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的典故简介

hushanfeng1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动辄得咎的典故简介

【简介】感谢网友“hushanfeng1”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动辄得咎的典故简介(共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动辄得咎的典故简介

动辄得咎的意思

[释义]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语出] 唐·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 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正音] 辄;不能读作“chē”。

[辨形] 辄不能写作“辙”。

[近义] 跋前踬后

动辄得咎的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韩愈学识渊博,被任命监察御史,因反对宦官利用“宫市”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被贬,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作《进学解》感慨自己:“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用动辄得咎造句

1) 亲自坐镇中加里曼丹省的帕玛塔的心情也越来越差,手下的官兵动辄得咎,各个小心翼翼。

2) 别看现在隋炀帝对我是非常器重和信赖,若是在男欢女爱的事情上犯了这个小错误的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隋炀帝,定然会对自己动辄得咎的。

3) 扬州大都督雄兵在握,经武则天称帝的大周朝平息徐敬业之反后,大州严府,吏治肃然,流配犯人若敢西行,动辄得咎,罪上加罪,而酷吏执法,轻则鞭笞重则砍头。

4) 这时再也耍不得孩子脾气了,一举一动更需步步小心,否则在陆逸明面前是动辄得咎的。

5) 即使动辄得咎,我们也应该明确执行我们的本职工作。

6) 他在原单位人际关系没处理好,动辄得咎,于是提出调职的要求。

7) 如果你对人的态度客气一点,就不会经常动辄得咎了。

8) 她很小就被卖给人家作童养媳,过着动辄得咎的日子。

9) 在专制政府的统治下,人民动辄得咎,毫无自由可言。

10) 她不堪动辄得咎的婚姻生活,决定离婚以解脱长年的痛苦。

11) 在结果责任主义下,若有损害即应赔偿,行为人动辄得咎,因此,行为之际,必然瞻前顾后,其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妨碍甚至被窒息。

12) 生活中我们若是身处动辄得咎的境地,不必过分在乎那些不明真相者的过分责难。

13) 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很广泛,动辄得咎,我们要小心处理。

14) 迷信的人相信神佛能知过去未来,事实上并没有动辄得咎的神灵。

15) 公司的主管专制暴躁,常使部属有动辄得咎的感觉。

16) 对学生的管理要严而有度,不能使学生感到动辄得咎。

17) 既然动辄得咎,选准间皮瘤律师是很重要的。

18) “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

19) 宫女兰儿见到如意公主一副动辄得咎的架势,觉得如意公主有点儿咄咄逼人,她便有些看不下去了,便从中帮衬道。

20) 我本来已动辄得咎,还要远离战场,各兄弟只会给我连累,放心!你们不要轻举妄动,我有办法。

21)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22)平时逆来顺受还处处受气,动辄得咎。

23) 义子臣下怵动辄得咎,死于非命而几乎束手无策,实在有点生不如死。

24)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25) 但在孔子生前,他却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经常挨批,就像子路一样,总也不讨老师的喜欢。

26) 小明的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小孩当出气筒,因此他经常活在动辄得咎的恐惧中。

27) 美国人……都指责……他们的“外交人员”,这实际上就是指责他情报机构。“为什么我们动辄得咎呢?”他们哀叹道。

28) 因过去互相间有过摩擦,如今又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所以我时时处处都小心在意,就这还是动辄得咎,常挨领导批评。

29) 而在《论语别裁》中,台湾学者南怀瑾则表示:孔子说女子与小人最难办了,对她太爱护了,太好了她就恃宠而骄,搞得你啼笑皆非,动辄得咎。

30) 巡抚大人素来冷峻,别说他们这些随从,就算是衙门里的官员,平日里也是动辄得咎,稍微出点小错,被骂是轻的,经常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篇2:自相矛盾的典故简介

自相矛盾的意思

[释义]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语出] 《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近义] 格格不入

[反义] 自圆其说 无懈可击 天衣无缝

自相矛盾的成语典故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用自相矛盾造句

1) 你说你八点到,可已经九点了,你还没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2) 说永远快乐就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一样自相矛盾。

3) 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4) 这次反弹在自相矛盾之中瘫痪。

5) 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6) 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忠孝节义”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蔡伯喈行孝的困境正说明封建社会的所谓“孝”实际上是皇权绝对支配下“忠”的附属品,从而揭示了作者文化心理结构与现实的冲突。

