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及翻译技巧

cbwffg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及翻译技巧

【简介】感谢网友“cbwffg88”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及翻译技巧(共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及翻译技巧

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及翻译技巧

题型介绍

研究生英语考试中的翻译是从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中划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将其翻译成中文,分值10分。考纲上关于翻译部分的规定是:“能将一般难度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也就是说,翻译是一项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型,它不仅要求考生对词汇、语法、语篇以及文化知识等有较好的掌握,还要求考生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从近年的考研翻译真题可以看出,文章的题材大多是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除此之外,长难句较多,这给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地完成翻译增加了难度。

明确了考研英语翻译的特点之后,我们有针对性地来谈一下翻译技巧。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明确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翻译标准

在我国近现代,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就考研英语翻译而言,由于主要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加上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在“雅”这一标准上做文章。“达”,即通顺,译文必须通顺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信”,即忠于原文,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由于要翻译的5个句子是从一篇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因而译文必须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该句的得分不得超过0.5分。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刚看到这个句子时,很多考生可能马上会翻译成:“英语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不能被过高估计。”但是,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个翻译是不对的。事实上,这个英语句子本身就有歧义,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方式,这时,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认识到这个句子应当是讲英语的重要性,必须翻译成:“英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怎么高估也不过分。”所以,翻译不能扭曲原意,这是考研翻译的基本标准。我们这里强调的“信”和“达”,实际上也是我国翻译界普遍认可的标准:即忠实和通顺。

翻译过程

很多学者对翻译过程都有过著名的表述,比如沃吉林的循序渐进翻译方法:①逐词对译;②整理成符合译语规范的句子;③删除多余及不搭配的成分;④增添译文所需的成分;⑤语言加工。奈达则把翻译分成三阶段:①找核心句;②译核心句;③由核心句生成译语表层句。由于考研英语翻译大部分句型都是长难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再处理其余的细枝末节,如修饰成分之类的。考试中,考生应该先略读全文,从大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并明确代词如it、this、that、these等所指代的内容。接着,进一步分析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及整体意思,分析完后开始翻译,使语句尽量通顺,并与上下文意思相符合。最后是检查,看拼写有无错误,时态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数字、年份有无错误,以及有无自己的主观增减。

翻译技巧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所谓意译,是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由于题材基本上是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章,所以我们遵循的方法是:能直译就直译,既能直译又能意译的以直译为主,不能直译的采用意译,一般情况下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例:In dealing with a challenge on such a scal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真题)

译文:在应付一个如此规模的挑战过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团结,我们就会站起来;分裂,我们就会倒下去”。

(2)不宜直译就意译

例:The talk about raising taxes was a red flag to many voters.

译文:关于增税的谈论激怒了许多选民。

分析:原文表层信息――关于增税的谈论对选民来说是一面红旗(红旗对中文读者来说象征着革命)。

原文深层信息――a red flag是令人生气的事物,源于西班牙的斗牛民俗。斗牛场上,人们用红布来激怒牛。

(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例:The purpose of a test is to show what you have learned about a subject. The world won't end if you don't pass a test. So don't worry excessively about a single test.

译文:考试的目的在于显示你对某一科目的掌握程度。一次考试不及格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因此不必为一次考试过分担心。

另外,我们不能忽视词语词组的翻译应以适应上下文为主要标准。例如“work”,在考研翻译中往往不能翻译成“工作”,而要翻译成“研究工作”;作为名词,也不能翻译成“作品”,而应当翻译成“研究成果”。这是考研翻译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得分点之所在。

2.增译

作为翻译的一个普遍原则,译者不应该对原文的内容随意增减。不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实际翻译中,为了忠于原文,不能减损意思的表达。例如1994年真题中有这样一个词组“great man of genius”,许多考生翻译成了“天才”或者“伟人”,只取其一,都被酌情扣分,译文应是“天才(的)伟人”,这样才算忠于原文。又如真题中出现的“doll”,不能翻译成“玩具”,而必须翻译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所以,在考研翻译中,不妨奉行“只加不减原则”,当然也不要加得太多,把一句简单的“I can't sleep”翻译成“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就万万不可。但是,如果在文中遇到了省略句,那就必须“只加不减”。例如真题出现的这个句子:“It's the farthest that the scientists can see into the past.”就必须翻译成:“这是科学家看到的最远的过去(的景象)。”又如这句:“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就翻译成:“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会后退。”所以,为了在保证信息覆盖率的基础上,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都采用“只加不减”原则。

