读师范者86人,占69.3%;1904年5月至11月,毕业165人,其中读师范者37人,占22.4%。”这些学生在日本学习教育、心理、教授法、管理法等课程,回国后,被迅速投入到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师资队伍中。十年间,留学日本蔚为风气,极盛一时,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前所未有。仅19就有大约8600人留学日本。这么多的人数,可谓是当时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而这些留学生也集中了当时中国的有志之士和少年才俊。他们中有章太炎、陈天华、邹容、黄兴、蔡锷、宋教仁、汪精卫、蒋介石、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李叔同、胡风、周扬、田汉、夏衍、欧阳予倩等等。这些人对中国社会后来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9政府规定,凡官费留学生回国后,皆须充当专门教员五年,以尽义务;在义务期未满之前,不得调用派充其他差使。这使得大部分留日学生无论是学工、学农、还是攻医、读经济,归国后都首先从事教育工作。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出现了一个数量比较可观、分布十分广泛的留日学生群体,他们对中国的教育影响深远。留日学生中曾经担任过民国教育部长的有:范源濂、黄炎培、汤化龙、汪大燮、汤尔和、黄郛、章士钊等。此外,各省教育司官员也多为留日学生,如沈钧如(浙江教育司司长)、计宗型(浙江省视学、浙江教育厅长),胡家祺(山东教育司司长、教育部秘书)、李元鼎(陕西教育司司长)等。加速女子教育的发展据统计,1878年(明治),全日本有1 866名女教师,575 112名女学生。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女子教育却仍然停滞在“足不出户”的闺阁教育的水平上,只有男孩才可以进入学堂接受教育。而大批留学生通过自己在日本的亲身经历,所见所感,从日本的教育中得到启示:国家是由一个个国民个体组成的,国民“人人当受教育”。19,政府派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赴日考察教育。吴汝纶回国后,将日本女子教育发达的情况写入了《东游丛录》,对当时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06年,提学使张骞、李宗棠及各省提学使赴日考察学务,并召开了一个由中日双方共同参加的讨论会,会议深入讨论了中国提学使们提出的有关中国教育问题,中心议题是中国教育的普及,日本学者们的意见集中于四个方面:第一是强制推行;第二是培养师资;第三是提倡女学;第四是统一国语。到了1907年《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女子学校的建立得到了政府的正式认可。虽然在这两个章程中女子教育只是被限定在小学和师范这两个有限的范围内,但是,它却使得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有章可循,也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其后,19的《壬子癸丑学制》提升了女子教育的层次,开始将女子普通中等教育纳入学制,从此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便纳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最后,1922年的《壬戌学制》不再以性别划分,从而使女子教育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拟定的一系列学制文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政府颁布并第一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体系完全参照19日本的学校制度模式,由低到高分为七级,而且每一所高等学堂内部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甚至房屋式样、学舍间数也参考了日本的样式。如,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前,总教习缪荃孙专门赴日考察,归国后主持设立的两江师范学堂的教学内容及形式,都仿自日本,课程除伦理学、经学、修身、历史等课外,其余均参照日本师范学校所设课程而行。教材大都源自日本 1902年1月10日,清廷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负责管理京师大学堂。当时教科书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大量学堂建立后,能供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非常短缺。因此,为解燃眉之急,当时采取了三种途径加以解决:第一,直接翻译日本大学使用的教材。1900年成立了译书汇编社,先后将日本当时大学使用的教材翻译后,编辑为单行本发行,如《国家学原理》(高田旱苗著、稽镜译)、《文明之概论》(福泽渝吉著)等;第二,由来华任教的日本教习编写教科书,如京师大学堂日本教习服部宇之吉编写的《万国史讲义》等教材;第三是由中国教习依据日本教科书的观点、体系改编,如19两江师范学堂教育课教师张子和,根据日本松木孝次郎及松浦的《教育学》著作编写的《大教育学》一书,作为学生的讲义。“这三条途径殊途同源,可以看出,清末我国高等学校的教科书主要取自日本。总之,近代中国的教育,无论教育制度、管理规章、教科书等,无不受到日本的影响。但模仿的代价往往是受制于人。但在客观上,日本成为了现代文明进入中国的最重要的中转站,留学日本对中国近代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篇9: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作文

上个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题目叫<<平原枪声>>。这部电影主要揭示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无恶不作的罪行。

日本侵略者下乡大扫荡时,可怜的中国老百姓们到处躲藏。日本鬼子就烧的烧,抢的抢,弄得村子里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残酷无情的`日本鬼子见人就杀,就连刚满周岁的娃娃也不放过。我为那些惨死在敌人屠刀下的同胞而流泪,我也为残忍的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而攥紧了拳头。

当日本鬼子捉到八路军时,“招待”他们的是鞭打火烧,外加镣拷。他们恶狠狠地要八路军说出党的机密与大部队的行踪。然而,八路军誓死不说,不做中华民族的罪人。在这时,日本鬼子就会气急败坏地大声叫嚷:“拉出去,枪毙!”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我们的眼前一片血红。

“烧杀抢掠”是日本鬼子的“职责”。以前,中国的文物非常多,但在日本鬼子“光临”之后,中国的许多希世珍宝都被他们的魔爪掠夺,至今仍然有许多流失在国外,无法收回。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绝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看完电影后,紧攥双拳在心底大声地说:“我恨你——日本侵略者!”同时,我们还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我们现在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使我们的祖国不断富强起来,永远不再受外国

侵略者的凌辱,让那些曾经为了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们瞑目九泉。

篇10:东北冷涡的气候效应及其对梅雨的影响

东北冷涡的气候效应及其对梅雨的影响

东北冷涡是东亚中高纬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尽管其时间尺度为天气尺度,但是频繁的东北冷涡活动具有显著的“气候效应”.这种“气候效应”不仅会影响东北地区对流层低层的月平均气温,而且对东亚地区梅雨期降水也具有影响作用.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冷涡的“气候效应”及其与东亚梅雨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梅雨期东北冷涡和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北冷涡越强,梅雨量很可能偏多,东北冷涡越弱,梅雨量很可能偏少;东北冷涡强年,东北冷涡引导北方“干冷”空气南侵,与低层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在梅雨区北缘交汇,形成“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在上升运动的触发下,最终导致梅雨量偏多,东北冷涡弱年情况正好相反;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可能是导致梅雨期东北冷涡异常的因素之一,夏季的海陆热力对比对东北冷涡起着促进作用,而冬季的热力对比对东北冷涡起着抑制作用.所有这些为东北冷涡和梅雨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结果.

作 者:何金海 吴志伟 江志红 苗春生 韩桂荣  作者单位:何金海,江志红,苗春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吴志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北京,100029)

韩桂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9)

刊 名:科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6 51(23) 分类号:P4 关键词:东北冷涡   气候效应   梅雨  

相关专题 日本二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