7) 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8) 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常前后)自相矛盾。

9) 安静并舞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10) 可是人总免不了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对待我就是意气用事多于傲慢。

11) 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

12) 这个家伙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13) 如此自相矛盾的四句话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14) 你是否觉得这句话有些自相矛盾呢。

15) 可是人类对水的态度却有那么多的可气可叹之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16) 做错事的人用谎话来掩饰自己往往说话都是自相矛盾的。

17) 他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18) 你的发言自相矛盾,后面的论证恰恰否定了前面的论点。

19) 别以为我的说法自相矛盾,这不过是我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情的结果罢了。

20) 怎么这个人说话自相矛盾?

21) 前扁办主任陈淞山所言,在蔡英文自相矛盾的说法下,根本看不到和平发展的橄榄枝,只闻到浓浓硝烟味,诚非虚言。

22) 人类总是爱和自己闹对立的,他用自己目前的痛苦哄骗自己的希望,又用并不属于自己的前程,来欺骗目前的痛苦,人类的确良一切行为,无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软弱的烙印。巴尔扎克

23) 人类总是爱和自己闹对立,用自己目前的痛苦哄骗自己的希望,又用并不属于自己的前程,来欺骗目前的痛苦,人类的一切行为,无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软弱的烙印。巴尔扎克

24) 世界上绝对不是自相矛盾的状态,可调控状态,可塑状态等等。

25) 自相矛盾,理解错误且纠缠不清。

26) 这就是自相矛盾的后果。

27) 他刚刚说去看电影了,现在又说今晚一直待在家,显然是自相矛盾。

28) 在那篇报导中,我发觉那一些鼓励大野国医的人,其言词饱含了自相矛盾。一方面宣称国医的菁华在于“辨证施治”,对不一样的病人用不一样的治法,一方面却要求准许、推广某个特别指定的国药药方儿,这是自相矛盾。

29) 对一个自相矛盾的最佳例证。

篇3:负荆请罪的典故简介

负荆请罪的解释

[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正音] 荆;不能读作“jīn”。

[辨形] 负;不能写作“赴”;荆;不能写作“京”。

[近义] 引咎自责

[反义] 兴师问罪

负荆请罪的典故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负荆请罪的造句举例

1) 人家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邱若影坚信她不辞劳累,每日来医院负荆请罪,就算他是铁石心肠也有绕指柔的一天。

2)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心悦诚服;蔺相如忍让宽容,廉颇负荆请罪……海纳百川容量大,壁立千仞气节高。

3) 所以,即使出现向老婆下跪向岳父岳母下跪,向老婆写保证书向岳父岳母写保证书,指天誓日顿足捶胸负荆请罪天地可鉴日月可表等千姿百态,实在不足为奇。

4) 显然玩心大起的师师一下子被惊着了,看着舒野眼中那种似要同归于尽的表情一阵慌乱,不是应该羞愧难当,负荆请罪神马的。

5) 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6)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以求对方谅解。

7) 廉颇深明大义,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国家兴。

8) 廉颇翻然悔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9) 这件事我做的很过分,心中感到过意不去,定要如负荆请罪一样真诚,才可得到原谅吧!

10) 按说我是得为自己的莽撞负荆请罪的,因为即使是瘸着腿上台,也不免要影响市容的。

11) 上次是我做的不对,今天我负荆请罪来了,还请你能海涵。

12)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谱写了将相和的美谈。

13)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造。

14) 考试没考好,又故意隐瞒,事发,我只好负荆请罪。

15) 鲁智深上梁山向宋江负荆请罪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6)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17) 你最好是负荆请罪,我相信他会原谅你。

18)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19) 他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后,负荆请罪。

20) 我惹妈妈生气了,我决定负荆请罪向她道歉。

21) 弃卒保车、静观其变、负荆请罪、安如泰山!