3.转译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句子成分才能有效地传达原文的准确意思。这就涉及到转译法。转译法分为两种:词性的转换和句子成分的转换。

(1)词性的转换

例: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 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

译文: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分析:原文当中的名词转换为译文中的动词。

(2)句子成分的转换

例:Traditionally, legal learning has been viewed in such institutions as the special preserve of lawyers, rather than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equipment of an educated person.(真题)

译文:传统上,这些院校一直把学习法律看作是律师专有的'特权,而不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备的知识才能。

分析:原文的被动结构式主语变成了译文中的宾语,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4.英语三大从句的译法

英语的三大从句是: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由于它们本身就是句子,放到大的句子中会让句子变得复杂,从而也增加了翻译的信息量和难度。

(1)名词性从句的译法

名词性从句通常表达一种具体的概念,如“how things stand”实际上是表达“情况”这一概念,如果直译为“事物是如何站着的”就不准确,同时也违背了原意。所以通常采用概略法来翻译,使从句陈述的内容更明确化。

例:While we converse with what is above us, we do not grow old, but grow young.

译文:与高于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流,人不会变得年老,只会变得年轻。

(2)定语从句的译法

在翻译英语的定语从句特别是复杂的定语从句时,最基本的方法是把它从整个句子结构中解放出来,即把原文的定语从句从其修饰地位中分离出来,使其相对独立地叙述所要表达的信息。从结构上分,英语定语从句可以译为前置定语、并列分句、状语从句、独立句子等。在20的真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On the other, it links these concepts to everyday realities in a manner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links journalists forge on a daily basis as they cover and comment on the news.

译文:另一方面,法律以一种方式把这些观念同日常实际联系起来――这种方式类似于新闻记者在报道以及评论新闻时根据日常规则所形成的联系方式。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定语从句已从整个句子结构中脱离出来,并用破折号表明。

(3)状语从句的译法

英语的状语从句无论在结构外形上还是内涵表意上都与汉语的状语从句大致对等,这里只强调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连词能省则省,只

篇2: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和翻译的思维过程

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和翻译的思维过程

(一) 英汉翻译的标准

翻译是国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英汉翻译就是把英语文章的信息,即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用汉语忠实地表达出来,使汉语读者能得到和英语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尺度,即翻译的标准。

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忠实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例1.they don,t have to pay for expensive seats at the theatre,the cinema, or the opera,only to discover, perhaps,that the show is disappointin9.[1985试题] :

误:他们不必花钱去戏院、电影院或歌剧院买很贵的戏票,或许只是为了发现所演的节目很令人失望。j

正:他们不必花钱去戏院、电影院或歌剧院买很贵的戏票,结果他们也许会发现所演的节目很令人失望。

注释:only to+动词不定式(短语)’’置于谓语后常表示与主语的主观愿望相反的客观结果。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试题]

【误】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控器的汽车,一旦它们触怒,监控器就会使其残疾。

【正】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控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排污超标(违规),监控器就会使其停驶。

【注释】:disable vt使残疾;使失去能力。但本句中其含义是“使…停驶”。offend vt.触犯;使发怒;违反,犯罪。本句中其含义是“违规”,即“(汽车)排污超标”。

2.通顺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例l.Supporters of the“nature’’theory insist that we are born with a certain capacity for learning that is biologically determined.[1990年试题]

【原译】“天性”论的支持者坚持,我们出生时带有某种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从生物学上讲已是被确定了的。

【改译】支持“天性”论的人坚持说,我们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

例2 Nobody can help but be fascinated by the world into which he is taken by the science fiction.[1995年试题]

【原译】没有人能不被科学幻想小说把人带入的世界所着迷。

【改译】谁也不能不被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世界强烈地吸引着。

3、忠实与通顺的关系忠实是通顺的基础,通顺是忠实的保证。不忠实于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的通顺, 则译文就失去自身的价值,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不成其译文了。但是,不通顺的译文,使读者感到别扭,也必然影响对原文的准确表达,因而也就谈不上忠实了。可见,忠实与通顺是对立的统一,两者的关系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所以,我们说,忠实是译文质量的基础,而通顺则是译文质量的保证。

在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阅卷时,我们发现,有的译文与原文意思相悖,也有的译文文理不通,影响了对原文意思的准确表达。

例1:For example,they don’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us do not 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1995年试题]

【原译】例如,它们不能弥补整个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因此也不能说明如在更合适的情况下,生活条件不利的年轻人怎样才能成长。

【改译】 例如,测试并不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它们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差的年轻人,如果在较好的环境下成长的话,会有多大才干。

例2,Science moves forward,they say, not SO much through the insights of great men of genius as because of more ordinary things like improved techniques and tools.[1994年试题]

【原译】他们说,科学向前发展是由于伟大人物的天才,就像由于诸如改进技术和工具这些平凡的事。

【改译】他们(新学派科学家们)说,科学的发展与其说源于天才伟人的真知灼识,不如说源于改进了技术和工具等等更为普通的东西。

【注释】: not so much…as…意为“与其说…不如说…”。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有的“原译”望文生义,离开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有的“原译”晦涩生硬,使人看了不知所云。因此,考生在做英译汉练习和应考时,应牢记忠实与通顺这两条翻译标准并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译文成为原著思想内容的完整的再现。

(二) 英汉翻译的思维过程

英汉翻译的思维过程是准确理解原文(Source language)和创造性地用目标语(Target language)再现原文内涵的过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四边”和“一校”,即边读、边分析、边理解、边表达,最后对照原文将译文进行校正,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程度。

在英译汉翻译实践中,我们总是先认真地阅读原文。阅读时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句子中词语的含义、词的语法形式及句子结构、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过程中逐步把握和理解原文的内涵,然后再用通顺的译文表达出来。最后,对照原文推敲译文,检查译文是否忠实和通顺。

可见,分析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中肯的分析和准确的理解,就谈不上表达的确切性。但是分析、理解、表达和校正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交错进行的,是一个统一的、连续的、无法截然分割的思维过程。

☆例1:The supply of oil can be shut off unexpectedly at any time,and in any case,the oil well will all run dry in thirty years or so at the present rate of use.[试题]

原译:石油的供应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被不可预期的关闭,如果以现在的石油使用率来说的话,石油储量在3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将被抽干。

改译:石油供应可能会随时中断;不管怎样,以目前这种消费速度,只需30年,所有的油井都会枯竭。

注释:本句是由并列连词and连接的两个独立分旬,and表示增补。“原译”在于没有注意连词和标点在旬中的作用,没有正确地进行语法分析,而且也没有从词与词、句与旬的关系中把握关键性的词义,译文选词不当,且不够确切。

例2: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being compared,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1 992年试题]

原译:但是,总的说来,假定这个孩子持有别的孩子一样的对待考查的态度,并且他未因缺乏他们所拥有的情报而受处罚,就可以得出一定把握的结论。

改译:总的来说,得出这种结论是有一定程度的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确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较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为缺乏别的孩子所具有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注释: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并列复合旬。并列连词but表示语意的转折。but前是简单旬,but后是带有两个条件句的复合句。按逻辑推理,这两个条件旬所修饰的主句仍应该是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因与前面的句子重复而被省略。原文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句型结构,用词经济、语言简练,有很好的修辞效果。“改译”采用了同样的表达方法,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译出了原文的风格。在翻译中正确地选择词义对翻译质量有重要影响,因为一个词的交际功能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体现出来。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照搬辞典上的注释,可能会使译者步入歧途,影响译文的准确性。

[InstallDir_ChannelDir]Index.html ◆

篇3: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英语中长句较多,句中修饰语多且长,使句子结构复杂,所以英译汉时,不能照样克隆复制,而是要根据汉语语法的特点,灵活处理。切分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指把英语中的长句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它通常包括单词分译、短语分译和句子分译这三种情况。

一、单词分译

单词分译是指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拆译成一个小句或者句子。采用单词分译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句法上的`需要。由于一些单词在搭配、词义等方面的特点,直译会使句子生硬晦涩,翻译腔十足,而把某个单词分译却能使句子通顺,且不损伤愿意。二是为了修饰上的需要,如加强语气,突出重点等。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都可分译。

【例】Yet it is painfully apparent that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would never think of themselves as law-breakers, let alone criminals, are taking increasing liberties with the legal codes that are designed to protect and nourish their society.