22) 中芯国际前任CEO张汝京在辞职当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辞职实为“负荆请罪”,希望辞职让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真心和解,不至于影响中芯国际的运营。

23) 由于我的误会让你招受了很大的委屈,现在事情都水落石出了,我特地负荆请罪来了。

24) 当他意识到自己错怪好人的作为后,下定决心,登门造访,负荆请罪。

25) 上一场比赛前,丁伟和总经理赵兵说,等比赛结束后,要自己亲自去找老板谈一谈,负荆请罪。

26) 在夏女士的指导下,张鹤林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前往亲生父母家中向二老“负荆请罪”,经过半小时长谈,最终赢得母亲的原谅。

27) 小泽老师要我出来看画并说出一个故事,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负荆请罪,可那时我怎么知道啊。

28) 小明和小刚由于第一个字吵了起来,事后小明发现自己错了,便主动向小刚负荆请罪。

29)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30) 考试没考好,我又故意隐瞒妈妈,妈妈知道后生气了,我只好负荆请罪向她道歉。

31) 我老爸可是宽容大度、深明大义的人呐!我今天干了个坏事我负荆请罪,老爸都没骂!

32) 小明欺负了小红,小红哭了,最后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找小红负荆请罪。

33) 此次,他得知“妻子”在深圳的下落后,他决定用跪立街头负荆请罪的方式向妻子表达歉意,希望她能回心转意原谅自己。

34) 张氏爱子深切,明白朱友裕是无辜的,便命人四处找寻朱友裕,要他回来负荆请罪,朱友裕听从庶母所言,归来向父亲请罪求死。

篇4:一问三不知的典故简介

一问三不知的意思

【成语】一问三不知

【释义】yī wèn sān bù zhī

【解释】三不知: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

一问三不知的成语典故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两军对垒之际,有个名叫荀寅(中行文子名寅,晋国贵族,中行氏卿族的最后一人,又作荀寅。彼时,其投奔在齐。)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干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就是出动1000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刚才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后我要报告国君。”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而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不会有好结果。

用一问三不知造句

1) 第一次是去日本,导游是当地的一名中国留学生。说是导游,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问三不知,充其量算个日语拐棍吧。

2)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我曾经的那个班就有,关于自己所在的城市非常的知道,如果你问她其它地方,她会是一问三不知,头晃得像一个拨浪鼓。

3) 敲开门时,想不到堂堂的“党国领袖”,正在伏案为贺国光誊抄文件,再请示“勘乱”纲要细节,何云竟急红了脸,一问三不知。

4) 了,啥都记不住了,除了自己的名字外,为什么会在这里,家里还有什么人等等这些问题一概是一问三不知。

5) 三这不是明摆的嘛,一定是这件破事的后果极其严重,才让这些平时天老大我老惯于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的高官们如此心急地发安民告示。

6) 虽然有人提出为什么一向生存在森林深处的剑刺凶狼会突然出现在这种地方,但看我一问三不知的迷糊样,又想不出什么更为合理的原因后,便也没太过追究。

7) 实在是因为东西不在吴县,又怕说出来两位大人会迁怒我们家中妻小,所以索性一问三不知,只说未曾见过,以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8) 随后,林天又问了燕子不少问题,但她只知道自己叫燕子,至于自家在哪儿,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一问三不知。

9) 从他记事以来就已经在这座殿宇了,每每提及自己的身世他的师父都是一问三不知。

10) 不过,豹哥明明是吃了大亏,却还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不惜得罪警察,也要来个一问三不知,无论如何都是坚持着这只是个意外巧合。

11) 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恼火。

12) 有的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问三不知。

13) 他上课时常胡思乱想,没听进老师讲的课,所以一问三不知。

14) 此人一问三不知,很难得到什么线索。

15) 那是国民党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给他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16) 老师向一位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可是这位学生却一问三不知。

17) 说是导游,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问三不知,充其量算个日语拐棍吧。

18) 世界太大了,百分之九九的时候我都是一问三不知,我想这才是正常的。

19) 求职最怕“一问三不知”,但也不能“口若大悬河”;求职最怕“衣冠不整洁”,但也不能“打扮很新潮”;送您12字必胜箴言:大方得体,胸有成竹,坦诚相见。此次应聘,您定能顺利过关。

20) 台当局“蒙藏委员长”一问三不知遭炮轰哽咽落泪。

21) 小姑娘却是一问三不知,眨巴眨巴着眼睛,小脑袋一歪,很是迷茫的拉着萧逸。

22) 琴萝也是一问三不知,只是无奈的耸了耸肩,说道。

23) 靠果然和小说里的一样,一问三不知!