【译文】显然,数百万美国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违法,更不用说犯罪了,而就是他们越来越肆意歪曲的旨在保护和培育这个社会的法律条文,这真令人痛心。

【解析】原文中painfully apparent如果照字面译成“痛心地明显的”,就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而如将painfully单译成句,既突出了重点,表明作者对这一现象感到痛心的心情,又使语言自然流畅。

二、短语分译

短语分译是指把原文中的一个短语分译成一个句子。名词短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通常都可以分译成句。

【例】These cheerful little trams, dating back to 1873, chug and sway up the towering hills with bells ringing and people hanging from every opening.

【译文】这些令人欢快的小缆车建于1873年,嘎嚓噶嚓摇摆爬上高耸的山峦。车上铃儿叮当作响,每个窗口都是人。(介词短语分译)

三、句子分译

句子分译可以分为简单句的分译、并列复合句的分译、主从复合句的分译以及其他情况的分译。

1.简单句的分译

【例】But another round of war in the region clearly would put strain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译文】但是,如果该地区再次发生战争,显然会使国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2.并列复合句的分译

英语并列复合句常常在分句连接处加以切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例】The entire cable-car system recently got an overhaul after more than a century of operations, so you are on firm ground even if the streets seem to be tilting beneath you.

【译文】在运行了一个世纪之后,最近对整个缆车系统进行了彻底检修。所以即使你觉得街道似乎在下面倾斜,你在缆车上仍很安全。(在连词so处切分)

3.主从复合句的分译

英语复合句汉译时常在分句连接处加以切分,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例】One day, while out on the bleak moors, Pip is startled by a hulking, menacing man who threatens him if he does not bring him some food immediately.

【译文】匹普外出在阴冷的荒原上游荡时,一个魁梧、凶狠的男子把他吓了一跳。这个男子威胁他,让他立即为他送些食物来。(在who引导的从句前切分)

4.其他情况的分译

有些长句的翻译需根据具体情况、意群的分布等进行灵活处理,合理进行切分,使译文层次分明,观点明确。

【例】Suddenly the door bursts open and the Time Traveler appears, dirty, disheveled, and bedraggled, with a nasty cut on this chin.

【译文】突然,门猛然开了,时间旅行家出现了。他十分肮脏,衣冠不整,满身是泥,下巴颏被严重划伤。(在appear后切分)

阅读是考研英语中重要的得分点和难点,对长难句的分析则决定了对阅读的彻底理解,也是学习语法,积累高级词汇、句型不可或缺的来源。希望对于每位考生来说,长难句都不再难!

篇4: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中国大学网研究生考试:研究生英语考试中的翻译是一项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型,不仅要求考生对词汇、语法、语篇以及文化知识等有较好的掌握,还要求考生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做题时,考生应该先略读全文,从大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并明确代词如it、this、that、these等所指代的内容。接着,进一步分析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及整体意思,分析完后开始翻译,使语句尽量通顺,并与上下文意思相符合。最后是检查,看拼写有无错误,时态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数字、年份有无错误,以及有无自己的主观增减。在这里专家给大家介绍几种翻译技巧。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所谓意译,是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由于题材基本上是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章,所以我们遵循的方法是:能直译就直译,既能直译又能意译的以直译为主,不能直译的采用意译,一般情况下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例:In dealing with a challenge on such a scal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真题)

译文:在应付一个如此规模的挑战过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团结,我们就会站起来;分裂,我们就会倒下去”。

(2)不宜直译就意译

例:The talk about raising taxes was a red flag to many voters.

译文:关于增税的谈论激怒了许多选民。

分析:原文表层信息——关于增税的谈论对选民来说是一面红旗(红旗对中文读者来说象征着革命)。

原文深层信息——a red flag是令人生气的事物,源于西班牙的斗牛民俗。斗牛场上,人们用红布来激怒牛。

(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例:The purpose of a test is to show what you have learned about a subject. The world won't end if you don't pass a test. So don't worry excessively about a single test.

译文:考试的目的在于显示你对某一科目的掌握程度。一次考试不及格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因此不必为一次考试过分担心。

另外,我们不能忽视词语词组的翻译应以适应上下文为主要标准。例如“work”,在考研翻译中往往不能翻译成“工作”,而要翻译成“研究工作”;作为名词,也不能翻译成“作品”,而应当翻译成“研究成果”。这是考研翻译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得分点之所在。

2.增译

作为翻译的一个普遍原则,译者不应该对原文的内容随意增减。不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实际翻译中,为了忠于原文,不能减损意思的表达。例如1994年真题中有这样一个词组“great man of genius”,许多考生翻译成了“天才”或者“伟人”,只取其一,都被酌情扣分,译文应是“天才(的)伟人”,这样才算忠于原文。又如真题中出现的“doll”,不能翻译成“玩具”,而必须翻译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所以,在考研翻译中,不妨奉行“只加不减原则”,当然也不要加得太多,把一句简单的“I can't sleep”翻译成“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就万万不可。但是,如果在文中遇到了省略句,那就必须“只加不减”。例如真题出现的这个句子:“It's the farthest that the scientists can see into the past.”就必须翻译成:“这是科学家看到的最远的过去(的景象)。”又如这句:“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就翻译成:“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会后退。”所以,为了在保证信息覆盖率的基础上,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都采用“只加不减”原则。

3.转译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句子成分才能有效地传达原文的准确意思。这就涉及到转译法。转译法分为两种:词性的转换和句子成分的转换。

(1)词性的转换

例: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 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

译文: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分析:原文当中的名词转换为译文中的动词。

(2)句子成分的转换

例:Traditionally, legal learning has been viewed in such institutions as the special preserve of lawyers, rather than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equipment of an educated person.(真题)

译文:传统上,这些院校一直把学习法律看作是律师专有的特权,而不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备的知识才能。

分析:原文的被动结构式主语变成了译文中的宾语,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kaoyan

篇5:考研英语翻译:状语从句翻译技巧

考研英语翻译:状语从句翻译技巧

状语从句时考研翻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涉及到每一个长难句,所以我们有必要把状语从句单独拿出来解决。一般来讲状语从句的翻译相对简单,顺着句子的顺序去翻译就好了,但我们有时候还是会发现有些问题不是很好处理。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状语从句的特点。1.一般情况下,引导英语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基本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对应关联词,但有时不必翻译,因为引导汉语状语分句的关联词时常省略,有近50%的汉语复句中并不使用关联词语而且省略关联词的汉语句子更为精练。

2.英语状语从句的位置颇为灵活,置于主句之前或主句之后均可。汉语状语分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前,只有偶尔才位于主句之后。

这是在翻译状语从句时总体来讲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从状语从句的几个分支分别来看一下翻译。

(一)时间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与汉语完全对应的表示时间的状语

例:When they approached Trenton, lights were still burning in many of the houses and Christ mas parties were still going on.

当他们逼近屈兰敦时, 许多房子里仍然灯火通明,圣诞晚会还未结束。

由于英汉语言表达的习惯差异,通常汉语的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而英语的状语从句可前可后, 以后为多。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汉语句子较少使用关联词。

2. 翻译成固定(常规)句型

一般像由 hardly (scarcely)…。 when (before)… no sooner… than… as soon as … the moment(the instant )… just as…等短语连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翻译成汉语时, 主句与从句通常要互换, 常常译成包含“刚(一)……就……”这种结构的句子。同样,包含该结构的汉语句子亦应翻译成英语中相对应的固定句式。

例:计算机刚一启动,就发现有病毒。

Hardly had the computer started working when viruses were found.

As soon as she heard the news, she fainted.

3.译成并列分句

例:I was going home when I met Mary.

我正要回家, 就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玛丽。

4.转译为其他状语从句

英语状语从句有时它们的深层意义互相渗透,可以互相替换,需要转译。有些时间状语从句虽然形式上是由表示时间的.引导词(如

when, before, until 等)引导,但根据句子逻辑意义来判断,应灵活翻译成表因果关系的从句,或者翻译为表条件的状语从句或表目的的状语从句。

When winds blow particles against a large rock for a long time, the softer layers of the rock are slowly worn away.