24) 黄龙继续摇了摇头,果然是一问三不知的类型。

25) 金发美女摇了摇头,果然她也是一问三不知的类型。

26) 九月却一反对万事皆是运筹帷幄的常态,一问三不知,最后竟然要让旦飞扬带着她也近遗迹去长长见识。

27) 李慕闭口不言,就那么站着不动,索性来了个一问三不知。

28) 贴身书童近来老往别人府上跑,问他话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不明白了。

篇5:任重道远的典故简介

任重道远的解释

[释义] 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语出] 《商君书·弱民》:“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ɡ”。

[辨形] 重;不能写作“众”。

[近义] 全力以赴 负重致远

[反义] 无所事事 无所作为

任重道远的典故

曾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著述有《大学》、《孝经》等经典,后世尊他为“宗圣”。有一天,曾子的几个学生来问曾子:老师,读书人应该怎样做人呢?曾子回答说:读书人必须要有刚强的毅力。弟子不解地问:唉?这是问什么呢?曾子说:读书人励志要治理天下,这个任务重大,道路遥远,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完成不了的。你们把实施仁政作为自己的追求,能说这担子不重吗?你们要把实现这个目标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能说路途不远吗?任重道远,常用来形容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任重道远的造句举例

1) 在所有这些工作中,我们任重道远。

2) 搞好管理审计工作任重道远,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有所突破,提出新思路。

3) 社会改革工作任重道远,无法立即见到成果。

4) 许多的工作仍有待完成,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未来是何等的任重道远!

5) 我们要把这些因素从我们社会中彻底清除出去,我们的社会要求摧毁它们,我们任重道远。

6) 身为新世纪的青年,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时光瞬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 对于中国这个尚有众多贫困人口的国度来说,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更是任重道远。

8) 尽管罪孽深重,现代金融还是值得挽救的,只是看起来有些任重道远。

9) 面对可怕的雪灾,武警战士临危不惧,勇往直前救助灾民,终于力挽狂澜战胜灾害,国家的建设任重道远,他们会再接再厉,奋发图强保卫人民的安全。

10) 要全面做好教学管理者信息素养培养的规划知识在不断更新,掌握知识更非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就。

11) 青年人肩负着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的重担,任重道远。

12) 要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青年任重道远。

13) 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任重道远。

14) 振兴教育关系到“四化”的实现,任重道远。

15) 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身。

16) 青年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任重道远。

17) 共产主义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立志为此奋斗终身。

18) 我们新一代年轻人肩负着振兴祖国的重担,任重道远。

19) 其原因是体制性的并且根深蒂固,所以想要治好它可谓任重道远。

20) 他们勉励参加会议的同志,工作很辛苦有成绩,任重道远。

21) 任重道远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一定会成功的。

22) 推行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实有赖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

23) 国家的建设大业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学好本领,时刻准备着承担重任。

24)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真是任重道远。

25) 想要改变国家的困境,我们青年任重道远,无可卸责。

26) 好好干吧,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27) 共产事业对我们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28) 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任重道远,有着巨大的扩展和完善空间。

2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然任重道远。

30) 所以,他既愤懑于胸,又感到任重道远。

31) 要实现“诗教”回归,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32) 我们大家的工作任重道远,但是在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是会成功的。

33) 所以本人认为志愿服务机构如扶轮运动,任重道远,以扮演牵头角色,坐言起行,鼓励不同种族,人民相互关怀、扶持、爱护和平,使大家,尤其是发展中地区的贫困人得以安居乐业。

34)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人社团任重道远,无可避免地成为华文和华族文化的堡垒。

35) 每次想到我的家庭我就又一次觉得自己的担子很任重道远。

36) 我们的肩上都扛着任重道远的担子。

37) 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任重道远,但不再是梦。

38) 面对如此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会退缩呢。

39) 为了让我国的体育能扬威世界,选手们可说是任重道远。

40) 改革开放的大业任重道远。

篇6:负荆请罪的典故简介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正音]荆;不能读作“jīn”。

[辨形]负;不能写作“赴”;荆;不能写作“京”。

[近义]引咎自责

[反义]兴师问罪

相关专题 动辄得咎典故