由于风把砂粒刮起来, 碰撞大岩石,久而久之,较松软的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表原因的偏句)

(二)原因状语从句的翻译

英语原因状语从句通常由从属连词 as, because, since 引导。所有的英语原因状语从句在汉语译文中通常位于句首,偶尔亦置于句末。汉语的原因状语从句翻译成英语时可位于译句句首,也可置于译句句末。

原因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表示原因的分句

例:It is frequently said that computers solve problems only because they are “programmed” to do so.

人们常说,电脑之所以能解决问题, 只是因为电脑给输入了解决问题的 “程序”。

2.译为不带关联词、因果关系内含的并列分句

As families move away from their stable community, their friends of many years, and their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

众多家庭搬出安定的社区,离开交往多年的朋友,远离大家庭的其他成员, 日常信息来源就此切断。

(三)条件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相对应的表条件的分句

If the epidemic cannot be controlled effec tively, the whole country will come into chaos.

如果这种流行传染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整个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2.译成不含关联词、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

If you melt two or more metals together, you can get a new metal.

将两种以上的金属熔化在一起就可产生一种新金属。

3.译成补充说明情况的分句

Be respectful to your superiors, if you have any, also to strangers, and sometimes to others.

要尊重你的上司,如果你有上司的话。对待陌生人,有时还有别人,也要尊重。

4.译成特定的条件分句

They might be prepared to trim production―but only if they are convinced it will firm prices

它们可能准备削减产量――但条件是必须先使这些产油国确信, 石油价格将保持稳定。

(四)让步状语分句的翻译

1.译成表示 “让步”的分句

Although there are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the main engine propelling the separatist cause is economic.

尽管有文化差异,但是推动分裂主义进程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因素。

2.译成表 “无条件”的条件分句

汉语里有一种复句,前一分句排除某一方面的一切条件,后一分句说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结果的产生没有什么条件限制。这样的复句里的前一分,称之为 “无条件”的条件分句,通常以whatever, wherever, whoever, whenever, no matter wh-为引导词, 通常翻译为以 “不论” “无论” “不管” 等关联词。

Yet whenever I stopped by his hospital bedside, he was surrounded by visitors from his church, singing and praying.

然而,无论我何时来到他的病床边,他总是被来自他奉职教堂的人所包围,他们又唱又祷告。

篇6:考研英语翻译常见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具有几种不同的词性;一词多义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词性的情况下,有几个不同的词义。那么在考研翻译时,要想如何对这样的词进行词义选择呢?

1、根据该词在句中的词性来确定词义:

比如:like这个单词,在做动词时,意思是:“喜欢、喜爱”;用作介词时却常表示“像,相似”等含义。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弄清楚词性,常常就会将词义搞错,进而影响原文的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可以根据语法关系来辨别关键词的词性,以便能准确判断出词义。

(1)经典例句:This light is too poor to read by.

参考译文:这光线太暗不能看书。(light为名词)

分析:light可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作名词时,可译为“灯光、光线”等意思;作形容词时,可译为“明亮的、轻的、浅色的”等意义;作动词讲时,可理解为“点火”等。但在词句中,light做主语,即为名词词性,因此译为“光线”更为妥当。

(2)经典例句:The food supply will not increase nearly enough to match this, which means that we are heading into a crisis in the matter of producing and marketing food.

参考译文:食品供应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意味着在粮食生产和销售方面我们将陷入危机。

分析:market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作名词时,可译为“市场、行业、需求”等。但在该例句中market为动词,可译为“买、卖”或“销售”,根据句中描述的情形,用“销售”更合适。

2、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词义:

同一个单词,如果出现在不同的语境当中,词义显然不一样,必须一句上下文语境才能做到准确通顺的翻译。以下例句我们以名词“power”为例,来感受下不同语境下,power的词义选择。

(1)经典例题: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over a long distance.

参考译文:电力可以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

(2)经典例题:A car needs a lot of power to go fast.

参考译文:汽车高速行驶需要很大的动力。

(3)经典例题:Explosiv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fter 1990 gave the medical profession enormous power to fight disease and sickness.

参考译文:1990年以来,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界大大提高了战胜疾病的能力。

3、根据汉语习惯搭配确定词义:

同一个单词,若出现在不同的搭配中,在选择词义时,需要根据该词在汉语中的习惯搭配来确定。比如:

a sharp knife: 一把锋利的刀

a sharp increase in price: 价格的急剧上升

a sharp outline: 清晰的轮廓

sharp eyes: 敏锐的眼睛

sharp criticism: 尖锐的批评

总之,词义选择问题是考研英语翻译中常见的翻译技巧,看似比较简单的考点,实则稍不注意,就会犯下低级错误,影响译文整体效果而最终导致失分。因此大家在翻译时,不能硬性机械翻译,一定要重视一些单词的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现象,并在平日按照以上所讲方法多加训练和理解。

篇7:考研英语翻译常用的技巧

很多备战考研的小伙伴都对英语翻译十分的头疼,本文就为大家简单讲解翻译常用且实用的八大技巧,希望对小伙伴们复习考研英语有所帮助。

重译法

在翻译中,有时为了忠实于原文,不得不重复某些词语,否则就不能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重译法有如下三大作用:一是为了明确;二是为了强调;三是为了生动。

We have advocated the principle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which is now grow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the nations of Asia and Africa.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译法

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

A new kind aircraft-small, cheap, pilotless -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译法

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翻译也是有增必有减。理解了增译法之后也就明白了减译法,它是增译法的反面。

These developing countries cover vast territories, encompas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bound in natural resources.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转译法

在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就是词类转译法,这种方法不仅指词类的改变,而且还包括词类作用的改变和一定词序的变化。

(1)a.→v.

The manager is grateful to the customers for their valuable suggestions.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

In all this great serenity of ocean it is seldom that we espy so much as another ship.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它词类转移的情况,这里将不再一一赘述,总之,词类转移要遵守忠实与通顺的原则。

词序调整法

词序调整法的英语inversion一词,不能译成“倒译”、“倒译法”或“颠倒词序”之类,否则容易和语法中的“倒装”概念相混淆。inversion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其意思为:翻译时对词序作必要或必不可少的改变,并不只是纯粹的颠倒词序或倒装。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had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义反译,反义正译

negation在语法与翻译两个不同学科中含义不尽相同。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它主要指在翻译实践中,为了使译文忠实而合乎语言习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有时必须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否定说法,或把原文中的否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

(1) 需要正义反译的词和短语有:deny“否决,否定→不给予”;miss“错过→没赶上(交通工具);没听(看到)或没听(看懂)”;live up to one’s expectations“不(没)辜负……的希望”;divert attention from“将注意力从……移开→没有意识到”;be absent“未出席;没来”;far from“远非;完全不”;final“最终的→不可改变的”;idly“漫不经心地;无所事事地”;be at a loss “不知所措”;rather than/instead of“而不是”;absent-minded“心不在焉的”;but for“要不是;如果没有”等。

The scientists made a solemn pledge at the conference, saying, “We’ll forever live up to what our Party expects of us.”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考研英语翻译答题技巧

考研英语翻译答题技巧

一、理解英语原文,拆分语法结构

由于英语语言具有“形合”的特点,也就是说,英语句子无论多么复杂,都是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和逻辑手段连接起来的“像葡萄藤一样”的结构。如果搞不清楚句子的语法结构,考生是很难做出正确的翻译的。因此在翻译句子之前,必须先通读全句,一边读一边拆分句子的语法结构,这是正式动笔翻译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怎么拆分呢?具体来讲,考生可以寻找下面一些“信号词”来对英语句子进行拆分,进而更加有效地理解英语原文。

1.基本原则:

把主句和从句拆分出来,把主干部分和修饰部分拆分出来。

2.连词:

如and, or, but, yet, for等并列连词连接着并列句;还有连接状语从句的连接词,如:when, as, since, until, before, after, where, because, since, thought, although, so that, ......等等;它们是考生要寻找的第一大拆分点。

3.关系词:

如连接名词性从句的who, whom, whose, what, which, whatever, whichever等关系代词和when, where, how, why等关系副词;还有连接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如who, which, that, whom, whose等等;它们是第二大拆分点。

4.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常常断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也是一个明显的拆分点。

5. 除此之外,介词on, in, with, at, of, to等引导的介词短语,不定式符号to,分词结构也可以作为拆分点。

例如: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35词,62题)

拆分本句的信号词有:which, in, that。注意本句出现的两个and连接的是几个词汇,并非句子,所以不用作为拆分点。因此这个句子可以拆分成四个片段。拆分后句子的总结构是:

(1)主干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2)定语从句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3)方式状语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4)定语从句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二、运用翻译策略,组合汉语译文

正确理解原文后,接下来就是翻译。翻译时,关键是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将英文的原意忠实地表达出来。主要有如下翻译技巧。

1.词汇的增减转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英文看上去比较正常的句子,译成汉语时,如果不或增或减一些词可能无法把英文的原意表达出来,这样就需要适当地运用添减词法。词本无意,意由境生,翻译时考生需要注意词性的转化,经常碰到将名词转化成动词翻译,将具体名词转化成抽象名词进行翻译的情况。

2.代词的译法

代词一般需要转译成名词,即把其所指代的意义译出。

3.人名地名的.译法,知道的可以译出来,不知道可以音译,再将英语原词抄写一遍,用括号括起来,比如Whorf可以处理为:沃尔夫(Whorf)

4.很多被动语态如果机械的翻成被动语态,可能会让人看了觉得别扭,因此需要转为主动语态。可以增加万能逻辑主语人们,可以选取中文特有的表示被动的词汇,比如“得以”,“使得”,“将”等,英文中出现by,可将by后面的名词作为主语翻译。

5.定语从句的译法

第一种译法,当从句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不会对主句部分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此时可以前置法,把它翻译成“…的”的定语词组,并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将英语的复合句翻译成汉语的简单句。第二种译法,当从句结构较为复杂,意义较为繁琐,意思表达不清时,选择用后置法,此时把定语从句单独翻译成一个句子,放在原来它所修饰的词的后面,关系代词可以翻译为先行词,或者与先行词相对应的代词。第三种译法,一些定语从句,不仅只是起到一个定语的修饰作用,而且在逻辑上与主句有状语关系,用来解释原因、条件、结果、让步等。此时,我们尽量从意义上发现这些逻辑上的关系,然后翻译成汉语中相对应的逻辑关系,把定语从句翻译为状语从句。

6.状语从句的译法

状语从句较为简单,考生需重点关注如下引导词:since, howerve, while, for, as,根据具体的句际逻辑关系来确定其语境意义。

7.对于特殊结构,比如倒装结构,分隔结构,应对策略在于调整原文的顺序,找到成分搭配关系。

三、校核、调整、成文

组合成中文之后,考生一定要再检查一遍,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成文。校核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检查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通过把译文和原文对照比较往往能发现问题;二是检查译文本身是否通顺或表达清楚。把译文通读一遍,如果觉得读起来很别扭或者有歧义,那很有可能是翻译不通或表达不清楚,适当增减词或调整语序通常能解决这一问题;三是检查译文是否有笔误,是否有漏洞,是否有代词未转译,时态是否译出,数字、日期是否译错,标点符号是否用错等。

考研

篇9:考研英语翻译复习技巧

1.准备复习神器

针对复习材料,中公考研建议大家坚持“少而精”的筹备原则,推荐使用历年考研英语真题,真题是练习考研翻译的最佳资料。真题试卷中的各个部分的材料都可以用来翻译,甚至连题干都不放过。

2.锻造神翻译的秘籍

练习翻译讲究慢工出细活,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掌握一篇文章,通常需要三天的时间,大概每天拿出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复习,也就是8到10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3.翻译练习的具体步骤

建议翻译练习分为三大步:

第一步,读文章做真题,这一步可以理解为做精读,通读文章,通晓大意,并弄懂陌生词汇,勾划词组;

第二步,逐句翻译,重点翻译解题域部分的句子,翻译过程中要体会语法的运用技巧,然后落笔成文;

第三步,参照答案解析,对比翻译的正误,修订译文并完成原文背诵,建议清晨背诵。

4.自行模考

以上三个步骤从实质上来看只是在为做好翻译打基础,真正的做好应试,提高分数,还需模考。建议大家把模考时间定为15分钟,其中有8分钟的时间来弄懂文章大意,然后用7分钟的时间来做题目。其中,英语一的翻译为5个长难句,英语二的翻译为通篇文章,但从难度上来看,英语二要小于英语一,因为整篇文章翻译起来采分点较多,且不用拘泥于某个词语的翻译,所以考察英语二的同学不用过度焦虑。在解答翻译题目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真正的动笔写,不能用眼来翻译,要用笔真正的写出来,这样到考试的时候才能积极应对。

相关专题 考研英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